发布时间:2022-07-22 02:21:1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预算合同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合同履行; 预算管理; 有效结合
一、企业简介及管理工作实施背景
河北电力设备厂隶属于国家电网公司,是河北省电力公司的分公司。1969年4月建厂,作为原国家电力工业部机械制造局50家骨干电力机械制造单位之一,多年来为电力工业生产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产品服务。近两年电力设备厂实施产品结构调整转型,2011年产品全面转向电网产品,总体订货跨进亿元规模,实现做大电网产品的第一步。但企业各类资源在适应电网产品快速增长趋势上还存在短期难以解决的客观矛盾。在预算管理方面仍面临着很多矛盾和问题:1.企业无法有效地分配各类资源。具体体现在合同履约滞后,对市场开拓无法提供有效保障。2.预算管理是静态的,基本上是“财务部的全面预算”,而不是“全员的全面预算”。各部门及员工自主参与预算执行控制管理的积极性不高。3.无论是合同履约滞后还是预算执行不及时,更多的是事后分析,而非过程跟踪、监控和管理。无法做到提前防范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合理堵塞漏洞。预算执行分析评估只能与阶段预算比较,预算执行无法实施动态管理。4.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各类信息数据分散,没有形成全面、有效的信息流共享,生产组织及经营管理决策缺乏畅通的信息支持。
二、“合同履行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的管理工作描述
企业如何在逆势中崛起?如何构建一套高效的管理体系?如何用标准化方法解决问题?
以企业发展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并结合企业实际将“合同履行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是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方法。
作为市场化企业,合同是收支预算编制的前提,而合同的履行状况直接关系到预算的执行情况。合同的履行,标志着合同从静态向动态的转化,合同也正是通过一系列动态的过程最后固化为合同利益。合同履行开始后,是合同管理的最艰难阶段。合同履行的监督工作就是防范问题、发现问题、堵塞漏洞,而防范是重点。如何将监督的“关口前移”,使问题被提前发现并化解,以保障合同正常履行?产品结构调整后,如何有效地调控资源,进一步发挥预算管理的引领和调控作用,努力实现预算管理由静态到动态的突破?我们将合同履行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以预算实现为目标,切实加强合同履行过程跟踪、监控和管理。通过对合同履行的监控与召开预算分析会,将预算执行落实到各部门、各环节,形成全面的预算责任体系,确保预算执行到位。经过不断摸索、钻研和创新,全面预算动态管理各项工作已步入正轨,逐步向全员参与、全时段控制的目标迈进。
三、“合同履行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的具体实施方法
作为成长期的企业,年初以销售预测目标为起点,分别编制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成本预算、利润预算、现金预算等表格。以销售收入为主导指标,以利润和现金回收为辅助指标。而日常通过合同履行与预算管理的有效结合以保障企业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
(一)建立以“合同履行”为载体,全员参与、全程控制的预算管理体系,实行预算执行的实时动态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
1.市场营销部具体负责合同履行的过程管控,具体职责:(1)负责订货统计工作。每月月末要更新信息系统数据。对于交货期等合同变更后的内容要及时反馈和更新。(2)做好合同履行过程的管理,每月梳理合同的履行状态。(3)严格按合同交货期做好下月收入的预测,对于不能按期实现的收入,要在预算执行分析会上说明原因,相关部门协调解决。(4)重点解决入库产值与预算收入差异问题。如与用户沟通解决已入库或已发货而未开票的问题。
2.财务部负责预算管理过程管控。具体职责:(1)负责制定分月收入预算进度表。(2)负责分析产值与销售收入进度匹配情况。(3)负责审查各业务部门的收入预测表及合同履行情况表,汇总编制全厂预算管理报表。主要包括合同履行及损益预算执行情况多个表单。(4)每月负责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以日常管理、检查与月度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控制,以保证合同的履行及效益的实现。
3.生产部具体职责:(1)负责制定分月产值进度表。(2)负责分析产值与销售收入进度匹配情况。
4.相关部门具体职责:积极参与预算管理,认真分析影响合同正常履行的直接或间接因素,重点查找影响收入按期实现的工期、质量、发货、售后服务等问题。
(二)每月各部门通过编制“合同履行与预算管理”专业管理系统的多个表单,参与企业经营管理
具体设计为三张合同履约状态统计表及五张预算管理附表,为企业经营活动提供依据。
1.合同履约状态统计表
统计合同基本信息及预算、产值实现时间。主要有合同编号、客户名称、产品名称、数量、价格、订货时间、交货时间、实际需求工期、预算实现时间、产值实现时间等内容,同时揭示预算执行差异。通过监控合同是否按期投产、是否按期完工、是否按期发货、是否按期实现收入来提示是否有工期原因、用户原因、质量原因造成预算的差异。
2.预算管理附表
(1)上月预算执行情况报表。分析月度收入、利润完成情况。
(2)利润预算表。对下月及全年预算实现情况进行预测。
(3)下月收入预算明细表,每月安排、统计收入预算明细。
(4)订货及预算情况相关统计。统计已有订货及预算实现情况。
(5)已入库未开票明细表。分析预算未曾实现原因,并落实责任人。
(三)每月月末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
以日常管理、检查与月度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合同、预算、产值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评估,以保证合同的履行及效益的实现。企业日常通过执行“设置预算/修改预算、记录实际结果、预算与实际结果对比、必要时采取控制措施”等四项行动来保证在预算过程中有可靠的控制行为,从而实现监控预算。各职能部门积极参与预算管理,认真分析影响合同正常履行的直接或间接因素,重点查找影响收入按期实现的工期、质量、发货、售后服务等问题。这将使合同履行的监督的“关口前移”,使问题被提前发现并化解。通过加强合同履行过程跟踪、监控和管理,来防范问题、发现问题、堵塞漏洞。
四、借助信息平台实现“合同履行与预算管理的有效结合流程固化”
初步构建“合同履行与预算管理”信息管理平台。针对企业实际特点,设备厂自行构建了“合同履行与预算管理”信息管理平台,使合同履行与预算管理流程固化。根据预算执行数据的特性,初步建立了合同履行与预算管理数据库和多个数据表,开发了预算执行数据上传及维护接口,规划了各职能部门的数据访问权限以确保数据安全性,并建立各职能部门合同履行与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工作表,实时监控企业合同履行与预算执行情况。信息管理系统所提供的合同履行及预算执行的明细、汇总及对比分析数据为企业生产组织及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全面、动态的信息支持。
(一)“合同履行与预算管理”信息管理平台简介
1.首页界面(如图1所示)。
2.“合同基本情况”界面(如图2所示)。
3.“预算执行及合同履行情况”界面(如图3所示)。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具体使用方法
1.基础数据的填报。每月由市场营销部根据新增订货情况填报订货统计信息,主要有合同基本信息及补充信息。有合同签订日期、合同到期日期、合同金额、预计边利率、产品类别、产品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对方单位、回款方式、预付款、货款、质保金、履约保函的金额及预计实现时间(如图4、图5所示)。
2.合同履行状态统计表的填报。日常做好合同履行过程的管理。每月要更新系统数据和信息,特别对于交货期等合同变更后的内容要及时反馈和更新。每月月末由市场营销部根据合同履行状态填报。每月清理合同的履行状态,分为未投产、未完工、已完工未开票、已发货未开票、已开普通票未交用户等(如图6、图7所示)。
3.财务部按照输入合同的各类信息编制出多个管理报表,提供合同履行及预算执行情况的各类信息。主要依据“合同交货期”与“实际交货期”的比较来检验合同的履行情况和预算的执行情况。
五、实施效果
通过实施“合同履行与预算管理的有效结合流程固化”,实现了预算管理由静态到动态的突破。财务部、市场营销部、生产部等建立以“合同履行”为载体,全员参与、全程控制的预算管理体系。通过管理体系的流程固化并有效运行主要实现如下功能:
1.通过合同履行及预算执行等信息动态的展示,实现全面、有效的信息流共享,为生产组织及经营管理决策提供畅通的信息支持。通过对合同履行情况的梳理,通过对预算报表的编制,使原有的订货、投产、入库、发货、开票以及收入实现、预算分析等各类分散于各部门和各环节的信息有效的衔接。
2.能够有效地加强内部控制,协调和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改善物流和资金流,真正实现“大营销”理念,从而最终全面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1)合理组织生产,保证工期,使技术准备、物资采购、分厂生产等生产组织更有依据。比如合同变更等市场信息的及时传递对生产组织的重要性。(2)使资金统筹管理更加科学合理。
3.预算管理向全员参与、全时段控制的目标迈进。将预算执行落实到各部门、各环节,形成全面的预算责任体系,实现预算的动态管理,确保预算执行到位。(1)原预算、产值进度及缺口主要与时间阶段预算比较,现在可以按合同的履行实现预算、产值的动态管理。(2)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中揭示与解决问题更有依据。如财务部的损益分析、生产部的工期分析、质量管理部的质量分析都可以依据合同履行差异与预算实现差异展开。
4.变事后分析为事前防范与过程控制。通过加强合同履行过程跟踪、监控和管理,来防范问题、发现问题、堵塞漏洞。对于履约滞后或预算执行不及时的合同项目进行重点监控和管理。做到提前揭示问题与矛盾,及早防范风险与解决问题。
六.持续改进
1.不断完善合同履行与预算管理系统。从精细化管理出发,深化、细化预算管理,拓宽预算管理的空间、细化预算的内容、完善预算管理的手段、监控预算执行过程,发挥预算的预测、监控、分析、修正等作用,确保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建筑企业 预算管理 合同管理
1建立成本管理信息系统
计算机管理系统的高效,使得企业可以通过该系统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建立高效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中,成本管理信息的产生和使用是实现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成本管理信息是企业实行有效管理所需的关于成本收益的财务信息,以及关于生产率、质量和其他关键成功因素的非财务信息。企业的战略成本管理和多元化成本管理都需要成本管理信息的支持,准确、全面、有效的收集、加工、使用成本管理是提高成本管理效率,保持成本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因此,建立高效率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
2编制施工预算书
编制施工预算书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前提条件,是成本控制的依据。一部科学的预算书,决定了成本控制的好坏,但目前多数施工预算仅是各种数据的汇总,只适合对项目进行宏观控制,对过程生产却起不到指导作用。因此,施工预算需要改进,分部编制的预算对成本控制才有指导意义,如要建一栋住宅楼,预算书应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基础部分(包括临时建筑),要详细列明为完成基础所需的一切项目,包括材料的种类、数量、人工、机械、周转材料等信息,以明细到每个工作面为原则;主体部分,此部分内容最为复杂,需要根据实际施工部位的先后顺序编制预算,要分出每层的梁、柱、板、围护结构所需的各种材料、人工、机械、周转材料等数量,如基础以上部分为标准层,只需计算一层即可,反之,需重新计算;装修部分,要列明每一部位所需材料、人工、机械等信息,如对于抹灰工程,需列明所需水泥、砂、石等与抹灰有关的材料数量、种类及所需机械的种类及数量。等等如上所述,列明各部位所需材料、人工、机械等的信息。
总之,施工预算的编制以“按施工程序,明细到部位”为原则。第一阶段的完成,为施工生产制定了标准成本,同时又为成本控制提供了依据。因其根据实际施工程序,按部位编制,具有很强的对比性,能够将可能发生的成本隐患,控制在最小的工作面,降低了大面失控的可能性。有了成本控制依据,即可进入下个阶段。
3施工组织设计
依据施工预算书及施工组织计划,有效控制施工过程。这个阶段成本控制的思想是,依据施工预算,严格控制各部位成本数量。施工组织主要有:
(1)封面:要含有编制单位、负责人、编制人、编制时间。
(2)目录:有页码、应细分层次,重点章节可列出三级目录,要章节层次明晰。
(3)编制依据:招标文件、建设文件、工程现场勘察和技术经济资料、类似工程的有关资料、现行规范、规程和有关的技术规定;企业标准及现有资源。
(4)工程概况:项目概况,工程地区的自然、技术经济条件,其他诸如主要设备、特殊物资供应,参加施工各单位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情况,建设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对施工的要求;有关建设项目的决议和协议;土地使用范围和居民搬迁情况等。
(5)工程特点、重点、难点的分析:一份施工组织设计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编制者对具体工程特殊部分的把握和在此基础上体现的解决方案,此部分应当详细。
(6)施工部署:含工程开展程序,拟定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明确施工任务划分与组织安排,编制施工准备工程计划等内容。总体施工工序流程是对工程具体情况包括工程量、工期、工程特点、环境等总体分析的基础遵循一定的原则提出的,确定施工顺序的原则有:在保证工期的前提下,分期分批施工。一般应按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先主干后支线的原则进行安排。施工程序应当与各类物资及技术条件供应之间的平衡及合理利用这些资源相协调,促进均衡施工。划分施工阶段,确定各部门与各专业化队伍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与施工要求,合理确定每个交工系统及其单项工程的控制工期,它们之间的施工顺序和搭接关系。按本身情况确定合理统筹优化劳动力使用计划。施工机械设备,供水供电和资金使用计划给出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计算过程,施工准备、技术准备、物资准备等几个方面。
(7)施工平面布置:施工平面布置图的优劣比较,一般落脚点在施工用地面积,场地利用率,场内运输情况,临时建筑面积,临时道路和各种管线长度,是否符合劳动保护、安全、防火、卫生、环保等方面的规定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施工的进场路线图清晰;另外,施工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施工平面的布置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按照施工不同阶段根据具体情况适时的变动平面布置。
(8)主要施工方案及工艺:据工程实际予以细化,要有详图、工艺流程,针对不同情况,说明注意事项,增强针对性,提高可执行性。对于质量控制的重点工序,应重点加以说明。对于关系工程质量的工序要强调工作结果的检验。
(9)冬雨季的施工方案要与施工进度计划相结合来进行编写,相对应的施工项目和施工日期对应起来编制季节性施工方案。
(10)安全生产部分可以从安全教育、现场生产管理、生活安全管理、设备资料管理等几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11)施工进度计划:从组织制度、工程计划、环境、技术等角度提出进度保证措施,建议着重说明切实可行的技术准备计划、材料设备使用计划、承包和专业分包计划等人材物使用分配情况。
(12)质量保证:有目标有体系,有具体的管理措施、技术措施、检测措施,质量预防措施。
(13)安全保证:有目标有体系,有具体的管理措施、技术措施、检测措施,安全预防措施。
(14)应急措施应详细加以说明。
(15)要对履约、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加以阐述。
4完善合同管理
关键词:钢结构、成本预算、施工合同、管理
中图分类号:TU3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轻钢结构建筑较传统的建筑有着强度高、自重轻、施工周期短、可再利用的特点, 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降低施工项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也就成为钢结构施工企业关注的焦点。但就预算管理的现状而言, 很少有能将预算与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单位, 这使得一些预算编制缺乏准确性、综合性及系统性。
1钢结构企业预算管理的现状
1.1 预算编制缺乏准确性、综合性及系统性
为了承包到工程项目,许多企业往往以低价中标签订合同。此时编制的预算,为业务部门把握合同谈判的尺度,提供了重要的成本依据。但该阶段的预算有的依据设计图纸,有的仅凭大致工程量计算,其准确性及操作性可见一斑。钢结构工程中使用的主要材料,都在厂内生产、加工、成型后发往工地,传统施工企业预算没有制造业的成本预算内容。此外,传统工程预算局限于成本预算,没有将预算与施工组织管理、质量管理、资金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缺少综合性及系统性。
1.2预算缺乏执行力
预算一旦编制完成就算大功告成,将预算存放在财务部门,没有向员工推广预算管理的理念,员工只知道有预算管理,而不知道自己在预算管理中具体应做哪些事,承担哪些责任成本。施工过程中多少会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而且施工项目大多在异地,所以经常以现场施工员的要求为管理需要,造成“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现象。这种传统的人性化管理方式,使原有预算流于形式,成为一纸空文。
1.3对预算的执行情况没有系统地考评与激励
实行了预算管理的施工企业仍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仅限于对实现利润的考核,忽略质量、资金的考核。预算执行情况就是简单地与预算值进行比较,没有预算分析说明,也没有对预算执行情况一个系统的评价与相应的激励措施,使预算管理不能发挥其真正的管理作用。
由此可见,存在以上问题的钢结构企业,必定会扰乱钢结构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迫切需要行业中的强势企业脱颖而出,推动钢结构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承担起率先发展和壮大钢结构行业的使命。
2钢结构企业成本预算管理
编制预算本是为业务部门把握合同谈判的尺度, 但初期的预算有的参考方案图, 有的仅凭大致工程量计算, 使得许多企业为了承包到工程项目往往盲目中标签订合同,这使我们不得不反省与经济直接相关的成本预算管理问题。很多企业一旦预算编制就预算存放在财务部门, 没有向员工推广预算管理的理念,责、权、利没有有机结合。为完善钢结构施工企业全面成本管理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坚持成本最低化原则。成本最低化原则是指一方面挖掘各种能力降低成本, 另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 通过主观努力达到合理的最低成本水平。2、严格进行成本差异分析。成本差异包含数量差异及价格差异两部分,钢结构企业的数量差异, 包含厂内制作差异及现场施工差异。钢结构工程变动性很强, 通过预算执行某一个工程结算的汇总及分析,找出成本差异, 就需要各级责任部门对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在差异分解的基础上, 对其经营活动进行深入、定量的分析, 并对其可控性做出判断, 弥补管理漏洞,才能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 3、把责任、权利、利益有机结合。施工项目是由人来操作的,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便是社会系统, 若该系统能高效运转,就需要制定相应的规则。对于钢结构企业,预算考评制度是业绩评价的重要尺度,建立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考评制度,是预算考评的首要条件。只有真正做好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4、上级领导应坚持目标管理原则和动态控制原则。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是指设定分解目标, 将预算指标分解下达各职能部门及责任人; 将目标责任到位, 使每位员工对自己日常的生产及管理行为所产生的各项成本、费用有一个详尽的了解; 执行预算时存在如图纸变更、追加工程量等一些不可预见的因素,预算编制责任部门要根据项目变更对预算作出及时调整, 确保预算目标准确、合理; 检查目标的执行结果, 评价、修正目标,使预算的执行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
3钢结构企业施工合同管理
项目管理的目标就是项目的目标,项目的目标确定了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三控制三管理一协调” 即进度控制、质量控制、 费用控制、安全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一般一个建设项目的实施涉及的建设任务很多,往往需要许多单位共同参与,不同的建设任务往往由不同的单位分别承担,要想使得各方明确其承担的任务和责任以及所拥有的权利,就必须通过合同的形式来实现。
建设工程施工承包合同谈判的主要内容包括:关于工程内容和范围的确认;关于技术要求技术规范和施工技术方案的确认;关于合同价格条款确认;关于价格调整条款确认;关于合同款支付方式的条款确认;关于工期和维修期确认; 关于合同条件中其他特殊条款的完善确认等等。在进行最后文本的确定时,还要进行合同风险评估,确认合同文件内容进行合同协议的补遗。所以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订立往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在明确中标人并发出中标通知后双方即可就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具体内容和有关条款展开谈判,直到终签
订合同。
施工合同是最终确定工程造价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建设工程发包人和承包人要共同遵守的法律性文件,双方必须严格履行。 因此在建设工程领域,重视施工合同的签订、加强对施工合同的管理,对工程造价的确定十分重要。由于钢结构的特殊性,以下就加强施工合同管理以及发挥其在钢结构工程结算中的作用谈两点认识。1、选择合理的施工合同类型, 自觉遵守、严格执行经济合同法规。对于钢构企业,由于施工周期短、资金周转快, 施工合同作为约束当事各方的最严格的法律文件, 合同中的每一条款都与各方利害相关。尤其在经济不稳定时期, 承包商预见性不足, 在签订合同时,如对合同类型及其中的合同条款未进行详细推敲和认真约定, 很容易导致工程合同纠纷的产生。此外,在施工过程中有可能产生一些其他问题, 双方不要进行口头承诺和保证, 而应当以书面的形式明确规定。2、进一步完善建筑市场监管法规体系。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是规范建筑市场的重要内容之一。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应将施工合同管理工作列为整顿、规范市场工作的重点。工程竣工后及时交验,可使建设单位早日投入生产或使用, 尽快发挥效益, 同时也利于施工企业工程价款的结算, 从而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
结束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有关建筑节能政策的出台和完善以及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对住宅要求的提高也为钢结构企业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前景同时也使我国钢结构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质量管理又能带来其他方面,尤其是生产方式的改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成熟, 精益生产等现代先进的生产方式在我们的钢结构行业应用将成为必然趋势, 我们应该用我们积极行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抓住机遇,实现企业质的改变。另外,在我们的管理实践中,加强对质量成本的记录和核算工作,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对质量管理工作做出调整和改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医院管理 统计核算 会计核算
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属于不同的核算范畴,在研究方法、对策、内容上都有着根本差异,但是两种核算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许多方面,统计与会计都相互渗透,相互补充。会计核算离不开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必须利用会计数据,二者密不可分,水融。在医院的综合管理体系里,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就如经营管理的左膀右臂,只有二者默契配合、相互促进,和谐统一地服务于医院的经营管理目标,才能推进医院综合管理的这架马车稳步向前。
一、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和谐统一的必要性
(一)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的和谐统一是医院经营管理的数据基础
统计核算通过收集医院的住院人数、门诊人数、住院平均天数、收入状况、费用支出等各种基础数据,运用统计的趋势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统计分组法、投入产出模型、因素分析法等多种统计原理和统计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加工,进而计算出住院次均费用、门诊次均费用、药占比、次均住院床日、住院死亡率、感染率、成本费用率等统计指标信息;会计核算通过对医院资金的筹集、营运、投资和分配等各方面的经济活动进行计量和核算,生成资产负债表、收支结余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对医院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在医院管理体系中,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是最基础的信息资源,是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源头。医院大部分数据信息都源于统计和会计数据,或者是在其基础上进行开发提升,进而得出更丰富的更符合需求的衍生数据和结论。因此,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数据的准确与否严重影响着医院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决策的准确性,是医院经营管理重要的信息数据基础。
(二)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的和谐统一是医院科学管理的有效辅助
医院管理者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通过运用统计方法对病人医疗需求、次均医疗费用、医药比重、门诊量、病床使用率、药品差价率等统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进而得出相应的统计数据。通过运用会计方法和理论,对医院的资金使用、收入支出等环节进行干预控制,对医疗收入、医疗成本等财务数据进行核算,得出相关财务信息。所得出的统计和会计信息为科学制定医院发展战略、业务计划提供参考依据,为经营管理提供准确及时的财务数据;为医院管理过程的潜在风险进行必要的预测预警、为医院管理的各项进程进行干预控制、为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建言献策、为医院管理体系的事前事中事后各个阶段进行监控评价。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只有做到互相协调、相互利用、和谐统一,医院管理者对信息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才能更加及时准确,进而才能更好地发挥二者的作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三)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的和谐统一是医院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依据
医院管理体系是一项参与人数众多,部门职能众横交错的复杂工程,涉及医生、护士、行政、导诊、收费、管理等多方人力;涉及仪器、设备、药品、物资、器械等多种资源;涉及医技、住院、门诊、管理、服务等多个部门;涉及筹集、投资、运营、分配等多项资金配置过程。通过合理充分利用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可以有效地对医院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医院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有机结合,提升医院资源的配置能力。
(四)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的和谐统一是医院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必要工具
当前,医疗卫生单位的成本负担相当繁重,不仅面临着外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同时内部繁重的人员成本、运行成本、基建成本、设备成本等等无不沉重地拖拽着医院这架马车的前进速度。进而医院如何做好成本的精细化管理是当前管理者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就是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必要工具,只有充分利用好这两个工具,运用科学的统计指标和会计分析数据,对成本数据进行必要的统计加工,对成本运行进行必要的会计核算,才能真正做好成本精细化管理,降低运行成本,提升经营效率,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促进统计和会计和谐统一的具体举措
(一)思想重视,着力支持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工作
在医院管理中,财务管理工作是经营管理的核心,而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是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工作,所以医院管理者必须从思想上和认识上真正重视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工作,同时还要在实际工作中给予必要的制度与行动支持,建立相对独立的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制度,支持统计和会计职能部门的工作地位,充分发挥和利用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的工作成果,让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独立化,促进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工作的有序长足发展。
(二)学习培训,提高统计与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为了确保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有效结合,需要进一步提高统计和会计工作人员和的职业修养和业务素质。要结合医院财务管理实际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财务、病案等职能部门学习相关的医院会计和统计的理论知识,更新专业知识体系;创造条件去其他医疗单位借鉴学习科学的管理方法,拓展专业技术人员的视野,不断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努力培养一支职业情操高尚、业务能力强硬、工作经验丰富的统计和会计人才队伍,注重发挥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工作能力,是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
(三)资源共享,逐步建立医院信息共享平台
医院信息系统在提高医院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可及性,推动医疗资源整合等方面有着绝对的优势。如果能做好医院统计信息的资源共享平台,设计较为齐全有效的统计分析模型和功能,定能提升医院会计信息和统计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利用效率,对于统计与会计工作的融合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这最终将极大地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还能满足政府部门对医疗数据的需求。要加强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必须选择较为成熟的医院通用软件系统,同时,各职能科室、各职能部门需要共同创建和完善基础单据的录入和更新,准确及时地反映医院的耗材领用,收入分类、住院费用情况、医技工作量、病人收费项目等数据的变动和维护,只有保证了这些基础数据准确无误,接下来的开发利用网络数据资源才会有意义。逐步建成数字化图书馆、网络化多媒体医学影像系统、库房管理系统、全成本核算系统、数据质量监控系统、收入核算分类系统等数据系统,实现医疗网络数据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更积极主动地适应和满足医院管理的各种数据需求,促进医院科学管理能力的提升。
(四)担当责任,发挥自身重要作用
在当前医疗管理体系普遍重视会计统计工作的大环境下,会计、统计部门必须充分抓住当前的契机,打铁自身硬,充分展现出专业优势,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才能确保有所作为、有为有位。要充分利用统计核算的加工对比能力和会计核算的财务分析能力,对战略前景建言献策,对计划方案测算论证,对成本控制精细把控,对收入费用对比分析,对运行目标监控调整,对经营成果监督检验。用数据说话,为决策服务。
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作为医院的两个十分重要的核算体系,已经渗透到医院管理的方方面面,只有实现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和谐统一,发挥各自的优势,并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在医院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出预测预警、分析控制、建言献策、预防监控等功能,才能更好地为医院经营决策服务,着力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丽华.强化医院成本核算和管理的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09(08).
[2]方学功.医院会计核算中几个问题的看法[J].经济研究,2004(6):55.
[3]周艳.医院会计核算对于统计学的运用分析[J].财经界,2014(21).
关键词: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识码:A
会计核算实质就是通过一定的计量方式,用货币将其会计主体的资金状况作出有效反映的一种体系。从其过程来看,它涉及到整个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简言之,就是对会计工作中记账、算账与报账的总称。而统计核算则是指通过统计的方法将其相关的事物数量作有效计量,以为对大量或个别典型经济现象的研究提供支撑的一种方法。就其单位来看,统计核算即是对单位在业务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作相应的搜集、整理和分析,以形成相应的统计资料的过程。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在其目标、确认、配比、计价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两者也存在一定的交叉与互补。
1 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差异
1.1 目标差异
从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两者的目标对比来看,会计核算的目标是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等相关的信息作相应的分析并将其提供给财务报告使用者,以使其充分掌握和了解企业相关管理层的履行情况,尽而在其经济决策上作出有效的安排与调整。统计核算则是根据相关的统计指标,将国民经济某一层面或某部门的某一层面的运行状况进行综合与分析,以作出较为有效的反映,其目的是确保各种宏观经济能够进行准确而深入的分析,以推动相关决策确实而有效的进行。
1.2 确认差异
从两者核算的确认上来看,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会计核算确认上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统计核算则是遵循生产原则,两者在对生产经营成果核算的过程中因其所遵循的原则不同,其核算的结果也就有所差别。如会计核算的确认以本期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为主,对于款项的实际收到或付出状况没有予以相应的细化,销售收入等方面也没有作计入。统计核算的确认则主要针对本期的生产状况,对于未销售的产品也将其产值纳入计算的范围。
1.3 配比差异
两者在其配比的过程与前提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会计核算的配比前提与基础是销售,统计核算的则是生产。对于会计核算的当期盈亏状况,其配比必须要根据各期间内的相关收入和费用状况来进行。其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因果配比,即收入的前提是相应数量的费用耗费;二是时间配比,相应期间的费用须与相同受益期的收入作配比。对于增加值的计算,统计核算注重中间消耗和总产出相结合的程度,因为这一程度直接对当期经济活动与成果状况能否作出正确反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4 计价差异
在其两者的计量方面,也存在相应的差异。会计要素的计量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而统计核算则是以市场价格为计量的基础。会计核算对于实际成本(历史成本)计价的采用,其动机在于核算结果的客观与准确。但因其历史成本所核算的资产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与混合性,经营费用和收入等方面的计算也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各种经济交易的价格,会计核算是以历史各期的价格为主,统计核算以当期价格为主。
2 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交叉与互补
2.1 会计方面统计方法的有效应用
财务会计方面上的会计核算,所依据的基础是收入、费用、利润三个动态要素和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个静态因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所反映的是统计中的时点指标-期末余额(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的存量分布状况);而收入、费用、利润所反映的是统计中的时期指标-本期发生额(资金的流量规模)。管理会计的相关环节中,如混合成本分解分析、利用趋势预测模型对销售与成本作预测、短期经营决策及长期投资决策等方面的中风险价值分析,统计方法在其中的作用较为突显,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为管理会计问题研究与分析提供了较为有效的支持。此外,对于财务管理方面,采用了方差、标准差和标准离差率等统计分析方法来对其风险作相应的分析。
2.2 统计方面会计资料的合理应用
市场经济的日益深入与发展,极力的推动了会计资料应用的扩展与延伸,使其不断延伸到整个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为企业的经营决策和长期决策提供了较强的支持。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要求来看,会计信息必须要与宏观经济管理的实际需要相符合,要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相满足,同时还需要在合理的时间内将清晰、简明的会计信息提供给使用者。依据统计活动的主要任务来看,会计活动在统计方面能够发挥较为有效的作用,为会计账户的核算和财务报表的分析提供较为实际而准确的数据。在货币价值计量核算等方面,统计核算的完成需要有效的会计核算数据,通过会计核算方法的吸收和应用,统计核算体系也在原有的基础得以提升。
2.3 基于现代信息手段下会计与统计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
从核算的实践及其理论基础来看,在统计工作的过程中,核算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差这一难题至今仍然没有解决。在会计核算方面,深度较强的财务分析报告仍然较为稀少。要使得以上问题能够得以有效的解决,就需要从现代信息手段这一角度加以研究,以促使统计、会计等信息资源得以合理的利用,尽而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教学、科研、理论、实务都要求极力推动统计与会计的有效交互程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徐红艳.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互补分析[J].中国对外贸易,2011,(4):87.
[2]李玉奎.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对比分析[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1,(10):88.
[3]徐红艳.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互补分析[J].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2011,(4):87.
[4]张璟霖,汪浩,江凯等.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的关系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12):114-115,113.
关键词:交通工程 预结算 审核
中图分类号:U4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工程预结算是指,以工程施工设计方案、材料价格、税收费用等因素为基础,估计出工程的施工造价。交通工程预结算审核是指,工程建设投资方对承包方所提供的工程造价预期进行审核评估,及时发现预结算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正,确保投资回报效益。
预结算审核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预结算审核的不重视,预结算审核方法的单一,预结算审核标准的模糊等因素,共同造成了交通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在此进行详细分析。
预结算审核的现状
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投资方与承包方对交通工程预结算的结果计算往往存在偏差。投资方为了实现低投资高收益的目的,会尽可能压低工程造价预算,承包商为了在施工中获得更多的利润,则会想法设法提高工程造价预算,甚至采取欺瞒的手段,包括虚报工程量、虚报材料价格、重复计算某些子工程的造价等等。这就要求交通工程建设投资方能够对工程预结算进行准确有效的审核,以确保投资资金的利用效率。
预结算审核存在的问题
目前,工程预结算审核中所存在的问题众多,重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工程量的审核
虚报工程量往往是交通工程承包方增加工程预结算的主要途径,投资方务必要进行严格准确的审核。然而,由于工程量审核极其耗时,并且审核工作量巨大,容易出现误差,工程量的审核也是预结算审核中最为困难的一个环节[2]。对工程量进行审核需要以施工图纸及施工计划作为参考,一旦缺少就无法对预结算所提出的工程项目一一进行对照审核;承包商将未进行施工的项目纳入工程量的计算范围,将施工项目重复计算工程量也是目前存在于工程量审核的一大问题;此外,对工程量累加的不准确,随意改变工程量单位都能够使预结算所得结果大于实际工程量。
材料采购的审核
交通工程建设施工规模大、工程量大,所用建材及其它材料的种类众多,数量巨大。工程承包方在工程预结算中增加采购材料的种类,提高采购价格均可增加工程预结算的结果。对于材料价格,由于各地物价不一、有高有低,承包商可能会在进行预结算时参考最高价格,使工程预结算变大;而对于材料种类,由于用量太多,承包商利用此漏洞,进行虚报也能达到使工程造价上升的目的。工程投资方进行材料采购审核时,未能及时、准确、全面了解材料价格,仅仅是以偏概全,就难以避免地使审核出现误差;未能详细核对材料的采购种类也会对工程预结算的审核效果产生巨大影响。
材料用量的审核
承包商进行工程预结算时,申报的材料采购量未必符合实际使用量,申报量多于实际用量,或是所使用材料只是所采购材料的一部分,这两种情况均会导致工程预结算结果偏高,工程投资方一定要对材料用量进行审核。对于工程设计施工要求不够了解,便难以准确审核工程施工的材料用量。此外,工程中不同项目所要求的材料性能不一,价格也有高有低。例如对于水泥的使用,工程明明未对水泥强度有较高要求,可是承包商却在工程预结算中申报高强度水泥,实际使用一般水泥,提高工程预结算,谋取利润。因此,了解工程施工设计要求对进行准确的工程预结算审核意义重大。
现场签证的审核
交通工程施工中,往往会出现施工设计中与合同条款中没有包括,但施工时实际存在的工程项目,此时就需要通过现场签证进行记录,并作为工程结算的依据。投资方进行工程预结算时,应该对现场签证进行严格审核,避免不必要施工费用的产生。审核现场签证的重点是现场签证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这也恰恰是难点所在。有些签证是由于施工时,投资方现场的监工人员对于工程设计不够了解,重复签署的现场签证,或是给已经包含在设计要求内的项目颁发了现场签证,而有些现场签证则缺少详细的工程项目内容、造价,甚至没有承包方与投资方施工负责人的签字。审核现场签证时,审核人员要能分辨签证是否有效合理,能否作为结算的依据。
计费取费系数的审核
作为工程预结算审核的最后一步,计费取费系数的审核十分重要;计费取费系数的准确性对预结算的准确性影响重大[1]。工程预结算时,所选用的计费取费系数及标准,是否严格依照有关部门的相应文件规定,是否经过投资方与承包方的确认,影响着预结算的准确程度,对其严格审核,能够有效防止承包方额外收取工程款。
预结算审核的方法及对策
交通工程施工规模不一,施工条件与施工技术也多种多样,为了确保预结算审核的准确无误,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审核方法。项目归纳审核、全面审核和重点审核方是预结算审核中较为有效的3种方法,具体分析如下:
项目归纳审核法
交通工程施工工作量大、项目多,通常由多个施工队伍共同施工完成。不同队伍、不同施工人员对于同一类型、规模工程项目造价的预算往往存在差异,加之存在施工队伍恶意提高预算的现象,本来造价相近的项目就会出现相差不少的预算。为了使预结算审核高效进行,通常会先将规模相近,类型特点相似,工程作业量相差不大的项目归为一类,然后对具有代表性的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其工程量、材料价格等信息,综合评估这些信息,合理审核此项目,确定其造价,并以此作为同一类型项目的预算标准。项目归纳审核法既能合理对工程预结算进行准确评估,又能有效提高预结算审核的效率。
全面审核法
全面审核法要求对整个交通工程中,每个项目都一一进行工程量计算、材料价格调研、进场签证审核等具体的审核步骤,然后确定其预算。此种审核方法工作量大,审核准确,优缺点十分鲜明。对于工程规模相对较小的交通工程而言,全面审核法是一种能有效控制工程预算的审核方法;然而对于大规模的交通工程而言,虽然能有效控制预算,但是实际工作量太大,操作难度较高。
重点审核法
重点审核法是和全面审核法相对应的一种工程预结算审核方法,此方法的核心原则是要对控制工程预算的项目进行较为细致的预结算审核,对占造价比重较小的项目则不进行预结算审核,是一种抓重点的思想。重点审核法的核心是要能够准确抓住控制着工程预算的决定性项目,再根据项目特点进行审核,有效控制工程预算。重点审核法优缺点明显,实际应用需考虑工程特点。
结论
交通工程预结算审核是否准确严格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了工程投资方的投资效益与经济利益,必须认真对待。
交通工程预结算审核对审核人员的能力与素质要求极高。审核人员不仅要了解一定的法律法规,掌握一定的统计学知识,还要对工程施工设计要求有着较深刻的理解,这样才能做好工程预结算审核工作。
交通工程预结算审核是否准确有效,还依赖于对材料价格地区差异的了解程度,对审核技术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审核工作的重视程度。总之,交通工程预结算审核是一项技术性和操作性极强的系统工程。
交通工程预结算审核中选择合适的审核方法,既能控制工程预算,又能提高审核效率,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莲花.浅谈建设工程预结算审核中的问题及对测[j].建材与装饰.2008,06:34-36
[2]刘波,吴永恒.工程预结算审核的实践探讨[j].工程经济,2005,11:23-24
【关键词】建造合同预计亏损账务处理
【中图分类号】F233
建造承包商正在建造的资产,性质上可归属于建造承包商的存货,其核算与处理可参照存货进行,如果预计价值存在减少,期末便应当进行减值测试。《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第二十七条规定:合同预计总成本超过合同总收入的,应当将预计损失确认为当期费用。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会计准则附录中,“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关于“存货跌价准备”科目第二条规定:企业建造合同执行中预计总成本超过合同总收入的,应按其差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合同完工时,借记“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按照相关规定,企业需在年末对在建工程的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将预计总成本大于合同总收入的部分,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本文将建造合同预计亏损的计算与账务处理过程以案例形式予以具体分析,所提及的建造合同以固定造价合同为基础,并考虑相关税费。
案例1:假定某建筑公司签订了一项总金额为1 000万元的固定造价合同,工期5年,施工过程中产生亏损,且亏损逐年加大,详情如下:
该案例具体会计处理如下:
1.2012年末,项目开工,正常经营:
合同完工进度=累计确认的成本÷预计总成本=100÷900=11.11%
确认当期合同收入=合同总价款×11.11%= 1 000×11.11%=111.11(万元)
确认当期合同毛利=-当期合同收入-当期合同成本=111.11-100=11.11(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100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11.11
贷:主营业务收入111.11
2.2013年末,项目预计将产生亏损:
合同完工进度=累计确认的成本÷预计总成本=300÷1 100=27.27%
确认累计合同收入=合同总价款×27.27%= 1 000×27.27%=272.73(万元)
确认当期合同收入=272.73-111.11=161.62(万元)
由于预计总成本大于总收入,将预计损失立即确认为当期费用:当期应计提的合同预计损失准备=(预计合同总成本-预计合同总收入)×(1-合同完工进度)-以前预计损失准备=100×(1-27.27%)= 72.73(万元)
同时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五十六条,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的减值,税法上不予认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应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金额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25%。
借:主营业务成本2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61.62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38.38
借:资产减值损失72.73
贷:存货跌价准备――合同预计损失准备
72.73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18.18
贷:所得税费用18.18
3.2014年末,预计亏损进一步加大:
合同完工进度=累计确认的成本÷预计总成本=800÷1 250=64%
确认累计合同收入=合同总价款×64%=1 000×64%=640(万元)
确认当期合同收入=640-272.73=367.27(万元)
当期应计提的合同预计损失准备=250×(1-64%)-72.73=17.27(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500
贷:主营业务收入367.27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132.73
借:资产减值损失17.27
贷:存货跌价准备――合同预计损失准备17.27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4.32
贷:所得税费用4.32
4.2015年末,预计亏损又进一步加大:
合同完工进度=累计确认的成本÷预计总成本=1 000÷1300=76.92%
确认累计合同收入=合同总价款×76.92%= 1 000×76.92%=769.23(万元)
确认当期合同收入=769.23-640=129.23(万元)
当期应计提的合同预计损失准备=300×(1-76.92%)-(72.73+17.27)=-20.77(万元)
因为资产减值准备余额反映的是项目预计以后年度可能产生的亏损,所以随着完工进度的增长,项目亏损更多进入当期损益,即使预计总亏损的金额增大,资产减值准备余额亦有可能减少,本题的当期资产减值准备即为转回。
借:主营业务成本2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29.23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70.77
借:存货跌价准备合同预计损失准备
20.77
贷:资产减值损失20.77
借:所得税费用5.19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5.19
5.2016年末,预计亏损不变,项目完工:
由于项目已完工,所以应将“存货跌价准备――合同预计损失准备”余额冲减本期“主营业务成本”科目。同时,将“工程施工”科目的余额与“工程结算”科目的余额相对冲。
确认当期合同收入=1 000-769.23=230.77(万元)
“存货跌价准备――合同预计损失准备”余额= 72.73+17.27-20.77=69.23(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300
贷:主营业务收入230.77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69.23
借:存货跌价准备――合同预计损失准备
69.23
贷:主营业务成本69.23
借:所得税费用17.31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17.31借:工程结算1 000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300
贷:工程施工――合同成本1 300
案例2:假定某建筑公司签订了一项总金额为1 000万元的固定造价合同,工期5年,施工初期产生亏损,后亏损逐渐缩小,直至扭亏为盈,详情如下:
该案例具体会计处理如下:
1.2012年末,项目开工,正常经营:
合同完工进度=累计确认的成本÷预计总成本=100÷900=11.11%
确认当期合同收入=合同总价款×11.11%= 1 000×11.11%=111.11(万元)
确认当期合同毛利=-当期合同收入-当期合同成本=111.11-100=11.11(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100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11.11
贷:主营业务收入111.11
2.2013年末,项目预计将产生亏损:
合同完工进度=累计确认的成本÷预计总成本=400÷1 200=33.33%
确认累计合同收入=合同总价款×33.33%= 1 000×33.33%=333.33(万元)
确认当期合同收入=333.33-111.11=222.22(万元)
由于预计总成本大于总收入,将预计损失立即确认为当期费用:当期应计提的合同预计损失准备=(预计合同总成本-预计合同总收入)×(1-合同完工进度)-以前预计损失准备=200×(1-33.33%)= 133.33(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300
贷:主营业务收入222.22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
77.78
借:资产减值损失133.33
贷:存货跌价准备――合同预计损失准备133.33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33.33
贷:所得税费用33.33
3.2014年末,项目预计亏损较上年有所减少:
合同完工进度=累计确认的成本÷预计总成本=600÷1 100=54.55%
确认累计合同收入=合同总价款×54.55%= 1000×54.55%=545.45(万元)
确认当期合同收入=545.45-333.33=212.12(万元)
当期应计提的合同预计损失准备=100×(1-54.55%)-133.33=-87.88(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200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12.12
贷:主营业务收入212.12
借:存货跌价准备――合同预计损失准备87.88
贷:资产减值损失87.88
借:所得税费用21.97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21.97
4.2015年末,项目实现扭亏为盈:
合同完工进度=累计确认的成本÷预计总成本=800÷900=88.89%
确认累计合同收入=合同总价款×88.89%=1 000×88.89%=888.89(万元)
确认当期合同收入=888.89-545.45=343.43(万元)
由于项目已不再亏损,所以应将“存货跌价准备――合同预计损失准备”余额全部转回,“存货跌价准备――合同预计损失准备”余额=133.33-87.88=45.45(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200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143.43
贷:主营业务收入343.43
借:存货跌价准备――合同预计损失准备
45.45
贷:资产减值损失45.45
借:所得税费用11.36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11.36
5.2016年末,项目盈利金额不变,项目完工:由于项目已完工,所以应将“工程施工”科目的余额与“工程结算”科目的余额相对冲。
确认当期合同收入=1 000-888.89=111.11(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100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11.11
贷:主营业务收入111.11
借:工程结算1 000
贷:工程施工――合同成本900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100
每年末减值损失计提完毕后,注意需要将详细的计算过程留底备份,同时请相关部门或单位配合提供数据支持文件,如合同总收入与总成本的预计等。项目整体盈亏情况的构成及每次的数据变动也需单独做详细说明,做到数据来源可靠,信息真实准确。
项目计提减值准备的主要依据是会计质量要求原则中的谨慎性原则,计提的金额为预计以后年度将要产生的亏损总额。在亏损存续期间,每年末均需根据项目最新的经营情况进行盈亏测算,对减值准备进行重新预计与调整,保留的减值准备余额永远为预计以后年度将要产生的亏损,减值准备本期余额与上期余额之差进入当期损益。如果项目当期预计的整体亏损与上年一致,且上年已按规定计提了减值准备,那么也就是当期亏损已经在上年的利润表中反应,则本期报表利润应为零。在项目最终竣工决算时,所有的亏损均计入项目成本费用,“存货跌价准备――合同预计损失准备”与“资产减值损失”科目的余额均结转为零。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文章.赵文生.建造合同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关键词:工程项目 合同 工程款 纠纷
建设工程合同是工程项目承揽种类合同中的一种,和项目承揽合同有着紧密的关联性,同时又有着自身合同性质的特殊性。而建设工程合同纠纷事件先不论其原因如何,我们也都知道建设合同纠纷的结果涉及到最终的利益分配事宜,且属于民事案件。因此,这种经济纠纷民事案件所涉及到的因素也非常多,如标的、专业处理、民工工资、合同条款条例等相关问题。但也正因如此,建设工程合同经济纠纷事件能够受到各界人士加以关注并重视。
一、工程款结算纠纷发生的成因分析
实践工程款结算纠纷处理过程中,通常存在的纠纷案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工程量纷争
工程量纷争一般与工程合同生效后的工程量增加有直接关系,但是这一类工程量增加未能做出及时的数据记录,并且也有很大可能是其未能与三方参建单位进行联系沟通,如隐蔽工程的工程量很容易被忽视,如果记录、处理、交流不及时,很肯能让发包商提出质疑。再如,安装工程的工程量纷争,主要倾向于安装施工过程中的梁、柱、板、以及墙体相关的工程量处理上,即管线敷设等相关的工程量确认问题未经过记录或计量等。
(二)计费系数纷争
起争议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参与的承包单位过多,并且有可能是资质资历不足的施工队,或者承包一方出现变更,又或者挂靠现象增多。总之,计费系数引起争端,必然与相关资质单位有关,即资质不足的承包单位展开多方合作,势必会给计费带来压力。
(三)工程违约
顾名思义,工程违约就是未能按照工程建设合同内的条例规定、要求履行自身单位的相应责任,进而出现工程合同矛盾争端。如,承包方逾期竣工、发包方未能提供合同条款内的施工条件与合适作业环境、或者期间擅自修改项目设计方案、材料供应不及时出现停工或返工等违约事件等,这些最终导致违约金的交付与工程款结算产生关联。
(四)建材品质问题
工程项目在投标阶段时会对建筑供应材料的质量、品质严格把关。但碍于当前建筑材料供应市场的供求关系影响,有时候迫于种种因素未能使用合同内的指定建筑原材,从而由建筑供应材料引起纠纷也经常发生。如,受材料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某些诸如钢材、涂料等原材的价格上涨幅度会受到影响,上涨程度涨至超出正常预算价格的三十个百分点以上都曾出现过。而承包单位在投标阶段,往往会考虑价格上涨幅度的5%-10%左右。面对这三十个百分点的剧烈价格波动,如果未能与发包单位协商意见取得一致,承包单位就只能舍远求近,把总建材造价控制下来去选择一批价格较低的替代品,从而引致后来的工程款纠纷发生。
(五)总包和分包之争
由于当前投资市场的发展要求越来越高,社会经济体制下的各责任主体、组织机构等的责任分工也愈发明确,就以大型建筑工程建设而言,很难做到由总包单位去一并负责来完成相应项目建设工作,必然会付出大量的人力、财力、物资等。因此,总承包商就会与建设单位进行商议,并取得对方批复后委托一批专业劳务单位进行责任分工,这也就是所谓的分包单位。如果,此时分包全额工程款已经结算处理完毕,发生争端的几率或可能性就会降低。但是,如果这时发包一方只展开了部分结算,则很容易促成总包单位与分包单位之间引起争执。除此之外,两者之间除了结算工程款外,还有可能在管理费上出现争执。同时,建设单位如果在争端已经发生时也参与进来,暗示某一方单位,此纠纷事件的处理必然会更加繁复。
(六)尾款之争
工程项目待到竣工交付后,经济成本承包责任人应当履行合同的条款要求对工程进行保修。而为了确保合同下的承包单位能够履行自身义务,发包一方一般会在此阶段预先交付大部分的工程款,目的是为了让承包单位履行维修义务后在交付剩余款额。而有的合同签订的条款要求则是先交付工程款,并由承包单位能够出具工程尾款相关的银行保函。而这一阶段之所以出现争端,是工程投产运营前后保修义务未尽到而引起的。
二、解决工程建设合同下的纠纷处理应坚持的原则
据相关问题调查表明,工程款拖欠的结算问题发生,一般总结起来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投标阶段,总结原因是项目招标文件中的内容未能对工程价款及与其相关问题做出明确;其二,中标后,合同条款内容不健全或是具体细则不规范,尤其是与工程价款相关的具体约束内容不完善;其三,工程在建过程中,曾出现过设计变更、经济索赔、现场签证等结算方法的不明确现象发生。也就是说,涉及到工程款结算的纠纷问题主要围绕这几个方面会延伸出多种问题,为日后分歧种下了不小麻烦或隐患,从而使得相互扯皮、纠纷事件屡屡发生,造成工程款久久不能彻底结算。所以,本文强调了两个实用性较大的履行原则。
(一)双方当事人应坚持自治原则
即强调尊重双方当事人的要求,并兼顾双方利益去履行约束内容。也就是说,具备完全民事能力的责任主体参与到某项民事活动或项目的过程中,如果已经明确参与活动过程,就必须为此民事活动负责。同样,在建设工程工程款结算事宜上,既然双方已经敲定了结算方法,就应当按照约束内容去履行自身义务与责任,这样才能使民事活动(工程结算款处理)的结果能够朝向良好态势发展。如,两方主体单位,共同选择了一个经济责任审计组织机构,就应当按照审计评价后的最终结果去正规处理;再如,双方都经过一系列结算活动处理,形成了结算报告,就应按照结算报告去交付工程价款,同时在结算报告逐步形成的过程中,任何参与单位都应坚持谨慎审查,即由自身一方造成的审计损失,一并由自身承担。
(二)以事实证据说话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19条规定:当事人对工程量有争议的,按照施工过程中形成的签证等书面文件确认。承包人能够证明发包人同意其施工,但未能提供签证文件证明工程量发生的,可以按照当事人提供的其他证据确认实际发生的工程量。对于双方不能形成结算文件,又未约定结算办法的,在根据法律法规及相关造价管理规定不能协商确定而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可进行司法鉴定来确认事实。对于双方已认定的工程造价,一方有证据证明结算行为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2条规定的无效情况时,法院也可以否认原结算的效力,组织重新结算。
三、工程建设合同下的款结算纠纷处理实行建议
(一)尊重当事人约束要求
相关责任主要负责人或当事人对项目工程计价标准或方法如果有约束要求的,应按要求结算价款。一般而言,在工程项目交付验收合格后,双方当事人就应当做好结算工作。结算进行时,常规情况下是由承包人提交与结算相关的会计报告或会计信息,并经由发包人审核。而在实践事件处理过程中,发包方往往存在拖延不予答复的现象,从而达到故意延缓交付工程款的目的,进而严重威胁了承包人合法权益。而出现这种现象,按照《最高解释》的第20条文件内容处理标准,如果在约定期限时间内未作出答复,可将其视为对方认可竣工文件去处理。
(二)依照地方计价标准或方法处理
如果因为设计变更而影响到工程项目功能、质量而发生变化,同时双方当事人在此问题再经过协商无效、意见未能统一时,可根据地方行政主管机关单位拟定的相关计价标准与计价方法去签订双方工程建设合同,并在其合同约束要求下去结算工程款;通过招标投标签订的建设工程合同与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不一致的,应当以备案的中标合同作为结算价款的标准。
四、结束语
总之,近年来由建设工程合同签订内容不规范、不健全,以及其他因素引起的工程款结算纠纷数不胜数,并且这种经济纠纷事件处理已经屡见不鲜。但也正因如此,给不少相关项目参建单位敲响了警钟,要对此类问题高度重视,并能在实践问题处理中能够正规、客观处理,以此才能保证工程款拖欠引起的纠纷问题得以避免。
参考文献:
[1]王建东,孙兴洋.建设工程合同竣工结算规则的合理性探讨[J].法学,2009
[2]李颖.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在竣工结算中的作用研究[J].四川建材,2008
[3]张悦民.对提高建设工程竣工结算审核工作质量的思考[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4]王立国,余明.工程建设与工程造价管理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