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05 03:30:4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数字化艺术设计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变革;数字化;计算机;网络;教育;艺术;教学
当下,数字、信息、网络正在无时无刻、无所不在地渗透到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样对高等教育产生了史无前例的巨大冲击,从教育环境、教育模式到教育理念、教育目标,都在这场冲击中发生着变革。
国内大学相继投入到了这既是严峻挑战,同时也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中。然而,尽管有些学校已经采用了一些先进的设备和工具,但是还在沿用数十年来的传统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电化教学设施设备变成了利用率很低的简单摆设,真正起决定性变化的管理和教学的方法和模式却没有随着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进行相应变革。面对知识全球化和民族素质提高的教育要求,以及一系列的教育市场化竞争的挑战,如何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顺应变革的潮流,是各个院校的当务之急。
1、教育环境的变革
信息时代是一个快捷的时代,效率之高、信息量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教学环境的变革是信息有效共享与集成,它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其核心是指用全数字化的信息获取、存储、传输及处理技术,来控制和操纵整个专业系统的教学和管理事务,对教育教学过程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数字化技术有利于艺术设计高校教育的信息交流、教学互动、资源共享,计算机实现了设计数据的储存及再利用,各种设计素材、设计草图、效果图、制图、图形艺术、模型等资料都可以用数据来储存,并且可以随时方便地进行检索。专业考试与成绩管理系统中可以做到课程设置,试题编辑,自动出卷,试题库整理,成绩录入与查询等多项功能。数字化工作室可以使学生自主培养自己的协同工作能力,以及探索知识,获得知识的能力。
此外,多媒体课件的开发、网络技术和远程教育给学生以更多的信息知识,通过局域网或Internet网,可实现院、校之间的网上教学,一些知名的专家教授可以足不出校而面向全国艺术设计教育机构。网络也拓展了艺术设计存在的空间,使艺术设计走向了更广泛的数字化,让受教育者轻易地接触大量艺术设计资讯,有利于学生形成开阔的、前瞻性的视野。
2、教学方式的变革
目前在我国的教育领域已经广泛采用现代数字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并由此引发的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教学模式和教育结构的改革已成为共识。
这样一来,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灵活,课堂教学不再局限在有形的教室中,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无形的扩展,使随时随地学习成为可能。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的条件,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发展途径,使因材施教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课堂教学可以达到更加多元化及协作化的学习模式,进一步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丰富的教育资源面前,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学生的个性得以觉醒,创新精神得以彰显。所有这一切,都将最终导致教育理念的转变甚至教育理论的创新。
在数字化教育平台上,可以提供多方位的教学服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把教学、试验、科研有效结合起来。如网络教学平台中可将教师的课堂教学、反馈练习,课后辅导,乃至个别化学习,在线学习、电子邮件、远程教学等各个部分包容进来,形成大容量,开放式,交互式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新的教学形式。更有价值的是,因为每个教学内容的数据都储存在服务器上,数据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被调用,教学信息更容易分享,教学环节更容易整合。
3、教学管理的丰富
通过数字化技术,我们可以还原本真课堂,通过数字监控进行公开课的课堂教学观摩,给予课堂上的教师、学生尽可能少的影响。
我们可以实现教师自我教学水平的提升。很多鲜活的事例告诉我们,教师的个人发展,不仅是听专家报告、参加教研活动,更在于自身的针对性的实践和思考。数字化设备可以为每一位愿意提高自己的教师自动记录着真实的课堂,无需外人帮助,需要的只是上课后在网络上静心点击和自我对课堂的感悟。
通过数字化技术,我们欣喜地积累着优秀的教学资源。很多好的教学课案如果不及时地记录下来,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丢失。借助数字化设备,一些优秀的课堂实录、设计过程等将被忠实地记录下来,不仅使宝贵的教学资源数字化后便于知识管理,为学校积累具有本校特色的优秀教学资源,也为每一位成长中的教师保留着一份宝贵的财富,一段成长的足迹。
通过数字化技术,我们还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将教学实况直接变为网络上可以实时播放的视频流和音频流。这种技术手段的改进,为远程专家实时点评、课后专家远程诊断、教师互评、学生学习、自我反思、网络教研、行政考核等提供了真实感性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数字化技术,我们可以实现更多的人性化教学管理,提供更贴心的教学服务,建立起更好的保障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长效机制,深化改革,持续创新,使学校向一流高校的美好前景稳步迈进。
4、设计专业的新增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艺术在与计算机技术、工业、建筑、管理等学科的不断交叉中,衍生出许多新专业,如广告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目前,在数字时代的大背景下,动漫制作、游戏策划、游戏设计等数字化专业亦成为了热门。
不过,就其归属而言,数字化艺术设计还是艺术学的分支。它虽然以计算机为依托,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技术问题,但始终以艺术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在题材、技巧、观念等方面深受传统艺术的影响。当数字化艺术设计的作品数量还不是很多,影响还不是很大时,数字化设计只是艺术设计学科的课程之一,随着数字化艺术设计的日益普及,创意经济、文化产业、数字影像、体验时代,成为当下使用最为频繁的关键词。DV、Flash、电子杂志、动画、网络游戏日益成为新生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字设计艺术作为新的艺术门类,正在以新产业主体的形象迅速涌入我们的视野,数字化艺术设计已成为艺术设计领域的专业之一。
5、辅助设计的帮助
关 键 词:手绘效果图 设计语言 认知方式 重构 数字化技术
手绘效果图是设计师用来表达设计意图、传达设计理念和设计思想的技术手段之一,它既是一种设计语言,又是设计的组成部分。其实,艺术设计中综合多元的图形思维方法也大多建立在徒手画的基础之上的。
艺术设计的表现效果图是艺术设计中不可缺少的表现手段,是设计师与业主之间相互交流的桥梁。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各种绘图软件为创作多样化的效果图提供了方便,并对传统艺术设计(以笔+颜料作为主要表现工具)带来强烈的冲击。所以,在艺术设计表现效果图课程中导入“多元并存”的理念,重构设计理念与认知方式,采用“新概念艺术设计表现与数字化技法”(即把传统的手绘效果图与计算机绘图软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无论是传统的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还是计算机数码绘图的表现技法,这两者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效果。从专业教学和学习角度来看,它们都不能互相取代,而应相互交融、扬长避短,在不同的设计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和形式来表现具体的设计任务,从而,充分体现设计师的设计理念、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案。
一、数字化图形技术的发展要求设计师重构新的设计理念与认知方式
在人类文明史上,“笔”曾经是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在笔的时代,设计艺术主体的认知的手段主要是靠书写或印刷。用笔的过程实际上是设计师对自己的创作对象的观察、概括和传达的过程。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影响到人的认知方式。从“笔”到“鼠标、压感笔”就是设计艺术主体重构自己的认知方式的过程。
笔的时代——设计艺术主体对于宏观和微观世界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文本的传播范围和自身感觉器官的局限。也就是说,设计艺术主体是靠书写或印刷品来获取间接的经验来认识事物的。
数字化时代——计算机加快了人们处理信息的速度,提高了认知效率,从而增强了人们在信息时代的适应性。因此,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将成为艺术才能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将逐渐占据支配地位。当然,笔的价值在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后仍不会完全消失,只不过不再居于主导地位。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下的设计艺术专业教育,艺术主体认知能力将在新的条件下的进行分解与重构,原先的社会分工中所形成不同的设计艺术创作方法将带入计算机艺术中来。同一种计算机或同一种软件,不同的设计设计师用起来,也可能有不同风格。
二、数字化图形技术的发展给设计师表达设计意图提供了新的平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硬件配置越来越适合处理高质量的图像。计算机成为数码图形制作中重要手段和强有力的载体。辅助电脑设计的诸多软件已成为艺术设计学习与表现的主流。数字化绘图软件能把复杂的四维空间形象绘制在二维空间。设计者可以运用数字化绘图、数字化三维动态等手段,更加真实地反映室内外空间状态及构造、装饰材料的质感及光影。这种数字化绘图技术在艺术设计的后期制作修整阶段已体现出明显的优势:
1.数字化图形技术能较写实地模拟真实的环境,直观反映空间的视觉效果以及材料肌理效果、灯光效果等,为客户的预期判断提供了更为可信的依据。
2.数字化图形技术制作的效果图便于修改,可以在建模到成图的过程中,进行造型、色彩、质感等方面进行反复修改。这样既有利于设计师优化设计方案,也有助于多角度地展示设计构思和表述设计。
3.数字化图形技术的发展与软件开发的不断升级,使其在表现手法上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能够表现出各种画种的艺术效果。
三、常用的数字化图形软件
1.Photoshop图形处理软件支持多种图像格式和颜色模式,可以对图像进行修复、调整以及绘制。它还具备各种图像处理技术如图层、通道和滤镜等,可以制作出各种特殊艺术效果。
2.Painter IX(绘画巨匠)软件具有的仿天然绘画技术。它将传统的绘画方法和电脑数字化图形技术完整地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绘画和造型效果。
3.Piranesi(空间彩绘大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互式绘图的平台,其操作过程可以做到与设计师的思维同步,从而更好地进行辅助设计和表达设计。
4.SketchUp(建筑草图大师),该软件以功能强大、操作方式灵活,设计师往往可以突破以往在二维空间做设计的思路,以一个全新的建模理念和方法,即“智能”的理念,把设计效果图展现在我们面前。该软件的特点是可以启发创意,并将设计的每一个灵感快速地在屏幕上呈现出来,并合理地运用在设计中。
四、数字化技术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新观念、新方式、新技术不断产生,书写方式与印刷文明正朝着计算机文明的过渡。在设计艺术领域,设计师与大众已经形成了与笔的艺术表现形式相适应的认知能力。在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在新兴的计算机文化的感召下,作为设计艺术教育,应该面向新的艺术媒体,培养学生的新的认知能力,使其设计理念、认知方式和审美情趣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使用数码绘图软件进行效果图的表现,虽然能达到手工绘图所不及的效果,但也比徒手绘图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工作量。所以,我们在教学和设计的实践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正确地选择、合理地运用。
论文摘要:新时代的数字化空间给艺术创作带来新的语言、新的形式,也给我们的生活与观念带来巨大变化。面对这一切改变,艺术专业人员应认真思考我们的主要作用。思想性、艺术性、创新性、多种行业的合作是数码艺术的重要特征。
我们经常谈论生存空间、想象空间、虚拟空间、情感空间、个人空间……,新世纪又带给我们一个数字空间。对于不同的空间,我们会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发现,不同的审美形式,不同的观念。有人认为,创造新的美学形式是人类最多产的根本性行为。创造出新的艺术观念,就找到了使人们从无到有进行交流的方法。人类的这一活动,一直是人类历史进程的基础。
牛顿在空间中看到一个坠落的苹果,发现了重力定律。塞尚则在一堆散落的苹果中看到了新空间。在牛顿眼中的,是一个自然空间,他看到了空间中物体存在的形式。而塞尚眼中的物体与空间是一个整体,“空间不再是只供艺术家表现形式的空荡舞台;空间会受到其内物体质量的影响。而这些物体反过来又会被自己周围的空间所改变。”牛顿与塞尚对空间的不同观察,都产生了伟大的发现。在走进全新的数字空间时,我们会看到什么呢?我们会看到怎样不同于牛顿与塞尚眼里的苹果呢?我们的作用又如何?
数字空间中的新语言数字化空间,指的是由0与1组成的变幻无穷的数字集合体。他们有规律地组成一串串数字流,形成一个庞大的,无限发展着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容纳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发送、接收并存储。在这里产生的新的交流方式,几乎涵盖了人类的所有感官功能,思考、情绪、声音、视像、触摸、感应……。在数字化空间中的“物象化”,其实质是一个数字结构形成的过程。
展现在数字空间中的视觉组成部分一数码艺术,伴随着电子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发展而逐步完善。从1950年第一台图形显示器问世,即可以以点的形式显示文字与图形,到20世纪印年代计算机图形技术开始逐渐形成。一些外部设备,绘图仪、光笔、数字化仪、彩色显示器等相继出现。随着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内存容量及运算速度成倍提高,而性能价格比则大幅度降低。1981年,IBM推出了正式以“Pc”命名的个人计算机,以及后来采用微软公司开发的“视窗”(WINDOWS)操作系统,使人机对话变得一目了然。计算机美术设计系统和相应大批优秀设计软件的产生,也进一步使计算机图形技术得以大范围的推广,视觉语言成为数字空间中交流与传播的主要媒介。
数字空间中艺术家全新的工作流程新的工具带来了新的工作流程。一只鼠标,一个键盘,面对显示屏,我们便可以开始工作。无需庞大的案台,成堆的颜料、图书以及型号不一的画笔,这一切变得轻松而自在。调整便利,存储容易,携带轻便,传递快捷,查询简易……。面对各种各样分门别类的图库资料、信息、软件、插件,设计师会突然觉得想象力的贫乏。各种即时的输入设备及输出系统也是越来越先进,色彩丰富、显示精细。
新的表现形式。新的媒体不同于以往的绘画、设计,艺术行业中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一个可集文字、语言、音乐、图像于一体的多媒体艺术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网络技术的发展又使数字成为一种桥梁,产生了网络化传播系统和结构,成为报纸、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介。新的视图表现方式出现在人们面前。图像变得更加生动,技术在图像中的含量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明显。艺术之美与技术之美的融合,使表现的范围更宽广、更丰富,艺术作品的产量大大增加,时代特征更为明显。
多维空间的展示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到有了时间的四维空间,我们的思想不再受到空间的限制。物体的每一个角度,每一种运动、表情,都可以全真模拟。我们开始需要认真研究每一个物体的结构、动态、表情、所处环境的变化。在多维空间中我们的视角更为宽广,物体展示、三维模拟、动画制作、幻想表现,都成为新的展示领域。
交互的艺术以往的艺术作品浏览,观者是被动的。我们往往在苦思冥想中揣摩着艺术家传达的情感,寻找共鸣。数字空间中“体验”、“身临其境”的欲望可以得到满足。作者同观者的交流变得更为直观,更为亲近,“过程”成为艺术的新的浏览方式。
淡化了的学科界线行业间的界线正在数字空间中逐渐变得模糊。人们需要专业以外的知识越来越多,稍纵即逝的数字激流诱人但迅猛,为能抓住这一瞬间,人们需要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去理解与体会。生物学、物理学、艺术学、电子学、数学、天文地理、音乐、心理学……,它们共同构筑了数字的美丽而神奇的空间,是一个充满知识的空间。
数字空间中的数码艺术与艺术家在数字化空间中成长起来的数码艺术,有它自己的特点与要求。超自然的想象、激动人心的情节、巧妙的构思、机械化但又要充满人情味、出色的视觉效果,以及能满足艺术表现的技术条件和具有新思维的艺术人才。在这新的艺术形式中,一大批从事数码艺术的艺术家开始出现。人类的大脑似乎需要再一次进化,我们习惯于将左脑的抽象思维、数字意识与右脑的图像、音乐的感悟能力分离。在今天,人们更希望将这两边的思想交叉而达到统一,最大化地发挥大脑的左右功能。在艺术形式改变的同时也使艺术观念产生了变化。丹纳在《艺术与哲学》一书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群众思想和社会风气的压力,给艺术家订下一条发展的路,不是压制艺术家,就是通过他改弦易辙。”我想没有人能拒绝这种变化,人们需求的改变,观念的转化,会使艺术家必然重新寻找新的语言符号。我们的生活方式、职业、教育,以及思考内容都在随着观念的改变而转变到适应它的轨道上。
例如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使高校中新的学科、新的课程——计算机图形设计课、三维动画、网页设计、多媒体制作等等数码艺术课开始增设,同时也要求相关的师资力量的储备与加强。但是目前懂得电子计算机专业的人不少,艺术教育的专业人才也大有人在,但是能将两方面结合起来进行数码艺术设计的人员地很少。普遍开设的课程为软件操作应用,没有一定的数码艺术研究深度。艺术教育与计算机教育尚且有些脱节。一些人只将计算机片面的视为一种工具,仍然沿用着传统的思考方式、教学方法。艺术设计队伍的突然庞大,虽然使美术的普及更社会化,但同时也带来了负面效应。一夜之间工艺设计成了“民间美术”,变得“通俗易懂”。会几个美术设计软件的任何人,都认为掌握了美术设计软件的操作便掌握了艺术设计的“秘诀”。大量缺乏一定审美角度的作品在泛滥,拼凑资料、改头换面、形式拙劣、色彩凌乱……。在网页设计中,技术的快捷也带来了低水准艺术品产生的快捷,一些俗媚的个人网站时有出现,不堪评说。而在这个时候,我们的艺术工作者似乎也忘记了自己的身份,狂热的追逐着技术的脚步,而一步步远离艺术的本质。更多的人疲惫不堪、通宵达旦地研究电脑技术,夸大了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认为掌握了技术便可有高质量的作品出现——即“技术决定一切的思想”。其实“作品的成功,不是在于技术的新颖和稀有,而是在于运用技术表现艺术原则的成熟程度。”我们应在了解数字技术的规律和应用特点的基础上,发挥我们的艺术创造力,才能创作更好的作品,当然这的确需要我们花出比以往更多的精力与体力。
庞德曾说过:“艺术家是人类的触角”。在新时代来临的时候,艺术家是敏锐的,我们需要思想、思考,而不是一种盲目的追随。丹纳也有这样的一句话:“他之所以成为艺术家,是因为他善于辨别事物的基本性格和特色,别人只见到部分,他却见到全体,还抓住他的精神。”我们正是需要看到这一转变的“精神”实质,而不能丢掉我们身份的特征,即我们所拥有的艺术头脑和敏锐的艺术触角。
1、教育环境的变革
信息时代是一个快捷的时代,效率之高、信息量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教学环境的变革是信息有效共享与集成,它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其核心是指用全数字化的信息获取、存储、传输及处理技术,来控制和操纵整个专业系统的教学和管理事务,对教育教学过程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数字化技术有利于艺术设计高校教育的信息交流、教学互动、资源共享,计算机实现了设计数据的储存及再利用,各种设计素材、设计草图、效果图、制图、图形艺术、模型等资料都可以用数据来储存,并且可以随时方便地进行检索。专业考试与成绩管理系统中可以做到课程设置,试题编辑,自动出卷,试题库整理,成绩录入与查询等多项功能。数字化工作室可以使学生自主培养自己的协同工作能力,以及探索知识,获得知识的能力。此外,多媒体课件的开发、网络技术和远程教育给学生以更多的信息知识,通过局域网或Internet网,可实现院、校之间的网上教学,一些知名的专家教授可以足不出校而面向全国艺术设计教育机构。网络也拓展了艺术设计存在的空间,使艺术设计走向了更广泛的数字化,让受教育者轻易地接触大量艺术设计资讯,有利于学生形成开阔的、前瞻性的视野。
2、教学方式的变革
目前在我国的教育领域已经广泛采用现代数字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并由此引发的教育观念、教育手段、教学模式和教育结构的改革已成为共识。这样一来,教学组织形式更加灵活,课堂教学不再局限在有形的教室中,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无形的扩展,使随时随地学习成为可能。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的条件,选择最适合于自己的发展途径,使因材施教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课堂教学可以达到更加多元化及协作化的学习模式,进一步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丰富的教育资源面前,教师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学生的个性得以觉醒,创新精神得以彰显。所有这一切,都将最终导致教育理念的转变甚至教育理论的创新。在数字化教育平台上,可以提供多方位的教学服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把教学、试验、科研有效结合起来。如网络教学平台中可将教师的课堂教学、反馈练习,课后辅导,乃至个别化学习,在线学习、电子邮件、远程教学等各个部分包容进来,形成大容量,开放式,交互式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新的教学形式。更有价值的是,因为每个教学内容的数据都储存在服务器上,数据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被调用,教学信息更容易分享,教学环节更容易整合。
3、教学管理的丰富
通过数字化技术,我们可以还原本真课堂,通过数字监控进行公开课的课堂教学观摩,给予课堂上的教师、学生尽可能少的影响。我们可以实现教师自我教学水平的提升。很多鲜活的事例告诉我们,教师的个人发展,不仅是听专家报告、参加教研活动,更在于自身的针对性的实践和思考。数字化设备可以为每一位愿意提高自己的教师自动记录着真实的课堂,无需外人帮助,需要的只是上课后在网络上静心点击和自我对课堂的感悟。通过数字化技术,我们欣喜地积累着优秀的教学资源。很多好的教学课案如果不及时地记录下来,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丢失。借助数字化设备,一些优秀的课堂实录、设计过程等将被忠实地记录下来,不仅使宝贵的教学资源数字化后便于知识管理,为学校积累具有本校特色的优秀教学资源,也为每一位成长中的教师保留着一份宝贵的财富,一段成长的足迹。通过数字化技术,我们还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将教学实况直接变为网络上可以实时播放的视频流和音频流。这种技术手段的改进,为远程专家实时点评、课后专家远程诊断、教师互评、学生学习、自我反思、网络教研、行政考核等提供了真实感性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数字化技术,我们可以实现更多的人性化教学管理,提供更贴心的教学服务,建立起更好的保障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长效机制,深化改革,持续创新,使学校向一流高校的美好前景稳步迈进。
4、设计专业的新增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艺术在与计算机技术、工业、建筑、管理等学科的不断交叉中,衍生出许多新专业,如广告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目前,在数字时代的大背景下,动漫制作、游戏策划、游戏设计等数字化专业亦成为了热门。不过,就其归属而言,数字化艺术设计还是艺术学的分支。它虽然以计算机为依托,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技术问题,但始终以艺术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在题材、技巧、观念等方面深受传统艺术的影响。当数字化艺术设计的作品数量还不是很多,影响还不是很大时,数字化设计只是艺术设计学科的课程之一,随着数字化艺术设计的日益普及,创意经济、文化产业、数字影像、体验时代,成为当下使用最为频繁的关键词。DV、Flash、电子杂志、动画、网络游戏日益成为新生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字设计艺术作为新的艺术门类,正在以新产业主体的形象迅速涌入我们的视野,数字化艺术设计已成为艺术设计领域的专业之一。
关键词:三维数字化技术;传统工艺;美术设计
引言:
作为数字时代特有的技术类型,三维数字化技术能够借助先进的设备软件,利用模拟操作功能创造出直观的产品模型,这对企业产品的艺术设计无疑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对于传统工艺美术产业而言,三维数字化技术是实现设计创新的基础,本文阐述了三维数字化技术应用于传统工艺美术产品设计中的优势,并讨论了三维数字化技术的设计方法,最后通过陶瓷等工艺美术产品的设计实践分析三维数字化技术应用.
1三维数字化技术应用于传统工艺美术产品设计中的意义
传统工艺美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发展,很多人已经不再对传统工艺美术产品感兴趣,这就导致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产品设计行业出现人才断层现象.而将三维数字化技术引入传统工艺美术产品设计后,可以借助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吸引学子目光,激发人们对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的热爱,可以说三维数字化技术是促进文化传承与传播的沟通桥梁.此外,三维数字化技术能够弥补传统工艺美术设计手法的不足,科学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可以促进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的繁荣与发展.
2三维数字化技术的设计方法分析
三维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需要利用设计软件,对设计对象进行建模和调整,通常这些步骤都会分为四个阶段,下面具体进行分析.
2.1前期准备阶段
在前期准备阶段过程中,需要将传统工艺产品设计需要用到的资料和素材准备好,确定基本的设计思路,例如,对于一项工艺产品而言,它的产品图色、装饰图案、产品材料都是需要提前确定的[1].尤其是工艺产品的美术造型需要利用标准色卡进行颜色比对设计人员可综合搜集到的资料,对工艺产品进行大概的方案策划,绘制初步的产品三视图.准备阶段的产品设计图各个数据的精准性可能会存在误差,但是在这一期间不不会差生过多的影响,事实上这一阶段设计出的模型只是为后期阶段深入研发做准备.
2.2设计制作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设计人员需要详细的了解产品设计要求,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进行各项数据的细分,并且制作精确的设计方案.我国传统工艺产品类型多种多样,所涉及到的设计内容也样式繁多,因而在设计制作阶段需要设计师选用最佳的设计方案进行工作,例如,选用相应的设计软件,在制作传统工艺产品模型期间,需要设计人员掌握不同产品的特点,对于产品的应用材料、模型结构,都要做好充分准备.
2.3方案优化阶段
方案优化阶段属于对设计制作出的产品模型进行设计评价,从已经制作出的产品模型中分析产品的各项数据和表现,寻找在模型中存在的瑕疵,并且根据可优化方向做进一步的设计修改.
2.4深入设计阶段
深入设计阶段基本上就是传统工艺产品模型定型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需要设计人员最终确定设计方案,并且校对好三维模型的各项数据.得出最终的设计结果后,利用模型数据计算制造成品所需的产品材料数量,以及制作成品的各项收缩比值,这样可以促使生产产品过程中的成功率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三维数字化技术在设计中可以忽视一些实践工艺设计中难以克服的困难,因此在设计方案敲定后还要考虑实际加工艺术产品时的限制,结合当前的实际生产水平适当更改设计方案.
3三维数字化技术融入传统工艺美术产品设计的分析
传统的产品模型设计大多是通过手工组成,或者是利用图纸绘制出模型,或者是利用轻便材料制作实物模型,但是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一定弊端.相比这两种传统的模型方法,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制作模拟模型,既可以节约大量时间,又可以轻松得到模型的数据,继而换算与实际产品的数据比值[2].当前,我国陶瓷、琉璃灯利用传统材料进行设计的工艺美术产品,已经引入了三维数字化技术的设计方法,完善了传统美术工艺产品的设计,提高了陶瓷产品与琉璃产品的造型水平,其已经成为现代化装饰艺术发展的手段.
3.1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设计陶瓷产品
陶瓷产品的造型与设计注重产品曲面的弧度,因此在设计之中需要有严格的曲线率控制,传统的陶瓷产品,例如茶壶(图2)、茶杯等艺术工艺品在设计创造中多依赖手工艺人的技术和经验,通过肉眼观察来塑造陶瓷工艺品的曲面曲线,尽管茶壶等工艺产品的曲面设计难度不大,但是为了展现出陶瓷茶壶工艺品的艺术性就必须创造出具有最优化曲面和舒适度的艺术工艺品.利用三位数字化技术对陶瓷茶壶工艺品进行设计,能够有效的减少茶壶曲面率差错,在计算曲面率数据中得到更准确数值,这比单纯依靠肉眼进行判断要准确很多.要想实现茶壶曲面精准设计,可以选择具有曲面计算功能的绘制工具,在实践中设计人员常用Rhino软件来进行茶壶的造型设计工作.借助Rhino软件可以先进行简单的框架设计,绘制出简单的茶壶模型,然后利用软件功能进行造型的分析和评价,再进一步优化茶壶造型设计.茶壶分为两个部分,即由壶盖、壶身组成,壶身上又从左到右依次分为壶嘴、壶肚、壶把,所以总体来看茶壶在设计时要着重从四个节点入手.在使用Rhino软件时,应当先从整体着眼,把握这四个部件的具体规格,在设计过程中更加注重每两个相连部件之间的数据,利用曲线工具、圆弧工具琢磨连接处,保证茶壶的四个部分能够组成协调的一体模型.
3.2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设计琉璃产品
在三维数字化技术中,3D打印技术成为各方设计人员重点关注的内容,国际上已经有人开始利用这种3D打印技术制成工艺产品.3D打印技术将三维数字化设计功能和工艺制造功能结合,能够在设计图纸定型后直接“打印”出立体产品.尽管3D打印技术刚刚兴起,但是已经引发了几轮热潮,目前在服饰行业、首饰行业、工艺产品行业中已经有设计人员利用这种技术制作出成品,当然由于3D打印技术还只是出于初级阶段,对于一些产品并不能直接利用相应的材料进行“打印”,只能以替代性材料来提前“打印”产品[3].对于琉璃艺术产品而言,当前的3D技术已经可以实现脱蜡铸造玻璃,因而在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设计琉璃工艺产品时,能够借助3D打印技术完成琉璃工艺产品.传统的脱蜡铸造玻璃过程,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处理环节,而使用三维数字化技术进行玻璃的设计与“打印”,可以节省许多步骤,
3.3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设计湘绣产品
我国刺绣艺术产品可以说是传统艺术产品的突出代表,刺绣的种类有许多,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湘绣艺术.传统湘绣需要绣工手工制作,手工湘绣在制作前也会绘制出效果图,但是由于手工绘制图与实际的刺绣图案存在较大不同,实际上也会影响湘绣的设计和制作效果.对此,运用三维数字化技术,采用具有多项功能的设计软件,可以在屏幕上设计出湘绣艺术产品模型,利用三维数字化技术创造的湘绣模型与人们最终制作出的艺术成品具有极高的相似性,若要提前观察湘绣艺术产品的制作效果就可以通过设计模型进行预览.并且在预览中对模型进行纠错和改进,当湘绣产品的规格尺寸出现问题时,可以直接利用修改软件进行改正[4].例如,在设计湘绣作品《牡丹》时,共需要绘制4朵牡丹花,每朵牡丹花的标准色都有细微差别,利用三维数字化软件Rhino先将牡丹花的造型设计出来,然后利用分类功能绘制牡丹花的用色图表.牡丹花花色偏艳丽,多为粉红色,所以选取的主色调为粉色,在设计期间可以在模型上标明每朵花的主色型号,这样可以避免在成品制作过程中出现混淆.一幅湘绣绣稿,除了图案设计以外,最重要的就是绣线颜色和绣线类型,湘绣绣线有许多不同分类,如果在设计之中没有精准把握好绣线的分类,容易在绣制过程中引发失误.所以现代湘绣艺术产品在设计上会借助三维数字化技术提前做好效果图,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基础数据,可以提高湘绣工艺产品的制作水平.结论:综上,三维数字化技术在传统工艺美术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应当加快引入三维数字化技术,促进传统工艺设计手段与现代化的设计技术相结合.相信未来三维数字化技术会更加成熟,3D打印技术也可以在传统工艺美术行业中大放异彩,提高产品的制造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原,丁剑.三维数字化传统工艺产品美术设计技术研究———评《产品造型设计材料与工艺》[J].宏观经济管理,2017(01):97-98.
〔2〕董春波.三维数字化造型在雕塑艺术中的运用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6.
〔3〕侯可新.论三位数字化技术在传统工艺美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优势———以湖南传统工艺美术为例[J].艺术科技,2014(11):36-39.
[关键词]学习支持 艺术设计 学习平台 深交互
[作者简介]施教芳(1966- ),女,江苏苏州人,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数字化学习;顾斌(1972- ),男,江苏苏州人,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江苏 苏州 215104)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法艺术设计开放课程资源建设及应用的比较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1SJD76002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8-0163-02
当今是一个数字原住民进入高校,教育成为互为师生的时代。英国开放大学科诺尔教授指出开放的社交媒体以及社会性网络对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学生和教师都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完全掌控开放的资源和工具,未来几年数字化学习将面临的最大挑战仍然是如何利用开放的资源和工具,并使其发挥最佳的效用。
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需要开放的视角、探索的热情、创造的激情,而在艺术设计的数字化学习实践中,教师和学生对停留在Web1.0时代的网络学习现状提出了质疑:首先,基于网络的有效学习很少发生,资源的有用性和可得性常常受到质疑。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并不支持开放的学习探索,没有体现不同课程的不同教学特点,难以满足不同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的学生需求。其次,为教学者设计的数字化环境缺乏“为学习而设计”的理念和工具。再次,尽管交互常被认为重要且必不可少,但多年的网络学习中,仍限于非实时的论坛答疑,缺乏及时、便捷、沟通无障碍的交互,我们称之为深交互。Web2.0这一新技术的核心理念是“创造共用”。个人创造内容,个体集聚内容,开放建构的理念为我们设计新一代艺术设计数字化学习平台提供了思路。在学习平台的设计架构中,从以信息为中心转而为以信息背后的学生为核心,着重围绕个体的需求来构建个人化的网络学习环境。艺术设计类课程的学习对资源支持及技术支持提出了共建、集聚、分享等需求,设计对作品的大量关注又带来直观、便捷的深交互要求。由此,学习平台的设计必须呼应师生对学习支持、学习服务的期盼。我们认为应以资源建设为核心,师生创造共用,采用Web2.0环境的社交网络为师生的学习提供支持服务,促进网上的有效学习。
一、学习资源支持服务
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的《2010教育技术规划》在学习领域构建了“技术支持的21世纪学习模型”。该学习模型分析学习可建立于学习社区、专业及权威性资源或社会网络之上。资源的构建在这样的学习背景下应摒弃为教而建的思路,应以学生为中心,在所有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标准化概念及能力的基础,即共同的学习经验之上,充分利用各类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可选择的、基于小组的或个性化的学习资源。
以学习支持为导向的学习资源应具有如下的特点:首先,为满足学习的可选择及不同的学习进度和习惯,资源需要标准化和组件化。模块型的组件架构资源的组织利于个性化的学习。同时,资源的结构能够兼容、吸纳多种标准的资源,便于扩充和共享。其次,学习支持服务的理念要求资源不再是静态的,而是鲜活的。艺术设计类的学习资源更要求体现思维的碰撞,开放包容的创意。学习平台应为学习者提供创造共建共用的环境。再次,学习支持服务还对泛在的、微格的资源提出了需求。21世纪学习模型充分证实Web2.0时代学习社区和社交网络是互相交织的。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可能在线,也可以离线。同时学习的泛化还激活了大量微格资源,资源的容量呈现细小、碎片化的趋势。最后,不同的学习情景对资源提出了不同类别的多样需求。通常的学习平台对个人学习情景的学习支持服务有较充分的研究,而缺乏对协作学习等群体学习的支持服务进行研究。要适应协作学习情景构建资源,必须考虑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分析,重视技术的潜在作用。
二、深交互基础上的导学支持和助学支持
传统的课程导学着眼于教学内容的概况介绍、教学计划描述、学习要求提出等,忽视导学作为吸引学生开展线上线下学习第一眼球的作用,忽视激发学生好奇的兴趣、探索潜能的作用,忽视相关最新研究成果及最新应用等最鲜活内容对学习的强有力支持。同时,传统的导学在交互方式上也仍限于非实时的留言、论坛等,显得单调而低效。我们认为在目前优秀的视频公开课等优质资源渗透进入学习者学习背景的环境下,导学应给予学生更多相关学习内容的背景资源、最新研究、延伸阅读、实际应用及存在问题等多媒体资讯,把前人的智慧、当前的研究以及现实的状态予以传递。可以采纳深交互的视频会议形式的网上讨论和线下的面授辅导相结合模式开展学习活动。交流的通畅、实时可以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发挥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冲动。
助学服务的关键是时效性和实用性。学生在学习时需要的助学服务,有两类应予以特别关注:一是学生在将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新的应用上时及完成过程性作业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得到教师及时有效的帮助;二是参加学习活动时发表观点、见解,需要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响应和分析,以获得答案或产生成就感。深交互,需要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局限,给予学习者发展个性和协作探索的自由空间。
三、激励促学为目的的管理支持
美国哈佛大学的网络社会研究中心和瑞士圣加仑大学的信息法研究中心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数字原住民(Digital Natives)。当前的大学生“90后”正是新一代的数字原住民。他们一出生就面临着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世界,对于他们而言,网络就是他们的生活,数字化生存是他们从小就开始的生存方式。但同时专业学习的目标常常在几乎无限连通的网路中迷失,信息的过载使学习的效率低下。由此,促学服务对于落实学习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平台上学习管理的功能设计对激励促学的支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各种功能和工具意在支持学习绩效的提升、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促学服务利用学习平台的管理模块了解、追踪、分析和报告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当学习活动有序开展时,激励、奖赏的反馈传达到学习者,让学习者在情感上获得成就感,释放了他们“竞赛”“表演”等欲望;当学习活动进行迟滞时,催促、提醒、警告等反馈传达到学习者,激发这些学习者群体的归属感,帮助他们加快进度,提高效率。
四、基于学习支持服务的艺术设计数字化学习平台的设计
在以上“以生为本”学习支持服务分析的基础上,我们依照面向学习设计的软件系统设计理念,搭建了内嵌社交网络学习协作系统的以共建、集聚、分享为特色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学习平台面向艺术设计专业,重点构建面向视觉艺术专业学习设计的支持资源。以底层资源库为基础,设计了智能化的学习工具,如推送资源、智能检索、链接呈现等;学习平台加强了社交化的技术支持,如微博关注、主题维基、交互图形、视频会话、协作系统等;在接入学习点上,基于目前智能终端的广泛应用,学习平台支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DA等的接入学习。
学习平台的资源支持实现了标准化组件化。不同学生的学习环境、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需要不同起点的、不同级别的、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习者的水平差异和天赋高低更突出。适应这种需求,以相对独立的信息模块作为资源组件,以主题或专题串联各模块,同时设计一定的学习线索供学生选择。面向学习的平台功能设计还将常用的答疑、典型教师示范、作品评点等以热字方式链接弹出,将过程作业、主题拓展等操练性资源嵌入相关线索中,为学生提供立体的、可选择的所有类型的资源。
学习平台的资源支持细分了多种学习情景。对于小组研讨性学习创作情景,资源支持可细分为任务描述、学习指南、主题研讨、作品呈现及评点等栏目,技术支持则关注会话互动、评论、留言、展览及反馈等功能点;对于边做边学(做中学)的情景,资源支持将重点转为操作示范、操作指南、指导、作品呈现和评点,技术支持的形式也变化为视频点播、评价、答疑、求助和反馈;当学习已进入基于工作的学习情景时,资源支持更要关注岗位说明、行业标准、流程、指导、作品呈现和评点,技术支持随之以视频点播、评价、答疑、求助、会话互动和项目呈现等形式跟进。
学习平台体现了深交互的社交化。平台设计中内嵌了社交网络的学习协作系统。这一设计一方面实现了资源的共建共用、集聚分享,另一方面使深交互基础上的导学助学成为可能。首先,平台设计了主题维基模块。学生在维基中建立主题,完善知识,共同构建某一个领域的知识库,并通过标签等工具将资源结构化。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中,主题的讨论、互评价、案例分析、创意的表达等都是鲜活的学习资源,体现了学习的路径和经验,这些“活”的资源更能吸引学生的参与,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创造共建的资源同时也是为所有学习者所用,而这种“共用”又是智能的。体现在学习资源的智能推荐和智能搜索的相关运用。用语义网络和本体技术来构建学习资源,这样的学习资源中知识和主题之间不再是孤立的,而是富有联系的。当学生在一个知识点遇到疑问,系统可以推荐相关的内容供他学习。这样发散的、拓展的资源链接尤其适合艺术设计领域的学习。其次,平台内嵌微博关注,可关注校内实名的同学,也可链接外部。旨在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贡献性、创造性,集聚资源、分享创意、展示自我,让学生从枯燥的学习环境转移到充满友情、拥有广阔的展示自我空间的学习空间。嵌入的社交网络的关注、分享等功能可以快速传递创作思维,开展头脑风暴,更分享创意过程的草图、素材。线上线下的交流使小组创作更为便捷。再次,学习平台设计了交互图形、视频会话等模块实现无障碍的交互。学生及教师都可以在“交互白板”上对图形标注、圈点、评阅,实现便利的“图形讨论”。可视化的交互更能让学习者得到及时的反馈,并获得认同感。
学习平台还设计了促学的管理模块。如提醒功能、统计数据、个人记录等。例如,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利用学习平台的各种功能和工具,提醒学生按时完成过程作业,参与各种情景学习活动。辅导老师根据学习平台数据查看学生登录情况、作业提交情况、在线学习行为、参与讨论情况、作品呈现情况等,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个别化的监督和督促。学生个人可以查阅在线学习行为记录、成绩记录等,实现自我的管理和改进。
“以生为本”学习支持服务为基础的艺术设计数字化学习平台的正式运行结果表明,面向学习设计而架构的资源可以提高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更好地促进有效学习的发生。深交互基础上的导学支持和助学支持以及激励促学为目的的管理支持则为学生提供了开放学习的良好环境,获得了很好的反馈。
[参考文献]
数字摄影技术语言是与视觉文化形态相互关联的。视觉摄影就是利用艺术设计进行的二次加工实践,它涵盖了诸多设计创新形式,从设计的装饰性再到设计的抽象性,通过强调摄影技术来结合设计思路与创意,从而进一步产生具有显著艺术特征的数字摄影作品。数字艺术摄影文化传播是通过黑白到彩色,从简单到复杂的提高过程,通过设计的不断传播发展,数字影像效果也在不断地改观,传播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数字摄影通过设计创意作为载体,不断吸收新的设计思潮理念,把客观现实的作品通过形态语言的变化来更好的表现内涵与深度。因此,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创新发展,在数字时代来临的今天,数字摄影设计已成为一种跨界融合的学科,尽管我们的纸质媒介,诸如报纸杂志的印刷品不断发展,但是这个设计过程是结合了摄影与设计的。我们在摄影设计制作过程中,把拍摄好的图片进行最后的合成,通过PHOTOSHOP进行修改加工,可以在创作的过程中进行探索。
2摄影元素的艺术表达与设计创新
摄影师克里斯运用摄影术创造出西方古典绘画的意境。通过不同的感受与组织使得摄影作品有了艺术化的表现,克里斯有一组人像摄影模仿了达芬奇著名油画《蒙娜丽莎》,比较突出的是,他把画面中的实体背景经过了慢速虚化,产生了一种速度感,带给人时光流年的历史感,把人物的凝神状态突出在画面中心的视觉点上,让人们在时光流逝和人的永}亘,}生中找到了平衡。设计中的摄影元素是实践之前对实践结果的一种假设,以及对实践过程的预先安排在当今数字摄影过程中,主流设计思维以培养思维逻辑为主要内容。
在创作中我们要不断吸取经验,懂得总结技术难题,在创作的思想境界和表现摄影技术上,我们要看到各种不同的文化理念符号存在着,并将这些符号转变为自己的设计风格,创造出有新意且震撼的作品。当然,这样的设计与摄影加工方法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和练习。
3现代数字摄影与设计的语言传播特征
视觉传达设计通过信息设计感动观者,设计的实现途径依靠媒体传播。设计师利用制图软件技术与摄影技巧相互结合,经过后期制作与加工,使照片达到艺术化的渲染。
当今艺术领域设计师必须具备综合能力和素质,要做到在综合分析条件下如何尊重相关学科建构体,尊重环境,抓扣主题,客观包容,用低碳理念指导设计创作,作品才能产生特色,这就是设计师素质界限。设想,设计师自己在地下挖掘个空间,忘我的,不顾一切的追求有限的理想,能够创作出好作品吗?设计师在构想阶段要综合思考相关专业之间的交叉关系,这原本是从业者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可当下有部分业者,只是近距离的深爱小环境范围,其作品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大环境好像与已无关。设计作品溶入环境是古人早已实践的观念,创造出天人合一的理论指导着人们在人与自然关系领域不断探索,并取得了辉煌成绩。
4如何通过摄影表现设计的灵魂
摄影在设计语言中对美的传播是它的永恒主题,摄影师也可以和画家一样任意创建画面,利用拍摄的素材作画,借助强大的想像力完成作品,内容和现实世界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但素材一定是真实存在的事物,无论摄影师怎样解构现实,他也无法拍摄到根本不存在的事物基于这一点,摄影作品总能客观的表达出一个事实:摄影师都看见了什么。通过研究摄影师的常用素材你就能发现他的关注点摄影师掌握了一定的时机把握能力,摄影的难点不是掌握技巧,而是怎样去运用它。若能用心留意、记录,都能转换成一个个创作灵感。设计技巧永远服务于表达,摄影师对于所摄题材的理解是摄影最核心的源动力。
设计师通过摄影来展示自己的平面设计的作品也是常用手法,我们应该重视数字摄影。对摄影技术与方法的应用尤为关键。摄影通过其手段的不同使人们或得美的感受,来加深对平面设计作品的印象。艺术处理的方案很多,首先就其摄影的角度来说,摄影构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摄影的角度对作品来说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日用陶瓷行业是一个“古老”的行业,日用陶瓷行业巨大,但由于一直沿着从前的老路子走,没有创新,因而没有发展成为有规模的企业。技术进步才能带动行业的进步。我国的日用陶瓷技术虽然起步早,但是发展缓慢,归根结底是技术力量不过硬。迄今为止,仍然有很多的日用陶瓷产品用的还是传统模具生产的,现代人大多追求特色,古老的模具设计生产的产品不足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而今,日用陶瓷的设计工艺虽然一代代传承下来,但要求的设计技艺极精细,这样的手艺人在现在社会并不常见。现代陶瓷产业还存在许多问题,首先,设计没有新意,技术没有创新,导致陶瓷产业停滞不前,只有将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引入日用陶瓷产品的设计研发,才会大大推动日用陶瓷行业的发展。其次,我国自上世纪 80年代以来,陶瓷产业一直处于长期的价格战,使得陶瓷产业的经营者没有经营的动力,陶瓷加工过程中偷工减料,致使陶瓷质量下降,市场产生动摇,给国家陶瓷产业带来致命打击,不利于陶瓷产业的健康发展。再次,陶瓷产业的加工设备落后于世界领先水平,尤其在数字化技术上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这也是陶瓷产业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最后,在品牌塑造方面,缺乏对本民族陶瓷产业品牌形象的树立,是我国在国际陶瓷市场上竞争力不足,虽然我国陶瓷产品具有可靠的质量,正是因为缺乏自己的品牌,在国际陶瓷市场销售时,必须借用国际名牌标签进行售卖,对我国陶瓷产业的发展极其不利。
数字化技术对日用陶瓷行业的重要性
陶瓷产业经过新时代的洗礼之后,正处在危机的边缘,如何涉险过关,转危为安成为日用陶瓷产业者需要克服的困难,通过实践证明,只有在稳固传统的日用陶瓷产业的基础上,实现对高技术领域的突破与发展,才能使日用陶瓷产业进行成功的转型,使日用陶瓷产业更上一层楼。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促进日用陶瓷产业发展的动力,日用陶瓷产业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陶瓷市场中处于不败地位,使企业不断壮大,树立自己的日用陶瓷品牌。所以,陶瓷企业要十分重视数字化技术对日用陶瓷的作用,将数字化技术作为企业在产品竞争中取得胜利的法宝,强化数字化技术在日用陶瓷生产中的应用,并且不断的对数字化技术进行创新和改造,与时俱进,方可保证企业的健康成长。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精神需求不断加大,所以像日用陶瓷品这种的老行业重获发展生机,尤其是对高档日用陶瓷和艺术陶瓷的需求不断加大,由此,必须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日用陶瓷的设计水平和产品质量,发展日用陶瓷设计的个性与特色。虽然市场现代化空前,但人们对传统的民族文化依然青睐有加,所以日用陶瓷的发展必须紧跟时代脚步。竞争日益激烈,国外的科技发展较快,日用陶瓷设计工艺发展很快,面对国内和国外的两个市场,如果不提高国内市场的日用陶瓷品竞争力,不需要多久,我们看到的就会是国外的高档陶瓷充斥中国市场,使中国企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发展更加举步维艰。运用数字化技术,改善日用陶瓷的设计技艺,可以帮助我们抢占市场与先机。陶瓷工艺的数字化是指利用 CAD陶瓷设计软件绘出陶瓷的产品图样,综合产品数据,得到最后的陶瓷品的设计图。采用数字化高新技术设计,大大加快日用陶瓷产业的发展步伐。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将是日用陶瓷设计产业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对传统日用陶瓷的继承,数字化的技术便于将人们的设计和想法完美表达,数字化技术使日用陶瓷的颜色和肌理表达更加真实,层次更加分明,丰富单调的日用陶瓷品的市场。
数字化技术与日用陶瓷设计产业的结合
传统的陶瓷设计工艺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日用陶瓷的设计发展,设计师的设计过程需要经过反复的谨慎推敲,有时候灵光一现,原始的材料无法留下设计师的设计灵感,失掉了也许本不错的设计作品。现代的数字化技术不仅可以记录设计师的创作灵感,经过多种设计效果的尝试,可以实现设计作品的最佳实现效果,做出满意的陶瓷艺术造型。郑和下西洋使得我国的陶瓷文化走向了世界,获得空前发展。网络作为现代数字化技术的一部分,是目前最有效、最直接的交流平台,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有重要地位。现代日用陶瓷生产工艺通过日用陶瓷的文化网络交流和网络销售传播:在日用陶瓷的文化交流中,陶瓷设计师通过网络将自己的作品和想法散发出去,同时从网络上获得其他设计师的设计理念,或者向国内外的陶瓷大师学习交流经验;设计师还可以通过专业陶瓷主题网站了解陶瓷行业的发展动态和流行趋势,为了将中国的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扩大其影响力,设计师也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站,向世人提供日用陶瓷的设计和信息,为日用陶瓷的交流和传播做出一己之力。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