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13 22:13:1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数据培训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随着“中国智造”和“互联网+”的提出,传统的企业员工培训模式已不能适应发展要求。因此,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利用大数据技术将信息化建设的成果运用到培训管理中,通过顶层设计,高位推动,合力共为,逐步形成大培训格局和“全员学习、全员培训”局面,实现“向培训要能力,以培训促发展”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是人才红利时代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一项重要竞争优势。
一、大数据培训概念
大数据(big data,mega data),指的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意味着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的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而企业员工培训主要是解决企业人才的“留、选、育、用”问题中的“育”,利用真实客观有价值的大数据技术进行员工培训管理,可以极大地提升管理效率。某企业着眼于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高度重视培训保障体系建设,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基础建设,该企业区域内的计算机网络网络覆盖率100%,同时拥有技术过硬的各专业信息化人才队伍,为大数据在员工教育培训体系实施提供了的有力支持。
二、如何利用大数据实现培训管理提升
(一)建立企业资源数据库
数据库内容应包括相关的各种数据如企业愿意目标、企业年度计划任务等,员工的基本信息、技能及各种素质,并保证及时更新数据库信息。
(二)针对培训对象设计培训方案
培训方案,即整个培训项目的实施方案,是对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教师、培训考核等预先做出的系统性的谋划与设定。培训方案是使培训付诸实施的指令性文件,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可以使培训有序地朝着既定目标良性运作。因此,大数据技术使培训方案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通过细化员工培训需求分析,合理地把员工职业生涯和企业培训需求结合起来,根据大数据的分析结果选择培训方法,结合传统的员工培训形式如讲授法、视听技术法、讨论法、自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互动小组法和网络培训法等,设计出可以使员工更好地接受培训的方法。
(三)结合培训需求设置培训内容
1、坚持从企业和员工的需求结合上设置培训内容。培训内容是按照“缺什么就补什么,需要什么就满足什么”的原则,通过对企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企业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需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员工胜任岗位工作有什么样的需求等调研,通过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
2、注重从师资和教学形式的选定上激活培训内容。同样的培训内容,选派不同的授课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培训效果乃至培训的质量会有明显的不同。
(四)按照培训规范优化培训管理
一是加强培训期间学员劳动纪律和学习纪律检查,检查结果作为评选优秀学员依据之一;二是按照培训规范,坚持培训考核;三是加强对培训教师和培训管理人员的综合考评,考评结果作为评优依据之一。
(五)依据培训目标组织培训评估
1、充分认识培训评估地位作用。培训评估是总结培训得失、改进培训、提高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从而使培训需求确定的更加准确、培训内容设置的更加合理、培训资源利用的更加充分、培训内容与形式的结合更加相得益彰,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对培训进行调整和纠偏。
2、努力探索培训评估方式方法。一是要建立培训评估制度,坚持每开展一次培训就组织一次评估;二是要针对培训教学、管理、考核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培训结束后的跟踪调查环节设计相对全面完成的评估方案,最大限度地收集评估信息;三是要坚持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通过问卷、座谈、调研、数据分析等形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完成客观真实的培训评估报告。
三、大数据培训管理的实践
(一)信息传递的远程性和交互性
由于时间空间局限性,企业面临大型培训任务往往需要固定培训场地,甚至需要分批次进行,而网络教学不再需要集中于有限的空间,在教室以外的办公室、家里甚至出差在外,仍可参与培训,极大提高培训信息传递灵活性。加强学员和教师之间、学员之间的交互,教师更快捷地获得教学反馈检验教学效果,学员能及时获得教师的指导,学员之间还可以进行协作学习。
(二)培训内容的丰富多样性和资源的共享性
借助网络的传递,培训内容可以融图形、图像、图表、声音、文字于一体,有利于W习者参与感官认知,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同时,虚拟整合培训系统内的培训资源,可实现师资、课件、电子图书资料、培训及研究成果等资源的共享,最大限度发挥优质培训资源的作用。
(三)学习方式的自主性
网络远程教育的显著特征是: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在学习模式上最直接体现了主动学习的特点,充分满足了现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需求。
随着大数据的发展,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无论是在职业素养方面,还是在专业知识掌握程度方面,企业都要求员工能够达到要求。但是企业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主要是以企业为例进行讨论和分析,找出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找到相应的对策进行改善,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完善,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以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2.1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落后
从企业角度来看,某些管理者对培训工作不重视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没有把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的长远利益联系在一起,只知道眼前的利益。只有出现了问题之后,才将员工聚集起来进行紧急性的培训,但是这种培训没有办法很好的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企业的管理者只希望员工在进入公司之后,就可以迅速投入到工作当中,没有认识到“人才是资源”的问题,所以不愿意去花费大量的金钱和时间进行员工培训。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源管理就受到了阻碍。
从员工的角度来看,员工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也不高,大部分的员工只是重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考虑自身的职业道路发展。但是部分员工没有真正认识到只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掌握好专业的知识,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之后,才能有更好的职业规划,才能有更大的上升空间。
2.2项目时间管理不到位
企业的任何一个工作项目都制定有相应的预计完成时间,根据这一项目的工作难易程度以及工作的重要性进行项目时间的管理。而现今,在企业内部,促进项目时间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导致很多项目延时完成,造成企业很多损失。项目时间管理不到位的原因有很多,第一个原因就是管理者对于该项目的认识不深刻,没有将工作内容贯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分配到每一位员工身上,同时管理者和手下员工的沟通不到位,没有将工作任务分配正确的传达给员工。企业工作中,很多任务是通过企业管理者进行分派的,双方之间的沟通不到位也会导致项目的延时完成。对于项目时间的管理很重要,要对整体工作项目有严格的把控,同时也应该持续跟踪项目的进展,及时对出现的问题作出相应的调整
2.3缺乏员工需求分析
在培训之前,企业没有做好培训需求的分析,企业将员工培训当成了一种应急的模式,只有遇到问题时,才会进行相应的培训,没有做好培训前的规划,这样就不能够“对症下药”,做到真正的解决问题。在培训中,企业也没有做好相应的分工,只是一味地对基层员工进行培训,却忘记了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我们在进行培训计划的制定时,就需要把整体员工都放在计划内,根据自己企业的发展和目标,因人、因事、因地制宜,以使企业培训真正存在意义。企业认为,基层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知识技能相对于管理人员来说显得很薄弱,所以企业的重中之重是加强基层员工的培训,忽略了管理人员的学习,导致培训对象不科学,不全面,培训效果难以满足需求。
2.4绩效考核成绩不理想
现今,企业员工的绩效考核成绩并不理想,主要是和员工福利和员工激励这一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关系。首先,对于一些员工来说,公司的福利待遇没有满足他们的最初期望,导致部分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懒散的现象,这种现象很容易影响整体企业的项目进展和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关系,薪酬管理设计不合理,绩效考核的效率将会大打折扣,根据现今薪酬管理设计的方案和员工的意见进行整理分析,进一步的促进其完善,同时也可以让员工参与薪酬管理设计,加大管理透明度,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度。然后,了解每一个阶段绩效考核管理的情况,根据每一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汇总。管理者不仅要使员工明确绩效考核的目标及其衡量指标,而且需要设立合理的绩效监控点和绩效信息收集、反馈渠道,对照考核目标与工作结果找出差距,确立员工的下一个阶段绩效目标和改进目标。现今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存在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的现状,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需要对薪酬制度也进行相关的完善。
3大数据下企业人力资源变革策略
3.1结合大数据特征,更新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大数据的发展也推动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在此背景下,企业管理者要能够充分结合大数据的特征,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进行更新与调整。本研究认为,企业要能够从人力资源的招聘与开发两个环节出发,做好对有关人力资源观念的变动。
首先,从人力资源招聘角度而言,企业要能够借助大数据技术,搭建“大数据+人力资源招聘”的体系。一方面,企业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通过各种人才招聘会、网络、中介机构等形式,向社会公开招募企业所需的人才,对于一些重要岗位和特殊的专业技术人才,更要通过调整人才待遇、提升自身雇主品牌形象等方式,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盟。另一方面,要能够借助大数据技术,搭建“人才数据检索资源库”,从网络招聘渠道中,对优秀应聘人员进行检索,并根据人员简历,对其与岗位工作的适应性进行数据预测与分析,对于数据分析比对度较高的人员,进行着力的开发,并纳入到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数据库中,以此充实企业人才队伍,用人之长,避人之短,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能。
其次,企业应该从人才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认识培训,探索“大数据+内部人员培训”路径,提高培训的投资,尽快建立专门培训平台与体系,对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如通过大数据检索相应的课程内容,引导员工在课程平台上进行自主学习。企业管理者必须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一项成本,也是一项可以为公司带来长期稳定收益的投资,同时,员工应该认识到培训对于他们的重要性,积极地投身到培训中去,在培训之后进行自我反省和总结,利用公司所提供的培训机会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水平。企业可以采取一些相应的激励措施,比如绩效考核奖励和年终奖。用这些奖励来激励企业员工更好的完成培训工作,以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企业要在工作和学习中树立起终生学习的观念,使员工可以不断地提高和进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3.2结合大数据分析,优化项目时间管理
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优秀程度密不可分,另外也和工作项目的完成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一个项目的完成不仅仅是要依靠人力,还需要对项目进行合理的时间化分。对此,各个企业要能够在项目时间管理上充分发挥出大数据技术的作用,结合原有时间中的项目分配情况,通过大数据进行项目时间的精准预测与分析,并对分析的结果进行系统的论证,最终确定项目时间的管理与分配。这样不仅能够将制度精细化,同时也能够促进制度的可实施性。此外,相对于项目时间管理的实施而言,制度体系的建立还相对比较容易,因此,企业管理者要能够结合大数据平台和相关技术,优化项目的具体实施,如,通过对项目实施进程数据、员工工作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为项目管理者和企业负责人对项目的了解提供精准有效的内容支持,并依据该内容,对项目实施的时间进度、人员配置进行调整。
3.3加强对员工需求的数据分析
为了不断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强化企业的竞争力。管理者必须要深入基层员工之中,加大与员工的交流强度,实现企业管理的下情上达。企业的管理者要在与员工的沟通中,不断改进自己的管理方式,强化管理制度,在管理中更要充分重视以人为本,以员工为本的基本原则。在制定制度之前要加大员工的参与度,聆听员工的意见,使制度的制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因此,企业要能够定期在内部开展员工需求调查,如实时问卷调查等方式,设置员工需求的相关问题,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员工需求信息进行分析与整理,为企业员工需求的决策制定提供相应的精准的支持与参考。同时,企业要了解员工的想法和现实需求,分析出员工的主导需求,并对员工的需求进行合理的引导,进一步提升员工的获得感与满足感。
3.4探索“大数据+绩效”路径
绩效管理是调动人力资源工作积极性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也能够促进员工工作能力和生产能力的提升。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要能够结合大数据的相关技术,对员工绩效管理实施进行系统的分析,推测绩效激励作用的最大化值域,并对绩效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整。同时,企业也要能够在绩效管理实施的过程中,依托大数据进行常态化绩效监督体系的搭建,将企业人力资源反馈平台纳入到大数据体系中,对员工有关绩效管理反馈的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并结合分析结果,进行绩效管理的调整,形成具有弹性和灵活性地绩效管理模式。
此外,对于绩效管理而言,公平性与持续性是关键点,假如绩效管理出现不公平现象,那么激励就会出现反作用,员工出现不满情绪,导致人心涣散。因此,在绩效管理开展的过程中,企业也要能够借助大数据技术,增加企业的薪酬制度公开透明度,企业可以让员工参与薪酬制度的制定与薪酬制度管理,同时也能够增加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度,形成员工与企业管理之间的互动效应。
1 大数据时代的解读以及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1.1 大数据时代的定义及特点
2011年“大数据”第一次被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正式提出。根据麦肯锡研究院的定义,所谓“大数据”就是那些规模大到传统的数据库软件工具已经无法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的数据集。业界通常用大量化(Volume)、多样化(Variety)、快速化(Velocity)、大价值化(Value)来概括大数据的特点,简称4V。人们可以通过一种能够收集和分析海量数据的新技术来帮助人类更好地理解世界、改变世界,特别是在商业、经济及其他领域中,决策将基于数据分析做出,而非经验和直觉。
1.2 大数据时代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虽然这些年,职业教育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发生了跨越式的发展,但相对市场经济而言,我国的职业教育仍然发展较为缓慢,因此我们必须要在“大数据时代”来临之际,了解它对我们的职业教育产生哪些影响,以便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缩短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
1.2.1 教育理念和思维发生改变传统的教育工作我们主要是依靠教育主管单位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开展的,但往往这些经验总结不具有科学性,不适应当代学生群体。然而在“大数据时代”下,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挖掘知识,寻找联系,总结规律,制订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制定更加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案。
1.2.2 学习环境发生改变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学生的学习不仅仅限于课堂、课下,甚至不在学校。这些年,信息技术飞速发展,MOOC、微课、翻转课堂、在线课堂,特别是智能手机出现后,学生获取知识不用完全依赖教材、教师和课堂了,尤其是博客、微博、微信、App等社交圈和自媒体的出现,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便捷了。因此学生学习环境发生改变,意味着教育真正回归社会、回归家庭,教育真正实现融入社会和自然。
1.2.3 教育方式发生改变在大数据时代,教师早已不是知识的控制者了,在学生面前,教师可能已经落伍了,甚至可能落后很多。但教师拥有比学生更多的阅历和经验,这正是学生身上所缺乏和急需的。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由台前变为幕后,注重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2 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专业教育面临的挑战
作为职业院校开设最多的专业之一,计算机专业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大数据时代来临,以计算为中心模式逐渐向以数据为中心转变,对计算机专业来说更是一种挑战。
(1)一直以来,人类的基本思维有数学思维、物理思维之分,大数据时代来临后,计算思维将成为人类又一基本思维,因此我们在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培养教育时,要注重对计算思维的培养,并且作为基础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2)学生的认知模式发生改变。学生从以往的基于猜测假定的认知方式转变为基于事实的归纳总结。教师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早已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受。学生更喜欢通过亲自尝试摸索来验证教学内容。
(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上拥有大量的计算机专业方面的教学资源,学生获得专业知识的渠道增加了,不再单纯依赖课堂教学,为专业教师的教学带来压力。
3 未来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的探索与尝试
3.1 重新设置课程体系
计算机专业进入大数据时代后,计算机技术发生了巨大改变,人才市场上需要更多存储、分析、应用技术的人才,培养这些人才都需要计算机相关知识作为支柱。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设置课程体系,尝试“导入-讲授-实践-深究”的教学思路,根据本地经济特色和社会需求对现有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和设置做一定的调整,专业培养目标更加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更多的学生具备扎实的数理知识,掌握熟练的软硬件技术,具备较突出的程序设计能力,以使他们能够在大数据背景下从事软件开发设计工作,并具有创新意识和良好的人文素质。
3.2 由浅入深,调整教学方法
当代教师应具备组织力和凝聚力。职业院校学生大都缺乏学习动机,学习潜力不易得到发挥,职业院校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改变这种现状。“大数据时代”获得学习信息的渠道增加了,这对职业教育是很好的机遇,但同时也是一种挑战,教师应从知识的拥有者和传递者转变成知识的收集者、编辑者和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我们可以尝试从基本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开始。以数据库基础知识为例,传统教学,教师利用PPT课件,将基础知识传递学生,课堂以演示为主,学生根据老师要求重复老师的操作,加深印象。这种教学方式太过枯燥,学生无法达到学习效果,应当课前将学生分组,以小型项目为主,让学生自主完成简单的操作练习,教师利用微课或课上做简单的重点知识讲解,通过案例项目操作,培养和激发学生对科学相关领域的好奇心,增加破解难题的信心,达到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
3.3 走出去,搭建校园和企业平台
2014新年伊始,我们对2013年的教育培训界进行了盘点,总结出了2013年教育培训的十大关键词:转型、大数据、新人类、领导力、绩效改进、混合式学习、引导技术、游戏化学习、社交媒体和MOOC。
转型
2013年是变革的一年、转型的一年。行业要转型,企业要转型,培训同样要转型。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在当前这个急剧变革的时代,为了顺应时展的潮流,人们只有对自身的价值进行重新定位,才能生存和发展。大数据、新人类、领导力以及各类因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学习培训I新技术都是转型的关键点。
转型是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的大趋势,即从培训管理转向绩效改进。教育培训行业首先要做好培训管理,打好基础,然后朝绩效改进的方向迈进。教育培训行业在转型中首先要搞明白二者的区别:培训管理关注的是企业学什么,而绩效改进关注的是企业做什么。搞明白了这一点,并为之努力后,结果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转型其实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难,而且绝大多数教育培训工作者都是有学习意愿的。如果在转型过程中还能遵循一定的方法,转型的速度会更快。
大数据
能对海量数据进行抓取、存储和分析,然后据此进行预测,就是所谓的“大数据”。2013年被媒体称为“大数据元年”,预示着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新时代正在开启。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把人类带入了云计算时代,人类的数据进入了以“PB(1PB=1024TB,1TB=1024GB)”为单位的新时代。在大数据时代,能够拥有大数据很重要,而掌握大数据分析技术更为重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就像是工业革命的浪潮一样,注定会给社会带来又一次革命。无论对社会、企业还是个人来说,它都将会是一次改变世界观的巨变。
“大数据”也是教育培训界的热门词汇,随之而来的“云计算”“云平台”等高端技术方兴未艾。随着大数据渗透到各个行业,它将给各行各业的发展模式和决策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变革。教育与培训行业同样不可避免地受到大数据的影响。
数据分析能创造出巨大的价值,如何从大数据中挖掘出对教育培训有价值的东西也成了教育培训行业人士思考的重点。同时,数据分析技术也催生了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
新人类
2013年,教育培训行业的客户年龄层已经悄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包括“80后”和“90后”在内的“新人类”已经开始走入职场,成为企业的生力军。按照西方主流划分方法,1980年左右出生的人群被称为“Y世代(GenY)”。据权威部门估计,到了2015年,“Y世代”在全球劳动力中的比例将达到50%左右。今天,已有15%的“Y世代”走上了管理岗位。
“新人类”在学习、消费、社交等方面,与之前几代人有着巨大的差异。他们更有个性,更愿意主动尝试,而不是“被动听讲”。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由于“新人类”的崛起,才使游戏化、移动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炙手可热。
由于“Y世代”有着鲜明的特征,在同一岗位上停留的时间明显短于前几代人。他们将学习视为一种生活方式,在学习上有更强的自主性;他们是移动的一代,是“技术达人”,是在屏幕前成长起来的一代。因此,“新人类”对学习有着强烈的需求,善于质疑、反思、团队合作,能更快地接受和应用新技术,有超强创造力。受众的变化是培训转型与变革最根本的原因之一。
领导力
当今的商业环境具有多变、不确定、复杂、模糊(Volatile、Uncertain、Complex、Amblguous,简称VUCA)等特征。企业要想创新、变革,必然对各层次员工的领导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据创新领导力中心(Centerfor Creative Leadership)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很多企业中,岗位要求与任职者平均技能之间的差距日渐扩大,尤其是中高层领导。所以,在2013年,领导力仍然是一个热点话题。
邱昭良博士指出,领导力的开发、研究与实践日趋多元化、专业化、精细化,具有如下亮点:培养新世代人群的领导力;运用教练/辅导等方式来开发领导力,日益取代正式培训成为流行的方式;很多企业的领导力开发项目都采用了混合式学习的方法;很多跨国公司注重创新领导力和国际化领导力的培养;企业需要搭建领导力开发体系化平台;运用脑神经科学等现代技术和科学方法对领导力的研究,让人耳目一新。
绩效改进
“绩效”一词源于管理学,从组织方面讲,它是指效益、业绩;从个人角度看,它是指一个人的工作成效。培训的核心价值就在于为企业带来绩效改进。然而,有研究发现,只有10%的培训在实际工作中起到了作用。期望和实际效果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成为困扰教育培训界的难题,而绩效改进这一概念的引入让企业见到了曙光。
随着企业管理压力日益增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越来越关注“绩效”,而企业培训的重点也从学习变成了绩效。从关注培训本身转向关注绩效改进,促使培训工作者站在企业战略的高度、着眼于企业的实际经营业绩,把重点放在以提供绩效为目的设计和规划员工培训上,而不再只局限于员工的学习和课堂教学。
从培训向绩效改进转变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培训工作者全面掌握绩效改进的基本理论,更需要他们在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实践工作中积累经验。
绩效改进技术从改变人的传统思维和行为模式入手,本着“以终为始”的目标,运用系统化的工具方法,实现组织或个人绩效的提升绩效改进是理论、技术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绩效改进技术的核心工具有国际绩效改进协会(ISPI)的绩效改进模型和绩效技术罗盘。2013年10月,国际绩效改进协会中国分会发起的以“技术变革与绩效改进”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绩效改进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绩效改进也成为中国企业培训界的风向标。
混合式学习
“混合式学习”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2003年,ASTD(Ame rican Society for Traiiqlng&Development,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就将其列为知识交付产业的十大趋势之一。在十年之后的2013年ASTD大会上,“混合”依然被列为企业学习技术应用的热点关键词之一。邱昭良博士总结出了混合式学习的三个特点:第一,混合式学习已成为企业学习的“标准配置”,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混合”,而是“如何混合”:第二,混合式学习已成为学习与发展专业人士的必备技能;第三,尽管在很多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混合式学习并不容易实现。要想设计并实施有效的混合式学习项目,既要理解其精髓,把握相应的理论、理念,又要熟悉各种相关的技术、方法与工具,更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能,能够结合实际,灵活使用。
设计与实施混合式学习,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国内的许多企业大学和培训机构已经开始了“混合式学习”的应用和实践,但能够真正理解其精髓、掌握其方法且应用效果很好的企业并不多。这不仅需要培训与学习设计人士掌握新的技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也要拥有丰富的经验。
游戏化学习
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卡斯特罗诺瓦(Edward Castronova)曾指出,人类社会出现了向游戏空间“大规模迁移”的现象,全世界数亿人在游戏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对于“新人类”来说,
“技术达人”“社交网络达人”“游戏达人”就是他们的代名词。因此,通过将游戏的元素和机制融入学习设计之中,提高学习乐趣和学习者的参与感,成为教育培训行业的主流。按照《游戏化设计》一书作者盖布・兹彻曼(Gabe Zichermann)的说法,“游戏化是将游戏机制和游戏理论应用于非游戏活动,目的在于提高参与性和业务绩效”。其实,游戏化也不是新概念,它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例如,很多人小时候迷恋的集邮、收集勋章,现在的人们使用的会员卡、积分奖励等,都属于游戏化范畴。因此,游戏化不一定要玩游戏(无论是物理上的游戏,还是视频或电子游戏),而是让学习变得更“好玩”。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谁都可以而且应该尝试游戏化学习。
游戏化学习利用本身具有的趣味性、内在奖励和激励机制,吸引着广大学习者。通过在游戏中对学习的人进行奖励和认可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目前,国内有许多企业大学和培训机构实践了游戏化学习方法。比如,学院引入世界领先的3D虚拟学习技术,构建在线学习与培训管理中心,为员工提供按需学习、嵌入式学习,并利用游戏化学习方式提高员工的培训兴趣和培训效果。
引导技术
未来的学习将是混合式的,学习也等实现碎片化、游戏化、社区化和移动化。在正式学习中,引导将成为趋势。电脑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使得搜索与信息传递变得更加快捷、便利,而资源共享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网络进行自我学习。
人们会通过不同角度、维度的信息得出不同广度和高度的答案,让引导和参与的方式对社会和组织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引导学(Facilitation)是因社会结构、社会发展、经济局势的变革,引发人们知识收集和传达方式多元化,进而人的思考模式及社会价值观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应用性学问。
引导技术是团队群策群力的实践。引导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有将近200多种技术和操作方法。一般来说,能够将众人引之思考或有群体行为出现皆可称之“引导”。引导师是顺应社会发展出现的新职业。企业内部引导师也扮演了“变革人(ChangeAgent)”的角色,为实现组织发展的变革设计流程、引领变革的流程及引导其利益相关者进行有高回报产出的对策对话和对策行为。
社交媒体
如今,各式各样的社交网络平台聚集了数亿人的力量,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与微博、微信、易信等社交平台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目前,仅微信平台的用户就已经超过4亿。可见,社会化媒体的发展速度和应用范围快得令人难以想象。而“新人类”对社会化媒体的广泛应用,为新的学习方式的出现带来无限可能。
2013年,微信等新型社交媒体应用层出不穷,仅需要动动手下载安装APP客户端(支持PC、Android和iOS等主流操作系统),就可以搜索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和资料。方便、快捷的即时消息共享,导航定位,在线支付等功能,让微信成为最流行的社交媒体。微信支持全球语音交流,包括语音消息和实时对讲、视频通话,强大的微信群功能,及时消息、相互联络,几乎实现了无缝连接。
社交媒体的发展,带动了移动学习的普及和应用。在2013年的企业年会、行业分享活动中,有好几场的主题都是关于移动学习、社交网络应用的,而且其他一些主题的演讲嘉宾也会频频谈及这一话题。如今,使用智能手机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在培训中运用社交媒体、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已经有了很多的实践探索。
M-learning(mobile leaming)即移动学习,它是指在终身学习的思想指导下,利用现代通讯终端,如手机、PDA等设备进行远程学习,它是远程教育的新的发展阶段。目前,中国企业在移动学习方面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一中国银联培训中心、腾讯学院等知名企业的培训部门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的“移动学习”案例。尽管如此,移动学习目前仍处早期实践的阶段,移动学习要真正成熟、进入主流应用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MOOC
MOOC是2012年初诞生于美国的教育模式,全称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意思是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2013年可以称为中国MOOC启动年,中国的几大高校对MOOC和全球开放性教育模式也开始奋起直追。慕课对大学的管理、教学、课程、师资等方面都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由于它具备网络传播的开放性与资源共享性,成功实现了高端知识的交换。它可适用于专家培训、各学科间的交流学习以及特别教育的学习模式,任何学习类型的信息都可以得以传播。
【关键词】大数据;人力资源;机遇;挑战
前言
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促进了大数据这一全新概念的产生,将社会代入了大数据时代,做好对大数据概念及特点的研究,成为未来发展中的一项必然选择。大数据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通过有效调整,使得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更好地适应时展要求,是相关管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一、相关概念
(一)大数据。大数据,指使用当前主流计算机软件无法进行有效处理的庞大数据,其本身不仅体量巨大,而且类型复杂,传输速度快,大数据应用的关键在于加工后得到的增值信息,简单来讲,就是结合现有数据进行分析,预测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通过科学建模的方式形成分析模型,将新数据输入后得到结论,作为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参考依据。大数据不单单指数据量巨大,其本身包含了几个相当显著的特点,如处理速度快、种类繁多、价值密度低等,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二)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指针对组织人力资源需求进行预测分析,制定相应的人力需求计划,在招聘和选择人员的基础上开展组织调度、绩效考核等相关工作,配合人才开发,推动组织绩效的最优化。简单来讲,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针对企业或者团体在某个时间段内所拥有并且能够实际利用的劳动力进行运用和管理的过程。新时期下,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出了几个新的特点:一是时限性,即人力资源的形成与作用效率会受到其自身生命周期的限制。作为生物有机体的个人具备劳动能力的时间仅是生命周期中的某一阶段,而在不同时期,资源可利用程度有所不同,如果没有能够在合适的时期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则可能导致浪费问题。因此,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必须关注其时效性特征,在保证人力资源产出的同时,延长其发挥作用的时间;二是再生性,人的知识和技能可以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得到更新,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重视对于人才的后期开发与培训工作,确保其能够适应时展要求;三是磨损性,包括了疾病、衰老等有形磨损和知识技能老化等无形磨损。新时期,科学技术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个体知识与技能的老化也在加剧,人力资源磨损速度快,补偿难度大,给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带来许多问题。
二、大数据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机遇
(一)提升战略地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是人,与制度、流程、资产等“物”相比,可定量程度远远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相对较大,其价值很难被客观评估,专业性也无法得到充分认同,而如果能够将大数据作为决策工具,则能够显著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地位。一是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大量的信息作为支撑,大数据技术能够对更多的组织人事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确保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能够将人员、岗位、组织等联系在一起,保证人才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二是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人力选拔、任用和培训等环节,能够提升管理的科学性,提升管理效率;三是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组织中能够发挥出更大的影响力,为组织发展战略的达成奠定坚实基础。
(二)提升管理效果。大数据技术的普及,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开始逐渐从原本的经验主义上升为科学管理,在其支持下,无论是人员、岗位、绩效还是薪酬、激励、培训等,都可以实现数据化,确保量化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人力资源管理更加专业,更加高效。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以完善可靠的数据作为支撑,传统数据分析通常都是数据生成后的总结,管理相对滞后,大数据分析则更强调预测性,属于前瞻性管理,能够通过建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找出与稳定性相关的特征,构建数据模型,以此来完成对于员工绩效水平的分析,帮助员工提升绩效,提升自我价值。
(三)强化影响力。大数据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强调靠近基层员工,通过与员工之间的互动交流,建立起广泛的数据接口,产生交互性数据,确保员工能够参与到人力资源管理中,促进其影响力的提高。大数据技术为支撑,云平台能够自动完成各类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这些数据能够全面反映员工的工作状态、社会关系、兴趣爱好、发展潜力等,可以帮助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了解员工需求,做出综合评价,实现对员工绩效水平和发展潜能的全面评估,有助于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对于员工的影响力。
三、大数据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不仅给人力资源管理创造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何将大数据技术合理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中,促进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的转变,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改变理念模式的挑战。大数据背景下,不少企业都开始引入先进技术,通过创新来实现自身发展,在强调用户感观体验的情况下,管理的重要性越发凸显,不过结合实践可知,就目前而言,对于大数据分析的价值逻辑依然存在认知不足的情况。一方面,企业高层对于数据缺乏足够的重视,过分依赖传统管理模式的和管理经验,面对能够颠覆传统思维方式及管理习惯的变革,存在一定心理障碍;另一方面,大数据虽然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供了新的机遇,能够营造出更加广阔的前景,但是也会造成管理人员角色的转换,这种转换可能诱发不安情绪,导致其更愿意固守现在的“安全区域”。
(二)应对数据处理的挑战。大数据时代,数据处理能力直接影响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地位。首先,不少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于数据本身并不陌生,但是没有能够很好地理解大数据,仅仅能够对一些有目的收集且经过处理的样本性数据进行管理,想要适应大数据带来的全新思维方式需要一定时间;其次,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不够完善,存在基础数据缺失的情况,管理人员对于海量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够有待提高;然后,大数据收集的渠道众多,但是具有关联性和累积性的数据可能会暴露员工隐私,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解决数据公开和隐私保护之间的矛盾,成为管理人员需要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
四、结语
总而言之,大数据背景下,企业想要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得稳定发展,就必须切实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现从传统人事管理向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以大数据为依托,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管理犯法,构筑起人力资源竞争力,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欢.大数据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创新与挑战[J].商品与质量,2017,20(26):89-90.
[2]张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机遇分析[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10):115.
关键词:商业银行;管理会计;机遇与挑战
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之下,商业银行想要更好地迎接这个时代的到来,不可或缺的是提升自身的管理会计发展能力。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的发展与决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比其他方式更准确、快速的提供给商业银行信息,从而帮助商业银行的决策性发展。对于商业银行来讲,怎样抓住机会,利用好管理会计这项资源,帮助自己快速发展与转型,以更加自信的状态迎接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是商业银行和管理会计所需要共同思考的。
一、关于管理会计的认识
顾名思义,管理会计就是以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和综合效益的一种会计信息,这种会计信息经过了专业部门的收集、整理、筛选、总结,最后得出的有利于企业制定决策的高质量会计信息。
二、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对管理会计缺乏新的认识,对管理会计的大数据背景不能严肃认真的对待大数据时代来临的今天,具有先知先觉的企业已经把重心放在迎接经济转型的改革上面,对管理会计中的数据化更加重视,但是有一部分商业银行,尤其是出于经济落后地区的跟不上经济发展形势的银行,忽略了大数据时代的管理会计,更不用说认真对待了,他们对管理会计的大数据化认识不到位、理解不到位,导致应用不到位甚至根本不会应用,就更谈不上促进银行的发展和转型了。落后一步不不落后,如果再不坚持改革创新和转型,只有被淘汰的命运。
(二)管理会计中对于大数据的信息不全面,挖掘信息受限,技术跟不上很多的商业银行已经做好了迎接大数据时代的准备,但是这种准备只是局限在表面,银行内部,管理会计中技术水平跟不上,没有办法将数据信息百分之百的呈现出来进行分析,这是我国商业银行挑战数据时代最核心的问题。商业银行挖掘会计信息不全面主要是因为:1.客观原因,大数据时代的会计信息是非常庞大的,在很大范围内挖掘对自身有益的信息实属不易;2.商业银行的管理会计技术有限,无法准确、高效的分析信息,再加上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分析能力有限,更加限制了挖掘有用信息的速度,不能保证银行在第一时间获取有效信息,阻碍了新的决策的制定。
(三)商业银行缺少对大数据背景下管理会计研究透彻的高技术人才目前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只局限在对传统业务比较熟悉,对新兴事物的理解和研究比较透彻的专业化人才少之又少,我国本身就欠缺对复合型人才的额培养,在大数据时代这样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专业性人才非常紧张。不只是我国,就连科技如此发达的美国,真正专业的大数据管理会计的分析人才也仅仅只有十几万。人才的缺失导致管理会计中的大数据信息无法被第一时间挖掘运用,是商业银行甚至是我国经济行业的一大损失。
三、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发展如何将问题变成机会
(一)严肃重视起大数据时代下的管理会计发展大数据时代是经济发展的潮流和必然,商业银行想要发展,就必须认识对待大数据时代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存亡。商业银行想要继续发展甚至存活下去,就必须运用一切技术、方法,抓住一切这个时代给予的有利机会。必须认识到管理会计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组织企业人员通过学习培训,加强对大数据的认识和重视,认识到位了才会把精力、技术、重心向该方面转型。
(二)提高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的分析技术,升级银行的管理会计系统采用新的技术,因为大数据的范围无限广、内容复杂、结构不传统,依靠传统的技术分析系统远远分析不全面、不透彻,一般的管理会计系统远远不能满足大数据的信息挖掘需要,这就需要商业银行鼓励信息技术创新,满足挖掘有力信息为我所用的需要。
(三)培养大数据时代需要的高专业化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人才是企业的有形资源,通过培养商业银行高专业化人才,开发和掌握最新的管理会计数据化背景下的新技术,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是非常必须的,技术再先进没有人才能够掌握依然不能充分发展自己。对于银行来说,以来可以高薪聘请符合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吸引人才的到来;二来可以通过组织学习、培训等等一切方式培养相关人才。
四、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下的商业银行,面临着许许多多的机会,大数据时代的管理会计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帮助商业银行的转型和快速发展,同时如果商业银行跟不上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管理会计技术跟不上、相关人才跟不上、意识跟不上,也必然会导致被社会淘汰。如何抓住机遇,将外部条件变成自己的优势条件,是企业需要思考的。
参考文献:
[1]耿云江,赵晓晓.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的机遇、挑战与应对[J].会计之友,2015,01:11-14.
针对大数据时代下的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一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大数据对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所带来的影响与笔者的自身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教学措施,其中包括教学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创新、进一步加强对数据信息的处理力度以及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等等,以期能够对我国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带来一些具有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大数据时代 高职计算机 专业教育
在计算机人才愈发抢手的当下,作为为社会行业输送优质人才的高等教育院校来说,也要紧跟住时代的发展脚步来不断的调整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从而培养出更多能够达到行业需求的计算机人才。基于此,笔者针对我国高职院校中的计算机专业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大数据技术在计算机专业中的应用情况来进一步深化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改革工作,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有效的促进力量。
1 大数据对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影响
1.1 计算机专业的学习人数不断增加
如今,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各个领域中的深入应用,高职院校开始对计算机专业课程给予了更高的关注,并且也纷纷结合自身的教育现状来积极的采用一些教学内容与教学技巧。基于此种情况,当学习者在自行选择参考资料与学习内容时,难以避免的会出现选择,不仅浪费了很多精力与时间,同时还降低了计算机专业学习的针对性。
1.2 辅助型教学资源数量过多
当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时,除去可以在课堂中听取教育者的教学指导以外,同时还能够运用互联网来自主获取学习资料。在此种情况下,当计算机专业的辅助类学习资源变得愈加丰富以后,如果教育者没有及时的在旁加以引导,那么就极有可能导致学生因受到不良信息的误导而走入歧途。为此,我国的高职院校应当尽快构建出自由的教育资源学习平台,避免学生受到那些不良信息的干扰。
1.3 对传统计算机教育带来较大的冲击
如今,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很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于行业市场的用人需求了,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中,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选择远程教育,高职院校也应当不断增强校内网站中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毋容置疑的是,通过开放式教育资源平台的广泛应用,对传统的计算机专业教育模式带来了非常大的改革,一方面能够在不浪费教育资源的基础之上,让更多的学生都可以进行在线交流与学习互动,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弥补很多传统教学课堂中的不足之处,促进了我国高校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良好发展。
2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
对于高职院校中的计算机专业来说,相关的基础教学理论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并且在人才的培养上也基本形成了一套高效率的教学模式。然而,为了能够更好的应对来自于大数据时代的挑战,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育者需要更加重视能够涵盖大数据的理论知识,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对教学方式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与改进。
2.1 教学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创新
鉴于高职院校的办学性质,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也需要将岗位就业设为导向目标。由于计算机专业本身具有着较强的工具性,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教学优势,将计算机同行业市场所需要的工作技能巧妙的结合到一起,通过此种方式来发挥出高职计算机的专业特色。当学生已经能够熟练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以后,教育者还要积极顺应的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在现有的基础之上加大对职业技能的培训力度,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点来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就业方向,为其日后的人生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大数据时代中的数据处理方式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然而,绝大多数高职计算机专业中的学生都会将就业作为发展方向,因此他们都不能够很好的接受有关于大数据的专业知识。基于此,高职院校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开设一些不同难度的选修课程,着重强化那些学习能力较强且专业知识较为丰富的学生的专业素养。例如《云计算》、《大数据概论》以及《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等,让学生可以更好的适应由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诸多变化。
2.2 进一步加强对数据信息的处理力度
在很多时候,我们会认为大数据即为网络资源,而对互联网中的信息进行处理就是对大数据的处理。这种理解方式极容易导致学生对大数据信息的认识不到位,从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无法准确的表达出大数据的真正内涵。高职计算机专业作为一个软硬件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来说,教育者必须要将教育重点放到对计算机人才的培养上,让本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在校期间学习到更多的应用技巧。
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涉及到多个领域,其中包括电子技术、人工智能、信息处理以及离散教学等等,教育者应当通过一些恰当的教学手段来将它们的关联到一起,进一步加大对大数据处理能力的教育力度,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渐转变教学目标。
2.3 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关乎到课程的教学效率,然而,纵观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队伍设置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很多自身素质较差的教育者,严重影响到了计算机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基于此,在日后的教育管理工作中,高职院校的管理者需要积极开展计算机专业教育者的培训活动,不仅要积极的引进先进的教学技术,同时还要更新现有的教师考核制度,让那些真正有实力的教育者可以获得更大的表现舞台,以此来达到优化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可可,李田,崔贯勋,等.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0(07):232-235.
[2]陈向章,殷志浩,陆玉阳.信息技术应用专业群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2(10):425-426.
[3]盛建伦,龚玉玺,刘淑霞,等.计算机专业硬件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体系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2(10):387-391.
作者简介
唐瑞明(1978-),男,侗族,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供职于长沙卫生职业学院信息中心。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教育。
[关键词]大数据 大数据时代 学籍管理
[中图分类号] G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6-0057-02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带动了我们的思维变革、商业变革以及管理上的变革。作为一名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者,应该学习和适应新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全新改变,将新思维、新管理模式融入大数据时代中。
一、大数据时代的特点
大数据时代是对大量、动态、能持续的数据,通过运用新系统、新工具、新模型的挖掘,从而获得具有洞察力和新价值的东西。大数据有四个“V”字开头的特征:Volume(容量),Variety(种类),Velocity(速度)和最重要的Value(价值)。
Volume(容量)。Volume是指大数据巨大的数据量与数据完整性。
Variety(种类)。Variety则意味着要在海量、种类繁多的数据间发现其内在关联。
Velocity(速度)。Velocity可以理解为更快地满足实时性需求。
Value(价值)。它是大数据的最终意义,即获得洞察力和价值。
大数据时代是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等技术的迅速发展驱动下呈现的一个过程:将信号转化为数据,将数据分析为信息,将信息提炼为知识,以知识促成决策和行动。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也面临着处理数据多、业务量大、工作繁杂多样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者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难度。
(一)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数据量增多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生入学信息、学生学籍档案、学生成绩数据等大量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和数据也逐年增加。数据量增多,单靠原有的学籍管理者手工纸质记录学籍信息,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的要求。新增的数据量,给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管理难度和精神压力。
(二)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业务种类繁杂
在大数据时代下,由于数据量增多,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变得繁杂多样。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内容包括:按照国家和高校的相关规章制度和政策对学生取得入学资格进行审核;根据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表现和生活状况建立学生学籍档案;通过学生课程成绩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和高校教学质量;严格对毕业生进行毕业和学位审核;为在校生和毕业后学生提供其他各种学籍服务等。高校学籍管理具体事务有:新生入学注册;学生火车票优惠卡注册;在校生学年注册;学生学习成绩监管;毕业生学历及时注册;毕业生学历查询认证等。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服务对象是:为在校生服务、为毕业生服务、为用人单位服务、为社会相关部门和机构服务等。
(三)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及时性强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时效性。特别是我国采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对高校在校学生和毕业学生学籍信息数据都有明确的时间管理:各高校学籍管理者都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按国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及各高校学籍管理规章、政策和流程,准确及时完成新生入学信息维护、在校生数据管理、毕业生即时注册。此外,在日常的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中,各高校学籍管理者还要应对为学生维护核实学习成绩;为在校生开具学籍证明;为毕业生补办毕业证明材料;为用人单位回复学历查询;为相关机构学历认证核实信息等,这些学籍管理工作也强调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四)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专业人员缺乏
大数据时代最终的意义是要体现数据的价值,但数据的价值要靠管理者的洞察力去挖掘、分析。在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也需要专业的学籍管理工作者对学籍信息数据进行有价值的剖析和研究。但现在高校从事学籍管理工作的人员大多数来自于教育行业,他们并没有受过专业的学籍管理工作的培训,普遍缺乏对计算机、信息、数据分析挖掘技术的知识。此外,国家相关部门没有统一规范的学籍管理政策,各高校甚至忽视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重视对高校学籍管理队伍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形成了各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者只关注应对日常学籍管理工作,对建立严谨的洞察力去分析高校学籍信息和数据几乎没有涉及,这使高校学籍管理信息数据分析研究领域成为空白。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发展前景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是在管理学籍工作的过程中,大量收集、分析、运用各类信息和数据,尝试不断创新和改进繁杂多样的学籍管理工作,使学籍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和智能化,以服务学生、服务社会,从而提高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提升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者自身修养和业务素质,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发展。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要求学籍管理创新化
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学籍管理应该注重思维模式的创新化。高校学籍管理思维模式不能只停留在现有的学籍管理模式中,应该不断创新,建立适应大数据时展的思维模式。高校学籍管理思维模式既要符合高校学籍管理,以“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中的高校在校学生和毕业学生的数据和信息管理为依托,还要支持大数据时代的特点,集聚社会资源,体现学籍管理数字化,校园服务智能化,使高校学籍管理数据和信息易整理、易保存、易查询,为高校管理服务,为高校学生服务,为国际社会服务。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要求学籍管理规范化
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学籍管理应该做到学籍管理信息系统程序的规范化。在大数据时代下各高校要以学籍管理公开、公正、公平为基础核心,按照国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认真做好学籍管理制度的改革,不断完善学籍管理工作的流程,建立学籍管理信息系统体系,改进学籍档案管理,加强学籍保密制度等。应利用大数据的特点,合理规范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使学籍管理工作有序、高效、合法。学籍管理规范化有利于高校学生在大数据时代下增强自律性,认真贯彻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有利于维护高校在大数据时代下的正常教学秩序,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有利于高校促进大数据时代的全面发展。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要求学籍管理智能化
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学籍管理应该通过不断规范和创新达到最终学籍管理手段的智能化。在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学籍管理数据信息量较大,学籍管理工作繁杂多样,但通过管理思维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发展,通过学籍管理信息系统的不断规范和完善,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结合各高校自身的学籍特点,深入挖掘、系统分析和有效处理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中的数据信息,能简化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流程,提高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效率,最终实现高校学籍管理数字化、简单化、人性化、智能化。
(四)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要求提升学籍管理工作者自身的修养
学籍管理工作者在大数据时代下,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不断进取,熟练掌握现代化管理手段,准确运用大数据时代特有的“查询能力、思维能力、甄别能力”。学籍管理工作者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利用法律武器维护学校和学生的数据信息及合法权益。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者还要不断增强教育事业心和管理责任心,在日常的工作中,善于在大数据形态中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探索新规律,总结新经验,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自身在大数据中的决策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更好地发挥学籍管理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管理效率,确保学籍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五)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要求提升学籍管理工作者的管理水平
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者,应该意识到大数据时代下的学籍管理不只是简单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繁多的学籍数据进行整理、挖掘、分析、利用。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者应该了解大数据时代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工作特点,端正工作态度,做好学籍管理数据分析研究,更好地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真正做到大数据时代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1]
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者还应重视学籍管理队伍建设,有计划地加强对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者专业素质的培训,制定适应学籍管理工作者队伍建设发展的方针和策略。大数据时代要求学籍管理工作者对大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有所了解,还应该熟练掌握、操作和应对各种繁多类型的大数据对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带来的冲击和变革,将其合理开发和利用。要提升学籍管理工作者的管理水平,就要整合各类信息,重视高校服务,加强学籍管理,建设一支强信息、重服务、细管理的高素质学籍管理队伍。同时还要促进各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与沟通,提高高校学籍管理队伍整体水平,使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在大数据时代稳步发展,不断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 别红桂.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改革与探索[J].教育探索,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