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16 19:12:2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个人交流发言材料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合作学习是学程导航的一个重要抓手,“合作小组”是课堂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并不是简单的围坐);少数教师对其断章取义、望文生义。比如:把合作学习等同于小组合作,把合作学习当做一种教学模式,再就是对合作学习畏之如虎,似乎合作学习就是“流于形式”、“杂乱低效”。课堂教学是极为复杂的,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呢?我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构建规范有序学习小组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要完成共同的任务,就必须与其他成员互相协助,有效沟通。要使这些沟通与合作取得效果,教师在课前就要进行规范有序地组织。我们常常看到一些课,光有小组合作的形式,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既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未曾注意解决小组学习中每个成员机会均等地参与,一些优生频频发表自己的意见,其他学生只有旁听的份,在热热闹闹地课堂氛围中,仍然掩盖不了“少数学生争台面,多数学生作陪客”的事实。有序的组织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操作规范、明确责任、分工明确
1.小组合作中,规范的操作是必要的。教师首先要制定一系列操作规范,有明确的合作要求,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使小组间的交流能有序地进行。
2.教师要向合作学习小组成员明确任务,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每个组员所负的责任是双重的,既对个人负责任,对小组成员也负有支持鼓励、帮助辅导、合作的责任。这样学生会以争取完成小组任务为目的,主动进行合作交流。
3.合作学习不仅要求有专门化任务,还要制定支持有序完成任务的专门化角色。在一个小组中,必须确定一个能有效组织开展活动的人,即小组长。组长一般可以是相对固定的人选。对于小组长,教师应给予相应的任务和培训,教给他们一些组织合作学习的方法。如组织者必须对要学习讨论的内容非常明确,在学习中要顾及每个组员的实际学习情况,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且能在组内进行一定的协调。同时,在全班交流时,每个小组要有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代表的是小组的意见。中心发言人的角色要求轮流担任,每个组员的机会均等。这样做能在合作学习中消除权威,体现地位平等与机会均等。同时也强化了组内的合作意识。
(二)学会合作、培养习惯
学会合作是时代对人的基本要求。课堂上小组合作的形式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自我和欣赏他人的机会,有利于学生学会人际交往,优势互补。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合作习惯,则合作只是空谈。在不少课堂上,当一个同学发言时,有些同学并没有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一味地举着手说“老师,我、我”,有的甚至在别人发言时,勇敢地站起来,为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数次打断发言人的思路。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作为讨论中的每一个人,包括教师自己都要以最大的热情参与到讨论中去,并认真思考大家的发言而不是敷衍了事。其次要让学生学会互相尊重。当出现不同意见时,应该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进行讨论,。再次要鼓励所有的人积极参与,大胆表达。教师要特别关注小组学习中保持沉默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二、制定小组学习评价体系是合作学习的动力
制定小组学习评价体系,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及时恰当的评价,能大大提高小组成员的整体意识,淡化竞争,增强合作,提高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和实效性。在课堂中,教师的评价往往侧重于对个体的评价,即使是在小组的汇报时,有的教师也往往只对小组中心发言人给予评价,而忽略了学生表达的结果是小组整体合作努力所得,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组内成员的积极性。教师应明确对小组中心发言人的评价不应是对其个人的评价,而是对这个小组的评价,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小组的整体感觉。其次,对小组的评价要注意不仅是对合作成果的评价,还包括小组合作的组织情况,每个成员参与的积极性等等。
三、选择适当时机是合作学习有效的重要环节
在一堂课上,我们会看到教师提供了很多合作学习的机会,但往往合作学习时讨论的问题缺乏思考性,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做答,而且答案单一,这种合作学习并没有什么效果,反而浪费了不少的时间,降低了课堂学习效果。可见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非常重要。什么时候适合开展合作学习?我们认为下类情况适合采用小组合作的策略:
(一)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热情高涨,举手如林,个别的回答无法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而且该问题的答案又是丰富多彩的时,让学生进行交流,能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的表达需要,而且能真正达到互通信息,共享成果的效果。
(二)当提供的材料有限,需要资源共享时,或单靠个人的力量无法顺利地完成任务时,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非常必要。
(三)当问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群策群力时。小组合作学习很重要的目的就是集合学生的力量,通过思维的交流碰撞来激发灵感,促成问题的解决。当遇到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时,学生往往会有与别人交流探讨的欲望,寻求更多的思维支持。这时让学生进行合作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四、教师的指导是有效合作的重要保证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地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这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 教师在教学指导中要规范各个小组的行为,及时发现学生的思维火花,帮助学生排除障碍,并引导升华
关键词: 活动区 小班幼儿 语言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这样的现象:老师提了一个问题,多数幼儿不愿发言、不敢大方地面对集体发言,虽然举起了小手,但讲述时只会用几个不连贯的单词,让人觉得没头没脑。在教室的某些角落,还能看到不少沉默的“羔羊”,他们或心不在焉,或无动于衷,或心有余力不足,始终不敢举起自己的手……这是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低下的表现。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常常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便会养成不愿与同伴交流、上课不愿举手发言的不良习惯。经常不说话,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是很不利的,会使孩子形成孤僻的性格,更有甚者形成语言障碍。如何改变现状,提高小班幼儿的语言能力成了我们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心理学家认为,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和最佳期,根据脑生理、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儿童的语言发展经过几个明显的质变:2岁以内是学习本国语言的关键期;2―3岁是口语发展的质变期;4―5岁是口语发展的第二个质变期,也是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5―6岁是掌握词汇能力的关键期。因此,在此时期如果能给孩子以正确的教育,就会给他们以后的语言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纲要》指出:“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的语言交往。”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可以得到提高,而其他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语言这个先导。因此,在制订教研计划时小班年龄部确定以“在活动区中以培养幼儿基本的语言和交往能力”为子课题进行实践研究,经过教师们的努力,初见成效。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让幼儿敢说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特点的关系,依赖性很强,喜欢和自己最亲近的人说话,来到新的环境和陌生人或不熟悉的人很难打交道。但是幼儿喜欢各种玩具,喜欢游戏。因此,教师精心地设计制作了大量的玩教具用来吸引幼儿,并且将教室也布置得美丽漂亮,使幼儿产生喜欢的情感,减少离开亲人的焦躁,缩短和教师的距离。
活动区是一个开放的地方,这里没有紧张的气氛,有的只是吸引人的玩具,在这里幼儿得到了充分的放松,而且幼儿在玩中是最喜欢说话的,是教师直接接触幼儿的最好机会,在这里幼儿可以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爱。在这里教师是游戏的伙伴,和幼儿一起交谈,一起享受着成功的快乐。只要教师不吝啬自己的称赞语,对每个幼儿都抱有积极鼓励的态度,那么幼儿自信的话语就会脱口而出。如在娃娃家中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按角色的要求说出自己要做的事情来,即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且乐于与别人交流,这样在很自然的情况下社会交往能力提高了,而交往活动中工具“语言”的运用能力也就随之增强了。在积木区教师不失时机地寻找话题和幼儿交谈,让幼儿讲出他在做什么,并一步步地引导幼儿顺着自己的思路讲下去,让幼儿借助自己的话语推动着游戏情节的发展,扩展了幼儿想象的空间。在积塑区鼓励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在美工区循循善诱和幼儿一起商量做玩具、画画。同时对于那些胆怯,没有自信心的幼儿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让那些说话流畅、胆子大的幼儿带头说,感染其他幼儿,使他们感到语言交往是一大乐趣。总之到处是孩子稚嫩的声音,以及教师商量称赞的话语。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感情接近了,幼儿获得了自信,建立了有效的语言交流,有了说的勇气。
二、做幼儿的朋友,指导幼儿学说
小班的幼儿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少,语言比较贫乏也就影响了交往活动。如在交往中,常常说出不流利的话语,有时甚至不知道怎样表达自己要说的话。因此在让幼儿敢于表达自己愿望的同时还要让幼儿掌握必要的语言学习技能。幼儿是最善于模仿的,因此,教师们要十分注意自身的语言质量,并且以朋友的身份、饱满的情绪参加到活动中去,给幼儿树立语言模仿榜样。如娃娃家有一个学习语言的很好环境,教师就常常以朋友或客人的身份来到家中和孩子们一起畅谈交流示范。渐渐地,幼儿就学会说了。如果当有客人来时:“您好,请进。”“请坐下。”“请您喝茶”等一系列待客言语就会跟随而至。当客人坐好后就会有人说:“客人您在哪儿上班呀?工作忙吗?”妈妈会向你介绍娃娃的脾气,他喜欢做什么。爸爸还会煞有介事地看看表说:他要去上班很辛苦。有时客人还会受到邀请,参加娃娃的生日宴会。小班幼儿在语言表达不了的情况下常常会以动手来解决,教师就教幼儿学说:“请你借我玩玩好吗?”“我俩一块玩吧。”“谢谢你。”“不用谢。”这些话语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这说明在教师的指导下,一些生活中常用的词汇及用语得到了运用和练习。再如班里的图书角是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地方,孩子们经常去看自己喜爱的书籍,不但扩大了其眼界,增长了有关大自然、社会生活的知识,培养了优良品德,还促进了孩子们观察、分析、想象及讲述能力的发展。小班幼儿模仿性强,往往喜欢与别人看相同的书,这时有可能会发生争抢现象,此时教师应适时地引导幼儿想办法用与人商量的语言,如“我看看你拿的书好吗?”“咱们一起看这本书可以吗?”“你看完了给我看一看,好吗?”通过这种语言引导,可培养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发挥活动区的功能,使幼儿爱说
活动区是一个宽松自由的活动场所,幼儿在这里可以随意地去和他人交流。因此教师尽量给幼儿提供自由交谈的机会,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与人交谈不断丰富与人交往的经验,在愉快中获得语言的良好发展。
进入“娃娃家”,让幼儿闭上眼睛,屏息静听一分钟,回答“有哪些声音”,孩子倾听后会很快答出:有幼儿娃娃的哭声、笑声,老师讲话的声音,小朋友咳嗽的声音等。
在美工区中丰富的材料吸引着幼儿创作的愿望。教师适时地指导启发着幼儿的兴趣。学生纷纷告诉老师:“老师我画小人,我给他画漂亮的衣服。”“老师,你看我画了五颜六色的糖豆!”在教师的赞许下,幼儿又愉快地玩了起来。
图书角是幼儿探索奥妙发展语言的一个角落,教师们投放了色彩鲜艳的图书,小巧灵活的指偶。在这里教师和幼儿同看一本书,并且有目的地进行指导:“这是一只小熊,它在做什么呀?”“原来它要过马路,这么多车怎么走呀?小熊站在那不敢走了,怎么办呀?”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由于是两三个人交谈,教师与幼儿置身于自然和谐愉悦的氛围中,不需要机械的记忆,没有了集体教学的约束,积极性显得又高了许多。那边两个孩子在玩着指偶,一个拿着小鸡,一个拿着小鸭,在随意地摆弄着,教师走过来拿了一只小狗:“我是小狗,你们是谁呀?”“我是小鸡。”“我是小鸭。”“我们一起做游戏好吗?”“好。”在大手指和小手指的比划下传来了游戏的语言及欢快的笑声。
随着幼儿语言的丰富、思维的开阔,建筑区搭建的物品越来越多了:“这是高楼,这是商店,是百货大楼,还有售货员,一楼卖吃的、二楼卖玩具、三楼卖衣服。”有时两个人商量:“咱们搭幼儿园吧?”“幼儿园可漂亮了。”“幼儿园可大了。”虽然搭建的东西在成人的眼里只是把积木搭高围拢,但是幼儿有了构思,有了语言就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简单的形状在想象中丰满起来。
游戏后的评述,老师们很重视,在这里让幼儿们充分地去说自己在哪儿玩的,和谁在一起?做了些什么,等等。并且发现有的幼儿运用了恰当的词汇,教师及时的肯定与表扬极大地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总之,通过教师们在活动区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语言发展的指导,孩子们的语言有了很大的提高。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方法很多,我认为,不论采用什么方式,关键在于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通过让孩子“多看、多听、多说、多练”,使孩子“想说、敢说、会说、爱说”,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为孩子一生的健康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幸军主编.幼儿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最明显的特征,与探究性学习一样,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但通过的大量课堂教学观察、调查与实践,目前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仍存在许多误区,影响了学习效率的提高。如常见的问题有:1、小组成员间缺乏必要的人际交流和小组合作技能,不具备合作的倾向性。2、教师随意提问,缺乏价值。出现了一些没有讨论价值的问题,甚至不用讨论的问题也充斥其中,导致教学效率低下。3、优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了自己的潜能使自己的个性得以发展,而一些学困生则相反,因为基础比较差,往往落在后面,无形中失去了思考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使这些学生失去参与交流合作的兴趣,会进一步加重自卑心理。
针对目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1.合理安排合作对象
1.1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搭配应在尊重学生自愿原则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考察,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以4~6个人为宜。
1.2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好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做出汇报。每个学生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充实而有效的。
2.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
2.1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就是学会与人交谈时,克服浮躁之气和轻漫之举,做到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话。小组成员必须听清老师的提问要求,听懂分工的要求,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同时也要听得了表扬之词,听得进批评之音。俗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会倾听能使我们取长补短,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能举一反三。
2.2学会质疑。在小组活动中,在肯定别人优点的时候,还要敢于质问。如果有疑问,应立即追问为什么,而不要害羞,不做声;有不同的见解和意见时,要敢于提出,大胆质疑。
2.3学会表达。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必须W会表达。在课堂教学的许多时候,经常只有那么几个学生举手,一些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讨论时发言很有价值,等到全班交流时却没有了声音。为此,教师就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把一些能够容易表达或简单的问题让不爱发言、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来回答,并给予他们肯定与鼓励,使他们能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2.4学会遵守组织纪律。合作往往是小组化的学习,人数不多,但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的,要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3.正确把握合作契机
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的契机,因为不是什么内容都需要合作的,否则合作学习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材所要体现的新理念。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相机设置合作学习。
3.1在新旧知识的碰撞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第五册数学计算"24×3",就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在小组内合作交流自己的思考方法,最后反馈学生的计算方法。
生1:等于612。
生2:等于72。
生3:等于92
师:到底谁对呢?你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生1:我是用竖式计算的,
生2:我是口算的,24×3=72(个位三四十二,向十位进1,十位二三得六加1就是7,合起来就是72)。
生3:24+24+24=72。
这样学生在交流中暴露出自己的思维过程,再通过小组交流辨析,从而得出正确的计算方法。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发展了学生数学思维,使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及创新意识得到了增强。
3.2在动手操作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动手操作探究时,进行小组合作,能使成员养成一种与人配合的默契,共享成功的喜悦。如:在三年级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时,我创设了让学生用1平方分米来测量课桌大小的情境,并进行小组合作。结果学生们很快的体会到自己只有一个1平方分米测量起来比较慢,需要小组几个人合在一起测量快,这样合作就从学生的学习需要中开展,同样也让学生体验到合作的重要的性和必要性。
一、亲近孩子,让孩子敢于说
孩子是天真无邪的,他们大多胆小、害羞,没有当众大胆、清楚地表达的习惯,而且有些孩子从不当众表达心里的想法。因此,我们要亲近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一)多一份欣赏
欣赏是一种爱,是对学生的关注和关爱。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并且真诚地倾听他们的心声。对于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表扬或奖励,就是说得不好的也要给予鼓励:“你还会用这个词,真不简单啊!”“你一下子能说这么多,真了不起!”准备一些小红星、小红花、卡通图片等小礼物送给敢于发言的孩子。另外,老师奇特的奖励-----当一天班长,让老师抱一抱,这些都极大地激发了孩子说话的积极性。即使是平庸的孩子,在欣赏的雨露滋润下,说话的兴趣渐渐浓了,会觉得和同学、老师交流是一件容易、快乐的事情。
(二)多一点沟通
刚上学的孩子,只要适应了学习环境,每个人都是活泼可爱的。只要你有耐心坐在那儿,你就会听到讲不完的话。所以,我经常坐在孩子们中间,选一些他们喜欢、熟悉的话题听他们讲。比如“我的爸爸妈妈”、“我的好朋友”、“我最喜欢吃的水果”、“我最喜欢看的动画片”等。一说起这些,立刻燃起了孩子们的兴奋点,他们便手舞足蹈。有的一边讲着爸爸的样子,一边指手画脚地模仿;有的一边说着自己的好朋友,一边笑得合不拢嘴;有的一边讲着自己爱吃的葡萄、草莓,一边使劲地咽口水;说到自己最爱看的动画片,那更是眉飞色舞。孩子们快乐地表达着, 精彩的言语不断喷涌。此时,教师也拥有了一双“儿童的眼睛”,重拾了那份久违的纯真,获得了心与心的沟通。
二、创设情境,让孩子们乐于说
有位教育学家曾说:“语言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提供语言的材料,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交际环境,营造民主、和谐、融洽的交际气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交流欲望,乐于交际,这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关注日常生活,创设交际情境
生活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广阔天地,是口语交际的源头。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抓住生活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乐于表达。
如在新学期开始时,我面带笑容,先用“小朋友们,早上好!”的问候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然后向同学们作自我介绍:“我叫某某,是你们的新老师,也是你们的新朋友。我喜欢看书、思考、听音乐,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和小朋友在一起,谁愿意做我的好朋友?”我走到一个孩子面前,说:“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我可以和你做朋友吗?”接着又提出如“你家有几口人”、“住在哪里”、“你爸爸妈妈是干什么的”、“你最喜欢看什么动画片”等问题,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介绍自己。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交流,我又让同桌两个孩子把自己想问的、想说的都告诉对方,并让说得好的同学上台示范。这样,原本陌生的面孔在交流中熟悉起来,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口语交流,课堂气氛热烈而融洽。这样的情境,不仅增进了孩子们之间的友谊,更为他们日后与人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设计主题活动,创设交际情境
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我经常设计一些主题鲜明、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围绕主题,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同时他们在与外界接触过程中,观察、想象及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一、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的有效基础。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一般情况下,前后桌4人组成一个小组,4人相邻合作学习,对空间场地的变化要求比较容易实现。组织学生民主选举1名组长,1名记录员,负责组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民主推荐1名学生向全班同学或老师汇报合作学习情况,本组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这样组内每人都有角色,充分发挥个人特长,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师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轮流担任角色,人人都有表现和锻炼的机会。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通过团队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合作学习时机的适当选择
在一堂课上,我们会看到教师提供了很多合作学习的机会,但往往合作学习时讨论的问题缺乏思考性,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做答,而且答案单一,这种合作学习并没有什么效果,反而浪费了不少的时间,降低了课堂学习效果。可见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非常重要。什么时候适合开展合作学习?总结许多课堂实例情况,我们认为下类情况适合采用小组合作的策略:
1.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热情高涨,举手如林,个别的回答无法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而且该问题的答案又是丰富多彩的。这时候让学生进行交流,能最大程度的满足学生的表达需要,而且能真正达到互通信息,共享成果的效果。
2.当提供的材料有限,需要资源共享时,或单靠个人的力量无法顺利地完成任务时,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非常必要。
3.当问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群策群力时。小组合作学习很重要的目的就是集合学生的力量,通过思维的交流碰撞来激发灵感,促成问题的解决。当遇到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时,学生往往会有与别人交流探讨的欲望,寻求更多的思维支持。这时让学生进行合作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三、精心选择合作内容
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也是很重要的,教师应吃透课程标准的精神,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应挖掘教材中的因素,就学生特别感兴趣,乐于探讨的问题设计和安排合作学习,不能泛泛进行。在教学新知时,对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学生学习的疑点,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共同解决突破,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如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文时,我直接由“你”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让学生通过深入读文,讨论汤姆在情感上的一系列变化。活动前,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小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合理安排组内成员角色,组内成员进行有序活动。学生在深入读文后,分别对汤姆在钓到大鲈鱼时、把鱼放回湖里时以及把鱼放回湖里后的心情进行了讨论,最后学生把讨论的焦点放在了汤姆到底应该怎么做上,持不同意见的小组成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次小组活动气氛热烈,每个人都有事可做,而且不是独立的,是相互依靠的一个整体。在合作交流、实践体验中学生学会了相互配合,懂得了自觉遵守规则是一个好公民应有的道德修养。体会到要想做好一件事,需要同学之间的合作才能完成,集体智慧和力量是无穷尽的。
四、明确要求,善于调控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求每位学生做到,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每位学生都应积极参与不同形式的合作学习团体,并且谈话内容应与讨论问题有关,而不是与问题相违背的内容,这样不但有利于目标的获得,而且能保证团体的凝聚力。另外,积极倾听,适时反馈。合作学习是一个互动沟通的过程,因此积极地参与合作讨论不仅表现为积极发言还要注意其他团体成员的发言,适时作出合理的反馈是很重要的。
如一位老师在教五年级《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课文时,提问:“司马迁为什么能忍辱负重发愤写《史记》?”教师要求学生小组讨论。顿时前排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困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几分钟后,学生代表发言,“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我的意见是……”
关键词:小组合作;有效性;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093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当学生进入班集体时,就已进入了一个特有的小社会,他们必须在集体中发挥个人的能动性,在吸取集体的帮助教益和服务集体的活动中,使自身得到发展与提高,从而适应这个小集体。其次,小组合作学习创造了学生互相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使学生感觉自己难以离开这个群体,从而培养他们的合群性。这也是一个人具有社会适应性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热心帮助、真诚相待、倾听别人意见的好品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健康个性的养成。第三,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一个具有自觉能动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人,是一个对事物有独创的思维与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具有社会交往能力的开放型人才。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这类人才的有效途径,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他们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交流中能逐步培养学生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独立见解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
二、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合作
小组合作优势能否发挥,首先取决于全员如何参与。小组“合作”的表面化和参与的形式化倾向比较严重。性格开朗、交往能力强的学生容易获得更多的参与机会,而腼腆、拘谨的学生可能成为“看客”;能说会道的学生常常表现出较高的参与积极性,一些性格较为文静、沉静的学生,面对新的问题、刺激时,外部反应并不强烈,但却喜欢沉思冥想;那些成绩较差、自卑感较强或者自暴自弃的学生根本不参与,甚至把合作学习看作是交头接耳的好时机。因此,教师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合作,让学生懂得并体验到,合作既是个体行为又是集体行为,使他们既有选择角色的意识和能力,又能服从合作的需要。培养其变换角色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合作的效率。
三、建立“活而有序”的小组合作常规
小组合作学习活跃了课堂气氛,但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教师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比如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为了确保教学程序有效地展开,小组内必须对组员进行明确的分工。一般我们先选出一名工作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以安排任务、监督进程。其他成员或是记录员,或是汇报员,或是其他的角色,小组长再根据本组组员的能力情况,选用相对有较强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探究、讨论、交流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在小组内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四、有效性是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目的
1. 人员的搭配要合理。组长一般选用能力强、学习好,并且乐于助人、有合作精神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学习后,可轮流让每个组员当组长,展示他们领导和组织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人员的数量要适当,四人组成的工作小组最有利于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
2. 个性的差异要考虑。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式编排小组。异质分组就是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以及家庭经济、社会背景、脾气性格等差异合理搭配组成小组。
3. 活动的操作要规范。在小组合作时,每一小组轮流推荐一名组织者,其职责是组织小组内部发言的顺序,记录发言的主要内容,综合四人的不同或相同的意见,作为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参与全班的讨论。这样做是为了在合作中消除权威、体现地位均等与机会均等、培养学生平等合作的意识。
4. 具体合作有要求。学生不能随便离开座位,不讲与学习无关的话题;先做后说,先想好后表达,做有准备的发言;小组发言时音量要小,不能影响其他小组的学习;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记住别人发言的要点,对他人的学习做评价;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做进一步的解释;每位成员必须学习如何主持小组发言,学会简单的组织用语,作总结性的发言。只有要求明确的合作才能产生较大的合作效应。
5. 组际之间有竞争。组内交流是有效合作的基本保障。在提倡组内交流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组际竞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组内的凝聚力,培养团队精神。事实证明,团队竞争能成为小组有效合作和全组争优达标的强大动力。这样的活动一定能提高小组合作的时效性。
6. 合作的时机要选好。合作学习有很多其他学习方式没有的价值,但并非什么都需要合作学习。比如就知识而言,如果个人学习就能掌握,或者非教师讲不可,那么还是不讨论为好。
7. 教师的因素要重视。合作学习是否更具实效,教师的因素不可忽视。事实上,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除了在活动之前充当鼓励者外,在介绍新材料或提出供小组讨论、调查的问题或任务时,教师充当的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小组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教师的角色又变为一个促进者和合作者。在指导全班学生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总结、提炼与应用时,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一个指导者。
8. 开展小组评比,激励学生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但如果组织不当,学生很容易出现拉大差距的现象,学习好的学生始终唱主角,差的学生总等待别人的帮助、等待别人说出答案。所以开展小组评比活动,给小组打分是激发每个学生认真学习的好办法。
小组合作的新课程教育理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优化了教与学的过程,师生在教学中构成了紧密的学习共同体,充分合作和共同发展。期待教师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踏踏实实,行之有效。
关键词: 酒店管理专业 跨文化交际意识 能力培养
迅速发展的酒店业,要求酒店管理人才既要有酒店管理的专业知识,又要有英语口语交际的能力。大酒店的国际化程度,让英语成为了在酒店工作的必要条件。面对市场,必须加强专业英语教育以提高我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英语交际能力是在英语学习的内部智力、英语知识、英语思维能力、英语语言基本能力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指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活动来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能力。它主要包括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交流信息的能力、话语能力四个主体方面。它是一个人培养和形成自身英语素质的综合表现或最高形式,也是英语学习的最高目标。我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都将在星级酒店工作,英语的交际能力对他们尤其重要。
但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使得我们和外国客人交流时更加具有难度,这一特殊性决定了在酒店英语教学中,不仅要学习酒店英语知识,更要强调语言运用是否得体,绝不可生搬硬套,所以我们必须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提高他们语言的得体性;应当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在接待外国客人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交际双方所处的时间、地点、角色关系、交际目的与内容、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及个人习惯等因素的制约,所使用的交际语言是不一样的。对于这种差异,举出适当、生动的例子进行讲解,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
例一:我曾以undress为例讲述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特定含义。一位男性美国客人到一家饭店用餐,他点了蜜汁鸡脯,并对女招待说:“Would you please serve the chicken undressed?”女招待是一位刚毕业的年轻姑娘,不知道客人这句话的要求是上菜时不要把蜜汁事先浇在鸡脯上,客人要自己来浇。她只知道undress是“不穿衣服”的意思,于是大惊失色,说:“No,I can’t.(我不能这样做。)”客人说:“Why not?(为什么不能?)”女招待说:“You are in China,Sir.(因为你在中国,先生。)”餐厅服务员因不能正确理解undress这个多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而造成这样的误会。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具体实例多给学生介绍一些特定的词汇的用法,可以使学生加深印象,避免学生对词汇的片面理解。
例二:在讲解不同文化间对同一个词汇的不同理解时,我曾以tea为例进行讲解。某个中国观光团到达西澳大利亚首府时已是晚上7∶30,客人们尚未进晚餐。当地导游介绍当晚的安排:“We’ll have tea at about 8∶00 right after we arrive at the hotel.During the tea time,I’ll have you registered and have your rooms ready so that you may have a rest.”中国领队翻译为:“我们大约8∶00到宾馆,一到那里就喝茶。喝茶期间,导游会帮我们登记并把大家的房间准备好。这样,喝完茶后大家可以进房间休息。”客人听完大惑不解:还没有吃晚饭呢,怎么就进房间休息?况且在飞机上已经喝很多茶了,怎么到了酒店不吃饭,又喝茶呢?经过解释,领队和客人才了解:澳洲人,特别是西澳人习惯把每天的正餐称之为tea,这里的tea不是我们中国认为的“茶”。通过这些例子尽量多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国外的风俗习惯,使其更好地工作。
事实上,英语本族人和说英语的外国人交际时更注重的是交际内容,而不是语言形式。沃尔福逊(Wolfson)曾指出:“在与外国人交往时,本族人对于外国人的语言和句法错误往往比较宽容。相比之下,违反讲话规则常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可能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她所说的“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指的是讲话规则并不是在各种语言中都一样,而是相对存在的。说英语的人由于不了解英语国家的习俗,不了解什么人在什么场合下说什么话的规则,而容易导致说话不得体。这种不得体语言往往被英语本族人误解为不礼貌,因此在与外国客人交往中,要注意交往的礼节,了解国外习惯,尊重外国人的风俗。如:西方人的女士优先、不问女外宾年龄和体重、禁忌数字13、不谈私人财产、不谈宗教和政治信仰、握手的礼仪、谈话的距离、饮食习惯、社交礼仪等,我们都应该了解,都应该遵循。当今世界,随着不同民族、国家间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的跨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如何客观地认识并处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消除彼此之间因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言语交流障碍,已成为世界性的热门话题。而“对语言中文化因素的了解越多,语言的交际能力越强”。在酒店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使学生了解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使语言交流顺利进行,增进友谊。因此,在酒店英语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非常有必要。
我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其中交际教学法是我采用最多的教学法之一。在教学中我首先是注重选择真实性的语言材料,使学生了解国外酒店业的发展,掌握最新、最先进的酒店英语。学习酒店英语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能够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如酒店接待等具体工作中,与外国客人的交际。酒店业本身就是一个服务性行业,能够满足顾客的需求是其首要目的。与外国客人的交流成为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必须使用与真实酒店操作相同的教学材料,如国外酒店现场文字、图片、原版酒店管理教材、原版旅游杂志、电视广播、现场录音等。另外,在课堂上,作为教学活动的交际活动,即口头交际也必须真实和有意义。比如,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名或几名学生扮演酒店各部门的服务人员,部分学生扮演外国游客,对整个酒店流程和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全面、真实的模拟,引导学生根据某一现实语境,用流畅的语言进行组织、推理、归纳和演绎。形式有问答、对话、复述、扩展情景设计等,并要使语言交际的训练逐步由日常会话过渡到特定的模拟外宾接待的系列语言交际中去。这样经过严格的模拟训练,使学生有机会体验学习语言的乐趣,找出差距,逐渐完善,尽快适应在宾馆接待外宾的工作。
其次,因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所以应使学生在课堂上尽量多地开口说英语。先要使他们敢于开口说,如果没有开口的胆量就谈不上口语交际的活动开展了。热情、敏感和宽容的态度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上我都是满腔热忱地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这样学生就会克服讲话时的惧怕心理,渐渐由敢说到爱说。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和他们专业对口的英语方面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实践过程中培养起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英语水平和语言交际能力,成为在酒店业不可缺少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利用语言教学活动,创设语言学习的机会和交流情境,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纲要》中明确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就必须丰富幼儿的生活,增长幼儿的知识,开阔幼儿的视野,扩大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幼儿才会产生与他人交往的欲望,进而轻松快乐地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1.1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幼儿的年龄小,理解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对幼儿说的话必须是清晰易懂、精确的、连贯的和规范的,为了使幼儿掌握更多口语词汇,教师应开展丰富多彩的班会及课外活动,这样可以为幼儿提供“演讲的舞台”,也可以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此处,教师要对某些发音不准的幼儿及时加以纠正,要大力培养幼儿有关听讲的能力和习惯。
1.2采用有效地语言训练方法,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对幼儿口语能力的培养应做到设问恰当,要尽量少用直接提问,如“这幅画上有几个人”,避免幼儿用“三个人”之类的简短的说来话语来回答,对幼儿的提问应该是发散性的,具有启发性的。比如教师在讲“小兔乖乖”有故事时,教师应该避免提出“兔妈妈有几个孩子”这样的提问,而应问“三只小兔子叫什么名字”“兔妈妈出门时是怎样说的”。这样幼儿在回答时就会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是要恰当的设问。
2在各领域的教学中,有机渗透已有语言经验,提供幼儿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机会
一是在科学活动中,假如教学内容是幼儿的亲身经历或体验,幼儿就乐意表达和交流。例如:在科学教育活动中为让幼儿认识磁铁,教师提供了磁铁、铁制品、塑料制品、布制品等材料,并有意识地布置教室,让幼儿自由地去玩,从玩中知道“磁铁“这一名称后,教师进一步引导他们,为什么磁铁有的东西能吸起,而有的东西不能吸?被吸起的是什么物品,不能吸起的又是什么?幼儿玩玩说说,气氛活跃、宽松,连那些平时胆小、不爱讲话的幼儿也大胆地发言了。最后,教师小结、概括所学知识要点,使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探索,认识了磁铁的特性,培养幼儿对探索的兴趣,又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是新《纲要》将以往独立存在的数学领域纳入到科学领域之中,还提出了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一些简单的问题,为此,我们开设了“小小银行”、“贝贝超市”、“娃娃餐厅”等游戏场所。幼儿在玩“娃娃家”游戏时,只见“妈妈”手提着一只篮子来到“银行”柜台前,“妈妈”很有礼貌地说:“叔叔(阿姨),我取十块钱。”“营业员叔叔”很利索地给她十块钱(硬板纸上写上数字),她又来到了“贝贝超市”,先是买了五块钱的糖,又买了二块钱的饼干,她看了看还剩三块钱,又去找了三块钱的物品买下,最后“妈妈”开心地离开了超市。通过这些与数概念有关的游戏,既训练了幼儿对数字的进一步了解,在游戏的交往中又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