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10 13:01:2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学档案馆工作计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面对各项细化的测评内容与标准,能够展示说明本校执行情况的有力手段除了陪同评审组进行实地考察、访谈调查外,就是提供能供评审专家们参考、审核的支撑材料,包括工作计划、总结、请示、方案、会议记录、制度汇编、自查报告、合同协议、证书奖牌、报纸期刊、照片、录像、笔记、手稿、宣传册等等。四是阶段性明显。专项工作阶段性很强,一般都是集中在一定时期完成,短的两、三个月,长的则会持续一、二年。在专项工作持续的这段时间文件材料集中形成,数量庞大。专项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专项档案材料形成的特殊性。
二、专项档案的收集
专项档案材料由于形成的时间、方式都不同于一般档案材料,因此对它的收集必须因时、因地制宜。
(一)确定归档范围根据前边提到的专项档案形成的四个条件,我们将需重点归档的专项档案大致确定为:学校为完成某项重要工作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有多部门成员参与活动,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档案材料。这一界定把那些与某个部门职责相近,习惯将其归口该部门办理的专门性工作形成的档案材料排除在外。
(二)归档责任专项工作小组成员是从各单位抽调而来的临时人员,他们在工作结束后,各回各家,档案材料如不及时整理归档很容易散失,且追溯不易。为此,工作组须指定专门的资料员负责材料的收集和移交工作,并与档案馆专管员形成互动联络机制。档案馆专管员指导专项档案材料的归档、整理、编目;工作组资料员按时登记、核对、催交、收存材料。
(三)归档时间如果是短期专项工作(如半年内),在工作结束后一个月之内移交归档;如果是长期专项工作(超过半年的),资料员每半年做一次已有材料登记,并报档案馆备案;全部材料在工作结束后一个月内移送档案馆,重要材料原件可提前进馆,平时使用复制件。
(四)归档材料质量要求工作中直接形成的档案材料必须归档原件,供参考审核的支撑材料可以是复印件。
(五)条件保障档案馆主管领导进入学校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重要专项工作档案跟踪督查制度。
三、专项档案的整理
关键词:保管;文物档案;建立;措施
1 保管文物档案
文物是文博单位陈列研究的物质基础,所以对文物档案进行有效的、科学的管理和深入研究,是历史赋予文物工作者的神圣职责。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文物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也是文博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文物档案保管工作的内容就是了解档案的损坏规律,通过日常性工作,采取专门的技术保管措施,最大程度地防止和减少文物档案的损毁,延长文物档案的寿命,维护文物档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文物档案保管工作质量的高低,对提高文物档案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 文物档案的建立
2.1 认真做好档案系统的普查登记工作
全国各级综合档案馆收藏的具有文物价值的非纸质实物档案列入所在地普查登记范围。各级文物、档案部门要联合组织专家鉴定小组,对非纸质实物档案的文物价值做出鉴定,以确定其是否纳入普查范围。全国各级综合档案馆收藏的纸质档案文献(含手稿、字画等)的普查由国家档案局按系统组织开展,其著录项目以现有项目为基础,成果统一汇总后交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包括我国各级综合档案馆保存的1949年以前重要历史档案的统计管理数据,以及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档案文物信息。各级档案部门要依据国务院《通知》精神,积极动员、组织各级综合档案馆,做好普查工作;并由各级档案部门负责同志担任同级人民政府普查领导小组的成员,会同文物行政部门解决研究普查中涉及档案系统的重要问题,且要根据《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实施方案》,提出本系统内各级综合档案馆参加文物普查的工作方案和具体措施。
2.2 建立流失文物档案
经过150余年的海外流浪和漂泊,当年“八国联军”时被掠走的兔首、鼠首铜像,前些天终于从法兰西启程回家。这也是继牛、虎、猴、猪、马之后,十二生肖兽首又一次令人垂泪的团聚。于是有人认为,这既是皮诺家族对中国人民表达友谊的举动,也是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的必然结果。这样的想法,没什么不对,只是在下不得不提醒一下大家,与流失海外的成百上千万件文物相比,兔首与鼠首,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被劫掠的文物通过各种渠道“完璧归赵”,固然值得欣喜,但我们是否应该就此建立一种追讨机制,拿出一整套更加科学也更加行之有效的办法?
拍卖会上的以钱易物,对一个曾经屈辱的国家来讲绝不是什么有效途径。前些年,我们也组建过追索海外流失文物诉讼律师志愿团等民间机构,可打国际官司,是一件很繁琐的事,无论哪个国家,想通过法律诉讼程序索回被劫掠的文物,道路都是无比漫长和艰辛。
可我们又不能无所作为。按照相关的国际公约,由于战争等原因遭受掠夺的文物,理应物归原主,虽然因为时间、证据等等诸多因素,很多文物暂时还不能归国,但我们绝对不能放弃。我以为,目前我国就众多传统村落和文化遗存所搞的调查,或许能给追讨海外流失文物带来启发。既是讨还,首先就要拿出证据,要弄清这些文物的来龙去脉,建立详尽的档案和目录。这样,我们才有最基本的法律依据,才会有向海外喊话的基础。而与埃及、希腊以及其他一些文物流失大国能否联动合作,能否成立一个有影响的相关国际组织,则是另外的一环,当然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2.3 加强协作,广泛动员
各级文物、档案部门要根据《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宣传方案》,提出具体的宣传方案和具体宣传措施。并以此动员广大国有单位和社会公众主动支持、配合和参与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为普查机构和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便利,按时、如实地填报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要做好各级综合档案馆的普查培训,对管辖范围内的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予以人才和技术支持,且要积极提供管辖范围内的文物线索,协助各级档案馆将其保管的具有文物价值的实物档案在所在地普查机构进行登记。各级文物部门、档案部门要在加强规范藏品管理和登录体系建设的同时,做好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工作。对于在各级普查机构完成登录的实物档案,各级文物部门应当在文物保护修复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3 文物档案的保管现状
3.1 文物档案意识淡薄,领导重视不够
近年来,基层机关领导对与档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学习甚少,了解不深,许多基层干部档案意识相当薄弱。有的领导干部甚至认为档案工作只是档案部门的事,对档案工作不闻不问,自己不想管也不愿管。有些部门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没有把档案工作列入机关年度工作计划,档案工作不研究不安排,档案问题得不到解决,场所、经费、人员没有保障,档案工作自然就做不好。
3.2 文物档案制度不健全,资料保管不善
很多文物档案的收集、保管、保护、借阅和保密等制度不够健全;有的虽建立了一些管理制度,却流于形式执行不严,文物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文物档案资料收集不全,整理不及时,文件资料堆积如山,丢失严重;文物档案管理混乱,致使其他干部或闲杂人员可以随意进入文物档案室查找资料和借阅档案,借出的档案又不履行任何手续,有借无还时而有之,时间一长文物档案资料就不知去向。由于文物档案保管条件简陋,保护措施不到位,许多文物档案资料已经被虫蛀被鼠咬,甚至发生霉变腐烂。
3.3 文物档案保管方法落后
首先,一些文物档案保管工作人员并没有经过专业的文物档案 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再加上文物档案的特殊性,他们对文物档案的管档要求、档案资料的搜集、存放,文物档案安全性的保护等业务了解的并不是很深刻。另外,大部分档案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对档案的保管工作精力投入无法集中,日常的保管事务往往也只是简单的将材料放人档案盒而已,并没有及时的整理归档,而且大部分的档案室所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手抄记录的方法,这种方法对于信息量大的文物档案的保管工作而言,难度大,效率低,而且准确度不高,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文物档案的管理和保管水平。
4 科学合理的保管文物档案措施
4.1 加强硬件设施的投入,保证文物档案的准确性
基于目前我国文物档案保管方法的落后状况,文物档案部门应该加强硬件设施的投入, 作为信息时代的21世纪,文物档案的保管更应该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并建立动态信息的检测系统,形成系统的,高效率的的档案保管工作体系。
4.2 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保证文物档案管理规范有序
实践证明,建立完善的文物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是文物档案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的有力措施和可靠保证。一是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对应归档的文件材料,做好文件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和对文物档案文件要严格按照程序做好鉴定、销毁、归档工作;二是要建立相应的文物档案管理制度,对产生的档案资料从收集、归档到移交档案室统一管理以及档案的日常保管、借阅、利用,都要制定一套严格的制度,如《综合文物档案室工作职责》、《文物档案人员工作职责》、《文物档案库房管理制度》、《文物档案保密制度》、《文物档案利用制度》、《文物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文物档案室管理制度》等;对永久、30年保存的文物档案应及时向县级档案主管部门进行移交;三是为了避免文物档案的丢失、改动,要严格手续,建立健全文物档案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做到文物档案查阅、借阅和归档入库有登记。
4.3 建立和完善的信息网,保证文物档案的信息准确性
在文物档案保管的工作中,建立和完善国家文博信息专网,通过网络实现文物信息资源 的分享,使保管档案的工作人员能在第一时间里获得准确的信息,作为及时了解文物档案损坏规律的依据,同时也对那些可能被遭损坏的文物档案做出准确的预测提供信息依据。
4.4 督促指导,进一步加强文物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文物档案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因此,面对新的形势,迫切需要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的高素质档案队伍。
(1)要求各机关选配好文物档案管理人员,建立稳定的文物档案队伍。经常关心和支持文物档案管理员的工作,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落实相关福利待遇,对工作业绩突出的文物档案管理员要向组织部门推荐提拔重用,让他们工作上有想头,政治上有奔头,安心本职工作。
(2)文物档案主管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通过举办文物档案业务培训班或抽调机关文物档案管理员进行跟班学习或以会代训等形式,组织管理人员学习文物档案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通过业务学习实行持证上岗,并建立文物档案管理网络体系,实行动态管理,可以加强文物档案队伍之间的交流。
5 结语
依靠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体系,培养专业的档案保管人员,以文物档案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工作人员为主力,将人力,物力与高科技相结合,建立系统的文物档案保管体系,使我国的文物档案保管工作有条不紊。努力做好文物档案的管理工作,不仅是文博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文博事业与国际接轨、全世界文化共享的需要。文物档案保管工作作为我国文博事业的一部分,是我国文博事业发展的基石,它确保了我国文物的安全与保护,促进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忠;木月兰;浅议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应对策略[J];中原文物;2009年04期
[2]姜竹梅;对画院藏品艺术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思考[J];剧影月报;2008年03期
[3]缪华;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06期
[4]尚俊平, 刘合兵, 董勇. 加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思考[J]. 内江科技 , 2006,(09)
[5]王德艳,靳龙. 大学生养成自我档案意识对择业的益处[J]. 甘肃教育 , 2003,(S2) .
[6]王建华,黄珊琦. 大学生档案意识训练[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001,(05) .
[7]武彤云, 刘洁. 提高全民档案意识[J]. 黑河教育 , 2000,(03)
关键词: 档案;文件;鉴定
1 文件鉴定的定义与实质
档案工作者从与文件形成机关的组织、职能、政策、决定、程序、日常工作或其它活动有关的文件中挑选那些在原来形成文件的目的实现后具有档案价值或仍有用的文件。在档案收集中这种挑选文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文件鉴定。
文件鉴定是对文件系列的来源和特性进行全面分析,掌握区分技术和挑选技术,考虑文件行政管理价值、研究价值和档案价值的过程。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术语委员会对鉴定的定义为:根据文件在现行行政管理、法律和财务等方面的用途,文件的凭证作用及研究和情报作用,依文件的整理情况以及与其它文件的联系而确定文件价值,从而确定文件处置办法的过程。文件鉴定《档案术语词典》的定义为:行政机关对文件的挑选,对文件价值的评定、优选、销毁或处置的过程。
文件鉴定所指向的档案价值指的是档案客体的利用价值,满足社会需求(即主体)的程度,是社会需求对档案属性的某种肯定。档案价值并非档案天然属性,它是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如果档案不进入实践领域,档案的客观属性不会转变成档案价值。因此,档案工作者依据社会未来需要而保留文件,但无意销毁有价值的文件造成损失或过多保留文件都会阻碍研究工作,因而应当避免。为避免保留无价值文件或丢失有价值文件,档案工作者需要了解过去,正确进行分析与展望,并预测将来的社会需要,这就是文件鉴定的实质。鉴定文件的标准一般来源于既定目标、工作计划、鉴定准则及说明。档案工作者常援引文件取舍决定的检验或文献、保存文件决定的理论说明等进行鉴定。
2 我国档案工作中文件鉴定的必要性
我国目前档案工作中由于行政机构文件产生能力增长,库藏档案压力越来越大。面对正在形成中的文件洪流,文件的鉴定、挑选过程可留下真正有价值的文件并避免档案工作淹没于文件洪流中。
我国档案鉴定理论滞后,进行档案鉴定的心理和观念比较落后,因此存在重收藏、轻鉴定的现象。由于怕错畏难心理作怪,因此难下大的决心推进档案鉴定工作。档案工作缺少统筹和规划,理论与实践缺少结合,等待观望居多,不愿或不敢动手,档案鉴定难,销毁更难。经过鉴定需要销毁的无价值的档案和过期档案由于不敢销毁,多缓期执行而造成巨大浪费。
档案鉴定环节的落后已经影响到整理、著录、保管、统计、利用等其它环节,从而也影响计算机管理的推行。
然而文件鉴定是档案工作的首要职能,是档案工作的基础。在美国档案系统中,档案馆的鉴定职能是使档案领域成为博学者专业圣殿的最重要的原因。鉴定成为档案优化的主要措施,可以改变当前档案质量不高而数量增长过快的局面。通过档案鉴定与处置最终达到库藏档案精而全的目标。
由于文件鉴定的标准和规章都不完善,没有形成成熟的鉴定理论。日益要求鉴别和处置政策性、决策性和职能性文件的立法和机构。目前主要依靠一般性准则、全面分析或征询专家意见进行文件鉴定。《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要求研究鉴定、销毁档案的程序和方法,做好价值鉴定,实行永久保管档案分级管理,机关文件开展价值鉴定工作,机关归档文件保管推行期限表审批制。
3 文件鉴定中的价值标准
文件鉴定中的档案价值因素一般包括三个方面:1.年代因素,鉴定的标准应以文件年代而异,文件的档案价值、历史价值、研究价值会随年代的不同而变化,因此古代、现代和近期不同种类的文件中永久保存的定义就会发生变化。2.数量因素,这是文件鉴定中的决定因素,数量常常决定了文件行政管理的级别和鉴定处理程度,从而对文件组合、系列、汇集级别进行评价。3.形式因素,文件形式有个人文稿、公务文件、出版物、印刷品档案、照片、录音、电子文件等,不同的文件形式其鉴定的方法和价值取向也各自不同。
文件鉴定后形成的档案应当具有档案的特性,即职能特性、凭证特性和情报特性,因此档案工作者在文件鉴定时特别关注的是文件是否具有凭证价值或情报价值;职能价值属于文件来源机关的原始价值。谢伦博格认为文件的第一价值即原始价值,是文件对文件形成机关的价值,包括行政管理价值、法律价值、财务价值和执行价值。文件第二价值是其对于其它机关或个人利用者的价值,又称从属价值或档案价值,包括证据价值和情报价值。
档案收集过程中应根据档案价值标准对文件进行鉴定、评价、挑选、裁定。对文件进行鉴定,评价文件的档案价值大小,优先收集档案价值较大者,实行抽样和优选。按照档案价值进行级别分类,为建立档案分级管理奠定基础。
4 文件鉴定的工作层次
对文件的鉴定需要及早安排,如果档案工作者未例行鉴定前既移交档案馆只会导致消极的鉴定。因此需要在进馆前进行鉴定,只接收需要保存的文件。文件鉴定一般分三个层次:
(一)立卷归档时的鉴定。由文书或业务部门开展,这是整个档案鉴定最重要的部分,是鉴定工作的基础。在文件来源机关进行鉴定,由文件形成者挑选拟归档的文件,由文件管理者和文件形成者鉴别大部分应按期销毁的文件,从而可以使档案工作者摆脱例行的重复的鉴定工作。
美国立卷系统设计形式较为成熟,这有助于识别和筹划文件材料,文件按立卷计划整理,其立卷系统内案卷单元做到易于识别和鉴定。机关依据文件保存计划和指定类别编制文件系列和清册,文件区分程序和鉴定规章由档案管理者和机关行政管理者共同制定和执行。
(二)案卷保存期满移交档案馆之间的文件鉴定。这一阶段的文件鉴定中,挑选文件一般根据文件的来源出处、文件主题事由两大标准进行。文件接收登记和著录不但是文件材料的整理过程,也是文件鉴定的重要依据。系列文件的著录可反映文件来源、文献类型、主题内容、数量、案卷的形成者或捐献者等重要信息,这成为文件鉴定的重要依据。系列文件在编制综合表册时按照政策性、执行性和内务管理性来划分类型,依照文件期限分出需要销毁或移交的文件目录。这些是文件鉴定的基础工作,便于在接收登记时进行文件鉴定以识别关键的系列文件,辅文件和不同机关的重复文件则被淘汰。
对文件清理不能破坏系列文件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按照文件保管期限表管理文件会增加那些最终入馆的档案的价值。通过标明盒号、架号、一览表改进了文件控制方法。为满足公共需要,挑选文件时应当参考文件利用的统计报告。
(三)对入馆档案定期审查。首先,这种鉴定的主要对象集中在短期档案,由于短期档案大多在入馆前缺少价值鉴定,因此成为入馆档案定期审查的重点。其次是对照保管期限表对原价值鉴定不当的进行调整,这是因为在短期档案中会有明显应划归永久或长期的,而永久或长期档案中也存在一些价值不大的普发文件或重复文件。因此应按照规定对原价值划分不当的重新鉴定从而做出上升保管期限或剔除销毁的决定。
5 结语
档案收集过程中的文件鉴定是一个易于忽视的领域,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然而档案几何级数的增长速度既为档案工作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文件鉴定的地位会越来越突出,文件鉴定的功能如鉴定、评价、挑选、裁定等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对档案鉴定的理论提出更高的要求,并要求档案鉴定的实践不断改进,最终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层级管理化。
参考文献
[1]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档案工作的理论与方法》,档案出版社,1988年,第2页。
[2]陈淑媛、李永瑞:《兰台学术》,新华出版社,2005年,第58页。
[3]美国档案工作者协会:《档案工作的理论与方法》,档案出版社,1988年,第29页。
[4]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42页。
为切实、有效地加强本支部建设,落实好学部团委下达的各项文件精神,全面提高团委素质,我团支部决定本学期以增进班级凝聚力,培养学习习惯和风气,形成有特色、团结和睦的团支部为目标,积极开展学习、科技、公益、文体等活动,提高同学们的思想觉悟以及增进同学和学校、同学和老师、同学之间的沟通了解,丰富团支部文化活动,同时为以后的进一步了解沟通,开张班集体活动打下基础。
首先,在思想建设方面,我团支部希望以各位同学对于团组织的认识以及相关经历为切入点,按照共青团市委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并且可以充分发挥班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先锋模范作用,采用生动有效的来组织班级同学进行思想建设。我团支部会利用多媒体资源,以开班会或者投稿的方式,来开展团支部思想建设活动。
其次,在寝室卫生方面,将尽力减少我团支部在这方面的失分,我团支部采取班委轮流检测和不定期的抽查(轮值班委每天中午11点50时进行提前卫生检查,并不定期不定时对各寝室的违规电器等进行抽查),加强同学对寝室卫生方面的重视程度,将挂黑牌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调动起同学对卫生工作的积极性,营造出干净整洁,舒适温馨,适合学习和生活的寝室环境。
在组织生活方面,因为新团支部刚刚组建,彼此熟悉交流还需加强,为了尽早融入新的班集体,增进班级团员的凝聚力,同时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努力形成大学生自觉参与教育的积极导向,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就业核心能力”的指导思想,并且参考班级团员的切实情况以及自身意愿,积极策划一些具有积极意义和特色的活动,比如游览城隍庙,参观上海博物馆,档案馆等一些既能了解上海风土人情、我国历史文化,又能增进同学互动性的活动。对于组织生活的安排,由团支部组织委员主要负责,其他班委积极配合的形式,遇到一些细节问题与困难,及时和组织部负责人联系,尽全力把组织活动搞得丰富多彩,实现活动组织层次化、活动形式多样化、活动内容多元化、活动主体全员化,使班级同学积极参与其中。
团支部日常工作也是重视的一方面,目前因为缺乏互相了解,所以我团支部决定每周定期开展一次班会,及时将班级近况和团委下达的精神传达给每位团员,并且积极鼓励每位同学参加学校及学院近期举办的校园文化活动和比赛,充分展示班级同学的个人能力。在志愿者活动方面也积极宣传,培养团员的奉献精神和实践能力。争取早日在活动中建设好班级团支部,使团支部活动早日走上正规。
一、工作思路
党总支和各单位领导班子在带头学习、思考调研的基础上,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实施环节,发扬民主作风,注重分析研究。以科学发展观审视过去,规划未来,进一步清晰发展思路,找准主要问题,明确破解办法,落实整改措施。全体党员、教职工积极参与,增强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做到“知、言、行”相统一。要努力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浓厚学习氛围,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改进工作作风,重视调查研究;广泛发扬民主,调动积极性,促进科学管理和和谐建设。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科学决策、科学管理上上水平,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上见成效。
二、工作步骤
1、准备工作。3月中旬前完成。
成立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组成(按姓氏笔划为序):
*
调研、初定需要调研解决的主要问题
根据学校实施方案提出的“需要调研解决的主要问题”,党总支组织一次调研,会同各直属单位领导,结合本单位实际,分析提出本单位需要解决以及需要学校帮助解决的主要问题。
制定工作计划
2、学习调研阶段。4月中旬基本完成。
组织学习培训。通过参加动员大会、领导班子学习、听取专题报告、召开主题讨论会、自学必读书目等活动,提高认识,加深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增强自觉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组织引导好学习;深入思考和调研,广泛听取教职工的意见,自觉查找问题和原因。
开展讨论调研。围绕“固本强基促发展,改革创新共攀登”,以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主题,组织解放思想、出谋划策讨论。各单位领导要倡导思考、激励创新,营造开放民主、畅所欲言的良好氛围,在讨论中调研,以调研成果引导讨论。全体教职工要通过讨论,进一步开阔思路,明确目标,凝练共识,落实行动,推动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3、分析检查阶段。4月下旬开始,6月上旬基本完成。
召开领导班子和党员专题民主生活会。党总支支委会和各单位领导班子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分别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会前,要广泛征求教职工对班子及成员的意见;班子成员之间沟通思想,交流工作,增进理解,加强团结;认真准备发言材料。会上,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入查找领导班子和本人及本单位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研究发展思路和改进措施。同时,组织党员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分析查找自身差距和不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振奋精神。
形成高质量的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在学习调研、开展解放思想讨论、召开民主生活会的基础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找准突出问题,厘清发展思路,明确改进措施,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组织教职工对报告初稿进行评议,集思广益,凝练共识,进一步修改完善报告。
4、整改落实阶段。6月中旬开始,7月中旬基本完成。
制定整改落实方案。领导班子把分析检查报告提出的整改思路和措施进一步具体化,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方案力求目标、责任、办法、时效明确,力求切合实际、符合条件、可操作、能落实。
及时解决突出问题和形成长效机制相结合。要积极主动、集中力量,及时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党性党风党纪问题。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围绕“攀登计划”,着力解决影响整体、影响长远的体制机制性问题。把整改措施、整改力度的即时性和长效性结合起来,把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结合起来。
学习实践活动基本完成时,组织好满意度测评,做好总结工作。
三、需要调研解决的主要问题
在准备工作阶段,党总支会同各直属单位领导班子初步提出以下
需要调研解决的主要问题。
1、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研究生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与有关学院在工作安排、考核办法、利益分配、科研成果等问题上,有必要加强沟通,深入研究,形成科学、合理、和谐的制度化安排。
实验室内部科研与测试工作的关系需进一步理顺,解决体制、机制、方法问题。
要围绕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基础建设,优化研究课题,改进培养模式,加快成果转化。
2、数字媒体创意中心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拓宽人才培养渠道。通过人员交流、外培、参与高水平团队的项目等途径,尽快提高教师的能力和水平。
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特别是有关师资培训、外包项目的制度。
希望学校:1、加大数媒专业招生宣传的力度和层次;2、关心、指导有关师资培训、创收分配等方面的制度建设,给予政策支持;3、数媒专业研究生招生列入全校统筹,加强计划性和规范化。
3、档案馆
转变观念,突破档案保管、查阅的局限,加快数字化建设,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手段。
开门办馆,加强与无锡市有关单位的联系、合作,拓展社会化服务,宣传学校的优势、特色、成就。
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教职工的服务意识和整体素质;增强紧迫感、压力感,建立并逐步完善考核机制。
希望学校:1、给予政策、专业人才、经费支持;2、教育、动员全校相关单位高度重视档案工作,进一步规范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
4、杂志社
改革考核制度、分配制度,更好更有效地调动、激励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落实具体措施,提高稿件质量,提升学报品位和层次。
希望学校:1、优化组稿政策,给予经费支持;2、办5份刊物,编制偏少,需增加行政管理编制1人。
5、信息化管理中心
完善校园网管理、服务制度。
希望学校有关部门加强工作沟通和协商,及时了解校园网管理中的问题,也有利于信息化管理中心及时了解师生员工的反映和意见。
6、党总支
进一步规范党日活动和党内生活制度。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新途径
高校档案工作是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和根基,做好高校档案工作,对记录学校发展历史、调整科研和教学方向、改善学校管理方法等工作有重要的辅助和促进作用,是一个学校有序发展、有效管理的前提,是学校进行各项管理工作的前提,是推进科研和改革教学的依据,是评估教师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绩的基础数据。严谨高效的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能起到记录的作用,同时也是重要的信息储备。档案管理工作是否规范、档案内容是否齐全准确、归档方式是否科学,都将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发展。
一、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地位、作用
由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签署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27号令”以下简称《办法》),于2008 年 9 月 1 日开始施行。作为档案管理的最高级行政部门联合出台《办法》,是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对档案管理工作的一次规范。《办法》 是在1989年10月原国家教委第 6 号令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有关法规制定的;是以“令”的形式实施的。所谓“令”,就是命令,是国家机关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所使用的一个文种,具有强制实施的性质。《办法》的实施,是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法规依据,对推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化建设,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服务于教学、科研、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高校档案是一个学校发展历史的记载。
《办法》指出,高等学校档案是指“高等学校从事招生、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学生、学校和社会有 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载体的历史 记录”。因此,高校档案是一所学校的历史博物馆,是学校发展的历程记录,对于教职工的学校认知,学生爱校、荣校教育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
2、高校档案是学校文化的载体。档案记录着学校办学历史的印记,是高校先进文化的一个承载,真实地记录着高校发展的历程,记录着全校师生在教学、科研等各种教育研究活动中的宝贵经验和知识技能信息,是整个高校的智慧结晶和精神财富。所以,高校档案作为一种文化类型,同样拥有其文化属性,记录着全校的思想和活动的成果,是先进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基石。
3、高校档案是重要的研究资料。 高校档案是高校各项活动真实的历史记录,是高校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其他任何文献都无法取代的凭证、参考和宣传、教育作用。《办法》中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就涉及党群类、行政类、学生类、教学类、科研类、基建类、设备类、产品类、出版类、外事类、财会类等 11 个大类。可以说,档案收集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具有科研、教学、服务等诸多的功能,是进行科学研究的良好阵地。《办法》进一步加强了档案工作的学术性要求,指出,要将“编研、出版档案史料,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列入了高校档案机构的管理职责。同时指出,有条件的高校,应当在相关专业的高年级开设有关档案管理的选修课。随着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档案的科学研究功能将会更好地得到认可。
二、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校档案具有无可厚非的重要意义,但是因为高校档案建设起步较晚,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
1、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目前,部分高校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认为档案管理工作既不能直接提升学校名誉,又不能带来直观的经济效应,常规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已经很繁重,委派足够人力负责此项工作会影响其他工作的正常进行,而为档案管理工作聘用专业人才又“不够经济”,没有把档案工作放在其应在的地位上,管理意识淡薄,造成档案管理力度严重不足,各种资料流失严重,相关统计数据准确性差。档案工作不被重视,导致一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缓慢。
2、兼职档案员更换频繁、档案业务能力不足。目前,高校档案兼职管理工作人员一般由各院系、部门行政管理人员兼职担任,高校组织机构随着当前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机构调整或行政人员的变动日趋频繁,而这些,恰恰直接影响了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的稳定性。虽然各大高校都按要求建立了档案管理工作三级组织构架,但兼职档案工作人员更换频繁,既没有专业的管理知识,也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业务技能不足,其档案收集意识可有可无,不仅直接导致档案收集不及时,而且还容易遗漏应归档的重要档案,造成不可挽回的现象。
3、档案收集不全、门类单一。其一,大部份高校的档案收集偏重文书(红头文件)的保存归档,而会计、基建、人事、宣传等方面的文件材料由于管理者的观念问题,有些仍旧处在是否应收集问题,另外,在日常工作中还会形成许多没有红头的文件材料,如单位的重要影像资料、会议记录、领导的重要报告(讲话稿)、典型材料、各种统计报表、重要会议(如党委中心扩大学习会议、上级单位来访检查)的计划、请示、批复、通知、名称、议程及办理情况等全部记录都没收集归档,造成档案整理不规范。。其二,忽视了科研、学刊等档案的收集归档。其三,以特殊载体为材料(重大活动及报告的录像带、录音带、光盘、照片等)档案往往因其存储量大、内容较广、人员对其管理疏漏,导致未对这些特殊档案进行择重筛选,且无重要文字说明(时间、地点、人物、反映事件、摄影者等)重要信息。档案结构不合理,许多综合档案比重较大,以业务档案为主的特色档案需要丰富;从档案载体看,纸质档案比重较大,其它载体档案的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小"这样的馆藏结构和内容显然不能适应发展和信息社会化的需求。
4、档案管理设施建设不足。高校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办学层次与办学水平大幅提升,档案的数量也日益增加,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新内容,为做好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必然需要更加坚实的基础设施做保障。由于档案管理工作不被重视,所以部分高校档案基础设施建设往往被忽视,长期的投入不足,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帐太多,由此引发了资金、场地、人员等投入不足,再加上已有的设备老化,且缺乏必要的防火、防水的设施,使这些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疲于应付,极易造成档案资料的丢失与损坏,影响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最终导致安全保存档案难以实现。同时,档案信息化设施配备不够合理。当前,高校档案机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有的高校档案部门软硬件配备完整,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复印机、存储器、档案信息处理系统、档案信息数据库以及相关软件和程序一应俱全,应有尽有;但有的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仅仅是摆几台电脑,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信息化了;有的高校档案部门在软硬件配置时,不管是否需要统统购置,造成财力、物力的巨大浪费;有的高校档案部门购置档案信息化软硬件后不能加以有效利用,对现代档案管理所需的技术手段投入处于空白局面,造成了资源上的浪费。
三、 与时俱进,探索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新途径
1、 加强档案管理领导,保障档案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同步协调发展。
学校领导重视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高校领导就要认真学习档案管理工作的政策性要求,把档案管理工作摆在党政工作的议事日程当中,从顶层上做到位,落实好上级档案管理工作政策。一是促进档案工作与学校建设发展同步向前,将档案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列入领导议事日程和职责范围,在机构设置、经费、设备、人员配置及档案管理人员待遇等工作条件上给予充分保障。二是建立完善档案管理工作三级架构(档案工作管理委员会、档案专职管理干部、兼职档案员),保证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档案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向分管领导汇报档案管理工作有关情况,以争取领导多支持、多帮助,改变档案管理工作的被动局面。
2、 加强管理制度建设,促进档案工作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推动档案工作规章纳入学校规章制度,以学校名义制发档案工作规章制度,为学校档案工作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加强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和改革,立足贯彻落实中办国办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全面梳理和修订完善档案工作业务制度。三是加强工作机制建设和改革,建立了档案工作收管用的机制,即“应收尽收”档案收集工作机制,“安全规范”档案保管工作机制,“准确高效”档案服务利用工作机制,全面规范档案收集、保管、利用工作。四是加强业务标准规范建设和改革,结合实际制订完善各环节业务标准和操作规范,提升档案工作质量。
3、 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升档案管理者业务技能水平。
高校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的素质高低,决定着高校档案管理水平的高低,要持续加强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从新进管理人员的加入到管理人才队伍的专业知识培训,再到引入竞争机制,要以全方位、多层次的培养手段,确保高校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稳定与素质提升,推动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向高水平发展。要做好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档案工作者必须加强培训,强化素质。一是提高认识。高校档案记载着高校管理和教学中形成的纸质及电子档案材料,具有凭证、依据、借鉴、参考、史料和 认知作用,在高校人才培养、教学管理、科研开发和对外服务 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档案工作者特别是那些兼职档案员,要从思想上提高做好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努力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二是提高能力。随着新型存储介质的不断出现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机读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等新型的档案载体不断涌现,文件转化为档案,专业性更强、程序更加复杂,这些新型档案在信息的记录与存储方面需要有特别的要求,档案管理者不仅要熟悉案卷的整理流程,还应掌握一定的档案管理和保护技术,掌握相应的新型载体档案的保护与管理方法。因此,要培养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使其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沟通能力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三是 提高政治素养。高校档案工作者不仅要有热爱档案管理工作的事业心,而且更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责任感、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因此高校档案部门在高度重视高校档案人才培养的同时,要培养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政治素养,提高档案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质。
4、与时俱进,创新开展档案管理工作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要注重学校未来发展方向,把握前瞻性的特点,在档案资源、档案人力、档案开发、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这就能使档案机构高效、安全、有位。各项工作从维持性向创造性发展,为档案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一是管理观念创新。确立现代化管理意识,特别是档案管理知识化、网络化、社会化,把知识和创新作为档案工作的管理目标。本着“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把满足全社会用户和学校的需求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和价值走向,以创新理念和创新行为来加强档案管理,开辟档案管理发展的新途径。二是管理内容创新。档案馆虽然收藏有学校文献资源,但是不可能把所有的文献资源收藏齐全。单凭本馆馆藏难以满足师生的信息需求,必须调整,充实馆藏内容,提高馆藏质量。有目的、有重点、有计划地采集师生需要的档案资源,并对档案文献资源不断地进行优化、组织、集成,使其系统化、规范化、有序化,及时、准确、高效地为师生提供服务。三是手段创新。长期以来,高校的档案管理模式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传统性的倾向,其管理方式或手段是手工的,这对高校的发展所带来了一定影响。加强这一行为的转变,应成为高校档案管理改革的重点。要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替代传统的手工管理,尽快做好库藏条目录入工作,实现档案条目检索自动化,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因此,档案馆要积极参与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建设,提出档案管理方面的要求和建设。认真研究解决档案现代化管理与学校办公自动化的衔接问题,研究解决文档一体化问题。采取多种形式,主动地把档案工作重点与学校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为教学、科研服务,使高校档案管理走上主导地位,实现管理手段方式的社会化、多元化和优质高效化。
当前,高校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也要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形势要求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开拓档案管理新理念,实现档案管理、检索、利用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进一步加强高校档案管理标准化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固定资产;项目归档;控制策略
从2010-2015年,我所承担的多项国家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入密集验收阶段,针对项目实施周期过长,工艺设备组成复杂的项目,我们采用了分年度、分阶段、分子项、分系统等多种做法结合的方式控制项目文件及时归档,避免了突击归档带来的一系列人力、物力不足影响质量问题,保障了项目顺利通过国家竣工验收,本文对分段控制归档的一些具体做法和策略进行了阐述和总结。
一、明确收集和归档控制责任制
按国家重大项目建设规定,项目档案包括工程准备阶段文件、施工文件、监理文件、竣工图和竣工验收各阶段文件。根据我院和我所情况,项目各阶段由不同的单位、部门来实施管理,文件产生错综复杂。因此,根据项目管理、实施及文件产生情况,明确档案工作牵头责任单位及文件的收集归档责任是做好项目归档控制的首要任务。首先,所统一构建档案工作体系,明确档案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从领导决策层、管理机构层、任务承担单位几个层面明确了相应的职责,管理部门间明确分工、密切合作。同时,各部门明确设置专、兼职的档案管理员,从事具体的日常收集和归档移交管理,做到了专人负责、统一管理,从计划、收集、归档几个执行层面保障了档案的管理工作的常态化运行。其次,完善制度、明确归档范围。根据国家和院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相关办法,所办先后组织编制了《流体物理研究所科学技术研究课题文件归档管理实施细则》《流体物理研究所重大科学仪器专项文件归档管理实施细则》《流体物理研究所档案综合管理实施细则》等制度,明确了我所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科研课题从立项、实施、竣工各阶段产生的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范围及具体管理。最后,项目档案进行统一管理,项目一旦立项,档案管理部门即指定项目档案管理员,制定归档计划,按项目进度分段、分项收集整理,及时检查档案质量和完整性情况,并依据归档要求和合同进行追溯或考评,确保项目档案的完整性。
二、恰当控制归档时间节点
正确选择归档时间,对于维护项目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确保管理部门和实施单位正常的工作次序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归档时间过早,会影响管理部门和实施单位对文件的使用;后续文件的频繁补充归档,影响项目档案的成套性和系统性,也影响档案部门正常的业务开展。归档时间过晚,文件长期滞留在单位或个人手中,容易散失、损坏,还会对文件形成部门造成负担;突击归档会增加档案部门对文件接收整理的困难,影响项目档案的质量。熟悉项目管理的全过程,掌握从立项审批、项目管理、基建施工、设备采购、竣工验收全流程的各项工作的重点,恰当利用招投标完成、子项验收、年度考评、成果鉴定、项目验收等时间节点组织归档,可保障项目归档工作有序进行,提高项目档案收集的质量和效率。
(一)招投标完成后收集工程准备阶段文件。根据《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DA/T28)和《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的要求,工程准备阶段文件包括:立项文件、建设用地征地拆迁文件、勘察测绘和设计文件、招投标文件和相关的管理(计划、财务、审批和单位)文件。该阶段文件涉及到的单位、管理部门多,产生的文件跨度时间长,类型复杂,使用频繁,文件的保密性也很强,是项目档案收集中的难点,适时控制收集时间是关键。在项目招投标完成后是收集工程准备阶段文件的较好机会。第一,通常情况下,招投标前已完成各种审批,具备施工条件,建议书、可研、勘察、设计、拆迁各阶段文件已基本成套,较为齐全完整。第二,招投标完成后,招标、评标、投标文件齐全、完整。此时,除中标单位文件外,其他文件较少使用,招标单位可及时整理移交建设单位,如不及时收集归档,极易造成文件缺失。第三,此时即将进入施工阶段,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项目重点移到现场的施工、监理管理,管理部门可对整个项目进行梳理,便于工程准备阶段文件的归档整理。
(二)子项工程竣工验收后收集施工文件、监理文件和竣工图。重大项目的基建施工通常按子项进行施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目前基建施工单位多数采用项目负责制方式组织施工,有项目时组建,项目完成后即解散。通常在验收阶段,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行业对城建档案整理规范和归档责任有明确要求(如: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规范GB/T50328)。对于涉及子项较多的项目,建设单位需抓住项目验收节点收集各子项的施工文件、监理文件和竣工图,按子项收集可提高项目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此阶段由于施工产生的文件资料较多,案卷内文件的整理工作多在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由当地建设行业或档案主管部门规定,一些具体要求,如审批流程、原件存址、归档范围、卷内文件排序、保管期限等各地稍有不同,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之间有交叉或职责不同之处。此时进行施工阶段文件的归档工作便于各方之间的沟通交流,落实具体文件规范性整理工作,如文件的有效性、施工图的制作、验收会议资料整理、单项审计资料归档、缺失文件的追溯等,保障子项施工文件的齐全完整。
(三)年度考评和成果鉴定阶段收集科技文件。我所承担的国家固定资产建设项目还有一块投资比例较重的部分是主工艺设备的研制,涉及到各项子系统,其研制方式包括自主研制、委托研制、进口、物资采购等多种,涉及面广,程序多,通常由所属科研领域(研究室)按课题来执行。该部分内容按课题、系统、单台套设备进行收集整理,可利用年度考评、成果鉴定时间节点收集归档。2012年开始,我所制定了《流体物理研究所科学技术研究课题文件归档管理实施细则》《流体物理研究所重大科学仪器专项文件归档管理实施细则》,对按课题管理的设备研制项目文件归档考核办法做了相关规定,每年的第一季度结束,科研技术处提供上一年度的年度科研课题计划归档清单,所办公室制定归档时间计划进度,各领域(研究室)按照时间进度组织科技文件材料归档。课题负责人要对全套材料进行把关,并按要求初步整理成卷,填报归档文件清单,汇总并经相关负责人审查通过后,移交档案室。原则上要求每年第三季度前完成上一年度的科研课题的归档工作,归档完成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成果鉴定及科研人员职称申报。
(四)验收结论下达实时归档。项目验收前,由档案部门对项目档案进行单项验收,保障了项目档案的规范性、齐全性和完整性。此时,可抓紧补充变更、调整、整改、单项验收等文件,管理部门完成环评、职业安全卫生、审计、档案等单项自查情况报告、单项验收申请及相关验收总结。验收会上,还会产生技术总结报告、项目管理总结报告、专题影像片、会议验收结论等文件,此时应加强与管理部门沟通,实时归档,文件成形或处理完毕后即归档,可保障项目档案的完整性,利于后评价管理工作。
三、制定归档计划、业务指导归档进程
根据以上归档时间节点和项目工作计划,档案管理部门及时制定项目的归档及验收计划,对归档单位进行及时的业务指导,通过前、中、后期工作的介入,减少了整改的反复次数,从整体上提升归档文件的完整性,保障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一)前期:通过完善规章制度、签订合同时明确归档要求、加强档案人员业务能力培训等几个方面介入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二)中期:主要是加强与相关业务部门的沟通,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对承担单位进行收集指导,对科研、基建、设备、软件等进行分类收集指导工作,通过这些方法,及时有效地解决了收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掌握了项目资料收集状况,避免不清楚是否该归档、保存不好等原因造成阶段性缺失文件。(三)后期:主要是通过制定验收计划,参加验收,归档过程中加强重要、关键档案的质量检查、请档案馆帮助预验收检查等方面加强了监督检查工作,督促完成归档,保障了归档文件的规范、齐全和完整。
四、总结
通过以上办法的灵活运用,四年时间,我所完成了13个(总投资20多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档案的归档和验收工作。总之,要提高项目档案管理质量,档案人员必须跟踪项目,从源头开始,明确归档职责,抓住各个有利时机,制定计划,加强业务指导管理,灵活运用各种策略。只有将档案工作控制到文件产生的各个环节,具体到每一份文件的掌控,每一次合同的交付,每一项验收中资料的审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项目档案的整体质量,确保项目档案收集的高效、系统和完整,确保顺利通过验收。
【参考文献】
[1]王传飞、张斌主编科技档案管理学(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4
[2]姬广鹏.电力企业跨区线路工程项目档案收集工作的实践.中国档案,2013(11):66-67.
美国于2002年6月25日制定了(本土安全信息法案>,把信息共享提升到法律的层面加以考虑。随着网络环境的发展和国际图书联合会(IFLA)的不懈努力,信息共享问题不仅局限于图书情报领域,还成为一个外延十分广泛的重要问题①。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数字化的环境正在形成,读者对文献信息资源多元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以传统的印刷型资料为主的收藏载体和以手工服务为主的服务方式,难以适应社会对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传统的藏文文献还有一特殊性,就是藏文文献资料有很大一部分是木刻印刷,没有装订,只宜单页翻阅,这就增加了阅读的困难,容易造成坏损,更不便于借阅和交流。各大寺院收藏的藏文文献绝大部分都是用传统的印刷术印制的,用传统的方式管理,用手工操作方式服务。一方面,他们大量的文献资料无人借阅,长期“束之高阁”,不能发挥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料应有的社会效益,加之尘埃笼罩,虫蛀雨淋,自然风化,造成不可弥补的严重损失;另一方面,由于管理体制、服务方式等方面的制约,希望阅读、研究这些文献资料的人,又无法借阅,无处借阅,严重阻碍和制约了丰富的藏文文献资源的使用。
就用现代印刷术印制的图书来说,近年来由于图书价格的不断上涨,各馆图书购置经费、设备严重匾乏,图书资料很难更新,尤其是基层的图书馆更是这样,几年、十几年看同样的书,是很普遍的现象。加之和其他藏区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人烟稀少,图书资料的借阅、交流和使用就更加困难,无法为读者提供优质的信息资源服务,发挥不出图书馆在信息服务业中的纽带与桥梁作用,不能适应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服务和要求。另一方面,自治区和其他藏区现有的图书馆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缺乏统一管理,没有建立中国标准目录(CNMARC)藏文格式处理图书馆系统软件,致使文献信息资源重复建设与共同不足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各地各个图书馆出现“你有的我也有,我没有的你也没有”的尴尬局面,致使国家财力、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②从观念形态方面来讲,藏族根深蒂固的部落意识,只顾自己和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利益,缺乏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也严重影响了藏文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以自治区为例,根据我们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底,地区已建立自治区级公共图书馆l所,地区级公共图书馆4所,高等院校、研究机关图书馆(室)近10所,各级党校图书馆(室)8所,地区级师范学校、职业中专学校图书馆(室)7所,自治区政府厅、局级机关图书资料室33个,此外还有驻藏、武警部队、各级医院图书资料室20多所,自治区级博物馆1所,自治区级档案馆l所,自治区级群众艺术馆1个,地区群众艺术馆6个,县级文化室48个,乡级文化站200多个,村级文化室500多个,己初步形成复盖全区的群众文化网络。这几年来,随着农村书屋的建设,农牧区基层图书馆、室又有新的发展。
和其他藏族地区的藏文文献大量保存在各大寺院和民间私人经堂里,据有人粗略统计,传统印刷的长条藏文典籍约有60万函。在,藏文文献收藏率能达到70一80%左右。③这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成绩,可见在地区,藏文文献资源的共享已有充分的基础和客观条件,关键是共享技术与信息使用手段落后,使很多珍贵文献无法实现应有的价值,发挥它们独特的作用。就全国范围来说,自治区图书馆、大学图书馆、藏医学院图书馆、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是收藏藏文文献相对较多的单位,他们拥有相当可观的古籍和特色文献资源。但是,这些图书馆很少有借助计算机作为载体的现代检索与借阅工具,大部分图书老化严重,编目方式依靠传统方式,手工操作,不便于借阅和检索,更不能与外单位和别的地区的读者和研究者共享这些资源。网络环境下藏文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是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的统一协调的复杂系统,不可能一墩而就,需要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对各子系统进行扎实的理论探讨与深入研究,探讨符合和其他藏区实际的办法,循序渐进。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互联网技术条件下人类共同的向往,也是21世纪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现实要求和必由之路。在信息时代,优秀的藏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与服务藏学研究,藏区图书馆建设主要应该突出藏文文献特色,并以图书馆数字化发展和藏学文献网络化发展作为发展方向。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具有珍贵学术价值的丰富的藏文文献真正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财富,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使之得到认真保护,充分开发,科学利用。另一方面,又可以把藏区之外,祖国其他地方甚至是世界各地另具特色的各种文献资源引入藏区,弥补藏区各图书馆对现代图书、其他民族文化信息资源收藏之不足,更好地满足藏区各族人民不断增长的了解外部世界、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等的要求。藏族有句谚语:“优质的木材,不能让它烂在树皮底下。”我们不能让藏文文献这一极其“优质的木材”,在落后的管理方式下腐烂。假若出现这种情况,这不但是藏族文化事业不可弥补的巨大损失,也是中华文明的重大损失,我们将愧对创造这灿烂辉煌的藏族文化的祖先,成为历史的罪人。
二、建立分散互联的图书馆藏文文献信息协作网络模式
和其他藏区的藏文文献资源分布范围很广泛,有公共图书馆、高等学校图书馆、研究机构图书馆、寺院图书馆及私人收藏资料室,通过藏文文献的分布情况调研表明,藏文文献、尤其是新版藏文文献基本集中在公共图书馆、高等学校图书馆、研究机构图书馆、档案部门四大系统,而大部分珍贵古籍文献则收藏在各大寺院里。因体制、设备、经费、管理等因素的限制,每个图书馆不可能将所有的藏文文献收齐备全,所以,更加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藏文文献数据库来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从图书馆整体的发展情况看,应该更多地实现馆际协作。资源共享不仅是图书馆文献的共享,各个图书馆已编好的书目数据、建成的数据库、富有经验的资深馆员等因素都具有共享及利用价值,应该也可以纳入共建、共享范围。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之间应更多地建立联合编目、数据套录、联机检索等技术合作,这样就可以超越过去那种以馆际互借为主的单一形式。分散互联的图书馆界发展思路是21世纪图书馆网络化发展的方向,更是目前藏文文献资源共享的最好途径,自动化与藏文文献资源网络化息息相关,抛开自动化就无法实现文献网络化,只有使用现代化手段才能把参加网络化的各图书馆藏文文献机构真正联结起来,实现和其他藏区藏文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由于分散互联网络的稳定、可靠、安全、快捷、多途径响应等特点,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和信息访问模式。因此,我们认为以数据的分别储存、文献资源的分别规划建设、借助网络实现文献信息的多途径检索等为特征的分散式互联网络更为适合目前和其他藏区各图书馆藏文文献资源共享的现状,打破门户之见和行业阻隔的坚冰,每个藏文文献信息中心应对内自成一体,对外互为支援,在友好、团结、平等、互惠互利、共求发展的前提下,形成资源的共建、共享。
三、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自愿参加
1998年,中国国家图书馆牵头,筹建了“全国图书馆信息咨询协作网”,吸纳全国图书馆为网员。1999年,由中国国家图书馆发起,召开了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作会议,来自全国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技情报所等系统124个图书情报单位共同在北京签署了(全国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倡议书)和(全国图书馆馆际互借公约)。自治区图书馆参加了协助会议,并签署了这两份重要文件。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强全国图书馆界跨系统、跨地区、跨行业联合,并制定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自愿参加”的方针。这一倡议得到与会成员的一致赞成和热烈拥护,在全国也产生了强烈反响,普遍认为这对共建、共享工作是一个有力的促进和推动。这对我们藏文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事业更是一个有力的促进和推动。2001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欧洲少数民族语言计划”,计划在2年内建立基于少数民族语种的资源库①。这件事对我们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应该有很大的启示。2001年,国家文化部启动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几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覆盖了文化部直属系统的2675个公共图书馆,390个群众艺术馆,2907个文化馆,42024个文化站,2217个农村集镇文化中心和59312个图书室,基本上覆盖了城乡的群众文化网络。和其他藏区从中受益很大。这些文化设施的建成,是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也改变了人们以往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人们逐渐认识到,信息资源共享是图书馆为新时代和谐文化和和谐社会提供的优质服务,也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和友谊,增进祖国大家庭的向心力、凝聚力和亲和力。
目前以微软的VisTA为代表的藏文操作系统已经形成,藏文识别技术和检索功能也在深入研究和开发当中;大学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图书馆方面,已经初步构建了全国高等教育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在此基础上,现在要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继续完善并构建各省市自治区范围内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以便形成全国、各地区、各省市直至基层学校的完整保障体系。为了推动这一工作,2002年,成立了“自治区图书馆学会”,大学图书馆也是成员馆。成立这个学会的目的,是要推动文献信息共建共享事业的开展。但是,由于底子薄,基础差,起点低,资金少,这一组织目前总体水平距离国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开展的工作也很少。要建设数字化、网络化藏文文献资源图书馆,应有一个中心馆,若干个协作成员馆。不少地区(包括外省图书馆)以前成立过各种图书馆协作网组织,制定了合作章程。但是有些成员馆名义上参加,实际上却不承担义务,协作网组织几年也难得开展一次活动。和其他藏区,由于地域辽阔,基础薄弱,各地区图书馆之间的网络协作更加困难。一些非中心图书馆认为,以某某馆为中心,一开始就有不平等之感。在人们的意识中,“中心”往往与“权力”联系在一起,再加上利益冲突,使非中心图书馆对网络建设持消极态度,这也是许多地方图书馆协作网络难以顺利开展的原因之一。从目前和其他藏区的情况看,应该着重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一)要重视联合建设,分工收藏
全国各藏文文献收藏机构普遍经费紧张,正常购书经费都无法保证,各馆分工收藏、联合保障一直难以解决。当前,各图书馆购书经费都是由上级主管部门分别划拨或者靠社会慈善事业捐赠的,由于经费拨款制度各立门户,各馆的经费使用也只对其主管部门和各自的用户负责,资金难以统一调配,各自只从本单位的需要出发,造成了各单位在文献采购上缺乏宏观规划,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文献重复购置与浪费现象。条块分割的体制也阻碍了各馆的有效合作。自治区图书馆学会的成立,在形式上学会成员图书馆于组织机构层面拉近了关系,在互利的条件下进行了一些资源共享活动,但具体到藏文文献资源建设方面,实际上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没有一个联合建设与分工收藏的可持续性发展规划。
(二)建设藏文文献数据库
网络环境下,实现藏文文献资源共享要建设一个以藏文文献为主的大型数据库。目前,地区各大图书馆藏文文献信息收藏机构都没有一个可全面有效利用的数据库;国外一些相关图书馆藏文文献信息收藏中心建立了规模比较大的藏文文献资源数据库,但是,因为版权和国内外合作协议问题,目前没有公开使用;国内也有许多研究机构从事藏文文献数字化工作,但目前也均未形成规模效应。2011年8月,教育部CADAL服务中心分中心在大学图书馆成立,负责组织地区高校利用CADA项日建设的数字图书馆资源,并进行特色文献数字化以及与CADAL管理中心的协调工作,建设地区CADAL文献信息扫描加工中心、培训中心和宣传中心。2012年7月,教育部CADAL服务中心分中心工作会议在拉萨召开,确定了教育部CALis、CADAL项目自治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人选,由大学图书馆作为代表与6个成员馆签订了服务协议,研讨确定了教育部CALis自治区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和教育部CADAL服务中心分中心2012一2013年度工作计划。鉴于当前国内外藏文文献资源数据库建设状况,地区各大图书馆藏文文献信息收藏机构可以依托“教育部CADAL藏文文献数字化中心”,全面启动藏文文献整理与数字化加工,最终建成在国内外有影响的藏文文献数字图书馆。
(三)建立完整的藏文图书编目系统
以网络为基础的藏文文献资源共享的主要形式是通过互联网络进行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其前提是要有一个开放、高效、便捷、准确的完整的藏文文献编目系统。图书馆自动化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基础,是数字化不可逾越的必经阶段。为了使藏文文献资源得到广泛运用,要充分借鉴CALis的管理经验与系统架构,采取“整体规划,合理分工,联合开发,共建共享”的建设方针,合理利用已有的基础资源,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四)实现藏文文献馆藏信息资源的网上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