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26 20:45:2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数据网络研究报告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3G网络 IP通信 IP存储
中图分类号:F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2-0191-01
1、通信技术和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3G网络在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阶段。2009年1月15日,TeliaSonera宣布华为和爱立信将承接全球首个4G网络。在企业网市场,随着网络建设的不断深入,各种业务开始广泛应用,“标准、融合、开放、增值”成为网络建设的主导思想,存储、安全、无线、多媒体应用等基于IP架构的产品大规模应用,将网络建设带入了全IP行用的新阶段。
2、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计划解读
按照国家的信息产业振兴计划,其中新一代移动通信(TD-SCDMA)产业完善、计算机和下一代互联网应用、软件及信息服务培育三项都需要大量的IP通信专业人才。下面我们从运营商和企业网两个市场方面分析一下。
2.1 运营商市场3G建设大规模上马
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年1月22日称,2009年中国3G建设总投资为一千七百亿元,三年内投资将达到四千亿元。
工业和信息化部称,中国电信正在对CDMA网进行网络升级和优化,2009年首期投资约三百亿元,计划三月底将在共100个大中城市提供3G服务。中国联通2009年首期投资三百亿元左右,计划今年上半年在56个省会城市及经济比较发达的大中城市提供3G试商用服务,年底将服务范围扩大到282个城市。中国移动准备2009年投资588亿元,新建TD-SCDMA基站约六万个,年底将在238个地级城市提供3G服务,占全国地级城市数量的70%以上,其中东部省(市)的地市将实现全覆盖。
根据三家企业3G网络建设规划,三年内3G建设投资预计约四千亿元,基本覆盖全国所有地市、大部分县城和发达乡镇,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3G用户计划发展目标均要达到五千万户左右。
2.2 企业网市场IP应用增长强劲
2.2.1 IP存储
市场研究机构IDC针对中国存储市场的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的磁盘存储市场年增长率达到了24.2%,收入为11.418亿美元,收入年增长率达27.5%,磁盘容量达149.3PB。同时IDC预计,2011年中国存储市场总市场价值将达到112.4亿元,从2008年到2011年的市场价值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0%。
2.2.2 网络安全
尽管金融危机和经济增长放缓影响到中小企业的成长,但是这种影响对于政府和大型企业则小得多。尤其是政府和大型企业对于信息安全意识不断提高,加强信息安全建设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同时,为了拉动经济增长,尤其是出口市场放缓的影响,中国政府将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在信息行业,政府信息安全、研究机构信息安全、运营商、金融等机构安全都将成为网络安全建设投资的重点,从而拉动政府与大型企业的需求。
2.2.3 无线城市建设
在中国互联网协会蓝海沙龙第36期活动(主题:移动互联网业务已准备就绪)上,有关专家透露,我国大陆已经有十大城市明确了无线城市计划,正在建设当中。这十大城市是,北京、天津、青岛、武汉、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深圳、扬州,庄梓新称为“若干有代表性的无线城市”。实际我国还有更多城市都在实现无线覆盖。
2.2.4 IP多媒体应用
IP多媒体应用包括IP监控、IP视频、IP语音等方向,近年来增长迅速。以IP监控为例,据CCID数据统计,从2006年起中国监控市场的实现了整体快速增长,预计2012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491.6亿元,比2007年增长近1.76倍,其中IP网络视频市场的增长最为显著,将占据整个视频市场的66%。
3、移动通信技术专业IP通信方向学生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
根据上面的市场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大规模的3G网络建设和企业网IP行用的持续高速增长,必然会需要大量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维护等专业技术人员。反观现在的高校课程设置,3G内容几乎没有涉及,网络专业仅仅局限于基础网络建设,无法满足未来市场对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增设的IP通信方向,致力于培养具备IT通信相关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的高规格人才。
在3G网络建设方面,主要培养WCDMA、CDMA2000、TD-SCDMA网络的基站建设工程师、网规网优工程师等。
在企业网方面,主要培养存储、安全、无线、监控等具备数据网络基础的专项工程师。
下面我们对学生的就业前景做个简单分析
3.1 3G网络前景
我们打开互联网各大招聘网站,可以发现3G设备安装、调试、网规网优、建站等岗位大量出现。我们再搜索3G人才培训,可以发现所有的培训机构都集中在嵌入式软件开发方向,工程方面的培训几乎没有。从这两方面,不难看出,3G工程人员的就业前景是“钱途光明”。
3.2 企业网方向前景
我们以存储工程师为例:
目前国内网络存储市场发展蓬勃,应用、维护等存储岗位不断升温,人才紧缺。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统计结果显示,全球网络存储技术领域人才2007年的需求量为120万左右,中国市场今年需求大约为15-20万人。又据权威部门统计,国内现在能达到存储工程师资格的技术人员不到2,000人,人才缺口尤为突出,高薪聘人已是不争的事实。
目前,在51job、智联招聘等网站搜索企业系统管理员等职位,都明确提出熟悉存储系统的要求。而在智联招聘网站已“存储“为关键字搜索近期所有相关职位,职位数达2156,招聘职位有存储专业服务工程师、存储顾问工程师等。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本文吉林省电子政务的业务组织结构、功能需求两方面对吉林省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为相关政府决策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吉林省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一)业务组织结构
吉林省政府系统共涉及9个市州、60个县区、162个部门和单位。
(二)业务功能需求
技术方案包括各平台的构成、体系结构、各平台间和平台内各子系统间的互操作性,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模式,充分体现全网内统一用户管理、授权访问模式,统一政务元数据、数据共享与交换标准、统一信息安全标准,以及数据的集中备份管理原则。
二、吉林省应急政务知识管理系统建设任务及原则
(一)主要任务
一是建立基础支撑系统,包括完善应急指挥场所,建设备用应急指挥中心、数据网络系统、通信网络系统、移动指挥车系统、备份及灾备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图像监控系统、安全防护系统等。
二是建立数据库系统,包括:历史事件数据库、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自然人和法人信息数据库、应急资源数据库等系统。
三是建立综合应用系统,包括:信息报送、预测预警系统、预案管理系统、GIS/GPS、会商决策系统、指挥调度系统、信息系统、应急评估管理等系统。
四是要实现与国家应急指挥平台互联互通,并逐步、分阶段接入各市(州)、县(市)应急平台及各专业应急指挥系统。
(二)建设原则
1.统一规划,分步建设
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按照预防预警、快速响应、指挥调度有利、处置妥当有效的要求,结合应急指挥处置的全过程,对省政府应急平台体系进行科学规划。
2.资源整合、加强应用
按照“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的思路,充分利用各专业部门现有硬件、软件、信息资源以及现有的基础信息资源,整合各级各类资源,建设全省应急平台体系;要注重内容、讲求实效,避免只重视平台硬件,忽视信息内容建设,优先解决应急信息收集、指挥通信保障等突出问题,重点加强指挥调度、现场指挥、会议系统和信息采集、决策支持应用系统建设。
3.分级管理,平战结合
按照分级建设思路,省应急平台注重基础硬件设施、基础数据库建设,抽取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各类信息,并根据应急管理的需要进行资源整合;各地、各部门负责各自专业系统的建设、管理、维护,负责专业基础信息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工作。
三、建设内容
(一)建设应急指挥场所
1.应急指挥厅
(1)实现视频会议及应急指挥调度;
(2)实现采用各种标准接口接入的多路异种图像的综合显示功能;
(3)实现坐席控制台的图像与大屏幕显示的图像同步;
(4)具备会议扩音、背景音乐、背景广播的功能;
(5)照明应达到应急指挥中心工作、视频会议对照度的标准;
(6)具备政府内外网、互联网、有线电话、计算机应用等多业务接入功能;具备移动、联通的手机覆盖、电信的小灵通覆盖;
2.领导会商室
(1)现场会议摄像功能、音响系统;
(2)多路异种视频信号的显示、切换、控制管理功能;
(3)具备政府内外网、互联网、有线电话、计算机应用等多业务接入功能;提供无线局域网覆盖;具备移动、联通的手机覆盖、电信的小灵通覆盖;
3.专家工作室
(1)视频会议及应急指挥调度功能;
(2)现场会议摄像功能、音响系统;
(3)多路异种视频信号的显示、切换、控制管理功能;
(4)具备政府内外网、互联网、有线电话、计算机应用等多业务接入功能;提供无线局域网覆盖;具备移动、联通的手机覆盖、电信的小灵通覆盖;
(二)基础支撑系统建设
1.通讯指挥调度
有线调度采用CTI技术把计算机与程控调度交换机集成,将各地、各有关部门应急指挥中心的有线调度集成到一个统一的平台,通过省应急中心系统将业务相关的电话按照单位的层次关系用图形化界面表示出来,指挥人员只需在调度界面进行点选,系统就能够在CTI服务程序的支持下进行各种有线调度操作。
2.计算机网络系统
我省应急平台信息网络系统纵向已连接国务院办公厅、市(州)、县(市)政府应急机构,横向已连接省公安厅、卫生厅、水利厅、交通厅、地震局、气象局等应急部门。
3.图像监控系统
图像监控系统建设的重点初步确定为对公安厅、气象局等部门监控点视频图像进行抽取、整合,汇接至省应急指挥中心。同时,预留与其他部门的接口。系统应与专业指挥中心互联互通,同时,具有选择图像信息传送至国务院应急办的功能。
4.网络视频会议系统
视频会议的主会场在省政府应急指挥中心,主会场具有多部摄像机,通过视频矩阵接入到视频会议系统,各摄像机可根据需要随时切换到视频会议系统中,各会场的画面可以在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显示,并与计算机系统连接,实现与各专业指挥中心会场的共享。
5.安全系统
要全面考虑安全支撑系统,既涉及到各种硬件通信设施和各种服务器、终端设备的安全,又涉及到各种系统软件、通用应用软件和自行开发的应用程序的安全;既涉及各种信息安全技术本身,也涉及保障这些安全技术顺利实施的各种安全管理
(三)数据库系统建设
吉林省应急平台数据库系统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1.基础信息数据库
包括应急救援队伍、物资、通信、医疗、资金等应急资源信息,专家信息、特别重大危险源、全省人口与社会经济状况等。
2.空间信息数据库
包括基础地形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地下管线数据、地质数据、地籍数据、房地产数据、专业图层数据以及相应的属性数据等。就数据形式而言,空间数据最主要的是数字基础地形图(DLG)、数字正射影像数据(DOM)和数字高程模型数据(DEM)。
3.信息接报处置数据库
主要储存各类重大突发事件的数据信息,由各地、各有关部门通过应急信息报送系统通过网络及时上报到省应急平台,并储存应急事件处置过程的相关信息。
四、结束语
下一步的研究将主要集中在如何进一步修改、扩充与完善已设计好的方案,利用知识管理的指导思想来促进电子政务更好的发展。(长春大学;吉林;长春;130031)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数据 技术创新 科技服务
中文图书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当前全球已经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IT技术的广泛应用,全球数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剧增,数据类型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数据的深度分析和利用将对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大数据产业是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基础,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对企业创新决策、组织和业务流程、对个人生活方式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大数据积累拓展了科技创新的内容、丰富了科技创新的手段、深化了科技创新的应用。
二、大数据的提出与发展
(一)大数据的提出
早在1980年,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便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称大数据为“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大数据时代来临首先由数据丰富度决定的,社交网络兴起,大量的UGC(用户生成内容)内容、音频、文本信息、视频、图片等非结构化数据出现了。另外,物联网的数据量更大,加上移动互联网能更准确、更快地收集用户信息,比如位置、生活信息等数据。2012年,英国人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其著作《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中首次对大数据进行全面详细的阐述,他指出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将为人类的生活创造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的维度,大数据已经成为了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而更多的改变正蓄势待发。对于大数据的内涵,著名研究机构Gartner对于“大数据”给出的定义是:“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技术与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二)大数据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创新影响
2012年7月,联合国了名为《大数据促发展:挑战与机遇》的大数据政务白皮书,指出大数据对于联合国和各国政府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可以使用极为丰富的数据资源,对社会经济进行前所未有的实时分析,帮助政府更好地响应社会和经济运行。对企业而言,一方面大数据时代网民和消费者的界限正在消失,企业边界趋于模糊,数据成为核心资产,并将深刻影响企业的业务模式,甚至重构其文化和组织。另一方面,大数据成为许多公司竞争力的来源,未来可能整个行业的结构会发生改变,小企业最有可能成为赢家。如今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快速而廉价地进行大量的数据存储和处理。麦肯锡在一份名为《大数据,是下一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前沿》的专题研究报告中提出:“对于企业来说,海量数据的运用将成为未来竞争和增长的基础。”
(三)世界范围内大数据技术创新与发展情况
1. 主要国家积极推动大数据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2012年3月,美国联邦政府就在全球率先推出《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奥巴马政府宣布投资2亿美元拉动大数据相关产业发展,并将“大数据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奥巴马政府将数据定义为“未来的新石油”,并表示一个国家拥有数据的规模、活性及解释运用的能力将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将大数据列为战略性技术,推出一系列支持大数据发展举措。首先是给予研发资金支持。2013年1月,英国政府向航天、医药等8类高新技术领域注资6亿英镑研发,其中大数据技术获得1.89 亿英镑的资金,是获得资金最多的领域。日本政府把大数据作为提升日本竞争力的关键。日本在新一轮IT 振兴计划中把发展大数据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新的ICT战略重点关注大数据应用技术。日本总务省2012 年7月推出了新的综合战略“活力ICT日本”,将重点关注大数据应用,并将其作为2013年六个主要任务之一,聚焦大数据应用所需的、社会化媒体等智能技术开发,以及在新医疗技术开发、缓解交通拥堵等公共领域的应用。中国大数据产业紧跟世界发展趋势,提前布局谋划。2011年12月,工信部《物联网“十二五”规划》,把信息处理技术作为4项关键技术创新工程之一,其中包括了海量数据存储、数据挖掘、图像视频智能分析,都属于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 年以来,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在科技和产业化专项陆续支持了一批大数据相关项目。2013年2月5日,国务院出台了《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政策层面正式把大数据纳入到物联网产业领域。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设立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平台,在新一代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大数据等方面赶超先进,引领未来产业发展。”
2. 数据科学研究不断深入
在大数据应用的技术需求牵引下,数据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引起各国重视。在“大数据行动计划”支持下,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发了完整的大数据开源软件平台“伯克利数据分析软件栈(Berkeley Data Analytics Stack),其中的内存计算软件Spark的性能比Hadoop 提高近百倍,对产业界大数据技术走向产生巨大影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纽约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韩国釜山国立大学等纷纷成立数据科学研究机构;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英国邓迪大学、中国香港中文大学等一大批高校开设了数据科学课程。
3. 技术创新出现新的特征
大数据时代,技术创新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一是技术创新模式更加开放。大数据时代,科技创新不再是“闭门造车”,开放式创新是大数据时代下科技创新活动的显著特征,是实现以市场为主导的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创新的“逆向反馈机制”逐步形成,以苹果公司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外观设计和软件开发更加注重消费需求,研发部门设计理念基于庞大消费群体体验数据分析,因而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二是技术创新领域进一步拓展。数据技术从早期在单机上处理单一类型数据,发展到当前在计算机集群上处理多类型数据,实现时间宽松的数据分析应用。随着数据量发展到PB、EB级甚至更大,并且要求更快的处理分析时间,大数据专用计算机、异地分布式计算机集群、多类型多来源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数据网络等复杂结构数据的分析、秒级时间分析等通用技术以及各种面向领域的应用技术是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趋势。
三、大数据技术创新体系和内容
(一)大数据技术创新体系架构
大数据需要特殊的技术,以有效地处理大量的容忍经过时间内的数据。当前,国际上大数据技术创新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信息原创――开源扩散――IT 厂商产品化――其他企业使用”特点。正是大数据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动相关制造业和软件产业发展。大数据时代下技术创新体系架构如下图:
(二)大数据技术创新内容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的《大数据白皮书(2014)》,大数据技术创新内容主要包括技术存储、计算和分析等技术。
1. 大数据存储管理技术
数据的海量化和高速增长特征是大数据对存储技术提出的首要挑战。这要求底层硬件架构和文件系统在性价比上要大大高于传统技术,并能够弹性扩展存储容量。大数据对存储技术提出的另一个挑战是多种数据格式的适应能力。格式多样化是大数据的主要特征之一,这就要求大数据存储管理系统能够适应对各种非结构化数据进行高效管理的需求,在不同应用环境下,将数据以合理、安全、有效的方式保存到存储介质上并实现有效访问,满足用户对数据保存在高性能、高可靠性和高扩展性等方面的需求。
2. 大数据并行计算技术
大数据的分析挖掘是数据密集型计算,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与传统“数据简单、算法复杂”的高性能计算不同,大数据的计算是数据密集型计算,对计算单元和存储单元间的数据吞吐率要求极高,对性价比和扩展性的要求也非常高。传统依赖大型机和小型机的并行计算系统不仅成本高,数据吞吐量也难以满足大数据要求,同时靠提升计算机CPU 性能、增加内存、扩展磁盘等实现性能提升的纵向扩展的方式也难以支撑平滑扩容。
3. 大数据分析技术
在人类社会发展全部数字化数据中,仅有非常小的一部分数值型数据得到了深入分析和挖掘(如回归、聚类),大型互联网企业对网页索引、社交数据等半结构化数据进行了浅层分析。占总量近60%的语音、图片、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还难以进行有效的分析。
(三)大数据技术创新的挑战
1. 数据存储挑战
随着大数据应用的爆发性增长,它已经衍生出了自己独特的架构,而且也直接推动了存储、网络以及计算技术的发展。硬件的发展最终还是由软件需求推动的,当前大数据分析应用需求正在影响着数据存储基础设施的发展。从另一方面看,这一变化对存储厂商和其他IT基础设施厂商都是潜在的市场机会。随着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量的持续增长,以及分析数据来源的多样化,此前存储系统的设计已经无法满足大数据应用的需要。存储厂商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开始修改基于块和文件的存储系统的架构设计以适应这些新的要求。
2. 数据收集的挑战
随着物联网的广泛应用,信息感知无处不在,信息海量,但价值密度较低,如何通过强大的机器算法更迅速地完成数据的价值“提纯”,是大数据时代亟待解决的难题。从海量数据中“提纯”出有用的信息,这对网络架构和数据处理能力而言也是巨大的挑战。大数据将远远超越现有企业IT架构和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实时性要求也将大大超越现有的计算能力。如何将数据信息与产品和人相结合,达到产品设计或服务优化是大数据商业模式延展上的挑战之一。
参考文献:
[1]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大数据白皮书(2014)[R]. 2014年5月.
[2] [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 著,盛扬燕,周涛 译. 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高校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它促进了高校的财务信息化建设步伐,同时因为内外部环境的制约,财务系统的内部控制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财务系统的安全隐患、复合型人才的缺失等,为了高校财务信息化的持续发展,要注重内部控制的变革,制定完整的框架体系来辅助。
【关键词】
财务信息化;内部控制;机构体系;发展变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变革,信息技术的高速运转和应用,全球已经迈入了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各个行业也随之进行了改革和创新。我国对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使得高校财务内部的问题逐渐凸显,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的影响了高校事业的发展,计算机在财务系统中的广泛应用为高校财务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传统的手工核算模式被信息化的会计系统所取代,极大的提高了核算工作的效率和核算的准确性,推动了财务工作的创新发展进程,实现了高校财务管理的便捷化、智能化、程序化,实现了高校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网络环境下的高校财务信息化概述
现代经济条件下,高等院校依据自身的需求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网络技术的手段实施现代化管理模式对财务数据进行核算、分析、监督和决策,将网络技术和财务管理进行了完美的结合,是数字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近年来,每个高校都建立了校园内部的财务网和校园网络,构建了一个方便快捷,全新的数据管理模式,节约了学校的资源和成本、扩大了会计信息的传递范围、增强了财务系统的决策能力和管理能力,使得财务信息更加的规范化和透明化,促进了学校各项管理目标的实现。财务信息查询系统的使用,促进和完善了高等院校校园内部网络的建设发展,方便了学校的规范化管理,紧跟时代的步伐,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促进了高等学校领域内的信息现代化的发展。信息化财务管理也称为网络财务管理,是企业以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为手段,以财务管理模型为基本方法,以会计信息系统和其他企业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为主要依据,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实时处理、预测、分析和判断的活动。其实质是全面实现财务、业务流程数字化和网络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财务信息资源,对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一体化的管理和集成运作,以提高企业整体决策能力和竞争能力。财务管理信息化包括会计核算、报表合并、财务分析、全面预算、成本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和资金集中管理等领域的信息化内容。高校财务管理的概念是指在高校的范围内对于资金的组织、筹集、分配结算、融通流转等管理工作。
二、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活动的现状
在1992年由美国COSO委员会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这一研究报告中指出,内部控制系统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这五个要素组成,为我国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发展提供了借鉴。目前,我国的许多高校会计系统的控制活动比较薄弱,管理不规范,机构体系不健全,在现代化的信息条件下,高校机构应该注意自身内部的控制活动,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财务信息的权限管理与制度管理信息化财务系统的不断建立更新,财务部门的控制环境发生了急速的变化,现代信息环境更加的开放、公开,高校的财务系统不断受到来自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但是目前的高校内部,对于财务信息的权限管理和制度化管理意识淡薄,没有一套相关的框架体系来应对目前的环境变化,严重的影响了工作的效率和信息的决策管理。
(二)高校财务部门的人员素质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高校的财务信息化建设给高校的财务人员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信 息技术时代下,数据的更新变化极快,许多固有的手工模式、思维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高校的财务岗位人员与外部企业的财务人员一样,不仅需要扎实过硬的专业财务知识和技能,还要能不断地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环境、工作方式,实现思维方式的不断更新变革。目前高校的财务人员大多都是只掌握基本的会计知识,而对于信息化网络的了解掌握不深,特别是对于一些财务软件的应用还不太熟练,不熟练的操作方式就会给财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麻烦,财务会计信息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三)财务信息存在安全隐患财务信息是一个机构重要的信息,为领导者的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撑。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对于信息化的过程产生了阻碍,网络犯罪率不断上升。网络系统的不断公开使信息的共享更加的便利,但是由于系统漏洞、系统管理、设施设备的原因给犯罪者提供了机会,财务信息的安全隐患始终存在。
(四)信息更新不及时信息时代的条件下给数据、信息提出的一个要求就是及时、准确,信息必须及时更新才能发挥其在管理决策中的作用。但是,由于目前的社会环境,信息的安全隐患比较大,许多的高校财务部门为了保障自身财务信息的安全,会采取一些手段方法例如物理隔断等,把财务部门的系统与其他部门的系统分隔开,这样的分割,容易出现各个部门的模块数据结构不一致,影响了数据的及时更新和资源共享,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降低了管理的效率。
三、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活动的内容
(一)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完善的组织机构框架是组织各项活动良性运行的基础和保障,在信息化的会计系统中,要建立一个积极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例如,在高校的财务机构设置时应当把财务系统的研究开发部门和使用系统的财务部门分隔开,这两个部门是不相融合的,划分权限时,不能把不相容的部门划在一起。要做到系统使用人员与系统开发维护人员的分离、财务信息的记录部门与业务批准执行部门的分离、系统管理人员与系统操作人员的分离,部门机构的职责权限划分必须明确,不能出现不相容部门的人员相互兼职。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信息水平提高高校财务部门从业人员的信息水平和综合素质是保障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安全有效运行的保障。拥有财会专业知识和计算机信息专业知识的高水平人才是促进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的重要条件,这种复合型的人才可以更好的完成财务信息化的工作,专业人才的引进是必须的,但是必须符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于现有的财务人员要给与不断的教育培训,引导他们的观念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对于财务软件和财务系统的操作也要给予培训和指导。
(三)加强网络安全建设信息的安全隐患是信息化条件下不可避免的,财务系统的安全隐患尤为突出,对于财务部门来说这是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例如财务部门的管理系统必须要安装一个正版的杀毒软件,建立防火墙,并且对于这些软件要做到及时的升级和更新。对于一些外来的移动设施:光盘、硬盘、U盘等,在使用之前必须要做好杀毒工作。对于需要连接互联网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要在两个网络之中加设硬件防火墙,限制IP地址,确保财务信息系统内的数据安全,对于财务数据要及时做好备份,避免因为数据的丢失带来财物损失。
(四)财务信息的更新与维护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有一项长期的繁琐的工作———数据的维护,这需要有专门的人员来对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这样才能使财务数据信息的实效性得到保障。错误、滞后的财务数据信息极大的影响了使用者的决策,依据这些滞后信息做出的判断会给高校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信息时代的数据要求做到及时、精确。
五、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高校会计内部存在的问题1、会计系统的安全隐患会计信息系统的面临两方面的安全隐患,一方面是源于自身的威胁,系统故障、软硬件故障,还有不可避免的自然环境的威胁等;另一方面的故障源于不法分子的入侵和攻击,病毒攻击、黑客攻击等。数据系统一旦遭受攻击就会脆弱不堪,导致数据的遗失、篡改、丢失、系统瘫痪等,经济损失巨大。2、高端人才的缺乏目前的教育模式下,专业的会计人才和专业的计算机人才比较多,但是同时精通会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比较缺乏,从业人员大部分是“半路出家”,在实际的工作中许多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算是参加过专门的培训学习也是不够的,培训学习的内容是片面的,一般是根据工作中的总体需求来安排的,实际中的许多突发问题不是简单的培训学习可以解决的,因此,复合型的财务高端人才是目前制约我国财务信息化的关键。3、高校内部财务管理技术和方法亟需变革信息网络的不断普及、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校内部原有的财务管理技术和方法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已经不能适应财务系统的发展,财务系统的完善是一个精细的工程,需要在每一个环节上进行改进,除了原有的人工操作控制活动外,还需要引进一些远程控制程序。
(二)高校内部控制的完善措施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促使高校财务工作向新的阶段迈进,针对目前高校财务信息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的给予解决和帮助,增强高校的内部控制。1、建立更新高校的财务组织结构高校的财务运作模式和运作环境受到网络信息化的影响容易产生变化,而针对这些变化,高校的内部控制体系和管理体系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财务系统需要具备严密性的特点来应对多变的数据网络环境,因此,高校应该重新去确立一个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框架,包括财务金融中心、计算机控制中心和财务信息系统中心。例如,学校与银行、统计部门、财政部门有良好的关系,方便随时咨询,把数据的分析部门、业务部门、内部控制部门分割开来,做好部门的分工合作。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和监督体系高等院校的各种经济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大量的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会计数据的实时性和完整性直接影响着财务的内部控制,因此,要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体系。例如,把系统的研制和维护部门和软件的日常使用部门分离开来,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把财务的信息管理部门和业务批准、审核、保管部门分离开,各部门的从业人员不得兼职其他部门的工作,严格加强管理和监督,防止管理的混乱,提高内部控制力。3、建立高校财务网络系统的远程控制和处理体系信息网络环境下的财务体系与传统的财务体系大不相同,现代财务体系可以通过网络来远程控制、处理。信息化的财务系统可以实现网上报账、记账、网上结算和网上报表、网上审计等,这些功能活动的开展必须借助远程控制体系来实现。例如引进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要把预算体系、资产管理体系、学费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工资系统都包括进来,做好信息的交流沟通,保障数据的完整性,方便内部控制。4、提高控制人员的整体素质控制体系的运行主要依靠人员的操作来实现,操作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了系统的运行,对于工作者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和系统安全是必然要求,同时要吸引和留住更多的综合性人才对于高校财务体系的发展至关重要。例如,高校应该重金聘请高学历、高技能的专业财务人员来从事校内的财务工作,用自己丰厚的待遇、优良的工作环境和和谐的文化氛围留住这些人才,对于现有的财务人员采取积极的措施鼓励他们参加各种财务的培训活动,支持他们开展进修学习,提高全体人员的素质。结束语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为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影响,财务体系的内部控制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更好的发展。通过对高校财务信息化的了解、内部控制的研究,发现了目前财务信息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完善的高校财务信息系统、严谨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高校的发展影响重大,不断的促进高校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实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淑珍.试论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J].财会通讯,2011(20).
[2]汤金琴.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18).
[3]劳富顺.新形势下高校财务信息化改造的探讨.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6).
关键词: 太原市;水利统计重要作用;现状分析;改进措施
Analysis on Current Situa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Statistics and Its Improvement Measures in Taiyuan
Abstract: Water conservancy statistic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ater conservancy development. At present, certain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aiyuan.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After analyzing these problems, the paper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preliminarily to promote the future water conservancy statistics to accomplish with high quality and high efficiency in Taiyuan.
Key Words: Taiyuan; the important role of water conservancy statistics; analysis on current situation; improv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V2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目前,太原市水利事业进入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水利统计则作为水利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太原市各项水利工作之中。而水利统计数据则是太原市水利行业宏观决策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和技术保证,为太原市水利建设做出强有力的保障和服务。
1. 水利统计的重要性
水利统计对于太原市水利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水利统计是提高太原市水利行业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水利统计数据在反映太原市的水利事业发展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首先,水利统计数据刻画了太原市水利发展成就。例如,前些年,在水库的维护和管理上投入很少,影响到水库的正常运营,也危及到水库的安全。但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水利的投资。2010年,太原市计划投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942万元。到2011年,为了水库更好地正常运行、维护和管理,又投入了3415万元。第二,水利统计数据对制定太原市相关水利决策起到参谋助手的作用。太原市政策的出台对水利的影响等都需要通过水利统计数据的分析才能宏观准确分析、预测并制定相应对策。例如,2010年,太原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量为29.56立方米,2011年,太原市通过狠抓节水型社会体制、机制建设,强化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太原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耗水量降为27.94立方米,圆满完成了2011年年初制定的下降4.5%的指标。第三,水利统计数据对太原市水利工程建设进度起到全面监督、控制、评估的作用。这些数据做到“项目前、项目中、项目后”的全过程跟踪监控。第四,水利统计数据对太原市水利系统不同部门,不同专业领域起到比较、借鉴、参考的作用。
2. 太原市水利统计工作的现状分析
2.1 太原市水利统计工作的进展情况
为适应水利建设的新形势,太原市水利统计取得了显著成效,正朝着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信息网络化迈进。首先,统计人员始终认真坚决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水利统计管理办法》、《水利统计责任人制度》、《进一步加强水利统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法律条款,使水利统计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其次,形成了以太原市和其十县(市、区)、各业务部门为依托的管理模式,达到了统计信息的通畅和正常运转,为太原市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第三,太原市开展了水利统计数据质量调研和主要统计指标数据质量的评估。第四,在每年的年度水利统计总结会上,上级领导肯定了水利统计人员做出的努力和成果,反复强调水利统计对于太原市水利建设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意义,表彰先进,以此来调动大家对水利统计工作的积极性。第五,对统计人员进行了业务技能培训,通过广泛交流、学习,大大提高了水利统计队伍的总体素质。第六,随着水利统计专业软件在太原市的推广应用,为了全面提高水利统计工作效率及网络化水平,近几年来,太原市各县(市、区)积极购置电脑以供水利统计人员使用。统计人员通过网络发送邮件,报送水利报表,促进了水利统计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
2.2 太原市水利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太原市水利统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水利统计工作量大,水利统计数据上报质量、效率还有待提高
太原市根据山西省水利厅制定的水利统计报表制度,上报内容如图1所示。近年来,随着水利统计报表制度的不断改进,水利统计报表制度已日趋成熟。但水利统计人员的工作量也是非常之大,担子非常之重。由于在水利行业中,水利综合统计的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加强,有些县(市、区)相关业务处室不能够与统计人员积极配合,所有数据最终都由统计人员一人汇总填报,长期下来缺乏彼此沟通协作,导致一些县(市、区)水利统计数据失真,造成数据统计与数据使用脱节。缺报、漏报、迟报、不报也时有发生。
图1
(2)个别领导对水利统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水利统计人员在水利行业里是弱势群体、人微言轻,不受重视。有些领导把水利统计比作没有收成的工作。他们认为与其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如何填报水利统计数据上,不如去跑水利项目,要资金来的实惠。正因为领导对此项工作不够重视,所以这些水利统计人员所处的工作环境和相关待遇与其它水利部门同志相比,相差较大。由此导致水利统计人员在思想、认识上出现偏差,对水利统计工作失去了信心、耐心和热情。再有,水利统计工作的执法力度不够,例如:数据逐级报送把关不严,审核制度不健全等。长期下来,这就严重影响了水利统计数据上报的质量和效率。
(3)水利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水利统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而目前具有相关背景的高学历人才短缺,往往从事水利统计工作的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就太原市而言,一方面,部分基层水利统计人员更换过于频繁,十分不利于水利统计工作实际经验的积累和传承。另外一方面,往往新来的水利统计人员都是半路出家,多为兼职,对水利专业业务不熟悉、统计理论水平不高,因而就不能够正确理解水利指标的内涵以及指标间的逻辑关系。加上一些水利统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不高,有时很难独立完成水利统计软件的填报工作。
(4)水利统计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够
第一,目前,太原市十县(市、区)大多都给水利统计人员配备了专用计算机,但少数县及县级以下基层水利统计工作缺少专用的计算机,其中一些是和财务上共用一台计算机,另一些则仍是手工填报,缺少软、硬件设备,影响了水利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报表的时效性。第二,在水利系统中,很多人都不愿意从事水利统计工作,因为此项工作任务繁重、待遇不高、工作条件差、不受重视。第三,水利统计人员专业知识、软件技能培训较少,参观学习的机会较少。从中可见,太原市水利统计的资金投入力度等方面还是远远不够。
3. 太原市水利统计工作的改进措施
为了及时反映太原市水利建设和发展成就,正确把握水利发展形势,为更好的制定水利政策和进行宏观管理提供数据支撑,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四个改进措施:
(1)太原市各级领导要给予水利统计工作足够重视和大力支持
水利统计工作是水利事业的生命脉络。水利统计数据对国家和相关水利部门进行科学的分析形势和制定决策有着重大意义。领导和基层统计人员要正确理解水利统计工作的意义,消除“水利统计是一项没有收成的工作”这种错误思想。在充分理解的前提下,各级领导要正确引导水利统计人员摆正工作态度,使之从思想上到行动上都有一个积极地心态,让其踏实认真工作,精益求精,以岗为乐。其次,不断加强水利统计在水利行业中的地位,提升水利统计人员的自信心。第三,安排合适的人员并鼓励相关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到基层从事水利统计工作。第四,加强执法力度。在水利统计过程中,要引导水利统计人员严格按照《统计法》、《水利统计管理办法》、《统计责任人制度》等进行水利统计工作,从制度上规范约束水利统计工作,提高水利统计数据质量。
(2)加强太原市水利统计人员自身素质
首先,太原市十县(市、区)水利统计人员要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学习,深刻明白水利统计工作在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树立牢固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乐于奉献,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第二,每位水利统计人员要不断学习并始终认真坚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知识。第三,不断加强水利统计专业知识的学习,正确深刻理解水利指标的内涵以及指标间的逻辑关系。能够透过指标数据看到本质,提出有价值、高质量的分析研究报告,为水利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第四,水利统计人员应积极多参加一些水利课题研究、业务讨论、撰写相关论文。第五,参加专业培训和计算机软件培训,通过培训,掌握水利专业知识,掌握统计整理、分析技能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这些都有利于提高水利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3)加大对太原市水利统计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
太原市要不断加大对水利统计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基层水利统计人员的工作条件,提高先进水利统计设施在统计部门中的普及率和应用率;提高水利统计人员待遇问题,免除其后顾之忧,让其安心工作,扎根水利统计工作,避免水利统计工作人员更换频繁;建立奖励机制,对那些在水利统计工作方面做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将部分资金投入到加强对太原市十县(市、区)统计人员的培训上,例如,尽可能支持基层统计人员参加有关水利统计业务培训班和新版水利统计软件培训班,做到培训经常化、规范化,不断提升水利统计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第四,安排水利统计人员参加相应的水利项目活动、会议、检查与验收工作,以便熟悉情况,了解水利工程进展状况。
(4)提高太原市水利统计工作信息化水平
促进太原市十县(市、区)全面推行水利统计信息直报系统,由乡镇,县区,市等相关统计部门对水利建设投资、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多个领域实行水利统计数据网络直报,减少中间干预环节,提高水利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透明度,建立和规范统计数据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提高太原市水利统计工作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
4. 结束语
不断加强太原市水利统计队伍建设,创新水利统计方法,建立水利统计管理体系,丰富水利统计工作内容,规范水利统计上报工作流程,提高科技信息化水平,适应新时期的要求,为太原市水利统计走向现代化、信息网络化水利提供服务保障。
参考文献:
[1] 石建平,汪宁平. 对提高水利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J]. 中国水利,2007.(18)
[2] 张新玉, 高敏凤. 新时期水利统计工作的发展趋势[J]. 中国水利,2007.(18)
[3] 高玉平,丁玲. 水利统计质量与水利统计人员素质[J]. 水利技术监督,2008(1)
[关键词]专业领域知识环境知识组织
本体知识资源
知识服务
[分类号]G250
1 引言
在讨论专业领域知识环境(Subject Knowledge En-vironment,SKE)前,首先要对专业领域知识环境的概念进行界定。为阐明专业领域知识环境的内涵,需要从信息和知识的概念出发进行讨论。关于信息和知识的定义,国内外已经有大量的学者进行过探讨…,在论文[1]中,对知识的定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总结,例如,英国学者德・朗特里从教育学角度强调知识是“个人经过生活经验和经过教育所获得的见闻与认识的总体”,美国学者马克-卢普则从哲学认识论角度,把知识定义为“根据已认识的事物所做的客观解释”等。
笔者认为,信息是接收或交流的讯息的内容,信息是事物存在和状态的显示。事物可以是直接存在的物质,也可以是主观存在的概念、思想等。信息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通过一定的介质表现出来。科技信息是关于科研过程中涉及的各种信息的总和,包括关于科研人员的信息、科研机构的信息等。关于知识,笔者认为,首先知识是行动的能力,知识是在某个情景下,具有极高价值的信息;第二,知识是连接和预测能力,信息用结构化的方法组织,在信息之间建立合适的链接,将有助于人们更快地吸收信息;第三,知识是具有情景、解释和意义的信息。通过对各类对象、情景的合适的元数据描述,使得信息更加有意义。专业领域知识环境是面向特定的专业领域,采用前沿的信息处理和知识组织技术,通过语义元数据和知识组织体系,去结构化组织、关联专业领域的科技信息,从而为该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知识化的信息服务。
2 专业领域知识环境所处的生态环境
分析专业领域知识环境所处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明确专业领域知识环境的定位、需求和目标,有利于与相关系统的集成和融合。
2.1 SKE与中国科学院科研环境
中国科学院是国家重要的科技力量,拥有丰富的科研信息资源。中国科学院有108个研究所(中心),7个国家实验室,7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0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大约有5000个左右的研究组;全院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75万人,研究生3万名;2008年在研课题2.18万个,申请专利5千6百余件,科研成果近千项,形成了庞大的科研群体和科研产出队伍。同时,数字化的科研环境在每时每刻产生着大量的科学数据、科研中间过程文档、科学家博客、实验记录等综合科技信息资源,并且这些资源之间具有天然的联系,如科学实验后产生科学数据,学术论文引用实验产生的科学数据。如何对这些即时发生的、海量的信息进行有效地采集、组织管理,揭示其内在关联,提供长期的保存与服务是图书情报机构面临的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中国科学院的科研模式将从小团队的、分散的、以课题为导向的研究向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重大前沿科技领域进行整体部署的跨所、跨地域的综合交叉研究模式转变。不管是2006年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三期工程重点建设的“1+10”创新基地,还是2009年中国科学院的《创新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系列报告,都明确地预示,中国科学院科学研究模式将要或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在这种趋势下,充分支持大规模的跨所、跨地域的合作研究,支持综合交叉研究中各类知识资源的关联组织、即时、集成利用,支持科研过程中的信息交流的信息环境显得尤为迫切。
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的科学研究正在融入世界科学研究体系之中。科学研究正在跨越国家、民族和文化的界限,在全球共同关心的能源、资源环境、生命科学等领域共同开展研究。在这样的科学研究大背景下,需要更加全面地了解并掌握世界各国的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需要在已有的成果基础上开展研究,需要了解更广泛的合作机会。从一个领域或研究方向出发,集成揭示该领域国际科学研究动向,揭示该领域重大研究项目和成果,揭示该领域领衔科学家的研究动向,是支持中国科学院科学研究更加紧密融入世界科学研究体系的重要手段。
2.2 SKE与e-Research、VRE、VRC
e-Research指信息和计算技术应用到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实现技术对研究的所有阶段的支持,包括创造、协同研究、发现、分析、处理、、存储以及共享数据和信息。e-Research的典型技术包括虚拟研究环境、网格计算、可视化和文本与数据挖掘。
虚拟研究环境(Virtual Research Environment,VRE)是一套联机工具、系统和过程,用于促进、增强机构内或跨机构的研究。VRE的目的是提供研究者各种工具和服务,使得他们的研究工作尽可能地高效。VRE将协助研究者管理研究过程中逐渐增加的复杂任务,促进跨学科甚至是跨国界的研究者之间的合作。VRE支持的研究过程包括:资源发现、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模拟、合作、交流、、研究管理和项目管理。通过采用共同的标准,VRE能与更广泛的数字环境连接,保证与其他关键系统的兼容。
虚拟研究社区(Virtual Research Community,VRC)是一组在地理上广泛分布的研究者使用信息和通讯技术高效地共同工作。在一个社区里,研究者能够高效地合作、交流、共享资源、访问远程设备或计算机、产生结果,在这样一个合作社区中,似乎各种资源是存放在同一地点。VRC的合作团队可以具有开放性和参与性、封闭性或私有性,正式或非正式,结构化或非结构化。VRC也可以根据需要动态改变这些状态。VRC将有专门工具识别潜在的合作者,与支撑人员交互,访问VRC通常通过研究者个人的虚拟研究环境。
SKE是支持研究者自助或合作的综合科技信息资源(也称知识资源)的动态、知识发现、知识交流和知识管理的虚拟社区,支持机构内、跨机构、跨地域的信息融汇集成和信息交流。可以说专业领域知识环境是一种VRC,同时它又是虚拟VRE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专业领域知识环境中逐渐累积的知识资源将支持虚拟研究环境中信息交流和科技信息的组织和知识发现。
2.3 SKE与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是e-Research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领域知识环境是数字图书馆的有机组成部分。专业领域知识环境的综合科技信息资源与公共文献信息资源相互关联与集成,共同支持用户对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的关联发现和获取。专业领域知识环境将丰富数字图书馆的内涵,扩大数字图书馆的外延。
2.4 SKE与Web2.0、Web3.0
应该说Web2.0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理念、思想和方法。Web1.0时代的网络服务是专家建设的系统,用户只是受众。Web2.0时代,大众成为互联网的主角。有人把这个变化称为互联网社会体制的变化。Web2.0典型的服务有Blog、RSS、Wiki、SNS、P2P、网摘等。
Web3.0也即语义网,是现有Web的扩展。Web3.0的主要特征是智能化、集成化、语义关联化。语义网提供了一个通用的框架,允许跨越不同应用程序、企业和团体的边界共享和重用数据,支持计算机和人的协同交互。
SKE建诗府采用Web2.0的王单余和方法Web3.0的技术,建立以用户为主导的SKE。用户是SKE环境的建设者和使用者,用户贡献大部分SKE环境中的内容。图书馆员隐居幕后,成为服务的支持者。
采用Web3.0技术,即采用以语义关联为核心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包括知识组织技术、本体技术、知识关联、知识发现和知识推理技术、语义搜索技术、语义标注技术、可视化技术等。通过采用语义网技术和相关的标准规范和协议,使SKE融入全球语义网环境中,支持更大范围的信息集成和智能的知识发现,为科学研究提供更加广泛、丰富的知识资源。
3 专业领域知识环境的愿景和体系框架
3.1
专业领域知识环境的愿景
目前国际上专业领域知识环境同类的系统和服务正随着语义网技术的成熟而迅速发展起来。如支持科研项目信息管理和交流的欧盟IST的OntoWeb、Knowledge Web Portal、SemiPort,支持研究机构信息和交流的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的AIFB Por-tal、美国康奈尔大学的VIVO、哈佛大学的Hat-vardScience,支持领域知识集成的欧洲的SWED、美国劳工部的WOKE等。
专业领域知识环境的愿景是面向科研一线,支持融入科研过程的用户自主灵活地构建个性化的知识环境,支持知识资源和知识服务的动态聚合和智能发现,支持对领域知识资源的、交流、组织与利用。具体来说:①支持科研机构、科研团队和科研人员科研过程中快速灵活构建个性化知识环境,实现即时的知识、知识交流与知识管理;②支持集成融汇、信息采集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支持对领域知识资源的集成,支持图书馆专业人员和用户合作的领域知识资源的遴选、采集、集成组织和利用;③支持图书馆员面向重点研究领域、重大项目、重要研究团队提供实时的、个性化的综合科技信息服务和增值的知识化服务;④支持科研用户按照其需求和使用偏好对知识资源的个性化组织,支持图书馆专业人员协助进行知识资源的描述、组织与管理;⑤支持基于一个或多个专业领域知识环境的集成的知识挖掘、知识发现、知识推理,支持知识资源的结构化、可视化呈现和关联导航。
3.2 专业领域知识环境体系框架
专业领域知识环境体系框架由7个部分组成,其中Mash up、RSS、数字知识环境开放组织引擎、信息采集为相关的外部系统,在体系框架中用虚线框起。专业领域知识环境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3.2.1 知识库知识库是专业领域知识环境的核心。知识库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①知识组织体系,包括了组织综合科技信息的科研本体、学科分类体系、叙词表、大众知识组织体系等知识组织工具,知识组织体系从多个角度对综合科技信息资源进行结构化组织和关联;②语义元数据,语义元数据是根据知识组织体系模型,对科技信息(如人、机构等)进行描述后形成的元数据,也可以称作本体的实例元数据,所有的信息资源的语义元数据根据本体结构组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元数据网络;③语义元数据所关联的全文文档,例如研究报告、数据表等。知识库中资源内容来源于通过应用层用户自主添加、信息自动采集和动态的融汇聚合。知识资源本体、等级分类体系和专业主题词通过数字知识环境开放组织引擎从开放知识组织体系中定制。
3.2.2 标签和子环境子环境将专业领域知识环境按用户个性化空间进行社区组织,实现社区内、社区间、社区与公共环境间的灵活的知识共享、知识内容的分级管理。满足用户个性化知识交流、知识浏览和知识管理的需求。标签用本体的方法组织,用来定义子环境的显示视图。
3.2.3 应用层应用层供用户和第三方系统访问专业领域知识环境。体系框架设计三种访问形式:基于本体的关联浏览,语义检索,语义可视化,三种访问方式的背后是语义相关度分析,知识推理规则和算法的支持。
应用层同时提供的基于本体的语义编辑模板,将使得用户的信息能够按本体进行结构化组织和存储。
应用层也提供开放API接口,供远程应用(软件)通过RDF爬行器访问知识库内容。融汇聚合允许用户通过外部的集成融汇系统、RSS聚合系统动态集成第三方系统内容。
3.2.4 数据集成利用成熟的信息采集系统对机构知识库、重点机构网站等第三方系统资源进行自动的采集、抽取和封装,通过数据集成将这些外部重要资源集成到SKE环境中,是快速增加SKE信息内容的有效途径。
4 院所协同的专业领域知识环境建设
专业领域知识环境是传统数字图书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个必然选择,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在需求的全新的服务领域,具有极大挑战性和不确定性。与传统数字图书馆的区别在于专业领域知识环境是一个融入用户科研过程的信息环境,是用户个性化的信息环境,因此专业领域知识环境的建设需要采取一种新的机制,需要建立院所协同的业务模式和机制。
所谓院所协同,指图书馆与研究所协同,用户与图书馆员协同,学科馆员与研究所图书馆员协同,资源建设人员与技术开发人员协同,学科馆员与资源建设人员协同。这种协同模式贯穿在专业领域知识环境的知识组织体系建设、平台建设、知识资源内容建设、环境的部署和推广应用以及环境的日常运行管理等的整个过程中。
对科研人员来说专业领域知识环境是其科研过程中的“贴身”的信息工具,对所图书馆员和学科馆员来说,专业领域知识环境是其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的窗口和通道,对资源建设和技术人员来说,专业领域知识环境是其需要重点投入和打造的一个服务平台。
4.1 院所协同的环境平台建设
建立以技术人员和资源建设人员为主,用户、所图书馆员、学科馆员协同的平台开发机制。专业领域知识环境平台建设包括平台底层的知识组织体系构建、平台的需求调研和平台业务模式构建、平台开发和测试以及试点应用等环节。平台开发流程和平台开发过程中各类角色的任务和作用,见图2。
4.2 院所协同的知识组织体系建设
建立以资源建设人员为主,用户、所图书馆、学科馆员合作的知识组织体系建设和动态更新机制。资源建设人员负责知识组织体系结构框架和知识组织体系的发展、各类资源的描述规范建立。用户、所图书馆员
和学科馆员在知识环境应用和服务中,参与动态地调整更新知识组织体系,使知识组织体系随着专业领域知识环境的发展不断生长演化和发展。
4.3 院所协同的知识内容建设
建立以用户为主体、学科馆员和所图书馆员协同、资源建设人员和技术开发人员支持的内容建设机制。用户是专业领域知识环境知识内容的生产者、者和使用者,专业领域知识环境的主体内容是用户在科研过程中生产和的。学科馆员和所图书馆员在为该领域用户服务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将领域重要的综合科技信息资源、学科情报研究报告等到专业领域知识环境中,专业领域知识环境是学科馆员和所图书馆员进行用户服务的平台。资源建设人员和技术人员通过技术的方式,采集集成综合科技信息资源,丰富专业领域知识环境的知识内容。
4.4 院所协同的知识环境服务推广
建立以研究所图书馆和学科馆员为主、资源建设人员和技术人员参与的专业领域知识环境的应用推广、培训和服务机制。通过学科化服务,将专业领域知识环境在研究所实施应用,并在应用中吸取用户意见和需求,反馈给平台建设者,不断完善系统平台。
4.5 院所协同的知识环境运行管理
专业领域知识环境的运行可采取分级分层管理、用户自主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一般来说,知识环境平台需要由资源建设人员和技术人员负责管理,个性化子环境可分别由学科馆员、所图书馆员或者用户代表进行管理。
5 专业领域知识环境部署和应用的思考
从中国科学院科研特点分析,笔者认为专业领域知识环境应该从高层部署,从底层展开应用。从高层部署就是按照研究领域进行部署。从底层展开应用是在专业领域知识环境中建立研究组、研究项目、实验室、研究室的个性化子环境,实施专业领域知识环境的应用。
专业领域知识环境的部署应结合中国科学院重点发展领域和学科布局,在科研人员直接参与下,按照重大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有计划地逐步开展专业领域知识环境的部署。作为试点应用,先期可以从信息科技、空间科技、能源科技、纳米、先进制造与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科技、生物多样性、海洋科技、生态与资源环境等领域有选择地进行试点应用部署。通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将专业领域知识环境覆盖到中国科学院的所有研究领域。
【关键词】公允价值 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
2006年2月15日,国家财政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并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率先执行。其中最大的亮点无疑是在投资性房地产和债务重组等项目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使得在国内更多的企业有了选择公允价值模式的机会,会计上对公允价值的应用将有更大的用途,更广阔的前景。但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国采用公允价值最主要的原因是迫于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多重高压,公允价值的应用和发展还受到内外部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必须分析影响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内外部障碍,立足国情,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公允价值应用的外部因素制约
1、市场环境
公允价值的运用需要完善的市场环境。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尚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计划经济体制仍然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各种非市场化的因素依然存在,影响着活跃市场的发展。我国的要素市场、产权市场和资本市场等新兴市场是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由试点开始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由于早期制度设计的局限以及改革措施的不配套,一些在市场发展初期并不突出的问题,随着市场的发展壮大,正逐步演变成阻碍市场进一步发展的突出问题。其主要表现在:统一的市场结构还没有形成,资源在市场上的自由流动仍存在较大的限制,不同市场上所反映出来的市场信息不一致;部分市场仍然处于垄断状态,竞争不充分,其资源价格不能反映市场的公允性;而且市场对上市公司也缺乏有效的管理,会计信息虚假披露比比皆是,应用公允价值面临着较高的道德风险;此外,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还较为普遍,致使资源的价格往往偏离了市场的轨迹。
2、法制环境
首先,我国法律制度不健全,严重的影响了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一方面,我国过去制定的一些涉及财务会计内容的法律制度已经过时,还没有进行修订。另一方面,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实施不久,相关配套的操作规范正在制定之中,对会计信息披露与报告尚未有统一的规定,会计信息、甚至是虚假的现象较为普遍。其次,在我国,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仍然存在,违规者的预期违规收益一旦大于违规成本,市场违规就会不断蔓延,有很多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包括民事赔偿在内的惩罚。
3、监管环境
我国虽然在会计法中已经做出了必须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的明确规定,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首先,从企业外部监管来看,财政、审计、税收、工商行政管理等诸多监督机关为完成各自的职能任务各有取舍,相互间的配合及监督合力未能形成。而且这些国家机构在进行会计监督时,也往往只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其次,社会监督体系不够完善,法律规定的接受注册会计师审查验证的范围还很有限,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的社会服务功能远远没有真正地体现出来。不少注册会计师在执业时, 由于受其能力、业务素质、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制约,不能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甚至有一些事务所在利益面前成了所审企业的同谋者,使公允价值的应用又多了一层障碍。再次,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在虚假会计信息治理和监管上的作用发挥有限,审核公允价值计量是否准确也比较困难。对于公允价值的评估,由于缺乏专业知识而无法进行审定。
二、公允价值应用的内部因素制约
1、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
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股东会流于形式。在股东中,大股东是国有股东,由于没有恰当的所有者主体作为股东,使股东会形同虚设,难以发挥监控作用,难以对经营者进行约束。二是董事会难以决策,即政府在上市公司中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董事会的主要成员由上级主管部门委派,其决议须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因此董事会实际上履行着行政机关的职能;三是监事会形同虚设。监事会的成员结构和知识结构不合理,监事监督意识淡薄,监督制度不健全,监督功能软弱。因此监事会很难代表股东的利益,同时也缺乏有效的手段行使监督职能;四是经营者激励与约束不相容,即对经营者既缺乏有效的激励,也缺乏有效的控制,使经营者难以自我约束;五是“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我国的上市公司国有股一股独大、所有者缺位导致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程度相当高。内部人由于掌握了外部人所不知的内部信息而会做出对自身有利却对外部人不利的决策。在上市公司粉饰经营业绩报告、伪造盈利的行为中, 公允价值则成了一个“法宝”。
2、会计人员素质问题
我国会计人员学历、素质普遍不高,由于多年来一直采用会计制度来规范会计实务,致使会计人员习惯照搬会计制度中的条款来处理会计业务,而对于存在大量职业判断的会计确认、计量过程却很生疏。但新准则全面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特别是会计处理的技术方法不断提升,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会计职业判断的运用和以往又具有明显区别,更多地体现在对资产(负债)价值的估价上。与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等计量属性相比较,在计量结果上,公允价值计量结果会更多地体现会计师的专业水准和职业判断能力,特别是现行市价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及时搜集和应用交易商品的市价。即意味着会计准则把风险交给会计人员来控制和处理,这就有可能导致企业会计处理的风险,同时也会增加审计人员在执行鉴证业务时的风险。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滥用计量方法,都会造成信息失真,影响投资决策,侵害投资者的利益,致使会计准则难以有效执行。会计队伍建设刻不容缓。我国许多大企业先后都将企业的会计业务承包给国际上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说明我国的会计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距离。
三、对策与建议
1、积极培育各级市场,推进市场信息化建设
首先,要深化改革,提高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就目前我国的市场环境而言,急需完善资本市场,扩大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等贵金属市场,建立充分竞争的生产要素交易市场尤其是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工具交易市场。其次,要打破行业垄断,引入充分的竞争机制,降低金融、电信、能源、电力等行业的准入条件,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保险等领域,打破分业经营的限制,鼓励混业经营。最后,借鉴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做法,加快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的全国市场价格信息数据网络,定期公布相应行业的参考价格、模型指数和参数,形成良好的市场价格信息体系,方便企业财务人员及专业估价人员在资产定价时选取适当的参数数据。
2、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强化依法行政
首先,相应的修改中国证监会的相关法规。依据新的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要求,制定与会计准则的要求相一致的关于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计算及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法规。其次,虽然新会计准则引进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 但它本身仅是一个指导性文件,而对公允价值在应用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却未加规范。因此要根据中国的国情, 针对特殊的市场环境和具体的行业特点, 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 在实践中拓展公允价值应用的深度与广度, 提高其可操作性。再次,要制定严厉的法律法规,加大资本市场的违规成本。应积极推动有关法律法规修改,加大对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和打击证券市场犯罪的惩治力度。最后,推进依法行政,完善执法手段,改革执法程序,杜绝一切人情因素,按照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信用体系的要求,制定资本市场诚信准则,维护诚信秩序,对严重违法违规、严重失信的机构和个人坚决实施市场禁入势在必行。
3、建立健全会计监督体系,加大监管力度
首先,界定清楚财政、审计、证券、金融、税务、会计等监管的职能和作用,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做到各司其职、严加监管。其次,相关管理机构之间建立互动机制,发挥监管合力,相关人员必须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政府监督的职能和作用。其次,搞好社会监督机制的建设。深化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完善执业环境,制定相应的执业自律准则,大力提高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借鉴国外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理经验,建立注册会计师惩戒制度,尽快出台注册会计师惩戒规则。再次,建立公允价值审计制度。在公允价值审计方面,国外的注册会计师职业组织对这一问题作了大量研究,国际审计界已采取了行动,公布了一系列研究报告和指南。为进一步提高公允价值确定的准确性,我国也应当建立一套公允价值的审计具体准则,规范公允价值的确定程序。
4、调整产权结构,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首先,建立政企分开、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股东等财务信息需要者参与监控的权力,通过健全董事会成立审计委员会、建立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基于委托关系等措施确保股东对经营管理者的强力约束。其次,积极推行国有股减持政策,培养多个有能力和积极性的社会股东,避免单一股东对公司的控制,增强股权之间的相互制衡。同时要努力推动公司管理层进行改革,建立独立于大股东和经理层,能真正代表所有股东利益的董事会,并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确立其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地位。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会中必须引入相当比例的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董事,代表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行使权力。再次,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大力发展职业经理人市场。改变董事、经理主要由行政渠道产生的现状,完善职业经理人才市场,通过市场手段和市场竞争方式来选拔和聘任公司管理者;实行董事、经理股权激励计划,使董事、经理的个人利益与公司的长远价值同比增长。最后,建立完善的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国家要制定与之相关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以保证企业使用公允价值时,能够实现与其风险管理框架以及企业整体风险承受力相一致的风险管理目标,保持有关使用公允价值估价方法及政策规定在企业中的一致性;定期提供信息,反映企业使用公允价值方法的情况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的影响等。
5、加强职业培训,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首先,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升思想境界。切实加强诚信建设,保持职业良知,牢固树立求真务实的职业操守,从根本上消除弄虚作假的现象。同时,强化法制教育,要求会计人员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处理会计业务。其次,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帮助会计人员熟悉和掌握新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培训内容不仅应当包括各类知识培训,而且还应当包括信息技术的运用等,培训的目的是提高会计人员对交易和事项的确认、计量、报告进行复杂判断和处理的能力,减少公允价值判断的偏差。
虽然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从公允价值的国际应用来看,公允价值的广泛采用是不可回避的,有可能发展成为未来价值计量主要属性的趋势。但由于进行公允价计量较为复杂,涉及许多经济环节,执行难度较大,不可能一蹴而就,其普及过程只能是渐进性的,因此目前我们仍应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做法,由历史成本计量逐渐向公允价值计量过渡。
【参考文献】
[1] 陈美华: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2] 谢诗芬: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前沿问题研究[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3] FASB.SFASN0.157:FairValueMeasurements[S].2006.
[4] IASC:国际会计准则2000[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