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抗疫医生论文

抗疫医生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9-19 16:18:25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抗疫医生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抗疫医生论文

第1篇

我国学者对于健康信息素养研究起步较晚,在健康信息素养评估与实践等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主要集中在信息素养理论研究与教育两大类,面向公众和病人的健康信息素养教育几乎空白。卫生部2008年公布了《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调查发现,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仅为6.48%,但是,此份调查基本上是关于健康的基本知识,而对于如何获得、理解和使用健康信息,即健康信息能力则没有涉及,因而很难认为可用于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测评工具。近年来,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虽有了一定程度提高,2008年以来平均每年增加约0.5个百分点,到2013年达9.48%,其中,健康信息素养水平为18.46%,但是,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仍处于偏低状态。我国10所医学院校本科生信息素养能力和42所承担医学文献检索课的院校授课情况调查显示,对医学生的健康素养教育只局限于基本知识的介绍,忽视了获取健康知识技能的培养[9]。近2/3的高校BBS用户受访者不知道在哪里可以获得有用的网络健康信息,只有4成被访者能够准确评价网络健康资源质量高低及是否有用。80%的医患纠纷源于医生和患者沟通不够,其中,信息交流不畅、不告知患者健康相关信息等是主要原因,提示医务人员的健康信息素养有待提高。我国现行医学生健康信息素养教育主要集中于健康信息的检索教育,通过开设文献检索课、辅以入馆教育与专题讲座等形式展开,教学内容单薄,教学形式单一,较少涉及健康信息的加工处理、评估及其实践应用,与专业学科教育相分离,健康信息素养低下,普遍存在着健康信息意识淡薄、甑别理解与评估能力低下、信息道德和信息法律意识欠缺等问题,不能够利用所掌握的健康信息资源作出合理的健康决策,甚至因缺少常见疾病防治知识、公共卫生服务利用低下而出现高住院率、高医疗费用与高卫生支出等问题[11],无法满足全面培养学生健康信息需求,不能有效提升专业岗位胜任力。反思以上问题,主要是与我们对于健康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定位不清、教学内容与方式认识误区、缺少评价激励体系等有关。在当前慕课、电子健康档案等大数据浪潮下,使我们的健康信息素养教育观念、体制、机制面临着严峻挑战,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医学生健康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已迫在眉睫。

2积极实践,构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医学生健康

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医学生是健康信息素养的先行者、未来健康信息教育者和传播者,加强医学生健康信息素养教育,其辐射作用面大,对于促进公众健康、降低健康风险和提高健康可及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此,要结合医学生职业岗位技能素养要求,积极整合和优化健康信息素养与专业教育课程,构建多层次、专业化的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健康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2.1借鉴21世纪医学生培养目标与要求世界卫生组织一直积极倡导医学教育改革,最为突出的是建立以社区为导向的医学教育模式,倡导“五星级医生”理念。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制定了“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MER)”,对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具体要求:能够利用信息和通讯技术进行自学、获取信息、治疗管理患者并开展卫生保健工作。这些要求表明,21世纪的医学生健康信息素养教育要着重强调医生的职业价值、群体保健和预防观念、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有机统一,能够有效识别健康信息需求、获取信息资源、分析评价信息质量、利用信息与遵守信息道德规范。在具体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要根据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文化传统、文化层次、年龄与专业等类别,建立健全分层次、差异化的健康信息素养培养培训机制,因地制宜地开展健康信息素养教育工作。

2.2开发基于工作任务过程的健康信息素养项目化课程要以培养提升学生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加强培养健康信息素养与专业学科教育融合为切入点,探索医学生健康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改革,打破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文献检索课程模式,开发由医学图书馆员介入、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做一体化”项目任务驱动的健康信息素养教材,编写相对应的特色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在课程内容涵盖和组成形式上反映学科整合化趋势,融合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和沟通能力,实现健康信息素养教育和职业岗位胜任力的有机融合。

2.3建立健全健康信息素养教学特色资源库要结合发达国家健康信息素养发展及其标准化评估实践的最新研究成果,研制符合国情的健康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与评估工具,为制定相对应的健康信息素养教育策略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将各种分散的网络医疗、公共卫生、保健康复等健康信息资源、医疗卫生行业资源以及国内外健康信息素养优质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构建健康信息素养教学标准、课程体系和实验实训、教学指导、学习评价等特色教学资源库模块,建立大容量、开放式、交互性强、适应大数据网络发展的信息化教学服务系统,建立完善权威的类似于美国“MedlinePlus”的健康信息素养教育门户网站,提供政府、专业学会、医院和研究所等高效、稳定和权威的官方网站,建立健康信息网络导航平台,开展网络健康信息资源分类导航服务,不断丰富健康信息教育资源,开发专业的在线健康信息素养教育系统,实现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和医疗卫生机构资源共享,实现校际共建共享,实时获取健康信息素养教育最需要的一线资料,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方式的变革,不断提升健康信息素养水平。

2.4建立健全校内职场化与校外教学化相结合的实训实践教学体系要以强化职业岗位技能训练为切入点,探索建立全真模拟医院信息系统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职场化健康信息素养实训室,开设综合性实训实践课程,拓宽以社区实践基地为中心的教学场所,强化社会实训实践基地的教学功能,建立紧密型校企合作教学基地及其保障体制与机制,逐步建设形成一个课内与课外衔接、校内与校外互补、健康信息素养技能与职业岗位服务能力有机结合、可操作性的实训实践教学体系。

2.5积极应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要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加强健康信息化教学支撑体系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为基础,根据“三网合一”推进步骤,充分发挥手机、IPAD、数字杂志、数字电视、触摸媒体等各类新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全新健康信息素养教育途径作用,开发基于移动应用的健康信息素养教育相关软件与硬件产品,为高职医学生健康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创新服务平台。要积极创新建设健康信息素养教学网络课堂,加强课堂教学创新研究,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积极探索运用情景教学方法,运用网上教学、电化教学等现代化立体教学手段,积极探索运用以问题为中心(PBL)、启发式、讨论式、情景案例讨论分析等现代化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型教学方法,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培养目标的学生个体,选择灵活多变最优化的教学方法,推广分层教学,开展人性化服务、个性化教育,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充分利用新生入馆教育、选修课、第二课堂、专题讲座等形式,倡导“大课程观”,积极营造良好的健康信息素养教育氛围环境,开展文献传递、健康信息咨询、信息处方等服务,培养学生健康信息检索、分析、评估与利用技能,加强健康信息意识和健康信息道德教育,重点加强沟通能力培养,提升医学生获取健康信息资源和整合专业学科知识与卫生服务实践能力,提高为患者健康信息素养服务水平。

第2篇

【关键词】抗生素的糖基转移酶抗生素糖苷糖基化

Recentadvancesinantibioticglycosyltransferases

ABSTRACTGlycosideantibiotics,acategoryofcompoundswidelyusedclinicallyforantibacterialandanticancer,arecatalyzedbyantibioticglycosyltransferases(Gtfs)invivo.ThesugarmoietiesaretransferredtothecorrespondingaglyconbyGtfs,oftenworkatverylatestagesofbiosynthesisofantibiotics.Theposition,typeandnumberofsugarmoietiesincorporatedtotheantibioticshavegreatimpactonitsbioactivity.Thisarticleprovidesanoverviewofthecategories,functions,characteristicsofGtfs,theirapplicationsincombinatorialbiosynthesis,andtheprospectsforresearch.

KEYWORDSAntibioticglycosyltransferase;Glycosideantibiotics;Glycosylation

抗生素糖苷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抗菌和抗肿瘤,在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中已经发现了很多编码糖基转移酶的基因[1],但人们对抗生素糖基转移酶(antibioticglycosyltransferases,Gtfs)的特异性和催化机制了解不多。糖基与不同配基的结合能大大增加天然产物的结构多样性,在功能上,这些糖组分通常参与目的细胞的分子识别,影响化合物的生物活性[2]。目前,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菌也在逐年增加,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抗生素来与之抗衡。通过糖基化增加抗生素种类和改变抗生素活性是一条很有前景的途径,探讨糖苷类抗生素的产生机制和糖基转移酶的催化特征,有望为发现和改造新活性的抗生素奠定基础。

1糖苷类抗生素

很多糖苷类抗生素在生物合成中经过了立体和区域选择性的糖基化,在这一生物反应中,糖基转移酶催化其结构中的糖基以单糖、双糖和寡糖链的形式结合到配基上从而形成特定的C、N和O苷(Fig.1)。糖苷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途径中,糖基化通常是后修饰的最后一步,如万古霉素(vancomycin)、替考拉宁(teicoplanin)的糖链都是在生物合成的最后引入的[3]。Fig.1TheC,NandOglycosideantibiotics

糖苷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通过抑制革兰阳性菌肽聚糖的合成,如雷莫拉宁(ramoplanin)[4];另一类是抑制DNA促旋酶的活性,如新生霉素(novobiocin)[5]。

2糖苷类抗生素中糖基的主要作用

糖基化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增加化合物的水溶性。己糖衍生物结合到抗生素糖苷配基上,增加了抗生素的亲水性利于药效的发挥,典型的有替考拉宁环七肽上的N乙酰葡萄糖胺(Nacetylglucosamine,GlcNAc)和雷莫拉宁骨架上的甘露糖链;第二,利于分泌。A40926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甘露糖基转移酶(mannosyltransferase)特异识别mannosylPPC55作为糖供体,使糖基化的抗生素利于分泌[6]。第三,糖基化是产生菌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竹桃霉素(oleandomycin)的产生过程中,糖基转移酶OleD使中间态抗生素糖基化,造成其在胞内短暂失活,抗生素分泌后,再由糖苷酶水解去除糖基,使其恢复活性[7]。该机制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中比较常见,类似功能的酶还有MgtA[8]。

3糖基转移酶

糖基转移酶在生物体内催化活化的糖连接到不同的受体分子,如蛋白、核酸、寡糖、脂和小分子上,糖基化的产物具有很多生物学功能。在不同的Gtfs家族中存在一类与抗生素生物合成相关的Gtfs,它的功能是在抗生素生物合成的后期使其糖基化,通过糖的位置、类型和数量的改变对抗生素的活性进行调节。

随着对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深入研究,从放线菌中已经分离了100多个抗生素生物合成相关的糖基转移酶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这些基因编码的蛋白都属于糖基转移酶家族。大多数糖基转移酶基因都具有靠近C端的富含甘氨酸(glycinerich)的保守区,该保守区也存在于UDP糖基和UDP葡糖醛酸基转移酶中。选择GenBank中注册的有代表性119条糖基转移酶序列,用PAUP4.0软件进行系统分析,以近邻法构建系统进化树(Fig.2)。进化树的分析结果表明,糖基转移酶基因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并不能很准确的推断其生物学功能[9],例如,EryCⅢ和MegCⅢ,在氨基酸水平上具有83.4%的一致性,能识别同样的配基,UrdGT1b和UrdGT1c表现出了很高的同源性(具有91%一致的氨基酸和仅在31个氨基酸区域内有几个不同的氨基酸),但是它们却转运不同的己糖,UrdGT1c转移L夹竹桃糖(Lrhodinose),UrdGT1b转移D橄榄糖(Dolivose)[10]。催化CC、CN与CO糖苷键形成的糖基转移酶,在基因的序列和氨基酸水平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如Asm25(安丝菌素酰胺糖苷生物合成途径中催化CN糖苷形成的Gtfs)[9,11]、UrdGT2(乌达霉素生物合成途径中催化CC糖苷形成的Gtfs)[12]、GtfB(万古霉素生物合成后修饰中催化CO糖苷形成的Gtfs)[13]。

在万古霉素的后修饰过程中,糖基转移酶GtfB的Fig.2Adendrogramofdifferentantibioticglycosyltransferases功能是将UDP葡萄糖中的葡萄糖基转移到万古霉素的骨架上,对其晶体结构的研究表明,该酶具有两个结构域,存在于中间区域的沟可能包含UDP葡萄糖的结合区域[13]。糖基转移酶的结构测定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其催化特异性。

Gtfs的两个显著特征是:第一,在抗生素生物合成过程最后起作用,这一点使其在组合生物合成中能得到灵活的应用,其底物结构特异性的阐明可以为新结构和新功能化合物的发现奠定基础。Gtfs催化的糖基转移反应中,己糖的C1通过三磷酸核苷的去磷酸来激活,从而在亲电子的C1位置上捕获糖基底物,然后经亲核攻击,与糖苷配基的羟基结合。第二,大部分的糖基转移酶可以催化活化的己糖结合到糖苷配基底物的羟基上,形成CO糖苷,仅少数例外,如在rebeccamycin[14]和urdamycin[13]的衍生物中存在糖基通过CN和CC键与糖苷配基结合的化合物。安丝菌素的YMG平板培养发酵物分离得到了安丝菌素酰胺N糖苷类化合物,其结构中的糖基通过酰胺键上的N与糖苷配基骨架相连[11]。在urdamycin的生物合成中,可能是由于亲核的C原子和酚类的羟基处于邻位导致CC糖苷键的形成[12],但是催化CN和CC形成的糖基转移酶其特异性还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

3.1Gtfs的应用研究

(1)生物体内的研究Gtfs的体内研究主要采用遗传学方法进行,一种方法是通过质粒介导的基因替代宿主菌自身的TDP去氧己糖合成酶基因,筛选到的突变体作细胞工厂用于抗生素的改造。这些研究包括工程化的daunomycin(道诺霉素)[15]途径用于苦霉素(pikromycin)产生菌S.venezuleae和urdamycin的产生菌S.fradiae中生产4′差向异构的糖基和具有不同糖单元的蒽环类抗生素[16,17]。

另外一种方法是在不同的宿主中异位表达Gtfs,这方面的例子包括在宿主S.erythraea中表达oleGII基因产生3Orhamnosyl6DEB、表达tylM2基因产生5Odesosaminyl(tylactone)[18]。

研究表明Gtfs对不同的糖分子具有底物适应性,Salas的研究组创造出了共表达系统,该系统把来源于elloramycin生物合成基因簇中的糖基合成基因盒(Cassette)和糖基转移酶基因elMGT在一起成功地表达[19]。尽管很多糖基转移酶的底物广谱性已得到了证明,但仍有很多文献还是报道了特异性的糖基转移酶基因的存在,例如,C.cyanogenus中的UrdGT2[20]和来自S.spheroidNCIMB11891的NovM[21]。勿庸置疑,随着更多Gtfs编码基因被发现以及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在生物体内进行抗生素糖基化修饰的策略和模式也会增加。因此,建立多样化的微生物工厂来生产不同糖基修饰的天然产物,如表达糖基化修饰的聚酮(PK),非核糖体肽(NRP)和杂合的PK/NRP类抗生素,可以为筛选新活性化合物提供可能。

(2)Gtfs的体外研究Gtfs的体外研究依赖有活性的Gtfs、多样化的糖苷配基和糖基供体。由于抗生素糖基转移酶在体内含量很低,异源表达操作相对简便,所以研究者多以异源表达方式在微生物如E.coli或者S.lividans中进行异源表达获得[22]。已经有几个成功的例子,如NovM首次在S.spheroides中发现并克隆,并以活性形式在E.coli中表达和纯化[21]。通过化学合成和生物酶催化的方法来产生TDPD葡萄糖都是可能的[23]。比较而言糖苷配基最容易得到,可以通过母体抗生素的降解控制其产生,如相应糖苷配基很容易从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分别获得,novobiocicacid可以从酸催化新生霉素的反应中获得。除此之外,不同的配基还可以通过全合成或部分修饰来得到。如化学合成daunomycin、carminomycin(洋红霉素)和博来霉素(bleomycin)的衍生物[23~25]。

4糖基转移酶在组合生物合成的应用

应用遗传学方法生产新型聚酮和多肽类化合物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表面上看重组生物合成糖基化的化合物和聚酮、多肽一样复杂,但是和聚酮、多肽合成酶的复杂性相比,由于催化去氧糖产生的酶及其反应机制比较保守,因此重组合成糖基化的化合物更有实践意义[25]。

西班牙的Salas研究组已经建立了成功的基因克隆和表达系统用来生产活化的去氧糖,目的基因处于操纵子的下游,通过启动子的控制可以在链霉菌中表达。在链霉菌Streptomycesalbus中整合糖基转移酶基因oleGII,导入合成L夹竹桃糖(Loleandrose)的质粒后,合成红霉素内酯B(erythronolideB),而整合糖基转移酶基因elmGT后再导入生物合成L橄榄糖(Lolivose)的质粒pOLV可以成功生产特曲霉素(tetracenomycinC)[26,27]。

Staurosporine(十字孢碱)类化合物的结构是由一个糖分子和一个杂环的吲哚卡唑单元组成,通过化学手段较难得到,通过在一个生物体内共表达rebeccamycin和其它staurosporine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基因,分离鉴定了大约产生了30种staurosporine类衍生物[28]。通过遗传学方法改变Gtfs的特异性有一定难度,Salas研究组通过共表达糖基生物合成基因盒、Gtfs基因(staN和staG)和staurosporine的生物合成基因成功地替代了天然附加在吲哚卡唑基团上的糖基,为糖基转移酶在重组生物合成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证明重组生物合成在生产新的糖基化产物中较药用化学更有利[16]。

4.1使用产生菌作为细胞工厂

用产生糖苷化合物的微生物作为细胞工厂,在基因的编码区通过插入抗生素抗性标记或删除部分基因进行敲除产生突变体,引入外源糖基转移酶基因,使其利用细胞内活化的糖分子和微生物次生代谢的中间体合成新的抗生素。这种方法已经在很多生产菌株如红霉素(erythromycin)[29]、普卡霉素(plicamycin)、urdamycin、酒霉素(methymycin)[29]和苦霉素(pikromycin)上得到应用[30]。

另外一种促使不同糖单元结合到配基上的策略是在产生类似生物活性化合物的有机体上异源表达Gtfs,宿主作为细胞工厂提供核苷激活的糖源。配基骨架可以由宿主合成,也可以通过控制宿主的染色体基因和外源基因来合成,或者用化合物进行饲喂。通过把来源于万古霉素产生菌A.orientalis的基因gtrE在不产生糖基多肽A47934的链霉菌S.toyocaensis中进行表达,形成了新的糖基A47934衍生物[17]。

Gtfs转运不同的糖到配基骨架的特定C原子上,而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改变糖在骨架上的位置更有意义,这一设想成功产生了杂合的urdamycin和普卡霉素抗肿瘤药物[30]。

4.2使用非产生菌作为细胞工厂

在重组菌株的转化实验中,由于宿主不产生配基骨架,需要整合一个具有配基骨架生物合成基因的质粒到宿主上或者把配基添加到培养基中,通过生物转化进行修饰。糖分子则是通过转移一个或多个含有必须基因的质粒来提供,现在一些可以合成不同去氧己糖的质粒已经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被开发出来[31]。

5糖基转移酶的研究前景

最近,在糖肽的生物合成系统中得到了Gtfs的晶体,结构测定表明这类Gtfs家族有两个共同的结构域。NDP糖结合到C端,糖苷配基结合到N端(AGV/GtfB,DVV/GtfA)[13]。这个两裂的结构仅仅由两个肽连接到一起,提示混合和匹配各自的结构域是可以实现的[32,33]。因此,DNAshuffling或相关酶定向进化可以构建看似荒诞的Gtfs,改变其对己糖单元和配基的底物特异性,大大提高糖苷类化合物的结构多样性,为筛选到新活性糖苷类抗生素奠定基础。

总之,在生物合成中研究糖基化模式的多样性需要满足三个要求。

(1)建立糖基转移酶库通过重组生物合成生产新的抗生素糖苷,必须建立糖基转移酶的基因库,才能使之在工业上得到深入应用。随着更多基因簇的序列测定,Gtfs的数目也会逐年增加,发现具有混合和匹配的N或C端的Gtfs区域用于构建杂合催化体系,改变配基和去氧糖的识别,可以为特定的去氧糖单元寻找新结合位点[34]。

(2)建立配基的化合物库这些化合物包括简单的氨基香豆素类骨架(aminocoumarinscaffolds)、非核糖体肽(NRP)以及芳香化的聚酮配基[25]。但是,由相似酶催化进行CN,CC糖基化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3)建立糖供体的化合物库糖供体要包括很多UDP或TDP活化的糖和去氧糖。天然去氧糖附加到配基上以后,赋予了配基新的活性。去氧糖的氨甲酰化在很多类型的化合物如聚酮(新生霉素)、非核糖体肽(如替考拉宁)等抗生素中都存在,因此所有TDPD和TDPL去氧己糖衍生物在库中都值得准备[32,33]。

6总结

迄今为止已经发现了很多与抗生素生物合成相关的糖基转移酶,但现有的研究还不深入,对糖基化生物学意义、糖基转移酶结构和功能关系、催化机制、糖苷的活化形式以及组合生物合成的应用等有待进一步探讨。沈月毛研究组发现糖苷化与微生物的生长条件有关,同一个菌株在平板培养时产生的糖基化产物在液体培养时却检测不到。催化三种不同类型糖苷形成的糖基转移酶之间在其作用机制及底物选择性方面到底存在那些异同,都有赖于不同类型糖基转移酶高级结构的阐明,离实用化、产业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ThorosonJS,HosterTJ,JiangJ,etal.Nature′scarbohydratechemists:theenzymaticglycosylationofbioactivebacterialmetabolites[J].CurrOrgChem,2001,5(2):139

[2]WeymouthWilsonAC.Theroleofcarbohydratesinbiologicallyactivenaturalproducts[J].NatProdRep,1997,14(2):99

[3]LoseyHC,PeczuhMW,ChenZ,etal.Tandemactionofglycosyltransferasesinthematurationofvancomycinandteicoplaninaglycones:novelglycopeptides[J].Biochemistry,2001,40(15):4745

[4]CudicP,KranzJK,BehennaDC,plexationofpeptidoglycanintermediatesbythelipoglycodepsipeptideantibioticramoplanin:minimalstructuralrequirementsforintermolecularcomplexationandfibrilformation[J].ProcNatlAcadSci,2002,99(11):7384

[5]GellertM,O′DeaMH,ItohT,etal.NovobiocinandcoumermycininhibitDNAsupercoilingcatalyzedbyDNAgyrase[J].ProcNatlAcadSci,1976,73(12):4474

[6]SosioM,StinchiS,BeltramettiF,etal.ThegeneclusterforthebiosynthesisoftheglycopeptideantibioticA40926bynonomuraeaspecies[J].ChemBiol,2003,10(6):541

[7]QuirosLM,AguirrezabalagaI,OlanoC,etal.TwoglycosyltransferasesandaglycosidaseareinvolvedinoleandomycinmodificationduringitsbiosynthesisbyStreptomycesantibioticus[J].MolMicrobiol,1998,28(6):1177

[8]GourmelenA,BlondeletRouaultMH,PernodetJL.Characterizationofaglycosyltransferaseinactivatingmacrolides,encodedbygimAfromStreptomycesambofaciens[J].AntimicrobAgentsChemother,1998,42(10):2612

[9]代焕琴.安丝菌素生物合成的后修饰研究[D].中国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6:40

[10]WalshCT,LoseyHC,FreelCL.Antibioticglycosyltransferases[J].BiochemSocTrans,2003,31(Pt3):487

[11]LuC,BaiL,ShenY.AnovelamideNglycosideofansamitocinsfromActinosynnemapretiosum[J].JAntibiot,2004,57(5):348

[12]HoffmeisterD,IchinoseK,BechtholdA.Twosequenceelementsofglycosyltransferasesinvolvedinurdamycinbiosynthesisareresponsibleforsubstratespecificityandenzymaticactivity[J].ChemBiol,2001,8(16):557

[13]MulichakAM,LoseyHC,WalshCT,etal.StructureoftheUDPglucosyltransferaseGtfBthatmodifiestheheptapeptideaglyconeinthebiosynthesisofvancomycingroupantibiotics[J].Structure,2001,9(7):547

[14]SanchezC,ButovichIA,BranaAF,etal.Thebiosyntheticgeneclusterfortheantitumorrebeccamycin:characterizationandgenerationofindolocarbazolederivatives[J].ChemBiol,2002,9(4):519

[15]OttenSL,LiuX,FergusonJ,etal.CloningandcharacterizationoftheStreptomycespeucetiusdnrQSgenesencodingadaunosaminebiosynthesisenzymeandaglycosyltransferaseinvolvedindaunorubicinbiosynthesis[J].JBacteriol,1995,177(22):6688

[16]ZhaoY,AhlertJ,XueY,etal.Engineeringamethymycin/pikromycincalicheamicinhybrid:constructionoftwonewmacrolidescarryingadesignedsugarmoiety[J].JAmChemSoc,1999,121(42):9881

[17]HoffmeisterD,IchinoseK,DomannS,etal.TheNDPsugarcosubstrateconcentrationandtheenzymeexpressionlevelinfluencethesubstratespecificityofglycosyltransferases:cloningandcharacterizationofdeoxysugarbiosyntheticgenesoftheurdamycinbiosyntheticgenecluster[J].ChemBiol,2000,7(11):821

[18]WalshC,FreelCL,LoseyHC.Antibioticglycosyltransferases:antibioticmaturationandprospectsforreprogramming[J].JMedChem,2003,46(16):3425

[19]BlancoG,PatalloEP,BranaAF,etal.IdentificationofasugarflexibleglycosyltransferasefromStreptomycesolivaceus:theproduceroftheantitumorpolyketideelloramycin[J].ChemBiol,2001,8(3):253

[20]DürrC,HoffmeisterD,WohlertSE,etal.TheglycosyltransferaseUrdGT2establishesbothCandOglycosidicbonds[J].Angewandte,2004,43(22):2962

[21]FreelCL,AndersonJW,KahneD,etal.InitialcharacterizationofnovobiocicacidnoviosyltransferaseactivityofNovMinbiosynthesisoftheantibioticnovobiocin[J].Biochemistry,2002,42(14):4179

[22]MendezC,SalasJA.Alteringtheglycosylationpatternofbioactivecompounds[J].TrendsBiotechnol,2001,19(11):449

[23]HeX,MLiu,HW.Formationofunusualsugars:mechanisticstudiesandbiosyntheticapplications[J].AnnuRevBiochem,2002,71:701

[24]OberthurM,LeimkuhlerC,KrugerRG,etal.Asystematicinvestigationofthesyntheticutilityofglycopeptideglycosyltransferases[J].JAmChemSoc,2005,127(30):10747

[25]WohlertSE,BlancoG,LomboF,etal.Novelhybridtetracenomycinsthroughcombinatorialbiosynthesisusingaglycosyltransferaseencodedbyelmgenesincosmid16F4andwhichshowsabroadsugarsubstratespecificity[J].JAmChemSoc,1998,120(41):10596

[26]SalasJA,MendezC.Biosynthesispathwaysfordeoxysugarsinantibioticproducingactinomycetes:isolation,characterizationandgenerationofnovelglycosylatedderivatives[J].JMolMicrobiolBiotechnol,2005,9(2):77

[27]SanchezC,ZhuL,BranaAF,binatorialbiosynthesisofantitumorindolocarbazolecompounds[J].ProcNatlAcadSci,2005,102(2):461

第3篇

中医防疫 再度进入公众视野

早在4月30日,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就在新闻会上风趣地说:“我们不但有卫生部牵头的多部门人感染猪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我们还有中医――‘达菲’的主要成分就是‘八角茴香’。猪肉炖八角茴香,大家不妨一试!”

中医专家认为,甲型H1N1流感乃中医所说的“时症”,并提倡“治未病”。“未病”是指未来可能发生的疾病。中医“治未病”起源于《黄帝内经》,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灵枢・逆顺》也提出“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中医“治未病”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天人相应、形神合一、辨证施养、平衡阴阳、精神内守、正气为本6个方面,主张通过饮食、运动、精神调摄等个人养生保健方法和手段来维护人体的阴阳平衡。“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即通过精神调控,使真气从顺,从而使疾病不能发生或发展。“治未病”强调人们应该注重保养身体、培养正气、提高机体的抵御病邪能力,达到未生病前预防疾病的发生、生病之后防止进一步发展、疾病痊愈以后防止复发的目的。

著名中医张建明说:“不管是非典,还是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本质上都是病毒肆虐。”中医所谓的“时疫”,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对流行性传染病的统称,它是由各种致病性微生物或病原体引发的传染性疾病,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已不知发生过多少次,据在《中国救荒史》一书中的不完全统计,中国历生疫灾的次数为:周代1次,秦汉15次,魏晋17次,隋唐17次,两宋52次,元代20次,明代64次,清代74次。但人类都走过来了,因此不必太慌张,再怎么变化,也就是“致病性微生物或病原体”而已。中医称其为“外感”、“外邪”,一旦胜过了人体的正气,人就得病,如果流行的规模够大,那就是“时疫”,但每次总是人类战胜它们,并且还产生了大师级的医生,如汉末的瘟疫大流行,产生了张仲景、华佗;唐代的时疫产生了孙思邈;此后还有“金元四大家”、李时珍……

相关链接:现代中医药网:/

中医预防方案

1.在生活起居方面,中医认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食饮有节”、“起居有常”,所以要及时添、减衣物,饮食、作息要有规律。

2.要相信科学知识,克服恐惧心理,保持平和心态。中医认为“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恐则气下,惊者气乱”,如若对流感产生恐惧之心,必导致气机逆乱、气郁化热,产生毒热之邪,更易招致外感。

3.尽量减少外出,尤其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鼻涕等)或有呼吸道疾病症状的病人;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香皂和清水洗手,尤其是咳嗽和打喷嚏后;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扔进垃圾桶。

4.中药外用:

净化环境可采用以下方法。

(1)中药喷洒:用石菖蒲、艾叶,按1∶1比例,以水煮沸15分钟为宜,加水兑成含生药,20%~30%的浓度。

(2)中药熏蒸:①用石菖蒲、艾叶烧熏:按1∶1比例。②用食醋熏蒸:每立方米空间用食醋5~10毫升,加水一倍稀释后加热,每次熏蒸1~2小时。中药熏蒸每天或隔天一次,需据疫情而定,以适中为宜。

5.中药食疗方:

(1)二白汤:葱白15g、白萝卜30g、香菜3g,加水适量,煮沸热饮。

(2)薄荷梨粥:薄荷3g、鸭梨一个(削皮)、大枣6枚(切开去核),加水适量,煎汤过滤;用小米或大米50g煮粥,粥熟后加入薄荷梨汤,再煮沸即可食用,平时容易“上火”的人宜吃。

(3)荸荠、百合、梨等具有清热生津的作用,可以适当食用。

(4)鲜马齿苋30~60g,蒜汁加醋凉拌或蘸酱吃。

(5)赤小豆、绿豆适量熬汤服用。

(6)百合20g、薏苡仁15g、八角茴香2枚、鲜藕100g、瘦肉250g,煲汤,食肉饮汤,经常食用具有滋阴润肺、提高肌体免疫力的功效。注意:百合为寒润之品,风寒咳嗽、脾虚便溏者要慎用。

美国公布抗流感“食谱”

日前,美国MSNBC新闻网向公众推荐了9种食物,用于预防、阻击甲型H1N1流感。普通的食物真的可以成为一个盾牌,保护人们不受流感侵袭吗?

营养食疗

■酸奶:“益生菌可以保护肠道。有些酸奶中含有的乳酸菌可促进血液中白血球的生长。”

■红薯:“红薯能增强皮肤抵抗力。皮肤也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员,维生素A在皮肤结缔组织中起着重要作用。补充维生素A最好的办法就是从食物中获取β-胡萝卜素。”

■茶:“茶具有抗细菌、防流感的功效。哈佛大学免疫学者发现,连续两周每天喝5杯红茶的人,体内会产生大量抗病毒干扰素,这种可抵抗感染的蛋白能帮助人抵御流感。”

■鸡汤:“鸡汤是美味的感冒药。鸡肉在烹饪中释放出的半胱氨酸,与治疗支气管炎的药物非常相似,有盐分的鸡汤可以减轻痰多的症状。”

■牛肉:“补锌增强免疫力。锌在饮食中非常重要,可促进白血球生长,进而帮助人体防范病毒、细菌等有害物质,即使轻微缺锌也会增加患传染病风险。牛肉是补锌的重要来源,所以吃牛肉能预防流感。”

■蘑菇:“促进白血球抗感染。人们一直就把蘑菇当做提高免疫力的食物,现在研究发现,吃蘑菇可促进白血球的产生、活动,让它们更具防范性。”

■鱼和贝类:“补硒防病毒。硒主要来源于牡蛎、龙虾、螃蟹、蛤蜊等海鲜。”

■大蒜:“大蒜能抗感染和细菌。英国研究人员实验表明,食用大蒜可让感冒发生几率降低2/3。”

■燕麦和大麦:“康纤维抗氧化。燕麦和大麦都含有抗菌和抗氧化的物质。食用燕麦、大麦可增强免疫力,加速伤口愈合,还能帮助抗生素产生更佳效果。”

相关链接:美国MSNBC新闻网:/

参考书目

①《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②《丹溪心法》是综合性医书。5卷(或为3卷)。元・朱震亨著述,明・程充校订。

③《瘟疫论》。吴有性于崇祯十五年(1642)撰成,据《四库全书总目》载,《瘟疫论》2卷,补遗1卷,版本主要有清初刻本、四库全书本等。上卷载论文50篇,阐述瘟疫之病因、病机、症候、治疗,并从多方面论述瘟疫与伤寒的不同。下卷载文36篇,着重论述瘟疫的兼症,有数篇论述瘟疫名实和疫疬征治。

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宋代官修方书。此书包括名方很多,诸如至宝丹、牛黄清心丸、苏合香丸、藿香正气散、妇科逍遥散、失笑散、胶艾汤、儿科肥儿丸、小抱龙丸等,自北宋末至元代的200年中,民众应用很广。

延伸阅读

10种亚健康症状与饮食调理

根据调查:亚健康已经占据人群的绝大多数,70%到80%之间。很多人都以为疾病是静止的,是因为昨天的一个偶然事件引起的。其实疾病是一个不断累积发展的过程,亚健康就是身体给你发出的“求救信号”。出现亚健康状态后,如果你不去管他,那么只有一个结果:走向疾病。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求救信号”呢?下面列出10种常见的亚健康症状和解决办法:

1.失眠烦躁:多吃富含钙、磷的食物。含钙多的如大豆、牛奶、鲜橙、牡蛎、海带;含磷多的如菠菜、栗子、葡萄、鸡、土豆、蛋类。可补充钙、镁类补充剂。

2.脾气不好:钙具有安定情绪的效果,牛奶、乳酸、奶酪等乳制品以及海产品等,都含有极其丰富的钙质,有助于消除火气。萝卜适于顺气健胃,对气郁上火生痰者有清热消痰的作用,最好生吃,也可做萝卜汤。啤酒能顺气开胃,改变恼怒情绪,适量喝点儿会有益处。

3.压力过大:维生素C具有平衡心理压力的作用。当承受强大心理压力时,身体会消耗比平时多8倍的维生素C,所以要尽可能地多摄取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清炒菜花、菠菜、水果等。工作压力大的人,如果服用复合维生素C片剂,会有比较理想的效果。

4.神经敏感:神经敏感的人适宜吃蒸鱼,但要加点绿叶蔬菜,因为蔬菜有安定神经的作用。吃前先躺下休息,松弛紧张的情绪。另外,镁元素也有镇静神经的作用。

5.体瘦虚弱:体瘦虚弱的人通常缺乏蛋白质和脂肪。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是鱼、肉、蛋、奶等,在吃前最好小睡一会儿。人们都习惯饭后睡觉,这是不正确的习惯,应改为饭前睡一会儿,因为吃了饭再睡,人会觉得越来越不舒服。

6.筋疲力尽:可在口中嚼些花生、杏仁、腰果、胡桃等干果,对恢复体能有神奇的功效,因为它们含有大量丰富的蛋白质、B族维生素、钙、铁以及维生素E,却不含胆固醇。此外,蛤蜊汤、青椒肉丝、凉拌蔬菜、芝麻、草莓等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适度的热量,能保护并强化肝脏,不妨多吃一些。

7.眼睛疲劳:在办公室里整天对着电脑,眼睛总是感到很疲劳,你可以在午餐时点一份鳗鱼,因为鳗鱼含有丰富的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A。另外,橙黄色的蔬菜和动物的肝脏也富含维生素A,边看电脑边啃胡萝卜也是不错的选择。

8.大脑疲劳:坚果,即花生、瓜子、核桃、松子、榛子等,对健脑、增强记忆力有很好的效果。因坚果含有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亚油酸,并且含量很高、无胆固醇,所以人们常常把坚果类食品称为“健脑”食品。另外,坚果内还含有特殊的健脑物质如卵磷脂、胆碱等,所以对脑力劳动者来说,它的营养、滋补作用是其他食物所不能比的。

9.丢三落四:做事丢三落四、虎头蛇尾、粗心大意时,应补充维生素C及维生素A,增加饮食中的果蔬数量,少吃肉类等酸性食物。富含维生素C及A的食物有辣椒、鱼干、笋干、胡萝卜、牛奶、西红柿、红枣、田螺、卷心菜等。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服务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