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25 22:55:1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幼儿教师工作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当前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科研意识浅薄
教育科研意识是幼儿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前提。调查发现,在开展教育科研的必要性”认识上,有25.7%的幼儿教师觉得根本没有必要”,还有31.9%的只是觉得比较必要”。访谈得知,部分幼儿教师觉得教育科研离自己很远,不是自己要做的事,他们只要管好孩子,按部就班完成日常教育教学任务就可以了。在对科研的主要目的”这个问题的回答中,有48.2%的人选择得考核、评职称或完成工作任务”,而且有幼儿教师反映,评职称要也是最近几年的事,以前评定职称不用,有获奖的就行了。可见,幼儿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动机、兴趣、习惯等各个方面都不是很成熟,也很少有机会体验教育科研带来的乐趣和成功感。
(二)教育科研知识比较缺乏
教育科研知识是指幼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据调查,只有占总数的11%的幼儿教师系统学习迪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方面课程,占总数32.2%的幼儿教师参加过教育科研方面培训或研讨活动,仅仅22.7%的幼儿教师了解科研课题设计的一般规范,32.4%的了解论文撰写的一般规范。通过访谈了解到,很多幼儿教师以为做科研就是写文章,根本不懂得教育科研是一个从选题、论证、立项、制定计划、调查研究或实验观察,到结论形成、报告撰写、,不断探索和不断总结提升的过程。幼儿教师撰写的论文也非常不规范,基本上没有注释、参考文献。同时也了解到,几乎没有幼儿教师会主动学习教育理论书籍,专门的教育科研书籍就更不用说了。
(三)教育科研能力普遍较弱
教育科研能力指幼儿教师运用科学方法对学前教育领域中的某些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探索,揭示其普遍规律的一种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是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核心。
首先,从幼儿教师对自身教育科研能力的评价以及对教育科研的难度认可来看,幼儿教师普遍觉得做教育科研难度非常大占到总数的(71.8%),认为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比较弱(占到总数的75.2%),只有极少数的觉得没有难度:仅1.7%或认为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非常好仅(2.5%)。其次,从幼儿教师通常查阅资料的途径和效果看,很多幼儿教师查阅资料的手段单一,尤其是通过目前使用最为广泛、比较先进的互联网获取资料的还很少(仅18.2°%),只有24.6%的通常能查到自己所要找的资料。再有,从幼儿教师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熟练程度来看,即使是学前教育科研中应用最多的“观察法,”非常熟练的也只有27.3%,其他比较常用的方法掌握的情况也不理想,非常熟练文献法”的只有14.1%,熟悉行动研究法”的只有8.7%,熟悉调查法”的只有9.7%。此外,从幼儿教师主持、参与教育科研课题以及撰写论文的实践经历和效果来看,有过主持科研课题”经历的仅5%,有过“参与”经历的也只有26%,从来没有接触过科研课题的为69%;经常撰写论文的只有18%,从未写过的有31%,论文既获奖又被发表的仅1.6%。
二、影响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主要因素
(一)幼儿教师整体素质偏低
作为幼儿教师培养的摇篮一幼儿师范学校的生源以初中毕业生为主,初中生的文化基础相对比较弱比较窄。尤其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幼儿师范学校的生源质量更是得不到保障,招收的尽是那些高中升学没有希望的学生,而且为保证生源数量幼儿师范学校也迫不得已取消了入学面试关、降低了文化成绩要求,把一些本应拒之门外的生源招了进来。这种生源决定了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幼儿教师。
相关分析发现,幼儿教师的课题研究经历、论文撰写习惯、科研能力和其学历都呈显着正相关(r=0.434、r=0.538、r=0.332),而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学历主要集中在专科以下层次(2004年占95.11%,普遍比较低,决定了他们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不会太高。
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认证资历反映了社会对幼儿教师素养的整体要求,依据我国现行的教师资格认证方面的政策法规,对幼儿教师的认证起点只要求毕业于幼儿师范学校,相对偏低,加之很多地方操作不规范,不具备幼儿教师资格证的在岗幼儿教师大有人在。此外,幼儿教师职业的吸引力大大降低,不但难以吸引高素养的从业人员,而且导致了许多优秀幼儿教师的流失。这些都决定了我国现有幼儿教师整体素质不高,作为一种更高的自觉追求的教育科研不可能成为他们关心的重心。
(二)幼儿教师教育不重视教育科研训练
我国在1990年以前实练三级师范”,直接培养一线幼儿教师的任务主要落在幼儿师范学校身上,这些中等幼儿师范不太注重学生理论学科的学习,对学生也没有科研训练方面的要求。现在,国家将三级师范”转练二级师范”,原来的幼儿师范学校或独立升格为大专,或合并到师范大学,或与其他中等教育层次的学校合并升格为高职高专,由于没有学前教育专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可以借鉴,学前教师教育很大程度上仍旧套用原来的做法。从教育部三次调整的三年制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学计划看,幼儿师范学校在培养目标的定位和具体课程的设置上都没有把教育科研素养的培养作为重点。如初中起点三年制中专根本就没有开《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统计》:幼儿教育科研论文写作》等课程,也没有毕业论文写作要求;初中起点五年制大专和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也是最近几年才开《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虽有毕业论文写作要求,但不够严格和规范。
教育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及〈湖南省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湖南省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办法》等文件也没有对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方面做出具体规定,提出具体实施办法。这导致承担继续教育任务的幼儿师资培训机构也不重视对在职幼儿教师科研素养的培养。
(三)幼儿教师教育科研实践机会少
1983年以后,我国才把幼儿教育科学研究纳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础教育科研,从“六五”到“十五”期间,以幼儿园为单位的国家级立项课题一共只有15个,其中十五”立项课题13个,其他4个五年计划中只有2个。在立项的课题中,单位资助和自筹经费课题占多数,表明国家对幼儿教育科研一直不是非常重视。幼儿教育省级科研课题计划、立项、结题、审批制度的建立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省级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中,以幼儿园为立项单位的也不多,以湖南省为例,十五”期间以幼儿园为单位的规划立项课题仅3个,且都是自筹经费课题。
同时,从事幼儿教育研究的群团组织起步较晚。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自1979年11月成立以来,只在十五”期间先后立项了两批课题。省级幼儿教育研究会也起步晚,以湖南省为例,湖南省幼儿教育研究会1979年成立后,组织举行或参与的论文评选活动只有3次,2006年才开始独立立项课题。总之可见,我国比较系统的幼儿教育科研网络建设是距今不到20年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最近几年的事情,所以对幼儿教师教育科研提出相应的要求比较晚,幼儿教师得到的教育科研锻炼机会很少,其科研水平和能力整体偏低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提高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建议
(一)幼儿教师职前教育要加强对其教育科研素养的培养
幼儿教师职前教育若不注重教育科研素养的培养,必然会导致准幼儿教师科研意识淡薄、科研知识缺乏、科研能力偏低。为此,幼儿教师职前教育应确定多元化的培养目标,立足于培养对教育科研有正确认识的准幼儿教师;设置结构合理的课程,立足于培养掌握一定教育科研专门知识的准幼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立足于培养具有初步教育科研能力、科研道德的准幼儿教师。
(二)幼儿园和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要努力促进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提高
从幼儿园来说,要在园长的带领下,树立以科研为龙头的科研兴园”意识,为幼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创造条件,如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科研培训与交流,积极开展以园为本的教育科研活动等。
从教育管理部门来说,要努力为幼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让更多的幼儿教师有机会进行教育科研,如在科研经费保障、各级科研课题立项、科研培训与科研课题过程管理等方面,加大对幼儿教师教育科研投入的力度,更好地保障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的顺利开展。
(三)幼儿教师要注重通过自我教育提升教育科研素养
首先要不断进取,加强理论学习,认识到教育科研的现实意义,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思想素养;其次是要经常进行自我反思,重构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基本看法;此外,要开展行动研究,不断提高自身开展教育科研的兴趣和能力。
【关键词】幼儿教师;科研瓶颈;对策
大家对于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定义不断产生新的变化,从早期的保姆、阿姨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中指出幼儿教师需要努力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与十年前不同,现在教育对幼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师素养有所改变。它要求幼儿教师不仅会组织班级工作,还要会组织儿童学习与游戏活动,更要成为“研究型教师”。这对幼儿教师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幼儿教师要想更好地完成保教工作,更加了解幼儿,也需要开展课题研究。出于外在压力,以及内在需求,幼儿教师对教育科研的需求出现前所未有的高涨。另外幼儿园之间竞争与评估升级也对科研课题提出了具体要求。由此幼儿教师及幼儿园均具有积极开展各种教育研究的内在需求与外在要求。
一、幼儿教师的科研困境
1、看似“繁荣”
早在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就明确指出幼儿教师要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另外幼儿教师职称评审对于教师科研能力要求提高,各幼儿园及幼儿教师科研积极性得到激发。在各省市地区开展的调查发现,城市及部分县地区幼儿园已经开始教育科学研究,但于俭(2008)认为(上海市教科所普教研究所课题组,2004),幼儿园科研“繁荣景象”背后的实质乃是过程的虚化。部分幼儿园教育科研将其当作“形象工程”来做,科研标题大而空,不能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幼儿园为应付上级检查,部分教师仅仅为评职称,在短时间内赶写论文或结题报告成果。
2、畏难情绪
2007年两位研究者对湖南省270名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研究发现被调查者中超过70%的幼儿教师觉得做教育科研难度非常大。详细访谈其原因后发现,大约四分之三的幼儿教师认为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比较弱,只有极少数觉得没有难度或认为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非常好。另外除了幼儿教师,许多园长也表示对教育科研感到困惑,有园长谈到,不懂科研工作到底应从何入手,由此形成了畏难情绪,导致科研工作开展困难。陈知君研究者在探究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畏难情绪成因中发现,教师整体素质水平、学历水平偏低,对待科研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和认识上的误区。因此,了解具体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教师从科研中自我提升专业知识、专业态度、专业能力,清晰职业规划,对幼儿教育事业充满信心。
3、高校与幼儿园合作模式存在不足
一方面幼儿教师科研能力不足,不知如何开展科研;另一方面,高校学前教育研究者也需要深入到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许多地区幼儿园通过与高校教育研究工作者合作的形式来开展教育科学研究。高校教师理论基础扎实并且具有开展科研的经验,幼儿教师了解幼儿身心现状及幼儿园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本来期望该研究模式对教育科研发展有良好促进作用,却在实践过程中因幼儿教师角色被边缘化而大打折扣。据调查在已有研究中,幼儿教师仅仅是在教育研究工作者的指挥下扮演一个提供资料和帮助收集数据的角色,而并没有真正参与到研究中,无法展现其对教育现象进行思考和反思。综上,幼儿教师有开展科研的愿望及需求,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下面在研究前人调查的基础上给出可行以及符合现实情况的解决措施。
二、突破幼儿教师科研瓶颈的应对策略
1、深化高校培养改革
目前针对幼儿教师的学历要求提高,从原来的幼儿教师普遍学历要求高职生、大专生,到现在学前教育本科生毕业人数的增加,高校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开展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这可能与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大纲的制定时对教育科学研究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也与该专业学生修读时对相关课程的重视不够有关。据了解,陕西某高校采取校地园一体化的培养新方式,让学生有更多地实践机会,开设相关课程,要求本科学生大三学年组织学生撰写学年论文,大四学年撰写毕业论文等帮助学生提高科研能力。另外,从学前教育类学校长期发展角度来看,应提高准幼儿教师的质量。一是可以通过吸引优秀学生报考幼儿师范院校。二是调整设计合理的专业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三是不将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高要求作为培养的唯一标准,着眼于未来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从而培养复合型的新时代幼儿教师。
2、深入开展“国培”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实施的旨在提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为广大农村教师创造了宝贵的培训机会,目的在提升农村教师的能力素质。目前在各省市均有开展,但课程结构主要围绕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以及解决教师在教学中的困难,缺少科研工作的相关指导课程。目前园中的幼儿教师大多未学习过科研方法,不了解论文撰写的一般规范。正是因为以上这些因素,导致他们在开展调查及解决问题时受到局限。根据已有研究,幼儿教师因硬件环境不具备数据资源库,难以接触到专业期刊杂志,所以查阅文献资料的途径有限。另外在软实力方面,幼儿教师对文献法、调查法以及观察法更熟悉,而对统计分析法和实验法较陌生。但在实际科研中,全面掌握各种科研方法是做好教育科研的重要条件。针对在幼儿园工作的教师,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获知。面对教育科研动机问题的解释,大约四分之三的幼儿教师做科研出于外在动机,主要为了应对工作考核评职称。仅有十分之一的教师开展科研是为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另外20%的幼师希望提升专业水平,促进自我发展而进行科研。说明相当一部分幼师科研动机不够端正。所以也应在国培项目中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科研素养,良好的科研素养能够让教师更加关注幼儿教学活动,也能够启发教师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完善相关政策
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投入。幼儿教师做科研,离不开各级各类教育研究中心及部门的大力支持。幼儿教师需要更易接触学前教育专业期刊,网络电子资源等,方便更多的一线幼儿教师拥有参与科研的硬件环境。另外不对幼儿教师参与教育科研设置过高的门槛,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也需要进行修改,不与高校科研要求一致,提高他们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同时呼吁教育部门相关领导应重视和正确看待幼儿教师教育科研和教学的关系,结合幼儿教师平时工作强度大,科研缺乏时间保障的实际,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由教育行政部门采取教育科研奖励机制。
【参考文献】
[1]刘敏.当前园本教研中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10(2).
[2]于俭.幼儿园教育科研的现状与基本对策[J].当代学前教育,2008(1).
[3]张晓辉,张传燧.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状况及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我于1996年毕业于牡丹江幼儿师范学校,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于XX年在牡丹江师范学院学习美术教育,后来在工作实践中,我发现只靠专业水平教学是不够的,还需用教育理论来武装自己,于是我又报考了基础教育本科学习班。从参加工作至今已有8年的教学经验,在这几年的工作中,我敬业奉献、勤业爱岗、精业钻研,踏踏实实、勤勤垦垦地在幼教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着。
1996年刚入幼儿园的我坚信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获得成功。果然在一次班级环境布置中得到了验证,那时我们班在教师少、孩子多、布置环境任务急的情况下,我没有退缩,毅然决定用一夜的时间来完成布置任务。果然不负有心人,我班的环境布置得到大家和园领导的称赞,同时我也被列为积极分子的行列。自那时起,我就时刻以一名党员标准来要求自己,思想上要求进步。我深知作为一名教师意味着什么,因此我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做到敬业奉献,从不做有损于教师名誉的事,力争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幼儿教师形象。1997年,刚接小班时,有的家长对我们十分感激,便请我们吃饭或给我们送礼物,这些全都被我拒绝了。我常对他们说:“教育好孩子是我的职责,只要你们支持我的工作,信任我们教师,我已经很知足了。
1998年,我承担了“听读游戏识字”实验项目。我本着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认真、耐心地教幼儿,在年终的成果汇报活动中,赢得了家长的好评,因此也获得了“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由我撰写的论文“音乐教育对幼儿社会化的作用”获牡市级三等奖。
1996年刚入幼儿园的我坚信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获得成功。果然在一次班级环境布置中得到了验证,那时我们班在教师少、孩子多、布置环境任务急的情况下,我没有退缩,毅然决定用一夜的时间来完成布置任务。果然不负有心人,我班的环境布置得到大家和园领导的称赞,同时我也被列为积极分子的行列。自那时起,我就时刻以一名党员标准来要求自己,思想上要求进步。我深知作为一名教师意味着什么,因此我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做到敬业奉献,从不做有损于教师名誉的事,力争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幼儿教师形象。1997年,刚接小班时,有的家长对我们十分感激,便请我们吃饭或给我们送礼物,这些全都被我拒绝了。我常对他们说:“教育好孩子是我的职责,只要你们支持我的工作,信任我们教师,我已经很知足了。
1998年,我承担了“听读游戏识字”实验项目。我本着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认真、耐心地教幼儿,在年终的成果汇报活动中,赢得了家长的好评,因此也获得了“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由我撰写的论文“音乐教育对幼儿社会化的作用”获牡市级三等奖。
1999年,我除了承担听读游戏识字实验项目外,我又承担了艺术启蒙实验项目。在实验过程中,我摸索出一套综合的路子,寓教于乐地把音乐、唱歌、读书、识字联在一起。在市里举办的幼儿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成果展活动中,我的一节音乐课“尝葡萄”被评为市级优秀公开课。我撰写的活动设计舞蹈“我的家乡日喀则”在省学前教育研究会活动设计评审中获三等奖。
论文“在音乐活动中开发幼儿创造力”获省级二等奖。由此我也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XX年让我难以忘记。我的“婚期”与“六一”相撞。结婚是头等大事,可编排团体操对于我来说同样也很重要。我知道它不是代表我个人,而是全体幼儿教师,代表整个幼儿园。我选择了后者。不知是多少次的文艺汇演,多少次的编排团体操,我都是认真去对待每次活动,因此也得到领导的信任和赞誉。同时在教师培训活动中,我的音乐课“舞龙灯”被评为市级优秀公开课。
XX年,我写的论文“音乐活动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被评为市级三等奖。
XX年,怀有身孕8个月的我,依然富有激情地穿梭在教学之中。我又被评为“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
XX年,我的论文“谈谈对幼儿品德教育的几点看法”被评为国家级二等奖。
【关键词】幼儿科研素质
一、幼儿教师教科研素养的现状
1.教科研意识不强。长期以来,幼儿教师习惯于把课题研究看作是专家学者的事情,实际上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因为课题研究是针对实际问题展开的深层次思考,即使是幼儿园教师也同样需要对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而把这些问题变成课题展开研究,就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2.教育知识比较缺乏。教育科研方面的基本知识、方法等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无论是思维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还是创造思维的培养,都离不开教育科研方面的知识。现实中,许多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习惯于将研究停留在经验和操作层面,理论知识和水平比较低。主要体现在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不强,不会独立撰写科研论文等方面。
3.开展教科研动力不足。首先,幼儿教师每天的工作责任重、压力大,日常事务已经耗费了他们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其次,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也是影响教科研动力的重要因素。幼儿教师在入职初期,往往对工作充满好奇,此时专业成长速度很快,而一旦感到自己已经胜任或无法胜任工作时,职业倦怠感就会出现。最后,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或对自身发展认识存在偏差,造成了幼儿教师专业水平停滞不前。长此以往,必然造成内在动力的缺失。
二、把科研工作内化为教师的需要
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对开展科研的积极性不高,对科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到位。一是因为传统观念认为搞教育科研是专家、学者的事,离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遥不可及;在一般人眼里幼儿园教师只是幼儿生活的照顾者,简单知识的传递者,不能与研究者划上等号。第二就是教师们自身面对相对封闭的环境,琐碎的工作,就产生了职业懈怠,对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认识不够,积极性不高。第三就是近年来科研工作在幼儿园中得到了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有的幼儿园为追求短期效应急功近利逼着教师写论文搞形式主义,从而使教师对教学科研活动敬而远之。那么,怎样提高教师的认识,使科研内化为教师的需要呢?关键是教学科研活动必须贴近教师,让教师在活动中得到成功的体验,以此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树立起教师研究的自信心。在我们开展的教育科研活动中,有一位教师对幼儿的活动区进行了研究,不仅丰富了幼儿的一口常规活动,同时为教师减轻了工作强度和负担。教师们尝到了科研活动的甜头,揭开了教育科研活动的神秘面纱,使更多的教师自觉投入到研究活动中来。
三、幼儿教师职前科研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
高职高专作为幼儿园教师队伍最主要的来源地,有责任在幼儿教师的职前教育中打造他们的科研素质,以适应幼儿园的要求。幼儿教育研究表明,幼儿教师正面临着新的教育理念的挑战,这些新的教育理念中有一个共同的方面,即指向了幼儿教师科研能力的发展。
1.走向生态的学前教育观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广泛传播,教育理论也被大家从生态学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学前教育理论也从“对科学教育的崇拜到学前教育走向生态”。不再是没有批判的将一些源自于西方文化的思想和教育理论都当做“先进理念”顶礼膜拜,而是要去研究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怎样更多的去关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和本土文化,研究适应本幼儿园和本班幼儿的课程。而这些必须要求幼儿教育工作者有能力去研究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与同事的对话和反思,去发展和建构属于自己的实践性智慧,而不是让幼儿教师按同样的标准和要求去统一理念和规范行为。
2.新的学前教育质量观从后现代视角,早期教育机构的优劣已从质量话语―――客观统一的质量标准到意义生成话语―――教师的教学儿童的学习是否有意义。通过观察、纪录、对话、解释、反思等研究手段,深入地把握每个儿童,选择适宜于每个儿童的个别化的活动方案,并鼓励和支持幼儿生成自己的活动,才能实现教学活动的意义。嘲没有科研素质和能力的幼儿教师是无法实现教学有意义的。
3.园本教研的新要求园本研究是基于本园的实际,基于具体的幼儿园教学情境,研究教师在自己的教学情境中所存在和遇到的问题,并与研究共同体一起构建一种多样性、平等性、批评性和境遇性的对话文化。它更多关注的是实践研究,意在通过教师的反思来挖掘教师的缄默知识,通过教师的行动研究来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教学有意义。它面向的是全体幼儿教师,而不是个别的有科研能力的教师;教研不是幼儿教师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而是每个想提高教育质量的幼儿教师必须要做的事情。因此,教育科研素养是现代幼儿教师必备素养之一。
四、幼儿师专学生教育科研能力提高建议
1.加强继续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培养。要制定继续教育的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建立和完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各种制度,使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化。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力争在短期内让教师做适当调整,使他们学会一些现代技术,学会制做幻灯片、投影片、录像片等相应的软件。
2.幼儿园和各级教育管理部门要提高认识、改变观念。幼儿园要在园长的带领下,树立科研的意识,为幼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创造条件,如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科研培训与交流等。教育管理部门要努力为幼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让更多的幼儿教师有机会进行教育科研。
3.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提高艺术教育能力。通过有组织、有内容和一定形式的训练,让教师了解教育的指导思想及原则,熟练掌握不同年龄阶段艺术教育的目标,了解艺术教育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掌握艺术教育的不同类型、特点及要求,掌握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熟练掌握不同类型艺术活动的组织方法。
参考文献
[1]申继亮.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至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是“进入21世纪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重要性和影响力毋庸置疑。《教育规划纲要》提到: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要完成《教育规划纲要》提到的上述目标,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前教育教师队伍。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提到要采用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各地根据国家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合理确定生师比,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逐步配齐幼儿园教职工。健全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入口关。2010年国家颁布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公开招聘具备条件的毕业生充实幼儿教师队伍。中小学富余教师经培训合格后可转入学前教育。
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切实维护幼儿教师权益,完善落实幼儿园教职工工资保障办法、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机制和社会保障政策。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公办幼儿教师,按国家规定实行工资倾斜政策。对优秀幼儿园园长、教师进行表彰。
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办好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办好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一批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加大面向农村的幼儿教师培养力度,扩大免费师范生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积极探索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学历教师培养模式。重视对幼儿特教师资的培养。建立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体系,满足幼儿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创新培训模式,为有志于从事学前教育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提供培训。三年内对1万名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各地五年内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专业培训。
应该说,上述两个文件的出台,给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指明了专业发展的方向,那就是做一个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的幼儿教师,也给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为了给社会培养出优秀的幼儿教师,必须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教育技能训练,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技能训练体系。
2幼儿教师的工作性质需要幼儿教师掌握较强的教育技能
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是一个专业性、应用性很强的工作。因为教师面对的是学前儿童,他们年龄小、身心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在环境的适应性、行动的独立性、思维的理解力等方面都较弱,因而要求幼儿教师能充分理解和适当应对。幼儿教师要胜任自己的工作,不仅应具有良好的有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应具有较强的教育技能。
过去的幼儿师范的专业课主要是“三学六法”,学生学到的主要的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的理论,以及语言、计算、常识、音乐、美术、体育等各科的教学方法。现在这些教学法的内容已进行改革,不限于上课,扩大到了幼儿的日常生活和游戏,很多带着幼儿园教师的日常工作的技能,如怎样观察幼儿,怎样和幼儿交往,怎样保障幼儿的安全和健康,怎样和家长交往,怎样管理班级工作等具体的幼儿园教育技能只能到幼儿园边做边学。教育论文现在我们必须在学校就对学生进行这些教育技能的训练,使我们的学生在进入到幼儿园工作后能够快速上手,实现学校学生和幼儿园教师的无缝对接。
3构建相对完整的幼儿教师教育技能体系
幼儿教师教育技能可说是幼儿教师指导幼儿过程中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一系列行为与智力活动方式的总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一是基本技能。它包括:口语表达技能,主要是指幼儿教师在授课或与幼儿游戏活动当中,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的知识与情感,如普通话表达的技能、演讲技能、教师口语等;书面语言表达技能,是指幼儿教师的书写能力,如幼儿园常用文体写作、教案书写、听课记录、教学笔记等技能;计算机操作技能,是指幼儿教师利用计算机查找资料或制作课件的技能;艺术技能,是指幼儿教师艺术才能,如弹琴、唱歌、跳舞、绘画等。这些都是幼儿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必须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足够的训练。
二是专业技能。它包括:教育组织管理技能,如观察了解幼儿的技能、与幼儿交流的技能、班级组织管理技能、协调家长、社区关系的技能等;教学技能,如教学活动设计的技能、教学内容与方法选择的技能、教育环境创设的技能、幼儿发展评价的技能等;教研技能,如发现教研课题的技能、开展教研活动的技能、撰写教研论文的技能等。
三是实践技能。主要是指教师在现场实践中的综合教育技能,如随机应变处理突发教育问题的技能、改革创新技能等。这是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经验而形成的一种更高级的技能。4幼儿教师教育技能训练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教育技能的培养,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安排。一是开设教育技能训练专门课程,使用或编写专门教材,作为基础理论通向教育实践的桥梁性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作为必修课开设。二是提出全学程教育技能训练任务与要求,研究拟订出考核标准,制订实施计划,将其渗透到各学科教学和学生教育实践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日常的学习和训练。三是充分重视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活动,将它作为检验学生教育技能训练的一把标尺。四是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外训练,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的教学或训练,必须在学生一入学时就给学生制定训练计划,使学生的训练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1)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开放相关实训场所,组织学生开展弹、唱、跳、画、讲、写等常规训练活动。
(2)要定期开展各种专业竞赛活动,如课堂教学模拟、多媒体课件制作竞赛活动。
(3)有组织地开展各种社团活动,如手工制作社、幼教协会、环境设计协会。
一、目前师幼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经过笔者调查,幼儿园中班的幼儿教师和幼儿在课堂互动中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幼儿和幼儿教师缺乏互动,教学中教师无形中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剥夺,进而取而代之。
幼儿班中班的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幼儿在讲台下仔细地听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幼儿需要互动行为的发起以及互动后行为的反馈。但是由于受长期以来的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讲台上满堂灌,而幼儿在台下被动听,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地带来师幼关系的颠倒,忽视了幼儿才是课堂教育的主体,幼儿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主导者,在整个幼儿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都是在起着积极的导引者的作用。而由于受过去错误观念的影响,幼儿教师不自觉地将自己摆在了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让幼儿们听从自己的教课,控制了幼儿们互动行为的发起以及反馈,长期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降低,不利于幼儿开放性思维的形成,同时也不利于幼儿探究性精神的培养。
(二)幼儿和幼儿教师缺乏互动,游戏中教师忽略学生主体地位,把自己当成了活动的主裁判。
俗话说“师道尊严”、“尊师爱道”等等,都无可厚非,然而幼儿的世界是纯洁的,是充满了奇思妙想的。在游戏活动中,幼儿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主见,并将其恰当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学生探究性思维的形成。幼儿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是将来中国建设的中坚力量,这其中少不了幼儿教师的功劳,当然,也体现出幼儿教师责任的重大。所以,幼儿教师一定要好好研究课标精神,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改变旧有的传统的错误观点,将自己摆在和幼儿平等的地位,以幼儿为主体,以自己为主导,将幼儿园的寓教于乐的游戏教学开展得如火如荼,让幼儿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升华。
二、幼儿与幼儿教师课堂互动的原则及对策
(一)幼儿与幼儿教师课堂互动的原则
1.引导原则
幼儿在课堂的自主学习中,需要一个引导者,将其思维引导正确,并引导到延伸性思维、拓展性思维的开发。这个引导者便是幼儿教师。引导者原则的遵守是幼儿教师在课堂互动中必须遵守的基础原则。现在的教学讲究的是引导,而不是直接告诉答案或思路。
2.支持原则
无论是幼儿学习,还是成人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哪怕是一句表扬的话,一个赞赏的目光,都会让学习者得到信心的提升,得到最大的支持。在幼儿的互动学习过程中,幼儿教师一定要秉持支持原则。这个原则是幼儿教师坚持的众多原则中的重要原则。
3.合作原则
过去授课,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现在改变了过去的不科学格局,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师生对话占了主导。此时的教师已成为课堂上幼儿学习中的合作者,而不是过去的主导者,即教师的角色由过去的“独奏者”转变为现在的“合作者”。
(二)幼儿与幼儿教师课堂互动的对策
1.对策一:改变思想,树立幼儿为主体的观念
受社会的影响,过去教师都是满堂灌,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有被动听的份儿,而现如今,新课标的推进,教师深深感受到过去那种教学思想是不正确的,不能够从本质上将幼儿培养全面,培养成才,鉴于此,新课标要求:新时期,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构建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也就是说,在课堂上,幼儿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者,她操控着课堂的氛围的构建,指引学生对问题的探讨,对学习的掌握。
2.对策二:尊重幼儿,营造轻松快乐的氛围
既然幼儿是课堂的学习主体,那么幼儿教师就应该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能够不断发现新创意,开拓思维的创新。尊重幼儿体现在多个方面,不是说幼儿要求什么就给什么,而是尊重幼儿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给予他们以积极的支持和合作,引导他们通过自己思考,和同学们探讨,将问题解决的能力。在尊重幼儿的同时,还要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毕竟幼儿年龄小,喜欢在玩耍和嬉笑中学习知识,不喜欢死板,呆滞的教学环境。
通过对幼儿班中班的教师与幼儿互动情况的调查,发现了许多问题,希望能够给大家以提醒,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够引以为戒,充分认识到互动对于幼儿教学的重要性。至于如何进行互动,上面也谈到了几点原则和对策,大家可以参考。当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每个人的互动情景和互动模式大不相同,但是一定得以“幼儿”为主导,一切为了孩子。
作者:毛雪 来源:亚太教育 2015年7期
论文摘要:职业生涯管理实质是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指个人和组织对职业历程的规划、职业发展的促进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本文以职业生涯管理为视角探讨当代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应从其主体性和社会性两方面着手,包括个体对专业的自我发展和社会对个体专业发展的支持。
从上世纪80年代伊始的教师专业化运动展开至今,我国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取得一定进展,对幼儿教师专业化问题的研究也继续走向深入。从已有研究成果看,趋向集中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内涵、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方式等方面。总体来看,这类研究尚停留在经验总结与概念澄清阶段,局限于教师的知识与技能、职前教育与在职成长等微观研究,还没有突破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视野。要想继续深人研究幼儿教师的专业化问题,就有必要从多学科视角进行审视与检视。
一、职业生涯管理
(一)职业生涯指个体一生中从事职业的全部历程,包括个体所有的工作、职业、职位的外在变更和工作态度、体验的内在变更。职业生涯管理属于人力资源管理范畴,指个人和组织对职业历程的规划、职业发展的促进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它包括组织主动实施的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和由个人主动进行的自我职业生涯管理。职业生涯管理的实质是对人的能力、个性、情绪、价值、人性的开发和利用,有助于提高个人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降低改变职业通道的成本,也有益于集体或组织团体的发展。
(二)典型的职业生涯现象
1.职业高原
指个体职业生涯发展进一步晋升的可能性很小,其产生的原因既可能源于个体的不良因素,也可能源于组织的金字塔结构,等级越高,可提供的职位就越少。
2.职业倦怠
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状态,包括情感衰竭、个性冷漠自闭、无力感或低个人成就感。情感衰竭指个体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丧失;个性冷漠自闭指个体对工作对象、环境采取冷漠态度,行为怪僻;无力感或低个人成就感指个体消极评价自己。职业倦怠对工作有很强的破坏力,导致工作状态恶化。
二、从职业生涯管理视角看当前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职业生涯管理理论为研究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种新视角。从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可以看出,幼儿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也有其职业生涯管理的内在结构性和规定性。其职业生涯是与其教书育人的一系列活动相关联的职业经历,如在幼儿园从教过程中不断丰富教育教学经验、实现教育理想等。幼儿教师的职业生涯史就是专业发展史。
(一)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主体的自我发展
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是主体的自我发展,其关键是主体的内省、自主、自为,并主动“自我更新”,这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内部环境的建构过程。教师作为人之存在,是具有独一性的人,有自己独特的生活史和心理存在,具有不同于动物的特殊主体性,能意识到“我是我自身”“我盼望生活,盼望体验”。这种对超越自然生命的渴求、对自身生命价值的探寻是职业追求中所必须的内在动力,是幼儿教师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也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
1.一切从自己开始
我们每个人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工作上,所以确保所选择的工作是自己满意的十分重要。究竟什么工作才是自己满意的呢?如果一份工作能令你产生浓厚兴趣,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么这份工作毫无疑问是令你满意的。然而一个人觉得有趣而享受的工作,对于另外一个人来说,也许完全是另外一回事。然而,当前幼儿教师背负着重重压力,出现职业倦怠现象,这严重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对其工作、学习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幼儿教师应当主动保护专业发展这个“机体”。
2.幼儿教师应主动塑造自身专业发展的“性格”
正如人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职业取向就是职业生涯的性格。萨拍的生涯彩虹理论指出:职业生涯随年龄变化而发生性格变化。每个人都在不同时期担当着一个或多个角色,每种角色的强度随时间变化,各种角色的结合和强度是个人生涯的基础。幼儿教师在其专业发展中也充任多种角色,每种角色都有自己的性格。这种性格与教师个体的"职业锚"息息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和阅历的丰富,教师职业中的价值观也会慢慢发生变化。因此,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应当像性格一样被不断加以塑造。
3.幼儿教师应主动享受自身专业发展的“旅途”
职业像旅途,它是纵横交错的路径的汇集,它是多向、多维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有很多节点,有多个发展方向,还有高原、玻璃天花板等空间维度等,因此,其间有苦也有乐。就像旅途中的游客,即使爬山涉水,千里迢迢,再苦再累心里始终有一种战胜困难的幸福,一种欣赏沿途风景的喜悦,一种超越自然的境界,一种达到目的的成功感!幼儿教师要把自己的专业发展和职业生涯当作是充满新奇体验的生活之旅,只要努力就能看到那美丽的风景。
4.幼儿教师应主动规划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
职业规划指个体对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策划、准备,并对每一阶段的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好的职业规划是导向成功的里程碑,当其自觉认识并达到这些里程碑时便可获得一种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增加职业幸福感。幼儿教师要把自我规划、自我反思、自主的终身学习或专业发展作为个人职业成功最有效的路径,这也是提高自我效能感、职业幸福感的基本物质前提。
要做到以上几点,最根本的是要有专业认同感、专业幸福感和事业成功感。专业认同是教师对自己身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所具有的意义的整体看法,包括自我形象、专业准备、工作动机、教学实践、未来展望等方面。专业认同是一种自我肯定,这是发展幼儿教师的职业韧性的前提和基础。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是其职业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其工作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享有丰盛而幸福的职业生活,成为心灵丰盈、精神富有之人,这是导向幼儿教师事业成功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徐笑君.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03
论文摘要:幼儿教师由于其独特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对象,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在相似或相同的工作环境、条件下,为什么幼儿教师群体产生不同的职业体验?本文从个体背景性因素、人格特征、职业态度三个维度出发探讨了个人因素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并针对性地给出了幼儿教师的自预策略。
职业倦怠主要出现在以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是从业人员因无法有效应对工作中持续的压力或现有工作状态无法实现个人价值感而产生的一种以情感耗竭、人格解体(亦称去个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为主要特征的症状。幼儿教师由于其独特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对象,更易出现职业倦怠。本,文主要探讨了个体因素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一、个体因素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一)个体背景性因素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1.教龄
国内梁惠娟、冯晓霞的研究表明,从刚参加工作到有23年教龄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分布比较广泛;在教龄为1 }23年的幼儿教师中,8, 9, 16, 19年教师职业倦怠的比例较低,5, 11, 12, 15年教师的倦怠比例较高,而这一情况在教龄超过23年的老教师身上则明显好转。丁海东、李春芳的调查研究认为,幼儿教师在参加教学工作的最初阶段里,基本不存在职业倦怠问题,幼儿教师在参加工作后的5一10年里是职业倦怠感发展的高峰期,以后则缓慢减弱。在工作20年以后,幼儿教师的倦怠感最弱。刘丹通过调查发现,5年以下教龄的幼儿教师的情感枯竭现象相对最轻微,教龄I1-15年左右则是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高发期。
通过国内外研究文献对比,我们可以肯定教龄是影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虽然具体多少年教龄是职业倦怠的高峰期还没有定论,但我们可以初步确定:教龄11-15年左右是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高发期。因为,处于这一阶段的幼儿教师对工作的新鲜感慢慢失去,面临着更多来自于工作、人际和家庭的压力。
2.年龄
国外研究发现,年轻教师比年老教师容易倦怠。梁惠娟、冯晓霞的研究中也发现了这种差异,年龄分界约为40岁左右。刘丹、王欢的研究一致认为,幼儿职业倦怠随年龄由小到大呈现出倒U型,以31-40岁为最高峰。幼儿教师多为女性,处于31-40岁的幼儿教师生理开始发生变化,个人的精神状态、身体健康都受到一定影响;另一方面,这一年龄段的教师承受着更多的来自教学、同事、家庭和社会的压力。研究表明,这一阶段的幼儿教师情感枯竭最为严重。
3.婚姻
刘丹、王欢的研究都认为未婚幼儿教师与已婚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存在显著的差异,已婚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显著高于未婚幼儿教师。因为已婚的教师相对于未婚幼儿教师来说,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处理家庭事务,面对更多的家庭压力,如果协调不善,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但仍有一些研究结果表明,未婚教师比已婚教师更容易出现非人性化的现象,一些研究认为,婚姻能够使人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助于幼儿教师及时缓解消极情绪,减少职业倦怠感。
笔者认为,研究婚姻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不能仅仅停留在结婚与否的层面,而应该深人了解婚姻伴侣对幼教的认知、儿童观、教育观对幼儿教师的职业影响,探讨婚姻质量、婚姻状况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4学历
很多调查研究表明,学历越高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程度越大。王欢的文章表明,随着幼儿教师学历的不断增加,情绪衰竭程度不断严重,学历为本科的幼儿教师情绪衰竭程度在所有教师群体中是最严重的。
不同学历幼儿教师的自我期望、社会期望程度也不相同。学历越高的幼儿教师自我期望及社会期望越高。当期望与现实冲突时,会产生较大压力和消极情绪,学历越高,幼儿教师的情绪衰竭和非人性化程度就越高,职业倦怠的水平也相对较高。
(二)人格特征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1.性格类型
一些研究发现,职业倦怠较容易发生在A型人格特质的个体身上。A型人格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具有极端的挑战性、好竞争、紧张、易急躁、喜怒无常、难以面对挫折、理想主义、易动情、专注、奉献。A型人格的个体往往自我期望值较高,事业心较强。当A型人格特质的幼儿教师工作受到挫折,或者由于外界影响而不得不做出让步时,很容易产生压力感进而产生倦怠感。
虽然已有研究表明性格类型与教师职业倦怠之间。存在着某种特定关系,但是这一关系尚未得到广泛的经验性验证,性格类型并不必然导致职业倦怠。但作为一种“可能”出现的因素,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2.心理控制点
心理控制点指在周围环境(包括心理环境)作用的过程中,个体对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的责任的认识和定向。分内控和外控两种,前者指把责任归于个体的一些内在原因(如个人能力、努力程度等),后者则是指把责任或原因归于个体自身以外的因素(如环境因素、运气、他人等)。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外控型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梁惠娟、冯晓霞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控制点类型”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有直接影响:“外控型”教师的确比“内控型”教师更容易受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职业倦怠感。
3.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反映了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承受外界压力、把握心理平衡的能力,共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情绪感知能力、自我情绪调控能力、调控他人情绪的能力和运用情绪的能力。刘丹的研究情绪智力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影响的调查资料显示,情绪智力水平高的人,情感枯竭程度低。在情绪智力的四个等级中,只有第一等级情绪感知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情感枯竭维度有显著影响,而其他等级则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没有显著影响。
(三)职业态度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1.择业动机
一些文献资料认为,幼儿教师的择业动机与职业倦怠存在一定关系。幼儿园教师的择业动机很多,真正热爱孩子,喜欢教师这一职业的教师,其出现职业倦怠现象则较少或倦怠程度较低;而被迫选择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的人,其职业倦怠较为严重。
2.职业专长
莫源秋在研究中发现,处于职业倦怠状态中的幼儿教师常抱怨“工作没劲”“工作单调乏味”“工作繁杂辛苦而毫无成就感”。而对那些工作总是充满热J清,并有强烈的职业自豪感的幼儿教师的调查则发现,有75.3%的幼儿教师在幼教工作方面有自己的特长。这些教师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职业特长,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个人成就感比较高,出现职业倦怠的几率相对较低。
3.自我效能感较低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有助于加强个体的动机水平。反之,则会削弱个体的动机水平。很多研究表明,幼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与其职业倦怠程度有关。
国外研究指出,职业倦怠中成就感维度的降低伴随着降低的效能感和自尊。那些有强烈的自我效能感的教师有更充分的准备去尝试新的试验和教育改革,这些教师不只在与工作相关的问题上是更好的计划者和组织者,而且他们对生活也有更大的热情。高度的自我效能感,有助干幼儿教师在工作中获得较高的满足感。梁惠娟、冯晓霞的研究表明,教师在工作中体验到的满足感越多,就越倾向于认为自己适合这个工作,从而更倾向于认同该工作对于个人发展的价值,从而减少职业倦怠产生的几率。
二、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自预策略
(一)教师个体努力及自我调节
应对职业倦怠,幼儿教师应该采取措施提高自预及自我调节的能力。教师自预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认识职业倦怠
幼儿教师应正确认识职业倦怠,清醒认识到职业倦怠并不可怕。倦怠是源于自己所遇到的压力。当发现自己有职业倦怠的症状时,要勇于面对现实,寻找自己的压力来源,采取多种方式解决,主动寻求帮助,加以化解。
2.认知改变
幼儿教师个体要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形成客观的自我评价,从而使自我期望与个体能力水平相符合。不因为不适当的自我期望而产生挫败感,导致职业倦怠。
3.寻求积极的应对方式
幼儿教师对问题要采用积极的应对手段,而不是逃避。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使自己坚定职业信念,有效地面对压力、树立信心和勇气,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力、法。
4.归因训练
幼儿教师要加强归因训练,正确分析问题,把问题的原因归结为个体可以控制的因素,如个人能力、努力程度等,而不是怨天尤人。
5.运用心理暗示的策略
心理暗示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有重要影响。积极的心理暗示可帮助被暗示个体稳定情绪、树立信心及增强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因此幼儿教师要经常对自己实施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自己树立信心、提高适应和自我调控的能力,培养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
6.坚持正确的信念和职业理想
教师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是教师在压力下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Cherniss和Krantz曾比喻,对某一事业的信念和理想是职业倦怠的最好解毒剂。因此,坚定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积极的教师信念,培养对幼儿无私的、理智的爱与宽容精神,对防止教师职业倦怠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幼儿园要给予恰当的配合
1.对进人或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进行严格的人职筛选
幼儿园可以在招聘幼儿教师时,引人心理测评机制,即对幼儿教师进行人格测评。招聘时,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录用具有谦虚顺从、轻松兴奋、信赖随和、安详沉着等人格特征的教师,在源头上减少职业倦怠产生的可能。
2.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幼儿园要努力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帮助其形成专业特长,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及个人成就感。
3.加强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