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网络媒体论坛

网络媒体论坛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6-24 13:54:5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网络媒体论坛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网络媒体论坛

第1篇

一、理论依据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语言教学的理论也在产生着新的变化,国内外各种学习理论精彩纷呈,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而以皮亚杰等人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青睐。建构主义理论的创始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个体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知识的习得方式,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个体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认知个体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而认知个体的知识结构也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过程逐步建构起来的。

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就是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创造的文本、图形、动画、音视频等资源构成的良好的人机交互的语言学习环境,使认知个体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接近实际情景的虚拟化学习环境空间里获取真实的语言,而且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选择学习资源。这种全新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克服了一些心理障碍,可以大胆地、无拘束地开口讲英语、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和教师课堂授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学生在这种全新的学习环境下知识的获取会有一个飞跃,与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同化”与“顺应”,并在其过程中使每个学生建立起各自的英语认知结构体系,在“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发展与提高。

建构主义理论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知识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在建构主义思想的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实践

1.更新教学理念。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转变教学理念。依据国家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要求》的论述,这种理念转变即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既传授一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更加注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大学英语教学要求》中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改革从评价考核的题型变化、减少选择性题型的数量和权重,到今天的考试的题型、计分体制的变化,清晰地体现出改革的思路。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首先要树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理念。

2.转变教学模式、营造教学环境。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中的多媒体网络技术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大学英语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正在发生着向全新的教学模式转变。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并不是抛弃传统教学模式,而是要将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有机地结合,两种模式各有所长,应优势互补,以达到提高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这一根本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施,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的构建和运用,不仅仅是部分教师或领导者的任务,而且需要广大英语教师的积极参与,需要利用先进的硬件手段构建语言习得的相应环境。外语教学的语言实验室从早期的模拟型到现在的数字型的更新换代,新型的多媒体网络系统为英语课学习提供了全新的服务,为建构主义所倡导的理想学习环境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持,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营造了满足外语教学改革的需要的良好环境,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3.严格教学环节。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首先针对本院学生的客观实际,依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一般要求修订我院本科英语教学大纲。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的细致的目标性分析以及对其本质特征的深入了解,按照《大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的规定,制订出了符合本院实际情况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大纲中阐明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任务,高度地概括了课程的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起到了牵引和指导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对教材的选编和选用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与比较,突出了内容的实用性、实效性和系统性。并以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出发点,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适应发展的需要。

评价体系的改革也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估是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估,是一种诊断型式,注重过程的评估,其目的是根据每次形成性评估的结果不断地调整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就形成性评估我们采用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的记录、网上自学记录、学习档案记录等多种形式,以便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估和监督,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终结性评估是一个教学阶段结束时对教学成效的总结性评估。终结性评估主要包括期末课程考试和水平考试。这种考试以评价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不仅要对学生的读写译能力进行考核,而且要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考核。

课程教材采用教育部推荐的两套大学英语教材及其配套的网络学习系统,设计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设计促进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英语认知结构体系,实现认知结构的“同化”与“顺应”,促进知识获得的协作和交流。

4.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基于课文的阅读训练和词汇强化和扩展的交互训练,根据学生的自学进度,设计交际练习,根据英语学习的特点,充分利用现有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进行课程外的非实时辅导和交流,增添交际真实性和人文性;并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发挥教师在学习中的主导和监控作用,建立相对完善的反馈通道,利用反馈来实现调控。不论是学生的反馈还是教师的反馈,都要及时、准确,才能起调控教学过程的作用。根据反馈设计专项讲解,编写专项练习,上传到教学网上,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第2篇

【关键词】强国论坛 把关人 议程设置

网络媒体融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于一体,具有广泛的互动性,其影响可以遍及更加广泛的受众群体。作为网络媒体的代表,BBS更是具有特殊的吸引力,BBS上的舆论传播是传统大众传播媒介之外重要的民意表达渠道。CNNIC的《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报告》显示,在网民经常使用的“网络服务/功能”选项中,论坛/BBS/讨论组等占到了43.2%。

本文主要分析了新闻媒体网络论坛的代表――人民网强国论坛的“深水区”,对其在某一随机时间段内的帖子进行内容分析,主要采用量化统计方法,分析其呈现的特征,进而探讨在媒体网络论坛中是否存在“把关人”和“议程设置”。

一、研究文本:人民网强国论坛“深水区”

1、BBS简介

网络BBS是由志趣相投的网络使用者共同组成的网络社区,英文全称是Bulletin Board System,翻译为中文是“电子公告版”。在BBS中,“人们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讨论各种问题,交流各种信息,这些都使得BBS具有了特殊的吸引力。”①

BBS的分类依据有很多,比如说,依据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综合论坛和专业论坛;依据管理属性的不同,可以分为新闻网站论坛和商业网站论坛;依据内容属性,可以分为时政性论坛和非时政性论坛。

在BBS的管理和维护上,比较突出的是各版的负责人和版主,这些人的主要工作是设置用户权限,取消恶意ID,选择精华贴、删除不良内容的贴子等。

2、研究问题

本研究试图通过研究媒体网络论坛中的发帖量和回帖量、话题和言论内容等,来分析其呈现出的特征,进而验证媒体网络论坛中是否存在“把关人”和“议程设置”。

首先,本文选择BBS作为网络媒体的代表。作为最早的网络互动渠道之一,网民可以在BBS上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充当受众的同时也担当着传者的角色。同时,由于BBS又具备一定的纪律性。总的来说,BBS在网名参与的各种网络形式中是比较成熟的。

然后,本文主选取媒体网站论坛的代表――人民网强国论坛深入讨论区――即俗称的“深水区”,作为媒体网络论坛BBS的典范。之所以选择强国论坛,主要是基于其典范性。作为目前国内由传统媒体创办的电子时政论坛之一,强国论坛的讨论议题涉及中国的内政外交等重大问题,它不仅成为充分体现网络互动性的一个象征性符号,也打开了一条民意表达的途径,启动了一条积极的、建设性的交流通道,并成为民意汇集的场所。

同时,“根据人民网所作的调查,强国论坛的网友以在科研、教育事业单位和党政管理机关工作的人最多,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35.2%,国家行政机关管理人员为18.9%,两者占到一半。从学历上看,大专以上学历占到80.6%,其中本科比例又最高,为42.9%。”②这些数据表明,强国论坛的网友集中在文化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群中。

而“深水区”则只允许贴1000字节以上的文章,所以贴子数量少一些,但是对议题的讨论更深入,区主贴要求在1000字节以上,版主审核并只保留与讨论有关的贴子,还有权将有关话题讨论文章编选出版(若原创者有保留,须事先声明)。

二、论坛内容分析

1、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媒体网络论坛的议题进行客观、系统的定量描述,然后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本文随机截取了2009年6月15日-6月17日三天的论坛内容为样本。量化的数据统计主要包括:每日主贴量和回贴量统计和每日内容归类统计。其中,内容上基本上划分为经济建设、政治民主建设、官员队伍建设、社会热点问题、国际问题、教育和其他。

据统计,6月15日的主贴数和回贴数分别是109和1605,6月16日的分别为175和1089,6月17日的分别为142和1139,数量都比较多。

本文对这三天主贴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统计,除了无法归入本文所列的类别中的贴子,6月15日,“深水区”网民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官员队伍建设”、“政治”和“社会热点问题”上,主贴数量分别为32、16、11,其中“官员队伍建设”这一类别主要集中在“购宝马做官车事件”中;6月16日,位列前三的分别是“官员队伍建设问题”、“社会热点问题”和“国际问题”,主贴所占比率分别为24%、20%和13.7%,这一日“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同15日,主要是对“邓玉娇事件”的讨论;6月17日的情况同16日,不同的是在“官员队伍建设”这一类别中,网民渐渐对“购买宝马做官车事件”失去了“热情”,将注意力集中在了“邓玉娇事件”的讨论中,而在“国际问题”上,集中点仍在“朝核危机”上,同16日。

2、内容分析

首先,强国论坛议题设置具有浓郁的“强国”特色。从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强国论坛深水区,社会热点话题和官员队伍建设几乎都是当天贴子里面数量最多的。6月15日至17日,每日都有坛友就朝核危机发贴,具有很强烈的“强国”特色。而其他很多即时性的热点论题,也被普遍关注,6月17的社会热点话题就有64条,占当日主贴总数的45.1%,其中就包括邓玉娇事件的深度再讨论。

同样,这三天内关于“购宝马做官车”事件也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

另外,在强国论坛的观点交锋,实际上也是社会中各种观点交锋的一个缩影。

其次,提高了网民的政治参与度。中国上亿网民对互联网媒体权利的重心逐渐由“信息接受权”转移到“信息权”。在一定意义上,强国论坛的网友扮演着自发的“民间代表”的角色,他们以自己的视角,不断地将中国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问题放到强国论坛这样一个公共的讲坛上,引起公众的关心与思考。

第三,“社会安全阀”功能。与传统媒体的舆论不同,网络媒体传播的舆论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强国论坛深水区上的发言者多数带着面具,他们用假名字,身份是隐匿的,所以观点的表达比较少顾忌,更能反映一些传统媒体上难以表达的观点和情绪。学者科塞认为,敌对情绪的发泄具有安全阀的功能,社会安全阀可以运用潜在的冲突维持社会结构,而不至于破坏整个结构。

从本研究的发现看,在事态得到缓解,或情绪得到释放后,BBS议题常常就发生衰变乃至终止,比如说“购宝马做官车事件”,6月15日发贴量是7,6月16日是5,6月17日没有。这个渐减的数据表明,网民就此事或褒或贬或中立的感情得以释放,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民众的情绪,有利于社会稳定。

三、结论与启示

1、媒体网络论坛中存在“把关人”

“把关人”是大众传媒里的一个理论概念。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这个心理学领域的概念引入到新闻研究领域,明确提出新闻筛选过程中存在着“把关”模式:社会上有大量的新闻素材,大众传媒需要对其进行取舍选择,在这个过程中,传媒组织形成一道“关口”,通过这道“关口”传达到受众那里的新闻只是众多新闻素材中的少数。

实际上,“把关人”在媒体网络论坛中仍然存在。以强国论坛为例,如果没有“把关”,那么,根据网络的特点,所有的人都可以毫无顾忌的交流、甚至是肆无忌惮的发泄,可能会造成一些重大的政治影响。但是,在强国论坛发展过程中,不仅没有出现重大失误,而且使它从一个网站的论坛发展成为中国网络媒体的一个重要的品牌,成为一个象征网络互动优势的符号。由此可见,强国论坛深水区不仅设有关口,把关者的管理水平和把关能力也不容忽视。

媒体网络论坛“把关人”最常用手段是删贴。关于强国论坛的删贴原则,人民网负责人蒋亚平曾概括说,总的想法是,一是只要不违法、只要爱国、只要符合《人民日报》网络版宣传报道基本原则;二是只要格调健康、只要讲礼貌,那么可删可不删的,就不删。在表面上,强国论坛的网友与版主之间总是存在着矛盾,删贴与反删贴、封ID与换“马甲”成为版主与网友经久不衰的对抗焦点,但是,在这个矛盾之下,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双方都希望强国论坛能够长久地生存下去。网友所争取的,是自己一时的言语权利,而版主所维护的,是网友长久的言语权利。

2、媒体网络论坛中存在议程设置

“议程设置功能”是大众传播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假设。这一假设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判断。那么,媒体网络论坛中是否存在议程设置呢?

首先,媒体网络论坛具备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相互交织的网络特点,而在议程设置方面,人际传播是对大众传播的一个有力补充。

其次,议程设置假设认为,人们对某些议题的关注程度,主要来源于这些议题被报道频率与强度。毫无疑问,媒体网络论坛可以轻易做到这一点。举例来说,关于邓玉娇事件,强国论坛深水区6月15日、16日、17日,相关主贴分别是3、17、34,连续三天时间内,就集中发表了54个主贴,报道的频率和强度都很大,自然能够引起人们对这一议题的关注。■

参考文献

①韩隽、吴晓辉 等编著:《网络编辑》[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②彭兰,《强国论坛给了我们什么启示》[J],《信息网络安全》,2008

③bbs1.省略/bo-

ardList.do?action=postList&boardId

=2&pageNo=13

第3篇

王老吉在汶川大地震中,向灾区捐款1亿元,成为国内单笔最高捐款的企业,引起了大量的关注,在网络上也展开一系列推广,网络营销学院的一位老师,简要分析一下它的网络推广及其主要的方式。

一、论坛推广

论坛社区具有超高的人气,是口牌营销的重要平台,论坛的话题的开发性,可以让企业的品牌在论坛中迅速传播。

在论坛传播中话题是特别重要的,王老吉地震网络推广中,利用最热门的事件进行宣传和推广,不断制造引人注意的话题“彻底封杀王老吉”等,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与讨论。

利用奇虎论坛搜索王老吉搜到27万相关的贴子,大家的话题的讨论,把影响不断的放大。

二、贴吧推广

贴吧推广本来也是论坛的一种推广方式,但是由于贴吧独特属性,让它成为有别于论坛推广的一种方式。百度的贴吧在超女之后,成为最大的中文社区,它有比论坛更方便的交流性,可以匿名发贴回复,让网友更简单和快捷的交流。

这次也成为王老吉宣传的主要阵地,在百度贴吧中搜索王老吉,可以搜索到15万相关的贴子,从不断的发贴,大量回复,过于显露的语言,让人感觉到疯狂,可能只有网络才能展现这种感觉。

三、QQ群推广

一个普通QQ群有100人,高级群有200人,现在有两千万左右个QQ群,QQ群是最广泛的群体即时交流平台,在QQ群之间发送和转发,病毒式营销在这里得到了最大的体现。

通过“以后喝王老吉(捐款1亿),存钱到工商( 8726万)……”等易于传播的文字,让王老吉在多个QQ群之间疯狂传播。

四、博客推广

博客是个人最常用的网络工具之一,通过个人博客的话题,让产品在个人之间口与口的传播,迅速提高产品的口牌与影响力。

热门话题往往是博客关注的热点,“要捐就捐一个亿,要喝就喝王老吉”,在众多博客之间引起热门的讨论。

五、新闻营销

新闻营销是借助新闻的报道,创造最佳的传播效能。网络媒体的性价比相对传统媒体来说,在效果上更显著。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宣传,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塑造品牌的美誉度和公信力。

王老吉捐出1亿元后,也成为众多网络媒体的关注热点,而在网络上的推广活动也会不断的促进网络媒体的报道。

六、事件营销

企业利用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吸引媒体和广大用户的广注,可以尽可能的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树立良好的的品牌形象,可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第4篇

一、高等学校形象传播中网络传播特性

高等学校的形象传播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网络媒体的角色决定着它在形象传播系统中的运作路径,网络传播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于一体,是学校综合实力及水平展示的重要平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受众的主动性

网络传播具有非常强的受众主动性。信息传播的受众,可以通过网络媒介主动搜索他们感兴趣的信息,诸如高校的简介、国内外排名、特色专业、师资力量、研究成果等。高校的相关信息如果不加以建设和更新。

(二)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和快捷性

网络传播对于传统传播手段的最大优势之一,就是其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和快捷性。随着智能手机的异军突起,网络传播的这一特性越发明显。社会公众只要有一台能够上网的电脑或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通过网络传播获取相应的信息。当前,备受大家关注的诸多媒体除了有自己的网站外,还有自己的微博、客户端、公众微信号等,中国各大报刊、各大广播电视台等均设立自己的网络互动展示平台,高等学校信息平台的建设对于内外部受众的舆论导向、自身形象的建设显得更为重要。信息一旦通过网络传播,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能被迅速获取。

(三)网络媒体的开放性

网络是一个高度开放的信息空间,传统媒体的把关机制在网络媒介中被弱化,如果自律不佳就会导致公信力下降,从而引发形象危机。对于民族类高校而言,影响其形象传播的网络传播平台大致可以分为网络信息传播平台、网络社交传播平台和网络信息互动传播平台。不同的传播方式,对民族院校网络形象的树立也都起着不同的作用,各种方式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综合,构成高等学校的网络形象。

二、网络媒体在民族高校形象传播中的功能表现

(一)网络媒体是民族高校形象传播的展示平台

对于民族高校网络形象而言,网络信息平台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学校网站、政府部门网站、主流网络新闻媒体和第三方网站等,这些都是其网络形象的展现平台。网络信息平台总体来讲客观性比较强,信息可信度高。学校网站是学校网络信息的重要载体,对民族高校形象树立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校网站是学校自身主动信息的平台,网站的内容设置、的信息量、网站页面的美观性都直接影响着其形象传播的效果。学校将特色成果及民族文化等信息通过学校网站向社会大众传播,使社会公众了解学校业绩、理念、特色及具体工作情况等。政府部门网站也是民族高校展示形象的重要平台。对于民族高校而言,身处民族地区,应多与教育部官方网站、国家民委官方网站、所属地方政府网站及教育主管部门网站建立链接。官方网站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权威性,其信息内容都经过严格的把关,而且受政府关注程度高。例如,教育部的网站中有“一线风采”专栏,主要高等院校的工作信息。在国家民委网站中,有“委属动态”专栏,主要委属民族院校的工作信息,是展示委属民族院校形象的一个重要平台。主流网络新闻媒体也是高校形象传播的重要平台。社会公众对高校认知和评价的途径大多依赖传媒提供的新闻,而高校也逐渐成为传媒报道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例如,在华中科技大学201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校长李培根院士的激情演讲,第一时间在搜狐、新浪等网络媒体上引发热议。2015年1月网络主流新闻媒体相继报道湖南大学研究生转学事件,引发社会关注。这些事例都充分显示主流网络新闻媒体对高校形象塑造的强大力量。第三方网站的关注与建设重要性同样不可忽视,中国知网、中国校友会网、百度百科等网站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是社会大众了解学校信息的重要渠道。例如,中国知网等学术刊物网站,能够查询到关于学校的大量学术方面的信息,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学术水平。中国校友会网等高校排名信息,都是通过一定的指标体系,每年定时全国高校的排名信息,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是社会大众了解高校办学实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百度百科等网络栏目是社会公众通过网络了解学校基本情况的最直接的手段,对学校网络形象的认识最初也多来源于此。

(二)网络媒体成为民族高校形象传播的互动平台

在民族高校形象对内传播中,通过数字网络互动平台,使部门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沟通交流变得更为顺畅,信息流通更加快捷。例如,在内蒙古民族大学2014年冬季作息时间调整的通知一经学校网站,就被很多师生通过微信的朋友圈转载,经调查,学校60%以上的师生,都是通过微信朋友圈收到该通知的。另外,每个民族高校基本上都有官方或非官方的论坛。如中央民族大学论坛“村里村外”、中南民族大学官方论坛“中南民大BBS”等。这些网络信息互动平台最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信息传播者的信息一般要经过论坛版主,即论坛信息的“守门人”审核才能。参与论坛和贴吧交流的成员绝大多数是本校师生,他们通过论坛和贴吧反映学校的问题,交流学习生活感受、学校工作信息、物品交易信息等;也有很多高考考生通过论坛,向在校生了解学校的一些具体情况。这些信息互动平台也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而且反映学生在学习生活遇到的一些问题居多,需要学校给予及时的关注。综上所述,民族高校形象的网络传播方式、手段及客观信息、主观信息、正面信息、负面信息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构建了高等学校综合性的网络形象。我们可针对要素之间的关系及特点制定符合本校的传播策略。

三、民族高校形象网络传播策略

(一)重视学校网站建设,增强民族特色

学校网站是民族高校网络形象传播的重要载体,是社会公众了解学校基本形象的最重要和最直接的手段,也是学校师生了解学校的重要方式。因此,学校网站建设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页面美观大方,增强民族符号性,选取具有地域民族特点,民族文化的标识作为点缀。学校网站的页面是学校的重要门户,是学校通过网络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折射出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水平和文化底蕴。例如,广西民族大学主页被评为2014年广西“最佳高校主页”,展示了学校的形象。第二,保证网站的联通性和安全性。学校网站是学校各类信息的官方网站,是受众了解学校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学校网站需要保持网络链接的通畅性和安全性,防止死链或植入木马病毒的情况出现。第三,信息量大,内外网分开,及时更新。学校网站信息,针对不同受众,有只对学校师生或相关部门的,也有对社会公众的,这就要求学校要将校内网和校外网分开,不同受众有不同的权限,向社会大众公布的信息,要保证学校网站有一定的信息量,而且及时更新。第四,学校网站要设立网络信息传播中心,充当“守门人”角色。学校要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网站信息的审核及。学校设立的网络信息传播中心要发挥“守门人”的职责,对每一条信息都要认真地检查、加工、评估和分析,最后决定如何、何时。第五,注重彰显民族特色。作为民族院校,其民族特色是其区别其他高等院校最显著的特点。民族院校具备继承、发掘和弘扬民族文化的优越条件和独特方式。在维护民族团结,落实党的各项民族政策上也有着其他院校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学校网站建设中,建议设立专门栏目,着力彰显自身的民族特色,反映自身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二)加强与其他网络信息平台的信息交流

第一,及时将学校的工作情况、工作业绩、成果等向教育部、国家民委及各级政府机关网站进行信息报送。在各类政府网站中反映学校工作及办学成果的信息越多,对学校树立良好的网络形象越有利。第二,注重和主流网络媒体的沟通和交流。尽量多地向主流网络媒体发送介绍学校办学成果和理念的信息,通过主流网络媒体大力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成果。例如,内蒙古民族大学在2015年的网站更新中设立了媒体民大板块,注重收集各类主流网络媒体刊发有关学校的各类信息。第三,关注第三方网站信息,重视第三方网站的参考和借鉴作用。虽然很多第三方网站不代表官方性质,但是很多第三方网站有着很强的影响力。因此,学校相关部门要对第三方网站给予关注,对其提出的一些问题、数据或结论,要进行借鉴和参考,合理利用第三方网站对学校作出正面评价。

(三)做好舆情监督,发挥好网络社交平台、网络信息互动平台的作用

第5篇

【关键词】汶川地震 网络新闻评论 类型 文风

去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举世震惊。在地震发生后,世界目光聚焦四川,新闻媒体的地震报道让人目不暇接。关于汶川地震的新闻评论数量也非常庞大,本文试以区别于一般传统媒体的网络媒体为主,分析此次汶川地震报道中网络新闻评论的类型、文风。

一、汶川地震报道网络新闻评论的类型

综合此次汶川地震的网络新闻评论,有关网络新闻评论的类型,大概可以按两个标准来划分。

第一,按照评论的主体来分,可以分为编辑评论、专家评论和网民评论。

编辑评论即由网站或与网站相关的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或者网站的特约评论员所撰写,代表整个网站的立场和观点,类似于传统媒体新闻评论的社论和评论员文章。比如5月13日红网刊发了作者胡建兵的评论文章《应急机制迅速启动,灾民请放心》,作者古洪庆的评论文章《汶川地震,让我们看到中国的应急速度》。6月10日,人民网刊发了作者蒋萌的评论文章《震灾中,“80后”“90后”是好样的!》等等[1],此类新闻评论文章,作者代表了整个网站的立场,直接地给出了判断,旗帜鲜明的进行了分析评论。

专家评论是由网站邀请的各领域专家学者对新闻事件发表的评论。这里所说的专家,主要是指对某一领域或问题有专门研究的人士,并不仅限于专业的研究人员。专家评论既可以由专家来撰写,也可以是由网站采访并撰写,还可以采取与专家与网民直接的交流,如在线访谈、聊天室嘉宾座谈等形式。比如6月11日10点16分,新华网刊发记者车玉明、程云杰、李骥志的评论文章《汶川地震带来的6个启示:城市应当有紧急避难所》[2],文章在为逝者哀痛的同时,思考了公共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危急关头的紧急避险知识、突发灾难后的保险赔付等六个问题。6月1日,陆航团一架救援直升机失事,近两万人搜寻了十余天才找到失事飞机残骸,新浪网于6月16日,邀请从地震灾区归来的一线记者,中央电视事频道记者邓新力和李际,新华社记者唐师曾做客嘉宾访谈,讲述了陆航团如何在气象恶劣的灾区超负荷坚持进行救援工作,直升机失事后进行搜救的巨大难度等,并与新浪网友进行了交流。通过亲历者和专业军事记者的讲述,网友们被冒着生命危险进行救援不幸遇难的邱光华机组深深感动,被那些冒着不断滑坡、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里不懈搜寻战友的官兵们深深感动。

网民评论就是由网民发表的各种形式、各种方式的讨论和意见,既有一两句话的简短评论,又有上千甚至上万字的长篇大论。与编辑评论和专家评论的相对权威性有所不同,网民评论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自由性。在这次地震灾害面前,全国同胞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举国上下团结一心。虽然一直以来,网民的学历层次、知识水平和个人素养参差不齐,在网络上发表的言论也是各式各样,有的激进,有的保守,很难有一致的时候。但在这次的地震新闻评论上,几乎所有的网友都展现出善良、识大体的一面,很多网民呼吁捐款捐物,充当志愿者,并在网络上一呼百应。在搜狐网的四川地震图片感动瞬间栏目,截止到去年6月17日,网友的原创评论达42380条。在搜狐新闻《四川发生8.0级地震 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震感》的新闻后,网友的原创评论更是多达864759条[3]。

其次,从网络新闻评论的载体来分,可以分为网络新闻评论专栏、网民即时评论、网络论坛三种。

网络新闻评论专栏主要是指网民在网上发表的评论文章,有一定的长度,能独立成篇,就像报纸的言论专栏。这类评论文章是网民通过浏览网络媒体上所报道的重要新闻事件,或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就事说理,提出一些看法。如人民网的“人民时评”,红网的“红辣椒评论”,千龙网专门推出的《网络传情 守望灾区》抗震救灾评论集。这些文章,涉及普通的救灾细节、感人事迹、个人反省、民族意识、国家形象等等,有点有面,有通俗有深入,丰富全面。

网民即时评论是指网民在浏览新闻时对某条感兴趣的新闻迅速作出回应,长短不限,一两句者见多,这种形式是报纸上没有的。新浪网在每一条新闻后面都有“发表评论”的链接,可与所阅读的新闻实现传受二者的及时性互动。截止到6月17日,在新浪网关于地震报道的新闻后,相关的留言数量为3093722条。在《察看北川中学废墟拒绝戴口罩》新闻后,新浪重庆网友写到:“有这样的总理,是中国人民之福”,新浪广东手机用户写到:“总理感动人民,人民爱戴总理”,新浪辽宁网友写到:“应该戴上口罩,总理的身体也很重要啊”等[4],这些文字平实、普通,完全是民众的肺腑之言,老百姓对公仆的真情流露。

网络论坛、电子公告栏(BBS)是网民围绕网络编辑已推出的话题各抒己见、讨论交锋、网络新闻评论文章。它们利用网络的互动性特征创造出的新形式,是因特网上功能强大的大众化信息服务,为现实社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舆论多元的空间。各大门户网站的论坛在地震期间,发表了大量的主题跟地震相关的帖子,引起了网民的热烈讨论。在天涯论坛《天涯互助――汶川地震》版块,截止6月17日,共有相关论题200446,总帖数为3158853,一个网友的《以人类的名义,向中国军人致意》的帖子,共有96324人访问,1341人留言[5]。在新浪论坛,一个题目为《一只救了35条人命的搜救犬牺牲了》的帖子,共有166315人点击。

二、网络新闻评论的文风

评论的语言风格就像评论的结构一样,一般也可以说是“文无定法”[6]。从评论的写作来说,长期以来,媒体承担的基本上是单向传播功能,也就是通过评论引导舆论、教育群众的功能。这种“机关报”体制下的评论,也很容易把机关作风和机关语言移植过来。[7]中国当代新闻评论的文风与语言,正在由官话转向民话,在这当中,由于网络媒体的开放、自由等特性,网络新闻评论的文风显得更加的贴近普通受众。个人化的选题、个人化的视角、个人化的判断和个人化的语言增多,凸显出多元的文化和多元的视角。由于是整个民族遇到的巨大灾难,整个地震期间,大部分的网络新闻评论都饱含深情、深晓民族大义,发出的声音大都凝聚着巨大的人文关怀和普世的价值,但其中发生的具体事件,在网络新闻评论则有着不同的意见和不同的声音。比如“范跑跑事件”。范跑跑原名范美忠,5・12地震发生的时候丢下了学生一个人跑出了教室,并在天涯上发帖《那一刻地动山摇――“5・ 12”汶川地震亲历记》一文,文中细致地描述了自己在地震时所做的一切以及过后的心路历程。他的话如重磅炸弹,瞬间在网络引爆,各大网站网友的讨论铺天盖地。

在严肃稳重的新华网,以“范跑跑”为内容的专门评论也多达数十篇,其中有痛斥“范跑跑”的,如《“范跑跑”亵渎“自由”》《不是妖魔化范跑跑,是拆穿伪自由》;也有为其辩护的,如《感谢“范跑跑”讲出真话》[8]。这些评论文章,没有恶意攻击人身,而是针对事情的本身,各自进行了讨论和说明,显得有理有节,从事件上引出了自由言论、理性思考的观点,拓宽了评论的深度和广度。

而在天涯论坛,关于“范跑跑”的评论则对立明显,这也与其大部分作者为普通网友有关,他们的观点直白,冲突激烈。在作者“相信AI”的《支持范跑跑的一些同志,请你们看了之后留回一点口德了吧!谢谢!》的帖子里,作者说,“汶川发生了这样重大的地震,举国上下都很悲痛,而这个时候范跑跑竟还理直气壮的拿本能当幌子,大谈所谓的‘自由’和‘公正’,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让我告诉你吧,什么叫做人性。”网友“doggybread”回复:他的行为没什么好指责的,但是他的思想需要批判!而宣扬这样的思想更是要被猛烈抨击!没什么好维护的!网友“随机存在”回复:姑娘,在表示你的愤慨前请去看看范跑跑的相关原话,一虎一席谈和腾讯网等对他的访谈里面有。另外再多读点书[9]。在名为《本人之愚见――范跑跑之跑跑得对跑得快》帖子中,网友“gxnnhxj”说:他的跑,是人的本性在跑,他的跑,是理智的跑,他的跑,是在为国家的长远计划在跑,难道这样是错的吗?网友“xiaoaoshusheng”回复:一个人nc(网络上关于“脑残”的缩写)可以原谅,太多的人nc那是教育的悲哀。网友“qxmqy”回复:楼主脑袋长包了,问题很严重,赶紧去医吧[10]。网友间的回复和讨论已经开始脱离事件本身,转而直接进行人身攻击和争吵。除了天涯论坛,新浪、搜狐、网易、猫扑等论坛所展开的网友评论大部分也以愤怒的声讨和争吵为主。

这是由于,互联网为网民的自由发言提供了一个浩瀚的虚拟空间。作为一种传播媒体,网络与传统媒体相比,自由出入以及匿名性的特点使网民获得了心理上的安全感,因而评点时事无所顾忌、无话不谈。在文风上表现为个性化语言十足,观点尖锐,并迅速形成派别,各方旗帜鲜明,互相攻击,有少部分能言之有理,平和地进行激辩,大部分则直接宣泄情感,甚至展开谩骂和人身攻击。

三、总结

总之,整个汶川地震报道中,网络新闻评论占据了极其重要的部分,开始与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并驾齐驱,这与网络媒体本身的崛起有关。很多事件的讨论都是从网络发起并引起全社会的讨论,如“范跑跑事件”、“敬礼娃娃”、“可乐男孩”等。但是与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相比较,网络新闻评论的类型和文风都显示出不同的特点,一方面,网络新闻评论更自由、更灵活、更迅速,文字更个性化、更犀利、更多样。另一方面,尽管网上信息极大地丰富,但绝大多数的信息的第一来源仍是传统媒体,传统媒体的信息,直接影响着网络新闻评论的范围。此外,网络新闻评论的文字缺乏理性或者偏少理性,易于偏激,这也要求网民提高自身素质,进行自我约束。■

参考文献

[1]人民网

[2]新华网?channel=gn&newsid=1-1-156075

46&style=0

[5]天涯论坛cache.省略/publicforum/content/help/1/130243.shtml

[6]马少华 著,新闻评论,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43页

[7]马少华 著,新闻评论,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44页

[8]新华网news.省略/comments/2008-06/12/content_8355282.htm

[9]天涯论坛cache.省略/publicforum/content/help/1/223911.shtml

[10]天涯论坛cache.省略/publicforum/content/help/1/224311.shtml

[11]彭兰著 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第6篇

关键词:BBS Blog Wiki 网络媒体 信息传播

近年来,以BBS、Blog、Wiki为代表的新型网络媒体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与传统媒体相比,这些新型网络媒体具有显著的新颖性、高效性和便捷性,在信息传播的多样性、详尽性、及时性等多个方面甚至已超越了传统新闻媒介。然而,目前国内外从信息传播角度对BBS、Blog、Wiki进行的研究较少,且多集中在对三者应用领域的介绍、分析和拓展上,缺乏对这些新型网络媒体信息传播模式的探究,更缺乏三者在信息传播模式上的比较研究。对这些新型网络媒体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揭示其信息传播的本质和规律、认清其高速发展的内在动因、把握其发展的脉络和动向。

BBS、Blog、Wiki的基本概念与传播特性

BBS是英文Bulletin Board System的缩写,中文直译为“电子公告板系统”,或意译为“电子留言簿”,网友俗称其为“论坛”。BBS就像一个平民大茶楼,芸芸众生在其中聊芸芸众生之事,评大千世界之物,好不痛快。

Blog一词来源于英文Weblog,中文直译为“网络日志”,国内常取其音译“博客”。Blog是一种基于万维网以日志形式实现用户信息交流的信息服务系统,它是一种崭新的信息传播和交互方式。Blog就像个人的播报间,博主在其中展示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与人分享,其乐无穷。

Wiki的中文音译为“维基”,在国内常将其类比博客而翻译为“维客”。Wiki是一种基于Web的面向社群的协同式创作系统。通俗一点讲,Wiki提供了一个服务平台,人们可以在其上共建Web网站,其本质是协同创作,其目的是信息的共建与共享。因此,Wiki是一种信息创建、管理与传播的崭新模式,它追求知识的共建、共管与共享。Wiki就像公众的大百科全书,大众不再只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还是知识的定义、维护和传播者。

BBS、Blog、Wiki的媒体影响与发展特征

目前,BBS的应用领域已扩展到了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许多方面,BBS网站在国内外可以说是星罗棋布、不可胜数。

近些年来,Blog变得日益流行和普及,博主更被誉为信息时代的麦哲伦。Blog从最初的个人日志逐渐成长变化出基于网络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多元信息共享平台、网络虚拟社交区等多种形态,Blog以其独特的魅力逐渐渗透到众多应用领域。

Wiki自诞生之日起就进行着飞跃式的发展,作为Wiki模式典型范例的Wiki百科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百科全书。截止到2010年3月,全球共诞生了271种语言版本的Wiki百科,总的词条数目已超过1500万,总的用户数目已突破2200万,总的编辑次数已超过8.6亿次。

BBS、Blog、Wiki信息传播模式的区别

信息服务模式不同。BBS是为大众提供方便和平等的话题讨论服务,它打破了不同观点表达渠道为少数集团所垄断的局面。人们在BBS中的交流没有了面对面的尴尬、压力与面红耳赤,因此更能够畅所欲言。通过充分的讨论甚至激烈的争吵,人们可以广泛和深入地了解他人的意见与观点,这便为社会群体的真实沟通做好了前期的缓冲与铺垫。BBS中的用户注册采用的是非实名制,由于减少了道德与法律的约束,人们畅所欲言甚至口无遮拦,从某些方面来讲,这更能表达其内心的真实想法。BBS给了人们一种一吐为快的发泄渠道,以舒缓其心理压力。同时,政府也可借此了解人们的真实想法,及时掌握民心、疏导民意、引导舆论,防患于未然。

Blog是为“个人”提供充分和自由的自我展示服务,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信息格局,开创了全新的个人媒体时代。硅谷著名IT专栏作家Dan Gillmor认为Blog代表着“新闻媒体3.0”。“新闻媒体1.0”指的是传统媒体或旧媒体,“新闻媒体2.0”指的是新媒体或跨媒体,“新闻媒体3.0”指的是以Blog为代表的个人媒体或自媒体。Blog的出现,标志着以信息共享为特征的第一代Web门户之后,追求思想共享的第二代Web门户正在浮现,互联网开始真正凸显无穷的思想价值。

Wiki是为公众提供开放、平等、自由的协同创作服务,它彻底地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协作方式。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到协作中来,创作和维护Wiki中的信息。任何人都可以免费阅读、引用、下载、分发Wiki中的所有内容。“真理会越辩越明”是Wiki的信条,故此Wiki保持中立,不倾向于任何观点,让用户自己去思考和判断。Wiki的网管需要遵从此信条,尽量避免删除用户的信息,即使此信息有所不当,那就等待其他用户更正和修改吧。Wiki的优良特性吸引了全球海量的用户充满热情地参与其中,致使其协作群体无比庞大、其信息更新速度极其迅速、其知识覆盖面相当宽泛。

信息管理模式不同。BBS是公共的信息交流空间,就像大茶馆并不属于某个聊天的茶客一样,BBS并不属于某个发帖者,因此大众用户的权限非常小。大众用户通常只有阅读帖子和帖子的权利,没有管理信息的权限,甚至对于自己已发表的帖子也没有修改、删除、分类等管理权限。BBS用户没有独立的空间和域名,需从统一的系统主页进入论坛,然后从论坛已设定好的讨论主题中选择一个,点击进入此主题分论坛后方可信息,大众用户不能添加新的主题栏目,因此言论的主题被局限在网管和版主所设定的范围内。如果用户在某一主题栏目中发表了有关其他主题的帖子,通常会遭到版主的删除。如果用户经常性地这么干,版主会认为你故意违背本论坛的主旨,会对你进行警告,暂时取消你的发帖权,甚至删除你的账户,将你踢出论坛。大众用户的行为会受到诸多限制,故此用户并未真正掌握完全的话语权。

Blog是个人的信息展示空间,就像主人对待自己的房间一样,博主拥有自己Blog空间的完全管理权。在自己的Blog中,博主可以添加、删除、整理主题栏目;发表、删除、编辑、归类、排序自己的文章以及访客的评论文章;设置Blog的版面布局和信息的呈现形式;添加、删除、编辑、归类好友信息,以便经营自己的社交圈;添加、删除、编辑黑名单信息,以便拒绝那些不受欢迎者的骚扰。每个Blog都拥有一个独立的域名空间,用户无须从统一的系统入口进入Blog。在自己的Blog空间中,博主掌握完全的话语自和权。

Wiki是公共的协同创作平台,Wiki中的信息是参与者共同创建和维护的,供所有人分享,因此任何参与协作者都可以管理Wiki。Wiki倡导的理念是“人之初,性本善”,故此最大限度地赋予用户权利。用户不仅可以和管理自己的信息,也可以对他人的信息实施设置、整理、修改、删除等管理操作。Wiki提供了沙箱测试、保留记录、版本对比、更新描述、页面锁定等多项信息管理技术。其中,“沙箱测试”功能用于给新手提供一个练习环境;“保留记录”功能用以存储所有历史更新记录,它是“版本对比”和“更新描述”功能的技术前提。以上信息管理技术实现了知识演变的可追溯,同时也可控制和恢复误操作。为了防止恶意的破坏,Wiki还提供了“IP禁止”功能,用以记录和拒绝破坏者的访问。

信息关联模式不同。BBS是公共的交流平台,就像一个大茶馆,茶客是三教九流、形形、目的多样。而BBS的信息管理责任由版主承担,因此版主会搜索并删除用户过激的和非法的言论信息。然而,用户可以通过超链接,将阅读者诱导至BBS外部的网页,进而避开版主的搜索。因此,大多数论坛限制甚至禁止用户在BBS中建立超链接。因而,BBS中信息的关联度比较低,这样容易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

Blog是个人的展示平台,信息的管理责任由博主自己承担。目前,大多数有影响力的Blog,其博主都是实名注册的。因此,博主会顾忌自己的言论,并对访客的言论进行认真的过滤。基于以上原因,目前大多数的Blog服务系统都允许博主和访客在Blog中创建链接。Blog中的信息关联技术是丰富多样的,如Trackback、RSS、Tag、Permalink、Comment等。通过这些技术,Blog可将自身信息与传统Web门户、Web社区、BBS、WiKi等媒体中的信息链接到一起,形成一个庞大且稳固的信息网络,在这些信息联动技术中尤以Trackback和RSS最具特色。Trackback中文常译为“引用通告”,它是站点之间互相通告内容引用的一种信息技术。与传统“参考文献”的引用通告方式不同,Trackback主动将引用信息“推送”到被引用信息之上。RSS是英文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的缩写,中文常译为“简捷信息联合”,它是一种实现站点之间内容共享的数据交换规范,通过RSS技术可以在Blog站点之间搭建起快捷的信息共享通道。

Wiki强调的宗旨是开放、平等、自由,因此Wiki中的信息关联不会受到人为限制。如果将Wiki中的文章看做节点,文章间的链接看做边,那么Wiki中的信息就构成了一个有向图。相关研究发现,67%至89%的文章存在很强的关联性。另有研究发现,在文章的链接中,有大量的链接是在已有的文章上添加的,这说明Wiki中的信息链接是可以生长的。假如我们把链接比作树枝,把文章比作树杈的话,一般信息网络通常是从新发出的树杈中长出树枝,信息之树主要是越长越大。在Wiki信息网络中,树枝不仅从新树杈中长出,而且还大量地从老树杈中长出,这样一来,Wiki的信息之树不仅会越长越大,还会越长越密。以上研究表明,Wiki中信息的关联程度是比较高的,Wiki信息网络是比较紧密的,而且其紧密程度还会逐渐增大。

BBS像平民的大茶馆,它提供的是一个公众的信息交流空间。Blog像个人的播报间,它提供的是一个个人的信息展示空间。Wiki像公众的一本大百科全书,它提供的是一个公共的协同创作平台。BBS、Blog、Wiki三者的设计理念不同、服务对象不同、信息交互和传播的机理不同,它们能在不同的领域中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另外,无论是BBS、Blog还是Wiki,它们在信息传播和交互方面都存在不足之处,三者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都必须做出持续的改进和提高。如今,BBS、Blog、Wiki的边界有逐渐模糊的趋势,主要原因是就每一种网络媒体而言,其应用类型越来越多、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变。或许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三者的技术有逐渐融合的趋势,进而诞生出新一代的网络媒体工具,这也是今后的一个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郑国威:BlogResearchandBeyond[EB/OL].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45/45-05.htm.June 2005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uploadfiles/pdf/2010/1/15/101600.pdf,January 15th,2010

3.方兴东、王俊秀:《博客:E时代的盗火者》,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年版,第37页。

4.Technorati. State of the Blogosphere[EB/OL].http://www.technorati.com/blogging/state-of-the-blogosphere.27 September 2008

5.Wikipedia.What is Wikipedia[EB/OL].[2010-4-29].http://wikipedia.jaylee.cn/

6.TONG Chuang,ZHONG Wen.Changes in the U.S.intelligence system to create intelligence quietly launched replica Wikipedia[EB/OL].[2009-4-9].http://world.省略/roll/2009-04/428O13.htm1

7.Dan Gillmor.New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Here Comes‘We Media’[N].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2003-01-01(1)

8.ZLATIC V,BOZICEVIC M,STEFANCIC H,et a1.Collaborative Web.based encyclopedias as complex networks[J].Physical Review E,2006,74(5):016115

9.CAPOCCI A,SERVEDIO V,COLAIORI F,et a1.Preferential attachment in the worth of social networks[J]:The Internet Ncyclopedia Wikipedia.Physical Review E,2006,74(3):036116

第7篇

>> 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的风向标 中国网络媒体发展六大态势 2007年的中国网络媒体 论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浅析中国网络媒体发展对传媒行业的影响 中国网络媒体各地行 中国网络媒体2006年度新闻风云榜揭晓 从当当阿和亚马逊的比较看中国网络书店的发展 中国网络媒体论坛聚焦网络新生态 2011年的中国网络媒体与网络传播 2010年的中国网络媒体与网络传播 中国网络媒体未来营销模式 从“网易新闻”看中国网络新闻的应对策略 中国网络媒体的伦敦奥运会报道与市场营销趋势 中国网络媒体监督的局限性及完善路径 推动中国网络媒体变革的七大博弈 基于跨文化传播视角的中国网络媒体对外传播现状分析 中国网络媒体跨文化传播的危机与出路 中国网络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状况的分析 汶川大地震:中国网络媒体的嬗变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④张志安:《深度报道的轨迹回望与问题反思――以新闻专业主义为视角》,《新闻与传播评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卷

⑤金萍华、殷晓蓉:《网络新闻的现状与前瞻――2007年网络新闻国际研讨会摘要》,《新闻记者》2007年第8期

⑥刘建明:《好新闻、大新闻和新闻价值的量化》,《当代传播》2008年第1期

⑦西伯特、彼得森、施拉姆、戴鑫:《传媒的四种理论》第76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第8篇

网民在BBS、博客、即时聊天程序上的对话,随时影响着人们对企业品牌和产品的感知,密切关系到企业的盈亏。

在网络信息影响越来越大的今天,企业要如何行动,才能获得品牌与利润的双赢?

eKnow网络营销传播体系,根据自有的网络监测系统和公关平台,为客户提供最佳的网络营销传播解决方案。会对网民口碑进行深入检测和分析,全面抓取指定信息,并对每条信息的时间、浏览量、回复量、转帖量、态度方向等信息进行系统采集。让客户在最短时间内随时掌握自己产品、品牌及其竞品在网络上的情况,有的放矢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然后通过多渠道的整合传播影响消费者的在线讨论,用网络口碑的力量扩大品牌的知名度,最终实现价值的提升。

网络诊断及检测——侦测和识别消费者关于品牌、产品和服务的在线讨论及看法,结合行业品牌竞争性分析,对企业的所有网络传播行为做舆情分析报告。根据网络诊断结果,给客户量身制定相对应的网络营销传播策略。

网络整合营销传播——整合适合的网络传播工具全面为客户打造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使品牌及产品信息网络传播价值最大化。

1)搜索引擎营销:利用目标客户的搜索习惯,把客户所要传播的信息转变成目标客户寻找的答案。目前搜索引擎广告有竞价排名和自然搜索结果两种形式。

2)网络事件营销:热点网络话题是网民们最关注的焦点,以话题策划激发网络口碑舆论,形成群体效应,扩大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

3)论坛营销:论坛是聚集精准客户的地方,利用论坛掌握话语权,是企业宣传最有效的阵地。

4)博客/微博营销:博客/微博营销是利用博客/微博这种网络应用形式并更新企业、公司或个人的相关概况及信息。

5) SNS社区营销:利用开心网人人网豆瓣网这样的社区对用户资源进行开发,进行营销。

6)问答营销:利用网络的问答工具(例如百度知道、百度百科)进行销售和信息的。

7)网络活动:我们通过群体特征研究制定网络活动策略方案,策划热点主题并执行全程传播执行与管理,帮助企业与目标客户形成积极互动,加深品牌印象,提升忠诚度。(包括网络调查活动、网络评比活动、网络游戏活动、网络公益活动、网络促销与团购活动、网络征集活动。)

8)网络新闻常规:充分利用新浪、搜狐、新华网、人民网、网易等在内的数家网络媒体公关资源,为企业客户量身进行专业的网络媒体策划、撰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