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数学教师交流材料

小学数学教师交流材料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6-04 22:05: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小学数学教师交流材料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小学数学教师交流材料

第1篇

一、教师要转变“以本为本”的传统教材观

小学数学教材是小学数学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是数学专家们精心挑选出来供学生学习的材料。教材观是对教材性质、教材价值以及教材处理基本规律等一系列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传统的教材观是“以本为本”,教材就是知识的仓库,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教材。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教材是知识,同时也是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价值观的形成紧密相关的。教师不应该被动地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教师的工作应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教材只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联系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只有形成这样的教材观,才能让小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二、教师要把“书本教材”创造成“生动、活泼”的“生活学材”

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中,教材的权威被消解了,课本由“圣经”变成了一种“材料”。《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书本教材不是“圣经”,而是教师要去加工与创造的东西,教师应利用教材对教学进行再创造、重新加工,应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生活素材,增强其对学生的亲和力,使“书本教材”成为“生活学材”。

我们的教材应是生动活泼的、亲切的,而不是僵化的、脱离生活实际的东西。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对教材进行适度的改编、整合、再加工,使用“书本教材”的过程中显现出“创造性”,让“书本教材”成为学生的有益“生活学材”。在一次公开教学活动中,我执教了一节公开课——五年级数学第九册中的“求平均数应用题”,怎样在使用小学数学教材中显现创造性?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胆尝试,摒弃了教材中的原例题,经过深加工,对教材进行了建构和创造,让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不大的植树问题变换成学生亲身经历的非常熟悉的跳绳比赛。虽然两个例题完全变了,但“形离神不离”,没有改变教材的原宗旨,没有脱离重点、难点,让教材焕发出生活的魅力,让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

三、在小学数学教材的使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发生创造性的改变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是:听、仿、练。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已经成为主要的数学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材的使用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已经成为新的学习方式。

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对话

对话意味着平等交流,这正契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况且小学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比较高。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效率比较低。而对话教学正能解决这一问题,真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话欲望

创设教学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对话欲望。为此,教师应当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新颖、有趣的教学情境。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创设教学情境中,教师要设置恰当的交流机会,加强与学生的对话,从而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课堂成效。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节时,在教学的开始教师可以创设实践情境,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首先给学生准备若干长为6厘米,宽为4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以及直尺、笔等材料。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发挥创造力,想出求解长方形面积的方法。如: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做一个实践活动,自己想办法测量长方形的面积。其次,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方便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最后,教师要重视及时给予学生指导,以免学生遇到困难就放弃。这样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在小组内就会积极讨论、交流怎样测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的目标。由此可见,小学教师应当重视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对话欲望,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二、重视鼓励,激活学生的对话动力

对话教学是加深学生学习体验、增强学生愉悦感的过程。况且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受到教师的鼓励会更加活跃。而且会更加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重视鼓励学生,并表达出自己的欣赏和鼓励,真正促使学生敢于对话,乐于对话。

例如,在比一比,量一量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对话引入课堂学习。如教师展示出海洋王国的图片,并提问学生:孩子们,想去这里玩吗?学生会回答:想。然后继续提问:那我们乘公交车去海洋王国,但是公交车司机说身高在1.2米以下的小朋友不用购票。那么,我们要怎么知道自己需不需要购票呢?这样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引入课堂学习。接下来,在学生实践、探究量一量自己身高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多运用“你真棒”“继续努力”等词语来赞美、鼓励,以此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真正增强数学课堂的效率。在此过程中,如果有学生想法不正确,教师应当积极鼓励,这样学生才能够在充满激励的课堂学习中,真正提高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积极鼓励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对话勇气,并帮助学生克服害怕出错的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尤其是在新课改深入推行的背景下,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也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素质教育。

三、搭建平台,增强课堂对话氛围

小学数学教师要发散思维,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从学生实际出发,搭建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对话的平台,从而激发学生的对话欲望和热情。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激l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以方便教师进行专项教育,提高课堂效率。

对话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发展。另外,对话还能够活跃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有关圆的知识学习中,教师在讲解完有关圆的圆心、半径、直径等知识后,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深入教学探究圆的其他性质。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给予足够的思维空间,积极和学生一起进行圆性质的探究、验证。这样在整个动态性的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效搭建促进师生和谐交流的平台,增强数学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的思维发展,加以利用,从而促进自身的思维发展。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重视在教学中搭建对话平台,增强课堂的对话氛围,以提高对话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对话教学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非常重要。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以学生为本,从创设情境、重视鼓励、搭建平台三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对话积极性,从而使对话教学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并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伟华.对话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3(13):69.

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启发式教学 研究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学生的学习合作者。小学数学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加大对教学内容的开发研究;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问题意识的教学氛围,启发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和探讨,让学生进入探究问题的情境,并将课堂材料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体验之中。在这种情境下,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能够开展平等的学习对话。启发式教学应为学生创造思考和解答问题的机会,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和获得新知识的成功感受。因此,小学数学应重视对新课改教学理念的研究,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打造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全部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在思考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塑造自身的特性,健全自己的心智。

在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指导方面,教师应以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让小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富有创造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整体素质,从而在他们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实现启发式教学模式。在此,我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观点。

一、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方式应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

新课改重视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数学教师应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数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于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引导更应成为必要的教学手段。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将学生的思路局限在教师或书本的思维框架内,要鼓励小学生进行求异思想和创造性。小学生应根据自身情况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数学教师不能将单一的学习方法推广给学生。数学教师根据新课改大纲的要求,可以进行提纲挈领,然后细致分析教学内容,最后进行训练。数学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分析教学内容,采用新思路解决问题。例如,小学生在学习三位数的乘法时,教师要让小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一位数、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突破对三位数的计算,理解“用乘数百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末位与百位对齐”的结论。教师可在课堂上让小学生进行练习:23×5,23×15,然后再提高到123×115……这样,学生才能深入理解三位数的乘法计算要领。

二、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应突出启发和创新

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小学生积极性的表现,鼓励创造性思维,积极引导小学生进行对问题的主动探索。同时,教师要把握好小学生的思想状态,要引起学生对数学问题的主动进取,激发小学生自身的创造力。而启发式教学能够将教师的教学安排与小学生的主动思考学习融合在一起,在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创新思维下,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小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不仅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智力和沟通能力的训练,而且让他们更有兴趣地学习数学,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重点在于精准的点拨

第4篇

关键词:过程式;阅读理念;人教版;小学数学;阅读力

前言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可以看成是学生与老师、书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获取式的阅读方式能促进学生知识信息量的大量增长,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是学生长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方式。因此,数学学习离不开阅读,数学教学离不开阅读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提倡阅读自学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自学”。然而,目前小学数学教师对阅读教学的实质理解不深,实践不到位,主要表现在:理念上的偏颇。一些教师认为阅读只限于文科,数学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解决数学实际问题。本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上出发,结合小学数学学科和阅读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小学数学“三段式”阅读模式,即将小学数学阅读教学分成阅读前( Pre - reading) 、阅读中( While - reading)和阅读后( Post - reading) ,以期为丰富我国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理论、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有所裨益。

一、阅读前( Pre - reading)

阅读前活动的目的是充分运用小学生已经获得的经验知识,灵活掌握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启发学生重组知识框架结构,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小学生有效进行阅读创造良好的心理机制和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具体说来,采取的措施包括图式理论的运用。图式理论讲究的是新的知识与已经存在的知识框架需要紧密联系。通过加工处理,使读者激活必要的知识框架,从而对所读文本进行解码。而这种“图式知识一旦被激活,就能引导问题解决者以特定的方式搜寻问题空间、寻找问题的有关特征。可见,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

二、阅读中( While - reading)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关键就是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教师阐述阅读策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形成学生的阅读能力。支架式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为了保证学习的有效性,教育者必须参与到儿童的学习中去,不断提出挑战性的任务和提供必要的支持,激发其心理机能的运作和转化。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坚持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在这一阶段,教师的阅读指导方法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下,教师可采用以下方式或方法:标注重难点、连续提问或反复提问、情境对比、符号对调转换.

1. 标注重难点

阅读过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速度将数学的定义概念、性质、公式及解题方法、解题步骤作好一定的标注,解答题目时,要求学生划出重点词汇,快速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汇,着重理解,这是一个重要的加工策略。比如小学应用题中,体积的单位、面积的大小等。

2.情境对比

情境对比是将新旧知识紧密结合,促使学生良好的运用思维能力来架构知识体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运用情境对比时需要注意对比对象的可比性和相似性,明确比较的价值和方法。要给足学生时间,让学生自己发现对比对象的异同,发现其内在的联系,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比如这两道题目: ( 1 ) 要修一段长1200 千米的路,前5 天修了125 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全程要多少天? ( 2) 要修一段长1200 千米的路,修了5 天,还剩250 千米。照这样计算,修完全程要多少天?

三、阅读后( Past - reading)

阅读后就是通过检测,对学生阅读能力及阅读效果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同时达到运用及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旨在练习、巩固和拓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要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积极开展阅读交流。其次,教师要善于总结归纳学生的材料理解的观点,分析学生错误理解的原因,帮助学生理顺理解的思路,积极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具体说来,教师可采取的策略主要有: ( 1) 延伸品读,拓展思维。教师可让学生阅读后,设计填空题,帮助学生理解材料; ( 2) 组织学生进行复述材料,并进行小组范围内的交流; ( 3) 课后研读。即教师布置适当的与材料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课后进行阅读,检测、巩固、提高课堂阅读效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诚然,读后活动的形式也很多,应因人、因材、因时而设计。

四、结束语

总之,在理论科学的指导下,通过有效的数学阅读教学方法,真正高效地养成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想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提高,教师就应认真抓好阅读前、中、后三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就阅读技能方法多多进行指导,有效的解决学生阅读过程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孙启秀.探索小学数学阅读的策略与方法[J].快乐学习报(信息教研周刊),2013,(13):85-86.

[2] 蔡翠芳.情境教学法对于小学数学阅读的运用[J].时代教育,2013,(14):228-228.

[3] 王群珍,王晓光.小学数学阅读的重要性与方法指导[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3,(5):357-357.

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349-01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作用

1、提高学生的协作精神与互动能力

多媒体教学的主要优势体现在,能够为学生提供互动学习与交流合作的机会,从而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好互动,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素材,使其以感性材料为基础进行抽象概况,并通过综合分析和互动启发等方式进行交流学习。。

2、有助于学生思维发展,突破教学难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学形式的多样化,通过为学生呈现更加现实、生动的生活场景,使其将高度抽象化的知识转化为现实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形象化事物,从而加强学生的印象和理解,这一教学方式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教学过程的优化,能够最大限度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突破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3、提高学习效率和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通过多媒体方式呈现数学知识,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加形象、具体的材料,大大减少课堂教学和学生理解所需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

1、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有助于为学生创造积极、生动的学习环境,此时,教师可以按照教材和教学目标的不同,自行设计教学形式,例如,可将教学课件制成网页或是PPT形式,让学生自行下载并进行预习,从而保证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更好地参与课堂教学,使课堂氛围更加轻松,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这一教学策略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加工与分析能力,也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

2、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将被动化为主动,以动态的形式展示数学知识,实现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高教材的灵活性,使学生更加淋漓尽致地掌握知识。下面以一道数学题为例进行论述:一列长180 m火车,其行进速度为每秒25m,若以这一速度经过长1620m的一条大桥,需要多长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出背景、大桥和铁路的画面,将学生引入题目情景中,从而更加直观地感受大桥与火车行进之间的关系,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题目,准确分析题目中数量、问题和信息之间关系,形成直观认识。

3、构建信息技术实践平台

受到教学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实践性内容无法完全实现,而将小学数学知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后,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虚拟现实或是真实的学习环境,使其获得更好的教学体验,主动构建自身的学习体系,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场景中。例如,在讲解圆形面积计算公式时,若没有多媒体技术,学生仅仅通过想象或是手动组合、拼、剪,则无法形象地推到圆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证实,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能够更好地向学生展示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准确且简洁地展现逻辑性和抽象性思维,在学生的学习体系之中构建一架形象性思维与抽象性思维相互转化的桥梁,正是因为有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各项资源优势才能够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为学生构建一个系统的数学学习平台。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自身所掌握的各种信息技术,正确引导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教学状态下,实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形象生动的教学环境,实现最优化的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开发出小学数学教学两个方面的积极作用,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双向整合、双方协作,以保证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

其次,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辅助教学方式,但其无法完全取代教师的讲解,应与其他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相结合,避免对于信息技术过于依赖。

尽管信息技术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一定的辅助,但并非所有内容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方式加以实现,教师只有找出最佳的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点,才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出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增强其创造能力,这也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具有较强的学科课程整合能力和现代化的教学理念。

四、总结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小学数学辅助教学模式,有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控制课堂教学节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以信息技术手段为载体,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有趣、现实的教学内容,从而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化解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

参考文献:

[1] 王美能.数学课程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教学模式研[J].科技经济市场.2009,2(7):121-122.

[2] 何克抗.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之一―教学模式的同涵及分类[J].现代教育技术,2008,2 (7):98-100.

[3] 刘 奇.田治兰.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变革[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12):234-235.

第6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论 整体教学 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论”整体教学的实施的环节和过程包括典型课题的教学设计、学习共同体的建立、课程材料的提供、交流合作及评定学习情况等。本文在介绍“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分析了整体教学的内涵及具体实践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论”的相关介绍

在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设置的课程中,“小学数学教学论”是小学教育师范专业的一门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必修课程,对从事小学教育的师范生提供了很好的教育指导。

但是,就目前的师范教育来说,存在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就是很多学生在具备了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却不能很好地将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结合,这就使这门课程的效用得不到发挥,从而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忽略了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第二,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整体教学实践开展的不足。

二、整体教学的内涵

(一)整体教学的概念

所谓的整体教学就是在整体课程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教学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整体教学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对各学科知识之间、课堂理论与实际运用之间的结合能力,以及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的整体运用,从而促进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整体教学的涵义

“小学数学教学论”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课程理论知识、教学理论知识及学习理论知识。而整体教学就是要将这三方面的内容进行结合,再通过老师的指导,在整合各种学习资料、教师经验和小学师生等各种有效资源的基础上,将各学科之间、各模块之间及教材各部分之间的知识集中结合,最后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的教学设计。这样在相互的合作交流中不仅能使理论知识和能力实践进行全面结合,还能帮助学生提高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

三、整体教学的具体实施

“小学数学教学论”的整体教学在师范生的学习和实践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以下是笔者对整体教学具体实施的研究及据此提出的几点建议。

(一)选取恰当的小学数学课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论”教学中,老师要注意选择一些具有很强代表性的课题进行教授,这样既能强调课程对师范生的要求,又能体现新课标的小学数学对小学生学习的相关要求。比如,可以选取《除法》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这一课题,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及笔算有基本的掌握。然而就师范生来说,在把握了教材特殊性和学生心理特殊性的同时,也进行了对新知识的传授及旧知识《乘法》的复习和巩固。

(二)选择有效的辅课程

因为“小学数学教学论”的整体教学的范围很广泛,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有学生的认真、努力,还要得到其他各科老师的全力配合,如教育学教师、心理学教师、数学教师及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等。

第一,大学阶段中教育学及心理学等课程的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师范生掌握教学所需要的其他专业理论知识。

第二,老师在对数学领域相关专业知识的讲解,能为学生以后的数学教学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小学阶段教师可以给学生传授丰富的一线数学教学经验,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对以后从事的职业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三)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

因为“小学数学教学论”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如在讲解面积的计算时,因为包含的内容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以及梯形的面积计算等多种面积计算,所以老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学习模式对课程进行研究和探讨。

首先,每个小组在合作中进行交流学习,对相关的资料加以补充和完善,再通过参与到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借鉴不同小组的经验,从而丰富自身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其次,在制定的成绩评定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每个小组的具体表现给予不同的分数。在打分的过程中要注意,高分的标准应该包括以下方面:教学思路清晰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教学方法合理有效、对学生心理特征的准确把握。此外,为了了解学生对整体教学的掌握程度,老师可以采取对小组成员进行随机抽查的方式。

最后,老师应评定总结每个小组的成果,对于表现良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对于小组中存在的问题也要提出并加以指正,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对于以后从事教育事业的师范生来说,“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中的整体教学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老师需要做好相关课程材料的准备工作,引导学生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的重点及学习框架的制定,以便成绩评定标准的最终确定。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整体性教学,将教育学科的理论知识与小学数学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唐荷意.“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中的整体教学实践[J].教育探索,2012(06).

[2]李海蛟.“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中的整体教学实践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3(14).

第7篇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数学 启发式教学 指导研究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学生的学习合作者。小学数学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加大对教学内容的开发研究;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问题意识的教学氛围,启发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和探讨,让学生进入探究问题的情境,并将课堂材料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体验之中。在这种情境下,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能够开展平等的学习对话。启发式教学应为学生创造思考和解答问题的机会,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和获得新知识的成功感受。因此,小学数学应重视对新课改教学理念的研究,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打造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全部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在思考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塑造自身的特性,健全自己的心智。

在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指导方面,教师应以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让小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富有创造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整体素质,从而在他们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实现启发式教学模式。在此,我结合自己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观点。

一、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作用

数学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数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担负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的重要使命。而正是数学教育的这一特点,使得数学成为大部分小学学生觉得较为难学的一门学科。因为小学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还比较薄弱,此时就需要教师开展启发式的教学,启发、引导学生走进数学的大门,展开想象的空间,实现思维能力的飞跃。从教学原理上看,启发式教学的作用,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转化,把教材涉及的相关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然后通过一定的联系,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数学思维和思考能力。

二、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方式应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

新课改重视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数学教师应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数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于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引导更应成为必要的教学手段。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将学生的思路局限在教师或书本的思维框架内,要鼓励小学生进行求异思想和创造性。小学生应根据自身情况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数学教师不能将单一的学习方法推广给学生。数学教师根据新课改大纲的要求,可以进行提纲挈领,然后细致分析教学内容,最后进行训练。数学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分析教学内容,采用新思路解决问题。例如,小学生在学习三位数的乘法时,教师要让小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一位数、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突破对三位数的计算,理解“用乘数百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末位与百位对齐”的结论。教师可在课堂上让小学生进行练习:23×5,23×15,然后再提高到123×115……这样,学生才能深入理解三位数的乘法计算要领。

三、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应突出启发和创新

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小学生积极性的表现,鼓励创造性思维,积极引导小学生进行对问题的主动探索。同时,教师要把握好小学生的思想状态,要引起学生对数学问题的主动进取,激发小学生自身的创造力。而启发式教学能够将教师的教学安排与小学生的主动思考学习融合在一起,在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创新思维下,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小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不仅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智力和沟通能力的训练,而且让他们更有兴趣地学习数学,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四、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重点在于精准的点拨

小学的数学有较强的系统性,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对原有知识的复习,提高小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学习新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要精心设计启发点,把握数学问题的关键,实现对小学生有效启发和精准的点拨。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独立思考新知识,形成数学知识的系统结构。在小学生思考陷入困境的时候,教师要发挥点拨作用,使小学生的思路打开。例如在数学教学中“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教师可通过指导“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里面的规律是在分子中呢,还是在分母中”,让小学生自己通过验证来获得正确的结论。教师也可以点拨小学生:“你们试着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能不能发现规律?”教师把握好课堂上的学习进程,适当巧妙地点拨,可以使小学生的学习变得生动和顺畅,也提高了小学生的活跃的思维。教师在课堂上不断设置有利于小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然后通过师生的讨论让小学生不断获得启发,最后他们自己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到小学生的个体差异,要成为小学生的学习引导者,积极挖掘小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小学生要进行创新思考,勇于突破原有的思维框架,使他们都能够得到学习能力的充分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应有效把握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内涵和特点,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努力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小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使他们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而小学数学教学只有在新课改教学理论和思想的指导下,在数学教师的正确运用下,才能真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科学的教育理念将在未来的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逐步转变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大力开展启发式教学,进而促进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国峰.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2).

[2]陈贤亮.浅谈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11).

[3]朱宝珍.初中数学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1.15.

第8篇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因此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教师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以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是每门小学数学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高追求。先应着手于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和探索。教师们不懈的追求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策略也是相应的不断发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课程深化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高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层次追求,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能使用恰当的教学措施,利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投入,获取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一、深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内容

教材作为实现教学计划和的落实教学大纲的重要载体,同时教材也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依据。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前提。对教材编写者意图的充分领会,是更准确确定重点,突破难点的基础。结合教学实际,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数学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教师课前精心备好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和保证,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关键环节。一堂精彩的课来源于精心的、结构合理的教学设计,这样才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弄清楚,讲清楚,才能给学生设计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为他们主动构建认知结构奠定基础。运用教材结合教师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机地渗透给学生,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最终完成教学的目的。

二、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所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感情体验,相互信任和尊重,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公平对待每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善于和学生进行沟通,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良师益友”关系。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平等与民主、尊重与信任、理解与合作的良好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以及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教师能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学生的情感体验,特别是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能设身处地体察和关注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师生相互默契和配合,建立一种融洽的合作关系。

三、倡导学生探究式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是教学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给学生创造自主和合作的机会。“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是提供学生参与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环境,是倡导教学活动的一种有利手段,其目的就是通过这种学习形式,学生之间能够进行摩擦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个体思维的发展。探究式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情感和态度方面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是否正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是关键,要在研究教材和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提供丰富的感性和理性的材料,引导学生探究知识,有利自觉地形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促进学生间合作交流,深化理解。

四、灵活性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

现代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种新型的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灵活告诉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课堂中的运用较为广泛,它是掌握先进教学技能的标志。多媒体作为教学工具有明显的优势,它拥有图文并茂、声色俱佳、动静皆宜、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等特征,为教学氛围增添活力,同时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利用多媒体教学能把知识从变抽象为具体,变难为易,变枯燥为有趣,变静止为动态,为学生提供有力的认知工具,帮助学生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适时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

课堂效率的提高与课堂教学评价密切相关,新课程对教育评价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视。教师正确把握课堂评价的时机是实施有效评价的关键。评价时机适时到位,才能有效地发挥激励和导向作用。有效的评价作为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需要我们工作中认真研究、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质量。针对学生新颖、别出心裁和有创造性的见解,应及时给予评价。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畅所欲言,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获得更多的灵感。师生评价是指在老师或学生课堂教学中,对自己或他人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激励性的评价有利增强学生对自主学习的信心,促进学生个体、集体的共同发展。学生对老师和同学的评价应做到客观公正。有效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实践,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六、结论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建立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之上,从而追求高效的教学效率。学生成绩的差异是由受课堂教学中各方面因素影响的。只有学生不断努力,善于学习,不断实践探索和研究,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最短时间达到最好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成绩的最大化提高,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创建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是必要的,让学生在和谐氛围中积极探索、主动参与。通过教学中教师适当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指导和帮助,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实现最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蒋自军.立足“三点”,精心设计,打造高效课堂[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1(Z1).

[2]陈娟.关于小学数学中“等于”现象的分析[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1(Z1).

[3]周丽娇,林法炉.教材研读策略谈[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1(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