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22 23:01:2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中医药学习计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超分子化学在光电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1.1超分子有机无机杂化物的合成及应用
未来的分子、电子功能集成将依靠超分子化学的基本原理,合成出多功能高科技的有用材料,而表面活性剂包埋的杂多酸超分子复合物在光物理、电化学、磁性族、化学传感器、生物标签、药物以及催化等领域均有着潜在而巨大的应用前景。为此,东北师范大学的李健生等人通过离子交换法将DODA+阳离子和多酸阴离子作为建筑块成功合成了四例超分子有机无机杂化物[DODA]5[PW„039RhCH2C02H].6H20(1)、[DODA]6[SiW„039RhCH2C02H].6H20(2)、[D0DA]2[M〇204(EDTA)]-2H20(3)fn[D0-DA]12[Mo36(NO)4O108(H2O)16]-33H20(4)。采用FTIR光谱、TG分析、NMR谱确定了化合物的组成。用DSC、偏光显微镜、VT-XRD和HRTEM表征分析了其结构,实验表明化合物1、3和4在加热条件下能够形成层状液晶相结构。进而通过循环伏安法、表面光电压、光电流-时间曲线首次研究了化合物的光电化学性质。循环伏安结果表明包裹后多酸阴离子的氧化还原性质未改变。SPV表明化合物1、3、4光照下能够产生表面光电压,并且光电流时间曲线证明化合物在氙灯照射下能够产生光电流。这一开创性工作为多酸基液晶材料光电功能化开辟了新机遇。
1.2含苯噻唑与芴的有机小分子受体超分子材料的光电性能及应用
太阳能是最好的清洁能源之一。在各种太阳能电池中,网络互穿结构的超分子体异质结构(BHJ)太阳能电池被证实是十分高效的器件。其活性层材料中的给/受体材料是太阳能电池最核心的部分,此前受体材料大部分研究都围绕富勒烯球及其衍生物。近年来非富勒烯球类的有机小分子受体材料由于其易于合成与纯化、通过分子设计使能级更方便调节等优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此,延边大学的隋明锐等人以2-((7-(9,9-dipropyl-9H-fluoren-2-yl)benzothiadi-azol-4-yl)methylene)malononitrie(K12)为原型改变其原子或基团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的有机分子。芴类化合物作为一类具有刚性平面联苯结构的电致发光材料,由于具有宽的能隙、高的发光效率等特点,备受各方面的关注。故他们用Si原子取代C原子后,键长将明显增长,故有利于降低分子内部的空间位阻,提高结晶度和载流电子的传输。他们的研究还表明,苯噻唑小分子衍生物在制作0PV器件过程中,可以采用真空蒸镀等方法得到无定形薄膜,经进一步退火处理,则可得到高度有序的薄膜并获得良好的电子传输性能。现今,苯噻唑小分子衍生物作为电子受体材料在0PV器件中表现出较大的潜力,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他们的研究还表明,K12等一系列分子与富勒條球相比,有更好的吸收光谱和能隙,相似的H0M0、LUM0能级和开路电压等,因此从理论上解释了K12等一系列分子可能具备高效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的潜质[6]。该研究将在材料科学、光电科学、生物科学及催化科学中得到应用。
1.3超分子凝胶的形成及光电性能
低分子量的有机凝胶(LMOGs)是一类重要的超分子软物质材料,在溶剂中加热溶解,冷却过程中通过氢键、范德华力、堆积等分子间作用力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在分子内引入具有手性的氨基酸单元可以增加分子间作用的位点,增强分子的成胶能力。为此,延边大学的孙晋国等人利用3-羟基-2-萘甲酸和6-羟基一2-萘甲酸作为初始原料合成了超分子凝胶因子A和B,通过对凝胶因子A和B的成胶能力测试,结果发现凝胶因子B在苯中形成凝胶(4.lmg/mL)的能力远远大于凝胶因子A在苯中的成胶(27.4mg/mL)能力,且凝胶因子B形成的是透明凝胶,而凝胶因子A形成的为不透明的凝胶。荧光测试结果发现B在苯中形成的凝胶(5xl(T3mol/L,蓝色线)相对于溶液(2xlO—Vol/L,红色线)发生了明显的红移且伴随着荧光的淬灭。而A无此现象,这是由于羟基位置的影响。该研究将在光电材料科学、光谱分析及胶体化学的研究中得到应用。
2超分子化学在环境科学及医药学中的应用
2.1盐酸改性粉煤灰吸附含Cr6+废水的研究及应用
粉煤灰是锅炉燃烧过程中没有完全燃烧的飞沫,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与化学稳定性,故对金属离子具有吸附过滤特性。经盐酸处理后的粉煤灰颗粒表面变得粗糙,形成许多凹槽和孔洞,从而增大了颗粒的比表面积。含Cr6+废水来源于诸多工厂及行业,其可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产生污染,此外Cr6+易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蓄积,如过量摄入,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为此,延边大学的权跃等人以盐酸改性粉煤灰为吸附剂,采用静态吸附法对实验室模拟含C/+废水进行了单因素(粉煤灰投加量、吸附体系pH值、吸附时间、废水初始浓度)吸附研究,并确定了最佳吸附条件,即在室温251条件下,盐酸改性粉煤灰对含铬废水中C/+的最佳吸附条件:当初始浓度5.Omg/L的含Cr6+废水30mL中盐酸改性粉煤灰投加量4.5g、吸附体系PH值2~3、吸附时间90min时,Cr6+的去除率达95%w(最大)。用该方法处理后的废水中Cr6+的浓度降低到0.25mg/L,低于国家一级排放标准,SPCr6+专0.5mg/L。该研究将在农业种植、环境科学、材料科学及医药学研究中将得到应用。
2.2KOH改性花生壳对亚甲基蓝吸附行为研究及应用
近年来,染料废水污染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多数染料带有复杂的芳环结构,故具有一定的毒性和生物积聚性,且在自然条件下很难降解。亚甲基蓝属于阳离子染料,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但其污染会导致人体的一些不良反应,如心跳增加、呕吐、休克、黄萎病、黄疸、四肢瘫痪和人体组织坏死等。而壳类物质经过适当的表面化学改性可进一步提高其吸附效率,故在污水处理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此,延边大学的权跃等人以花生壳为原料,KOH为改性剂,研究了改性后的花生壳的吸附性能、吸附机理及最佳实验条件,为改性花生壳作为废水吸附剂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即用KOH改性花生壳对亚甲基蓝进行吸附,其最佳吸附最佳条件为:20mg/L亚甲基蓝溶液50mL中投加改性花生壳0.05g、pH值11.0、吸附时间50min,其对亚甲基蓝废水的去除率为97.86%。该研究将在环境科学、医药学、分析分离科学及工业污染治理中得到应用。
2.3BPQ-DNA超分子加合物的合成及应用
环境中的化学污染物苯并(a)芘(B[a]P)在生物体代谢过程中会生成BPQ(Benzo[a]pyrene-7,8-dione),从而导致DNA(Deoxyribonucleicacid)分子的损伤。BPQ-DNA超分子加合物是其对DNA化学损伤的最普遍形式,可以用来评价和预测化合物的潜在致癌性。为此,延边大学的孙士美等人考虑了体外合成BPQ-DNA超分子加合物的影响因素,建立并优化了BPQ-DNA反应体系。利用该方法分别合成了BPQ-deoxycytidine(dC)、BPQ-deoxyguanosine(dG)、BPQ-deoxyadenosine(dA)的DNA超分子加合物,并对该系列超分子聚合物利用光谱分析进行了结构鉴定,且研究了其分析方法对潜在致癌性的评价和预测。该研究将在环境科学、医药学及分析分离科学中得到应用。
2.4盐酸改性粉煤灰吸附处理含铜废水的优化条件及应用
含铜废水污染是一个极其严重的环境问题,它可通过水、土壤、空气及食物链危害人类的生存和健康;过量的铜离子可导致植物生长不良,诱导土壤微生物死亡,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等,故低成本高效率处理含铜废水刻不容缓。粉煤灰是燃煤过程中排出的一种固体废弃物,具有多孔性、比表面积大等优点,故有着优良的吸附性能。粉煤灰经酸处理后,表面形成了许多凹槽和孔洞,其比表面积增大,从而提高了吸附能力。酸处理后粉煤灰含有人AL2(SO4)3,Fecl3,Alcl3等成分,而它们又有着优良的絮凝作用,这些物质水解后可形成许多复杂的多核超分子络合物,这将更有利于吸附废水中悬浮的胶体杂质。为此,延边大学的吴昊等人以盐酸改性过的粉煤灰为吸附剂,探讨了其对含铜废液中铜离子去除的最佳条件,即当含铜废水中铜离子初始浓度为5.0mg/L、体系的pH值为9.0、给50mL含铜废水中加入5.0g改性粉煤灰、吸附时间为90min时,对铜离子的吸附能力最强,其去除率达到95%以上。处理后的水中铜离子浓度达到工业废水排放标准,故实现了以废治废的目的,且为含铜工业废水治理提供了经济、实用、简单的处理方法,对治理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3超分子化学的同质多晶现象及应用
从原子堆积的同质多晶现象到分子堆积的同质多晶现象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这一概念的缺陷。分子堆积的同质多晶现象研究表明,同一分子基于晶态阵列的变化会呈现出不同的理化性质,并表达出不同的生理活性。同时,同质多晶现象的研究也进一步揭示了物质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人们对功能材料的制备和开发获得了更加有用的工具。目前,人们研究分子的同质多晶现象主要包括互变异构多晶现象、构象异构多晶现象、有机金属多晶现象、超分子多晶现象以及假多晶现象。为此,华中科技大学的李红政等人近十年来主要研究了超分子化学的同质多晶现象,并基于分子同质多晶的性质来实现等级晶态结构体的构筑,发现了多个具有四级结构的高阶晶态堆积结构体。该研究将在超分子化学、结构化学、结晶学、材料科学等研究中得到应用。
4结语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意识 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跨文化交际意识
跨文化交际意识是学生对其他社会文化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养成的,因为文化所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在学生养成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后,这种意识对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有很大的帮助。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那么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呢?具体地说,就是把所学的语言知识与社会的文化习惯和思想观念结合起来,根据具体环境和对方思想、情感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话语,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在英语教学的最初阶段,教师就必须重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国外的文化背景,首先让他们对其他国家的文化产生一定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英语是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因此,英语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语言不仅是沟通的信息载体,而且是了解他国文化最直接的手段。所以让学生养成文化意识,首先就必须让其掌握一定的语言沟通能力。那么,大学英语教学对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化意识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对异域文明的把握中加深对其语言现象的理解和领悟,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从而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在跨文化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英语教师所要引入的文化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必须密切相关,而且尽量与日常交际或生活当中常涉及的语言知识有关,这样学生不至于认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过于抽象,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将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同步传授。第二,英语教师应该制定一个阶段性的文化教学方案和计划,这样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阶段性地、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那么,如何做到有步骤、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呢?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水平,让学生从学习文化的基础内容开始,对他国文化有个最初的认识,让学生对此产生兴趣。其次,教师应通过设置一定的文化知识导入,让学生在初步了解他国文化的基础上,同时,让学生对引起这种文化现象的原因和深层次的内容有一定认识。再次,英语教师应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文化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和实践,增加文化的积累,提高自主文化学习意识,使学生能够自发地学习文化,培养文化学习意识。
三、教师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大多数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多的是以传统讲解式方法来授课,但这种授课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现在的英语课堂了。另外,有的英语教师只是简单地将所讲授的内容通过直接翻译,将信息传递给学生,这样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收效甚微。但是为什么还有相当多的英语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而并未作任何改变和调整呢?原因在于他们对跨文化交际这一概念还十分模糊。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首先要改变授课方法和传统授课观念。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呢?教师首先应该认清英语教学的目的,尤其是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教授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教师必须苦练内功,在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采用新颖有效的授课方式,有效引导学生。具体来讲,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在注重自身语言能力提高的同时,加强自己的文化学习。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英语教师应该争取更多的外出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出国学习的机会,这样,教师才能更近距离地接触和感悟到异域文化,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也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提高。教师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提高,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文化意识,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能有效地影响学生对多种文化的学习。
四、结语
不论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还是提高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学的最终任务就是使学生能更多了解他国文化,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现这一目的已经成为当今英语教学中的热议话题,并且该领域里的一些学者和专家也在不断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亟待解决现如今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只有
教师正确地处理好自身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关系,有效地将文化知识渗透到教学当中,找出有效的文化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学惠.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培养:一种建构主义的观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
[2]陈国民.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 药学经济激励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
1.1 进行科学定位,注重调查研究 基于医院为综合性医院或者是非综合性医院,其定位有明显的界限。建立与药学经济相关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要围绕明确科学的定位目标,进行总体设计与规划。在系统规划、项目实施、风险控制方面要及时积累经验。医院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周期较长,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开展规范的流程改造。在经济激励机制的引导下,应有步骤、有计划的对现有工作流程进行改造,并且还要建设各个子系统,完善信息管理系统。
1.2 总体规划,系统开发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涵盖面较广的系统工程, 除了具体的管理思想之外, 更多地是表现为基于思想的管理模式和方法的创新。医院管理者必须认识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规律, 立足长远, 抓好系统应用。医院建设者应当不断地把先进的管理思想引入系统中, 进行设计开发。在应用中发展, 不断完善、扩充系统功能, 从而满足医院全面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因此,在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总体规划。在总体规划的指引下,进行系统开发,采用工程数据平台、开发设计系统模块。[2]
1.3 注重人才培养,解决技术支持 现代化的高科技应用系统需要稳定的技术支持,而技术支持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医院信息系统是当今世界上最复杂的信息系统之一, 其技术含量非常高。医院信息系统是通过人的应用而发挥效益的。系统的使用、维护、再开发, 关键在于人, 要有各类专门人才提供的技术支持, 特别是计算机专业人员的支持。因此,加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努力发展和研发新技术,使人才、技术形成良性的循环,对于建立于维护信息化管理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1.4 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理想思路 信息化管理系统应以医院激励机制和绩效政策为基础,从医院到中心、中心到科室、科室再到个人三次分配过程出发,对各种经济奖励的分配发放全过程的各个步骤进行信息化构建,依据每个职工的岗位基本工资、学历程度、技术职称、工作年限等能够计算分配的各种系数,并且根据这种系数和科室分配奖励的总额来核发职工的奖励。这些应有的设计思路是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基础,应作为其研制的目标和方向。
2 药学经济激励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
2.1 系统分析与统计数据,形成合理的奖励分配方案 医院建立绩效考核下的经济奖励分配制度,在解决考核片面等问题上发挥了较大作用,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如考核指标需要有发达的信息系统支撑,其选择是决定分配体系是否合理的核心因素,由于指标选择和分析必须基于信息系统的数据统计,所以据可操作性与实用性方面要进行必要的调整。[3]因此,就药学经济的特点和医院药学工作者的实际情况,建立经济奖励分配系统,并且要发挥该系统的多层面的统计处理功能,最终建立合理的综合绩效考核模式,落实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奠定基础。
2.2 全面介入整个经济奖励分配过程,简化计算的繁杂性 在经济激励分配与绩效考核相结合方面,包括岗位风险、劳动强度、人员工作情况等指标,使用传统的手工计算方式,容易发生遗漏和错误,并且可能延长奖励发放周期。这些容易导致医院职工的不满,不能发挥经济激励的作用。通过应用药学经济激励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大大减少了计算繁杂性,科室仅通过管理系统自动运算,就可完成经济奖励的核算分配,加快了计算速度,缩短经济奖励分配周期,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调动了医院职工的积极性。
2.3 监督奖励分配的各个环节,落实绩效考核监督机制 通过经济奖励的分配,反映出医院职工绩效考核的情况,能够在激励的基础上建立良性竞争,调动医院职工的积极性,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因此,在经济奖励信息化管理系统中考评、补助、绩效奖等项目的设立,可以清晰明白的显示医院各个科室经济奖励情况,绩效考评情况,有利于避免平均主义的发生。医院科室也可以根据职工的考评情况,从整体上了解职工的素质情况、工作态度,以便于及时调整人员,有目的的培养业务骨干,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同时,系统管理中心也能把握科室的绩效考评情况,整体考虑各个因素,促进医院的发展。[4]
3 小结
药学经济激励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能够使绩效考评的经济奖励得到合理的分配,使经济奖励机制不断得到发展与完善,极大调动医院职工积极性与创造性,为医院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但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水平较低,人才培养与技术发展存在一不和谐等。今后,应该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发进行大量投入,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向不发达地区推广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以管理促效益,以科技作支撑,以公平谋和谐,营造医院公平、和谐、合作的良好氛围,促进医院及药学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静薇. 浅析科学的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7):198
[2] 黄俊刚. 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应用[J].医疗装备,2006,(12):35-36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中国式抽象;非实体性
论文摘要:(1)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国现代设计与绘画艺术基础教学成长的最佳土壤。(2)现代设计与绘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努力求发展.求现代。更要溯源。(3)由西画表现形式出发,重启中国文化传统未来发展的价值取向。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经千载,魅力依然,在世界艺术之林永放灿烂夺目的光辉。其中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是祖先留给我们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它是我们艺术创作中最为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也为我们现代绘画艺术与设计教学及创作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尤其在“民族性”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表现内容与形式。现代设计与绘画基础教学是现代设计与绘画的训练基础,是培养设计师美术家形象思维和表现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认识形态和创造新物象的重要基础学科。民族传统文化是这门设计与绘画艺术基础教学成长的最佳土壤。作为一门艺术,把民族传统文化融人其中,是其不断创新的动力源泉与实践基础,同时设计艺术与绘画艺术也可以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中不断得到滋养与有益的补充。在设计与绘画基础教学中,文化的民族性是其内核与灵魂的最终展现,是以本民族文化为支撑的设计与绘画基础教学的主流。随着当代科技的不断发展。设计与绘画基础教学再次面临严峻的挑战。国外教学体系在中国年轻一代人心目中及生活中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是不容回避的社会现实;然而纵观中国设计与绘画基础教学的发展方向,20世纪60至80年代出现的当代绘画艺术及设计发展史上最辉煌的历史时期以后,至今一片沉寂,再也找不到明确的发展方向。
现今传统中国画已渐行渐远,不知怎的,这些画让人想起赵无极。我们天天对“现代”的努力已倾向于将传统连根拔起。可若是失去了根,那就是再“现代”也不是中国的“现代化”,而是“同化’。在现代设计与绘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努力求发展、求现代,更要溯源。否则,无根无源,便是毁灭,是用“现代”在消蚀我们的传统。中国画即“近”而“远”。很“近”的物体塑造却获得一种悠远沧桑的感受;“实”而没有放弃空灵、自由,同时又在超逸的味道中获得一种隽永的境界。我们不应为观念所迷惑,停留在形式层面,而是向纵深走去;这个“纵深’就是中国的“像”与“境界”。境:境界是中国文人曾在山水中遥望的“彼岸”,是中国文化的形而上之境。对于中国文化模式,她的手段是“象”,而“彼岸”是空灵的“境”。如果说确有“接近抽象式的表现”(或日“中国式抽象”)存在的话,那它的目的不是导向“绝对理念”,而是指向生气氰显的“境”。我们之所以如此选择是因为宋元山水画不仅代表了“中国古典文艺繁荣”时代的“高峰体验”,更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形而上世界—-宇宙生命流变的空灵之境。象:为我们展现中国文化本真之源的只能是中国画的“象”,而不太可能是西式的“X X抽象主义”。作为传统的灵魂之所在,是中国艺术“现代化”的结点。“象”是一个世界,它代表宇宙与人的禅机,寓于境界之中的表征,不是实体的因素。因而不能太“写实”,也不能取消形象。以往“民族化”的经验让我们相信,只有实证化的探索才能确证,在现代绘画与设计中从内里真正建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与“当代”的沟通与跨越;这不仅指理论学术,也是指创作探索本身,更重要的是当代绘画与设计教学基础如何发展的走向。
我们传统的绘画根源实际上是从宋元山水人手打开古代文化的精神空间。借助西画表现的结构化的形式创新之所长,在个人绘画与设计的语言中找到了发展的空间维度。由此出发,或者我们可以重建某种主体意识重启中国文化传统未来发展的价值取向。“中国文化的境界: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方式、概念内涵不尽相同”,以心象静观字宙之气韵流变,以山水遥望体悟人格与自然一体的彼岸之境;这无疑在重视中国山水美学乃至古代文化精神的脉搏。而在深层意义上,它对我们当代艺术教学对民族文化的反思与觉醒,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如前所述,作为“象”与“境”的世界,其意义不仅仅是激活我们民族原有的流变、生生不息的宇宙意识,激活一种求新求变的精神动力;更是在这种“宇宙之境”上与现代思维的同步与超越。如果说我们现代绘画与设计在基础教学中再不把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宝藏更好的发展起来,我们的现在艺术教学将会成为历史的罪人。当今国际上站在最前沿的现代物理学家们已识到了这种宇宙本质的“非实体性”,他们的论证已证明中国传统“象”的范畴所具的深远的世界意义,中国的文化将会引领世界文化。最后无论是从画家和设计师,还是从民族文化考量:这是一条摆脱世俗浮躁氛围,秉持超越信念,又发扬中国精神文脉的“当代”之路。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要按照我们自己的国情出发,把我们传统文化切切实实的融入到当代绘画与设计教学中。
【关键词】 脑脊液; 蛋白质; 糖定量; 氯化物; 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诊断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meaning of detection of biochemical indexes of cerebrospinal fluid in the diagnosis and development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Method:From May 2012 to May 2016,42 cases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42 cases of no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 at the same time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The protein in cerebrospinal fluid,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glucose,chloride,soluble 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SuPAR) level before treatment,observation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different types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 were compared.Result:Before treatment,cerebrospinal fluid protein and SuPA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glucose quantitative and chloride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treatment,cerebrospinal fluid protein and SuPA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lower than before treatment,glucose quantitative and chloride higher than before treatment,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erebrospinal fluid; Protein; Glucose quantitative; Chloride; SuPAR;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 Diagnosis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aotou Medical College,Baotou 01403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0.028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发生是由于通常的抗白血病治疗药物不能通过血脑屏障,使得脑脊液成为白血病细胞能够残留的场所[1]。正是因为脑脊液中的白血病细胞增多,可导致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浸润、增殖,最终导致患者的脑膜、蛛网膜、脑实质或脑神经系统发生病变[2-3]。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是造成白血病患者在治疗后复发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进行早期诊断并结合及时有效地治疗可对预防白血病的复发起到至关重要用的作用[4]。本研究对2012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42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采用脑脊液生化指标的检测,并与非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进行比较,以期达到提高诊断率,缩短诊断时间的目的,同时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旨在监测其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经骨髓穿刺病理检查确诊,符合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诊断标准,男24例,女18例;年龄1~60岁,平均(34.5±5.6)岁;白血病类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8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24例。另择同期住院的42例非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1~62岁,平均(36.9±7.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脑脊液中蛋白质、糖定量、氯化物及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水平检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于入院确诊后(患者入院后24 h内),在无菌条件下实施腰椎穿刺,取出患者的脑脊液2 mL,收集于无菌试管中,进行蛋白质、糖定量、氯化物生化指标分析,同时将脑脊液标本在室温下,离心速度为3000 r/min,离心时间为10 min,-80 ℃冻存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脑脊液SuPAR的水平。观察组在进行有效治疗2周后,按照上述方法对脑脊液的蛋白质、糖定量、氯化物及SuPAR水平再次进行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脑脊液生化指标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脑脊液中蛋白质和SuPA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糖定量和氯化物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不同类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脑脊液生化指标比较 不同类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脑脊液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中脑脊液生化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脑脊液中蛋白质和SuPAR均低于治疗前,糖定量和氯化物水平均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白血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外周血和骨髓异常,特别是在化疗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感染的情况,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带来巨大的负性影响,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延误最佳治疗时间[5-7]。目前,对于白血病患者的治疗,通常是采用放疗和化疗相结合的方法,但在治疗过程中,往往易导致患者出现感染,尤其是患者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时感染极易发生扩散。因此,对白血病早期发现和治疗,对其预后有着重要意义,以免导致感染的发生。然而许多白血病患者在治疗后容易复发,原因在于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是复发的最重要原因,因此,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及时准确诊断迫在眉睫[8-11]。
目前,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诊断,主要是依靠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脑脊液的常规指标检查。其中,脑脊液生化指标的检测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重要依据,优点在于经济、快捷和准确,尤其适用于临床症状不明显的患者[12-14]。常见指标包括蛋白质、糖定量和氯化物,当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疾病时,其含量会发生相应地改变。研究表明,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发生时,蛋白质的含量会明显增多,这主要与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变时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会发生相应地改变,此时蛋白质会进入脑脊液中,而导致蛋白质含量增多;而糖定量和氯化物含量明显减少是由于其分解增多所导致的[15-16]。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是一种恶性肿瘤的新型诊断指标,存在于患者的血浆、胸腹腔积液或尿液中,主要在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活化的T淋巴细胞表面进行表达,有利于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而且与预后相关。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正是由于受到白血病细胞的破坏,血脑屏障受到破坏后,脑脊液中的SuPAR含量明显增加,导致病理状态的出现,治疗后SuPAR含量会有所降低,故SuPAR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诊断和疗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7-18]。
本研究中,治疗前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脑脊液中的蛋白质和SuPAR水平均明显高于非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而脑脊液中的糖定量和氯化物水平均明显低于非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说明蛋白质、糖定量、氯化物及SuPAR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的诊断指标,这与胡惠萍等[19]报道结果相一致。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脑脊液中蛋白质、糖定量、氯化物与SuPAR水平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当,说明对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均可采用脑脊液生化指标进行诊断,这与陈亚峰等[20]报道结果相一致。治疗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脑脊液中的蛋白质和SuPAR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糖定量和氯化物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说明随着治疗的进行,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脑脊液生化指标(蛋白质、糖定量、氯化物及SuPAR水平)会随之发生相应地变化,使之接近于正常水平,可作为治愈的标志。
综上所述,脑脊液中蛋白质、糖定量、氯化物及SuPAR水平变化有助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早期临床诊断,并对病情发展及预后转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佟红艳.急性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诊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31(12):921-923.
[2]张之芬,张健,王嘉.脑脊液细胞学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诊治中的应用[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0,18(4):308-312.
[3] Naomi J W.The evolution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prophylaxis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J].Pediatr Blood,Cancer,2015,62(11):1877-1884.
[4]吴若芬,孔繁元,范学文,等.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中的应用[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35(3):327-328.
[5] Erkut N.The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soluble 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 in acute myeloid leukemia[J].Turk J Haematol,2015,32(2):1012-1016.
[6]张璐靓.PCR方法检测中枢神经系统微量白血病细胞的价值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102-103.
[7]郝启,王静波,赵杰,等.流式细胞术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检测及意义[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4,27(11):966-969.
[8] Tahara M,Yatera K,Yamasaki K,et al.Disseminated mycobacterium abscessus complex infection manifesting as multiple areas of lymphadenitis and skin abscess in the preclinical stage of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J].Intern Med,2016,55(13):1787-1791.
[9] Toh J,Eisenberg R,Bakirhan K,et al.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and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 in common variable immunodeficiency(CVID)[J].J Clin Immunol,2016,36(4):366-369.
[10]马琳,杜平,董晓琳.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4):142.
[11] Top K A,Pham-Huy A,Price V,et al.Immunization practices in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 and post-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 in Canadian Pediatric Hematology/Oncology centers[J].Hum Vaccin Immunother,2016,12(4):931-936.
[12]谢莹莹,李识君,熊安秀.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早期诊断研究[J].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14,19(5):278-280.
[13] Yilmaz M,Richard S,Jabbour E.The clinical potential of inotuzumab ozogamicin in relapsed and refractory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 [J].Ther Adv Hematol,2015,6(5):253-261.
[14]赵玉涛.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中的应用[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2(1):147-148.
[15]杨文钰,王慧君,陈玉梅,等.脑脊液流式细胞学检测技术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2,20(1):38-42.
[16] Siviero-Miachon A A,Spinola-Castro A M,de Martino Lee M L,et al.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 plays a beneficial effect on subclinical atherosclerosis in young survivors of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J].Vasc Health Risk Manag,2015,11:479-488.
[17]方遒,曹丹,徐宝连,等.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脑脊液 SuPAR水平变化及意义[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26(8):1141-1142.
[18]庄顺红,孙冬梅,胡少龙,等.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脑脊液中白蛋白、转铁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2012,27(10):880-881.
[19]胡惠萍,袁晓华,朱中梁.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脑脊液中生化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9):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