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06 16:04:1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自动化产品调研报告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国务院在《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中,要求对接《中国制造2025》,提出“逐渐形成重大技术装备、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基础装备、一般机械装备专业化合理分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使机电行业所需自动化控制技术集成应用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原来复杂的机械装置和简单的电气控制相结合的机电一体化逐步向被由机械技术、电气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气动技术、液压技术、传感器技术、PLC技术、网络及通讯技术等学科的强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所取代。
为获取机电一体化行业分析、 岗位职业行动领域分析、 职业岗位群和相应的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等信息,我们针对企业和学校的具体情况,拟定具体的调研问题。调研过程中以上述问题为调研的基本诉求点,通过现场考察、走访座谈、调查问卷、专题研讨等方式,结合企业的调研对象直接或间接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通过调研,确定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并给出结论和建议,为机电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提供依据,促进机电专业一体化专业的建设。
二、调研对象与内容
企业调研主要范围为广州周边地区相关企业,包括广州造纸厂等15家具有代表性的机电一体化企业,如表1所示。调研对象是这些企业的机电一体化一线技术员工、班组长、人事部门等。
本次调研共发出五种表格:包括面向专业技术岗位一线员工的实践专家调查表(56份),实践专家访谈记录表(37份),面向专业技术岗位班、组长的用人单位意见调查表(15份);面向企业人事部门的用人单位意见调查表(15份),以及企业座谈会议记录表(8份)。调研要了解以下内容:
1、机电一体化行业企业发展现状与技术发展情况;
2、机电一体化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数及从业人员(包括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的基本情况;
3、机电一体化专业对技能人才综合职业能力要求;
4、机电一体化专业现有课程设置在工作岗位的重要程度;
5、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与思路;
6、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及培养层次的定位。
三、调研分析
(一)行业企业发展现状与技术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将向创新性、高效性、节能性、可靠性、智能化、模块化、系统化等方面发展。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各种技术相互融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和产物,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
(二)技能人才需求状况与岗位职责要求
1、技能人才需求状况
对企业人才结构及来源调研显示:相关企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学历主要包括本科学历、大专学历、中职学历等,他们绝大部分直接从中职、高职和大专院校等学生中招收,从社会招聘的人员和企业自行培养的人员较少,从事维护、维修、安装、调试工作的平均年限是4-26年。从15家企业调查中获悉,从企业现有机电一体化技术人员以及未来3年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需求情况如表2所示。
机电一体化企业从事机电一体化相关工作的员工在机电一体化企业中约占76.8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企业中应用主要两个方面:制造机电一体化产品和利用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生产。 前者主要需要完成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装配、安装、 调试和售后服务等工作;后者主要包括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和设备的维护保养。不同企业对技能要求的类型和技能型人才的规格也有不同的要求。 机电一体化技能人才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2、岗位职责素质、能力要求
通过走访调查行业企业、回访毕业生及召开专家研讨会,共确定了4个典型工作岗位及相应的素质、能力要求,求如表3所示。
3、课程对从事机电一体化工作岗位的重要程度
针对现行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开设的课程,对从事机电一体化相关工作的员工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是各门课程知识模块对从事此工作岗位的重要程度(由不重要的0分到很重要的10分依次给分),取调查数据的平均分,得到表4。从各门课程知识模块平均得分情况看,机械类和电气类课程较为重要,如机械识图、机械装配、电工技术等课程;而文化基础课和非专业课程较为不重要,如数学求解、英语阅读、计算机编程等课程。当然,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到,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岗位,各门课程对从事此工作岗位的重要程度有较大差异,例如:销售人员岗位对应用写作、计算机应用和英语阅读等课程较为重要,而设备操作和装配岗位认为这些课程不重要。
四、调研结论
(一)人才培养方向定位
通过分析机电一体化专业对应的行业、企业的发展现状与技术发展趋势,分析行业、企业内生产类、维修类、技术支持类、服务类的相关技术岗位。结合近年来我校、我系多年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办学经验,将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定位为:面向机电制造业、机电设备安装及维修公司、使用自动化生产设备等的各行业、企业,从事机电设备的操作与维护、机电产品的装配与调试、机电设备的维修与改造、生产现场工艺技术人员、生产一线管理人员、机电产品的销售与技术服务等岗位,培养从事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维修、维护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层次定位
通过用人单位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相对应的岗位人才层次分类以及紧缺岗位人员数量需求,了解各企业岗位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及所需专业资格证书等。本专业人才培养层次可定位为:机电一体化(机械)方向、机电一体化(电气)方向、机电设备管理方向,各方向设置中、高级技工层次,通过一体化教学模式,以规范的操作与团队协作完成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维护等任务,同时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系统设计能力、制定元器件加工工艺能力、简单数控加工能力。人才培养方向与层次的定位如表5所示。
依托行企开展机电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为我们今后机电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提供依据。通过企业调研活动,我们体会到机电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还有许多细致繁杂的工作需要我们认真地完成。但只要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组织实施,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不断探索,认真总结,相信一定会完成机电专业一体化课程改革,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职业教育,为造就更多更好的适应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服务。
参与文献
[1]王京,苏月,张松宇.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企业调研报告[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7):25~26.
[关键词]:专业方向 人才需求 人才培养
通过调研和分析,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机电设备安装、运行、维护专业方向的准确定位提供依据。调研对象及内容:调研对象主要是从事机电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工作及生产车间的负责人、技术人员、技术骨干、管理人员等。调研的内容主要包括:机电一体化技术岗位的种类,岗位分布情况,各岗位的人才需求情况,岗位工种及各工种需求比例,岗位工种职责、工种内容、责任范围,企业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毕业生的需求情况等。同时利用各招聘网站进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整理。通过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机电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电产品的功能,除了精度、动力、快速性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从典型的机电产品来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集成融合成一体化,这必然需要机电设备安装、运行、维修、检测等所需的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我国急需懂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我国的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对数控编程及操作人员的大量需求反映了这一趋势。近几年来,职业技术学院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就业前景一片光明。在未来的几年甚至十几年内,对机电人员的需求将会是有增无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加大对机电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力度,迅速扩大在机电人才培养市场的份额。
3、云南机电设备维修行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需求。近年来随着云南省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云南企业为了增强竞争力,已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设备,这意味着这些设备安装、维护、运行等人才需求十分迫切,随着云南省装配制造业人才的紧缺,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缺口也随企业的发展和技术革新力度的不断加大将越来越大。因而培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电设备安装、运行、维护方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非常必要的。
近些年,各职业学院为企业培养了许多机电设备的设计、制造和使用人才,但是在机电设备,尤其是大中型机电设备,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的维修领域中,更是缺少维修人员。我省机电维修行业从业人员中,具有高职及其以上学历水平的技术人员仅占很小比例,许多厂家不得不高薪聘请国内外专业人士,但还是不能满足现代生产的需求。为此,应加强机电设备维修行业人才的培养,加大改革力度,为企业的发展及时输送应用性专门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
4、新形势的发展需求大量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毕业生已面向人才市场,面向社会,打破地区、行业限制,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其中许多毕业生要到经济发达地区条件好的机电企业谋职,这势必也会加大人才的需求量。21世纪机电技术的新发展及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政策的深入推进,先进技术的利用规模将不断扩大,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我院已与多家企业签订了学生就业合同,每年将输送多名的优秀毕业生。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电设备安装、运行、维护方向)人才具有长远而广阔的社会需求。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电设备安装、运行、维护方向)人才需求分析
当今,世界高科技竞争和突破正在创造着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秩序,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引起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机电技术正是这场新技术革命中产生的新兴领域,机电产品的功能,除了精度、动力、快速性外,更需要自动化、柔性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步实现自适应、自控制、自组织、自管理,向智能化过渡。从典型的机电产品来看,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和机械手等,无一不是机械类、电子类、电脑类、电力电子类等技术集成融合成一体化,这必然需要机电设备操作、维修、检测及管理的大量专业技术人员。我省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各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机电技术,这种通用专业的技术人才需求量更大。另一方面,机电技术的应用面广,在诸如农、林、牧、渔产品的深加工企业,食品加工、造纸、印刷以及交通运输以至现代商业企业等都离不开机电技术。因此对机电设备安装、运行、维护方向的人才需求量很大。
三、调研结论
通过对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昆明船舶设备集团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业的走访调研,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岗位需求综合素质高,具备机、电技术综合应用知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分别与企业领导、人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毕业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座谈后,充分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在近年来西部大开发的大环境下,社会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机电设备安装、运行、维护方向)作为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等专业的补充与延伸,所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将成为各企业需求的对象。
[参考文献]
[1]杨晔.稳定职业教育规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研究初探[J]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报告
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是指用电工电子技术及装置使生产机械或生产过程实现自动控制的一门多学科综合的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大大提高了生产率,在现代产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各种类型工业生产机械的单机自动化、以自动完成某产品的全部加工工艺为目的的生产过程自动化、工业企业经济管理方面的自动化等,已渗透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已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和主导。随着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量旺盛,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需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既有适应时代特点的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操作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为了我院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构建过程中,“有的放矢”,完成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使毕业生能够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从而实现顺利就业,根据专业的职业面向,必须进行调研,深入走访各行各业,专家学者,获取多方意见和建议,做好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素质和能力分析,构建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顺应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调研目的
为主动追踪电气自动化技术更新步伐,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需求无缝对接,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和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及内涵建设的要求,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我国职业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方向,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经深入地走访了解当前企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情况,企业现有技术人员的学历状况、人才来源情况,企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岗位类型(工种)及人才需求情况,企业技术人员的职业成长规律等方面的信息,掌握社会、行业以及企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变化趋势,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关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确定提供基础素材,为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建设、教学活动设计等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和市场检验标准,把握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内容及质量。
二、调研方法及内容
专业调研采用问卷调查、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进行。对企业采用走访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访问企业的领导、人事管理部门和生产技术人员,有条件的企业召开专家访谈会;对学生(主要为机电专业学生)采用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座谈会相结合的方式,对优秀的毕业生进行就业跟踪和回访。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方法与步骤,此次调研的内容分为两大方面:一是调查厂矿企业、电力行业等,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情况,企业现有技术人才的学历状况、人才来源情况,企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岗位类型(工种)及人才需求情况,企业技术人员的职业成长规律,特别是对口高职学生的职业岗位及职责、具备的知识、能力及素质、应学习的课程等。二是调查高职学院,如昆明冶金专科学校、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近年来毕业生实际从事的就业岗位及职业成长过程。
此次调研的内容主要是调查厂矿企业、电力行业等。学院坐落在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周边有各类大型、中型、小型电气自动化企业坐落其中,如“云南泰华食品有限公司”、“昆明大麦地食品有限公司”、“昆明顶津食品有限公司”(康师傅)、“云南康立信科技有限公司”、“昆明变压器厂”、“云南易初明通工程机械维修有限公司”、“上海紫光”、“云南陆航物流服务有限公司”、 “云南泛亚物流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浩宏物流集团”、“昆明圣火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云南绿生中草药开发有限公司”、 “云南希陶绿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昆明五彩印务有限公司”、“云南万鸿彩印有限公司”、 “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云南苏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云南巨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云南欧亚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昆明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经进一步走访到大理“杭州哇哈哈集团大理哇哈哈食品有限公司”、“禄丰供电有限公司”、“禄丰德胜钢铁厂”、玉溪“华宁供电有限公司”、“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昆阳磷矿”等单位调查调研,另从一些资料上了解到,昆明地铁首期工程运营急需4000名人才,其中工程管理(现场)工程师和机电设备工程师的需求量最大,这两个岗位技术人才是属于尖端的,最紧缺的,同样属于这个尖端的还有土建、桥梁、通讯、电气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软硬件等十余个专业的人才,由此可见,从这些公司单位和昆明的各项经济发展趋势看,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涵盖范围广,通用性强,厂矿企业都紧缺,厂矿企业、铁路运输、物流、药业等单位很需要大量的具有一定电气自动化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的实践技能人才,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岗位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据社会调查表明,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就业市场。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企业现有技术人才情况及岗位类型
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社会人才需求结构也发生很大变化。企业在人才需求上已由理论型转向技术型、技能型。调查显示,在企业进行人才招聘时,考虑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企业占33%,考虑高职高专学历的占45%,考虑中专以下学历的企业占22%。这说明企业招聘优先考虑应聘者的条件不是学历,而是技术技能能力,特别是那些适应能力强,技能水平高,并具有创新精神的毕业生特别受企业的欢迎。尤其是一线或岗位管理需要更多的是实践能力强的高技能型人才。调查中还发现,目前技术性职业岗位仍处于不饱和状态。当被问及公司在什么岗位上急需人才时,技术职位占45%,其次是销售职位占22%,管理职位占22%,其它占11%。且目前企业提供给应届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的技术性岗位主要为:①生产型企业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人员;②生产服务型企业电气设备安装、调试、维修电工;③高低供配电系统配电柜接线工;④电气设备操作员、管理员;⑤自动化工程施工人员;⑥生产型企业机电产品的售后服务人员。再加上云南许多企业近几年电气自动化产品生产运用的多样化、多层次发展,每年也提供大量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大专层次的就业岗位。
(二)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岗位类型
近年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岗位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为继电逻辑电路安装、调试和维护岗位,以及配电柜的销售和服务岗位;二为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和调试、维护和改造岗位。前者约占60%,后者约占40%。毕业生工作2―3年后,就业岗位发生了变化,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安装和调试岗位比率下降,而从事技术含量较高的维护和改造岗位比率上升。少数特别优秀的学生甚至从事电气控制系统技术员、设计员及现场工程师等岗位。从学生岗位的变化可知,随着学生实践技能的增强,理论知识得以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使职业能力得到质的提升,而知识和能力均实现正迁移。这种变化与职业成长规律相一致,即由初学者高级初学者有能力者熟练者实践专家,每个阶段对职业能力的需求不同,这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能力等级的划分提供了依据。
四、结论及建议
(一)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通过调研可知,明确的专业定位是一个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服务区域经济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宗旨,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是一所省属院校,面向全国招生,具有独特的行业、区位优势,由于云南省经济发展迅速,市场前景广阔,未来几年对各级各类人才需求旺盛,面对区域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大量的调研基础之上,经过综合分析及论证,确定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主要面向云南省经济开发区铁路运输、药业、物流,生产制造加工企业、大中型厂矿企业等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生产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维护人员(维修电工、安装电工、值班电工)。可从事企业自动化电气设备及控制系统的安装和调试、维护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调研可知,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面向为云南省昆明经济开发区、铁路运输、大中型厂矿企业等行业,可从事电气自动控制设备的设计,自动流水线的安装,高低压供配电系统的安装、运行、维护、调试等工作。通过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现状,结合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特点,并借鉴各院校的专业建设之长,建立公共课程学习领域,包括综合素质拓展课程,通过对专业技能型人才岗位职业标准的分析及职业典型工作过程的分析,并依据岗位职业标准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界定每个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考虑到我国国情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为保证学生跨职业学习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依据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兼顾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整个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学习领域共设计了三个部分:公共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框图如图1所示。
图1.电气自动化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框图
根据能力跃升理论,这三个等级的职业能力是逐级递升,而实现职业能力等级的跃升是以具备前一级能力等级所包含的职业技能为触发条件的,即前一级能力是本级能力的必备条件。
(三)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要针对职业能力来设置,应突出高教性、职业性和技术应用性。对应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能力等级,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解构与重构,要求每一门课程都要对应相应的职业能力项目,对课程门数做减法,废除不针对职业能力要求设置的课程,整合精简对应同一项职业能力的多门课程。因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具有很强的技术应用性和工程实践性,按照工作过程来开发课程,是体现职业教育特色课程开发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工学结合的很好契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案,其难点在于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课程内容的序化。课程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涉及事实、概念以及理解、原理方面的“陈述性知识”,解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一类是涉及经验以及策略方面的“过程性知识”,回答的是“怎么做”、“怎样做更好”的问题。以结构逻辑为中心的学科体系,传授的是陈述性知识,主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而以实践教学情境构成的以工作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强调的是获取过程性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和“怎样做更好”的问题,在充分考虑到教学的实际,遵循教育规律,对行动领域进行教学归纳,确定专业的教学任务和内容,并按职业成长规律将教学内容进行序化,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职业能力,从而转换培植出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学习领域。
结合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有关指导性文件,将上述资料进行重新组织和编排,得到具体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见表1。
表1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经全面、全方位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讨、调研,邀请企业从事多年工作的高级技术人员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对方案提出不足及改进措施,并将课程标准进行了研讨,不断进行完善。
(四)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实施以行动导向为原则。行动导向的教学是将专业学科体系与职业行动体系实施集成化的教学方案。这一方案可以通过广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但基本原则都是“行动导向”,即针对与专业紧密相关的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来实施教学。
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从“学习领域”向“学习情境”的转换,在实际教学环节中,需要结合学校自身的条件,比如学生状况、师资水平、教学环境、硬件条件等,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符合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的经验水平,将学生的心理需要和能力结合起来。结合实验实训条件,具体分析各门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在经过充分的工作任务分析基础上,通过教学载体来实施教学,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并将其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程度来安排教学,以满足学生的认知规律,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评价宜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以能力本位的考核方式为主,如过程考核,避免一卷定结果的情况发生,这样才能全面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职业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课程教学效果,课程教学效果的保障在于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具体表现为课程标准建设。目前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已进行对《可编程控制器》课程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开发工作,引领示范,随之而来,其他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核心学习领域课程也将进行开发和实施,
专业调研活动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进行科学的专业调研活动,教学改革才有依据,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才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和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其专业设置才能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原则,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序化的教育学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杜,2003.
温州往年的招工高峰出现在农历正月二十之前,但现在已经是农历二月中了,职介中心的大厅里还是挤满了人。
胡光发在温州打工已有八年,今年的光景是他第一次遇见,“做鞋的厂要么不招人,要么就已经招满了。”
让常年在温州打工的胡光发们感觉压力的是,今年他们的就业前景还将接受另一个压力和挑战。记者调查发现,除了胡光发这样经常在温州打工的人,还有不少曾在珠三角谋生的农民工也来到了温州,这些农民工都有一技之长。
外省市来温州求职的农民工明显增多,温州市职业介绍指导服务中心(下称职介中心)主任季建设向记者介绍说,作为农民工的集中流入地,温州2008年的外来人口有339万,“今年预计要超过350万。”
农民工总体供大于求已成事实,但温州的就业市场与珠三角相比却呈现出另一番景象:温州民营企业对熟练工的需求不降反升,当地的职业中介趋于规范,农民工受到的职业培训也越来越多。
已经过去的2008年,是整个劳动力就业市场的失望之冬;而在温州,改善就业与企业的发展机遇联系到一起――希望之春也许才刚刚到来。
熟练工就业新地图
“广东的一些港资、台资企业倒闭,很多熟练工流入温州,这次技术人员就一下招了60多个。”梅锡华告诉记者。梅是温州浙江展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整个生产流水线是自动化的,就算搬运工也要会输入电脑的操作。”梅告诉记者。作为一家生产印刷电路板的民营企业,温州当地在印刷电路板方面的熟练工并不多,他每年都要去深圳招人。不过今年的情况略有所好转。
无任何技能的农民工被称为普工,在温州的平均月薪是1100元左右,与去年基本持平。但就展邦电子而言,去年招收的普工没有文化程度的要求,而今年就要达到高中以上的文化水平。
据温州职介中心的统计,与去年同期相比,春节后企业招工登记总数减少,减少的幅度平均为10.5%。与此同时,企业对求职人员的工作熟练程度要求相对提高。
这与全国的基本形势类似。人保部在分析2009年春节后农民工就业形势时指出,从劳动力需求角度分析,要求新招员工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和中级工以上技能的比重,在历年持续提高的基础上,又分别上升了2个百分点和2.6个百分点。
但劳动力供给的现实表明,熟练工并没增加太多。温州职介中心在春节后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受调查对象中没有技术等级的占35%,高级工及以上只占4%,有37%的调查对象没有接受过任何技能培训。
季建设总结说,今年进入温州市场求职人员众多的原因,主要外省市来温求职人员增多,根据中心的问卷调查显示,58%的调查对象在来温州求职前有过外省市就业经历。
企业的机遇
虽然对熟练工来说,危机可能是一大契机。但即使像胡光发这样的熟练工,却至今找不到工作。
今年春节之前,胡一个月可以挣2500元。去年底他所在的那家制鞋小厂提前放假,胡回到湖北恩施的老家过了一个漫长的春节。
当胡光发3月1日重新回到温州时,发现自己曾经工作的鞋厂已经关门歇业,他只好来到温州职介中心的大厅里,寻找一份新的工作。
胡光发听说温州的很多小鞋厂都在裁人,有的厂在去年裁过人的基础上还要继续裁,只剩一些大鞋厂还会招一点人。
需要招工的大鞋厂,也只能提供1500元不到的月薪,这和胡光发的心理价位差太多了,他觉得一个熟练工不止这个价。
温州职介中心主任季建设分析说,一些熟练工对工资的心理预期过高,而一些企业在当前经济背景下调低了工资,由此形成的落差造成部分熟练工的暂时失业,而且为数不少。
胡光发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就业前途已经跟另一件被政府和学者喊了好多年的事情相联系,即产业解构调整。
从短期来看,国际金融危机降低了温州的经济增长速度,从而降低了劳动力就业的总量需求;但从长期看,金融危机也促进了温州的产业结构调整,对于温州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客观上起到了清除这些企业竞争对手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金融危机不仅没有使这些企业的劳动力就业减少,反而会有所增加。
这是一个判断性结论,出自温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与同济大学合作刚刚完成的一项调研,他们从去年底到今年初下发了上千份问卷,参与问卷调查的企业涉及到温州的各行各业,最终形成了一份《金融危机对温州市劳动力就业影响及其对策研究》的报告(下称“调研报告”)。
展邦电子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印刷电路板的主要产地在广东,而国际金融危机让规模庞大的港资、台资企业迅速倒下,这些竞争对手培养起来的熟练工和工程师正好为展邦电子所用。
在调研报告课题组与温州市的企业座谈会上,法派集团仍然感觉“招工难”,主要是熟练工难招,人本集团在2009年提出比2008年更大规模的发展计划,“这些企业不仅没有将此次金融危机当做危机,反而更当做是一次‘机遇’。”调研报告如此描述。
根据温州市工业11项及7项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从2008年4月份一直到10月份,呈逐月上升状态,11、12月份略有下降,“这事实上表现出竞争生存下来的企业效益上升的效果,这种效果可以理解为金融危机对温州行业的一种整合,它所带来的劳动力就业影响将是一种结构影响效果。”
课题组对制造企业用工情况的调查也发现,以往普遍存在的技工荒,现在得到大幅度的缓解。瓯北的阀门制造企业伯特利集团的一名负责人对课题组表示,现在只要在厂门口贴一张招工启事,很短时间就能招到所需人员。
部分企业“门口招工”的便利根源于同行业其他企业停工或半停工所带来的裁员,这些员工很多来自于广东珠三角地区的民营或外资企业。
调研组的报告显示,温州被调查企业生产的产品中,性质为“自有品牌”的比例达到41.4%,产品性质属于“为其他品牌生产加工”、“来料加工”等的比例为10%左右,而“无自有品牌”的比例最低,不到2%。
“这充分显示出温州企业产品出口性质主要是自有品牌,为国外企业贴牌加工的企业比例明显低于广东珠三角地区的民营企业,这有助于产生有利于温州企业发展的结构影响。”
调查组惊奇地发现,有超过一半的企业认为此次金融危机对其影响并不大,甚至有2.2%的企业认为根本未受影响,这与珠三角企业的相关调查呈现出鲜明对比。
调研报告总结,经过金融危机洗礼生存下来的温州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得到改善,从长期来看,这些企业的用工需求将不断增加。
政府助力
胡光发也想过转行。比如有一家企业告诉他是生产保健品的,一个月可以给2000块工钱,但胡到了实地一看,发现那家企业不过是生产农药的,工钱最多1200一个月。
转行或许不错,但是胡光发或许转错了行。这还是跟政府和专家们常年说的那个专业名字相关,产业解构调整。
温州劳动力市场对熟练工的需求促成了政府对农民工培训的已经迅速启动。
温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就业训练中心联合推出为来温务工的农民工免费技能培训活动,培训专业有19个。此次培训是为应对金融危机,替企业减负的同时也给农民工提供一次提升技能的机会。
此次免费培训专业有15个,包括电脑应用、维修电工等。这些专业都跟温州产业结构向两端延伸有关。一是加大了设计和创新这一头,另一个就是加强服务。这正是传统中国制造业所忽视或者弱势的两端。
温州给出了免费培训的午餐,大部分专业培训是免费的,少数几项给予减免学费。培训结束后,由温州就业训练中心统一组织考证,证件由温州市职业技术鉴定中心颁发,全国通用。
此次温州对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所有费用由政府承担,其中初级专业为230元、中级专业400元。预计今年温州将对5万名来温农民工进行免费技能培训,政府将承担1000多万元的培训费用。
针对企业方面,温州则需要将国家和省级政策落实到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以及国家税务总局三部门曾联合出台了针对企业“五缓四减三补两协商”政策,通过缓缴五项社会保险费,降低四项社会保险费费率,实行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推行企业与工会或者职工双方平等协商等措施,减轻企业负担。
但记者调查发现,温州的民营企业大多没有听说过这些优惠政策。一个打火机企业的老板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该企业只有1月份的员工养老保险免交,其他优惠都没有。”新《劳动合同法》的执行仍然是企业目前最大的难题。
2月6日,人保部《农民工就业问题的有关情况和对策措施》,要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强化就业服务,在“输出地”和“输入地”之间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引导农民工有序外出。
今天,企业的业务需求驱动着数据中心内的各种服务器和存储设备飞速增长,全球数据中心急剧膨胀。在地球环境日益恶化、能源问题日趋严重的大背景下,企业已经不仅仅被数据中心庞大的功耗、严重的散热问题以及高昂的电费所困扰,如何简化管理、如何更好地支持企业业务的灵活快速发展,也成为了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新目标。
IT变身“电老虎”
2005年,Google在美国俄勒冈州仅有1.2万人口的小镇建设了数据中心,此举后来成为了“绿色IT”的重要标志事件。Google之所以将新数据中心选址俄勒冈州,原因有三: 一是投资回报率高; 二是依山傍水既可做水冷,又能解决散热问题; 三是在水边可以自建发电站,这就解决了供电问题。
事实上,逐年飞速攀升的电力消耗已经成为IT企业运营成本中的很大一部分。据IDC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IT产品总耗电量估算在300亿~500亿度,服务器的能耗总花费为136.8亿元,占到了IT产品总能耗的1/3,等同于葛洲坝电站一年的发电总量。一般,一个拥有500台服务器的数据中心,服务器电费将达到180万元,而用于服务器冷却的空调等设施消耗的电量几乎等同于服务器本身的耗电,这样,每年电费将达到360万元。
业内人士估计,2008年,现有数据中心中约有50%已经无法保障足够的电力供应,且现有冷却系统的容量在未来也将会无法满足高密度设备对于能源的需求。
浪潮集团高级技术经理乔鑫认为,不断攀升的能耗成本一方面提高了数据中心的运营成本; 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发电主要是火力发电,耗电量越大就会产生越多的二氧化碳,因此也会带来更严重的环境污染。“在国内,谈到IT节能,服务器是关键。比如,在CPU空闲的时候,可以设法把CPU功耗降下来; 在硬盘空闲或是没有数据访问时,让某几个硬盘断电,当一旦有了新请求,再将硬盘重新恢复运转。这也就是借助服务器管理来实现绿色节能。”乔鑫说。
IBM系统与科技事业部企业级解决方案总经理朱明则认为,绿色数据中心的能耗评估非常重要。“有一种方法叫做能耗评估,是用来评判数据中心能耗的。有了这种评估工具,用户就可以了解用不同的方法应用服务器时能耗情况是怎样的,甚至最后还能计算出机房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需要多少棵树来吸收。”朱明介绍说。
对此,奇梦达公司亚太区计算类存储产品部高级市场经理吴至中讲到,根据今年4月的分析报告,整个ICT市场的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球总排放的2%,与航空业的排放相当,所以ICT产业是全球温室效应的一个重要“元凶”。而在ICT产业中,PC和服务器实际上占到了60%以上,因此,内存的绿色就显得格外重要。
利用好虚拟化是关键
随着“绿色IT”在中国的发展,如今其已经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它不仅涵盖了IT产品的研发、采购、生产、包装、物流、销售、使用和维修,还要求IT企业不断提供越来越多的绿色产品。
Novell公司高级技术工程师仲智维表示,通过虚拟化技术、对服务器进行整合,可以完成数据中心的优化。“虚拟化技术分为全虚拟化和半虚拟化。全虚拟化是所有的应用和操作系统都运行在虚拟机的监控层上; 半虚拟化则是操作系统和应用不经过虚拟机,通过VMM虚拟机的监控层直接访问系统的硬件,这就提高了磁盘I/O和网络I/O的性能。全虚拟化与半虚拟化相比较,半虚拟化给用户带来的是更好的I/O性能。”仲智维认为。
事实上,虚拟化技术并不是真正的解决办法,自动化的虚拟化解决方案才是关键。仲智维解释说: “虚拟化之后,仍然要面临如管理同样多的虚拟化操作系统等难题,因此,自动化的虚拟化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包括服务器整合、业务连续性、资源动态分配、动态生成、负载管理等。而自动化的虚拟化可以提高服务器和空间的利用率,提高服务的可用性以及业务的灵活性,并降低成本。”
据仲智维介绍,虚拟化技术实现后,可以将大约700台物理服务器整合到一个数据中心,通过对服务器的整合,把用不着的服务器从数据中心中剔除出去,通过对资源消耗的降低来节省成本,与此同时,物理服务器的管理工作也能够大大减少。
关于虚拟化在数据中心中的价值,作为虚拟化三巨头之一的思杰公司有独到的看法。思杰系统公司大中华区市场总监陶欣指出,思杰利用虚拟化技术把数据中心转化为应用交付中心,从而使数据中心能够最平滑地与业务实现融合,并实现应用交付。
思杰认为,数据中心应该是一个服务中心,是把所有数据性的应用放在数据中心,然后前台用户在后台去抓取这些应用数据,这才是数据中心的核心思想。“数据中心提供的是强大的服务功能,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业务,也不管你是什么样的OA系统、业务系统,实际上都是要在后台的资源中心抓取里面的数据和应用,来为终端用户的使用提供服务。数据中心的建设不是为了数据中心而数据中心,最终是为了资源集中之后能够平滑地交付出去。也就是说,把数据中心的应用平滑地推送到用户前端,这就是思杰倡导的应用交付方式。”陶欣说。
一体化的信息管理
正如人们所了解的,数据中心存在的意义之一就是保护数据,当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够恢复业务并连续运行。
传统数据保护使用的是磁带离场保护,把数据从一个地方放到另一个地方去,保证容灾,其弊端是磁带挪动的过程很复杂,并且流程需要人去做,过程的安全性也不能保证。但同时,也有一个优点: 一旦发生故障,就可以把它运回来。
在这种背景下,Commvault提出了通过计算机和网络传送的方式。在异地放一个存储设备,由于只需要实现一种容灾,因此不需要配置非常高端的硬件。数据在数据中心写完后,直接通过网络复制到异地,因为过程中不需要人工干预,这就有效地保证了过程的安全性。
在备份过程中,Commvault提出利用“断点续传”的功能,把数据管理变成一个任务,一旦发生故障时,按照流程从故障点开始恢复数据,这在节省能源的同时,提高了性能。此外,针对断点故障,Commvault资深系统工程师刚介绍了一种“网格存储”功能。众所周知,在链路中有任何故障都会发生中断,如果除了这条链路以外有其他链路可用,恢复到其他的链路上既可以解决断点故障问题,同时又可以解决数据中心的能耗问题。“通过网格存储,就可以让软件自己选择可用的链路,以自动判断的方式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刚介绍说。
由于数据备份是数据中心非常重要的职能,为了减少数据量,Commvault公司还提出了“迁移”功能: 当有数据需求时,把数据按照策略迁移到已经产生备份介质的设备里去。迁移的好处是可以利用分级存储管理,把一个数据的占用空间释放出来,让空间去做更重要的事情,同时在原始位置上留下一个与这个数据相关的指针,一旦有需求访问,这个数据会自动回到业务系统供业务访问,使整个业务系统得到提升。同时,对业务系统进行备份时,备份的只是一个图片信息,指认信息非常小,只要备份几KB的数据就可以了,这样数据量便有效地减少了。
“Commvault在结合备份和迁移功能的同时,还提供了重复数据删除技术。”刚介绍说: “我们提供一种软件级别的重复数据删除技术,将备份和迁移两种技术集合。这项功能的优点是当做完备份再做迁移时,软件会识别出已经有一个迁移的版本,再做迁移时,不会真的迁移过去,只需把指针指向备份。这些技术的有机结合,使空间的占用更少,也有效地实现了绿色。”
多角度实现绿色
众所周知,绿色数据中心的建设目标有两个: 一是更环保,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尽可能节省用电和耗材; 二是更安全。
“实现绿色数据中心,首先要做设备共享。”刚认为,以前数据中心有很多信息孤岛,每上一个业务和系统,都会为此购买一套硬件主机及数据库等,并各成一套体系,而这个体系和其他体系之间的关系却并不大,即形成了“信息孤岛”。
“打个比方,针对北京堵车的问题,国外专家就提出了应当打开环路的设想。我们以前增加环路的目的是为了快速交通,但环路一旦满了就会造成拥堵,因为环与环之间是不通的。后来北京修了很多高架桥,环和环之间通了,交通状况也就好了很多。设备共享也是同样的道理,过去的数据是一套套的‘信息孤岛’,让它们实现共享,就可以减少对设备的新需求量。”刚形象地解释说。要节省耗电量,首先就要减少对设备的使用,实现共享后设备量会减少,用电量自然也会减少。
“要实现绿色就要尽可能地减少数据量。”航天联志科技技术总工程师孙庭瑞认为,数据是由业务系统产生的,数据产生后要对数据进行相关管理,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还要做备份,因此如果能够减少备份量,就可以减少对设备的需求量。同时,如果能够利用归档技术把不常用的数据从主存储挪到性能相应低一点的次级存储上,就能够减少主存储的空间以及主存储上需要备份的数据量,从而就从根本上减少了数据量。
前面提到,重复数据删除技术的应用也有助于实现绿色节能。在现实情况中,有很多数据是冗余的,在管理时冗余的数据只做一次备份就够了,而重复数据删除技术能够为数据中心整理出更多的空间。
“重复数据删除对于绿色的贡献是最为直接和直观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掌握和应用好这一技术,并将其在一个硬件平台上实现。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把重复数据删除及硬件压缩高度地集成在一个硬件芯片里。”北京众志和达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林谈到。
此外,集群存储被认为是目前存储架构的新潮流,因为集群存储架构非常符合绿色的要求。美国赛龙集群存储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区技术部经理杨峰说: “现在流行的NAS和SAN架构一般都是1~2个机头带多个盘阵的形式,也就是说,其存储的处理能力和性能都受到了机头的限制。”杨峰做了个形象的比喻,传统的存储架构就像提速前的火车,每节车厢都有乘客,而提供动力的火车头是惟一的,当车头坏了,整个火车就不能工作了; 说到存储,也就是说后端的存储不管有多少,完全依赖机头提供动力。这就不像动车组,每节车厢都有自己的动力; 集群存储就像动车组,是动力分散型的集群存储架构,既符合绿色存储的需求,同时,性能和数据的安全性也比较高。
“事实上,随着IT与业务的融合发展,数据中心需要不断在生命周期里做相应的更新,一般,数据中心的合理运营周期是20至30年,因此,做绿色数据中心,不单单是买一个绿色设备或安装一个软件解决方案,而是要在整个生命周期里解决绿色的问题。”万国数据服务有限公司设施规划与建设总经理凌宇翔说。
让数据中心
更高效地工作
对于企业来说,数据中心有两个很重要的资产: 一是数据; 二是人力。因此,降低人力成本对于绿色数据中心来说意义重大。
企业业务的扩张使得其需要更多的IT系统来支撑业务的运行,数据中心的规模将越来越大,建立集中式、大型的数据中心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数据中心本身的耗能会占到企业成本中的很一大部分。对于IT人来讲,在现有资源下,如何更好、更有效地建设数据中心,支撑更多的业务运算十分重要。
“在现有人力条件、物质资源和技术情况下,如何更有效地发挥数据中心的资源及其他技术优势以支撑逐渐扩张的业务是非常重要的。当然‘绿色’不仅代表了一种环境问题,还包涵了企业的责任感。”Avocent中国区技术部经理季晓文表达了自己对“绿色”的理解。
在规划数据中心时,企业一般非常关注两点: 一是物理设施,即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机房的外部环境,构建更加合理的内部环境,从而利用物理因素来更好地构成通风环境,使制冷更有效地发挥作用等; 此外,在数据中心运维过程中,大家最关注的是如何将这么多类型的技术和产品更好地管理起来,即如何能有一个好的运维平台去包容这么多需要管理的不同方面。
在管理数据中心时,企业的需求是不同纬度的,要管理的对象也很多,且不同的纬度在空间中又形成直角,它们并不相关。但当它们统一在数据中心这个物理空间中时,互相之间就会有结合,这使得不同纬度上的需求最终被整合在了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上,从而使数据中心实现更高效的工作。
评论
解决好IT与管理脱节问题
近年来,无论是IT企业还是政府部门都十分关注IT的绿色节能。在企业中,业务管理决策人员甚至把“绿色”看得比IT还重要,这一方面是出于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责任,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实现成本削减。
不过,研究机构ESG创始人、首席分析师Steve Duplessie却表示,根据其调研报告,在当前企业中,业务管理层与IT人员彼此越走越远。“业务层不知道IT有哪些技术、能帮他们做些什么; IT人员也不知道业务管理层需要什么。IT人员觉得自己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45%或者40%的作用,业务层人员却觉得IT只起到了18%的作用。无疑,随着这种脱节的增大,将会产生更多的问题。”Steve Duplessie在表示担忧的同时也认为,当下最关键的是让IT人员去考虑业务人员在想什么,如何用现有的技术来解决业务人员的问题; 而业务管理人员要了解IT有哪些技术能用以解决问题,而不是双方各走各的路。
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的市场就已经采用了网络营销的销售模式。如今信息的全面覆盖,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使网络营销成长为一个主要的营销手段。网络营销是创造企业效益的一个必备渠道,商家只需采用搜索引擎、移动手机端、微营销端等平台,对产品进行描绘销售。网络营销成本低、效率高、效果好。所以网络营销也被广泛地应用于汽车营销的范畴。传统的营销渠道,及通过中间商根据实体经营店的需求,进入生产厂家进行拿货的过程。传统的营销模式强调将尽可能多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给尽可能多的顾客。在传统的经营模式中,产品要经历好多个环节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臃肿的环节加大了产品的成本,使得顾客不能够享有很高的性价比,所以传统营销在做着不断地改善及完善。营销渠道的多样性给汽车营销创造了更多的营销平台,在多种的营销平台上都少不了优秀的营销人员,所以培养优秀的营销人员,招贤纳士成为当务之急。
二、营销人员所应具备的素质
通俗地来说,销售就是销售人员把话说出去,把钱收回来的过程。销售可以创造最大程度的价值,充分的锻炼一个人的意志,激发人们内心巨大的潜质。在销售过程中会遇到多种多样的难题,所以这就要求销售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素养,不断地总结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销售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才能更大程度上的突破自我,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价值。
(一)专业知识
想要把产品销售出去,自身首先要对产品有一个最全面的了解及熟悉。只有充分的了解产品的功能及特点,才能更好地把产品推销出去,让顾客对产品有个充分的认识,减少顾客对产品的顾虑,以此来达到销售的最终目的。汽车营销人员需要具备本专业必需的理论知识基础,外语知识,数学、计算机知识,机械基础知识和电工电子基础知识。除此之外,还要具备汽车具体服务的理论知识,熟知汽车的内部构造、汽车的各个部件的性能,对汽车的售后服务,及保修的时间,车险等有一定的了解。熟知汽车的使用、汽车维护知识、汽车技术发展知识和汽车节能知识等。另外还要熟悉知晓当今汽车市场的形式及未来发展的方向,掌握一定的营销方式方法,具有一定的营销理论的知识及市场经济知识。全面的知识素养要求具有一定的政治、德育、体育、音乐、美育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同时针对汽车的结构、维护知识,汽车营销知识、汽车销售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有一定的深造。
(二)能力结构
现如今,汽车市场是一个品牌大熔炉,国外的品牌大批量的被中国引进,所以这就要求营销人员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新上市的汽车品牌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外境人口在中国发展越来越多,所以这也要求销售人员具备一定的学习语言的能力,以此来进行更好的沟通。国外汽车的说明书的阅读,产品的维修手册同样需要具备语言知识。在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方面:要熟练的操作办公软件自动化的应用,要有相关的证书。一定的市场调查能力,通过市场调查,充分的了解消费群体的需求。需具备一定的文件统计归纳及整理能力,将调查问卷整理反馈给企业,企业针对性地进行产品的改善与升级。在写作与表达能力方面:能够撰写技术报告、销售企业调研报告等。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工程机械基本能力,可以绘制简单的工程图制,可以迅速地看懂图纸,简进行单零件的测量、测绘的能力。
(三)专业素养
销售人员接触的群体复杂多样,所以面对不同的消费群体,销售人员需要给出不同的态度。在销售的过程中,会有因语言,态度,说话方式等发生或多或少的冲突,这就要求销售人员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减少冲突所带来的营销损失。同时,销售人员要有最近本的抗压心理素质,把压力转化为动力,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严谨刻苦,有较强的工程意识,有较好的自我发展能力。注重文化素质的修养,掌握本专业所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进行拓展延伸性的学习。要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及审美能力,有良好的业余兴趣,在企业所组织的文娱活动中,尽情地展示自身的才华,收获莫大的自信,给之后的工作带来积极的影响。
三、结语
关键词: 《PLC技术及应用》 高职教育 考试改革
引言
高职高专的《PLC技术及应用》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自动化大类专业的主干课程。课程教学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岗位针对性强,课程设置针对电气设备的PLC维护、技术改造岗位;二是实践性强,PLC属于企业一线的应用需求,只有强化实践训练,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三是创新素质要求高,从事自动化设备PLC改造需要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因此,要系统、全面、公正地评价高职高专《PLC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情况,就必须推进考试改革,在考核内容、考核形式、评价方案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和合理规划,制定一套符合校情学情、岗位对接紧密、体现高职高专特色的考核办法。
1.目前PLC课程考核的弊端
1.1考试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高职高专的《PLC技术及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目前,大多数职业技术学院对该课程的考核评价,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理论笔试多,实践测试少。这种做法,导致知识点记忆的比重大,不能反映出学生的PLC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部分教师在PLC授课过程中过于注重梯形图的思维严密性,忽视了指令的应用性和工程可靠性的讲解,导致部分高分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实际应用能力弱,创新能力差。
1.2考核分值比例不合理。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PLC课程采取“期末成绩占80%,平时成绩占20%”的考核方式。每到期末,任课老师出题,以理论题为主,闭卷考试。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笔试,教师按照评分标准批阅试卷,试卷得分占总评成绩的80%。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到课出勤情况、平时作业和实验完成情况给出平时成绩。在这种考核方式下,期末笔试占了很多分值。部分学生就采用“考前临时突击“的做法,死记硬背理论知识,不利于学生PLC技能训练和应用创新。
1.3考核方式与岗位对接不配套。
在PLC的应用岗位中,员工完成PLC的技术改造需阅读大量的产品资料,而高职院校的PLC考核却是闭卷进行。因此,传统的考核方式多依赖于学生的死记硬背,不能考查学生阅读资料、灵活运用PLC的能力。这就直接导致现有的考核方式不能与PLC岗位有效对接,学生的能力结构与PLC应用岗位不配套。
2.PLC考试改革的策略
为了正确评价PLC教学质量,必须建立起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考试评价策略,充分实现评价的全面性、公平性和有效性,与实际工作岗位进行对接。通过考试改革,正确引导学生提高PLC资料查阅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努力提高他们在PLC应用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战能力。PLC考试改革的主要策略包括以下三点:
2.1突出实践考核,强化能力培养。
高职高专的PLC课程考核应当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突出实践技能的考核,坚持以技能为主线,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这就必须摒弃原来的“依靠死记硬背知识点蒙混过关”的考核形式,增加实践操作、实践技能的考核评定。在高职高专的教学活动中,突出实践考核,可以帮助建立以能力为主的PLC应用人才培养体系,体现高职高专“学以致用,能力为先”的教学特点。
2.2推进多元化考核。
为了强化PLC应用的职业素质培养,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通过考核的多元化,引领学生提高PLC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自主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课程《PLC技术及应用》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其考核应该是PLC知识灵活运用和实践技能并重,即理论加技能的考核模式。理论模块既可以闭卷考试,又可以是PLC应用案例分析报告、PLC应用调研报告。技能模块既可以是实验操作,又可以是创新实验设计与操作、工厂PLC项目优化实践等,注重过程的考核。总评成绩既要考虑期末考核与平时表现,又要全面考查其创新实践能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实现考核的多元化。
2.3强化岗位能力测试。
高职高专的自动化、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主要工作在企业一线。因此,PLC考核必须跟实际应用岗位对接,培养PLC一线岗位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充分应用考核的引导作用,及时调整PLC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深度,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要加强实习期的PLC岗位跟踪反馈,及时修正测试方案,加强岗位对接。
3.PLC考试改革的具体做法
PLC考试改革以后,总评成绩由40%平时成绩和60%期末成绩构成,分值比例与考核项目如表1所示。
考试改革应重点做好以下四点:
3.1PLC教考分离题库建设。
教考分离是实现考试公平公正的有效手段。在学校的支持下,我们利用超星网络平台,建设了PLC教考分离题库,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学质量。参与命题的成员,既包括本校专任教师,又包括校外专家和企业一线的能工巧匠,确保题库的多样性、客观性和实用性。在能力考核题库中,引入了企业的PLC改造实际案例,确保了岗位能力考查的有效性。
3.2注重平时成绩。
在PLC教学实践中,注重平时成绩考查,学生的平时成绩可以占到总评成绩的40%。平时考核的项目,除了出勤、作业、课堂提问以外,扩展到了第二课堂的PLC应用创新实践(兴趣小组活动)、各类技能竞赛、项目团队合作能力等。加大平时成绩的考核比例,可以避免部分学生考前突击,优化了学风,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
3.3强化技能考核。
在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中,PLC应用技能考核均超过50%。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给学生的每一次PLC实验打分,既包括实验结果的评定,又包括实验过程、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查。在期末考核中,实践部分是开卷的。学生从题库抽题,完成企业PLC真实应用案例,以此考查综合应用能力。这种在平时和期末都布置技能考核的办法,有助于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
3.4重视基础,考查创新能力。
在高职高专PLC教学中,必须强化基础指令的教学。在编程开发过程中,一边发展学生的梯形图编程能力,一边强化SFC绘图训练,才能保证维修电工(中级)的考证需求。因此,各校的PLC考核方案,都以基础指令考核为主。在本次PLC题库建设中,我们新增了以特殊功能指令为核心的“创新应用能力”考核模块。这个模块的分值不高,全程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允许学生在考核过程中上网,自主获取足量的参考资料,灵活采用各种方案完成考题。该模块的考点是学生的PLC综合应用、实践创新能力。
4.PLC考试改革的实施效果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PLC考试改革以电气自动化专业为试点,采用了多元化的考核模式。新的考核办法实施后,有以下特点:
4.1课堂提问和作业成绩明显
2014级的电气自动化班改革了PLC考试方式,由于平时分值比例加大,学生更加重视平时的学习情况,课堂提问和作业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引导了班级学风的健康发展。
4.2实践训练效果明显
与往届的自动化班级相比,2014级自动化学生更加注重技能的练习。每次实验和练习,都务求规范、准确。由于要进行创新能力的考核,学生在实践中勤于思考,努力寻找新的解决方案,提高了PLC实践应用能力。维修电工职业鉴定PLC应用模块的成绩表明:自动化班级的合格率从往届的90%提高到了2014级的97%,学生的PLC实践水平明显提高。
4.3学生的PLC岗位应用能力提高
2014级自动化学生的岗位适应性调查表明:PLC应用能力强。据工厂的师傅反馈,实现PLC考试改革的2014级学生,PLC的灵活运用能力强,综合能力强,能很快适应岗位需求,综合职业素质高于往届。
结语
长期以来,以理论考试为主的《PLC技术及应用》高职课程考核方案已显示出的弊端,不利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针对不足,笔者提出了“以技能为主、以理论为辅”、“以提升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考试改革方案,建立教考分离题库,加大平时成绩比重,强化基础技能考核,鼓励学生创新。教学实践表明:改革后的考核方案,提高了学生的PLC职业素质和运用技能,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岗位对接性强,有益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郭东萍.高职《PLC应用技术》课程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1).
[2]吉冰伟.PLC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及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
关键词: 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and reform of automation professionals training
JIA Hua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otou 014010;)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automation specialty,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Combined the needs of the community for automation professionals with features of autonomous regions and this school, the development of automation specialty in our school is summed up. Meanwhile, it puts forwards the reform of talent training as well a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llege reform.
KeyWords: automation specialty; talent training; teaching reform
0.引言
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专业目录,以自动化或控制工程(技术)作为其专业名称的专业共有8种,“自动化”类专业无疑已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最大的学科专业之一[1]
我国的自动化专业最早源于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首批设立的专业之一“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名称、专业内容进行了多次调整和合并,1995年国家教委颁布了“(高等学校)工科本科引导性专业目录”,将电工类的“工业自动化”专业与原电子信息类的“自动控制”专业合并为新电子信息类的“自动化”专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现在全国设有自动化专业的高等院校已发展到200余所。但在专业培养目标上,一直坚持宽口径“通才”,从而使自动化成为我国工科专业中为数极少的没有对口行业的专业之一。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自动化专业教育经过不断地调整、改革,其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完全符合整个科学与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趋势。自动化专业将会发展成为一个包含目前许多专业的大专业,成为真正的“跨行业的专业”,在新的专业体系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2]。
1. 自动化专业现状与特色分析
我国的自动化专业是伴随着我国工业从电气化一步一步向自动化发展而稳健发展的,是结合我国的国情(以满足国家需求为主要目标)创新发展出来的具有“跨行业的专业”特征的专业,在专业方向与主要内容上,始终抓住了国家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中的最主要的发展问题,伴随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及时作不断的调整,走“跨行业”的专业发展之路;在专业培养的目标上,一开始就不是行业性的,逐步拓宽专业口径发展到目前宽口径的“通才”[3] 。
在发展过程中,还逐步形成了我国自动化专业一些鲜明的特点,主要有:
(1)具有多学科交叉、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特点;自动化是当代高技术的集中体现与应用[3] ,自动化学科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高技术学科[4] ,不仅覆盖的面非常宽广,而且在自动化学科的结构体系中,还包含了其他学科的一些交叉分支。这就要求自动化学科与专业的基础和知识面要宽、要扎实,这无疑有利于培养宽口径、多面手、综合复合型人才,因此,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宽,各行业都需求。
(2)得益于具有方法论性质的科学方法;突出系统与集成的思想、方法。自动化的核心是控制与系统。控制的最基本问题是如何对系统施加控制作用使其表现出预定的行为,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更用原意是“舵手”与“统治者”的英文名词Cybernetics来命名他的“控制论”;而系统指的是由若干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子系统为达到某些特定目的所组成的完整综合体[5] ,系统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各子系统间的配合与协调,还依赖于环境与系统的互动。
历史表明,我国的自动化专业的发展,不但符合我国的国情,而且具有中国的特色、中国的创新。完全符合我国现阶段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兴工业化道路的国情,而且本科自动化专业和自动化科学与技术学科名称相一致,有利于同步发展我国的自动化科学与技术学科和本科自动化专业,为国家输送更多的自动化人才。
2. 我国自动化专业教育发展前景分析
2.1 自动化专业发展的分析
我国的自动化专业发展趋势应该按学科办专业,应该是“理论的应用、应用的理论”。应突出含机、含电、含计算机、含通信网络的大系统、复杂系统与人机系统的概念,向真正的“跨行业的专业”方向努力,以进一步满足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需求,培养出能处理各行各业复杂的系统问题的“系统集成者”。
目前,我国知识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并存,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存在,自动化专业教育应该有多种类型和多个层次,既要培养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研究型人才,也要培养从事设计和研发的工程型人才,同时还要培养技术维护、维修的技能型人才,这就决定了我国自动化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多样化。
2.2 自动化专业前景的分析
自动化技术是综合利用了计算机技术、制造技术、控制技术、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和管理科学等学科知识,采用设备集成和信息集成,实现了从规划设计、生产制造、管理销售等功能的自动化控制。
目前我国自动化技术应用还比较落后,工业自动化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面对我国传统工业的落后现状,国家将加大技术改造的步伐,使我国工业技术朝着多样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而自动化技术的采用是发展和提高国民经济诸多产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对传统产业实现技术改造、建立自动化工业体系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应用技术。用自动化技术改造现有工业任务繁重,自动化技术人才在未来几年内将具有相当的需求量。所以,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前景巨大、市场广阔[6] 。
3. 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分析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也越来越快,这就要求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亦应进行不断的改革,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
作为自治区级重点学科专业,自动化专业如何建设,如何将新知识和新技术融入课程体系,如何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使学科建设和教学内容始终结合自治区地方经济的建设发展,做到与时俱进,为社会培养适应性强的高技术人才,是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
3.1 适应社会建设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是钢铁院校,隶属原冶金工业部,已发展成为以冶金、采矿、煤炭、稀土为特色。我校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投身于自治区的经济建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走访了大量校友和各类型企业,从反馈与分析的结果看,自治区的经济建设需要我们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具备以下素质:
1)基础专业知识灵活运用;社会需要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还必须要能灵活运用理论知识。
2)创新意思的运用;社会需要的学生要针对于实际问题,准确找出问题与理论知识的关系,提出解决和改进方案,能对当前代表性的新的设计理念、装备、装置有直观的了解,要有创新精神。
3.2 本专业学科建设方向的设置
围绕自动化学科发展规划,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根本,整体上水平,局部创优势”的办学方针,按照“强优支重,以重带新,包容整合,互促共进”的原则,强化优势学科,支持重点学科,培植新兴特色学科,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
经过多年的发展,针对于自动化专业,形成了“风力发电技术及运动控制技术”、“智能系统与信息处理”、“流程工业自动化技术”等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技术队伍规模逐渐壮大,研究水平逐渐提高,在西部地区已经建立起一定的影响和地位,为本学科今后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
“风力发电技术及运动控制技术”方向是针对于内蒙古地区风能储备量占全国总量的40%。开展大型并网风力发电装备及控制系统研究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一项事关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前沿性和战略性的高技术研究。本方向注重“产学研”相结合,长期致力于风电机组整机、控制系统、变流装置及其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形成稳定的、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学术梯队组成合理。多项成果实现了技术转化,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显著贡献。
“智能系统与信息处理”长期致力于智能医学图像处理系统、医学图像配准与融合技术以及基于网络的传输与存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将为远程医疗信息系统的实施奠定良好基础,将有力推动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在远程咨询、远程诊断、远程教育、远程放射学等领域的应用。队伍整体年青、思想活跃,研究课题紧密结合国际国内最新研究动向,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研究潜力。
“流程工业自动化技术”立足于为自治区经济建设服务,借助学校冶金行业背景的优势,紧密结合流程综合工业自动化系统向扁平化发展趋势,基于三层模式、高效集成的流程工业企业综合自动化整体架构体系,在控制层(PCS层),结合控制领域的先进控制手段 (专家系统、智能控制、神经网络、模糊控制等),使控制达到最优,开展PCS级网络化智能控制器研究;在MES(制造执行系统)层,生产计划在流程工业企业中的重要地位,计划优化的巨大作用。队伍成员具有较强的理论创新和研发集成能力,在产品研制开发过程中发挥了高校的优势。
4. 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
为培养出更多“优而精”的大学生,我院十分重视在科技创新方面培养学生,一方面建立了配套建设相应的创新实验室;另一方面实施专业实验室开放制度;学院在政策上加以引导,在经费上予以支持,条件上予以保证,派专业教师给予指导,并邀请专家、教授进行学术交流和做学术讲座。大力扶持学生科技团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等科技竞赛,提高广大同学的积极性。为广大同学提高动手能力创造条件,形成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
学院经常组织并积极支持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文化活动,活动开展有计划,有组织,专业特色明显,活动效果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近三年来,我校学生在英特尔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电子毕业设计暨创新设计大奖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第五届“挑战杯”全区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首届瑞萨超级MCU模型车大赛、第三届全国就业技能大赛等中获奖不计其数。
5. 结论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关注的热点。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既是高校教育的天职,也是社会的呼唤和时代的要求。因此,我们继续建立健全学科带头人制度、加强研究室、学术队伍、实验室建设,不断探讨适合我校自动化专业学生实际情况的创新教育理念和模式,并通过实践加以改革和升华。
参考文献:
[1] 宋健.1998中国科学技术前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 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工程科学技术发展与高等工程教育改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 戴先中,我国自动化专业的特色、特点分析与发展前景初探[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3):1-5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自动化科学与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5] 北京大学现代科学与哲学研究中心.钱学森与现代科学技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6] 王 瑞. 我国自动化专业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28):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