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1-20 11:15:2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医保中心履职报告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一、目标要求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要求,遵循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围绕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改革要求,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按照患者总体负担不增加、医疗合理收入不减少、政府和医保可承受的改革目标,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医保支付制度、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县级医院运行新机制。力争到试点工作完成时,县级医院医疗条件明显改善,医疗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次均门(急)诊费用和住院费用得到有效控制,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二、明确功能定位
县级医院是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和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是连接城市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桥梁和纽带。主要为县域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包括运用适宜技术和药物,开展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危急重症病人救治,重大疑难疾病接治转诊;推广应用适宜医疗技术,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提供培训和技术指导;承担相应公共卫生服务,以及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等工作。
三、改革主要任务及措施
(一)改革补偿机制。将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确保前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
1.规范药品及医用耗材的采购供应。县级医院配备使用的药品、医用耗材(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全部通过省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平台采购,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药物,县级医院基本药物销售额占全部药品销售额的比例不低于35%,基本药物使用品种数占基本药物总品种数的90%以上,并逐步提高配备使用基本药物的比例。药品采购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公开透明的原则,建立药品量价挂钩、招采合一的集中招标采购机制。结合现代医药物流发展,减少和规范流通环节,控制配送成本。
2.发挥医疗保险补偿和控费作用。县级医院要提供与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范围相适应的适宜技术服务,控制基本医疗保障范围外的医药服务。医保基金通过购买服务对医院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予以及时补偿。缩小医保基金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与实际报销比例的差距。探索推行总额预付、按病种、按人头、按服务单元等付费方式,科学合理测算和确定付费标准。年底前开展的试点病种不少于20种,年末病种不少于50种。优化整合县域卫生资源,引导群众合理就医,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促进病员合理分流、双向转诊、分级诊疗。
3.适度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由县物价部门会同县人社、卫生等部门通过科学评估,参照劳动强度、技术含量、风险程度、价值、成本及环境条件等因素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合理调整,适当提高诊疗费、手术费、护理费和床位费等服务性收费价格,原则上调整价格总量不超过年药品合理价差总量的80%。调整后的医疗服务收费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弥补药品零加成后的补偿差额。调整方案报市物价、卫生、人社部门批准后,于前实施。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降低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政府出资购置的大型医用设备按不含设备折旧的合理成本制定检查、治疗价格,已贷款或集资购买的大型设备原则上由政府回购,回购有困难的限期降低价格。严禁医院贷款或集资购买大型医用设备。
4.落实和完善政府投入政策。建立政府财政补助稳定增长机制,逐步将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及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补助、承担公共卫生任务和紧急救治、支边、支农等公共服务纳入财政预算。对实行药品零加成销售后形成的缺口部分由财政通过考核给予补助。实施“先诊疗后结算”模式后,医保补偿经费应予以提前预付,以减缓医院资金周转压力。县级医院历史形成的用于建设和运营发展的债务由审计部门确认后,统一打包、锁定,由财政逐年清偿。县级医院不得出现新的债务。
(二)改革人事分配制度。要按照体现功能、按岗定编、科学设置、优化结构的原则推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1.创新编制和岗位管理。由县编办牵头,联合县财政、卫生等部门,按照《省公立医院机构编制标准》要求,根据县级医院功能、工作量和现有编制使用情况等因素,科学合理确定人员编制。县人民医院、中医院按床位、人员1:1.5-1.6的比例核定编制;县妇幼保健院按服务人口1:10000的比例核定保健人员,临床按床位人员1:1.5的比例核定编制。县级医院编制实行动态管理,每3年核定一次,按照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科学合理设置岗位。其中,专业技术岗位不低于总岗位的80%,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85%,中医院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60%。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以医、药、护、技岗位为主体,并根据工作需要适当设置非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应设置承担相应功能、职责配套到位的公共卫生科,负责本单位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
2.人员定岗竞聘。县级医院依据核定编制和岗位职责,拟定本单位设岗方案,经县卫生局审核,报县人社局核准后,确定竞聘人员,并采取考试、考核的方式统一组织竞聘上岗。县级医院实行资格准入制度,不具备执业资格的人员不得进入。对具有执业(从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如无相应空缺的岗位,可以高职低聘。
3.实行全员聘用。落实县级医院用人自,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并实行合同管理。合同应明确双方责任、权利、待遇、聘期等内容,合同文本应完整规范。县人社局、卫生局应按规定对岗位、人员、合同情况进行认定。对符合政策规定,完成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并办理各类保险。对于落聘人员按照系统内调剂、内部退养、离岗培训、待岗待聘、自谋职业等安置方式和分流办法妥善安置。县级医院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聘,择优聘用。
4.完善医院内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建立以岗位管理、绩效考核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医院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健全以服务质量、数量、成本控制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内部分配机制,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的分配原则,体现医务人员技术服务价值。在县级医院内部推行“临床首席医师制”和“护理服务标兵制”,收入分配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学科带头人和作出突出贡献等人员倾斜,适当拉开收入差距。严禁把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医院的药品和检查收入挂钩。
(三)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1.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机构。积极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成立由发改、编办、卫生、财政、人社、审计、物价、药监、监察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县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负责县级医院的发展规划、财务预决算、国有资产管理、重大业务、章程拟定和修订等决策事项,院长选聘和薪酬制订,重大人事分配等方面职责,并监督医院运行。委员会下设县公立医院管理办公室,作为执行机构负责医院管理、考核等具体工作。院长作为医院法定代表人负责医院的经营管理。实行院长聘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院长在聘期内可自主聘任副院长和核心岗位负责人,一般中层负责人适用竞争上岗、择优选任。
2.优化内部运行管理。健全医院内部决策执行机制。鼓励建立医疗和行政相互分工协作的运行管理机制。建立以成本和质量控制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严格执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探索实行总会计师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实施内部和外部审计。
3.完善绩效考核。建立以公益性质和运行效率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由县公立医院管理办公室与院长签署绩效管理合同。把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医护质量和服务效率,以及社会满意度等作为主要量化考核指标,每季度考核一次。考核结果与院长履职评价、机构编制调整、财政经费预算、医院领导班子和相关人员聘用、奖惩及绩效工资总量核定等挂钩。县级医院实行内部绩效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作为岗位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和晋级、奖励以及聘用、续聘和辞退的重要参考依据。
4.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以县人民医院为中心,完善县域急救服务体系,建立县域院前急救体系。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逐步按照每千人4张床位的配置标准增加床位和业务技术人员。严格控制县级医院建设规模和大型设备配置。鼓励资源集约化,适时成立检查检验中心,推行检查检验结果医疗机构互认,以及后勤服务外包等。
(四)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
1.提高技术服务水平。编制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发展规划,按规划支持县级医院专科建设。重点加强急诊急救、重症监护、血液透析、新生儿、传染病、职业病防治等重点专科以及县外转诊率较高的(如恶性肿瘤、儿童先心病等)病种所在临床科室的建设,对纳入医保保障和救助范围的20类重大疾病项目,在诊疗、救治、筛查、转诊和康复医疗等方面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诊疗水平和救治能力。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年开展的病种数不少于20种,年不少于60种(中医医院不少于30种)。
2.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建立以门急诊挂号、收费、药品管理为重点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平台,以及远程医学信息支持系统。前,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开通与省级医院、对口帮扶医院远程会诊系统,与乡镇卫生院、卫生室实现诊疗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一体化管理,基本实现医疗质量控制、药物合理使用、医疗费用控制等方面的信息技术监管。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制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建立健全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鼓励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到县级医院就业。新进入县级医院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师和护士,原则上须具备相应资格并进行规范化培训。积极培养县域内临床学科带头人,加强临床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增强护理人员队伍力量,按医院发展规模与需求,医护比逐步达到1:2。
4.全面落实便民惠民措施。全面开展无节假日门诊,优化门急诊环境和流程,完善门诊信息管理平台,公开医疗服务信息,广泛开展便民门诊,开辟急诊急救绿色通道,提供导诊、咨询、药品(医用耗材)价格及收费项目公示、费用查询、叫号、报告单打印等便民服务。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推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严格控制抗菌药物购用品规数量和使用率。建立患者投诉处理机制,落实首诉负责制,及时受理解决患者投诉,提高患者满意度。
5.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扎实开展“三好一满意”、医院管理“双高”活动,认真落实医德考评制度,激励广大医务人员树立大医精诚、仁心仁术、尊重生命、尊重患者、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加大对不良行医行为监管和惩戒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违规单位和个人,树立行业新风。同时,优化医务人员执业条件,保护医务人员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努力形成全社会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疗卫生工作者的良好风气。
(五)完善监管机制。
1.行政监管。加强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质量、安全、行为等的监管,开展县级医院医药费用增长情况监测与管理。及时查处为追求经济利益而发生的不合理用药、用材和检查等行为。建立以安全质量为核心的专业化医院评审体系;依托省、市级医疗质量控制评价中心,建立健全县级医院医疗质量安全控制评价体系,坚持定期监督、随机抽查、实时监督与网络监督相结合,确保监督到位。
2.服务行为监管。充分发挥医保机构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的调控引导和监督制约作用,控制医保保障范围外的医药服务,缩小医保基金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与实际报销比例的差距,逐步将医保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底前,将医保、新农合目录药品使用率及自费药品控制率、药占比、次均费用、住院率、平均住院日等指标纳入定点医疗机构分级评价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基金支付、诚信等级等挂钩,促进诚信服务。
3.综合运行监管。县发改、编办、财政、审计、人社、物价等部门要加强对县级医院履行功能定位和发展建设、投融资行为的监管,强化预算、收支、资产、成本等财务管理的监管。加强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价格监督检查。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联动,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行业自律行为监督,建立诚信制度和医务人员考核档案。
4.社会监督。实施公开、透明的群众满意度评价办法,加强社会监督。推进县级医院信息公开,及时向社会公开县级医院质量安全、费用和效率等信息,提高社会知情率,提升社会满意度。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发改、编办、卫生、财政、人社、审计、物价、药监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宏观决策和重大事项的决定。明确各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法履行监督职责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承担着为人民履好职、行好权的重要职能作用。几年来,我们东昌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发展高于一切的宗旨,始终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摆在人大监督工作的突出位置,紧紧围绕区委提出的“建设经济强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依法履行监督职权,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东昌区经济的大发展。
一是围绕中心工作,开展调研,为区委决策提供依据。2008年,区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围绕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围绕在贯彻落实法律法规过程中存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找准切入点,深入基层,联系实际,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为区委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意见。我们结合全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开展了经济工作、民生工作、科技工作、新农村建设工作等方面的调查,形成了《关于东昌区城市居民住宅楼弃管状况的调查报告》、《关于在东昌区推行部门预算工作建议的报告》、《关于贯彻残疾人保障法的调查报告》、《关于落实科技进步法和科技进步条例情况的调查报告》、《关于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等调查报告,这些报告都得到了区委的高度重视。其中,《关于东昌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区委主要领导作了重要批示,要求有关部门结合区人大调研报告中的建议,切实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7月份,区委组织部下发了《加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并在山东潍坊建立了东昌区农业科技人才培训基地。
二是坚持监督与支持相结合,不断强化执法检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是最具民主性和广泛性的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落实科学发展观,地方人大工作最主要的切入点,就是促使国家权力机关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监督工作的全过程,落实到各个环节。因此,我区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实施《监督法》,不断完善监督程序。我们制定了监督工作计划,印发给“一府两院”,并向社会公布。同时,找准方向、突出重点,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和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紧扣我区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带有战略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问题,开展“三察(查)”活动,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一些突出性的重大问题进行监督。在监督中,我们坚持监督与支持相结合。人大与“一府两院”虽然分工不同,但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为此,我们从支持的角度出发实施监督,同“一府两院”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促进全区发展的强大合力。并力求做到“监督不缺位、履职不越位、支持不添乱”,让“一府两院”切实感受到来自权力机关的真诚监督和支持,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监督效果,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三是狠抓审议意见的落实,注重跟踪问效。为增强监督工作的实效性,每个审议意见下发两个月时,常委会主任会议都要听取区政府关于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的报告。我们还注重跟踪监督,对上一年的监督议题,没有落实到位的,选择重点进行跟踪监督,检查审议意见的落实成效。2007年,区人大常委会对区政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情况进行了视察,提出了审议意见。为了检查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促进这项工作更好地开展,2008年常委会对这项工作进行了跟踪检查。区政府对审议意见中提出的“要进一步改善定点医院的医疗卫生条件、尽快配备救护车”等四条建议都逐一落实和解决,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增强监督实效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就是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人大在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律程序变为国家意志的过程中,要增强“执政为民”意识,更加了解民心、体察民情、改善民生,所作出的决议、决定都必须充分反映民意,集中体现民智,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努力做到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为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
紧紧抓住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视察、调查、执法检查等形式,督促政府做好社会保障、治理环境污染、加强农村医保和农村科技队伍建设、名师工程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安定和谐;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加大人大工作力度,做到关口前移,变事后监督为事中监督,督促“一府两院”依法处理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和严重司法不公、社会影响大的重大问题,促进了司法公正,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优势,通过人大代表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映民声、凝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注重搞好代表视察,结合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中涉及的问题、代表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反映集中又未能解决的问题、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中反映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媒体关注的问题来确定代表视察的题目,开展“三察(查)”活动。做好代表应邀参加执法检查和其他活动的组织工作;邀请代表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和旁听法院开庭审判,使代表在闭会期间既执行代表职务,又知情知政,充分反映民意,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注重抓好人大街道工作委员会和社区代表工作站工作。配齐配强人大街道工作委员会的人员,选好代表工作站的站长和联络员。目前,我们在全区的10个街道、乡(镇)建立了人大街道工作委员会,在51个社区和13个自然村建立了代表工作站。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工作活力
《监督法》的出台,丰富了监督形式,有力地防止了“一张任命书,五年太平官”现象的出现。在监督形式上我们进行了新的尝试。对人大任命的“一府两院”组成人员的工作,采取视察、调查、执法检查、工作评议等监督方式,提高了监督实效,促进了当地科学发展。常委会制定出台了《通化市东昌区人大常委会工作评议办法》。2008年,对区林业局、区发展和改革局、东昌区地税局和工商东昌分局四个部门进行了工作评议。为了搞好工作评议,常委会组成调查组,通过听取被评议单位工作汇报,召开座谈会,组织民意测评,与机关干部个别谈话,征求区纪检部门、区分管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意见等形式,全面了解了被评议单位贯彻执行法律法规、落实人大决议决定、履行职责和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情况。通过工作评议,增强了被评议部门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常委会主任会议还听取了区人事局、区民政局、区建设局和区安监局四个部门工作情况的报告,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收到明显效果。
一、十一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展情况
(一)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在既往开展健康档案建立的基础上,乡镇卫生院通过门诊就诊、入户服务、患者自我申报等多种方式来为辖区内常住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和电子档案。截止11月底,累计纸质建档45621份,建档率96.2%;电子建档45331份,建档率为95.2%,僧尼纸质、电子建档均为2232份,建档率98.9%。纸质版居民健康档案基本建立,电子版档案正在进一步录入中。
(二)广泛开展健康教育
加大对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各医疗机构年初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定期更换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内容,结合“10.8全国高血压日”、“10.10重性精神疾病宣传日”、“11.4糖尿病日”等慢性病主题宣传日,通过悬挂横幅、张贴宣传画、摆放健教处方等宣传资料,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健康教育咨询和健康知识讲座,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政策,让群众积极主动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年累计举办健康咨询活动132次,知识讲座107次,接受教育群众达8617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2000多份。居民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大幅度提高。
(三)老年人健康管理
对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县藏医院每年开展一次免费健康体检,除一般体格检查外,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心电等项目,乡卫生院对其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并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目前健康管理老年人2881人,管理率为55.53%。
(四)慢性病患者管理
医疗机构利用健康体检,积极开展重点人群筛查工作,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发现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患者进行登记并纳入管理,定期开展随访服务,对患者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目前辖区内已管理高血压患者2815人,健康管理率40.4%,规范化管理1971人,规范化管理率70.2%;管理糖尿病患者373人,健康管理率10.4%,规范化管理252人,规范化管理率67.7%。
(五)预防接种
及时为辖区所有居住满3个月的0-6岁儿童建立了预防接种证和接种卡,积极组织开展了国家扩大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麻疹疫苗查漏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建卡率98%,各种疫苗接种率为:卡介苗95.67%;脊灰糖丸96.56%;百白破94.16%;a流脑疫苗94.86%;a+c流脑疫苗94.59%;乙脑疫苗95.82%;甲肝疫苗92.62%;百白破二联92.86%。
(六)0—6岁儿童保健管理
为辖区0—6岁儿童建立儿童保健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及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对辖区的儿童开展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意外伤害预防及常见疾病预防等健康指导。全县7岁以下儿童4171人,保健管理3380人,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81%;3岁以下儿童2216人,系统管理1733人,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78.2%;全年全县新出生476人,新生儿访视409人,新生儿访视率85.9%,无新生儿破伤风发生。
(七)孕产妇保健管理
为早孕妇女建立了保健手册,按管理要求定期开展了产前检查和产后随访及健康指导工作。全年应管理孕产妇476人,其中早孕建卡360人,早孕建卡率为85.71%;开展了至少5次及以上产前随访服务的产妇359人,孕妇健康管理率85.47%;产后28天内接受1次及以上产后访视的产妇数367
人,产后访视率87.38%;农业户籍活产数419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334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79.71%,孕产妇系统管理322人,系统管理率达67.64%。发放叶酸513人2052瓶,叶酸增补的知晓率达92.7%,有效预防了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发生。
(八)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落实有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及时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协助配合县疾控中心参与现场疫点处理。开展了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对辖区的结核病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对非住院结核病人进行了进行治疗管理,并督导访视。传染病及时报告率、审核率均达100%,无甲类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4种232例,发病率为493.75/十万,无死亡。
(九)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稳步推进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工作,与相关单位和医保部门相互沟通协调,积极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摸底调查工作,排查登记疑似重性精神疾病患者9例,其中专科医院确诊2例,已全部录入“国家重性精神疾病基本数据收集分析系统”,乡镇卫生院建立了管理档案并做好随访管理。
(十)卫生监督协管服务
按照县卫生执法大队工作要求,各卫生院积极协助开展各种卫生专项整治活动,定期对辖区内学校卫生、非法行医、饮用水卫生安全进行协助巡访。2014年,全县无食物中毒、突发食源性疾病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十一)中医药健康管理
乡镇卫生院开展了0-36月、65岁以上老年人的中医药保健服务。0-36月的中医药健康管理364人,管理率为16.4%。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1055人,中医药健康管理率36.6%。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
我局成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专家组,在县疾控中心挂牌成立了公共卫生指导中心,制定并经政府下发了《2014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基本公共卫生绩效考核办法》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管理及使用办法》的通知,补助资金按照“统筹使用、分级负担、专款专用、绩效考核”的原则,实行预拨和结算相结合的拨付办法,严格报账审批程序,做到专款专用。由县卫计局组织,指导中心牵头,定期对各医疗实施单位进行督导检查考核,了解各项目工作贯彻执行进展情况,考核检查结果评价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挂钩,按照工作量和工作质量拨付项目资金,提高补助资金整体使用效益。
2014年,各级财政按人平35元下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应到位经费166.25万元,实到位经费122.675万元,截止11月,各乡镇卫生院开展公共卫生报销支出经费95.52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医疗卫生单位不重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十一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未真正落实。表现为:健康档案更新不及时,高血压、糖尿病发现率、规范管理率低,重点人群年度体检率低,妇女、儿童保健、慢性病管理等不同程度存在逻辑错误,健康教育宣传不到位,公共卫生服务真实性存在问题;各类档案资料管理无序,公共卫生服务资料规范性较差。
(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力量薄弱。村卫生室乡村医生服务能力低下,无法承担基本公共卫生职能,基本公共卫生主要由乡镇卫生院开展。受卫生院基础设施设备差,专业人员配备不齐,多数卫生院现无法开展辅助检查项目,加这部分医务人员责任不明确,履职不充分,导致服务规范落实不到位,服务质量不高,防治工作水平和能力急需提高。
(三)基本公共卫生指导中心无专项工作经费,有机构无编制,人员少,制约了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落实责任,强化工作措施。重点抓好乡村一体化管理,明确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工作职责,加强乡村医生管理,让乡村医生参与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把工作落到实处。
这是在海事部门面临新一轮的机遇和发展期召开的一次会议。党的十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为海洋经济发展开创了新格局。今年年初,新一轮政府上台后进行的国务院大部制改革,结束原来“九龙治水”、“五龙闹海”的格局,最终确定留存中国海事局和中国海警局两支执法队伍。由此,海事部门作为水上经济类执法队伍的职能定位更加清晰明确,其执法地位也相应得到提升。此外,在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海事部门的作用也更加突出。尤其在加大水上交通运输体系、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加速临海临港经济发展的要求下,其服务职能得到进一步彰显,并在未来面临无限潜能可以挖掘。
这是在新的工作形势和任务下召开的一次会议。现阶段,直属海事系统的核编转制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三定工作已经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轰轰烈烈的百日安全大检查已经时间过半,成效愈加明显;一场从上而下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也在全面进行,并得到了各分支局及各基层海事处积极响应。另外,水上交通安全形势取得“三降一升”的良好势头,成功举办首届海事概念船设计大赛、实施智慧海事工程、开展船舶远程电子签证试点工作等业务亮点可圈可点,党建、民生、服务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借助对年中工作报告的解读之机,我们选取其中的关键词进行归纳,同时也为2013年广东海事局上半年的工作做一个重要盘点。
1 关键词
“三降一升”
任务一如既往,成绩更胜从前。今年上半年,广东海事局辖区水上交通安全形势基本稳定,事故件数、死亡失踪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沉船数等四项事故指标“三降一升”。此外,上半年辖区水上交通重大事故数同比大幅下降。
其中,广东海事局辖区列入统计范围的水上交通事故19宗,死亡失踪14人,沉船9艘,经济损失约3397万元,水上交通安全四项指标“三降一升”,其中事故宗数、死亡失踪人数和经济损失分别下降13.6%、17.6%和22.6%。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值班室共接报处理海上报警事件308起,救起遇险生还者1261人,搜救成功率96.1%。与2012年同比,接报水上险情数上升18.5%,遇险船舶数上升14.9%,遇险人数下降38.1%。
2 关键词
百名干部履新
6月13日,广东海事局召开视频大会,对局机关、分支局和局属单位153名干部进行调整任命。
新任干部在24小时之内全部到任,高效履职。广东海事局按照“双向选择、择优选任、统筹选配”的总要求,同时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通过召开全局性的视频会,集中宣布、集中谈话、集中到任,不安排上级领导陪送,不安排职工迎送,不安排到任单位召开职工大会,不搞相互宴请,调整的干部限时一天之内自行到任。
此次核编转制中,广东海事局重新任命或选配的153名局管领导干部面貌焕然一新,这批党政骨干队伍的年龄结构、专业知识和来源经济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和优化,增强了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
3 关键词
港珠澳首节沉管浮运
在全国人民欢度劳动节的5月2日,港珠澳大桥建设工程进度的关键节点——首节沉管浮运却在进行着。全程艰苦工作5天4夜,港珠澳大桥首节沉管与西人工岛隧道接口才实现“初吻”。有媒体评价,其技术难度甚至大过太空飞船在宇宙中的对接。
港珠澳大桥沉管浮运是在世界上最密集的水域之一的海区作业,运输距离大,作业时间长,换用航道多,来往船舶大,航道较窄,潮汐、流场瞬息万变。为保障钢珠澳大桥首节沉管浮运顺利进行,海事部门出动包括“海巡31”船在内的14艘海巡船,1架直升飞机、执法人员100多人,在繁忙的珠江口打造立体“安全网”,全力为沉管浮运工程“保驾护航”。截至5月2日下午1800时,共拦截船舶26艘次,协调600余艘船舶安全通过浮运水域,保障了沉管浮运工程的顺利进行。
沉管浮运时间跨度长技术要求高、监管难度大,是港珠澳大桥建设最关键、最核心的环节,创造多项世界第一,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工程。为保障沉管浮运顺利进行,海事部门之前已经组织开展了四次演练。
4 关键词
智慧海事
年初工作会议上梁建伟就提出必须大力发展“智慧海事”,并将其定为建设广东海事现代化强局目标中的科技强局战略。
上半年,广东海事局成立专门的信息化工作组,广泛实施智慧海事工程。主要成果有,协助部局编制船舶远程电子签证管理办法,开展船舶远程电子签证试点工作;探索网络化、信息化监管模式,开展远程监控和电子巡航。同时,还建设海上搜救应急指挥信息化平台、广东海事局二级数据库、内河驾驶员实操电子化考场、船检行业信息平台、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一期)等项目;加快推进内河重点水域CCTV、VHF建设,整合各分支局CCTV、VHF信息资源;做好VTS建设规划修编,开展珠江口和西江干线无线主干通信网等项目前期工作,完善项目库。
5 关键词
水上住家船上岸
在2013年广东省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广东海事局局长梁建伟提交了以关注水上住家船人家和沿海生态危机等四大提案,在两会和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包括人民日报、南方日报在内的多家媒体进行了大篇幅宣传报道。
上半年,广东海事局与当地政府一起,对广东省内存在的上千家住家船现象进行走访调查,并邀请人民日报、新华社、广东卫视等多家媒体进行跟踪报道,赢得政府高度关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计划在2014年底,完成2012年登记在册的693艘住家船居民上岸安置,帮助他们实现岸上定居的梦想。同时,上岸后的一系列后续帮扶也没有停止,上岸定居后,还力争3个月内解决他们的社保医保、低保等基本生活保障。
沿海生态污染问题和珠江治安整顿等问题也提上了议程。为唤醒人们的海洋意识,配合广东卫视等媒体,参与到《广东沿海行》大型全景式系列报道中去,以新闻、专题、纪录片等形式联合宣传沿海现状。同时,上半年广东海事局还深入开展珠江航运治安整顿,加大无证小船(艇)整治力度,对“江盗水匪”进行严厉打击。
6 关键词
零的突破
年初,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常务副局长陈爱平在全国海事工作会议上表示,中国海事系统今年将加强对西沙水域、南沙水域、中国沿海规划航路的航海保障服务,保护中国籍船舶的航行安全。
广东海事局积极响应,并推进航海保障“南进战略”,完成南沙群岛美济礁海域扫测、东门礁设标等任务,实现我国西沙南沙海域航海保障零的突破。同时,“海巡31”船还圆满完成博鳌亚洲论坛的海上安全值守任务,首次对西沙、南沙进行巡航监管。
7 关键词
百日安全大检查
外地户籍的硕士生孔佟伟,在上海工作了8年后,终于拿到了上海户口。尽管经历了种种麻烦,每一环节如履薄冰,但他无怨无悔、庆幸万分,“我给上海做了贡献,我和我的孩子终于可以享受到上海的福利了”。
北京郊区的农村大妈江秀云,正因为女儿失去农业户口而十分懊恼。尽管她所在的村庄,种地的人越来越少,村民们都在期盼着被征地以及那笔颇为可观的补偿款,但江大妈却对“成为城里人”有些担心:“农民就像散养的鸡,只要给一块土地,就可以自己觅食,但突然变成圈养,肯定会不适应。”
7月3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决定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到2020年,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这是一项划时代的改革措施,牵涉面广、关注度高、挑战性强,不仅关系到城乡差别的消除、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命运,更决定着国家发展的未来。
上海
历时8年、积分落户的外地小伙孔佟伟
经过“8年抗战”,34岁的浙江籍小伙孔佟伟,终于在2012年6月拿到了上海户口,他告诉记者,那感觉就好比万里终于到了延安。“我给上海做了这么多年的贡献,我和我的孩子终于可以享受到上海的福利了。”
刚参加工作就办了居住证
2005年,25岁的孔佟伟从浙江的一所重点高校研究生毕业后,来到上海浦东的一家IT公司工作。因为买房子,户口不在上海的孔佟伟当年就办了上海市居住证。“当时,房屋中介告诉我,如果有上海当地的居住证可以少交几千元的税金”。
2002年,上海开始实施居住证制度。上海的居住证件包括《上海市临时居住证》(有效期6个月)和《上海市居住证》(有效期1年、3年、5年)两类。2013年7月起,上海开始实行积分制的居住证管理办法,积分达到标准分值(120分)的,可以享受更多的公共服务待遇,最突出的一点是子女可以在上海参加高考。
孔佟伟属于申办居住证较早的一批。至今回想起来,孔佟伟依然庆幸不已,“没有耽误以后的落户时间”。
2005年拿到《上海市居住证》后,孔佟伟可以在教育、就业等方面享受到部分上海市民待遇。当然,居住证毕竟不等于户口。
比如,孔佟伟可以拥有上海社保账户并缴纳“四金”。但是由于户口不在上海,养老保险将来要回户籍所在地领取,所以,单位为其缴纳的社保金就无法享受到了。而上海“四金”缴费比例相比其他城市较高。以养老保险金为例,个人缴纳部分是基数×8%,公司缴纳部分为基数×22%。如果按照月工资基数5000元计算,22%就是1100元,一年下来13200元。孔佟伟退休后只能回户籍所在地领取个人缴纳部分的养老金,而不能领取公司缴纳的更多的那笔养老金。
再比如,孔佟伟不能在上海登记结婚,他的孩子也不能在上海参加中考、高考,如果他失业了,就有可能失去居住证,更无法领取失业金。
“居转户”,一步都不能错
2009年,让孔佟伟更高兴的事发生了。
当年2月,上海市印发了《持有〈上海市居住证〉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的通知,符合条件的来沪创业、就业人员均可通过申请以获得上海户籍,而“居转户”的首要条件就包括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7年以及持证期间按照规定参加本市城镇社会保险满7年。
2011年底,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7年的孔佟伟,开始在上海“居转户”的论坛和qq群里取经。他告诉记者,当时每天看着论坛里、qq群中兄弟姐妹们各式各样的问题、在“居转户”路上的各种奇葩遭遇,他觉得写本儿小说的题材都有了。
比如,有的人好不容易在公司请了假,千里迢迢赶回老家,几经波折开具了户籍地计生证明,但因为内容是手写的,上海的区级受理机构认为不符合标准,必须重回老家再开一份;但更悲催的是,别人同样拿着手写的证明,上海别的区级受理机构却没提出异议。
比如,申请表上需要填写来沪之前的工作经历,有人如实填写了自己来沪前10年的每一份工作经历,结果被要求出示每一家单位的离职证明,否则审核通不过。申请人“欲哭无泪”,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托朋友找关系,找以前的同事、领导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开齐了所有工作的离职证明。申请人感慨,幸亏自己以前的工作单位没有倒闭停业的。
成功落户后,孔佟伟被人多次问过同一个问题:“居转户”,到底哪一步最关键?孔佟伟的回答永远是:“都重要,每一步都缺一不可,而且不能有任何差错,任何一步不符合规定都要推倒重来。每个人遇到的问题都有相同之处,但又各有不同。唯一能做的就是有足够的耐心和坚持的韧性。”
当然,作为过来人,成功拿本儿的孔佟伟,对“居转户”政策还提出了几条改进意见。
其一,上海市政府和迁出地政府沟通不畅。总体来说,上海的证明要比迁出地的证明好开。比如落户必需的“四大证明”(户籍地无犯罪记录证明、户籍地计生证明、上海无犯罪记录证明、上海计生证明),孔佟伟表示,上海的两证比较好开,格式也相对统一,但迁出地政府由于信息不对称且没有公开详细的规章制度可循,常要跑了一趟又一趟,甚至还给一些不规范的政府机构提供了权力寻租的机会。
其二,有些规章制度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比如落户审核中有一条是专业资格与工作岗位一致;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求大学所学专业与专业资格、工作岗位均一致。“这就好比你十八九岁填报的大学志愿,要与你二三十岁从事的职业一致。”孔佟伟说,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于是乎反复地咨询、单独写岗位说明,想尽一切办法拉近工作内容与职称、专业的一致性或相关性,也成为众多“居转户”人员的必修课。
提交了全部资料之后,等待审核的过程也让人焦灼、忐忑。政策规定,初审期限15个工作日,审核30个工作日,公示期限15个工作日,但据孔佟伟了解,有的人提交材料后5个工作日网上就显示受理通过,有的人则要花一个多月,也有的人至今未显示受理通过。
2012年出台的《持有人员申办本市常住户口办法》(下称《办法》)有效期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这一时间期限更让很多“居转户”焦虑不安。
尽管已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办法》到期后会出台新的、更完善的政策,继续推进“居转户”。但据孔佟伟介绍,仍然有许多已经在排队的人多了一份担心,感觉随时都会“再生枝节”。会不会有新的条件和要求?名额会不会减少?排队的人会不会越来越多?
有媒体报道,上海自2009年6月起试行居住证转户籍政策以来,截至2010年底,政策受益人员、随迁亲属共2000多人。上海市人事局主办的21世纪人才网信息显示,2011年,上海共办理居转户2711人,随迁1064人,共计3775人。2012年,共办理居转户3843人,随迁1851人,共计5694人。
孔佟伟和还是外地户籍的妻子不止一次地庆幸自己拿到了上海户口,孩子也随父亲一起迁户上海。“以后子女入园、入学,就不用再为无学可上或是因外地户籍要缴纳赞助费而发愁;将来退休后,我也可以拿到单位和个人缴纳的、全部的养老金了。”
北京
不愿放弃农村户口的京郊大妈江秀云
农业户口、土地、房屋,是近几年东宋各庄村民最关注的内容。
东宋各庄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东临河北省廊坊市,而村庄以南10里外,便是作为北京与河北界河的永定河。在村庄里,经常可以隐约听到起降于北京南苑机场飞机的轰鸣声,而在村民们的言谈中,这个村庄与机场有着更为紧密的关联。
很多村民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今年以来,他们多次看到有工作人员在地里打洞,获取土壤样本,甚至还压倒了一些农作物;村民们纷纷猜测,这预示着传闻已久的新机场终于要动工了。
其实在今年年初,新机场项目已被列入到北京市政府年度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清单,这标志着该项目将于今年正式动工;而在5月份,环保部也已经了《北京新机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早在2011年,北京市的新机场将选址永定河北岸的礼贤镇与榆垡镇的传言便开始在村民间流传。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村民纷纷开始揣测自家的土地将带来怎样的收益。在过去的三年中,这个位于北京市东南角的村庄始终处于土地征收的前夜。如今,终于要迎来破晓的时刻。
“要征地了,很多人都没有心思种地了”
8月3日下午一点半,村民江秀云从集市回到了家中。她刚刚卖掉了自家今年收获的第三茬、也是最后一茬甜瓜。“只要瓜秧不腐烂,就会结出瓜,一般每年会结出三茬瓜,今年的收成还不错。”江秀云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道,如果一亩地的西瓜或是甜瓜得到精心照料,并赶上风调雨顺的年景,那将可以带来过万元的收益。
江秀云今年55岁,家里原本4口人,如今,一对儿女都已经成家,女儿也刚刚有了孩子。
大兴区本以种瓜、产瓜而闻名,但在东宋各庄,像江秀云这样依然在种瓜的农户已不多见。
江秀云说,以前村民的瓜棚可以连成一片,而如今全村只有三户人家还在种瓜。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放弃种瓜,转而选择种植成本较低,种起来也比较省力的玉米,尽管一亩地的玉米只能为农户带来1000多元的收益,与种瓜所得的利润有着相当的差异。“这样一来可以在征地时减少些损失,二来是觉得都要征地了,也没有心思种了。” 对于此刻的村民来说,土地本身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其上任何作物可能给农民带来的收益。
很多村民向记者证实,村子里的人大多在两三年前就已经不再种瓜了,附近集市上买到的瓜很多都是从外地运来的。
江秀云向记者讲道,很多村民都嘲笑自己,为什么地都要被征了还要种瓜,“但我觉得能得一点是一点,农民不种地还要去干吗?总不能在家就等着征地,那要万一不征了呢?”
更多的村民选择外出务工贴补家用。很多村民在种植玉米后,农活就闲了下来,年轻一点的村民会选择外出打工,而一些上了年岁的村民往往就会赋闲在家,或是帮着儿女带带孩子。
江秀云的丈夫也在两个月前开始打工,目前家中8亩地除了一亩地在种植甜瓜外,其余也都种上了玉米。她向记者表示,哪怕土地今年不被征收,没有丈夫的帮助,来年她自己也无力再照料一亩地的瓜田了。
宅基地上密集加盖房屋
村民们种地的热情在减退,与此同时,村民们开始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密集地修建房屋。江秀云向记者介绍道,村中每家宅基地的面积差不多都是四分地(约267平方米),而在原有宅基地外修建房屋属于“违建”,因此大家都在想办法在原有宅基地的范围内增加房屋的数量。
江秀云家对面原本是一个土坑,但就在三年前征地的消息开始在村中传开后,土坑几乎在一夜之间被填平,并且盖起了一排房子。“那种瓦很薄的房子都是后来加盖的”,但江秀云至今都不知道房子由谁所建,而房屋也长期无人居住。记者注意到这排房子的部分院墙已经倾斜,仅靠几根木棍支撑,而院内的房屋也大多没有加装门窗,只是立起了四面砖墙。
除去这一排不知道主人的房屋,更多的村民选择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加盖房屋。很多村民向记者表示,他们听说同属大兴区的西红门镇在征收村民的宅基地时,连狗舍都会被纳入赔偿范围,他们担心如果自己的房子少,或是盖得晚会影响赔偿。在过去的三年中,很多村民在自家的院子里加盖了一排新房,有的村民甚至在新旧两排房之间的空地上也加装了顶棚。
江秀云向记者介绍道,村民间一直流传着以门的数量计算房间数量的说法,很多村民为此在过道中也设置了几层门,“房子一进去全都是门,甚至连一辆电动车也推不进去。”
其实江秀云的家里也加盖了一排,共八间新房。她解释道,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儿子刚刚结婚,家里的老房确实不够住了,同时,看着自己的邻居在建房,她也担心在即将到来的征地补偿上遭受损失,“万一按照屋子的数量算,你没有盖,你就会比人家吃亏。”
越来越金贵的农业户口
东宋各庄的村民盘算着如何将土地即将带给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其背后隐藏着的决定性因素是农业户口。
在谈到农业户口给自己带来的好处时,江秀云感慨道,有农业户口就可以分配到土地。几年前村子里重新分配土地时,她的儿子因为正在就读初中还保留着农业户口,就分到了一亩半的耕地,而女儿则因为上了大学,户口被自动转成了城镇户口,错过了这次分地。
多年后的今天,江秀云依然记得女儿“错失”的这份土地,更担心当年女儿户口性质的“无意”转变会影响整个家庭获得征地补偿的多寡。
去年年底,江秀云的女儿生了一个男孩,当她希望为外孙选择农业户口时却遭到了拒绝。她得到的解释是,虽然孩子的父亲是农业户口,但因为孩子的母亲是城镇户口,因此孩子户口的性质也只能被认定为城镇。
江秀云告诉记者,很多听到征地传闻,希望将户口迁回东宋各庄的“城里人”都遭到了拒绝。
本来江秀云期待着一个新生儿会为家里多带来一个农业户口,从而在未来的征地过程获得更多的补偿,但事到如今,她也只能期待家中拥有农业户口人数的多寡不会与补偿挂钩。
其实北京市早在2003年就已经逐步放开了非农业户口的登记。当年1月1日起,在北京市14个卫星城和33个中心镇规划区范围内有合法固定的住所、稳定职业和生活来源的人员及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且持有北京市农业户口的,均可根据本人意愿办理城镇常住户口。
而就在当年,政策进一步放开,凡北京市农业户口妇女在2003年1月1日之后所生的小孩,可在父母户口所在地自愿登记为非农业户口,此外北京市农业户口的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及经教育部门确认的职业高中的在校生,也可自愿转为非农业户口。
然而近些年来,对于拥有农业户口的北京人来说,城镇户口的吸引力在不断下降,反倒是不断攀升的土地价值标识出了北京农业户口的含金量。
大兴区政府网站于今年6月9日了一份征地补偿安置公示。征地的地点位于榆垡镇以北25公里的黄村镇,其征地补偿标准为每亩地20万元,其中含土地补偿费标准为9万元,安置补助费标准折合11万元。尽管还不知道自己将获得多少征地补偿,江秀云仍向记者感慨道,“现在想做城里人简单,没有人限制你,反而是想做农民很难。”
面对城镇户口能够带来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更为完善的社会保障,江秀云并没有显示出特别的兴奋。她表示以她的年龄已经很难再找到合适的工作,虽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能够报销的额度有限,“但起码有个保障”,她担心自己在未来被征地后因为没有工作,而失去这个最基本的保障。
其实近几年来,北京市已经开始弥合城乡居民在社保层面的差异。以医疗保险为例,在今年年初,《北京市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行办法》出台,大病保险主要服务对象是参加北京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城乡居民,规定最高报销比例高达60%,上不封顶。而此前,北京市城镇职工医保与新农合的封顶线并不相同,前者为30万元,后者则是18万元。而北京市新农合在人均筹资标准上也有了大幅提升,2008年北京市新农合当时筹资为每人年180元,其中个人缴费100元,财政支持80元,到了2014年,新农合的人均筹资标准已达到了1000元。
江秀云向记者说道,很多被征收了土地的农民都会跟她讲,“不要变成城里人,那时候就没人管你了,还是当农民好。”她自己也认为不管一次性获得多少补助,都会是一笔“死钱”,而“农民就像散养的鸡,只要给他一块土地,他就可以自己觅食,但突然变成圈养,肯定会不适应”。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全国多数省份、城市已实施居住证制度,居住证有省级、市级之分。
部分省份针对外来人口出台了省级居住证制度,而该省部分城市又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了该市的居住证制度;两级居住证的申领门槛和条件不同。
居住证可分为三类。
1)为人才引进需要而推出的,类似于“绿卡”,如《北京工作居住证》、《南京海外留学人才居住证》等。
北京对居住证申请人的资格要求为:所学专业或岗位属于本市急需专业或岗位,且具备下列条件: (1)符合规定条件的申报单位连续聘用满6个月以上; (2)具有2年以上工作经历并取得学士(含)以上学位或具有中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相当资格、资质; (3)在本市有固定住所;(4)男性不超过60周岁,女性不超过55周岁。
2)为了保障外来人员的合法权益而推出的,如《上海居住证》。
上海对申请人的资格要求为: (1)在本市合法稳定居住; (2)在本市合法稳定就业,参加本市职工社会保险满6个月;或者因投靠具有本市户籍亲属、就读、进修等需要在本市居住6个月以上。
《上海居住证》实行积分制度, 随着持证人在该市居住年限、工作年限、缴纳社会保险年限的增加和学历、职称等的提升,其分值相应累积。积分达到标准分值的,可以享受相应的公共服务待遇。
3)为规范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而推出的,此类在全国各地最常见,类似“暂住证”。申请门槛最低,条件多为“拟在居住地居住30日以上的”。
(实习生王佳杨据公开资料整理)
《上海市居住证》积分模拟打分计算器
基础指标及分值
一、您的年龄
周岁
二、教育背景
高中(中专、职校、技校)及以下 大专(高职)学历
大学本科学历 大学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
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 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
三、专业技术职称和技能等级
无专业技术职称和技能等级 有技能等级
有专业技术职称 有国家专业技术类资格 可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四、在本市工作及缴纳职工社会保险年限
未在上海缴纳社会保险 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已缴纳年
加分指标及分值
五、紧缺急需专业(紧缺专业目录)
否 是
六、投资纳税或带动本地就业
否 是,最近三年纳税总额万元 (您的投资百分比%),企业聘用名上海市户籍人员
七、最近连续3年缴纳职工社会保险费基数
低于上海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80% 高于等于上海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80%低于1倍
高于等于上海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1倍低于2倍 高于等于上海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2倍
基数标准:2011年3896元,2012年4331元,2013年4692元。
八、特定的公共服务领域(积分管理办法试行期间,特定的公共服务领域范围是指环卫领域)
否 是,至今为止已经工作年
九、远郊重点区域 (积分管理办法试行期间,远郊重点区域是指临港地区)
否 是,至今为止已经居住年
十、是否全日制应届高校大学毕业生
否 是
十一、您在上海工作期间是否获得过表彰奖励
否 获得过上海市委办局等市级机关专项性表彰奖励
获得过上海市委办局等市级机关综合性表彰奖励 获得过省部级及以上政府表彰奖励
十二、配偶为本市户籍人员
否 是,结婚已满年
减分指标及分值
十三、三年内申请积分时提供虚假材料
十四、三年内行政拘留记录
行动之一:创业促就业扶持行动
针对问题:
劳动者创业意识不强,创业经验缺乏,创业资金不足,创业政策了解不够等。
行动目标:
使参加创业培训的劳动者数量有一个大的增加,新增创业人数及其带动就业人员数有一个大的增加,创办新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且企业存活率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当地创业环境和创业工作的满意程序不断提高。全年开展创业培训4000人,扶持4500人创业,带动就业18000人。
行动内容:
(一)推进三千创业培训计划
依托××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开展千名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圆梦行动;依托三峡大学等在宜高校高职开展千名大学生青春创业行动;与市工商局联合开展千名小老板创业富民培训工程。
(二)实施千名创业者资金扶贷计划
完善创业培训、信用社区、小额担保贷款联动机制,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投入,扩大发放范围,提高贷款额度,加快贷款发放。扶持千名小老板做大做强,实现市场主体由个体向微小型企业、小型企业向中型企业转变。
(三)开展百名创业典型宣传引导工作
在新闻媒体开辟专栏,展示百名创业者的创业风采,在全市弘扬创业精神,积极引导城乡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创业意识,走自主创业的道路,形成鼓励创业、支持创业、全民创业的社会氛围。
具体措施:
1、加大创业培训力度。拓展创业培训对象,面向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复转退伍军人、农村富余劳动力、残疾人等不同群体,免费举办“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创业培训(简称siyb创业培训);创新创业培训模式,探索适合不同对象需求的培训模式,丰富创业培训的内容和手段,增强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和三峡大学等院校,注重困难群体、青年、妇女和大学生各自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创业培训。
2、落实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劳动者积极参加创业培训,对有创业愿望和具备创业条件的城乡劳动者,免费给予接受不少于3个月的后续服务;加大小额担保贷款额度,扩大贷款范围,提高贷款额度,降低担保门槛,简化办理程序。2009年,市级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新增1500万元,县、市、区担保基金新增100万元。全面开展小额信用担保贷款,劳动密集型企业贷款额度提高到200万元,全市小额担保贷款发放突破1亿元。
3、给予政策优惠和扶持。依据国家有关创业优惠政策,协调工商、税务、城建、卫生、文化、公安等部门按照创业者所办企业的类型或自谋职业以及企业吸收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实际情况,落实相关税费减免优惠政策。
4、加强创业指导服务。建立覆盖市、县(市)区、街办(乡镇)、社区四级联动的创业服务平台,为劳动者创业提供一切便利。建立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增设创业服务窗口,为创业者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小额贷款、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投资少、见效快、带动就业效果好的创业项目,向社会积极推介创业项目;建立创业孵化基地,认定30个创业孵化基地,报请市政府授予“××市创业孵化基地”匾牌;建立创业专家指导组,为创业者提供持续有效的专业化、针对。
5、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相关创业政策、先进经验和典型事迹,组织开展声势浩大、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行动之二:返乡农民工就业帮扶行动
针对问题:
受金融危机和经济形势变化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总体放缓,部分企业经营困难,沿海等一些出口外向型企业停产或倒闭,导致我市部分农民工返乡。自去年9月份以来,全市共有15.55万农民工返乡,其中受经济因素影响而失去工作岗位的近7万人,目前仍有2万返乡农民工尚未就业。
行动目标:
为返乡农民工提供3万个用工岗位;帮助2万名返乡农民工实现就业;对1万名有培训意愿的返乡农民工进行储备式培训;扶持1000名返乡农民工创业。健全农村基层就业服务体系,实现农村劳动力无缝隙创业就业服务,确保每一位有转移就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重新就业或成功创业。
行动内容:
1、设立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服务窗口。主动上门开展返乡农民工登记,及时掌握返乡农民工的愿望和要求。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免费就业服务,着重引导他们进入我市工业园区企业就业。
2、开展“为返乡农民工送岗位”专项活动。组织就业服务小分队、用工需求量大的企业,送岗位到集镇、到村头、到农户。
3、开展系列招聘活动。各级人力资源市场每月采取集中送岗位进社区、进乡村等多种方式,举办返乡农民工就业专项招聘活动。
4、开展促进创业活动。每月开展一期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积极推荐创业项目、提供小额贷款、完善创业服务,积极引导有技术、有资金、有创业能力的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扎实推进农民工“回乡创业工程”。
5、开展“一对一”重点援助活动。各县市区选择50-100名返乡农民工,提供免费职业培训、免费职业介绍服务。
6、开展送信息活动。广泛收集创业项目和扶持政策、培训就业信息,编印“春风卡”等宣传册,通过新闻媒体、通讯、广播和现场咨询等方式,为返乡农民工送信息上门。
7、开展送信心活动。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各级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稳定就业局势的工作部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系列举措和帮助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具体措施。开展返乡农民工就业和创业的先进典型的表彰活动,激发返乡农民工自立自强、自主创业的热情。
具体措施:
1、建立农民工返乡情况监测统计机制。依托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立返乡农民工台账,密切关注农民工返乡变化情况,及时对本地返乡农民工人数、返乡原因及发展趋势做出统计分析。
2、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就业。开展本市城镇就业岗位信息专项调查活动,抓住我市扩大内需、加强基础项目建设的机遇,鼓励本地企业使用当地农民工,实现岗位信息与人力资源信息对接。进一步加强与输入地及用工单位沟通联系,开展劳务协作。定期或不定期举办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促进返乡农民工重新实现转移就业。
3、扶持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将返乡农民工纳入创业政策扶持范围,加快农民工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建设,对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免费开展创业培训,提供政策咨询、项目信息、开业指导、小额贷款等服务,鼓励支持返乡农民工创办各类企业,集中经营、聚集发展,带动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4、全面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加大税费减免、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力度,鼓励各类企业招用返乡农民工。鼓励进入停产或半停产的市内企业,在不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前提下,组织农民工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享受培训补贴。
5、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加强企业用工监控,落实企业裁员提前申报制度,严格控制随意裁员。开展劳动用工专项执法监察活动,督促用人单位按规定支付农民工工资和经济补偿金,依法查处用人单位侵犯农民工权益的违法行为。
行动之三:扶企稳岗促就业行动
针对问题:
部分行业企业在招聘用工方面,存在“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的问题,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有人无事干,有事无人干”的现象突出。
行动目标:
建立企业用工快速通道,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的问题,使我市企业用人需求得到及时满足,保障重点招商引资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不受到影响,同时稳定就业岗位促进就业。
行动内容:
通过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平台,为企业用工提供方便快捷、全方位、立体式无缝隙服务,进一步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及时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具体措施:
××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推出为企业招用工搭建立体服务平台,提供无缝隙服务的措施:
一是完善客户经理服务。职业介绍工作人员对用人单位实行一企一策的有针对性的人性化服务,对企业招聘用人、办理录用备案手续、职工档案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及时响应,主动帮助企业解决用工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对用人单位进行定期回访,上门服务,跟踪服务,直至满意为止。
二是开展个性化职介服务。根据用人单位需要,提供多样化的职介方式。在人力资源市场开展现场招聘、委托招聘、专场招聘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试行网上招聘、远程面试等服务形式,为企业招聘用人提供方便。每个季度组织不少于一次主题招聘会,如二季度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三季度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等。近期(4月中旬),拟组织一批用人单位在部分乡镇开展与农民工面对面招聘洽谈活动。
三是建立校企合作平台。结合企业对员工的技能需要,组织部分职业培训学校为企业提供定点、定向培训,选择部分企业作为实习见习基地。采取合作培训、定向分配的方式,使企业得到合适的技术劳动力。
四是企业推介服务。市场信息区设立专门的宣传展示栏,以《企业园地》、重点企业展示等形式,免费对企业进行推介;
五是强化用工指导。针对目前部分企业“招不到人”和“留不住人”等问题,结合就业形势和工资指导价位的宣传,帮助企业进行分析,做好用人策划,提出合理化建议;
六是畅通信息渠道。建立多种形式的信息收集渠道,每季度开展一次企业用工情况调查,每季度一次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分析预测报告。在电台、电视台、市内各大报纸等媒体上开辟固定栏目,通过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等多种渠道职业需求信息;
七是实行会员制服务。发挥人力资源市场用人单位联合会的作用,定期开展企业座谈、联谊或评选诚信用人单位等活动。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经济工作目标,有针对性地做好重点企业服务,如对××全通涂镀板厂等我市2009年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实行专人专班一揽子服务。
八是拓展劳动保障服务服务。丰富和完善劳动保障事务服务的内容,在搞好档案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聘用人、工资、社保代缴等全方位的劳动保障事务服务。
行动之四:农民工工伤保险平安行动
针对问题:
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受自身条件和岗位供给的限制,较多地在危险性较高的行业和岗位从事体力劳动,特别是建筑行业,工伤事故易发,农民工遇到工伤事故,工伤保险权益得不到保障,医疗待遇难以得到落实,身体和心理受到双重创伤,同时也对工伤后的就业造成严重影响。
行动目标:
80%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使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后医疗有保障,伤残有补助。维护农民工的工伤保险权益,改善农民工的就业环境,稳定就业局势。
行动内容:
1、扩大农民工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将建筑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作为推动农民工工伤保险的首要任务,督促建筑施工企业及时办理农民工工伤保险。
2、确保农民工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后,在医疗期内医疗有保障,医疗期终结后伤残有补助,解决农民工工伤的后顾之忧。
3、为参加工伤保险农民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简化流程,规范服务,设置农民工工伤保险服务窗口,专门配置农民工工伤保险咨询及报案电话,简化业务流程。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后,市医保处三天内送问候到医院、送关心到床头、送政策到手上。
具体措施:
1、领导重视,部门联动。建立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建委、市安监局、市总工会共同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相关问题,齐抓共管,推动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
2、加强宣传,引导参保。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宣传建筑农民工工伤保险办法,统一印制《农民工工伤保险服务指南》及《农民工工伤保险平安服务卡》等,深入到农民工密集的项目工地上,深入到建筑企业单位上门宣传。与建委部门联合举办建筑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班,促使建筑单位和农民工积极主动参保。
3、严格把关,强制参保。争取建委部门的支持,对于不参加工伤保险的建筑企业,建委部门不得允许其参加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对于中标的建筑总承包单位不缴纳项目工伤保险费的,不办理工程合同备案,不得办理《施工许可证》。
4、部门联动,督促参保。与市建委、市安监局等部门配合,将农民工工伤保险纳入施工企业专项检查考核内容,督促各建筑企业参保。与劳动监察等相关单位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市建筑项目施工现场进行拉网式检查,督促建筑用人单位参加农民工工伤保险。
行动之五:社保窗口进社区行动
针对问题:
1、灵活就业人员缴费排队时间长,缴纳社保费往往要跑几个部门和窗口,浪费过多的时间,以致用于就业创业方面的时间不够。
2、广大群众了解社会保险政策、就业创业信息的方式较少,获知信息的渠道较窄。
3、基层社区在为辖区居民提供社会保险服务、就业创业信息方面还有很多空白,其贴近基层群众的服务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行动目标:
逐步将部分社保经办业务窗口前移到区级劳动保障部门和社区,简化参保人员的办事程序,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就业创业;将社保政策、就业信息、创业宣传等资料放在社区社保经办业务窗口和区级劳动保障部门,使广大的群众更迅速更方便掌握就业服务信息,增加创业就业机会。从而使政策宣传更到位,参保缴费更便捷,工作流程更高效,人民群众更满意。
行动内容:
1、“送政策”:编印社会保险政策宣传资料、就业创业优惠政策,通过基层劳动保障机构、社区和银行网点向市民发放,把政策送到老百姓身边。
2、“送服务”:开通三峡农行各网点代征代核社会保险费业务,实现灵活就业人员家门口参保缴费。
3、“送信息”:将就业创业信息,及时通过报纸等媒体,传递到千家万户。
采取措施:
1、加大对基层社区和劳动保障服务站的投入和指导力度,提高基层社区工作人员社会保险政策水平和服务能力。
2、加强信息系统的研发,提高基层社区信息化水平,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畅通。
3、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优势,让广大群众了解行动的内容和意义。
行动之六:减负解困保就业行动
针对问题:
全球金融危机的暴发,对技术含量低、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中小私营企业受到很大冲击,企业生存面临较大问题。同时,随着社平工资基数的逐年上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费压力增大。
行动目标:
通过实施“五缓四降一不变”措施,帮助创业就业群体顺利渡过金融危机,维护社会稳定,确保社会稳定不受影响,社保基金支撑水平不降低。
行动内容:
1、在社会保险基金不出现缺口的前提下,对暂时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困难企业,允许在一定期限内缓缴社会保险费。缓缴执行期限为2009年之内,缓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
2、对2009年度医疗、失业、生育、工伤保险四项险种中企业承担的缴费费率作相应调整,以减轻企业负担。医疗保险费率由7%下调为6%,失业保险费率由2%下调为1.5%,生育保险费率由0.8%下调为0.6%,工伤保险中二、三类行业的缴费费率分别由1%下调为0.8%、2%下调为1.8%(一类行业费率0.5%暂时不变)。
3、对缴费确有困难的灵活就业参保人员,2009年允许按照不低于所在市州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80%-100%,作为本人当年缴费基数。
具体措施:
1、摸清企业参保及经营情况,做到有的放矢。
2、做好缓缴社保费的困难企业的认定工作,由符合条件的企业提出书面申请,经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会同市财政局、市经委、市地方税务局联合审查后,报市政府、省政府批准后实施。
3、及时为符合条件的缓缴企业办理相关手续。与经核准缓缴社会保险费的企业签订缓缴及补缴社会保险费协议,明确还款期限,缓缴期内,不加收滞纳金。如逾期则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4、对经核准的困难企业在缓缴期间,继续划拨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并对企业和职工缴费年限连续计算。困难企业在缓缴期间发生人员转移、退休等业务时,按照“减一补一”的原则缴纳社会保险费。
5、对缓缴期满后,能够正常缴纳社会保险费但无力补缴其所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的困难企业,或企业仍不能正常缴费及补缴所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的,转入正常欠费单位管理。同时,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行动之七:和谐用工示范街创建行动
针对问题:
超市、餐馆、歌厅、茶楼等第三产业员工流动性大,劳动用工管理难度大,有的用人单位不重视劳动用工管理,有的甚至没有专职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导致这些企业中劳资纠纷频发,员工不稳定也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
行动目标:
通过创建活动促进用人单位自觉遵守和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引导用人单位建立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协调的新型用工管理机制和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推动劳动保障诚信评价制度建设,鼓励和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稳定职工工作岗位,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帮助企业应对困境,共渡难关。通过创建活动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扩大参保覆盖面。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0%以上,单位参保覆盖面达98%以上,引导更多的用人单位规范用人行为,全面促进我市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行动内容:
根据市政府“三产兴城”发展战略,选择就业岗位多、人员流动性大、用工管理乱、投诉概率高的餐饮娱乐行业以及小商铺小公司密集的街道(路段)为创建对象。一是有针对性宣传法律法规,为创业、就业者提供劳动保障法律支撑,引导用人单位正确解读《劳动合同法》等法规,督促用人单位履行法律责任,帮助规范用工行为,增强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意识;二是鼓励和督促用人单位履行社会责任,稳定职工工作岗位,尽量不裁员不减薪,签订《共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职工权益履责承诺》,引导企业与职工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共谋发展;三是为创业就业者免费发放和提供法律法规宣传资料、劳动合同等文书范本、劳动保障监察办事指南。
具体措施:
一是在创建活动过程中认真贯彻寓服务于执法之中的理念,把努力为创业、就业者服务放在首位,实现企业、劳动者、政府三赢;二是做到四个结合。即创建活动与推行网格化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好对用人单位的信息采集工作。创建活动与年检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扩大年检单位的覆盖范围。创建活动与开展守法诚信评价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完善用人单位诚信档案。创建活动与劳动用工专项检查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劳动监察的效率;三是举办1-2期劳动保障监察协理员培训班,帮助企业建立法律监督和协调劳资纠纷基层组织。
行动之八:农民工特别职业培训行动
针对问题:
全球金融危机造成东部沿海等企业停产、限产、裁员、减薪,导致许多农民工失去工作。返乡农民工失去工作,造成生活困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同时大部分返乡农民工技能水平低下,不利于顺利就业、稳定就业、高质量就业。
行动目标:
以“提升技能、稳定就业、促进发展”为主题,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提升技能和促进就业的重要作用,组织全市各技校及相关培训机构,认真开展返乡农民工特别职业培训行动,对7000名返乡农民工进行3个月以上培训,努力促进95%以上的受训返乡农民工重新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帮助返乡农民工掌握一定技能,促进技能就业,减少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冲击,提高返乡农民工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进一步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为社会的发展储备大量的技能人才。
行动内容:
省、市、学校及培训机构三级协调统一,配合联动,共同搞好返乡农民工特别职业培训计划项目。
在××市工业技校、市第一技校、市第二技校、市第三技校、市商业学校、市机电技校、市纺织技校、秭归技校及市劳动培训教育中心等9家培训机构认真开展返乡农民工特别职业培训。
具体措施:
一是健全机制。为顺利完成省厅下达的特别职业培训计划任务,市局召开“××市技工学校特别职业培训管理工作会”。各技校高度重视返乡农民工特别职业培训,先后建立由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落实的专班工作机制,加强对整个培训工作的管理,使培训有序、规范地进行。
二是营造氛围。充分利用三峡日报、三峡晚报、三峡商报、××三峡电视台及县市区的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宣传特别职业培训,营造“人人了解培训、个个参加培训”的社会氛围。主动承办夷陵广场举行的送岗位、送培训、送信息、送信心的“四送”活动。在三峡日报劳动保障专栏整版刊登各技校特别职业培训的招生简章。深入乡镇、街道、社区,进村入户上门宣传特别职业培训政策。
三是规范管理。出台实施细则,详细规定特别职业培训的对象与时间、开班申请、系统录入、开班检查、日常抽查、结业考核以及补贴审核等内容。组建专班,不定期分批对培训机构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有关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是创新模式。开展“送教上门,驻地培训”活动,对长期学习班学生和短训班返乡农民工实施昼夜和周末交替培训,减少学生教学和农民工培训的冲突,确保学生教学和培训农民工学员两不误。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和企业的实践操作设备,学校、企业合作采取由学校派老师教授理论知识、企业出专家传授技术的校企合作培训模式,充分调动学员积极性。
行动之九:技能鉴定进社区行动
针对问题:
街道、社区符合补贴条件的进城务工农民、返乡农民工享受到技能鉴定补贴政策不充分,职业技能鉴定取证率不高,影响他们的就业质量和稳定性。
行动目标:
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用好2009年度政府安排的30万元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资金,为2000名符合补贴条件的进城务工农民和返乡农民工开展免费职业技能鉴定。
行动内容: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技能鉴定强培训、素质就业促民生”为主题,认真贯彻省政府创业促就业文件精神,落实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依托街道、社区为2000名进城务工农民和返乡农民工开展免费职业技能鉴定,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鉴定取证率,提升他们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稳定性。
行动措施:
一是深入摸底调查。依托街道、社区等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分辖区对进城农民工人数、就业状况、从业工种、技能培训情况、鉴定取证意愿等进行摸底,并建立台账。
二是广泛宣传发动。会同三峡晚报、三峡商报、××三峡电视台·直播××等主要媒体和栏目,采取新闻、公告等形式将行动内容、步骤、免费鉴定对象条件等公之于众,同时适时在城区主要街道社区集中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政策现场咨询报名活动,免费发放《政策宣传单》、《办事指南》等资料,宣传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为活动造势,营造氛围。
三是免费开展技能鉴定。选择农民工相对集中的街道、社区,就近就地分片分区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活动,让技能水平达到国家标准的农民工顺利取得就业的绿色通行证——《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四是典型宣传扩大影响。努力培养、挖掘、发现一批在技能鉴定进社区行动中实实在在得到实惠的农民工典型,通过媒体对个案典型的宣传报道,进一步扩大活动影响,巩固活动效果。
行动之十:农民工维权行动
针对问题:
农民工在工资收入、劳动安全、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特别是劳动保障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些问题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和纠纷,也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行动目标:
农民工工资被拖欠问题得到进一步遏制和有效解决全面促进我市农民工平等就业、劳动和合同签订、社会保险、工资支付等问题的有效解决;进一步提高农民工法制意识,促进他们通过法律渠道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行动内容:
落实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切实发挥源头治理拖欠工资违法行为的保障作用;强力推行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月支付、季结算”制度,落实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欠薪应急资金制度,提高劳动保障监察处置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健全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合力;完善诚信评价制度和激励引导机制,落实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披露制度;大力推广农民工维权夜校制度,提高农民工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完善劳动监察与法律援助合作机制,开辟农民工维权法律援助快速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