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25 12:30:2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电大学习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在当今的时代,电话作为一种快捷、方便、经济的通讯工具,在咨询和购物方面已日益得到普及。现代生活追求快节奏、高效率,电话销售应此而生。电话销售是指通过电话推销产品和宣传公司业务。电话销售要求销售员具有良好的讲话技巧、清晰的表达能力和一定的产品知识。电话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经济的现代化通讯工具,正日益得到普及,现代生活追求快节奏、高效率,电话销售作为一种新时尚正走进千家万户。
一、电话销售工作介绍
我所在的公司主要做的是农产品资讯信息服务的,这家公司规模比较大,有一百多人,应该算是一家中型以上的公司了,公司主要由两个部门组成,电话营销部:大约有一百人了,主要进行销售工作。技术部:主要做信息服务,如:掌握国内各大粮油期贷市场的价格信息,国外各地大豆、粮油的市场价格变动,国内各地市场价格信息等。而我们的主要工作是,连系客户,让他办理我们网站的会员,一年费用是7000元,我们可以给他提供全国各地的粮、油、棉花等农产品的价格报价和市场行情分析。一般的工作流程是,我们通过网络查找相关农产品企业,拨打电话联系负责人,向他推销我们的服务,并且给他提供一个免费的用户账号,并让他试用一个星期。如果客户满意的话,双方就进行合作,他出钱办理会员。
二、具体工作情况
在公司,采取小组工作的形式,每个组有差不多十个人,设一个组长,每个人都分配了工作任务,每个月都有硬性归定要完成多少指标,并按10%进行提成奖励。当我们这些新来的员工被分配到各个小组以后,组长会发给我们一份客户电话表,这份电话表是由小组负责电话查询的工作人员在网上搜集到的,然后,组长还会给我们一份对话单,主要写了如何与客户沟通交流的对话示例,如:我们先问,“请问,您这是__公司吗”。对方回答是的话,我们会介绍自己:“您好,我们是北京__科技有限公司的,主要是给您提供粮油咨询信息服务的”。对方有可能会继续与我们通话,或直接拒绝,这份对话单上都做了说明,让我们这些新人进行参考。
每天我们的工作都是,按照网上搜索的电话单,挨个拜访,打电话,平均每天差不多有100多个电话,电话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我们的产品服务,希望客户能办理我们的会员,并给他们一个试用期为七天的账号,请对方试用我们的产品服务,如果客户满意的话,在进行下一步的会员办理业务。虽然活不难,可是在实际工作,却碰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
首先,进行信息采集的同事在网上找了很多企业的电话,但这其中,有的电话是打不通的,或者是空号,这种情况很多。其次,就是对方客服人员接电话,可能她们经常接这样的电话吧,所以总是想法设法的敷衍你,把你打发掉,比如:他们说领导没上班,或者经理出差了,当我说要找别的负责人时,她会说所有负责人都出差了,总之,就是想尽快的把你打发掉。最后,就是对方的负责人态度比较恶劣,我想,应该是经常接这样的销售电话,可是也不能用这种不好的态度对待我们呀,但是这种情况还是少的,因为大部份经理负责人还是很有素质的,他们会比较友好的拒绝你,或者暂时先试用你的服务。
我的组长经常对我说:“每天要尽可能多打电话,这样潜在的意愿客户就能被发掘出来,就会有收益了”。同时,她还让我把那些对产品感兴趣的用户名字单独列出来,然后隔两天在给对方回电话,进行沟通,这样会好一点。因为电话销售这个工作,有点像守株待兔,或者通俗的说就是碰死耗子,我们除了要有良好的口才与沟通能力外,自身的运气成份也很重要,因为有可能对方就急需你的产品服务,可就是找不到,这个时候,你一个电话打过去了,对方会十分兴奋的和你合作,并且把钱给你汇过来,而对那些感兴趣的客户进行反复沟通,他极有可能就心动了,并且最终决定和你合作,当然,电话销售工作对于女孩子来说优势很大,因为女孩子可能更善于和人沟通,由其是男老板,对方及时不做,也会很耐心的和你聊几分钟,说不定在这几分钟里,机会就来了。同时,当我们打的电话数量越多,潜在的机会也就越多,因为在社会上,有了一种产品,肯定就会有需要的人,只不过,你要把消息告诉他,这样他才会决定是否购买你的产品或者服务。
三、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在进行一段时间的电话销售工作后,我发现自己遇到了一些小问题,比如,打电话的效率不高,不能按期完成要打的电话目标,还有就是,有时连续打了好几个电话,对方不是空号,就是直接拒绝你,要是碰上一个态度比较恶劣的人,可能还没说上一句话,就被对方给骂回来了,那个时候我的心情会是非常糟糕的,情绪也很低落,这样的情况,很多同事都碰到过。
后来,我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每天在打电话前,会先列出一个计划表,比如,今天打多少电话,上午打多少,下午打多少,都详细的列出来,这样在心里很清楚今天要干多少活了,其次,每打十个电话后,我都要停下来,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情,如果碰上情绪低落的时候,会尽量激励自己,这样才能继续以激昂的心情进行工作。
四、工作心得
每天来到公司后,我们都要从组
【关键词】 远程开放教育;电大;国家开放大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09—0024—07
一、引言
创建于30多年前的广播电视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专一远程教育机构,根据《2010年全国电大教育基本情况统计公报》的统计数字,截止2010年,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除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外,还有省级广播电视大学44所,地市级广播电视大学分校1,103所,县级广播电视大学工作站(指电大分校管理的工作站)1,853所。开放教育在校生279.61万人(包括27个本科层次专业、55个专科层次专业和18个“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专业),此外,还有非学历教育(进修及培训)结业生252.72万人次,注册学生(尚未结业的在册学生)89.94万人次。全国电大教职工总数为9.45万人(其中专任教师5.71万人),聘请校外教师3.7万人。仅“十一五”期间,全国电大开放教育毕业生累计达286.36万人,占同期全国高等学历网络教育毕业生的62.17%。这些沉甸甸的数字充分说明了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斐然的办学成绩!换句话说,电大不辱使命,在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人口大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方面做出有目共睹的贡献,也为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的远程开放教育实践经验。
但是,诚如《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简称“《建设方案》”,下同)所指出的,“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这个系统的优势和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现代远程继续教育的能力不够强,水平不够高,办学模式、培养模式等也有待于进一步改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规划纲要》”,下同)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办好开放大学”。乘着这股东风,经教育部批准,决定以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为基础组建国家开放大学。《规划纲要》两年来,全国电大系统10万员工为之振奋,把国家开放大学的组建看成是电大事业的新起点,寄望于实现开放大学“大于电大、高于电大、新于电大、强于电大”这个目标。与此同时,电大系统内外的专家学者也纷纷针对电大的“转型升级”开展专题研究,就开放大学的办学使命、内涵和理念、功能和定位、发展模式、组织架构、系统建设、运行机制、核心竞争力、师资队伍建设、资源建设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论述。
以“开放大学”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查询,相关的文章不下百篇,既有对后电大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的憧憬,也不乏诤言,然而,这些文献居多是从宏观的角度展开论述。我们认为,厘清涉及电大“转型”的宏观问题固然重要,有助于我们明确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统一认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应对前进路上的挑战,但是,既定目标能否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则取决于“微观”的措施。有鉴于此,本文拟从较为“微观”的层面剖析目前电大在教学模式改革、学习资源建设、教学支持服务、教育技术运用、教学计划制定和课程考核等方面所存在或面临的问题,结合国家开放大学的办学使命和建设目标,提出相应对策,以求教于方家。
二、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开放性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关于进一步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工作的若干意见(电校教[2007] 8号)》把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称之为“学导结合教学模式”,“其要点是:学习者利用多种媒体资源开展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教师基于教学设计进行多种方式的引导与辅导,学校通过天地人网提供全程学习支持服务。其基本特征是:自主性,针对性,多样性”。这是一个非常适合中国国情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从理论的角度看,也符合远程开放教育的教与学的特点和规律。它的“(学习的)自主性、(教学/导学的)针对性和(媒体/手段的)多样性”正是世界各国远程开放教育机构所努力践行的。
现代远程教育是指采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的教育形态。首先,远程教育培训溯源于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至今已有35年历史,并经历了从广播、电视到互联网的媒介过渡,是信息技术运用于现代教育的杰出成果,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电大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国家战略为主导,教育培训从精英向社会大众普及,较早涉及农民工的远程教育培训。其次,农业广播学校系统虽然主要面向职业农民开展远程教育培训,2003年后也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广播电视和网络形式开展农民工远程教育培训,广西农广校每年面向农村招收中专生6千人,其中部分毕业生进入农民工群体,每年完成非农技能培训6万人。再有,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办公室,以广播、有线电视和互联网面向农村党员干部开展教育培训,其中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通过乡村两级远程教学接收点实施农民工的就业教育培训。还有,企业的线上培训,以电子学习E-learning形式开展一线蓝领员工的职业技能和企业文化教育培训。以互联网为支撑的远程教育培训将资源丰富、方便快捷、平等互动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各类人群的教育培训,并以其先进教学理念贯穿教育培训过程,带动师生交流和教学管理流程简化科学,带来教育培训理念、技术及机制的创新。
2广西电大农民工远程教育培训的实践
2.1广西农民工远程教育培训项目实施情况
广西远程教育早已涉足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建设,广西电大于2004年列入国家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首批试点,主要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培养农村基层政权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部分受益学员考取国家公务员以及参与非农就业创业。以后,广西农广校和广西远程办也开展农村人才培养。2008年,广西电大与中国人大、北航、中南等重点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面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实施人才培养远程合作项目,项目启动北海出口加工区的驻园远程学习中心,送教上门为企业员工进修学习提供服务,许多外来务工青年参与并受益。借鉴广东“圆梦北大100计划”经验,广西团区委于2011年春天在南宁高新区试点“农民工圆梦大学行动”,35名青年职工受助参加广西电大学历进修,接着,又于2012年春启动“万名青年农民工圆梦大学行动”项目(简称“圆梦行动”),广西电大作为首个合作高校将项目进行系统运作,至今已在南宁、北海等七个市资助了1500多位农民工报读高等教育本专科学业,“圆梦行动”人才培养涉及广西八个工业(产业)园区,受训学员平均年龄30.2岁;广西籍占90.7%,外省籍占9.3%;壮、苗、瑶、回、满、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学员占34.5%;生产经营一线员工占65.2%,后勤服务岗位员工22.4%,管理岗位员工占12.4%;专科学员占64.2%,本科学员占35.8%。首届试点班学员从南宁高新区学成毕业,按时毕业率为60.0%,能完成学业的占86.0%,辍学率为14.0%;以后届次学员各科平均及格率约为85.2%、补考率约为10.0%、辍学率约为4.8%;农民工学员学有所成可以期待。党的十广西农民工代表黄文宣(南丹县矿工)今年已获中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专文凭。广西电大在“圆梦行动”受训学员中进行了多个专项调查,详细了解了他们的学习需求、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工具等,相关信息已反馈到教学和管理中。
2.2广西电大“圆梦行动”的特点
“圆梦行动”作为我区远程教育专门机构针对农民工群体的远程继续教育项目,具有学历层次高、系统大规模运作、网络技术全面支持,又面向产业园区实用人才培养的鲜明特色。
2.2.1政、校、企合作协调推动项目
广西电大面向农民工的远程教育培训源发于2008年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培养远程合作项目”,由北海市政府和教育厅主导启动,北海出口加工区管委迎合园区企业人才需求而协调项目落户,并解决场地设备困难,北海电大寻找契机主动服务企业,又得到企业和员工的广泛响应,形成政、校、企三方合力促进园区人才培养,推动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升级,至今仍是电大系统的标杆。广西电大“圆梦行动”由广西共青团组织发起,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亲自启动,电大各市分校找准项目落脚点,结合区域资金项目集聚的产业园区发展建设开发人力资源,得到园区管理层的支持响应并组织协调,发动企业以产业优化升级为目标进行人才培养,企业帮助学校建设驻园专业教学实训基地,政、校、企同心合力形成氛围、机制和措施推进,保证了项目的政府导向正确、符合企业需求、教学实用高效,项目持续推进。广西电大课题组对全区115个产业园区2438家共5.78万员工进行了调查摸底,对项目落户的工业园区现状和前景进行分析预测,结合各类企业人才培养方向的异同作出规划论证,按企业各类岗位要求修订教学计划,还建立了企业推荐、政府资助、电大系统服务的有效机制,加上学校人财物的投入,使项目意义升华:政府作为经济升级优化的动力、建设和谐社会的举措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行动去协调推进项目;企业作为凝聚人心的文化、招工引资的品牌和创新发展的尝试去维护项目的运行;学校也赢得服务社会的声誉和人心向学的呼应。为此,自治区政府专设项目资金,各级团委也筹资支持学员学习,南宁经开区连续五届资助学员学费达50多万元,占总学费近一半的资助成为项目持续进展的重要条件。
2.2.2产、学、研融合服务人才培养
电大看准广西产业园区产业结构调整趋势,结合解决人力资源供求失衡、门槛过低、建设开发粗放的问题,以区域发展目标为重点设置学历层次、专业分布以及教学改革,例如:北海出口加工区的装配特点、南宁高新区的前沿技术特点、南宁经开区和来宾华侨投资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特点、南宁东盟经开区的轻工食品产业特点等,都纳入前期调研论证内容,各地电大因地因材实施项目,专业推介注意服务园区发展优势,听取企业的意见反馈,教学适应产业一线员工特点,着力解决各类学员的学习困难,完善适于园区生产生活的教学支持服务,还借力国开大《新型产业工人培养和发展助力计划》核心理念和关键措施,大胆改革教学实训模式,着力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职业教育的转型融合,以现代远程教育个性化、碎片化学习的创新发展解决学员的工学矛盾,提高学员实用技能水平和适岗能力。各地电大还积极整合资源开拓业务,将“圆梦行动”学历教育与企业员工的短期培养相结合,开办了涉及企业精神、团队合作、社交礼仪和营销策略等专题讲座。课题组对二年级以上学员的调查统计反映了项目实施的科学有效和明显进展。
2.2.3思、教、行互动提高员工素质
尽管“圆梦行动”属于成人业余教育范畴,广西电大依然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方向,素质教育覆盖教学实训环节:设有班主任全程管理服务,选拔学员班干队伍构建自治机制,网络平台和交流介面常换常新,表现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感及感情宣泄,线上线下的班组活动形成制度;教师更是表现了教学一丝不苟和师生的平等互敬,各类讲座、公益活动和交友组织连通师生之间、学员与社会之间、校企之间对教学的监管互动以及合力参与,使远程教育培训达到传授技能、又兼顾学员素质提高的发展目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确的职业发展方向,收到良好效果。
2.2.4上、中、下配合形成育人环境
电大系统上中下配合是“圆梦行动”广泛延伸的关键因素之一,线上线下(O2O)配合又是项目顺利运作的关键因素之二。35年的办学历程,电大从中央至省到市、县“五个统一”的教学规范实现了资源共享、快捷时效、受众面广的优势,项目经试点到推广,共得到7个市级电大的响应配合,省校决策方案经市校协调组织直达园区学习中心,在培养目标、培养对象、资助政策等方面达成共识,上中下动作一致的系统运作受到政府的好评,项目受益面广,得到学员欢迎,层次分明的扁平化管理又增强了基层学习中心的灵活应对。同时,电大以网络技术支撑教学管理特色在项目实施中受益,专业广泛、资源丰富、网上学习个性化收方便快捷等特点较好解决了学员水平差异、工学矛盾突出和个人需求繁杂等问题,信息技术作为听课、自学、交流的工具适合农民工的时代特点和个性化碎片化的学习需求。课题组总结归纳“圆梦行动”的实践创新,就电大农民工教育培训的调研作了总结分析,证明现代远程网络教育培训适合大规模农民工业余进修、职业技能学习和市民素质培训。但是,“圆梦行动”也有专业分布不合理、重文轻理;课程内容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衔接不够紧密;企业一线蓝领人才培养不足;学员职业规划和人才交流还有待加强;农民工群体学习诉求不普遍,学员还不适应数字化教学等等不足;需要认真总结,加以改进提高。
3广西电大“圆梦行动”的启迪
和总理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工作都有重要指示(批示),国务院近期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又提出“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新市民培训”等。各级政府的科学部署和各地的创新实践推动了这项工作的有效前行。从广西电大农民工专项远程教育培训的“圆梦行动”阶段性总结中,给出了经验的启迪。
3.1重新认识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对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的认识仅限于提高人口红利、增加农民收入、或者提高生存技能和实用技能水平都是不够的。首先,农民工群体规模庞大(达2.6亿人),而且正在城乡社会中形成新的阶层,甚至上了美国《时代》周刊2009年12月的封面,关注并扶持他们事关社会公平、缩小差距、和谐发展的时代主题,以教育培训为重点的帮扶措施能够改变命运、促进公平、构建和谐,运用互联网也突显民主公平属性。其次,国家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建设进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企业优化升级、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改革,以及“一带一路”和“双核驱动战略”实施都需要大批人才支撑作为基础。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不可能再拼资源和廉价劳动力,人口红利要转向人口素质普遍提高上来,农民工教育培训应成为发展战略重点。再次,农民工教育培训要坚持以人为本,在注重其职业技能水平提高的同时兼顾其基本素质提升和持续进步发展。教学内容应倾斜于技能知识又要兼顾理论基础,避免“以技能、以收入为标准”的人才培养观,促进农民工群体融入社会、融入时代。还有,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特点,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扩大农民工的受教育幅射面,以科技创新应用整合资源、搭建平台、疏通渠道、提供服务,以现代远程网络教育形式提高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和水平。对因政府职能出现条块分割造成农村新增劳动力(广西约70万人)享受中职免费教育与大量农民工(广西约1100万人)为生存打拼得不到培训的不平衡局面要认真对待。要在统一认识、明确目标的基础上构建政府主导、财政资助、企业支持、学校参与、社会响应的协调合作机制,以提高受教育水平造福广大农民工。
3.2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
首先是服务理念,中国教育具有平民化的历史渊源和人文传统,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延续至今并发扬光大,北京大学在1918年就创办了“校役夜班”,2006年北大校长又为学校保安甘相伟的专著《站着上北大》作序。为大众阶层服务、以教育改变他们的命运是大学的精神和传承,关注解决农民工群体的受教育问题,能增强学校服务社会的自觉、提高学校服务于社会发展的功效,“圆梦行动”是远程教育机构办学理念的一次升华,这是高校办学理念转变促进为社会服务自信自为的案例。其次是教学理念,在社会各类形态数字化的互联网时代,各界都需要强化互联网思维,电大远程教育自谥为网络先驱,在“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驱动下,加上网络技术,带来了“教与学颠倒”、“翻转课堂”、“自主学习”等教学模式改革,这还远远不够。用户至上(以学生为中心)、体验为王(完善支持服务)、免费模式(类似“慕课”)加上颠覆创新(模式改革),这些“互联网思维”都在改革完善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及管理。当然,互联网以最低成本满足最大化需求的市场机制正影响教育培训,还需要政府和企业合作,促进技术应用、搭建共享平台。2014年广西电商的政府统筹推动就是先例。再有是技术理念,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应用,加快了信息技术向各个领域的扩张渗透,并带来革命性的影响,电大教育也不能固步自封、自甘落后。电大要加快微博、微信、二维码、QQ等信息工具的普及,充分利用微课程的教学资源,尝试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学习在教学管理上的应用,重点是教师的信息技术的掌握和素质提高,促进学员适应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3.3融合职业教育的转型发展
【关键词】电大教育 问题 改进对策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0-0045-02
一 电大的概念及发展
1.电大的概念
“电大”是广播电视大学的简称,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就是利用先进的多媒体传媒技术,如计算机网络和卫星电视等,将文字教材和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程与过多媒体进行远程教育的开放性高等教育学校。电大是一整个由中央、省级以及地市级和县级的广播电视大学分校和工作站组成的覆盖到全国各地的远程教育系统。其办学模式是由电大和其他重点大学联合承办,毕业后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颁发毕业证,当学生通过了联合办学大学的学位要求时,就可以由合办的大学颁发学位证书。
2.开放教育的特点
电大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育模式,与传统办学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1)教学主体由教师、学校和教学转换成学生和学习;(2)教和学的方式更加丰富;(3)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条件的限制和障碍。开放教育的门槛较低,对于学生的年龄、职业和学历没有过多的要求,只要学习者具备基础的文化认知能力,不用通过入学考试就可以申请入学。另外,学生可以自行选择课程和媒体工具,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学习的方式、进度、时间和地点。开放教育的本质就是开放教育资源、教育的观念以及教育过程,让人人都能平等地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与面授教育相比较,远程教育更适合开放教育。
3.电大的发展理论背景
电大的产生和发展是基于终身教育理论和学习型社会理论。终身教育理论的概念在思想和实践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国外比较著名的理论有“终身教育的主要观点是:终身教育的主要观点是:应有组织、有计划地为每一个人一生的任何时候创造条件提供教、学以及从事研究的机会”以及“终身教育并不是一个教育体系,而是建立一个体系的全面组织所根据的原则,这个原则又是贯穿在这个体系的每个部分的发展过程之中的”。而我国学者总结出来的定义则是,“终身教育使人们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各样的教育资源,在一生中所受到的教育和培训的综合”。1995年3月18日,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第11条中规定,国家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这条规定确定了终身教育的法律地位。而“学习型社会”理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的学者哈钦斯第一次提出的,后来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倡导:“人类要向着学习化社会前进。”学习型社会就是指在一定的机制和手段影响下,对全面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条件进行保障,从而形成一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风气。学习型社会是时代和社会进步发展的产物,它是在人类实践发展的需求中长期演变形成的。
二 现阶段电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定位不清晰,缺失办学自
电大教育的后期发展离不开前期办学时的定位,但由于历史和多种因素的制约,电大的办学定位和自都没有明确的落实,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并对电大的长期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约。任何一所学校,无论普通高校还是民办学校或成人学校都应该从成立那天开始就明确自己的定位,履行相应的职责和权利。我国电大的发展历经了三十多年,其性质从业余大学一直演变成了教育部重点大学之一,但不同时期不同的发展都没有改变过电大远程教育的本质,因此我国电大的办学发展产生一定的畸形。我国远程教育的基本性质和发展的总体目标不相符,导致电大出现边缘化的趋势。电大现在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远程教育机构,坚持远程教育的发展方向并坚持定位于“面向大众的继续教育”上,肩负起了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构建的重任。
然而,在实际办学过程中,由于各因素的干扰,电大的发展方向发生了偏差,尤其是一些地方的电大分校失去了对远程教育的发展信心,而转向去发展普通高等职业教育,影响了远程教育的主体地位和发展方向。根据各省级电大制订的“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及部分电大并行设置普通高校教育的行为可以看出,一些地方对电大教育的发展规划已经发生了变化。另外,电大与“大学”的办学规格层次不相符,导致电大缺失了办学自。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至今为止,我国电大的在校生和培养的毕业生累计人数已接近千万,在规模上占据全世界全日制和开放大学的大部分,但我国的办学层次即学士、硕士以及博士授课的科目却比较低,还没有授予学士学位的资格。因此,电大的地位只相当于国际上二流高等专科学校,甚至有些学校连高等专科学校都比不上,在社会中的地位比较尴尬,而且存在兼并的危险。总之,我国电大虽然为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由于发展定位不清晰、社会地位较低以及政府的教育政策影响,导致电大的发展力逐渐下降,并进一步边缘化。
2.教学系统建设不全面
我国电大系统是指中央电大和全国各地多所省级、市级分校以及工作站和教学点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整个电大系统由最初的小规模的试水阶段逐步发展成为信息化、现代化的系统,各级关系和运行机制、地方资源发生了调整变化,导致电大系统即将面对被分化和弱化的危险。电大系统涉及整个办学业务的纵向管理,同时与各行政级别的电大行政横向管理工作相互交叉,形成了一种事权分离的体制。因此,电大的办学业务由中央电大或省级电大进行管理,而机构设置、编制和人员安排、经费等工作则由同级的政府负责。所以,电大系统的管理由中央电大和地方政府的双重管理体制进行制约,从而增加了我国电大系统的复杂性。
此外,电大系统的各级管理机构利益形式不同、办学方式多元,容易产生相应的冲突,从而对系统发展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电大的发展经历了三十多年,受到内外各因素的影响,其内部的结构和教学功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电大的系统凝聚力不强,其系统优势和功能不能保持,并影响了电大的持续发展。从宏观上看,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城市与农村以及东部与西部的远程教育发展速度存在的差异较明显。一些地区的电大办学理念、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平台都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分化现象比较严重,继而导致教学质量普遍偏低。
3.教学资源不足
电大教育中,教学资源是其发展的支柱,是师生之间知识传递的载体。现代远程教育就是基于资源的教育,资源建设是各地开放大学和网络学校的保证,我国电大是一种综合型的高度利用文字知识资料以及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工具进行远程教育的开放性学校,要想保证电大教育的质量,实现进一步快速且可持续化发展,就必须对教学资源加强开发和利用,并进一步共建和共享教学资源。从2000年至今,我国教育部一直在投入大量资金对基础示范性的大学网络课程、案例、题库以及精品课程进行建设。但大量的教学资源没有解决远程学习的适应性问题,网络资源的种类很多,但没有适应学生的需求,内容的指导性和互动性较少,而且探究性较低。另一方面,电大教学中,对于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和应用不足。由于版权和众多利益因素的影响,电大对资源的整体规划不强,导致资源的重复建设和低水平建设问题严重。另外,学生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和习惯的影响,再加上网络资源和计算机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的比例较低。
三 改进对策
1.电大系统的战略转型
我国电大要想可持续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对整个电大系统进行战略转型。这种转型不仅包括创新办学理念、争取办学自,还要解决内部结构、资源等方面的困难。我国电大要实现向开放大学的转型,就必须从根本上对其体制进行改革,并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争取开放大学的办学自。电大的发展时间较长,资源储存丰富,但要进一步对教学过程进行控制,对学习支付服务实施一体化运行,并按照教学资源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步、与学习需求变化同步的要求,对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另外,还要对各级机构的利益进行均衡,政府和相关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对电大的建设工作进行相应的统筹管理,对相关政策进行规划,并做出评估检查,建立相应的领导协调机制,对电大中的各级单位的教学经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协调解决。
2.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督,提高电大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我国电大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而且是开放大学发展的重点所在,因此相关教育部门要建立相应的教学质量管理部门对电大的教学目标和质量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反馈发现的问题,并根据具体问题对政策和相关规则进行调整并制定新的方案,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第一,建立相应的教学监督制度。按照电大开放教育的规范和质量评价标准,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法和评价标准,对电大督导工作的范围和职责进行明确,并对教学环节的检查和督导进行落实,从而调动教师对教学质量的重视以及学生参与教学结果考核的主动性。
第二,建立和谐的督查环境。在教学督查过程中,应该结合教学质量督导和教师落实环节,将媒体教学资源和服务相融合,为师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平台。另外,在教学督查过程中,要让师生和管理者建立一种相互信任、尊重以及共同进步的、和谐的督查环境,这样不仅能进一步适应教学的需求,而且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各电大应该结合自身、社会以及学生学习需求的办学特点,建立相应的质量考评体系,从而保证落实电大教育督查工作。
第三,建立相应的电大督查机构。我国电大由于办学体制、机构设置及人员的特殊因素制约,教学督查工作不容易落实,教学督查工作难以发挥实际效用。因而电大应结合自身的教学规律和特点,对教学环节进行监控,并成立专门的监督办公室等。另外,要实现对不合理教学行为的及时调整,从而实现对教学质量的全面监督,就要加强对质量监控的反馈,形成一个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但督查机构进行反馈时,要采取不同的形式,通过阶段考核以及学习过程的完整性来考核,并采取开闭卷相结合的方法,试题中主观题和客观题要并存,这样才能全面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 结束语
电大要冲破现实困境,解决转型成为开放大学的问题,应该对电大系统进行整体的战略转型。所以,电大的办学理念、内部机制要进行创新,对各级电大机构的利益进行平衡,并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督查,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电大的可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井辉.中国电大教育出现困境的原因及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9
[2]张朝晖.广播电视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3]洪亚丽.我国电大办学困境及转型研究[D].西南大学,2012
基层电大办学体系问题对策
目前,广播电视大学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已发展为由1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国家开放大学),44所省级电大(含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和云南5所地方开放大学)、1125所地市级电大分校(工作站)、1827所县级电大工作站和3000多个教学点共同组成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体系。由此可见,在广播电视大学这个大系统中,基层电大(含市级电大和县级电大)是整个电大体系发展的基石。广播电视大学向国家开放大学转型过程中,基层电大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路径,如何发挥办学体系的优势、如何开展教学管理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以甘肃电大白银分校的办学体系为例,分析了基层电大办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建设提出了建议。
一、基层电大办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层电大办学体系历经多年的发展,其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师资水平稳步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国家开放大学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此为契机向开放大学转型,既是现实需要,又关系我国远程开放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基层电大体系内部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理清基层电大办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无疑是推动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建设转型的起点。
(一)办学体系不健全
完备、高效的开放大学体系,是实现开放大学目标,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载体。基层电大办学体系,由于各种原因,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变得不健全、不完善。以甘肃电大白银分校的办学体系来看,电大与其他教育机构合并办学的现象普遍,系统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县级电大大多数是“挂牌”工作站,一站有多项职能,且电大职能只是众多职能中的一项“副业”。有的工作站受办学条件和其他办学形式的影响,其参与开放教育办学的积极性和动力明显不高,招生人数没有增加,办学规模没有扩大;一些县级电大(工作站)师资力量与教学需求有较大差距,教学管理抓的不严,教学环节落实不到位,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声誉下降。如果以这样的体系简单翻牌成为开放大学的办学体系,则难以完成开放大学的历史使命,难以承担终身教育体系支撑的任务。建设完备、高效的基层电大办学体系,是办好基层开放大学又一个必须要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实现广播电视大学向国家开放大学的转型,必须具备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完备的办学设施,不仅要有一定的教学场所,校舍建筑、图书资料等,还需要大量信息技术支撑的学习支持服务。目前,基层电大整体办学条件仍不完善,县区工作站校舍面积不足,学校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化水平不高等,还是无法适应开放教育快速发展。在县区电大(工作站)基本上没有满足学生学习的教室、图书室、机房等,办学条件的简陋制约着开放教育的发展。
(三)师资力量分散薄弱
近年来,随着开放教育办学规模的扩大,基层电大系统的师资力量不能满足系统建设的需求。一是教师数量严重不足。首先,基层电大的教师身兼数职,精力分散,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就白银分校的教师来说,既要从事管理工作又要从事教学工作,履行“双肩挑”或“一肩多挑”的职责,大多数时间在应付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各县区电大(工作站)大多数都设在职教中心,负责电大工作的老师较少,只要与电大有关的工作,都由负责老师全包,他们没有足够精力从事电大教学工作,教学环节不严谨或严重缺失;其次,当地政府严格控制着基层电大的编制数量,导致引进教师受到限制。二是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专任教师的专业难易满足学员的需求。根据中央电大开放教育教师配置基本要求,地市级分校每个专业配备1名专业责任教师,每门课程至少配备1名课程责任教师。教学点每个专业至少配备1名导学教师,每门课程配备课程辅导教师。目前,市级分校和县区工作站都达不到这样的要求。
(四)网络资源自建能力薄弱,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
学校网络平台自建能力薄弱,网上教学资源更新缓慢,形式单一,不能满足学员的要求。市级分校绝大多数课程学习资源需要中央电大和省电大提供,网站看上去资源丰富,但是实际应用起来大多数没有实际意义;另外,参加开放教育的学生全部是在职成人,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上网学习,学生很少浏览,网络资源闲置,利用率不高。县区电大(工作站)没有自己网络资源,平时要求学生登录市级分校的网站挂课学习,对中央电大、省电大在线的访问情况则不做要求,即便是中央电大、省级电大组织的网上实时教学活动,基层电大学生很少参加,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二、基层电大办学体系建设的对策
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过程中,如何深入推进基层电大办学体系建设,是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笔者认为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更新办学理念
随着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步伐的加快,基层电大办学体系建设不仅是简单的更名,更重要的是对办学方向和自身发展等重大问题重新定位和梳理,必须增强自身规模的扩展能力和整个体系的规模和质量。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要更新办学理念,从单纯的成人学历教育向成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以及全民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并重转变。具体地说,基层电大系统更新办学理念,办学内容上要从注重学历教育向注重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并重转变;服务对象上要从只关注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向全面服务全体社会成员的终身教育转变;发展方式上要从以偏重于规模扩张向突出内涵建设和发展转变;办学模式上要从只依靠自身力量发展的封闭式办学向密切与当地相关企业、部门、行业合作的开放式办学和承接各级政府的全民终身学习全方位服务项目转变。
(二)建立内部激励机制,加强对县电大(工作站)的管理服务工作
基层电大向国家开放大学转型的过程中,一方面,市级分校要经常深入县区电大(工作站)开展调研,了解基层的办学实际情况,倾听教师的呼声,了解学生的需求,讨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培训、交流,帮助县区工作站(教学点)办好学。另一方面,有针对性的出台一些激励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工作站(教学点)进一步提升管理和办学实力,增强办学体系活力与凝聚力,确保体系整体目标的实现。
(三)盘活系统师资资源,组建教研团队
目前,就白银分校而言,大多数工作站都设在职教中心,师资力量薄弱,多数专业没有责任辅导老师,教学质量不能保证。要实现向国家开放大学的转型,就必须建立起能够适应开放大学体系需要的教师队伍。首先,要开展调研,摸清各县区工作站教师的专业,对全市体系内各专业教学辅导做统一安排,充分发挥体系内部教师的的学科优势,以弥补部分课程没有辅导老师的不足;其次,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能力,鼓励骨干教师积极参与国家开放大学甘肃学院的特色课程和专业建设;再次,要打破地域限制,整合市县电大系统教师队伍,组建“一级一站式”和“基于网络的个性化教学”课程教学团队,抓好电大系统的教师培训,组织他们有效的开展教科研活动。
(四)加强资源建设,优化网上教学资源,充实“电大在线”
对于网站上实用性不强、对学生吸引力不大的教学资源,应该注重期末复习指导和辅导类教学资源的建设,多建设学员容易接受的资源,比如视频辅导、IP课件、微课程等。定期更新网站内容,删除过于陈旧的东西,及时添加实用新颖的内容,调动学员上网学习的积极性。
(五)改善政策环境,确保经费投入
电大的政策环境主要是外部政策环境和电大体系内部的政策环境。就内部政策环境而言,重要来自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只有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重视电大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电大的内部政策环境就能得到改善。外部政策环境的改善,要靠中央和省级电大。而对基层电大,更关键的是外部政策环境的改善,在管理体制上,上级电大对基层电大要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在利益分配上要科学合理,尽量给基层电大一定的经济支持,以此来促进基层电大体系持续发展。
办学体系是远程教育的重要特色和突出优势,基层电大则是办学体系建设的基石。依托基层电大系统构建开放大学办学体系,涉及办学理念更新、基础条件建设、办学模式等方方面面,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翻牌”。基层电大的办学体系建设思路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以至于产生了很多问题,影响了体系的稳定性和远程开放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为此,我们应该在总结基层电大办学体系建设的经验,适应新形势,改革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提升办学体系建设的水平,发挥基层电大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作用,尽快实现基层电大向国家开放大学的战略转型。
参考文献:
[1]孙长忠.实现电大向开放大学的转型:发展、问题及实践路径[J].远程教育,2011,(4).
[2]吕志江.国家开放大学建设背景下电大系统转型的路径选择[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4).
[3]余善云.开放大学办学体系的基层建构与策略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6).
[4]陈鲁雁.创建地方开放大学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及对策建议[J].开放教育研究,2011,(12).
[5]胡继明.新时期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反思与再造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3,(6).
[6]南旭光.开放大学基层单位体制发展及路径选择研究[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0).
关键词: 海南电大 开放教育本科 公共英语课程 “英语Ⅱ(1)”
一、引言
为应对教育部对部分网络教育学院实施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网考”)的压力,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电大”)系统从中央到地方先后进行了相应课程改革。电大开放教育本科非英语专业英语网考科目是“大学英语(B)”。多年来,海南电大在适应网考的公共英语课程改革之路上并未真正迈出步子,公共英语网考课程被当做普通课程对待,未被给予相应重视。尽管任课教师不遗余力,但海南电大的网考合格率一直徘徊在电大系统下游的状况并未得到改观,因此,其适应网考的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与管理已到了非大刀阔斧改革不可的地步。本文所提的教学改革思路主要基于任课教师多年的经验总结和反思、任课教师与历届学生定期与不定期的随机交流与访谈、教师辅导答疑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教师与兄弟电大同行的经验交流、网络及文献调研分析等。
二、海南电大网考与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现状
对电大开放教育本科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英语网考无疑是一拦路虎。根据相关统计,海南电大历次英语网考通过率一般在30%左右,尽管每年有三次参考机会,但学生考试信心会逐次下降,继而心灰意冷直至最终放弃。为数不少的本科生专业课成绩优良,却因未能通过英语网考而无法按时毕业,这一状况及其可能引起的负面影响不能不令人担忧。
“开放英语3”(以下简称“英语Ⅱ(1))、“开放英语4”分别是中央电大开放教育本科第一、第二学期公共基础课,前者是中央电大统考课程,有形成性考核任务和期末上机考试;后者则是网考辅导课程,面授辅导按网考题型设计为专题应考辅导,这套办法实施多年,已形成比较成熟的经验,但存在三个主要问题:一是多年来只有一位教师独力支撑全校所有本科生网考辅导局面,缺乏辅助人员和协作团队,个人精力有限,压力很大,而且如果临时调换任课教师,则新任教师很难迅速进入角色;二是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网考辅导管理和运行机制,尤其是学生管理如同一盘散沙,学生缺乏网考意识,辅导员与任课教师之间缺乏沟通,职责不清,遇事互相推诿;三是大班授课,且面授时数少至仅21节,严重影响考前辅导质量,大部分学生尚未弄清网考是什么就已走进考场仓促应战,考试效果可想而知。
“开放英语3”作为网考前期课程,虽力图在考试题型上向网考靠拢,但实际辅导与网考有脱节。该课只安排一位教师大班授课,总面授时数同为21节。任课教师没有网考辅导的压力,但有中央电大下达的该课教学计划和任务,因而难以分身尽早向学生宣讲网考并让学生熟悉网考试题和环境,这无疑会大大增加“开放英语4”的考前辅导压力。
三、海南电大本科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相比兄弟电大,海南电大的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已然滞后,但兄弟电大的改革尝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我们认为,应当将两门课的教学辅导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系统工程来抓,本科生一入学就应对其进行宣传教育,因此“开放英语3”阶段的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学辅导改革
1.组建教学团队
改变原来“开放英语3”和“开放英语4”各由一名任课教师单打独斗的局面,充分发挥团队作战优势,将英语教研室现有7名教师中的6人整合进来,打造一个团结协作、高效务实的教学攻关团队,在教学活动组织和实施中充分体现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团队成员既有分工又充分强调合作。
2.强化学生网考意识
海南电大学生网考意识亟待增强。一方面,海南教育远落后于内地,海南电大学生的底子薄,学习主动性差,竞争意识不强,学习上仍沿袭教师督促甚至一手包办的传统观念,思想游离于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理念之外,这无形中给网考意识的树立带来很大困难。另一方面,学习“开放英语3”时,学生需要完成中央电大统一布置的形成性考核作业并参加期末上机考试,这容易给学生“开放英语4”也采用同样考核方式的错觉,即使反复宣讲也难以消除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更何况教师因为要完成本门课教学任务,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网考意识问题和网考环境的普及。今后,学生网考意识的强化一刻也不能放松,每次面授课、辅导答疑和小组活动都要反复强调网考问题,师生要共同研究网考试题,探讨复习方法和考试技巧,学生要始终绷紧网考这根弦。
3.实施统筹教学
根据海南电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开放英语3”的教材不适用于网考训练,教材与配套学习光盘有脱节现象。学习光盘功能强大,习题覆盖面广,相比文字教材更适用于网考训练,但学生习惯于使用可随身携带的文字教材,对于需要安装到电脑的学习光盘,由于时空限制用得较少,这导致日常学习脱离网考环境。然而,“开放英语4”所用文字教材由于包含网考题和答案解析,却十分适合全天候使用,学生可以通过反复纸上练兵熟悉网考题目。可见,两门课的教学资源可以互相取长补短:电脑环境下使用“开放英语3”学习光盘,其他时间和环境则使用“开放英语4”文字教材。
在找到两门课的最佳结合点后,我们明确了改革思路:在确保完成“开放英语3”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将两门课进行统筹与整合,从“开放英语3”学期开始进行网考辅导和训练,把网考辅导糅合到“开放英语3”的教学辅导中,使网考辅导周期从原来的一个学期延长为两个学期。教学辅导课件浓缩“开放英语3”的知识点介绍和网考题例,有向网考的适度延伸。教师要告知学生如何处理两门课的关系,督促其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必要的应考技巧,做到电大课程学习和网考两不误。
3.分层次教学
鉴于电大学生来源复杂,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分层次教学显得十分必要。实行分层次教学,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快马加鞭;基础尚可、处于中间层次的学生经过一年的针对性训练有望全部通过网考,这部分学生是提高合格率的重要保证;对基础差或毫无基础的学生,由考题引出知识点,边讲解知识点边增加题例,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对这部分学生应增加面授辅导时数,应考技巧的训练很重要。
4.分模块教学
目前“大学英语(B)”网考试题分六个模块:交际用语、阅读理解、词汇与结构(语法)、完形填空、翻译、写作。考虑到第一学期学生需要完成“开放英语3”的形成性考核任务并参加期末上机考试,计划在此阶段糅合辅导交际用语、词汇与结构、完形填空三个基础模块;第二学期重点辅导阅读理解、翻译、写作三个应用模块,这三个模块在网考题中的占分比为65%,是提高合格率的重要保证。
5.机房模拟考试环境教学
部分学生,尤其年龄偏大或平时较少接触电脑者,键盘操作水平低,动作笨拙,打字易出错,容易看串行、点错选项甚至漏题,即使会做的题也往往无法将答案正确输入电脑,尤其是翻译和写作题。如果不在平时的辅导和训练中为学生创设模拟网考环境,则学生在实考中会因为不熟悉考试环境导致心理压力增大,影响正常发挥。而且,“开放英语3”和网考都是采用计算机随机组题的考试方式,因此从第一学期开始使用电脑机房上课是一石二鸟的做法。
(二)教辅与学生管理改革
我们认为,应设立专门的网考课程咨询、辅导、组织和管理机构,简称“网考办”。“网考办”有专用的办公场所、专用的电话、专用的网上教学辅导和学习支持服务平台、专职的辅导员和信息员。
设立“网考办”的好处在于不仅给网考课程学习者提供一个咨询、服务的窗口,便于集中管理学生,而且教学团队和网考课程管理人员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召集之所,便于集体备课、研究试题、方便快捷地获取学生信息和网考信息、共同探讨教学改革方案。
目前海南电大学生管理以专业分割,实行专兼职辅导员管理制,存在四个问题:一是辅导员分散,难以集中监管;辅导员所管学生数量悬殊,有的专业只有一两名学生,有的专业在籍学生则多达百余人,极易造成工作上的疏漏;辅导员素质不一、责任心不强使学生管理工作不到位现象成为学生意见最大却投诉无门的盲点;有些辅导员甚至自身还未认识到网考通过与否对学生学业的影响,更谈不上对学生的网考心理辅导与网考信息支持。二是以专业对学生进行划块管理往往是重专业,对公共课信息的管理则出现真空地带。辅导员对学生所提诸如网考报名时间、方式、免考规定等问题,往往以一句“问任课教师”将皮球踢开。指导学习光盘的安装使用应当是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却一并推给任课教师。如此,事无论巨细,学生向辅导员求告无门,就只能咨询任课教师,严重干扰了任课教师的正常教学辅导与教学研究工作。三是任课教师、辅导员、考务部门之间的权限泾渭分明却缺少沟通,往往导致网考信息不畅。虽然划分职责权限的初衷是好的,但分工未必协作,又缺少有效的监管机制,导致不作为现象难以得到察觉与遏止。四是网考课程教学团队教师均身兼多职,六人中仅有一人是专职教师,其余五人均在各自部门担任行政工作,且其中两人是处级领导干部。团队教师在忙完一天繁重的行政工作后,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教材教法和试题研究,要应对教学之外的事务性工作确实分身乏术。如果没有专职教辅人员协助完成专业教学以外的各项事务,则所谓的教学改革势必是隔靴搔痒。
因此,配备素质高、责任心强的网考课程专职辅导员和信息员十分必要,各配备一名即可。专职辅导员对学生负责,有较好的英语基础,了解网考试题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其职责主要包括:建立网考学生档案;通知和督促学生参加网考辅导和培训;了解网考各个环节,能准确回答学生的咨询;指导学生报名参考;对参考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辅导;对网考学生进行个性化跟踪;及时、准确地为教学人员提供学生个人信息。
网考课程专职信息员对教学团队负责,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网络技术,要上通下达,其主要职责:给教师发放教材和辅导材料;联系教学管理部门安排和调整教学计划;上传下载网考学习资料;打印模拟题;与考务部门、中央电大、兄弟电大网考组织管理机构沟通联络,及时获取网考最新信息;每次网考后进行考试成绩统计和分析,为教学团队提供教学反思和策略调整的依据;负责网考专用平台的日常维护和管理;负责与技术部门联系。及时获取技术支持。
(三)教研管理改革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能有效促进教学,是教学改革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仅靠教学团队和“网考办”拟设的几名教辅人员是难以支撑网考大局的,学校相关部门和人员必须通力合作,为网考辅导与信息传递工作提供方便和协助。应支持“网考办”的教学团队和教辅人员外出调研学习,鼓励其与同行交流合作;实行项目倾斜,鼓励开展网考教学和管理研究;每一次网考的监考工作均应至少安排两名教学团队教师参加,以便教师接触网考真题,了解最新网考动态。
四、结语
自网考实施以来,海南电大未进行过真正意义上大层面的相应课程教学与管理改革,但人心思变,原任课教师一直在顶着压力,尽己所能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法改革。但个人的力量毕竟是微弱的,不可控因素又过多。本文提出的改革思路未必全面与合理,旨在抛砖引玉。文中所提已有一部分在进行改革尝试且取得了一定的初步成果,但这些改革主要是在教学团队可操控范围内,而事实上改革的全面实施还需要学校领导支持、相关部门配合。总而言之,我们的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发现、思考和解决新问题。
参考文献:
[1]杨永芳.广西电大大学英语B网考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
[2]王景政.云南电大大学英语(B)网考现状及存在问题[J].云南电大学报,2011(3).
[3]许鹤鸣.基层电大英语网考现状浅析[J].海外英语,2011(7).
[4]许敏.加强电大英语教学工作提高“大学英语”网考通过率[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5).
关键词:开放教育;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现今社会,不断创新的信息技术对成人教育的教育形式提出新的要求。广播电视大学如何适应社会信息技术的变革,满足新环境下成人学习的需求,更好地完成国家终身教育的使命变得格外重要。2013年开始,阳江市广播电视大学在广东开放大学的带领下,开展了一系列的变革。
1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课题以阳江市广播电视大学为调查、分析、研究标的,以开放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问法,探究具有开放教育特色,适合阳江市广播电视大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1984年10月阳江市广播电视大学正式成立。它是阳江市政府举办的唯一一所成人高等学校,业务直属国家开放大学与广东开放大学管理和指导,属于国家开放大学与广东开放大学的基层办学单位。阳江市广播电视大学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面向社会成人学员开展终身开放教育,2012年12月之前,本校主要采用远程多媒体与面授相结合的模式教育教学,其中,面授课的次数为本科每门课八周,专科每门课十六周,面授课程较多。2012年12月,教育部批准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广东开放大学。随着广东开放大学的改革变更,阳江市广播电视大学的开放教育体系随之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主要体现在教育基础设施、教育资源配置、课程内容资源、学习考核方式、教师教学评价、学生学习评价、社会适应度、相关政策环境等方面。为了适应新的变革,阳江市广播电视大学努力学习,认真探究,与广东开放大学一起努力为国家的终身教育事业奉献力量。
2开放教育质量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阳江市广播电视大学在国家开放大学和广东开放大学的带领下,主要有两方面的大变革。①考改课逐年增加,学习考核方式变化较大,需要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平时学习中,教师的考核评价也在平时完成,期末纸质考试逐年减少;②阳江电大从2015年秋季开始招收广东开放大学专业的学生,专业配置本科专科共增加9个,其中本科专业4个,分别是:标准化工程、法学(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文化产业管理、信息安全,专科专业5个,分别是:计算机应用技术(移动开发)、商务英语(外贸方向)、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市场营销、会计电算化。根据阳江电大内部统计资料显示,三个学期以来,阳江电大广开方向报读和在读学生主要选择的专业是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和会计。考核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100%网络考核;一种是网络考核与期末笔试相结合。在广东开放大学的指导下,我们使用全新的教学平台、教学模式、学习资源、考核方式。面对众多变革,阳江电大全体工作人员努力向国家开放大学和广东开放大学学习革新的业务知识,逐步摸索,探究、反馈、构建新的开放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以更好地满足阳江本土地区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但是,在构建新的开放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过程中,仍发现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评价主体参与度不够,评价效果较片面。现阶段,评价开放教育质量的主体主要包括外在评价主体和内在评价主体两种。外在评价主体主要指政府、社会大众、同行等;内在评价主体主要指授课机构、授课教师、在读学生、相关家长、用人单位等。但参与阳江电大开放教育质量评价的主体中,外在评价主体主要是政府。虽然政府评价能组织相关机构,联系专家学者,系统评价考量,但因收集的信息难以全面,专家的主观判断难以避免,评价时难免与客观情况有差距,存在片面性。内在评价主体主要是国家开放大学、广东开放大学和在读学生,而国家开放大学、广东开放大学远在北京、广州,虽然努力从基层电大反馈的信息、学生的报读情况和考核成绩等层面作出客观评价,但还是存在较大的片面性。另外,在读学生因第一次接触这种全新的开放教育模式,没有参考和对比,面对新生事物,在读学生评价时难免出现不同意见,参差不齐。其他评价主体参与度较低,综合这些评价均难以准确检验开放大学教育质量的真实水平。(2)评价标准模糊,评价体系不够完整。需求是生产的动力源泉。一切教育都要与社会接轨,为社会发展服务。国家开放大学和广东开放大学带领县市级电大开展的一系列变革,就是为了满足国家、社会和大众的学习需求,根据灵活多样、合作共建、创新发展、特色发展的理念,革新开放教育体系。但是,任何新生事物的诞生,总是伴随着较多的不确定性和不完整性,评价标准未明确,评价体系需要时间去修正和完善。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摸索向前。现阶段,国家开放大学的考改课越来越多,不同专业,考改情况不同,教师和学生参与的时间要求、任务要求、评阅标准等均有不同。因在读学生主要是成人学生,工作在外,且要兼顾学习,经常出现通知不到位,或已通知学生而学生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核的情况,导致学生补考概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多学生对新的教育体系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见。广开专业创新的专业设置、引人入胜的教学资源、便利的考核方式虽受到在读学生的欢迎,但因专业设置偏少,使用电脑网络等智能化学习模式,比较适合年轻一代学习者的需求,而年长一代学习者,则难以适应。因此,在招生方面,一直难以突破,生源偏少。这些问题的出现,导致政府评价、社会大众评价、在读学生评价、教师授课评价时,出现标准不一,众说纷纭的情况,难以获得明确、客观、完整的评价结果。(3)调整机制反应迟缓。阳江电大授课教师,在讲授考改课和广开新专业课程时,遇到一些阻碍教学质量的问题,比如《会计电算化》等部分课程,任务作业时间设定不够灵活,部分学生因个人原因超时未完成前面的作业任务,就要等待一个学期,下学期补考完成,导致补考现象居高不下。部分课程,比如《市场营销学》等,教师评阅界面缺乏搜索功能,一旦学生数量较多时,教师工作量大大增加,需要教师在全省几千人、甚至上万的学生中,一页一页自己手动查找自己负责的学生,才能完成评阅工作,效率低下,且容易出现漏评现象。类似的问题,阳江电大反馈到广东开放大学和国家开放大学后,广东开放大学和国家开放大学尝试努力改进,但是,受制于技术层面或其他原因,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多大变化,仅仅多了一个学生成绩查询页面的机构分类功能,总体来说,调整机制反应较为迟缓。(4)教育质量评价指标难满足阳江本土特色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近年来,阳江的房地产行业、旅游行业、物流行业迅猛发展。对工程、建筑、物业、导游、物流等专业人才需求较多。但是,阳江电大这些专业的招生和教育情况却不够理想,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阳江电大属于基层电大,没有专业设置权限。比如本校没有配置旅游专业;②物业、物流等专业的招生宣传力度不够,生源极少,物业物流专业教师缺乏,课程资源吸引力缺乏,难以满足阳江本土物业企业、物流企业的专业人才需求;③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教师配置不够、实践教学环节偏少,重理论轻实践,也难以满足相关企业的人才需求。教育质量标准未能满足企业的应用性需求,对阳江电大开放教育质量的评价不高。
当下中国谈论最多的话题是“改革与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社会变革转型,等等,随着国家开放大学的成立,电大发展关注的焦点也集中到了转型。可是,电大转向哪里,是转向开放大学吗?然而,开放大学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新型大学,我们似乎还并不很清楚。国家开放大学严冰副校长在很多场合都提到“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转型”的问题,就是说,电大转型不是从一所大学转向另外一所大学,而是指电大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将面临许多新的机会和挑战,包括电大教育服务对象的新特点,社会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多样性、多层性、公平性等,建立在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基础之上的开放大学,应该以一种更为科学的发展方式应对新的教育形势,即电大转型是一种发展方式的变化,是教育教学模式的深度改革。那么,电大教育环境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明显地表现出阶段性。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精英高等教育,到1998年高校扩招从而开启高等教育大众化,2012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教育部提出的目标是2020年达到40%。国际上通常认为,15%~50%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50%以上为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由此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目前正处在大众化阶段的中后期。此阶段的中国高等教育,其发展速度明显要慢下来,普通高等院校的扩招能力和教育水平受到相应制约,再加上社会对扩招后高等教育质量的质疑,普通高等教育势必从规模扩张回归到质量提升上来,走内涵发展之路。回过头来看电大,电大从一开始就表现出明显的政策依赖性和对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性、辅,进而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电大从对精英教育的补偿阶段到对大众高等教育的补充助力阶段,这段时期电大教育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在职成人,所以电大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直定位于成人高等教育,主要任务是对在职成人高等教育学历的补偿与提升,“在职成人”也因此成为电大教育的标识。然而,随着普通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普通高中升学率大幅提升,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日趋多元化、多层化、公平化,电大教育的受众主体——在职成人的年龄结构、从业结构、岗位结构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年龄主要集中于18~25岁,从业领域集中于第三产业,学习者从业岗位以普通工作人员为主。相关研究还表明,电大学习者的学习动因不仅仅是学历提升,首要目的是提升职场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从而更好地就业和谋生。在这种教育环境下,电大教育必须重新思考其价值取向,重新定位,电大系统转型应该从政策依赖型转向用户依存型。用户依存型与政策依赖型的主要区别在于发展方式的变化。一是电大教育要走向市场,不再是普通高校教育的同质化追随;二是电大教育要主动适应学习者,而不是让学习者适应电大;三是电大教育要把平民确定为服务对象,依据平民的学习需要以及学习状态构建相应的教学模式,把平民生存与发展状态的优化作为价值取向和质量评价标准。电大教育的中心工作依然是教学,30多年的电大教育实践表明:“面授+网络”的混合教学模式得到较广泛的认可。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两个课堂,一是基于实体学校的“在校课堂”;二是基于网络环境的“在线课堂”。至于这两个课堂如何混搭,谁多一些谁少一些,要视客观条件、课程性质与内容、学习目标与要求而定,不能一刀切。对此需要重点探讨的是:这两种课堂如何构建以及怎样组织实施才是最有效的。在我们看来,这是长期困扰电大教育的瓶颈问题,同时也是事关电大教育或者说是开放教育核心竞争力的问题。
二、基于知识理解的开放教育“在校课堂”
“在校课堂”即是以组班形式由主讲教师在课堂授课教学。凡是学校都有在校课堂,问题是远程开放教育需不需要在校课堂?这个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在电大系统中曾引起不少的争论。理由是:电大实施的是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远程教育提倡的是自主学习、网上学习,因此不应该有传统的面授课堂。笔者认为这是对“自主学习”极大的误解。我们的实践表明:“自主学习应该是主动而有主见的学习,包括自主选择、自主识别、自主控制以及自我培养的学习。”电大进入用户依存型发展阶段,不能还像政策依赖型阶段那样,习惯于设计一些标准让学习者去达成、去适应,适应了就是远程教育,不适应就不是,而不考虑学习者的需求与选择。这有悖于自主学习的逻辑,也不符合开放教育宗旨。当然,电大系统现在已经达成了一致共识:电大的面授辅导课堂是必要的,各级电大应重视面授辅导教学。接下来的问题是,开放教育应提供什么样的面授辅导或者说是“在校课堂”?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开放教育学习者与辅导教师对“在校课堂”的期望。有学者对开放教育教学模式调查分析后发现:“学生认为,能够理解知识是最大的帮助,其次是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的主要作用是辅导讲授课程知识,其次是学习方法传授。教师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重要,提供好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授课的主要作用,其次是知识的讲解。”这说明学生更想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教师更想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和教师的认识都没有错,但存在偏差,无视这种偏差的存在自然就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现代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原则是因材施教,这里的“材”我们认为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材质”,也就是学生的学习水平;二是教学用的“教材”,也就是教学内容。如果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那当然是最好的;如果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不能同时很好地实现两者的诉求,作为教师应首先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的知识理解诉求,唯有如此,课堂教学才是最有效的。事实上,依笔者从事电大课程教学20多年的经历,也确实体验到电大课堂教学经常面对的两难选择,不得不舍其后者而保全前者,这是电大课堂教学的特点使然。广州电大在2013年针对来自企业的电大学生做过一次“你要求电大为你做什么?”的项目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排在首位的是“学习时间方便”;其次是“课程教学有针对性、效果好、好过关”;再次是“教学支持一站式服务”;最后才是“学费可分期、可融资、可减免”。根据以上分析,结合电大“五统一”的教学制度设计,我们有充分理由认为:基于知识理解的教师主讲模式是开放教育“在校课堂”的有效模式。基于知识理解的教师主讲课堂,与普通大学课堂相比有其自身突出的特点,其核心在于教师的教。教师要准确把握好课程内容要点,以学习知识为中心,运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辅以直观实用的多媒体技术,高效达成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进而实现考试过关目标。简单地说,电大教师要具备让学生听得懂的能力,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痛苦”,作好学生的“知识厨师”,把不好吃但有营养的东西,变为既有营养又好吃的东西。教师要做到这些,不仅需要具备宽厚的专业素养,还要有较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更要具备高效驾驭课堂教学的手段、方法及艺术。这些能力的具备因人而异,很难统一标准。根据笔者从事电大“离散数学”课程教学10多年的经验,以下课堂教学规划及讲授方法,相对而言,较切合电大的课堂实际。
1.课堂教学设计的“情景规划法”任何一堂课,讲什么,怎么讲,教师事先都得规划,即备课。现代企业管理领域有一种新型的战略规划方法:“通过分析新生事物的驱动力与限制因素,找出其中关键的不确定因素,开发出可能出现的若干情景,从而更好地应对潜在的挑战。”这就是“情景规划法”。其要点是把自己的战略放到不同情景中进行测试或推演,继而优化、改进其战略选择。电大的“在校课堂”,学生来校听课的驱动力是什么?是对课程知识的理解;限制因素是什么?业余学习,到校上课时间很宝贵;关键不确定因素是什么?担心课程考试不过关。那么,我们的战略选择是什么?以“离散数学”课堂教学为例,笔者经过测试与实践得出“二八选择”课堂教学策略,即“花100%的精力,只讲80%的重点知识,达到80%的理解程度,得到64分的考试效果;而不是花100%的精力,讲授100%的全方位知识,只达到60%的理解水平,得到60分的考试效果。”比如,“离散数学”是计算机本科专业必修统考课程,4学分,正常课堂教学应为72学时,笔者经测试与实践,只用25学时即可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学生到课率达90%以上,统考合格率达90%以上。
2.“以教导学”的讲授法如果把教学过程分为教的过程、学的过程以及教学交互的过程,那么,“以教导学”突出的是教的过程。在教的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引导者,学生按照教师安排的教学进度进行学习,接受教师施教的内容和方法,慢慢地由被动适应转变为主动参与。“以教导学”的课堂,教师是主体,强调对知识的认知过程,进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依笔者的教学经验,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以认知主义与构建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把握以下原则是有效的:一是“讲史求源”。即讲知识的背景及问题是如何提出的,讲知识的演变史及问题的形成过程。知道来自何处,才能明确走向何方。二是“以简御繁”。任何知识的形成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把简单的、基本的知识构成要素讲清讲透,让学生了解知识的重点和局限,主题少一点,学生会学得多一点。三是“情景合一”。把学生生活经历与所学内容联系起来,设计多种情景,从不同情景、案例中寻找同一论题的证据和论证。比如“离散数学”课程,学生网上评教最多的评述有:“很喜欢您讲的课”、“学了这么多年的数学,现在第一次对数学有点认识,您的讲解生动而容易理解,现在我觉得数学并不难学了”、“现在数学课的课堂气氛很好,学了不少有趣的知识”、“邹老师激起了大家学习特别是数学的兴趣”,等等。从学生这些评述中可以看出,“离散数学”以教导学的教学效果是好的、成功的。
三、基于知识点的开放教育“在线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育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仅从教育的任务和类别来讲,把电大教育统归于开放教育,甚至把电大就叫“开放大学”可能更合时宜些。当然,笔者在此无意探讨电大的称谓问题,作为电大教育工作者,更关注的是电大教育或者说开放教育的“远程、网络、在线”课堂到底是怎样的?为叙述方便,在此把这些课堂统称为开放教育“在线课堂”。
1.什么是“在线课堂”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明确“在线课堂”的作用是什么。一般来说,“在线课堂”首先应该有教师的教,比如说课程视频;其次应能满足学生在线个性化的学;最后应能实现教学的交互。所以可以这样说:“在线课堂”就是学生在线接受教师的讲解,通过自己的消化、理解、练习,实现对课程知识、技能的掌握的个性化学习过程。与“在校课堂”强调课堂里的教不同,“在线课堂”突出的是学的过程。因此,只要能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在线课程都可认为存在“在线课堂”或者说就是“在线课堂”。比如说,国家开放大学的“电大在线”平台课程、网络课程、MOOCs、视频公开课、微课……我们自然会问,既然拥有这么多种类的“在线课堂”,有没有一个可供推广应用的有效范式?答案是“困惑!”。国家开放大学的“电大在线”平台,从开通运行到现在已有10多年了,课程资源十分丰富,可使用效果还不够理想。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课程模式“一头热”。单纯地把线下学习的教学文件、教材等文本资源,录像、录音等音像资源搬上网,没有合理的组织和引导,对所有学习者进行的是毫无自主选择的、无差异性的单向填鸭式教学。二是教学过程“想当然”。习惯于居高临下、命令式地要求学习者,“你要去看、你要去学、你要去练、你要去测、你要去互动……”师生多数时候都处于被动应对状态。2003~2010年间,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设了4000门国家精品课程,有学者通过对其中3582门本科类、高职高专类课程的调查发现:国家精品课程的能访问率不高、视频资源质量欠缺。
2、用户需要什么样的“在线课堂”如上所述,开放教育“在线课堂”应该说已经丰富多彩了,但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可以罗列很多,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教育提供方的思维模式跟不上信息时代要求,我们总是习惯于“高大上”“短平快”“自上而下”的中国特色思维模式,缺乏“市场化”“用户体验”“自下而上”的互联网思维。当今社会进入了信息化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带来的不仅仅是信息获取的方便、快捷,更带来了人们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学习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互联网思维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一是关注用户体验并持续改善;二是能把一个很贵的东西做得很便宜,一个收费的东西做成免费,一个很难用的东西变得非常简单;三是勇于自我否定,敢于放弃一些既得利益;四是能够网聚人的能力,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现今大学生已是离开网络就无法生活和学习,我们的“在线课堂”,如果无视他们的体验、不尊重他们的思维方式、不适应他们的学习习惯,肯定会被他们“拍砖”的。因此,开放教育“在线课堂”的设计与建设必须建立在用户体验基础上,按照互联网思维模式,遵守以下三条基本原则。一是简单方便原则。即在线课堂的组织结构清晰明了、教学布局简单合理,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拓展什么,依类分区,互不干扰。二是以学习为中心原则。即“在线课堂”的教学内容突出以学习为中心,各模块功能是什么,要完成哪些学习任务,达到什么要求,等等都要有针对性的明确标识与引导,教学资源(包括视频、音频、文本)的选取以及知识点的确定要与学习者的驾驶能力相匹配,必须、够用即可。尤为重要的是“视频讲解”或者说“视频课堂”,其时长、语速、动画、PPT等相关教学要素的使用,与在校课堂有很大的不同,值得研究。三是一站式服务原则。是指“在线课堂”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师的视频讲解、学生的作业训练、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等,能在一个账户下直达目标,一站式完成。
3.一站式“在线课堂”案例“在线课堂”的建设与使用在开放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自明的,各级电大为此付出的努力也是有目共睹的。教育部于2011年启动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并在爱课程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易同步上线。至于社会上各类教育培训机构试水在线教育更是风起云涌!形势所迫也好,内在驱动也罢,总之,电大系统要实现向用户依存转型,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优化建设适合自身用户需求的“在线课堂”是当务之急。广州电大基于50多年的电大教育实践经验,结合当前电大发展特点,于2013年决定:依托校本部教育资源,依靠校内知名教育机构——广州远程教育中心的信息技术支撑,成立“广州电大实验学院”,开展新型产业工人培养和发展助力计划,与行业、企业及工会系统等合作,面向企业职工开展学历与非学历继续教育,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助力职工成长发展,提升开放大学为企业职工终身学习提供教育培训服务的办学和教学能力。采用“全网络在线学习”模式,开展现代远程开放学历教育,并已于2013年秋季启动,首批招收学员1500多人。一年多的实践表明:教学过程严谨、有序、顺利;教学效果良好;得到学员、教师、学者、专家、领导的普遍认同和称赞。笔者有幸参与其中,主持开发了“经济数学12”课程的“在线课堂”建设与教学辅导,体会颇深,总结经验,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简单明了的课堂教学结构设计。课堂整体划分成三个区:一是中心主体“学习区”,分为“基础学习(20分)”“难重点学习(80分)”“拓展学习(选修)”三个模块;二是左侧辅助“学习指引区”,主要包括课程简介和学习工具项目;三是右侧辅助“师生交互区”,主要包括教学答疑与在线辅导项目。学生进入课堂,学什么、学多少、做什么,一目了然。二是基于知识点的视频讲授。视频讲授是该课程的核心,是决定学习成效的关键,按教材章节编排顺序,精心选取必须、够用的知识点,依线性结构组织方式,视频从“点”(知识点)开始讲授,依次进入“面”(节),再到“块”(章)。每个知识点配有“巩固练习”,每个知识块配有“模块测试”,与平时线下学习习惯一致。全课程共设130个知识点(讲),46节(课),每个知识点讲解视频时长不超过15分钟,所有视频覆盖该课程5个学分的全部内容。三是积分鼓励的一站式支持服务。课程在每个学习发生点(包括观看视频、完成章节练习、模拟测试等)都设有计分功能,学生完成学习,网络就即时完成打分并提示,借此积分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取得该课程形成性考核(30分)成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可以利用各种学习工具,求得课程辅导老师、班主任、技术支持员的及时帮助。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