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乡镇防汛减灾工作方案

乡镇防汛减灾工作方案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1-30 14:19:5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乡镇防汛减灾工作方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乡镇防汛减灾工作方案

第1篇

 

根据安排,现将我县防汛救灾安全生产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防汛救灾安全生产批示及近期防汛救灾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深刻吸取省内外汛期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教训,有序有效抓实防汛救灾安全生产工作,有力维护了全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精心应对,深入抓好汛期排查。一是高度重视,及时安排部署。县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及时安排部署,分别于X月X日、X月X日组织召开全县防汛救灾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全面安排部署防汛救灾和安全生产工作。X月X日,我县召开第三季度暨防汛救灾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启动会议。X月X日全省、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紧急会议召开后,我县迅速对全县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深刻吸取各类事故教训、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扎实开展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全力以赴抓实当前汛期安全防范工作。二是协同配合,全力抓好排查。县应急管理局、自然资源局等部门合力出击,深入抓好X个在册地灾点汛期巡查,督促严密落实群防群策机制。X月X日至X日,我县成立X个督查组,对全县X个乡镇(街道)、X个县直部门防汛救灾安全生产、应急物资储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等工作开展全面督查。X月X日,我县印发《全县防汛救灾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工作方案》,开展为期X天的防汛救灾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全县X名县级领导牵头开展河长制安全度汛巡河,县防汛办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重拳整治侵占河道、临河非法建设等行为。全县上下紧紧围绕“防风险、治隐患、遏事故、减灾害”目标,全力抓好山涝易灾、低洼易涝及临河临沟地面灾险的排查工作。

二、精细应变,统筹抓好应急演练。一是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县防汛办会同水务部门对X个乡镇(街道)防汛专项预案及X处小二型以上水库(水电站)、X个在建水利工程的安全度汛方案进行审定,科学做好灾害防范应对。二是开展防汛抢险演练。县政府组织开展山洪地灾地震综合演练,X个乡镇(街道)分别开展综合演练,X个地灾点及X个易灾易涝村寨,均开展逃生避险演练,有效提升群众自救互救能力。三是健全灾害防治队伍。全县X个村(居)均配齐了灾害信息员,分乡镇(街道)完成业务培训,充分发挥其监测预警、应急响应、避险转移及查灾报灾等“第一响应人”作用。

三、精专应战,培育铸造应急铁军。一是大力推进X人的民兵应急连规范化建设,着力抓好水上救援、山地救援等技能训练,联合做好专业设备储备,实现军地协同联动。二是全力推进X人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着力抓好作战队伍编队、救援设备使用、基本救援操法等训练,实现部门力量联合。三是全面推进X人的危化、矿山、工业领域专业救援队伍实战性建设,分类抓好事故灾害处置训练,实现专业队伍联建。四是探索推进基层救援中队建设,优化调整基层安监力量,试点组建乡镇(街道)应急救援中队,构建乡镇(街道)综合救援、专职消防、民兵应急“三位一体”力量体系,加快社区基层单元应急救援站、微型消防站“二合一”整合运行。

四、精确应灾,周密做好应急保障。及时分类制定县级、乡镇(街道)、村(居)应急物资储备清单,分级做好应急物资储备。一是示范探索县级应急物资联储联管联调机制,定期清库、及时补库、分类储备、统一调配、资源共享。二是试点推进乡镇(街道)应急物资统储统管统调,实现X个乡镇(街道)地灾、救灾及森防、汛防、消防“两灾三防”应急物资集中储存管理、统一调度使用。三是针对村级主灾种应对,分类分批完成X个山洪地灾、地质灾害等村(居)紧缺应急物资配备。

第2篇

一、2009年我市水利工作总结

2009年,全市水利经济指标运行情况良好。我市完成水利投资1.35亿元,全市征收堤防维护费和防洪保安基金190万元,征收水资源费171万元,征收河道采砂管理费9万元,水土保持补偿费12.5万元;完成招商项目1个,投资1680万元,注册资金800万元;向上争取项目资金达2240.28万元。我局获**市水利局“2009年度冬春水利建设先进集体”,局党支部获市委“党建先进集体”,《生态格网在流域综合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课题荣获省水利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主要做法和成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切实抓好防汛抗旱工作

我市认真做好防汛备汛工作。一是落实各项防汛责任制:由于人员变动,市防指于3月13日在《**报》公布了小(2)型以上水库以及重点水电站的防汛责任人和技术负责人,要求相关责任人及时到岗尽责。二是落实值班制度:4月1日起,市、乡、村各级防汛部门、气象、水文等单位全面进入24小时值班。三是落实预案修订工作:完成了富屯溪流域梯级电站的防洪预案以及在建工程的度汛预案,完成城区、镇、村、水库防汛应急预案修订工作,增强预案可操作性;精心制作防灾减灾自救手册和防汛明白卡,并利用世界水日和减灾日进行广泛宣传。四是落实强化信息传输能力工作:今年,加大对防汛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投入25万元建设防汛指挥系统,完成5座小(1)型水库的水位自动测报系统建设任务投入使用;完成安装市防汛抗旱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市应急视频会商指挥系统经过试运行,已实现“视频到乡,视听到村”,今年利用应急视频会商指挥系统召开了全市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议。五是落实汛前大检查工作:2月27日起,我局组织技术人员在各乡镇、在建工程管理单位自查的基础上,对小(2)型以上水库和重要水电站、高速公路等在建工程进行重点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方案,确定整改责任人,并限期整改,对一时无法处理的,采取应急措施,确保安全度汛。六是落实防汛物资和抢险队伍:按常备、专业、预备三支队伍进行落实;城区共储备有抢险冲锋舟7艘(富屯溪待命4艘,预备役营3艘)、机动救生船7艘、水泥100吨、钢筋10吨、水泵20台、麻袋1万条、编织袋10万条、桩木50立方米、砂石100立方米、救生衣150件等防汛抢险物资,随时可以调用。七是强化会商应对:4月21日,利用应急视频视听会商指挥系统召开全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召集水利、国土、气象、水文等部门进行会商,分析和研究防御对策措施。5月5日、5月15日、5月26日市防指再次召集相关部门进行会商研究下阶段工作。将会商结果及时向各乡镇、有关部门通报。八是开展防汛演练:5月26日、6月8日至9日市防指组织五艘抢险冲锋舟、三十名预备役官兵参加水上抢险演练,为防汛抢险救灾做好准备。

今年以来,我市多次强降水袭击。5月13日晚,城区突降暴雨,一小时降雨量达59mm,北门和天后宫因雨水涌高。今年富屯溪较大的洪水过程出现在5月25日至5月26日,6月2日至6月4日、7月1日至7月3日,虽然洪水都为中小洪水,但我局高度重视,尽职尽责,认真做好雨情、水情、灾情的收集工作,随时和有关乡镇、单位保持联系,做好信息、命令的上传下达工作,确保安全度汛。

(二)努力推进农村水利设施建设

完成2008~2009年度冬春水利建设任务,总投资1842万元,占计划1842万元的100%。投入劳动日87万工日,占计划87万元的100%;土石方145万m3,占计划143的101%;新增灌溉面积0.3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36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27万亩,新增防渗渠道25.3km,完成水库除险加固5座,山地水利52个蓄水池、容积8000m3,清淤渠道27km,解决村级人饮8处、受益人口5700人,改造中低产田0.3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万亩。冬春水利建设工作获**市评比二等奖。

投资464.5万元,完成拿口镇、洪墩镇、下沙镇新增国债饮水安全工程整村推进建设;投资31万元,完成城富水库、栈里水库等除险加固任务;编制2009~2010年度桂林乡、大竹镇、水北镇国债饮水安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9~2010年度冬春水利建设任务,计划投资1735万元,投入劳动日76万工日,土石方96万m3。截止2008年12月25日,我市完成情况为:投资1197万元,投入劳动日52万工日,土石方66万m3,修复水毁水利工程40处,改善灌溉面积0.24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3万亩,动工水库除险加固2座,清淤渠道17km。

(三)强化取水许可和采砂管理

加强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精心组织“世界水日”与“中国水周”宣传活动。一是3月22日在市音乐喷泉广场组织了一场以“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为宣传主题文艺晚会,晚会结合水法知识精彩纷呈,千余群众到场观看;二是充分利用宣传横幅、标语、宣传单、张贴宣传画、报纸和当地电视台播放宣传光盘等形式,大力宣传水法律法规;三是把六万份制有水法知识口杯、水法宣传手册发放到市直机关、学校及汽车站、火车站等公共场所。

建立健全各项水行政执法队伍内部管理规章制度,通过开展执法装备系列化建设,大队的执法装备和办公条件得到改善,完成了水政能力达标建设,并通过省上验收。强化取水许可、河道及采砂管理,全面落实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办理取水许可证5本;2009年河道采砂挂牌招标3个采区,征收河道采砂开采权出让金8万元,办理河道采砂许可证19本;2009年审批涉河工程项目防洪论证审批1件,参加涉河工程项目前期项目论证3个;立案查处无证越界开采砂石料1起,调解水事纠纷6起。认真做好饮用水源地、河流出入境断面、重点工业污染区等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委托福建省**市水环境监测中心对境内富屯溪、同青溪、下沙溪、白水溪所属的7个重点水功能区水质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及时上报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及抄送城市生活供水主管部门;修编河道采砂规划,完成河道岸线规划35公里。组织开展水土保持“绿网杯”小论文竞赛活动,,获**市高中年段一等奖3篇、二等奖3篇,初中年段一等奖3篇、二等奖3篇。

(四)重点工程建设步伐加快

1、加快富屯溪防洪二期工程建设,完成工程主体部分建设。

2、积极实施同青溪小流域综合治理二期、三期工程建设,已治理上游崩岗1处、新建护岸1730米,完成杜家坊标准农田建设。

3、开展富屯溪三期防洪堤项目,完成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五)向上争取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我局集中力量,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选好项目,精心组织项目前期工作,建立水利项目储备库,上报防洪工程等八个方面的项目12个,已落实水库除险加固项目5个,规模1000万元,2个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规模5000万元。全力以赴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成立了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担任组长,局班子领导成员担任副组长,局工作人员都是小组成员,在全局干部职工大会上宣传发动,所有工作都围绕项目来展开,把招商任务纳入个人年终绩效考评内容,人人都是招商员,在全局形成抓项目的浓厚氛围。我局通过各种形式,捕捉招商信息,组织人员前往福州、厦门等地招商,邀请了4批15位香港、江苏、**、厦门等地客商到**座谈考察,完成紫云湖面综合开发项目,投资1680万元,注册资金800万元。在做好今年招商引资工作的同时,认真做好2007年、2008年引进项目跟踪服务工作。

(六)三个文明建设齐头并进

1、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今年四月以来,我局历时5个月,结合全市水利工作实际,扎实推进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以“海西应先行、闽北当先锋、**走前头,水利大作为”为实践活动载体,周密部署,广泛动员,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学习活动主要经历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等三个阶段六个环节,在学习调研阶段,我针对当地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在主汛期前带领班子成员到光泽水库实地调研,组织撰写调研文章《对光泽水情影响我市防洪工作的思考》,得到市委梁书记充分肯定已予批示。实践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意见箱等形式进行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收集各方意见和建议11条,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整改,提出具体明确的整改计划,明确责任措施、责任部门、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力求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明显成效。经过群众满意度测评,我局学习实践活动满意率达100%。

2、党建工作:按照市委和市直党工委的部署,扎推进“创建机关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活动。健全完善党建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增强党建第一责任人的履职意识。按照创建“五好支部”的要求,推进支部规范化建设,增强党支部的活力。深入持久地抓好党建“三级联创”工作。通过开展党建工作的经验交流、专题研讨、争先创优、互学互促等活动,加强纵向联系,推动“三级联创”活动的扎实开展。严格党内组织生活。认真落实“”制度和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建立民主生活会前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员交心谈话制度,建立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健全党员民主评议制度,在党内真正形成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氛围。

3、班子建设、行评、效能建设、精神文明、综治等工作:

在班子自身建设方面,通过组织领导个别交谈、召开班子交流会和民主生活会,查摆问题,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班子内部既坚持原则,又紧密和谐,成为团结战斗的集体,形成了团结向上的氛围,坚持每周一上午定期召开局务会,凡事集体研究通过。在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方面,广泛宣传发动,精心组织,实行选题评议,评议主题为河道乱采滥挖问题、村级小型水利设施老化失修问题,深入查摆问题,认真落实整改,做到边评边改,纠建并举,促进和带动各项业务工作上新台阶。2009年,我局共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案11份,各承办单位、承办人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认真撰写建议答复材料,局主要领导主动与代表委员沟通,告知初步方案,听取代表委员意见,征得代表委员认同,经过综合分析、认真研究后确定正式办理方案,办复率100%。在机关效能建设方面,把实行透明、高效、廉洁的管理制度作为行政效能建设的重点,健全领导机构,落实工作责任,制订工作方案,强化效能制度的督查,根据我局工作实际和新形势工作要求,完善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规范工作行为;严格考勤制度,不定期进行查岗;通过“提速增效”等系列活动,确实提高办事效率,切实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在政务公开、网站建设方面,认真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行“五项制度”,推进政务公开,组建部门网站,按照部门公开目录规范公开工作,努力提高我局信息开发利用率,逐步实行网上公开、网上服务、网上办事、网上审批、网上咨询、网上投诉、提高行政效能。在综治工作方面,围绕教育抓预防,提高思想认识,人技结合,不断完善内部安全保卫制度,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切实履行好职责,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化解矛盾纠纷,全年接到转办的件6件,对转办件深入调查,妥善办理,及时回复,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创造水利发展良好环境。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加强教育,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精心打造新时期水利人新形象,按创建目标、标准和责任,细化分解任务,完成**市级文明单位的各项工作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把安全生产百日督查的重点放在武邵高速公路建设方面,我局于3月、5月、9月、11月先后联合安监局、经贸局有关人员,对全市水库、电站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落实整改,确保水电行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一年来,全市水利系统无发生人身伤亡事故。

4、挂点帮扶工作:结合我局部门优势,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挂点村居帮扶力度,开展调查研究,帮助制定挂点村经济发展规划,确定农民持续增收目标和措施。对下派村――大乾村,修复中桥水毁挡墙,保证群众过往桥梁安全;对新农村建设挂点村――王亭村,投入20余万元,实施栈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王亭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村级小型水利设施水毁修复等。为五四社区、华光社区提供综治防控体系经费,为行春社区带创“精品小区文化阵地”。

5、岗位职责绩效考评工作:在开展绩效考评试点工作中,按照组建机构、宣传发动、制定标准、审定报备、规范运作等步骤扎扎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抓落实,注重建立适合我局工作特点的考评机制,制定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试点工作方案,结合实际,局长与股长签订股室年度工作责任状,每位干部职工制定共性、个性标准明确岗位职责,加强日常管理,规范运作,采取点评推进工作,召开半年、全年点评会,被考评人员在大会上进行半年、年终述职,由局长点评科级干部,分管领导点评股级干部,股长点评科员,当场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肯定成绩,指出问题和不足,提出今后努力方向,点评时专人做好记录备案,今后工作中加强沟通,便于改进工作。

一年来,我市的水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关心与指导,离不开上级部门的支持与帮助。这和水利局历任老前辈们所奠定的良好基础与现任领导班子成员付出的辛勤劳动是密不可分的,是全市水利系统干部职工辛勤劳动的结晶。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水利工作与上级部门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水利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我们决心在新的一年里真抓实干,以新的姿态和新的业绩,努力开创新时期水利工作的新局面。

二、2010年工作思路

(一)精心策划、实施2010年水利重点项目。按照“启动实施一批、前期推进一批、策划储备一批”的梯次滚动思路,从项目储备库中筛选一批符合国家、省重点支持项目,全面展开前期工作,启动的项目有:中型灌区、中小河流集中整治项目、小型水利建设专项县、灌溉泵站改扩建项目、农村饮水安全整村推进工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清洁小流域治理项目、崩岗治理等。推进富屯溪三期防洪堤项目实施进度,加快同青溪小流域综合治理三期工程建设,努力提高我市小流域防洪防灾能力。

(二)防汛抗旱工作:1、落实各项防汛准备工作。要建立完善各项工作制度,进一步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主要抓好5项准备,即组织准备、工程准备、预案准备、队伍准备和物资准备。积极推进富屯溪三期防洪工程建设,完善自然灾害预警预报及防灾减灾体系,提高预测预报的精确度与时效,健全全市应急视频会商指挥系统和各类处置预案,加强雨水情会商和人员培训,重点完善城市防洪及镇村两级防洪预案和抢险队伍培训工作。2、做好危险部位防汛度汛工作。汛前要开展安全大检查,严格制定并执行水库三大制度,加强易发区的地质普查和监测,确保水库安全、地质灾害安全和在建工程度汛安全。3、、做好抗旱救灾的各项准备。要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在抓好防汛工作的同时,要密切跟踪分析天气变化,做好水库科学调度,备足抗旱物资,组织开展渠道清淤加固,全面检修维护水轮泵、电灌站,推广农作物防旱抗旱新技术,确保防汛抗旱两不误。

(三)水政水土工作:1、继续推进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促进水资源节约和保护。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综合规划,推进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大取水许可监督管理。2、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落实水域纳污总量控制制度。3、加强河道和河道采砂管理,加大弃土弃碴查处力度。4、加强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前置审批和过程的监测、监督管理,认真落实“三同时”制度,争取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率达90%,水土流失案件查处率达90%以上,有效遏制人为水土流失现象,不断改善生态环境。5、要创新水土保持普及教育方式,全面推进以青少年为重点的水土保持宣传普及教育工作,力争受教育人数达5000人次。

(四)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农村水利基层服务体系,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深入开展2009~2010年度冬春水利建设,确保完成年度任务。

第3篇

一、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惠民富民水利项目

(一)全面提升城乡供水系统。一是积极争取省市政策和资金支持。按照城乡居民饮水保障提升工程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年度为2013年—2014年,工程总投资4000万元,其中市级补助资金800万元,区级配套资金3200万元,目前我局正在积极协调市水务局尽快完成项目立项工作;二是采取临时应急措施解决群众饮水困难。投资12.11万元,完成洛带金龙水厂315m破损管道更换,柏合工农加压站200mPE管道安装及更换加压泵1台,切实为当地老百姓解决了燃眉之急;三是加快推进省市民生饮水安全项目。投资139万元,完成柏合镇、山泉镇、西河镇、茶店镇、同安镇等5个街镇乡涉及的5处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共安装管道29.22km,修建调节池 2口,解决了5200余人的饮水困难问题。

(二)积极推进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一是加快推进以“四大污水处理厂”扩能为重点的源头治理。目前,陡沟河污水处理厂扩能工程已完成设备安装,进入调试阶段;平安污水处理厂扩能工程已完成“三通一平”及施工图评审,即将进场实施主体工程;芦溪河污水处理厂扩能工程已完成可研方案,进入评审阶段;西河污水处理厂扩能工程已通过评审,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二是加快推进以“一渠八河”综合整治为重点的达标治理。目前已完成入河排水口治理45个;完成经开区10个错接雨污点位纠错工程;实施陡沟河、东风渠、芦溪河、秀水河、鸡头河等重点河道15km清淤工程,共清淤4万立方米;完成陡沟河、芦溪河、鸡头河输配水工程,保证了河道生态环境基流,有效改善了河道水质。截止5月底,陡沟河、秀水河、鸡头河三条黑臭河道主要污染物氨氮指标达标,实现限时完成治理目标。三是加快推进以环城生态带湿地项目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深入实施环城生态区水系工程,加快推进环城生态小湿地及水生植物区水系工程建设,共建环城生态小湿地15处,面积547亩,蓄水36万立方米。

(三)积极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山丘区抗旱能力提升工程。目前已完成前期申报和招标工作,已进入勘测、设计单位招标阶段。二是大力推进标准化渠道建设。投入资金 310 万元,完成茶店镇龙泉湖村、西河镇(大龙村、黄连村、跃进村、锦鲤基地)等排灌渠整治共计4.3km;完成西河镇2013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水利工程整治方案。三是积极推进重大项目水系恢复工程。投资120万元,完成地铁二号线东延线水系恢复工程蓄水池6处、塘堰2处,倒虹管2处。

(四)扎实开展防灾减灾工作。一是全力做好汛前防汛准备工作。及时调整防汛机构,完善应急预案,落实抢险物资储备,加强抢险队伍建设,完成133个安全隐患点位排查并全面完成隐患整改。二是大力实施中小河道整治工程。投资3000余万元,实施芦溪河二期整治工程、陡沟河、尹家河、黄土镇场镇排洪渠等河道整治,全面提升我区河道防洪安保能力。三是积极开展城镇内涝整治工作。统筹开展城区低洼易涝地段雨污水井、雨水口和西江河、芦溪河、陡沟河等主要河道、沟渠及公路涵洞清淘疏浚工作,完成主城区建材路段道路排洪设计方案。

二、以“强化管理”为重点,全面加强水务项目长效管理

(一)强化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通过加强媒体宣传、强化社会舆论监督和深入开展水产品市场准入,全面实现我区水产品例行抽检和监督抽检制度规范化、公开化、制度化。上半年目前已完成自行抽检100个批次,市级监督抽检40个批次,抽检合格率达100%。

(二)强化水利项目建设管理。针对工程建设领域重点环节完善“三重一大”制度,规范工程项目设计、审批、建设、验收等程序,以及制定完善项目资金拨付流程,形成了覆盖全面、管理有力、监督有效的监管体系。

(三)强化水利设施长效管理。按照监管分离、逗硬考核、严格问责的原则,分别建立健全了河道、污水处理厂(站)、提水站、水库、农村饮水工程等水利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制度、运行管理制度,以及监督考核机制,确保水利设施安全稳定运行。

三、以“作风建设”为保障,加快推进水务改革发展步伐

一是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按照省市区的统一部署,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动员,紧扣活动主题,科学制定阶段性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措施,确保主题教育活动全员知晓、全体参与、全面提高。二是深入开展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科学制定水务局《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实施办法》,建立完善机关管理制度,特别是对机关工作纪律、工作作风、廉政建设等工作进行了严格要求和制度规范。三是扎实开展“三问于民”。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山丘区抗旱提升、水环境综合治理等一批重点民生项目,深入开展黄土镇组团帮扶,对口扶贫都江堰土仕社区、援建甘孜州水厂等工作,保障民生

、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下一步,水务工作将认真落实各级水利工作会议部署,紧紧围绕十提出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总揽水务工作全局,突出以“兴水、供水、净水、治水”为重点的重大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着力筑牢“三最”龙泉驿的生态本底,努力开创水兴城盛、人水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新局面。

(一)深入实施以“兴水”为重点的水利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一是启动“百湖”工程。启动山泉大桥沟水库建设,加大小型湿地建设力度,推动洛水公园、皇冠湖等湿地建设,形成独具魅力的山水、湿地生态系统;二是实施山丘区抗旱能力提升工程。确保年底全面完成改造50座提灌站、整治46口山坪塘的目标任务;三是实施渠系建设。全面完成龙泉街道、西河镇、黄土镇、洪安镇等共计15.15km渠道整治;同时切实抓好支斗农毛渠岁修工作,修复水毁工程50余处。

(二)深入实施以“供水”为重点的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保障提升工程

一是积极推进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提升工程建设。加强供水工程的完善提升,完成洛带、同安、山泉、茶店供水管网改造50km,完成洛带金龙水厂及柏合工农加压站水源输水管道改造,启动茶店水厂改扩建工程;二是加强农村供水设施管理工作。加强对乡镇农村供水管理指导、培训,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和加大本级财政投入,保障供水设施长期稳定达标运行。

(三)深入实施以“净水”为重点的城乡水环境综合治理提升工程

一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污水处理体系建设。年底全面完成平安、陡沟河、西河污水处理厂扩能工作,深入开展龙泉中心城区和乡镇污水处理厂(站)配套管网整改和收集系统建设,全力推进经开区、同安片区、十陵片区和芦溪河片区雨污分流纠错;二是全面完成2013年黑臭河道治理任务,加快推进重点河道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完成十陵河、秀水河、陡沟河等3条黑臭河道治理, 11月30日前全面完成已排查建档的63个下河排水口整治,确保无污水排放,改善河道水质;三是加快推动亲水河道示范段建设。以景观提升、河堤改造为重点加快推进芦溪河示范段建设,以国际化水准带动环城生态湿地带建设,打造亲水景观河滨水空间。

第4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州关于灾后重建及恢复生产工作的有关要求,把灾民生活安排、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作为当前工作重点,一手抓灾后重建,一手抓经济发展,认真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迅速掀起灾后重建工作,努力促进工矿企业恢复生产,全面实现经济工作开门红,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医、学生有学上,确保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目标的实现。

二、工作重点

(一)抓好灾民的生活安排。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生活,及时发放救济粮款,对这次灾害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要一个不漏地予以救助救济,帮助解决他们吃、穿、住、医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对受灾五保户、特困户、低保户、倒房户等特殊困难群体要安排好生活费,保证他们生产生活不受影响。要着重做好倒房户、危房户的住房恢复重建工作。房屋重建要与整村推进扶贫、异地扶贫搬迁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一次性解决好受灾群众的住房问题,真正变受灾为受益。严格执行房屋重建“销号制”,实行灾民自报、村民评议、乡镇民政部门审查、县级审批的程序,张榜公示,建立台帐,建一户销一户,确保6月20日前修复完成,让受灾群众搬进新居。

(二)抓好水电油运等保障工作。抓紧抢修水电等基础设施,搞好塘、库、堰、渠的修复整治,加强电力调度,保证重点部门、重点企业、重点区域水电正常充足供应,确保居民生产生活不受影响和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切实抓好油料、运输、广播电视、通信和市场物资供应等工作,保证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制假售假等不法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

(三)抓好道路修复。按照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原则,抓紧修复毁损路段路面、沟渠、安保设施,确保原材料运得进、产品运得出,实现道路安全畅通。

(四)抓好次生灾害的防治。要严密防范山洪、滑坡、岩崩等次生灾害带来的危险,全面加强隐患排查,制定防灾减灾措施,加强监测预警,实行群测群防,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五)抓好生产自救。抓紧制定恢复农业生产方案,组织农民开展生产自救,掀起春耕生产的,重点要搞好洋芋、红苕、魔芋、柑桔、仔猪等种子、种苗、种畜及农药、化肥、农械等物资的供应,做好烟叶破冰破雪打厢育苗,加强柑桔、茶叶、桑蚕等经济作物的防冻管理和补植补苗,加强油菜及粮食作物的田间管理,及时组织和指导农民清理田间“三沟”,追肥培土,减轻渍害,全面加强畜牧业生产,做好栏圈保温、营养供给和补栏工作,加强疫情防治,及早落实春防措施,防治重大疫情发生。通过各项补救措施,力争实现“无灾多增产增收,轻灾保增产增收,重灾少减产减收”的目标。

(六)抓好工矿企业恢复生产。在落实安全措施的前提下,组织煤矿及非煤矿山企业尽早开工生产;加强煤炭、电力等原辅材料调度供应,组织工业企业迅速全面恢复生产,确保全年各项经济指标逐月均衡结帐,确保一季度工业生产开门红。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灾后重建恢复生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防汛抗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组成。建立县领导包部门、包乡镇,乡镇包村、干部包组包户的工作制度。县领导按照分工,负责所联系乡镇和分管部门的灾后重建工作的指导。各乡镇、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深入灾后重建第一线,及时了解情况,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全力抓好灾后重建工作,把各项灾后恢复重建措施落到实处。

(二)据实核灾报灾。各乡镇、各部门要及时、准确、全面核实灾情,逐村逐户调查,建立明细台帐,收集音像资料,做到乡(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要进一步核实核准灾情,不得虚报信息,夸大灾情,不得闭门造车,瞒报漏报。要按程序及时将灾情书面上报县政府办公室。

(三)搞好技术指导。农业、林业、畜牧、水利、气象、国土等部门要加强技术服务,组织专家、技术人员,编印灾后重建技术手册,将抗灾救灾恢复生产的实用技术通过各种方式送到田间地头、苗圃果园,送到受灾群众手中,指导广大群众科学抗灾,依靠科技开展生产自救。

(四)加强经费保障。各部门要积极向省、州反映灾情,申报灾后重建项目,争取救灾资金及物资;严格资金管理,重点保障种子、种苗、种畜、农资供应,及时调度、划拨救灾物资及资金,为灾后重建工作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五)强化督办检查。由两办督查室牵头,从民政、农业、林业、水利、畜牧等部门抽调人员,成立督查专班,对灾后重建工作进行督办,于2月19日将督查情况作汇报通报。各乡镇、各部门要在2月20日前将灾后重建工作方案报送两办督查室,将工作落实情况于2月底前报两办督查室。

(六)加强宣传引导。要加大对灾后重建的正面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党委、政府的重大部署和各项政策措施,大力宣传各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大力宣传广大人民群众在抗灾自救中的主体作用,坚定广大干部群众抗灾自救的信心,为抗灾自救营造良好的氛围。

(七)建立长效机制。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灾后重建工作中要注意搞好科学规划设计,研究制定并进一步完善冰雪灾害及其他自然灾害的预防预警方案,健全应急机制,落实物资储备和其他应急要件,建立反应灵敏、信息畅通、协同高效、处置得当的抗灾救灾体系。

(八)严明工作纪律。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扎扎实实为灾民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严禁在灾后重建中截留、挪用、挤占救灾款物。一经发现,要依法依纪依规严肃查处。审计、纪检、监察部门要关口前移,切实加强检查监督,对、工作不负责任,弄虚作假、侵占救灾款物,造成重大影响的要严肃追究主要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九)形成工作合力。各部门、各乡镇要按照各自职能,迅速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切实履行抗灾自救的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抗灾自救的强大合力,努力夺取抗灾自救的全面胜利。

农业部门负责组织调运种子、农膜、农药等生产物资,加强农业行政执法,严把农资质量关;开展技术咨询与指导,帮助农民开展生产自救。

民政部门负责组织开展向灾区献爱心送温暖活动,解决灾民的生活问题;负责灾情的核实、上报;负责救济粮款及捐赠物资的发放。

交通部门负责国省干线及县道损毁路段及安保设施的抢修恢复,及时疏通各类交通通道,确保道路畅通。

建设部门负责城区绿化树补植,对城区冰雪残留物进行清理,对环卫设施进行检查维修;负责对房屋重建的质量监督。

水利部门负责对所管辖的库、渠、塘、堰损毁修复和其他水利设施修复的技术指导。

烟草部门负责烟叶生产的物资供应和打厢育苗技术指导。

畜牧部门负责畜牧生产的技术指导和疫情防治。

国土部门负责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避险治理工作;负责落实房屋重建宅基地的选址、审批。

教育部门负责对学校校舍和其他设施进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险情,修复受损的水电设施,确保按期安全开学。

财政部门负责灾后重建资金的争取、拨付,确保专款专用。

卫生部门负责做好卫生防疫和疾病防控工作。

金融部门负责对受灾群众和受灾企业恢复生产在贷款上给予大力支持。

保险部门负责保险理赔工作。

发改部门负责灾后重建项目的申报统筹协调工作。

电力部门负责电力设施抢修、电网安全维护和电力供应调度。

供水企业自来水公司和兴源供水公司分别负责县城区及各乡镇集镇供水管网的修复及终端用户的设施修复。

工商物价部门负责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哄抬物价等非法行为。

宣传部门负责宣传灾后恢复重建宣传工作。

政法、部门负责灾后重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排查处置不稳定因素,化解各种矛盾,打击、惩治犯罪,确保灾后社会政治大局稳定。

审计、监察部门负责对救灾款物使用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和纪律监督。

第5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优化;措施

水利工程是我国工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如何加强对水利工程的管理,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是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水利工程而言,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使用是目的。工程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的效益发挥及工程的正常运行。因此,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确保工程安全并处在最佳工作状态,发挥工程的潜力尤为重要。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如何优化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一、树立依法治水的理念

依法治水是依法行政在水利部门的具体体现,水利系统要做依法治水的带头人。具体工作中要做到一切水行政行为要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水政执法人员要增强法制观念,提高依法办事、依法管水的能力和水平,对涉水事件,要以法律法规为武器,以严格行政执法为手段,以执法责任制为动力,敢于执法,善于执法,切实有效地保障水事活动有序进行。一切水务活动要符合水资源统一管理。一切水务活动都必须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为核心,逐步实现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树立三种意识,首先是全局意识,要做好通盘规划并充分论证,确保项目的高水平和可持续发展;其次是质量意识,必须建立一整套完整的质量保证和监管体系;再次是安全意识,必须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把事故消灭在苗头中,把危险降到最低点。

二、做好水利工程的养护和维修管理

这是确保水利工程设施安全的重要环节。由于水利工程受客观条件的限制,难免会存在薄弱环节,在运用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缺陷和问题。受自然条件的变化或管理运用不当的影响,将会使工程发生意外的变化。因此,要对工程进行长期的监护管理,发现问题要及时维修,消除隐患,保持工程的完好状态和安全运行,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水利资金的安排上,要重点向项目建设倾斜,特别是保平安、促民生的水利项目,要落实配套资金,统筹安排好资金,发挥工程的最大效益。做好防汛抗洪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参加防汛抗洪的义务,应及时作好防汛的准备,制定防汛预案及各种物资准备,特别是病险水利工程,更应注意日常的管理,做到万无一失。要做好防汛抢险的各项准备,防患于未然。

三、切实加强水利工程的群众管理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因此,在工作的各个层面,都要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宣传,特别是农村一线,要经常性有针对性地对水利工程的用途及重要性进行宣传,提高群众对水利工程的认识;其次要强化管理,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措施,对建好的水利工程进行管理,把农村水利工程的管理纳入村规民约,提上议事日程,努力教育群众认识到管好水利工程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做好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

购置必要的检验、测试仪器和设备,对工程所用材料和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或抽样检查。通过实测、实量、实敲、实弹等手段,获得准确、客观、公正的监控数据。首先,要充分发挥质量监督机构的职权,加强质量监督有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的业务培训,建立敬业、专业、高效的质量监督队伍,不断完善质量监督体制。其次,要严格检验进场材料、产品、设备,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工程建设时要对设备、材料进行检测、评定,优先选用质量达标、价格优惠的正规厂家产品,对大型设备、大量材料应由政府统一采购,坚决制止施工材料以次充好,坚决打击材料采购活动中的腐败行为。

五、推进水利单位体制改革

要推进水管单位体制改革,以“求生存、谋发展、强服务”的改革思路,扎实做好两定标准和两项经费测算等基础工作,先难后易,有序推进。推进乡镇水利站配套改革。进一步理顺内部管理体制,深化用人和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全员整体素质,激发内部活力,努力建立起符合各地特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推进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将小型水利设施的管理权、经营权以拍卖、承包和租赁等形式转让给经营者,发挥小型水利工程的最大效益。推进水利工程水价改革。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水价制度改革,促进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六、加大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的培训

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鼓励职工在职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基层水利人力资源切实得到保值和增值。对县内现有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尽早造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水行政执法、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行家里手,并能统揽全局,承担起相应的工作。同时,加强对乡镇水利技术人员的培训,并向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他们也能独当一面。

七、做好计划用水管理

计划用水管理是整个管理工作的一个中心环节,用水管理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工程效益和工农业的发展。一般情况下,用水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计划用水、量水管理,水量调度等内容。实行计划用水主要是有计划地进行蓄、引、提、调和分配水量。用水计划就是合理地安排引水、输水、配水和用水等工作;编制用水计划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方案、计划表、工作图等。量水管理是渠系灌区计划用水的重要环节,是准确地掌握引水、输水、配水的重要手段,也是节水、节能和提高水利用率的一项必要措施。通过测水合理编制用水计划,按照用水计划和水量调配,调节、控制水量,准确地从水源引水、输水和按定额向用水单位供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以达到科学用水实现农业增产、企业增收的目的。

八、科学制定水利规划,确保永续利用

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治水观念,树立生态理念,科学制定水利规划,变水利单一服务农业生产为服务社会各个方面。在制订水利规划时,既注重防洪减灾功能,又注重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水环境的综合治理,坚持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路子。抓好水土保持,注重生态修复建设。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在项目审批过程中,对环境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进行专题审查,严把验收关,切实做好水土保持。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向他们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的轨道。

总之,水利工程管理是整个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在新形势下,要根据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把水利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管理工作上来,以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宗亚东;浅谈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年02期

第6篇

1.1制定目的和依据

为了及时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建立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紧急救助行为,提高紧急救助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紧急救助,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有关救灾工作方针、政策和原则,以及我市救灾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部门分工,密切协作;以人为本,生命至上;自救为主,救济为辅。

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全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工作,重点是严重、特别严重自然灾害的救助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负责组织实施本辖区内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工作。各级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辖区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划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行动,密切配合。各级人民政府要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及时帮助受灾群众解决衣、食、住、医等方面的基本生活困难,最大程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危害。要依靠群众,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公益性社会团体的作用,大力开展自救互助和社会捐助,政府重点救济灾区无自救能力、自救能力弱和遭受重灾的群众。

1.3自然灾害及其类别

我市境内发生的灾害有洪涝、干旱、暴雨(雪)、雷电、大风、冰雹、霜冻、低温、高温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农业生物灾害以及森林自然火灾和其他异常自然现象造成的危害。

1.4适用的工作范围

①自然灾害发生前的预报预警。②自然灾害将要发生或自然灾害突发时受威胁和受灾人员转移后的临时安置和管理。③灾害发生后对受灾人员衣、食、住、医等方面基本生活的救助。④灾后的生产恢复。⑤倒塌民房重建。⑥因灾毁坏的水利、交通工程和学校校舍、农村卫生院等公共设施的修复。⑦相关的其他工作。因自然灾害以外的其他突发公共事件,需对转移安置群众进行基本生活救助的,由各级政府负责协调并安排专项经费,民政部门参照本预案施行救助。

2启动条件

2.1一次自然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启动本预案:

(1)因灾死亡3人以上:

(2)因灾紧急转移安置群众5000人以上;

(3)因灾饮水困难人口2000人以上;

(4)因灾倒塌房屋800间以上。

2.2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其他突发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视情况启动本预案。

2.3市政府决定的其他事项。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市生产救灾指挥部组成及职责

3.1.1组成

市人民政府设立生产救灾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全市的救灾应急工作。生产救灾指挥部总指挥由市政府分管救灾工作的负责同志担任,副总指挥由市政府办公室主任和市民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卫生局的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指挥部成员为市委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市直工委、市政府办公室、市民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市*局、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农委、市林业局、市商务局、市审计局、市地税局、市广电局、市统计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粮食局、市电信局、市气象局、市地震办、市物价局、供电公司、市红十字会等部门的负责人和*市人武部、市武警中队的相关负责同志。

3.1.2主要职责

(1)组织、指挥、协调全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工作;

(2)研究决定重大、特别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意见;

(3)贯彻落实省、滁州市对我市重大、特别重大自然灾害应急处置的指示;

(4)向滁州市政府报告我市重大、特别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置情况;

(5)承担市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3.1.3各成员单位职责

(1)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负责协调对外(上)联络接待工作和其他重要工作事宜。

(2)市委宣传部:负责组织和协调生产救灾工作的宣传报道。

(3)市直工委:负责组织和协调市直机关、事业单位、派驻单位对口救灾支援工作。

(4)市民政局:统筹协调全市救灾工作;提出救灾资金、物资安排方案;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市级救灾专项资金,并对救灾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向市政府提出自然灾害处置的工作建议和意见;会同有关部门做好自然灾害预测预报工作,做好灾情核查、评估和上报工作,指导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安排和因灾倒塌民房恢复重建工作,指导协调救灾捐赠工作;承担市生产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工作。

(5)市发展改革委:统筹考虑将减灾救灾及救灾应急储备项目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年度计划。负责灾毁工程恢复重建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以及向国家争取项目建设资金的核报工作。必要时,协调公路等部门优先保证救灾人员和物资的运输,尽快恢复因灾毁坏的公路等有关设施。

(6)市水利局:负责洪水预测、预报和旱情监测、预报,指导防汛、抗旱、抢险工作,对河流、水库实施防汛调度,指导督促灾区修复水毁水利工程;参与洪、旱灾情的查核、评估工作。

(7)市卫生局:负责组织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治,帮助、指导灾区开展救灾防疫防病工作;开展对受灾地区生活饮用水、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食品卫生监督监测和卫生知识宣传工作;根据需要及时组织向灾区支持应急药品。

(8)市农委:负责组织农作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及时报告农作物重大病虫灾害情况,会同市民政部门查核、评估农业因灾损失情况;落实灾区补种、改种农作物所需的种子,组织农技人员赴灾区帮助指导生产自救,恢复农业生产。

(9)市财政局:负责编制市级财政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预算,筹集和及时下拨救灾资金,加强救灾资金的监督管理。

(1O)市*局:负责指导灾区治安防范,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协助组织灾区群众紧急转移;维护重要目标和要害部位的安全;维护灾区交通秩序,保证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11)市交通局:负责组织全市公路、水路部门,优先保证救灾人员和物资的运输以及受灾群众的安全疏散,组织交通系统开展救灾工作,尽快恢复因灾毁坏的公路和有关设施。

(12)市林业局:负责森林火灾、病虫害灾的监测、扑救、损失统计和防治工作。

(13)市商务局:牵头负责灾区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工作,具体承担肉类、食糖等重要商品的应急救灾储备管理和市场调控工作。

(14)市教育局:负责组织教育系统开展救灾工作,会同民政部门做好教育灾情的核实工作,及时帮助受灾学校恢复正常教学。

(15)市建设局:负责指导灾后群众住房和灾区校舍、卫生院等公共设施恢复重建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质量监理工作。

(16)市审计局:负责对各级、各部门安排的救灾资金、物资和接收的捐赠资金、物资进行审计监督。

(17)市监察局:负责检查国家行政机关公务人员在遵守和执行救灾工作法律法规和人民政府决定、命令中存在的问题。

(18)市粮食局:负责组织协调灾区的粮油供应,保证灾区口粮需要。

(l9)市气象局:负责灾害天气的监测预警、分析预报服务;灾害发生后,及时收集、核实和统计气象信息资料,参与气象灾害评估,提出气象灾害防御措施。

(20)市地震办:负责地震监测预报、震后震情跟踪监测和趋势判定,震灾调查和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等工作。

(21)市统计局:负责协助查灾、核灾等工作。

(22)市地税局:负责监督执行救灾捐赠物资的税收减免政策。

(23)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灾区食品、药品的监督,依法组织开展对灾区重大事故的查处。

(24)市工商局:负责灾区物资供应的市场管理。

(25)市物价局:负责加强灾区价格管理,开展监督检查,打击违法行为,必要时提出实施价格干预措施或紧急措施的意见,按程序报批后组织实施,保持市场价格稳定。

(26)市电信局:负责生产救灾的通讯保障工作。

(27)市广电局:负责组织生产救灾宣传工作和灾区广播、电视系统设施的恢复。

(28)市供电公司:负责生产救灾的供电保障工作。

(29)市红十字会:参与灾区救灾和伤病人员救助工作。

(30)市人武部、市武警中队:协助地方政府做好受灾群众的紧急转移安置、因灾失踪人员的搜救和其他救灾工作。

3.2市生产救灾指挥部构成及职责

市生产救灾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八个工作组。

市生产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为市生产救灾指挥部的日常办事机构,负责综合材料及各类文电的起草和发送,编印工作简报,承办会务,了解全市生产救灾工作情况,掌握工作进度,协调有关事宜,承办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八个工作组的职责分别为:

(1)安置及生活救济组:市民政局牵头,市直工委、市商务局、市*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粮食局为成员单位。负责组织制定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的生活救济方案,下拨救灾款物,帮助灾区安排受灾群众的吃、穿、住等基本生活,指导灾区社会治安工作,办理接收、分配救灾捐赠工作,保障救灾物资运输。

(2)查灾核灾组:市民政局牵头,市农委、市水利局、市教育局、市统计局为成员单位。负责灾情的查核、统计报表的编制和上报工作。

(3)卫生防疫组:市卫生局牵头,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为成员单位。负责组织医疗卫生人员,赴灾区指导卫生防疫工作,做好灾区伤病群众的救治和食品、药品、饮用水以及居住环境的卫生安全监督,确保灾区不发生大的流行性疫病。

(4)生产自救组:市农委牵头,市水利局、市林业局为成员单位。负责组织灾区农作物的补种抢种和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

(5)灾后恢复重建组:市发改委牵头,市民政局、市水利局、市交通局、市教育局、市卫生局、市建设局、市广电局、市电信局、市供电公司为成员单位。负责制定灾区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及时恢复或新建水利工程、道路、学校、医院、电信、供电、广播电视、市政工程等公共设施。

(6)巡视组:市监察局牵头,市直工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物价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质监局为成员单位。负责检查督促各项救灾措施落实,审计救灾专项资金和救灾捐赠款物发放情况,检查监管灾区群众生产生活必需的食品药品和建材的质量、价格,打击违法经营行为,查处救灾工作中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

(7)宣传组:市委宣传部牵头,市委办、市政府办、市广电局为成员单位。负责生产救灾宣传工作。

(8)对外联络接待组:由市委办、市政府办抽调人员组成。负责协调对外联络工作,上级领导来我市检查指导抗灾救灾的接待安排工作,承办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3.3专家组

市生产救灾指挥部设立专家组,由市民政局负责同志和长期从事救灾工作经验丰富人员,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业机构高级研究人员组成。主要职责:监测、查核、评估灾情;分析、研判灾害趋势;对救灾应急工作提出建议、意见。

4预警预报

4.1预警预报

自然灾害预警预报。根据灾害类别不同,市政府有专项应急预案的,按照相关预案的规定办理;无专项应急预案的其他自然灾害发生,由相关部门和单位报告指挥部办公室。

4.2信息通报

各专项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和本预案规定的灾害预警预报的各部门,须将各类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及时向市生产救灾指挥部办公室通报。

4.3信息处置

市生产救灾指挥部办公室须对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及时进行分析评估,视灾情提出处置意见,并向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报告。

5应急响应

5.1I级响应

5.1.1启动条件

全市范围一次灾害过程造成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特别重大自然灾害,市启动Ι级响应。

(1)因灾死亡10人以上;

(2)因灾紧急转移安置3万人以上;

(3)因灾饮水困难人口1万人以上;

(4)因灾倒塌房屋5000间以上。

5.1.2启动程序

市生产救灾指挥部总指挥在接到灾情报告后第一时间向市长提出启动I级响应的建议,由市长决定启动I级响应。

5.1.3应急响应

启动I级响应后,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市政府向滁州市政府报告情况。

(2)市领导赴灾区察看、指导。

(3)市生产救灾指挥部迅速组织开展生产救灾工作,及时落实滁州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救灾应急方面的指示。

(4)市生产救灾指挥部办公室成员单位联合办公,及时收集、评估、汇总各地灾情信息,编写救灾工作动态,每日9时前向市领导、市有关部门和滁州市民政局报送综合情况。

(5)安置及生活救济组组织人员赴灾区指导受灾群众转移安置,申请协调、调拨救灾款物,帮助解决人畜饮用水,组织开展救灾捐赠,加强对转移安置灾民的管理。

(6)查灾核灾组立即组织人员赴灾区核查灾情,慰问受灾群众,指导地方开展救灾工作,向办公室提供灾区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

(7)卫生防疫组组织医疗卫生防疫人员,赴灾区指导卫生防疫工作,保证灾区伤病群众及时得到医治,保证食品、药品、饮用水和居住环境的卫生安全,保证灾区不发生大的疫情。

(8)生产自救组组织农业技术人员,赴灾区指导开展生产自救,改种补种农作物,发展畜、禽、渔等副业,组织引导劳务输出等。

(9)灾后恢复重建组组织人员指导受灾群众倒房重建和对水利、交通、学校、卫生院等毁坏设施修复重建项目进行调查、评估、立项、申报,争取灾后重建尽快实施。

(1O)巡视组组织人员赴灾区巡视指导,研究解决生产救灾工作中的各种问题,重大问题向指挥部报告。

(11)宣传组会同生产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向社会通报灾情和救灾信息,并加强新闻舆论管理。

(12)对外联络接待组做好上级领导来我市检查抗灾救灾以及境外组织和人员来我市援助抗灾救灾、新闻采访的接待安排工作,制定接待方案,向有关领导报告并落实接待。

(13)按有关程序申请省政府支持。

5.1.4响应终止

灾情和救灾工作稳定后,由市生产救灾指挥部总指挥提出建议,市长决定终止I级响应。

5.2Ⅱ级响应

5.2.1启动条件

全市范围一次灾害过程造成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重大自然灾害,市启动II级响应。

(1)因灾死亡5人以上10人以下;

(2)因灾紧急转移安置1万人以上3万人以下;

(3)因灾饮水困难人口1万人以上2万人以下;

(4)因灾倒塌房屋2000间以上5000间以下。

5.2.2启动程序

市民政局在接到灾情报告后第一时间向市生产救灾指挥部总指挥提出启动II级响应的建议,由市生产救灾指挥部总指挥决定启动II级响应。

5.2.3应急响应

启动II级响应后,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召开指挥部会议,听取救灾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决定救灾应急工作重大事项,部署救灾工作任务。

(2)8小时内,派工作组赴灾区查核灾情,慰问受灾群众,指导地方开展救灾工作。

(3)根据情况,市领导赴灾区察看、指导。

(4)市民政局向滁州市民政局报告,请求派工作组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

(5)根据灾区需求或市领导指示,市民政局会同财政局下拨救灾应急款物。

(6)市生产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及时掌握灾情发展变化和救灾工作情况,向市领导、市有关部门和滁州市民政局报送信息。

(7)督促受灾地区政府管理好转移安置的灾民和落实好救灾应急的各项措施。及时动员和组织灾区群众转移到安全处所,抢救受伤群众,安抚遇难者家属,处理善后事宜;救济受灾群众和安顿无家可归者;帮助解决人畜饮用水困难,确保受灾群众有食、有衣、有住、有病能医,防止疫病流行;加强灾民安置点治安管理,保护国家和群众的财产,维护灾区稳定;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开展生产自救和重建家园工作。

(8)根据情况,申请滁州市政府支持。

5.2.4响应终止

灾情和救灾工作稳定后,由市民政局提出建议,市生产救灾指挥部总指挥决定终止II级响应。

5.3Щ级响应

5.3.1启动条件

全市范围一次灾害过程造成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较大自然灾害,市启动III级响应。

(1)因灾死亡3人以上5人以下;

(2)因灾紧急转移安置5000万人以上1万人以下;

(3)因灾饮水困难人口2000人以上5000人以下;

(4)因灾倒塌房屋800间以上2000间以下。

5.3启动程序

市民政局分管救灾的负责同志接到灾情报告后在第一时间向局长提出建议,由局长决定启动Щ级响应。

5.3.3应急响应

启动Щ级响应后,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市民政局接到灾情信息后,2小时内向市政府、滁州市民政局报告,向有关部门通报;及时向受灾地区派工作组,查核灾情,慰问灾民,指导工作。

(2)根据需要,向重灾地区调拨救灾物资。

(3)坚持24小时值班和灾情零报告制度,保持灾情和救灾工作信息畅通。

(4)会商财政部门下拨部分应急救灾资金,支持地方安排灾民基本生活。

(5)督促受灾地区政府管理好转移安置的灾民和落实好救灾应急的各项措施。

5.3.4响应终止

灾情和救灾工作稳定后,由市民政局分管救灾的负责同志提出建议,局长决定终止Щ级响应。

5.4新闻报道

坚持实事求是、及时准确、把握适度、内外有别的原则,以正面宣传为主,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为抗灾救灾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市生产救灾指挥部根据情况适时召开新闻会,灾情和救灾信息。内容涉及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农作物受灾面积等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的,由市民政局负责审核;涉及水情汛情和旱情的,由市水利局负责审核;涉及震情的,由市地震办负责审核;涉及气象数据的,由市气象局负责审核;涉及疫情和卫生防疫情况的,由市卫生局负责审核;涉及其它方面内容的,根据部门职责分工,由相关部门负责审核。

6应急保障

6.1资金保障

6.1.1市财政部门每年将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列入财政预算,并根据财力增长、物价上涨、农民生活水平实际状况逐步提高受灾群众的救助标准。

6.1.2救灾预算资金不足时,市财政安排的预备费要重点用于受灾群众的生活救助。

6.1.3必要时申请国家救灾资金支持。

6.2物资保障

市政府救灾部门负责管理省委托代储的救灾帐篷等救灾物资,并在灾前与有资质的供应商预先签订供货协议,保证受灾时群众的食品和必需的生活用品能够及时供应。

6.3通信和信息保障

加强全市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管理,确保救灾通讯网络运行正常,以及与省、滁州市救灾部门的微机通讯通畅。利用电子政务专网建立市民政、水利、地震、气象、农业等部门间的灾害信息共享交流平台,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6.4装备保障

市政府根据需要给救灾应急部门配备救灾必需的车辆、计算机软硬件、摄像机、照相机和GPS等设备和装备。

6.5队伍保障

加强民政灾害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其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建立健全专家队伍,重点开展灾情会商、现场评估及灾害管理的业务咨询工作。充分发挥武警、消防、卫生等专业救援队伍的联动机能和骨干作用。培育、发展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6.6社会捐助保障

完善民政部门救灾捐赠工作程序,规范救灾捐赠的组织发动、款物接收和分配以及社会公示、表彰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加强各级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站、点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慈善组织、红十字会的作用,协助接收各界捐赠的救灾款物。建立救灾捐助表彰制度,创造救灾捐助良好的社会氛围。

6.7安置场所保障

市救灾应急部门对本市可能因自然灾害需转移安置的人口数量进行预测,并对安置场所作出规划,可以采取投亲靠友、腾住公房等方式,安置人口较多时可以搭建临时简易棚,困难较大时向省、滁州市申请拨给救灾帐篷。

6.8宣传、培训和演习

6.8.1政府救灾部门利用媒体或通过其他方式宣传灾害知识、应急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的常识,增强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6.8.2政府救灾部门每年组织一次救灾工作人员业务培训;不定期向各类专业紧急救援队伍、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组织提供救灾工作咨询。

6.8.3市生产救灾指挥部不定期在灾害多发地区,根据灾害发生特点,组织救灾应急演习,检验并提高应急准备、指挥和响应能力。

7灾后救助及恢复重建

7.1灾后生活救助

受自然灾害影响,冬令、春荒期间部分受灾群众出现口粮短缺等生活困难时,各级政府在全面核查灾情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受灾群众生活安排方案,并组织实施。

7.1.1灾情调查及报告

政府救灾部门每年按规定调查报告因灾造成的冬令、春荒期间受灾群众生活困难情况,并上报市政府、滁州市民政局。

7.1.2救助方案制定及实施

各级政府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冬令、春荒救助工作方案,逐级上报,并负责实施。灾情严重、本级政府救灾确有困难时,应及时申请上级自然灾害救济补助经费,专项用于帮助解决冬令、春荒期间受灾群众吃饭、穿衣、盖被等基本生活困难。在救助方案实施过程中,应区别情况,统筹安排,确保重点。对有自救能力的,开展互助互济,通过发展生产和组织劳务输出等措施,增强自救和抗灾能力。对缺粮又缺钱的贫困受灾群众,及时给予政府救济。对有偿还能力但暂时无钱购粮的群众,地方政府可决定开仓借粮,通过开展社会捐赠、对口支援、紧急采购等方式解决灾民的过冬衣被。

7.2群众因灾倒房恢复重建

7.2.1工作原则

群众因灾倒房恢复重建工作由市生产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统筹指导。倒房重建采取自建、援建和帮建相结合的方式,以受灾户自建为主。建房资金通过政府救济、以工代赈、政策优惠、社会互助、邻里帮工帮料、自行借贷等多种途径筹集。住房规划、设计和建设,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安全适用。

7.2.2方案制定

灾情稳定后,灾害发生地乡镇(街道)立即组织灾情核定,建立因灾倒房台帐,为组织实施重建工作准备基础数据。市政府救灾部门根据全市灾情和各地实际,制定受灾群众倒房恢复重建的目标和工作方案,并报市政府批准。市政府根据受灾情况,向滁州市政府申请建房补助资金,帮助灾区受灾群众恢复重建因灾倒房。

7.2.3组织实施

受灾地区政府负责群众因灾倒房恢复重建工作的组织实施,政府相关部门配合、支持,要采取一切可行措施,确保因灾倒房群众有安全的过冬场所。

7.3因灾毁坏基础设施的修复

市发改委综合协调因灾毁坏基础设施的修复工作,市教育、卫生、水利、交通等部门组织协调灾区中小学校舍、乡镇卫生院以及水利、交通、供给水等基础设施的修复、重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