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01 23:21:5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初中体育教案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不仅教师自己要具备高度的安全意识,更大的任务是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和意识。中学生活泼好动,在课堂上容易张扬个性,所以我们体育教师要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和警示,要充分利用课堂中的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他们在思想上认识到安全在体育活动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比如,有的学生调皮贪玩、不遵守课堂纪律,站队列时故意推撞其他同学,把握不好力度和分寸,再加上有的学生的身体平衡、协调能力较差,被推撞后很容易摔倒,进而使身体受到伤害。针对课堂上这种常见现象,体育教师不能因为是学生的打闹而忽略不管,而应当迅速制止他们这种行为,并给予学生适当的批评,使他们认识到这种行为不仅是错误的,还会引起不良的后果,进而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这是一种不安全的行为,要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这样,通过一些事件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教育,加上教师的随时提醒,学生就会时时保持清醒的安全意识,不做有危险的事,他们认识到位了,自然会和老师积极配合,也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教师要认真组织教学,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体育教师,要把安全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要带领学生做好准备活动,除了一些一般性的准备活动,还要做一些专项的准备活动,适当地加大上肢、肩部、腰部等大关节部位活动。在安排教学步骤时,教师要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动作知识、技能、技巧,采用科学的教法,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动作要领,明确动作规范。另外,体育课中学生身体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但是,运动负荷的安排是否合理,将对体育课的质量有直接的影响,负荷过小学生得不到锻炼,而负荷过大会给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应能及时观察课上学生的状况,做到张驰有度,既让学生得到锻炼又不能伤害学生身体,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切不可随意地安排学生的运动负荷。
三、注意场地、器材安全使用及布置
(一)场地的设置,加强安全预防场地是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主要场所,也是安全事故最主要的外部环境。在上课前,体育教师要仔细认真地做好运动场地的安全检查,如果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排除,待排除后再组织教学。比如,在进行篮球、足球、排球训练时要保证场地的平整,及时清除小石块,防止学生踩到后扭伤脚踝,或者摔倒后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再如,在跳远训练之前,教师要先翻松沙土,拣出沙坑中的石块、砖头等。
(二)对体育器材的检查与管理器材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设施,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若不注意,体育器材也会危及学生的安全。比如,学校的单杠、双杠、篮球架等常年在室外放置,受雨淋日晒,时间长了就会生锈、腐烂,如果学校平时不注意保养和维护,体育器材很有可能在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发生断裂,进而导致学生受伤。因此,我们体育教师一定要在上课前对体育器材进行检查,排除安全隐患。再如,有些体育器材是需要搬运的,如标枪、铅球、铁饼、跳高杆等,若学生在搬运中不注意,导致器材不慎跌落,很有可能砸到他们。另外,如果这些器材随便摆放在操场上,且无人看管,学生可能会随意玩耍,很容易引起一些安全事故。所以,体育教师要教导学生,在搬运器材的过程中不能打闹嬉戏,而且一些具有危险性的器材也不能随意摆放在操场上,更不能随意玩耍,使用完毕后要及时送还保管室。
四、教师要掌握常用的急救方法,正确对待已经发生的安全事故
虽然防患于未然是体育安全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但是我们教师不应该只把精力放在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上,因为在实际的体育课堂中,或大或小的安全事故难免会出现,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掌握常用的急救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学生的伤病进行救治,防止伤情的进一步恶化,给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应当掌握学生出现扭伤、脱臼、抽筋、骨折等状况的一些急救方法。倘若学生发生的安全事故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施救能力范围,教师应当沉稳冷静,尽快通知学校,联系医院,采取有效合理的处理措施,切忌手忙脚乱。另外,教师还要积极与家长联系、沟通,以正确的态度来参与事故的善后处理,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事故带来的负面影响。
五、总结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安全;应对
一、初中体育教育中学生安全问题的成因
(一)学校方面
个别学校对体育工作不够重视,更多关注于文化课,对于体育活动中的安全教育意识也比较淡薄,没有把“安全第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放在首位。同时,学校体育设施陈旧,且疏于保养检修,存在安全隐患。
(二)教师方面
体育教师对体育活动的安全教育意识淡薄,不重视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作为课程的主要责任人没有担起自己的职责,保护帮助麻痹大意,敷衍了事。甚至在示范动作要领时出现错误,这样学生在模仿时容易发生危险。
(三)学生方面
初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天性活泼好动,但缺乏安全保护知识,平时缺乏锻炼,身体素质比较差,体育课上运动强度稍稍增大就觉得不舒服,甚至开始出现面色苍白、满头虚汗等不适症状。
(四)其他方面
体育教学通常是在户外进行,有时候会用到特殊的体育器械,所以也就受到更多的客观因素影响。特别是恶劣的自然天气条件会给体育活动场地和器械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也给教学造成不便,甚至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安全问题的解决办法
针对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安全问题的分析,提出以下几点防范意见。
(一)学校
预防体育教学中学生安全问题发生,学校要高度重视,切实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理念,让每一位老师都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体育器材的检查与管理,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若不注意,体育器材也会危及学生的安全;提供的体育活动场地和器材等设施设备应当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并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检查检修,它是确保体育课学生安全必不可少的途径。
(二)老师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自己要具备高度的安全意识,更大的任务是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和意识。体育教师要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和警示,要充分利用课堂中的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他们在思想上认识到安全在体育活动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体育教师,要把安全意识渗透到教学中,上课前,体育教师要仔细认真地做好运动场地的安全检查,如果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排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要带领学生做好准备活动,除了一些一般性的准备活动,还要做一些专项的准备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应能及时观察课上学生的实际状况,安排运动负荷,负荷过小学生得不到锻炼,而负荷过大会给学生的身体造成伤害,要让学生得到锻炼又不能伤害学生身体。其次体育教师要根据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仔细分析教材,认真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场地),认真上课,严谨管理,营造和谐安全的体育课堂氛围。
我们教师不应该只把精力放在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上,因为在实际的体育课堂中,或大或小的安全事故难免会出现,这就要求体育老师要掌握一些简单的急救方法比如扭伤、脱臼、抽筋、骨折等状况;倘若学生发生的安全事故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施救能力范围,教师应当沉稳冷静,尽快通知学校,联系医院,采取有效合理的处理措施,切忌手忙脚乱。
(三)学生
作为学生自己,要时刻树立安全意识,警钟长鸣,不做有危险的事;要认真听讲,服从指挥,讲究方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体育运动前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体育运动后要做好放松活动,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做好保护与帮助,预防运动损伤。
一、初中体育教育中存在的安全事故问题
1.体育教师的思想认识不够
体育教师在教授课程之前应该端正自身的思想,将安全意识放在第一位,充分地了解体育器材、运动场地以及体育项目等是否适合学生现阶段的锻炼学习。但是一般的体育教师在这方面做得不够,没有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以及详细的动作知识等,致使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风险。
2.学生没有意识到体育活动中的安全风险
初中生安全意识比较薄弱、活泼好动,对教师讲授的安全知识没有充分体会,对力度的把握不到位,致使在活动的过程中出现摔倒、擦伤甚至骨折等安全事故。
二、预防初中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措施
在初中的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比较普遍的,这也是困扰初中教育安全进行的重要因素,而要想做好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进行预防,以便全方位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1.师生必须树立安全意识
(1)教师方面
对于教师来说,教师的安全意识必须加强,定期对相关的教师进行全面的安全知识讲座,以便将最新、最有效的安全事故防范知识教授给学生。教师也应该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学生重视安全知识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学生方面
对于学生来说,应该对教师讲授的关于安全的知识认真地理解,在平常的体育活动和课外活动中认真履行。体育老师在讲授相关动作的时候应该认真观看,仔细掌握诀窍,将练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对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预防需要师生共同努力。
2.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1)体育教学的备课要科学合理
体育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充分地了解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评估,对不合理的项目和环节予以删除。教材的选取、器材的安排等都需要结合学生当前的身体素质情况,在上课之前必须仔细地检查教学使用的器材,如有安全隐患必须及时排除,器材的使用过程应该按照说明书的规定进行,以防在使用的过程中受伤等。
(2)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
运动前的准备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充分避免运动过程中出现意外的重要措施。但是在平常的体育教学中很多的初中生对于课前活动不够重视,各个关节没有活动开,接着就开始进行强度比较大的活动,从而对关节的磨损比较严重,造成严重的后遗症。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课前的准备活动应该具有新意,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活动中间接地达到预期目的。而在进行特殊项目的活动中,应该将全身能够发力的关节做好运动前的准备工作,比如头、颈、腰以及手脚关节等,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隐患。
3.做好课中组织工作
(1)合理安排教学
初中生对各种体育锻炼来自兴趣,而在进行练习时难度比较大,需要时间比较长的活动内容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感到有压力和信心不足,这样就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专心地进行动作和技巧的学习,从而难以完成教学目标。针对这一问题,在进行教学内容安排的时候应该科学合理,教学的内容应该充分地考虑到初中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教学进度要循序渐进,对于难度比较大和动作要求比较高的内容做好认真的辅导,从而使得学生不至于失去学习的信心。除此之外,体育教学的内容应该有着舒展身心、促进身体机能的成长等作用。
(2)教学内容应该将安全放在关键位置
一、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树立安全意识,要求学生也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将安全放在首位。中学生比较好动,在课堂上会活蹦乱跳地参与到各种活动中,体育教师就更需要加强安全方面的教育,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传达安全教育的意义,使他们充分重视安全的重要性。通过列举一些发生在课堂上由于操作不当导致意外受伤的案例,对学生进行警惕教育,教师时刻提醒,那么学生就会在课堂上时刻保持清醒,不做那些危险的活动,有了安全方面的意识,他们自然会配合教师的教学,从而避免发生安全方面的事故。
二、注重课堂的组织性与纪律性
课堂教学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而花费很大的心血的学习过程,与课外活动是截然不同的,有一定的组织纪律性和教学方面的要求,学生只有认真遵守,才能保证教学有序进行,避免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如果教师不严格要求学生遵守纪律,而是骄纵学生,那么就会完不成教学目标。比如,在教学投掷项目的过程中,无论是对于长投还是短投,每一次统一完成投掷时,如果教师没有发出捡球或者拾弹的口令,学生是不允许去捡球拾弹的;在跳高和跳远活动中,要在前一个学生离开沙坑的前提下,后一个学生才可以做准备工作助跑。在跑的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教学生按照自己的跑道进行赛跑,不得偏离自身的跑道,否则将会与其他跑道的学生发生碰撞摔倒甚至受伤;当跑过终点线的时候,不要马上就停下来,给身体一个缓冲,否则将对身体造成伤害。体育课有着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学生的活动空间大,如果没有组织纪律作为约束,就很难把控教学过程和达到教学的目的。如果在课堂上放任学生活动,则会让他们养成自由、散漫的坏习惯,极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严格组织纪律,以其权威性来培养学生习惯,从而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教育。
三、善于观察,积极预防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各方面都不够成熟,他们的一些行为很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由于情绪激动等原因而导致在课堂上发生意外。这就对体育教师提出了高要求,一定要观察学生的异常举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制止。比如,当学生情绪低落或者脸色难看时,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使他们的不良情绪得以缓解,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点比较多见的情况是有的学生即便是身体不舒服也不告诉教师。对于这种情况,体育教师也要善于观察,及时处理,进而减少或者避免发生安全事故。这一方面离不开教师的勤于观察,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详细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比如,一些患有心脏疾病的学生就不适合剧烈和高强度的体育训练,在生理方面存在缺陷的学生对于体育训练也有选择性。通过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可以帮助这部分学生选择体育教学的内容。体育教师对于运动医学常识的掌握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及时处理学生脱臼、扭伤等情况,即便是发生安全事故的时候,教师也能够进行救助治疗,将安全事故的损害降低。
四、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
关键词: 初中体育课 太极拳教学 培养兴趣
初中体育老师很少进行太极拳技术内容的教学,原因很多:在《体育与健康》中没有规定学习内容,有些老师自己本身对武术不是很了解,对于老师来说,太极拳动作复杂,示范困难,学生难以接受和学会;对学生来说,太极拳较为枯燥,刚开始几节课可能还有一定的兴趣,但几课时下来以后就感觉索然无味,再加上难以掌握,纷纷打起退堂鼓。本文从太极拳的特点入手介绍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分析学生对太极拳学习兴趣不浓的原因,探讨怎样增强教学效果的问题。
一、初次接触太极拳的同学,对太极拳的动作没有一个概念,找不到其中的规律。
太极拳和长拳不同,与平时接触到的广播体操更不一样,学生对太极拳的特点更是一知半解,由于了解不多而导致学习无兴趣。
对于这样的原因,我认为,在开始教学太极拳前,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大概讲解太极拳的特点,如动作的特点以弧线为主,沉肩坠肘,含胸拔背,中正松虚;基本动作高不过眉、低不过胯;重心起伏不大;表现为一种平静安舒的神态。一般外功拳要做刚强迅捷的动作,太极拳却要活动得“松、慢、圆、和”。再结合哲学原理指出太极拳的阴阳相对(掌心掌背的相对动作)、上下呼应讲究平衡的道理。这样学生就会对太极拳产生一个大概的、整体的认识,对于以后整体动作的规范和协调,以及对动作的感觉都会有所帮助。
二、认为太极拳是花拳绣腿,学习了用处不大。
太极拳的外在特征就是慢与柔,而学生由于受到其他技击流派的影响,对于太极拳的技击效果和锻炼的作用认识不大,经常产生“学了太极拳有什么用?”的疑问。
针对这样的情况,首先教师要讲解太极拳各动作的攻防含义。拳术提炼于搏击,没有攻击的作用,武术也就失去了其根本意义,变成了舞术;而太极拳“慢”的作用只为掌握正确的动作姿势和深入锻炼运动系统的各部分组织。太极拳的各个招式同样来源于技击,例如:手挥琵琶的动作就是典型的一个扭臂擒拿动作;云手是一个格挡防守的招式;搂膝拗步则攻守兼备;独立式是一个抬膝防守的姿势,并可以和散手的提膝防守做比较;转身搬拦捶也是进攻和防守的招式;左右蹬腿更是明显的技击动作;单鞭更加具有攻与防的多种变化。教师在教授这些动作的时候,就可以将攻防含义结合到课内,这样学生既有了兴趣,又对动作加深了理解。然后在掌握动作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呼吸吐纳,对学生传授太极拳天人合一的最高宗旨,使同学明白内家拳内外兼修的健身理论。这样教学,使学生明白太极拳的含义和作用,从主观上引起了对这个拳种的喜爱。
三、太极拳的动作复杂,示范困难。
太极拳与其他拳术相比,动作走弧线,不像其他拳术那样直来直往,因此太极拳的示范一直是教学的一大难点。而且太极拳在演练过程中,身体重心虚虚实实不断发生变化,再加上手型的变化,学生很难一下子完全接受。
对于这样的情况,首先老师应该采用多点示范和多面示范的办法。除了常用的背面和正面示范以外,很多动作还应加上侧面和镜面示范,尤其是左右重复的动作更应该使用镜面示范。这样学生能了解身体前方的动作变化,而老师也容易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以便用口令提示纠正。另外,太极拳还常有方向上的变化,在练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背向或侧向老师的情况,这时老师应该主动到学生的视线范围里去,而不应该再停留在原地。除此之外,还应该经常改变学生固定的集合队形,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模仿观察老师的示范。对于具体的动作,教师示范讲解时应该详细和准确,对于难点,教师可以采用上下肢动作分解教学,先教学较简单的下肢动作,待熟练后,再加上相对困难一点的上肢动作,这样就便于学生掌握。对于复杂的动作,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这一部分重点提出,在上新授课前进行讲解,在学生注意力相对最集中的时候进行教授,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如果动作相对复杂,则可提前至第一次课开始,将其动作分解成简单的准备活动,在以后的每堂课前都进行练习,等到教学这部分时,早已水到渠成了。
例如“云手”的教学,在第一次课时,就提前开始教学生两手画圆的上肢动作,以后每堂课都把这内容当成准备活动来做,这样几堂课后,学生就已经熟练掌握,等到教学这一段时,再稍做纠正,加上重心和脚步的变化,就能化解难点。
上面的几点,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传统教学方法和自己的心得总结出来的。在教学中,我认为体育老师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熟悉教材,深入理解太极拳的“拳理”,并了解太极拳动作的攻防含义。只有自身的修养提高了,才能有教学的余地,否则教给学生将是打了折扣的动作,学生依样画葫芦,死记硬背,学过就全丢,而且是一代不如一代。
2.教学时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难点及错误动作,及时调整。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情,问题可能会出现在不同的地方,教师既要总结教学经验,对普遍存在的问题防患于未然,又要仔细观察授课对象,早点发现特殊情况。
3.教师的示范动作要到位、规范和正确。正确的示范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连续在初中毕业班进行简化太极拳教学安排,教学效果很好,特别是女生很喜欢这项运动,通过太极拳练习既可以锻炼学生身体,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又可以缓解初三繁重的学习压力,调节学习状态,使学生精力更加充沛。
参考文献:
[1]习云太.中国武术史.人民体育出版社,1985,(第1版).
【关键词】 问题式 教学 初中英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为现代教育服务了。问题式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缺乏师生沟通,照本宣科的缺点,促进师生互动,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
1. 问题式教学的含义
问题式教学在中国古代就有出现过,什么叫问题式教学,关键在于提问,“学问”,不仅要学还要善于问。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学也在不断地进步,问题式的教学方法已经正式的运用于教学中,并别随着运用的愈加广泛而得到了完善。 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则依据自身的经验及知识去解决问题。对于英语教学来说,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掌握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通过问题式教学,学生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去发现知识。与传统方法不同,问题式教学主张师生地位平等。在“问”的过程中,英语教师的引导也是很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疑难问题强烈的求知欲正是该方法的魅力所在。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引导者,通过问题式教学,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都大为提高,而创新能力正是近年来教育界多关注的问题。
2. 问题式教学在英语课堂的运用
2.1课堂热身――学生自主提问
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学生提问,用“答记者问”这一方法来掌握知识,学生在自我提问的过程中,培养了其创新的能力。当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时,教学的效果才是最好的。在每节英语课开始前,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提问,对于选题要结合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让大家觉得有话可说,并且话题轻松、有趣。比如,开学伊始,学生会好奇英语教师在暑假的见闻,那么,他们就可以对教师提问,让学生充当小记者,来采访教师。比如说,学生A:Miss Zhang, would you tell me where have you go, please?此时,教师可以回答:There are some mistakes in your sentence, who can correct it?这时,其他学生就会踊跃发言,学生B:Miss Zhang,where you have been? Can you tell us?这样,不仅可以纠正学生们的语法错误,还能让学生多说,多问,多想,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在提问中掌握知识,培养创新能力,为接下来的教学开了一个好头。
2.2课堂的引入――启发性提问
对于英语课堂来说,有一个好的开始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江苏牛津英语教材来说,更是如此。好的开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可以有目的地开始学习。在学习一个新的单元时,英语教师可以创造一个背景,对学生进行提问,从而逐步进入新的单元的学习。例如:在Teenage problems这一单元中,在正式讲解前,教师可以预先进行提问:I’ve got a problem. I’m getting fat. I can’t wear my clothes I bought last year. Can you help me? 此时,让学生们积极发言,讨论各种可行的方案。例如,学生A:You should eat less. 学生A:I think you should do more exercise.对于学生的解决予以鼓励,如果有语法上的问题,也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本着理解宽容的态度去接受学生的意见,这样学生才能体现其主体的地位,更加投入到英语课程的学习中去。
2.3课文总结――概括性提问
当全文的学习已经告一段落后,在学生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从文章的结构,中心思想等方面做全局的提问。这样的问题需要学生在充分理解消化已学内容的基础上,整合已经学习到的知识,然后得出正确的答案。出了课堂上提问之外,也可以布置这类问题的课下作业,让学生在课后也可以充分地对文章进行思考,培养其创新能力。比如在Teenage problems单元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提出下列问题: What does she want Sigmund Friend to do? What does he think of his parents? What is Simon’s problem? 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将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文章含义,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培养其善于思考的习惯。
3. 小结
钱学森曾说,“为什么我们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现代教育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要想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关键。只有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才能从本质上提高其科学素养。问题式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突出,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英语素养,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对于问题式教学的研究,应当继续深入,不断地研究,使其与现代英语教学良好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问题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029
现代课堂教学较之于传统课堂教学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素质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语文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在长期的教学中,教师不断积累能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性方法与措施。本文就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对学生十分关键,只有解决了存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才能使学生的语文成绩得到长足的进步。
一、目前存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见证了在新的教学思想指导下,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了逐渐提升的过程。同时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发现,随着现代教育地不断发展,语文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在此,就将对目前存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新问题进行如下分析:
(一)教师难以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活动
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想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的教学活动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却存在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计划之间的矛盾。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要按照教学计划进行,随着现代教学地不断发展,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活动。教学计划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可能会出现偏差,这就使教师陷入两难。教师如果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活动,可能会与教学计划相脱节;如果按照教学计划的步骤展开教学活动,可能会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发生冲突。部分教师难以有效解决二者之间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课堂教学气氛沉闷
目前存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另外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课堂教学气氛沉闷。较之于其他学科而言,语文本来就是一门相对枯燥的学科,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那么整个课堂教学对学生就更加没有吸引力。语文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是当下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学生长时间处于无趣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势必会昏昏欲睡,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效率。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气氛比较沉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能力不足,难以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因素与课堂教学本身有效地结合起来。
(三)没有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的生活相结合
语文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虽然很多思想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但却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际的生活相结合,必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目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将教材上知识的讲解与实际的生活结合起来,难以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去理解知识的深刻内涵。同时教师也没有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这就使学生的眼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初中学生正处于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只有在观察现实生活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才能不断地产生矛盾,不断地进行思考,也只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想才能逐渐得到提升。而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状况影响了学生能力的提升。
(四)没有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
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是现在课堂教学的要求。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思考,不断地进行感悟,只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境界才能得到升华。而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没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影响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无法进行独立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二、解决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
针对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使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一)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活动
为了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教学计划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之间的矛盾,本人认为教师应该在教学计划的指导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活动。教学计划虽然对教学活动十分重要,但是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完全依照教学计划开展,教学计划只能对教学活动产生指导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效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转变沉闷的课堂教学气氛,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提高教学语言的幽默度,使整个课堂教学都充满欢快的因子,同时教师还可以讲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感觉到轻松与快乐。总之能够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应该不断学习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方法,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将实际生活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有两个途径。途经一,教师将生活中的例子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教师在讲解语文教材上的知识点的过程中,应该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思考知识点的深刻内涵,同时也使学生通过知识点思考实际生活,在二者的互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途径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学生在观察生活的过程中自然会联想到学习过的知识,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
(四)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很多学生在初中高中就已经学习过简单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如Word、Ecxel、Powerpoint等基础课程。可是由于不是主干课程、教学条件和时间有限,或者是中学老师主观认为大学还会进一步学习等客观因素,使得师生对其不够重视。造成学生对其一知半解。学生认为自已经学会了,所以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上不认真学习。可是,真正到了毕业设计或走向工作岗位时,发现自己很多基础不牢,页眉页脚、奇偶页不同都不会设置,有些同学甚至要从头开始学习。造成学生认为在大学里学不到什么。
这些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调整课堂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比例,重实践轻理论,根据学生特点有意识地因材施教。
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教育的特点,现代计算机基础教育在整个的现代教育阶段中占有十分重要的特殊地位。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更强调学生掌握一门技能,要求动手能力要强。我们知道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适应于社会、有动手能力的实践型、复合型人才。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以及它在信息技术中所占的比重,恰好可以作为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之一。当今社会,国家已将计算机基础教育摆在与英语、数学等基础课程同等重要的地位,所以重视和加强现代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对于提高现代教育的质量、增强现代教育的社会竞争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会了计算机基础,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都能够起到较好的促进和指导作用。
但现在的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
一、 教师素质问题
1、高职教师大多来自公办院校,接受正规本科以上教育。因为我们国家在八九十年代计算机技术还不够发达,在这些教师受教育过程中,过多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本身动手实践能力就不够强,大都靠后天自学成才,造成教师的素本身质参差不齐。教师中队伍结构不合理,在现有的高职计算机教师队伍中,符合高职教育层次特征的师资梯队还没有形成,纯理论教学的教师多,有实践工作经历的教师少,40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少。
2、双师型教师流于形式。现在学校都提倡聘用双师型教师,所谓双师型教师就是指那些既有教师从业资格证书,又具有专业工程师的能贯彻一体化思想、能因材施教、能带动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的、实用性的、高水平教育人才。可是很多师范毕业教师都是从一个校门跨出,又立刻进入另一个校门。那么双师型也只能是在当老师以后去工厂或者通过其他途径考一个证书,很少有真正实践的工程师在学校里教书。就算有也只是按照学校落伍的理论教学模式上课,那么学生在实践课上的学习效果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
3、教师教育内容和实际应用脱节。教学的内容多而杂,重知识点的全面系统,而忽视了重点和难点知识的讲授及知识的实用性,导致学生所学知识陈旧与社会需求不相符。教学内容多而杂,课时量有限,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势必加快进度,学生学习的门类繁多,学习任务重,难以消化吸收并掌握,与教学目标相差甚远,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相差甚远。
因此教育要面向市场,教育内容也要不断更新,精选案例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教材更新的速度远远滞后于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速度,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学校所用教材一经采用,往往几年没有更新,因而导致学生所学知识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理想的教师队伍应符合以下图形:
二、 教师教育理念问题
1、教师认为高职学生多半学习差,分数低。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不高。
2、认为学生多动、难以管教,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效果差。
针对以上存在的现实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办法:
一、正确的目标定位
现代教育虽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但由于培养目标不同以及三年制教育的特殊性,应当根据其自身的特点,进一步更新教育知识体系结构及基本特点,以适应计算机基础教育快速发展的新形式。适时性、 应用性、覆盖性。
二、灵活的专业设置
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不是针对学科而是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学科是相对稳定的,而职业岗位是千变万化的。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更多地是以市场为导向,基于职业分析,根据职业的变化、以及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需要灵活设置专业。对于现代的计算机教育应当紧紧把握时代、把握市场。灵活而高效地增加和调整专业,从而缩短学生自由人到职业人的转变时间。不能将现代教育当作高等教育的“压缩饼干”,要开拓思维,将外在需求及内在需要有机结合,合理进行专业设置。
三、完善的教学内容
1、转变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转变教学理念,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和谐统一。 将教师从“教育者”转变为“引导者”。将以往简单地填鸭知识,转变为把学生带到知识殿堂的门口,引导学生入门;从“授人以鱼”转到“授人以渔”上来,把主要任务放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上来,把重点放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上;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转到主动的知识渴求。在教学过程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培养紧密结合,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使用计算机进行工作和学习,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
2、更新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按照要求,结合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特点和各自实际情况及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的行业特色,把专业的培养分为三个层次,即: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每个层次都有其基础教学内容和目标,再按照层次具体的细化教学环节,共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独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随后根据不同的专业对课程体系进行有机的结合,充分发挥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3、完善教学方法
(1)注重“精讲多练”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不必面面俱到,而是主要讲清课程的要点和基础知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更多的具体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学。并让学生多上机操作,目的是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入手,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提高操作的准确性、迅速性、灵活性和协调性。
(2)注重引导式教学
计算机学科中有些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为此,应当在教学中巧妙使用生活中的实例对学生加以引导,生动形象地解决问题。
(3)注重课外培养
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技能的提高,单凭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应通过讲座、兴趣小组、竞赛等多种方式丰富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接触面,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考试改革
针对计算机教育是一种能力培养的教育,所以应对其考试体制进行多样性地调整。例如可将传统的考试更改为水平测试,将其作为学生毕业的资格条件之一。或允许学生免修某些计算机基础课程但不免考。
4、改进教学方式
为了达到精讲多练的目的,突出基础知识的掌握,着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可改变传统的“黑板 粉笔”的教学方法,多采用多媒体投影系统进行直观教学或“教-学-练-用”循环式的一体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同时改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条件,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1)运用多媒体系统进行直观教学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直观、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等特点。多以flash等学生喜好的形式进行教学,加强互动,充分引导,以提高教学质量。
(2)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并举的一体化教学方式
结合计算机专业操作性强的特点,为缩短理论学习到应用实践的过渡,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积极开展学用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方式,一体化教学一般按照以下步骤开展:
①任务分配;②自主学习;③讲授辅导;④小组学习;⑤答疑讨论⑥实践环节;⑦考核方式
综上可见,通过开展一体化教学,转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首先,从以往以教师为中心围绕如何向学生“灌输”知识,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如何“教会”学生知识;其次,从严格以大纲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转向以实际操作为标准,以实现眼-手-脑的有机配合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最后,从以课堂为中心转向以现场讲解结合的"一体化"教室为中心。通过这三方面的转变,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3)依托网络优势,搭建教学平台
研究开发网上教学系统,构建自主学习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平台。以校园局域网为依托,构筑一个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生态圈”,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教-学的双向数字流动。
(4)构建实验基地,加强实践教学
增加资金设备的投入,全面细致地列出实践实训题目,并做好实实训教师培训教育等工作,构建实验基地,加强实践教学,加强理论学习和应用实践的互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