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27 14:17: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烹饪顶岗实习自我报告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高职 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1.11.026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本文结合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近年来的教改实践,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究。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与理论基础
(一)定义与特征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它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实务运作人才。
工学结合的基本特征具体表现为:主要适合于培养应用型人才;高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培养过程,教育计划由教育单位和企业共同商定并实施与管理;生产工作是教育计划的整体组成部分并占有合理的比例,也是成绩考核评定的重要部分;合作的范围包括课堂教学与涵盖包括生产劳动在内的各种社会实践的结合;学生作为准职业人员参与相应的社会工作活动。
(二)工学结合理论基础
工学结合的理论基础是体验式学习理论。其理论认为,最有效率和质量的学习是在一定的社会实践环境中,学习者为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进行的积极主动性学习。这种基于工作和生活实践的体验对学习者的刺激最强烈,它能够充分激发学习者的能动性,作出自我调整,使学习有明确的目标和针对性,从而扎实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一)高职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培养目标
餐饮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持续的全方位、深层次发展,必将带动餐饮企业对人力资源需求数量的不断增加,对人力资源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调查显示,餐饮企业在经营理念、技术应用方面的变革,使得具备“较高职业素养、娴熟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成为餐饮企业发展中的首备资源。在广泛的餐饮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确定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主要面向的是餐厅服务、酒吧服务、茶馆服务、营养配餐四个岗位群(见图1),因而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熟练掌握餐饮服务技巧、餐饮产品制作与创新、营养配餐技能和餐饮业基本管理方法的,能够在中高档餐馆及三星级以上饭店,从事服务、产品制作、营养配餐与岗位督导工作的专门人才。
(二)校企合作,构建与专业岗位(群)工作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深入开展社会调研,召开由企业专家、教育专家、专任教师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研讨会,进行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由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课程,构建与专业工作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高职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是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由基本素质模块、餐饮职业核心素质模块、餐饮职业素质拓展模块、综合实践素质模块组成的立体式课程体系。将职业资格标准纳入餐饮服务与管理能力课程模块,使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互沟通与衔接,做到课程内容能够覆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学生学完这些课程可根据兴趣选择考取餐厅服务员、茶艺师、调酒师、咖啡师、营养配餐员等职业资格证书。整个专业教学标准中,理论教学时数与实践教学时数比为1∶1,确保“餐饮职业核心素质模块”课程50%以上的学时是实践课时,安排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实践及校外企业顶岗实习。鉴于专业总课时有限,首先在进行课程组织和编排时坚持以实用和职业资格标准为核心,对某些课程进行整合,做到既拓展学生知识面,又避免课程内容重复,加强原学科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在组织课程内容时,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课程内容充分反映餐饮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
(三)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专业课程以餐厅客人消费过程为主线,面向餐饮行业的职业岗位(群),基于星级酒店餐厅服务员、调酒师、茶艺师、咖啡师、餐饮管理基层人员真实的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与改革。课程开发秉承“结果导向”设计的理念,先经过实地考察研究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了解餐饮行业对员工综合素质需求以设定学习目标,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基于工作流程的课程设计。在课程中摈弃长篇讲解理论知识,或重复机械基本功训练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基于工作过程出发,序化串行最典型的工作任务安排学习项目,使学生尽早进入“学习工作”的实践环境,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通过将知识学习与工作任务结合成有学习价值和教育意义的学习任务来达到增强直观体验、激发专业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成效的目的,尽快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角色转换,帮助学生掌握餐饮管理与服务职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达到高星级酒店餐饮管理与服务主要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行动导向一体化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工作(实训)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行动即学习”、“教、学、做”一体化。突出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教学场所的作用半径,也应由传统的单功能专业教室,即描述性、报告性的理论课堂,向多功能的一体化专业教室,即兼有理论知识教学、小组课题讨论、典型实训任务操作和餐厅经营模拟训练的教学地点转换。这一教学模式打破对单纯以“重复、刚性”的动手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实训教学”的理解,更加注重职业情景中的实践技能的培养,开发学生工作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即餐饮服务与管理工作中要求员工做什么、怎样做,教学过程中就教给学生怎样做。
(五)形成建立在校企合作基础上的“工学交替”实践教学体系
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校内实训、校内实习和校外顶岗实习。校内实训是指在校内实训室进行单一技能的培训,如餐饮服务、酒品饮料制作、茶艺、营养配餐、餐饮管理基本技能等,按照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进行考核。校内实习是指安排学生在学校对外经营的酒店实训中心进行专业轮岗实训,在真实的服务环境中,促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校外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在校方的统一安排下到校外实训基地的酒店、餐饮企业带薪顶岗实习。构建旅游院校和旅游企业“学―工―学”交替式教学模式(详见表1),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应对餐饮管理专业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两张皮”现象。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是交互进行的,半年在学校、半年在酒店,或者一年在学校、一年在酒店,或者一段时间课程学习、一段时间到校内及校外实训酒店实践,这样的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提高对理论的认识,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建立在校企合作基础之上,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优势互补,不仅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学生的职业素质,还带动了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师资队伍的建设。
(六)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综合素质与全面发展评价考核体系
考试在高等院校运行机制中处于导向地位。实践表明,为了使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成为餐饮业未来的优秀实用型人才,应当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综合素质与全面发展评价考核体系。我们把这样的考试分成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平时考核,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进行。这包括:课堂提问,把握学生对知识理解和巩固的程度以及随机反应能力;作业评判,考察独立操作、研究和完成任务的能力;阶段测试,可以采用汇报演示的方法,如由学生当众汇报或演示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方案,考察其思维和知识运用、动手操作及创新能力;模拟演练,高职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应建有集实训、实验、真实饭店背景实习为一体的仿真实训体系,模拟演练就是让学生在特定设置的背景条件下进行的生产演练,检验学生适应、组织、协调、指挥和决策水平。第二部分是综合性考核。这主要包括:一是课程和学期结束考试,这种考试是根据课程目标要求突出强调学科知识和技能应用的综合性考核;二是毕业考试与毕业设计,这种考试是根据高等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教育培养目标,突出强调综合素质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考核。综合性考核应以知识结构模块、技术结构模块、能力结构模块为主体,采用口试、笔试、答辩、作品设计、综合技能考试等多种方式,成绩评判采用科学合理的可操作的标准,可以由学生相互评价、教师和专家考核组综合评价。把知识、能力和素养有机统一的评价考核体系,可使高职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复杂环境和餐饮业发展的能力,为成长为餐饮业的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三、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机制
(一)成立由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代表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
专业成立了由政府(旅游局)、行业协会(酒店协会、烹饪协会)、企业(地区的酒店餐饮企业)的专家代表组成的餐饮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每年对餐饮管理专业的教学标准进行修订,系部规定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成员每学期必须为学生开讲座一次,每年安排学生参加一次大型与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组成成员实行滚动淘汰制,系部会对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成员每年的工作进行考核,对表现优异者给予奖励。
(二)建设仿真校内酒店实训中心
专业已建设了模拟宴会厅、模拟西餐厅、模拟酒吧、模拟厨房、形体训练房、营养分析室、豪华包厢、模拟财务实训室等餐饮管理专业校内仿真实训基地。为使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学生获得实际工作的感受和经验,各教学实验实训室都是按照高星级酒店设备的要求来设计和布局的,并且在校内实训期间全部按照行业和企业标准进行运作,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够体验酒店工作环境,培养其良好的职业素质。
针对餐饮管理专业,实习单位主要是宾馆与酒店行业,而宾馆与酒店的服务对象来自社会各方面,如果选择的宾馆和酒店的管理不严,或者声誉不好,那么学生在实习期间,一些不良现象势必会对学生的人身和心理健康造成安全隐患,有的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甚至让实习学生干一些不适合身心健康的工作,对于目前阶段学生思想的不成熟性以及不稳定性,会出现许多难以预料的后果,对于学生、家长和学校都将产生不良影响,也势必影响整个工学结合的效果。因此,选择管理科学、经营规范、社会声誉好的宾馆与酒店,是餐饮管理专业进行工学结合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四)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建设“双师型”团队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也是提升高职院校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通过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顺利进行,不仅可以带动餐饮管理专业与企业共建实践性教学体系和在学生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专业课模块教学方案的设计,而且还组建了一支高素质、有创新能力、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结构型“双师”教学团队。该教学团队通过酒店实地锻炼与学习,积累丰富的行业知识,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酒店行业技能资格认证;我们还可以组建“行业专家工作室”,直接聘请于国内知名旅游企业的专家充实教师队伍,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操作技能和先进的管理理念,熟悉行业发展的前沿动态,对餐饮管理与服务专业“双师型”团队的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五)构建实习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1.“组织管理”:强调实习的组织保障,成立由学院、系、教研室专人组成的三级管理机构,构建实习管理工作的平台。
2.“计划管理”:确定“餐饮服务与管理能力模块”中的八门课程为工学结合的课程,制定详细的课程标准,定计划、定内容、定时间、定岗位、定师傅、定目标,保证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以达到应有的训练效果。
3.“过程管理”:确定校外实习企业的选择标准、校企双方师资的结构比例、校企双方的实习管理规章制度,以及质量测评体系。
4.“考核管理”:建立实习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强调对学生、教师、实习酒店三方进行综合考评,根据各方面的总结反馈,及时进行调整、完善并做好建档工作。
【参考文献】
[1]饶雪梅.工学结合――构建高职两年制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职教论坛,2007(11下)
[2]罗清德,蔡平.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关键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1-0195-02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定位准确,特色鲜明,发展迅猛,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而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教学是提高办学质量,彰显其特色的关键。原教育部部长周远清说:“实践教学比理论教学更为重要,而它目前却是一个薄弱环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同样如此,实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科学、系统、规范的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研究迫在眉睫。
一、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内涵
传统的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是指为使学生能够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获得包括职业技能、技巧和职业道德的职业从业能力,并且有自我发展能力,从而全面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实践实现培养目标的一种实践活动。如今,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提升,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内容渗透至从学生招生开始直到其毕业就业等各个环节。具体来讲,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包括:招生、入学专业教育、校内综合实训、校外专业顶岗实习、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学生社会实践、模拟面试课程、技能大赛、实习汇报与总结、职业生涯规划等等,其中校内综合实训和校外实习是其中的重点。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它不仅包括传统实践教学的内涵,还包括以酒店行业实践,即以酒店行业标准指导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校企合作,实现培养目标。
二、国外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一)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实践教学现状
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建在饭店内”,学生个人生活、学习实践全在饭店,是典型的“店校合一”的办学模式。“店校合一”的洛桑酒店学院是按五星级标准建造的,设施设备非常先进,饭店内的教学设施属世界领先地位,学生的学习、实践操作,工作环境堪称一流。学校没有一名食堂职工、厨师,学生轮流充当顾客与服务员,教师在旁边指导与授课,学生学习结业后获得国际酒店行业认可的就业证书,在各国高星级酒店可直接上岗,不必再经过实习期。备有不同课程设施的教室,如电脑、信息、餐饮、品酒、宴会、酒吧、洗涤等以及中、小型会议室和一座能容纳200多座位备有多种同声传译及新闻传媒设备的国际大会议厅,处处体现着职业的环境。学生每天都置身在一个酒店氛围中,潜移默化中养成了一种职业习惯,培养了一种职业气质。
1.对学生实践教学严格要求
学院的招生简章明确要求:申请入学者一要有中学毕业证书,二要有在酒店或餐馆连续工作一年的证明(在申请人亲属开办的酒店或餐馆实习的证明无效)。学生还得进行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职业品行上有一系列严格的评分制度,为了训练学生品行,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新生入学后,必须经过18周的酒店基本锻炼,每周一个课题,如餐饮备料、运输、初加工、餐具洗涤、客房整洁、食堂服务、大堂清洁等等,这些活动多数以小组班级为单位,意在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尊重员工,善与人处、团队精神等等。实习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一般情况下,学生每学完一个阶段的课程,就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实习,通过实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与行业紧密结合
洛桑学院教师的必备条件是要有经营酒店的经历,每隔三、五年,学校要求他们回到企业里去,以不断丰富新的经营信息,调研国际化经营中出现的新问题,这样就可不断更新学校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周而复始,使得教学始终与行业接轨。
(二)美国康奈尔大学酒店学院实践教学现状
1.重视实践教学
位于康奈尔大学中心的staler酒店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条件和锻炼机会。此酒店拥有150间客房及会议中心、服务餐厅、鸡尾酒厅、实验室、烹饪示范教室等。校内酒店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实习机会。学生既可以在饭店不同的部门转换,也可以在同一部门由基层做到主管职位。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在酒店某一相关部门工作满800小时。实习不只是在学校的实验室,大部分实践是在一些联合饭店里,要求学生实习后写出实习报告,指出该饭店经营过程中的优缺点及改进的对策.
2.教师从业界聘用
在美国,同样十分重视教师的行业背景,担任旅游职业教育课程的教师绝大多数都是在酒店部门或酒店相关企业任职以及曾经任过职的人员。而且只要应聘教师身体健康、自己愿意,不受年龄限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酒店的行业经营管理人员,就可以在康奈尔学院任教。
(三)日本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日本酒店业的服务与管理得到世界的认可,其优质的服务具有国际水准的高质量高规格。日本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很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1.与酒店行业紧密结合,体现行业标准
学校通过去行业调研座谈、聘请行业专家到校指导专业建设等多种形式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从而获得行业发展的最新信息,了解到行业最新的人才需求,而后,学校根据行业的人才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格。根据行业岗位的需求构建课程体系、设置专业课程,与日本九十多家酒店联合开发了一套日本酒店业各岗位从业资格培训标准,并根据培训标准确定专业课程目录、教学内容和教学标准,进行规范化教学。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更加符合行业岗位的要求,充分体现行业标准。
2.注重营造职业氛围,以养成职业习惯、良好的职业素质
学校很注重外在环境的职业氛围的营造。日本酒店教育中心按照酒店的环境与布局标准来建造其酒店人才培养的专门学校。学生身处其中会不自觉融入酒店的氛围,按“酒店人”标准行事。学校同样也很注重在学生平时的言行举止体现酒店行业的服务标准,根据职业要求进行专门化训练,他们将酒店的职业化标准很好地融入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中,营造了一种最有内涵最有说服力的职业氛围,使得学生在这样的氛围当中慢慢就养成了职业习惯、良好的职业素质。
三、国内旅游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一)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酒店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创办于1985年,始称桂林旅游专科学校,1994年正式定名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是我国高职高专学校公认优秀的代表,该学校对实践教学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该校罗清德和蔡平老师研究了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指出酒店管理专业必须根据行业对人才素质及能力的要求,制定实践教学体系,并使之与理论教学体系相互渗透.通过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及考核制度等,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到阶梯式实习安排模式,即按认知实习,基础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职业综合能力训练四个阶梯循序渐进;改革实践教学考核制度,该环节内容涉及建立考核评估体系的考核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制度,和实践技能考核由酒店专家、领导和教师成立的专业小组负责等等。
谌世龙老师探讨了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测评的实施与管理,从系统论角度对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测评及其实施与管理进行全方位阐述和探讨。明确了测评对象和测评方法,从实习管理的组织机构、实习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克服了过去重校内轻校外、重课程轻实习、重学生轻教师、重个体轻整体的做法,使实习的工作规范性大为增强,真正成为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更为可取的是,谌世龙和黄国良老师对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指出建立实习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是整个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评价工作的重要环节和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关键之一。在明确了应遵循导向性、有效性、全面性、科学性、可行性等原则基础之上,较为科学、合理地确定了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指标、分值、等级、标准和方式等,具有较强的应用推广价值。
(二)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管理学院实践教学现状
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是亚洲首屈一指的酒店及旅游教育机构,被评级为全球四大酒店及旅游管理学院之一。该学院为了帮助学生成为全面的专业人才,具备相当的运营经验和水平,对行业运营和管理决策有一定的认识,所有本科和专科学生必须完成实践课程。实践课程基于行业和岗位,是在香港或是以外地区住宿和旅游企业相关运营岗位上构件的学习经历。重点在于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掌握一定的通用能力和在实际情况下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该学院在学习期间有一年的实习。该学院在世界各地选择最好的酒店和旅游企业,学生在实习企业必须按照学校的要求去做,并达到该要求,而不是简单地做劳动力,学生有机会到欧洲、美国、新加坡、韩国,甚至内地比较著名的酒店和旅游行业、企业进行实习。该学院正在建一所五星级的教学酒店,建出来是在世界上所有的酒店管理学院最好的教学酒店,270个房间,而且教学酒店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同时作为教学实验室,这也是在世界上唯一的大学有自己的教学酒店(自己管的教学酒店)。
四、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的启示与借鉴
综合上述优秀代表的实践教学经验,结合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多年的实践教学实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国大部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借鉴。
(一)校企有机融合,以行业标准指导和规范教学,共同保障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
国外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是一种深层次双向合作,集教学和科研于一体,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教育,企业亦是教育的主体之一。学校与企业因为共同的目标和利益无疑极大地保障实践教学卓有成效。当然,企业的参与同样离不开政府、行业协会的支持。近几年,随着社会的进步,行业竞争的加剧,我国酒店行业在参与教育方面的积极性有所提高,特别是一些国际知名的酒店管理集团,越来越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也不再只把实习生当成廉价的劳动力使用,更多是把实习生当成自己后备人才来培养,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充分利用此契机,把握机会,与旅游企业密切合作,引进行业标准、行业人才加入到教学行列,共同保障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在实践教学中重视对学生酒店职业的认同,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
在我国,服务行业低人一等的观念较为根深蒂固,再加上我国的学生在进入酒店管理专业学习之前基本上就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和了解。在对学院新生中的四个班级135名新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进校之前对酒店行业有所了解的学生仅占4%,而对酒店行业有所了解并愿意从事相关工作的学生不到2%,而国外以及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这种问题基本就是不存在的。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我国尤其要重视学生酒店职业的了解和认同,培养其良好的职业素质。学校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完备的实训设施设备,强大的师资,一流的实习基地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形成对职业的认同感,潜移默化中养成一种职业习惯,培养一种职业气质。
(三)一流的实习基地,人性化而严格的实习管理,保障实习任务顺利完成
实习是实践教学中关键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置身于酒店,成为酒店行业的一份子,直接了解酒店行业,了解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和工作环境。当然好的实习酒店是必须的,人性化而严格的实习管理亦必不可少。比如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和康奈尔大学,给学生设置的实习项目有的是跟学生所修的课程是有关系的,学生在学校指定的酒店实习,因为学校可以直接给予指导和建议,有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所有的酒店实习安排都是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估后做出安排的,一般酒店管理学校安排的酒店星级不等,根据学习阶段内容的不同,也有所区别。如果对安排不满意,可以提出申请,但是肯定不会你申请就批准的,学校安排都是有依据的,这两所大学,他们都是按照相关制度管理的。至于如果学生不配合学校的工作安排,不提出合理的依据,无故放弃实习或者工作,等同于放弃学业。
(四)重视师资的培养,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
国外师资在企业和学校双向流动,教师既深谙教学,又是酒店行业的专家。我国基本就是教师从学校到学校,从行业到学校的教师还不普遍。重视教师行业知识的培训,在企业的锻炼,加强对行业的了解,知识的及时更新,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
(五)构建科学而又有效的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
在国外,学校、酒店、行业密切合作,互相支持配合,基于行业标准,优越的实习实训条件,完备的制度保障,各方面的合力一起保证实践教学任务的完成。我国旅游院校目前对实习方面的教学实践关注更多,研究颇为丰富,但是缺乏对实践教学体系全面、系统的研究,实践教学的内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社会的发展,酒店行业也在不断地发展,所以科学、有效而又规范的创新性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它也是保障实践教学目标完成的关键。在政府、行业协会以及相关的部门的推动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学校与企业密切合作,根据我国国情,酒店管理专业教育自身特点和规律创新实践性教学体系,以此来指导和规范我们高职高专的实践性教学,进而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高丽红.国内外旅游职业教育的比较研究[J].科技信息,2008(23).
[2]张丽坤.浅析美国旅游职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科教论坛,2009(20).
[3]罗清德,蔡平.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4]黄建伟.旅游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中外比较研究[J].旅游学刊,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