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23 23:23:5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优质护理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1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康复方案的实施和制定,一定和患者系统临床康复评估为基础,因为患者自身状况有差异,外科治疗的措施选择不同,在评估中与康复师积极地沟通,参照与其相对应的康复和临床治疗方案,建立个体化的康复治疗程序,同时应依照康复过程中出现的状况如并发症、急症等及阶段性康复评定结果,按照结果完善康复的计划,使康复的流程更加适合患者。
1.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19.47±0.45)d,全面康复52例(86.7%),需要进行二次护理11例(18.3%)。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1.42±0.57)d,全面康复59例(98.3%),行二次护理1例(1.7%)。对照组住院时间要比观察组的时间要长,康复效果远差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外科手术是治疗中的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但终究不是骨科疾病治疗的完整程序。与其有关联的临床实践说明,倘若仅仅是简单的行外科手术治疗,而没有贯穿于其中的相应康复治疗,骨科疾病患者很难得到想要的治疗效果,最大程度的恢复功能。
指导患者主动活动肩关节,这样可以促进关节活动达到正常的状态,一点点的加强抵抗阻力的练习,让肌肉的力量可以完全的恢复。根据本文的内容可以知道,优质护理服务对肱骨干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治疗的效果特别的显著,住院时间短,病情康复迅速,在临床应用上是非常值得推荐的。
1.1一般资料
选取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8月份到2014年8月份的10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2~47岁,平均(28.3±4.4)岁。中专学历24例,大专学历45例,本科学历31例。工作经历为1~3年,平均工作经历为(1.3±0.2)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护士在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包括年龄、学历、工作经历均相仿,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护士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实施护理管理,观察组护士则实施护理管理,护理管理主要内容包括:
1.2.1强化法制观念,完善管理制度
护士充分认识护理安全的重要性,让护士认识到安全是生命,质量是尊严,从而严格要求自身,约束行为举止,组织护士进修学法懂法,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
1.2.2加强专业理论与技能操作的培训
制定和完善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实施专业技术理论培训并定期考核。护理工作要求护士熟悉各项专业理论,并熟练掌握抢救与应急技能。
1.2.3加强医患交流,落实人性化服务
护士需主动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交流和沟通,加强人文关怀,对患者耐心解释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与应当注意的事项,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涉及医疗性强的细节,需要请主治医师详细告知,防止因护士交代不当导致医患纠纷。
1.2.4落实差错事故报告记录制度
对差错事件进行报告记录,确保护理安全,并强化质量控制,鼓励护士积极上报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1.2.5强化护士的慎独意识
护理工作与患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因此需要培养护士具有慎独意识,体现医护人员对患者生命健康的重视和负责任的态度,对加强护理工作质量具有促进作用。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护士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以及护患纠纷事件进行统计和记录。采用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进行调查,每组抽取同期患者各50例,并组织两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的发放以及统计,满意度主要针对患者对护士的服务、治疗流程、护理服务等情况的满意程度进行评估。分值范围为0分到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满意程度越高。分值在85分以上,则计为非常满意;分值为60分到84分,则计为满意;分值在59分或以下,则计为不满意。问卷共发放100份,有效回收100份,回收率为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采用卡方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处理,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及护患纠纷事件比较
观察组护士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2患者对两组护士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患者对观察组护士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采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并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通过临床观察分析,观察组患者术前有焦虑情绪者28例(87.5%),术后降至17例(53.1%),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焦虑情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患者易表现为悲观失望、自我感觉欠佳、睡眠障碍、对日常生活不感兴趣、活动减少,有的患者会产生自杀意念,甚至出现自杀行为;多见于乳腺切除术、颜面手术、眼球摘除术、甲状腺切除术、绝育术、子宫全切术、卵巢术、摘除术、肠切除术、截肢等,患者因术后容貌受到影响、躯体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或生理功能受到影响而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生殖器官手术的患者可出现心理障碍和障碍,患者担心影响夫妻关系和家庭生活,隔绝状态而产生“感觉被剥夺感”的心理反应。四肢手术后不能行走运动的患者,易产生自卑、依赖、无能的心理反应。以上患者术后可能变为“心理伤残者”,其均需要广泛的社会支持,包括个人、家庭、团体与社会综合进行心理干预。
手术室是为患者施行手术治疗而设立的职能部门,其特点是无菌要求严格、专业技术性强。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者必须具备熟练的专业技术、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的管理能力,默契地配合手术医生,严格遵循无菌原则,保护患者不受感染,缓解患者的恐惧和无助,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建立手术室与病房、重症监护室、麻醉复苏室、急诊室、新生儿监护室等相关科室患者交接流程,设计并制作《手术患者信息卡》,交接双方准确记录患者身份信息及手术相关信息、患者接送时间、随身携带的手术用物等,确保手术患者交接安全。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10例卵巢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43.26±5.22)岁;其中已婚89例,未婚21例;卵巢巧克力囊肿25例,单纯卵巢囊肿58例,畸胎瘤27例,囊肿部位左侧59例,右侧51例;瘤体体积:3×2×3cm3~5×8×9cm3,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针对性的手术治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参考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术前将手术基本情况、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术中加强护理等,术后给予患者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发生,并对其基本生命体征等进行监测。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加强对患者需求的观察等,尽量为患者着想。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要与患者进行积极主动的沟通交流,倾听患者的诉诸,针对焦虑、抑郁等程度不同患者,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通过兴趣转移、健康宣教等方法帮助患者建立信心,主动调节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①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告知其卵巢囊肿的危害性、手术治疗的必要性等,告知患者通过有效的手术治疗能够康复等。②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手术后加强对患者的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存在的并发症,采用积极手段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卵巢囊肿术后常见腹胀等现象,因此手术后在患者病情允许情况下,医护人员要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从而促进肠胃良好蠕动,促进排便、排气等;手术后需要加强切口观察,观察是否出现感染等现象,若出现渗血、红肿及结痂等情况,则需要及时进行处理。③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保持病房内良好的散气及通风等,并控制室内的温度及湿度;夜间在巡房时要动作轻柔,尽量减轻脚步声、仪器运作声响等,保证患者良好的休息。手术结束后告知患者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后出现发热、伤口裂开等症状。④加强日常护理,对患者饮食进行控制,尽量食用易消化、营养丰富、清淡食物,保证患者机体营养需要的同时避免便秘等现象的发生;对于生活难以自理的患者,告知其家属需要陪伴在旁,尽量满足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需求。⑤加强安全管理,加强对病房的巡视,尤其是夜间病房查询,患者外出时必须由医护人员陪同,保证患者的安全。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并对术后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患者出院时分发本院自拟患者制定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满意度越高,非常满意为85分以上;满意为60~84分,不满意为60分以下。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4.75±1.68)d,参考组平均住院时间为(7.36±2.2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未出现并发症,参考组患者住院期间出现4例切口感染、3例发热、2例腹泻,并发症发生率为1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评分平均为(94.33±5.17)分,参考组患者对护理满意评分平均为(78.89±6.9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1.1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缺乏冠心病相关知识,并且在发作的时候会痛苦难耐,给其心理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而心理负担过大会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产生副作用。所以患者在入院之后,医护人员要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并告知相关的治疗流程和治疗效果,使患者极积配合治疗,加快病情康复。患者如果长时间处于恐惧、紧张的状态,会进一步加重病情的恶化,因而医护人员要采取措施调节患者的不良心理,可播放轻柔优美的音乐,使患者保持轻松的情绪来接受治疗。
1.2安全服务护理护理人员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操作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患者和家属的认可,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三查七对制度及隔离消毒工作,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对于护理人员来说,每次护理完成之后都要洗手或用消毒剂快速擦洗,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夜间和早上要重视对患者的护理工作,保持房屋内干净、整洁,对于一些自理能力比较差的患者,要帮助其翻身和进食;对于无自理能力的患者,要加强口腔和皮肤的护理工作,预防压疮的形成。医院还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从根本上提高综合素质,转变护理观念;同时还要对护理人员实施责任制管理,从而为护理工作提供安全保障[2]。
1.3对患者进行康复教育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人员要对其进行卫生知识宣教,指导患者如何在床上或床下锻炼,鼓励患者生活自理,以此预防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形成,加快患者体力的恢复。在患者出院时,告知出院后相关的注意事项,并且适当地做医疗体操,制订康复计划,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逐渐消除心理障碍。日常生活中禁止饮用浓茶或咖啡,饮食宜低盐、低脂肪、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如果遇见突发状况要及时入院接受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1.4评价标准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或完全消失,生活上能够自理;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出现了明显好转,生活自理能力逐渐转好;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未见好转,生活上基本不能自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生理功能、社会功能、饮食规范、合理用药)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冠心病属于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其主要是因为脂质代谢出现异常所致,从而使患者的身体功能逐渐降低,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一旦确诊冠心病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将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冠心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憋闷感、出汗、惊恐、发热、恶心、呕吐等,这些都会给患者带来较重的心理负担,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患者对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优质护理属于临床上比较系统的服务体系,其不仅能够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保障,而且还能为患者提供精神、心理和社会等方面的支持。优质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从而将差错降到最低限度。护理人员要严格三查七对,提升服务意识;除此之外,医院还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学习,组织参加讲座,从而转变护理观念,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发现,优质护理模式的开展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本文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施优质护理之后,试验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饮食规范、合理用药明显好于实施传统护理的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7月本院16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优质护理病房住院患者与普通病房住院患者分组的方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实验组患者男45例,女35例,年龄16~81岁,平均年龄(43.25±6.71)岁;对照组患者男41例,女39例,年龄17~79岁,平均年龄(43.89±6.01)岁。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采用功能制排班,患者住院期间护士严密监测患者的体征变化,落实各项常规护理工作,为患者宣传健康安全知识,做好健康安全教育,轮休时做好工作交接,值班人员落实各项治疗工作,患者如发生紧急情况,立即进行救治。
1.2.2实验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的护理模式为患者进行护理,医护工作人员做好日常护理工作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包括:①实验组采用APN排班方法,减少交接班次数,同时根据护理工作量弹性排班,在工作高峰时段增加值班人员,确保护理工作及时落实;②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每名责任护士分管患者≤8例,整合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护士有固定的患者,患者有相对固定的责任护士,增加亲切感。③首先制定患者危险因素评估表,对住院患者意外事故发生情况、疾病的危险因素、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汇集成表后,在护理工作中进行针对性护理,加大护理力度,尽量防止危险因素的发生,以提高护理过程中的护理安全。④充分发挥护理工作的责任意识,保持积极向上职业精神,注重护理细节,用热情的态度对待护理工作,保持病房环境清洁,给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住院环境,指导患者做好日常清洁和饮食用药,对重症患者协助喂药等。⑤加强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对患者的手术伤口进行正确的护理操作,规范护理操作流程以推动患者的治疗进度并带给患者舒适感及安全感。⑥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普及相关的临床疾病知识,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度,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护理过程中为患者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
1.2.3由专业的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记录和整理,记录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发生情况以及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以分析优质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发生率,并对患者的护理舒适度、安全度及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问卷评分以相关的护理参考指标为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意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安全度、自感舒适度等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优质护理管理模式是指在护理过程采取针对性、专业性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在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效率的同时,并能有效保证护理安全。相关临床数据表明,近年来各大医院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在逐年增多,给患者个体及医院总体都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因此加强护理工作的护理安全问题成为了改良护理工作的重要课题。传统的护理模式具有直接性、具体性、个案性的特点,在许多情况下,该护理模式无法很好地阻挡意外事故的发生,常常引起一系列的护理纠纷,故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护理效果。优质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安全,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自应用以来广受众患者及医生的好评,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优质护理的主要措施包括对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充分发挥护理工作的责任意识,加强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和心理护理,建立健全护理工作责任制度等,以上措施有效提高了护理安全和护理效率,取得了十分积极的应用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具有显著应用效果和积极的临床意义,在本院得到了积极的临床实践效果。本院一共有9个临床科室,2011年开始开展2个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2013年开展3个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2014年全面推开优质护理服务。自优质护理服务病房开展以来,护理口碑明显增加,护理质量日渐提高,并且意外事故的发生情况大大减少,获得了广大患者的一致称赞。
4结语
1.1探访的方法:
由巡回的护士进行术前探视,减少在手术室见面时患者对护士的陌生感,在探视时应该穿工作服,且行为必须得体、端庄,增加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安全感以及可信度。术前探视的时间一般在手术前一天的下午,应该尽量避开患者午休、就餐、医生查房的时间。此外,探视的时间不能过长,大概在10-20分钟左右。
1.2探访的内容:
①收集患者的资料:通过和主管医生、护士联系,或者查阅病历,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诊断、麻醉方式、拟定的手术名称、生命体征、现病史、家族史、既往史、药敏史以及实验室的检查结果等。②探访患者:在探访时,切记不能使用手术名称、病名或者床号代替患者的姓名去称呼患者,见到患者之后首先进行自我介绍,然后说明探访的目的,并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具体过程、麻醉的方式、手术的、时间以及注意事项等。对患者进行鼓励和安慰,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心理,保持好的心理和生理状态。③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做好家属的心理工作,缓解家属的心理压力,通过对患者家属的想法以及需求进行了解,尽可能的满足家属的合理要求,取得家属的积极配合。
2.术中关怀
2.1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当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护士应该进行友善的接待,患者看到熟悉的人之后,紧张的情绪就会有所缓解,给予患者适当的鼓励和安慰,使患者有安全感;在患者等待手术时,焦虑、恐惧的情绪达到高峰期,此时护理必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态度应该更加的亲切,往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可以让患者感到护理人员的体贴、关心。保护好患者的隐私,在手术过程中只暴露确实需要暴露的部位,并将患者的敏感部位遮掩住,维护好患者的尊严。
2.2建立良好的环境:
护士应该在手术前半个小时左右提前进入手术室,将室内的温度、湿度调节好,使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之间,室温保持在20-20℃之间;将手术需要的各种设备、仪器、药品都准备好,并检查设备、仪器是否正常,避免在手术时出现慌乱。
3.术后回访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10年3月~2013年7月诊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共45例,所有患者均临床确诊为慢性精神分裂症(CCMD-3标准),并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21~54岁,平均(38.1±3.1)岁,病程2~7年,平均(3.9±1.1)年;对照组中男11例,女11例,年龄20~55岁,平均(39.2±3.5)岁,病程2~8年,平均(4.0±1.2)年。45例患者均有初中以上学历且理解测量量表并回答,无心、肾等器官功能损害,知情同意且无退出。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学历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式:
入院后,所有患者均行药物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①一般生活护理;②药物护理;③关注病情变化;④心理护理等。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除上述护理措施外,主要包括:①环境护理:与患者多交流,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调控病房温湿度,勤通风换气,光线应保持柔和,同时在患者允许时,适当摆放物品,营造舒适治疗环境;②培养兴趣:了解患者兴趣爱好,患者多鼓励并参与到患者兴趣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锻炼方案;③家庭护理:可多与患者家属沟通,对患者多支持理解,可定期举办座谈会,给患者与家属一个交流平台,有助于恢复;④放松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全身放松训练,摆出放松,缓慢呼吸,放松肌肉,同时可选择患者喜欢的轻柔音乐帮助放松,缓解不良情绪;⑤强化护理能力:护理人员应有耐心,微笑护理,禁止斥骂患者;加强护理技能学习,明确责任,明确分工等。
1.3观察指标:
护理前后均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其分值评价心理状况,分值越低状况越好;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分表示康复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心理改善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的心理改善(顿抑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康复情况:
护理后,观察组的康复情况(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好发于青壮年,患者常有行为、情感以及思维等方面障碍,由于病情较长且易反复,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负面情绪严重,加上周围人的异样眼光等影响,更加重病情。而目前的临床药物治疗等对于阳性症状的治疗较为满意,但在缓解心理压力以及社会功能康复方面相对欠缺。优质护理完全从患者角度出发,通过控制病房环境,使患者生活缓解相对舒适,同时按照患者习惯摆放个人物品可明显消除患者陌生感,缓解心理压力,配合治疗,利于恢复;放松训练以及家庭护理不仅帮助缓解长期受病情困扰带来的负面情绪,调整心态,还给予家人和患者交流机会,提高患者交流能力,使双方互相理解,减轻患者与家属间的矛盾冲突;同时兴趣爱好的训练,调动患者积极性,缓解其行为、思维等方面障碍,患者与其他患者交流机会增多,增强兴趣,弱化不良情绪,认清自我,增强自信心,有助于治疗后融入社会。优质护理对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也极为重视,要求护理人员应提高自身水平,热情护理,使患者感到尊重,有助于其康复。在本次研究中,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态(顿抑郁评分)改善明显,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康复情况(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报道一致。表明优质护理在患者心理状况改善方面突出,全方面调控患者情绪,缓解抑郁状态,降低心理压力,并且医患双方相处融洽,患者治疗的配合度高,疗效显著,同时社会功能等方面也有针对行训练,有助于患者治疗后社会功能康复。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