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25 13:56:1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艺术教育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按照《牛津英语词典》中的定义,探究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提问和质疑的活动。但在教学中切不可把探究的艺术与艺术的探究等同起来。探究的艺术是更多地从探究式学习理念贯彻的方式和手段上进行研究,以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艺术的探究实际上是要求幼儿用以获取知识、领悟艺术家的思想观念、领悟艺术家研究艺术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种种活动,更注重幼儿对艺术内涵、教育价值的体验和实践,以寻求艺术教育在孩子身心发展方面发挥更为有效的促进作用。那么作为幼儿园的艺术教育工作,我们的工作重心应是什么呢?我想应是后者,即艺术的探究。这与纲要中提出的教育目标应该是统一的,都注重了孩子对艺术活动的参与和体验。但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则需要我们教师去研究和探求实施艺术教育的方法和手段,这是我们开展艺术教育中渗透探究式学习理念的重点。这两点概念的阐析不仅充分体现了探究式学习理念在教育工作中的双边效能,也有助于我们明确幼儿园艺术教育研究的重心不仅是教师教育手段的研究,而且是注重艺术教育价值的研究。
二、艺术教育中贯彻探究式学习理念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语文网中网文秘频道)
1、艺术的探究式学习应注重突出艺术在幼儿情感体验、情感抒发方面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艺术领域是这样描述的: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在指导要点中也明确指出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这一些都反映出,在幼儿园的艺术教育中,我们更多地是将艺术教育作为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手段,而非艺术内涵的本身。就拿音乐教育来说,提到音乐的定义,总不外乎旋律、节奏、和声、音色、音強等要素,通常我们可以将一首音乐作品从这些立足点上來剖析。但是我們常忽略的一点是:把上列这些要素随便拼凑起來,却不能算是音乐艺术。音乐艺术应该是某些特定的旋律加上特定的节奏、再加入特定的音色而形成一個浑然的、不可取代的整体。而这个時候,所谓旋律、节奏、和声、音色、音強已不单独存在,它們分別將自己注入,而共同汇集成一道声音的洪流,听着音乐的時候,我們是被这个无比美妙的整体所震撼、所驱动。达芬奇和凡高都是伟大的画家,但是他們的伟大也都是在当我们的心被他们的作品感动的時候,他們的伟大才显现出來。幼儿艺术教育也是如此,我们教育所探求的应是如何让孩子在艺术氛围中去感受艺术所带来的愉悦性、感官冲击、美感体验和对人格的升华作用,从而使孩子喜欢艺术、乐于表现。例如,在孩子的舞蹈教学中,我们不应强调这个舞蹈的基本动作是什么,怎么做,应引导孩子理解这段音乐所表现的什么情感,从而可以用什么动作去体现。在绘画教学中,我们不应强调这片树林应画成秋天的金黄色,而应引导孩子去探索秋天可以用什么颜色来表现收获的喜悦。(语文网中网文秘频道)
2、艺术的探究不能离开必要的艺术表现技能的培养。
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是一种感官艺术,幼儿对艺术的感悟和体验更多地是通过自身的积极参与得以表现出来,而艺术的表现不可避免涉及到艺术表现的技能和水平。在幼教届,曾对艺术教育需不需要传授技能技巧进行过争论,而且当前在许多艺术教育活动中,也已越来越不重视艺术表现技能的传授,但我认为不强调技能技巧的传授,并不是摈弃技能技巧,试想一个连颜色都分辨不清的孩子,如何去表现艺术作品蕴含的色彩美?,一个不知道节奏、不会听辨旋律变化的人,靠什么来感悟和体验音乐的美?著名的画家达芬奇的最初的艺术创作也是从鸡蛋的写生画开始的,巴赫、贝多芬的音乐创作生涯也是从最初的钢琴弹奏开始的。为此,幼儿的艺术教育不应抛弃艺术基本技能的传授,只不过我们应改变以往受人以鱼的传统教学方法,积极探究受人以渔的教学手段和策略。
3、幼儿艺术教育的探究应植根于幼儿已有的生活和兴趣。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将幼儿园教育活动建立在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上,这是新《纲要》的主导精神,作为教师要关注这些真正来自儿童和属于儿童的问题,联系幼儿生活和社会实际,艺术教育也然。艺术题材的生活性使孩子有艺术创作的潜能,容易使孩子产生创作的欲望,而选取幼儿感兴趣的题材则是保证幼儿艺术创作活动获得成功的关键。幼儿艺术创作开始阶段的动机呼唤鼓动起艺术创作的积极性和自信性,在进行过程中的兴趣能激活幼儿的思路,启迪智慧,而结束阶段的兴趣则是幼儿获得自我的满足和对自己的欣赏,从而把兴趣延展到对新的艺术创作活动同的需求和期待。例如在手工窗花设计中,由于孩子对各种各样美丽的窗花有感性经验,因此有很高的艺术创作的欲望,而已有的重叠剪的技能又为幼儿的窗花制作提供的必要的技能准备,因此幼儿能积极地投入与窗花设计创作活动中,并愿意和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成功,积极地向同伴学习新的剪折的方法,从而在体验成功的同时,自主性的获取了新的技能和经验。
关键词:艺术教育;美国;中国
中图分类号:G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7-0198-01
一、绪论
艺术是真善美在生活中的抽象,是人们追求的梦想,还是人们成长的窗口,它帮助人们了解自身,了解人与人之间,了解外部世界,艺术帮助人们释放微妙的情绪,人们在艺术中可以看见自己内心的情绪,期待,向往,甜蜜,喜悦,阴郁,悲伤,愤怒,绝望,通过这些情绪的释放,人们才能在艺术的呼吸中进一步成长,从日常琐事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从而塑造较好的人格,使人性得到升华。艺术教育越来越被我国重视,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在发展我国艺术教育的同时,我们不妨借鉴较成熟、较有普遍效果的美国艺术教育,借鉴学习,实现我国艺术教育迈向成熟。
二、艺术至上的教育理念启示
在理念上,艺术教育对于美国教育来说,并非可有可无,而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艺术教育从某种程度而言,高于一切。因为艺术教育关乎人的发展,关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因此,在科技尤为发达的美国,艺术教育可以说与科技教育并驾齐驱。正是有了这种先进理念,美国的艺术教育才能腾飞。反观我国的艺术教育,常常被丢在废弃的角落,艺术教育之衰弱,有目共睹。人们脑子里就有的观念:艺术是什么东西?能赚钱么?艺术家都是穷困潦倒的。这种拜金物质年代里,艺术已经被贬低到无以复加的地位,而美国自始至终,都对艺术进行尊重,即使在美国街头的流浪汉,唱着动人的歌曲,人们也会报以掌声和尊敬。
三、教育态度的启示
这种极度重视的态度首先体现在教育体系的设置上。美国有很多专门培养艺术人才的学院,而且在各个综合大学都必须设置艺术有关的学院,以熏陶国民的修养,未来公民的精神。这种态度与我国教育体系的设置大相径庭。我国在专门艺术学院的培养上重视不够,数量不足,在各个综合大学,艺术系也被排挤到了地位卑微的地步,在任何大学,最牛最有钱的大概都是商学院、理工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常常受到忽视。因而我们想要进一步加强艺术教育,就必须在教育体系的设置上重视艺术学院。其次这种极度重视的态度还表现在对全体公民的艺术熏陶。对于无法完成大学学业的普通公民,艺术的大门也是敞开的,有很多社区组织,这些组织会定期召开艺术培训活动,公民都可以自由参与。在我国这种艺术性社区组织还是寥寥,有待推广和加强。我国强调培养创新精神,一个民族才有活力,孰不知,艺术正是创造力的源泉。艺术蕴含着人们最原始的冲动,饱含着人们最朴素的梦想,隐藏着无穷的创造力。只有艺术才能让人走出旧有的条条框框。不再活在已有的禁锢中,创造潜能才能得到激发,所以要想成为创新的民族,必须高度重视艺术教育。
四、多元化艺术教育的启示
首先艺术教育的多元化体现在多学科的交叉和兼容。一件艺术品往往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涉及多个学科。例如一件唐三彩,既包含着色彩的搭配,又包含着陶器师傅精雕细琢的工艺,其中的花纹设计还代表着等级森严的封建制度,不同的陶器上雕刻着不同的神兽,每一种神兽都隐含着当时时代的剧变,都代表着某种身份和地位,可见不懂历史、地理、陶艺、礼仪文化的人是无法欣赏这件艺术品的,因此艺术是多学科的交叉,在艺术教育中,也必须渗透着多学科的教育,只有综合化的教育才能培养出艺术品位的人才。美国的艺术教育非常注重多学科的交叉,努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我国艺术教育也必须重视多学科的交融学习。艺术教育的多元化其次是体现在吸纳各类人才,没有任何偏见。在美国艺术教育中,不存在任何偏见,不规定任何适合人群,在他们看来,无论身材如何,是否患有先天的疾病和形体障碍,这与学习艺术完全没有关系,只要你怀着对艺术的赤诚,对艺术精神的体会,就可以尽情表达对艺术的热爱,尽情挥洒自己的欢笑和泪水。例如芭蕾舞,没有适不适合,只有感兴趣与否?只要你喜欢跳芭蕾,哪怕是先天的身体缺陷,例如小儿麻痹症或者残障人士都可以加入艺术的课堂,在优美的舞蹈中,抒发自己对美的渴望,都可以轻盈跳跃,跳出日常的束缚。
五、教育选拔中渗透着对艺术尊重的启示
美国重点大学的选拔不是单一只看高分,而是重视学生的个性,只要学生在某一方面极有天分,他们就会破格录取,例如在绘画、音乐、舞蹈、编演、主持等发面有一技之长,就能立刻让评委们产生好感,进而有更大的机会进入常春藤名校。在我国教育选拔中,高分是唯一标准,如果不能在文化课上胜出,就无法上好的大学,这种选拔一定程度上扼杀了部分艺术生的个性和天分。我们也可以借鉴这种对艺术尊重的方法,在升学选拔中,留出一部分名额给艺术特长生,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
人的本质力量,包括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早就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论证了:作为人类精神需要和享受的一个主要方面——艺术和审美需要,是在物质需要和享受得到基本满足的基础上必然发展起来的,这是人类的一种高级属性。也就是说,对于人类,精神的力量显得更为重要,因为“精神”更具丰富的内涵和价值。它不仅包含智慧,而且还有道德和热情。而艺术又是人的“精神”中的重要内容。它是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欣赏者通过艺术欣赏来获得美感,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因此,艺术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它的审美价值。
人们的生活中需要艺术,因为艺术能把人们生活中本质和规律的东西,以及人的心灵深处最隐秘的东西展示出来,使人们通过审美认识领悟到自身生活的价值,从中体验到审美的愉悦。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艺术已经广泛地进入电视、电脑、网络等大众媒体,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人的本性出发,除了物质的需要,还需要精神的食粮。每个人都离不开艺术,每个人的一生都需要有艺术的陪伴。
艺术教育在本质上是审美教育,它是通过审美这一中介环节对人产生影响的。艺术作品往往能够深刻地揭示社会、历史、人生的真谛和内涵,能够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它常常是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给人们带来难以忘却的社会生活的丰富知识。对于一名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精神陶冶和学习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他们的幼年、童年、少年、青年初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的艺术教育就是通过艺术的审美认知功能、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来实现艺术教育的功能的。艺术教育有着不同于科学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它不是单纯的艺术知识传授与艺术技能培养,而是一种提高学生智力和智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和个性的教育。
通过艺术教育,学生可以不断地从艺术中获得艺术的感受、想象,汲取灵感以及艺术的思维方式。通过艺术教育,学生可以丰富和陶冶自己的情感世界,他们从中能够学会和谐的人际交往,从而建立起积极、宽容、健康的社会心态和完善的人格,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因此,艺术教育是其他任何教育无法替代的。学校艺术教育的开展,有助于学生人性的全面发展、人格的完善以及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学校需要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样,一个民族的艺术素质程度如何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建设、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艺术不仅是人的生命中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一个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多元智力理论”与美国的艺术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人的智力是彼此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着的一组智力。这种或这组能力可以使个体顺利地解决有关问题或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创造时尚产品。加德纳把创造力作为智力的核心,认为智力的发展离不开创造力的发展。然而,创造力又是艺术创作的两个要素之一,即创造力和将创造力表现出来的技能。人类的进步、发展也需要具有创造力的人来完成。加德纳认为,他提出的8种智力中有4种智力(语言—言语智力、音乐一节奏智力、视觉一空间智力和身体一动觉智力)与艺术有直接联系,是音乐、视觉艺术、文艺创作等艺术形式的基本要素;7种智力中的每一种在运用过程中都能导向艺术思维的结果──创造力和表现力,因为表现智能的每一种形式的符号,都能(但不一定必须)按照美学的方式排列。①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为艺术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美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1994年,《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通过立法程序,艺术教育被写进联邦法律。这一法令承认,艺术是一门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是一门“学术性”的学科,在教育中具有与英语、数学、历史、公民与政治、地理、科学和外语同样的地位。该法令是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而制定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首次将艺术(包括音乐、视觉艺术、戏剧和舞蹈)增列为美国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②长期以来,美国中小学十分重视艺术教育和艺术课程的实施。2O02年美国“艺术教育伙伴”组织公布的最新研究表明,对学生进行艺术方面的教育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该组织在研究后发现,艺术教育对于学生在读写语言能力发展、抽象概念理解、基本的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社会举止方面都有极大的益处。
三、中小学艺术课与艺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1.我国的艺术课程
我国基础教育的艺术课程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诞生的新型课程,在教育部颁发的艺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艺术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整合发展为总目标的。体现课程目标的方面是: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科学。为实现目标而设置的四个学习领域是: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可以说,艺术课程是一门以人文为主线的综合性课程,学生学习的是多艺术门类、多学科综合的艺术课。在艺术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艺术文化。教师必须挖掘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这些艺术学科与其他人文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跨越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的艺术学习变得自然、容易接受,同时要改变以往的偏重单一性的分科教学。通过这样的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学生体验审美的情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创造能力,提高对艺术鉴赏的能力。由此看来,艺术课程是站在更高的层面来关注学生的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发展的。
2.艺术课的教学要求
艺术课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不仅仅是某一门学科的知识、创作技能、文化背景、风格流派等内容的综合,还有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多种艺术学科的综合,以及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综合。那么如何体现“综合”的效益呢?“艺术课程强调综合和联系,就是通过发掘不同艺术类型的共通性与共同价值,借助不同艺术门类在审美特征上的关联性,生成与建构学生的艺术通感,培养学生整体的艺术能力与审美意识。”③“艺术不等于艺术的知识技能,或者说,艺术不是艺术知识技能发展到极致后的产物,真正的艺术来自艺术知识技能与人文素养的有机结合。只有当艺术的知识技能与人文内容发生联系时,知识技能才会发生飞跃性变化,变成艺术能力。”④因此,艺术课中的这种“综合”不是音乐、美术等学科课程的简单相加,而是它们的自然融合。综合艺术课程在教学目的上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一切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都必须以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为中心。它关注的是学生整体人格的发展,强调在生动有趣的艺术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提高其人文素养;在教学方式上,强调不同艺术学科的融合以及艺术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在获得丰富艺术体验的基础上,再进行表现和创造活动,并对创造的成果进行自我反思与相互评价。这样,学生既有感性的认识,又有了理性的反思。在教学内容上,要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的、丰富多彩的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内容和艺术的文化背景、艺术信息等,这既拓展了学生的艺术视野,也使艺术学习更有趣味性。在对待学生的评价方式上,以鼓励为主,艺术教育关注的是每个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自信。同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资源,以延伸艺术课堂。然而,现有的艺术类教师都是接受的音乐、美术、舞蹈等分科专业毕业的单科教师。这些单科教师无法完美地操作艺术课的教学,造成了有些艺术教师的教学,只注重表面地、外在地展示一些形式,为综合而“综合”,使艺术课在一定程度上走入了误区。
3.高师艺术教育专业的发展
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是素质教育的最终实践者。在国家颁发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的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至2005年,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城市学校艺术课程开课率达到100%,农村学校达到90%,处境不利地区的学校达到70%;至2010年,农村学校开课率达到100%,处境不利地区的学校达到80%;高中阶段所有学校按规定开设艺术课程;所有普通高等学校均在2005年前普遍开设艺术类选修和限定性选修课程,并逐步纳入教学计划,计入学分。”“建设一支能基本满足各级各类学校艺术教育需要,又具有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的教师队伍。积极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艺术活动,并逐步使其规范化、制度化。”“至2010年前,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艺术教育体系。”⑤作为高师的艺术教育专业,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师范教育是一种职前的预备教育,它对学生今后成长为成熟的教师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高师的艺术教育专业必须要从艺术教师的“角色需要”入手,从艺术课教师的角度去认识教师角色的内在机制,制定学生的培养目标,使艺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与艺术课程共同成长,促使学生能自觉地接受艺术课程文化。
鉴于目前中小学艺术课程实施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笔者认为,高师艺术教育专业的学生进校以后,在思想上,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关注基础教育的改革,重视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特征和基础教育的实际需求。要使学生明确艺术的特征与功能,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的关系,以及艺术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课程设置上,要拓宽学生的专业口径,建立适应新课改基本要求的课程体系,开设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多门类的艺术课程,使学生摆脱原来狭隘的审美经验和偏执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使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审美,即体验、感受、表达,从而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技能,提高对艺术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综合能力。同时我们还可以开设教育学、心理学、艺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等课程,要求学生能处理好文化理论课程与艺术文化、技能课程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趋合理。在办学方向上,要改变以学校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面向社会,加强和中小学的联系,并参与中小学的一些艺术教育活动、教学实践活动、教学研究活动。在教学方式上,采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必修与选修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自主学习和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对艺术教学的实践探究,对艺术文化的“综合”探究,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分析和整合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能力和对教材、教学的研究能力。在培养模式上,也要改变以往的以专业为中心的对口培养,转向重视综合、全面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适应新课程的能力。同时,我们还要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改变过去用一种模式“塑造”所有学生的培养模式。我们要使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只有这样的师资才能胜任艺术课的教学,才能加快艺术课程的全面铺开。
艺术课程的实施是当今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要解决目前艺术课师资匮乏的现状,就必须加紧培养能够准确把握艺术课程基本理念的、能自如驾驭艺术课堂教学的、具有高素质的艺术教师。如果我们的中小学艺术课教师能把握好课堂的教学,那么,艺术课堂就会真正成为孩子们尽情体验艺术、纵情表现艺术、激情创造艺术的殿堂。
注释:
①缪胤,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与艺术教育的回归.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第3期.
②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第188页.
③④滕守尧.综合不是机械叠加——普通高中艺术课程解析.中国教育报,2005—4—1(5).
⑤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
参考文献:
[1]彭笑翌.艺术课之初体验
[2]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的教学方法外,还要有以下三种艺术。
一、教师的语言艺术
语言风格要富于创造性。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语境,教师要学会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比如,以引人入胜的语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以言简意赅的语言诱发求知欲望;以充满激情的语调丰富情感;以准确流畅、幽默诙谐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阐明事理:以诱导的语言打开思维的大门;以点化的语言开启智慧的窗口;以鼓励的语言增强坚定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能使学生欣赏到老师不同的语言风格,使其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巧妙地使用策略性语言。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感悟能力都是有差别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真正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力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巧妙地运用语言策略,学会甜言中批评、蜜语中侧击。比如,对落后生要多加宽容和激励,不能讽刺挖苦;对胆小生要鼓励他们敢说愿说,或肯定其创意,或肯定其回答问题的胆量。
要有灵活的语言节奏。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具有高水平的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引人深思,富有生命力的教学语言是学生们所期待的。灵活的语言节奏,能给课堂增添无穷的生趣。新课改下的思想品德将深刻的理论蕴含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需要我们引领学生去理解和感悟,用灵活的语言去激活课堂、唤醒心灵、升华感情。灵活的语言节奏须讲究张驰有度、快慢适宜、情感丰富等。比如,在强调重点内容时,采用高声音、快节奏,以达到短时间内使学生形成印象的目的;在论证某一结论而引用材料数据时,采用高低、快慢交错进行或连珠似的语言,加强结论的可信度。
二、教师的教态艺术
德育教育从一定程度讲是一门审美教育课。教师优雅的教态、端庄的仪表、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能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教师的口头语言不可能十全十美地表达自己所领会的教学内容。如果恰当地使用形象而又“脉脉含情”的肢体语言,会产一种奇妙的效应,使学生慢慢进入学习意境,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使德育教育的艺术效果油然而生。因此,教师在教态上应把握以下几点:①目光分配要合理;②面部表情要适当;③动作姿势要恰当;④衣着穿戴要得体。只有这样,教师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三、教师的板书艺术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另类;艺术;示弱;糊涂;造谎;惩罚
瀑布选择跌宕,才竖起一道飞泻的歌;
种子选择撑破,才成就一片生命的绿;
珍珠贝选择流泪,才孕育一粒晶莹的颗粒;
荆棘鸟选择刺血,才演绎一曲生命的绝唱;
作为一名班主任,
即使艰辛
即使繁重
我选择,我快乐,我无悔!
―-题记
弹指一挥间,二十几度春秋已在书页翻飞中悄然逝去。蓦然回首来时路,几多“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几多“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辛劳。自从踏上工作岗位,班主任工作就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了我别无选择的必修课。“在琐碎中求精细,在平凡中见伟大”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使我深切的感受到要做好班主任工作,除了对学生用爱心去“润物细无声”,用人格去潜移默化,用班纪班规去约束匡正外,我还感到不乏用一些旁门左道――“另类”艺术。只有各种办法百花齐放,数管齐下,班主任工作才能干的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营造出一个团结、积极、和谐、健康的班级氛围,才能构建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现从另一个角度谈谈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的点滴体会。
一、m时示弱的艺术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特殊的身份使我们在班级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或者说在某种表现上拥有绝对的优势,因此造成许多学生对老师形象的无形放大或盲目崇拜而失真,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偏差。在他们稚嫩的心灵中老师永远是神圣的、威不可侵,是完美无缺的,无人能敌,更谈不上胆小怕事、懦弱无能。因此最为老师就要善于巧用这种“光环”,反其道而为之,伺机制造假象来颠覆并打破学生对老师形象认知上的定势,使学生在反差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曾记得有这样一件事,某日课间之时我正好从教室外面走过。忽然听见教室里面一阵喧闹,我忙推门而入。不料,一个不明飞行物向我袭来,一下子击中了我的眼角。我不禁尖叫一声,教室里的喧闹声也随着我的尖叫戛然而止并陡然消失。我眼角火辣辣的痛,泪水便在眼眶中打转。等我回过神来,我迅速扫视全班,发现肇事者原来是大名鼎鼎的捣蛋分子王超,此时他手里正拿着一把仿真手枪,呆呆地愣在那里,脸上流露出几分惊恐。看着他此时平日里难见的模样,我脑子随机一转,心想何不利用这个机会来个顺水推舟做个现身教育。于是,我一改过去厉声斥责的做法,反而转身扒住墙装哭起来。谁知这个蛮横霸道的他竟然变得绵软起来。他磨磨蹭蹭走到我跟前,轻轻地拉着我的衣服解释道:“我……我……不是故意的。”我一听有好兆头,便继续装模作样地哭,声音竟比起初还要大。谁料王超竟拿出纸绢塞进我手里,并不停地安慰我:“老师,别哭,别哭……”说着说着,自己也跟着哼哼唧唧哭起来。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我心里不免一阵窃喜。我看时机已到,便开始慢慢“收工”,顺便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头说:“老师知道你是无意的,可世界上能有多少事是明知故犯啊,许多事都是在不经意间犯下的。这件事的后果太可怕了,我真难以想象我差点变成盲人。你是个好孩子,难道你想养活我们一家老小么?记住,今后做任何事都要三思而后行。”从那以后,王超渐渐收敛了自己的言行,行为也变得规矩了。直到今日,每逢过节、过年,他都会发来短信对我表示祝贺。你说这难道不是示弱的价值吗?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若能在示强之时适时示弱,既能显示班主任的胸襟、智慧,也能坚固与同学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何乐而不为呢?
二、适当糊涂艺术
小学生正处于调皮、好动、好奇的阶段,是犯浑和发生突发事件的高发区。作为老师要对学生精心管理,但不能事无巨细,都一杆插到底。事无巨细非弄个清清如水,子丑寅卯不可,甚至连课间休息都提高警惕,伸长耳朵探听学生的蛛丝马迹。一旦学生有问题便揪住不放,甚至私自把问题的性质盲目扩大。其实“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只要学生不犯原则性错误,老师大可放他一马,宽严相间,刚柔相济,适当做个糊涂人。这样给学生一个自我反省的机会,也给自己一份轻松的心情。再者要谨记:“水至清则无鱼。”
有天在检查作业时,我事先再三叮咛,谁不写或漏做就要按班法惩处。可等我逐一检查时,发现一向作业认真的一名好学生却漏做了一道题。我犯难了,全班通报吧,怕伤了这个同学的面子;不通报吧,可又怕他故伎重演。为了给他留面子。我略作权衡随即把头扭向一边,一边表扬这位同学作业认真,一边旁敲侧击的再次重申惩罚办法。从他微红的脸我想他已读懂我的心意。之后等我再和那位同学相视时,直觉告诉我:今天的错误他不会再犯。适当的模糊有时确能拯救一个人,但模糊不等于故意放纵,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教育。
三、适情造谎的艺术
诸如“祝你长命百岁!”“祝你万事如意!”一样的祝福语,听者明明心知肚明不可能长命百岁,不可能万事如意,但哪一个人能忍心去揭穿它?否认它让心甜起来的作用?诚然谎话具有一定的欺骗性,但谎言如果能够愉悦人的心灵,给人的精神健康带来益处,我们何尝不妨说一说呢?比如学生书写有进步了,别吝啬你的夸奖:“哇!是你写的吗?真是写的太棒了!”;学生习作有起色了,别忘了秀上你的芳迹:“未来的小作家,加油!”;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别忘了提醒:“上节课表现的很好,老师相信你接下来会表现得更好!”等等……
作为老师,就是要善于挖掘学生积极向上、向善的因素,努力绽放他们阳光的一面,促进他们良好品质的形成。
四、适量惩罚的艺术
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我坚信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仅有赏识教育、快乐教育是万万行不通的。有那么一些同学任凭你苦口婆心的教育,但依然我行我素、无动于衷,更何况有些时候、有些场合还不允许不容得老师去苦口婆心地说教。怎么办?以我之见,你就不得不采取适量惩罚的教育。
笔者长期从事农村中学管理工作,身感责任重大,任务繁重,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潜心研究,精心开发,细心督查,形成了富有实效性、趣味性、常规性的艺术教育模式,使每一个农村孩子在学校里快乐成长,享受幸福的教育。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情趣
学校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艺术课程。为满足艺术课程需要,学校花大力配齐配足了教学设备,为推进艺术教育教学创造有力条件。学校注重加强音乐、美术、书法、体育课的常规管理。实实在在备好每一节课,备好每一个学生,每堂课中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展示,力求达到有新意、有收获,学校随机对艺术课的教案、课堂、作业等进行督查。课堂不拘一格,或蹲或站、或唱或画、或跳或弹,让每位同学尽情展示,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情趣和爱好。
二、以班级活动为载体,培养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
班级活动比赛是促进班集体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一是每班每周由班主任组织开展一次艺术活动比赛,如绘画、书法、剪纸、雕刻、唱歌、乐器、趣味体育等活动;二是每级每两周由年级组长组织开展一项年级艺术比赛活动,活动结束后由班主任和年级组长将活动计划、过程、结果、活动图片等资料上报政教处,进行存档和考核。丰富、有趣的班级活动,增强了班级的活力和向心力。
三、以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为催化剂和助推器,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艺术教育起很大的推动作用。学校成立了美术、书法、剪纸、乐器、舞蹈、体育等兴趣小组,安排有专长的教师负责,每周开展一次活动,各小组活动定时间、定地点,有内容、有记载、有汇报、有成果。异彩纷呈的兴趣小组活动,陶冶了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启迪了心智,滋养了性情,涤荡了灵魂,有力提高了学生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
四、以学校大型活动为展示平台,提升学校的办学内涵
学校大型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示。一是学校在各级各班活动的基础上每学期充分利用重要节日,如“五一”“五四”“十一”“元旦”等节日,举行一次艺术教育专项评比活动,组织评奖,将美术、书法等获奖作品在学校师生艺术长廊集中展出,并将部分优秀作品在学校食堂、学生宿舍、教室、楼道等位置悬挂,这样既美化了校园文化,又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二是学校每年举办一次学校艺术周活动,向社会展示学校艺术教育成果。总之,学校大型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校园生活,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味和内涵。
五、以落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为保证,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学校教育体系结构中,艺术教育将成为一所学校特色形成的重要突破口,而艺术特色教育一旦形成,将多通道、多途径的发挥其育人效益,从而成为学校德育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1、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建立一支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实施教育的关键.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没有高素质\高水平的老师,就谈不上提高学生的素质。
先生说过:有特色的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学校的特色,学校在社会上的影响往往是靠特色教师的努力而形成的。要使学校的艺术教育形成自己的特色,就必须有一支与之相适应的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否则,学校形成特色无疑为一纸空谈,其形成特色的过程也将失去动力,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艺术教育的总体进程。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与理论素养是艺术教育形成特色的根本所在。
。首先,充分发挥艺术专业教师在艺术特色教育中的引领作用。艺术专业教师是学校艺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力军,学校艺术特色教育的定位与发展和全体艺术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息息相关。换句话说,艺术教师的综合素养如何可以直接影响到学校艺术教育的品位与档次。因此,学校应该特别重视提高艺术教师的整体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艺术教师队伍,从而提升学校艺术教育的品位,形成学校的艺术特色教育。具体措施可以通过加强教研活动、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拜师会,以促进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和教研方面的快速成长;同时,艺术教师开设并打造的“精品课程”、艺术教研室“名师梯队”的建设等措施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的艺术教育起到引领与示范的作用,通过全面规划、强势推进,提升学校艺术教育的品位,最终形成学校艺术教育的特色。
其次,充分激发全体教师在艺术特色教育中的主人公意识。特色的形成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只有充分激发全体教师在艺术特色教育中的主人公意识,调动全体教师的教学热情与积极性,才有可能实现“点面结合、凸显特色”的格局。具体措施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教师才艺大赛等活动形式了解全校教师特长状况;其次通过组建教师艺术团对相关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的艺术技能与素养;最后通过建立艺术特长教师人才库,为学校艺术特色教育的开展储备强大的后备力量。
2、坚持“以人为本”的艺术教育原则 。
任何一所有特色的学校,学生的个性特长必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尊重学生的个性与爱好,才有可能培养特长突出、素质优良的学生,否则学校的特色也就失去了它的真正意义。因此,学校在规划与设计艺术特色项目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如教师的专业结构、学生主体的兴趣爱好、操作与实践的可行性等。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体会到艺术学习的乐趣,掌握艺术的思维方式,为进一步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并自觉养成终身学习艺术的良好习惯。
3、艺术特色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 “德育”与“艺术”最完美的结合。合理利用学校资源,通过精心组织与设计,开展学校所特有的艺术教育实践活动,使活动成为锻炼学生、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舞台,在活动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能够潜移默化地领会什么是真、善、美,是学校艺术特色教育育人的关键所在。
校园活动形成特色、形成常规、形成系列,是学校艺术特色教育形成的重要途径。我校的“光荣与梦想”开学典礼、“荣誉与责任”毕业典礼、“青春放飞”十八岁成人仪式、“青春杯”才艺大赛、十大杰出学生评选等主题活动以及国庆晚会、元旦游艺晚会、作品收藏、咏诗会、红歌会、演讲比赛、校园歌手比赛等系列活动,都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己的舞台。除此之外,学校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竞争意识、参与意识等。这些活动充分发挥了艺术育人的功能,从根本上达到了在活动中锻炼人、在活动中塑造人的目的。
一、幼儿艺术教育的性质
幼儿艺术教育不同于其他的应试教育,它主要是通过艺术活动的形式开展的。而幼儿的艺术活动又不同于其他的艺术活动,它主要反映的是幼儿自身经历过或身边发生过的一些事情,亦或是他们偶尔萌生的某种想法、幻想,这就决定了幼儿艺术活动具备了游戏性和审美性。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追求的是和美感的体验,而如果这两者之间发生了冲突,幼儿会义无反顾的选择而放弃美感,这时,幼儿艺术活动兼具了审美与非审美的双重性质。但是无论何时,他们追求的天性不会改变,因此与其说幼儿艺术是一种艺术,不如说它是一项游戏。
另外,幼儿艺术教育是一种操作性教育,幼儿的智力发育的特点决定了在对他们进行教育的时候不能单纯的运用一般的传授式方法,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只有在操作中他们才会获得艺术教育应有的愉悦性、美感体验和相应的知识。
二、幼儿艺术教育存在的误区
(一)过分注重艺术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创造潜能的开发
幼儿艺术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小音乐家、小舞蹈家、小画家和小演员等等,而是为了借助这种艺术教育实现幼儿的自由与发展,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幼儿艺术教育却忽视了这点,把幼儿艺术教育变成了“传授型”的模式教学,还形成了一套所谓的规范性标准。在这些模式和标准衡量下,艺术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变得尤为重要,已经远远超过了创造力的培养。
(二)用成人的眼光看待艺术,背离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幼儿的世界是奇妙的,多彩的,他们用自己的理解描绘世界,是幼儿对艺术的最初体验,然而在成年人看来他们的想法是非常的荒诞,并对其加以纠正,而在这之前,成年人却很少能站在幼儿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也没有与幼儿进行良好的沟通,就一味的否定幼儿的想象,这不仅不利于对幼儿审美的培养,而且还有可能打消幼儿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三)忽视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之间的联系
目前我国的幼儿艺术教育还处在分学科教学的阶段,音乐、美术、文学、体育还是互不相关的单独学科。虽然这样的分科授课有利于完善艺术学科体系,但是,我们应看到,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还不具备接受学科知识体系教学的能力,幼儿的思维还是笼统的,作为整体而存在的,还没有分化。因此,强行的、过早的对他们进行分科教学只会造成幼儿视野和思维的封闭和孤立。
(四)幼儿艺术教育评价方式过于单一
由于幼儿性格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使得他们对艺术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表达方式上也就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往往在现实中,成人们却认识不到这些,总习惯用统一或固定的标准来评价幼儿对艺术的理解,一些幼儿的奇思妙想经常遭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被认为是一种“调皮捣蛋”。这样的评价方式对幼儿的艺术培养是一种束缚和阻碍。
三、正确发展幼儿艺术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确立正确的幼儿艺术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是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对各种教育活动起着规范和导向的作用。因此,必须确立正确的幼儿艺术教育目标,才能真正的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必须摒弃现在普遍存在的功利主义的教育目的。幼儿艺术教育的真正目标是为了培养所有幼儿对艺术的兴趣,通过开展相应的艺术活动,使幼儿初步的萌发感受美、发现美和表现美的情趣,进而使他们的认知能力、审美情感、创造力等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幼儿艺术教育内容应体现综合性
课程综合化也是近年来国际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是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新方向。幼儿艺术教育课程的综合性即是这种趋势在幼儿艺术教育领域的反映,更是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客观要求。幼儿艺术教育的综合性是指在教育中不过分的强调各学科之间的界限,而是以幼儿的兴趣爱好为基础,通过幼儿主体性、创造性的体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教育效果的一种教育活动。综合性艺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是掌握和运用其他能力的基础。
而且每个幼儿对不同的艺术形式的理解和感悟也不相同,因此,只有把这些艺术形式综合起来,为幼儿营造一个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艺术环境,才能更好的培养幼儿的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三)正确定位幼儿艺术教育中的教师角色
教师是幼儿艺术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因此他们对幼儿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至关重要,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成败。从另一方面来讲,教师是培养幼儿艺术审美能力的最关键因素,正确定位教师的角色对幼儿的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幼儿艺术教育中教师的正确角色应该是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在此基础上,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和发展状况,适时恰当的对他们的表现方式和技巧给予指导。
(四)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