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14 21:02:4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描写春天的古诗词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诗词背诵
小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会感到晦涩难懂,这是很正常的,对于小学生的文化水平,确实很难理解古诗词中的韵味,然而老师并不会因此而忽略教授学生古诗词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被诗人浓缩成几字几词,意味深长,耐人回味。小学课本中的所有古诗词是经过严格筛选出来的精品中的精品。也是教育工作者根据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诗词中的启发性筛选出来的。每篇古诗词中短短的几行字,寥寥数语,却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和醇厚的美韵。而这其中的哲理与美韵是让学生受益终生的知识积淀。
一、背诵古诗词的重要性
培根道:“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学习古诗词不仅能使人灵秀,提高人的文化气质,更重要的是使人脱离庸俗和低级趣味,在生活中更加文明和高雅。例如:学生在学习明代郑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时,可以学到竹子坚韧的品质,诗人爱竹、欣赏竹、崇拜竹、赞美竹,不仅是因为竹的万般风情给人以艺术的美感,而是因为竹的自然天情和独特品格给了诗人哲理的启迪和人格的力量!同样,诗人描述竹的品质就是让人学,从而提高人们的修养。学习古诗词还能造就和改变一个人的性格,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能使人的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和升华,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例如:老师在课堂上教授的李绅《悯农》(其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其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些诗中蕴含的意义就是教导人们要爱惜粮食,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一首好诗就是一位良师益友。学习古诗词犹如在花的世界中徜徉,染其色、闻其香、尝其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净化自己的灵魂、开阔自己的视野,求得身体和精神上的健康。
当然熟读古诗词不仅能提高人们的文学素养,对提高写作能力也是大有帮助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可见,现阶段学生需要绝对地背诵,因为诗词中的美感总有一天随着学生知识文化的提高,生活经验的增加,自然而然会明白。
二、如何教导学生背诵古诗词
化整为零法,老师在要求学生背诵之前,可以先把古诗按照古诗的形式特点,将其划分成若干部分,这样学生记忆起来更加快速和深刻。例如: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老师可以把它分为两部分,前面是描写风景的,后面是情感,对友人的祝福,从而指导学生背诵。
联想记忆法,比如对于古诗中的名句背诵,先不要求背诵,而是让学生在课下理解的基础上自己独自进行分类归纳整理。而教师可通过设置出几个话题,供学生进行记忆整理。例如:描写春天的诗词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等。描写友情的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
把握修辞手法。古诗文中常出现对偶、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很有韵律感,背诵起来很朗朗上口。例如:比喻的有“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拟人的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等这些方法都有利于学生背诵。
三、如何将背诵的古诗词加以运用
古诗词中优美的语言,很多可以用于我们的人际交流,当我们思恋家乡时,可以脱口而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来表达当时内心的忧愁。当我们在春节来临前可以吟诵出:“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表达我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当我们夏日去杭州西湖赏荷时,我们可以感叹:“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赞美西湖的美景。当寒冷的冬天悄然而去,春天来临我们可以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来表达我们对春天生命勃发的喜悦之情。其次,学习古诗词也学生以后的写作打下了基础,为写作积累知识经验,修辞手法,精简文字,表达情感等。把诗词中这些优美已经用到作文中能增加文章韵味。
四、总结
语文教师在教导学生古诗词背诵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对于让学生理解每首诗词的韵味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感受到韵味,才有兴趣背诵、记忆。教师尝试“诵读”“感悟”“体味”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掘古诗词魅力,在鉴赏中领悟作品中蕴含的真善美。当然,教师不能操之过急,享受古诗词的精神盛宴,是需要通过大量的积累。
参考文献:
诗与歌本身就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世界范围来看,各个民族都有独特的诗歌形式。在我国,诗歌的发源是民间歌谣,后来转化为诗、歌、乐结合的一种新型艺术形式,后来,文人将这种形式发扬光大,让古诗词艺术歌曲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一、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旋律与音韵美
古诗词有声调和音韵的变化,实现了声情与文情的一致性,无论是口头的吟唱,还是词曲的创作,都遵循这样的原则。古诗词艺术歌曲大多以抒情的艺术形式为主,旋律跌宕起伏,语调也有着明显的变化,表现出色彩和动力性的变化,词曲通过长音和多音的形式清晰的展示出来。例如: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来如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这首艺术歌曲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乐章,此起彼伏,前面采用了平韵,声韵规律不同,那么旋律也会向着发展,第一句的旋律表现出了一种虚无缥缈的氛围,描绘出了歌者的情绪,在第二句中,采用高音进入,将情绪推向了一个,自后大跳后上行,全曲结束,表达出了欲扬又抑的情感。音乐蕴含张力,高音都集中在“mi”上,让全曲可以前后呼应,在“去似朝云无觅处”的吟唱中,需要将“云”这个词拉长,这样不仅与诗词的节奏相符,也让整个曲调更加具有味道,表现出独特的艺术色彩。
二、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东方文化美学色彩
将古诗词与音乐结合起来,将我国独有的东方文化艺术表现的淋漓尽致,这种文化与西方文化不同,我国东方文化艺术有着独特的古典美特征。鉴于汉语言独特的艺术特征,我国古诗词的创作遵循着押韵、规范的原则,内容方面神韵兼备、情景交融,让诗词的创作进入了高峰。在音乐的创作上,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采用丝竹管弦替代传统的大型编排乐器,成为了文人骚客抒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音乐的功能与形式是不同的,诗歌与乐曲艺术的结合表现出我国民族文化的独特品质。
三、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和谐美
西方的艺术歌曲是诞生在其独特的文化背景下的,远离社会大众的生活,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在我国,虽然皇亲国戚有专门的戏班,但是普通的社会大众依然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由于社会艺术的普适性,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并没有贵族精神,反而十分亲民,为我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赋予了一种雅俗共赏的特性。例如孟浩然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歌虽然简单,但是却成为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名篇,这首诗歌不是抒情诗,而是采用简单的形式描写出了一幅春天的画卷,简单易懂。以《春晓》为基础,黎英海先生创作出相关的艺术歌曲,歌曲婉转低沉,略带惆怅色彩,将春天的色彩呈现出来,并蕴含着深刻的美学特征。
四、古诗词演唱中的个性美学
关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多以美声为主,当美声唱法遇到高音时,往往会迸发出新的生机,歌者采用流畅、柔和的方式将乐曲演唱出来,这也是我国独有的一种音响特色。而西洋艺术歌曲的传入也对我国古诗词的演唱带来影响,在这一背景下,诞生了广义艺术歌曲与侠义艺术歌曲两种不同种类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为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增加了新的元素。古代歌曲的演唱,经过成百上千年无数民间艺人的创作、积淀,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戏曲、曲艺、民歌体系,这些艺术表演形式中的唱法经过融合、改良,产生了全新的唱法。
五、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意境美
我国古代音乐与诗歌密不可分,诗歌是文学的,同时又是音乐的。从起始的诗、乐、舞一体到“诗为乐心,声为乐体”(刘勰《文心雕龙》)的乐府诗歌,到讲究平仄声律之美的“永明体”诗歌,再到讲究平仄对称、集诗词之大成的唐诗、宋词,中国诗歌的文学语言本身发展出了成熟固定的、具有音乐美感的格律形式。古诗词常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如比喻、烘托、象征等,有时则采用直抒情怀的表现手法并与“比”“兴”手法相结合,描绘出令人神往的诗的境界,使所抒之情淋漓尽致、所言之志精辟深刻。
古诗词是我国艺术文化的结晶,代表着我国语言文化的最高成就,古诗词艺术歌曲更是具备无穷的魅力。古诗词与艺术歌曲两种形式的结合与华夏文明的传承是一脉相承的,表现出独特的文化追求,呈现出东方文化独有的美学特征。
一、利用中华优秀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
学生不仅要具有相当的知识文化,而且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健全的人格素质。我国的古诗词中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崇高的道德标准和做人的道理准则等,这对学生的精神提升、情感熏陶、习惯养成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如果学生能经常背诵和学习这些优秀文化诗篇,对获得文化和学会做人等方面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受用终身。如学习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要教会学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价值观和生死观,要让学生明白“读书要明理,要学会做人”的道理,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确懂得报效祖国。阅读古诗词一定要抓住它的精华思想,带有感情地朗读,才能达到荡气回肠的效果。再如杜甫的《望岳》:“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开阔胸襟,以及立志奋勇攀登高峰的精神,要让学生知道“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深刻思想,引导和启发学生只有通过发奋学习,努力接受挑战,不断地超越自己,才能达到新的境界。
二、利用诗词的诗情画意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诗词是诗人感情的倾诉,“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所以说诗词是灵动的,它们充满了诗人的灵性和智慧,所以,让学生阅读诗歌的时候,一定不能把活泼、灵动的诗词变得僵化,否则就会使诗歌失去感染和熏陶的力量。古诗词的教学一定要把握整体,让有限的课堂成为学生拓展无限想象的场所,让诗中的人物、景象、物体在学生的脑海里浮现,展现出一幅幅立体的画面,让学生自觉地走进诗的境界。在诗歌的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与生活中形象的场景相联系。例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为了引导学生领悟杜甫笔下美丽的春天景色,在学生朗读时我配上《春天圆舞曲》这首具有轻快旋律的音乐,让学生在如诗如画的音乐伴奏下进行诵读,同时在朗读过程中插上想象的翅膀,用生动的语言去描绘生机盎然的迷人画面,要求学生对诗中情和景从不同的侧面进行解读,把作者心中美好的春天在笔下展现出来。接着鼓励学生讨论“全诗的景物描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学生很快就回答出:“表达了作者欢快喜悦的心情。”
三、从诗词的内涵中加强学生人文和情感的教育
语文老师一定要以真诚对待学生,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诗歌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出发,与学生一道认真感悟,加以体会,同时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多交流。如学习《悯农》这首一诗时,我就结合平时某些学生好攀比、浪费的现象,与诗中描写的劳动人民创造财富的艰辛相比,让学生在心灵上受到震动。接着动员学生向全校发出了倡议书:“节约从我做起!”教育学生“以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还有通过孟郊的《游子吟》一诗让学生明白母爱的伟大,是母爱撑托起我们成长的蓝天,伴我们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我们要学会感恩,以积极的行动去回报母亲,永远敬重我们的母亲。学完这《游子吟》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给母亲洗一次脚”的作业,这让学生的心灵受到很大震撼,家长也反映这样的活动非常好。
四、利用诗词美乐使学生的文化底蕴增添积淀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近年来,全国许多地区的中考依据这一规定考查了古诗词的鉴赏分析。从考查内容看,考点丰富,涉及面广,主要有:(1)古诗词的基本知识;(2)理解古诗词的内容;(3)理解古诗词的主题;(4)理解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5)理解古诗词的意象;(6)理解古诗词表现手法和作用;(7)理解古诗词的语言特点;(8)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9)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其中,对内容的把握、语言的品味、表现手法的理解是诗词鉴赏的重点考查方面。从设题形式看,主要有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及比较阅读题,以主观题为主。从考查范围看,由课内逐渐延伸至课外,充分体现考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的命题意识。从分值看,最少2分,最多8分。
[解题指津]
从应对角度来看,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着力:(1)广泛积累,尽可能多地背诵古诗词;(2)尽可能多地了解和掌握一些古诗词的基本知识。(3)了解诗词的背景知识及提示信息,把握诗词的主题、情感和意蕴;(4)了解诗人的风格和语言特点,体会诗句的含义、情感;(5)了解修辞和表达特点,品析形象、意境;(6)了解诗词的内容,把握诗词的类别。(7)掌握一些常见的典故和惯用的意象。(8)借助以上知识和信息,体验诗人情感,品味诗歌意境。
解答主观赏析题,需要做到三点:(1)抓关键词语,分析诗词语言的凝练、形象;(2)巧妙添加语言,领悟各语句的具体含义;(3)总体把握、理解诗词的写作内容及所表达的感情。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诗词的语言简洁、含蓄,写作上虚实结合,所留空白较多,因此在赏析时,必须展开联想、想象,体味作品的意蕴。
[中考真题]
1 (浙江省衢州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郎山和韵①
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②。
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①和韵: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②干:求取,这里指接触的意思。
(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_____________的特点。
(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2 (广东省广州市)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参考答案]
1 (1)高、直、陡、险(答出两点即可)
(2)要做一个刚正不阿(正直、顶天立地,的人。人生要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答出一点,意思符合即可)
2 (1)示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2)这一句表现作者在担心无路可行时忽然见到一处村庄的惊喜,表达了人们应在困难中看到希望的思想,后来从中引申出了在绝境的尽头,往往是另一个美好的世界的哲理,具有很好的励志作用,因而被人们广泛引用。
3 (1)地理位置的差异,对花开的先后具有一定的影响。(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归”“觅”“转”三个动词,赋予了春天具体可感的形象。
4 (1)用“惊”字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2)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5 这两旬诗词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比作可用小船来承载的具体的东西,形象地写出了内心哀愁的沉重。
6 (1)这两个动词用得形象准确,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2)忧国忧民(意思相同即可)。
7 (1)苍凉(悲凉凄凉凄清)(2)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忧伤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执着的相思之情。
8 (1)诗人盼望自己也有姜太公(吕尚)、伊尹他们那样的官运。(2)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茫然变为对仕途前程的期盼再到坚信。
9 (1)天冷、声杂、城孤(2)思乡之情
10 (1)写出了秋夜的漫长。(意思对即可)
(2)凄清孤寂。寂寞忧思的心情。(意思对即可)
11 (1)待月的心情 赏月 (2)桂花 西风(3)作者开始时的心情是欢快、开朗的,后来心情就变得愁苦起来。
12 (1)“白玉条”三字是恰当的,因为这样更能表现出梅花开得旺盛,压满枝头,同时,也能说明诗人当时的立足点是在远处,和颔联相呼应。(2)这两句是写诗人的观察发现。远望寒梅,似雪非雪,迷离恍馋;定睛细看,溪畔桥边,寒梅近水,迎风怒放。诗人的感受和发现既凸现了探索寻觅的惊喜,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的风姿。
13 (1)望西都,意踌躇。
(2)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或: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意对即可)
14 (1)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现实,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切。
(2)诗人因为自己被贬谪又逃归的特殊身份不敢向从家乡来的人问讯;表现了诗人想问又不敢问的矛盾而焦虑复杂的心情。
15 (1)空、闹(2)抒发了作者对薛道士的怀念之情(或写出了物在人亡的悲伤之情);以乐景衬裹情(或对比)。
16 人生之路是不平坦的,必然会遇到一个又一个困难,我们要做好面对和克服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并坚信再大的困难都是可以战胜的。
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充满信心,勇敢面对,坚持不懈,直至胜利。
17 (1)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
(2)拟人 巴山夜雨涨秋池 想象景(未来景)
18 (1)词语:愁(愁杀)诗句:君向潇湘我向秦
(2)本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如一、二句使用“杨柳”、“杨花”等词,借“柳”、“留”谐音,抒写了诗人与友人握别时的满怀愁绪。
19 (1)村民的热情好客;优美的景色;淳朴的风土人情。
一、问题调查与分析
(一)教师重视不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1~6年级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并在附录中推荐了70首,也新增了许多优秀诗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内容上都可以看出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但是我们农村小学有不少老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只重视现代文教学而轻视古诗文教学,总认为古诗词简单,逐字逐句讲解意思即可。也有很多教师急于求成,教学肓目性和随意性较大,在教学中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没有精心备课,只是要求背诵,有时为了赶进度,教学时随意提几个问题,草草了事。此外,在平时的教学研究活动中也很少有人涉及到古诗文,这也从一个侧面看出了古诗文的教学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
(二)教学方法单一
在我们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流程大多是这样的;一扫文字障碍,将生字读音、生词意思弄懂:二是串讲,把每句意思讲一遍,甚至把整首诗的意思抄在黑板上让学生摘抄;三是熟读成诵,在老师引读、学生齐读或学生自由读后,让学生自己朗读直到会背;四是默写检验。或是整首诗(词)或部分或名句,后通过默写来检查其背诵效果。这是最为常见的古诗词教学过程,也是最为有用的应试办法,但同时也是最为麻木不仁的教学方法。
(三)学生兴趣不浓
目前,在我们农村小学,古诗文的教学效率并不是很高,很多学生对背诵、学习古诗文有一种厌恶的情绪,认为学习古诗文没有实际的作用。许多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表层理解,零碎感知,或把学生当作接受的容器予以灌之,本来意蕴悠远、营养丰富的古诗词大餐被教师们翻译成一碟索然无味的小菜,古诗文教学最终被简化成会背诵似乎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古诗文教学课堂上缺乏对古诗词热爱的情感,课下没有注重古诗词的拓展、延伸,缺乏对诗人、诗情的激情共鸣,学生们似乎只是机械地“翻译”,苦苦地背诵。教材中虽编入了许多令人叫绝、千古传诵的经典诗词,然而在学生眼中却如过眼云烟,因为他们没有从古诗文教学中体悟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没有从教师那里感受到民族文字的挚爱,没有情感,何谈兴趣?
(四)教学评价不当
考试无疑是教学的指挥棒,“你怎么考,我就怎么教”是教师共同心态的真实写照。可如今考试只重书面考试,不重口头背诵。书面考试又以默写诗(词)句及意思为主,不仅考教材上的篇目,还考课标推荐的或是课外的篇目,这对师生来讲犹如大海捞针。为保证不丢分,少失分,平时教学中学生要进行大量的机械抄写、默写,苦不堪言,因而许多古诗词的教学只能是落空了。
二、教学策略与方法
(一)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
古诗文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言志,诗传情,古诗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同志曾指出:“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佳作传世,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括很多哲理。学一点古诗,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感受语言的优美,体昧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在古诗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一名农村的语文教师更应当充分重视古诗文教学,力求探索出教学古诗文的新思路。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要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就必须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修养。因为许多古诗词,教师若不借助资料、工具书,好好钻研,还无法理解意思,体会情感,所以,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要将知识系统化、内化,形成对知识的独立见解、创新认识,才能打破知识的学科界限,产生对知识、人生、社会、教学的深刻体验,课堂教学的语言也才会丰富多彩。同时,教师必须确立高度的责任感,树立强烈的责任心,练好内功,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
(二)改进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用亲切、热情、平等的讲授态度,生动、幽默、形象的教学语言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努力创造出一个轻松的、民主的、舒畅的学习气氛,科学、灵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巧设问题,精心引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文,增加他们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课堂教学。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于质疑、富有启发的提问,会引起学生探新寻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我在设计《春晓》一课教学时,上课一开始我就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你所见到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们当然积极发言,各自描绘自己见到的春天的样子。一下子,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我趁机问道:“我国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也非常喜欢春天,同学们愿不愿意知道他是怎样描写春天的?”在得到肯定回答后,我看时机成熟,于是引出新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首先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学习欲望,使课堂教学有趣、有序地顺利进行。巧设问题情景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起他们思维的积极性,真正地发挥出学习主体的作用。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阅读中会保持一种持久的愉悦的心境,把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一箭双雕,自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巧用多媒体,有效激活学生兴趣。
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此时,教师如果注意学生心理、态度和情感的变化,采取放录像、赏图片、配音乐、想画面等手段,努力扩展学生的想象,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就会有意外的收获。多媒体教学设备具有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特别在创设情景这方面。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为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就在于它能运用音乐、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强化感知,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加深学生对实境的感受和理解,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因此,我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教学时,努力通过图、文、声等多种功能,给学
生以适当的感官刺激,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教学《题西林壁》时,我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启发想象。开始,我用动画演示一个个广袤的空间:此时夕阳依傍,连绵的群山远远望去,危峰兀立,在浩瀚的天地间,景物有远有近,色彩有浓有淡,一个动静交错、气势磅礴的绝妙境界……在此基础上我对学生进行配乐朗读训练,使他们越读越觉得心旷神怡,不由自主的进入了“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诗境,感受群峰犬牙交错时产生各种不同景观的景象。接着,我又演示了“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画面,通过观察想象,学生很自然地与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有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体验,明白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
3 教学生活化,努力保持学生兴趣。
古诗文中的审美教育不仅能使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理解美,更能通过美好的事物和形象及美好的理想去感染、塑造学生,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潜能。但是,由于古诗词中所描写的景物、事件、人物与学生生活的年代有一定距离,学生们并不能很好把握。另外,古诗词教学在形式上略显单调。多停留在讲讲、读读、背背的形式上,教学形式上的单调必然有损古诗词丰厚内涵的理解。教师可以把古诗文教学生活化,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很容易记住古诗文的内容,也很容易理解古诗文的意境。生活化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在学习内容与学生体验间建立联系,使新学内容能较快地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达到真正理解,这是优化学习过程的有效途径。如,在讲到有关春天景色的诗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田野或者能体会到春天感觉的地方,在那种地方讲解诗句,朗读诗句,会让学生感觉别有一番风味,也会增加学生对古诗文教学的兴趣。学习古诗,教师不妨抓住小学生重感性轻理性的特点,运用类似于游戏性质的活动,在课堂教学行将结束之际,采取演小品、编故事、打擂台、改原作、学绘画等手段,再次掀起教学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学习,并求得向课外延伸的教学效果。如每学期的期中和期末我都要分别举行两次诗歌朗诵会。在所学的古诗词中精选20首,让各小组选出代表参加比赛。为了给小组争得荣誉,代表们有的配乐朗诵,有的浅吟低唱,有的编成小品进行表演。这项活动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也更加激起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三)客观评价,提高古诗文的教学实效
一、良好的环境氛围是基础
环境是影响人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孟母之所以三迁,就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所以,要想让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必须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诵读氛围,激发他们的诵读兴趣。
首先,在古典诗词的选择上,我们选择了一些浅显易懂、通俗晓畅、短小精炼、贴近日常生活、且能朗朗上口的作品。
其次,教师可在教室建立一个图书角,专门放置一些古典诗词的书或者画册,鼓励幼儿经常去翻阅,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还可在走廊以及教室里张贴一些经典的诗词名句,课间播放经典的诗词朗诵或是配乐古诗词等,为幼儿充分营造出一个学习古典诗词的良好氛围。除此之外,还可定时举办诗词朗诵比赛,对诵读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并让诵读优秀的幼儿领读等。
通过以上这些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幼儿的诵读兴趣,提升他们的诵读能力,形成良好的古诗词诵读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古典诗词的熏陶。
二、多种方法策略是关键
1.身临其境法。在进行幼儿的古诗词教学时,教师可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比如在诵读关于描写春天的诗词时,将幼儿带到公园,去观察春天,看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观察春天里万物发生的变化。教师在一旁适时地进行诗词内容的讲解、引导,让幼儿更好地感受诗词中蕴含的景物、意蕴。此外,在室内教学时,教师可采取图文并茂的方式,为诗词配上相应的图画来给幼儿进行讲解。利用从网络上获取的资源,将课堂化静为动,通过图画、音乐等多种形式为幼儿营造美好的诗歌意境,达到使他们身临其境的效果。通过实践,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图画和音乐使幼儿的精神更加集中,课堂的趣味性增强。
2.音乐熏陶法。在幼儿的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为一些简单的诗词,例如《登鹳雀楼》《鹅》《静夜思》等古诗配上了优美的旋律,带领幼儿将诗句唱出来。这样的方式不但可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还让他们在音乐中感受到了古典诗词的无穷魅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引导幼儿对一些短小的诗句自己进行配乐,或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唱出来。这样既培养了他们能力,也使很多幼儿感受到了诗词的乐趣,由原来的厌学变得爱学、好学。
3.课外引导法。对幼儿进行古典诗词教育,不仅局限于课堂与课本,还应当注重课外的引导。例如,很多孩子都有浪费粮食、挑食或是偏食的坏习惯,笔者就在《悯农》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这首诗对幼儿进行了节约意识的培养。课堂上,为幼儿播放农民伯伯辛苦劳作的短片,然后让幼儿发言,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通过这样一堂课,幼儿不仅对诗词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也培养了他们的节约意识。
三、德育培养是目的
中华民族的很多经典诗词中,都有着许多传统的美德规范,是对幼儿进行道德培养的好素材。所以,在引导幼儿进行古诗词诵读时,我们可以根据诵读内容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媒体古诗词教学探索
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是集文字、声音、图像、影像、动画于一身的双向媒体;它以生动逼真的音像效果、色彩鲜艳的动态视频、灵活快捷的交互手段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有效地学习。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辅助古诗词教学,能创设参与情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认知主体作用得以体现。
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即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又可以对学生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通过语文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具有对文学作品的鉴别和欣赏能力。加强审美教育,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古诗词有着它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如何开展古诗词教学成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而且与学生认识水平有着紧密的联系。古诗词的字音、字意与现代文相差甚远,古诗词的年代和历史背景又需要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这些都为学生学习设置了障碍。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如果能在古诗词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并能将其合理的运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而且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现在我以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为例谈一谈多媒体计算机辅助阅读教学中的古诗词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方面的初步探索。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诗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代诗歌遣词造句高度精辟,具有浓郁的诗意。因此在教学中我采取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优美的诗境。氛围的成功渲染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自主有效地学习奠定了基础。这样有助于学生迅速、深刻地整体感知诗文,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1.画面展示意境法。
诗是抒发诗人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意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此诗歌是十分重视形象描绘的。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教师能够把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的实物形象联系起来,把古诗词中的“意象”化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那么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课始,利用视频播放一段画面,让学生欣赏春天西湖美丽的景色,积雪化了,湖面平静,树上鸟儿在叽叽喳喳地叫着,小草慢慢从土里钻出来了。花也开了,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一个人骑着马穿梭在这美景之中,留恋忘返……这意境是多么的美啊!学生感觉自己仿佛已经置身其中了。
2.音乐感受意境法。
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诗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必然联系。在教学中把诗人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沟通起来,尽可能地将古诗词中的“情”化为可作用听觉的音律,有利于学生披文入境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如教学《钱塘湖春行》时,我选用了与所教古诗词的诗意相协调的乐曲《春天来了》,那明快、活泼的旋律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物、如临其境。通过实践证明,运用音乐法来受诗中的意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引法。
二.利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理解古诗词的意境。
1.利用动画,理解重点词语。
在阅读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画面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诗眼,引导学生把语言文字与其代表的具体生动的动态画面联系起来,如《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中的“争”字用得非常绝妙,单从字面上学生不好理解,学生通过观看动画演示:春天的早晨,小鸟儿在绿绿的树枝上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他们挤着嚷着朝阳光下树枝飞去……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初春的天气稍冷,鸟儿们喜欢阳光。而且使他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和感彩。实践证明,在古诗词教学中电教媒体发挥了它独特的优势,学生接受信息的过程由眼――耳――脑――口多种感官协同进行思维加工,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
2.师生参与,感悟诗人的情感,引起心灵共鸣
教学中,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的介入,使课堂结构变为“教师、多媒体、学生”三元反馈结构,教师将抽象文字还原成具体意象,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学生从不自觉到自觉地带着自己的主观情感去阅读作品、感悟作品,体验作者的情感,无形中学生体验了古诗词的醇美。用感动过作者的东西感动自己,学生就能够比较容易地引起内心情感共鸣,得到启迪。。同时,学生的感情会变得更加丰富细腻,感觉会变得更加敏锐细致。而从这对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能起很能够大的作用。这样的设计参与面广,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三.利用多媒体掌握学习方法,自主学习。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了《钱塘湖春行》这首诗,再启发他们归纳疏理,掌握了学习古诗词的方法:认识诗人―了解字意―理解诗意―体会诗表达的感情―朗读背诵。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电脑,自主学习另外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词《绝句》。教师随机进行监控,最后由学生自学以后汇报学习成果。
四.利用多媒体阅读课件,培养阅读能力。
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的任务是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这里也包括了古诗词的学习,这一任务必须通过让学生阅读大量的古诗词文,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实现。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古诗词教学,学生可以一边欣赏优美的音乐和美丽的画面,一边品味古诗词词的意境。由于课堂上增加了阅读古诗词的时间,增大了古诗词词的阅读量,培养了学生学习古诗词文的能力,也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
五.利用多媒体绘画软件,给古诗词配画,提高想象能力
教师在讲授古诗词以后,教学生给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词配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创新思维的水平。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作兴趣,更好的理解诗意,体会诗境,在创作中小学生的想象力极大发挥,一幅幅充满童稚的画面,展现了他们对诗意的理解程度,也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更让他们在诗的意境中受到美的熏陶。通过为诗作画,反馈出他们对诗词的理解,调节了教学气氛,使学生学中有趣、趣中有美、美中有物。
最后同学们在网上互相欣赏、评议作品,使学生再次得到语言训练的机会,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
总之,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古诗词词教学,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活动、自我实践中学生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以此理论为指导,继续努力探索,沿着这条教学改革之路走下去。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编《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一、整体感知诗意,应从诗题着手
诗题就是古诗词的眼睛,也是古诗词心灵的窗户,正如“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样,只要我们从诗题入手,就可以具体感知到诗的大概内容。例如从《赠刘景文》一诗中,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对秋天美景的描绘,从而抒发了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从《山行》一诗中,我们可了解到这也是诗人对山中美景的赞美之情;从《回乡偶书》一诗中,我们可以知道这是诗人抒发热爱家乡的千古名诗;从《赠汪伦》一诗中,我们还可以看到诗人成功地写出了汪伦对李白的情深义重,从而抒发了作者十分珍惜友情之感。其它如《夜书所见》《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等诗词、诗题与内容也有关系,因此,古诗词教学必须从诗题着手,我们应舍得在诗题上下功夫。具体的可以通过诗题,让学生在课前整理资料,了解诗人写诗时的时间、地点、与他人的关系,包括描写对象的相关材料。
二、抓住诗句中的重点字词,理解诗句。
小学教材中的古诗词浅显易懂,一般来说,对诗句的理解,学生只要借助于书中的注释,借助于字典、词典,自己应该会懂,我们这里讲的重点字词,提的就是那些需要教师指点的,古今词义差别较大的疑难字词,还有就是一些虽然是常见词,但在特定语境中有特殊的含义的那些字词。如:“停车坐爱枫林晚”这一诗句,教师应有意识帮助学生弄清“坐爱”的意思,“谁言寸草心”重点应放在解释“寸草心”这一词。请看下列教学片断:
师:请大家找一找,诗中体现诗题意思的是哪句,请认真读一读,体会它的意思。
生: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你们知道“坐爱”的意思吗?“红于”又是什么意思?
生:“坐爱”是因为喜爱的意思。
生:“红于”就是比什么还红的意思。
(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红于”深秋枫林的画面,让学生形象感知)
师再出示文中插图,让学生“寒山”“白云生处”的地理位置。
师问生:你这样标出的根据是什么?
生: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说“寒山”,白云飘浮的地方。
学生从这两个重点词的解决,较好地理解了这两个诗句的意思。
三、品赏佳句,体会意境
古诗词中有许多名词,这些名句如同镂精绣,炫转荧煌,让人玩索不尽,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它们有的想象丰富,情感饱满,如“一年美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有的清疏泉永,激人联想,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有的哲理深蕴,耐人咀嚼,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些句子脍炙人口,神韵悠远。教学时,应让学生反复吟读,领会其意思,并熟读成诵。如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教学,我们可以还诗句从为一下几个具体景物,具体形象,具体画面:江河两岸上猿猴的叫声清晰悦耳,江中的小船却飞快地向下奔流,早已绕过一座又一座数不尽的大山了,虽然两地远隔千里,但坐船却一天就能一个来回,这些画面可以让学生脑中有诗人目驻神驰的情态,从而体会到诗人官复原职的快乐的心情。又如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教学,可以通过解决“诗人拿什么跟什么比较?”和“诗人为什么会感到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春天里的鲜花还更红艳?”两个问题,来体会诗句的哲理意蕴,小学教材诗词中的佳句是不可少,如“野火烧不尽,春天吹又生。”“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目边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山村水路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些都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却需要我们教师给予指点迷津的,让学生多读多背,铭记于心。
四、吟诵诗词,体味声律美
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充分说明了吟读诗词的重要性,古诗词讲究用韵,特别是韵律诗,对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等还有严格规定,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有声,琅琅上口。对小学生来说,可以通过大声吟诵来体味其中韵律的和谐之美,教师指导朗读时,重点应放在怎样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诗韵,为此我们可以结合看图,边读边联想,感悟诗句中的含义,在诵读中,结合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诵读时,必须注意把握好停顿,把握好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律,一般地说,七言绝句诗要把握好四、三停顿,五言绝句诗要把握好二、三停顿。
如: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对小学生而言,指导朗读还要注意读的方式要多样化,比如,全班读、分组读、男女生对读、分角色读、范读、领读、配乐演读……等等。
五、拓展学习空间,博闻强记在心间
中华上下五千年,古诗词浩如烟海,璨若繁星,文本中那些古诗词只能是沧海中之一粟,仅仅依靠书本中那几首诗词的学习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把古诗词教学置于古典文学的大文化背景之中,注意对课堂广度的拓展延伸,让学生接触更多的优秀古诗词,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古诗,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举一反三,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古诗词阅读,如下面的教学片断:
师:请大家再读读《无题》,把你由此想到的告诉给大家,(先读古诗,看插图,联想)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生:我想到了李清照的《秋思》,(接着高声地读了起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文天祥《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师:你读得真是太棒了,把它写在黑板上。请你领着同学们读一读,好吗?
(这位学生领读了几遍,学生达到人人能背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