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22 22:40:0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内科学习计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四大基础化学;深化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实践效果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新时期,工科非化工专业化学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的现状及实践效果如何?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成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21世纪高素质人才是广大化学教师十分关心的课题。
一、化学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改革以来,基础化学教学学时大量减少,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不仅不能降低,而且要提高。教学质量可否提高?出路何在?我们通过研究和实践认为出路就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因为工科化学除少学时化学专业只开普通化学外,其他专业开四大基础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而四大基础化学强调学科之间的独立性,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无机、物化、分析课程内容相互重复,如化学平衡、热力学、化学动力学、氧化还原反应很多内容重复。另外没有合适教材可选,造成学生学的理论知识不系统,且保证不了基本内容的讲授,更不能讲授现代化学发展前沿及最新成果。所以要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工科化学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必须进行改革。化学、化工类专业现有许多高校已有改革的实践和成果。
二、根据培养目标和要求,创建化学课程和教学内容新体系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以前我校工科非化学化工多学时专业,如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地球化学、地质学、资源勘探、石油工程等开设四大基础化学课程或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我们抓住教学改革的机遇,并充分认识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实现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以及根据现代学科之间和化学课程之间相互渗透、重复、交叉、融合、发展的特点以及化学学时不断降低的现实,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和参加了浙江大学牵头的教育部“高校面向21世纪化学课程(非化工类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立项研究,我们将原来按化学二级学科分别开设“四大基础化学”课程改革为按化学一级学科设课,设一门基础化学课程,定名为“现代化学基础”课程新体系。为了贴近教育改革的脉搏,弥补教材的空缺,使学生具有全面而系统的化学学科理论知识,并根据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目标和要求结合这些专业特点,遵循加强基础、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材体系,反映现代科技新成果,体现工科特色,和与数学、物理学科之间衔接的原则,创建工科非化工类化学课程教学内容新体系,并精选教学内容重组四大基础化学,编著了体现改革内容的《现代化学基础》及其配套的实验教材。该套教材于2000年分别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科学出版社出版。
三、改革实践效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代化学基础》问世以来,得到了中国科学院胡英院士、申泮文院士,中国工程院罗平亚院士等专家、教授的肯定和高度评价。被教育部列为首批高等学校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经教育部批准,高等教育出版社召开了全国近30所高校参加的教材研讨及教师培训会。其教学成果荣获2001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3年,该教材已重印3次。当时已有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长安大学等约30所大学先后使用该教材,受到师生好评。
天津大学杨宏秀教授指出:这本新教材很有自己的特色,是一次有意义的成功的探索。突出点是“课程体系新”与“改革力度大”两个方面,并构成该书主要特色,从科学水平、思想水平、适用教学水平来讲,该书是一本十分优秀的新教材。国防科技大学周世光教授指出:我认为这是一本有特色的、面向21世纪的、可与国外同类型教材交流的教材。北京大学严洪杰副教授谈到,该书整体框架很好,体系内容完全符合目前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基本要求,书中原子结构内容编得很好。郑州大学陈静老师谈到,过去讲原子结构部分时老师讲课难以掌握,学生们接受也比较困难,而该书原子结构内容编得好,学生较易理解。西北大学过玮教授谈到,该教材避免重复,少而精,适合非化学专业学习。西安石油学院王玉琨教授谈到,该教材很有特色,有分量、有深度,科学性、适应性很好。天津城建学院许建华教授说,过去他们学校四大化学都讲,每门课40学时,结果每门都讲得不深不透,此教材很好。
宁夏大学姬鸿斌教授和宁夏广播电视大学陈青老师在“大学化学”刊物第十七卷第4期上发表了题为《(现代化学基础)――一部新型的改革教材》一文中高度评价了该教材特色。如教材体系新,改革力度大,理论联系工程实际,反映现代化学理论、知识和应用的最新成果,教材深入浅出,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等。
山东科技大学使用该教材进行的对比试验总结指出:“我们学校长期一直想把四大化学整合,但苦于没有合适的教材,整合的难度大,而没有实施。《现代化学基础》的出版为我们解决这一难题。我们使用《现代化学基础》教材,在我院的环境科学专业进行四大化学整合试点。从试点情况看,效果显著。同没有试点的化工工艺专业进行比较,在没有减少教学内容的情况下,教师教起来顺手,学生学得也轻松。更重要的是节省了课时,为教师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总之该教材无论在课程体系、科学性、系统性,还是满足教学要求等方面,都是一本十分优秀的教材”。
我校在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地球化学、地质学、资源勘察工程、石油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等专业,每年25个班、800多学生使用该教材已6年之久,师生反应良好。教师反映:教材理论联系实际,概念清楚,条理清晰,突出重点,便于教师教学,学生自学。教材图文水平、编校、印刷质量都很好是一本优秀的高校教材,使我们提高了教学质量。我校学生反映:“整体看,此书无论从信息时展特点,还是从教学或自学方面看都是一本好书,它既可拓宽我们的专业面,也能增强我们的适应能力,受到同学们的好评,值得推广使用”。我校现代化学基础课程已被四川省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建设。
四、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巩固提高教改成果,提高教学质量
非化工专业化学课程内容体系改革,实践效果良好,受到了国内同行专家的肯定,在全国起到示范推广作用。但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如转变思想观念、加强课程建设,特别是精品课程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校风、学风、教风建设等,才能巩固、提高教改成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1.转变教学思想观念,坚持改革道路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在不断更新,在教学思想上,把学科专业划分过窄、知识分割过细的观念与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素质教育;单纯传授具体知识的观念与强调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先生讲、学生听的注入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手段与利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的两种思想观念并存。根据这些现状,我们通过与授课有关教学负责人座谈、讨论改革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改革前后教学质量的对比,沟通了思想,转变教学思想观念,为坚持改革铺平了道路。
2.精益求精,编著高质量的《现代化学基础》第二版
《现代化学基础》在经过5年使用,广泛征求意见,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于2004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召开了《现代化学基础》第二版审稿会,出席会议的有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云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20多所院校的30多位专家教授。会上对第一版教材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并对第二版教材初稿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会后,由申泮文院士、杨宏秀教授主审,胡忠鲠教授统稿定稿,在2005年6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根据第二版教材出版后两年多我校和其他大学使用该教材情况反映,师生反映良好,普遍认为该教材具有如下特点:
(1)保持第一版教材的特色,体系框架结构整合更加合理。该教材以物理化学为主线,以物质的聚集状态和物质结构为先导,以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贯穿于相平衡、氧化还原和电化学、界面和胶体化学,着眼于阐明单质和化合物(无机、有机)的结构、制备,特别是性质,并将四大化学平衡与三大化学滴定分析法:酸碱、配位、氧化还原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有机结合起来。该教材在框架结构上先微观、后宏观、先理论、后应用、理论联系应用,应用中有理论,理论联系专业工程实际和社会、生活有关的化学热点问题。使学生能掌握系统和全面的化学理论知识。
(2)内容更加精炼,教学适应性更强,专业适用面更宽。该教材适用于总学时在130~250学时(包括实验)的所有工科非化工专业(多学时)。本书以介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为主。为了减少该教材篇幅,有些内容放在实验中去完成,书中未作更多的介绍。根据专业需要和学时,教师还可对某些内容作适当的增减。
(3)先进性进一步提高。该教材注重化学理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先进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删去陈旧经典内容,增加现代化学新成果,如用先进的酸碱质子平衡代替电离平衡,物质的聚集状态增加了等离子体,超高密度态,玻色一爱因斯坦冷凝态与费密冷凝态的介绍和液晶,超分子,配位场理论,C60等。对名词和概念尽量采用最新最先进科学的提法。
(4)教材内容深广度更加适中,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考虑到专业需要和学时数的情况,某些内容深度适当降低。如删去了统计热力学简介,精减了三组分系统相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理论中的计算公式的推证等内容。对结构内容尽量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5)理论联系实际,更具工科特色,量和单位严格贯彻SI。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提高教学质量不仅要有一部优秀教材,而且必须有一支勇于改革创新忠诚教育事业、结构合理,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发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教师不仅精通教材,而且善于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基础,采取各种手段组织好课堂教学,善于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还要批改作业,辅导答疑。教师不仅教书,还要育人。
课程教学组织方式,可根据学校师资业务情况分为两种方式:如地质学、石油工程学时只有130多学时,可由一教师讲授完。环境、材料等多学时专业可将教材各章分成无机、物化、有机、分析四部分,根据教师专业特长由2~4位教师讲授。以上两种方式均有我们实践,效果良好。
4.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该课程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采用多媒体教学,是最好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因此,首先制作一部好的多媒体课件,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方法结合以便学生复习。教学方法,尽量采取启发式,作到课堂教学师生互动。
5.重视实践,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此,现代化学基础实验课是本课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我校投资600多万元,加强基础化学实验室建设,建设四川省基础化学教学示范基地。修改编著出版了《现代化学基础实验》第二版实验教材。该教材分为基础实验、应用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实验,现代仪器测试实验。提高了学生动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师资队伍加强,结构更加合理,水平更加提高;促进教材建设和实验室建设,仪器设备更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促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更加深化、新颖,知识体系整体优化,教学质量更加提高。
[关键词]教学体系 教学改革 教学效果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高校近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基础课程。针对学校的定位、教学计划的调整及逐年扩招的形势,为培养“宽基础、强能力、高素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我们从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及编写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方式、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无机及分析化学作为由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重组而成的一门基础课程,根据两门课程的内在联系,突破了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理论分段编排的体系,融会贯通地将内容联系最紧密的“四大平衡”和“四大滴定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了新的课程新体系和教学内容。将四大滴定分析及其应用穿插在四大化学平衡之中,讨论相应的平衡后,介绍其对应的化学分析内容。这种将原理和应用揉为一体的教学改革,避免了内容的不必要重复,减少了授课的学时,使教学内容更为简练、完整,紧凑合理,前后连贯, 系统性强,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明确,重点更加突出;使学生的学习能够深入浅出、容易接受、有重点地掌握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的实质。另外还要考虑仪器分析的内容及仪器分析在相应专业中的应用和当前仪器分析发展的动向等内容,使课程教学体系能较全面、系统得反映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内容。
二、编写适用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
根据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新体系,我们制定新的教学大纲,转变重视理论讲授为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并举协调发展的综合素质教育理念,编写了适合相关专业教学需要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和《大学化学实验》教材各一部,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教材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删除了与中学化学内容重复的部分,同时注意中学化学与大学化学中相关内容的衔接,注重学科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使学生的学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注重有关内容与物理、生物、农药、环境等学科的联系与交叉,扩大学生知识面和视野,引导学生注意“边缘学科”的研究和发展;注重内容与农、林、生物、食品等学科紧密结合,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基础特色,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科研奠定基础。
三、更新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效果
如何解决课时紧张、教学要求与教学时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此,我们通过课程整合,避免内容的重复,精炼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等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授课效率,减缓了课时减少与内容之间的矛盾。另外,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系统的教学,同时还要达到宽基础的目的,教学方法必须与时俱进,实施多媒体教学、利用网络是势在必行的选择,我们制作了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开展网络教学与管理,把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学习指导、习题解答、相关知识链接、教学录相等上网开放,学生能够方便的利用自己空闲的时间,自主地进行学习,有效地增加了教学容量。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启发提问式、讲授为主式、课堂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教和学真正的互动起来。通过以上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四、重视实验教学,创新实验教学体系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组建以后,原先的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合为一门课程,称为“大学化学实验”。组合后的实验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并没有将原有内容简单地组合,而是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增加学生自行设计性实验,减少基础的验证性实验,把部分容量分析的实验,改变为与实际密切联系的分析实验,同时,增加一些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这样,益于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于培养“强能力、高素质”的现代人才。
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使我们的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运,董元彦,张方钰,等.面向新世纪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体系的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05,(4):60—62.
[2]陈勇智,廖建良,宋冠华.生物科学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改革与探索[J].惠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5(3):117—119.
关键词: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柔性化设计
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经济受到了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各国经济发展的竞争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为科学技术的竞争。教育与人才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关键,国力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实力要靠教育。因此,如何在扩大招生的前提下,提高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建立一套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教育体系,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高等教育及其质量
“教育是按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地促进入的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也就是说,教育是过程量,而学生是状态量。教育质量作为过程量,表现为学生质量的变化,其值应是在一个教育活动过程开始时的“初始学生质量”与“当前学生质量”之间的差值,即学生质量的增值。那么,如何来评价教育质量呢?显然,仅仅用“学生质量”这个状态量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好坏是错误的。道理很明显,一所声誉很好的大学与一所声誉一般的大学,由于生源的差别,如果后者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其毕业时的学生质量接近前者的学生质量,那么后者的教育质量可能好于前者。因此,过去那种用同样的课程及课时标准,要求不同大学的相关专业的做法是不妥当的。另一方面,传统的教育制度中存在着许多弊端,例如在教育思想上只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忽略了培养他们创新知识的能力;在传授知识时采用灌输式,忽略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在评价体系上采用简单划一的方式,未能反应出学生真实、全面的水平和能力。这种制度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很难适应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也很难实现“学生质量”的整体提高。
那么,如何进行教育改革,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改革呢?笔者认为教学内容改革是核心。高等教育教学内容的改革要紧紧围绕面向21世纪科技发展趋势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对人才素质、培养模式、基本培养规格的要求,剔除陈旧落后的教学内容,适时补充和调整能反映当今科技与经济最新成果的相关内容;各个高校还应根据生源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课程内容和学时。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应有动态的观念,教学内容不能一成不变,而应随着科技发展和教学进度以及不同学生的要求进行必要的修改补充,这对新时期高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笔者认为,应从课程体系的柔性化设计和课程内容的柔性化组织两方面入手。
二、课程体系柔性化设计
我国现行教育体制基本上属于传授知识型,现行教学方法与这一体制相适应。美国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校长在北大百年校庆校长论坛上认为,21世纪的大学要以“激发创造性,培养思想者,为未来陶冶先行者”为己任,这就需要学生要有创新意识。显然现代和未来社会对人才要求侧重于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有运用知识的能力、及时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因此传授、讲解、灌输等教育方法已难以满足这一要求,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教学应该既要传授知识,又要突出能力培养。作为一名大学机电类课程的教师,笔者特别关注国外大学机电类课程的教学,这里借鉴美国大学机电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分析我国高校课程体系的柔性化设计。
(一)课堂教学动态化
美国教师的责任感普遍较强,每一次课均要重新准备所有的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教学进度和最新科技发展及时补充调整新内容,并给学生发放相应的材料。教学计划的灵活性较大,教师会根据学生的提问情况随时调整授课内容。学生在课堂上非常活跃,思维开阔,大多数学生能提出不同程度的问题,同时也敢于纠正教师教学中的错误。因此我们也要逐步改变“教师严格控制知识的选择与组织,控制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进度”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在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严格准备教案的基础上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二)实践环节多元化
实践性教学是工程类专业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实践性环节应包括各类实验、实习、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等。而实验环节则是一门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例如,美国伊利诺依大学的“实用机器视觉系统”课程总学时约50学时,其中实验环节就占了26学时。学生对实验环节非常重视,有很强的参与感,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动手和实验组织能力。同时,美国的高校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能安排学生参观相关的企业,如伊利诺依大学的“实用机器视觉系统”和“测量与仪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参观CASEInter—national(生产工程机械等的跨国公司)等企业,了解和熟悉相关技术以及一些最新技术,如GPS(全球定位系统)的操作与应用。“农药应用系统”课安排学生参观美国最新的农业技术展览以及相应的农药生产销售部门等。
(三)教学科研一体化
对于工程类课程,美国的大学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开展项目(Project)工作,往往将学生分成3~5人一组,确定一个项目,然后每个学生分工负责其中一部分,每组中有时有博士生或硕士生参加。而不少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寻求机会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工作,因此能很好地结合科研活动选择与课程学习相关的研究内容作为项目。在课程结束前,每一位学生必须演示所完成的项目内容,按组进行轮流演讲(Presentation),其他学生和教师可提出问题由演示者根据项目内容予以回答。
转贴于 (四)教学手段信息化
网络教学在美国已应用得非常普及。系一级有服务器,各办公室和实验室的所有计算机均接至系里的服务器,然后接入Internet。服务器设多个程序区和用户区,分别分配给不同的使用对象,有专门的应用程序区、系统文件区及邮件收发区、教学材料区等。学生用密码进入后,可自由使用服务器里的应用程序,并可随时访问存于某一目录下(如CLASS)的有关课程安排和相关材料。教师每周一般安排1小时左右在办公室或家里的终端上与学生在网络上实时交流,及时解答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疑问。平时学生可通过Email将自己的想法或作业交给教师或助教。
笔者认为,未来的高等教育在课程体系的建立和课程内容组织实施上,应该充分借鉴柔性制造系统(FMS)的思路,每个学生在低年级时就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指导老师,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为了适应这一需 要,学院或系可以在教授的主持下,建立不同的课题组,课题的选择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同时跟踪本学科的最新科技动态。这样,由于选题方向的不同而办出了学校的特色;由于课题选择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而保证了社会的需求;同时由于教师能在科研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并完善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不断提高。课题组还可以吸纳一些相关基础课的老师参加,这样既可以使学科交叉向深度和广度延伸,又密切了基础课教师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影响学生参与实践。学生由于可以参加到课题小组的实践活动中来,学习有针对性,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使之毕业后的社会适应性相应增强。
三、课程内容柔性化组织
分析国外的课程建设结构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首先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科专业的交叉、渗透越来越多,传统的课程建设体系己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其次是教育必须同经济发展相结合,才能满足日益变化的经济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我国的课程体系建设要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密切结合。对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等进行优化组合,以厚基础、宽专业、重能力和增强学生适应性为目标,让有限的学时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对于课程内容的柔性化设计的实施,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宽加厚基础课
任何一种新技术均是在最基本的科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应该加宽加厚基础课,如数学、生物、物理、化学、外语、计算机等,但这并不是说要增加这些基础课的学时,而是要加大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力度,协调已学内容和后续内容之间的关系,删除重复落后的内容,不断更新和调整,建立合理的基础课内容体系。
笔者认为,基础课课程的建立,也应该具有一定的柔性。柔性化的基础课课程的内容和学时.应通过建立专门的“课程柔性化研究委员会”来讨论决定(也可由已成立的相关教学督导机构转变职能来承担)。委员会应根据新兴学科的产生和学科交叉渗透的特点,定期进行讨论,及时组织和更新基础课的内容,适当的时候调整基础课的课程和学时。
(二)强化技术基础课,加强实践性环节
围绕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领域中最基本的概念、原理、方法和技能而构成的技术基础课,根据以往的人才培养实践,是机电工程类毕业生在各行各业发挥技术骨干作用的强有力保证。如: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力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机械工程材料、机制工艺、电工电子学、传感器测试技术、机械控制工程、液压与气动技术、数控技术等课程。技术基础课课程柔性体系的建立,应放在加大实践性环节上,教师应根据形势的发展需要适时调整授课重点,并根据科技发展的特点,加大和改进实践环节的时间和内容,及时引进新的实践环节和方法。技术基础课课程的柔性调整,应上报院一级学术委员会通过。同时,“课程柔性化研究委员会”也应对技术基础课的调整和建立进行指导。
(三)适时更新专业选修课
专业课旨在传授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的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以及有关应用机械的原理、结构及设计方法。当代科技发展表明,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单独发展的,总是在整个动态系统中各学科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专业课中应开设综合性课程的选修课。如现代设计方法、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等,旨在克服细分专业方向的局限性,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机械设计制造工程的各种现代设计方法和先进的制造技术。
专业选修课的发展应该是适时的和多样化的,它的柔性化体系的建立,应建立在教师科研的基础上。为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各校可根据本校特点,从实际出发,分析师资、生源、历史条件、所在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以及教师的科研情况,确定不同专业培养方向的分组选修课。同时,无论什么发展方向,教师都应根据市场的要求不断地收集补充各学科的发展动态,及时地将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四)灵活安排其他选修课
【关键词】碎片化学习 微视频课程 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14-02
我国已经逐渐步入了一个新媒体时代,微信、微博、微电影的蓬勃发展也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微时代”带来的改变。当然教育也是随着社会而发展的,在目前的远程教育领域中,也出现了微视频、微课程、微学习这样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利用这些智能学习终端时,学生也可以利用课下零散时间来进行碎片化学习,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求,也为学生增加了许多学习机会,学生在碎片化的学习中,也让传统的学习资源变的微型化、视频化。
一、在碎片化学习背景下微视频课程的特点
依据课程标准的学习要求,将视频作为课堂的主要载体,将教师向学生所教授的课程内外某一教学环节或者知识点进行全方位的记录,这就被称之为视频课程教学[1]。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也为信息化教育提供了一股新鲜的血液。而在微视频课程中,需要教学设计、练习自测、素材资源、学习反馈以及教师点评这几个部分的组成,这也是它和其他单一的教学资源加以区分的重要特征。不仅如此,微视频课程不需要较长的学习时间,一般要控制在10分钟上下,这样学生才能将碎片时间加以灵活的运用。当然,精彩的教学设计也是微视频课程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利用任务的引导以及驱动、对学生进行启发和诱导、在课程中尽量多使用操作性实验,尽量让教学过程精彩、完整又简短。除此之外,课程还要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和针对性,要将微视频课程与普通课程相区别,做到主题突出、目标明确以及问题聚集,每一节课程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专注于某一技能点和知识点的学习。
二、在碎片化学习背景下微视频课程内容的设计策略分析
1.将教学交流加强,不断优化课程内容
在进行微视频课程的内容设计时,如果教师与技术人员没有一个良好的沟通,那最后呈现的视频效果就很容易变的形式化、广泛化,进而影响课程的教学效率。所以,在进行微视频的制作时与开发时,课程的制作技术人员应该主动与教师进行协商和沟通,而在沟通中,主要注意三个方面:①本节课程的知识点设计核心是什么?②教师对设计内容有什么特殊的理念和要求;③制作人员要适当提醒教师的教学艺术是否达到标准,比如着装或者教学行为。这些都是要经过双方反复沟通才能完成的,一定要在每次的微视频课程中,让学生能有所收获。
另外,在对微视频课程进行内容设计时,也要注意几个方面:①必须有一个良好有效的开场,让学生们能在课程开始之前就被课程内容所吸引。②学习的内容尽可能的贴近生活和实际,要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知识能够贴合实际,那就能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渐培养起来,学生自主完成了任务,自然而言有了成就感和自豪感。教师在进行微视频的课程内容时,要经常为学生们展示一些具有相关性的故事和案例,让学生能够走入教学情境中,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
2.融入多种模式,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在进行课程的教学中,有很多的教学模式可以拿来参考,比如,练习法、实验法、演示法、讨论法、启发法、问答法以及讲授法[2]等等。在进行微视频课程的内容设计中,就可以将所要学习的知识与这些方法相结合,这需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课程的设计,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果遇到操作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那教师在进行微视频课程的教学时就要通过案例演示,利用摄像机拍摄下教学过程,让学生能对知识点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3.对学习的主体进行确定,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首先,教师要明确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想课程内容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目前我国的微视频课程还存在一些盲目性,没有将学生的层次与类型考虑到教学中去。
所以,在进行微视频教学的课程内容教学时,要针对学生和课程的类型来制定内容的安排和设计,这样微视频的课程教学才具有实效性[3]。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碎片化学习时代的背景下,微视频课程教学很好的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学资源单一以及线性约束的缺点,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灵活和便捷。可是,在课程的具体实施利用中,要时刻注意对课程内容的设计和调整,不能形而上学。这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将微视频课程的不足之处逐渐完善,相信一定会为以后的教学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世梅.贺成立.走向整体:基于微培训“碎片化”的反思――以小学语文学科教师培训为例[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5, 31(8):85-88.
[2]李冬霞.张德会.基于知识点量化分析的微课程设计策略研究[J].软件导刊,2014(7):160-162.
[3]李平.微时代:满足碎片化学习需要的微课设计与创作--以“李平现代文学欣赏”系列微课为例[J].天津电大学报, 2014(2):13-19.
课题1:海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题目:MOOC环境下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SPOC教学实践研究
编号:Hnjg2016-67
课题2:海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关键词:有机化学;精细化工;职业教育;问卷调查
《有机化学》是高职院校化工技术类专业(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等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有机化学研究的内容包括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质、应用以及相关理论和方法学问题等。显而易见,专业方向和就业倾向不同,对于《有机化学》课程学习内容的侧重点也就不同。为了改善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目前《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1],课题组拟将《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基础模块学内容,拓展模块则根据在相关化工企业调研的结果,针对专业方向、就业倾向的不同,对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选择性组合,以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任务要求。
本调查通过走访陕西省(以下简称“我省”)部分精细化工企业、咨询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和技术部门负责人、回访在企业工作的我院毕业生等形式,对企业人才结构与知识需求状况进行问卷调研,并结合教学现状,收集不同专业方向、职业倾向学生对《有机化学》课程的知识技能要求,旨在获得精细化工企业职工日常工作“必须、够用”的《有机化学》课程知识与技能要求,以便于制定出更加符合精细化工专业学生就业需要的《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进而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精细化工行业高端技能型人才。
一、调查情况介绍
1.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用重点走访和发放问卷两种途径进行。重点走访对象包括省内精细化工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主管3人,技术人员5人,省内精细化工专业教育专家2人。
进行问卷的企业除了要求专业针对性强外,考虑到目前学生就业实习需要,选择了以下三类企业:①接收我院毕业生就业较多的企业;②我院的长期生产实习基地单位;③学生期望能够就业的单位。共选择精细化工企业5家,分别为渭南海泰新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西安瑞联新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西安惠安精细化工有限公司、陕西宝塔山油漆有限公司、西安凯洁精细化工制造有限公司。
2.调查内容。本次问卷调查表以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高鸿宾主编[2]的高职高专教材《有机化学》(第二版)和周志高[3]等主编的高职高专教材《有机化学实验》(第二版)为基础素材,并进行了充实和完善。问卷调查内容分理论和实践两部分。理论部分按照有机物类型的不同进行划分,共18个教学项目,具体包括绪论、烷烃、环烷烃、烯烃、二烯烃、炔烃、芳香烃、卤代烃、醇和酚、醚和环氧化合物、醛和酮、羧酸、羧酸衍生物、含氮有机物、杂环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蛋白质3、对映异构等。实践部分包括安全教育、有机基本操作、有机合成操作、性质与鉴定、综合实验等5个项目。要求被问卷人在其认为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对应序号上做出标记,同时,如果认为还需要增加哪些内容,一并添加在相关知识点附近。
二、理论部分调查统计与分析
1.项目整体调查结果与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各个教学项目的必要性从高到低依次如下:含氮有机物、醛和酮、芳香烃、羧酸衍生物、卤代烃、醇和酚、烷烃、醚和环氧化合物、环烷烃、烯烃、二烯烃、绪论、炔烃、羧酸、杂环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对映异构、氨基酸和蛋白质等。这一问卷结果和精细化工行业岗位密切相关,我省精细化工生产企业大都是从事精细化学品合成的企业,而含氮有机物、含氧有机物、芳香烃等都是精细化学品合成中必须的有机化工原料。相对来说,烷烃、环烷烃、烯烃、炔烃等,对于精细化工企业来说用到的机会就少了,因为这些物质都是石油加工的产物,属于基础化工而非精细化工的范畴。
芳香烃(苯、甲苯、二甲苯等)虽然属于基础化工原料,但是芳烃及其衍生物在有机合成中应用广泛,是合成很多精细化学品的重要中间体,譬如问卷企业中的两家新型电子材料生产企业,在合成电子液晶产品时就用到芳香烃及其衍生物作为原料,所得产品也属于芳香烃衍生物。这些可能就是芳香烃相关教学内容在本次问卷中被认为比较重要的原因。
杂环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对映异构、氨基酸和蛋白质等教学内容所涉及到的有机物虽然化学或者生物活性强,譬如某些医药产品等,但是生产量相对较小,并不是我省精细化工生产企业的主流,也非本次调查的重点。
2.项目内部不同任务的调查与分析。以醛和酮这一项目为例,不同任务的必要性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如下:醛和酮的制法、醛和酮的化学性质、醛和酮的分类和命名、羰基的结构、醛和酮的物理性质等。有机化学教材对于每一种类型的化合物,都分别从来源、分类、命名,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从统计结果来看,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在各个项目统计中均处于前列,说明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很重要,这一点显而易见。另外各种有机物的来源、制法、鉴定与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在调查结果中也靠前。而有机物的结构、异构等深奥的理论知识,仅从调查结果来看,必要性不强。
按整个统计结果依序排列,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醛和酮的制法、醚的化学性质、醛和酮的化学性质、重氮盐的反应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等教学任务的重要性较强,这些教学内容与精细化学品的合成密切相关,是精细化学品合成的理论指导。
三、实践部分调查统计与分析
关键词:鄂温克族自治旗;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地下水系统中各类型地下水化学特征,除受区域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控制外,还受当地地形地貌、气象条件、地下水的补、径、排等条件的影响,反映在潜水与承压水系统中,各自在离子组合、水化学类型及矿化度的表现方面具有一定的水平分带规律,而在垂向上变化不明显。
一、水化学及水质特征
具体按含水层系统(参见表1)分述如下:
1. 基岩裂隙潜水水化学及水质特征
主要分布在东部基岩山区及中西部的巴彦山隆起带,多位于地下水系统及各子系统的分水岭地带,山体地形起伏较大,坡度较陡,构造裂隙较发育,整体富水性较差且不均。直接得到大气降水的垂直入渗,地下水径流条件好,与岩石的溶滤作用时间短,水交替快,矿化程度低,一般为低矿化淡水,矿化度一般均小于0.5g/L,地下水化学类型多为HCO3-Ca、HCO3-Ca・Na型水,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分带不明显。
2. 松散岩类孔隙潜水水化学及水质特征
主要分布在各系统的河谷地带,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垂直入渗、上游侧向径流及河水渗漏补给,同时以径流、蒸发或人工开采方式进行排泄。
在循环过程中不断与含水层或土壤进行离子交换与吸附,在径流不畅的地段产生离子富集;而在径流条件良好的地段,随地下径流循环,地下水中离子不易富集。总体上,水化学场沿地下径流方向水平分带比较明显。具体按地下水系统分述如下:
(1)龙图沟潜水水流系统
该系统的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层主要分布在局部高平原区及小型沟谷区,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垂直入渗补给。高平原区水位埋深大,径流条件较弱,蒸发作用弱,地下水化学类型多以HCO3-Ca型水为主,矿化度小于0.5mg/L;沟谷区水位埋深浅,径流条件较好,但蒸发作用强,地下水化学类型多以HCO3-Na・Ca、HCO3-Na・Ca・Mg型水为主,pH值7.08~8.19,矿化度小于1mg/L。
(2)伊敏河潜水水流子系统
该类含水岩组大面积分布于伊敏河上游段的东部及东南部,伊敏河西部仅见于巴彦山隆起带,巴彦山隆起带以侏罗系火山岩及华力西期花岗岩为主;伊敏河东部区主要分布古生代岩组,构造及风化裂隙较发育,分布地势较高,整体富水性较差且分布不均。
河谷中心地带松散岩类孔隙潜水水化学类型以HCO3-Mg・Ca、HCO3-Ca・Mg型为主,局部可见HCO3-Ca・Mg・Na、HCO3-Mg・Ca・Na型水。上游段水力坡降大,径流条件好,矿化度大部小于0.5g/L;中下游段水力坡降小,径流条件差,矿化度为0.5g/L~1g/L,局部氟离子超标,pH值7.08~8.19;河谷边缘及一级阶地区发育湖、淖及沼泽地,径流弱,水位埋深浅,蒸发作用较强,多以HCO3・SO4-Na、HCO3・SO4-Na・Ca型水为主,矿化度大部小于1g/L,部分井点可见SO4・CL-Na及SO4・HCO3-Na型水,矿化度1g/L~3.69g/L,局部氟离子超标。部分牧民定居点民井不同程度受到牲畜粪便的污染,硫酸根离子、绿离子及硝酸根离子易超标,个别井点亚硝酸盐超标。
(3)辉河潜水水流子系统
辉河河谷内主要分布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含水层以中、细砂层为主,稳定连续性较好,富水性中等―较强;上更新统冰水堆积层,伏于冲积层下部,岩性结构特征与冲积基本一致,为统一的含水岩组。
河谷上游段径流条件好,潜水所含阴、阳离子的种类较少,向下游径流条件差,潜水所含阴、阳离子的种类较多。据最新水文地质钻孔资料水质分析成果,辉河河谷中心地带松散岩类孔隙潜水水化学类型,以HCO3-Ca・Mg、HCO3-Mg・Ca型水为主,局部河谷宽阔地段,为HCO3-Ca・Mg・Na、HCO3-Mg・Ca・Na型水,pH值6.98~8.32,矿化度大部小于1g/L,局部1g/L~2g/L,局部氟离子超标;向河谷外缘,南侧(东侧)及北侧因分布地势差异又有所不同,河谷中游东侧边缘段为HCO3・SO4-Na型水,局部为HCO3・SO4-Na・Mg、HCO3・SO4-Na・Ca型水,矿化度小于1g/L;河谷中游东侧高平原宽谷洼地为SO4・HCO3-Na型水,局部为SO4-Na型水,矿化度大部1g/L~2g/L,局部大于2g/L,局部氟离子超标;河谷下游段北侧(高平原坡脚处)为HCO3・Cl-Na・Mg・Ca、HCO3・Cl-Na型水。矿化度大部小于1g/L,局部为1g/L~2g/L。局部氟离子超标。
3. 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承压水水化学及水质特征
(1)巴雁承压水水流系统
该系统内主要分布新近系及白垩系砂岩、砂砾岩等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承压含水层,位于工作区东北部的边缘地带高平原区,呈条带状东西向延伸,南部与基岩区接触,向北延伸至海拉尔区(海拉尔河谷方向),连续稳定分布,地表无出露,顶板埋深较大,富水性不均。
据收集钻孔资料水质分析成果,该地区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承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Na・Ca、HCO3-Ca・Na型水,矿化度一般小于1g/L。
(2)伊敏河承压水水流系统
因存在局部分水岭,故按伊敏河流域及辉河流域分别叙述如下:
①伊敏河流域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承压水
据施工及收集钻孔资料水质分析成果,伊敏河流域承压水水化学类型以HCO3-Ca・Mg型水为主,矿化度大部小于0.5g/L;中下游段伊敏河谷及其以西地区以HCO3-Na型水为主,径流偏弱,pH值7.19~8.13,矿化度小于1g/L,局部为1g/L~2g/L。部分井点氟离子超标,最高达2.2mg/L(收集成果)。
②辉河流域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承压水
据施工及收集钻孔资料水质分析成果,辉河承压水水流子系统承压水水化学类型:上游段以HCO3-Ca、HCO3-Ca・Na型水为主,局部HCO3・SO4-Ca・Na型水,径流条件较好,矿化度大部小于0.5g/L,;中、下游段以HCO3-Na型水为主,局部HCO3・SO4-Na・Mg型水,径流偏弱,pH值7.19~8.13,矿化度大部小于1g/L,局部为1g/L~2g/L。氟离子大部小于1.0mg/L,局部1mg/L~1.5mg/L。
二、地下水水质动态变化特征
根据水质监测资料分析可知,工作区大部分地区仍处于天然原生态状况,水质未见明显改变。主要是局部牧民常年集中养畜造成的粪便污染,如伊敏河谷区和辉河河谷区的部分民井调查点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亚硝酸盐超标,均是因井点处地势相对较低,地下水径流弱,井点与牲畜圈养点太近或就在牲畜圈内造成。
三、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在单项组分评价基础上采用评分法,具体步骤如下:
A. 首先进行单项组分评价,划分组分所属质量类型。
B. 对各类别按下列规定分别确定单项组分评价分值Fi(见表2)。
该地区主要含水层系统包括伊敏河潜水水流子系统松散岩类孔隙潜水、辉河潜水水流子系统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及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承压水含水层系统,依据上述评价标准,各含水层系统地下水质量评价结果概述如下:
伊敏河潜水水流子系统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为优良(Ⅰ类)水,部分良好(Ⅱ类)和较好(Ⅲ类)水,无极差水。较差(Ⅳ类)水取样占比较多,但其主要分布在河谷的边缘及高平原的低洼区。从单项组分评价结果分析,影响水质综合评价结果的主要是氯化物、氟化物和亚硝酸盐,其次是硫酸盐等组分。部分pH值及矿化度超标。主要是蒸发作用较为强烈及部分井点位于牲畜圈附近导致。
辉河潜水水流子系统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为Ⅰ~Ⅲ类水,较差水分布在边缘地带,无极差水。从单项组分评价结果分析。影响水质综合评价结果的主要是硫酸盐和氟化物,其次是亚硝酸盐、氯化物等组分,主要是因为蒸发较为强烈及部分井点位于牲畜圈附近导致。
关键词:全日制硕士;知识结构;课程教学;自信心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035-03
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推动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模式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模式转变,2009年教育部决定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5万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学硕士培养可以追索到1953年建立的石油地质与勘探学科,当年在前苏联专家指导下就开始招收研究生。我国学位制度建立后,1981年建立石油地质与勘探和应用地球物理硕士学科点,同年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1998年开始招收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主要针对企业在职人员招生。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且招生规模在逐年增加。本文以《油气田开发地质工程》课程教学为例,分析了如何提高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做法。
一、学生的组成及其知识结构分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工程领域是综合利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和工程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工程评价和工程设计的学科领域。为了体现培养特色,我校地质工程领域主要侧重油气田地质勘探工程和油气田开发地质工程中科技攻关、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与施工及工程规划与管理。本领域与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地球化学等学科相关。我校地质工程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从2009年开始独立教学,仅地质工程专业当年学生数位33名,2010年为68名,2011年将达到98名,涵盖了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地球化学和油藏工程等多个培养方向。从表1可知,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其学术背景非常复杂,本科非本专业的学生超过30%,如果按照一个标准来要求学生,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而有的学生“消化不了”的局面,必须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组成情况,仔细分析学生们的来源、本科所学的基础知识,因势利导地开展课程教学。
表1 地质工程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2009~2010年级学生数和培养方向组成情况表
二、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并编写试用教材
我校全日制工程硕士采用“三段式”培养,即课程学习+企业实习+学位论文。在校学习是学生们在研究生攻读学位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阶段,是弥补知识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关键阶段。经过调查分析,与油气田开发地质工程相关的课程和专著教材种类繁多,不下几十种,但有的只适合于学术型研究生的教学,有的却只适合于职业或中等专科的教学,介于两者之间的教材还没有,为了保证地质工程专业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明确学位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层次关系和知识衔接,确定《油气田开发地质工程》课程主要内容及教学目标,避免课程间知识的跨越和重复,准确定位课程内容,强调其中知识的工程背景及应用,编写适合于地质工程专业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的专门教材《油气田开发地质工程》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油气田开发地质工程》是为地质工程专业专门培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一门必修课。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学习先修课的前提下,了解油藏描述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掌握油气藏评价阶段油藏描述、不同开发阶段油藏描述、油气藏开发地质的工程问题和研究方法以及现代油藏管理的基本知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很快地适应现场理论知识和技术的需求。主要内容包括(1)油气田开发地质工程概况;(2)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方法综述;(3)油气藏开发地质特征研究;(4)评价阶段油藏描述技术研究与应用;(5)不同开发阶段油藏描述技术研究与应用;(6)油气藏开发地质的工程问题研究;(7)现代油气藏管理的基本知识分析。
三、通过案例分析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
实践环节教学对于全日制硕士专业研究生尤为重要,否则就会陷入“学术型研究生缺乏足够的基础理论,应用型研究生得不到应有的实践训练”的尴尬局面。全日制专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性学位而言的,是面向特定社会职业的人才需求,为培养社会高端专业人才而设立的学位类型,具有职业性与学术性相统一、特定的职业指向性和教育的实践依赖性等特征。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笔者在《油气田开发地质工程》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自身多年的科研工作,在对科研成果进行重新整理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五个案例,包括(1)评价阶段油藏描述研究;(2)关键井及测井解释模型研究;(3)油藏三维地质建模研究;(4)油藏剩余油形成机理及其分布模式研究;(5)成熟油田现代油藏管理理论与实践。分别与教学的各个章节对应,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解决实际科学问题的能力,便于学生一到生产企业就可以很快适应现场的工作需要,通过与回校的学生们的反馈来看,效果颇佳。
四、加强自信心教育
从2009年的研究生招生报名到面试阶段,不断地可以听到学生们关于“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型研究生”的区别在哪?学制有没有区别?培养方案是不是一样?将来就业会不会有很大的影响?等等问题,虽然全日制硕士专业研究生也是我国研究生队伍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从一定意义上讲又是一个相对“弱势”的群体,或者说,学生们自身有这样或那样的“感觉”,因为他们知道,面试的时候老师们要他们承诺,考试的分数不是太高,将来做论文不能跟着导师要去企业工作站等等。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全日制硕士专业研究生较普遍存在着自信心缺失的严重问题。笔者在第一堂课上课之前也曾做过类似的调查,有的学生感到困惑,有的学生感到不太适应,也有的学生感到前途不定,因而缺少信心,应该说这些现象基本反映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全日制硕士专业研究生对自己学习和发展,以及未来人生较普遍存在着自信心不足的严重问题。高校的重要职责在于育人,教师的责任是培养合格的学生,在老师的心中不应该也不允许歧视他们,那么,从教书育人的角度来讲,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自身存在着“先天不足”并不可怕,关键是教育者要有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以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发展为本,对他们施以人文关怀和智慧启迪,在积极肯定和不断激励中唤起他们人生的希望和发展的自信。“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人生豪迈。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说:“任何教师都可帮助所有的学生学得优秀、迅速,并充满自信。”这是作为教育家的自信,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理想。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虽然自己心里或多或少有种认为他们是一个相对“弱势群体”的感觉,但并没有认为他们不可造就。而是要求学生们积极面对现实,承认自己的知识结构的不完善,继而要求学生努力学习,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教师要树立一种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消除对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偏见,坚信天生他才必有用,把教育者的信心转化为学生的人生自信,以崭新的人才视角唤起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发展的自信,启迪他们以实际行动发现自己的潜质,挖掘自己的潜能,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奋发向上,不懈追求。一个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不会是一个层次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也无论高等教育发展到什么程度,即便一个社会的人都是博士毕业,也不可能大家都在一个层次上,都做一样的工作。而且特别强调,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要强化自己独特的发展机遇意识,走另一条成才之路,唯有自强不息,充满自信和毅力,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而不是一味地与“学术型研究生”去比较,相信他们只要努力,就一定也能够做出更大的成绩。
另外,树立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自信心,还必须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做好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目前,我校有企业工作站40余家,每年企业都会到学校来,根据企业发展需求,设定研究方向,学生们自愿选择。学校也制定了有关的管理办法和激励措施。因此,在教育培养过程中,着力从每个学生的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出发,根据学生个人的素质特点和职业倾向,为他们做好职业规化和就业指导,以鼓励为主,积极指导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转变学习、就业观念,去社会这个大舞台发挥自己的才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Z].[2009]1号.
[2]教育部.关于对2009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征求意见的函[Z].[2009]2号.
[3]常宝英.对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
[4]宋丹,王国红,邹积岩.专业学位教育若干问题探讨[J].航海教育研究,2008,(4).
[5]熊玲,扶雄,李忠,谢明磊.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1).
[6]别教荣,赵映川,闫建璋.专业学位概念释义及其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6):52-59.
[7]熊玲,李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8).
[8]薛天祥.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9).
[9]朱涛,马恒,刘强.专业技术课程案例教学方法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1).
[10]周位彬.以人为本视野下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自信心教育与培养[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6).
[11]何振雄.整合不同类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满足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10).
[12]刘廷章,郑祺.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团队探究方法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
[13]胡玲琳.学术性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性比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4).
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进修医师的主体特点。已工作10年左右的高年资主治医师,且女医生所占比例相对其他医学专业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属于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因为所属部位的解剖深在,不易直接明视,并且亚学科较多,病种多,所以较难掌握,保守估计需要大约15-20年才能培养出合格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所以进修医生的进修年龄相对较大。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进修医师以三甲医院的主治医师为主要人群,具有较好的前期教育基础和临床工作经验,为开展个性化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当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工作10年左右时,对于医疗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技术职称的晋升有了进一步要求,所以进修医生的年龄平均33岁左右,这也跟我总医院和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对报名学员的学历及职称有基本要求有关。另外,虽然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要属于外科系统,但大部分工作是门诊工作,加之基层医院常常将耳鼻喉科、眼科和口腔科合并为五官科,所以相对来说女医生所占比率比其他外科如骨科等有所增加,接近内科系统。来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习的进修医生原单位以三级医院为主,医生学历较高,其中也包括一定比例的博士和硕士学员,工作年限也较长,有利于科室开展专业教学,以及辅导他们在学习的同时完成基础医疗工作,这是优势,但也有不利的一方面,学员年资较高,部分原单位的诊断和治疗习惯与总医院差别较大,甚至部分人员在原单位养成了独特的工作习惯,很大程度影响到科室教学工作的开展,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发挥学员和导师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整体实力和教学特点,吸引更多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来学习。
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教学理念:将科室的先进理念、作风、工作方法、学习方法和规范技术传授给学员,让学员成为“像我们一样的医师”,科室始终将此理念贯穿到每一位学员的教学当中。从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进修生所在地域分布以华北五省相对集中,但原单位距北京的距离并不是主要的选择进修地点的参考依据,原单位距离北京超过1000公里的进修学员超过57%,其中包括海南、广西、广东、青海、和新疆等地的医生。吸引学员的分析原因可能如下:1)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和技术水平。本科室是全国重点学科,有较高的学术和技术水平,在国内较早的的开展•383•了亚专科的分组,尤其在耳科方面具有全国领先地位;2)对本科室的认知和熟悉程度。基于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界的学术地位,历年来,与全国各大医院有着广泛联系和学术交流,部分进修医生的原单位领导、同事曾在总医院位进修,因此对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基本情况和人员均较熟悉;3)总医院进修教学质量不断改革和提高,尤其是在进修学员的轮转安排和管理方面。本院及科室为了切实提高进修质量,吸引更多的学员来学习,在国内较早实行进修生导师制度,做到每一位进修学员有专人管理和带教。科室在进修学员的安排方面,充分考虑到每一位学员的进修目的和进修侧重点,在相应感兴趣的亚专业相对增加学习时间,导师安排也考虑到学员的要求,制定相应亚学科的高年资主治医师或高级职称人员担任导师。进修生的管理也实行导师负责制,学员的成绩也与导师息息相关,举例说明:学员在临床中如违反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学员的导师也会被问责;如果学员学习优秀,结业时被评为优秀进修生,导师也会得到医院的表彰和鼓励,也充分发挥学员导师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提高进修学员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