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数控技术教学模式

数控技术教学模式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4-09 12:23:5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数控技术教学模式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数控技术教学模式

第1篇

关键词 数控技术 项目教学法 项目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n CNC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Project-based Teaching Model

WANG Can, QIN Xuedong, XU Bensheng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Guilin University of Aerospace Technology, Guilin, Guangxi 541004)

Abstract Aiming at the deficiency of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 the project type teaching mode has introduced into NC technology specialty's teaching. NC technology specialty's teaching content and characteristic has analysed, and the principles and points of project teaching has expounded.Teaching established close contact with project, Students' creativity and integrated ability is trained. AS a new teaching concept, the practice has shown that the project type teaching mode's application can help the teaching and reformation.

Key words NC; project teaching; project type teaching mode

目前,大多工科高等院校都开设有数控技术专业,其培养目标大多是针对从事一线数控加工的工人,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人员, 或者是从事车间生产技术管理的人员。这些人员都要求能在生产现场进行相应的设计、制造、工艺、 管理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在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然而,在传统的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从而使学生缺乏自主获取知识信息的主动性、探求知识的积极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致当前许多高校开设的数控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上岗后,有相当一部分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后不能胜任工作岗位,这表明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适应制造企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也不能顺应数控技能人才的发展,因而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根据我国国情,国内有关教育专家和学者在德国课程教学实践成效的基础上,提出了项目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采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教学活动,是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模式体现了职教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色,是我国职教和应用型本科教育教改的发展方向。

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本文将项目教学模式引入到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具体对数控技术专业的项目式教学模式进行详细探讨。

1 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内容及特点

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内容。理论内容主要有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等基础课程,专业方面主要有数控编程、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机床加工工艺等课程的教学。与教学内容对应,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通用平台课和专业平台课。从课程所属模块方面看,通用平台课与基本素质、能力模块相对应,专业平台课主要针对学生基础岗位能力的培养,包括手工编程、普通车削和普通铣削等技能。专业方向课主要培养学生的核心岗位能力和拓展岗位能力,包括数控车削加工、数控铣削加工、车间管理等技能。数控技术专业中基础岗位能力、核心岗位能力和拓展岗位能力和相关教学课程如图1所示。

图1 数控技术专业岗位能力培养与教学内容

然而,目前数控技术专业的相关课程基本上是单独开设的,各课程内容知识相对独立。在专业实践技能方面,很多院校侧重于培养学生对数控机床的简单操作技能,而对数控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如工艺路线安排、刀具选择、切削用量的设置等专业技术能力的训练不够。实际上,考虑到数控技术专业的特点、现有教学条件,可以将相关的理论与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通过完成项目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综合、全面的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制造业中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必然趋势。数控技术作为一种重要手段已开始广泛普及于各大中小企业。因此数控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不仅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还在于在专业上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将数控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用于数控加工、编程以及对数控设备的维护管理上。

2 数控技术专业项目教学模式

2.1 项目教学模式

项目教学法是由美国著名儿童教育家、伊利诺易大学教授凯兹博士和加拿大儿童教育家、阿尔伯特大学教授查德博士共同推创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活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打破了学科化的知识体系,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出发,通过选取生产实践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若干“项目”作为载体或者借用生产实践中的“项目”概念,根据项目的基本特征和形式,为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而设计出若干个与教学要求相一致的“教学项目”,并把课程教学内容融合在这些项目中。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教师主要扮演咨询专家、仲裁者角色),学生通过自主完成这些项目中规定的每一项工作任务,在有目标的行动化学习中积累实践知识、获取理论知识。

教学模式是教学方法的上位概念,是风格独特的教学样式,一般指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具风格的基本教学理论框架,它能掌控整个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使其具有可执行性,也能突出教学目标。在项目教学模式下,学生以完成工作化的学习任务为基础,其学习过程是以行动为主的自我构建过程。

2.2 项目教学设计

在项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侧重点将有所变化,不再是简单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是要让学生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自主获取相关知识,并运用到项目实践中,即学生是教学中认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因此在进行项目教学的设计中,不能忽略以下两个原则:

(1)学生是项目教学的主体。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针对问题主动建构相关知识,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自主地选择、处理、加工信息从而来获取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因此,在采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不断自我学习和归纳总结。(2)建立有效的学习效果评价机制。由于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学的进行是以一个个任务的完成来开展的,每个任务涉及的知识点比较散而且有限,因此,需在项目完成后在各组成员间进行讨论总结,将知识系统化。同时,对学习的评价,不再采用传统的期末卷面考试评定,而是通过学生对项目的完成过程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核团结协作,也要考核知识的获取与运用过程。

根据项目教学法的意义和内涵,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有以下三个要点:(1)教学项目的合理选取。教师选择项目时,既要注意难度适中,还要体现教学内容,同时还需来源于现实生活,这样才能既调动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又能突出教学知识点,完成教学目标。(2)项目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要充分有效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与资源(如实习工厂、计算机仿真软件等)创建接近真实的项目实施环境。(3)注意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实际项目往往不能够只靠一个成员来完成,在实施项目教学时,要注意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让各成员充分交流,在清楚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还要能够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共同解决各种困难,从而充分发挥整个团队的思维与智慧,实现全体学生共同协作意义的建构。

2.3 项目教学模式的实施

根据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思路以及考虑到项目教学的设计原则和要点,结合笔者具体的教学,数控技术专业项目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选取项目。笔者整合了机械设计基础、数控加工与编程等课程内容,选取、编排了若干教学项目,如“垃圾焚烧炉炉排的设计与制作”,在项目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同学生进行设计和制作所得最终装置有所区别,而不同装置对应的组成部分大体相同,均包括传动机构和推料机构,具体组成零件有传动轴、连杆、推料爪等。炉排的设计、制作内容与专业课程知识间的联系如图2所示。

图2 炉排的设计、制作内容与专业课程知识间的联系

以上项目与人们实际生活关系紧密,涉及的专业课程知识较多,综合性强,具有一定的难度。但由于实现功能、各组成零件并不复杂,在现有设备和条件下学生完全可以制作出来,将其引入具体的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容易引起学生兴趣,同时还具有明显的实际意义。在实际选择项目时,也可以选择一些综合性较低的项目,如针对数控加工与编程技能的培养,可以选取一些典型轴类、平面类零件加工,综合性强的如手机外壳、复杂锻模等作为学生的学习项目。

(2)学生分组。确定合适项目后,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小组采用协作学习的方式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由组长负责全面统筹安排。分组后各小组成员根据项目要求对项目进行方案分析设计,此时,各小组要多查阅国内外文献,并深入学校实习工厂,使设计的方案更贴切实际。确定方案后,制定时间、任务分配表,将项目根据设计方案分解成多个子任务分配给各成员来完成,最后汇总达到完成整个项目的目的。

(3)项目实施,即各小组根据项目要求对项目完成过程的具体实施。各小组成员拿到任务后要经常碰头,对自己的任务完成情况及遇到的问题进行通报讨论,有必要时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以保证项目的按时完成。同时,指导老师要尽可能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创设与学习内容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解决问题。如在进行数控加工之前,可以通过实训室现有虚拟仿真加工软件进行模拟加工,这样可以在具体加工前发现工序安排和具体数控程序中的错误。另外,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不能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需提供及时咨询和帮助。

(4)评价总结。项目教学以项目为核心,围绕着项目的完成、知识的构建而展开,教学的评价也应以项目的完成过程情况来评定。主要评价方面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评三部分。同时,各小组要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形成总结报告进行提交,各小组还需集中向指导老师汇报各自项目设计制造过程,并相互讨论各自方案的优劣,指导老师进行最后的评议总结,并对知识点进行归纳。

(5)教学反馈。通过学生反馈,查找项目式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并加以修正,有助于更好地实施项目教学,同时还有利于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

3 结论

本文将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引入到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学中将学习与项目挂钩,通过具体的项目来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团队协作的能力等。笔者已经将项目式教学方法运用于数控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并在全国大学生创新设计与制作大赛广西赛区中多次获奖。实践教学表明,采用项目教学模式能够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工程意识,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所达不到的效果。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观念,项目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实施整体教学,推动教研教改及课程设置的改革。

基金项目: 201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能力本位视角下数控技术专业项目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编号:2012JG281);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教改项目《CAD/CAM技术应用项目式教学改革》(编号:2011JA06)

参考文献

[1] 冷淑君.关于项目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江西教育科研,2007(7).

[2] 姚正武.对项目化教学课改的思考[J].教育教学研究,2009(6).

第2篇

关键词: 数控专业课程体系 师资队伍 实训基地 实施“引产入教”教学模式 教学评价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我校加速推进教学模式的创新,以达到零距离就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企业典型产品为载体,构建教学包项目课程体系。以教学模式改革为动力,构建“引产入教”新的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改革与实践,深层次进行校企合作,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引产入教”的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果。

引产入教:在教学中引进企业的典型产品,以典型产品为项目载体,实施项目教学。结合实训教学进行“引产入教”,以达到产学相长,既使相关专业师生的技能水平和素养得到提高,又能把以往的实训教学作品转化为企业市场需求的商品,既能参与到企业的技术研发,又能投入到新产品开发工作中。并使学生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方面与企业岗位、企业文化的要求进行零对接。

一、构建引产入教课程体系

为把学生培养成基础知识牢、实践技能强、岗位适应快、创新意识高、综合素质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精操作、能编程、知工艺、会维修”为目标,构建基于企业典型产品为载体的教学包项目课程体系。

图基于企业典型产品为载体的教学包项目课程体系示意图

素质课程:按照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和企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以科目课程形式开设,由基本素质课程和素质拓展课程两部分组成,主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通用能力。基本素质课程由德育课、计算机应用技术、数学基础、应用英语、语文、体育与健康课组成,拓展素质课程由礼仪修养、心理健康、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组成。

项目课程:与企业共同设计与开发,根据专业面向的四大主要岗位能力要求和参照数控中级操作员职业资格标准,以“精操作、能编程、知工艺、会维修”为目标,设置四个渐进式的专业能力目标。围绕专业能力目标确定专业基础能力、专业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三个教学包和一个专业拓展能力教学包。

专业基础能力教学包:专业基础能力教学包由零件的手动工具加工、普通车削加工技术、普通铣削加工技术课程组成。通过选取由简单到较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的机械零件的加工项目,从图纸分析到普通刀具、夹具的选用、普通机械加工工艺的制定以及普通机床的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工艺、机床夹具、刀具、机械设计、公差与测量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机械加工工艺实施能力,为学生专业能力的学习打下基础。

专业能力教学包:专业能力教学包由数控车削加工技术、数控铣削加工技术和加工中心加工技术课程组成,是在学生具备普通机械加工工艺实施能力的基础上,通过设置零件的数控加工项目,进一步训练学生的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图纸的分析能力,同时训练学生数控加工工艺设计、数控刀具夹具选用、数控机床手工编程及操作的能力,使学生达到数控机床中级工操作水平,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奠定基础。

专业核心能力教学包:专业核心能力教学包由产品的数控编程加工与装配课程和数控加工工艺课程组成。专业核心能力是在前两个专业能力的基础上,通过综合项目的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较复杂零件图及装配图的分析能力,能完成典型综合件的加工、CAD/CAM软件应用、模拟加工等相关知识,提升数控工艺的实施能力,使知识、技能、素质综合化,达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专业拓展能力教学包:专业拓展能力教学包由数控机床维修技术和车间管理课程组成,学生任选其一。拓展课程为拓展学生相关岗位能力而开设,主要内容为电工与电子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PLC、数控机床维修与检测、车间管理等,使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加强。

二、构建引产入教的师资队伍

通过外出学习、培训、科研或教改项目、企业挂职或参与项目开发等多种形式进行师资队伍的梯队建设,通过引进高水准的兼职教师,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三、构建引产入教的实训基地

按“引产入教”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深度合作,建数控系统实训室、数控加工仿真实训室(含数控车仿真实训室、数控铣仿真实训室)、数控铣床实训室、加工中心实训室、普车实训室、钳工实训室、机械加工实训室。以真实岗位、真实任务、真实场景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融教学、培训、技术服务、社会服务和技能鉴定“五位一体”的经营性、生产性实训基地,以“企业化运营管理模式”实现基地自我“造血”功能,满足教学包项目课程和职业技能培养教学需要。实训基地企业保证提供充足的学生实习岗位,让学生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实现教学与生产的高度融合。使生产性实训占校内实训的50%以上,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供可靠保障。

四、构建引产入教的教学模式

专业能力教学包、专业核心能力教学包、专业拓展能力教学包以项目为切入点,结合典型产品进行项目教学。

教学中,教师按项目组成小组,共同完成项目教学任务。每个项目教学前,教师将项目指导书和任务书交给学生,提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实施加工,使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融“教、学、做”为一体。这种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主动学习变为主动创新,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五、构建引产入教的教学评价

第3篇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使学生通过系统学习获得与实际工作相应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教育,应该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和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为主要目的。长期以来,高校的教学大都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操作、教师指导”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是整个教学中的主体,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及实践教学,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生很少或从不自己主动思考解决方案,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完成整个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更好!

 

当然,要想成功的将此方法应用在数控教学过程中,要求老师必须要对课程改革有坚定的信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并做好角色的转换,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否则,教学效果也是得不到保障的。

 

1 构建《数控技术与编程》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1.1 翻转课堂

 

目前,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正式上课之前,根据老师提前提供给学生的教学相关资料进行学习,对于简单易懂的部分,在课堂上,老师不再讲解或简单带过,使学生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与同学或老师之间的交流与解决疑难问题上。老师在课堂上协助学生完成整个学习过程。因此,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一切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老师仅需要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组织课堂活动即可。其他的都靠学生自主完成。当然,这实际上对老师自身素质的要求是更高的,老师不再是简单的机械的讲解书本上的内容,而是站在更高的立足点来把握每一堂课。

 

1.2 翻转课堂的主要载体

 

翻转课堂的主要载体就是微课。组成

 

“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也包括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素材、教学反馈,教师点评等辅的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关系共同组织了一个主题式的单元应用“小环境”。“微课”具备较短的教学时间、较少的教学内容、较突出的主题、方便的“情景化”资源、创作的趣味性、传播的多样性、较强的针对性、及时的反馈等特点。能够促进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1.3 如何构建《数控技术与编程》课程的教学模式

 

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的目的是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在有限的四年时间里更好的武装自己,以求毕业后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技能型人才。由于互联网的存在,信息的共享,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它学习到很多想学习的东西,因此对于一些简单的知识点,老师的讲解就不那么重要了。

 

教师可以在课前就将本节课所要讲解的内容告诉给学生,然后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知道自己该先学些什么,怎么去学;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观察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特别在实践操作方面,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本节内容讲解结束后,对于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师要在本节课的最后阶段进行点评,使其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并适当做一些延伸,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布置好需要学生课后回去学习的新内容,安排好小组任务。

 

2 教学设计

 

基于前面所构建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整个教学过程。自我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变开始,已经和多个企业形成了联合办学,其中应以与吉林省通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的合作最为密切。因此,本论文以这个校企合作实验班的数控课程为例进行展开,该班级共有学生31名,结合我校的实验实训条件,共将学生分为11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兼顾各个小组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沟通交流的能力,以确保课堂能正常有序的进行。

 

2.1 讲课之前

 

正式上课前,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指定相应的项目,并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所有的教学项目都是本校老师和企业老师共同协商后确定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尽可能的接近企业的用人标准。在设定每一小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时,为学生提供与本节教学目标相关的微视频1~2个,每个微视频十分钟左右,只讲解1个知识点。要求学生在课前自己观看视频,并进行相应的实训操作。

 

2.2 讲课时

 

(1)学生根据老师的项目要求,完成零件的加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小组内的每名同学都应该根据课前观看的视频,完成整个零件的数控加工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尽量兼顾每一个小组的每一名同学,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他们的操作水平,对操作不熟练的同学,要求下一次上课前必须根据相应的仿真加工软件进行练习,直到能熟练操作为止。

 

(2)交流、探索。加工完成之后,学生之间可以先进行交流和探索,相互展示加工出的产品。分析在加工过程中刀具、机床、参数设定等工艺过程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当然,教师也不是无事可做,教师应该重点解决学生无法弄懂或理解的不够透彻的知识点,并进行相应的指导,时间允许时可以给学生扩展一些新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继续探索,提高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3)评价、反馈。

 

首先,学生针对自己加工出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评价在加工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怎么确保产品的加工精度;如何控制加工时间等。然后,各小组间进行互评,互相指出对方的优缺点,从中汲取加工经验。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去伪存真,进一步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

 

2.3 讲完之后

 

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有很多是需要学生课后进行准备和学习的,因此学生不会在没有课的时候觉得无事可做,会在做好老师布置的任务当中,体会到更多的学习乐趣。课后,学生可以根据本节课的学习情况,以及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完成相应的学习报告,并预习老师布置的下一节课要研究的新项目。对于动手能力不强的同学,可以在课后多查看相关的视频资料,特别是与加工相关的视频,也可以应用相应的软件进行仿真加工,以达到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目的。

 

3 结语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新模式,数控课程的教学过程非常适合于这种模式。当然,也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有充足的准备,这样才能发挥出该课堂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和学生都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否则,课堂就不会成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4篇

【关键词】数控专业;教学模式

我国的制造业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仅仅依靠原来落后的技术和廉价的劳动力已经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目前数控技术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现在接卸制造的主要核心技术之一,数控技术的发展决定着制造业的发展,是实现现代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基础,被广泛应用在制造业中,所以急需大量的高水平高素质的数控人才,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改革措施十分有必要。

一、数控专业的现状

由于数控专业人才缺口巨大,各大院校都争相开设数控专业,但是教学方式多以理论为主,在进行实际操作中动手能力差,教学与实际生产脱节。数控技术是一门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需要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才能理解和运用,这就要求课程安排上要提前开设基础课程,有了配套的理论知识在学习数控技术时就会相对轻松,便于理解;有了知识储备,还应该实际应用,有些学校只要求学生会自己编程,掌握指令,不重视实际操作与企业产品的结合,这就很难做到实际运用;教学模式单一,本来编程等技术类课程就很枯燥,如果老师只是照本宣科,更使学生很难理解。

二、数控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数控技术的发展,数控技术是现在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关系的国家的综合国力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各种高科技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数控技术和计算机、微电子、现代控制等技术相互渗透,不断发展,在各种高科技产品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数控设备是技术密集型生产设备,这对数控人才的技术水平、个人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必须经过一定的专业学习和实际训练,这就要求学校与实践紧密结合,改革目前落后的教学模式。

三、数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科技高速发展,对高科技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数控教学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市场的需求,数控教学面临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师资队伍弱小,不能满足大量的教学需求;教学内容过于狭隘,接触的数控设备种类太少,型号老旧,不能与实际生产相接轨;配备的教学软件种类贫乏,质量不高,不能适应企业的生产。之所以产生这些问题原因是很多的:我国企业逐渐与世界接轨,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各个企业也不断使用新的数控设备,但是数控市场混乱没有系统的体系,各种品牌、型号、规模的数控加工中心、数控机床等有较大差异,各大软件互不兼容,是教学内容难以规划;数控设备一般价格较贵,而现在更新较快,各学校很难承担不断更新的各种大型数控设备的费用,造成了教学中学习的不够全面,接触的设备往往已经过时等问题;数控技术是新开设的课程,教学模式正在探索当中,还需继续完善教学手段,引进先进的教学软件,尽量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四、数控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究

数控教学主要是为社会培养高技术素养的应用型人才,不能只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际操作,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必须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1.改变课程设置,重组教学内容

为了避免学生对生涩难懂的数控技术产生厌学情绪,更好的理解技术原理,在课程设置上应由易到难,配套课程到位,以机械设计课程为基础,多开设与数控加工相关的专业内容,适当删减与之关系不大的课程,构建合理优质的教学体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2.提高学生编程的能力

编程课程有点枯燥,但是却是非常重要的课程,教师们应该重视编程课程的教授。编程分为手工编程和计算机编程两种,现在计算机编程已经比较方便也比较普遍,计算机编程提高了数控加工的想、工作效率和质量,为自动化和机械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比如:CAXA、UG、CIMATRON等,自动编程是未来的趋势,教学时应让学生数量掌握自动编程的软件,提高自身的专业层次。但是也会有失误的情况发生,学习手工编程是最基础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应该让学生多多模拟练习,熟练工艺方法,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3.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

数控技术是新兴的高科技技术,在教学中仅仅依靠学生的想象,老师的描述和二维的图片是难以在学生的脑子里构造出实际的数控加工过程的,所以现在应该采取更形象生动的手段来帮助学生学习,如果有条件,可以在进行讲解前到实际车间里观看数控机床的加工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书本上的知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如果由于时间或者设备的问题不能到现场参观,老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即用多媒体模拟生产加工的过程,让学生有立体的感官认识。

学生的各方面知识参差不齐,老师可以在编程前先对学生进行一下测验,测试学生的数学计算、机械制图、基本操作等能力,然后有针对性的分组,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分组辅导,同组的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这样在上机操作时同组的学生可以彼此指正、讨论,减少操作失误。

4.注释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数控教学的重点,也是现在数控加工行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实践教学,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出既会动口又会动手的高等技术人才。在学习完一道加工工序后,可以让学生自己编程,然后在实训的车间进行实际操作这个时候老师要做好监督和辅导工作,避免发生事故。一开始可以只是指令的练习,学习程度加深后可以加工零件并且添加工艺等操作,让学生尽早的熟悉企业的实际加工过程。不但在学习编程时开展实训,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时也应该让学生自己根据原理,在不同的机床上,练习操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为了使中国制造尽快向中国创造转型,满足市场对数控人才的需求,数控教学模式应面临挑战,改革落后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积极探索新的适合数控技术教学的模式,对存在的问题想办法克服,为制造业输送更多更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机工实训模块

1.普通车工实训模块

该模块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车工的中级技能,主要包括车床的使用与维护、工件定位与装夹、熟悉安全文明生产规章制度、阶梯轴的加工、滚花、简单成型面的加工、外三角螺纹的车削、中等复杂程度的轴类零件综合加工等。

2.钻削及测量实训模块

该模块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在钻床上进行孔加工和手工攻丝及机械攻丝的基本操作方法,主要包括钻床的操作、钻头装夹、工件安装等。根据图纸要求,选择合理的工艺过程及测量方法,完成钻孔、扩孔、绞孔及攻丝,选择合理的工艺过程以及测量方法。现代制造技术是在传统的制造技术理论上发展起来的,传统的制造技术仍然是现代制造技术的基础。目前,在数控专业的实习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误区,认为随着机床数字控制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车、铣、刨、磨、钻的金工实习的教学要求可以随之降低。在这种思想的误导下,数控专业的实习存在忽视传统金工的基本技能训练的情况,把传统金工中一些最基本训练课题的强度与训练时间大大压缩了。例如,车刀的刃磨在许多学校的数控专业实习教学中常常被忽视。其直接影响是数控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居然不会刃磨刀具。因此,任何忽视金工实习而过分重视数控编程与理论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在数控实训中要对此给予充分的重视。

二、模拟实训模块

该模块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数控车的基本编程和基本操作,初步掌握数控加工工艺,主要包括数控车编程基础、数控基本操作过程、模拟加工等。模拟实训适应现代化的规模培训,为现代实习培训节约了大量的设备经费,学生在现有实际数控机床数量不足的条件下,在计算机上“真刀实枪”模拟演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设备经费紧张的状况,同时也提高了数控实习的效率。

三、机床实操实训模块

该模块是所有实训模块的重点,因此所占用的实训学时也相应较多。它主要包括数控车床的结构、操作界面及程序编制,要求学生能根据所给零件图熟练地进行程序编制、输入调试、零件装夹、刀具选择及装夹,直至加工出合格的零件。在数控操作模块教学中,要注重方法、讲求实效。教师在讲解某一代码的功能时,可以一边讲解,一边在机床上为学生做演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直观的验证,从而加强学生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在数控操作实践中,仍要坚持与技能考证相结合,进一步把数控实训工作落到实处。

第6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我们在数控专业教学改革上进行大胆尝试,从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向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方法转变,真正实现了专业教学的理论实践一体化。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转变思想,更新观念,重新构建课程体系,以专业工种为模块,实施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方法,把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有机、系统地结合在一起,找出理论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之间最佳的切入点,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通过模块教学方法的实施,强化了学生的技能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模块设置的基本原则

要以就业为导向,坚持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要以能力为本位,努力满足岗位实际需要。要实行产教结合,推行“订单”培养模式等新型的校企合作机制。要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学过程行动化。促进质量评价的社会化,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培养造就一支富有开拓创新能力的“实用型”技术人才,是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的根本保证。具体到模块教学设置上,我们应遵循以下原则:

1.遵循实用性和系统性的原则

将数控专业分成若干模块,如机械制造基础模块、普通机加工模块、数控加工模块,凡是与上述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是教学的主要目标。强调知识的实用性,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像这样有的放矢地设置模块,既可以实现培养目标,又节省宝贵的教学时间。

2.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为了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满足学生毕业后继续学习和不断发展的需要。我们在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上下工夫,除了设置专业主模块以外,还配置了基础模块,如《大学语文》、《英语》、《政治》等基础模块。这些模块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是密不可分的,也是构建人的知识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遵循弹性原则,培养复合型人才

各院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强化对复合型人才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从院校实际条件和学生实际出发,实现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在设置模块时遵循复合型原则。并且每学期定时的参加生产实习,使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模块设置与技能考核挂钩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要使模块设置与技能考核尽量挂钩,在内容上保持一致。在模块教学结束后,让学生通过参加技能考核等形式,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提高,为学生日后就业提供更多选择的空间。

二、数控专业的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方案

1.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计划

按模块化教学要求编制授课计划,通过整合,删除教材中过时的、理论性偏强的部分章节,以能懂、够用、实用为原则进行编写,突出现场教学、直观教学。

在全面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要吃透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

2.数控专业“一体化”教材

数控专业的一些课程的相关性较强,进行一体化教学可以相互补充,促进学生理解、消化和吸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机械制图、AutoCAD、公差三门课就可进行一体化教学,机械制图可使学生掌握机械图的绘制方法、规范,而AutoCAD是应用计算机辅助准确、高效的作图,与公差课的配合学习,可有助于理解抽象的公差概念,并正确标注,正确识读图纸技术要求。另外,根据该转专业的培养目标,需将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成若干个课题,每个课题依据不同的知识点又分成若干个子课题,每个课题都应有具体的理论和技能要求。这样教学过程不再是单一的学科教学,而是瞄准目标、围绕课题的一体化教学。因此,需对各课程进行重新整合,由学科带头人牵头,组织相关教师编写为一体化教学配套的校本教材,教学内容才能更有针对性和适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一体化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3.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场所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由于一体化教学方法强调空间和时间的统一,即在同一场地、同一时间完成教学的多种任务。如我院数控实训场地,实训内容非常丰富,一个实习车间可进行好几个工种的教学,如:普通车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等,老师理论讲解完后紧接着就可以进行实际操作训练,然后根据实际操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再进行理论讲解。这一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教师主讲并指导实操,因此该理实一体化实习场地为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与实践交替提供了保障,在教学中不存在没有理论的实践,也不存在没有实践的理论,真正实现了空间和时间的统一,保证了一体化教学的顺利实施。

4.“双师型”教师队伍

拥有一支高素质、可以打硬仗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类院校的根本大计,也是职业类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双师型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深厚的科学知识,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而且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岗位技能,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建设一支“一体化”的师资队伍,可以由以下三个渠道进行:一制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鼓励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积极参加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第二专业技术职称的申报和评审,或行业资格证的考评,并取得相应的技术职称证书或行业特许资格证书;二是建立有利于“双师型”教师成长的管理机制,将教学工作考核、学术水平和科学研究考核及教书育人工作考核相结合,全面动态地评价教师。建立能发挥“双师型”教师潜力和作用的“工学、产学结合”的创业机制,鼓励他们在业务对口的条件下兼职和创业。

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就是知识在竞争中占主导地位,而知识的载体是人才,谁在人才上占有优势,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话语权。在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只有建立健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体系,才能更好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7篇

关键词:航空检测技术;实验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269-03

《航空检测技术》课程以基本的检测原理、检测方法、各种传感原理和结构为基础,以民航领域的应用为背景,阐述检测系统组成、检测原理、方法及其在民航领域的应用。从课时分配上,《航空检测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部分与理论教学课时相当。针对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可以通过实验教学理念、实验教学内容、实验考核制度的提升完善,紧密结合本专业相关工程实践和科研要求进行实验选题和实验设计,实现实验实践环节多层次培养的方案。从而充分发挥《航空检测技术》课程实验教学优势,满足民航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学习能力、组织能力和科研能力,为民航输送更加优秀的毕业生。

一、引言

《航空检测技术》课程理论部分对检测装置、检测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进行介绍,对典型传感元件及相关检测技术进行讲解,辅以航空维修及检测中的应用,使学生在原理上对《航空检测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课程实验部分在航空检测实验室中完成,完成对课上部分理论内容的验证和灵活应用。目前,部分高校在传统实验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教学理念上,注重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的讲授,对通过实验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认识到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必要途径。实验课程地位明显低于理论课程,甚至沦落为理论课的配件,无法充分体现实验课程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作用。

2.教学内容上,重点介绍实验所需仪器设备、实验内容及步骤的详细描述。对设计思路、科研能力、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内容涉及较少。一些所谓的设计性实验项目和研究性实验项目也只是在某一环节有所重视加强,与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特征相差甚远,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项目。

3.教学方法上,学生的实验往往在教师示范下进行,按照实验教材中规定的实验步骤,顺序完成即可,整个过程学生机械地完成任务,很少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实验课程的目的没有达到,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培养没有得到提高。传统实验教学要求学生整齐划一,完全按照实验指导书来顺序完成,没有学生个性的发挥空间,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方法疏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固化统一的教学方法下,即使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也无法得到验证。

4.考核方式上,普遍采用实验考勤与实验报告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缺乏考量。传统的考核方式,无法带动学生参与实验过程的热情,从而无法达到激励学生的初衷。

如果可以引导学生在课程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找到结合点,以分组项目的形式完成目标、方法、实验、分析等全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其中,会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效果。因此,针对《航空检测技术》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改革,使实验教学目标多元化,实验的教学过程向多层次发展,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研究背景

传统观念认为,实验教学是对理论教学内容的固化和验证。其实实验教学的作用不仅于此,更重要的是,实验教学是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这就需要“首要教学原理”与CDIO理念的融合,在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将新知识与实践融于一体,让学生介入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全部过程中,针对不同检测对象的特性,完成实验的构思、设计、实现与运行,从而全面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国内外的高校不断进行实验教学新模式的探索。

国外高校设立实验教学课程,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突出实验教学环节“设计性、研究性、探索性”的教育功能。著名的实验教学课程――斯坦福大学的“project”实验课和麻省理工学院的“upper Division”实验课,着力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软硬件条件,由学生自行进行实验题目的选择、自主拟定实验方案、在设备配置、数据测量、结果分析方面也都是独立完成。不硬性规定实验时间,学生可根据自己时间、能力及兴趣来安排。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实验教学能力培养的目的。

随着国内高校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培养重点开始倾向于全面培养学生能力,因此国内高校对实验课程的关注程度也是逐年增加。西安交通大学的《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层次性差、理论性过强等问题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根据实验内容,实验课程将实验分为三类:研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针对不同实验性质,采用不同的考核方法,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山东理工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也开展了综合性实验教学项目设计,针对实验项目缺乏创新性、实验内容与科研脱节的问题,进行了科研课题与实验课程相结合的方式,提升了实验教学的授课效果。天津工业大学在实验教学环节中,对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对学生期末成绩、平时表现、实验成绩和专题论文水平进行综合考量,激发了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环节的热情。

此次《航空检测技术》课程综合化实验教学在国内外实验教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航空专业的特点,在教学和考核方法上进行全新尝试,以提升实验教学环节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方面的效果。如果说各个理论知识点和各种仪器设备工具都是一个个积木零件,传统的教学中往往给出固定的组装方式,让学生按照组装图机械地拼插零件。如果学生能够了解拼装的用意,能够了解各个零件的功用,能够知道零件之间的关系,那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模式将发生改变,有利于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

三、研究思路

结合《航空检测技术》课程的行业应用特点,融合“首要教学原理”与CDIO理念,从教学和考核方面对《航空检测技术》课程进行探索,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

1.教学理念上,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课程理论学习与课程实验相互配合。“首要教学原理”强调的是新旧知识的融合,教学过程中,旧知识对新知识的带动和引导作用得到体现。通过解决一个工程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达到对基础知识的工程理解和综合运用。CDIO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从工程需求到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学生从各个方面着手,构思、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等等都需要学生主动的投入,直至最终的实现与运行。实验教学在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应用的过程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将得到充分体现。

2.教学内容上,在对实验仪器及相关知识具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着重强调实验思想、设计思路、研究方法等,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实践能力。教学实验不是让学生解决工程难题,而是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一个项目的所有步骤。从检测的目的意义、检测的依据标准、被测量以及检测方法的确定、设备和器件的选择、故障的排查、检测结果的处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主导实验,教师则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引导培养学生如何思考、如何从头开展研究。

3.教学方法上,摒弃学生一味模仿老师的传统方法。让学生不再拘泥于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步骤上规定的内容,而是开启主动学习模式,自主创新,将所学知识进行转化,释放自身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通过从设计实验到完成实验的整个过程来探索知识。同时将科研与课程相结合。教师可以招募适合的学生进入到自己的科研团队,让学生从小事做起,从基础做起,参与到真正的科研过程中来。让学生在科研一线体验到团队精神和科研能力的碰撞。通过教学的开展,学生也能自己申请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不断提高科研能力。

4.实验考核制度完善。制定相应实验考核制度,明确考核原则、目标、方向及内容,创新考核方式,将考核贯彻到实验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重点考察学生思维是否缜密、思路是否清晰、研究方法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实验教学的培养目标。丰富考核内容和方式,增大实验成绩在期末成绩中的比例,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程和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

三、研究内容

《航空检测技术》课程综合化实验教学从教学和考核方面进行了尝试。

1.教学方面,始终围绕着一个实际的工程问题展开实验教学,让学生带着实验教学的问题进行理论学习。

在《航空检测技术》的开课之初,教师就会为学生布置分组申报实验题目的任务。让学生自由组队,3―4人一队并明确每个人的分工。经过学生课下调研讨论,根据成员意愿进行实验题目的申报。教师会依据实验室硬件条件、实验题目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对各组上报题目进行审核。各组成员将就选定题目制作ppt,进行研究报告,并现场接受质询。过程中,每组学生会对实验题目的研究背景、检测的意义、依据标准、检测方法的可行性、检测系统的搭建方案等有了一定的理解和研究,为后期的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实验完成过程中,学生会根据申报题目的内容选择不同的设备和器件,进行系统搭建和实验。最终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分析。整个过程中,学生一直是实验教学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动手,在系统搭建、故障排查、系统标定、数据分析等方面培养了学生在科学研究、组织工作、团队意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2.考核方面,采用更加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综合考量学生的团队协作与科研意识。从实验小组的选题、报告、实验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评价。其中,研究报告及答辩过程,教师会根据报告的内容、ppt的制作、实验团队前期调研的效果以及问题的回答情况进行打分,这部分成绩占实验成绩的30%。在实验实现的过程中,教师会观察每位同学的表现,从设备、器件的选型,实验步骤的设计、故障排除的策略、实验过程的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这部分成绩占实验成绩的40%。关于实验教学的书面报告部分,教师会对实验选题完成情况、实验结果处理分析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评价,这部分成绩占实验成绩的30%。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这种对实验环节全程进行考核的方式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提升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四、结语

《航空检测技术》课程是在各种检测原理基础上的应用,实验教学是对理论教学的升华。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将“首要教学原理”和CDIO教学理念融入实验教学,通过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完善实验考核制度等手段,可以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优势,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改善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提升《航空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文一,张兴祥,赵义平.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09).

[2]刘文,胡魏.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及综合性实验教学项目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3,(03).

[3]吕亚荣,缪相林.数据结构与算法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18).

[4]谢玲,惠煌,迟宗正,张政凯.高校数模电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6,(3).

第8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控车;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TG659-4

1 数控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数控车一体化教学法就是把多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联合起来,形成前后相接的体系。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把数控原理与系统、数控加工工艺学、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这三门理论课程与数控车工实习这一实践环节融合为一体。突破以往理论教学内容集中,与实际动手操作环节完全脱节。对每门课程的每个部分明确教学任务并设定教学目标,设定好轻重缓解,安排好课时比重关系,发挥好教师的主动作用,教师理论讲解、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进行掌握,教师实践指导、学生主动摸索,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中体现抽象,实践中将理论知识直观化,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专业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2 融合信息技术的数控车一体化教学内容安排

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完成教学任务,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展示实际情景,模拟工艺加工过程,学生可以清晰理顺编程思路;其次,数控加工采用先进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掌握相关软件的集中利用,并将先进技术融入实践。具体教学内容安排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2.1 明确教学任务。数控车一体化教学目标是完成轴类、轴套类、盘类、各种回转体行面、切断、螺纹等各类回转体类零件的加工,总体可以分成两大类即外轮廓和内轮廓,然后细化对应不同的任务。

2.2 做好知识准备。在开展实习环节时,首先要强调实践环节中所涉及到理论知识和重点操作技能,通过演示操作将理论知识的应用进行深化,既突出重点,有形象地把知识以一种简单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极大调动了所学的积极性。教师的授课过程依旧遵循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逐渐的由门外汉转变为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人员。每次课程知识准备情况学生都要填写从以下几个方面填写评价表如下表所示。

2.3 监督任务的实施。首先,在教学中采用宇龙仿真软件,学生根据教师实现设定好的教学任务进行模拟仿真,校验程序的正确性、准确性,通过实际操作练习来验证理论知识,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注意安全操作要点,提高练习的效果,老师巡回指导,及时答疑解惑,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出客观成绩;其次,学生编写成雪检验无误后,到机床上实际操作,教师根据课题选择好设备、工具等做好准备工作,并给学生做好工件的加工示范过程,使学生获得直观具体的感性知识,将书本所学抽象知识与理论联系起来,并树立正确的操作方法,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

3 融合信息技术的数控车一体化教学模式意义

3.1 理论模块夯实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使学生熟知数控车床的安全操作规程、基本功能、对刀、指令代码以及切削工艺知识等,只有掌握核心的专业知识,才能灵活操作。

3.2 仿真模块提高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学生学完一个指令后,在电脑机房利用数控加工仿真软件编程、对刀、自动加工,学生可以很清楚地观察走刀轨迹,以及验证程序的正确性,加深对操作面板和指令代码的学习。操作过程中,老师可以采取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3.3 CAXA数控车软件提高学生业务能力。学生通过画图、自动生成程序、导入仿真数控车床、自动加工出工件以及测量工件,有了这样的基础以后学生可以参加全国范围内的一些技能上的竞赛,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为以后学习CAD/CAM/CAE软件做准备。

3.4 实际操作模块注重个性化培养。有了先前模拟仿真实习操作的基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熟悉数控车的操作,而后重点掌握工艺路线安排、刀具和切莫用量等数控加工工艺的编制,帮助学生掌握操作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的足够的解决问题的空间,先让学生之间去交流、查阅、合作寻求解决问题,以阶段性的成果方式上交,教师给予指导或者共同探讨解决办法。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允许不同的学习过程的存在,重点是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

3.5 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视野。课后安排同步练习,学生完成后,编写验证程序,并以标称报告的形式上交,学生养成对工作进行阶段总结和深刻沉淀的习惯,为日后解决同类问题提供现实依据。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就是不断地设计问题,学生不断地解决问题。使用的教学软件有:计算机绘图、CAD/CAM、数控车仿真。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将这些资源融合于相应的教学环节。从而形成课前准备、课上讲解、仿真模拟课后练习的一体化教学的重要体现。

4 结束语

融合信息技术的数控车一体化教学模式旨在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互进行,融为一体。第一,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使教师不仅会理论,而且懂实践,培养出理论与实训能力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第二,现代化的教学软件的应用,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提炼出来,让学生意识到理论知识的用武之地,使学生在学与练中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提高专业技能;第三,引进信息化教学平台,学生有问题可以与教师及时沟通,教师也可以将教学资源与学生及时做到共享,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刘莉.理实一体化在教学专业中的实践与应用[J].职业,2010(05).

[2]刘先勇.一体化教学在数控车编程与操作中的实践操作[J].职业,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