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2-17 09:53:4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制图实训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景观设计的课程结构
景观设计课程作为一门专业主干课,它包含了两部分教学内容,一为景观设计知识二为景观制图知识。这些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
2、景观设计的课程的难点
据前所述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甚至没有的原因,所以课程中既需要教授学生制图等基础知识又需要教授学生设计实训,短时间而为很困难。
二、课程内容组织和课程设计
1、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单元(将课程内容分化为几个部分)
如果用入门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就必须要学会以下几个部分:
(1)景观设计概论;
(2)景观设计要素;
(3)景观设计的方法和程序;
(4)景观的设计和表现。这些教学单元配合上课程实训,如果按部就班的上课最少需要近百课时的紧张运作。
2、景观设计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课程实训作为高等职业教育首推的教学方法在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中均已经形成模式。但在景观设计课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之初学生对景观设计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均不足,导致无法迅速深入课程实训从而延误进一步学习;
(2)课程进度受到学生课程实训进度的羁绊,通常会在中期遭遇进度缓慢计划实施不通畅的情况;
(3)课程实训需要首先学习规划设计再学习设计制图,但是时间却不允许。
三、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作为一门以景观设计为学习内容的课程。学生入门的主要门坎是对景观设计要有一个知识结构完整的理性认识,也要对它有整体景观规划兼细节设计的感性认识,唯有如此才能入门并继续学习。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总结出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经过长时间,多资料的熏陶。让学生首先在感性认识上感到熟悉,在后续的理论学习和课程实训中才有可能做到“游刃有余”。在以前近十年的学习和教学的经历中,我尝试过大量的图集讲解甚至是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学习。虽然可以达到这种效果但是过程过于缓慢,时间过于长久。在漫长的探索过程中,发现学生有一定的学习疲劳程度,当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但随着类似的内容逐渐增多,学生就会对知识出现抵触甚至厌倦。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快速而效果好呢!通过借鉴小学生背诵记忆的方法中通过“反复书写”提高记忆的方法。联想到了如果通过临摹各类景观设计图纸是不是可以加深对景观设计的认识并且加深对细节的观察,同时还可以学习制图的方法,所谓一举多得。通过临摹案例,就可以把前面提到的理论知识和各种设计手法结合成自己的经验从而做到快速入门。因此通过多年教学的实践总结,发现如果将课程分解为若干“课程单元”,这既方便相互调整有可以使各位同行的阅读方便。课程单元的先后顺序和相互关联对课程的效果起到了很重要的改变作用。下面是作者在课程实践中各个单元的课程内容和教学顺序,供各位同行参考:
第一单元: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课程之初只有泛泛介绍性的图文搭配使学生对景观设计拥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作者看来是不可取的,教师的讲解应该和现实中的职业发展和行业发展前景相结合来讲才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此之后,随即下达实训任务书并和学生一起到实地考察。这个过程通常在一个半天内(4个课时)完成,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可以把课上的理论知识和实地考察中获得的感官印象相对应起来。经历过这个过程学生会对本课程后续的学习充满信心与兴趣。
第二单元:实地考察返校布置实训任务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对设计对象进行综合分析,如:场地地形,现有构筑物和植物,周边环境与交通等等。本学习过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渐入佳境,总结后要求学生书写考察总结。
第三单元:在接下来的课程教授中不要急于去讲解“景观要素”、“景观设计方法程序”等理论知识,而是安排学生临摹一套和实训任务同类型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内的总平图和学习制作彩色平面图。这个过程的重要性在于使学生拥有了把感性认识和理论知识有效结合的机会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慢慢的感到了景观设计的要素和方法并对他们的具体样子有了深刻的印象。
第四单元:在第三单元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实训任务的景观规划,同时讲解课程中“景观要素”、“景观设计方法程序”等理论知识。这样学生便可以借鉴第三单元临摹中获取的感性认识完成设计创新,从而完成景观规划设计的入门。在以后的教学单元中继续沿用以上四个单元的方法。在临摹的同时学习理论,在形成的感性认识中完成设计创新和设计制图。这种方法既学会了设计制图又融会贯通了理论知识,形成了深刻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还从课程实训中收获了锻炼与成长。以上是这种教学方法的益处,也是在本课程中如何做到“短时间高效率入门”的方法。
四、结语
关键词:“两化”原则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学长制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打破学科体系,建立基于工程化、系统化的教学课程体系,成为高等教育推进改革的基本发展方向。在“工学结合”课程教学理念不断深入,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更新和改进的基础上,尤其是学校提出的“教学任务工程化,工程任务课程化”(简称两化)的原则下,加强教学理论内容与实践环节的有效结合,增强学生的实验实训有效性,强调相关知识的连续性及逻辑性,最终实现学生的学以致用,实现创业和就业的保证。[1]
《建筑制图与识图》是土建类专业的骨干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和基础基础课,是后续专业课程开设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及专业技能的重要部分。该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识图与绘图能力,还要培养空间想象与构思能力,进行形体的空间分析及图解,熟练阅读和绘制建筑施工图。[2]《建筑制图与识图》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如何将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实现“两化”原则下的培养目标,提高应用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一、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理论知识理解不够深刻,并对于实施教学任务工程化不够深刻。因此要改变之前的灌输式授课,寻求适应“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实现以项目为主导,以方法为线索,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
如在讲授组合体的三面视图时,可以运用项目教学法和现场教学法,即设计一个制图模型项目,让学生首先完成立体制作,再分别三人的立体合并,组合成不同的组合体模型,依据不同的组合体模型绘制三面视图,根据项目及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评价,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完成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从抽象的思维到具体的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建立了以动手能力培养为轴心,讲、练、做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在课程教学中,要做到精讲多练。精讲,不仅要求对学科知识的完整和系统掌握,重点培养实际工作中的识图和绘图能力;多做识图和绘图训练,融教、学、做于一体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课和实践课同步安排,更好的消化知识;教学识图和抄绘图样,尽量采用具体的、实际的建筑工程或实际工程图样,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结合工程实际,增加感性认识,提高专业识图和绘图能力。[3]
如讲授房屋的基本组成部分时,以学校的图书馆为工程实际,让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掌握房屋的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二、灵活改变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也呈现多样化。《建筑制图与识图》对未接触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从本校教学实际出发和学生实际出发,在积极推进“两化”原则的过程中,要灵活地改变教学手段,即通过实物模型、图片以及其他手段,使学生建立基本的专业知识背景,对相应的建筑图样进行识读学习。
如在讲授钢筋缓凝土构件时,以钢筋绑扎大赛为依托,以钢筋绑扎的实物模型成果进行针对性讲授,使抽象的知识得以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4]
三、加强实训实践教学环节
本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重视课堂教学,忽视了知识与理论的有效衔接,制约了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对实际工程处理能力的发挥。在现在创新型教育的前提下,要培养以职业性和应用型的人才,势必要强化学生的实训实践。在课程教学中,采取不同的组织方式,即项目作业、参观教学、专题实训等,项目作业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项目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绘图和识图训练,定期进行指导检查、评价考核及总结,掌握绘制工程图样的方法,增强学生的识图绘图能力,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认识建筑图样,感受建筑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识读建筑工程图样奠定基础;参观教学以学校建筑物及厂房建筑为主,让学生切实了解不同建筑的构造及组成部分;专题实训主要通过项目驱动教学,以学校或典型建筑为对象,让学生动手制作成小型模型,培养识图和绘图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基本技能。
实训实践教学注重理论教学强化实训内容,实践教学贯穿理论讲授,按照学生的实际能力发展,灵活地采用先教后学或先学后教的方法,着重对学生进行知识应用和运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同步、协调、综合的发展。
四、重视学长对课程教学的辅导
高年级的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系统性、完备性,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和应用都比较好。在课程教学中,要发掘积极性高,学习较好的高年级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利用实训实践课或自习集中时间,对低年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制图与识图课程重点是指导学生学会绘制和识读建筑图,使学生掌握绘制建筑图的方法。如在晚自习期间,学长组织他们进行绘图方法的讲解,在实训课上,讲授施工现场关于制图与识图的基本经验和技巧,在实践教学中,指导学生抄绘建筑图样等;在教师指导下,学长组织开展“建筑制图”技能大赛等,在增进他们之间的沟通的同事,提高学生基本技能,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完善课程教学的考核方式
考核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检查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教学环节。《建筑制图与识图》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如采用单独的考试方式不能全面的反映学生对整个系统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要兼顾实训实践的考核力度,加大实训实践的考核分值,完善考核指标和考核方案。[6]
随着“两化”原则的不断深入及发展,要突破原有课程教学的体系时,积极开展和探索适应“工学结合”的课程建设,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渗透学校的教学理念及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理论学习和职业技能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孟春芳.谈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建筑制图课程教学[J],山西建筑,2009,35(24):217-218.
[2]李国志.《建筑制图》课在教学中培养空间想象力的重要性[J],现代营销,2012,3:343.
[3]刘迎,焦隽隽.高职《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信息,2008,36:358-359.
[4]倪树楠,姚继权.面向工程素质培养的建筑制图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2008,36:422.
关键词: 就业技能 园林制图课程教学改革 吉首大学园林专业
虽然计算机绘图在提高绘图速度、质量方面相对传统绘图方法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它只是一种绘图手段,不能取代传统制图[1]。另外,有研究表明,尺规作图水平差将导致CAD绘图能力不高[2]。良好的制图技能是工科类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敲门砖”,制图专业技能已成为一项基本就业技能。园林制图课程是吉首大学园林专业在第二学期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针对该校园林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的动手作图能力较差,无法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对动手能力的需求的现状,吉首大学为提高学生就业技能进行了园林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一、教学改革基本情况
1.教学改革思路。
以提高就业技能为目标,围绕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其改革思路为:(1)依据当前就业市场对专业技能的需求,适当调整教学内容;(2)依据教与学的自身规律,针对专业技能获取途径及特点,改革教学方法;(3)以改革考核方式与考核内容为驱动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教学内容改革。
(1)教材的选用与教学内容的调整。
依据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需求选定课程教材,目前我校园林专业选用的教材是由吴机际主编的《园林工程制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该教材内容较为全面,主要包括制图基本规范和基础知识、画法几何和专业制图三大部分内容,并对计算机绘图做了简要介绍[3]。依据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围绕强化就业技能培养目标,以选用的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框架并做如下调整:①增加园林素材表现技法内容,主要讲述园林植物、山石、水体、小品等要素的钢笔画表现技法;②标高投影章节结合园林施工图章节增加土方量计算内容;③透视投影中增加“量点法”绘图方法的教学;④同坡屋面在实际的园林建筑设计中应用较多,适当增加内容并补充练习;⑤删除计算机绘图内容,编入该专业所设的CAD课程中;⑥实例讲述内容中删除传统教材机械模具实例,增加园林工程实例。
(2)教学重点和学时的调整。
根据对往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用人单位比较看重毕业生的动手画图能力,特别是徒手作图和画透视图的能力的培养。因此,应以社会需求为依据,结合人才培养要求做如下调整:①把园林建筑图、园林工程图的徒手作图及透视图作为教学重点,适当增加学时;②结构施工图的绘制与阅读是园林专业毕业生的薄弱环节,要讲详细、讲透彻,适当增加课时;③画法几何主要是研究在二维平面上表达三维空间形体的图示法和在平面上利用图形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图解法,因此这分重点讲述各种投影法的原理及作图方法,对线面和面面的相对位置及相贯线的内容可以略讲,并适当减少学时;④透视图章节中阴影、倒影和虚像部分内容,考虑其实用性,结合该专业园林绘画课程讲述,在本门课程中略讲。
3.教学方法改革。
(1)多种教学方式并用,实施立体式教学。
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多种教学方法并用,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①讲授法:采用口头阐述的方式,结合课件,解释和论证画法几何和专业制图的基本理论,阐明画法几何和专业制图的基本规律和要求;②讨论法: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具体的问题或课后作业,组织或由学生自发进行讨论,在寻求几何问题正确答案或一题多解的过程中巩固理论知识、营造学习氛围;③演示法:一方面选取优秀的园林制图作品、经典的案例,以实物或多媒体的形式,直观展示。另一方面,教师以现场教学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解题思路与演示制图过程,让学生结合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培养空间构思能力;④探究法:针对画法几何和专业制图的部分深层次、热点问题,如“异形同坡屋面的投影画法”、“用网格法绘制圆形透视”等,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与创新能力。
(2)依据技能获取的过程与规律,强化实训练习。
制图技能是园林专业的一项就业基本技能,然而技能的获得不能光靠理论的传授,更多的是亲躬践行。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制图这项职业技能,教师应注重以下几方面的改革与实践:①构建一套与理论课相配套的制图实训练习体系。在原有教材配套练习题的基础上适当增删,补充上述重点教学内容的练习项目,增加园林工程制图实训项目。对于略讲的章节,选做部分有代表性的习题,删除重复、类似的练习项目;②“一课两练”,课内与课外练习相结合,前者巩固理论,后者熟能生巧,提高技能;③与其他专业课程“同步合练”。如标高投影练习与园林工程测量课程结合,透视投影与园林绘画课程结合,同步合练,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④紧贴工程实际,实施“实战式”训练。这个练习主要是在课程结束后的实训周进行,通常结合实际的园林工程项目,要求学生徒手绘制总平面图、植物配置平面图、断面图和局部透视图或整体鸟瞰图,这种“实战式”训练强化了学生的就业技能,提前实现了与未来工作岗位技能需求的对接。
4.考核与评价方式改革。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作出的价值判断[4],实施课程考核和评价方式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并重,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出勤情况,作业占总成绩的30%,促使学生认真完成课内外练习;②加大期末考试作图题的比例。期末考试作图题的比例应达到70%以上;③期末考试强调制图综合能力,强调贴近园林工程实际。这样通过考试的引导作用,可以增强动手能力。
二、教学改革效果与评价
园林制图课程教学改革自2004年开始逐步实施,总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与改革前同期比较,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提高。
1.学生的绘画表现技能得到明显提高。
学生园林素材的表现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使线条运用、透视关系处理、明暗色调运用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该专业学生在该校举行的“设计与表现技能大赛”的获奖名次和人数都大幅度提高。
2.提高了学生绘制和阅读园林工程图纸的能力。
学生绘制和阅读园林工程图纸的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尤其是结构施工图的绘制与阅读。将来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
3.学生的空间构思能力得到了提高。
学生的空间感和空间构思能力得到了提高,为后续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及毕业后的规划设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考核方式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绘图技能,随着手绘技能的提高,学生逐步获得了专业成就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讨论
就业技能的培养最终要落实到专业的具体的每一门课程和教学的每个环节,因此该项教学改革虽只涉及单个专业的一门课程,总结如下。
1.依据专业特点和人才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明确就业技能强化的内容。
经人才需求情况调查,明确提高园林学生的园林素材表现技能、透视图绘制技能,园林工程图纸(尤其是结构施工图)的绘制与阅读技能是当前园林专业亟待提高的就业技能,以此实施教学内容、学时的分配调整。
2.依据技能获取的过程和规律,改革教学方法,组织“实训法”教学,这是强化学生就业技能的根本途径。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教学方法,通过构建制图实训练习体系、“一课两练”、“同步合练”、“实战式”训练等方法组织“实训法”教学,确保学生的就业技能得到切实提高。
3.改革考核方式是引导学生提高就业技能的有力措施。
加大平时练习成绩在课程考核中的比例,直接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绘图技能的培养,这是强化学生就业技能培养的有力措施。
参考文献:
[1]刘朝儒,田凌.工程制图课中计算机绘图内容的处理[J].工程图学学报,1998,(1):23-28.
[2]朱凤军.工程制图课程教学观的实践与创新[J].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09(Z1):95.
[3]吴机际.园林工程制图[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评价
目前,我国在高职教育领域的研究、改革与实践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而高职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还需深入开展,特别是对教学实践研究的效果评价。现在部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中更多强调“以学生为主”的形式,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实验实训活动。由于它弱化了教师有目的、有准备的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训指导,加之大部分学生自我调控能力不强,学习主动性不高,因此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这也充分说明现行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等还需要更进一步地去研究和探索。下面以“建筑制图与识图”的理实课程“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为例展开分析。
一、教学理念的变革及教学模式的构建
高职教学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这与普通本科院校存在很大不同。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服务于一线的技能型人才,普通本科培养的是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强调实践应用能力突出,普通本科院校强调理论功底扎实。普通本科院校普遍采用学科体系的教学模式,强调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严密性,要求面面俱到,而不考虑知识本身是否具有较强的应用性,高职教学工作应该打破这种学科体系,择取学科中最实用的知识,按照工作中知识使用的一般过程来组织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快速提高学生的技能,让学生在离开校门后就能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鉴于这样的教育理念,“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已有较多的探讨和研究,在这些研究分析中,他们更多强调的是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但笔者认为,应该过程与结果并重,要在“教学做”基础上增加有效的多维评价机制,构建“教学做评”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它更能有效地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该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任务为手段,通过有效的多维评价机制,构建一个兼顾“教学做评”四个主要教学环节的一体化整体式教学模式。
二、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理实一体整体设计
1.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地位。近年来,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日益增强,建筑业的迅速发展扩大了对建筑技术人才的总量需求。建筑业的科技进步迫切需要提高技能型人才的水平,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懂技术、会施工、会管理”的生产一线技术和管理人才,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这也给我校建筑类高等职业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带来很好机遇。为适应这种发展需求,我校对建筑类专业的教学开展了不断深化的改革工作。我们通过对建筑行业的走访和调查分析发现,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相适应的职业岗位主要是在土建施工企业从事技术施工、材料检测、质量验收、绘图与测量、工程监理等生产一线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因此,我们重新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教学改革的重点为变“知识型”为“岗位职业能力型”应用人才。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主干基础课程,也是和岗位对接的基础课,其教学内容与岗位实践一一对应。作为核心技术基础课程,学生将会获得绘图与识图综合应用能力,现场施工图识图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2.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课程目标。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建筑施工企业生产一线培养施工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特点,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思路,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整体设计原则,让“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通过“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开展教学,并以工作情境为支撑,融“教学做评”为一体,讲授基本绘图、画法几何、建筑制图与识图等技能。培养学生投影法(主要是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制图标准和相关规定、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等基本能力。该课程较注重实作和技能、空间想象和创造力的培养。这门课程也是完成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最终实现专业教学与学生就业岗位最大限度的对接。
3.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理实一体整体设计的思路。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充分体现基础理论知识够用为度,实践操作和岗位技能训练为主的高职特色。为更好完成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将课程的任务目标与就业岗位的对接实情基于“教学做评”进行课程内容理实一体整体设计。
按照理实一体整体设计思路,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四个方面的设计,具体情况如下:
(1)课程项目化。对课程教学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按职业功能划分项目。通过考核目标,让每个项目相对独立,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项目,便于教学,便于学生学习,也便于操作考核。结合本课程特点,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进行理实一体整体设计。通过分析归纳建筑工程技术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完成建筑工程技术岗位群工作所需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确定课程教学内容,把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内容分为10个实施项目。
(2)教学内容任务化。每个项目下安排具体的工作任务,使课程内容具体化、显性化,以完成工作任务作为学习结果。采用全真模拟、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把10个实施项目又划分成25个具体小任务。
(3)实践教学职业化。把职业资格证书纳入教学计划中,要求学生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引入工程实际图纸,布置技能培训真实任务,学生模拟完成技能培训,使学生在校期间能真正体验到职业情境,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要求与特色。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要求学生获得制图员资格证书。
(4)教学做评一体化。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课堂和动手操作一体化。为更好地督促学生完成好每一项任务,我们对教学评价作出重要改革,实施学做过程考核全程化,把期末集中一次性考核改为分次过程性考核。对每一项任务完成进行考核,不仅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做技能,也考核学生的学做过程,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期末再对本课程整体进行总结性评价,综合评价由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按比例折合构成,实现两种评价融合。
三、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理实一体教学实施过程
在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并开展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本课程除使用文字教材之外,还采用多媒体、视频、动画等现代教育技术。根据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特点,本课程教学主要分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按“教学做评”交替进行课堂教学;第二阶段按“教学做评”交替利用课程实训专用周进行能力强化教学。教学组织安排:教师首先进行知识讲解并给学生布置任务,学生通过“接受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完成任务――效果评价”的学习过程,最后获得与工作任务相一致的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下面以项目六的任务二“轴测投影图的画法”教学内容为例,具体介绍本任务的“教学做评”教学组织过程:
(1)“教”的环节,进行任务布置。教师为学生提供建筑工程项目的建筑平面、立面及剖面施工图,并下达工作任务,要求学生利用斜二测画法绘制建筑物辅助图样。
(2)“学”的环节,制定完成任务的方案。学生首先熟悉图纸,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然后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引导,让学生明确任务要求和完成任务的方法,并编制绘图方案。
(3)“做”的环节,根据实施方案分组实施。学生根据制图方案分组实施,教师进行过程指导,各组独立完成工作任务。
(4)“评”的环节,任务完成并进行成果评价。在轴测图绘制完成后,学生先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再对每个小组的成果进行检查。最后教师结合每个小组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确定评价等级,并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总结。
四、教学实施效果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应用“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产生了很好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新的教学模式中,精简优化了教学内容体系,体现了“必需、够用”原则,兼顾专业需求和个性发展,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和专业水平发展的新要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实物模型和实际工程图纸等资源,开展项目任务小组互助学习,使每个学生在具体的工作任务驱动下,潜移默化地掌握了知识,形成了主动性学习的风气,学生的厌学情绪得到抑制。
(2)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引导,以虚拟动画演示为手段,融“教学做评”于一体。通过小组任务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
(3)在教学模式实践中,教学文件和资料完备,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灵活多样,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新理念。采用“项目任务驱动法”教学,改革考评方法,实行多维评价,增强了学生完成任务的紧迫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本课程的应用和实践中,得到广大学生和校内外同行的一致好评。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训条件都具有较好的导向性,教学内容贴近工作实践。有效开展“理实一体”的现场教学,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色,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赵黎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J].兰
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
[2] 刘淑英.工学结合模式下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
[J].职业技术教育,2007,(14).
[3] 彭以舟.工程造价课程“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改革
与实践[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关键词】中职教育 中职教学 专业课程校本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51-02
校本课程开发源于英文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 ment,意思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的一部分课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实际发展的需要。学校作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中心和前沿,对课程和教学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学校不是被动地执行和实施国家课程,而是应依据区域产业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主动地进行专业课程开发和实施,使各种专业课程在职业学校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开花结果,并着力构建有特色的"校本化"专业课程体系。
一、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程的"校本化"
广义上的校本课程开发,即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为满足学生就业和未来发展需要,以教师为主体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办学条件的课程开发过程。就内涵来讲,包括了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标准的编制、课程材料的选择和组织,以及课程实施与改进、评价等一系列的课程行为。
专业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过程,是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支点。工作过程体系的教学观提倡专业教学过程的实施和相关的职业劳动过程、职业工作环境和职业活动空间应具有相当的一致性。所以专业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就要讲究职业性、针对性、工艺性和实用性。
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校本课程评价的意义在于能够通过对"校本化"课程及其体系结构的分析评价,使我们更加明确地了解校本课程的适用性,及其对学生和教师在各种能力提升方面的贡献。同时校本课程开发评价也为以学校为本的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真实信息反馈,对学校未来的 文化建设和特色形成提供工作的起点和原理性支撑。
二、大连电子学校"日文制图实训"课程的"校本化"
大连电子学校自2008年以来,每学期抽调部分骨干专业教师开展企业实践活动,参与企业一线工作。这一举措在增强教师专业技能的同时,也促进教师了解企业对学生技能、德育等方面的要求。参与过企业实践的教师在专业课程改革"校本化"方面提出了深刻、可行的建议。
2009年9月开始,包括作者在内的几位计算机绘图专业教师在大连信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经过半年的工作,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心得,与企业合作开发了《日文制图实训》课程,并编写了该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考核方案及《日文制图实训》教材。
开发《日文制图实训》课程的意义在于,大连90%以上的软件外包企业拥有对日业务,计算机绘图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就会到这些企业从事对口专业的工作,为了让学生日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计算机绘图专业除了设置绘图专业的几何画法、CAD绘图等常规专业课外,《日文制图实训》课程的开发是必要的。
《日文制图基础》课程的目标是,学生在掌握图形几何画法的基础上,掌握日本工程绘图标准和行业绘图标准,能应用这些标准看图、识图、改图,能应用所学准则修改、绘制简单的日本机械图纸。
《日文制图基础》教材共十一章另附一章制图例,内容包括日本制图投影法、图纸、文字、比例标准等,图形、尺寸的表示方法,及装配图的定制方法。该书内容充实、全面,实例较多,易于理解;应用在《日文制图基础》课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课程评价方面,大连电子学校有整套标准的"校本"课程评价表格,以"课程开发"评价表(详见表1)为例。
表1 大连电子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评价表
课程名称: 评价者:
等级评定 质的描述:
列出优缺点所在, 备注
优秀 尚可 再改进 甚至加以分析和推估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课程组织
课程适用性
课程设计
学校行政支援
未预期的成果
总评:给予文字叙述,且总结各项指标的评估结果,并且提供原则性建议和评价,如目标达成与否……
三、结束语
在新一轮的改革中职业教育每天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所有的职业教育改革活动中,"校本化"研究应该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职业教育改革过程。正如教育部前职成教司司长扬金土所说:"校本化"的出发点在校本,关键在"化","化"是形成特色的过程。"校本化"的过程带来的是学校理念的更新;带来的是学校课程的进步;更重要的是在"校本化"的过程中教师得到了提高和发展,这对职业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地又好又快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张新启.中等职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研究[M].河北师范大学,2008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一年级学生初学建筑制图课程时因空间想象能力差感到学习困难,在识读建筑工程时因缺少感观认识和建筑构造、建筑结构等知识难以识读建筑施工图;在大学二年级时,建筑识图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惧怕在专业课中识读工程图,也影响了相关专业课的学习,然后所学的知识都是零散的,没有接触实际的工程图纸,在一些顶岗实训中,有些学生看到一叠叠的图纸根本无从下手,从来都没有接触过识图训练。对于一些制图标准由于也没有接触实际的工程图纸也掌握不了。
2建筑识图基础理论的培养建筑施工图识读过程是一个思维过程,是根据必备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实践经验去解读房屋建筑图纸所表达的建筑物的形状、大小、构造及有关技术要求等内容。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一年级学生初学建筑制图课程时因空间想象能力差感到学习困难,在识读建筑工程时因缺少感观认识和建筑构造、建筑结构等知识难以识读建筑施工图;在大学二年级时,建筑识图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惧怕在专业课中识读工程图,针对这些问题,采用了现场教学法,模型教学法,工程案例教学法。
2.1模型教学法
(1)观看模型,掌握建筑工程投影原因
在学习《建筑工程制图》课程中,教学中让学生看基本形体如棱柱、棱锥或者基本模型,增加他们对三视图之间投影关系的感性认识,验证投影原理。同时课后布置根据投影图转换绘制作业,来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及建筑形体的表达方法。
(2)模型制作与施工图识图相结合
对于结构施工图,由于现场教学不好组织,钢筋工程属于隐蔽工程,很难看到钢筋的配筋情况,因此,从图纸到实际有很大的难度,也是很多学生的薄弱环节。针对同学们对结构钢筋图看不懂,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小型结构模型的制作,在模型的制作过程中,让同学们明白一些钢筋的具体布置,与结构图识图理解过程不谋而合。此方法作为提高识图能力的辅助手段,发挥了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在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上,省去了繁琐的空间想象能力思维引导过程。
2.2现场教学
在学生识图教学过程中,常常会有学生提一些看似简单却又不怎么好解释的问题,如:“这是什么呀”,“什么是散水、女儿墙”等,其实这些在课堂中都已经讲解过,但是由于一些构造抽象,讲解过后没有留下任何印象,有些即使了解,但也弄不清楚,其实很多问题在课堂上解释半天,只要带学生到现场一看就什么都知道了,于是,带学生进入现场进行实际现场教学试必不可少的,但是对于一些在建工程的施工单位而言,由于安全问题,不愿接受学生到施工现场学生,因此,目前进行现场教学对象主要是已投入施工的工程,比如学校的教学楼,宿舍楼。对于现场教学要进行很好的组织,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笔者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如下几点。
(1)教师应事先确定教学的实际工程,弄清该工程的构造特点,以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
(2)将学生分组,每小组5-7个人。
(3)布置适当的学习任务,以至于使学生不至于走马观花。甚至无所事事,比如要求学生带好小图版、笔记本、卷尺等用具,对实际工程构件进行测量、记录,并绘制在图板上。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建筑工程构造做饭建立了形象直观的认识,加深了相关构件含义的理解。还能将建筑工程制图方面知识加以运用,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建筑工程识图方面的能力。
2.基于工程实践案例教学
在学习完建筑工程制图、建筑构造以及建筑结构课程后,为了学习能够系统的接触工程中的图纸,安排了一周建筑识图实训课程。实训时间的安排:我们的建筑识图实训周安排在三年级开学初,恰好在学生学习完基本专业知识之后,走入岗位之前,为以后顶岗实训和零距离就业创造条件实训周的任务:让学生读懂一套来自实际工程的建筑工程施工图实例,精选施工图纸很重要,图纸的内容不易过难,由于学校是新建的学校,考虑到学生可以与实际相结合,选用的图纸基本是学校工程的图纸。实训的组织方式与内容:学生进行分组,一组4-7人,一套实际工程图纸,分组进行讨论,一起进行解决问题。实训最后进行考核。考核先进行笔试,然后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口头答辩。
3.结论
【关键词】高职 计算机绘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4C-0151-02
计算机绘图(CAD)是工科类专业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技能课,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知识和技能结构的重要课程。通过对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各岗位能力分析,基于计算机绘图(CAD)课程在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岗位群中的作用和地位,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把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的计算机绘图(CAD)课程确定为专业技术基础技能课,以模块课的形式,用一周的时间对学生的CAD绘图技能进行训练,通过熟悉并应用CAD软件,培养学生完成绘图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和行业通行核心能力。为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本文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思路等方面进行探索,提出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
一、以学生为主体,实施理论和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
CAD绘图是一门以机械制图为基础,以实训为主的课程,相关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主要依赖(依靠)于学生的上机实训操作。该课程的定位是让学生做“熟练绘图手”而不是“AutoCAD专家”。基于这一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学生上机操作为主、教师课堂演示讲授为辅”理论和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绕开教科书中拗口的外来语,在熟悉AutoCAD的基本命令、功能和基本操作的前提下,以零件图或发电工程图的绘制来组织教学,把要学习的命令融入到具体实例中来讲解,突出CAD软件的工具性。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把重点放在二维绘图命令、二维编辑命令、文字和尺寸标注、图案填充、图层和图块等的训练上。学生在教师讲解的同时,可以跟着教师一边学一边做,做的同时也学习到要掌握的知识点。通过教师的理论演练和学生的实训训练相结合,体现出学生的“学中做,做中学”,实现一体化教学。
二、以任务驱动法分项实施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按照零件图的内容(一组图形、一组尺寸、技术要求及标题栏)为顺序,以任务驱动法分项目实施教学。教学过程分为两条主线进行,一是教师:教师设计任务布置任务普遍示范与个别辅导对完成情况及表现点评考核评定成绩;二是学生:学生接收任务讨论分析任务学生实操训练提出疑问完成任务成果展示自我总结评价。即老师将需要抄画的零件图做成图片(教师设计任务),以任务的方式分发到学生计算机端(布置任务),之后先由教师通过全体广播进行普遍示范演示,再由学生实操训练。对于计算机操作灵感不太好的同学,还可通过教室中的投影大屏幕与教师同步进行绘图实训,使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相关的项目训练任务。整个教学和学习过程依照职业的工作过程展开,以便使学生获得完整的职业行动能力,最终实现“零距离上岗”的就业目标。
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组图形的作图任务训练后,接下来就是尺寸标注、技术要求的输入和标题栏的填写等项目的训练。教学过程与作图相同仍然分为两条主线,但为了帮助未能完成作图任务的同学也能跟上训练进度,老师可将画好的CAD草图分发到学生计算机端,供学生标注尺寸用。这种方法能有效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完成相应的训练任务。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在完成整门课程所有学习任务过程中能力逐渐增强,最终达到课程的能力目标。
由于学生是带着目标和任务在实训操作中探索学习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学习能力,实现“授之以渔”的教学效果。
三、参照专业岗位(群)调整教学内容,推行岗证融通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岗位(群)包括:锅炉运行值班员、汽轮机运行值班员、集控值班员以及热机检修工等。根据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机械制图中级制图员的职业资格标准,调整教学内容,即在CAD绘图实训课的教学中,结合中级制图员的考试内容和要求来设置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参加国家中级制图(机械制图)岗位的资格证书考试,在拓宽学生就业面的同时,也满足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做到了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融通。
鼓励CAD学习和职业技能考证相结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看到学习CAD的真正用途,让学生切实认识学习CAD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同时还是一种职业技能的培养,按专业的实际要求去完善自己,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可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职业技能。
电气图用图形符号是构成电气图的基本单元,是电气技术文件中的“象形文字”,是电气“工程语言”的“词汇”和“单词”。而电力工程图和发电工程图则是表示电气系统、装置和设备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及其连接关系,用以表达其功能、用途、原理、装置和使用信息的一种图。因此,正确地、熟练地理解、绘制和识别各种常用的电力图形符号和发电工程系统图,是从事电力生产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所以,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岗位(群)除了掌握机械CAD绘图的相关知识外,还必须看懂电气图和发电工程图,熟悉电气图形符号和发电工程图样画法。为此,在该专业的计算机绘课程教学中,我们还增加了发电工程图的绘制这一内容。通过常用电力工程图形符号、热力设备图形符号和几个典型发电工程系统图的绘制训练,学生在学会用CAD绘制热力系统图的同时,初步弄清了发电工程图中各设备间的连接关系,为后续的专业课的学习打下一定的知识基础,得到了专业课教师的肯定。与此同时,当学生学习单元机组运行时看到屏幕上的各种设备图形符号,会产生成就感,从而提高了学习的信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团队协作学习精神
指导学生养成通过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学习的良好习惯,把学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自觉应用到新的学习过程中,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由于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学生对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有的学生连电脑的基本操作都不懂,不会CAD绘图。而用过电脑的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也仅限于收发电子邮件、聊天和网上游戏等。与此同时,由于高职学生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相对较差,因而绘制CAD草图就更加困难。为了使计算机灵感好的学生学得更好,计算机灵感相对较差的学生也能跟上教学进度,笔者在计算机绘图实训教学过程中,通过号召或指定学得比较好的同学去指导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此举除能解决课堂上指导教师人手不足的困难外,更重要的是还培养了学生互帮互助的团队协作学习精神,达到了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充分调动学生能动性的效果,强化了学生的计算机绘图实践能力,贯彻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探索了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达到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等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由于计算机CAD绘图是以实训为主的课程,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因此课程的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也作了相应的改变和调整。在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计算机绘图课程中主要采用以下考核方式:第一,过程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的绘图操作能力,每次实训任务完成情况、完成的速度和质量、绘图的技巧与基本素养,每次实训任务赋予一定的分值,各次实训任务分数相加,再根据平时考勤和学习态度作为过程考核成绩(20%);第二,CAD绘图技能在发电工程图绘制中应用的能力考核,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发电工程图绘制的情况(30%);第三,机械制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零件图或装配图的情况(50%)。
综上所述,对于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专业的计算机绘图课程,参照专业岗位(群)调整教学内容;实施理论和实训一体化教学,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自由讨论,互相学习,不仅增进了学生间的相互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互帮互助的团队协作学习精神;创新教学手段,完善考核方式,推行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融通,从而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和今后进一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达到了提高学生对工程问题的分析和识图、绘图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伟,吴翠翠.高职建筑CAD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山西建筑,2010(30)
[2]许小娟.机械CAD上机课“问题—探究”学案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12)
[3]王琴,顾海洋.关于高职学院《机械制图与CAD》的教学实践与研究[J].科技传播,2009(9)
[4]李雪东,朱运航等.基于任务驱动的《电子CAD》教学研究与实践[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5)
关键词:中职教育;机械制图;教学改革
中国分类号:H191
机械制图课程是我国中职教育中一项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它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为学生的实践作业提供理论支持。但是,现阶段一些中职教育中有关这方面的教学内容还过于传统,对学生的发展上带来了一定影响。因此面的这样情况对中职机械制图课程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一、机械制图课程在中职教学中的重要性
机械制图是绘制图形、图解空间、阅读图形三维的几何技术前提,图形是基础。研究平面、图形三维相互互换,研究工程图样、绘制方法和原理的一门学科,拥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系统理论。将机械制图课程在中职教学中开设出来,对于社会发展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进行培养上都会带来巨大的帮助。所以,对于这类学校和学生而言是非常关键的。首先,将扎实的基础知识提供给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其次,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的能力提升上来,而且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上会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现状问题研究
中职教育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然而,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机械制图教学在中职教学中还存在不足之处,主要有这样几方面造成。
首先,学生学习能力不高,因为需要太高的文化成绩存在于中职当中,很多都是没有读过高中的学生。在中学时,这些学生不重视学习,学习能力上存在问题,造成后来学习的理解能力上缓慢。
其次,学生的自我约束、自学的能力差。
再次,因为有较强的专业性会存在于制图课程的本身当中,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所以,对许多学生来讲难度无疑会非常大。
三、具体的改革
1、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强化起来
基础知识在专业课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对之后更快更高的学习上会带来巨大的帮助。在教学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时,教师要把基础放在首要的位置,将有助于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教学方法设计出来。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用图形和总结将抽象的概念提炼出来,简化知识结构。所以在教学的时候,要勤练习,对各种教学手段进行应用,提升学生对定义和基础图形的掌握,鼓舞学生对空间图形要多思、多想,将看、想、画三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对模型直观、和语言表达的方式进行使用。
2、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多训练,这是中职机械制图课程的重点所在。要将专业课的职业性和实践性提升上来,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效的统一起来是中职教学的一个发展方向,通过实践能力的锻炼将工程师定为学生的发展目标。在设置教学内容的时候,将能力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来对待,在设计课程结构知识点时,要以看图、画图为主要学习的方向,将CAD和机械制图融合在一起进行编排,将新的课程体系构造起来,将CAD软件看做是绘图的主要平台,配以多练多学,将学生的实图能力、空间思维的能力及绘图画图的能力提高上来。在教学课程的时候,贯彻精讲勤练的观点,绘图的时候利用计算机来完成工作,将实践和专业性凸显出来。
此外,对专业实训实习的教学要不断的进行强化,对实训实习要重视起来,将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道路创设出来。通过实践将理论知识很好的反映出来,做到知行统一,协调一致。组织安排学生进行实习活动是对中职学校所提出的一个重要的要求。经过实训的模拟,有效的完成有关的基础知识、专业能力和基本的素质要求,同时也是在学习实践的操作内容,为以后学生在工作的过程中和企业的要求和管理能够很好的适应打下坚实的基础。
3、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中职机械制图课程需要强化的
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是创新的的主要特征。只有在自由、民主、宽松的环境当中,才会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起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才能将学生们的创新想法和行动锻造起来。学生不想标新立异、不敢越雷池、在学习的过程中循规蹈矩,这样是不能有所进步的。老师应该激励学生勇敢的去试验、去尝试,培养学生勇于思考、勇于试验,勇于实践的能力,将他们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第一,要转变教师的观念,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展现出来,将高度自由和具有创造性的环境为学生创设出来。
第二,需将有效的教学机制建立起来,才能用转变性的教学态度来取代传统的被动接受性的教学态度,逐渐的形成学生自身的求异思维,也有机会促成创新的意识。所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引领学生去挖掘问题、思索问题,让他们在思考中将有关的问题提出来,找出新的思路和新的方式,此外,教师还要充分的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激烈学生在学习上勇于创新、刻苦专研。
结语:
近几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些院校的教学模式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机械制图的课程改革越来越受到中职学校的重视,在改革的过程中主要是为了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起来,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将学生培养成现代社会当中急需的创新型技术人才,为国家的今后发展带来促进作用。对此,通过文章以上内容的阐述,为中职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韩玮.中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