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财会实训总结

财会实训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2-05 16:19:5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财会实训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财会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财会专业;ERP沙盘;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3-0255-02

1 当前财会专业模拟实训现状

财会专业是一个应用型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当向学生传授全面系统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而且更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会计实务问题的能力。因此,财会专业的实践教学对于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观国内各高校财会专业,盛行的方法仍然是“理论+案例”的形式进行教学,很难将理论知识迅速串联起来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而在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手工实训主要采取购买实习教材和相关凭证、账簿、报表等进行练习,指导学生练习做账。虽然练习了登记真实的凭证、账簿和报表,但整个实习的过程仍然是通过语言描述业务的环境中完成,而非真实发生业务的过程中自然完成会计核算程序的练习。而电算化实训现在一般采用“应用软件+使用手册”的教学模式,而应用软件操作复杂,与实际工作存在差距,教学难度大,致使教学效果不好。因此,给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企业环境是会计模拟实训在校内高质量完成实践教学目标和学生掌握专业基本技能的有效途径。而引入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不失为一种有益的选择。

2 ERP沙盘模拟实训简介

2.1 ERP的含义

ERP起源于瑞典,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缩略。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它对企业拥有的人力、资金、材料、设备、方法、信息、时间等各项资源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科学有效的管理企业的人、财、物、供、产、销等具体业务工作。我校于2009年与金蝶软件公司合作,建立了首个ERP沙盘模拟实训室,下面结合我们开展实训的尝试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2.2 ERP沙盘模拟实训操作简介

2.2.1 构建沙盘模拟环境

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设定基础背景为某个生产型企业,结合实际教学需要,使用相应的图形和筹码,将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操作全部展现在沙盘上,可以直观的标示出企业的财务状况、库存状况、生产状况、销售状况等。通过在规定的实验期内进行企业经营模拟,将学生引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使学生仿佛置身真实市场环境,同时使学生意识到所学的管理知识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

2.2.2 建立企业团队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以自然班为单位,将学生分为8个小组,分别代表8个互相竞争的同类企业,每个小组6-8人,分别承担企业中某一角色的任务,这些角色包括总裁、财务总监、生产总监、销售总监、采购总监、研发总监等。面对不同的市场环境,分析市场的容量,竞争对手的发展策略,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企业的市场发展规划、产品研发计划、销售计划、投资策略等,整个过程一般模拟企业经营6个会计年度左右,保持企业持续发展。

2.2.3 进行年度经营实战

教师在讲解完课程的知识点和模拟对抗经营的规则之后,由学生按照制定的工作步骤进行模拟经营,教师负责协调监督出现的问题。每完成一个会计年度,各小组都要用会计报表结算并对本年度的经营状况进行总结,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改进方案,然后继续经营下一年。全部会计年度的经营结束后,教师可根据各组的经营业绩进行公开讲评。

3 ERP沙盘模拟实训教学效果分析

3.1 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拓宽了知识领域

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是一种体验式的模式。该课程教学将企业结构和管理的操作全部展示在模拟沙盘上,以最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去体验复杂、抽象的经营管理理论。其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课堂灌输授课方式。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全面学习融会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同时学生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组织生产、整体营销和财务结算等一系列活动中,能够了解和体验企业经营运作的全过程,认识到企业资源的有限性,从而深刻理解企业的管理思想,领悟科学的管理规律,从而拓展了专业知识领域。

3.2 在参与中学习,提高了综合能力

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全面完整地模拟了企业的运作,可以让参与者在短短几天里,体验到即使工作几年也不一定能体会的企业运作的系统模式,同时以极低的成本和极短的时间,寓教于乐,给予所有参与者极大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并且让许多平时不能实现的预测、决策有了一个实践的机会。对于在模拟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参与者需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学生普遍反映可以提高自身综合管理能力、应变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等等。

4 开展ERP沙盘模拟实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4.1 ERP沙盘教学配套建设及规则制定问题

ERP模拟实训目前尚缺乏完全适合学校教学的教材和实验指导书,尤其是实验用案例的设计不够丰富,真实的企业生产数据采集比困难,对实验结果的验证也存在难度。

除此外目前能够开设这门课的教师较少,而在实验进行中不可能像传统教学只配备一名教师。ERP沙盘教学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各项材料的准备、场地的安排、学生分组及角色分工等工作。在实训的过程中,需要指导教师回答各种模拟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并且要求教师能够提纲挈领的进行点评与总结,还需要监督学生按照经营规则经营等内容。难度和强度太大,至少需要2-3名相关教师配合进行,因此随着该课程的普及化,做好师资的培训工作显得尤为必要。

同时在实训过程中,为了方便比赛和判定成绩,沙盘制定了一整套完善的市场规则,对于每一步运营应该什么时候开始、应该如何去做,都有明确的规定。限制过于死板,不利于灵活教学的需要。

针对以上问题,一是需要学校要加大投资的力度,完善教学配套的建设,加快师资的培养力度。二是可以给予教师一定的规则修改权利,使之在教学中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盘面的修改,食指符合教学的进度和内容。

4.2 ERP沙盘教学的组织问题

目前ERP沙盘模拟实训的教学时间一般为1-2周。如果实习一周,由于ERP沙盘的规则比较复杂,学生仅是刚刚掌握ERP沙盘的规则,尚未真正领悟ERP沙盘模拟的精髓,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但是,如果连续实习两周,当学生发现ERP沙盘模拟课程乐趣的时候,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课余也会相互讨论企业模拟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这样学生一直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没有休息和思考回顾的时间,就会感到越来越辛苦,甚或产生逆反心理,不愿意继续实习。同时,学校是按教学计划进行专业教学,在其他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可能集中抽出1-2周进行ERP沙盘教学,因此教学时间的调整也是一个难题。

针对课程时间不尽合理的状况,可这样进行操作:实时间为两周。第一周实习放在二年级,使学生掌握ERP沙盘的规则等。第二周实习放在三年级,使学生能够将课堂知识学以致用,掌握课程精髓。这样安排,既不会使学生感到劳累,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ERP沙盘模拟实习课程的目的。

4.3 专业知识的局限性的问题

由于学校教学是按专业分班级进行教学,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异、部分先导课程的缺失或相关基础知识的薄弱,使得学生对企业管理的综合性知识了解不够,不同专业学生对其他专业的知识掌握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的完整性和全面性。

针对该问题,首先可以针对专业的不同,在课程教学中有目的地增加一些与实验紧密相关的课程;其次可以通过校内比赛,让各专业的学生都参与进来,相互协作、共同进步。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出集理论和技能于一身、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人才,是当前财会专业教学的奋斗目标。探索ERP模拟实训的开展,目的是培养高层次的优秀人才,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验环境,可以使学生足不出校门就了解和掌握企业管理的综合知识和技能。因此,ERP沙盘模拟实训教学在高职财会专业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晖.会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现代企业教育,2006,(10).

第2篇

【关键词】应用型财会本科;实践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层次教育。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高等教育也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本科院校依据招生层次有“一本”、“二本”和“三本”,各层次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再是过去单一的研究型,一些“二本”和“三本”院校依据自己院校的特点提出了以应用型作为学生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应用型财会人才与普通财会人才相比,最大的区别点在于,应用型人才是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综合能力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对此进行着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据有关院校对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进行问卷调查,显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一是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和合作共事能力;二是计算机操作能力;三是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四是财务分析决策能力;五是终身独立自学能力、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六是经济业务处理能力。这是应用型财会本科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了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以上素质与能力的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在课程的设置体系、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要体现实践性,强调应用型和创新性。但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却存在以下缺陷。

一、现行的财会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培养方向存在偏差

目前,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大都定位在大中型企业,忽略了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包括当前财会毕业生大量地服务于小企业这一现实。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体现在“两课”与专业课的课时比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比例、各门专业课的课时比例、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的课时比例等方面存在的课时结构不尽合理。表现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过多过滥,不明确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造成会计专业学生掌握的会计知识面宽,而深度不够的局面。

(三)实训手段比较欠缺

主要表现在实训手段以仿真为主,少有实战的训练;实训资料中存在仿而不真,与实务操作存在较大的差异,实训规范有待加强。

(四)实训指导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在财会教师队伍中相对注重的仍是教师的专业职称、文凭等,而具有双师、兼职、企业工作背景的教师比重仍不理想。这一方面源自具有较好的企业背景的财会专业人才向高校流动的动力不足;另外,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使得校内教师无暇顾及外面的兼职及考取会计职称证和注册会计师等证书,即使有有限的闲余时间也不如进行再深造,以此取得高校师资的文凭为重。具有实战经验的实训教师的匮乏必然会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上述应用型财会本科教学模式未能很好地体现其应用型、实践性和创造性,经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探索,笔者认为应作如下改革:

(一)加大财会实践课程比重

由于财会实践课程是体现应用型教育的核心课程,它可使学生把所学的财会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之间架起了桥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将财会实践课程的比重由过去的10%提高到30%以上,这样才能使财会专业毕业生不断更新财会知识,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

(二)建立多层次的财会实践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地设计财会实践课程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可靠保证。财会实践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逐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利于对所学知识全面系统的理解,达到系统掌握、融会贯通的目的。笔者认为财会实践课程应包括单项实践、综合实践、社会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1.单项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单项实践课程是以理论教材章节为试验单位,按理论进度分别组织实践,科目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审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能力试验课程。一般安排在每门理论课讲完的那个学期末,时间大约2周,这样可以乘热打铁,提高课堂理论教学的效果,使财会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

2.综合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财会综合实践课程是将几门相关课程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的实践,目的是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时分别安排了单项实践。在《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两门课程都学习完之后,再安排2~3周的时间会计综合实习课程,重点进行工业企业的综合会计业务实践,实践的目的是熟悉企业会计账簿的登记、成本的核算和会计报表业务。试验的内容一般选用一个工业企业12月份的业务进行试验。实验时只提供原始凭证,要求根据所提供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年终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一整套会计处理业务,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应用能力。

又比如在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学完之后,可以安排2~3周理财综合实习课程,选择相对来说筹资、投资业务较多的某些上市公司或其他成长性较好、较有活力的企业为考察研究对象,进行该企业、该行业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股利分配等业务实习,以更深入地进行具体的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在这一课程中可以很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达到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融会贯通,而避免只拘泥于每一个孤立章节的单项实践,以提高学生进行较为综合和较复杂的财务决策能力。

3.社会实践课程

笔者建议,除以上的实践课程主要集中在每一学期末之外,为了与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有一个很好的衔接与准备,在学生大四第一学期后半期进行为期十周左右的社会实践课程。这一阶段是在学生已将校内所开课程全部修完,而在大四第二学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之前开设的。这一阶段让学生真正融入到社会,带着任务到企业、事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社会实践。单位主要由学校来联系,主要是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这样便于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统一管理。这样可以将财会专业的所有重点理论课,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税务会计等内容,真实地融入到企业财会工作的综合实务中。当然在最后一周可以将有关实践数据结果,带回到学校,进行财务分析和审计,并运用有关财会理论知识,提出管理建议。这个成果可以形成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

有人认为,这一阶段的社会实践与毕业环节的毕业实习会有所雷同,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经过多年的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认为虽然要求学生进行为期八周的毕业实习,但个别学生由于就业压力,毕业论文的压力,联系实习单位的积极性不高,或联系了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实习单位出具相应的证明以敷衍了事,这样,使我们的毕业环节的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笔者认为在大四第一学期就安排这样的一个社会实践课程,一是对学生毕业实习单位的联系、论文选题的把握有了一个提前的准备,二是对就业的压力有一定的缓解。因为越早一点接触社会,对我们的学生就越有好处。对这一环节的实施,需要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将有关非核心专业理论课程进行适当压缩,以保证这一阶段较大的实践课时数。

4.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的论文,要求具体分析某个企业或某行业会计、财务、审计等的具体问题等为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完善校内模拟试验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1.校内模拟试验的完善

校内财会试验室在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基础上,应大力开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会计电算化实习和综合的财会实习内容。比如会计电算化课程,教研室可以选派相关教师到财务软件公司挂职锻炼,去实际参与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工作,然后把经验和技术带到课堂,用企业的实际数据来解释教材中的原理。

还可与财务软件公司合作,引入ERP(企业资源计划)(用友版)网上虚拟实验(包括五大系统:财务会计实验系统、管理会计实验系统、供应链管理实验系统、生产制造管理实验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实验系统)组成。ERP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方式,在用企业的实际数据强化基本层(账务处理、报表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模块)的教学上,开展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存货管理、财务分析、成本管理、生产计划等环节的教学,加大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此外,还有财务软件公司开发的沙盘对抗赛、银行证券等多样化的虚拟试验,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可以联系行政事业单位、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贸企业等的财会部门,作为本专业的专业实践基地。尽管在一个单位的财会部门建立实习基地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毕竟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这就需要学校的支持和教师对实践的勇于参与。

(四)高素质的实训指导教师的培养与聘请

学校应鼓励财会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各类财会专业职称和注册会计师等能力考试,以提高“双师”教师比重,同时建议教师更多地进行校外兼职。当然,这些措施需要学校有充足的师资,教师的教学任务得以减轻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此外,在鼓励教师走出去的同时,还可聘请校外较高层次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工作人员来学校作短期的实训指导教师,这样可以将其切身的工作经验、业务能力传授给学生,这样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财会实践教学的改革,将会使培养应用型财会类专业毕业生具有过硬的业务水平,娴熟的财会实务操作技能,使其所学与所干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过渡的目标尽快实现。

【参考文献】

[1]徐经长.“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2003年12期.

[2]李瑞生.新经济时代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认识.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2):56.

第3篇

一、目前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教学中的不足

(一)教学内容陈旧,不能企业实际需求

会计电算化实训培养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在完成电算化实训后,具备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迅速的融入工作环境,实现从学生到会计工作人员的顺利转变。为实现这一目标,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内容应当贴近企业实际需求,让学生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企业工作机制,在会计电算化实训课堂上解决企业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财会问题,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财会专业素养,从而达到的会计电算化实训培养人才和企业需求相一致的目的。

但目前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陈旧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会计人才专业素养的提升,致使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培养出来的人才只会纸上谈兵,缺乏解决企业现实中遇到的财会问题。具体体现在:账目处理方式落后,会计人才的重要职责就是建立账目、处理账目以及账目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企业的管理方式逐渐和世界接轨,很多企业的账目处理工作都采用世界上先进的方式进行,而我国会计电算化实训中所教授的企业账目尽力以及处理方法还停留在十年前的水平,致使学生无法满足现代企业会计人才的需求。

(二)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积极性不够

会计电算化实训中,教师通过教学方法的使用将会计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在整个会计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主题,学生是课程学习主题,而教学手段就是知识传播介质。丰富的教学手段,将会计课程知识体系通过多种传输介质向学生进行讲授,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的开设质量。而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单一教学手段,将自己视为课堂的主角,单纯的进行知识的传授,不注重教学手段的丰富,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这种填压式的教学模式从源头上上剥离了知识和智力的内在联系,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以及学习主动性,将课程教学演变为了庸俗的记忆与背诵的过程,极大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的开展质量。

(三)教学理论性较强,学生实践能力较差

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理论对于实践有着指导和促进作用,会计人才的培养中,经济理论是其他课程学习的基础,固然重要,但过于强调理论,而忽视了企业实际问题的解决,只会让学生成为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而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会计实训中,从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过于侧重理论学习的会计电算化实训完全违背了课程开设的本意,难以完成会计应用人才的培养。而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侧重会计理论的学习,忽视实际例子的剖析,将每一个会计学生都当成研究型人才进行培养,这种教学侧重点偏差的问题普遍存在,十分不利于会计人才实践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侧重于理论的方式,会让丰富多彩的会计电算化培训变得晦涩难懂,失去对于学生的吸引力,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二、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举措

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能够改变传统的老师为课堂主角的单一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提升教学质量,因此将体验式教学模式引入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中,并针对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更新教学内容,在财会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添加实用案例,能够让学生通过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的学习,拥有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满足企业现实需求的人才。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应当采取以下措施,让体验式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更新教学内容,满足企业需求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日益认识企业财会管理的重要性,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更新很快,新型的账目处理方式一两年时间就会有所变动。另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账务管理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软件,而软件版本的更新替换更是以月为周期的,因此只有加快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内容的更新,才能让学生掌握最先进的企业账目处理方式,熟悉最新版本计算机软件的使用。首先教育部门应当及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编写最新的教材,让教学内容满足现代企业的实际需求。其次,学校领导应当和软件方建立校企合作,及时更新软件版本,让学生熟悉最新版软件操作,从而加快学生适应企业环境的进程。

(二)转变教师角色,调动学生积极性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实训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跟着老师的节奏进行会计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主观性以及主观性无法得到充分的调动,课程的学习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另外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会习惯于被动学习,容易产生学习依赖感,不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应当完成课程角色的转变,从演员变成导演,将课堂的舞台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的完成企业案例的分析,教师负责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重点难点的疏导以及课程开展情况的总结与提升。

(三)引入案例教学法,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针对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中教师过于侧重理论教学的问题,将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于会计电算化教学,应当充分运用案例进行财会教学,在课堂上模拟企业实际工作情况,让学生体验企业实际的工作环境,提升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体验式教学的用作。

第4篇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改革

基础会计课程是财务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也是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这是会计学科的对象和特点决定的,因为所有的经济管理人员都应该具备一定的基础会计理论知识。同时,不同的经济管理专业又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学生也有对基础会计不同的心理需求和实用需要。注意并不断深入解决这一共性和个性的矛盾,应是这门课程不断改进和改革的重要方面。笔者是一所示范性高职高专的财会专业教师,在为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讲授基础会计课程中,形成了一些想法,供有关方面和同行讨论参考。

一、在现有教学内容基础上,重视专业教学目的

目前经济类非财会专业的基础会计课程,与英语、经济数学、计算机等基础课程一样,是在入学的上半学期就开始学习的,而且学习内容和课时与财会专业学生基本一致。一般都需要学习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核算前提和基础、会计科目和账户、借贷复式记账法、编制分录以及财产清查、会计报表和大量的经济业务核算和成本计算。而且到最后的目的一般都是要求学生熟练进行业务操作。

基础会计是一门独立完整、相对成熟的高职高专经济类课程,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实用性,因此应要求经济类专业学生尽量系统、完整地掌握,以作为他们未来从事工商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工具和方法。但是,对非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即使是与财会联系比较紧密的营销和物流专业,他们日后在工作岗位上的主要业务,恐怕大多数不会是具体的一线会计部门的核算工作,而是主要运用财会信息来分析、判断、监督企业的财务运行情况。因此,在讲授基础会计这门课程时,应适当重视专业教学目的,在规定课时内讲解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可重点突出对业务中成本计算以及财务报表分析章节的内容。对于营销、物流、国贸等非财会专业学生,在经济业务的核算方面,要能进行材料成本、人工工资、制造费用和相关税金的基本计算,明确会计核算的工作程序、财务会计基本循环过程,从而了解财务成果的构成要素、核算程序和会计信息的生成。在财务报表编制和分析内容中,可降低他们对财务报表编制方面的要求,强调知晓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数据的编制依据和来龙去脉。加强对这两张基础报表的分析能力,特别是对于损益表的分析,通过销售净利率、销售积累率等指标,能掌握企业销售状况、分析企业发展能力等等。对于一些像总结性内容账户的分类、账务处理程序,以及会计工作组织等章节,在不破坏会计理论系统性的基础上,可适当从简或忽略不讲。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学习兴趣和业务能力

学生从高中来到大专,面临由普通基础教育向专业基础和专业教育的巨大转变。基础会计课程与高中课程的反差很大,大量陌生的概念、公式、表格常常使得刚进校门的学生摸不着头脑,感到无趣、枯燥,产生畏难情绪,并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另外,刚进校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知之甚少,不少非财会专业的学生会觉得自己的专业与会计无关,也简单地认为以后不会从事会计工作,从而丧失对这一课程的学习动力。据此,基础会计课程开课伊始,教师要集中精力讲好绪论,使非财会专业学生明确基础会计课程在他们所学专业中的位置、学习的内容、目的和作用。并结合学生身边发生的一些经济事例,阐述如何用会计知识来理解和解释。让学生熟悉会计领域,具备正确的会计思维方式,并学会使用会计知识和思维分析权衡得失,从而指导管理行为。在具体讲授这门课的过程中,应针对初学者对会计知识的缺乏,采用项目化教学,做到由理论到实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在课程内容上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另外还要利用多种学习方法和手段,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和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等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可采用启发式的互动教学模式。教师应在课件制作上多下工夫,参考精品课程,多采用动画的形式和丰富的实物图片,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枯燥的会计理论知识尽量演绎得生动有趣,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教学质量。在课程后半部分的凭证、账薄、报表的编制过程中,就需要采用实物教具,使学生对现实会计业务流程有具体概念,尽快掌握填制要求。对于非财会专业学生需重点掌握的报表分析内容,可以结合教师会计实务工作经验,对具体企事业单位报表进行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分析,在分析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对单位财务报表的运用能力。

基础会计课程要高度重视实训作业。这门课虽然系统性强,但内容过于庞大,只有通过大量实训,才能使它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渐趋结合,遇到财会问题时才能进入有条理、能操作的状态。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对这门课的实训是重视的,但实训方法还停留在对业务题的大量练习上,这样学生到工作岗位后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才能进入状态,不符合高职“毕业就能上岗、上岗就能顶岗”的能力要求。因此,在实训阶段,还是应根据非财会专业学生就业方向,到具体企业单位或学校的实训基地参观和实习,使学生真正接触到业务内容、业务流程,才能起到实训的应有作用。同时,通过实训练习,要发挥和鼓励一批有条件的学生参加考试,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以进一步激发其学习热情,拓宽他们的就业渠道。

三、结合专业特点,补充教学内容

非财会专业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这门课程,主要在于如何运用会计基础知识为本专业学习打好财会理论基础,在实务工作中,能够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分析和决策。但是就营销、物流、国贸、投资理财等经济专业来说,光学习现有的基础会计内容,对以后的专业发展所需的财会知识是不够的,所以根据非财会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高职高专、特别是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财会教学团队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继续调查研究和设计适应经济类非财会专业学生的财务管理知识结构是很必要的。根据上述专业培养目标,学生毕业后会遇到的如成本会计中各种要素费用的核算,企业经营中所涉及的基础税种、税费的简单核算,财务管理中资金的时间价值、项目投资的可行性等内容都需要加强,这对他们日后的业务工作或自主创业都会有实质性的帮助。当然,这些都要在全面考衡各专业的课程结构后才能确定。

由于专业的特性和高职学生对基础课程的忽视,财会专业团队教师对非财会专业讲授基础会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前给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讲授会计基础课程的多是从事财会教学工作多年的教师或师范毕业生,实际会计、审计工作经历相对来说比较少。这样在讲课的时候容易和会计专业学生要求相一致,对这种情况,学院可适当外聘一些有实务经验的会计人员来充实师资队伍,教师在授课时言之有物,会对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应立足这些专业的财会教学目的,明确教学重点和方向,并不断补充、调整,才能为非财会专业培养合格的管理人才奠定会计知识基础。

参考文献:

[1] 吕学典.基础会计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第5篇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都是中考升学的受挫者,许多学生不仅学习基础较差、缺乏恰当的学习方法,而且是带着太多的失落和无奈走进中职学校的。学习情感投入少、学习兴趣低几乎成为中职学生的共性特征。特别是中职财会专业课程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概念性,无法形成较强的吸引力,直接导致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难以进入一个理想的状态,严重影响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中职财会专业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财会专业知识呈现出动感和灵性,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和主动性,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动机。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打破教学时空限制,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育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在人的理解和记忆方面,直观的、动态的方式比抽象的、静止的方式有着明显的优势。对于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重要时期的中职生而言,其财会专业学习必须通过理解、感知、操作、思维等心理活动形成认知结构,这就使得借助直观形象成为发展抽象思维的便捷之路。由于中职财会专业课程的许多教学内容直观不足抽象有余,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学生的感性材料浅薄,学习起来难免觉得枯燥、不易理解。现代教育技术打破教学时空限制,使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直观媒体信息交互传输、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声形并茂,让学生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促使学生的认知以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基础,自然地进行深度思考。购买原材料涉及的会计业务周期较长,学生往往由于前后知识关联能力的限制,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手段,我们准备好模拟的购销合同、增值税发票、运费发票、支票、材料入库单等凭证和资料,在电脑上完成相关的会计业务操作。让学生通过整个会计业务周期的观察和教师的分录讲解,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和分析,明确合同能不能做原始凭证、如何看增值税发票和看待进项税、运费在怎样的情况下可按一定比例计增值税、仓管怎样编制材料入库单、如何选择支付方式等相关问题。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引领学生的开放式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生活在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中职学校各专业教学的重点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而应该是引导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受教学课时和教学条件的限制,中职财会专业课堂还无法构建一个完全开放的自主学习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构建了广阔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利用网络环境创设的方便迅捷性和开放的学习空间,主动去搜集并分析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和资料。也可以就某项专题性学习活动开展网络资源下的人机互动、人际互动等多元信息交流,并通过信息的同时交互、异时交互形成正确的判定,进而培养起学生以信息获取、处理和交流表达为标志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时,我们引领学生进入中华会计网校的教学素材库,让学生利用网络查阅筛选业务预算管理、资本预算管理、现金流入流出预算管理、现金净流量预算管理等资料,在对相关知识自主深化理解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和相关能力的初步形成。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密切课堂教学与社会岗位之间的联系,突出教学的应用性

加强财会专业教学与生产、生活、社会的联系是中职教育贯彻就业导向的必然要求。岗位见习和实习是沟通学校与社会的最有效手段。由于企业会计信息保密、会计岗位人员没有指导意向等原因,中职学校财会专业的见习和实习基地缺乏。尽管大多数中职学校都配有财会专业模拟实验室,但受经费短缺、软件滞后、数据系统不完备等因素的影响,难以保证实习、实训课的开设,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专业教学与社会岗位之间的联系效果。现代教育技术破解了这一难题,通过计算机局域网,我们可以构建一个虚拟的财会业务环境,向学生展示需要完成的会计操作项目,让学生通过计算机上的实际操作,形成财会知识应用过程的清晰框架。例如,对于实训项目“会计操作流程”,我们在计算机上给学生提供从公司的组建、生产经营过程到财务成果计算完整经营过程的实训平台,让学生经历公司的筹资、采购、生产、销售、成本计算、财务经营成果等经济业务过程,并随公司业务的开展完成记账凭证的编制、账簿的登记工作,制作出资产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这种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实习、实训几乎没有成本,却能够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但增强了财会专业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表现了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价值,更激发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五、总结

第6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最活跃、最具发展潜力的新生力量。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职业院校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高职院校各专业就必须构建适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课程体系设置应突出实践性。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应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一、会计实验教学概述

会计学是经济管理学科中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会计实验教学就是以企事业单位在一定会计期间发生的经济业务、内外部经济联系、会计核算程序为模拟对象,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使用真实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实物进行会计实践演练,使学生对会计工作有直观、系统认识的实践教学方法。传统会计学科体系是会计实践和理论高度浓缩、提炼的产物,在这样的体系中有会计实务方面的书面描述,例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账务处理程序等,但是这些内容在传统教学中以概念、种类、意义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认识、掌握,没有实物的呈现和实际使用方法的训练,学生没有感性认识,因此会出现学生到了实际工作中无从下手的状况。会计实验教学有助于理论教学质量的提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是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认知规律,实现教育目标的良好方法。由于会计实验教学体系构建比理论教学体系起步较晚,尚未形成成熟、标准的规范模式,因此在教学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尚未形成一致认识,本文对高职院校会计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初步探讨。

二、现阶段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教学模式改革

经过几年的探索,现阶段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教学模式改革大体有两类。

(一)保守的教学改革

即在传统教学体系下,为专业理论课增加实训课时,进行尝试性探索,进而为理论课配套开设专项实训课。例如:对于《基础会计》配有《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财务会计》配有《财务会计学习指导、习题与实训》,《成本会计》配有《成本会计模拟实训》,包括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等课程也配套有相应的实务训练。这种改革不打破原有教学体系,同时增加了实践技能训练,是一种稳妥的改革方式。师资力量方面,传统理论课教师可以在改革中逐步提升实践水平,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许多本科院校以及高职院校的实训环节都采用了此种模式。

(二)独立于理论教学体系之外,构建针对会计岗位、会计工作流程特点的实践教学改革

在这种实践教学体系下,针对会计岗位特点提取专项技能,例如出纳岗位、制单岗位、审核记账岗位、往来核算岗位、税费筹划岗位、会计主管岗位等,每一个岗位需要哪种技能就设计专项技能训练;同时根据会计工作流程特点设计轮岗训练、综合训练,使学生既掌握专项技能,又能够独立完成整个会计核算、监督过程。师资力量方面,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从业人员开展起来有优势。这种模式开展的难点在于岗位专项技能的提取和设计没有专门对应的理论知识点,每个岗位对应的理论知识点有交叉,整个会计工作流程会用到所有会计理论知识点,这也印证了:理论是大量实践的浓缩和升华。技能是从基于工作过程开始,先会工作再从工作经验积累中领悟知识,达到掌握知识、技能的目的,即:实践―理论―指导实践。

三、建立两种模式相互交叉的实验教学体系

第一种模式,实践环节依附于传统理论体系,是对纯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但没有独立的教学体系。第二种模式,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训环节相互独立,如何将理论教学与实验环节有机结合是教学改革的突破点。笔者认为,高职财会专业可以逐步构建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符合会计岗位技能要求,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

第一,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以《基础会计》为专业基础课,重点包括会计人员品质素质培养、数字书写训练、点钞训练、数字键盘录入训练、填制原始凭证训练(识别原始凭证)、日记账登记训练、银行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等。上述训练基本包括出纳岗位职责要求,是会计基础工作的开始,也是从事会计职业必备的基本素质和技能。

第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分别以《财务会

计》、《成本会计》为专业核心课,训练重点是根据原始凭证判断经济业务发生情况(读懂原始凭证),审核原始凭证,依据原始凭证做出正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总账,能手工编制常用会计报表。同时开设会计电算化实务,使学生在取得会计电算化证的基础上,掌握信息化工具,适应在计算机环境中开展会计工作(预测、核算、监督、管理、分析、决策),相当于会计电算化中级水平。此阶段主要岗位指向是制单会计(既包括手工工作方式,也包括电算化工作方式)和记账会计,是实现会计核算、监督职能的核心工作内容,也是财会人员成长的第二步。

第三,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是要求学生综合运用

专业知识、技能,有创造性地独立完成会计工作,可以开设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以加强训练。

综合性实验是在学生具备一定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运用某一课程或多种课程的知识,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训练的一种复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包括课程综合、学科综合和专业综合,综合性实验的重点是通过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及查阅资料的能力。

设计性实验则是结合课程教学或独立于课程教学而进行的一种探索性实验。在设计性实验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在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的前提下,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指定实验程序,经指导教师审核后实施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理论设计是否与实际相符,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运用知识和文献、提出问题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设计性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

例如开设《会计综合实训》,它是基于以上专项训练后的综合训练,突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特点。它采用实际工作中会计组织、会计工作方式,即基于工作过程中“人”、

“机”结合的会计工作方式,紧密结合理论教学,科学地设置实验项目。整个实验以下达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完成以下任务:首先分析核算对象性质、整理核算对象会计信

息,针对特定核算对象设计电算化方案、实施电算化方案,进而开展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告,最后完成财务分析、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等项目。分析核算对象性质、整理核算对象会计信息的任务对学生综合把握特定核算对象的要求较高,应增强实验内容的柔性与开放性;针对特定核算对象设计电算化方案、实施电算化方案的任务中,应突出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内容和实验项目,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在开展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告,最后完成财务分析、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的任务中,要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四、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有赖于相关物质、师资、教材等方面的有效保障

(一)专门实验室的建立是保障实验教学有效开展的物质基础

传统会计专业实验室以手工实训为主,设有工作台、会计工作用办公用品、档案柜等,基本能满足手工工作环境需求。随着现代化办公手段的普及,计算机成为会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必备工具,会计信息化的开展,会计专业实训室多以机房的模式存在。无论手工实训室还是机房都不能满足高职财会专业实验教学的实际需求。笔者认为应建造融教、学、做为一体,具备与会计工作相关联的外部环境(银行、税务、工商等),具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仿真工作环境,是今后会计专业实验室的发展方向。

(二)注重“双师”队伍的培养和构建是有效开展实验教学的师资保证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技能的传授人。高职院校要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有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经过几年的人才培养和引进,高职院校拥有在理论教学上经验丰富的教师以及从企事业单位引进的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如何将两者的优势发挥出来形成合力,是现阶段师资培养的关键。另外,应开拓视野立足国际需求。随着会计准则与国际通用准则的接轨,应将国外先进的会计工作方式融于实验项目中,以保证技术的先进性。由于教师受教学任务、科研指标、职称评定等因素的影响,实验教学方面的探索略显缓慢,这有赖于激励机制的推进。

(三)实验教材系统化建设是实验教学体系建设的教学内容保证

现在市场上有许多自编实验教材,实验内容多取材于企业实际经济业务,但由于没有统一的规范和要求,以至于在企业类型、内容安排、体系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伴随实验教学体系的缺失,实验教材也缺乏层次。例如:基础会计的实验案例是一套业务,财务会计的实验案例又是一套业务,手工会计流程使用一套企业实例,会计电算化实务使用另一套企业实例,不利于学生透过繁杂的业务掌握会计核算的一般规律。实验教材的建设和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的。

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有系统的理论作指导,通过不断地实践、提炼、总结,才能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郑秀芳.对会计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探讨[J].当代经济,2008(6).

[2] 王忠孝.试析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会计之友,2008(9).

第7篇

【关键词】高职 会计专业 技能培训体系 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5-0059-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技能型、实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加,职业教育的地位在逐步提升,促使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不断改进。明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方针,由重知识传授转变为重技能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直接上岗能力。掌握一门专业技能是就业的根本,也是顺利就业的途径之一。与大学本科专业相比,职业教育的学生以掌握技能为主,这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显著特色。因此,如何科学构建切合高职院校学生实际的技能培训体系是一个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重要问题。会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应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科学合理地构建技能培训体系,并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达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本文仅针对会计专业的技能培训体系的构建提出一点建议。

一 高职院校会计技能教学现状

1.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虽也有实践操作,但分量较少,主要模式仍类似于本科会计专业的教学。一年级基础会计、珠算,二年级财务会计、小键盘录入,接着学习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学科,理论知识为主,实训课程仅是基础会计学完后的一个月时间以及四年级一个学期的手工账务处理。从课程安排来看,学生高中毕业进入高职学校接受专业知识的学习,大量的会计概念、种类,在认知还不完善、缺乏感性认识的前提下,这些会让他们觉得会计晦涩难懂,失去学习兴趣。

2.追求实训内容,缺乏岗位训练

会计实训操作流于形式,根据书本内容设计一套实训题,填写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所有工作由一个学生来完成,无法让学生对各个会计岗位的职责深入了解,高职学生就业目标主要是中小企业的出纳岗位、工资岗位等,应针对就业目标岗位进行专门培训,掌握相应技能,体现以就业为导向。

3.实训考核制度不完善

成绩评价是实现实训效果的重要手段,但作业式的实训,使学生产生应付的心理,甚至有时抄袭完成作业的学生比真正独立完成账务处理的学生成绩要高。这样的考核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4.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校企结合有难度

实训教师往往是教授会计专业理论课的教师来担任,而大多数会计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缺乏实践经验,在模拟实训中只能靠自己的理论知识推断来指导实训,与实际工作相悖,使实训成为纸上谈兵。另外,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财务在企业的重要性和隐秘性较高,使校

企合作很难开展,企业不愿接收实习生,去会计师事务所也大多是打杂,这都使得学生对会计的实际工作无法理解。

二 对高职会计专业技能教育的几点建议

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明确学生的就业目标,按照社会实际需要,设置相应的教学课程,扬弃本科院校的做法,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

1.增加实训教学项目与课时

在一年级学习基础会计的同时,增加出纳岗位实训,出纳岗位是大部分高职学生毕业后接触的第一个岗位,是会计工作的开始。实训具体内容可包括数字书写训练、点钞训练、数字键盘录入训练、填制原始凭证训练(识别原始凭证)、日记账登记训练、银行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等。这项实训和基础会计课程同时开展,有利于将枯燥的会计知识形象化,使其直观易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二年级学习财务会计的同时,增加以经济业务处理能力为核心的实训。对高职学生而言,部分较难的章节如长期股权投资、非货币换、或有负债等可以少学甚至不学,他们最重要的是掌握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等主要经济业务的处理。多年来的教学表明,纯理论教学的学习效果并不好,很多学生财务会计学得不好,并导致厌学。因此,财务会计的教学建议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从原始凭证分析业务,编制记账凭证,再由教师归纳总结知识点。这一阶段的学习,能使学生获得根据原始凭证判断经济业务发生情况(读懂原始凭证),审核原始凭证,依据原始凭证做出正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总账,能手工编制常用会计报表的能力,也就是具备制单、记账的技能。三年级时可开设会计电算化,同时具备手工记账和电脑记账的能力。

在毕业前一个学期,开设手工账务处理实训课程,对于会计人员,无论面临怎样的工作环境,手工账务处理是基本功。要求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有创造性地独立完成会计工作,通过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及查阅资料的能力。可采用分岗式和混岗式两种不同实训方式,使学生对企业的财务运作有综合的认识,实训中掌握各项经济业务的流程,每道流程中涉及的业务手续及相应的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

2.完善实训教学教材与考核制度

好的实训依赖于好的教材,市场上实训教材不少,但都大同小异,基本以工业企业为例,给出一个月的业务资料,由学生完成整个的账务处理,但实际上学生的就业单位是多种多样的,有商业企业、金融企业、事业单位等。另外,会计准则不断修订,而实训教材的更新往往滞后,因此在选用较好的实训教材的同时,学校应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及企业人员编制实训讲义,满足学生需求。

为了取得较好的实训效果,需要一个完善的考核机制,应将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以手工账务处理为例,过程考核包括建账、填制凭证、登记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编制报表和装订会计资料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结果考核可由教师将做账内容整理成题目,由学生抽题答辩,这保证了学生实训过程的真实性。双重考核避免了学生的投机取巧,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另外,定期在学校举办会计技能比赛,如手工账务处理、点钞、会计电算化等,这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完善师资力量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技能的传授人。高职院校要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有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会计专业教师既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又应具有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对那些学历高、理论基础知识扎实,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有“讲师+会计师”证的“双证”教师,鼓励他们走出学校,走进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进行顶岗锻炼或担任兼职会计,使他们及时了解会计实务的发展情况,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对于取得讲师及以上教师职称而没有会计师等会计专业资格证书的,要鼓励他们在完成科研和教学任务的同时,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企业实践;另一方面参加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资格考试,为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打下基础。

学校也可从企业聘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具备会计师及以上职称的高级财会人员对学校教师进行培训,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外聘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从而拉近教学与实际的距离。师资力量的完善对学校实训水平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4.完善会计模拟实训基地建设

开展校企合作是最好的实训方式,但会计专业的特殊性使其校企合作很难开展,而且学生多单位少。学校可利用自身的关系,联系并固定几家企业、事务所为顶岗实习单位,每年把在学校技能比赛中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送去实习,既能使学生得到一定的工作经验,也有利于其职业技能的进一步提升,同时刺激学生注重技能学习。

对于大多数没有顶岗实习机会的学生,也应为其提供一个完善的模拟实训基地。这需要会计专业教师组成团队,设计出一家虚拟工业企业,模拟企业的实际业务过程,开设生产车间、仓库、销售部、财务部、人事部等职能部门,每个部门由一定数量的学生组成并确保每位学生有自己的工作岗位和具体的工作内容,让学生提前熟悉生产企业的业务流程。也可根据需要开设虚拟银行、虚拟超市等,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实训内容。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实训基地建设也是高职学校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

高职财会专业可以逐步构建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符合会计岗位技能要求,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加强实训教学环节的创建,提高实训教学的质量,培养出真正满足社会需求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孙莉.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N].财会信报,2008.2.25

第8篇

【关键词】应用型转型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 教学改革

【课题】“案例教学法在经管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13B0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29-02

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适应现代社会对高层次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大量持续需求,教育部提出引导部分普通高等院校结合地方产业和学校实际情况向应用技术型转型。财会专业向应用型转型关键是实践教学环节,因此本文以会计专业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以期为教学改革及应用转型提供依据。

一、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近几年,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的学历、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具有相关工作经验和相应职称的会计人员越来越受招聘单位的青睐(见表1)。

表1 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状况统计表 单位:%

(资料来源:http:///view)

从上表可以看出对会计人员工作经验、职称有要求的企业占到一半以上,另外非常看重人才的沟通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和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这三个方面。目前,我校财会专业生源非常好,在校学生5000多,面临巨大就业压力。可见,坐在教室死学书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实践型、应用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会计模拟综合实训课程教学现状

会计教学中,作为与实际接轨的“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是设计好了答案的一次大作业,脱离了复杂多变的现实。从这一点上,会计教育训练过程过于狭隘。

(一)授课内容、方式及流程

会计模拟综合实训课程安排在第7、6学期,共30个学时,主要设置了三个环节的实训内容:

1.由任课教师以工业企业为例选定20―30笔经济业务,由学生购买相应数量的凭证、账簿和报表类资料,作为本课程的起点。

2.任课教师首先对凭证、账簿和报表类基本知识进行讲解和回顾,同时以各类凭证、账簿等实物进行展示。

3.由学生自己进行经济业务分析,填写相关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总分类账等账簿和编制报表等;资料整理装订形成成果资料;任课教师进行评分,作为本课程的考评成绩。

根据上述内容,以及与相关实践教学老师的通过交流,分析《会计模拟综合实训》课程存在以下问题。

(二)会计模拟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内容单一、重复。会计模拟实验以制造业为主,并限定简单的一些经济业务,只注重会计核算技能,忽视了会计的其他职业能力和工作任务;同时,与前面的课内实训有很多重复,不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

2.实训材料仿而不真。模拟实验材料中经济业务也已填制完整正确的原始单据的形式给出,既不需要学生再填制原始单据,更不需要学生审核原始单据的合法性;无法提供多联式原始凭证及使用训练;银行票据的背书转让、现金的送存等票据也没有涉及。

3.教学组织形式老套。现行会计模拟实验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教师讲解、巡视指导为主,缺乏学生实务操作配合的锻炼,忽视团队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的培养。

4.缺乏体现人际沟通等实战能力的培训。从上述表1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人际沟通能力非常重视,有98%的用人单位对人际沟通这一项都有要求。可是,在我们的教学内容中并未设计此项训练,这与实际工作的要求脱节。

5.考核方法简单。该课程考核平时表现(到课率)占30%,期末上交成果资料(资料完整齐全)占70%,没有真正体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评。

因此,以应用型转型为契机,以购入的会计软件为基础,提出会计模拟综合实训的改革。

三、改革方案设计

制定改革方案之前,关于“会计人员职业岗位及职责”这一问题向西安市延长石油等10家单位进行了交流与沟通,虽然样本数量不多,但具有一定典型性,对设计并实施会计岗位模拟实训改革有很大帮助,具体内容涉及三个方面。

(一)软件模拟实训

会计综合实训软件容纳的信息量很大,共有企业发生的180笔经济业务,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同时,该软件设计了学生的引导学习和自我测试等模块,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训练进度进行自主学习。软件实训使学生对原始凭证的填写、记账凭证的编制及账簿登记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利用我校的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软件完成实训。

(二)会计岗位仿真模拟实训

打破原有的以静态为主的模式,创设一个动态的、仿真实际工作岗位的环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模拟企业的实际业务和流程,学生进行轮岗实习;同时,增加各岗位、各部门协调的业务,锻炼沟通能力。

第一,采用分组、分区的形式,各组各区设置相应的会计岗位,有财务主管办公区、 记账会计区、出纳工作区,银行、税务等。

第二,根据企业实际业务流程和业务内容进行选取,分成具体的工作项目,针对每一个工作项目制定工作目标,设计工作任务,锻炼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第三,做到全真岗位仿真模拟,填写真实的凭证、账簿,传递相关单据,刻制相应的印章,完全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和分工完成相关业务,同时进行会计电算化处理。

第四,利用小学期上课,还可以进行学科交叉专业交叉,以实现真正的岗位分工。

(三)走进企业

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让我们的学生走进企业,去观摩学习,真实地接触财会相应的工作,了解整个工作流程,具体的业务处理及注意事项,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对比寻找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四、方案实施的配套改革措施

(一)教师队伍建设

在现有的师资力量基础上,吸收一部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同时,要求教师利用寒暑假进行培训或到单位学习,逐步建立一支精通理论教学具有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

(二)课时配套

设计课时为:电子软件模拟操作为20学时,仿真企业岗位模拟实操20学时,走进企业为20学时,共60学时。主要利用小学期进行上课,时间集中,还可以进行学科交叉专业交叉,以实现真正的岗位分工。

(三)重新教学方案设计

主要是设计实验项目,筛选软件中的经济业务;设置岗位及职责,增加岗位、部门间的沟通业务;注重任务驱动式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