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生物课堂论文

生物课堂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4-03 15:28:4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生物课堂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生物课堂论文

第1篇

当前高考主导下的课堂教学,学生课业负担重,学生不知道自己为何而学习,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竞争激烈,有部分学生由于饱尝失败而精神抑郁,失去对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则宣扬传统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苦学思想,在学生的意识形态中学习是毫无幸福感可言的。对此,高中生物教学必须贯穿积极心理学理念,分析学生的学龄特征,从学生的表现欲和求知欲出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思考、乐于学习的积极心态,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勇于战胜挫折,最终成长为优秀的人才。

二、“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

(一)帮助学生构建积极的自我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个理念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真正落实到教学行为中,我们在课堂上要让学生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积极的自我,通过生物课堂学习培养学生对生物世界、生命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好生物的自信心,发展学生战胜挫折、勇于创新的积极心理,让他们切身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特殊的生命存在的价值。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仅仅靠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显然是不够的,我们在生物课堂中必须优化和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借助于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信息和资料,精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展示自我,分享成功。例如,笔者在教学“受精作用”这一内容时,给学生播放视频文件:“数亿的,其线粒体焕发出大量前进的动力,拼命向前游动,目的就是为了得到与卵子受精的机会,虽然它们都前赴后继,但只有一个最优秀的子最终能够从数亿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完成受精,成为受精卵,再逐渐形成胚胎。”学到此,让学生感受到了“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曾经是佼佼者”,激活了学生的自信心。除了在生物教学中帮助学生构建积极的自我外,教师还要有积极的心态,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实践表明,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的智、能、情健康发展。

(二)构建“学习共同体”,互学、互谅、互助

1.正确定位师生关系

一个完整的课堂,应该有教师、学生和学习任务。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处于主宰地位,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主导者、领跑者,是学生学习的同伴与益友,切勿一味地说教与命令,或是越俎代庖式地灌输正确的知识和方法。实践表明,教师和颜悦色的神态让学生感受到心灵的自由,饱满真挚的情感让学生感觉到温暖,谦虚探寻的语气让学生感受到人格被尊重。唯有如此,学生才愿意敞开自己的心扉与教师沟通,对于自己努力探究得到的想法与结论才会积极地展示。

2.相互尊重,分工明确

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那么如何有效合作呢?笔者认为,首先教师必须做出一个好的榜样,能够尊重学生并虚心听取学生的主张和意见,将这种交流的态度传递给学生,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才会模仿,才会彼此尊重。当然,分组探究的目的还是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所以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小组内部必须有明确的分工和合作,这样不仅让学生习得了知识,还提升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三)精心设计情境,促进学生思考

课堂教学应该是预设与生成交相辉映的过程,充满了灵性与智慧,不是静态且无趣的。新课程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倡导以“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教学。其实说到“探究”,我们很多生物教师觉得“探究”就是实验,其实这个认识是有问题的。探究不仅仅是实验,还包括理论探究和知识应用。既然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那么有效的教学首先要分析学生的学情。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学生学习的效果受到多方面影响,因此学情也存在复杂性。笔者认为学情分析,应该从“已知”“未知”“想知”“能知”这几个方面入手,梳理学习内容,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最终能够达到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教学效果。

1.设置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教师应借助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提供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为此,我们的问题设置必须新颖有趣,要能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尤其是导入环节的问题引入。例如,在教学“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这一课时,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设置问题情境:“长江离我们很近,大家都听说过‘长江三鲜一毒’么?它们分别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抛出后,学生的积极性立刻被有效调动起来。通过讨论,学生得到“三鲜一毒”分别为刀鱼、鲥鱼、鮰鱼和河豚,感受到刀鱼、鲥鱼之所以价格不菲,原因在于其越来越少。那么为什么把“河豚”称为一毒呢?民间“拼死吃河豚”的说法有什么科学根据呢?这是学生所不知道却又想知道的,此时可以给学生讲解“河豚毒素的来源———神经毒素”,河豚毒素的威力为何如此巨大,在于神经毒性比氰化钾的毒性要高近千倍。说到这里,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被有效激发,很自然地生成新的问题:它的作用机理到底是什么?这样,很顺利地过渡到教学的主要内容上来。

2.设置“我思故我在”的情境

好的问题情境不仅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感染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步入情境,融入角色,感觉是在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在学习枯燥的生物知识。例如,在教学“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这一课时,笔者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个人流落荒岛,随身携带一袋玉米和一只鸡,请问他先吃玉米还是先吃鸡才能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这是一个实际的问题,抛出来后,学生不由自主地融入了角色,思考如果是自己会怎么处理。“我思故我在”的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发现更多的问题。课堂变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不妨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虽然在情境中学生有困惑、有焦虑,但笔者认为恰恰是这种轻微的焦虑和思维上的困惑让学生的心理萌生出一种悬而未决的求知欲望,继而引领学生自主探究。

3.设置问题情境,为学生搭建脚手架

问题情境是“梯子”,设计一定的情境,提供学习问题,给学生一个有力的“梯子”,学生就可以自主思考问题,化解疑难,并用来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例如,在教学“生长素的发现”时,可创设问题情境:“放在窗台上的植物,为什么会往窗口的方向长?”然后再引入多名科学家做的一系列实验,让学生分析。在整个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只需适时、适当地加以提示和点拨。通过学生合作探究,最后导向成功的目标,实现知识的内化,促成智慧的升华。

三、总结

第2篇

现阶段中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的弊端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很多的老师还是在采取较为陈旧的教学模式。这些模式相对来说,还不能够适应新课改的转变,出现了很多的弊端。首先,传统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中,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都是老师占有着主导地位,引导着学生进行生物课程的学习。这样的引导模式,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很大的自主性,不能够在自己的思维中进行系统性质的学习,仅仅是遵照老师的意愿来进行学习,这样就会对生物学习失去兴趣。其次,传统的生物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够,不能够将生物课程中的知识传达给学生。除此之外,现阶段中,初中生物课堂上的教学方法,部分进行了很大的改进,但是有些则会乱用教学模式,造成课堂教学秩序错乱,导致初中生在学习上难度加大。诸多的弊端都使得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过低,因此就需要尽早地进行课堂教学方案的改进。

2.如何进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案的改进

2.1科学实验自主性培养

在上述陈列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的弊端中,缺乏很大的自主性。这样造成的后果极为严重。因此,对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案的改进,首先就要求进行学生自主性的培养。而对于初中生物的学习来讲,自主性的培养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就是科学实验自主性。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都是教育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死记硬背,都是进行知识的灌输,而不是开展实验形式的教授。因此,基于这样的发展现状,就要求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加入适量的实验,倡导学生在课堂老师的监督下进行安全性的生物实验,比如一些动物的解剖,以此来了解动物的生理结构,再者还能够进行一些观察实验,对各类型小动物进行亲身观察,查看其身体部位的形状,并且在保护措施下进行触摸感受。在初中生实验自主性的培养下,才能够加大学生对初中生物的兴趣,在试验中进行高质量的学习。

2.2多媒体的应用

现代社会中人们在多媒体下生活,更加具备有趣味性和现代化。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生物知识较为无趣,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没有较大的兴趣。在新课改下,将多媒体应用到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中,使用PPT、Flash等软件。比如在植物生长发育的学习中,使用Flash软件,可以很生动地将绿色开花植物从胚胎到种子,再到幼苗的生长,直到其开花结果这一整体过程展现出来。初中生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明确植物的生长过程。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能够形象、生动地将生物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授课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强化记忆,并且有效地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

2.3教学中概念图的使用

生物中的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相对于初中生来说,会存在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只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死记硬背,而这样的学习方法,只能够获得暂时性的知识吸收,有极大的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忘记。因此,这就需要在初中生物课堂中使用一些概念图。概念图的合理使用,能够使得晦涩的生物知识点得到具体的说明,并且有利于将相关性质的概念进行一个关联性理解。进而能促进初中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时,逻辑性思维的形成。最终更加有利于初中生物的学习。初中生物知识除去有些难以理解外,生物知识还比较散乱,不像语文、数学等学科的学习一样,有一个整体的框架。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课堂上进行概念图的使用,能够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一个合理有效的整合,最大程度地将知识点概括起来。初中生在这样的总结下,才能够认识到各类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高效学习。

3.改进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的重大意义

传统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存在很多弊端,不能够良好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在很大程度上,就能够避免以上陈述的诸多弊端,也可以较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另外,改进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在很多方面,都能够增加学生对初中生物的极大兴趣,基于较大的学习兴趣,才能促进初中生物课堂的趣味性,最终促使初中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生物的学习。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也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

4.总结

第3篇

首先,笔者在上课的一开始就请一位学生上来在黑板上把上节课讲过的的形成过程简要的写出来,接下来再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内容,找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卵细胞形成过程与上节课讲的的形成过程的区别与联系,然后,笔者再带领学生把之前学生在黑板上写下来的的形成过程进行改动,使之变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最后再进行总结和归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都保持着强劲的学习劲头,最后的教学效果也十分理想。本次教学活动之所以取得成功,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贯彻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想学生所想,从而把学生的积极性有效调动起来,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二、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手段

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进,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开始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生物学科本身就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像是细胞分裂、基因工程等内容,运用多媒体和网络工具等现代化教育手段开展教学工作的效果会显著优于单纯的图片、模型等传统教学手段。因此,恰当的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对于构建高效的生物高效课堂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内容时,就运用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具,以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动态过程,这样一来,原本抽象复杂的细胞分裂过程瞬间变得生动直观起来,这样不仅学生学起来轻松,同时,在有趣的动画、美妙音乐的映衬下,原本有些严肃的生物高效课堂也变得更加轻松有趣,在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容易被激发起来,主观能动性更能够得到发挥,这样,整体学习效果也会大大提升。

三、积极利用生物实验手段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学科,生物学科形成的根基就在于各种各样的生物实验。透过实验,可以将一些生物概念、原理、规律等抽象化的知识进行具体化的还原,使得学生有机会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样势必会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把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通过生物实验的开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亲自动手的能力。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光合作用”这部分的知识时,就以实验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对叶绿体中的叶绿色进行提取和分离,这样通过实验的手段来获得光合作用中有关色素的知识,可以让学生亲自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还学会了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对于学生自身的成长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四、构建开放性问题情境

高效课堂教学活动是否高效,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看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思维水平的高低,思维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为其它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有意识地构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在开放的问题情境下,学生的思维也会处于一个开放的状态,这样,思维活动会变得更加活跃,思维的水平也会有效提升。例如,在讲到“转基因”的问题时,笔者就给学生提了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由于这个问题没有统一化的标准答案,这样,学生的思维也就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在问题的启发和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围绕着这个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虽然直到最后也没有获得统一的结论,但这种开放的结尾却给学生留下了更大的思维价值。

五、总结

第4篇

对一些经典试题一开始便进行讲解,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无疑是高效的,但学生同时也就失去了抽象思维的过程,失去了发现错误的机会。对于实验性的内容,如果一开始就将其操作过程及结果进行清晰的展示,学生的实验就会成为照方抓药,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就成了一种形式,这对实验的顺利完成无疑是十分有帮助的,但学生失去了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尝试,在观察结果中进行真伪辨别的机会。因此,生物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使用合理的教学手段。

二、构建生物学科高效课堂的教研课题

要构建生物学科高效课堂,教研组的作用之一是组织生物教师开展高效课堂的教学科研,使生物教师掌握有生物学科教学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我们学校生物教研组在2013~2017年五年发展规划中的教学研究活动,包括10项教研课题。

1.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策略。

2.以导学案为载体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

3.如何构建师生互动的生物课堂。

4.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利用“最近发展区”。

5.高二生物的有效备考。

6.高考生物复习课有效性的课堂教学策略。

7.合理应用记忆规律,有效提高复习效率。

8.从反思中收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9.提高生物试卷讲评课实效性的策略。

10.高中生物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三、教研组在构建生物学科高效课堂中的作用

第5篇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首先作为教师应长期有计划地围绕教材进行知识的积累和加强自身教学素质的修养,日常生活和教学中,注意对知识的点滴积累,这样既可以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其次要深研教材,精练各章节教学内容,针对高考要求,做到:章节知识考点化,考点知识系统化,系统知识能力化,以此为要求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就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能一味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结论”、“轻过程”,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我们可以参照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以他们的研究过程为主线,创设一定的条件、环境和氛围,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通过联想、推理、综合、分析形成科学的观点。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教材采用的是简单陈述性的语句,学生学习时感到枯燥,而且难懂,教学中可将此过程设计改编成一个科学家(假想成学生自己)具体的研究情境,教师加以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就会逐渐明白,为什么不能直接标记噬菌体?如何进行噬菌体标记?怎样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为什么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最终学生通过自己的研讨,就能轻松地理解实验设计思路,得出实验结论。同时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研讨问题的思维能力。

三、强化学法指导———体现自主学习理念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学会有意识地渗透学法指导,针对部分典型教材内容,以下略举几例说明。

1.比较学习,使知识条理化

对于知识结构中某些并列知识,通过比较,找出知识间的异同点,使知识条理化,例如:列举比较线粒体、叶绿体结构功能的异同点,几种常见病毒的遗传物质的比较,动植物有丝分裂异同比较等等,让学生掌握比较法,可以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2.分解组合,使知识层次化

概念与概念之间、知识与知识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包容性,对于这些知识,教师引导学生理清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使知识结构呈现清晰的层次,例如:DNA分子结构的学习过程,可按“点———线———面———体”依次展开:“点”指DNA的组成单位,“线”指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面”指DNA平面结构,“体”指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3.发散和联系,使知识网络化

如果头脑中只有零碎的知识点,而没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往往很难用这些知识正确、快速地解答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挖掘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再集中思维、归纳形成网络化知识体系,如减数分裂可以和遗传的三大基本规律联系,和性别决定,伴性遗传,和多倍体、单倍体的形成相联系,和人类遗传病相联系等等,这样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进行发散,使知识构成一个网络,从而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即可迅速地探索和正确的解答,使学生更能适应“学科内综合”的需要。

四、总结

第6篇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是高效课堂构建的前提条件.和传统的授课模式相比,高效课堂在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参与意识上更加注重.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让学生逐渐建立参与意识,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精神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例如在讲解必修一《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节时,第一课时需要讲解呼吸作用的类型,我通过让学生在课前先去实验室做自制酸奶、酒酿和将苹果密封保存等实验,让学生从生活的小事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然后再回到书本的教学中去得出结论.充分的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发挥.

2.创新课堂,提高学生的自学、合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自学和合作能力是高效课堂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在高效课堂中,以小组为教学单位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一致的团队精神.在教师教授生物知识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且通过团队的力量去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培养成自强自立的优秀品格和良好的团队精神.例如在讲解选修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一节时,需要学生去实验室完成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这个实验是在先自学书本,然后再合作完成的一个实验,而且这个实验是一个连续的实验,需要学生连续几天分工合作完成,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转变师生角色

在传统的授课过程中,都是老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完全依赖与教师的授课情况.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很快就露出了很多弊端,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高效课堂的构建就是走出这些弊端的有效出路.改变长久以来的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将过去在教学中处于主角地位的教师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助者,而学生则转变为学习的主角,成为学习的主体.高效课堂由老师在讲课转变成学生自由讨论.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带着问题去学习,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明显的效果.与此同时,教师也会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同时能够及时的帮助同学解答问题,起到很好的辅导协助的作用.

4.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构建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重要措施.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激励工作,要让学生了解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这个事实,同时还要学生体会付出就有回报的真谛,并且对于表现很好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奖励,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不要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要一视同仁,关心和关注每一位同学,让他们在相互沟通,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得到全面的发展.例如2013年我在上一节市级公开课时,我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堂高三讲评课的过程中,我都是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代表发言,其他组帮忙纠正的方式,教师只在其中起一个扶正点拨的作用,给予学生充分展示的舞台.

5.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培养高中生生物素养

第7篇

教学目标是课堂之统帅、课堂之号令。目标落实了,才是有效、高效课堂。而准确分析学情,是准确定位目标的关键。课前准备要明了学生的知识水平,迎合学生的喜好,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要心中时时装着学生。不仅眼中要有教材,更要目中有学生。

生物高效课堂不是课堂上教的知识越多越好的课堂,老师不能无视学生接受知识的实际情况,主观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然后满堂灌,老师讲了一些“正确而无效的知识”,那就是教学污染,老师讲得越多,课堂污染也就越大。应该说,学生有没有积极地参与或发展是教学有无效益的唯一指标;要以学的效率代替教的效率,以学的多少代替教的多少。

就具体一堂课而言,教学目标应该清晰界定,并且以三到五个为宜,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我追求教学目标的单一、明确,重点突出,不拖泥带水。以目标为主宰,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和详略地处理,舍得割爱。”

教学目标事实上不是全班的目标,而是全班每个学生个体都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的目标,有效目标只能是每一个个体的有效目标,教学目标必须要有个体意义。“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来确定目标,实施有效教学,最好将个体学生的学习清单、目标列出来,在思考教学时明确这一点,在课堂教学时确保这一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设计,使得每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

二、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

1.发展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是学生的学习,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是否高效课堂,要看学生是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全体学生有没有都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作为主持人的教师,有没有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给了多长的时间,而老师讲了多少6时间。

作为生物高效课堂,还必须有学生发问的声音;必须有学生讨论的声音;必须有学生思想的声音;必须有学生研究的声音;必须有学生合作的声音和必须有学生互助的声音。

2.多制造几个兴奋点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流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思想情感交流以及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进行的各种思维活动始终不断地进行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制造兴奋点,激发学生兴趣,碰撞思维火花,提高教学效率等。

3.课堂要注重留白,为质疑预置时间与空间学贵有疑。真正高效的课堂教学应是学生问、学生答或教师帮助、引导答,老师应把问答的权利还给学生。

生物新课标也指出,要实现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面向全体学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探究知识的习惯,使他们能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并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等。

所以,讲得多不算是本事,讲得少也不算是本事。如何在课堂中预留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启发、培养、激励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才算是有本事。

通过学生的质疑,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课堂不断生成新的内容。越空白,越有可能性!

老师在课前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质疑本”,把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带着疑问听课。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相互解答对方的疑问,老师只在一边给予指点。在课堂上,预留出五六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给学生提问、质疑,让学生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感悟、疑难困惑和新思想提出来,当堂与同学、老师探讨、交流。课后,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兴趣

在“质疑本”上完成“听课后记”,鼓励学生继续提出新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精神继续延伸。

三、结语

第8篇

一、利用高中生物教材创设问题情境

利用高中生物教材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让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而且能够让学生抱着期待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根本上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授生物体的组成元素时,教者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独立分析得出结论。教育者应利用此堂课程的教材内容向学生提出如下几个问题:生物体是由哪几种化学元素组成的?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含量是否是相同的?生物体中哪些化学元素含量较高、哪些较低?通过这些包含了不同知识要点的问题探讨,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并且让整个课堂的气氛变得更加灵活多变,全面提高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如今,伴随我国科技水平的快速提高,生物科学技术开始进入迅猛发展阶段,从而给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习惯带来一定影响。基于此种情况,高中生物课程需要做到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着手全面调动他们对生物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学会将课堂中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对生活难题的解决。大量教学实践证明,教育者如果能够在课堂中引入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情境,那么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学习生物课程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能够帮助他们掌握更多实用的生物技能,从而解决出现在生活中的各种现实问题。例如在教授细胞的吸水与失水的相关内容时,教育者就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几个问题:请同学们利用自己的学习经验解释植物是怎样吸收水分的?在对树木进行移栽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将部分枝叶进行摘除?在日常生活中会应用到哪些渗透原理呢?通过这一系列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不仅能够让学生对生物问题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还能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融入生物课堂中。

三、利用教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课程的学习需要有大量生物实验作为支持,学生不仅能够在生物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新奇有趣的现象,还能够根据生物问题找到最优解决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活跃性。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拥有着较强的好奇心,他们十分渴望接触一些新鲜的事物和问题,生物实验可以让问题情境变得更加直观易懂,从而让高中生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实验活动当中。例如在教授有关甲状腺激素等的研究课程时,学生就可以针对教育者所提出的几点探究问题展开后续实验活动,其中包括实验活动的原理分析、实验材料的收集、试验方法的制定和实验步骤的完成,等等,而后再将最终的实验结果展开深入分析与推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一直处于高度集中且活跃状态,不仅能够主动获取实验过程包含的物理知识,还能够将课堂中的一些分散的知识紧密关联,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十分完整的知识网络系统。

四、应用社会热点问题创设情境

二十一世纪,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社会环境开始与生命科学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让社会中层出不穷的一些热点问题得到更妥善的解决,例如生态环境、农业种植、能源节约和疾病治疗等。此外,高中生的生物学习如果仅仅依靠教材中的知识信息是远远不够的,他们需要在当下的社会活动与时事热点中获得更多生物知识与学习经验。基于此,教育者在日后的生物课堂中应当恰当引入一些当下关注度较高的热点事件,让学生可以逐渐掌握处理问题与自主学习的方法与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