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syb创业计划书

syb创业计划书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01-10 14:25:1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syb创业计划书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syb创业计划书

第1篇

关键词:世界大学城;syb创业培训;空间培训

一、SYB创业培训

SYB创业培训,是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开展的就业促进培训项目,该项目是对具有创业意愿和相应条件的个人开办小企业或自谋职业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能力进行培训。

SYB创业培训包括“产生你的企业想法”、创办你的企业、“改善你的企业”、“扩大你的企业”四种培训课程组成,目前笔者所在的城市主要开展的是GYB和SYB的培训,培训时间共计十天,分十步进行教学,第一、二步主要是创业意识培训,第三、十步则从市场、人力、法律、财务、手续办理等开班企业的主要内容展开,步步深入,组成了创办企业的完整流程,并且在培训结束之时可获得相关证书,凭此证书在全国范围内享受创业的优惠政策、扶持资金、小额贷款、技术支持等后续服务。

随着创业越加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学校引入了创业SYB培训,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开展创业意识的培训(GYB),重在塑造 创业心理品质,积极鼓励大学生参加创业社团、创业竞赛,为创业做准备,大三进行创业技能培训,则是创业SYB培训,筛选出有意向、有潜质创业的同学进行培训,使学生全面掌握创业的基本技能和步骤,为大学生创业奠定基础。

二、世界大学城云平台

世界大学城基于Web2.0和视频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了人人有空间,校校有平台,人人能够共享空间的学习资源,并进行相互交流、沟通,笔者所在的单位在世界大学城运行不到两年时间内,已经在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较大成效,尤其是课程教学上,世界大学城体现了优势,其一是能随时调用有用资源,其二是安全性,可以通过设置权限来确保资料的安全,其三是不需要大量的硬件投入,对终端设备的要求较低。

三、SYB创业培训课程的现状

SYB创业培训起源于北欧的瑞典,90年代国际劳工组织在斐济做培训时开发出SIYB新成员“SYB”,1998年开发出“GYB”,2003年在斯里兰卡开发出“EYB”,我从1998年在国内部分城市试点,2001年,在全国铺开,培训了一批SYB培训教师和培训师,以笔者所在城市为例,引进SYB创业培训已有6年,SYB培训项目对培训教室、课程安排、授课时间、授课师资均有严格要求,必须坚持20-30人小班教学,教室桌椅要求摆放成U型,这无疑提高了开班的成本,阻碍了SYB创业培训的推广,高校是SYB创业培训的重要阵地,因此依托世界大学城,建立SYB创业培训的空间课程切实可行。

四、SYB创业培训空间课程构建

1.设计理论。SYB创业培训空间课程充分依托培训教材进行,以教材为蓝本,本着功能齐全、界面好看、容易操作的原作,为大学生以及社会劳动者提供一个灵活、方便的界面,学员在具体培训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其他特殊软件,使用简单,操作便捷。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交互性、共享性原则,注重能力培养,个性化和合作化并重。

2.大学城背景下学习特点的分析。和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同,基于空间的SYB创业培训呈现出新特点:传统的ppt在空间里不见,换成解构、重构的教学资源,通过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相组合来丰富学生的认识;在世界大学城中,学员们可以通过学习空间里资源丰富,图文并茂,并且可以在不同知识点之间进行转换,界面的随意跳转。

3.大学城背景下学情分析。作为一个培训项目,授课对象不同于公共必修课,但是也有共同之处,在设计之初,进行了学情分析尤为必要。

一是教学目标的确立。根据国际劳工OLO和我国政府的项目引进介绍,SYB创业就是给学生提供系统的创业知识,满足其需求,帮助其创业;二是教学内容的分析。在教学内容的选定上,主要将培训课程分为两个部分,十步,逐步深入;三是教学对象的分析。SYB创业培训有严格的学校筛选机制,对前期报名的学员通过一定的测试、筛选(在下载区可以下载入学登记表),了解学生的创业认知水平、起点、动机,因材施教。

4.SYB创业培训空间课程结构图。主界面:主要是对SYB创业培训课程的整体介绍,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SYB,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项目,充分考虑到创业培训现状以及所在高校的创业教育的现状,实现本课程目标。学习区:根据SYB创业培训的课程要求,前两步是创业意识培训,第一、二步。适用于大一、大二学生以及社会劳动者,对学员进行“筛选”,整体衡量参培学生是否适合创业。后八步是创业计划培训,告诉你怎么创办企业,将创业构思,用系统的知识来打造,并形成自己的创业计划书,具言之:

A.创业意识培训 第一步:将你作为创业者来评价,什么是企业,创办企业需要的素质和要求。第二步:为自己建立一个好的企业构思,告诉你如何去开发自己的企业构思;B.创业计划培训 第三步:评估你的市场;告诉学生评估市场、对手、顾客的重要性及确定市场营销计划。第四步:企业人员组成;要学生明白怎样组织和安排企业的人员。第五步:企业的法律形态;选择一种适合自己企业的法律形态。第六步:法律环境和责任;创办企业要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只有注册,才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第七步:预测启动资金资金需求;第八步:制定利润计划;盈利是企业成败的关键,要懂成本、懂定价等。第九步:判断你的企业是否能生存;此步重点强调制定创业计划书。第十步:开办企业。

创业SYB培训十步环环相扣,通过界面化、表格化的形式将其打造,对课堂教学形成有利补充,同时为课后学习提供场所。

下载区:本模块主要是提供下载功能,主要提供培训的相关表格下载,政策下载,创业培训日志下载以及创业计划书写作等。

A.培训相关表格:主要包括培训需要的入学登记表、学员选择流程表、每日培训意见反馈表、课程结束评价表、培训班活动报告等,同时还为学生开辟提交专区,实现无纸化的课程评估;B.政策下载:围绕本市、本院一些创业政策进行大力宣传,让学生了解最新的本省、本市、学院的创业优惠政策;C.培训计划下载:将十天的培训课程进行及时更新,告知培训学生。

互动区:通过建立专门的SYB群组以及留言专区,打造培训师和学生之间平等互动、交流的平台。

五、基于大学城的SYB创业培训的建议

首先,高校开展SYB创业培训不同于社会人员,高校学生参加的SYB创业培训应该重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旨在给大学生们心里种下创业遗传的基因,激发他们的创业潜能。

其次,世界大学城中进行SYB创业培训可行,但也要依托高校的创业孵化基地、校内外创业实践基地相结合,切实提高大学生创业的动手能力、吃苦耐劳能力。

再次,不可忽视后续支持和服务。高校可以组建知名校友、创业精英、政府官员组成一支创业讲师团,对大学生创业团队解惑,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参考文献:

第2篇

在进入创业园后,他有幸参加了学院与济源市劳动局举办的学院首批SYB创业培训班。SYB创业培训为他今天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SYB创业培训课一共十个课时。他学到了很多创业知识,包括如何分析和确定自己是否具备创业的素质和能力,以及适合自己情况的创业想法即最佳的创业构想;了解我国小型企业的法律要求,制订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计划、市场营销计划和财务计划,编制创业计划书,并按照计划实施创业;开发和实施市场营销计划,为产品或服务核算成本等知识。

创业培训课程结束之后,他利用学院励志创业园免费提供的一个场地,创办了华丰装饰工作室。华丰装饰工作室是与校外的一家企业――华丰装饰公司合作创办的。华丰装饰公司为宗雷雨和他的团队提供了实习锻炼的机会。这时他才算是真正接触到装修施工与家装设计,把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在此期间,宗雷雨的工作室为华丰装饰公司提供设计方案及效果图。这些图纸,一旦被公司采用,公司就会支付相应的报酬。同时,宗雷雨的团队也进入公司的业务部和施工部实习,为业务部增加了客户量,在施工部学到的施工工艺,进一步强化了他们在校所学的知识,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此外,在与华丰装饰公司合作的半年时间里,宗雷雨和他的伙伴们学到了很多在学校和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为之后创办美之巢装饰公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降低了创业风险。

2011年6月毕业后,经过三个月的考察,宗雷雨和他的创业团队最终确定了美之巢装饰公司的店址。当初在选址时,他是经过认真考虑的。首要的是资金问题。毕竟,刚毕业没有多少资金,也不好意思再向父母伸手。所挑选的店址房租不能太贵,而且要交通便利。他最终把店址定在了济源市东大街东段,房租不贵,交通便利,并且紧邻济源市几个新建的中高档小区。由于是大学生创业,他们赶上了国家的好政策,减免了税费。店面装修由他们的团队亲自上阵,把成本降到最低,把效果做到最好。

2011年10月5日,美之巢装饰公司开始正式营业。宗雷雨的团队一方面利用学校的资源,广泛开展宣传活动,降低利润,使学院的一部分老师成为他们的客户。另一方面,他们请学弟学妹们为他们在小区拉业务、作宣传,公司运营的第一个月就有了盈利,虽然不多,但是他们已经很满足了。

开店之后,他们制定了计划书,把公司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提高知名度,加大宣传;第二阶段是降低利润,薄利多销;第三阶段是做出自己的特色,扩大品牌知名度。

济源家装行业竞争激烈,作为一个新开张的小型家装企业,美之巢公司面临很大的压力和诸多问题。关键时刻,学院创业园再次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针对公司人员不足的问题,学院励志创业园为他们免费培训了一批业务员,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这也是一种双赢的合作:一方面,为他们提供了人力资源;另一方面,他们也为学院的学弟学妹提供了工作、实习的机会。此外,学院创业园还帮助公司申请了免息的国家大学生创业贷款。正是这些帮助,才使美之巢装饰公司发展到今天的局面。

第3篇

根据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苏州作为全国经济发展比较发达的城市,积极通过政策鼓励、开拓渠道、提升服务等措施大力支持和引导大学生和社会青年创业。近两年,全市上下在苏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加快形成质量效益新优势、加快释放创新驱动新活力。尤其2014年,民营经济发展动力增强。目前,私营企业29.56万户、个体工商户48.96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6.5%。“201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苏州共有20家企业入围,其中进入前100强的有4家。苏州要继续完成经济转型,必须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途径。同时,人社部门还扎实推进“姑苏人才计划”,帮助民营企业引进、培养、用好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和实用技术人才。落实扶持奖励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帮助民营企业推进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产业化,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了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业,苏州还建立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意创业孵化园-金创大学生创业园、省级大学生科技园-苏州大学科技园。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以下简称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确立创业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就是为了更好地顺应苏州创业型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2构建符合学校创业教育理念的课程体系

要实现学校创业教育理念就必须开发一整套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支撑。

2.1建立符合学校务实发展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把创业教育贯穿于高职教育的每个阶段。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把创业教育纳入课程计划,分层推进创业教育,做到全程“不断线”。第一层次是以专业思想教育为主,把创业启蒙教育融入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系统,着重引导学生了解社会职业的基本知识、了解所学专业以及相应的职业适应范围,启蒙创业欲望,发掘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理想。第二层次以课堂教学为主,把创业通识教育纳入正常的课程教学体系,开设《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应用文写作》、《经济法》、《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实训》、《ERP模拟训练》、《市场营销学》、《公司法》、《小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学》、《就业与创业指导》等课程,突出课程化的创业素质培养,进一步整合、扩充、完善创业公共选修课程体系以及创业教育论坛,通过深化合作性学习课程教学改革,完善素质拓展项目的“课程化”建设,实现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全程性地培养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第三层次主要针对有创业兴趣的学生,着重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创业技能,如:听取创业成功者讲座、请已创业学生作报告并进行互动交流、组织参观、社会调查等,体会创业成功者的创业历程和创业经验,并组织多种形式的创业模拟活动。并与人社局培训中心联合组织SYB培训,让学生懂得经营和管理的基本技能,学会撰写商业计划书,提高学生创业技能。第四层次组织创业实训班学生参加各级“职业规划大赛”、“创新创效创业大赛”,通过大赛锻炼学生的创业意志,完善创业定位,提高创业信心,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实施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层次和第四层次主要贯穿在学生创业实践、实战过程中,着重创业实践的指导和扶持,学校引导在上一阶段中呈现出来的较好的项目、较好的创业者,进行实质性的创业实践,并通过总结分析、一对一辅导,跟踪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难题。

2.2开发创业教育校本教材及补充材料

由于到目前为止,国内许多的高校、职业院校都没有把创业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纳入到教学体系中去,我校为了给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提供一整套比较基础的、比较系统的理论学习平台,基于苏州各级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指导意见和政策,开发了两套校本教材,一是《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创业教育与指南》,让学生们通过这本教材的学习,更详尽地了解作为一名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在创业前期、创业过程中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应该具备哪些素质以及相关财务、税务知识,应该培养哪些经营管理能力,乃至如何创建自己的企业文化等创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要了解国家以及江苏省、苏州市等有关学生创业的政策,了解学校创业服务机构、管理制度和创业技能培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理论知识和创业实践技能。二是在苏州市人社局的积极配合下汇编了学校创业实训班学员的优秀创业计划书,即《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优秀创业计划书汇编》读本,为有创业想法的学生提供撰写创业计划书的范本,帮助学生梳理创业思路,确立创业目标和策略,为学生成功创业奠定好基础。

2.3开发远程创业教育特色课程

第4篇

需求论证

1.顺应国家大力提倡和支持全民创业的战略

随着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在调整和升级,正处在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新兴的产业行业正在迅速崛起,所以国家大力提倡和支持全民创业,这也是基于中国处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战略决策。而职业教育往往是传统意义上的就业教育,也就是通过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出去适应一份职业,谋得一份工作,这是一种被动就业。如果我们把中职学生就业的包袱转化成创业的人力资源,这就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通过我们的创业教育,能激发中职生的创业激情,把被动就业和等待谋生的就业者变成激情满怀的创业大军,那么职业教育才能真正地走进硕果累累的秋天。因此,开展学生的创业教育是职业学校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实现素质教育和教学革命的突破口。

2.创业型常熟经济的特征为开展学生创业教育提供环境

常熟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具有鲜明的创业型经济特点, 2010年,全市新办私营企业3108家、注册资金116.0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53.7%,继续位居全省县(市)前列,民企发展量质并举。常熟在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位居“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并列第一名,荣获《福布斯》杂志“2010年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第二名。随着经济全球化加快,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正在进行二次创业,着重突出“两区两园”开发区建设,积极发展装备制造、服务外包等五大新兴产业,建立了首家县市国家级大学科技创业园,对创业、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加大,学校进行的创业教育就是为了更好地顺应常熟创业型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3.创业教育是就业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在中职校开展创业教育,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既是应对就业压力的良好举措,更是促进毕业生就业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作为创建国家改革创新示范性职业学校,应该在学生就业方面有创业带动就业的典型和案例,从而实现高质量就业。江苏省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创业教育拥有良好的实践基础,这也为我们确立创业教育作为特色建设项目之一提供了基础条件。自2008年起,学校确立“大学校培养小老板、小老板成就大事业”的创业教育理念,成立了创业工作领导小组,设置了创业服务指导中心,目前已经初步完成了生活创业园、文化创业园、科技创业园的基础建设,10家以专业为依托、以项目和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已经入驻创业园,并取得了一定的创业教育成果,学校在2009年承办了全省首届创业教育论坛。为此,我们把创业教育列为特色项目建设,旨在以创业教育为载体,不断促进毕业生就业方式的转变,使更多的学生用创业的精神来进行自由择业,用创业的行动来实现自主创业。

建设目标

加大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力度,形成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和实践体系,实现学生“愿创业、懂创业、能创业”的目的,塑造一大批学生成功的创业典型,引导学生就业方式的转变,推动中职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探索出一个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实际的创业教育体系。力争通过两年的建设,使学校学生创业创新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成为改革创新的示范。

建设思路

1.建立一个符合中职校实际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将学生创业创新实践纳入实践学分进行规划和实施,促进学生掌握创业创新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增强创业意识,焕发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让更多的学生转变就业方式,成为创业者,使他们“愿意创业”、“敢于创业”、“善于创业”。

2.建立一支适应创业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

探索适应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学校教育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创业能力培养的整体优化,促进创业教育的实施。通过开展创业师资培训、定期下企业锻炼、组织专家报告、组织专题讨论、组织考察交流等形式,提高教师创业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3.建立一个有效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

探索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加强创业教育的基地建设,打造创业教育的教学、科研平台,推动创业教育的开展与毕业生就业方式的转变。探索校企一体模式,建立创业实践硬平台、软平台,通过大量的学生创业实践,催化创业教育的效果,大力支持学生开拓创新和自主创业,树立一大批创业成功的典型,引导更多学生从理论学习走向创业实践。

4.建立一套支持创业教育的保障体系

探索创业教育保障机制的构建,架起校企合作平台,设置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经费保障,通过建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和设立学生创业基金,为立志自主创业的学生团队提供创业训练的实战场所和有力的资金支持,着力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建设内容

1.建立健全创业组织与管理,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1)完善学校创业指导中心,建立创业教育工作网络。由分管校长负责协调创业工作,由学校就业发展处、团委牵头组织专职教师和学生会干部对学生的创业实践进行指导、管理和服务。其次学校各部门分工协作,构成创业教育的工作网络(如下图)。

(2)确立“大学校培养小老板、小老板成就大事业”的创业教育理念,加大教育与宣传力度,营造人人参与的宣传氛围,组织举办专题讲座、创业创新论坛、创业创新访谈、成功者之路、心理训练等活动,编印校本创业宣传月刊,完善宣传媒体平台,利用校园网络、校广播站、校刊、橱窗、展板等宣传媒体,加强宣传,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创业创新信息,培育学生创业意识。举办每年一次的创业计划书竞赛、职业生涯规划比赛等活动,塑造一批成功创业典型,建立学生案例库,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

2.建立一个符合中职校实际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加强创业教育课程的教材建设与课程实施,把创业教育的实施贯穿于中职教育的每个阶段。

(1)开发创业教育校本教材及补充材料。

①开发《常熟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创业指南》读本,让同学们在接受课堂创业教育的基础上,了解常熟市和学校扶持创业的相关政策,了解学校针对学生创业的一些服务机构和培训,也为学生如何在校参加创业实践指明了方向。

②开发《常熟中等专业学校创业案例》读本,通过学校创业园建设的成功经验、学生创业成功和失败的典型案例,结合校长和成功人士谈创业,一方面汇总和宣传学校创业教育的成果,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2)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把创业教育纳入课程计划,分层推进创业教育。

分层推进创业教育课程,在推进实践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路径上,做到全程“不断线”。创业教育课程的安排及目标具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以本班课堂教育为主,把创业课纳入正常的课程教学体系,教材名称为《就业与创业指导》,着重学生创业知识的准备和创业观念的培养,另外还开设《经济法》《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实训》《创业计划书写作指导》《ERP模拟训练》等选修课,同时开展为期二周的创业素养实践教育活动。第二层次主要针对有创业兴趣的学生,着重创业能力的提高,进行听取创业成功者讲座、请已创业学生作报告并进行互动交流、组织参观、社会调查等,体会创业成功者的创业历程和创业经验,并组织多种形式的创业模拟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人社局培训中心联合组织SYB(创办你的企业)培训,让学生懂得经营和管理的基本技能,学会撰写商业计划书,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第三层次的创业教育主要贯穿在学生真正创业实践的过程中,着重创业实践的指导和扶持,学校引导在上一阶段中表现出来的较好的项目、较好的创业者,进行实质性的创业实践,并通过对口辅导,跟踪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难题。

3.建立一支适应创业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

(1)建设一支高素质、多元化、专兼职创业教师队伍。学校重视对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选拔与培养,鼓励和选派教师从事创业实践,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师创业教育水平。打造专业师资团队,成立创业教育教研中心组,设置工作室,开设创业教育类公共课程。各个系部两名教师成为系部创业辅导员,专门负责本系创业教育实践与研究工作,从事创业教育教学的专职教师达10人以上。学校还聘请一些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聘请10名左右校外创业教育导师,由学校发放聘书,逐步形成创业教育导师专家库。

(2)邀请省内外专家到校开设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班,组织优秀创业指导教师和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学校出台《关于专业教师进企业研修的决定》,加大专业教师挂职锻炼的力度,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学校统一安排,分期、分批轮流进校内、外实训基地顶岗锻炼,强化创业实践和能力培养。同时,设置专职创业教育教师岗位,选拔优秀教师作为学校创业教育的专业教师,并在政策上给予鼓励:凡是从事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师可以申报学校“双师型”教师,鼓励更多的优秀教师从事学生创业教学、创业实践的指导。

(3)鼓励支持教师创业,尤其是支持围绕专业开展的科技创业,给教师搭建创业平台,设立2-3个创业工作室,支持实验室经济的孵化效应,做到重点项目与重点人才相呼应的配套政策。

4.建立一个有效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

实践证明:创业实践是实现创业教育目标的核心途径。通过打造创业实践的平台,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推动中职校创业教育的开展与毕业生就业方式的转变。探索校企一体模式,建设创业实践两大平台,通过大量的学生创业实践,催化创业教育的效果,树立一大批创业成功的典型。

(1)创业基地硬平台。

完善建设生活、文化、科技三大创业园。引入校外资源,建设现代电子商务创业基地、新媒体艺术创业基地、SYB创业教育培训基地。校内基地如图:

①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积极开辟校内外资源,建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着力扩大建设并完善生活、文化、科技三大创业园。到2013年,增加500名以上学生自主创业,引导5家学生创业实体入园,学生创业园到2013年营业额达50万元以上,为100名在校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岗位。到2014年,再扶持100名以上学生自主创业,创业园增设店面5家,为1000名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岗位,学生创业园营业额100万元以上。

校内创业实践基地结构如下:

②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三个集中型创业基地:以电子商务为主要途径,利用学校电子商务创业中心平台,与常熟招商城、温州商会等机构合作建立电子商务创业基地,吸引学生创业团队在此创业;以学校新媒体艺术专业为依托,建设新媒体艺术创业基地,通过企业支持、学校扶持的方式吸引学生在校创业实践;与常熟市人社局联合设立SYB创业培训实践基地。2013年计划培训学生200人。2014年计划再培训学生200人。

(2)学生创业软平台。

建立由学校创业指导中心为主体的创业各级组织平台。

①与常熟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合作,组建常熟大中专学生创业指导站,利用政府支持创业教育的相关政策,解决学生创业的资金、市场、法规等要素问题。

②成立学校学生创业社团,强化学生社团的组织和引领作用。通过组织每年3次以上的创业展示活动,开展每年一次的创业计划书大赛、创业项目大赛等,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并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创业的活动中来。

在社团建设的基础上,组建由在校学生组成的常熟大中专学生创业联盟,到2013年,计划吸收联盟学生个体成员总数超100位,吸收10个联盟企业单位成员,推出创业项目共享资源5个。到2014年,累计吸收200位联盟学生个体成员,累计吸收20个联盟企业单位成员,累计推出创业项目共享资源10个。

③组建一个由优秀毕业生为主体的校友商会,吸引优秀毕业生和在校生加盟,通过联盟加强创业学生对各种市场产品资源的共享,发挥优秀毕业生的帮扶与指导作用。

5.建立一套支持创业教育的保障体系

探索创业教育保障机制的构建,架起校企合作平台,设置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经费保障,通过建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和设立学生创业基金,为立志自主创业的学生团队提供创业训练的实战场所和有力的资金支持,建立完善的创业校企合作制度,重点遴选那些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社会和经济效益的项目,与相关企业对接,制订考核办法对创业项目进行年度评估,评选优秀创业公司和创业之星,完善创业创新激励机制。

(1)组织保障。

为保障项目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在学校统一领导下,成立创业教育特色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负责对建设方案统一协调、指导、监督和组织实施,确保建设目标的实现。

(2)制度保障。

为了保障创业教育特色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遵照执行《常熟中等专业学校国家示范性中职院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等国家示范校建设管理规章制度,实现建设项目管理的规范化。学校还将制订并出台《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工作条例》《创业园入园管理制度》《学生创业项目评审管理办法》《学生创业团队管理条例》《创业基金管理办法》等,实施创业项目申报制度,规范创办实体流程及审批手续,完善支持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相关配套政策。

(3)经费保障。

为确保创业特色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在校长室的领导下,财务运营方面严格遵守《常熟中等专业学校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严格审批制度,专款专用,保障项目建设所需资金及时到位,确保创业教育特色项目建设的各项目标能够如期、按质、按量完成。

主要成果:

①完成中国职教学会08-09年度科研规划项目立项课题。

《中职校以创业教育促进毕业生就业方式转变的实践与研究》

②培养了大批创业型人才,其中创业典型有杨绪龙(维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晓鹏(鹏博汽修厂厂长)、薛青山(校广告制作中心负责人)、高俊坤(百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伟烨(新思路眼镜店店长)等等。

③运行三年多来,累计入驻创业园的公司有20多家,在园内从事创业实践的学生共有500多人次。

④举办了三次全校范围内的学生创业计划书设计大赛,多次组织创业学生开展迎新生、义卖、重大节日促销、创业展示周、学生创业典型巡回宣讲等活动,并多次接待了中央及省市各级领导前来参观。

⑤共举办3期SYB(创办你的企业)创业培训班,100多名学生获得合格证书。

⑥在第三届“创业姑苏”青年精英创业大赛上学校学生杨晓鹏获得优秀创意奖(国际级)。

⑦编写创业特刊。目前已出了三期,以后计划每月一期。这个是我们宣传创业的窗口,主要报道创业方面的政策、经验分享、创业故事、商品信息等。

⑧学校申报了国示范建设中创业教育特色项目方案,从2012年6月开始到2014年6月完成,计划投入资金200万,将为2000多名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机会。

⑨已有中央十二大媒体、省教育厅领导、参加省首届创业论坛的领导、科技创业杂志社等来学校创业园采访、参观并给以了好评。

⑩2011年11月22日,学校隆重举行江苏省常熟大中专学生创业联盟成立仪式暨首届学生创业实战精英赛决赛。

第5篇

关键词:中职商科 创业教育 定位 实现途径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理念,是实现“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职教思想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以就业导向的职教理念向纵深发展,创业导向理念逐步显现,开展以培养创业素质为核心的创业教育已迫在眉睫。

一、商科创业与创业教育目标

1.商科创业

从经营的角度看,商科创业体现企业经营管理和组织方式的新思想,体现经营管理理念、手段、经营模式的变革和创新,是创业者将具备商业性的创业意识付诸行动,实现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也是创业者对市场机会追踪和捕获的管理方式,它以商业机会和利润为驱动,强调经营管理模式和方法的运用,以及经营管理团队协作等经营技巧。[1]

商科学生创业不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企业,他们可以通过参与企业经营策划,改进管理手段,进行营销推广等活动来展现自己创新的商业意识和商业行为,从而创造新的经营模式、新的管理方式等,这些改进和创新,是中职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实际运用,也是创业行为的表现。

2.中职商科学校创业教育目标

报告显示,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总数的1%(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且成功率低。由此推测,中职学生创业的比例也不会高,形成对开展中职创业教育必要性的质疑。

其实,中职商科创业教育不要把创办企业作为创业教育的唯一目标,而是培养学生具有一种创新的素质,即创业素质。创业素质由创业意识与动机、创业者心理素质、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构成,是学生产生创“新”素质和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中职商校学校应当以培养学生创业素质为目标。[2]

二、中职商科学校学生创业素质教育的定位分析

1.培养学生创业素质是创业教育的本质

198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北京召开“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学者柯林・博尔明确了创业素质是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他认为:创业教育是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及心理品质,是未来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中职商科学校作为中职教育系统的一个专门类别,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素质,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

2.中职教育发展决定了创业教育必须定位于培养学生创业素质

创业作为一个商业领域,致力于理解创造新事物的市场机会如何出现,如何被发现和捕捉,如何被创业者开发和利用,使之产生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中职商科学校的商科属性与创业活动的商业属性高度吻合,使创业素质成为中职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必然。

就学生终身发展而言,开展创业素质教育,不仅丰富了中职商科教育的内涵,转变育人模式,实现就业目标,更有利于学生今后开展创业活动,实现职业生涯高层次发展。

3.中职学生特点决定了创业教育必须定位于培养学生创业素质

首先,学生因其年龄因素、资金原因、知识技能等原因,难以实现创业目标。但加强创业意识和创业动机的培养,增加学生创业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积累,可为其打下良好的创业基础;其次,中职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易接受新知识,新观点,是培养学生创业素质最佳时期;再次,中职生具备较强的尝试精神,这些非智力因素是培养创业素质的有利条件;最后,商科创业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学生比较容易跨越“习得性无助”障碍,有利于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创业素质。

4.社会发展决定了创业教育必须定位于培养学生创业素质

创业是就业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创业者不但为自己创造就业机会,而且还主动地为他人创造就业机会,从这个意义上看,创业教育丰富了就业导向的内涵。因此,教育部鲁昕副部长要求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要让中职毕业生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学有希望,终身发展有基础。所以,培养学生创业素质,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三、中职商科学校培养学生创业素质的实现途径

1.营造创业教育氛围,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与动机

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是中职生的缺点,他们对创业的认识朴素而朦胧,比较感性。如果没有创业动机的驱使,难以转化为理性的创业意识,更难以转化为创业行为。所以,创业素质教育要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氛围,通过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组织创业典型案例宣讲,增强创业教育的感染力和可信度,不断的唤醒学生的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业的动机。

2.培养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主要采用专题讲座、心理咨询、拓展训练等形式,促进学生对个人心理活动和创业心理活动一般规律和特点的理解,提高学生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创业的自信心和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和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加强创业培训,完善学生创业知识结构

开展创业素质教育,还需开展专门的创业知识培训,围绕创业项目策划与运营管理,资金来源和使用计划,以及企业利润和现金流量计划等内容,帮助学生梳理和完善基本创业知识,掌握创业活动基本规律,制定可行性高的创业计划书,提高学生对创业的理性认识,提升创业素质。[3]

开展创业知识培训最直接的做法是采用国际劳工组织推广的SYB创业培训项目。该项目涵盖了创业活动的主要内容和过程。通过培训,让学生选定创业项目,拟定创业计划书,自主经营,将学生置身于创办企业的真实过程,丰富创业知识和技能。

4.开展创业实践,培养学生创业技能

商科学校可以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建立创业实训基地,建设创业园或跳蚤市场,为学生经营实体店提供条件,还可以结合商科特点,指导学生依托互联网经营网店,甚至将两者结合,同时开展线上线下(O2O)经营活动。另外,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创业实践的指导,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创业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践证明,创业实践能很好地将创业意识、创业心理素质、创业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创业能力,是培养学生创业素质最有效的方法。

总之,中职商科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应当立足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创业素质,才能使创业教育充满生机,使中职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更是职业岗位的创造者。

参考文献:

[1]方画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中职定位,职教之声,2011.12

第6篇

[关键词] 长三角区域规划;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及实践;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3)01?0019?03

2010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了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战略定位,长三角江、浙、沪的各大经济、科技集聚区域不断形成。长三角区域规划逐级推进过程中,对区域内城市的要求也更高,例如杭州,要求充分发挥杭州的科技优势和历史文化、山水旅游资源,建设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浙江杭州的青山湖科技城和未来科技城两大科技城,是浙江省和杭州市重点打造的“西湖、南湖、青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带和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的重要节点。长三角区域规划背景下,无论是科技实力提升,还是旅游休闲、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地域对创新创业型人才渴求的意愿不断增强。在此背景之下,长三角区域内地方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及实践与区域经济互动如何,开展现状如何,未来有哪些新的途径,本文尝试在这些问题上进行探讨。

一、长三角区域地方高校创业教育与区域规划发展的互动

在长三角区域规划背景下,区域内地方高校肩负着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地方高校是区域内人才培养的基地,与区域内各行业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其创业教育及实践必然要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一方面,地方区域的产业结构布局、经济结构调整的地方化特征,都将对区域内高校大学生创业产生重要影响,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及实践需要区域经济的大力支持,需要地方特色产业的创新引领。另一方面,区域的创新发展也需要创业人才的支持,需要地方高校为之服务,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技术支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服务体系,从而充分发挥区域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区域内大学生就业、满足国家战略布局的变化、构建创新型区域经济。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特别是教育部于近日正式颁布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高校可以根据专业目录自行设置本科专业或申请设置尚未列入目录的新专业,高校的特色学科和区域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实现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及实践与区域经济的融合,逐渐成为地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必然。结合区域规划开展的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及实践,既能丰富区域经济创新体系,明确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又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做好地方高校差异化、特色化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

二、长三角区域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及实践

长三角区域内地方高校的创业教育及实践开展得相对较早。2002年4月,教育部正式发文确定了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9所高校为代表的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其中长三角区域的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经济学院是其中试点高校。但总体来看,高等院校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远远不够,创业教育及实践的理论研究仍旧处在初级阶段,对于长三角区域内的地方高校而言,其创业教育及实践与长三角区域规划联系不够紧密。

1. 创业教育及实践区域特征模糊、途径局限,不能满足区域创业人才需求

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高校创业教育基本还继承传统教育理念模式,并没有把创业教育做为实现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作为地方高校,其实施创业教育及实践的资源和机会就更加有限。地方高校的创业教育及实践体现不出区域经济的特点,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联系不够紧密。盲目仿照中央部署试点院校的做法,全国统一的KAB、SYB、“8+X”全球模拟公司等创业培训教材和教学模式简单,忽略地方高校自身特色和本土化区域特点,导致创业教育及实践一般缺乏实效性。地方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及实践在服务长三角区域理念上还做的不够好,创业教育及实践的教育体系也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从而阻碍了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共同进步。

地方高校创业教育途径也大多局限在创业意识引导上,增设的创业教育课程比较简单,很少建立校级创业教育的专门网站,也没有把创业教育相关的公司模拟实体建成,创业实训基地不能真正发挥实践作用等;创业理论与实践课程建设上没有具备高素质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大部分授课教师缺乏创业实践经验,不能实际解决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举办的创业讲座和创业计划大赛也仅限于顺承国家“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开展的各类大赛,没有区域行业大赛特色,更谈不上与区域经济发展所需有效对接。

2. 地方政府和行业组织支持力度有限,未能营造更好的创业实践环境

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及实践不是单个个体能够完全承担起来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在长三角区域内,如杭州积极出台了一系列创业优惠政策:《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在杭自主创业的若干意见》、《杭州市大学生创业资助资金实施办法》、《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大赛获奖项目无偿资助资金操作办法(试行)》、《杭州市大学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等,但涉及面较窄, 仅涉及税收的减免、政策优惠等方面,仍会因诸如大学生创业项目资助名额有限、创业项目申报资金条件较高等,不能惠及到最广大学生创业者,实现政策利用的最大化。同时,地方政府和行业组织建立的创业信息平台没有实质性利用起来,设立的创业扶持基金也有限。这些条件限制造成社会上未能营造出更好的创业教育及实践外部环境。

三、长三角区域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新思路

在长三角区域规划背景下,地方高校要积极探索出创业教育及实践的新思路、新途径,就要另辟蹊径。要“学会恰当地利用本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进行创业教育, 塑造学生服务区域经济、努力创业、奋发有为的创业思想”[1],立足长三角区域规划的区域经济特点,分析地方高校学生创业特征,发挥区域经济和文化区位优势,积极配合区域规划对人才的需求,确定适合地方特色的创业教育目标,进行本土化的创业教育及实践。

1. 结合区域规划要求,强化服务区域理念,改革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特色专业课程改革。例如,《长三角区域规划》要求把杭州建设成为“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2],区域内地方高校可结合这些要求,重点开展相关专业的创业人才培养的创新。在与上述相关的专业如旅游管理类、文化创意类、电子商务类等,课程设计可以把专业知识运用放在创业平台的轨道上,实现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升大学生创业的决策水平;在教学设计上充分考虑有效性,重点分析针对区域规划内相关产业的成功创业案例,使在校大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激励、学到知识、把握到创业方向。在此基础上,鼓励优秀创新创业人才结合区域经济特色开展校内创业实践,实现理论学习到实践转化的特色创业教育。

开展区域特色创业培训课程。诸如KAB、SYB、“8+X”全球模拟公司等创业培训课程开设时,同样可以针对长三角区域经济特点进行创业培训课程的自定义。如在进行“头脑风暴”时,建议学生朝着自定义的行业领域进行思考;在商业计划书的拟定时,也建议在自定义范围内进行,积极有效地引导;在课程模拟时,增加旅游休闲、电子商务等行业的创业实务课程。

2. 强化学生创业意识,开设区域经济创业沙龙,开展行业特色创业大赛

强化创业意识不仅仅局限在校园内,更要走出去,联系校外创业新生力量和行业支持,“凝聚一批具有丰富创业和经营管理经验的社会人士,并且通过聘任讲座教授或兼职讲师等形式,形成一种稳定的、在校园里常设创业论坛的机制”[3]。面对创业实践的复杂性,区域内地方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中可以开展创业沙龙,邀请优秀的创业企业家、优秀校友企业家、行业人士来校与学生展开对话,为其传授创业经验和技能,弥补在校生社会经验不足;要紧紧围绕发展区域内经济的主题开展沙龙,强调区域性和地方性。针对高校目前沙龙形式临时性和分散性的特点,区域内地方高校可以在开展创业教育中抢占先机,形成常规形式,以期区域行业论坛在地方高校开展的长态化和制度化。

开展有针对性的区域行业创业计划大赛,有利于学生创业过程体验。“学生通过参加创业计划大赛可以获得模拟创业经验,体验创业经历,学习积累创业知识,培养创业能力,锻炼团队精神、沟通交流和组织管理能力,提高分析和研究市场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和事业心”[4],针对全国高校自上而下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创业计划大赛,地方高校可以与区域地方政府合作,开展政府支持的创业计划大赛,有利于获得地方政府在创业方面设立的资助资金;同时,在促进企业设立面向行业内的创业计划大赛奖励资金方面,地方高校可以积极与政府、企业开展有效合作,引导学生创新创业朝向行业方向发展,为行业提供创新创意的智力支持。

3. 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实现整体师资水平的专业化、地方化

地方高校的创业教育教师不但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真正做到理论指导实践、经验促进教学;也只有具备理论与实践双重经验,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培养出创业能力强的学生。培养服务于长三角区域经济创业人才这一实际,决定了地方高校创业教育教师要深入了解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在实践训练中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保证创业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区域内地方高校可以通过选派创业教育教师参加创业教育指导培训,到长三角区域内相关企业参加挂职锻炼,到生产、管理前线参加实践。理论研究上,树立起服务区域经济意识,主动研究区域经济所需的创业型人才发展动向,找准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切入点,鼓励教师在行业企业实践中寻找创业教育的研究课题等。同时,“可以采取校内外专职、兼职相结合的办法建设创业导师团”[5],从社会上聘请企业家、风险投资商等担任创业导师,积极开展短期讲学、案例讨论、创业论坛等方式参与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对各项创业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和教学。

4. 促进区域企业和政府、地方高校积极合作,优化学生创业实践平台

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及实践开展,最直接的意义就是为区域经济输送就业创业人才,因此可以“以创业教育为纽带,搭建校地合作平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资源”[6]。具体来说,地方政府部门需要建立专门的学生创业服务机构,利用好已经建立的创业信息网站平台,放宽创业扶持资金申请条件等。区域内企业与地方高校开展校企合作,提供创业意向学生校外实践平台,将企业作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创业知识的训练场,全面掌握企业运行过程、学习管理经验,优化学生创业实践平台,提高学生创业能力。

开展地方高校学生创业企业孵化也是创业教育实践的重要路径。利用地方高校自身的优势创办一些大学生科技成果“孵化器”和大学生创业园,优化创业教育的实践路径。从校级创业园实践到区域内地方政府建设的创业园“孵化器”孵化,如杭州大学生创业园平台创建通过“民办公助”、“区校合作”、“一园多点”模式促进大学生创业[7],再到行业企业的实际应用,既可以直接应用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也可以应用在企业开发新项目,创业团队去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 黄唯.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与高校创业教育创新[J].煤炭高等教育,2011,29(5):78.

[2] [EB/OL]. http://.cn/policy/txt/2010-06/22/ content_20320273_4.htm.

[3] 黄文光. 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现状研究——以宁波大学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8.

[4] 王萍. 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5] 陈谦. 国内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中的制约与突破[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3(4):31.

第7篇

(一)与专业有效衔接有助于彰显高职创业教育的魅力

高职院校依据“以市场为导向”“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原则设置的专业,并注重采用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等“学中做,做中学,学做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与创业教育要求的“接地气”,与地域、市场、行业和企业等紧密结合有着内在的一致性。高职大学生在一线工作岗位学到的知识、锻炼的技能、积累的经验为他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创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彰显高职院校的魅力,构建与专业有效衔接的创业教育体系,将更有利于大学生走向成功。

(二)与专业有效衔接有助于展示高职大学生创业群体的优势

高职院校大学生作为创业群体之一,其最大优势是:他们不仅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且经过职业化的技能训练,具有专业理论和职业实践技能的双重背景。这是诸如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创业群体、农民创业群体、下岗职工创业群体和转复军人创业群体等都不具备的。经过多年的跟踪调研,我们也进一步印证如果大学生围绕自己的专业选择创业项目,成功概率会远远大于他们在其他行业进行创业。

(三)与专业有效衔接有助于带动我国创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从目前高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状况来看,虽然其成功率(仅仅为2.2%左右)超过了普通高校(1.2%)大学生,但与发达国家(20%~30%)相比依旧相差甚大,而且质量和层次更是不如人意。如不少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业也仅仅限于摆地摊,做小买卖之类,科技含量非常低。创业的本质在于创新。就创业的整体水平而言,创新的程度越高则意味着创业的质量与层次越高。高职大学生隶属于我国的知识分子阶层,是新生创造力的代表,他们心怀梦想,富于冒险,敢于打破常规。一旦高职大学生的创业优势充分展现,与专业有效衔接的创业之花将开遍神州大地,相信一定会带动我国创业整体水平的提升,进而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那时创业也必将是高层次、高质量的。

二、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解析

在政策的鼓舞下,创业教育如同星星之火,燎原了大江南北,各个高职院校更是不甘示弱,不约而同地举起创业教育大旗,积极探索创业教育的新模式,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在高职的创业教育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创业教学与专业教学“楚河汉界”

高职院校在创业教学与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严重脱节,各自为政的现象,如同“楚河汉界”,它主要表现如下。1.课程体系整合度欠佳从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来看,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度欠佳,缺乏有机结合性。由于院校领导重视度不高,再加上创业教育发展的历史短暂,成熟度不够等原因,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将大学生创业教育独立出来,仅是将它作为生涯发展与规划或职业指导的一部分。有的院校虽然开设了独立的课程,如KAB创业基础、SYB大学生创业、创业学等,并将它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但并没有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与专业有效衔接的创业课程体系。2.课堂教学融合性较差从目前课堂教学来看,两者的界限依旧非常分明,它集中表现为:第一,教学目标互不相干,并错误地认为专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专业人才,创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没有看到两者有机的结合点。第二,教学内容两张皮。专业教育在自成体系的世界里传知识、授技能;创业教育则在自己的小圈圈里追求完美。第三,教学方式各不相同。专业教育重实习实训;创业教育则更多地限于课堂内理论说教。3.师资队伍结合度不够目前,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主要由以下3个部分组成:一是公共基础课教师;二是经济贸易系或人力资源管理系的专业教师;三是辅导员。他们大多数是“半路出家”,既没有创业的实践经验,也没有经历过系统的创业教育培训,自然更谈不上做到与专业有效结合。有的院校虽然聘请了企业成功人士担任讲师,但只是流于形式,仅仅开展讲座而已。

(二)专业群体与性别群体“不做区分”

从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状况来看,几乎都是不问专业群体、性别群体的差异性,学,统一管理。1.专业群体“不做区分”从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授课对象来看,往往是“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学生往往接受的是同质化的创业教育”[2],甚至出现了跨系别的学生,济济一堂“共享”创业教育的奇怪现象。专业的差异体现了培养目标的差异,它需要创业指导教师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授课与指导。如果不同专业的学生接受的是同质化的创业教育,那不仅是浪费时间,更严重的是会使学生错误地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华而不实的空洞说教,与专业关系不大。2.性别群体“不做区分”从性别群体来看,高职创业教育一般都是男女混合上课,很少有针对某一群体单独开设课程的。教材也是面对所有专业,所有学生的“万能”教材。男性创业者与女性创业者,由于各自生理、心理的差异以及家庭、社会的影响进而显示出来的优势是不同的,如女性在意志力、感知力、直观力和语言沟通以及动手能力等方面明显高于男性。如果创业教育能够有意识地将创业群体的性别加以区分,那将会使许多学生少走弯路,大大提高创业教育的有效性。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亲疏分明”疏高职院校

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重政策、理论的学习,轻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亲疏分明”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就创业教育的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比例来看,一般是3∶1。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往往达不到这个比例,甚至有的创业教育几乎没有实践课程,都是“填鸭式”的理论灌输,不能体现高职创业教育的特点,发挥高职院校的优势。第二,就创业教育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教学质量来看,许多高职院校往往是精于理论讲解,善于“纸上谈兵”。而对实践却停留在浅层次之中,如人物访谈、参观批发市场和专项考察等方面;有的高职院校虽然创建了“创业园”“孵化基地”等,也没有充分利用,或者仅仅限于部分专业的学生使用,其余大部分的学生却与之无缘。

三、构建与专业有效衔接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一)研发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交叉型”创业教育理论体系

研发与专业有效衔接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绝不是单一的行动,它需要与高职教育相关的多个领域、多个部门、多个专业相互配合,协同创新。1.以当代高职大学生为前提,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衔接“积极向上、乐观进取,有着很强的独立自主意识、社会参与意识与创新求变意识”[3]的90后高职大学生接受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同的教育对象奠定了创业教育目标与专业教育目标有效衔接的基石。我们探索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目标的有效衔接,可以分为以下三步完成。第一步,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会同相关部门,并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制定或修订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第二步,将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细化分解,分解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与情感态度目标,同时将分解后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与情感态度目标再进一步细化若干个子目标。第三步,将每个子目标与专业的子目标进行对照,找出相同或相似点,实现有效对接,如创业教育中的技能目标“学会管理新企业”,可以在学生顶岗实习的教学目标中得以体现。2.以社会性别理论为指导,促进创业教育群体的和谐发展我们构建创业教育体系时,注重社会性别理论的运用,意在肯定男女两性在生物学意义上差别的前提下,使男女大学生在创业时更好的定位,找到能够体现两性生理特征优势的创业项目,进一步促进两性创业教育的和谐发展,如女性在咨询、餐饮、零售和公关第三产业等行业更有优势。我们相信“在这些领域女性更能够充分发挥其性别的优势,从而也赢得了很高的创业成功率。”[4]3.围绕不同学科专业展开,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高职院校强调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与市场变化设置学科专业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满意就业,而创业本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就业,是一种高质量的就业。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内在的相通性,进一步说明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在内容上的一致性。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课程内容的互惠性,即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相辅相成,共同成长。”[5]如专业扎实的高素质学前教育毕业生,不仅会受到幼儿园的青睐,同时也是创办幼儿园的“好坯子”。探索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内容的有效衔接,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一是采用渗透方式,将创业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入专业教育当中去,使创业教育成为专业教育的一部分;二是采用必修方式,将创业教育纳入专业建设的规划体系之中,保持创业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此外,我们还要加强复合型创业指导教师的培养。

(二)探索与专业有效衔接的“阶梯式”实践活动体系

“阶梯式”实践是指在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以项目化教学为导向,采取分级式、循序渐进的实训教育方式。探索与专业有效衔接的“阶梯式”实践创业活动体系,可以分为以下3个步骤进行。1.以大赛活动完善创业计划围绕专业设计的大学生创业计划书,既是对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检验,又是对创业教育教学效果的初步检验。科学现实的创业计划书,是创业成功的起点,它能够使创业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高职大学生与普通高校大学生相比,往往偏感性、直观,缺乏理性思维。我们可以借助“系、院、省、部”四级创新创业大赛活动,让他们多聆听相关专家、学者和经验丰富人士的意见或建议,以便帮助他们紧扣专业、理性思考,进一步完善创业计划,增强计划的可行性。2.以游戏活动模拟创业计划模拟创业是创业理论教育通往创业实战的桥梁。丰富多彩的游戏教育活动,更迎合了高职大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借助专业教学活动中的沙盘等游戏等让大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创办和经营一家成功企业的真实过程,使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应用学到的理论经营虚拟的企业”[6]和应对在企业生产、管理和销售等方面的风险。此外,模拟创业游戏活动的开展,还可以使高职大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做到“心中有数”,更加自信地去实现自己的“创业梦”。3.以实战活动落实创业计划进行实战活动,成功地进行创业,是理论创业教育、模拟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高职院校可以从大学生创业大赛中或创业模拟活动中,选择几个带有专业特色的、市场前景较好的微小企业创业项目,给予一定的资助,并在创业指导教师与专业指导教师的双重指导下“扶上马,送一程”。待其相对成熟后,再让它走出“母爱的绿荫”,去经受社会的风雨考验。

(三)构建理论通往实践的“跟进性”服务指导体系

第8篇

关键词:创业教育 创业指导 创业服务 创业基地 创业研究

课 题:1.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大学生创业高校支持体系构建研究”,编号:2013Y453;2. 云南农业大学2013年就业创业工作研究项目:“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编号:2013ZD04。

自从党的十七大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以来,华夏大地掀起了一股创业热潮,特别是有知识有学历的大学生成为了创业的主力军。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摇篮,在推动大学生创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各地高校纷纷采取措施,千方百计力促大学生创业,积极营造创业氛围,不断完善创业支持体系。

云南农业大学虽地处西部,但学校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的建设。近年来,学校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深挖大学生创业潜能,注重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创业实践平台的搭建、创业服务水平的提高,初步形成了集“政策引导、项目建议、经费支持、创业孵化、跟踪帮扶”等为一体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支持体系。学生们的创业热情日益高涨,大学生创业人数逐年增加。

一、点面结合,广泛铺开创业教育

1.课程体系建设

云南农业大学将创业教育列入学生教学计划和方案中,从2008年开始在全校本科生中开设就业指导必修课,36个学时、2学分,其中安排有专门的创业专题。2009年,学校开设了大学生KAB创业基础选修课,32学时、2学分。2011年,学校被批准成为“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创业教育课程进入常态化轨道。目前,学校正在探索学生创业实践活动可以获得课程学分的办法。

2.开办专题培训班

云南农业大学作为云南团省委首批“青帆创业夜校”试点单位,已举办四期培训班,每期学员180人。2012年,学校与昆明市就业促进会合作举办了SYB创业免费专题系统培训班,首批培训学生86人;与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合作,培训创业学生400多人。同时,学校还购买了时代英杰公司开发的“职前网络学堂”,进一步丰富了课内外创业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3.宣传创业典型

学校每年邀请企业家、创业成功的校友来校参加各类创业讲坛、论坛、讲座以及沙龙活动,举办特色访谈节目――“赢在校园 对话职场”,不定期地邀请成功创业人士和创业起步的校友,给在校生讲述创业故事和心路历程。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创业热情日益高涨,创业人数逐年增加,毕业生中创业人数已占毕业生总人数的近2%。

学校的创业氛围逐渐浓厚起来,一批优秀的大学生创业者涌现出来。“毕业伙伴”创业项目团队成员入选2008年感动云南十大人物;毕业生吕春华2009年创办的“东川区长岭子种植专业合作社”受到团中央、云南省委组织部领导的高度关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黄涛创办的“富峨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项目带领群众致富,获得当地乡亲一致好评;2010年自主创业的毕业生熊云,获云南省2011年“优秀创业者”荣誉称号;回乡创业的85后大学生猪倌濮玉涛,企业的年产值接近100万元;新科创业者、2012届毕业生马成高创办的“花样保鲜花”主要做出口生意,年销售额超100万元;2012届研究生李林辉在网上开办鲜花产品淘宝店,年销售额过100万元。

二、修炼内功,稳步推进创业指导

1.夯实队伍建设

云南农业大学一直非常注重就业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校外创业导师的聘用。目前,长期在就业创业教学一线、工作一线的专职教师达60人,大部分教师获得了高级职业指导师资格证、创业导师资格证。同时,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内外专业教师、企业家、行业骨干的资源,聘用50多名专家担任学生创业导师。此外,学校鼓励有创业经验的教师担任学生指导教师,使学生在学习中创业、在创业中学习,师资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2.加强政策解读

为了让教师队伍吃透政策,学校邀请校内外专家举办各类培训会,首先做到教师了解、熟悉政策,不留死角,能将相关政策内化为简单易懂的语言。然后通过各种座谈会、咨询会、宣讲会、主题班会、宣传展板、网站问答、短信平台、QQ、微博等,在学生中广泛宣传和解读创业政策,讲明讲透、熟知熟悉、能懂能用。平时在学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设立咨询点,为有意愿创业的学生提供

咨询。

3.活用创业大赛

以赛促氛围,以赛固基础,以赛强发展,是云南农业大学坚持的创业原则之一。近几年来,学校学生参加了一系列创业大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在“用友杯”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中获全国优胜奖、云南省冠军,在第七届“挑战杯”一汽大众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获铜奖,在云南省2011创业计划大赛中荣获优秀组织奖、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在2012年“城投杯”云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荣获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和1个鼓励奖,在“青春彩云南动感地带MM杯”云南省第五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1个金奖、1个银奖、1个铜奖和3个优秀奖。

三、做实做细,积极提升创业服务

1.完善制度,不断健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长效机制

云南农业大学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资助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文件,不断加大在创业指导与服务方面的经费投入,制定了《云南农业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奖励资助办法》等规章制度,不断提升创业服务水平。学校成立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和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负责人为组员。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有力保障了创业服务的高效运行和落实。

2.饱含真情,不断加大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帮扶力度

云南农业大学设立了每年10万元的“云南农业大学自主创业资助基金”、每年20万元的“云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业园专项基金”,每年20万元的“云南农业大学国家农科专业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创新基金”,专项用于奖励和帮助毕业生自主创业和创新。同时,学校根据专业、学科特点,安排有丰富创业经验的专家开展分类指导,跟进服务创业项目。2009-2012年,学校共奖励资助创业项目26项。云南省政府鼓励创业“贷免扶补”政策实施后,学校积极组织自主创业毕业生项目计划书的征集、论证,筛选部分创业项目重点奖励、资助,主动和各承办单位及有关部门联系,为毕业生申请工商登记、申办创业贷款等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积极宣传办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截至2013年7月,共发放《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1423本。

3.想方设法,畅通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信息通道

目前,学校已建立三条信息渠道。一是学校招生就业处及相关职能部门与各学院专职就业创业工作队伍之间的传递渠道,二是学校就业互助协会与各学院学生会就业部之间的传递渠道,三是学校就业网、“职场情怀”QQ群、微博、微信与各学院就业网、QQ群、飞信群之间的传递渠道。

四、狠抓落实,有效整合创业基地

为了给学生搭建一个创业孵化和实践平台,学校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初步建立了一个集教育、指导、服务、培训、帮扶为一体的大学生创业园区。园区主于学校东校区,共计有35间工作场所、1260平方米,主要面向在校学生和毕业三年以内的学生提供创业孵化和实践平台。园区有规范的管理章程和办法,聘请了50多位校内外专家担任创业导师,设立了20万元创业园专项基金,为入驻创业园的优秀创业企业(项目)提供帮扶和服务。按照《云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业园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要求,申报的企业(项目)经过严格的审评后方可入驻,对入驻企业(项目)进行年度考核,实行优胜劣汰机制。目前已有23个项目入驻园区,学生创业积极性高涨。此外,学校还与昆明北理工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共建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双方互派创业导师、政策互通、帮扶结对、资源共享,成为学校定点输送创业项目的基地。2011年,学校大学生创业园成为首批云南省高校大学生创业示范园;2012年,成为云南省大学生创业培训示范基地,并获批为全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园。

五、着眼未来,有序开展创业研究

1.力争出版专著

为了宣传学校学生在创业之路上的奋斗历程,引导更多的学生认识并走上创业之路,云南农业大学积极走访、收集校友的创业事迹。2010年,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了《追梦彩云南――云南农业大学毕业生创业纪实》;2012年,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了《就业与创业――建筑类毕业生成功案例解析》。

2.课题项目引领

云南农业大学积极争取就业创业研究课题,已获得教育部、省教育厅、省财政厅课题5项。同时,学校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拿出22万元设立就业创业工作研究课题,仅2011年一年就发表就业创业论文20篇。此外,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热情,学校启动了学生科技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工作。2012年,在云南农业大学第五届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项目申报中,全校共有401项作品申报,最终有140项获得学校资助。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