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九年级化学酸碱盐

九年级化学酸碱盐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6-26 15:50:4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九年级化学酸碱盐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九年级化学酸碱盐

第1篇

一、九年级酸碱盐化学包的器材开发

经过两年的不断实验,并结合初中九年级可能遇到的相关实验内容,我们对实验包器材进行了多次调整,最后确定了九年级酸碱盐实验包中放置的仪器和药品。

1.仪器:烧杯(50ml)、试管(短的2根、长的4根、大的1根)、带橡胶塞的弯管、120度弯管、橡胶管、酒精灯、集气瓶(60cm)、滴管、蒸发皿(90mm)、镊子、钥匙、试管夹、试管刷、石棉网、铁架台、毛玻片、火柴。

2.药品:红色石蕊试纸、pH试纸、生石灰、熟石灰、高锰酸钾、二氧化锰、氯酸钾、石灰石、硫酸铜晶体、双氧水、石灰水、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硫酸钠溶液、氯化钙溶液、氯化铁溶液、氧化铜、锌粒、铁丝、铁粉、铝丝、铜丝、石蕊、酚酞。

3.外包装盒采用的是有黑色工程塑料制作的专门工具箱,并通过本校木工的改装,采用了相应的固定装置,防止药品、器材在搬运、使用过程中遇到损伤。

二、九年级酸碱盐实验包在使用过程中的使用要求

1.分组与分工指导

实验是需要多人合作的,所以要对一个班的同学进行分组。分组的原则是家住得相对比较近的几个同学为一组,或周末可以聚到一起的同学为一组。为了保证实验包内仪器尽可能的不破损和药品不遗失,实验包必须要有专门的同学进行负责保管。这样有两个好处:第一,学生不会随便的去拿实验包内的物品;第二,当有仪器破损时能及时与实验员进行更换,药品不足时,也可以及时添加。

2.实验活动的时间与空间的协调

实验仪器原则上统一放在教室内侧的第一个窗台上;时间规定在部分化学课堂、周末,有必要让教师帮忙的,时间规定在周二的中午午休时间。

3.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1)每组必须有一位核心的组长,负责课外化学实验包的领取、使用和归还。同时还应有一位专门负责记录实验过程及现象的同学,保证如实填写实验记录报告单。

(2)借用前必须由核心组长填写实验包借用记录单和家长的安全监护签名。

(3)归还时必须到实验员处及时补充不足的实验药品或被破损的仪器。人为故意损坏或使用不当而造成的损坏,则须按原价赔偿。

(4)实验过程中遇到需要理论帮助时,可以先查询书本,然后询问教师、查资料或上网搜索相关信息,即教师在学生实在没法解决问题时才给予一定建设性的指导。

(5)实验操作时,缺少的仪器尽可自行想办法找生活中可以替代的物品,实验后也必须洗手,以保证身体的安全。

4.实验包使用原则

(1)从学生感兴趣的任务入手,吸引学生实验活动。

(2)教师坚持从扶到放,引导制定课外探究的具体计划。

(3)加强活动的评价与激励,多形式展示学生课外探究成果。

三、九年级酸碱盐实验包在课堂内外的实践尝试

1.利用实验包,结合课堂实验,重视实验操作

(1)课堂实验内容:加热硫酸铜晶体(要求正确完成加热操作)、物质酸碱性(度)的测试(要求正确完成指示剂的使用和pH试纸的使用)、鸡蛋壳与盐酸反应和盐酸跟生锈铁钉反应(研究盐的性质)、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要求正确使用蒸发皿完成蒸发操作)等等。

(2)强化课堂实验并且重视基本操作:我们设计了实验基本操作比赛并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提高学生操作基本功。具体操作安排如下:

通过现场抽签确定实验测试人员。班长当主持人,9名核心组长当评委,现场打分,分数总分是10分,采用倒扣分法,每错一项扣1分。要求核心组长写明扣分的原因。

在比赛现场,气氛非常的热烈,同学们参与热情非常高,没有抽到的同学后来也积极要求上前比赛。最后活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富阳市实验考试中,抽到化学实验的同学全部都以满分通过,事实说明,同学们通过实验包在平时的使用,对实验器材的使用好相关的实验基本操作非常熟悉,实验包的价值得以体现。

2.利用实验包,突破实验习题,开展解惑释疑

(1)动手实验,让习题“透”起来。现在课堂上有一些问题看起来似乎非常简单,学生听起来也不以为然,但是习题做起来的时候问题就很多,理论知识模糊。面对这些问题,实验包就能起很大的帮助。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的实验,让习题“透”起来。

(2)通过实验,让习题“变”起来。在2009年的科学中考试卷上有一道关于制取氢氧化亚铁的考题,学生做了此题后对氢氧化亚铁的制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书上关于氢氧化亚铁的知识写道:“……白色的氢氧化亚铁被空气里的氧气氧化成了红褐色的氢氧化铁……。”笔者在课堂上也做了演示,同学们发现氢氧化亚铁比想象中还要容易被氧化,在这样的情境下,笔者就顺势推舟,在班里提出到底能不能制取氢氧化亚铁这个问题。班里几个有兴趣的同学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就设计了几种实验方案,并组建一个研究小组,用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想。

(3)动手实验,让习题“准”起来。现在的很多实验题会采用一定的生活情境来引发相关的问题,体现出科学问题生活化的。在选择问题情景或设计问题情境时,其科学性是最基本要求。科学性是指应符合科学事实,不与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相冲突或违背。

如题:小聪看到铁匠把红热的铁器浸入水中淬火,有大量气泡产生。他从互联网上查到资料:3Fe+4H2O■Fe3O4+4H2。为此,他动手尝试制取氢气的实验:把带柄的铁块烧红后插入水中,用矿泉水瓶收集氢气的方法是 。

答案很简单,只考了氢气的排水法收集,但是红热的铁放入水中淬火所产生的大量气泡究竟是不是氢气呢?学生提出了怀疑,水遇到高温物体会沸腾产生大量的水蒸气,为什么题目中说是氢气呢?学生也尝试运用类似的方法来研究产生气体的成分,经过实验发现,所产生的气泡中绝大部分是水蒸气,只有极少量的氢气。因此题目中的问题情境是有错误的。错误的问题背景对学生的知识形成产生一种误导作用,误以为红热的铁浸入水中所产生气泡中的气体就是氢气。通过实验可以让实验习题更加严密、科学。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用实验包的器材和药品设计出了多种利用水蒸气和铁粉制取氢气的装置并进行了实验。

方案1和方案2实验设计虽然精巧,但是装置复杂,很多器材实验包中没有准备,只能放弃。同学们选用了方案3进行实验,实验非常成功,当酒精灯加热铁粉后,逐渐变红,随后肥皂水中不断产生肥皂泡并且在空气中上浮,用燃着的木条触碰肥皂泡出现蓝色火焰。

3.利用实验包,拓展学生思维,进行探究实验

科学知识是不能够传递给被动的接受者的。学生在课堂或课间头脑中经常会冒出一些问题,以前他们大多数不了了之。现在他们拥有了课外化学包资源,能够在课外完成一些平时想知道的实验,而这些实验在以前教学中教师都是以口述代替演示实验,更何况有些实验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

例如,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探究碱溶液与酚酞作用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的现象: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了红色,可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这道题目在课堂上讲解过,但是有较多的同学都只是表面上的知道,并不真正相信或理解为什么是浓氢氧化钠使酚酞先变红,然后褪色,而不是稀的氢氧化钠溶液。此时,笔者就引导学生去进行课外探究。通过学生的课外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科学的神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渴求欲望。甚至,这组学生还进行了上网查阅资料,彻底了解现象的理论依据:酚酞的醌式酸盐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会发生反应。这样的课外化学实验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4.利用实验包,激发学生兴趣,尝试生活实验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泡一些果汁等冲剂。有一次班里的一位同学拿了一盒Vc泡腾片,对Vc泡腾片在溶解时会有泡沫产生,是什么气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笔者就鼓励学生进行实验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这个实验活动,反映出学生会因为发现生活中的一个具体现象,通过实验包研究获得解决,而激发他们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的潜能,真正实现利用实验包来激发学生兴趣,尝试生活实验的效果。

四、对实验包开发和实践尝试的反思

1.对学生:还原实验的本来面目尤其是课外实验,让学生会动手,愿意动手,设计符合学生的本性,深受学生喜爱的实验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快乐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对课外实验的认可度。经过两年的尝试,学生的成绩与对照班相比也有明显的提高。学生真正喜欢科学。

2.对教师:调动教师对课外实验指导的热情和积极性,鼓动教师亲自参与学生的课外实验,增强教师实验的指导能力,设计有效的平台,评价和激励学生进一步探索。

第2篇

关键词:农村中学;化学教育质量;实验;多媒体

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里,无论是城乡建设还是国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国家对教育事业日益重视,投入教学领域的资金逐年上升。尽管如此,乡镇学校与市区学校相比,还是存在着很大差异。就硬件方面而言,实验使用的器材大部分都已经老化。生源方面,部分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在七年级就转学到市区学校就读。剩下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民家庭,家庭教育相对来讲比较欠缺,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及市区,学生眼界也不够开阔,针对以上的情况,如何才能提高农村化学教学质量呢?根据我个人的教学经历,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重视实验,培养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九年级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入门基础。因此,九年级化学教学显得格外重要。对于刚升入九年级的学生,第一节课,应该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让学生明确知道,化学是九年级新开设的一门课程,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像其他科目那样,存在着基础问题,只要现在开始认真努力的学习,学好化学不是一个梦。除了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第一节课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兴趣最简单的方法是做趣味小实验。例如:“密写信”,在白纸上用无色酚酞溶液写上“欢迎来到化学世界”几个字,晾干后看不到字迹,上课的时候用碱性溶液喷在上面,原来无字的白纸瞬间出现了几个红色大字,引起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九年级化学与高中化学相比,实验较多,上课的时候不能够觉得做实验麻烦就省去,在我的教学经历里,只要条件允许,课堂上都会演示实验给学生看,并且在演示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或者让学生上台动手做实验,参与到其中。例如,探究呼出气体的组成,可以让学生上台往澄清石灰水中吹气以及往干燥玻璃片中呵气,其余学生在台下观察,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得出实验结论。当然,教师做演示实验的时候,还要注意安全。例如,氢气爆炸实验,除了实验用品要自行改进,演示的过程中,要注意疏导学生,让坐在第一二排的学生往后退,在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才进行。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传统课堂教学

多媒体是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把多媒体运用到教学中,有着传统课堂教学不具备的优势。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构成物质的微粒”这节课是比较困难的。像分子、原子、离子这些构成物质的微粒,学生是看不到、摸不着。如果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讲解这节课,学生感觉比较抽象、难懂。不要说是农村学校的学生,就算是市区的学生,学习这节课,感觉也是有一定难度。对于这种比较抽象的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例如,运用多媒体播放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动画,以及原子的内部结构、离子形成过程的视频,学生通过观看,对微观世界有了感性的认识,降低这节课理解难度,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有些化学实验,因为实验仪器、实验药品不齐全,导致教师无法在课堂上演示。

三、加强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的联系,开阔学生的视野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从人类学会用火开始,化学就离不开生活,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由古至今,人类的文明发展就是一部化学科学进步史。我们学习前人所积累的知识,目的是更好的改造世界。学习知识的时候,就要把知识学活,不能满足于简单记忆。学活就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应用在工作生活中。因此,九年级化学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要加强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的联系。学习第四章生命之源――水,关注饮用水与人体健康,让学生学会硬水与软水的鉴别,在石灰岩地带居住的人们如何降低饮用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以及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及水污染的防治。学习第五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根据碳酸钙可以跟稀盐酸反应,迁移学习日常生活中可以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学习第八章酸、碱、盐,可根据实际情况,学习如何去检验土地的酸碱度,从而得知相应的土地适合种植什么植物,提高农产品产量。

四、多与学生交流,培养学生自发学习

教与学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有教者必然有学者。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在教学过程,学生作为主体,因此,教师必须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在课前一定要备好课,挖掘教材的重难点,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过程,注重引导学生,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自己有学到东西。课后教师要设计针对性较强的作业,巩固上课所学习的内容。作业是反映学生存在问题的载体,通过批改作业,发现学生存在的思维死角,便于及时改进和纠正。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认真努力的教育学生,积极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农村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卢慧珍.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化学教学质量[J].甘肃教育,2003(S1).

[2]杨俊岭.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J].新校园,2012(02).

[3]郭保章.中国化学史[M].江西教育出版社,2006-03.

第3篇

(20XX——20XX学年

第X学期)

(本文档共

6

】页/【

2098

】字)

单位

姓名

20XX年X月

九年级下学期化学

线上教学和返校开学的教学衔接计划

一、

指导思想

结合此次线上空中课堂和科任教师直播教学内容和以及本班学生掌握情况,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科素养,为孩子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

二、

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X人,其中男生X人,女生X人。经过本学期为期几周的线上“空中课堂”和科任教师线上直播教学,根据学生平时上交作业和家庭作业上交情况来看,有的同学对语文的兴趣较浓,基础知识和能力掌握较好,能主动学习,但有个别学生自制力较差,无论是听课还是作业都不够认真,甚至出现应付的情况,由于线上教学老师不在身边,家长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做,个别情况下不能及时陪同孩子观看空中课堂,这就导致拉大了学生之间掌握知识情况的差异。

三、

教材分析

现行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的实际知识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包括三个单元。其中,第十单元:酸和碱。介绍了常见的酸和碱及酸碱中和反应。第十一单元:盐和化肥。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盐及化肥。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介绍了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及有机合成材料。

每个单元的选材都基本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只要教师灵活运用教材,都将会使学生感到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各个单元都基本体现了以点带面,通过个性归纳共性的特点。

在介绍复分解反应时,先通过典型反应让学生认识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及发生的条件,再通过酸碱盐溶解性表及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会判断溶液中的两种物质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并能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写出不熟悉的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等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知识教学,更要善于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要求

(一)

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

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二)

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三)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针对中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巧。

(五)

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五、

开学安排

(一)

对“空中课堂” 讲过的知识运用课堂时间进行回顾复习,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使学生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还未掌握的知识达到掌握的状态,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展开打好基础。

(二)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利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以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在线上教学阶段对每一课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加强指导,严格要求。

(三)

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培养学生养成乐于倾听、勇于发言和认真写字的习惯。对学生多一些宽容,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对学困生多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在“空中课堂”线上教学活动中未掌握知识而产生的消极心理,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四)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通多媒体进行自主学习。

(五)

帮助学生完成初中化学学习的过渡。我们要切实作好初中化学的教学,在教学进度上不能急于结束课程,提早复习,面向中考追求升学。而要在教学中时刻向学生渗透化学学习的方法和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化学思维能力。

(六)

帮助学生养成看教材的好习惯。根据以往九年级的学生的学习经验来看:很多学生心气浮躁、眼高手低,

平时不重视教材中的基知识,甚至不屑于做课后题,相反,却一心扑在做各种习题册和难题上,结果一些人连最基本的化合价、化学式都写不明白。因此在本学期将注重这方面的指导。

(七)

落实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分层布置学习任务,随机抽查督促,使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及时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使他们都学有所获,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八)

第4篇

一、发挥网络歌曲的作用

在化学第一节课“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教学中,播放北大原校长周其凤的歌曲《化学是你,化学是我》。歌中抒情悠扬地唱到“化学究竟是什么?”“化学究竟为什么?”,提出了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学习的目的。跳跃欢快的歌词“父母生下你我是化学过程的结果,你我的消化系统是化学过程的场所”“记忆和思维活动要借化学过程来描摹;即便你我的喜怒哀乐也是化学神出鬼没!”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与人体的密切关系,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激越宽广的尾声“为人类的航船奋力扬波”进一步激发出学生学好化学的热情。歌词很美,轻快的韵律配上震撼的交响乐更美,给学生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在人教社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课题1“爱护水资源”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从生动的画面中感受水污染的严重性,播放网络视频歌曲《放心水》,学生在看这段视频时没有了《化学是你,化学是我》的喜悦,而是唤醒了他们的思考,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在化学新授知识与复习的衔接教学课上播放视频音乐《化学版青花瓷》,歌中吟唱的“无色酚酞面对碱羞涩脸绯红,紫色石蕊遇到碱青蓝慢淡出,酸碱和盐融入水离子解离开……”等内容,正是学生需要熟记的化学知识。采用歌曲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一种幽默、轻松的音乐环境中学习,可以更加愉快、更加牢固地记住原本生硬枯燥的化学知识。

二、编制顺口溜记忆知识

网上可以查到很多记忆化学知识的顺口溜,值得借鉴,在化学教学中可以思考补充或自编更适合自己教学的顺口溜。如:对元素符号的记忆是学生感到难记而又不得不熟记的知识,对人教社九年级上册教材表3-4要求记忆的27种元素符号,我编制的顺口溜是:氦碳氮氧氟氖氢,钠镁铝硅硫氯磷,氩钾钙锰铁铜锌,银钡铂汞铅碘金。其中增加的铅元素是第十二单元要了解的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先逐句记住元素名称,然后对照名称记忆元素符号,再反过来对照元素符号说出元素名称。又如:对下册教材114页“部分酸碱盐溶解性表”中69种化合物的水溶性记忆方法是:按易溶、微溶、难溶分类编制为――钾钠铵盐硝酸盐,都能溶在水中间;硫酸钙、银,碳酸镁,水溶性表标一“微”;氯化银、硫酸钡,两类仅此不溶水。微溶碱是熟石灰,易溶铵钾钠和钡。让学生在朗朗上口和富有节律的语言环境中乐意记住一些难记的化学知识。为了活跃气氛,还可在上课前齐声背诵振奋精神,在课中击掌齐诵调节气氛。

三、教学中巧用对仗韵语

第5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复习课;九年级化学

九年级的化学复习课对于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来说十分重要。通过复习课,学生能够巩固学过的知识,将知识系统化,从而得到升华。因此,如何上好复习课成为毕业班化学教师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传统复习课都是教师单方面把知识点讲一遍,而后让学生做相应的练习。在复习课上,学生往往感觉枯燥乏味,除了重复已学的知识点外就是做练习、听讲评,长此以往,对学习失去兴趣,而很多教师在多遍重复知识点后也讨厌上复习课。如何让复习课也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两节获得好评的复习课的公开课设计作为案例,来探讨什么样的复习课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

一、教学案例

案例一:这节公开课内容是科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章第一课时“碳和碳的氧化物”。本节课以魔法故事为主线贯穿课堂,设计思路如下:

将碳单质比喻作“碳父”,“碳父”有两个法宝,一个是能够切割大多数物质,另一个是能够做电极或是铅笔芯,这两个法宝是何物质?(金刚石和石墨)。接着描述“碳父”还有燃烧的本领,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碳父”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继承的魔力是能灭火,小女儿继承的魔力是能施毒,大小女儿分别是谁?(CO2和CO)。大女儿嫉妒小女儿的魔法比自己强大,心理不平衡,就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温室效应”。于是“碳父”把大女儿的氧原子夺走一个,使其与小女儿拥有一样的魔力,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上述的描述,请学生将C、CO、CO2之间的关系用知识网络表示出来(即“碳三角”)。接下来由学生选择“魔法世界”编号,判断是谁施的魔法,并评价其“功”与“过”。魔法世界是由CO和CO2在生活中常见的事例组成,如主人下地窖取菜时晕厥死亡事件、碳酸饮料会喷出气体、氢氧化钙可以刷墙护壁、“干冰”可以人工降雨、“煤气”可以燃烧等事例,将这些事例编号,由学生抽出相应事例后进行解释,并对事例进行评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都描述完后,请学生将碳酸、碳酸钙两种物质补充到先前总结的碳三角网络中去。

最后让全班学生参加“毕业典礼”测试:如何鉴别CO和CO2,测试结束后宣布学生由魔法学院毕业,将这节课的气氛推向最。

案例二:这节公开课内容是科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章“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盐”复习课。大体设计思路如下:

先指出化学实验室排放的废液是水污染源之一,接下来由学生完成练习题:A、B两班都用酚酞鉴别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后废液分别集中到各班废液缸中。(1)A班废液呈红色,废液中一定含什么物质?(2)B班废液pH

二、教学分析

这两节市级公开课上完后都获得了较好的评价。对比后可以发现,这两节复习课的设计存在很多共同点:

1.设计生动有趣的情境

案例一整节课是以魔法故事为主线,考虑到化学与魔法有一定的共性,并与当下热播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相结合,情境生动有趣,符合初中生的身心特征,牢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案例二将生活中的事件引入课堂,让学生谈论并解决难题,如实验室废液的处理、浓硫酸泄露的处理方法、厨房中调料的鉴别等,使学生感觉化学就在身边,并能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升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先提出问题,再让学生总结归纳

在知识点复习模式上,两节课都是先提出问题,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再让学生自己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个过程就是“把书读薄”的过程,这在毕业班复习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种学习能力;最后再设计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情境对知识点学以致用,这又是“把书由薄再读厚”的过程,从而使知识点得到升华。如案例一中先是根据提出的问题,写出C、CO、CO2的相关化学方程式,再让学生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三者间的转换关系,到后来再在原先网络图上再添上碳酸和碳酸钙。最终使五种物质的转换关系与涉及到的8个化学方程式,归纳为上图所示:

之后再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如氢氧化钙为何可以刷墙护壁、煤气为何可以燃烧等生活中例子对知识点加以应用。案例二中也是类似的,先让学生讨论如何鉴别酸和碱,从而复习了酸碱相关的化学性质;而后让学生根据提出的方法来总结归纳酸碱的化学通性;最后再根据贴近生活的具体事例来应用这些知识点,如蚊虫叮咬了要抹何种溶液、浓硫酸泄露该如何处理等。教师设计题目要注意尽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这样使学生学习感觉更有成就感,对学习更感兴趣,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点。

3.课堂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中

复习课很多学生懒于动手和动脑,对学过的知识缺乏兴趣,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对复习课至关重要。案例一和案例二都是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调动学生积极性,问题设计有层次性,尽量让所有问题由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解答,再由学生来纠正学生错误或是补充说明,最后让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教师只是在一旁引导。这充分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复习课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一点,使复习课能够很好地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体现出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4.课件制作简明、生动

复习课的课件切忌出现大量的文字,这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应尽量做到简明,文字少、重点突出,同时尽量生动、活泼。上述两个案例的课件都比较简明、生动。如案例一中课件结合“三彩”课件制作方法,在进入“魔法世界”环节中,采用魔方上九个数字对应九个不同的事例,让学生抽选1~9之间的数字,点击数字后随机链接到不同的“魔法事件”,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两节课的课件页数都非常少,且每一页的内容都很简洁。

从上述复习课模式的共同点可以看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复习课不再是教师单方面的灌输,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点的重复。要想上好复习课,备课很重要,无论在情境创设上,还是在结构设计、相应练习题的选择上,教师都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同时,课堂上要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这样的复习课才能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习化学,同时提高对化学的兴趣,进而懂得用化学知识来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的化学课,才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好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潘红梅.走进新课程 关注课堂教学效益[J].化学教与学,2010,(06).

第6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新课程 错题集

九年级化学的一大特点是:知识点多而散,内容繁杂。这一特点使不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知识难以掌握,方法难以寻找,学习的兴趣难以提高。因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技巧,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乃成为摆在农村化学老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许多教学实践表明,通过让学生构建化学错题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也能让更多的学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那么,如何构建和有效的利用化学错题集呢?下面我谈以下几点:

1.构建化学错题集的原因

首先,错题集是对自身错误的系统汇总。可能很多人会说,这些错误就让它放在卷子上不也一样吗?将来看卷子就是了。其实,不然。当我们把错误汇总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很容易看出其中的规律性,尤其是当我们对错误进行了总结之后。比如:我们将化学错题集上的问题总揽一下,可能很容易就发现,一遇到化学用语、有关溶液的计算和酸碱盐的问题时,自己就很容易出错,那么,我们在这部分的基础方面就需要下点功夫了!

其次,很多学习比较浮躁的同学满足于知道自己这道题错了,但是,认识往往不是很深。有时,即使让他马上重新做一遍,可能还是拿不到满分,其关键是步骤和过程。这时,建立错题集,将错题抄录下来,并重新分步解出就显得很有必要了,而且能够起到巩固作用。

2.构建错题集的方法

2.1 选题。构建错题集的关键在于选题,并非是把所错的题目通通记录下来,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1 记下自己认为重要的和容易忘的知识点。

2.1.2 记下联想到的知识。复习时,看到某一个知识点,你可能会联想到曾经做过的一道与该知识点紧密相关的习题。这时要把该知识点和与之相关的题记下来。

2.1.3 记下规律性的知识。如: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元素周期表的变化规律、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等等。这是记的重点,即使会了,也要整理一下。

2.1.4 记下特殊的知识。可以说,考试一半是考规律,一半是考规律中的特例。规律好记,但特例就容易忘。如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书写、金属的锈蚀、氢氧化钙的溶解度等等。

2.1.5 错题集上也可以记载一些非常典型、考查知识全面、解法灵活多样的优秀习题。

2.2 根据不同的错题特点,应采用不同的方法。

2.2.1 尚未理解、掌握的。这类习题往往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弄清题意,找到解题关键、理清解题思路、原则、方法等。然后在习题旁注明简要解题过程或关键。但更为重要是从解题过程中出的解题规律,也应收录在集,以达到举一反三。

2.2.2 特别易错题。这类题关键是如何抓住关键,要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更为重要的是要从学生心理上来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如急噪心理、恐惧心理、失落心理、标尺心理等等,在以后的学习中如何避免这些不正常的心理状态,逐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2.3 难记题。这类题型往往需要学生及时总结并不断补充。教师首先教会学生如何从外界获得信息、整理信息,其次要指导学生把看似乱如麻的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有效地发展能力。同时注意应用一些记忆技巧:韵语记忆法、分类记忆法等。

同时当老师讲解出正确答案时,要学会用不同颜色的笔随着老师的讲解,在原题下面空白处记下自已没有做出来或做错的原因分析,最后按老师讲的正确思路,一步一步地把原题做一遍,以便加深印象和逐步形成能力。如果此题有多种解题思路,可以在旁边用另一色笔把几种解法的简要思路写上。并定期所犯错误进行归类整理,把它们分成知识型错误、思维方法型错误、运算错误等几部分。这个过程是我们再学习、再认识、再总结、再提高的过程,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从而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更加牢固。

综上所述,要想有效的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解绝问题的方法及技巧,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通过构建错题集确实能够起到很大作用。但是,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克服一些不良的习惯,树立一种正确的学习观。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做好、用好错题集是自己学习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 中和反应 考题场景设计 特点 变化趋势 预测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是初中化学重点内容之一。近几年中考,这部分内容考查频频出现。现对近几年考题的变化与考查的热点,分析论述如下:

一、考题场景设计方面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九年级化学(人教版)教材,中和反应考题场景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设计。

1.改良土壤的酸碱性

一般植物在pH值接近7的土壤里才能生长,而在pH值小于4.5或大于8的土壤里就难以生长,利用中和反应可调节土壤的酸碱度。例如,近年来由于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出的废气污染了空气,形成酸雨,导致一些地方的土壤pH值降低。向土壤里施适量的氢氧化钙,可中和土壤里的酸性物质,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

2.处理工厂排出的废水

工厂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往往含有大量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使水质恶化。例如,硫酸厂排出含硫酸的废水,可以用石灰水进行中和。若要测定废水中硫酸溶质质量分数,取一定质量的废水样品,滴入滴有酚酞试液的一定质量、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红色刚好褪去,说明恰好完全反应。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便可算出废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

3.用于医疗

用氢氧化铝中和胃液中过多的胃酸;被蚊虫叮咬后,叮咬处红肿,涂一些含碱性(如氨水)的药水中和蚊虫叮咬时在人体分泌的蚁酸,就可减轻痛痒。

二、考题的特点和变化趋势

1.联系实际。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中考考题一定会联系实际。如,在选择题中常出现“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是中和反应”的选项。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吗?请看以下三类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1)碱性氧化物+酸盐+水,如,金属表面除锈:FeO+6HCl=2FeCl+3HO;(2)酸性氧化物+碱盐+水,如,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一氧化碳中二氧化碳:2NaOH+CO=NaCO+HO;(3)碳酸盐+盐酸盐+水+二氧化碳,如泡沫灭火器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NaCO+2HCl=2NaCl+HO+CO。以上三种反应均有盐和水生成,但皆不属于中和反应。

2.实践性强。课本上有中和反应的活动与探究,考题可通过类似的活动过程,考查学生在实验过程的分析、推理、评价能力,以及实验结果的鉴定能力。例如,小明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时,向烧杯里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她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2)请你另设计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将你的实验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填写下表:

答案:(1)不正确;盐酸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2)滴加碳酸钠溶液;有气泡产生。(②的答案有多种,合理就给分)

3.综合性强。中和反应反映了酸和碱之间的反应,考题应要求学生从定量角度分析所发生的变化,强化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

三、考题预测

例1:人的胃液中有,可以帮助消化,但胃液分泌过多会引起胃病,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可缓解病痛,其治疗化学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解析:胃液中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服用氢氧化铝药物可中和过多的盐酸。

答案:盐酸;3HCl+Al(OH)=AlCl+3HO。

例2:工厂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所排出废水中的硫酸,现改用氢氧化钾溶液中和还能得到钾肥,若氢氧化钾溶液和原来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这时控制碱阀门流量应 (填增大或减小)。

解析:等量的硫酸和碱反应,需要氢氧化钾质量比氢氧化钠质量大,当两者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时,需要前者溶液质量大,所以应增大碱的阀门流量。

答案:增大。

点拨:例1、例2考题考查了学生应用中和反应的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现象的能力,同时还检测了学生根据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能力、化学计算能力。

例3: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标签标示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为测定其标示是否正确,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取2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滴入3滴酚酞试液,向烧杯中逐滴滴加该盐酸,颜色渐渐褪去,当加入该盐酸20mL时,恰好变成无色。

(1)请根据此次测定结果,计算该盐酸(密度为1.10g/mL)实际溶质质量分数是。

(2)请分析你的计算结果与标签标示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致的可能原因。

(3)小聪同学重复上述实验,测得溶液温度在滴加盐酸过程中逐渐升高。当滴加到20mL盐酸时,烧杯中溶液温度最高。你的解释是。

解析:20mL盐酸与2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氯化氢质量,再由该盐酸的密度1.10g/mL算出20mL盐酸的质量,即可算出该盐酸实际溶质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与标示存在的差异,从盐酸性质上分析,盐酸具有挥发性,长期保存盐酸,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也可能是实验中存在误差。

逐滴滴入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越聚越多,溶液温度逐渐升高,当滴入20mL盐酸时氢氧化钠恰好被中和,此时放热最多,溶液温度最高,继续滴入盐酸,因滴入的盐酸温度低,反而使溶液温度降低。

答案:(1)20mL盐酸质量:1.10g/mL×20mL=22g,

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20g×20%=4.0g,

设:20mL该盐酸含HCl质量为x,

NaOH+HCl=NaCl+HO

4036.5

4.0 g x

=,x=3.65g ,×100%≈16.6% 。

答:此盐酸实际溶质质量分数约为16.6%。

(2)盐酸具有挥发性,或实验中有误差。

(3)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恰好被完全中和。

点拨:考题主要是从定量角度考查了学生对中和反应的认识,其中包括对溶液的质量、体积、密度等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中和反应实验探究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只要能从多个角度深入、全面地分析中和反应,加强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学生对中和反应的试题就能应对自如。

参考文献:

[1]顾浩平.江苏新中考[N].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11.

[2]考试.光明日报报业集团,CN11-2939/G4,2007,6.

第8篇

一、注重学生学习情绪,即时获取学生学习反馈信息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时往往采用一言堂式的教学模式,整节课下来往往是教师一个人进行单向的知识灌输,很少会将注意力放到学生身上,很少注意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变化.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存在诸多缺点,不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还不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课堂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相结合的动态过程,只注重教而不注重学是错误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教与学两者之间的关系,将教师教与学生学有效地结合起来,因学定教,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应当多注重学生学习情绪的变化,即时获取学生学习反馈信息,并根据学生所反馈的信息,对教学内容的难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例如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九年级教材中《奇妙的二氧化碳》的教学时,教师在讲解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点如“什么是干冰?干冰有什么用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是什么?”“为什么只能够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如果学生表现出唉声叹气或者是表情较为迷茫时,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模式.

二、以问题为中心教学,即时获取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课堂提问是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同时课堂问答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最为常见的反馈手段.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时要多引入问题,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教学.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教学不但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提问还可以有效地活跃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学习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有效地结合教材中的重难点设置相应的课堂问题,更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接收,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由一个旁观者转变为一个参与者,让学生真正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例如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九年级教材中《性质活泼的氧气》的教学时,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以问题为中心,以课堂提问的方式即时进行课堂教学反馈,如“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实验:将试管内的二氧化锰迅速倒入热的氯酸钾中,把带火星木条伸到管口内观察现象.这一实验过程中存在哪些化学反应,实验过程中二氧化锰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实验室选用哪些物质制取氧气?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选用哪些仪器?”.

三、及时进行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

课堂教学不能够光说不练,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进行相应的知识点讲解外还应当要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将知识讲解与课堂练习相结合,从而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新课程标准提出初中化学教学除了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外,还应当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让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所学到的知识点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时要多引入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堂练习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初中化学学习效率.即时反馈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时时清,堂堂清,每一个章节都不留后患,从而帮助学生初中化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九年级教材中《酸碱盐》的教学时,教师在进行完“Cl-的检验、会设计方案除去、检验氯化钠中的可溶性杂质”这一知识点的讲解后,可以布置相应的课堂练习,“如何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MgCl2,得到纯净的NaCl固体呢?”“实验桌上有一瓶氯化钠样品的溶液,估计该样品可能还含有少量的杂质CaCl2和MgCl2.你会设计方案验证以上推测吗?”“如何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Na2SO4溶液,得到纯净的NaCl固体?”通过课堂练习及时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四、即时进行交流反馈,充分发挥即时反馈教学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