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22 16:37:1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历史教师履职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进修学校;现实窘境;教学有效性;提升措施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在完成小学教师学历补偿教育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已转入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目标的继续教育的新阶段,面临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挑战,以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为主体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在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任务十分艰巨。目前,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总体看比较薄弱,功能单一,不能适应新时期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需要,不能适应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但无论如何,作为教师继续教育主阵地的教师进修学校首先有义务和责任在现行继续教育规定下完成好培训任务,并且应该在培训环节中较以往有所突破、有所提高,不断探索教学的有效性,进而实现高效教学。
一、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现实的尴尬
对石屏县当地195名小学教师调查显示:“50.8%的教师不参加或无机会参加县属级及以上培训;认为县教师进修学校研修班对专业成长帮助很大的仅占29.2%,认为一般的达52.8%,4.7%的认为无作用,13.3%的被调查者没有参加过培训。”据统计,当地教师按规定每年至少参加一次的继续教育培训(履职晋级培训),目前教师参培率仅为60%左右。这些数据折射出了师训部门存在的种种问题,但终究归结指向一点――“培训教学效率低,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成长作用小,教师不屑一顾。”缘何教师会有如此的反映?如何借助教师继续教育这一平台,构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培训体系,提升培训的有效性,最大可能实现高效教学?这不能不成为各地教师进修学校深思的问题。
二、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窘境产生的原因
问题的出现总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且很复杂,但就进修学校教学效率低的情况,主要的原因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管理者导向引领的偏差
当前,教师继续教育的评价方法依然是考试,而考试中普遍存在比较严重的舞弊或变相舞弊问题;更甚者,在考试组织实施中有既为考试者,同时亦为监考者这种低级错误的情况发生;按规定,教师每年至少需参加一次继续教育培训方可正常晋级,有教师因不参加或少参加晋级时受影响,向学校管理者“求救”,管理者也往往出于对下属的“关心”想法帮其解决“困难”……如此种种,给教师造成继续教育仅只为履职晋级中的一个附加,甚至给人一种不得不参与的负担的感觉。试想,当您面对一个主观不努力乃至有抵触情绪的学生时,如何能够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2、学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不平衡
高尚的职业道德、先进的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技术、教研与培训一体化、教育科学研究、教师专业学习、突出教学风格等各方面发展不平衡或全面。中小学教育教学中许多热点和难点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尤其是基础教育的重大改革更需要深入研究,为中小学教师提供指导帮助。但由于历史原因,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 ,远离教学一线,对中小学教育实际,教材教法研究较少,知之甚少,教师培训中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大大降低了教师培训的效果。
3、教师教育培训形式单一
培训模式单一,培训方法陈旧,培训手段落后,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培训的质量。近几年,教师培训仍基本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层次和模式上,虽然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师资培训的要求,也采取了一些诸如加强校本培训,课例评选、讲评等形式,但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观念陈旧,手段落后问题,严重影响着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为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必须注重学校师资的整体提升,更好地开展“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课题研究,为优秀师资的涌现积聚力量,同时要对 “好苗子”加强培养,加速他们的专业成熟,尽快催生出拔尖人才;师训部门也应当认真进行反思,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推出适合本县特点、教师乐于接受、对教师专业发展能起到促进作用的好的专题。
三、如何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1、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促成教师具备终身可持续发展意识
现代社会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表明,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是衡量当今教师是否优秀的关键因素之一。新课改所倡导的科学的发展观即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观,不仅要求教师要具有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更应具备专业化发展的探索欲望和可持续发展的精神。
尽管教师继续教育的评价方法依然是考试;尽管考试中普遍存在比较严重的舞弊或变相舞弊问题是事实;尽管其评价结果不能说明被评价者的优劣,评价思想也依然停留在选拔和淘汰功能方面;尽管这种评价难以成为改造和促进教育的真正有意义的措施……但在整个大的教育背景下,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都应始终秉承正确的教育舆论导向,并付诸所有工作的实践过程中,不要让一些被认为是“小事”的不经意想法或不良行为成为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成长中懈怠思想催生的幕后推手。
建立教师专业化成长考评制度。要依据新课程的精神和教学改革的方向,科学制定考评内容和考评标准,努力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为教师建立成长档案,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己所处的成长阶段和进一步努力的方向,逐步养成自我成长意识。
2、有效推进进修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课改,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关键。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承载着教师职后教育的重任,只有加快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建设步伐,解决好存在问题,完善中小学教育继续教育工程,特别是加快进校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质量,才能更好地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
实现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改革目标,教师进修学校起到导向作用。教师进修学校的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从高尚的职业道德、先进的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技术、教研与培训一体化、教育科学研究、教师专业学习、突出教学风格、教师专业水平评价八个方面定位专业化发展方向,以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大力加强师资培训,坚持“先培训,再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注重培训方式多样化。要在专业知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现代技术等多方面进行专业培训,而且需要长久持续的坚持;要坚持课题带动课改战略,调动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审视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并以其问题为主要研究领域,同时掌握一些基本的科研方法,提高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能力。深入一线了解教师的需求,改变以往照搬书本、简单重复、低层次重复的讲授方式,打造基层教师乐于接受的培训模式。
3、创新教师培训内容、形式,全面提升培训质量
关键词:高校;人事管理;人力资源;制度;改革
首先,高校人事管理需要开创新局面。行政管理工作体系作为高校人事管理的核心,在高校内部管理体系中居重要地位,高层次的人才因之脱颖而出。在人事管理方面,萧规曹随,循常习故,缺乏创新精神,就不适宜人才发展,不利于高校进行高素质教学,难以营造产生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土壤。时代在前进,传统的人事管理方式已然落伍,社会对高校人事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高校人事管理中,以人为本,用科学的手段,按照高校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高瞻远瞩,统筹兼顾,努力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使之健康持续发展,开创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其次,打造利于师资结构优化的人文环境。现在是信息时代,社会需要的是高等综合素质的人才,只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管理人员与管理方式,才能促使新人事管理的方法出现,实现快速而顺利转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对外贸易日趋增长,计划经济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市场经济占据重要的主导地位,我国传统的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管理方法百废待兴,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风生水起,管理效率有了显著提升,各项管理工作比如人员的选拔、调动等日趋完善,建立了全新的竞争机制。
一、人事管理的含义和功能
1.人事管理的历史。“人事管理”语出英语Personnel management一词,它的意思就是人管理,后来被日本的翻译人员书面翻译成人事管理。人事管理由来已久,起源于原始社会的部落管理,后来逐步演变,随着社会的变动而不断地丰富其内容,但自始至终,都属于原始管理的范围。人事管理的发展虽然相当漫长,但一直没形成科学的理论。20世纪开始,一些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从提高经济效益出发,利用自身体会,总结以往的经验,根据历史上遗留和自身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汇总,慢慢地上升到科学管理的阶段。刚开始的时候,人事管理被称为劳务工管理或曰劳动管理,负责员工的甄拔、使用、增减,历经了十多年,雇佣官吏一词出现,再后来被称为工业关系,被称为人事管理,则已经过了20世纪20年代。进入20世纪后,人事管理概念才从西方传到中国。
2.人事管理的含义。对于人类社会来说,人本身是最重要的组成因素,因而,在各种管理活动中,人事管理也成为最重要的管理内容。人事管理,顾名思义,就是管理人,处理事务,调和、理顺人之间的关系,人事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发展中位居首位,关于人事方面的协调组织、规划、控制等,都在人事管理的范围内;人事管理依靠科学的管理方法,依据严格的用人原则,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遵循上级的指令,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人事管理以人为中心,处理人与事务、人与人和人与组织的关系,谋求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保证每个人的合法利益,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才智。
3.人事管理的功能。行政管理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就是有效的人事行政,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行政管理人员具备优秀品质,有专业的管理水平,有责任心,负责肯干,履职尽责,宏观调控,高瞻远瞩,行政制度科学严谨,对人才的使用公平合理,理解人才,信任人才,能发现人才的潜质,争取把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对人才科学地组织、合理的分配,顺利而高效地履行行政职能。人事管理的作用,能提高公共事务的管理效能,制定科学的行政制度,对各种人才进行分流,能更有效地服务,能最大化地促进经济繁荣。通过人事管理,进行人才资源开发,提高竞争能力,培养具有潜力的人才,为富国强兵、为祖国的人才济济而努力。
二、高校人事管理特征
高校人事管理有严格的制度,最终的目的是为社会输送更优秀的人才,在管理过程中,受高校发展规律的影响,利用有利的因素,融合社会环境,高校人事管理特征如下。
1.国家兴亡,教育有责。高校的人事管理树立“教师为本,人才第一”的人事管理观念,以为国家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为己任,社会需要繁荣,科学技术需要推进,民族需要强大,国家的经济需要发展,学校任重道远。
2.高校的建立在历史上经过了漫漫征程,在岁月中不断成长,不断丰盈,高校的人事管理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要想达到尽善尽美,绝对不可能唾手而得,高校人事管理必须时刻考虑集体的利益,要高瞻远瞩,要有长远的目标,按照要求脚踏实地,继承优秀和发扬先进,促进人事管理工作更上层楼,让人事管理制度更加完善。
3.树立人才第一的人事管理观,以人为本,关注个体的培养,关注潜质的挖掘,关注才能的发挥,提倡创造,鼓励优秀,创建活力,注重成功;为人力个体排忧解难,搭桥铺路,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促进高校飞速发展。
三、我国高校人事管理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新世纪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水涨船高,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时至今日,高校办学蔚为壮观,人才管理机构也日益扩张,但两者没有达到桴鼓相应,之间问题多多。人力资源管理观念滞后,对高校的发展形成一定的制约,对高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造成一定的拖累。我们必须对以下高校的人事管理现状严加注意。
1.忽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一直以来,高校在人才引进、教师激励、干部任免等方面进行了相应改革,但传统的用人方法仍居主要地位,忽略了人力资源的整体开发,管理机制不健全,市场配置的作用没有被充分发挥,忽略了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的影响,缺乏业绩考核和评价体系,以致人才流失和制约人才发展,应加强人才管理,改进过去的激励方式。
2.管理人员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缺乏协调。在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中,有些管理人员夜郎自大,高高在上,官僚习气严重,忽略教师的主体地位,不注重教师的发展,严重制约了教师的积极性,导致教师和管理人员之间,甚至是教师之间的关系紧张,人心涣散。
3.高校内部人力资源配置不当。人事管理中,有一种现象最为严重:教师队伍内部结构未能合理化,教师的水平虽高,但专业不对口;在学校里面,教师不乏其人,但是尖端人才屈指可数,尤其是年富力强的青年教师稀缺;教学型教师比比皆是,科研型教师寥寥无几;年轻的教师负担太多,疲于工作,资深教授悠闲自在,薪水优厚;人力资源配置不当,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影响到高校改革的进程。
4.措施不当。由于市场冲击,高校为了吸引人才,也采取了大量措施,但是有所偏颇;容易忽略软环境方面建设,殊不知,对于很多人才而言,宽敞的住房,豪华的私家轿车,数量可观的存款,根本比不上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上和下睦、氛围和谐的人文环境,这是高校人才管理中的一个致命伤,高校人才不断地流失,管理层应该痛定思痛,深加反思。
5.绩效管理不明朗。由于高校有它特殊的性质,绩效考评的标准有一定的模糊性,难以准确地评估,德能勤绩的内容难以量化。高校里面,人为因素有时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教职员工不知所措,教学积极性受到打击和压制,拖累了高效科学发展的步伐。
6.管理手段不科学。往往只看表面现象,求数略质:满足于人力资源数量的庞大,在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方面,大量走形式而没有任何价值的表格要填,从根本上没有认清楚高校人力资源的复杂性,抑制了高校人力资源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7.没有放开人才引进。高校人力资源要开发,首先要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在这方面,往往受到政策的限制,制约了人才的流动,没有有效地对人才进行配置。在引进人才的过程当中,问题多多:一是重视学历轻视能力的认识有增无减,对于人才的测评不全面;第二,我们常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可是在我们高校的人才引进中,往往是重视业绩,忽略教师的道德水平。但是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高校的任务就是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不能忽略了教师的道德水平;第三,人才引进工作缺乏审慎的考虑、综合的研究。闻院士之称而心动,见著名学者即引进,不管学校是否拥有相应的学科,不计学校拥有的这种教师现有多少,不考虑学校本身的层次,“热情”引进,比较盲目。第四是缺乏淘汰机制,服务期限已到,引进的人才不继续考核仍然在职。
四、推动高校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
1.精简人员编制。定岗定编是人事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根据需要精简,使队伍精干,有效改变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忙闲不均、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
2.实行竞争上岗政策。没有竞争,没有动力,实行竞争上岗政策,按照“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打破职务终身制,明确义务,用淘汰机制激励教师竞争的意识和提升自身认真工作的激情。
3.完善绩效考评政策。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监察教师的工作效果,督促其行为,审慎评估,对有贡献的教师给予重大的奖励。
4.运用多种手段进行人员配置。使用人才不拘形式,有利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采用先内后外的原则可以降低考察的时间;使用人才,唯才是举,运用科学的分析,对人才的数量进行合理的预测。运用多种手段进行人员配置,增加高校的活力。
综上所述,高校人事管理要正视不足,去弊,消除落后的观念,不负重要的历史使命,遵照政策,深化改革高校人事管理制度,突破思维定式,学习和掌握先进科学的管理手段,建设符合时代需要的教师队伍,提升办学水平,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名宇.现代高校管理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育管理 班主任工作
高等职业院校教育同经济的发展关系最为密切,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生产、建设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的班主任是高职高专学生教育工作最直接、最基础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实施者,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服务等重要责任,班主任工作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就班主任具体工作而言,需着重从入校、就读和毕业三个阶段上把握工作要点来展开,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一、高度重视入校时的入学教育
1.分析思想状况。职业技术院校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有必要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正确对待高职院校大学生不同的思想表现。近年来,新生的思想状况主要表现为:一是正在走向健康成熟的方面,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对社会的认知,能与经济发展规律相适应,符合国情和社会发展方向,个体表现有上进心,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二是呈现出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方面,思想比较活跃,自我意识强,导致学习的目标方向不稳定、价值观念时常波动、心态意识易受环境影响,特别渴望得到社会认可等。
2.做好信息收集。班主任要认真收集新生的学习成绩、以往表现、家庭情况等信息,从学籍档案调查,也可从学生报到第一天开始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性格爱好、组织协调能力等,摸清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今后班级管理、教学管理、学校和家庭共同教育引导打下坚实的基础。
3.开展入学教育。班主任要主动积极配合学校利用各种形式认真开展入学教育,这是新生接受高职教育的第一堂教育课,达到了解学校、了解所学专业和设置、端正专业思想、明确学习目标等目的。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学校的历史沿革、发展规划、各项规章制度等;专业教育内容和设置,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进一步认识专业要求,明确学习目标,初步规划未来发展;进行人生观教育,让学生尽快融入新的班集体,树立良好的心态,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4.加强心理辅导。高职教育是大多数高职学生应试教育的次选,在心理上存在不及高校甚至失败的影响,这种影响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他们自身潜力的发挥,也伤害了自尊与自信。这就要求班主任要热爱学生,更以平等、和谐发展的观念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创设轻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尊重个性,发掘、培养每个学生的潜力与优势。要鼓励学生勇于正视自身的弱点,克服困难,挑战自我,树立强烈的自信心。
二、认真抓好就读期间教学管理
引导学生自主管理、主动发展是时代的需要,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就业创业打下一定的基础。因此,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学生不仅是客体,而且是班级管理的主体。
1.确保学生参与管理。学生是班级的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班主任应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参与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班级活动计划的安排,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独立地承担和分担责任和义务,热心地服务于集体,不仅增强学生的班级集体荣誉感,而且增强班级集体的凝聚力,增强学生遵章守纪的自觉性,更有利于班级管理,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2.建立合理的管理体制。在班主任工作中,要抓重点抓关键,在班级管理中提倡采取干部定期轮换。班干部从学生中选举产生,由学生自我推荐作竞选演讲,再由学生无记名投票,民主选举,组建班委会,这样既可以给更多的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又有助于学生干部摆正个人和集体的位置,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实现自主管理和共同提升,实行班务分工协作。班主任放权于班委会,推行自主管理,班级事务由班长牵头全权负责,班委在各自职责内分工协作,班长负责督促、检查班委履职情况,记载班务日志。团支部负责组织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和团结团员青年围绕校园文化、思想阵地、专业学习等重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青年思想上不断成熟,立场更加坚定,信仰更加坚定。
3.加强专业教育,培养和提高职业能力。班主任在按照学校及系要求开展的相关专业教育的基础上,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引导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帮助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确立近期与远期学习目标,要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获取相关职业资格。另外,社会实践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应从一年级开始就引导、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双休日和寒暑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就业能力。
4.及时沟通交流,形成合力。要做好班主任工作,仅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一方面,需要任课教师和学生的配合。要注重与班级各任课教师的联系,不定期地向他们了解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课堂表现等方面的情况和意见,同时也要深入班级了解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意见、要求、学习上的困难等并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这样,任课教师可以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使学生真正地掌握相关知识,解决疑惑问题,增强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班主任代表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同时,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和配合,班主任要随时和家长进行联络和沟通,让家长更多地了解班主任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在校生活等各方面表现,在这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基础上,形成合力,达到督促、培养、教育、引导、提高的目的。
三、主动开展毕业时的就业指导
在经过上述两个阶段的教育学习后,班主任在学生毕业时的就业指导工作对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1.积极开展顶岗实习实践,树立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就业观。顶岗实习是大学生从学习时代步入社会参加工作的重要过渡环节,也是大学生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重要阶段。班主任要积极引导高职学生转变实习、就业观念,调整实习、就业心态。这一阶段,班主任要注重加强高职学生自我理解与分析的能力培养,以平常心面对实习与就业形势,以冷静的思维来进行生活中所谓重大的抉择;要排除诸如不满、愤感、嫉妒、焦虑等负面情感对正常思维、决策的干扰;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一锤定终生”的陈旧就业观念,强化择业的自主意识,使学生顺利走上实习岗位,促进学生树立新型的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就业观。
2.努力深入调查研究,指导毕业设计,提高求职技能。班主任要熟悉学生的专业,掌握行业发展趋向,认真分析专业需求的地区分布状况,了解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对社会的就业需求进行调查。要对就业需要潜力较大的行业和单位做到心中有数,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设计,为促进就业提前打好基础。班主任还要着重提高学生信息搜集能力和求职技能。鼓励学生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搜集用人单位资料信息;结合专业特点和市场需求,组织学生召开模拟招聘会,开展系列就业指导实践性教学,让学生了解应聘过程中的一般程序和应注意的问题,强化求职技巧;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上组织的各种类型的就业现场招聘会和企业来校召开的招聘会,鼓励同学交流求职工作的心得体会,帮助学生提高择业就业能力、求职质量和求职成功率。
3.加强创业指导,鼓励创业,促进全面发展。创业不仅要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而且要能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而班主任则可以在毕业指导工作中做许多关于创业更具体、更细致的工作,充分利用政府、学校、企业等方面提供的创业平台、政策措施,鼓励学生创业,转变就业观念,由被动求职到主动创业,打破安于现状的就业观念,树立开拓进取、自主创业的新观念。一方面,要对创业大学生进行必要的创业知识教育,让他们了解和增加创业风险、创业技巧、创业法律等意识,以及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策划、公共关系、保险等知识,做好创业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收集分析创业案例,汲取创业者成功经验。邀请创业成功者“现身说法”,增强说服力,请创业成功者宣讲创业过程、创造成果,传授经验与技巧,并带动学生参加创业活动,大力营造“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建立跟踪反馈长效管理机制,推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班主任要认真做好就业跟踪调查工作。学生就业后,班主任仍要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一方面通过学生获取更多的就业信息,另一方面总结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经验,把这些反馈给院系和学校,以推动学校招生就业工作的进一步落实。另外,学生毕业后仍有可能遇到就业不满意甚至失败,因此,班主任凭着对学生长时间的了解,对就业工作的熟悉,对学生的真挚的爱,还要跟踪服务,正确引导,排解困难。帮助再就业也十分重要,这也是当前高职院校需要引起关注的重要工作之一,这关系到学校的再培养和再服务,甚至关系到社会影响。
总之,班主任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中坚力量,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和支持。班主任工作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有针对性地做好高职学生教育管理,提高学生的工作质量,培养合格人才,促进高职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丁红瑞.浅谈高校班主任工作[J].教书育人,2007,(18).
[2]赵治斌.高职院校班主任工作重点[J].中国西部科技,2010,(26).
一、《学记》中的学生观
学生是《学记》全文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古文中“学”字派生出“教”字,有段时期两个字可以通用,但《学记》不命名为《教记》,就充分显示了先秦教育家以“学”为本的教育思想。
(一)唤醒学生:注重学生学习的内在主动性
《学记》非常注重学生学习的内在主动性。“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教的最终作用取决于学生。《学记》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关注学生的内在主动性:
1、有志于学。“凡学,官先事,士先志。”要做学问,首先要坚定志向。“一年视离经辨志”,入学的第一年就考查学生的志向,说明了《学记》中对志的重视。
怎样让学生有志于学,《学记》中写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又说:“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学矣。”有大德的圣人,不局限于一官一职;有大道的圣人,不会像器物一样各施其用;有大信义的圣人,不会受到盟言誓约的限制;伟大的天时,不会是整齐划一的。这四项都是因为体源盛大,而体用没有不具备的。因此明察了这些情况,就可以有志于学习,对学习从根本处去宏大了。
教师既要在大化无痕中引导学生立志于学,又要放手让学生的内心自由地发展,在自发自觉中萌生学的志向。“未不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天子在夏天祭之前不到学校考察,使学生能够优游宽缓地用心学习。老师时常静观默察,不必说话,使学生在内心自觉地受到启发。
2、乐于学习。《论语》中写到:“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只有从学习中得到快乐,才能喜好学习。《学记》从反面论证了让学生乐学的方法。“不学操,不能安弦;不学博依, 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调弦,要学调琴的基本动作;学诗,要学广博的比喻;行礼,要学各种服饰制度;要乐于学习,就要先引起对六艺的兴趣。只有有了乐趣,才能“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才能“虽离师辅而不反”。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求,而是激发学生兴趣。”
3、敬道孙业。“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天子向学生展示对道术的尊重,引发学生内心里对道术的景仰,成为学生追求学识的精神动力。“入学鼓箧,孙其业也。”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对学业的恭顺。知行结合,久而久之,外部的行动会内化为学生内省的自觉。
4、注重自学。“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在学校有老师的监督,同伴的激励,课下的自学才是内心的自觉。所以退息“必有”居学,不是可有可无。 “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力而不反,谓之大成。”“知类通达”前不贯以“视”字,表明它与“小成”有别,不属于“中年考校”的范围,更重自觉学习,如方苞所说的“非教者所能程,惟学者之自致焉耳”
(二)依据学生: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
《学记》中对教学原则的阐释归结到一点就是“因学论教”,即其教学原则的采用,教学方法的选择都以学生以及学生的学习为依据和出发点,充分考虑学生特点和实际需要。
1、在横向上,要了解学情。“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这指明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贪多务得、片面专精、浮躁轻心、畏难不前”等四种缺点.现代心理学认为,个体心理发展既有一定的共性,又由于遗传、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同个性。教师只有对每个学生“知其心”,才能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清代学者王夫之认为,如果教法得当,这些缺点可以转化为优点,多则知识渊博,寡则精深专一,易则充满信心,止则认真对待。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因势利导,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将缺点转化为优点。
2、在纵向上,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客观规律。“当其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发然后禁,则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少则志一而难忘,长则神放而易失。故修学勿早,及其精专,习与性成,不异自然也。”“三十四十之间而无艺,是无艺也!”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人的发展有关键期,正如作物的四季,教育要遵循客观的规律,选择适宜的时机。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学不鬣等”。教学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要循序渐进,不能跨越节次等度。《学记》还从反面论证了违反该原则的危害性,“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如果杂乱地施教而不按节度等次,就会弄坏教育的条理,致使以后的教育很难进行,事倍而功半。
(三)经过学生: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只有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才能领会到学习对自己的身心修养带来的好处。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重构的过程。宋戴溪说:“天下之事,履之而后知,故闻见之与身亲,其知不同。”所以要“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师不应当牵,不应当抑,不应当达,即不应当包办一切,而应当看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重心放在“思”字上,想方设法发展学生思维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观念”,使他们对个人的存在价值和能力充满自信,树立浓郁的学习情感和坚强的意志,以充沛的精力来完成自己的学习。那种灌输式的教学,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甘辛。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习也就成了鹦鹉学舌,也就没有了学习的不竭动力。
“蛾子时术之。”郑玄注:“蛾,蚍蜉也,蚍蜉之子微虫儿。时术,蚍蜉之所为,其功乃复成大垤。”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朝于此,夕于此,日积月累,方有大成。更重要的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充实之谓美”。在学习、探究、实践过程中,学生获得真切的收获,切实的快乐。
二、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目前我国正处于第八次教育改革,“同历史上任何一次伟大的变革必然突出人的问题一样,人的问题一直伴随着我们改革的进程……人和人的主体性问题再次成为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的哲学主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目前教育中存在着某些错误的学生观。(1)把学生看作了实现社会需求的工具,教育为培养满足社会一定标准的人,评价标准单一化。(2)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身心发展不能吻合,过偏、过难的知识缺少对学生的强烈吸引力,无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激情,使学生脱离了质疑、探索、重构的学习过程,无法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创造性。(3)教师在课堂上主导性有余,灵活性不足,因而在课堂上抓不住稍纵即逝,激荡师生心灵的那个无法预设的生成。生成是那景那情下心灵的彩虹,具有无可逆转的历史性。(4)虽然教学评价已经走向多元化,但是受到应试的影响,教学过程仍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轻视健康情感的培养,正确态度的养成和人文价值观的形成。(5)现实中学习品味高过学习责任,学习压力高过学习动力。在这种压抑中叛逆出的过了头的学生主体性,也令人担忧。“喧嚣与浮躁共舞”:课堂上吵吵嚷嚷,是你我共有的大舞台;课下如脱了缰的野马,不知所向,是失去了个性的迷惘。
“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面对现实,我们可以从《学记》中得到许多的启示:
1、多元成才。“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各人有不同的成才方向。我们要相信每一个人,在社会上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做到“进而顾其安,教人尽其材 ”。
2、思考探索。“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师要循循善诱,引导而不强迫,激励而不压抑,启发而不包办到底。让学生食嘉肴,知其旨;学至道,知其善。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其成功与否的。教师是主导,即对学生因势利导,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学习。
3、因材施教。“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虽然学生年龄相近,但他们的先天素质不同,家庭环境不同,社会经历不同,所以他们的内心世界各具特色。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用科学方法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开发学生的智慧,释放学生的潜能,使之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现实“生产力”。
4、考查有度。“未卜不视学,游其志也。”给学生留出自我思索,自我反思的空间。杜绝频繁的考试,反对急功近利式的学习。教学中注重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发展,更重视学习态度,道德情感的培养。人文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一个人的硬实力。
5、教为主导。“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是为了继承与创造,传递历史的薪火,才能达到更高处。以学生为主体,不是放任自流。 “宴朋逆其师。”环境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社会,特别是教师要高瞻远瞩,为学生的终生负责,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识人断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道德情操。“虽离师辅而不反”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本刊征得郎院士的同意,将演讲词稍做修改,以飨读者。
非常高兴能够来参加这样一个别开生面、让人激动的活动。我好像回到了我的中学时代,回忆起了我的大学生活。今天的活动是要提倡大家来读书,那么我在想,我们要读些什么书呢?对于医生来讲,读专业书籍当然很多了,那么,我在这里提倡的是要读些“别的书”,并不完全是纯专业的书,比如说“闲书”、“杂书”、“没有用的书”。北大校长王恩哥对北大学生说“请大家去读一些‘没有用的书’”。我非常欣赏这句话。有些书好像是没有用,但是我认为它非常有用。为什么要读这些书呢?因为作为一名医生,不仅要有知识和技术,而且一定要有医学本身的人文性,要有很好的人文修养。
读什么书,怎么读,如何来修养自己,这是我今天要讲的问题。
首先,我们一起来回忆下100多年前伟大的医学教育家威廉・奥斯勒(Sr.W.Osle)的话:医学实践的弊端在于――历史洞察的贫乏,科学与人文的断裂,技术进步与人道主义的疏离。这三个问题到今天为止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愈演愈烈。
医学到底是什么?很多人认为医学是指医学技术。其实不是,或者不全是。医学是人类善良情感的表达和帮助,最后形成一种社会责任、社会行业。医学本身的科学性和人文性是并存的。科技进步与人道主义并非并行不悖。科学有时是天使,有时是魔鬼。我在十多年前写的一本书《一个医生的哲学》中说“医学是人类情感的一种表达,是维系人类自身价值,并保护其生存、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这是一种社会责任。因此,医生在疾病的诊治中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针对病情的科学和针对人情的人文,要用最有把握的方式和病人最容易接受的方式。
谈到医患交流,我不得不说说医生的自身修养。如何修养自身?中国古代政治家、哲学家说过“做事要通天理、近人情、达国法”。做医生也当如此。天理是指自然规律、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人情是指人的思想、意识情感、意愿倾向。国法是指诊治规范、技术路线、政策方法。这三项都得符合才能做个好医生。
我们不得不承认医学有很大的局限性和风险性。局限性是因为我们的认识有限,解剖学真正的历史并不是很久远。
那么,什么是真理呢?美国哲学家罗蒂讲“真理不过是我们关于什么是真的共识,我们关于什么是真的共识不过是一种社会和历史状态,而并非科学和客观的准确性”。所以,真理的对立面并非不是真理,有可能是另一个真理。这也是一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说过的话。100年前,医学的重点是对人体的认识。100年以来,医学的突破是对疾病的认知。尽管医学的发展很快,但我们对于事物的认识还不是很完全。对于医学技术的认识,有人提出了“3P”:Prediction――预测、Prevention――预防、Personalization――个体化。我总结了另一个“3P”――Probably大概、Possibly可能、Prospectively期望。就是说,医生要“多怀疑、少允诺”。比如,一期卵巢癌,我们也不敢对病人说“没事儿”。医生、医学本身的人文性需要一个医生“永远走到病人床前去,做面对面的工作。单纯地或仅仅依赖于检验报告做医生是危险的”(林巧稚语。林巧稚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我们要敬畏生命、敬畏病人、敬畏医学、敬畏自然。我认为今天的社会存在很多问题,包括缺少敬畏。已故医学教育家、内科专家张孝骞也说过“病人是医生真心的老师!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总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上图是黄家驷院士(我国著名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前曾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名誉院长等职)办公室的一幅画。名字叫《Doctor(医生)》。夜很深了,这位医生还在病人床边守候。病人的母亲已经支撑不住,父亲在一旁焦急等待。这种场景现在很少见了。现在一遇到危重病人,我们就送到ICU,让机器监护着,很少再有医生这样守在病人床边。但是,我们需要这样的医生,真正的医生。比如说白求恩。
做一名好医生要有很多美德:克己、利人、同情、正直。医生的价值应视为“人类价值”。如果医生的价值不高,那么人类的价值就不高。一个社会的价值体现有两个底线,一个是医生、一个是教师。如果破了这个底线,那这个社会肯定是有问题的。
一个医生在诊治中要讲哲学。比如说外科大夫,他的手术做的很好,而实际上决策更重要。完美的手术是决策占75%,技巧占25%。
回到我们的主题。一个医生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毫无疑问是必要的,但不要把自己限定在一个狭窄的领地内,人文修养和哲学理念是根本的、终身的。人之立人、立世、立业由乎于三:才,多为天赋;知,通过实践学习获得;德,靠省悟、思辨、修养而完善发展。才、知可以互补。医生要提高人文及人格修养,可以学点文学、学点艺术、学点哲学。科学求真、艺术求美、医疗求善,真善美是做人的追求,更是一个医生的义务。文学的情感、音乐的梦幻、诗歌的意境、书画的神韵常常会给医生疲惫的头脑及枯燥的生活带来清醒和灵性。
回顾我之前写的一份笔记,写道:也许我们没有惊人动魄的工作,没有传奇式的经历,我们只是一个临床医生,诊断、治疗的风险也很严峻,但表面并不轰轰烈烈。日常生活毕竟平淡无奇,学术进步、生活磨难似乎却风平浪静,但仔细回顾生活与工作,却也不乏艰辛。觉得自己像块铁,注定要经历千锤百炼,直至死去。命运会把我们丢进燃烧的烘炉中去,然后再提出来,投入水中淬火,喷出哭泣的蒸汽,接着在我们身上不断的锤击。然后又是重新冶炼,又是淬火,再不轻松地吐出一口气,再翻来覆去地捶炼。
这里隆重聚会,这秋高气爽、硕果满枝的金秋时节。共同庆祝第28个教师节。值此之际,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和全县120万人民,向工作在教育战线上的广大教职员工,向为教育发展做出贡献的全体离退休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受到表彰的师德标兵、模范班主任、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多年来关心、支持教育发展的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县经济社会许多领域实现了追赶型增长和跨越式发展,十一五”期间。2008年以来,全口径财政收入以每年5亿元的梯度递增,2009年成为地区首个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的县份,2010年达到15.5亿元,位列全省县域综合发展考评第一名,预计今年年底全口径财政收入将达到20亿元,县域经济发展实现了大幅跃位升级。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不断改善,特别是教育事业实现长足进步,办学条件、队伍建设、质量管理等方面都取得较大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建、改造校舍249所,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累计投资2.75亿元。总面积达到30.4万平方米,全县乡镇中心校以上中小学楼房化程度由原来的29%提高到76%改造力度列全省各县市之首;累计投资1200万元,使全县中小学音体美器材配备率由18.3%提高到68%累计投资3200万元,使全县初中理、化、生实验室装备率由45.7%提高到98.8%全县乡镇中心小学以上科学实验室装备率由原来的18.2%提高到96.8%累计投资1800万元,使全县农村368所中小学全部装备远程教育接收播放系统,全县中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装备率整体翻了一番。
接收特岗教师221人,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累计补充招聘教师639人。为教育输送了新鲜血液,有效缓解了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培养各级骨干教师1598人,获得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588项。
学前儿童入园率明显提升;义务教育普及率、巩固率不断提高,教育质量逐年提升。学前教育健康发展。校际差距逐步缩小,三制三课”教研模式荣获全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中学农村语文教学研究现场会在县召开,荣获全省英语课改先进县区;县级高中教育全省领先,五年间累计升入大专以上院校学生总数达到33500名,其中考入清华北大25名,三本以上进线率达64.45%提高幅度位居全市之首;职业教育实现创新突破,全市和全省职业教育现场会先后在县召开,推广了县做法;特殊教育取得重大进展,2010年地区特殊教育总结表彰暨经验交流会在县召开,成为农村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典范。
除了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届的倾力支持外,县教育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优异的成绩。想,最关键的还是拥有一支能吃苦、肯奋斗、讲奉献的教师队伍。舍家为校、默默奉献,展现出了对学生的大爱之心和忘我精神;坚守岗位,忠于职守,展现出了对事业的良好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今天接受表彰的就是教师队伍中的杰出代表,正是由于你竭心尽智,无私奉献,才有教育今天的辉煌,父老乡亲为你感到骄傲和自豪。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科学审视我县教育发展,仍存在着基础薄弱、现代化水平不高、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等问题,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还没有得到较好的满足,这些都需要不断地加以改善和解决。
要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经济,面向未来。抓教育就是抓发展”理念,继续坚定不移地把教育优先发展放在首位,把“教育强县”作为基础战略,加快从教育大县向教育强县、从人口大县向人力资源强县迈进,强势打造教育品牌,不断提升教育的影响力。
狠抓教育质量不放松,要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现素质教育和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要全力做好教育均衡发展这篇文章,十二五”期间。内涵和提升上下功夫,不断缩小校际和区际之间的差距,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进一步转变教育发展方式,要把创新发展理念作为教育均衡发展的行动先导。按照“提速、升高、走远”发展思路,全面实施“标准化建设、区域化推进、精细化管理、均衡化发展、优质化提高”推进方略,以学校标准化建设为总抓手,推进学校教育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全面推进教学领域改革创新,要把整体提升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任务。深入实施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科学做好质量监测和考核评价,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确保教育在外县区的领先地位。
校长培训、教师培训上下功夫,要把抓好校长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均衡发展的决定因素。师德师风建设上力求新改观,努力打造一支风气正、底气足、士气旺,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领导队伍,努力培养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肯于奉献、为人师表的教师群体。
将全县各学校划片分区,要把区域化推进作为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策略。教师交流、教研科研、教师培训、标准化建设等多个领域,实行片区整合共享、协作合作、交流互助、展示激励,以区域均衡促进整体均衡。
形成尊师重教的强大合力,要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为教育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强县必先强教。要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是民生之基。努力做到四个确保”确保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确保生均教育事业费和生均公用经费的逐年增长;确保转移支付资金、地方教育费附加、城市教育费附加全部足额用于教育;确保义务教育专项资金、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及时落实到位,并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教师培训等方面,优先考虑,全力支持。
人人有责的思想,各乡镇、各部门要全面树立发展教育。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和厚爱教育工作。要依法组织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学生巩固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以上;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和校园周边整治力度,确保师生平安。各乡镇要保障布局调整后校园、校舍全部用于发展当地学前教育,确保学校校舍、校田地等教育资源不流失,坚决杜绝侵占校园等行为,依法履行对教育的保障职责。从明年开始,县政府要将各乡镇、各部门履行教育职责情况纳入民生工作评估考核体系中,并作为重要指标内容,每年进行一次考评,政府统一进行表彰奖励,并对履职情况不好的进行问责。
坚持不懈为教育排忧解难,要坚持以教师、学生为本。为教育多办实事、好事。
再难不能难教育。今后,再苦不能苦孩子。要坚持不懈地为教育、为教师、为学生排忧解难,把对教育的深厚感情和责任,体现到办实事、办好事上。当下,将着力为教育办几件实事:
兑现包括教师工资在内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新增工资,第一。按每人每月增长400元的标准,从今年4月1日开始补发,9月份可以直接进入工资折。
每年免费为专家型教师、明星教师、省市骨干教师全面体检一次。第二。
设立校长、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第三。县财政每年拨付培训经费50万元,纳入预算,专项用于校长和教师培训。
筹建全县教育信息资源库,第四。县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用三年时间,投资300万元,教育再自筹一部分,建设全县数字化网校和校园网,实现“班班通”建设与学校规模相对应的教师电子备课室,建立全学科、全
学段的教育资源库。
设立专项奖励资助基金,第五。对优秀教师、学生进行奖励,对贫困教师、学生进行资助。
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同志们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第二十七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想对全县广大教师提几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者。要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岗敬业的模范,做让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良师益友。
做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传授知识、传承文明,希望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希望广大教师刻苦钻研学问,拓宽学术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增强教书育人的本领,培养严谨求实的治学风气和勤勉扎实的工作作风,为学生树立榜样。
做教育改革创新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教师富有创新精神,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广大教师要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一、高端引领
学校坚持举办高端讲座,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走进课堂,实现专家对师生的高端引领,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学校先后邀请了莫言、王蒙等学者主讲文学,请李肇星、吴建民等主讲外交,请厉以宁、姚景源等专家主讲经济,请金一南教授主讲精神,请李莉、戴旭、罗援等主讲国际形势……
专家们的讲座都是基于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内容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例如,在《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几个热点问题》专题讲座中,厉以宁教授讲到了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三农问题、效率问题等。为了让学生能理解复杂深奥的经济问题,厉教授在讲座中穿插了很多有趣的故事。他用四次龟兔赛跑的故事来阐释优势和劣势的转化;用西递宏村发展的案例来讲解新农村建设道路,让学生通过生动的故事加深对社会经济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这些讲座使学生身在校园却能放眼国家和全球,能够更宏观地看待自身和社会,找准自己的定位,积淀自己的素养。
二、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学家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儒家研究学问、讲求义理的重要途径。在2017届人文实验班,我尝试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研究事物、探求义理。当前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课堂和教科书,其实如果我们打开思路,还有很多学习途径和教学资源值得我们去探索,比如游学实践活动和社会教育资源。
1.伙伴互助式讲解
以往的游学模式比较单一,大都由当地导游来引导讲解。这样的讲解缺乏互动,学生学习的途径也仅限于泛泛地“看”和“”,容易陷入走马观花的尴尬境地。为了让游学活动真正落地,我开始试行伙伴互助式讲解。在我们班前往西安游学期间,我按照参观地点制定不同的任务模块,学生按小组领取任务。每个小组由六到八人组成,主要负责一个景点的收集资料和现场讲解。具体分工如组员协调、查阅资料、撰写讲解词等,交由各组内部自行商讨解决。有的小组将景点拆分成若干方面,安排各位组员分别查阅相关资料,最后统一整合、撰写;有的小组则将工作流程如查阅资料、整合、撰写等不同步骤分配给不同的组员来完成。游览景点时,负责讲解的小组成员分散到其他组担任讲解员。讲解结束后,我召集其他小组的组长对该组讲解情况进行评判,对优胜的小组给予奖励。
伙伴互助式讲解效果良好。一是可以使学生在参观景点前对历史和文物进行提前“预习”,让参观更具有针对性;二是拓宽了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不但有“看”和“听”,还有“说”和“写”;再者,从前期准备到“上阵”演讲,学生的亲身参与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进而加深对该景点的认识与理解;相应的评价和奖励机制则避免了讲解活动流于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
2.专家进课堂
当今的课堂,既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还应该积极拓展引入教育资源,弥补传统课堂教育的不足。由于当前我国教育对学生的人生规划意识关注不足,高中学生对未来的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比较迷茫。为了帮助学生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我们结合人文实验班的特点,在高二开展了为期一年的“专家进课堂”活动。
我们邀请的专家主要基于家长资源和社会资源。我们在邀请家长时,会结合学生需求和时事热点进行有规划的安排。比如高二刚开始,学生不擅长写作和阅读,我们连续邀请了北京理工大学姜楠副教授和国际关系学院郭小聪教授分别做了《语文生活反思――语言与思想》《读什么,怎么读》专题报告,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阅读和写作。在成为时事热点时,我们邀请国家海洋局的专家给学生做了《增强海洋意识,建设海上强国》的专题报告,引导学生关注海防建设和海洋权益。江西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我们特邀北京大学考古学博士走进课堂,跟学生们聊聊考古那些事儿等。
我们邀请的所有专家都会从生活入手,用紧贴现实和课堂的案例为学生讲解本行业的核心概念和基本规范。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对各个专业有了初步了解,同时培养积极探索、进取求知的心态。
三、社会担当
人文的含义是以人为中心,关注人、服务人。作为人文实验班的学生,更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担当意识,能够主动承担社会义务,传播正能量。如何在班级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1.责任内阁制
高中生群体是介于孩子与成人之间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及行为往往具有幼稚与成熟混杂的特点,体现在自我认识上就兼有了自我意识强与实践经验少的双重性。针对这些特点,我在高一开始尝试“责任内阁制”的班级管理方式。我一改传统的由班主任任命班委的做法,将班长职务开放给全体学生,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申请担任班长。在所有申请担任班长的学生中,大家两两组合成执政团队,成为“首相”。“首相”们在自己的任期内,自行组织内阁,任命班委。
我们班先后共有四组内阁,总共执政4个月,最后由全体学生综合评估四届班委的履职情况,投票选举最合适的班委。我反复强调,投票时要对自己的选票负责,选择最能代表班级和个人利益的团队。如果选择失误,就要为自己的失误买单。“责任内阁制”的做法,将学生们的主动精神和选择能力融于一体,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又可以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培养班级凝聚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实现班级自我管理的有效性。
2.公益活动服务社会
人文实验班肩负弘扬人文文化的使命。作为未来的社会人,我们应该有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接触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是培养服务意识很好的窗口,也是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例如,学校附近有一所风华打工子弟小学,这所学校缺乏固定师资,条件简陋。从学校第一届人文实验班开始,我们就开始了支教活动并传承至今。这项活动不仅使学生有机会奉献自己的爱心,由匆匆而过的慰问者,变成了每周固定上课的小老师,还促使学生进一步关注打工子弟这样一个特殊人群。这项活动我们整整持续了一年,全班学生都参与其中。从他们身上,我们的学生学会了珍惜,学会了奉献,也学会了担当。公民意识、社会责任,就在这样的点点滴滴的课堂中升华。
四、知行合一
在核心素养的六大要素中,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中形成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当然,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落实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
1.追寻失落的夏宫
2015年是圆明园罹难155周年,这是民族的耻辱,更是民族永久的伤痛。铭记历史、开创未来是当代中学生的历史责任,也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铭记这段历史,我们开展了“追寻失落的夏宫”主题实践活动。
我们将圆明园四十景分配给学生们,每个学生负责探访一个景点。大家利用国庆假期,负责查找《圆明园四十景图》的相关资料和原图,研究汇总每个景点的历史变迁、文化内涵、建筑格局、大致范围、草木分布等信息,对该景点有基本了解。在此基础上,去遗址探访遗迹,根据四十景图考察山水形势,并拍摄现存遗迹的照片。在古今强烈对比下,学生们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角度不限,文字题材不限,可以是诗歌、辞赋,或者是现代文。
在检索文献、考察探访并记录拍摄的基础上,我们把每一位学生收集的材料制作成展板和画册。展板最顶端为圆明园四十景的名称,下面并列的是清人所绘四十景图和学生拍摄的遗址照片,最下面是学生们撰写的文字。四十余块展板陈列在喷泉广场,供师生观赏品评。照片中强烈的古今对比加深了师生对圆明园的直观感受。
2.文化创意+风险投资
2016年3月20日是学校七十年校庆的大喜日子,我们班制作了以学校著名景点――招凉榭的四季景色为背景的团扇和丝巾,对外售卖。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我们谢绝了家长的无偿帮助,尝试引入“风险投资”:学生自己投资,自行组成财务团队管理所有的财务收支,提交财务报表。在风险投资的过程中,学生们理解了投资过程、投资风险和利润分配等相关知识。为了更好地宣传团扇产品,我将全班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有的负责制定营销方案,有的负责撰写宣传稿件,有的负责设计校内展板和海报。我们选择了微信和校园网作为传播的主要渠道,将活动的基调定位为“感恩”,并制作了两组微信动画在微信中推送,引发了校内外的一致关注和赞誉。我们还成功地说服学校将我们的团扇和丝巾作为对外交流的礼品,尤其是足球巨星罗纳尔多到访,他手持团扇的照片登上了新闻媒体的重要板块。在宣传活动中,学生理解了营销的含义,了解了营销的途径,整合了营销的资源,这也是对课本知识的一次不可多得的实践。
利润分配完毕后,我们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对团扇计划进行总结和提升。针对当今青少年缺乏理性的理财观,我召开了一次“取财有道,用财有度”的主题班会。在主题班会上,我先带领大家回顾了团扇计划的缘起和过程,然后由财务组的负责同学向大家汇报财务收支情况。之后,我们请到了一位银行家,她以“我的金钱观”为主题,引导学生理性地认识财富。最后,同学们分组讨论“如何用好这笔钱”大家经过讨论决定:除留下一部分用作班级活动经费外,其他的钱回馈社会。
校办产业发展概况
2002年5月,西南交大成立了负责学校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的机构――科技产业集团。科技产业集团成立后,制定了“清现状、集信息、定战略、搭平台、改体制、顺机制、调方向、整资源”的工作方针,在规范企业管理、增强服务意识、整合校产资源、推动校企改制和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改变了学校产业在一段时期内管理缺位和企业无序经营的状态。
2004年12月,经教育部批准,西南交大对学校投资的十家全资企业以资产划转方式成立了成都西南交通大学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并实施学校产业发展规划,完成国家相关部门及学校下达的行政事务性工作,完成学校校产方面的行政管理、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工作,保障校办企业的安全与稳定。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成立不仅在学校与企业之间搭建起了防火墙,也摆脱了过去仅仅依靠行政手段管理校办企业的局面。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依照《公司法》行使出资人的权利,通过管人、管事、管资产,加大了对下属企业的管理和服务,进而推动校办产业改制,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从80年代开始,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西南交大利用学校学科齐全的综合优势,初步形成了以优势学科为依托的多家校办企业。目前,校产企业共有学校职工约160人,从业人员共计3400余人,年产值约5亿元,年创利税4000余万元,连续10年在四川省校产工作综合评比中获一等奖,一些企业在四川乃至西南地区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
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科技产业集团和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虽然在运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机构设置、职责划分、人员编制及运行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问题,有待于改善和解决。
存在的主要问题
认识上存在偏差
校办产业的根本任务是将学校有产业化前景的科研成果进行孵化、中试及产业化,以此增强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促进产学研的密切结合,增强国家科技创新能力,为我国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校办产业通过服务、技术转让、产品营销、股权转让等方式获取增值收益,从而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目前,西南交大对校办产业实行的目标责任管理模式,既对企业的决策与运行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又未遵循企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一方面,使经营状态暂时不好或收益期尚未到来的企业的资金状态进一步恶化,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另一方面,对出现严重亏损或重大投资失误已不能继续生存的企业,又缺乏行之有效的止损决策手段,导致投资损失不断增加。
产学研良性互动机制尚未形成
要增强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促进科技产业的发展,学校必须建立一套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积极进行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政策体系。除教学工作这一基本任务外,学校目前对教师和院系的考评依据主要是论文及科研经费,没有建立有利于促进产学研良性互动的政策体系。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科技成果的管理,也缺乏完善的制度和配套措施,学校对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从业人员缺乏量化考核和激励措施。学校在职称评定、产学双向流动等方面的政策导向,也不能调动教师从事科技创新和创业的积极性。
资金短缺、融资能力差
目前,校办企业中各公司的规模和效益不尽相同,企业规模普遍偏小,部分企业主业不突出。其中约三分之一处于赢利状态,三分之一处于平衡状态,三分之一处于亏损状态。各企业资金普遍短缺,且没有融资渠道。集团公司是通过划转下属企业的资产成立的,缺少融资平台所需的基本条件,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校办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除在土木工程方面形成一定的产业链外,目前产业与学科脱节现象严重,企业与院系所的互动差,许多企业缺乏学科支撑,具有学科支撑的新企业诞生少。这与目前学校的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的学科规模极不相称。
现代企业制度不健全
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全资企业无法建立“三会”(股东会、监事会、董事会)健全的法人治理构架,其决策和经营管理工作缺少民主与监督,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还承担着无限的连带责任。学校各院、系、所还有不少全资企业,这些企业目前还没有纳入科技产业集团的管辖范围,其中相当一部分班子不健全、管理混乱,有的完全承包给他人经营,给学校带来极大的连带责任和风险。
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
一方面,现有企业的人员不同程度存在着素质不能满足岗位要求,创新意识和能力不足、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再培训提高机会少等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受学校相关政策的引导,教师从事科技创新和创业的积极性不高,加之产业工作人员的收入偏低、工作压力大、职称难以解决等情况,老师更不愿意进入产业系统工作。从而造成目前产业系统在研发创新、市场开拓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缺乏高级人才的被动局面。
未来校办产业发展几点构想
发展目标
搭建适合校办产业发展规律的管理和运营体制,建立激励全校师生进行科技创新、创业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实现产、学、研的密切结合及学科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运用产业平台、整合学科资源,促进国家各类扶持基金的申报、建设工作,努力打造有利于学科型公司不断诞生、发展的环境,形成以学校学科为支撑的产业群和产业链,保证学校经营性资产的良好运营和保值增值,增强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使西南交大校办产业的年产值达到十亿元人民币以上。
主要任务
推进全资企业的改制工作。 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要继续坚定地推进下属全资企业的改制工作,科技产业集团也要适时推进各院系所下属的全资企业的改制工作。改制工作不搞“一刀切”、“一勺烩”,要根据各企业的实际情况,一企一策。建立合理的股权结构及关、停、并、转均为可选的改制方式。一定要充分利用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这一企业法人平台,构建起学校与校办企业之间的防火墙。改制工作要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以资产关系为纽带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保证企业合规有序地经营与发展。学校也要下决心对各院、系、所的全资企业进行清理、改制和规范管理。
加快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目前,西南交大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正面临关键的入围时期,切不可掉以轻心,要扎扎实实做好国家科技园的评估和验收工作。科技园公司要结合高校科技项目的特点,按照企业发展的规律,为创业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增值服务。
对于初创期企业,科技园公司以降低孵化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为目标,协助创业人员办理工商、税务登记手续,为企业代管人事、财务,帮助企业制定规章制度、发展规划等。对于成长期的企业,科技园公司提供功能配套、设施齐全的创业空间,利用学校的智力资源,及时为企业解决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并为企业提供融资、市场、技术等方面的创业服务。对于进入成熟期的企业,科技园公司以协助企业进行重组整合为主,帮助企业寻找战略伙伴,同时为企业提供大规模的产业化场地,建设满足高科技企业发展所需的公共设施。通过这些服务,科技园公司加快了学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了企业孵化的成功率。
构建以学科为支撑的产业群和产业链。 目前,许多校办企业都是自由发展起来的,学校在宏观上缺少总体规划与布局。与土木工程相关的各企业虽然已形成了从规划、勘察、设计到施工、监理、咨询的产业链和产业群,但各企业之间缺少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没有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的产业资源、集中兵力进入国家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承担有影响力的国家重点工程,从而树立学校的产业品牌。其他企业更是各自为政,缺少合作与交流。科技产业集团和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在未来几年,要注重结合学校的优势学科,抓好学校产业布局及产业资源整合,形成以学科为支撑的土木工程、铁路技术与装备、网络及IT技术产业群和数个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品牌。
平台型公司是学校优势学科服务社会的平台和通道,是整合学校多方资源的有效途径,可以实现产、学、研的密切结合,既推动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又促进学科建设,为教师参与社会服务提供条件。通过合理的股权结构,使学校、单位及个人的利益有了法律保障,可以充分调动院系所、课题组及个人的积极性。科技产业集团与科技园公司要充分利用各自的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做好项目的孵化、新公司培育及其他服务工作,使西南交大平台型公司不断涌现和发展,这也是西南交大校办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础所在。
完善、落实各级人的选派、考核与奖惩制度。有限责任是校办企业的主要存在形式,一方面,要解决好在企业工作的学校编制人员的身份、管理平台及相关政策问题 ;另一方面,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学校的第二法人平台,将代表学校在各有限责任公司持有学校应有的股权 。因此,作为出资者必须制定并落实各级人的选派、考核与奖惩制度,这是建立公司科学决策机制、维护学校利益、保证公司规范运作的根本所在。科技产业集团作为校办产业的行政管理部门,要与人事处共同研究并制定校产事业编制人员的管理办法,搭建集团二级人事管理平台,做好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此外,科技产业集团的各级机构作为产业(集团)公司董事会的办事机构要做好人的推荐和考查工作,保证派出人员在履职能力、敬业精神、忠诚度等方面满足岗位职责的要求。
配套措施
建立有利于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一是改进和完善科研评价制度。从重视科研论文的数量向重视论文质量转变,从重视论文向论文与专利并重转变。二是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促进专利申请工作。运用专利许可、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各种方式推进技术的扩散应用。鼓励和支持师生兼职创业,处理好相关的知识产权、股权分配等问题,处理好兼职创业与正常教学科研的关系。三是加大对技术创新孵化服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努力提高其为创新创业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创造社会资金与高校师生科技知识相结合、共同创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和平台。四是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允许老师在教学和产业之间双向流动,鼓励教师从事科技成果孵化、中试及兼职创业工作,对专职从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工作的人员建立独立的考评体系,其职称评定实行单列指标、单独评审。对为学校科技产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以学校名义进行表彰和奖励,并和校级奖励一样,作为晋升职称的参考条件。
进一步完善校办产业管理体制。高校校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是教育部和各兄弟院校正在探索的一个重大问题,西南交通大学实行的“产业集团+集团公司”模式是目前的主流模式,但由于成立时间不长,在机构设置、职责划分、制度建设等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科技产业集团作为学校的行政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学校产业发展规划,负责全校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及保值增值任务,负责完成与产业相关的各类行政事务工作。根据其职责要求,下设机构应包括:资产管理中心、企业管理中心、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和科技产业促进中心。
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学校事业法人之外的企业法人,在法理上不再是学校的一级行政机构或附属物,它以投资关系为纽带、以建立在产权结构上的法人治理机构为组织体系、以派出的各级人为运作者、以追求经济效益和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实现对学校的回报。不应为其附加其他的非效益目标,也不能与行政管理混为一体。
由于二者在管理目标、管理手段和管辖范围上不完全一致,从校办产业发展的需求及规范管理的角度,二者缺一不可。为提高集团公司决策效率和科学性,在董事会设立四个专门委员会:预决算与投资委员会、技术委员会、考核与薪酬委员会、人力资源委员会。科技产业集团下设的各管理中心可以做为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下设的委员会的办事机构,二者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学校经营性资产管理的两只手,从而实现了管理和运营的有效链接,保证了企业资源整合的有效性和运作的合法性。
加大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力度。学校的校名、字号及科研成果、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保护与管理目前非常混乱。在校名及字号管理方面,由于过去多头审批,加之与省市两级工商部门沟通不够,仅省内使用校名及字号的企业就有140余家,其中相当一部分与学校没有任何关系。这一状况不仅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混乱,而且可能(或已经)给学校的声誉产生不良的影响。在科研成果管理方面,虽然学校有相应的管理文件,但缺乏配套办法和措施,也没有建立产业化前景项目的遴选机制,许多成果束之高阁,一些成果被私下擅自转让。
科技产业集团作为学校经营性资产的管理部门,归口管理校名及字号在工商注册时的审批,归口管理在通过专利许可、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各种方式进行技术推广和应用时的审批,并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由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代表学校持有学校应得的股份。对任何未经许可擅自进行专利许可、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活动,并损害学校的利益的行为,学校将根据后果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罚。对上述违规行为举报有功的人员,学校将给予相应的奖励。
在规范校名使用的基础上,要逐步对过去不规范管理造成的校名滥用情况进行清理,以维护学校的社会声誉。
夯实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资产、增强资金筹措能力。 目前,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贷款企业的要求愈来愈规范。西南交大校办企业规模偏小、主业不突出,融资能力差。由于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以资产划转方式成立的,资产状况良莠不齐,缺乏有效的抵押担保资产,也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校办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鉴于此,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要千方百计夯实自己的资产,提高优良资产的比重,尽可能将目前的不良债权整合转化为土地、房产等可以进行抵押融资的资产,在资金相对宽松、赢利空间较大时,也可适度购入这类资产,既可满足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解决校办产业融资通道的有效途径。
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监督和激励机制。 科技产业集团和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要根据自己的职责,依法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监督制度,要分别利用行政手段和投资关系,依法对企业实行监督和管理,要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合,维护学校及企业的利益,保障校办企业的健康发展。
在加强监督与管理的同时,还要建立一套能充分调动各级人及广大产业员工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增强他们履职履责的决心,维护其合法的收益。对为学校产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科技产业集团及企业要给予与之贡献相匹配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