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家长会议记录

家长会议记录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9-11 07:12:0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家长会议记录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家长会议记录

第1篇

关键词: 家长会 沟通 目的 主题 方法

多数班主任往往局限于打电话和接待来访两种沟通方式,忽视了家长会在家校联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多数班主任都说家长会过于麻烦,不知道怎么开。其实,只要解决四个问题,开家长会难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一、开家长会应该明确一个科学目的

在通常意义上,学校或教师开家长会的目的无非是借开家长会的机会,将学生此前的学习情况或在校生活情况告诉给家长,以期获得家长对学生管理的某些配合或帮助。显然,这样开家长会的目的没有能够跳出“应试教育”环境下“学习成绩决定一切”的怪圈,也与“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精神相抵触。所以,我们召集家长们开会不仅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实际需要,更是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健康、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在这个意义上,学校或教师召开家长会的目的一目了然,那就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只有基于这样的目的才是科学的教育目的。

二、召开家长会要设定一个突出主题

有了科学的教育目的,家长会的主题就比较容易确定了。由于教育规律的特殊性,对班内学生的教育,特别是对那些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都不可能指望开一次家长会就解决问题,那是不现实的。我们不妨本着对学生健康成长负责的精神和要求,召集家长多开几次家长会,而且每次可以设定一个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突出主题,帮助和指导家长培养并发展孩子高尚的品格、健康的兴趣和优良的体魄,而不仅仅关注他们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提高。

三、在家长会上把握一种健康的情感

平日里,我们往往会被一些“问题学生”的不良违规行为搞得筋疲力尽,难免“爱屋及乌”,迁怒于他们的家长,认为正是家长的教子无方才导致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于是,在潜意识里,教师不知不觉就把学生家长放在对立面上,不自觉地将其当做自己的教育对象。事实上,在对学生的教育问题上,教师和众多学生家长一样,有着相同的教育目的、教育义务和责任,彼此间是相互平等的,而不是对立的两方。所以,对待学生家长,教师切不可将自己置于一个不恰当的位置,应该把家长看做是与自己平等的对话者和交流者,学会尊重并善待每一位学生家长。笔者认为,只有把握了这样一种友善的、健康的情感,我们才会在家长会上建立起与学生家长有效沟通和平等交流的基础,才会避免把家长会开成训斥挖苦会和告状诉苦会。

四、在家长会上学会运用一种有效方法

在新学期开始,班主任就应该根据班级管理的实际需要,按期初、期中和期末统筹做好召开家长会的计划。召开家长会的具体方法是因人而异、因班而异的,但以下几点是必须把握的。

1.要精心设计家长会的主题,可以分别设定“良好家庭育人环境的建设”、“家庭文化与青少年成长的探讨”、“谈谈兴趣爱好培养的误区”、“尊敬的家长,你有多了解孩子”、“家长同志,难道分数对你就那么重要吗”等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主题。

2.要充分做好召开家长会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会议材料、会议形式和会议程序等内容。

3.要开动脑筋创新家长会形式,既然我们是和家长们平等的交流主体,在具体方法上就要尽量避免出现教师一门心思讲,而家长伸着耳朵听的“教育形式”,采取一种教师和家长、家长和家长之间彼此互相交流、沟通的“座谈形式”。只有这样的开会方式,才能激发家长参与的兴趣和热情,才会有效地推动家长主动参与班级管理。

第2篇

为了使我校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成为州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望各位老师针对下列内容,及早做好准备工作。

A1: 1.校务会议安排上有记载召开会议研究语言文字的资料。(校办)

2.有实施方案,工作制度、计划、总结。(教务教研)

3.学校工作计划,各教研组计划上有关于落实规范语言文字的要求。(校办、教务教研)

4.教师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展示、学生钢笔字、毛笔字展示,普通话演讲比赛(教师、学生)。以上均有照片、评分表、通知、总结。(教务教研)

5.“讲普通话、用规范字、做文明人”倡议书。(政教)

6.家长会记录上有相关记载。

7.汇报材料。(校办)

A2:1.校园文化建设中有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校办、总务)

2.目标管理责任书。(有语言文字方面的要求)(教务教研)

3.年度考核细则。(有相关内容及评分要求)(教务教研)

4.优秀课评分标准表。(原件)(教务教研)

    5.“文明班级”考评标准。有语言文字方面的要求包括评分记分册的原件,注意书写

A3: 1.成立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校办)

     2.有语言文字办事机构,有专(兼)职工作人员。(校办)

     3.办公机构内有适应工作需要的办公条件。(教务教研)

     4.有专项经费(附发票及复印件)。(总务)

     5.推普周活动计划(材料)。(校办)

     6.普通话测试等级证书,全校教师普通话测试情况总表,普通话测试等级一览表。(校办)

7.学校开展经典诗文朗诵活动(实录、简报、照片)(各处室)

A4:1.各种竞赛测试卷,期中、期末考试卷(附一份)(教务教研)

     2.名称牌(各种),标语牌(照片、文字)(总务)

     3.考核成绩公布表(照片、文字)(教务教研)

     4.学校宣传栏、校报、墙报、课件屏幕相关内容(照片、文字)(政教、信息)

     5.有永久性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标语牌(铁质两处以上)(总务)

6.校办刊物、网络等处用字规范(校办、信息)

A5:1.学校领导带头说普通话。

     2.学校内所有人员均使用普通话交流。

     3.课程安排表。(教务教研)  

4.各种计划、总结。(均含有相关内容)(各处室)

B1: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说普通话(有学校日常检查材料)(教务教研)

2.教师在辅导答疑中坚持说普通话。(教务教研)

B2:1.教师在会议,集体活动,学校公共场合说普通话(有录像最好,照片亦可)(信息)

    2.教师与学生、教师之间坚持说普通话。

B3:1.各科板书各一例(照片、文字)(教务教研)

2.各科教案各一本。(教务教研)

3.各科作业各5本(教师批阅、学生书写)(教务教研)

4.学习笔记本。(党支部、校办)

5.教师参加经典诗文朗诵,及获奖证书(校办、教务教研)

B4:1.普通话测试证,教师普通话水平一览表。(校办)

    2.学校科任教师普通话水平汇总表。(校办)

    3.学校语文教师开设语言文字或普通话讲座(有照片、有培训签名、有相关培训材料)

    4.各班“推普员”人员名单表。

B5:1.语言文字工作科研成果(以获奖证书为准)(参加各类普通话演讲证书、论文证书)(教务教研)

    2.在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相结合方面有探索、有特色、有经验。

    3.学校获奖证书;教师论文集,学生作文集等。(教务教研)

C1:1.学生在课堂中回答问题用普通话。

2.学生日常用语用普通话。

C2:1.学生在会议、集体活动、学校公众场合说普通话。

     2.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交谈说普通话。

3.学校有校园广播员。(政教)

C3:1.学生作业本。(教务教研)

    2.班会记录、各类学生会议记录。(政教)

C4:1.写给亲朋的一封信(样本几份)注意格式、用字规范。(教务教研)

    2.课堂实录或照片及获奖证书。(教务教研)

    3.各种论文证书。(教务教研)

    4.学生参加经典诗文朗诵活动(材料,照片)(政教、信息)

5.休闲广场中有“普通话及规范字”的专栏(照片、实况)(教务教研)

6.以推普为主题的黑板报(政教)

D1:大力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化活动计划及总结(每学期一份,共6学期)(校办、教务教研)

D2:1.广播站、黑板报的宣传作用(录音、材料、照片)(政教)

    2.家长会上进行宣传(照片、家长会记录)(政教)

    3.宣传栏。(政教、总务)

D3:1.“校园广播站”工作人员安排表。(政教)   

2.“校园广播站”节目安排表。(政教)

    3.“校园广播站”成员安排表。(政教)       

4.“校园广播站”各栏目材料。(政教)

    5.国旗下讲话材料(有安排表、有照片)(政教)

D4:1.各类演讲材料,每周周初会上安排的素质教育论坛、班主任经验论坛材料。(政教、教务教研)

     2.连续三年“推普周”活动计划、总结及落实材料。(校办)

     3.向社会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讲座(有照片、材料)。(校办、信息)

 

第3篇

现将2012年上学期期末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主动贯彻落实学校以及各职能部门各个阶段和突发性的工作要求,做到坚决服从、动作迅速、部署到位、落实有策,经常性抓好班级管理中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小结环节工作。与其他班主任一样,经常性加强对学生的集会、早读、课间操、卫生清洁、午休、晚自习等督促检查并考核登记,阶段性地或持续某段时间坚持每天对早读、午休、清洁卫生情况或晚自习情况进行突击检查,经常性、随意性地观察其他课任教师上课时学生的学习和纪律状况,力求更多的感性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便有的放矢地加强动态管理,在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活动中及时了解、关心、教育并且督促其良好习惯的养成,同时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之示范效果。

二、主动、大胆搞好对学生干部的发掘、使用、扶持、教育和培养工作,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五自”能力。该班“难得”的班干部从总体上说:“领头雁”几乎没有、表率网射作用差、胆小怕事常拖拉。针对本班学生干部胆小怕事、明哲保身而不能形成班集体的核心这一状况,深入学生生活,善于洞察和了解情况,。我更多的采取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或个别谈话,分析研究之根源、指出教育其不足、授之建议以方法;同时进行职责分工,做到人人有权、人人有责、互相监督、相互协调,实行民主管理,逐步培养出像曲超、刘玺、王琳、那荣威、张一烁等这样一批较为得力的班干部,使班级管理有了良性的互动,此一状况在有了明显的改观。

三、始终贯彻分层次教育,做好教学工作计划,坚持“抓两头、促中间”,不厌其烦地耐心做好后进生的帮教转化工作。针对本班如:杨恒、李忠阳、杨行、杨磊、曾超、李文君、蔡思阳、王照、金善、邵楠等纪律或学习双差的后进生多、且突出之头疼状况,我班实行了《学生每天情况登记表》、《学生思想动态情况每天公布》制度,坚持每天登记、每周公布、每月小结的做法,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育,做到“小犯指出批评、多错检讨通报、大错约见家长、累犯严肃处理”,更主要的是班主任经常性加强督促和引导,充分利用班会、集会小结、召开座谈会、电话通知其家长、开展“告别不良行为,重塑文明形象”等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从情入口、感之以心。同时,有的放矢地“约法三章”,狠治各种歪风邪气,培育正确的舆论导向,耐心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和家长的配合督导;充分利用班(团 )会、课余时间以及校内外各种方式的活动,结合《德育量化考核实施细则》和文明学生的评比,培育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核心集体,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些“暖处理”给他们定目标限期改正,扩大积极分子队伍,形成良好的学风、考风和班风.。通过坚持不懈的“苦心经营”,特别是大力加强班主任与课任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经常“合力教育”,违纪现象有效地得到了遏制,班级纪律迄今终于有了根本性的扭转。

四、主动联系和协调各课任教师,共同努力搞好教育教学研究,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学习辅导和后进生的帮教,增进师生情谊。本学期面对后进生工作面积大、难度大、反复大、转化难的“四大一难”,本人竭尽全力,一改一些成效不大的做法,保持了幽默、风趣、耐心的帮教与引导,配合家长,擒贼先擒王,促使如杨恒、李文君、蔡思阳、杨磊、李忠阳等一大批纪律差生首先得到了有效的抑制,转化效果明显。

五、经常性与家长取得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积极做好合力教育工作。邀请家长来校面对学生一起商讨教育对策。本学期第一次检测后及时召开了11位后进生及其家长和科任教师的面对面座谈会;按学校的安排于开学初与中段检测后召开了家长会,绝大多数家长都能依时到会,缺席家长后来通过电话、写字条等也取得了联系,有力密切了学校和社会的联系,有力配合了对学生的及时教育。

六、积极、依时参加学校、年级(组)召开的各种会议,认真做好会议记录,及时上传下达,工作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依时完成学校、级组的各种材料汇报和上交事务。

第4篇

一、主动贯彻落实学校以及各职能部门各个阶段和突发性的工作要求

做到坚决服从、动作迅速、部署到位、落实有策,经常性抓好班级管理中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小结环节工作。与其他班主任一样,经常性加强对学生的集会、早读、课间操、卫生清洁、午休等督促检查并考核登记,阶段性地或持续某段时间坚持每天对早读、午休、清洁卫生情况进行突击检查,经常性、随意性地观察其他课任教师上课时学生的学习和纪律状况,力求更多的感性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便有的放矢地加强动态管理,在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活动中及时了解、关心、教育并且督促其良好习惯的养成,同时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之示范效果。

二、主动、大胆搞好对学生干部的发掘、使用、扶持、教育和培养工作

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五自”能力。深入学生生活,善于洞察和了解情况,。我采取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或个别谈话,指出教育其不足、授之建议与方法;同时进行职责分工,做到人人有权、人人有责、互相监督、相互协调,实行民主管理,逐步培养出一批较为得力的班干部,使班级管理有了良性的互动。

三、始终贯彻分层次教育,坚持“抓两头、促中间”

不厌其烦地耐心做好后进生的帮教转化工作。针对本班纪律或学习双差的后进生多的状况,我班实行了《学生每天情况登记表》、《学生思想动态情况每天公布》制度,坚持每天登记、每周公布、每月小结的做法,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育,做到“小犯指出批评、多错检讨通报、大错约见家长、累犯严肃处理”,更主要的是班主任经常性加强督促和引导,充分利用班会、集会小结、召开座谈会、电话通知其家长、开展“告别不良行为,重塑文明形象”等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从情入口、感之以心。同时,有的放矢地“约法三章”,狠治各种歪风邪气,培育正确的舆论导向,耐心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和家长的配合督导;充分利用班会、课余时间以及校内外各种方式的活动,结合《德育量化考核实施细则》和文明学生的评比,培育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核心集体,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些“暖处理”给他们定目标限期改正,扩大积极分子队伍,形成良好的学风、考风和班风。。通过坚持不懈的“苦心经营”,特别是大力加强班主任与课任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经常“合力教育”,违纪现象有效地得到了遏制,班级纪律有了根本性的扭转。

四、主动联系和协调各课任教师,共同努力搞好教育教学研究,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

学习辅导和后进生的帮教,增进师生情谊。本学期面对后进生工作面积大、难度大、反复大、转化难的“四大一难”,本人竭尽全力,一改一些成效不大的做法,保持了幽默、风趣、耐心的帮教与引导,配合家长,擒贼先擒王,促使如陈德愈、黄尧、林士举等一批纪律差生首先得到了有效的抑制,转化效果明显。

五、经常性与家长取得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积极做好合力教育工作。

邀请家长来校面对学生一起商讨教育对策。按学校的安排于开学初与中段检测后召开了家长会,绝大多数家长都能依时到会,缺席家长后来通过电话、写字条等也取得了联系,有力密切了学校和社会的联系,有力配合了对学生的及时教育。

六、积极、依时参加学校、年级(组)召开的各种会议,认真做好会议记录,及时上传下达,工作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依时完成学校、级组的各种材料汇报和上交事务。

第5篇

【摘要】幼儿园档案是反映幼儿园因地制宜实施素质教育,是进行幼儿保教、探索幼教规律的必要条件和可靠依据,教育档案管理的目的在于规范幼儿园的教育管理工作,提高保教质量。本文客观分析了我区农村“双语”幼儿园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要实现以档案管理促进办园整体水平的提高,应抓住的几个重要环节:①树立规范的幼儿园档案管理意识。②及时收集,确保资料的真实完整,切忌为应付检查弄虚假材料或抄袭。③掌握一定的档案整理和归档的方法。

【关键词】“双语”幼儿园,档案管理

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我曾受邀参加了县学前教育办公室对我县农村“双语”幼儿园办园水平的评估检查。我区农村“双语”幼儿园从2010年始如雨后春笋迅速涌现,到2012年,我县已建立了农村“双语”幼儿园88所。截止测查时园龄最长的园所一年多,最短的仅仅几个月。我们除察看实际的办园条件、教育环境及观看现场教学活动外,档案检查是另一项重要的内容。但几乎所有的农村“双语”幼儿园都存在着档案缺失、条理不清、混乱存放等情况。我想这种情况不仅在我县农村“双语”幼儿园,可能在我州甚至我区农村“双语”幼儿园也是普遍存在的。

“档案是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清晰的、确定的、具有完整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幼儿园档案反映幼儿园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因地制宜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真实记录,是进行幼儿保教、探索幼教规律的必要条件和可靠依据,是幼教工作者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幼儿园档案管理工作是幼儿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工作,它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可以有效地发挥档案的利用价值和作用,更好地为幼儿园各项工作服务。目前农村“双语”幼儿园师资力量和管理水平都很薄弱,我认为,可以规范档案管理为抓手,推动农村幼儿园明了工作任务,稳步发展。因此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以供镜鉴。

在检查中,发现当前农村“双语”幼儿园档案管理乱象如下:

(1)档案内容太少。有的幼儿园几乎没有档案。有的园所档案里仅有教职工名单简历、班级幼儿名单以及幼儿园工作行事历。

(2)档案内容芜杂。园长及兼职档案员不知道幼儿园应建立哪些档案,档案里应收集哪些材料。虽然检查前给参加评估的园所发了通知,并给出了一份评估标准及评估方法的详尽材料,但多数幼儿园仍不得要领,许多资料散堆在一起,不能分门别类归档。把上级文件、工作计划、教学计划、规章制度等混乱地放在一个档案盒里,也不装订。有的幼儿园甚至没用档案盒,归档材料只是捆扎在一起堆放。

(3)档案整理粗糙。字体不一(手写体与打印字体都有),纸张不同,档案没有封面,无标注日期。

(4)缺乏专人负责,统一管理。国家对每所农村“双语”幼儿园配一名管理人员和五名教师,每个教师带一个班。有的乡政府为解决园所人手严重不足的实际困难,配备了1-2名保育员。但还做不到设专职的档案人员。有的园长把所有档案工作揽于一身,但由于事务繁忙,力不从心,无法建立完整规范的档案。

如此乱象,究其原因,我认为有如下几点:

一是园领导是非专业出身,人员配置不够。我区农村“双语”幼儿园是国家为我区培养少数民族“双语”兼通人才,开发大西北,富民强边的一项重要的教育扶持项目。由于这个项目的推进迅猛,而我区又缺乏相应的幼儿教育管理及教学人才储备,就招收了很多非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如我县为完成开园任务,就从各中、小学推荐的懂“双语”、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教师中选拔了一批聘为园长。虽然她们在原先的工作岗位上个个都比较优秀,但中小学教育毕竟不同于幼儿教育,隔行如隔山,她们中大多数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无法适应新的工作。新建的幼儿园就如一张白纸,工作千头万绪,幼儿园日常实际工作已让她们疲于应付,诉诸于文字的档案工作更是没时间、没精力,也欠能力去做。这是造成多数农村幼儿园档案不全、不规范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这种状况也极大地阻碍了她们进行教育反思与专业的进步成长。

二是规范档案管理的意识淡薄。没有配置必要的档案保管设备,未安排专、兼职档案员。建议在目前人员编制不足的情况下,园长可根据本园教师特点,给每个教师分配一些必要的档案工作,使其成为兼职的档案人员。材料的收集要分工负责、落实到人,及时移交、及时入档,统一管理。园领导要重视档案工作的日常指导与检查。应督促兼职的档案分管人平时勤于整理记录,避免检查时慌了手脚,从网上或其它园所胡乱抄材料甚至不加修改应付塞责。园领导对此项工作的要求不能仅停留在“资料有人保管,所需材料有人提供”的层面上,不能满足于“资料收放整齐、不丢不损”的档案管理状况。

三是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有定期归档制度,即学年末上交一次归档材料,而鲜有随时归档制度。对归档材料,在归档范围及内容上,重视收集反映幼儿园整体的资料,而忽视班组及教师个人资料的收集。这导致教师个人教学反思、教养笔记、幼儿观察记录等材料由于未归档而散在教师手中,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是档案收集范围不清,档案管理方法欠缺。特别是教育教学档案内容较完整的少,无论是幼儿园整体教育资料还是班组或教师个人资料,结果性材料多,过程性材料少,极大地降低了教学、教研资料的查考、借鉴等使用价值;资料形式以书面文字居多,图片、音像等形式较少;此外,由于方法欠缺,档案管理中还存在档案整理无序、分类不明确的问题。如日常工作计划与各种会议记录、政治、业务学习记录、工会活动计划等混杂其中。

幼儿园档案管理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要真正实现以档案管理促进教育教学在内的办园整体水平的提高,应该抓住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1.树立规范的幼儿园档案管理意识

要认识到建立健全档案的必要性和价值。幼儿园档案是在幼儿园管理和教育教研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教育过程、教育成果、教育水平的重要史料和证据。幼儿园中很多工作具有常规性和重复性。作为工作或活动记录的档案,具有一定的查考、利用、保存价值。如我园每年开展大型的常规教育活动――亲子运动会,每次活动前,我们会参照历年运动会档案,仔细选择经过检验认为较为合适的运动项目;活动中我们对比赛过程进行拍摄拍照;活动后总结反思:哪些项目既有利于发展孩子的运动体能和技能,简单有趣又安全,且有利于裁判认定、家长轻松把握的就予以保留。在开展运动会活动中产生的所有材料,运动项目的研讨、比赛中的照片、总结等等汇集起来就是这个活动的专题档案。

2.及时收集,确保资料的真实完整,切忌为应付检查弄虚假材料或抄袭

档案工作的基础是资料的收集,而收集工作是档案工作的起点,是档案工作的第一个环节,最重要的是要注意保存原始的、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所以资料收集都是从平时的积累开始,从点点滴滴的工作做起的。首先,在全园教职工中宣传档案的作用,使大家了解和认识到保留档案的重要性。其次,制定各类档案交存的负责制度,要求各相关责任人将平时的原始资料都要保存好,活动结束或每学期末,必须及时将资料上报档案室存档统一管理,从而确保档案收集的完整性。

3.掌握一定的档案整理和归档的方法

现在农村“双语”幼儿园还不具备设置专职档案管理人员的条件,我们可聘请档案局的专业人员对所有的教师进行基本的档案制作整理、装订等方面的专业培训,还可以向正规示范园所求助,请她们就幼儿园档案整理归类给予专门的培训和指导,掌握主要的档案立卷归档的基本功:①案卷的外观要美。厚薄适当,装订齐整,背脊档案名的书写简明、醒目。②卷内文件材料分班装订,尽量减少卷内文件材料之间的磨损。③为便于查阅、复印,案卷装订时,采用活页拉杆夹。④档案包装材料应尽可能一致。⑤分类归档。为便于查阅,可根据档案的性质和内容采取不同的分类方法。如按时间分类或按专题分类。

4.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明确归档范围与时间。在园务管理、教育教学及教研活动中,凡是具有查考、利用、保存价值的文字和声像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文件材料都属于归档范围。可分别采取随时归档与定期归档的方法。全园各班级开展的教育活动记录,如每年的“三八”主题教育活动、故事大王比赛、国庆节庆祝活动、毕业典礼、运动会、教师技能技巧比赛、玩教具的制作比赛、教师工作能力考核等都是我园的常规活动,在筹备计划之前,我们都要翻阅档案记录,从往年的计划、总结中取往年之长,同时又避免往年活动的不足,精心策划,精心设计。活动的安排,的海报、家长签到表、发言记录、活动总结等文字资料和所拍照片、录像等图片资料及声像资料,要在活动结束后马上整理,随时归档。而每学期的教养笔记、当班记录、周教育计划、区域活动计划及自主性幼儿记录(如自然角植物生长记录表)等资料在学期结束时上交,归档时间按学年度整理,实行定时归档。将同专题、同项目、同内容的文件材料编排在一起。同时还要明确归档的文件材料要求:凡归档或上报材料应做到书写材料优良、字迹工整、图形清晰并要注明题目、时间,以有利于长期保存和利用;打印材料用纸应可能统一纸张,同时要保存在U盘上。

建立借阅制度并认真执行。配备借阅登记本,凡是借阅者应按要求填好借阅登记表,要求借阅者不得在所阅材料内圈画、拆页、画线;并规定归还日期,逾期不还要及时催要,以防长时间后因遗忘而丢失。

5.幼儿园档案管理内容可参照教育行政及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评估标准,结合本园实际,对全园档案进行有特点的建档分类

可参考下列分类:

上级文件类――(不言自明,不必细说)。

园务管理类――园务产生的会议记录、决定等文书档案。

保教档案类(保教档案是幼儿园最主要也是子类较多的档案)――有全园保教计划、各年级组教育计划、园本教研计划及教研记录、教学反思、教师培养计划、师徒结对协议、保育管理、大型教育活动的计划实施及总结等。

家长工作类――家长委员名单、家长会记录、家长问卷、家庭教育讲座、家访记录等材料。

幼儿卫生保健类――幼儿体检表、计划免疫记录本、学期体检单、消毒、卫生检查记录、每周食谱、幼儿膳食营养测算等材料。

后勤工作类――安全、财产、财务管理、幼儿园基本建设、食品安全、食品采购等。

声像档案类――各类活动的图片、照片及音像资料。

第6篇

[关键词]社区旅游;乡村;制度变迁;时间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1)03-0062-08

1 引言

雨崩村隶属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云岭乡管辖,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逐渐成为国内外背包、探险、生态、宗教文化旅游者所向往的热点目的地。2001年以后,“雨崩”这个名字开始出现在一些与旅游资源开发有关的研究成果中。最早涉及雨崩村社区旅游研究的也许是希尔曼(Hillman)。随着地方政府与国内外一些自然保育方面的NGO开展合作,作为一个受外力冲击的环境变化监测地,雨崩村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外部关注。

2006年,在编制《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过程中,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的规划专家第一次系统地调查和分析了雨崩村以社区参与为主导的旅游发展模式。他们认为,虽然不能称作完美,但是“雨崩的社区旅游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具典型意义的社区旅游,村民真正参与到旅游决策、管理、利益分配的各个环节中”。雨崩村民自主掌控的利益分享机制,被作为中国社区旅游发展的一个有借鉴意义的案例,写入了世界旅游组织出版的《旅游与社区发展:亚洲的实践》一书中。自此,有关雨崩村的旅游研究进入一个以社区参与为核心问题的阶段。中国国内研究者开始集中发表一些围绕雨崩村社区旅游问题的研究成果,其中保继刚和孙九霞、陈志永和杨桂华、刘相军和杨桂华的3篇论文(依次称为A文、B文和c文)可作为代表。

然而审读这3篇论文,其用于叙述雨崩村社区旅游发展过程的那些文字,彼此之间存在着有关基本事实的不吻合。3篇论文的相同观点在于:住宿收入分配制度、马队轮换制度是雨崩村社区旅游模式的核心组成,而又以前者更为重要;随着时间的迁移和情况的变化,住宿收入分配制度出现了几次结构性的调整。正是在涉及住宿收入分配制度的调整问题时,3篇论文所叙述的基本事实出现了明显的分歧(表1):

最明显的,对于每一次制度变化的时间,A文与c文都给出了明确但却完全不同的表述;

A、c两文至少指出了三次制度变化,B文却只介绍了一种制度;

A、c两文对于第二次制度变化的表述几乎完全不同;

在第三次变化之后的新制度中,在抽取接待户收入的数额上,A文指出是由轮值户按游客数每天向各接待户抽取10元/人晚,但B、C两文都明确表述为按游客数向所有接待户抽取50%收入。

那么,雨崩村社区旅游发展的过程究竟是怎样的?3篇论文给出了3种几乎完全不同的雨崩村社区旅游发展史,一个严重的悖论由此产生:如果它们提供的社区旅游发展史都是以研究者缜密严谨的田野调查为基础,那么一个小小的、只有一百来人的藏族山村,却同时拥有了3部彼此矛盾的“历史”。这事实上使得雨崩村民成为没有“历史”的村民。

2 去田野中寻找历史

笔者2006年10月初第一次进入雨崩村调查,对其旅游发展状况做了初步了解。2008年7月底至8月初,笔者组织了调查组再次进入雨崩村展开实地调查,主要目的在于对当地旅游发展和社区变迁的过程做更为全面的了解。为了使调查结果对后续研究更有参考价值,调查者专注于弄清每一次制度变化的具体过程,尤其要明确新制度萌生和实行的时间、推动制度变化的关键人物、制度变化的具体内容。在为开放式访谈所设计的问题中,涉及如下一些直接指向制度变迁基本事实的信息:

问题1:哪家最先开客栈?

问题2:谁提出住宿接待必须轮流?

问题3:什么时候住宿接待开始轮流?(涉及第一次制度变迁的特征)

问题4:什么时候游客可以自选住宿?(涉及A文第二次制度变迁和B文所唯一提及的制度变迁的特征。至于C文所描述的第二次制度变迁,笔者再次实地调查前从未听说,且事后根据开放式访谈的记录看,也极少有被访者提到它)

问题5:什么时候改为每组四户轮流收取住宿费?(涉及第三次制度变迁的特征)

问题6:什么时候将每组四户轮流收取的住宿费确定为5元/人?(涉及c文所给出的第四次制度变迁的特征。根据c文提供的时间,A文在发表前应来不及将其纳入分析)

问题7:什么时候成立了马队?

调查组尽力寻找下面这些关键人物接受访谈:雨崩上、下两个自然村的历任村长、会计、马队队长和每一家客栈(当时有16家挂牌开业,其中2家由外地人经营)的家长。村子并不大,当时总共只有34户人家,不到180人,而村民们生性淳朴,调查组得以顺利展开入户调查。最终,调查组在一个星期时间之内完成了31份村民深入访谈,涉及25户家庭,包括9位有“职务”的关键人物、12处村民自有客栈的家长,覆盖了村落里有可能对制度变迁产生影响的主要群体。表2开列了根据访谈记录整理出来的针对上述7个问题的回答要点。

3 如此模糊的历史

以下根据调查材料综合整理分析了上述7个问题,尝试厘清发生在雨崩村的基本事实。

问题1:哪家最先开客栈?神瀑客栈是第一家客栈,几乎没有疑义。

问题2:谁提出住宿接待必须轮流?曾经担任下村村长的阿木可能起到了最主要的作用。据阿木自己说,提出住宿轮流有两个考虑:第一,村里马队已经在轮流了,要解决村子里面的矛盾,“轮流好一些”:第二,当时阿茸老师、梅里第一家、徒步者客栈、神瀑客栈都已经有了,“四家不时有摩擦”,但是“自家开客栈是村里没有同意的”,现在既然开了客栈,就不能只顾自己赚钱,“一家赚的也(应该)是全村赚的”,“那个山,那个水,每家都是一起的,做旅游必须要团结”。

不过,现任下村村长阿茸玛提到,2002年来了一个叫扎西的游客,原本在香格里拉(即中甸县)开茶馆,他也发现了抢游客的问题,于是提建议给阿木队长说,可以按号轮流接待游客住宿,“村里就开家长会,决定给每户人家都编号,来了一批游客后轮到谁家就住谁家”。但在阿木的回忆中,“扎西”这个人物从未出现过。当然,阿茸玛的叙述也并没有否定阿木是家长会上第一个提出方案的人物。从家长会参加者以及村民们的普遍反映来看,阿木的确是首先的倡导者。

此外,在有关雨崩村社区旅游发展的早期研究中,阿茸曾被看作一 个关键人物。他毕业于当地师范学校,在村里及周边的小学任教多年,应是学历较高、阅历较广的“村落精英”。据他自己叙述,他是在2002年左右注意到客栈抢游客现象的。为了避免旅游发展受到破坏、避免村民关系的恶化,他提出了一个轮流接待游客的方案,并且打消了当地政府(雨崩村归属一个叫做西当的行政村管辖)官员对雨崩村走上市场化经营的担忧,促使村民家长会表决并通过了这一方案旦付诸实施。从表2反映的信息看,阿茸作为“村落精英”的作用也许并没有像他自己表述的那样重要,但是考虑到他与曾经担任村长的吾金、阿木是亲兄弟,那么阿木在正式提出方案前也的确有可能受到阿茸的影响。

问题3:什么时候住宿接待开始轮流?这个问题曾让笔者感觉非常迷惑。从表2反映的信息来看:1998年1次、1999年1次、2000年1次、2001年1次、2002年5次、2003年3次、2004年2次、2005年1次。此外,“阿木村长时”1次,这个答案多半是正确的,但是意义不大。10位关键人物中,有5位给出了类似的回答(2002年或“阿木村长时”),但偏偏阿木自己和他的儿子定次里给出的时间分别是1999年和2000年。

2006年秋,笔者首次进入雨崩村做调查,曾经拍摄到如图1所示的提示牌。根据这块牌子所提供的日期,同时考虑到希尔曼有关雨崩村强制轮流分配游客的在2002年,那么至少可以肯定,最迟从2002年初开始雨崩村已经开始执行轮流制的住宿收入分配制度。

最早是什么时候?阿木曾经提到,自己是1999年到2002年做村长的,至今“已经五、六年没做村长了”;而他的前任鲁追回忆说,自己是9年前不做村长的,此后阿木做了4年,然后鲁追自己的儿子阿茸玛做了5年。阿木和鲁追的回忆可以相互参照,基本吻合。因此,以2008年为基年往前推算,雨崩村住宿轮流接待制度的出现不应早于阿木任期的起点,即1999年。

问题4:什么时候游客可以自选住宿?回答了此问题的10个被访者中,8个人选择了2003年。看起来这一时间点没有太大疑问,但是具体的月份却无法确定。

问题5:什么时候改为每组四户轮流收取住宿费?回答了此问题的11个被访者中,7个人选择了2006年、2006年10月、2006年秋或2006年冬,分歧不算太大。在笔者2006年10月初第一次进入雨崩村时,曾对徒步者之家的家长阿那主进行了访谈。根据记录,当时雨崩村仍在实行每天一户按号轮流的住宿收入分配制度,还没有采取四户一组的轮流形式。因此,后一制度的出现不早于2006年10月,应该是比较可信的。

那么它的出现不迟于什么时候?现任下村村长阿茸玛和马队队长之一定次里各自提供了一些较为详细的线索。2006年“十一”黄金周,村里试行了村长、会计统一到各家收钱然后各家平均分配的做法,当时每家都分到接近400元,大家感觉效果不错,于是将以前每天按号轮流的形式改为每天“上下村各派两个家庭共四个家庭去收钱”,按照每位游客10元的标准向每一家开设了客栈的家庭收取,最后由这四个家庭平均分配。然而,由于有些客栈不自觉,为了少交钱开始藏客人、藏行李,一些村民就进屋查人、搜人,引起不少纠纷。到2007年4月的时候,为了确保客人财物安全,各家同意了不得进客栈查人,客栈家长报多少就是多少。“2007年4月”是定次里提出来的一个参考时间,但他并不十分确定,并且也只有他给出了这一时间。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显然最迟在2007年时这一新制度已经出现了,而且在当年还经历过一次小调整。

问题6:什么时候将每组四户轮流收取的住宿费确定为5元/人?由于这一制度变化刚刚发生不久,因此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没有引发太多分歧,基本可以确定是在2008年6月前后。但是,“5元”这个说法并未得到所有被访者的赞同,一些人指出是“4到5元”,并且也不允许收钱的家庭进到客栈里面清点游客人数。不少客栈家长和普通村民都很直白地指出:其实每组到客栈收钱的时候,都是客栈家长随意给一点,基本上不会严格按照实际住下的游客人数核算,而收钱的家庭也都不好意思闯进去清点人数。在村民的互相不信任和经营收入的私有意识越来越强的趋势下,雨崩村由社区成员自主维持的这样一种住宿收入分配制度显然面临着一场危机。

问题7:什么时候成立了马队?收集到的信息似乎非常混乱,单从时间跨度看便从1996年延伸至2003年。然而,如果“阿木村长时”是一个模糊但却正确的答案,那么在13个回答中,至少有6个人的回答符合阿木1999年到2002年担任村长这一背景。

2008年8月5日上午,在同行的一位调查员多次向神瀑客栈家长阿青布提出请求之后,后者终于拿出了几个笔记本供团队成员查阅,其中包含图2所示的这一页,即当时担任下村会计的阿英布――阿青布的弟弟――亲笔写下的有关设立马队轮换制度的会议记录。从“2000年10月30号晚”这个明白无误的日期来看,雨崩村最迟从2000年11月起就实行了马队轮换制度,并且很可能早于住宿收入分配制度的出现(参见对问题3的相关分析)。照此推断,住宿收入分配制度的核心要素――“轮流”,在马队轮换制度建立的时候已经有了一个雏形。

事实上,关于马队的成立,被访者们还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比较有参考价值的包括如下两种:第一,不少人认为,马队的轮流早于住宿的轮流,并且提到当年中日登山队来的时候都是帮他们驮东西,当时还没有用来驮人的骡子;第二,定次里回忆说,成立马队时“游客不多,都是考察。1998年开始,游客越来越多,抢游客,矛盾大了,要轮流”。这两种信息似乎在暗示,雨崩村马队在主要转向旅游业之前,曾经也已经以马队的形式为村民做运输,并且时间也应在1998年以后阿木担任下村村长期间。不过,当调查员向被访者说出“马队”这个词的时候,并未区分“驮东西”的马队和“驮游客”的马队,因此很可能一些村民提供的是运货马队的成立时间,而另一些村民则提供的是马队开始驮游客的时间。调查组原本以为双方“默会”的地方性知识,在此却制造了不小的误会。

4 历史为何如此模糊?

对于建构雨崩村旅游社区发展史――尤其是制度变迁――过程中遭遇的种种困难,首先也许可归咎于语言差异带来的交流障碍。雨崩村民通用藏语,而被访者当中能够顺畅地使用汉语与调查员直接交流的人寥寥无几。虽然当初预料到可能存在着交流障碍,笔者已经事先邀请了邻近村一位藏族女大学生做翻译,但对于解决沟通问题的作用是有限的。部分重要信息在翻译过程中耗损了,在访谈记录中也留下了不少缺憾。

接下来的原因,基本上都与“时间”――这个调查组最为重视却又最难确定的对象有关。被访者总是想不起某一事件发生的准确时间,有时竟然在前后两次接受访谈的时候对同一事件的发 生给出不同的时间,或者只记得“羊年”而不能回忆起准确的公元纪年及其月份。

这样不断地追问时间问题,究竟是否重要呢?从上面的繁琐讨论来看,可以认为是非常重要的。讨论时间问题,不仅关系到如何具体地理解雨崩村社区旅游内生制度的变迁背景,而且也关系到认定雨崩村案例事实的思维逻辑。所谓与“思维逻辑”有关,也就是说,当研究者为了要去还原的社会事实而向当地人提出种种问题时,尤其在斟酌问题中所使用的种种字句或“术语”时,是否会考虑到当地人记忆这些社会事实、表述这些社会事实的方式与研究者所习惯的方式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换言之,讨论清楚时间问题,既是改进有关雨崩村社区旅游发展研究的一种途径,也有助于研究者的方法论反思。

如下几种推测,或者可以看做是对上述有关时间问题的初步解释。

第一,在雨崩村藏民的社会生活中,制度变迁什么时候发生并不是重要的,关键是现在执行什么制度。“什么时候发生”只是研究者出于自己的研究兴趣而产生的一种追问,对于村民当下的现实生活并无任何意义。

第二,也许在村民普遍的“记忆”模式中,或者在其思维习惯当中,事件的先后顺序(即“相对时间”)是重要的,而时间的精确位置(即“绝对时间”)就没有那么重要了。因此,要他们给出一个基于绝对时间的确切记忆是非常困难的,但是要他们表述事件的相对顺序就不会遇到太多阻碍。社会人类学的很多研究已经发现,不同族群的时间思维有着很大的差异。例如格尔兹(Geertz)在其经典著作《文化的解释》中就介绍了巴厘人的“轮换式”(permutational)历法:巴厘人以5天、6天、7天等基数循环的周期来记事,当某些周期重叠时便是重要的节日,例如轮到5、6、7的公倍数即满210天时便相当于外来者所习惯的“新年”的概念。换言之,巴厘人要的不是“现在是什么时间”,而是“现在是哪一种时间”。雨崩村的藏民也许有自己独特的时间思维和使用时间的方法,只是研究者还没有来得及仔细挖掘。

第三,制度变迁的时间既没有被文字记录下来,也没能成为社会记忆的一部分。一方面,村民们曾经有过会议记录,但是那些发生在2002年之后的制度变迁过程,目前却没有发现相应的文字记载。虽然少数如《雨崩村村规民约》这样的地方文献记录了文献颁布的时间,但是这显然不能等同于制度变迁的时间。另一方面,只有当住宿收入分配制度变迁这样的旅游发展事件巧合地与那些原本着生于本地社会记忆的事件形成共时,才有可能成为一种相对牢固的社会记忆。举例来说,虽然这些制度变化也可以或多或少进入村民的个人记忆中,但是它们不会像纪念日、节日、祭典、仪式等所保存的集体记忆那样可以在某一个时刻被唤醒,并且体现为仪轨、道具、服装、头饰、面具、唱词、舞蹈等可见、可闻、可感的实体形态。研究者所需要的确切的时间,只不过是一种对于已发生事件的粗糙“复印”,而非支撑在牢固的集体记忆背后的那些真正被村民所看重和乐于展现的象征意义。换言之,指向确切时间的这种集体记忆――或某种特定的“历史”――只是研究者所需要的,而非被观察的群体所需要的。如果不是作为“他者”的研究者络绎不绝地前来打探,村民们也许从来不曾有意识地保存任何与社区旅游发展史有关的时间记忆。

综上,表1中3篇论文的作者与笔者遭遇的困难也许是类似的:都听不懂当地的藏语方言,也会遇到被访者很难提供准确的时间记忆的种种情形,还会面临研究者与被访者之间在有关时间的“思维逻辑”上的巨大差异。他们究竟是如何处理的?遗憾的是,或许限于的篇幅,目前还看不到研究者在其论文中对他们断定每一次制度变化的时间的方法和过程给出任何说明。由于B文根本忽略了制度变化问题,这里仅将A、c两文与上面问题3到问题6分析中的初步结论做简单比较:(1)A文对第一、第二次制度变迁的时间判定比较合理,但对第三次制度变迁的时间判定不够合理;(2)c文对第一、第三次制度的时间判定都不够合理,并且其提出的第二次制度变迁的时间与内容目前无从查证;(3)有关第三套制度当中的“lO元/人晚”与“一半收入”的差别。所谓“lO元/人晚”与“50%收入”之间的差别,不过是因为在当时这些接待户向游客收取的住宿费一般都是每晚20元/人,所以“10元/人晚”与“50%收入”其实讲的是一回事。当有些接待户开始收取每晚25元/人甚至更高的住宿费时,原则上每组依然是按“10元/人晚”来抽取收入,后来在第四次制度里甚至降为“5元/人晚”。比较而言,A文的表述应该更为准确。可见,分歧的出现、历史的模糊,有时也不是因为制度本身的含混不清诱使研究者产生误解,而是研究者采取的特定表述方式不够妥当。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基本事实模糊、表述方式欠妥的情况下,3篇论文却都完成了对雨崩村的案例研究,基本包含田野工作与材料来源、核心论题、理论、视角、结论、参考与建议,在论文形式方面的规范是不言而喻的(表3)。如果要挑剔一下它们在表述或结构上的严谨性,那么一个显著的问题在于:c文的研究者既然引用了A文作为参考文献,似无理由看不到两者之间在基本事实方面的明显分歧,但文章没有提及这种分歧并提供任何解释。

5 结语

第7篇

一、组织建设

为了能让更多的先进青年加入到共青团的队伍中来、为团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同时为了能在广大先进青年中形成积极创优的良好氛围,本学期开展了第二次少年团校,在初二年级十八个班中各招入12名学员。经过为期一周的团知识学习,结合团校结业测试、民意投票结果以及老师的推荐,在每班新吸纳5人,作为年下学期新进团员。在团员队伍的不断壮大的前提下,各班建立了团支部,选举团支部的委员,以班为单位逐步建设完整的组织体系;并要求团支部每月召开两次工作例会、一次团员大会,以给予优秀的团员更多的锻炼机会;各团员在班级中都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在进行组织建设的过程中,团总支干部坚持自主完成,达到培养工作能力、调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团总支的队伍有所壮大,但还是有许多优秀的同学没有加入到团的先进组织中,所以加大力度进行组织建设,是下学期团总支的重点工作目标。

二、思想建设

思想建设主要体现在每月召开的团员会议、及时对团员的先进行为作出指导和表彰等几个方面。团总支要求每次的团支书会议,团支书都要有详细的会议记录;对于会议上所布置的内容,要尽快落实;会后要与支部内团员进行讨论、学习;加强行为规范教育,以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大力开展《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长郡中学学生守则》等教育活动,帮助团员提高认识,养成良好文明礼仪,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11月份,各团支部还开展了弘扬民族文化的班会活动,组织团员积极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求各班团支书定期对本班团员进行思想教育、进一步学习团的知识,以提高团员对团组织的认识。还要求团支部委员对本班团员的言行进行监督,发现不规范举措要进行批评教育,情节较重的上报给团总支。

三、活动建设

第8篇

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区有关规范办学行为和招生工作的政策规定,解决好招生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切实维护每一位中小学生的合法权益,规范招生入学秩序,依法依规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工作。

(一)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招生政策、招生办法适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对招生工作的监督。

(二)坚持“划片、就近、免试”原则。适龄儿童少年按划定的学区就近入学,不举行任何形式的考试录取新生。

(一)小学招生

城区小学招生:1、招生规模和入学条件。城区小学共招收一年级新生11个班,其中,甘棠小学招生5个班,甘棠中心学校招生6个班,每校平均班额均不超过55人。甘棠小学、甘棠中心学校招收年满6周岁(即2009年8月31日前出生)儿童入学,不得接受不足龄儿童报名。 2、甘棠小学招生范围:招收1997年12月31日前的城区非农业户口(含“经济性农转非”和挂靠户口),以及甘棠镇甘棠社区新村、汪家两居民组的适龄儿童。该招生范围内居住在甘棠中心学校附近的对象,鼓励其就近到甘棠中心学校入学。甘棠中心学校招生范围:①甘棠镇机关、事业、企业单位职工及镇属居民、户口在甘棠镇的子女;②除新村、汪家村两村民组的甘棠镇各村民组子女;③1998年1月1日后“经济性农转非”以及其他性质挂靠在城区、甘棠镇的学龄儿童;④在城区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农村或外地人员子女,乡镇进城务工随迁适龄儿童。

乡镇小学招生:范围为本乡镇适龄儿童,在学位有余前提下,可适当招收不足龄儿童入学,但不得招收2009年12月31日后出生的儿童。其中,仙源中心小学招生工作按照《仙源镇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调规划及实施方案》执行。

(二)初中招生

初中按单校划片对口直升的原则招生,实施农村初中集中办学乡镇的小学毕业生,可根据学生志愿就近调整录取学校,即:1、甘棠小学和甘棠、龙门、新丰、永丰、谭家桥等5所中心学校小学毕业生对口升入黄山二中。其中,永丰、新丰等2所中心学校小学毕业生,可以自愿就近升入新华中心学校初中部;谭家桥中心学校小学毕业生,可以自愿就近升入汤口或三口中心学校初中部。2、汤口、三口、耿城、仙源、焦村、贤村、郭村、乌石、清溪、桃源、太平湖、广阳、新华等13所中心学校小学毕业生对口升入本乡镇中心学校初中部。3、新明中心学校小学毕业生按“自愿”原则,可升入黄山二中或黄山三中。

小学毕业生因回户籍地、务工随迁、监护人工作调动等原因需要调整录取学校的,须于7月8日前按以下程序办理。逾期不予调整,按转学程序办理。1、区内小学毕业生,学生家长或监护人携带相关材料原件和复印件向毕业学校提出书面申请,由毕业学校审核后统一报区教育局办理改录事宜。2、区外小学毕业生,学生家长或监护人携带相关材料原件、复印件和原就读学校主管教育部门出具的同意改录证明,向拟就读初中提出书面申请,初中学校审核同意后统一报区教育局办理改录事宜。(相关材料:①属于回户口所在地的,需提供户口本;②属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需提供监护人的劳动合同或营业执照、居住证、户口本; ③属于监护人工作调动的,需提供单位出具的调动证明、户口本。)

(三)民办学校招生

民办学校招生需要按照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15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的通知》(黄教基[2015]23号)文件(见附件)规范进行,即:在完成主管部门下达的属地招生计划后,在办学规模允许的前提下,可以跨区县招生,跨区县招生计划应经属地教育局同意,报市教育局批准。民办学校在相关外区县的招生数量须经生源地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同意。民办学校未经备案同意违规招收的学生,不得获得相应学籍。

(一)小学招生:

7月20日前完成登记,适龄儿

童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凭相关学区证明材料,到所在学区学校办理登记手续。学校完成学生信息采集(见附件)和材料审核工作。8月10日前汇总登记人数并报基教科。8月31日新生报到,并办理报名手续。

9月7日前,各小学将新生电子学籍信息(含照片)导入学籍系统。

9月20日前,区教育局完成新生学籍审批。

(二)初中招生:

6月19日,填写登记表,各小学到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领取《黄山区2015年初中义务教育入学登记表》。小学毕业生需持户口本、照片,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用黑色中性笔或钢笔准确填写《登记表》(家庭住址以户口本为准).

7月10日,上报登记表,学校将审核无误的《黄山区2015年初中义务教育入学登记表》及《小学毕业生简明登记表》(一式三份)一并上交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新丰、永丰、谭家桥、新明中心学校需同时上报小学毕业生升初中意向表)。

7月17日,集中办录取,各初中学校到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领取《初中招生花名册》及《黄山区2015年初中义务教育入学登记表》。

7月20日—24日,下发通知书,各初中发放《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

8月1日,注册学籍号,区教育局通过学籍系统导入各初中新生电子学籍。

8月31日新生报到。

9月7日前,各初中在学籍系统中采集更新学生电子学籍信息(含照片)。

9月20日前,区教育局完成新生学籍信息更新审批。

(一)规范招生行为

严禁公办学校擅自跨学区招生,严禁收取与入学挂钩的各种捐资助学费用,严禁以考试、测试等方式选拔录取学生,严禁设立重点班、快慢班和各种形式的实验班、特色班等。严格控制“大班额”,合理确定班额,班额原则上不超过省规定标准。

(二)加强招生宣传

2015年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实施方案将在区政府网和区教育局网站面向社会公布,各学校也要采取相应措施,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让家长和社会充分了解招生政策和程序。要进一步加强教育部门、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沟通,主动接收社会监督。

省厅、市局规范民办学校跨区域招生的相关规定,各校要通过家长会、致家长信等方式,向义务教育学段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学生家长广泛宣传,重点宣传跨区县招生要有计划、有备案、有生源地教育局同意招生文件,否则出现学籍问题由家长自行负责。家长会要有家长签到表和会议记录,家长信要有回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