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03 04:38:4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生物校本研修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在我省开展中学数字化实验骨干教师培训,其课程体系设置要根据贵州实际,符合贵州省情,充分考虑贵州是一个基础教育相对落后、中学数字化实验开展相对较晚的省份。因此,课程体系制定的指导思想是以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和信息技术、素质教育的要求为主线,以加强贵州中学数字化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为目的,培养中学数字化实验师资,着力解决目前我省中学数字化实验教师严重缺乏的问题,提升中学数字化实验教师教学水平,建立一支能够起到引领、示范和承担各地培训的中学数字化实验骨干教师队伍。中学数字化实验骨干教师培训课程体系的制定,目标是要通过培训,使受训教师掌握中学数字化实验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术,提高数字化实验的教学能力;通过培训,提高信息技术、传感技术在中学数字化实验教学中的作用;通过培训,使培训者初步具备中学数字化实验教学的设计与研究能力。任务是设计好中学物理、化学、生物等数字化实验课程培训内容,完善培训课程体系,探索有效和符合贵州实际的中学数字化实验培训内容,为贵州培养一批中学数字化实验骨干教师,为贵州的基础教育服务。
2中学数字化实验骨干教师培训课程体系设置
结合贵州省基础教育和课程改革实际,根据全省中学开展数字化实验面临的实际问题,以及中学数字化实验教师掌握数字化实验教学能力、专业水平情况,我省中学数字化实验骨干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应以“重基础、强操作、重实际、强能力”的原则来制定,培训模式分集中培训、校本研修、反思总结三个阶段进行。
2.1集中培训课程体系集中培训阶段内容由五个课程模块组成,详见表1。
2.1.1数字化实验概论模块数字化实验概论模块含数字化实验室的基本概念、我国中学数字化实验开展概况、我省中学数字化实验发展情况、教育部2000—2010年中小学实验室(数字化实验室)装备规范说明等。
2.1.2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模块学习各种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主要介绍物理中的位移、时间、温度、力、周期、电流、电压、磁场、电场、光照度、光强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应用;化学中的温度、浊度、电导率、pH值、微电流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应用;生物中的氧气、氧化碳、电导率、浊度、温度、湿度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2.1.3中学数字化实验软件系统模块介绍中学数字化实验软件系统,即软件系统内容与组成、传感器与软件系统的联接与设置、软件系统的使用、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实验图像图线的认识与分析、实验结果分析、实验误差分析、实验报告等内容。
2.1.4数字化实验操作训练模块数字化实验操作与训练模块,分为物理、化学、生物、小学科学学科,其培训具体内容根据中学实验要求如下:(1)中学物理数字化实验培训项目,见表2。(2)中学化学学科数字化实验模块培训内容,见表3。(3)中学生物学科数字化实验模块培训内容,见表4。(4)小学科学数字化实验操作训练模块培训内容,见表5。上述实验操作与训练,是针对物理、化学、生物三个不同学科教师分别进行的培训,其具体实验项目是根据三个学科的中学实验开设要求来选定的,在集中培训时,可根据受训教师情况,选择一部分小学科学实验进行培训学习。
2.1.5中学数字化实验教学与组织管理模块中学数字化实验教学与组织管理模块内容,主要是针对中学数字化实验的开设、教学组织与管理、考核及数字化实验室管理与建设等方面内容进行学习与讨论。
2.2校本研修
集中培训结束后,参训者回到学校进行为期2个月的校本研修,主要内容包括:就中学数字化实验教学一线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参训者QQ群进行网络讨论交流,并由网络指导教师跟踪指导解决。针对中学数字化实验教学的组织、开展、设计,可进行教学讨论、教学研究、集体备课、网络交流、报告撰写、课题研究等形式进行,以期发挥每位参训者在实际数字化实验教学中的主动作用、参与作用和交流作用,共同提高和巩固培训成果。
2.3反思总结
经过为期2个月的校本研修后,参加培训的学员,在中学数字化教学实践后,反思参加培训学习的方方面面,对自己数字化实验知识的掌握、实验技能的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等写出总结,对自己还存在的问题或困惑,进行反思,并对培训班从课程设计、组织安排、培训管理、校本研究、网络交流等方面,提出有益的意见和建议,使今后的培训更加科学、合理,符合中学实际,符合引领全省中学数字化实验的教学的开展和教育前线教师的需要,为我省中学数字化实验教师的培养提供服务。
做“人中人”匡正传统培养目标
“海南课改模式”解读
“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的发展效应、成功经验与推广价值
执著办百姓满意的乡村学校——记2011年海南省“十佳校长”、儋州市白马井中学校长郑燕康
青春在奉献中闪光——记2011年海南省中学十“佳班”主任郑其鹏
心系特教无怨无悔——记2011年海南省小学“十佳”班主任朱满香
沐春风踏歌行——海南省海口市第十一小学发展侧记
教育失衡让英美头痛
海口市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让地域文化走进校本课程
总结经验全面推进校本教研健康发展——海南省2011年初中数学教研组长论坛系列活动
海南乡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现状调查分析
学生宿舍消防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贯彻落实规划纲要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PC组装与维修》课程内容的改革
浅谈应用最广泛的配位剂(EDTA)
环岛新闻
《生活中的轴对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点评
《找规律》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育公平是收入分配改革的利器
立足课标突出语篇强调运用——2010年海南省高考英语试卷分析
2010年海南省高考生物试卷评析
凌秀容:爱和责任与我同行
罗丹文:热爱教育事业始终不变
育人无痕培质有形——海口市第九中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特色
探索农村高中学校发展之路
科学统筹优化资源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花园国里看教育——新加坡学习考察纪实
海南思源实验学校的发展定位
班主任批评学生的语言艺术
随孩子的兴趣
对党的教育事业忠心耿耿
呕心沥血为教育
爱岗敬业乐为人师
《西湖》Flash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
关于海口市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状况的调查
历史课的情境艺术
浅谈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课堂构建
崛起中的三亚市第五中学
光荣榜
网络研修:教师团体专业成长的新举措——2009年暑期海南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全员远程研修特别报道(下)
在实践探索中拓展区域教研
海南职教别样红——访海南省教育厅原副厅长李红梅
为了孩子的学位——访海口市琼山区教育局局长洪德全
自强不息润物无声——访海南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屯昌县屯昌中学校长陈守川
认识高考“状元”引导高考状元
立足双基拓宽视野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海南省2009年高考地理试卷评析
海南省2009年高考数学试卷评析
海南省2009年高考英语试卷评析
海南省二00九年高考作文评析
海南省2009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
集团合作项目推动创新模式服务企业
着力搭建专业发展平台切实提升青年教师素质
教育事业是我生命的根——记吊罗山下苗族教师曾春杏
用粉笔谱写平凡人生
让主题班会成为自主教育的主渠道
关键词:教师 意见 实践性 互动参与式 校本培训。
2013年5月6日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中小学教师培训要以实施好基础教育新课程为主要内容,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个性化需求为工作目标,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在培训内容上《意见》明确规定,实践性课程应不少于教师培训课程的50%,且强调按需施训、贴近一线、案例教学、真实课堂、情境体验、现场诊断、互动参与、行为研究……。培训方式上要求,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强化学员互动参与,增强培训吸引力、感染力。《意见》是我们实施校本培训的新宗旨,在新宗旨下校本培训要落实到教学实践,将传统讲授方式转化为实践参与,事实上我校已经开展了近一年的以实践为主的“互动参与式”校本培训,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一、首先利用远程培训网络虚拟资源,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
《意见》要求推动教师网上和网下研修结合、虚拟学习和教学实践结合的混合学习,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我校充分利用河北省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培训网丰富的虚拟资源,结合远程培训加强教师的理论修养,遵循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其次利用“互动参与式”校本培训,将实践性教师培训落到实处
《意见》明确要求在教师培训中要“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创设课堂真实教学情境”,“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我校开展了“互动参与式”校本培训,“互动参与式”培训就是开展互动交流研讨、参与教学实践将理念应用到教学中,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培训目的。我校在高二年级开展了“互动参与式”新课堂研讨课的教师培训活动,整个活动历时近一年,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展开,第一阶段是强化学习,促进教与学理念的转变;第二阶段是骨干教师“新课堂研讨课”的示范引领,通过听评课互动活动进行直观感悟;第三阶段是教师全员参与推广新课堂的教学方式,以使新课堂实施纵深发展。
1.“新课堂研讨课”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通过互动交流使教与学的理念转变。
理念要先于行动,为了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理念,在各个学科的教研活动时间,进一步研讨新课程有关理论,观看有关新课程培训的教学录像,从思想上接受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从学生来讲,利用课堂和班会让学生把上课“听懂了老师讲的内容”转化为“上课我学会了多少知识、能力是否得到发展”的理念,倡导小组合作学习。班级所有活动均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和进行评价,学生有了明显的团队意识。
第二阶段:骨干教师公开课的示范引领
教与学的理念转变了,但到底新课程的课应该如何上呢?在多数教师的头脑中仍然是模糊的概念。年级组就组织各学科的备课组长讨论,同时借鉴外地的经验,制定了初步的教学模式:使用前置作业课上学生小组讨论学生黑板展示教师归纳提升课堂检测,然后由化学、生物两个学科做新课堂研讨课的示范课,课后由做课老师进行说课,听课老师进行评课,使老师对“新课堂”的教学模式有了深刻的认识,通过实践性的培训使老师从形式上弄清了新课堂研讨课的教学要求。
第三阶段:参与实践,全面实施新课堂研讨课
在示范课之后,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准备,全年级九个学科分三轮进行公开课,高二第一学期完成前两轮,第二学期完成第三轮。每轮每科至少一人参与,两周完成一轮,然后休整两周,每一轮结束后,各个学科组在教研活动时深入研讨,总结得失,找出适合本学科的教学方式,供第二轮上课的老师借鉴。在第二学期开学初,进行了第三轮的研讨课,连续三轮近一年的强化实践,保证了新课堂研讨课的延续性,有利的促进了在全年级全面实施。
2.听评课促进“新课堂研讨课”实施
每一节研讨课都要在全校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听课。全年级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理综、文综五个听课组,有30多位老师参与了教学公开课,每节新课堂研讨课要求全年级相应学科组老师及五年教龄以下的老师听课,另外,还有学校听课团成员(由学校的校领导和各个学科带头人组成)听课。每一节课后都由做课老师先说课然后由听课成员进行评课,听课成员对公开课进行剖析,上课的老师认真听取评课人的意见,将可采纳的意见融入到后续的教学中,可使教学更加完善。
三、“互动参与式”实践性教师校本培训效果
可以说是延续两个学期、近一年的实践,多数教师和学生的全方位的“互动参与”,教师理念和教学行为确实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教师在上课时,克服了满堂灌,教师的作用是引领和归纳提升已经成为习惯,这些变化在第二轮公开课时就体现得非常明显,第三轮尤为突出。学生的转变更为喜人,学生课前预习、上课小组讨论、学生回答问题、到黑板展示基本上形成了习惯,学生上课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涨,通过开展“互动参与”的新课堂研讨课前后的问卷调查对比可以清晰的体现,学生学习主动性加强,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升,这些变化大大超出了我们预期的设想,可以说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学校以名师、特级教师、骨干教师为引领,在各个年级实施“互动参与式”教师培训,使新课堂的教学改革纵深发展。
这种在实践中一边学习、一边反思、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改变了培训和教育实践两张皮的现象,符合《意见》着重强调的“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通过实践证明了教师互动参与式的校本培训方式是受训老师认同度较高、效果明显的培训方式。
参考文献
[1][C]《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
一、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一是学习了《十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等书籍,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觉悟。二是关心学校的健康发展,和老师们交流学校发展前景,探讨工作方法。无论是双休日,还是节假日,只要是学校有工作任务,我都自愿到学校加班,仅暑期到校加班就有40多天。 三是在自己所任教学科的课堂中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一是通过学习提高自身能力。我通过阅读书籍、上网浏览等形式,进行教育理论和先进的课堂教学经验的学习,研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第56号教室的故事》《第56号教室的玄机》等书,并参与了教师读书交流活动。二是通过交流提高自身业务。参加了教研组组织的观课活动,定期到备课组参加业务学习和集体备课,认真同教师们研讨,以提升自己水平。三是通过听课提高自身水平。我坚持听课评课,每月听课十几节,有的月达到20多节,一年听课达100多节,课后认真同讲课教师交流。四是通过外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我积极参加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业务学习培训, 5月份参加了省骨干教师培训; 11月参加了教师资格考试首席面试考官培训活动; 12月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山东省骨干教师培训活动,活动中被聘为课程专家;12月参加了齐鲁名师培训活动。这些活动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三、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加强了课程管理
一是落实国家课程。指导课程部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有关精神开设国家课程,要求老师们按照课程表上课,特别加强了音体美、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的教学管理。二是加强地方课程的管理。由于地方课程由任教国家课程的教师兼任,在任课安排时,实施教师错位任课,有效地控制了地方课程被占现象。三是加强了校本课程的管理。协调教师发展部和课程教学部组织研发了120多门校本课程。开设了90多门校本课程。加强了对校本课程的管理,每周二、四下午组织专门人员对校本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检查,学期末,组织校本课程的评价活动。为每个学生建立了校本课程选修档案,修订了《学生校本课程手册》。
(二)加强了教学常规管理
一是加强了对教师个人教学工作计划的检查,学期初,指导课程部对教师上交的个人教学计划,进行检查,并评选出了优秀教学计划。二是加强课堂指导。深入课堂,及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指导,修订了《中层以上干部联系教师制度》。安排年级主任、课程部主任及时巡课,规范了教师的上课行为。三是加强了作业管理。要求课程部对作业批改情况每半月进行抽查,制定了《育才学校作业教学制度》。四是加强了课后辅导。要求课程部严格落实《学生请假返校补课制度》,凡学生请假返校后,课程教学部都组织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补课。
(三)加强教学质量检测工作
一是课堂教学质量检测。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质量检测,听完课后即时对学生学习的效果进行检测,检测成绩作为课堂考核的依据之一。二是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定期组织进行单元检测,测试后一周内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三是期末教学质量增量评价。四是组织研发并实施了“学生学业成绩等级查询系统” “学生校本课程学分查询系统”等。
(四)加强自主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
一是完善自主课堂模式。参与了课堂教学“三级建模”指导工作,在自主教学模式各环节的总体布局之下,发挥个体特长,建立一种不同于他人具有特色的个人教学模式,并开展了个人说建模活动。二是分层走班实验。推进了八九年级的“数学、英语分层走班教学”实验,并对分层走班模式进行了总结。指导实行了分层考试实验,数学、英语两个学科考试中实施分层命题、分层组织、分层评价。三是开展课堂观察活动。指导组织语文、数学、英语三学科分别以大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了课堂观察研究活动。
(五)加强教师培养
一是指导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沙龙活动,自己先后主持了以教学目标有效性、提问的有效性、自主课堂的构建、学生自主性的体现等为主题的教师交流活动四次,通过与青年教师面对面交流,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二是扎实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先后邀请7名专家到校做专题报告,组织185人参加了2015年暑期全员远程研修,组织485人次参加了各级各类培训,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读书交流活动,组织12位教师开展了教师讲坛活动。三是实施青蓝工程,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开展了个人成长“六个一工程”活动。
(六)加强课题研究
2015年上学期立项59项小课题,下学期立项51项小课题,以小课题研究为抓手,引导教师进行了差异教育和自主课堂小课题研究细节方面的研究。依据《育才学校小课题管理办法》,开展了小课题成果展示活动,并组织开展了小课题课结题鉴定、考核、成果评选等活动。
(七)开展了小班化教育实验
指导小班化教育试点年级开展小班化教育研究,形成了《小班化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八)做好毕业班工作
一是邀请了教科院的教研员到学校听评复习课、并进行复习方法指导;邀请了教育专家许玉琴老师来校指导九年级语文作文相关内容。二是组织所有学科的教师,参加了东营区毕业班复习会议,交流复习方法,学习复习经验。三是将九年级备课研究重点放在中考命题方向的把握和复习方法的研究上,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四是在做好毕业班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同步加强了对八年级地理、生物的教学和备考工作。地理会考成绩平均73.24分,生物平均71.72分,总得分率72.48%,会考成绩比往年有巨大的提升。八年级同学全部参加信息技术考试工作,达A率95.01%,远远领先于县区和市直兄弟学校。
(九)做好支教工作
在做好本学校工作的同时,九月开始我对口支援河口区义和镇中心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是深入教学一线,听评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教师深入交谈,指导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二是协助分管初中部的副校长,对初中的各项工作进行分析梳理,加强管理。三是认真进行教育教学调研,对学校工作提出针对性建议。
四、取得的成绩
一是通过定期评选教学优胜奖、教学进步奖、爱心奖、特别贡献奖等,落实教师多元评价措施,激发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本年度先后有5人获东营市优质课评选一等奖,3人获东营市优质课评选二等奖,7人获东营市优质课评选三等奖;1人执教省级公开课;97人次在执教国家级公开课; 15人确定为东营市青年教师培养对象; 1人确定为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课程专家;教师有90篇论文在市级以上评选中获奖;77项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14项)。二是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结出了丰硕成果:在参加的各项活动中,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励金奖25个、银奖35个、铜奖85个,一等奖50个、二等奖24个、三等奖101个、优秀奖4个,并有4篇学生文章在刊物上发表。三是个人被东营市教育科学学术委员会聘为教学教研评选工作专家;7月被教育厅聘为省课程专家,指导了2015年山东省教师远程研修工作;11月在浙江杭州执教“浙派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艺术展”公开课一节,并进行专家引领评课一次。参与了地方课程《蓝色家园》的编写,并担任副主编。
五、廉洁自律情况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能做到廉洁自律,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八小时以外,我能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各项法规,从不做有损教师形象和学校声誉的事情,从不违法乱纪。
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初见王庆红老师,是在日坛中学高二(7)班的教室外,王老师刚下课,看到等在外面的我,一脸歉意地说:“真是抱歉,让您久等了!”然后,顾不上休息,带着我急匆匆地赶往下一节课的教室。“今天我们要开始学习新的课本了,内容非常重要,是‘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我要赶紧去布置一下”,王老师一脸兴奋地说道。
忙碌、紧张、充满活力,这就是王庆红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开始上课后,紧张有序的课堂节奏、生动鲜活的课件展示、灵动而有深度的启发式教学,更加深了我对王庆红老师的这一印象。“我对生物教学的热爱是发自内心,这种热爱让我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活力”,王庆红老师激动地说。
追寻目标,让自己不断前行
“我喜欢给自己制定目标,让自己的路走得更有方向,看着目标一个一个实现,我会有种说不出的成就感。”
王老师给自己制定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当老师。中学时期,老师们渊博的学识、良好的修养以及对学生无私的关爱,让王老师在那时就立下了要当一名教师的志向。因此,还是中学生的王庆红,就熟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等教育学书籍。正是这份坚持,让本可以报考更好大学的王庆红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师范类院校。而对于生物的热爱,让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生物系。1991年大学毕业后,王老师来到了日坛中学,完成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换。
虽然当老师已经20多年了,但是王老师一刻也不敢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老师的工作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如果只往外掏不往里填的话,迟早有一天会掏空自己的。”因此,她给自己制定了不同阶段的目标,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王老师除坚持阅读外,还积极参加各种进修和研修活动,本着开放、谦虚的心态去学习,就像海绵一样不断地汲取知识。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王老师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英语,取得了英语专业大专文凭。
王老师说,她的下一个目标是开发生物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为了落实北京市教委关于课程改革的要求,王老师和她的团队一直在进行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生物选修课程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明年这个目标就可以实现了”,王老师兴奋地说。
在20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王老师也有过迷茫、有过倦怠,有过挫折、有过失意,但是,她对生物的热爱、对教师工作的坚持,都让她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目标。
巧思妙想,让学生爱上生物、学好生物
生物是高二才开设的科目,对学生来说,很多知识点已经淡忘了,教学时间紧,学生基础弱,是王老师面对的两个最大困难。如何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爱上生物、掌握生物学科的学习规律?王老师不断思索着。
为了让学生感到学好生物并不困难,王老师从生活出发,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生物教学。例如,在讲“蛋白质”的时候,王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早上起床后不应该空腹喝牛奶?这个看似平常、人人熟知的事情一下子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们纷纷表示,以前自己只知道这样做对身体不好,至于原因,却没有人能够说出来。王老师顺势解释道:“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跟‘蛋白质’有关的内容。牛奶当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蛋白质主要是构建身体用的,空腹喝的话就当成能源物质用了,这就有点儿浪费,所以,早上应该先吃点儿面包或者含糖的食物,身体有了能量之后再喝牛奶,这样获得的蛋白质才能促进肌肉和骨骼的生长。”同学们恍然大悟:原来生物并非那么“高大上”,也可以“平易近人”“接地气”。这样,在教学中,王老师把生物和生活联系在一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生物“一见钟情”。
王老师认为,生物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中,王老师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每学完一本书,王老师都要求学生对整本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最后总结在一张纸上,并把做得好的总结在班级进行展览。在王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呈现出了各式各样的总结:有的重在内容,提炼、概括出每课、每个章节的要点,逐条列出;有的重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画”出让人一目了然的“关系图”;还有的重在分类,把知识点归纳成不同的类别,制成条理清晰的表格……从“举头望‘生物’”到“低头思‘生物’”,王老师的奇思妙想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生活中习得知识、在兴趣中掌握方法、在思考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爱上生物、学好生物,对王老师来说,探索仍在继续……
启发引导,让教学从“物”到“悟”
王老师热爱生物、热爱教学,正是这份热爱,让她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开展启发式教学,让生物教学从“物”到“悟”。
生物学科中有大量的专有名词和概念。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并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先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自己说出这些概念的含义,然后再对不准确的地方加以补充说明。例如,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课中,在学生了解了什么是“授粉”这个概念后,王老师提问:“什么是‘自花授粉’呢?”学生们纷纷答道:“就是植物自己给自己授粉。”王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表示肯定,然后给出了科学的说明:“自花授粉就是一株植物的花粉,对同一个体的雌蕊进行受粉的现象。”又如,在学习植物的“相对性状”时,王老师没有直接解释,而是先列出一些性状特征,让学生试着给这些性状配对,然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可以配对,有的不可以配对。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永远都经历一个“思考―探索―补充”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被动接受。
生物学科当中有很多规律性的知识,王老师让学生从中总结规律,并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规律。例如,孟德尔在实验中根据豌豆的7个相对性状进行杂交实验,统计出了显性形状和隐性性状的性状分离比例,王老师通过引导,让学生发现这些比例几乎都接近3:1。此时,王老师适时提问:“为什么F2出现性状分离比为3:1?怎么解释这种有一定比例关系的性状分离现象?”然后,通过棋子实验,借助数学上的概率知识,王老师引出了孟德尔提出的假说。
除了让学生“悟”出道理外,王老师还让学生“悟”出方法。生物学科会接触到很多的假说,怎么去证明假说的正确性呢?这就涉及到科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假说演绎法是指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例如,孟德尔在做完豌豆的杂交实验后,又发明了很有意思的测交实验,根据这个实验演绎推理,从而证明了自己提出的假说的正确性。对此,王老师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让学生了解孟德尔的假说上,而是通过对“假说演绎法”的介绍和学习,提高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一、课前:自己给自己说课
说课即教师述说自己对新教学内容的分析及教学设计和理论根据的过程。随着初中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实施,全新的课程标准、全新的教材体系以及轰轰烈烈开展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作为一线的初中生物教师,我们如何去适应这一极具挑战性的变革呢?我认为新课程改革的观念关键在于教师备课观念的革新,只有树立正确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备课观才能真正实施好新课程。我的备课观的改革是:每节新课前都自己给自己说课。程序则按照宝鸡市校本研修中制定的“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过程”四个步骤进行。
说教材,我要求自己透彻地分析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其难易程度,并依据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和七、八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生物课的特点确立本节课的三维目标;说教法,则是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采取创设问题情境、直观演示、讨论等方式开展教学。这样不仅能起到突出重点、破解难点的作用,而且会使复杂、微观的知识变得简单、直观;学法的确立目的则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借助学习生成问题,树立“我要学,我能学”的信念,从而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变成积极主动的学习;说过程,则基于新课标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本着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其勤于动脑,并逐步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
课前自己给自己说课的习惯使我能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阐释教学方案,展示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习惯使我自身的理论水平、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都逐步得到了提高,并形成了自己教学的特色和风格。
二、课中:力求高效
40分钟的课堂是展示教师风采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平台。我从以下几方面浅谈一下课中构建高效课堂的原则和方法。
1.有所不讲才能有所讲。七、八年级的学生要学多门课程,假如每科都布置课外作业,学生的负担势必太重。为了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我没有布置过一次课外作业,新知识的讲授、巩固及导学案的拓展都在课堂上完成。并且,我还在课堂上为学生留出了一定的时间消化所学知识。这些“量”的任务迫使我在课堂上的语言要浓缩再浓缩、精练再精练。我将名言“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改编并应用于我的课堂。给学生留出时间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使其自觉地融入课堂,学生才会乐于和教师交流,才会“乐此不疲”地投入到对知识的理解、归纳、总结、记忆中。
2.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方式。直观教学指利用教具作为感官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或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生物学科属于自然科学,直观教具的使用可以使学生尽可能地通过各种感官,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对生物形成全面的正确的感知。课堂上我除了利用彩图和上级部门配发的鸟、鱼、骨等标本或模型外,自己也制作一些教具。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方式之一,能启发学生进行识别、分析、比较,找出本质属性,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知识的概念、结构、规律功能和原理,从而进行正确的判断和推理,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
3.得体的言行。“亲其师,信其道。”要想让学生充分信任和尊重教师,并喜欢生物学习,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注意自己的言行。上课时,我一定要求我的神情始终是目光柔和、面带微笑的,动作一定是得体、优雅、知性的。关键是我的课堂语言要以“学生爱听”为原则,力求句句话都能说到学生的心坎里,并能扣动他们的心弦。同时,我还注意语言的艺术美。比如,讲解昆虫类和两栖类地生殖和发育时,我分别应用了诗句“青草池塘处处蛙”“点水蜻蜓款款飞”“春蚕到死丝方尽”等来表明不同的繁殖阶段。课堂上知识点之间的过渡我也尽量使用艺术性的语言,以引起学生倾听下一板块内容的兴趣。
三、课后:及时记教学札记
教学札记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后,依据初中生物教学大纲和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效果的总结和评价。特级教师方家驹指导青年教师成长的路径是:“坚持记教学札记,几年后你一定能在同行中成为佼佼者。”我虽然没想到成为佼佼者,但希望自己快速进步,因此,每节课后我都记札记。我简单总结一下自己的札记分类。
1.记教态。总结课堂上自己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传递的是否都是对学生的尊重和喜爱。
2.记亮点。亮点主要指采用的教法能使传递给学生的生物知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让学生听着简单明了。有的亮点是我苦苦思索的结果,有的则是我讲课过程中猛然想起的。
3.记学生。记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的过程,也记课堂上的突发状况及自己的处理措施等。总之,我将每一节课、每一环节都分类记成札记。
工作总结能帮助归纳、回顾以往的经历做工作总结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过往工作经历的一个回顾。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总结,请笑纳!
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总结
为了让刚走出校门的我们迅速完成角色的转变,适应教师的工作,区教育局和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了新教师培训活动,这一年来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让我们获益颇多,范文之个人总结:教师个人培训总结。培训当中有教育法制法律的学习,新教师如何成长的学习,教育科学研究的学习。
首先,我想感谢为我们上过课的每一位老师,因为每一次上课,我都感到:给我们上课的每位老师都是有着扎实的教学功底、先进的教育理念的优秀指导老师,让我对班主任和教科研等方面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很多小学教师都是研究目标教学的专家,她们带我们认识了目标教学的很多相关知识。她们的理念是让每个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还指出新教师要为自己设定发展的目标,要研究一位教学专家,研究一位育人专家,摸索一种育人方法。要有一个长远的目标,这个目标也许不容易实现,我们可以将这一个大目标分解成几个小的、比较容易实现的目标,一个一个的实现。
有一次培训,安排宋非老师跟我们交流,她说了很多精炼的话语,比如“积极的心态、良好的品德、健康的身体、不断的学习、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人的快乐百分之八十来自于人和人的关系”,“成功等于明确的目标加正确的方法加持之以恒的行动”等,语言简短却意义深刻。
作为一名新教师,自我学习与奋斗的历程才刚刚开始,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会有很多的挑战与困难等待着我们。很多教学经验很丰富的老教师感慨当一名教师不容易,当一名好老师更不容易,这该需要多少的汗水和智慧!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想我们也许不会再信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信念,既然身处新时代,就得与时俱进,应当有新的信念,新的做法,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给所在的学校注入新的血液,才能让自己不落后!
在思想和专业成长方面,我认为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们在心理思想上、在言行举止上要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同时要时刻注意提高业务技能。我们年轻教师要多向老教师学习、多读书、勤写教育教学随笔,此外,还要积极参加校本研究。因为,科研素质是当代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科研是当代教师进修学习的方式之一,科研是当代教师的工作方式之一,科研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在教学方面,应用新课程理念来进行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突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要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在处理师生关系方面,要以科学的方法了解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博大的胸怀宽容学生,还要注意掌握“心育”的艺术。
在培训中,我还认识到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其次,培训为我即将面临的实际工作提供了许多方法和策略。
在培训中,几位从事教育多年、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谈到教师的发展问题时,都说到要适时调整和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在教学教法经验方面,要多读书、实践、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另外,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位新老师要认真地贯彻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
再次,培训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对于刚刚从大学校门踏出的我们,对新的生活、新的责任、新的角色多少有些怯懦,而本次培训中培训指导老师也十分注意我们的这种心理的变化,他们鼓励我们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改变以往学生时期那种趋向“感性”或者说是“浪漫”的生活态度。鼓励我们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争做教学发展的新秀。这些鼓励,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高尔基曾经说过:“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也许,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只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才能取得好的开端,而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
新的起点需要新的奋斗,新的奋斗需要旗帜作为引导,这次培训是一面很好的旗帜,在思想、行动和实践工作上给了我们切实的指导和鼓励。一切工作都需要实践来,成功=明确的目标+正确的方法+持之以恒的行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本次培训精神作为指导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总结
要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新型教师,提高专业水平,提高工作 “智慧含量”,乃当务之急。在这十分关键时刻,教指站、我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特别是全员研教及学校的校本培训,对我们教师的建设和培养起着独特的作用。特别是学校的校本培训通过专家的引领,教学理论的培训和学习,说课、上课、评课一条龙活动的开展,发挥了教师个人、教师集体等各方面的作用,给教师形成一种对话机制,营造了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发展专业、展示成果提供平台。通过这种形式的活动,将教师凝聚在一起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拓展了教师发展的空间,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地追求发展。通过培训和学习,我受益非浅。
首先新的理念深入我心
“课程的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也是变革人.”要变革人,首先要重视教师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和发展,观念更新是前提,专业化成长是基础。新的教学观念中产生的。教学改革就是新旧观念的斗争,教学改革的阻力来自于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因此,确立新的观念是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
以前,我的头脑中存在着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眼睛盯着知识点,强求的是标准答案,应对的是统一考试。通过专家讲座,了解到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
其次,调整和拓宽了我的知识结构
一位教育专家曾深刻指出,今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分工是科学化的产物,他们的任务是培养学科的专家。而未来教育将结束单科教师的历史使命,要求教师成为多面手,会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所任学科教学中的问题。
初中科学课程的学科整合是课程改期的特点之一。根据科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科学教师必须具有系统的完整的科学专业知识;科学教师要具备与科学教学相关的学科知识,诸如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等;还需要了解科学与其他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及其发展,使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系统科学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形成较完整的基本知识。科学教师还应具有思维科学知识,这有助于教师通过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科学教师还要具有参与社会生产、生活的知识,能以敏锐的眼光和头脑,注意观察、了解、搜集信息的能力。新教材的一个显著变化是,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加宽了,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自身知识储备能否适应这一变化,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第一道难题。
而现实是,我们科学教师都是由单科的物理、化学、生物或地理教师组成,与专业教师任职资格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教师专业性知识的缺陷交极大地限制科学课程的实施。
一些教师反映,对新教材的把握有困难。很显然,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制约教师驾驭新课程的瓶颈。因此,实施新课程,教师不仅要“xu脑”,还要“充电”
校本培训利用教学资源,以教学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核心,对全县科学教师开展学科的专业培训。开展了学科交流,大家各抒己见,通过观点的交锋,强调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再次通过活动的开展树立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了解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备与教学适应的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其次促进了我对教学行为的反思
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进行审视与思考。反思是一个人成长与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新课改要求教师不断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反思能力,成为反思型教师。孔夫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如果一个人只是一味地学习而不思考,那他就会陷入迷惘困惑。孟子亦云:“思则得也”。新课改要求教师经常思考和反思。面对各种新的教育思想、资源、手段和方法,教师不能简单地拿来复制粘贴一下就OK了,而要做出科学分析,结合自己学校和班级的实际情况及自身优势,为我所用,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
教师需要在反思中成长。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还有不少的困惑和困难,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平时许多教师只有期末或年终学校进行教学评价时,才会系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而校本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扭转这种现象。说课、上课、评课活动的开展能促进教师把反思当成常规工作。与同行面对面的交流,在交流活动中细心体会,积极思考,用心揣摩,让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闪烁。通过追踪说课、上课的过程,审视教学环节,总结教学得失,从中会产生许多感悟。
如在活动中,一位教师在说《焦耳定律》的教学设计时,他为了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采用实验探究法。具体教学过程如下:1、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来创设情景来引入新课。演示实验:用相同的导线分别给电灯和大功率电炉供电,让学生触摸导线,建立同一电路电灯和导线发热情况不同和不同电路中导线发热情景。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猜想电流产生的热量Q与哪些因素有关?3、增加自主探究的开放性和培养学生实验的设计能力。根据学生的猜想结果,分组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4、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汇报实验结果并讨论评析实验结果。阅读教材形成焦耳定律。
如原来为了落实双基,我常采用的教学模式是先给出结论或通过简单的例子得出结论,然后化大量的时间解释结论并加以巩固。通过校本活动的开展,我才了解到先前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是认知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健康发展。理想教学模式应该是:通过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然后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同学间的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同时我也体会到新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全面培养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中都有所收获?这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关注的问题。教学设计中必须要注意这一点。尤其表现在问题的设置中,必须考虑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设置的问题首先要有梯度,有易有难,且要从简到难。让所有的学生的思维都有所启发,尽可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切不可设置的问题高深莫测,只有使一小部分的学生打开思维。如果这样,时间长了势必影响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校本培训为教师搭建了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在增强凝聚力的同时,努力营造教师积极参与学科建设、投身教学、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为优秀教师的脱颖也创造了条件,搭建舞台。但是,教师的自身条件不同,特点不同,教师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教师后续发展的目标也应该不同。因此,在推进教师培训工程建设过程中,倡导更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和个性发展目标,努力激发教师追求发展的内驱力;培训形式多样性和开展活动的有效性,是以后教师培训首要考虑的问题。
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总结
我有幸成为县骨干教师培训班的一员,这也给我提供了这个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集中培训、分学科培训、有学员间的互动交流,专家进行讲座。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他们所讲内容深刻独到、旁征博引、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发人深省。在此之前,我也曾出去培训过几次,但每次都是以听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主,所看到的都是经过了层层包装的课堂实况。这次听了他们各具特色的前沿讲座,虽然我不能做到照单全收,但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全新的管理体制,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无不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这次培训之后,更增添了我努力使自己成为科研型教师的信心,给了我们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理论引领。下面是我在培训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必须更新观念。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书斋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研究。必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工作实践,不断思考、摸索,朝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应当转为以学生为本,自觉让出主角地位,让学生成为主角,充分相信学生,积极评价学生。
通过此次培训,我在教学观上有了一定的转变,不能为了教书而教书,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教学不光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要重在教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不能只让学生“学到什么”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掌握了方法,终身受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除了学习,还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时间,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坚持不断地学习,积极进行知识的更新。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现代化工程的不断推进,当前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兴起,正猛烈地冲击着各学科的教学。在网络理论下知识突破了原有书本的限制,不再以点的形式出现,而是以流的形式传递,使教学观念,教学主体,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都发生根本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靠二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传统观念下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闻道有先后”的观点,也将被基于新课程教学提出来的“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新”的理念所取代。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教与学的改革深化。学习,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通过此次培训,我在教学观上有了一定的转变,不能为了教书而教书,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教学不光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要重在教学生掌握方法,学会学习,不能只让学生“学到什么”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掌握了方法,终身受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除了学习,还要注重启迪学生的智慧,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时间,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坚持不断地学习,积极进行知识的更新。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现代化工程的不断推进,当前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兴起,正猛烈地冲击着各学科的教学。在网络理论下知识突破了原有书本的限制,不再以点的形式出现,而是以流的形式传递,使教学观念,教学主体,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都发生根本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靠二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方式,传统观念下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闻道有先后”的观点,也将被基于新课程教学提出来的“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新”的理念所取代。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教与学的改革深化。 通过培训,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们知道了怎样更好地去爱我们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们要以扎实的作风潜心实践,坚持不懈;要以自觉的精神对待学习,不必急功近利,心浮气躁;要以务实的心态思考问题,力求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要以独特的眼光大胆创新,做到不拘一格,匠心独运;要不断完善自己多元而合理的知识结构,保持积极而健康的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巧借外力的综合素养,让自己的工作、生活与学习始终处于一种研究的状态,让自己的生命处于不断探索与追求的过程之中。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必须积极加强课程改革,做课程改革的实践者。课程改革现在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广大教师去进行认真摸索和总结。经过这培训,认识到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身为老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所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己,我会时时处处都要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并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有目的地总结教育经验,反思教学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工作中起到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
一 加大布局结构调整力度,提高规模办学效益
“十一五”初,我县有小学67所、初中30所、高中6所。80%的学校分布在川山区,规模均偏小,规模办学效益低;相当一部分教师跨学科兼课,学科教师少,难以按学科科学合理地配置师资;教师互助的校本教研难以开展。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是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首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县按照“撤并村小,初中出山,高中进城,三教统筹”的基本思路,对全县基础教育空间布局进行了调整,撤并学校38所,教育布局和结构进一步优化;按照“总体稳定、局部调整 、中学宜撤则撤、小学宜留则留”的基本思路,在对家长、教师、学生进行深入细致调研及广泛征求乡镇政府及村级组织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延庆县“十二五”时期基础教育资源整合实施方案》,聘请专家充分论证,并上报县委县政府批准,确定了以“一城五镇”(延庆城区、永宁镇、千家店镇、康庄镇、旧县镇、张山营镇)为重点的整合工作目标,继续加大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力度,撤并学校12所,整合后的学校办学条件达到了北京市均衡验收标准,学科教师配置更加科学。
通过布局结构的不断调整,优质教育资源布局更加合理,规模办学效益大幅提升,为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 完善三级课程体系建设,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精神需求
课程是实施学校教育的载体和有效途径,它解决的是学生学什么,培养学生什么素质的问题,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不断完善三级课程体系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培养学生诸方面素质全面、均衡、特色发展的需要,是课程改革的中心。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升学教育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系存在认识上的偏颇,表现为重国家级课程,轻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重中高考考试学科课程,轻非考试学科课程;重地方和校本教材的开发,轻地方和校本课程的具体实施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不断推进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建设。
国家级课程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我县把全面贯彻执行国家级课程设置标准纳入学校评价,规范国家课程开设,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不随意增减课程,不随意增减课时,多开应考科目课时,少开甚至不开非考科目课程,从而保障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地方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满足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2年起,我县规范落实北京市地方课程设置要求,依据我县具体情况,开发了《妫川文化》地方课程,经过修改完善,2011年,被北京市审定通过为北京市地方教材,《妫川文化》分旅游篇、地理篇、历史篇,分别在小学六年级和初中七、八年级开设,全年开设13~16课时;开发了《延庆县生态教育读本》作为延庆县地方实验教材,分为小学册和中学册,分别安排在小学四~六年级和初中三个年级开设,每年级一个单元,每学年8课时。上述课程可由品德与社会、自然、科学及地理、历史、生物教师担任课程,与学科融合在一起教学,有效保证了地方课程按标准实施。
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我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关注学生发展的主体性、实践性;关注教师的主导性,注重教师的学科知识与实践能力得到拓展;关注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来形成学校特色,确保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在学校特色形成过程中的基础和保障地位。
中小学校依据新课程要求,对学校教师资源、学生需求、学校地域特点等进行认真分析,均开设了一门以上适合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有91.2%的小学自主研发校本教材并将其编辑成册,有64.7%的小学各年级都开设了校本课程,35.3%的小学只在部分年级开设校本课程,体现了因校制宜的特点;开设形式以学校自主开发为主的占70.6%,其他29.4%的学校以成果转化或引进教材为主。初中开发形成校本教材的学校占94.7%;19所初中校开发了72门学科拓展、文学素养、社科素养、艺术素养、兴趣素养、体育健康六大类校本课程。在课时安排上,小学、初中分别有88.2%和70.4%的学校每周安排1课时,其他学校安排每周2课时或0.5课时,课时安排相对灵活且科学合理。
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着力打造凸显区域特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不同的学生群体提供了精神食粮,促进了学生素质全面、均衡、个性发展。
三 深化开放式办学,优化教育资源
延庆县地域广阔,相对封闭,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影响着三级课程的有效实施,制约着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十一五”初,延庆县教委提出了开放式办学,把开放式办学作为深化课程改革,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
“十一五”期间,主要着眼于与县域外优质教育资源广泛对接和有效利用。建立了以北京教育学院、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为基础,以首都师范大学、西城教育研修学院为重点,以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新东方英语培训学校、美国、加拿大培训机构等为补充的干部、教师培训基地,形成了一支由专家、名师组成的较为固定的培训者队伍。通过国外、国内和县域内集中组办培训、与教学同步开展系列专题讲座、建立县内研训基地、专家深入教育教学指导等方式,开展分层分类全员培训,县域内外组班200多个,聘请专家讲座指导2000多人次,提高了干部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同时,县内各中小学与市区优质学校开展广泛的手拉手活动,“十一五”期间与市区129所优质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围绕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开展广泛的干部、教师、学生双走进活动。
“十二五”初,县教委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开放式办学,着眼于从全县和学校的实际需求出发,聚焦合作内容,形成合作项目,精选合作对象,采用项目合作的推进方式,以区域外优质教育资源为引领和指导,以县内干部教师为操作主体,以整体提升干部教师队伍的管理、教育、教学、研究水平,形成我县一定数量的干部教师个体和集体优质教育资源,逐步融入了市区优质教育资源发展的目标。目前,形成了培训、管理、科研、教研、德育、教学、信息等方面的系列合作项目。
同时,我县强化区域内校际间的开放与合作。“十一五”期间,主要采用联片教研的形式,以解决川山区学校校本教研难以开展的问题。“十二五”初,在联片教研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学区化管理”的实验探索。以整体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为根本目的,以“既求优质师资的均衡分布,更求优质师资的均衡使用”为手段,以“协作区”为载体,最大限度地实现县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整体提升教育质量。根据我县中小学地理位置的分布、学校规模大小和城乡学校的层次差异等多种因素,分学段选择城、川、山若干个学校分别组成协作区,小学组成五个协作区,中学组成三个协作区;建立协作区领导小组和学科大教研组,围绕学校管理、教师培训、教师使用、教研科研、德育活动、信息资源等方面,努力实现软硬件资源的共享。
通过不断深化“开放式办学”,干部教师队伍的管理、教育、教学、研究水平整体提升,逐步实现融入市区优质教育资源发展的目标。
四 聚焦课堂,转变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十一五”以来,我县教委把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作为课程改革的一条主线贯穿始终,把整体提升区域教育质量和缩小城乡教育质量差异作为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任务。着眼于以知识论为支撑的课堂教学向以学生主体论为支撑的课堂教学的转变,本着“研训教一体化”的原则,致力于体现学生主体的自主性、实践性、创新性等学习方式的实践探索。
按照现代课改要求,依据教育学关于主体实践的观点,把教学活动看成是教师指导学生利用一定的学习工具、方式、方法,遵循一定的学习程序,作用于学习对象,并获得预期的学习目标,满足个体一定需要的主体实践活动,把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划分为主体(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主体意识等)、对象(教材、课标、考试说明等)、目标(三维目标)、过程(教学环节和细节)、工具(肢体工具、物化工具和文本工具)、方式(课堂组织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方法(思维方法、学科方法、学习习惯)、反馈等基本要素,对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要素进行深入研究探索。着眼于学生知识及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师对教材、课标、考试说明等的研究探索,提炼知识点、能力点,以落实“知识与能力”维度的目标;着眼于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主体意识的培养,强调对知识的伦理价值和评价反馈方式的研究,以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着眼于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习工具、方式、方法选择与运用的研究,以落实“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基于上述思路,我们制定了学期教学设计方案、章节教学设计方案、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出版了《教学设计研究》一书。
为了进一步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从2010年开始,组织全县骨干教师分工合作,进行了专题课型的教学研究探索,依据学科特点把各学科的日常课堂教学分为不同专题课型,如概念课、实验课、推理证明课、阅读课、写作课、字词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等,探索不同学科基本课型的教学模式,并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出版了5册《专题课型研究》。
通过教与学方式转变的实践探索,整体提升了区域课堂教学效率,逐步使课程改革落到了实处,缩小了校际之间的质量差异。
五 加强三个质量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区域教育质量
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从而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为了引导学校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延庆县教育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我县以教学工作、德育工作、管理工作三个质量体系建设为基本框架,以实现学校评价工作导向的科学化、常态化为目的,制订了《延庆县中小学校发展评价方案》。方案的实施,促进了学校办学效益的提高,促进了学校课程改革工作的深化,整体提升了区域教育质量,缩小了城乡校际之间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