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谣言的危害

谣言的危害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4-27 16:57:1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谣言的危害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第1篇

危害一:患上干眼症

由于眼药水中大多含有防腐剂,会使眼睛中的结膜杯状细胞发生损伤。如结膜杯状细胞受损的话,人就会患上干眼症,眼睛发红、干涩或者疼痛,这样会导致越点眼药水,眼睛越干疼。

预防

使用不宜太过频繁。一般而言,对于经常使用电脑的人来说,每天点眼药水3至4次比较合适。

危害二:激素性青光眼

眼药水根据治疗功效,分为很多种类,如抗生素类、抗病毒类、激素类等,使用不当就会对人造成损害。例如激素类眼药水,如果使用过多的话,会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患上激素性青光眼,导致人视力下降,视觉和视野受到损伤。这种损伤不可逆,基本没有好转的可能。另外,抗生素类眼药水只能用于眼睛有感染的情形,没有感染时使用,只会对眼睛造成损害。

预防

1、不能随便购买眼药水,更不能滥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必须使用者应在用药2周后密切观察眼压变化,如出现青光眼的前期症状,应及时停药,或改用仅有抗炎作用而不引起眼压升高的药物。

2、激素性青光眼一旦出现,一定要马上停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并给予降眼压药物治疗。一般眼压会很快降至正常,但还是有少数患者需行外引流手术治疗才能缓解。

危害三:过敏易致支气管哮喘、心律失常等疾病。

有一种噻吗心安类眼药水,里面含有β受体阻断剂。而β受体阻断剂是一种治心脏病的药物成分。对这种药物成分容易过敏的人,使用这一类眼药水时就会有危险,严重时会导致支气管哮喘、心律失常等疾病。

预防

因眼药水不是绝对安全的,购买时要注意眼药水的成分和禁忌症。

教您几招预防干眼病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睡眠充足,不熬夜。

(2)注意用眼卫生,定时休息,看书或者看电脑等需要注意力集中的工作,建议每隔50分钟就休息5-10分钟,注意眨眼的次数。

第2篇

从出纳煎熬到财务总监转行好莱坞终圆戏梦

出生于艺术世家,但是母亲却建议卢燕放弃艺术,去学经济。“我的母亲告诉我,你不要去从艺了,把这个当作你的嗜好吧,因为你的人太老实了,你没有这个智慧,假使你成功了,你也应付不了你的环境,你不如去学MBA,你要是做了这一行。人家都会信任你,因为你很诚实,你做事情很认真。”

从事经济行业的卢燕,事业很顺利,“我工作的时候,我做得很好,我从一个出纳一直升,升到财务总监。”但是卢燕并不快乐,她说:“我觉得太难过了,天天坐在那里看数目做事,没有兴趣。”后来机缘巧合,她还是从事了艺术工作,圆了自己的演员梦。

诚实卖力“一条过”成好莱坞东方角色首选

当卢燕正式决定做演员的时候,当初反对她八行的目前却成为了她坚实的后盾。在家中帮她照顾孩子,让她全身心投入工作。“我从来不迟到,给的台词儿我背得滚瓜烂熟,要是导演有什么要求,我也可以临时改变,满足他的要求怎么演,所以慢慢地就建立了人家对我的信任。同时我也给制片公司省钱,因为一条就过了,用不着再花费多的时间、多的金钱,所以他们给我起个外号,叫“One take Lisa”,这个名声传出去,只要有东方人的角色,人家就会找Lisa Lu,因为制片人都要省钱嘛,你去了以后,你的态度好,你的工作好,他当然愿意用你。所以,这样就奠定了我在好莱坞的地位。

抵制好莱坞“特供片”国际水准才能不愁发行

中国明星面孔出现在好莱坞电影中,并不稀奇。卢燕说:“现在外国的几都喜欢用中国的红演员,这样在中国上映的时候有号召力。可是问题是,他们的剧本是两套,一套是给世界上除了中国人以外的人看。可是在中国放的就是给中国人看的,在中国的版本中有我们的明星,可是到了世界上发行的版本就没有我们的明星,都剪掉了。我们应该要坚持一个版本,你在外国放,要是你用我们中国演员,你要是想要到我这儿来发行,你必须也要在外国发行,你不可以把我们都剪掉了。”

卢燕党这种所谓的“中西结合”只是一种商业手段,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中国电影只有自己变得强大,才会更有发言权。“我们自己要有好的编剧,自己要有好的导演,这是最要紧的,我们自己要制作一个世界水准的好片子,好片子并不要大制作,大制作并不一定是好片子,好片子不一定花很多钱,你只要有内涵、有思想、有水准,就能够在世界各地发行。”

第3篇

现场会上,专家在农民常规药剂防治田中随机拔取花生,在拔出花生的空穴里,大家都能看到几头白白胖胖的蛴螬悠然地趴在那里,而且拔出的花生中有大量果实被蛴螬蛀食成空壳。而在采用18%氟虫腈·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拌种处理的花生田里,几乎没有发现蛴螬,拔出的花生果颗粒饱满,没有虫蛀果,防治效果非常显著。当地农户对植保所研发的微囊农药非常肯定,农户自己估测,每亩花生比去年至少多打100多斤。

据项目首席科学家曹雅忠研究员介绍,蛴螬是危害我国花生产业的罪魁祸首,在花生苗期可造成缺苗断垄,在结果期则专门蛀食花生果实,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刻减产60%-70%。在我国花生产区,经常能看到“一筐花生一筐虫,花生没有虫子多”的现状。为防治花生蛴螬,部分地区花生种植户采用克百威、甲拌磷等剧毒农药,容易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植保所农药研究室的专家经过大量科学实验,研究出国际领先水平的微囊缓释制剂18%氟虫腈·毒死蜱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并获得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据该产品发明人杨代斌博士介绍,该药采用不同作用机制杀虫剂混用,配方独特,剂型先进,制剂中的核壳型微囊仅数微米,对活性成分包覆率在95%以上,使得产品对花生安全更高,同时还具有高效、持效期长等优点,现已经取得农业部农药登记证,2013年在山东、河南、河北、辽宁等已推广应用20万亩,对花生地下害虫表现出了很好的防治效果,估计2014年应用面积将扩大到100万亩以上。

第4篇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接触到谣言。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谣言又多了一种传播途径――那就是跨越地域的互联网。在网络上,人人都是消息传播者,过去被排拒在媒体之外的小道消息、八卦、耳语,当然还有谣言,如今可以堂而皇之的公开传播。

由于互联网的传播特点,谣言的发展达到了极致。无论从复制的速度和规模来看,谣言的发展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峰值,其杀伤力也更为强大。网络匿名、自由和交互性强的特点为网民提供了隐藏身份,不必显示任何社会责任感的机会,使得躲藏在网络背后的芸芸众生,没有了面对面的尴尬和法律的顾忌,将各种不健康的心理垃圾肆无忌惮地在网络上进行倾泄。

于是,网络成了谣言丛生的地方。前几年比较“著名”的网络谣言有“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在洛杉矶遭到暗杀身亡”等,近期一些耸人听闻的谣言有“河北玉田小孩被钉死在棺材内”、“高州工商打死了清华学生”、“含山农妇被蟒蛇生吞”、“金华惊现连环杀人案”等等,

而言之,网络谣言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添麻烦;大而言之,诚如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所说,新兴的网络媒体是极重要的战略阵地,对国家安全、社会人心影响巨大,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加强对互联网信息的管理必不可少,同时网民也要自觉抵制网上不良现象,不造谣传谣,文明上网。

如此猖獗为哪般?

互联网技术造就了信息传播自由的特点,信息和传输没有严格的检查和核实系统,操作的方式(如个人网站、论坛、聊天室、新闻组、即时通讯等)也越来越简便越来越多样化,这为别有用心的个人或机构通过互联网散布谣言提供了方便。

自从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商业运作以来,伴随其高速发展,数亿用户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方便自由地进入互联网,于是就造成了网络谣言大肆泛滥的局面。

任何网络造谣者的目的是要快速而广泛地传谣最终是受众信谣,因此使用一般手法造谣并靠个人网站或通过论坛、聊天室、新闻组、即时通讯等功能传谣,范围和效果仍是很有限的。从发展看,今天网络谣言达到“高明”程度有两大特点:一是在制作环节,网络谣言炮制者采用新闻报道的手法,在形式上力求“逼真”,甚至盗用媒体的名义;二是在传播环节,令网络媒体乃至传统新闻媒体“中招”,通过它们具有权威性、公信力的传播平台以新闻形态进行再传播,以证实其“可信度”。

从心理学角度说,谣言适应了某些人不正常乃至歪曲的心理需求。起因寻找须与社会生活里的不和谐现象相结合,比如收入差距拉大加剧了人的心理不平衡,那些生活相对困难、压抑、心理失衡的人更容易接受谣言,人在消沉、悲观时也容易接受谣言。

另外,互联网本身造就了信息传播自由的特点,信息和传输没有严格的检查和核实系统,操作的方式(如个人网站、博客、论坛、聊天室等)越来越简便和多样化,这为别有用心的个人或机构通过互联网散布谣言提供了方便。

危害社会之“毒瘤”

谣言之所以会产生,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大道不畅通,这就会给小道消息留下很大的空间。从高州事件来 看,我个人觉得,政府的反应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现在往往是出了事以后,政府的反应都比较慢,没有给出权威性的解说,这样就为小道消息、谣言提供一个传播、流通的可能空间。从高州这件事来看,这种情况表现得非常突出。因此对于政府来说,对于这些谣言需要能够及时的反应出来,这样“大道”畅通了,“小道”消息就自然而然空间缩小了。

谣言的产生,主要由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令大家产生了一些不满的情绪。而这些现象又没有通过正常的渠道给予一种明确而透彻的解释,所以在人们心中就形成了一些模糊的印象。这使谣言的产生有了一个可能的空间。其次,也存在一些社会心理方面的原因,就是人们的一种猎奇的,求新、求异的心理是普遍存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孟威指出,“网络谣言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网络媒体应该增加自己的责任感,加强管理和引导,杜绝谣言传播的可能性。媒体应该与社会上的管理部门有一个良好的互动,对人们所普遍关心的一些重大问题、关注度较高的问题进行公开的、及时的报道,增加报道的透明度,不给谣言的传播留有余地。同时,网民也应该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辨析力,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跟风,加强个体抵御谣言的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唐绪军认为,谣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没有绝过,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谣言似乎找到了最佳的孵化器和生存地。谣言作为一种畸型舆论,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而当谣言借助网络这一传播工具,比起口传谣言危害更大,已成为传播领域中的一大公害。

管住谣言的“舌头”

“谎言重复一千遍就变成真理”,谣言借助互联网的特点,“杀伤力”更大。作为网站,要认真遵守宪法和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谣言等有害信息的管理。我们提倡商业自由,并不意味着默许对商业自由的滥用。

作为负责网站监管的部门,要继续严肃纪律,完善和强化制度管理,尤其是要建立起严格地问责追责制度,对违规的责任人坚决进行严厉处罚。

作为网站的使用者――广大网民,在享受网络传播的快捷便利和网络言论的相对自由之同时,也要时刻牢记其公民责任。首先,对于一些未经证实或者难以证实,同时又可能引起巨大影响的信息,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要独立思考,不要瞎起哄,不要见风就是雨。谣言止于智者,谣言也止于责任。虽然网络是虚拟的,但责任如影随形且实实在在。现实有现实的法律,网络有网络的规矩,只要违反了都须承担责任。这是网民们必须紧绷的一根“弦”,否则将付出法律惩罚的代价。

网络本身是虚拟的,但网络谣言的传播给社会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却是现实的。为此,有关专家建议,尽快建立和完善政府及时充分的信息机制,加强对互联网信息的管理,管住网络谣言的“舌头”。

就网上谣言来说,相关权威部门不能忽视利用网络这一特殊信息传播阵地及时辟谣。其实,网络与其他媒体一样,都是可以充分利用的阵地。建立迅速反应机制,一旦发现网上有谣传,权威部门完全可以通过网上进行澄清。假若对互联网撒手不管,任其自流,那么,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会得逞,以谣言危害社会和谐与稳定。

第5篇

【论文摘要】: 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的强烈地震,地震的波及面之广破坏力之大举世震惊。地震发生之后,全国各地纷纷出现地震的谣言和地震后次生灾害的谣言,相比之前的谣言,在当今时代谣言又具有了新的特点。自然的恣肆我们无法抗衡只能承受,然而研究人类社会中谣言的产生、传播、平息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今夏,中国的大地被撕开了一个个口子,这血盆大口口吞噬了近七万条生命。大地的暴怒让经历过的人心有余悸,然而之后的种种谣言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地震过后,水污染的谣言使成都人集中的抢购瓶装水,蓄水;全国各地多处出现了地震谣言,造成了广大人民的恐慌——“广东省地震局澄清广州近日将发生大地震谣言 ;省地震局:鸡西市近期将发生地震纯属谣言; 青岛地震局辟谣:全市未发现地震前兆异常 ;对于网上流传的重庆今晚将发生地震的说法,纯属谣言;地震谣言最早起于5月28日、29日的陕西省地震局网站被黑客攻击事件,其后陕西省地震局通过省政府网站辟谣;北京市地震局分析认为,近期北京地区不会发生破坏性(5级以上)地震,请广大市民保持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 有关北京地区今晚将发生地震的说法,纯属谣言……”

1. 地震谣言的几个基本问题

1.1 地震谣言的定义

根据《地震预报管理条例》第十四条和第十五条定义“地震谣言是指来自没有地震预报权的单位或个人,带有地震预报内容(发震时间、震中和震级),并在社会上较大范围内传播,造成居民的心理和行为恐慌,影响社会正常秩序的信息。”

1.2 地震谣言的分类

此次汶川地震之后,我对地震谣言产生的客观原因进行了梳理。之所以按照原因分类是为了理清原因后,才能在应对策略上“对症下药”。在社会上传播的地震谣言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防震减灾工作被误解引起的地震谣言。上世纪八十年代,江苏省连云港市,由于当地成立抗震机构和对地震知识的集中宣传,造成群众的惶恐。

(2) 个人地震预测意见泄漏引起的地震谣言。1981年广东省海丰县,因内部预报意见外泄,人们纷纷出航避震,大吃大喝,影响到当时渔业生产。

(3) 地震预报意见、地震预报意见评审结果被泄漏引起的地震谣言。1986年5月,陕西省西安市就因为正常的地震工作会议,使得群众人心惶惶,抢购物资。

(4) 对自然现象误解引起的地震谣言。深圳、重庆彭水、青岛等地出现大量蟾蜍过街,水井混浊引起民众担心,认为这些现象都是地震的前兆。奇特天象出现时,比如地球、月亮、太阳在一条直线上潮汐最大将有地震。

(5) 异地或海外传闻引起的地震谣言。中国网上最近也流传所谓巴西“预言家”朱瑟里诺的“惊天大预言”:“2008年9月13日中国将发生9.1级巨大地震,震源在南宁和海南之间,并引发30米高的海啸,造成数百万人死亡,并可能冲击到日本”。

(6) 这次比较特殊的是,黑客利用网络技术侵入到官方的信息网站,恶意散步地震谣言。汶川地震后,有黑客多次入侵了陕西省地震信息网,并在网站上了“23点左右,陕西将发生强烈地震”的消息。这一“官方消息”引起了部分民众的恐慌。

2. 地震谣言的传播方式

从汶川地震发生后产生的谣言来看,谣言的传播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树状传播,比如通过电话、手机短信和电子邮件,一个人听到“地震消息”后通过打电话和发短信的方式把消息散播给自己的认识的人。二是放射状传播,比如在网络论坛上,QQ群里散步地震谣言,这样信息容易地同时被无数人接收,达到极高的传播效率。此次尤为特殊的是,某黑客攻入陕西省地震局的网站,篡改消息,以“官方”的名义散步将有强震的谣言,给社会造成了一定混乱。三是“漩涡”型复式传播,现在通常在一场完整的谣言传播过程中,往往既有人际间的口头传播和其他媒体的组合,也有大众媒体与网络之间的交叉。这种媒介的交叉组合容易形成谣言信息的“漩涡”型传播而积累更大的能量。这些方式都是以传统的链状传播模式为基础的,但是链状传播现在已经很少能看到了,一般都是口口相传。[1]

3. 地震谣言的发展过程与对应的心理状态

当前,有人提出一个关于谣言传播的传播学方式: 在新旧媒体并行的时代,从众多的谣言传播看,其传播模式大致为:群体传播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当一个谣言冲破把关人的监管,越过群体传播到大众传播后,一旦造成恶劣影响,势必通过组织传播内控,再以有组织的大众传播而终结。

地震谣言的传播有其特殊性,时效性,因为地震谣言不可能是无限期的,预报地震在精确的时间发生或不久后发生。所以在不辟谣的情况下,谣言也会不攻自破。研究平息谣言,是指在谣言发生后的短时间内主动平息。纵向的研究一个地震谣言是经过制造谣言传播谣言平息谣言三个阶段。

在传播的过程中,始终存在三类人:信谣的,半信半疑的和不信谣言的。在关心震情阶段,地震谣言开始在社会上流传,半信半疑的群众并多方求证,包括电话咨询,亲自到有关部门了解情况,同事、亲戚、朋友之间互相询问等。这期间地震专业人员以及各级地震部门是群众求证的焦点。因此,地震专业人员和地震部门在这段时间做出明确的、负责任的和合理的解释将会有效地消除群众的恐惧和不安心理,起到稳定民心的作用。

如果群众的恐惧和不安心理得不到解除,反而不断被强化,到一定阶段就会相信谣言而采取避震行为以消除恐惧,使地震谣言的发展进入第二阶段。该阶段的产生可能有进一步的诱因,比如,谣传的地震发生时间将要临近或者有新的谣传产生,使群众的恐震心理进一步加剧等。该阶段避震行为的发生具有扩散效应,有时在短时间内会有大量的跟随者。可能采取的避震行为包括户外避震、人员外流、抢购物品、停工停产等,以及因为仓促“逃生”而造成的跳楼与恶性拥挤事故等。[2]

4. 地震谣言的控制

俗话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很多事例表明,较严重的地震谣言事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社会恐慌,不亚于一次中强地震。从这次地震中,谣言的控制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第一,谣言止于透明。透明包括政府工作的透明、媒体的透明、群体的透明和个体的透明。这种透明使大家增强了信心,找到了依靠。“非典”疫情之后,国务院各部门加快了建立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步伐,地震新闻发言人制度应运而生。此次汶川地震后,地震新闻发言人则成为舆论的引导者和意见控制者,他会促使全社会达成共识,以形成最佳的方案,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号召力和解决突发震情危机的公众凝聚力,对抑制谣言、避免恐慌发挥了积极作用。[3]

在Barabasi和Albert提出的BA无标度(scale-free)网络模型中,聚类系数的增大可以抑制谣言的传播,聚类系数的提高对应于网络中三角形的数量增加。三角形结构在实际社会网中代表了一种完全透明的社会关系:我,你和他三个人之间完全互相认识,互相了解。 换句话说,聚类系数增大,网络中信息的透明度肯定会增强,人与人之间加强了了解和互信,从而使得欺骗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总之,人与人之间的公开、坦诚和互信,有利于抵御各种虚伪和欺骗。[4]

第二,谣言止于法治和监管。社会谣言往往是社会挤压的非体制产物,但这并不是说,社会权威机关对谣言就听之任之。权威机关要追谣、查谣,要对恶意传播谣言者予以惩治。但这种惩治必须以体现理性的法律为根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1项之规定,对“散步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当然,执法也要体现理性,要把谣言的一般传播与恶意制造和传播区分开来。5月12日17时左右,在国内知名网站百度“贴吧”上,网名为“来生还比你快”和“一水间501”的网民了大量关于四川省汶川县“5·12”地震的有害虚假信息。短时间内,这个名为《具(据)说这次地震是认(人)为的,和美国有关系》的帖子,在后访问量猛增。获知情况后,公安部门立即对这一线索展开调查。13日6时,嫌疑人所在地被锁定在山西省运城市。14日,网上散布地震谣言的嫌疑人张某被公安部门抓获。网络,手机等出现的新媒体更要加强监管力度,手机短信的平台供应商即移动、联通等运营商,手机的内容服务商即SP,网站论坛版主,都有责任和义务,过滤危害社会经济正常发展和稳定的非法信息。

第三,谣言止于科学。古人云:“谣言止于智者”。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是对付谣言的有效武器。及时科学地开展应急宣传对稳定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具有重要作用,媒体应当加大力度进行地震,防震的科学知识普及工作,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地震;学校和一些机构应该针对性的对各自群体防震和逃生演习,用科学的方法面对灾难。

第四,谣言止于“对症下药”。反谣言的最有效办法是解决谣言对象所涉及的社会问题,使社会评价活动的方向和内容发生变化。同时,也需要针锋相对地进行辟谣的斗争。比如,去年“湛江大暴雨要引发大地震”的谣言在湛江不胫而走,引起了极大的恐慌。当天上午,市民开始陆续收到广东省气象局和地震局联合的辟谣短信,3个多小时内,280万条短信使谣言迅速平息,制止了因谣言儿引起的混乱。[5]

就具体的某一则社会谣言而言,既然有产生,也必然有终结。社会谣言的终结是结构性的,是从其一开始产生就注定了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发现影响或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的虚假或者不完整信息的,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准确的政府信息予以澄清。震后,地震权威机构直接与社会公众对话,介绍当前地震趋势概况和谣传的识别方法,揭穿谣传的虚假性,分析起因和危害,直接回答公众提出的有关地震问题,也可将地震新闻会通过电视与社会公众见面,消除群众的恐震心理,提高公众对地震谣言与误传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尽快平息谣传,及时根除这类事件造成的不良影响。由于地震谣言与误传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复杂,其类型和传播形式多样性,且影响广,危害大,因此,对这类事件应予足够重视,平息地段谣言与误传总的要求是:计划周密、决策果断、措施得力、口径一致、行动迅速,宜尽快平息地震谣言与误传事态的发展,切不可稍事怠慢,丧失时机,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潘相国. 网络谣言与新闻真实[D]. 华中师范大学, 2002.

[2] 孙振凯, 苗崇钢. 近年来我国地震谣言的起因及对策[J]. 国际地震动态,2001,(01).

[3] 傅敏婷. 论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地震工作中的作用[J]. 山西地震,2007,1:42~44.

第6篇

谣言重现:

“鸡肉含激素,鸡翅、鸡爪等部位激素、抗生素含量最高!现代的饲养鸡激素、抗生素含量都非常高,小孩一定要少吃。此外,鸡翅、鸡脖子等部位是注射激素或抗生素的位置,再加上女性荷尔蒙的影响,爱吃鸡翅、鸡爪的女性更容易患上子宫癌!”

解“毒”:

鸡是否需要激素催?实际上,肉鸡四十多天出栏在世界上属于正常水平,肉鸡需要半年才能出栏早已成为历史,肉鸡的出栏时间大部分在42天到48天之间。而其中的原因并非激素所致,而是育种。农业部家禽研究所监督检测中心(扬州)高玉时主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完全是育种的结果,从几万只鸡中选择一只留种,长期积累,才有了现在的生长速度。”他表示,生长速度较快的白羽肉鸡是从国外引进的品种,在口味上肯定是与传统的家养土鸡口味有所不同,但这仅仅是口味的选择问题,并不涉及食品安全问题。

有如此高效的生长性能,激素已经变得没有必要了。此外,激素甚至会对鸡的心血管、肝脏等机能产生副作用,很容易造成死亡。

而就抗生素的问题,农业部明确家禽饲养上对兽药的使用有严格的规范,少数的不良从业者没有按照农业部的要求使用,会有少量抗生素残留的情况,但是从每年在农贸市场的抽样结果来看,比例是非常小的。美国普度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专业博士云无心对此表示,世界各国对于养殖中允许使用的抗生素、用量、用法,都会各有规范。符合规范的使用,对健康的影响小到可以忽略。人们关注的是否“滥用”,只能由监管来解决。此外,抗生素也并不便宜,“过度滥用”也不见得能为鸡农赚更多的钱。

谣言:“浸出油含神经毒素,对健康危害极大!”

谣言重现:

某品牌食用油是化学浸出法制取!这种工艺的优点是出油率高,企业能降低成本,缺点是产生两种物质:铅汞残留和反式脂肪酸!这两种物质是强烈致癌物质。浸出溶剂正己烷是神经毒素,接触极其微量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吃油最好吃土法榨的,绿色安全。

解“毒”:

食用油的制取工艺主要有两种:压榨和浸出。压榨作为一种传统工艺,压榨后的油饼的残油率大约在7至9%。而浸出法则是利用油脂和有机溶剂相互溶解的性质,将油料破碎压成胚片或者膨化后,用正己烷等有机溶剂将油脂萃取溶解出来,这样可以将油料残渣中的残油降低至1%率以内。和压榨法相比,浸出法的出油率大大提高,生产条件好,生产成本也大幅降低,可以为人们提供低价的食用油。至于浸出油的安全性,实际情况是,正己烷分为工业级和食品级,浸出油厂用的正己烷都必须是食品级的。食品级的正己烷经过重金属脱除处理,铅、砷等有害金属残留都低于10ppb(亿分之一),这么低的残留不会对生产的油有危害。另外,油在高温下确实会生成部分反式脂肪酸,不过温度要超过220℃这种反应才会发生,而脱除溶剂的最高温度只有110℃,远达不到反式脂肪酸生成的温度。

此外,我国国标对在食用油中正己烷之类的溶剂残留的标准是不得检出,实际上,精炼一级油是无法通过检测手段来检验最初的制取工艺的。无论是压榨工艺还是浸出工艺生产出来的油,只要符合我国食用油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的,就都是安全的食用油。

快速辟谣

谣言:“生吃健康,多多生吃”

的确,加热可能造成蔬果中维生素的流失,但生吃真的更健康,值得“多多生吃”吗?实际上,生吃需要注意比如农残、寄生虫等的问题更多。如有称“肉类烹饪后容易导致蛋白质变性影响吸收”的言论,只有在过度烹饪时才会发生,作为“现代人”还是符合自己“年代”的烹饪方式,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吧!

谣言:“吃粗粮,不育!”

这条谣言也许不用思量就可以破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可谓“全民粗粮年代”,但那时候我国的生育率却比现在高得多,多数家庭都生好几个孩子。其实这个说法来源于一个实验,实验表明吃大量全谷类食品之后,女性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水平略有下降,排卵数量略有减少,但该研究中受访者的人数还很少,而且并没有证据能够证明,这种变化会直接影响生育能力。

谣言:“先涮菜后涮肉,健康火锅这样吃”

吃火锅先涮什么、后涮什么对于肉和菜的吸收上的差别小到可以忽略。谣言中称这样做更健康是因为“先吃‘放油’的食物,等到差不多饱了,才吃蔬菜等‘吸油’的食物,结果把大量油分都吃进了肚子里。”实际上,每个吃过火锅的人都知道,在麻辣锅里更“吸油”的是菜还是肉?如果说先涮菜再涮肉是在建议大家在吃的比例多吃蔬菜,而减少肉类的摄入,这可能比较靠谱。

第7篇

关键词 谣言 灾难谣言 新媒体时代 传播特点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卡普费雷在《谣言》一书中认为谣言是最古老的大众传播媒介。谣言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舆论现象。通常是通过口语传播的方式进行传播,虽然这样的传播效果与范围是有限的,但还是能传递信息,树立或毁坏名声。大众传播媒介的出现同样没有消灭谣言,反而使谣言以更加专业化的方式进行传播。

近年来谣言借着互联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快速扩散。其影响力不再像先前的口语传播会局限于某一地理区域,它的传播范围更为广泛,传播速度更为迅速,传播路径也更为复杂。显然身处新媒体时代的谣言比起前新媒体阶段的谣言来,危害更为严重,控制也更为困难。

一、灾难谣言的定义以及产生缘由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就开始系统研究谣言,对各种谣言及其对部队和国内民众士气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G.W.Allport和L.Postman认为,谣言是与当时事件相关的命题,在某些区域的人们之间以口语传播的方式进行传播,但却缺乏相关的资料以证实其确切性。R.Knapp则认为,谣言是一种旨在使人相信的宣言,它与当前时事有关,在未经官方证实的情况下广泛流传。W.Peterson和N,Gist定义谣言是一种在人民之间私下流传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国内学者胡钰则认为谣言是一种以公开或非公开渠道传播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上诉四种定义较为接近,都涉及到谣言与现实的事或人有关联,都是为了竭力使人信服。

灾难谣言作为谣言在灾难时期的一种形式,是针对灾民对于信息需求而产生的谣言,出现在地震、水旱等天灾人祸发生后的一段时期内。但它并未脱离谣言的基本特点,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时代的灾难谣言的传播方式除了以往人际口头传播外,更加依赖于互联网络、手机等方式,在各个方面上都呈现出极为显著的增强趋势。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W.Allport列出了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在这个公式中指出了谣言的产生和事件的重要性与模糊性成正比关系。事件越重要而且越模糊,谣言产生的效应也就越大。当重要性与模糊性一方趋向零时,谣言也就不会产生了。卡普费雷指出,“谣言永恒的循环再现,证明它是一个深藏于集体意识中的解释系统,通过一个有利的时间而现实化的结果”。

面对灾难,民众个体往往会表现出无能为力,会缺乏安全感,人心思危。即使社会各类组织开始行动救援,但迫于共同体的共同权利意识,民众内心的困惑没有在短时间内消失。灾难谣言正是抓住能够满足民众对于了解不明朗的情况、信息缺乏的高度渴望而产生的,它也能够让在民众在谣言的传播过程中宣泄情感。

例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滋生了大量灾难谣言,诸如“大地震的发生是因为触怒了神灵”等。尽管这些谣言在事后都被证明是无稽之谈。但对当时唐山震区一带还是引起了恐慌。

二、新媒体时代灾难谣言传播特点

1 传播渠道多元化

当互联网、手机媒体尚未勃兴之际,灾难谣言的传播通常依靠人际传播。由于人际传播的特点,传播效果与范围有所限制,主要局限于灾难发生地及其周边地区。如唐山大地震后,灾难谣言主要在其震区及周边一带传播,经过近1年的时候,才传播到其他地区。

新媒体时代灾难谣言传播途径主要分口头、互联网络、手机短信三种。除了人际传播外,传播渠道有:(1)通过网络BBS、留言板等进行群体传播。(2)通过电子邮件、QQ、MSN等即时聊天工具进行人际、群体、组织传播。(3)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进行了人际、群体传播。(4)若谣言在网络上成为热门的讨论议题时,可能成为大众媒体报道的对象。当谣言经大众媒体披露后,不使用新媒体的受众也会得知消息,使得影响的层面更为扩大。

新媒体时代,灾难谣言在虚拟环境与现实世界中同时传播,渠道也从人际传播延伸至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呈现出多元化渠道传播趋势,传播范围更大,速度更快,危害与控制难度随之加大。

2 传播效果最大化

随着灾难谣言传播渠道多元化的发展,传播效果呈现出最大化。其一,现代化的通讯手段直接导致灾难谣言传播速度空前快速,以往较长的传递时间段极大地缩短。技术的保证让社会成员能在相近时间段内参与到同一事件中,增大了谣言传播的信源基数。唐山大地震后的部分谣言历经一年多才从周边地区扩散开,而汶川地震后,仅仅在几天时间内,大量灾难谣言通过各类媒介传递至各个地区,甚至于境外部分国家、地区都有所耳闻。第二,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大了人口的流动性,社会信息获知途径不再是笔下“乡土中国”中的长者口述信息的单向传递模式,社会成员间的社会联系复杂化。面对灾难,彼此会更积极地依靠各样的信息途径来进行联系,这样就导致谣言传播面较之以往更广泛。第三,同样因为通讯手段的发展,谣言内容没有了旧时口耳相传时以讹传讹的夸大化与变异性。这种高度的信息保真性使社会成员获取的信息内容也大致相同,从而间接地增加了谣言的可信性,加大了传播效果。

3 传播目的多样化

灾难谣言传播的目的性呈现出多样化。(1)满足宣泄情感。在传播谣言过程中,传播者能够消除因灾难带来的无助、危机感等抑郁情感,体会到灾难涉及到了全体民众而非一个人。在灾难谣言传播过程中,能够宣泄人类面对自然灾难时所表现出的渺小与无能为力,是其快速传播的目的之一;(2)满足信息渴望。灾难的发生导致的信息闭塞,加重了人们对所处环境的探知欲和危机感。灾难谣言往往涉及一些人们感情或地理上感到亲切、关心的人或事,而且其自身也具有一定的信息量,能够满足当时人们信息缺乏的求知欲。(3)娱乐。或许并非所有人都相信灾难谣言。但是这些谣言有趣的一面成为了这些人传播的目的。同样有一部分仅仅为了转发信息而传播这些谣言,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4)蛊惑人心。

灾难谣言传播目的的多样化加大了对谣言控制的难度。如果传播目的仅仅是前三类的话,谣言会因民众的兴趣减弱而在较短时间内遭到淘汰、消失。因政治目的而进行的谣言传播则是需要防范的难点与重点。

4 传播主体年轻化

新媒体时代灾难谣言呈现出传播主体趋于年轻化。首先,技术手段决定主体年轻化,年轻人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其次,年轻人的生活与李普曼提出的“拟态环境”紧密相连,网络生活是其生活的一部分,手机短信交流是最熟悉最常用的交流方式之一。最后,大多数灾难谣青的传播都是出现在年轻人集中的网上论坛、社区、QQ群等处。这些因素使得年轻人在灾难谣言的传播过程中,成为传谣信谣,甚至制造谣言的主体。

5 传播内容自我消亡化

正如卡普费雷所言“所有的谣言都是注定要消亡的”。谣言具有的一些娱乐性质能够吸引公众,但正如同新闻所具有时效性,谣言自身也具有一定的时效周期。一旦公众获取了官方权威信息,失去了对谣言的兴趣,那么谣言将消失于大量的新闻信息量中。

为了能够引起民众的兴趣与好奇心,灾难谣言通常夸大其辞。一旦好奇心过去了,消退的兴趣就需要更多的刺激与夸张性来弥补。灾难谣言需要为一个小细节而夸大整个事实,这样反而导致了谣言不堪一击。

充满夸大性的灾难谣言过了时效性,一旦没有新的内容补充,其将自行消亡。

三、新媒体时代对灾难谣言的控制防范

灾难谣言在新媒体时代传播过程中体现的特点,为我们研究如何控制防范提供了依据。

1 政府主流媒体加大报道力度,加快报道时间。

首先,政府主流媒体应该重视报道新闻信息的及时性。在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的报道应该在灾难谣言传播之前,第一时间消除民众对于相关信息的需求。其次,主流媒体应该在民众关心的话题疑问上提供解惑答疑的功能。这样就减小了灾难谣言产生的空间。最后,主流媒体在报道新闻信息内容上应该更详尽,选取面更广泛,消除民众对于灾难认识的模糊性。根据G.w.Allport的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的公式。减小事件的模糊性将降低谣言产生的几率。

Web2,O时代是一个“自媒体”的时代,以往较高的入门门槛不复存在,人人都能在网络中信息,报道新闻。大量的灾难谣言正是通过网络这个渠道快速地传播,甚至部分门户网站成为了灾难谣言传播的阵地。网站编辑的把关人作用需要加强,不能片面地追求点击率而忽视所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

即时聊天工具与手机短信传播限于当前网络管理的局限性,对于谣言内容传播的管理方式和办法有待于日后网络管理法制法规的进一步完善。

3 民众媒介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为谣言传播的主体,民众尤其部分年轻人在新媒体时代的媒介素养有待提高完善。在主流媒体官方信息之前,民众应该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甄别,在如今科学昌明、技术发达的年代,民众尤其年轻人应该拥有证伪谣言的意识。

第8篇

自媒体不实信息的多样性及其危害的差异

自媒体不实信息泛指网络或基于网络的即时通信工具终端,用户通过自媒体途径对外的各种不真实、不确切信息。自媒体的平民化、自主化、普泛化等特征决定了其不实信息具有多样性,它既包括毫无事实根据而人为编造的不实信息,也包括道听途说或错读误判而的不实信息;既包括各种原创的不实信息,也包括转发过程中对内容或标题进行实质性修改的不实信息。

不实信息的多样性特点致使其危害呈现出显著差异,即不实信息引发危害的概率及其危害程度是不尽相同的。有的不实信息可引发逃难避险、抢购商品、交通拥堵等显性危害,可视为高危或次高危信息;有的不实信息能导致认识混乱、是非混淆、精神损害等隐性危害,可视为中危信息;有的不实信息仅具有可能但不一定发生的潜在危害,可视为低危信息。

基于象限分析的不实信息危害风险评估

危害风险包括危害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两层含义。不实信息危害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不实信息引发危害的概率及其危害程度进行分析与分级的过程。一般来说,影响不实信息危害风险的因素主要有内容指向、传播范围、出现时机、分布地域、持续时间等等。由于出现时机、分布地域和持续时间等要素往往与突发事件相联系,因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本文把内容指向和传播范围两个相对稳定且影响较大的因素,作为评估不实信息危害风险的基本维度。

内容指向可宏观地分为两大类,一是具有公众性,即直接或间接涉及公共事物和公众权益,如自然灾害、食品卫生、道路交通等方面的不实信息。此类信息往往与公众权益甚至人身安全相关,故影响力较大,易导致显性危害的发生,潜在的危害等级一般较高。二是具有个体性,即涉及个体人身权益,如诬陷他人、名人去世、明星传闻等不实信息。关注此类信息的往往局限于相关人群或部门,多与个人名誉相关,易导致隐性危害的发生,潜在危害等级相对较低。

传播范围客观上反映了人们对该信息的关注度。一般来说,一条信息在一段时间内被点击、跟帖、转发的数量反映了该信息的被关注度,可作为重要的舆情监测指标。诸多案例证明,不实信息的传播范围越大,关注度越高,危害的发生概率就越大;传播范围越小,关注度越低,危害的发生概率相对较小。

把内容指向和传播范围作为两个基本维度,可建立一个直角坐标系并运用象限分析法对不实信息的危害风险做出直观的评估。坐标横轴用来表示不实信息的内容指向,把不实信息是否具有公众性作为横轴的原点并设定为零,即直接或间接涉及公共事务和公众权益的不实信息为正值,位于原点右方,表示具有较高的危害等级;涉及个体人身权益的不实信息为负值,位于原点左方,表示具有相对较低的危害等级。

坐标纵轴用来表示不实信息的传播范围,参考“两高”司法解释相关条文,把点击浏览5000次或转发500次作为纵轴的原点,即多于点击5000次或转发500次的不实信息位于纵轴上方,表示危害发生概率较大;少于点击5000次或转发500次的不实信息位于纵轴下方,表示危害发生概率较小。

纵轴、横轴和原点的确定划分出四个象限,分别表示公众性大范围、公众性小范围、个体性大范围和个体性小范围四种不实信息类型。宏观上看,位于不同象限的不实信息具有不同的危害概率和风险等级,即大概率高风险、小概率高风险、大概率低风险、小概率低风险等四种类型,这就为评估不实信息的危害风险提供了一个大致的判断尺度和分级取向。

位于第一象限的是直接或间接涉及公共事务或公众权益,且传播范围和影响力较大的不实信息,具有大概率高风险特征,属于高危不实信息,如不及时有效应对,易造成较大社会危害。例如,2010年2月20日至21日,关于山西一些地区要发生地震的谣言通过手机短信、百度贴吧等渠道迅速疯传,造成山西太原、晋中等地几十个县市数百万群众凌晨走上街头“躲避地震”,严重影响了社会安定。又如,2015年2月26日晚,徐州市铜山区发生2.2级地震。此后,网络上开始哄传徐州要有7~8级大地震发生,造成市民人心惶惶。徐州市地震局及时召开新闻会进行辟谣,并称将对造谣者进行追查,谣言恶劣影响才得以平息。

位于第四象限的是直接或间接涉及公共事务或公众利益,具有小概率高风险特征,属于次高危不实信息。此类不实信息可能只涉及事件相关人群,但由于事关公众权益,亦可引起发不良后果。例如,2014年因网络谣言而被法院判刑的网络红人“秦火火”,曾发微博称“刚得到消息,铁道部已向动车事故中意大利遇难者茜茜协议赔偿三千万欧元(折合人民币接近两亿)……将开创中国对外个人意外最高赔偿纪录”。此谣言在遇难家属中迅速传播并引起巨大反响,为动车灾难的善后工作和国家形象带来不良影响。

位于第二象限的是涉及个体人身权益,传播范围广泛的不实信息,具有大概率低风险特征,属于中危不实信息。例如,2013年底,一则“外国小伙北京街头扶摔倒中年女子遭讹诈”的信息在网络疯传,当事中年女子立即遭到网络舆论的一片声讨,国人形象再遭贬低。后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对该事件做了澄清式报道,警方提供的监控录像也证实,确实是那个外国小伙开摩托撞倒了中年女子,而并非中年女子讹诈,不实消息者还就此事公开道歉。另外,名人“被去世”、“被”的传言也属此类不实信息。

位于第三象限的是涉及个体人身权益,但传播范围较小的不实信息,具有小概率低风险特征,属于低危不实信息。那些仅在QQ群或朋友圈内传播的、道听途说或错读误判且没有产生扩散趋势的不实信息均属此类。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