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表面化学论文

表面化学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6-20 20:40:1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表面化学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表面化学论文

第1篇

论文关键词:等离子渗氮,超高周疲劳,马氏体时效钢,内部破坏

0引言

近年来,航空航天、交通运输、核工业、机械等工业领域,许多工程材料和结构部件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承受超过千万次的循环载荷。有关工程材料在周次应力循环以上的超高周领域的疲劳行为研究己成为疲劳研究的一个新课题,引起了学者和工程界的高度重视。

为了评估表面改性对金属材料疲劳强度的影响,日本的研究者率先开展了超高周疲劳行为领域的研究。Naito等在1982年使用频率50Hz的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对经过渗氮处理的Cr-Mo钢(JISSCM415H)进行了10次应力循环的疲劳实验[1],实验得到的S—N曲线显示出两个弯折点,出现了疲劳极限消失的现象。此后,Masuda,Emura等在研究者对不同材料进行研究时也验证了同样的现象[2,3]。研究表明,高强度钢和表面改性钢在低于传统的疲劳极限的应力条件下,在超过10周次应力循环后依然会出现疲劳破坏行为,且与短寿命领域表现出呈现出明显的不同特征,其裂纹往往从材料内部的缺陷和夹杂物处萌生,S-N曲线呈现出阶梯型,没有明显的传统意义上的疲劳极限[4-7]。但因材料的种类,表面状态和环境等不同,材料的超高周疲劳行为有着显著的差异。王清远研究发现等离子渗氮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麻时效钢的疲劳强度,但经过表面处理的高氮铬轴承钢的疲劳强度却下降约20%[8]。

与传统渗氮处理方法相比,等离子渗氮具有可以精确控制表面化合物层的有无及深度、表面光滑、能耗低、工艺过程简单且污染小等许多优点[9]。因此,目前等离子渗氮表面改性技术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能有效提高金属材料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疲劳性能等。但对经过等离子渗氮处理的金属材料在超高周疲劳破坏区域的疲劳特性,尤其是破坏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通过改变渗氮处理条件,使渗氮层组织和深度发生变化,探讨其在10周次应力循环以上区域的疲劳行为及破坏机理。

1材料与试验方法

本研究选取马氏体时效钢为研究对象,该材料是实用钢中强度最高且韧性较高的材料。其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材料经过机械加工成如图1所示的疲劳实验用试件后,先对其表面进行电解抛光,然后再进行渗氮处理。渗氮处理时,试件先在真空环境中加热到设定温度,然后加入氢气和氨气的混合气体,通过混合气体的放电产生离子密度小且能量低的等离子体,同时在试件表面生成高活性自由基,实现对试件表面的渗氮处理。本研究中选取了三种处理条件,分别是:480℃1h和5h,570℃1h。后面相应标记为48N–1、48N–5和57N–1。渗氮材的硬度和残留应力的测定分别采用显微硬度计和X射线应力测定装置进行,疲劳试验采用小野式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在室温、大气条件下进行。对所有疲劳断裂试件使用扫描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断面进行了观察与分析。

表1马氏体时效钢的化学组成

Table1Chemicalcomposition(wt.%)

C

Si

Mn

P

S

Ni

Mo

Co

Al

Ti

0.005

0.03

0.04

0.002

0.002

18.69

4.89

8.92

第2篇

关键词:高等农林院校;物理化学;教学模式;专业特点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7-0133-02

物理化学是高等农林院校在应用化学、资源环境科学、环境科学、食品工程、食品安全、制药工程、林产化工、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是物理学与化学最早相互渗透的一门交叉边缘学科,被称为“化学的灵魂”。该课程不仅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掌握科学方法论。然而众所周知,物理化学是化学课程中基础的基础,较抽象,教学有一定难度。农林院校的学生对这门课更是望而生畏,因此,我们应让基本原理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实例中展现其活力,以此提高创新能力。因此,近年来,我们结合农林院校开设物理化学课程的各个专业的学科特点,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等方面始终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结合,提出了物理化学与专业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教学内容与专业特色紧密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好教学内容比制作PPT课件更重要,不应让“死”的公式和概念充斥课堂,而应让原理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实例中展现其活力,培育兴趣,提高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上,坚持做到“传统物理化学”与“应用物理化学”的有机统一。在对各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坚持将物理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系统地介绍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此基础上,紧密结合专业实际、生产实际和生活实际,查阅大量物理化学在各专业领域应用的实例,如将热化学、多组分体系热力学、相平衡、电化学、表面与胶体化学等内容以专题的形式进行讲授,增加反映学科前沿与研究热点的专题内容,并根据专业方向进行专题辅导。如针对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物理化学是一门专业主干课,教学时数较多,物理化学基本理论应该是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但其专业特色又偏重于“应用”二字,所以在做好基本理论教学的同时,重点介绍传统物理化学与其他学科专业之间结合所派生出的一些交叉学科及其应用,如生物物理化学、地球物理化学、土壤物理化学等;同时举一些“闪光点”说明物理化学基本原理在现代技术中

发挥的巨大作用,如物理化学在合成化学和新材料的制备、现代分离技术、新能源技术等现代技术中的作用;同样,在我们周围生活中,物理化学原理也无处不在,如2008年我国南方地区遭受的大面积冻雨灾害的冻雨形成的原理,人体肾功能即反渗透功能,人工降雨、洗涤、矿物浮选、纺织品印染的渗透、油田的二次采油等原理,结合这些“小问题”可以使书本上的理论变得生动而容易理解,培养学生的物理化学视角。对于生物类和制药学等专业,在学生学习物理化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以热力学、电化学、动力学、胶体与表面化学的应用为教学重点,如现代生物科学与物理化学学科交叉与融合而发展起来的,在21世纪已经成为热门研究内容的生物热力学、生物电化学,药物及材料分子设计方法简论、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微乳液的应用等。对农业资源环境专业,以电化学、动力学、表面与胶体化学为教学侧重点,着眼于让学生了解如何解决环境资源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问题,如讲授相平衡知识时,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超临界流体在废弃物的合理利用问题、土壤和水体污染的治理问题等的应用及进展;吸附剂和絮凝剂的研究进展;电化学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电有机合成、纳米电化学、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等新能源技术等。食品科学与食品安全专业,介绍食品科学中的物理化学方法,如热分析在测定食品热值中的应用,化学动力学在食品保鲜保质期测定方面的应用,胶体化学原理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等等。

二、与专业结合的绿色化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课程三段式教学中理论知识的具体验证与应用。在实验教学环节中,又分三个教学层次来进行,即实验技术讲座、基础理论验证性实验和运用物理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实验三部分。在实验技术讲座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学时不同,安排8个或10个涉及热力学、电化学、化学动力学、表面化学与胶体化学等各方面理论知识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验证性实验,同时注重实验过程的绿色化,如凝固点降低实验中的苯和萘更换为水和尿素,双液系中的苯更换为环己烷,溶胶性质中的三硫化二砷负胶更换为粘土。在验证性实验训练的基础上,根据实验室条件、不同专业、不同实验学时数,选取一些与专业有关的研究性、应用性实验项目,让学生综合运用物理化学课程学习及查阅文献资料获得的知识,自行进行实验设计,完成实验内容,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如针对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结合每位教师的科研工作,提出了与生产相关的4个综合性实验项目:果醋总酸度的测定、果胶酶对果汁黏度的影响、维生素C氧化速率的测定和大孔树脂对色素吸附速率测定;对于资源环境科学及环境科学专业学生,主要结合环境问题,提出了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测定和活性炭对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性能测定实验项目。另外对于同一实验,针对不同专业,采用与其专业相关的不同实验材料,如电导滴定实验,对葡萄酒专业,让学生测定葡萄酒的总酸度;而对食品类专业,测定食醋的总酸度;对于资源环境专业,测定土壤的阳离子代换量及不同水体的电导率,这些实验内容同样体现了绿色化的内涵,而且实验内容也趣味化。

三、教学方法中突显物理化学在各专业中的地位

教学方法改革是影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环节之一。教学方法不仅影响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程度”,也是影响教学质量“方向”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在本质上理解化学变化,从理论上解释化学现象,在实践中利用物理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以“三段式”教学方法为基础,围绕创新教育的战略,研究“问题教学+参与式教学”法,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创新教育。

(一)课堂教学

以问题为主的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形成有效的问题解决和推理策略,并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物理化学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涉及领域广,很多学生在课后感慨物理化学非常重要,但不知道怎么用。为此,我们采用“问题教学法”,围绕物理化学的知识模块,在引导学生发现各种问题的前提下,传授知识。在教学活动中,尝试使物理化学知识围绕实际问题而展开,使问题不仅成为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前提,而且还成为学生期盼、理解和吸收知识的前提,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和创造性思维。为了打破物理化学枯燥、沉闷的传统教学方法,实行“参与式”教学方法,尝试开放式教学内容,对一些易懂的章节让学生自己提前预习写教案,学生从“台下观众”转变为“场上主力”;同时开展论文研究、基于问题的学习、案例教学、项目训练和指导性设计等多种参与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学生讨论

胡英院士指出“物理化学教学方法要做大改革。要以自学为主,讲课首先介绍框架结构,重点讲授难点和进展,并开展课堂讨论”。因此,在农林院校物理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更应增加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机会,加强习题课和讨论课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具体实施中,根据教学内容中的难点和重点,对于不同专业,在教学进程表中提出与专业密切相关的问题,如对于环境科学专业,提出“吸附作用原理及表面活性剂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等专题讨论题目;对于生物类专业,提出“熵与生命”等专题讨论题目,让学生学完一部分内容后,对该问题展开讨论,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对问题进行多角度的观察、比较与分析,然后让学生提出问题,把问题加以筛选,从中发现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把理论搞清楚。最后再给学生作出总结,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践证明,学生讨论,这对提高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实践效果

通过近几年对物理化学与专业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培养了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如不同专业的学生积极申请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2010申请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基金项目“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SDS淋洗溶液前处理方法研究”,2012年申请到国家级创新基金项目“微电极阵列表面的羧基功能化及其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2013年申请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基金项目“不锈钢微电极阵列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及“利用废弃木料制备大孔容活性炭”。该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模式实施过程中,始终以实际问题为引导,让学生带着实际问题去学习,然后从理论上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讨论。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物理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并能把这些知识和技术应用到农林科学的研究中;有利于学生认识、阐明和解决某些物理化学相关的专业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因此,这一新模式在高等农林院校的物理化学教学中具有较大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辉光放电质谱 深度分析 应用 定量分析

辉光放电质谱法(GDMS)被认为是目前对固体导电材料直接进行痕量及超痕量元素分析的最有效的手段。由于其可以直接固体进样,近20 年来已广泛应用于高纯金属、合金等材料的分析。

1、基本原理

辉光放电(G10w Discharge)是一种低压气体放电现象,由于气体放电的操作简单,可以产生很强的离子流,所以在早期的质谱研究中,气体放电就被用作离子源。在真空火花源发展之前,气体放电源体现了巨大的实用价值。火花源质谱(SSMS)得到发展后,表现出了很强的分析能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辉光放电淡出了研究者的视野。然而,随着火花源研究的不断深入,这种离子源的局限性也逐渐显露,而辉光放电源则以自身出色的稳定性重新获得了重视。

2、辉光放电质谱的特点

2.1 辉光放电质谱的工作原理

辉光放电质谱由辉光放电离子源和质谱分析器两部分组成。辉光放电离子源(GD源)利用惰性气体(一般是氩气,压强约10-100Pa)在上千伏特电压下电离产生的离子撞击样品表面使之发生溅射,溅射产生的样品原子扩散至等离子体中进一步离子化,进而被质谱分析器收集检测。辉光放电属于低压放电,放电产生的大量电子和亚稳态惰性气体原子与样品原子频繁碰撞,使样品得到极大的溅射和电离。同时,由于GD源中样品的原子化和离子化分别在靠近样品表面的阴极暗区和靠近阳极的负辉区两个不同的区域内进行,也使基体效应大为降低。GD源对不同元素的响应差异较小(一般在10倍以内),并具备很宽的线性动态范围(约10个数量级),因此,即使在没有标样的情况下,也能给出较准确的多元素半定量分析结果,十分有利于超纯样品的半定量分析。

2.2 GD源的供电方式

GD源的供电方式可分为直流辉光放电(DC-GD)、射频辉光放电(RF-GD)和脉冲辉光放电(pulsed-GD)。后二者与质谱的结合还处于实验室阶段,尚无商品化的仪器出现。部分DCGDMS配备四极杆质谱,其结构简单,质谱与辉光放电离子源的结合较容易实现,但由于四极杆质谱为单位质量分辨,测定干扰较大,检出限也不理想。Thermo Elemental 公司于80 年代中期推出了第一台高分辨辉光放电质谱仪VG9000,采用了反向双聚焦磁质谱仪,常规质量分辨率为4000,最高可达到10000,元素典型检出限可达0.01 ng/g。VG9000配备Farady cup 和Daly 两种检测器,可同时给出从主量到痕量元素的分析结果。这也是目前唯一采用高分辨磁质谱仪的商品化GDMS。

3、辉光放电质谱的应用

直流辉光放电质谱(dc―GDMs)主要的用途是高纯金属、半导体等导电材料的痕量杂质分析,由镀层、电沉积、渗透等工艺制备的层状样品的深度分析。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于沉积物、氧化物等非金属材料的杂质分析以及对精确度要求不高的同位素丰度分析中。

国内有Element GD辉光放电质谱仪十余台,多个研究单位能够进行GDMs分析与测试,例如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国家有色金属及电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金川集团镍钴合金研究院等,在高纯基准物质研究,有色金属、太阳能级硅材料、金属合金检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1 高纯材料分析

高纯材料杂质分析主要有两个难点:其一是杂质的浓度很低,对仪器的检测能力、本底控制、消除干扰等要求较高;其二是基体元素浓度很高,容易对被测元素造成干扰。高分辨GDMs去除干扰能力强,动态范围宽,可以实现常量、微量、痕量、超痕量分析,较容易克服以上困难,因此特别适合高纯物质的分析。

3.2 深度分析

GDMS的溅射进样方式决定了它可以进行深度分析。辉光放电非常稳定,可以在样品表面获得几乎相同的取样坑,而且通过控制放电条件可以对溅射的速率进行控制。已有很多文献报道了GDMs在深度分析方面的应用。深度分析在研究薄层材料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对一些表面化学或物理现象的原理进行研究,对防腐、表面材料的生产工艺提供指导。

3.3 导体材科分析

dc―GDMs不能直接分析非导体材料,常用的用于分析非导体材料处理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二阴极法和混合法。第二阴极法对第二阴极的材料要求较为苛刻,一般情况下基体信号强度比导体弱,稳定性较差,而且无法区分第二阴极杂质本底和样品杂质;对于粉末样品,可与导电物质混合,如石墨、金、铜、钽、银粉,压制成型,然后进行分析。这种方法容易产生污染,同样添加物会增加背景信号,而且会稀释样品降低灵敏度。

4、定量分析

4.1 辉光放电质谱定量测量的原理

GDMS可以对常量、微量、痕量元素进行分析。灵敏度是在定量测量中经常涉及的概念,对于元素L的灵敏度(SFL),可以用其质量数为肘的同位素定义:

SFL=

式中,I是质量数为M的同位素的离子计数,CL是元素L的浓度,b是同位素丰度。灵敏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随着测量条件、环境、仪器条件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4.2 定量分析方法

常见的GDMS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通过测量基体匹配的标准物质获得相对灵敏度因子(RsF)值,用RSF进行定量测量;利用标准物质或人工合成的校正样品绘制标准曲线,借助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

5、结论

GDMS虽然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金属和半导体分析中显示出它的优越性,但是它的潜力仍然没有得到完全开发,对绝缘体、粉末、液体、有机物和生物样品的分析应用正在积极进行研究和完善,类似的工作将开创GDMS应用的新领域。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井漏;迪那地区;井漏处理;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TE28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目的及意义

迪那地区井漏事故频发,造成钻井成本大、风险大,严重影响阻碍了该区的钻井开发。加强迪那地区井漏处理的研究已迫在眉睫。分析迪那地区井漏事故的原因、类型、分布,结合现今主流的井漏处理措施提出可行性的方法。为堵漏的预防及措施选择奠定一定参考基础,对降低漏失的发生、减少堵漏的损失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2迪那地区井漏的主要类型及特征

迪那地区自上而下钻遇地层为第四系、上三系、下三系、白垩系与侏罗系,这一地区的井漏主要发生在上第三系和下第三系,迪那地区上三系有三组分别为吉迪克组N1j、库车组N2k、康村组N1-2k。井漏主要类型为诱导性漏失、压裂性漏失、渗透性漏失,其中诱导性漏失处于主导位置。N1j吉迪克组是主要的漏失位置,N2k库车组发生渗透性漏失一次,N1-2k发生渗透性漏失四次。

下三系分为E组、E2-3s苏维依组、E1-2K、E1-2km库姆格列木组,下三系漏失类型为诱导性漏失、压裂性漏失、渗透性漏失、裂缝性漏失。其中诱导性漏失处于主导位置,压裂漏失次之。E组为主要漏失组,E1-2km发生两次压裂性漏失,E1-2k发生一次诱导性漏失、E2-3s发生一次诱导性漏失,三次压裂性漏失与一次裂缝性漏失。

迪那地区上三系井漏主要原因是压力平衡窗口较窄,吉迪克组岩层变形产生裂缝。根据漏失损失时间看,工具磨损及人为操作影响最大,且主要造成渗透性漏失。其中平衡窗口较窄造成井漏损失较大,是重点解决对象。下三系的主要漏失原因为泥浆密度过高压破地层和地层承压能力过低。

3迪那地区处理井漏的主要技术措施

(1)桥接堵漏

桥接堵漏材料包括各类形状不同,大小各异的单一惰性材料及级配而成的复合材料。桥接堵漏经济价廉,使用方便,施工安全,现场已普遍采用。对付由孔隙和裂缝造成的各种漏失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桥接堵漏使用率占50%-70%以上

(2)水泥浆堵漏

该材料包括水泥,石膏,石灰,硅酸盐类等混合浆液。以水泥为主,通过添加各种水泥浆处理剂和改善灌浆工艺来提高封堵效果。其承压能力强,用来对付严重漏失层效果显著,但容易被水稀释冲走。

(3)膨胀性堵漏

现场使用的主要有胺脂泡沫膨体堵漏剂、TP-1090、SYZ膨胀性堵漏剂。

这些混合体水化后大幅度膨胀,几小时内就能风度非常严重的大漏失。

(4)超低渗透(无渗透)钻井液技术

超低渗透钻井液技术利用表面化学原理,在岩石表面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超低渗透膜,这些膜在滤饼和岩石表面浓集形成胶束,该胶束在弱地层孔隙或天然裂缝处形成屏障,膨胀变大限制渗透,在漏失处锁住堵漏材料,通过压力作用从颗粒中基础滤液。

(5)随钻可视化与精细钻井地质评价技术

防漏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地质情况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简单方便直观的监测漏失层和简单有效的应急措施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随着国内外钻井技术发展的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发展,各类随钻测量与测试工具,仪器,方法不断涌现,如MWD、MWD、DWD、WD等,实现了钻柱/工具/仪器一体化。

(6)欠平衡钻井技术

发展欠平衡钻井技术,实现从根本上解决井漏问题。欠平衡钻井技术在国外已经很成熟,各大石油公司已作为常规钻井技术来开发一些衰竭、低渗、易漏油藏.。国内虽已进行了一批欠平衡钻井攻关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其关键技术及主要设备均是从国外引进的。

4建议

(1)井漏应以预防为主,前期就应该准备应对措施,提高井壁承压能力,加强迪那地区膏盐层的研究,寻找盐膏层和低承压地层之间的平衡,减少井漏的发生。

(2)井漏与人为操作关系密切,合理有效的处理措施对井漏事故有着重要的影响,建议加强施工的标准性,减少应对不当造成的损失。

(3)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新的高科技钻井技术在解决井下复杂情况上有着巨大优势,我们应该加强对国外先进钻井技术的学习、合作、交流,解决当下开发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5篇

摘 要: “双十教研”模式研究与实践,大面积启动了教育行动研究,有效地打造了高效优质课堂,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本文对“双十教研”模式做了较全面细致的分析。

关键词:双十教研,研究,实践,教学

传统教研活动,教与学的各环节相对独立,前后衔接不够紧密,问题研究多停留在建议和预设状态,很难推向深入。该校创新教研模式,教与学同步研究,把教和学各细化为十个环节,整体构建“双十教研”模式,各环节相互衔接,形成有机统一的“动车组”,逐节推动,提高教和学的实效性,并对各环节进行深化研究,走向有效的教与学。

一、教研“十环节” 研究

包括备课、上课、检测、评课、磨课、反思、案例、专题研讨、学习创新、成果共享十个环节研究。

该校创新听评课方式,把听评课建立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课前把教案印发到每个参加活动的教师,使听评课更有针对性。设计专门成绩统计量表,课堂及时测试分析。评课重评学,注重用检测数据说话。为深化研究,采用“同课异构”或“同构异课”反复磨课,反复实证教研问题。在反复磨课基础上设立磨反思环节,克服以往教学反思表面化、机械应付的问题,推动了反思深入和反思矫正。通过深度反思,进一步形成精品课例、案例、论文或金点子,近两年,在各级刊物160多篇。为进一步深化研究,把反思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专题研讨。该校还成立校本培训学校,加强学习,创新各学科教学流程,发挥骨干示范作用,以点带面,辐射到全体教师,实现成果共享。该教研流程,用备课推动上课,用测试推动评课,用评课推动反思,用反思推动专题研讨,用专题研讨推动学习创新,围绕一个研究专题,用一个完整流程,来反复实证教研问题,有效的构建了教研活动“动车组”。同时,反复精细打磨每一个教研环节,向教学研究的纵深推进。

二、学习“十环节” 研究

包括计划、预习、听课、笔记、复习、练习、作业、测试、课外学习、总结十个环节研究。

为克服学生学习的盲目随意,指导学生用日、周、月、学期计划调控学习全过程。研究了多种有效的预习方法,教给学生读、画、议、查、列的预习程序。把听课与笔记同步研究,用11种方法来提高听课的效果,指导学生通用的笔记方法和8种具体的笔记方法。研究了各科通用的复习方法,并通过教研组长学习方法报告会,教会各科具体复习方法。研究了有效的练习形式,教会学生科学的练习方法。研究了学生完成作业的方法,以及多种作业批改的方式。在测试研究中,注重分层达标,引导学生由关心考试分数到关注学习过程。在课外学习研究中,设置课外学习评价量表,明确目标,细化过程,养成习惯。注重总结研究,以优化调整学习各环节。该校通过举办学习方法报告会和主题班会,印发学习方法校本教材,进行学情、学法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教会学生全面优化学习。

第6篇

论文摘要:新经济时代的企业竞争是文化的竞争,是理念的竞争。煤炭企业作为传统型企业要想更好的取得竞争优势、战胜竞争对手,必须对其企业文化实施再造。论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分析和研究。

2l世纪人类经济形态已经进入了以知识、速度、创新、文化理念为根本特征的新经济模式。新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成为一种重要的企业能力,是一种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途径,是一种为企业生成价值的重要来源。一个企业要打造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理念,就必须要从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着手,培养具有个性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管理是新世纪重要的企业管理模式。煤炭行业作为能源基础性行业,其作用和地位不容质疑。不久前国家为了力促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由于历史和现时的一些因素积淀,煤炭企业发展遇到许多困难与挑战。煤炭企业正经过着历史性转化过程:即从“制度+控制”型转变成为“学习+激励”型。最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和国际原油等替代性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煤炭行业的形势开始出现好转。在这样的历史机遇下,煤炭企业必须牢牢抓住时机、适时掀起企业变革、塑造新型企业文化,推动整个煤炭行业和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化发展。

l企业文化理念的产生与实质

企业文化理念的产生源自美日两国不同管理模式的比较。20世纪60~80年代日本经济迅猛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并在各个领域与世界经济第一的美国展开强有力的竞争。美国学界在惊呼“狼来了”的同时,分析思考认为日本的成功在于其“管理软件——文化因素”的成功。从1981年到1982年间美国管理学界连续推出了四部重要著作:《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战略家的头脑——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企业文化》、《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系统精辟的分析构成了企业文化这一新的理论系统,标志着企业文化理论的诞生。一般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其内外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行为规范、制度规范和外部形象的总和,是激发企业员工积极性的唯一源动力。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为企业职工提供了一种共同意识,以及日常行为的指导方针。企业文化通过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意识观念,说服、感染、诱导、约束企业成员,用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把全体职工凝聚在一起,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煤炭企业文化以往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文化观念陈旧、思维模式定化

由于地理条件和作业环境限制等原因,煤炭企业矿区一般都远在与城市市区相隔较远的郊区或野外。因此煤炭企业难以接受到外部最新的信息,思维模式容易固化。而思想的僵化又往往就是企业文化再造最大的敌人: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安于现状,害怕变革、不愿变革,使得企业的改革发展创新的尝试只是“换汤不换药”,难以从根本上起到引领企业发展思路转变,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2.2企业领导层不理解或企业文化意识淡薄

众所周知,目前煤炭企业占相对多数的是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很多的领导并不是通过市场机制的选择产生,而是直接由上级安排任命。这其中虽然有很多有志于改变企业落后面貌的领导者,但苦于对企业文化理念的不理解和认识不足。造成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不开阔,企业文化建设停留于表面。更有甚者,一些领导者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只投入,不产出的“买卖”,搞不搞对企业效益都无所助益。

2.3企业文化建设政工化、部门化

在煤炭企业调研的时候经常发现在许多企业中,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等同或混淆两者之间的异同。实质上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是煤炭企业建设中两个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的范畴,通过两者有机的融合和协作,可以有效的帮助企业解决经营管理中所潜在和发生的一些问题;还有的煤炭企业将企业文化建设职能安加在工会、宣传部等部门,实际上企业文化建设是整个企业都必须共同承担的职能,而不是哪一个具体部门自己的事情,企业文化细化在企业运作流程的每一个阶段之中。

2.4企业文化建设表面化、口号化

以往煤炭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企业文化建设表面化、口号化。由于思想保守和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等因素,煤炭企业内部对企业建设的效用和重要性认识不足。经常是“热热闹闹开场,冷冷清清收场”,没有将企业文化建设真正的嵌入到企业的灵魂之中,企业文化留于表面。因此我们走进矿区经常发现是口号、标语很多;今天号召这个,明天要求哪个。没有一个有序、继承性的企业文化发展建设思路。

3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与思路

3.1以“客户服务至上”为导向

由于多年来传统体制的影响,使不少煤矿至今还没有在思想上真正确立“服务至上”的思想,煤炭产品同其它产品相比虽然有自己的特性,但作为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上有共同之处,如认真履行合同、定期走访用户、提高质量、扩大产品品种满足不同用户的要求等。及时了解市场动态,预测客户可能会提出什么要求,提前准备,在第一时间提供给客户,从而大大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客户节省时间、为客户节省成本、为客户提供方便已经成为新经济时代企业成功的首要因素。

3.2以“以人为本”为核心

企业有价,人才无价。新经济时代中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最具竞争力的核心生产力要素。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以人为本,是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从过去只注重物转到重视人的基点上来,把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信任人、培养人、重视人的价值,不断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作为企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如何有效的引人、留人、用人、培育人已经成为煤炭企业文化管理中最为核心的问题之一。企业必须充分调动资源,做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这篇大文章。

3.3以构建、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支撑

煤炭企业文化重塑要以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作为支撑和保障。通过建立和完善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有序的法人治理结构,可以有效的促进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科学化、制度化、明确化。为企业下一步将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各个角落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3.4落实沟通培训和激励机制

由于煤炭企业内部传统势力强大,抗拒文化革新和消极对待文化革新的现象普遍,而且广大员工素质参差不齐、认识不一。要想在煤炭企业内部顺利开展企业文化理念革新,首先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有效沟通。解除员工对于企业文化再造的疑虑和不解,并通过具体培训的方式,使广大员工认识到企业文化再造的效用与意义所在。通过激励机制吸引和鼓励广大员工参与到企业文化再造的过程中来,实现由“企业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

3.5以绩效考核机制为约束

有时候企业传统势力过于强大,企业文化变革在企业内部寸步难行。此时为破除阻力、引进新思路,就必须果断借助绩效考核机制等强制手段,引导员工个人行为向企业希望的方向转变;新文化的引入要想真正“生根”必须有一定的强化过程,通过绩效考核机制的作用,我们可以使得员工逐渐生成“习惯反射”,使得企业文化最终能够在企业内“生根发芽”。

3.6以企业与员工“双赢”为诉求

强制并不等于强迫。虽然要员工将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自觉做到相统一,但不能抹杀员工个人作为独立主体的需要。长久以来,煤炭企业以“牺牲、奉献”精神为感召,而忽视了员工作为个人有自身多元化、多层次需要的现实。21世纪是合作的世纪、是双赢的世纪,企业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建立“双赢”的文化理念,只有企业和员工都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4煤炭企业文化再造的具体内容

4.1继承传统,面向未来的新型企业精神

一个企业要有自己的灵魂,要有自己的追求和信仰。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中外企业无不把培育企业精神当作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和根本任务,把企业精神当作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法宝,视之为企业之魂。煤炭企业要精心提炼出最适合本行业发展、最有价值、最有特色的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并加以确立和塑造。将长期经营活动中培育的能反映企业精神风貌、激励职工奋发向上和规范企业行为的群体意识,能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相融合,树立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精神。树立企业精神要注重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同时要突出时代性和个性化。

4.2加强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由于煤矿生产的特殊性、复杂性和多变性,煤矿事故时有发生,有的甚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干扰正常的生产经营。事故高发及难以遏制的趋势,不单源自科技管理水平低下,更在于员工对安全的认识水平不高和企业整体安全文化理念不强。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先”,实现文明生产,才能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健康、稳定、高效发展。珍惜、爱护和尊重员工的生命,从安全的意识、思维、观点、行动、态度、方法上使员工形成深层次的安全文化素质,并付诸于完善和维护企业安全文明生产上,认真将安全文化细化到现场生产管理之中。

4.3重新塑造煤炭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它是指企业在社会公众中的印象和评价。一个企业在社会公众的心目中是否有高度的信任感,关系到这个企业是否具有竞争力。一方面,传统上社会意识中煤炭企业的形象就是“苦、脏、累、险、黑、大、笨、粗”;另一方面由于只注重效益,缺乏环保意识。导致企业环境恶化:煤尘飞扬、地表塌陷、酸雨、温室效应、固体废弃物、光化学烟雾等敏感环境问题既危害了企业,更危害了社会。因此煤炭企业要建立新型企业文化,首先就要重新塑造自身企业形象。对内要提高环保意识,提升员工素质。大力实施“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建设,建设成为一个生产生活秩序井然、环境整洁优美的现代新型矿区。对外要通过cI形象设计塑造个性鲜明、全面完整的企业形象。注重企业声誉,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帮助企业树立讲文明、负责任的光明形象。

4.4通过质量文化树立强势企业品牌

高质量的产品是企业生存的根基。它既反映了企业的工艺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是企业吸引客户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才能赢得更多的客户,也只有树立质量第一的文化理念,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产品质量实际上是企业质量文化、伦理观念在实践层面的反映和体现。有什么样的质量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产品质量。良好的技术、设备固然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但非决定因素,要从根本上解决质量问题,还必须以人为本,从指导人们实践的观念形态着手寻求解决途径。从煤炭企业长远发展、从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地域经营的大视角出发,重视企业形象、商标形象、产品形象的策划、宣传、投入,把品牌意识和策略引入企业营销机制中,提高企业竞争力,最终塑造强势企业品牌才是煤炭企业在21世纪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最终胜利的必由之路。超级秘书网

4.5科技文化兴煤,创新文化富煤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战略性的指导方针在今天的煤炭企业改革中意义犹为重大。今后我国煤炭企业的改造目标重点是要应用高新技术:比如遥控与自动化技术、加快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推进洁净技术的产业化。煤炭企业的发展正朝向科技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迅猛发展。毫无疑问,科技文化将给煤炭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场新的革命。能源有限、创新无限。煤炭企业不可能永远靠煤吃饭,大力推进企业创新文化理念的形成是企业可持续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在企业内形成一种创新生产工艺、创新管理理念、创新发展思路为核心的创新文化体系,为煤炭企业不断飞跃,添砖加瓦。

第7篇

关键词:物理化学 药物制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物理化学是学生在具备了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基础理论课后,一门必修的理论基础课,是药学院药物制专业的一门主干基础理论课程。现代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体系的化学行为的原理、规律和方法的学科,物理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所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大块:(1)化学的反应方向和限度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和机理问题,(3)物质的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问题。特别是有关相平衡、化学动力学、胶体化学以及表面化学的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如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化学和药物动力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因此物理化学在药物制剂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一、药物制剂专业学生在学习物理化学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吉林医药学院(我校)自2004年药物制剂专业招生以来,经过了十多年的物理化学教学工作,我们的实践经验表明在药物制剂专业的课堂上,针对物理化学的教学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的弊端。首先,教学内容上强调面面俱到,没有注重精华素材的重点讲解,忽视了物理化学与药物制剂专业知识的联系与衔接。其次,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物理化学的兴趣,从而导致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不够深入。再次,实验数据处理过于复杂繁琐,理论教学与实验内容存在脱节现象。最后,在考核方式上侧重对理论知识的考核,弱化学生的平时表现和实验操作成绩。这些缺点,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脱离了高校对药物制剂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限制了本学科的发展,因此,对于物理化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

1.提倡知识的“少而精”、注重与专业课的联系

正确的教育思想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在教学活动中尽量减少与专业课程联系不大的知识的讲解,而应该侧重构建物理化学与药剂学相关的理论框架。物理化学所包括的公式较多而且公式推导繁琐,可以有针对性地对相关内容进行删减;无机化学中讲过的知识点也可以略讲,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例如,针对多组分系统热力学的这一章节,在无机化学中已经对稀溶液的四个依数性(蒸汽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和渗透压)做了比较详细的讲解,只要安排几道习题巩固相关的知识,就能够使同学们比较容易地掌握这部分内容;而应该把剩余的时间分配给新的知识-化学势,因为它是后续课程的基础,对药物的配伍、新材料和纳米药物机理的研究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采用少而精的教学方法,可以使教师更加灵活地合理分配学时,对于与药物制剂专业结合密切的重点内容如果讲授得越深入,那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越透彻,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才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再比如,化学动力学这一章节一共包含二十多项教学内容,讲授者应选择与药物制剂专业有紧密联系的知识点进行详细地讲解。其中涉及反应级数的知识点很多,但只有对简单级数反应掌握的比较熟练,同学们在解决其他复杂反应的时候才会更有信心。而且一级反应是必须重点讲解的知识点,许多热分解反应、分子重排反应、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常常被看作一级反应或者准一级反应来处理。表面现象是自然界中随处可见的现象,特别是从药物的合成、提取、分析、制剂的准备、制剂的性质、药物在体内的作用和代谢均与表面现象有关。而表面活性剂及其重要作用是药剂专业应该重点掌握的内容,它们对药物制剂的生产工艺及药剂的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物理化学的原理枯燥难懂,单单讲授物理化学中书本的知识,而缺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或者授课者忽视了物理化学与专业知识的联系,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就不大。然而针对晦涩难懂的理论要点既要讲清楚又要讲透彻,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务必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物理化学知识的学习来解决本专业或者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比如,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是学好热力学的基础,讲授者可以通过解释人体能量的新陈代谢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内能与热量和功之间的关系;热力学第二定律引入熵的概念,对于孤立体系可以利用熵增加原理来判断自发过程,实际上如果一个健康的生物体应该保持deS0的条件,才能够维持生命的延续。表面上看这与熵增加原理存在相互矛盾的地方,但实际上生物体属于一个热力学开放体系,处于非平衡态,以摄取食物并加以分解为代价而成长,使生物体从无序进入有序的耗散状态,这与热力学学第二定律理论并不冲突。对于分歧较大的问题和较难的知识点,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结合教师的最终讲解,确定正确的理论观点,使同学们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教研室也尝试着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帮助学生建立科研小组,让他们在了解科学前沿的基础上,通过主动学习与科研课题相关的知识来增加对物理化学的兴趣。例如我们科研小组通过测定不同复合材料对废水中的染料或者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对材料的最大吸附量、吸附等温线和热力学曲线等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和处理。要想对实验结果做出比较合理地解释,这就要求科研小组成员有主动学习的能力,能够较好地掌握吸附等温线以及热力学函数的相关知识。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不仅培养了学生对学习物理化学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入计算机软件处理技术,优化物理化学实验

物理化学实验通常会产生大量的实验数据,最常见的方法就是通过计算器处理非常复杂的实验数据,然后将处理过的数据用坐标纸作图,通过描点法确定线性或非线性关系。这种简单的处理数据的方法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大、重现性很差、浪费时间、获得的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存在很大的偏差。采用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使同学们产生很大的挫败感,容易使学生失去对物理化学的学习热情,因此在物理化学实验课中引入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显得尤为重要。相对Excel、Powerpoint和Matlab等数据处理软件,Origin具有功能强大、快速、灵活、使用方便等特点,在学术科研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物理化学实验中的B-Z振荡反应中求算振荡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实验:首先测定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反应所用的振荡时间t振,再根据阿伦尼乌斯方程ln(1/t)=-(E/RT)+lnA(式中E为表观活化能,R=8.314J/Kmol,T为热力学温度,A为经验常数),分别以1/T为横坐标和ln(1/t振)为纵坐标,最后将获得的具体数值输入到Origin软件里,选中数据在Plot菜单中选scatter选项得到散点图,点击Analysis菜单选择FitLinear,就会得到经过计算机拟合后的直线。软件会给出拟合直线的斜率、截距及相关系数,然后从已知直线的斜率求算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振=52.92kJ/mol,相关系数为R=0.9993。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也要注意与药剂专业知识的联系,例如将蔗糖水解速率常数测定的实验改为同样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的硫酸链霉素水解速率常数的测定,利用相似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完成对硫酸链霉素水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以ln(αt-α∞])对时间t作图,可得一条拟合的直线,通过计算机直接得出的斜率求算药物的半衰期。以上实例说明:将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引入物理化学实验课堂,简化了数据处理过程,得出的实验结果更具有科学性,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今后从事论文的书写和科研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4.改革考核方式,注重能力培养

良好的课程考核方式能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知识记忆性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加之物理化学的公式较多,计算题的难度较大,学生往往会具有畏难情绪和挫败感。因此,单纯以终结性考试为主要形式的考核方式,并不能够全面反映学生对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质量,只有对考核方式进行革新,才能让教育评价真正发挥导向功能。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理论成绩三部分组成,针对药物制剂专业物理化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应紧密围绕该专业特点,针对与专业知识有重要联系的章节进行平时成绩的考核,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把成绩计入总分,其比例可占总成绩10%-20%。物理化学实验成绩主要由出勤率、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报告的书写和实验台面的整洁程度来全面评定,每次实验结束后都要进行综合评价,直接给出本次实验分数。实验分数的透明化使他们不仅对每次成绩具有知情权,也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督促他们在后续的实验中继续改进和提高,物理化学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40%。期末采取闭卷考试形式,命题时应尽量减少套用公式的题目,避免与专业知识的脱节,适当增加一些与药物制剂相关的知识点,这样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学生搞临时突击学习而不注重知识积累现象的发生。

三、结语

物理化学教学改革必须从根本上改变“重理论、轻实践”和“重结果、轻过程”的单一而陈旧的教学模式。药物制剂专业的物理化学课程建设只有从培养目标出发,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根本,结合药物制剂的专业特点进行教学改革,才能够培养出适应行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为此需要加强物理化学教学与药物制剂专业相关知识点的联系,提倡“少而精”的教授方法;在实践中强调科学技能与先进技术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考核方式上采用能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建立物理化学课程与药物制剂专业融合的教学模式是一个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需要广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坚持、改进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黑恩成,彭昌军,薛平,尚亚卓,扬磊,周山花.在改革与创新实践中提升“物理化学”教学质量[J].中国大学教育,2010,(4):30-31.

[2]魏泽英,高慧,谢小燕,李树全.药物制剂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的思考和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3):136-139.

[3]吕翔,刘幸平,马宏跃.Origin软件在物理化学实验绘图中的应用[J].实验室科学,2012,12(6):94-96.

[4]郝智,伍玉娇,罗筑,黄彩娟.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初探[J].高分子通报,2012,(5):116-118.

第8篇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材料—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发展与应用情况,对其组成特点、成型工艺和设计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分析该种材料力学性能的一般性方法。

材料、能源和食品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三大要素,又是人类与自然界作斗争所追求的三大目标,由它们组成的某个时代的物质世界就是人类历史演进的标志。

一、纺织复合材料技术分析

纺织结构复合材料是纺织技术和现代复合材料技术结合的产物,它与通常的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较大的区别。纤维复合材料是通过把纤维束按一定的角度和一定的顺序进行铺层或缠绕而制成的,基体材料和纤维材料于铺层或缠绕时同时组合,形成层状结构,因此也称层合(压)复合材料。纤维复合材料中的纤维是平行的、互不交叠的。而纺织结构复合材料是利用纺织技术首先用纤维束织造成所需结构的形状,形成预成型结构件(简称预成型),然后以预成型作为增强骨架进行浸胶固化而直接形成复合材料结构。正是这种工艺的变革,使纺织结构复合材料与普通复合材料相比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同时由于细观结构的复杂化又给设计和分析增添了更多的困难。迄今虽然经过许多研究者的努力,已经发展了各种分析模型,能解决一些应用问题,但还远没有成熟,还需要经过比较、积累和进一步发展,以形成完善而统一的分析、设计方法和相应的标准,才能使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二、纺织复合材料的发展

在20年代,波音公司就已经使用纺织结构来增强飞机的机翼。50年代,美国通用电器公司也选择纺织结构作为碳/碳复合材料鼻锥的增强形式。70年代初,在缠绕工艺的影响下,二维编织工艺被引入复合材料领域。随着复合材料的发展,二维编织工艺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为制造复杂形状复合材料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80年代,通过纺织界与复合材料界的合作,编织技术由二维发展到三维,从而为制造高性能复合材料提供了新的途径。三维编织结构复合材料由于其增强体为三维整体结构,大大提高了其厚度方向的强度和抗冲击损伤的性能,因而倍受重视并获得迅速发展。创造不补充加油而连续环球飞行一周记录的“航行者”飞机与美国比奇公司的“星舟”1号公务机,都采用了一些编织结构件。英国道蒂公司的复合材料螺旋浆,其浆叶为编织结构,获得1991年英国女王技术成果大奖。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大力开展三维编织结构复合材料研究工作。计划中包括开发编织技术和自动化加工、开发热塑性树脂等重要内容。

由此可见,现代纺织结构复合材料是在常规复合材料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于各工业领域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通过吸收纺织学科各类织造技术,形成了机织、针织、编织等类别的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值得指出的是,在过去40年里,还主要是以层板复合材料应用最广,特别是在航空航天、军事工业、交通等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复合材料的出现和发展对20世纪的结构工程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形成全球性的先进纤维材料的市场。在这种应用背景下,层板复合材料因存在“层”而带来力学性能的弱点:如分层、开裂敏感和损伤扩展快,垂直结构厚度方向强度低,抗冲击性能差等都显露出来。由此古代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思想必然被人们接受用来消除复合材料的“层”。在常规复合材料成熟的设计分析方法、织造工艺以及高效的纺织织造技术的前提下,现代纺织结构复合材料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发展,已波及美国、法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拉脱维亚、芬兰、比利时、中国、日本、南朝鲜等国。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纺织构造的优越的力学性能,特别是不同的织造技术所形成的纤维束的微观构

型,适应十分广泛的载荷环境作用下的工程结构的要求。

三、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应用

(一)按当代历史观点,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出现是近世纪材料科学发展的重大进步之一。而按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定义,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用编成排的秫桔混合粘土做成的墙体,这是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在建筑领域的最早应用。

(二)用铜丝编织成的陶瓷基容器。可以考证,早在中国明朝(1368年~1644年)就可精制此类景泰蓝。由此可知,人类很早就熟知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优点:织造的纤维网络具有优越的整体增强作用。因而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出现和发展是一个悠久的历史过程。

(三)在航空航天领域,高温、烧蚀和高速冲刷的导弹头锥、火箭发动机的喉衬采用三维整体编织结构复合材料。发动机裙和导弹弹体(或火箭箭体)以及飞机机身则采用二维编织或机织结构复合材料。目前对空间飞行器,特别是对那些长时间在轨道运行的空间站、空间实验室和重复使用的太空运输系统,正在进行一类智能型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研究。这类结构是将诸如光纤(传感)、压电(驱动)等元件埋入材料内部,以监控制造过程中的质量和运行中结构的健康状况或控制结构的动力学行为;

(四)在交通运输领域,从自行车到汽车、舰艇、高速火车和军用战车,都可以找出用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制成的零、部件和主体构架的例子,只是不同部件采用不同类型的纺织结构而已。如形状复杂的螺旋桨、曲轴就采用整体编织结构复合材料;

(五)在建筑领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刚性复合材料构件,如梁、柱、骨架等;一类则是柔性复合材料构件,如体育馆、停车场和车站的屋顶、野营帐篷等。前者大多采用三维织造类结构复合材料,后者则用二维织造类结构复合材料〔8〕;

(六)体育用品如高尔夫球杆,医疗用品如人造血管、骨骼等都可用三维织造类结构复合材料。

四、纺织复合材料的应用优势

(一)高强度、高模量,特别是包括厚度方向、横向的全方位增强,使材料具有高损伤容限、高断裂韧性、耐冲击、抗分层、开裂和疲劳等;

(二)优良的可设计性,可按加载方向增加纤维束数,以及按实际需要(整体)织造复杂形状的零、部件和一次完成组合件,如加筋壳、开孔结构的制造等;

(三)可自动化高效率生产和接近实际产品形状的制造,使加工量和连接大大减少。因而经济性好、成本低、制造周期短;

(四)易于在预成型和复合前安放机敏类材料,如光纤、压电等,从而实现对复合工艺质量监控、产品在服务期间

的寿命监测、振动控制等,这样既提高了产品质量又增加了可靠性。

五、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组成与设计因素

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类似于自然界经过优胜劣汰的生物组织。所不同的是由纤维束组成的种种预成型构造是经过现代纺织技术织造成形的。将成型后的纤维束网络骨架充填以基体材料,经固化制成纺织结构复合材料。

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另一个组分就是基体材料。主要有树脂基、金属基、陶瓷基和碳碳基4类基体材料。在复合材料中,基体起着传递载荷、均衡载荷和固箝支持纤维的作用。只有纤维和基体两者有机地匹配协调,才能充分发挥整体作用和各自的性能,即通常估算力学性能的混合律方可成立。值得指出,混合律还只是一个工程处理模式,切勿从混合律各组分所占的比例来判定各个组分所起的作用。这是因为纺织结构复合材料的工艺性、力学性能中的压缩、弯曲、剪切、扭转强度、对环境的温度、介质相容性以及导电、传热等物理或化学性能主要取决于基体材料。研究表明,两组分固化后组分之间受4种力的相互作用而固结成整体:其一,两组分本身的内聚力;其二,在纤维表面的微孔隙被基体大分子渗透扩散而“钉牢”所产生的机械作用力;其三,包括氢键和范德华力在内的吸附力;其四,基体的化学基团与纤维表面化学基团起化学反应所形成的化学键的作用力。这是组分选择和工艺方法选择的第二个应考虑的因素。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