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13 06:44:21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效益分析报告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 高校财务; 科研报销; 报销审核; 博弈模型
中图分类号:F223;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07-0121-04
一、引言
高校财务报销审核是高校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其直接影响高校各项事业的顺利实施和发展。而高校科研报销审核作为高校财务报销审核的关键组成部分,日益成为高校科研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也逐渐受到各级科研管理部门及社会公众的关注。高校科研报销审核全流程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将直接影响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影响科研活动的效率和社会声誉与形象。
随着国家教育与科研经费投入的快速增加,高校科研报销审核越来越重要。侯利敏(2010)、吴静慧(2013)和宋海鸥(2013)分别就目前高校财务报销审核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形成的原因,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李静(2012)通过对高校财务报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推行网上预约报账、加强财务人员和报账人员相关培训、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等相应的解决对策。陈军(2012)首先分析了高校传统财务报销业务流程的局限性,然后运用流程再造理论,基于无现金报账模式提出高校财务报销业务的流程设计思路,并提出流程再造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禄■(2013)利用对比、图示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出创新报账模式、优化报账流程、畅通财务信息网络、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等对策,借以解决财务报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满足高校师生日益增长的财务报账需求。曹金臣(2013)对高校财务报账流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剖析,进而提出优化高校财务报账流程的对策。罗伟峰(2013)以G高校为例对高校财务报账审核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解析,并从非现金报销审核及高校财务报账审核查询信息化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高校财务报账审核问题的思路。郑佳境等(2014)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运用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法对高校财务报销预审进行了调查,深入分析了现有高校财务报销预审的阶段和内容,提出了针对性措施。
目前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体现在学者们对高校财务报销问题现状及流程优化方面的解析,力图发现高校财务报销问题存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但对高校科研财务报销的研究比较少。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科研活动的经费投入,高校科研报销的工作量在不断增加,报销业务的范围也在扩大,报销过程中存在的各类客观问题和主观问题逐渐突显,已经严重影响到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及高校科研工作。因此,本文主要利用博弈理论,构建高校科研报销过程中相关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博弈模型,从定量模型分析的视角深入解析高校财务科研报销流程中行为主体之间经济行为的作用机制。
二、高校科研报销行为的博弈均衡分析
(一)博弈前提假设
1.假设在高校财务科研报销中主要存在两类经济行为主体:高校科研工作者与高校财务审核人员。在这两类经济行为主体中,科研人员追求报销额度最大化、报销难度和耗时最小化;财务审核人员则追求财务报销行为规范、报销审核省时简易。因此,在给定的财务制度和科研管理机制约束下,两类经济行为主体的行为决策都是使自己的期望效用最大化。
2.假设在财务报销过程中科研工作者有两种策略:规范报销和不规范报销;财务审核人员也有两种策略:严格审核和宽松审核。当科研工作者进行规范报销,财务审核人员进行宽松审核时,科研工作者与财务审核人员各自获得的正常收益为R和H(H为与财务秩序得以维护相关的财务审核人员的工作声誉、绩效、晋升机会等,视为财务审核人员的正常收益);同时,假设科研工作者规范报销能够获得潜在的额外收益为F(F主要指科研工作者报销行为的良好社会声誉与形象等);如果科研工作者进行不规范报销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潜在惩罚,其潜在的惩罚收益为-F(该潜在惩罚主要指科研工作者报销行为的形象和声誉受损)。
3.假设财务审核人员宽松审核时,科研工作者不规范报销能够获得收益为R*,且不规范报销收益R*>R。其中不规范报销收益包括正常收益R和超额收益E两部分,即R*=R+E。同时,科研工作者的不规范报销行为被财务审核人员发现时,财务审核人员对其加以潜在的惩罚,其损失等于F。此时,财务审核人员由于审核不力而造成的财务报销不规范或违反财务报销制度带来的工作声誉受损、晋升机会受阻等损失为S。而且,假定财务审核人员的损失与科研工作者的不规范报销所获超额收益呈正相关关系,即S=λE,其中0<λ<1,■>0。
4.假设科研工作者的不规范报销行为受到财务审核人员的严格审查时,其收益为不规范报销收益减去不规范报销成本和因不规范报销被严格审核而造成的损失A。该损失是不规范报销努力成本b1?兹21(b1为科研工作者不规范报销行为的努力系数,?兹1为科研工作者不规范报销行为的努力程度)、潜在惩罚F和显性惩罚?茁f(E,?兹1,?兹2)相加,即A=b1?兹21+F+?茁f(E,?兹1,?兹2)。其中,?茁为显性惩罚系数, f(E,?兹1,?兹2)为惩罚函数,f'E>0,f' ?兹1>0,f' ?兹2>0;?兹2为财务审核人员严格审查的努力程度。财务审核人员的收益为财务报销秩序得以维护而带来的正常收益H加上惩罚收益减去严格审核成本B,即H+?茁f(E,?兹1,?兹2)-B。其中,严格审核成本为B=b2?兹22,b2为财务审核人员严格审查的努力系数,?兹2为财务审核人员严格审查的努力程度。
5.假设财务审核人员严格审查,科研工作者规范报销时,财务审核人员的收益为正常收益减去严格审查成本,即H-b2?兹22,科研工作者的收益为正常收益R。
6.假设科研工作者不规范报销且财务审核人员宽松审核时的超额收益大于各种成本之和,即E>b1?兹21+F。
7.假设科研工作者不规范报销时,财务审核人员严格审核的惩罚大于科研工作者的不规范报销的超额收益,即?茁f+F>E-b1?兹21。而且,当科研工作者不规范报销时,财务审核人员严格审核的收益大于宽松审核的收益,即λE+?茁f-b2?兹22>0。
(二)科研工作者与财务人员的博弈模型
根据本文博弈前提假设的条件可以建立科研工作者与财务审核人员的科研报销行为博弈模型(如图1 所示)。
在科研工作者不规范报销的情况下,如果财务审核人员采取“严格审核”策略,那么财务审核人员的收益为财务审核人员的正常收益H加上惩罚科研工作者不规范报销行为获得的收益?茁f减去财务审核人员进行严格审核所付出的努力成本b2?兹22,即H+?茁f-b2?兹22。科研工作者的收益等于正常收益R加上不规范报销带来的额外收益E减去不规范报销所付出的成本b1?兹21再减去不规范报销被严格审核的惩罚?茁f和科研工作者报销行为的社会声誉与形象等遭受额外损失F,即R+E-b1?兹21-?茁f-F。如果财务审核人员采取“宽松审核”策略,那么财务审核人员将会受到违反财务报销制度及审核不力等带来的各种损失λE,因此财务审核人员的收益为H-λE。科研工作者的收益为正常收益R加上不规范报销带来的额外收益E减去不规范报销所付出的成本b1?兹21以及科研工作者报销行为的社会声誉与形象等遭受的损失F,即R+E-b1?兹21-F。
在科研工作者规范报销的情况下,如果财务审核人员采取“严格审核”策略,那么财务审核人员的收益为财务审核人员的正常收益H减去财务审核人员进行严格审核所付出的努力成本b2?兹22,即H-b2?兹22。科研工作者的收益等于正常收益R加上科研工作者规范报销带来的社会声誉和形象收益F,即R+F。如果财务审核人员采取“宽松审核”策略,财务审核人员的收益为正常收益H。科研工作者的收益为正常收益R加上科研工作者规范报销带来的社会声誉和形象收益F,即R+F。因此,科研工作者与财务审核人员的科研报销博弈的收益矩阵如表1。
(三)博弈均衡分析
当科研工作者规范报销时,财务审核人员宽松审核的收益H>H-b2?兹22,因此科研工作者规范报销时,财务审核人员的最优策略为宽松审核。但是当财务审核人员选择宽松审核时,科研工作者不规范报销的选择取决于不规范报销的努力成本、超额收益和的潜在惩罚。即当E-b1?兹21>2F时,科研工作者最优选择为不规范报销;当E-b1?兹21<2F时,科研工作者最优选择为规范报销。
科研工作者报销策略的实行主要取决于不规范报销所获得的超额收益、不规范报销的努力成本、不规范报销的惩罚损失。当?茁f<E-b1?兹21-2F时,科研工作者会积极选择不规范报销策略,此时不规范报销是科研工作者的占有均衡。当科研工作者选择不规范报销时,财务审核人员的最优策略选择取决于显性惩罚、财务审核人员宽松审核时的损失和财务审核人员的严格审核努力成本。当显性惩罚大于严格审核努力成本与宽松审核损失时,即?茁f<b2?兹22-λE,财务审核人员的最优选择是宽松审核;当?茁f>b2?兹22-λE时,财务审核人员的最优选择是严格审核。
因此,当科研工作者不规范报销的超额收益大于不规范报销成本加不规范报销潜在损失F的两倍时,科研工作者存在选择不规范报销行为的可能性。当?茁f<E-b1?兹21-2F时,不规范报销行为对科研工作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不规范报销是科研工作者的占优策略。如果?茁f<b2?兹22-λE,财务审核人员必定会选择宽松审核。此种情况下,均衡策略为(不规范报销,宽松审核),科研工作者的不规范报销行为对财务审核人员不具有任何吸引力,财务报销秩序将会呈现无序状态。如果?茁f>b2?兹22-λE,财务审核人员会选择严格审核策略,均衡策略为(不规范报销,严格审核)。当?茁f>E-b1?兹21-2F时,如果E-b1?兹21>2F,不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如果E-b1?兹21<2F,存在纯策略均衡(规范报销,宽松审核)。
根据纳什均衡策略的相关定义,上述博弈一定存在一个混合策略纳什均衡。假定科研工作者不规范报销的概率为p,规范报销的概率为1-p;财务审核人员严格审核的概率为q,宽松审核的概率为1-q,则科研工作者的期望收益为:
Ea=p[q(R+E-b1?兹21-F-?茁f)+(1-q)(R+E-b1?兹21-F)]+(1-p)[q(R+F)+(1-q)(R+F)]=p(E-b1?兹21-
2F-q?茁f)+R+F
其最优化的一阶必要条件为:
■=E-b1?兹21-2F-q?茁f=0
因此,财务审核人员最优的严格审核概率为:
q*=■
财务审核人员的期望收益函数为:
Eb=q[p?茁f+pλ(R+E)-b2?兹22]+H-pλE
其最优化的一阶必要条件为:
■=p?茁f+pλE-b2?兹22=0
则科研工作者最优的不规范报销概率为:
p*=■
因此,科研工作者与财务审核人员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为:
(■,■)
因此,对于财务审核人员来说,当实际不规范报销概率p大于均衡不规范报销概率p*,即p>■时,财务审核人员的最优选择是严格审核;当不规范报销概率p=■时,财务审核人员以q=■的概率严格审核;当不规范报销概率p<■时,财务审核人员的最优选择是宽松审核。
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当财务审核人员严格审核的概率q>■时,科研工作者最优的选择是规范报销;当财务审核人员严格审核的概率q=■时,科研工作者以p=■的概率选择不规范报销;当q<■时,科研工作者的最优选择为不规范报销。
三、结论与对策
高校财务报销审核工作量、繁杂程度与高校科研工作者科研报销行为的规范性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科研工作者报销行为的规范性与否已经严重影响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和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效率,成为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现实问题。本文主要以高校科研工作者和财务审核人员的行为利益为出发点,运用博弈理论,构建高校科研工作者和财务审核人员的科研报销行为博弈模型,深入分析高校财务科研报销流程中行为主体之间经济行为的作用机制。通过高校科研工作者和财务审核人员的科研报销行为的博弈分析,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加强高校财务报销审核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培训。高校科研报销审核既是优化高校科研资源配置,提高高校各类科研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高校科研水平,也是在帮助科研工作改善科研经费的利用效率。高校财务审核人员在科研报销审核中不可避免地要承担服务科研活动、服务科研工作者的双重责任和义务。而现实高校科研报销审核中,财务审核人员由于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技能等存在严重不足,服务态度和耐心较差,成为高校科研报销中各种矛盾和摩擦的关键,影响了大量科研工作者的科研活动和科研效率。因此,高校应该加强财务报销审核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的培训,提升财务报销审核人员的服务能力。
2.加强高校科研工作者科研经费报销行为的规范化教育。在高校财务报销中,高校科研工作者科研报销占据的份额和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高校财务报销队伍中关键的组成部分。而现实中,我国高校科研工作者对财务政策和财务制度的了解甚少,科研报销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不规范行为,给财务报销审核人员增加了工作负担,也为高校未来的审计带来了较大的隐患。因此,加强对科研工作者科研经费报销行为的规范化教育既能提升科研工作者的经费使用效率,也能降低科研工作者的报销成本。
3.建立高校科研工作者科研经费报销诚信档案。通过建立科研工作者科研报销诚信档案,规范高校科研报销行为,提升科研工作者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效率,提升科研工作者的科研业务水平,促进高校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侯利敏.高校财务报销审核中的问题与对策[J].会计之友,2010(10):72-73.
[2] 李静.高校财务报账的现状及对策[J].对外经贸,2012(5):157-158.
[3] 陈军.无现金报账模式下高校财务报销业务流程再造[J].财会月刊,2012(9):50-51.
[4] 禄■.浅谈高校财务报账工作存在的不足及对策[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81-184.
[5] 曹金臣.高校财务报账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探析[J].河南农业,2013(4):59-60.
[6] 吴静慧.高校财务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190-191.
[7] 宋海鸥.高校财务管理中的报销审核完善分析[J].现代商业,2013(3):207.
水管单位财务分析报告的阅读者是单位领导和上级财务部门。在撰写财务分析报告时,要准确把握好报告的框架结构和分析层次,以满足不同阅读者的需要,要针对不同的需求确定不同的报告内容。如果报告分析的内容牵涉到单位的的二级结构,分析的内容要尽可能详实;若分析的对象只是一级水管单位,则分析力求简洁,无需面面俱到。只需抓住几个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使阅读者感到简练、易懂、有力度。
2确定财务报告分析的重点
确定财务报告分析的重点要依据阅读者对信息的需求来确定。要及时与报表使用的部门和人员进行深层次的沟通,捕获决策者真正需要了解的信息。
3财务分析报告撰写的内容
财务分析报告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第一部分简单说明做好报表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第二,概括说明本单位综合情况,让阅读者对单位情况有一个总括的认识。比如说单位的注册地,组织形式和隶属关系;企业的业务性质和主要经营活动;单位执行的会计制度;单位主要收入情况、费用支出情况和盈亏状况。单位在职职工及离退休人员人数;财务报告的批准报出者和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期等。
第三,对单位各项财务指标完成情况的说明,即对运营及财务现状的介绍。该部分要求文字表述恰当,数据引用准确。对经济指标进行说明时可适当运用绝对数、比较数及复合指标数。
第四,对单位的经营情况进行重点分析。在说明问题的同时还要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原因和症结,为决策层提供参考。
财务分析主要包括: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是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管单位的财务状况。对单位经营和管理者十分重要。偿债能力分析主要有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对于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主要侧重于研究流动资产、资产变现能力与流动负债的关系;对于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则涉及单位长期财务状况、资本结构、获利能力和变现能力等。营运能力分析:营运能力是水管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驾驭资产,实现资本增值的能力。营运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资本增值的程度,关系到单位生产经营的水平。成本费用分析:水管单位的成本费用,从财务会计的概念讲,主要反映供排水成本、公益成本以及三项期间费用,即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营业费用。此时的财务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财务报表,包括利润表、利润分配表、成本表、管理费用表和其他附表中体现的数字,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以及对企业相关比率进行衡量,得出与其他财务评价指标相配套的系列评价结论。财务分析的主要方法有: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只有了解上述分析方法的优劣以及各个因素对指标的影响,才能把握指标变动的原因,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要尽可能将各种分析方法结合起来,使分析结论更可靠、更有说服力。财务分析一定要有理有据,要细化分解各项指标,因为有些报表的数据是比较含糊和笼统的,要善于运用表格和文字,突出表达分析的内容。分析问题一定要善于抓住要点,多反映单位易于忽视的问题。
第五,作出财务说明和分析后,对于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盈利业绩,应该从财务角度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和预测。财务评价不能运用似是而非,可进可退,左右摇摆等不负责任的语言,评价要从正面和负面两方面进行,评价既可以单独分段进行,也可以将评价内容穿插在说明部分和分析部分。第六,财务分析报告中提出的建议不能太抽象,而要具体化,真正起到参谋和助手的作用。
4财务分析报告写作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财务分析报告一定要与水管单位经营业务紧密结合,深刻领会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背景,切实揭示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各种财务数据并不仅仅是通常意义上数字的简单拼凑和加总。每一个财务数据背后都寓示着非常生动的资金的增减、费用的发生、负债的偿还等。财务分析人员通过对业务的了解和明察,了解各个项目各个工程环节对财务数据的影响,并依据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职业判断,即可判断经济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规性,由此写出来的报告也就能真正为业务部门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
二是对各项法律法规就和行业政策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以使分析报告发挥“导航器”作用。
引言
近年来,杭州市萧山区水稻种植面积为30余万亩,随着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烘干技术不断推广应用,水稻生产从耕整、种植、排灌、植保、收获、烘干等主要环节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相对而言,植保环节机械先进性仍不够,在植保施药环节的主要问题是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作业时间紧,而且农药对操作员人体健康有较大伤害。基于上述问题,萧山区迫切需要引进高效率水田植保机,为此,在萧山区农机部门支持下,杭州金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于2013年引进应用了1台高效率水田植保机,现就推广应用情况作一分析、探讨。
一、高效率植保机械引进情况
通过对机具价格、作业效果等方面考察、咨询、对比,最后杭州金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引进了1台的高效率植保机械,为JKB17水田植保机。主要技术与经济参数为:有效喷洒范围为10.2m,喷嘴个数34个,最低离地高度为0.72m,标定功率12.5kW,作业效率为2-3ha /小时。购置价格位22万元,享受区购机补贴5万元(未列入省购机补贴目录),实际支付17万元。
对比机械为普通背负式机动喷雾机(简称普通喷雾机,如东方红WFB-18AC),价格按500元/台计。
二、高效率植保机械应用与效益分析
杭州金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引进JKB17水田植保机后,2013年共植保水稻面积200ha,与普通喷雾机相比(对比机械共作业8小时),效果如下:
1.社会效益分析。从实际水稻植保作业来看,JKB17水田植保机一天可作业6.67ha,作业效率为0.83ha/h,如普通喷雾机,1天共作业1.11ha,作业效率为0.14ha/h。JKB17水田植保机作业效率是普通喷雾机的6倍,由于效率提生,提高了病虫防治效果。同时,如植保相同面积的水田,操作员农药吸入量为普通喷雾机的1/6,有力地促进了植保的安全生产。
2.经济效益分析。两种植保机械作业效益情况如表2,从表1可知,JKB17水田植保机每0.067ha利润为10.58元,是普通喷雾机的174.59%。从投资效益分析,按年作业面积200ha计,JKB17水田植保机年利润为3.58万元,投资回报率为21.06%,预期投资回收期为3.27年(17万元/(1.615+3.58)万元=3.27年)农机作业效益基本达到农业行业平均水平。
三、存在问题与讨论
JKB17水田植保机与普通喷雾机相比,也存在一些劣势,在推广应用中需充分考虑。主要为:一是JKB17水田植保机价格高,一次性投资大,需要有力的扶持政策与金融政策相配套。二是由于JKB17水田植保机只适合机插水稻作业,作业范围、面积受到很大制约。三是如果推广地农业劳动力比较充分,劳动成本不高,优势就难以体现。
关键词:高端养老社区:保单;实物养老
一、背景分析
截至2015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占到人口总数的16%,达到了2.2亿。加之曾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形成了“4+2+1”的家庭结构,使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养老负担。但这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商机,产生了对养老产业的巨大需求。其中,高端养老在我国需求强劲,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高净值人群数量增长迅速。在个人高端客户金融服务领域享有盛誉的招商银行和全球领先的管理咨询公司贝恩公司联合的《2015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指出:截止2015年5月,中国大陆千万高净值人群数量已达121万,同比增长11%,为历年之最;亿元高净值人群数量7.8万,同比增长16%。香港和台湾千万高净值人群人数分别为19.8万和16.7万,亿元高净值人群分别为1.1万和9千。在这一庞大的人群基数上,未来高端寿险、养老业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
(二)高净值人群倾向靠社区和保险养老。在考虑养老的问题上,高净值人群一般选择保险服务。有四分之三的高净值人群为自己和家人购买了保险,平均每年缴纳保费13172元,养老险是其中的主要的险种之一。另据《第一财经日报》了解,现在一些高端养老社区成为高净值人群投资的方向之一,这些高净值人群在考虑养老安排时,观念开放,更能接受在环境优美、设施完备、服务周到的高端养老机构中养老。针对这部分高净值人群的养老产业,孕育着巨大的财富空间。
(三)高端养老社区缺乏资金投入,保险公司险资寻求投资渠道,由此形成互补优势。目前,高端养老社区所需要的资金缺口严重,得不到有效的投入,虽具有一定基础,但总量普遍不足、布局与结构不合理,总体发展明显滞后,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另一方面,寿险公司面临着大量险资无法得到有效运用,投资结构单一、收益率低以及风险较大、资产负债特征严重不匹配等诸多问题。
二、保单嵌入高端养老社区优势
所谓高端养老社区嵌入保险单,是指投保人通过购买规定范围内的一定额度的保险产品,获得保险公司投资建设高端养老社区的入住权,并在达到规定的年龄后入住。这种高端养老社区获得充足的寿险资金注入,设施配备一流,集居住、餐饮、理疗、健身、娱乐于一体,符合高净值人群的养老需求。总体而言,保单嵌入高端养老社区概有以下优势。
(一)资金优势。保单嵌入高端养老社区涉及养老、房地产、保险三个方面。养老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保险则是国家鼓励大力开发发展的行业。首先,就养老方面,目前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养老问题十分突出,但事实上政府无力进行全盘操办,统的养老机构虽然能在不同程度上能获得社会或政府提供的资金、物资、设备,但是由于分散化程度高,不能产生相当程度的规模化效应,政府亟需社会上的企业将资金投入到养老行业。就房地产方面,房地产是初始投资金大、资金周转周期长的行业,少有企业有足够资金、敢冒风险投资养老房地产,而保险公司大量闲置的寿险险资的储蓄性、规模性与长期性的特点,恰好符合养老产业所需资金的要求。同时,保险公司有风险管理的特长,能够妥善预防、抑制投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二)连锁效应。相比于传统的养老形式,高端养老社区在满足高净值人群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保单嵌入高端养老社区实现了保险、医疗和居住生活的有机结合。社区配备高水平的医疗和护理团队,通常人均一位专属护士,各项生活设施均配有求救呼叫装置,入住者在因疾病、不适都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病历存档,则加有助于针对性治疗。同时,由于医疗费用的支出与医疗保险赔付的保险金成正比,保险公司会为减少保险金支付而压低医疗收费,所以在该模式下,被保险人能以付出合理的或者是较低的成本获取优良的医疗服务;对于保险公司,则可以通过被保险的病例存档,医护人员的日常观察,制定相应的健康计划,防患于未然,减少保险事故的发生,同时也可以因被保险人医疗成本的压缩而减少保险金的支付。
三、保单嵌入高端养老社区的效益与前景
2013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鼓励并支持保险资金投资养老养老。对于社会和保险公司而言,保单嵌入高端养老社区具有以下效益。
(一)高效利用养老资源,缓解养老压力。保单嵌入高端养老社区符合供给侧改革政策,有助于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同时将养老资源集中供给,可以避免资源分散、利用率低造成的社会资源的浪费,较高的利用率则可以使更多老年人分享养老资源,从而缓解社会养老压力。
(二)填补服务业发展“短板”,扩大就业。高端养老社区从餐饮到医护,一对一或者多对一的人员配置,形成了对高水平服务人员的大量需求,创造出较多的就业岗位。对于择业者而言,在我国服务人员不易得到尊重的情形下,进入高端养老社区从事餐饮或医护不失体面,得到被服务人员的尊重相对容易,从而服务业的队伍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扩大。
(三)促进保险公司业绩增长,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对保险公司而言,高端养老社区与保单的捆绑可以促使客户购买更多的保险,保险销售额增长,保险公司现金流增加,投入的资金也逐步得到收回。同时,目前房地产仍是一项增值能力很强的投资渠道,放假升值也将构成保险公司的收益。另一方面,投资高端养老社区使保险公司闲置的大量寿险资金得到有效利用,而这一模式将保险与房地产业结合,以实物为保险保障的构成部分,可以避免出现大规模的养老险集中给付的情况,从而改善寿险公司长期资产负债结构,对企业发展具有非常的意义。
(四)提高保险公司知名度,树立良好形象。保单嵌入高端养老社区巧妙地将保险完全融入的被保险人的生活中,入住者享受的餐饮、医疗设置均有保险险资的投入,该模式切实体现了保险行业能发挥的巨大作用,有助于提高保险业在国民心中的形象。同时,保险公司大规模投资新领域是企业能力的体现,是扩展力的体现,有助于提高保险公司的知名度。
(五)推动相关险种开发,促进保险业发展。一方面,保险公司要使较多客户总保费额达到能获得高端养老社区入住权的底限,就需要在关联险种上进行创新,以扩大客户的保险需求,由此可以推动保险创新;另一方面,投资渠道的开拓和保险创新有助于拉动保险公司间的积极竞争,从而推动保险行业的发展。
保单嵌入高端养老社区作为一种新兴的“养老+房地产+保险”实物养老保障模式,目前需求量较大,发展态势较好,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保险公司投入大量险资,建设大规模高端养老社区,可产生中小型养老机构不能实现的规模效应。高端养老社区的设施、服务趋近完善,完全褪去了传统养老的消极成分,对高净值人群具有极大吸引力,随着项目的进一步扩大,配合得力的宣传,势必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而一旦普遍实现保单嵌入高端养老社区即入住权的获得需要购买一定数额的有关保险实现,保费收入便会大量增加。除了对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护理保险等外,保险公司还可以将急需提升发展的有关保险对接入口,有助于保险公司内部有关项目的发展。同时,由对高端养老社区的大量需求引发的对保险的大量间接需求也会促进保险的进一步设计和有关险种的开发,从而促进保险业的发展。
由此看见,保单嵌入高端养老社区具有可观社会效益、企业效益及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较为充分地了解到保单嵌入高端养老社区的优势、效益和前景。寿险资金可在房地产、养老服务业得到充分、高效的利用,既为保险公司开辟了崭新可靠的投资渠道,又符合相关政策,有助于解决社会养老问题。
当然,并不是所有保险公司都可以尝试投资建设高端养老社区,保险公司仍根据其闲置资金量、资产负债比例等谨慎决策,量力而行。对于保险公司发展保单嵌入高端养老社区模式,本文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以高水平的医疗队伍为重。切实保证入住的被保险人能随时、及时地得到有效的健康服务,以健康安全保障增强高端养老社区的吸引力。同时,只有被保险人对社区医疗足够信任,疾病发生时选择在社区内就医,才能使保单嵌入高端养老社区的连锁效益得以实现,使保险公司获得从减少医疗费用赔付中获得盈利。
(二)大力开发潜在目标客户。调研发现,对于高端养老社区,中年群体的需求最旺盛,远大于老年群体,其主要原因是中年人群尚有强大的财富创造能力,对未来收入预期乐观未来,向往较高层次的养老需求。所以,建议保险公司目标客户的开发不可局限于当前有需求的老年人,中年群体更应注重。
(三)创新设计相关险种,扩大客户的保险需求。若只通过增加现有险种的购买,或增大保险金额以提高保费,难以使较多客户总保费额达到能获得高端养老社区入住权的底限,所以保险公司需要在关联险种上进行创新,以扩大客户的保险需求,增加客户的保险投入。
(四)增大宣传力度,配合体验型宣传。从目前状况来看,保单嵌入高端养老社区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这种发展模式被了解程度很低。因此在进一步发展保单嵌入高端养老社区模式时,应配合适当合理的宣传工作。就实现途径而言,可以建设体验馆,赠予客户体验卡,让客户切身地体会到高端养老社区的不同,以切身体验刺激客户需求,实现更好的宣传效果。
(五)避免盲目扩大规模。一方面,保险公司投资建设高端养老社区应考虑其闲置资金量、资产负债比例等,量力而行;另一方面,目前房地产是一种增值迅速的资产,但现实是现在房地产业存在较大的泡沫,高端养老社区的建设应分期进行,根据具体运行情况调节规模,并做好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 祁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新模式对大连市首创“居家养老”模参考文献,58页
[2] 隋牧蓉.我国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的对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3.
[3] 刘海强.日本“养老”经验借鉴[J].房地产导刊,2014
[4] 孙秀娟.我国养老地产开发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
论文摘要:采用教育行动研究法,在湖南桃源县文昌中学(简称我校,下同)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研究结果表明:校园文化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内在机制是结构功能机制、同化顺应机制和文化引领机制。校园文化形成的基本过程一般经历需求引发、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五个阶段。以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三个维度七个要素为内容,以五个阶段为工作流程,形成的“375”发展型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
一、课题的提出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指出:“中小学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办出各自的特色。”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是新时期学校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
我校是一所由原文昌实验中学,桃源县进修学校初中部,桃源九中初中部三校合并组建成的全日制初级中学。全校4000多名学生,近300名老师。要构建特色鲜明的学校,需要融合三校的文化优势,需要共同的校园文化凝注人心、规范人的行为,于是便提出了校园文化建设课题。
国内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的现状呈现两大特点:一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较多,针对中小学的研究很少。在中国知网(cnki.net)“学术文献总库”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题检索,共有文献17000多条,主要集中在高校。以“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题检索,只有86条;二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问题与对策的研究,对校园文化形成的机制与规律、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与方法的深层次研究较少,对校园文化建设如何如何促进办学特色的研究更少。
本课题的切入点是,在实践中探索中学校园文化形成的机制、过程,以及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探讨校园文化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内在机制。这对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律性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课题界定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师生员工在其教育、教学、学习、交往、生活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价值体系、情感风貌和行为规范系统的凝注和外化。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定位是:形成“崇尚美德,器重才能,追求和谐,关注发展”的校园文化,突出“美德”、“才能”、“和谐”、“发展”四大主题。
办学特色是指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的办学突出特点和风格。我校办学特色的定位是:“德能双馨、和谐发展”。“德能双馨”是指教师职业道德高尚,教学能力突出,有口皆碑;学生道德品质好,文明程度高,基础扎实,基本能力强、特长突出,誉满三湘。“和谐发展”是指学校人际关系和谐,学生身心发展和谐,学生全面、和谐、自主发展,学校科学发展、可持续性发展。
三、研究目标
1.形成“崇尚美德,器重才能,追求和谐,关注发展”的校园文化。
2.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德能双馨、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的形成。
3.探讨校园文化形成的过程及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4.探讨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内在机制
四、研究内容
1.制度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研究。
2.物质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研究。
3.精神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研究。
4.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5.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内在机制研究。
五、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我校2008年5月至2011年6月在校师生。
2.研究方法。以教育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六、研究实践
1.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1)开展原三校校园文化调研,引发校园文化建设需求。查阅三校管理资料,调查走访三校的管理人员,对三校合并到我校的老师以及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各自的校园文化特色。
(2)开展制度文化建设交流,引导启发制度文化定位。先后与桃源县九溪中学等七所中学进行了制度文化建设的交流与探讨,到常德市几所中学进行了校园文化建设参观学习和制度文化建设交流。在全省名优校长论坛上,就“如何唤起老师的工作热情,创建和谐的校园制度文化”进行了交流。
(3)管理制度的修订、宣传、学习与实施,实现制度文化的引导、体验与认同。让师生参与管理制度的修订和制定,制度体现“美德”、“才能”、“和谐”、“发展”四大理念。
2.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1)校园景观彰显“和谐”之美和“发展”的生机。如富有“万众一心,远航”诗意的中心花坛,文化氛围浓郁的勤思园、笃行园、修身园,100余盆高品位的盆景,色彩搭配和谐,高低层次和谐,布局疏密得体的树木花草,整个校园显得优美和谐、生机盎然。
(2)校园宣传展现“美德”、“才能”、“和谐”、“发展”四大主题。
学校给每栋教学楼安装了一条精铜雕刻的体现校园文化的大型标语,每栋教学楼每层的楼道墙壁上均贴上了精美的、富有人情味的楼道提示语。学校在办公楼前建立了极具艺术色彩的两块大理石墙,墙上雕刻了铜底大字的校训,即“基础扎实,特长突出,身心健康,素质全面”,“追求卓越,创和谐教育,办人民满意学校”。学校在每栋教学楼的走廊,把学生和教师的优秀美术和书法作品用精美镜框固定在墙壁上,并附上作者的简介和创作意境,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1)加强教师德能文化建设。学校围绕教师的师德、教风和专业技能开展教师德能文化建设。通过师德标兵评选、奖励与宣传、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校内外优质课观摩、参加校内外教学比武、承办教学研讨会、评选教学能手、评选德能双馨教师、教学骨干的奖励宣传等,营造重师德、重教学能力、重教风、重教师自我发展的文化氛围,让“德能双馨”成为教师的追求,成为我校的师风。
(2)加强学生道德与学风建设。
首先,以规范引领学生文化。制定《文昌中学学生行为规范细则》等多项规范,规范体现“美德”、“才能”、“和谐”、“发展”四大主题。
其次,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遵纪守法法制教育,珍爱生命安全教育,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诚实守信做人教育,健全心理品质心理健康教育”等六大主题教育。对七年级新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入学教育与训练。运用榜样激励,开展周送喜报、月评小明星、期末评“三好”、班风评比等活动。利用校主题活动、班团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正面教育与训练。
再次,开展心理辅导。学校建立了高标准的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并建立心理档案。学校还在各班设立了一名心理委员。
(3)校园文学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首先是指导学生走进名家,品味经典,提升文化品味;其次是以校刊《楚三春》为阵地,开辟校园文化专栏、出版校园文化专刊,弘扬以四大主题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再次是开展以校园文化为主题的班级演讲比赛;最后是在校园网上开辟“校园文化”栏目,进行校园文化的宣传。
(4)校本课程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首先,将校内课程资源转化为校本课程。开设艺体特长班,组织音体美特长培训,实施了“8个100”工程,即100人的腰鼓队,100人的铜管乐队,100人的舞蹈队,100人的合唱队,100人的田径篮球代表队,100人的书法绘画兴趣小组,100人的科技兴趣小组,100人的武术队。
其次,将我校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校本课程。我校将具有文昌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进行系统开发,编成《德雨流芳》校本教材。
再次,优化文昌艺术节,体育节,大课间活动等传统活动。校艺术节,我们力求学生以班为单位自编自演节目。大课间活动,每天35分钟,包括体操、武术、舞蹈等活动。
(5)家校协作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家长学校每年对家长进行2次面授,创办2期家长学校简报,组织学习心得体会交流,家长完成2次面授作业。评出优秀家长、优秀教育理念。家长还可以通过网上聊天、写信等交流方式与教师交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七、研究结果与分析
1.“崇尚美德、器重才能、追求和谐、关注发展”的校园文化初步形成。“崇尚美德、器重才能、追求和谐、关注发展”,成为了我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师生崇尚美德,十分注重道德品质修养;师生器重能力和特长的发展,才能突出;师生追求可持续发展和和谐发展。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突显“美德”、“才能”、“和谐”、“发展”的文化氛围。
2.“德能双馨、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正在形成。教师职业道德高尚,教学能力突出;学生道德品质好,基本能力强、特长突出。学校人际关系和谐,学生身心发展和谐,学生全面、和谐、自主发展,学校科学发展、可持续性发展,在全省有一定的知名度,全省名优校长论坛在本校召开。学校的艺体特色突出,“8个100”工程成效突出,得到社会广泛赞誉。“大课间操”在全市推广应用。
3.探明了校园文化形成的机制与基本过程。
(1)校园文化的形成机制。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地理环境,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师生员工为主体,在其教育、教学、学习、交往、生活实践活动过程中,以需求为基础,通过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而形成的稳定的价值体系、情感风貌和行为规范系统。
(2)校园文化形成的基本过程。我们认为,校园文化的形成一般经历“需求引发——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五个阶段。一种新的校园文化的萌芽首先源于变革的需求和重要事件或人物的引发,通过宣传、理论引导和外校经验启发,使新的校园文化初具雏形并被师生所理解,通过实践体验,感悟新文化的价值,通过实践体验和成功实践的校内外正强化,实现对校园文化的认同和内化,最后通过传承和创新,形成新的校园文化。
4.探明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1)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我们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可确定为三个维度七个要素: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具体包括教师德能文化建设、学生道德与学风建设、校园文学活动、校本课程、家校协作。)
(2)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我们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是,以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为基本内容,以“需求引发——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五个基本环节为工作流程。
5.探明了校园文化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内在机制。校园文化是如何促进办学特色形成的?我们认为其内在机制主要是结构——功能机制、同化——顺应机制和文化引领机制。
(1)结构——功能机制。结构——功能机制是指,任何一个系统都是一个具有一定结构的、动态的、能起综合效应的有机整体,系统的本质和功能是由系统的结构及各子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相互作用方式决定的。校园文化是办学特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引领——激励——监控等重要功能,因此,校园文化能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
(2)同化——顺应机制。所谓同化,是指将对象纳入主体已有的心理图式(即认知结构),使对象成为已有的心理图式的一部分。所谓顺应,是指主体改变已有的心理图式以顺从对象、适应对象。校园文化之所以能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就是因为有些校园文化可直接纳入办学特色中,成为办学特色的组成部分,从而引起办学特色的变化,此所谓同化;同时,对不能直接纳入的校园文化,我们也可主动改变办学特色,以适应校园文化的新要求,此所谓顺应。
(3)文化引领机制。人的行为是由观念引起的,观念决定一切。校园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在价值观引领下形成相应的校园风气和校园精神,从而促进行为规范和学校个性的形成,最终形成特色。
6.形成了“375”发展型校园文化建设模式。“375”发展型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是指,以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三个维度七个要素为内容,以“需求引发——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五个基本环节为工作流程,实施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和办学特色的形成。这一模式遵循了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突出了发展性。实践表明,这一模式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
八、研究结论
1.校园文化的形成一般要经历“需求引发——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五个基本阶段。
2.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可确定为三个维度七个要素,即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教师德能文化建设、学生道德与学风建设、校园文学活动、校本课程、家校协作)。
3.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应以制度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为基本内容,以“需求引发——引导启发——实践体验——认同内化——传承创新”五个基本环节为工作流程,推行“375”发展型校园文化建设模式。
4.文化引领机制。
5.“375”发展型校园文化建设模式具有实效性,明显促进了校园文化和办学特色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高韦芳.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基于苏州市金阊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苏州大学,2010.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对策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全年都有发病,但以冬春季为发病高峰【1】。2012年2月份至6月份某高校相继出现发热、咽痛、腮腺肿胀等学生,经过深入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隔离病人,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等综合措施,最终控制了疫情。现对疫情的调查分析与处理对策归纳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自法定疫情报告系统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1.2 方法 疫情流行期间对所有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并采用流行病学方法整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 某高校自2月24日出现第一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人以来,学生中陆续出现发热、咽痛、头痛伴单侧或双侧腮腺肿痛的病例,直到6月中旬累计发病52人。
2.2 时间分布 发病2月份1人,3月份4人,4月份25人,5月份11人,6月份1人。以4月居多,占发病总数的48.08%。
2.3 人群分布 学生17-23岁51人,教师30岁1人,男性47人占发病总数的90.38%,女性5人占发病总数的9.62%。52例患者中有44人为2011级新生占发病总数的84.62%,7人为2008级和2010级学生占发病总数的13.46%,1人为教师。发病学生涉及8个专业,4栋宿舍楼,23个宿舍。其中2011级金属材料系2班和3班发病学生最多为25人占病例总数的48.08%,居住于21号楼的发病学生有40人占发病总数的76.92%,其中2个宿舍分别有3人发病,3个宿舍分别有2人发病,具有一定的聚集性。
2.4 临床特征 52例患者发病症状轻重不一,37例发热37℃以上,15例不发热,均出现单侧或双侧腮腺肿大、压痛、咀嚼时胀痛较明显。52例患者分别到就近医疗机构就诊,所有病例预后良好。
2.5 免疫史 52例患者中均无腮腺炎疫苗接种史或不祥。
2.6 疫情分析 首发病例发病时,正是学校刚开学,学生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应为放寒假期间感染流行性腮腺炎病毒而发病,其他部分患者均有与首发病例接触史,所有患病学生均未接种过腮腺炎疫苗,且相互间均有同宿舍或同宿楼居住,同班上课或共同就餐等接触史,认为此次疫情中各患者之间存在着流行病学关联。由于传染源没有得到及时严格的隔离和大量易感人群的存在,是这次疫情发生流行的主要原因。医疗机构及校方没有及时的报告和监测,也是造成本次疫情的原因之一。
2.7 疫情处理对策 接到疫情报告后,我们采取以下处理措施:(1)患者立即进行隔离治疗。(2)指导学校做好卫生工作,教室、宿舍进行通风、消毒。(3)对未发病学生进行腮腺炎疫苗接种工作。(4)加强疫情监测,督导学校做好学生健康状况监控,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通过以上措施,疫情较快得到控制。
3 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人群普遍易感,该病除了存在有临床表现的病例外,还同时存在不引起腮腺炎临床症状的隐性感染病例【2】,是重要的传染源,也是控制疫情的难点。流行性腮腺炎采取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往往收效不大,应采取保护易感人群为重点的综合性防治策略【3】。因此在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时,应尽早进行腮腺炎疫苗的应急性预防接种。本次疫情首例病例发生后,医疗机构、学校均没有及时隔离报告,该患者仍然同班上课,同住宿舍,共同就餐,致使相互传播,发生第二代、第三代病例,因此落实疫情报告制度,提高各医疗点和校方人员的疫情报告意识和责任,是非常有必要的。有文献提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前2天至发病后5天传染性最强【4】,因此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对控制本病非常有利的。平时加强大众健康教育工作,普及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杜绝类似的疫情发生。
参考文献:
[1] 迮文远.计划免疫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290.
[2] 武秀兰.徐爱强.宋立志,儿童免疫接种防治手册.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45-152.
【关键词】贵州 高校 环保意识 调查
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这一要求对处理西部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问题的矛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在高校中加强培养大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和生态环保行为对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和社会建设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当前,贵州生态文明建设走在了西部地区前列,本文通过整理调查数据,分析贵州高校学生环保意识现状,以期为环保教育工作提供有价值的资料,为贵州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一、研究方法
为深入探讨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中高校学生的环保意识状况,本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对贵州高校学生环境意识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以期为当前及今后贵州高校环保教育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一)问卷设计
为全面了解贵州高校学生的环境意识,并借机宣传环保知识,增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本研究结合高校实际情况设计了《贵州高校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调查问卷》。问卷的答题方式分为单选、多选及问答等,并采取不记名的形式,其主要内容涉及了学生对环境知识的掌握及获取途径,对环境问题的认知、态度与行为以及学生对环保的参与情况等等。
(二)调查对象的选取及问卷发放和回收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取样本的方式进行,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根据学校性质选取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学院、贵阳医学院等四所高校,从这四所高校中分别随机抽取了300名样本共1200个样本。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60份,有效回收率达96.75%。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在调查前由专业教师对调查者进行了培训,在实际调查中要求被调查者独立填写,同时调查者对部分同学进行了访谈。为保证问卷调查的有效性,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甄别及处理并通过数据分析工具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处理。
二、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通过有效问卷整理的受访对象背景基本情况如下:
数据来源:来源于2010和2011年对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学院和贵阳医学院的实地调查。
(一)大学生对环境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次调查对这方面的问题共设置了4个问题。学生对“世界环境日”和“工业三废”问题的正确回答率比较高,分别为92%和86%,其原因为很多同学参与过学校组织的环保活动或在以前的学习中涉及过。但是,在被问及“世界无烟日是哪一天”的时候,只有48.78%的学生能正确回答,原因为“好像没怎么看到宣传”。在对相关法律法规认知的部分,通过调查整理有效问卷,共得出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6种大学生所熟悉的环境法律法规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在校大学生对社会上普遍关注的环保宣传知识和学校里相关活动涉及的环保知识和所学涉及的环保知识掌握比较熟悉,而宣传较少的环保知识大学生普遍掌握较少。
在大学生在环保知识方面的获取渠道上,同学们认为“报纸图书”是其获取环保知识或环保宣传的主要途径,其次分别为“电视广播”“社会或学校宣传活动”“网络”等。
(二)大学生对有关环境问题的看法
1.遇到实际环境问题时的态度
数据来源:来源于2010和2011年对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学院和贵阳医学院的实地调查。
从表2可以看出,当前贵州大学生环保意识总体上还是比较好的,他们对环保教育的态度的积极的,并且通过自身行动纠正“一些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不良现象”。“对市场上禁用方便饭盒、一次性筷子的反应”感觉“不该禁用,生活不方便”的同学解释说方便饭盒和一次性筷子“在现代社会,应该是可以处理,不会污染环境的”,而在“公众场合看到别人用完水而不关水龙头的现象会”“视而不见”的同学多数表示“别人会管,自己不用多此一举”。这也表明存在一部分不参与或对生态环保问题认识不清的同学。
2.对本省生态文明建设及所在学校校园环境问题的看法
贵州省于2004年提出生态立省战略,2007年提出“环境立省”战略。作为贵州省省会城市,贵阳市于2010年开始“三创一办”工作,在全市大力兴起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协办2011年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工作,在筑各个高校大学生在“三创一办”中大力开展志愿者活动,促进了大学生对贵阳和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调查中有70.82%的学生认为我省环保工作取得很大的进展,有23.52%的学生认为我省应加大环保工作力度,只有5.66%的学生表示没有关注生态环保状况。在对本校校园环境的看法上面,仅仅只有20.02%的学生表示对他们所在学校的校园环境“很满意”,75.68%的学生认为“一般”,剩下的4.3%的学生则表示“不满意”。“不满意”的原因为“校园不文明行为较多,如乱扔纸屑、用餐浪费以及存在乱涂乱画的现象”。
3.对一些环境保护措施的态度
2008年贵阳市婉拒了289个耗能高、效益低、污染重的投资项目,涉及投资金额300多亿元。对此,很多人持有不同的态度。在调查的有效问卷中,有60.12%的学生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必须同时抓,也有29.92%的学生认为要先保护好环境再搞好经济,因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必然会成为贵州后发优势的主要因素”,同时也有8.98%的学生认为不值得这样做,可以先发展经济,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此外,有0.98%的同学认为“与自己没有关系”,无所谓。
(三)大学生在环保方面的参与情况
在校大学生参与环保活动情况是本次调查的重点,调查结果如下:
数据来源:来源于2010和2011年对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学院和贵阳医学院的实地调查。
通过调查结果,大多数学生参与过生态环保活动,但参与的频率不高,在参与的活动当中,“清洁校园”和“在环保宣传活动中”签名最多,这些活动基本都是通过学校社团和社会公益活动参加,而对没有参与过环保活动的同学的原因调查中,大多数同学“不知道怎么参加”。
(四)大学生对提高环保意识的建议
针对如何才能更好的提高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受访同学给出了自己的意见,绝大多数学生把焦点集中于“开展多样化的环保类社会实践活动”“增加环保类课程并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和“加大媒体宣传等营造环保氛围”等,其比率依次为64.58%、46.34%和44.10%。一些学生还指出学校应与环保部门展开合作,倡导环境保护人人参与,从自己做起的氛围等。
三、简单的结论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基本得到以下认识:贵州高校大学生环保意识总体情况良好,但也存在部分同学环境意识淡漠、环境知识欠缺、主动参与环保活动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应重视高校环保教育工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课程建设,尤其通过设计活动积极吸引大学生参与环保活动,树立环保意识,努力营造生态文明校园。而在社会层面,则应充分发挥环保部门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环境节日的机会主动走进社区走进校园,加大宣传,开发志愿服务平台,让更多的市民和学生参与其中。
【论文关键词】普通高校 柔道 倒地技术
【论文摘 要】柔道运动在我国普通高校中已经初步开展起来,柔道运动符合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要求,通过学习柔道的动作技术和文化内涵可以使学生在“德、智、体”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在高校中学生的安全是首要问题,要更好地开展柔道运动,对于初学者而言,柔道的保护性倒地技术非常重要,是保证安全和进一步教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合理的教学原则,应当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好柔道倒地技术,才可以达到学习柔道的最终目标。
柔道运动在我国普通高校中已经初步开展起来。在日本,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总结和挖掘了柔道运动的现代教育价值,形成了柔道特有的学校教育理论,其体育、胜负和修心三方面的教育价值符合现代社会要求教育对人“德、智、体”培养的基本要求。柔道理论在哲学上的升华是柔道教育价值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身心之力获得最有效使用的“精力善用”理论,大家的相互帮助、相互谦让、融合协调达到共同发展的“自他共荣”理论成为人们和谐相处,社会共同发展的理念。同样在我国高校开设柔道课程符合2002年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要求,可以实现对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的基本目标以及发展目标。
一 柔道运动
柔道(JUDO,じゅうどう)在日语中是“柔之道”的意思。就是“温柔的方式”。柔道部分起源于一种古代日本武士空手搏斗的技术:柔术。柔道通过把对手摔倒在地而赢得比赛,它是奥运会比赛中唯一的允许使用窒息或扭脱关节等手段来制服对手的项目。柔道是一种对抗性很强的竞技运动,它强调选手对技巧掌握的娴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对比。
二 柔道运动在我国普通高校开展情况
在我国的普通高等学校中,开设柔道运动这门课程的学校屈指可数,普通高校的师生对柔道这个项目的直接了解很少,甚至有所误解,认为练习柔道的人都是身材魁梧、力大无穷、功夫高深,其实不然。
柔道运动在我国群众基础不好,高校也是,其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了解程度太低,没有真正认识到柔道这项运动的文化、技术与价值所在;其二,高校柔道专业师资力量的匮乏,同时具有高学历、高竞技水平、高教学水平的专业柔道人才很少,这两点原因直接导致了柔道这项运动在我国的普通高校开展缓慢。
2009年5月16日,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柔道分会在北京科技大学正式成立,大学生柔道协会目前的工作重点应是项目普及与推广,对柔道项目的礼节、技术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提高该项目的易学性、观赏性、健身性和社会性(防身性),加大柔道项目师资力量的培训力度,以开设选修课和组建学生柔道俱乐部的形式进行立体化推广,筑起中国柔道金字塔式的培养体系,担当起为国家培养和输送柔道人才的重任。
三 柔道保护性倒地技术的重要性
普通高校开设柔道课程首先要重视的就是安全问题,安全是重中之重,是课程开设的前提。从学校领导、教师到学生本人必须将安全问题放在首位。
柔道运动是两人同场对抗,实战格斗项目,柔道比赛的胜负是需要一方将对手摔倒在地,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打好扎实牢靠的基础非常重要,而保护性倒地技术就是柔道学习的基本功。学柔道有句老话“要想学摔人,先要会被摔”,这句话就很好地说明了“会被摔”是“学摔人”的前提,只有练好在各种状态下的保护性倒地技术的基础上,在不怕被别人摔倒的心态中,在练习双方都可以保证自己身体安全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柔道技术学习。
在初学柔道阶段,普通高校的学生由于自身的身体素质不高,身体机能否适应柔道运动的负荷,而对于柔道又存在一种好奇与兴奋,很有可能会在初学阶段发生不必要的伤害,这就会对受伤学生本人以及教师和其他同学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在初学柔道阶段,教师和学生必须加强对保护性倒地技术的重视程度,教学过程中不可马虎,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每一名学生正确地了解和熟练运用这种柔道自我保护性倒地技术。
四 柔道保护性倒地技术的教学原则
1.自觉积极性原则
充分引导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学生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主体,柔道教师应当从第一节课开始反复强调倒地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每个学生都真正理解为什么要练好倒地技术,增强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安全意识,让学生自觉积极地学好柔道的自我保护性倒地技术。
2.循序渐进原则
柔道的倒地技术分为很多种,技术难易不同,教学要由易到难,且忌盲目冒进。柔道的倒地技术按倒地的方向主要分为前倒地、后倒地、侧倒地,按运动状态可分为:原地倒地、行进间倒地、跳跃倒地。
例如,在进行后倒地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先以简单的方式,待学生完全掌握之后再逐步加大难度,具体教学过程为:(1)平躺,收下颚,两臂拍地;(2)两手臂环抱小腿,前后滚动练习;(3)长坐后倒;(4)站立后倒;(5)后退行进间后倒等。教学过程要循序渐进,逐级掌握,逐渐加大难度。
3.直观性原则
注重教师的讲解与示范,给学生充分直观影像。柔道教学不能只讲解不示范,教师适当的示范动作,会给学生以最直观、最生动的印象,在学生初步进行动作练习的时候老师要亲自进行保护,手把手地教,这样可以更好的保护学生, 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动作要领,同时也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感。
4.因材施教原则
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以及学习状态都有不同,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课堂上教师应当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身体素质,同时也要求学生如果在练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主动向教师说明,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状况随时调整教学方法,以达到最终学生们都可以完成教学任务、掌握技术动作。
5.巩固提高原则
持续练习,巩固提高。柔道的倒地练习在初学阶段学习后,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始终保持练习,要作为每节课的必要练习内容,作为准备活动的一部分不可缺少,在练习过程中不断地巩固提高,使保护性倒地形成一种本能性的反应,这样就能将练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运动伤害降到最低。
五 小结
在我国高校开展柔道运动课程仍属开始阶段,学习柔道会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实现对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的基本目标以及发展目标。
而安全问题是最重要的,柔道自我保护性倒地技术是在练习柔道过程中保护自身安全的技术,是重中之重,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原则,打好扎实的基础,才能达到学生学习柔道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