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1-26 20:17:3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钻床实训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实际应用,使得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职业技术教育理念得到更好的落实。近年来,在教学实践中,根据电工类专业毕业生所从事职业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学生具备的能力结构与知识结构,进一步加强实践性的教学内容,以求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而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广泛应用,对其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比如在进行安装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线路这一实训过程中,笔者首先告诉学生实训的目标:能正确地安装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线路,理解线路的自锁作用以及欠压和失压保护的作用。这样,学生心中有数,学习起来有的放矢。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操作过程,准确地完成实训任务,并养成精益求精的良好工作习惯,笔者把这一实训过程拍成视频,让他们观摩总结。首先给他们播放3次视频。第一次播放,给学生的任务是观察归纳这一过程都使用到了哪些安装工具?学生经过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在这一过程中,操作人员使用到了测电笔、螺钉旋具、尖嘴钳、斜口钳、剥线钳、电工刀等电动常用工具。笔者借此机会给学生讲解了各种工具的作用和使用的要领,他们很快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第二次播放,给学生的任务是看清楚这一过程中使用过那些仪表?各种仪表在安装过程中起到了哪些作用?学生很快总结出来:ZC25-3型兆欧表、MG3-1型钳形电流表、MF47型万用表,以及在哪个环节使用哪种仪表,测量什么数据,起到什么作用。第三次播放,给学生的任务是看看这一操作过程中使用了哪些器材,以及它们的型号、规格、数量等?
通过三次各有侧重点的观察活动,学生都已心中有数,很快做好实训前的准备工作,顺利进入实际训练过程中来,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初步的训练任务。
为了更好地牢固掌握知识要点,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依据本堂课的学习要点和难点设计思考题:接触器KM的自锁触头应并接在启动按钮SB1的何处?热继电器KH的热元件应串接在哪里?电源线进线应接在螺旋式熔断器的哪个部位?接按钮内接线,如果用力过猛,会出现什么问题?启动电动机时,在按下启动按钮SB1的同时,手为什么还必须要按在停止按钮SB2上?学生在研究回答这些问题的同时,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2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更易形成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一体化的学习模式
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一体化的学习模式,可以使《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教材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电力拖动系统的4个子系统及组成,理解4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及工作原理,笔者一改过去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模式,利用模拟拆装系统,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模拟系统拆装一台台式钻床,一边拆装一边总结思考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工作关系与原理。
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很快就总结出来:这台台式钻床由4个子系统组成,一是电源,它是电动机和控制设备的能源,分为交流电源和直流电源;二是控制设备,它用来控制电动机的运转,由各种控制电动机、电器、自动化元件及工业控制计算机组成;三是电动机,它是生产机械的原动机,它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分为交流电动机和直流电动机;四是传动机构,它是在电动机和工作机构之间传递动力的装置,如减速箱、联轴器、传动带等。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很轻松地了解了电力拖动系统一般子系统的组成结构,而且明白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工作原理,加上由于是自己在实践环节中总结出来的知识,所以理解更加透彻,记忆十分牢固,为以后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3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环境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尽可能地使用图片、实物照片或表格形式将各个知识点展示出来,力求给学生营造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环境。同时,针对相关知识点,设计很多贴近生活的导入和互动训练,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
比如,开课之初,为了让学生更便捷地认识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的课程性质,激发他们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好该课程的必胜信心,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大家展示几幅图片(略),他们很快就看出来第一幅是车床操作工正在车削工件,第二幅是磨床操作工正在磨削工件,第三幅是钻床操作工正在钻削工件。于是笔者发问:看了这几幅图片之后,你知道这些机床工作机构的运转是由什么来带动的吗?学生带着非常渴望的表情聚精会神地等待着老师的讲解。
于是,笔者趁热打铁地告诉他们:像车床、磨床、钻床等多种机床上工作机构的运转几乎都是由电动机来带动的,这就是本学期将要重点研究和学习的电力拖动。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电力拖动技术的应用效果和其在现实生产与生活中的作用,笔者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汇总有关的知识信息,并进行信息交流。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认识到:目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风扇、洗衣机等多种家用电器,和在社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各种生产机械,都采用的是电力拖动。由此看来,目前在当代社会由于电力在生产、传输、分配、使用和控制等方面的优越性,使得电力拖动具有方便、经济、效率高、调节性能好、易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等优点,所以电力拖动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这样,学生对这一课程有了比较感性的了解,明白了这一课程的作用,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4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开发多媒体教学光盘、创建电工专业模拟实训操作系统成为现实
为了提高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的教学质量和现代化水平,立足于课程实际和中职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特点,研制开发该课程的多媒体教学光盘,并把这套教学光盘应用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之中,收到很好的效果。
本教学方法的应用是通过现场和模拟演示,以直观、形象的教学片段、个案,剖析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的各种示例,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间题的能力的作用,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求感和积极的学习兴趣。学生观看光盘演示的专题内容,包括概要说明、人工控制进程(可反复观看某一片段相对独立的内容)、交互改变参数(以静止、慢进、快进等状态演示)。再加上教师因势利导,针对普遍存在的间题,进一步进行理论诱导,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对教学要素有理性的认识。
所以说,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构建了一个更加完善的辅助平台,为教学提供极大的方便,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教学模块 分组互动 合作学习
机械基础课程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中职)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是后继专业课程学习的坚实基础。所以加强一体化分组互动教学、切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树立一定的专业意识是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分组互动教学法的涵义和应用前提
1.分组互动教学法的涵义
分组互动教学法是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分组互动学习,倡导以职业活动为基础,以技能学习为主导,应用专业知识支持技能的形成、解释动作要领、反映操作规范的实质,通过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掌握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中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而可以让学生更快、更扎实地学习理论知识,增长实践操作技能。
2.分组互动教学法应用的前提
(1)准备好工作任务。要按照知识和内容,设计训练任务,明确要求。任务提提取也采取分组互动教学合作来完成。
(2)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实施分组互动教学法学习之前,要按照“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需求为主线,以模块化实践为主体”的设计要求,做好教学内容和教具的准备,不断丰富教学资源。主要需做好如下几项准备工作:一是“备”教室:教室要准备好黑板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台,并需要有足够的实训操作工位等。二是“备”实物和模型:教室有键、销、联轴器等模型和实物,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及各类机构等演示运动过程,以方便分析工作原理。如铰链四杆机构中“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等模型,这可使教学直观化,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三是“备”课件。准备好教学课件,以便于用计算机、仿真动画等进行辅助教学,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零件、机构在机器中的作用、工作原理等知识的理解。
二、分组互动合作教学法在教学中的优势
经过多年的调研和实践,笔者学校探索出了“分组互动合作教学法”,该方法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教学计划,从而构建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时间证明,“分组互动合作教学法”是一种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突出学以致用,学生可以在学习中体验工作的责任和经验,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学会学习、学会技能、学会合作、培养职业习惯的目的。该方法让学生真正处于主体地位,使之获得主体发展,可以尽快实现从学生到劳动者的角色转换
“分组互动合作教学”是以学习小组单位,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来完成知识点的学习,然后集中分析活动形式和过程,最后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结果,完成教学目标。因此,该方法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中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能力。
三、分组互动合作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1.分组及布置训练任务
(1)分组:教师以4~5名同学自主搭配组合为一组并选出组长,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2)制定任务训练作业目标;
(3)小组成员在组长领导下制订任务完成的工作计划;
(4)制定每个成员的具体分工;
(5)编制每个任务完成的进度。
2.活动过程
以“设计任务书”这一环节为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过程如下。
(1)学生收集资料(查阅图书、上网、下载所需资料);
(2)组内开展大脑风暴法讨论相关知识;
(3)组内对各种相关的知识讨论,制定最佳方式方案;
(4)组员用电脑绘制设计方案图;
(5)教师在其中引导、答疑、辅导;
(6)教师组织考核评价(个人自评、组间互评、教师总评)。
例:中职《机械基础》中《带传动和摩擦轮传动》典型任务《学习任务书》。
模块一 带传动任务书
任务1:更换立式台钻V带
知识回顾:传动带的类型;带传动的传动比;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带的结构;平带传动常见形式:V带及V带轮的结构。
任务引入:
(一)更换立式钻床的V带(重点)
(二)V带传动的安装操作注意事项:
技术方面:张紧程度适度按下15mm;两带轮的轴线应互相平行,误差小于20′;V带在轮槽中应正确;定期检查及时调整;安装防护罩。
操作方面:切断电源;打开防护罩松开锁紧旋钮;根据转速不同安装V带;合理调试V带松紧程度;紧固防护罩;通电试车。
安装口诀:“一切、二松、三安装、四调、五紧、六试车”
(三)台式钻床安装时注意事项:不带电操作;工作服穿戴整齐;操作时不能戴手套;严禁用其他工具强行撬入或撬出对带造成损坏;安装后手动转动是否旋转正常;对照转速表检查转速是否正确;安装结束后上好防护罩。
(四)了解台式钻床外部结构具体实施任务(操作练习):钻床调节;了解V带传动的路线;各种转速的调整;教师操作演示;小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任务小结:V带的类型、原理;V带的结构;V带的使用和维护注意事项;各种速度更换;
(六)任务过程评价
要求:组员进行组内个人自评与互评;组长总结任务完成各组员的掌握情况和自评得分;教师点评各组情况,并给出考核分数;教师评价出各组的综合分数。
任务过程评价表
表
序号 考核内容 配分 评分标准 小组自评 小组互评
1 预习回顾 9 未预习
预习
预习好
2 操术方面 30 张紧程度
两轮轴线
轮槽正确
定期检查
安装防护
3 操作方面 15 文明生产
操作熟练
安装正确
4 各组评价 5 各组组员积极回答
5 教师评价 5 小组合作表现
(七)预习
任务2:更换空气压缩机V带
①了解空气压缩机结构;②了解空气压缩机工作原理;③更换空气压缩机V带(重点)。
四、分组互动教学合作学习的思考
“分组互动教学合作教学法”的实施,改变了以个人竞争为主的学习方式,合作竞争取长补短,可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全体学生自始至终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即培养了他们的专业能力,又培养了与人合作、语言表达、与人沟通等职业核心能力,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关键词]电工技能实训;教学效果;操作技能 电工技能实训课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专业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维修电工所必需的电工基本工艺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如何提高电工技能与训练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扎实掌握职业岗位所需的操作技能,是每一位电工技能实训课教师所面临的共同课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六个环节对电工技能实训教学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一、 准备环节
授课之前,教师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实际有效的教学计划,使所授课内容符合学生、学校的具体实际。区别于理论课程,电工技能实训课的课前准备需包括:(1)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项目;(2)整理各项目中对应的理论基础知识;(3)确定具体的操作方法;(4)准备实训工具器材;(5)教师进行项目操作训练。如可设计双联开关控制的日光灯电路,帮助学生掌握双联开关的安装、日光灯电路的安装与检修。教师要整理好日光灯电路的原理、确定安装的步骤及注意事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往届学生的实训情况,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确定指导的要点。
二、 讲解环节
电工技能实训课中,讲解依然是行之有效、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之一,讲解的内容包括:(1)阐明实训的目的、目标;(2)分析实训的理论依据;(3)落实实训的材料、仪器仪表等;(4)明确实训步骤;(5)强调操作安全及其它注意事项。
为了使电工技能实训课中的讲解能更好地配合技能实训的开展,更有效发挥其作用,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应打破常规教学方法,发掘电工技能实训课的特点,不断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常用的方法和途径有:
1、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改善传统的教师说学生听的教学场面,采用更为形象的动画播放形式,使教学内容生动易为学生接受。如讲解机床电气控制电路时, X62W万能铣床、Z3050钻床、T68镗床、15/3T桥式起重机等利用Flas制作来实现生动、直观地讲解。可将电工实训的操作规范、动作要领等录制成视频,在课堂上播放,能有效克服受场地、视线等因素的不利影响 ,提高教学效果。
2、对比式教学。如在讲解“电动机的控制”这一章节时,接触器控制的正反转线路,可指出主电路、控制电路两种电路的不同之处,从而在主电路讲解的基础上去分析控制电路,实现对比教学的效果。而完成正转电路后,电动机反转的控制,在强调两者的差别后,进行对比分析,实现知识的迁移。在学会了电动机单向正转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接触器采用同类的元件和控制原理实现电动机正、反两个方向的控制电路的安装。在讲解行程开关的结构原理时,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行程开关和按钮开关的结构原理,让学生明白,行程开关和按钮开关的动作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安装在板内,一个安装在板外,因此原电动机正、反转电路不动,增加两只行程开关,在控制电路上采用常闭触点串联,常开触点并联的接线方式,即可达到电路的要求。顺序控制,多地控制等线路的教学都可采用类似方法,通过对比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通过进行对比教学,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理解较复杂控制电路,降低了知识的理解难度。
3、分阶段教学。电工技能训练课不同于理论课教学中的实验,过多的讲解不但学生接受效果差,同时也很难讲透彻。我们可以把整个训练项目,分成几个阶段(或操作步骤),然后分步讲解,分步训练。既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也使教师的讲解轻松、明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实训室布置课桌,实现讲练交叉结合,既提高了教学效率,又解决了因设备不足等因素带来的学生管理问题。
三、示范环节
示范操作是实训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用具体规范的操作动作、形象生动的语言把学生在实训中要学习的规范动作、操作要领展示出来,帮助学生形成清晰、鲜明的表象,以便于学生在实训操作中进行模仿、练习。教师在示范操作过程中,一定要边演示、边讲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功能,并从“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等三个方面来组织教学,安排教学内容的展开。在示范操作过程中,教师的操作动作一定要熟练、准确、规范。
教师示范完成后,还可根据情况挑选几个学生进行模仿操作,并通过观察他们的模仿经过,从中得到了信息反馈,了解学生的模仿学习情况,掌握的程度,对学生模仿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操作程序和姿势,教师可马上进行纠正,并做强调,避免其他学生操作训练中出现类似情况。学生正确操作后可通过表扬、肯定,为学生后续的训练增加信心,也为其他学生提供榜样。
四、操作环节
操作环节是培养学生电工技能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实训项目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训练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训练效率为原则,开展操作训练。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1、小组合作法。根据设立的实训小组,建立竞争、合作机制。如在万用表使用训练中,先给每个小组一个测量任务,由小组同学共同讨论完成。之后,老师给出几个测量任务,进行分组比赛。教师会在每组中选一位学生给全班同学演示。由于学生事先不知道谁会被选中,因此他们必须确保所有成员都掌握,学生之间为了赢得比赛,组内同学技能互相督促训练,又能及时讨论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训练效果。
2、分步实训法。明确每个训练项目的操作步骤,分步落实训练。如在电烙铁钎焊实训中,把训练过程分为:a烙铁的处理;b用印制电路板练习三步操作法;c用导线练习焊接;d拆焊练习;e简单成品电气产品装配练习。还可再进一步细化成更小的步骤,便于学生领会。每步一个要求,教师巡回指导。做完一步,教师评价指导后,再进行第二步训练,教师检查后,再进行第三步训练。这样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项技能,便于学生接受。
3、学生互查法。如配电板的安装训练中,学生个人装接完成后,两两交换工位,甚至可以多人交换,检查其安装、布线是否正确,并将错误纠正过来。设置奖励措施,鼓励学生积极排查,这样既可锻炼学生的故障排查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纸上练习法。对一些元器件较多、线路安装复杂的电路我们采用“纸上练习”法。所谓“纸上练习”是指学生在理解电路原理和掌握电路接法的基础上,在作业纸上练习布线的做法。通过这种练习,学生对理论知识进一步巩固和理解,并对安装工艺做到心中有数。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节约了大量时间,而且节省了材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考核环节
定期的考核能有效检查教学情况,调动学生训练积极性,促进学生有效训练,电工技能实训采用的考核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1、阶段考核。中职学生中部分惰性强的学生,即使在实操课程中也懒于动手操作,每个阶段学习结束后,要及时进行考核。通过“单元考试”环节的硬性要求,使这部分学生不得不动手完成规定的要求,从而逐渐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
2、分项目竞赛。利用中职学生好胜心强、渴望成功这一特点,定期组织小组之间、班级之间的竞赛,形成一个“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要做”和“做好”的积极性,提高实训效果。
3、期末总结性考试。学期末,进行总结性考试。考试模式可以采用维修电工等级考模式,包括理论考试和实操考试。理论考试,教师根据本学期各模块学习中教材的重、难点内容,明确给出范围,使学生对本学期模块的理论知识重点更为明确,采用笔试的方式;实操考试,主要考核三表使用、照明电路、配电板的安装、电动机控制电路等,考题可有针对性的准备3—5份,每份对应一个主题,考试时每个学生随机抽取一个,促使学生全面复习,全面巩固。
六、总结环节
实训操作环节后,师生一起进行实训评价,实训评价可采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评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不仅能总结实训过程中的收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等,还可提高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能力等,让学生在评价活动中全面发展。教师总评不仅仅是对学生个体进行项目评价,帮助学生总结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方法,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思路和行为,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内化,更要对学生实训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重点难点进行高度的梳理和概括,帮助学生把零散孤立的知识贯穿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最后在评价的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完成实训总结报告,其内容包括:实训题目、任务要求、实训过程、实训总结等。
在电工技能实训课中,通过开展上述六个环节的技能实训教学,使学生能准确、快速地掌握专业技能,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行为,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更好锻炼和提高。作为一名中职教师应从专业实训课的特点出发,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注意积累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不断提高技能实训课的教学质量。参考文献:
[1]曾祥富等主编. 电工技能与实训[M].高等教育出版社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句容 212400)
摘要:对“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可以结合模具相关职业岗位需要,运用逆向思维进行教学设计,在具体项目的引导下,建立以典型模具设计与制造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体系,将项目的内容设置成任务,通过项目任务的“教学做”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为本课程进一步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逆向设计;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5-0108-02
“逆向设计”(Backward Design)也叫“逆向教学设计”,指一种运用倒推思维、逆向思维来设计课程的教学活动。美国著名课程与教育专家格兰特(Grant Wiggins)提出了课程的“逆向设计”模式,其目的是使课程教学设计成为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工具。课程的逆向设计实质就是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的应用技能设计。它的整个设计过程分为:确定达到的技能目标和创造能力目标,确定如何证明学生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安排各种教学实践的机会进行具体的实施。
“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逆向设计实质就是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行课程的应用技能设计。应通过工学结合,建立“教学做”合一的一体化课程,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模具专业逆向设计,从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出发,在模仿真实工作环境的实习基地的支持下,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各门课程的过程成为符合或接近企业工作过程的过程。
课程内容的优化
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教学设计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面向长三角经济区域,依托江苏沃得集团等大型现代加工制造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从企业工作岗位中提取工作任务,再转换成学习任务,最后设计成整合的工作任务作为项目课程的内容,将课堂引到车间、工厂,积极引导教师将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倡导职业教育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从而让学生能多动手,多实践。
因此,课程的核心内容必须体现职业岗位的需要,应以模具相关职业岗位技能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并充分体现企业真实的工作情景。通过对模具企业的调研,高职毕业生从过去的以模具设计为主转变为只有少数人在模具设计岗位上,而更多的是在模具制造及生产一线岗位、模具管理等岗位上。结合就业岗位的需要,把“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内容项目化。下页表1为依据的4个模具工作岗位分析得到的对应岗位主要工作任务、能力素质目标、教学项目。由于课时的限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确定具体教学项目的内容和数量。
逆向设计教学法的实施
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教学设计研究小组以完成岗位任务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和界定课程教学内容的依据。课程教学设计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将相应的实训课程部分和理论课程部分进行重新整合;建立新的岗位能力目标考核评价体系和相应支撑课程教学设计,并以岗位能力的需要作为考核内容,在总结实际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课程的教学过程。这一教学过程的特点是:首先,明确学习目标(熟悉模具结构,模具加工与设备操作);其次,企业的专业人士和校内专任教师,在企业或实训工厂通过情境教学和独立操作,让学生现场观摩、操作,在课堂上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专题录像等)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模具的结构与基本装配关系,对模具形成深刻的感知认识;第三,在机房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6人左右,利用教师提供的正确模具图纸,用UG等三维软件画出模具装配图,并编写主要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每组合作完成一套模具的制作;第四,教师补充模具设计的相关知识并辅导每组学生设计一套模具;第五,在实训基地,由教师进行以具体模具加工为目标的生产性实训教学,使专业知识学习与岗位职业技能训练一体化,学习空间与工作现场一体化。
课程团队从模具设计与制造领域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在教学方法运用上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与课程内容紧密配合的教学活动(讨论、实际操作等),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互动交流意识。
教学资源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研究小组成员由支持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系部领导,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专业骨干教师,以及专业理论扎实、勇于探索的青年教师组成。教师团队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均合理。目前,学院已建成了能够满足本专业综合实训的真实或仿真职业环境的实训室:模具拆装实训室、数控加工实训室、机械加工实训中心、模具钳工实训车间、CAD/CAM中心。我们的模具制造实验室设备包括数控铣床、数控车床、加工中心、平面磨床、外圆磨床、摇臂钻床等普通加工机床,还包括电火花成型加工机床、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等特种加工机床。
本课程拥有南京聚隆工程塑料有限公司、南京聚锋新材料有限公司、南京湘宝钛白制品有限公司、上海日之升新材料有限公司和南京金浦集团金陵塑胶有限公司等16个校外实训基地,拟建南京金城塑胶有限公司、江苏琼花集团、南京菲时特管业有限公司等3个校外实训基地。
“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逆向设计改革,以岗位能力考核为目标,操作实施在真实的岗位上,激发学生职业意识,从而初步完成学生学徒职业人角色转化,为进一步实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应体现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课程教学的“逆向设计”理论紧密结合岗位职业群定位和岗位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去发现问题,继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并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培养和增进合作能力,改进和完善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为课程教学总体设计的进一步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唐田秋,张蓉.任务驱动在“模具制造工艺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2(31):105-106.
[2]肖平,肖军民,黄智.“级进模制作与设计”课程的项目化教改探索[J].机械职业教育,2013(1):53-55.
【关键词】钳工实训课程;一体化课程教学;学习任务;学习活动;一体化课程教学师资
引言:随着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企业对技能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结构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既要求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实际操作技能,也要求有较高的表达能力、协作精神、纪律观念、工作态度等综合能力。由于钳工实训教学内容陈旧、单调,学生厌学现象越来越严重,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使钳工实训无法正常教学,然而钳工基本功技能又是机械类、机电类、家电维修类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重要技能之一,可以提高学生看图能力,提高测量技术,可以应用钳工技术对零件进行钳加工,使学生初步掌握零件加工工艺,对专业工种实训有很大帮助。我校钳工实训课程自试行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以来,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增强。
1. 一体化课程教学的特点 所谓一体化课程教学,是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把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完好衔接和有机结合,实现“教、学、做”融为一体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针对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突出以技能为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通过设计多个学习任务完成实训课程,把有关的文化课、基础课、专业课、实习课等内容分别融合到各个学习任务中,通过开展多个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应用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不会造成理论和实践相互脱节,通过精心设计的各个学习任务完成本专业各项技能和相关理论的学习,学生参与设计、编制工艺、加工、评价等各个环节,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被动学习局面,创造了以学生为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2. 钳工基本功内容及学习路径
2.1 钳工基本功学习主要内容
钳工主要分为装配钳工、机修钳工、工具钳工,尽管他们分工不同,但无论哪一类钳工,都应当掌握扎实的钳工基本功,包括:划线、錾削、锯削、锉削、钻孔、扩孔、锪孔、铰孔、攻螺纹、套螺纹、矫正、弯曲、铆接、刮削、研磨、基本测量和简单的热处理等。
2.2 钳工基本功学习路径
钳工基本功学习要有方法和路径,其中“划线”主要学习平面划线、立体划线,对于非钳工专业的学生通过划规划能划出φ8直径的圆和利用高度尺划出尺寸界线即可,钳工专业必须学习立体划线,懂得借料和纠正技术即可;“錾削” 主要学习錾削平面、錾削键槽、利用錾子切断金属薄板、刃磨錾子、錾子热处理,对于非钳工专业的学生能利用錾子切断金属薄板即可;“锯削”最终目的是锯出准确尺寸,主要通过学习纠正来得到这一成果,锯削纠正的最高境界是能把约12毫米厚的铁板锯成正面呈直线,背面呈曲线的效果;“锉削” 最终目的是锉出尺寸和形位公差较高的平面和圆弧,锉削的最高境界是只利用一把锉刀就能把3毫米以上厚度,20毫米以上长度的铁板锉成中间底的效果;“钻孔” 主要学习钻床使用、尺寸控制和麻花钻刃磨,通过起钻时的纠正来达到钻准的目的,通过学习用手感应出钻穿来防止事故;“攻、套螺纹” 主要学习一些螺纹底孔直径计算,丝锥选用、攻套丝方法和小螺纹的攻丝技巧;矫正与弯曲要学习双向矫正与弯曲技术;基本测量就是常用量具测量,机械制造类学生必须学会用百分表测量尺寸和角度,非机械专业只要学会游标尺和千分尺即可;简单的热处理包括淬火、回火,在錾削时学习效果最佳。
3. 学习任务的设计和学习活动的策划
3.1 学习任务的设计
学习任务的设计是钳工实训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最重要任务,通过学习各个任务,把钳工各项基本技能和理论知识全部学到。学习任务要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和趣味性,并根据各专业特点来设计,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小铁锤制作” 学习任务,通过学习制作小铁锤,可完成设计、编写工艺、划线、锯削、锉削平面和斜面及圆弧、钻孔及倒角、攻螺纹、套螺纹、基本测量和简单的热处理的钳工基本功学习。通过学习“色扣制作”或“小汽车制作”,完成设计、编写工艺、划线、錾削、锯削、锉削、钻孔、矫正、弯曲、铆接、基本测量等钳工基本功学习。通过学习“微型平口钳制作”,完成设计、编写工艺、錾键槽、锯削、锉削、钻孔、锪孔、攻螺纹、套螺纹、铆接、基本测量、装配等钳工基本功学习。通过学习“V型铁制作”, 完成刮削、研磨、测量等钳工基本功学习。
3.2 学习活动的策划
教师在学习活动的策划中,要有始有终,例如“小铁锤制作” 这个学习任务,由以下5个学习活动组成:
学习活动1“小铁锤的设计”,学生分组设计,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设计一个新颖的产品,然后通过评比,选择最优秀的作品来加工制造。
学习活动2“工艺分析”, 学生分组制定工艺,教师指导学生制定工艺,然后通过评比,选择最合理最先进的工艺。
学习活动3“小铁锤加工制作”, 学生按所制定的工艺来加工完成制作任务,教师指导学生加工,纠正学生的错误。
学习活动4“测量和误差分析”, 学生各自根据图纸测量自己制作出来产品,并填写检测表,教师观察和指导学生的测量。
学习活动5“工作总结与评价”,学生写工作总结,做自我评价并打分,小组对各成员做评价并打分,教师组织学生总结,并做教学总结和分别给学生评分。
在选择学习任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特点,合理选择,例如机电、家电维修类的学生,可以通过选择制造小铁锤、色扣这两个学习任务就可以达到学习目的,而且加工出来的产品可以在他们的专业实训中使用,更有效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汽车维修类的学生,他们重点学习矫正、弯曲、铆接等钣金技术和基本测量,其次是学习刮削、研磨、钻孔、攻套螺纹等日常修理技能,可选择制造小汽车、色扣等学习任务来完成这些基本功的学习。对于数控加工类的学生,他们重点学习测量、编写工艺、钻孔、铰孔攻螺纹、套螺纹等技能,可以考虑一些偏向于锉配类的如“微型平口钳制作”的学习任务。对于与钳工接近的如模具制造专业、装配钳工专业的学生,则要全面学习完所有钳工基本功内容。
4. 一体化课程教学师资的培养 要顺利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就要培养一体化课程教师,一体化课程教师不仅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操作技能,也要具有较高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组织能力,教师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提升主要在校内培训,通过自学和“老带新”活动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其次是通过上级部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班来提高教学水平。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必须了解如何获得本专业各项基本技能最高境界的学习途径,懂得获取这些技能的最佳方法,教师的技能要真正达到本工种高级工以上水平。
教师要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和先进工艺,了解相应工种各岗位对工人综合能力的要求,为此每年必须到企业锻炼,主要是了解企业文化及各类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了解各种先进工艺、先进工装及各种工作流程,了解各岗位对工人综合能力的要求等,因为这些知识是在校内和书本中都学不到的,只有到企业调研和通过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培训教师,才能使教师真正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总的来说,一名合格的一体化课程教师,必须了解本专业应掌握的理论课知识,具有本专业过硬的操作技能,熟悉企业用人的要求和工作流程。
5. 结束语 当然,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如果有理想的学习环境和设备必定事半功倍,提高一体化课程教学效果。在现代工业突飞猛进的时代,以培养生产、服务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职业教育学校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应对目前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出现的厌学现象,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一体化课程教学是当前职业教育领域最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我们将再接再厉,不断总结和创新,一定会使这一崭新的教学模式得到完善和推广,逐步在全校、全国推广使用,成为促进中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推动职业教育高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20xx年招聘新教师报到工作
2、教师提前退休、正常退休有关工作
3、教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及上报工作
4、职称晋升工资
5、招生宣传工作
x、常规工作
7、网站更新与维护
8、学期结束工作
学生科
1、x月2日~x月22日在全校开展并完成了第五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从中职生资助政策想到的”征文收集、评选、上报工作,和“文明风采——职业生涯”设计指导制作、上报工作,共上报征文三篇、职业生涯两篇
2、x月4日~x月13日在全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预防溺水,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并收集班主任班会总结
3、x月4日~x月13日完成本年度学生奖学金的评比、公示、奖学金发放工作
4、x月9日~x月15日完成“迎奥运、树新风”爱国主义读书活动总结工作
5、x月1x日~x月22日完成20xx年市侨鸿爱心助学基金评审申报工作
x、x月1x日~x月22日完成除下厂班级的学生“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的发放工作
7、x月29日~x月30日“我承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签名活动
8、x月23日~x月30日完成班主任暑前结束工作的安排工作
9、x月13日~x月19日各班级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了暑前安全教育结束会
10、x月20日~x月30日完成部分学生实习就业工作
教务科
1、协助校长室完成了校首届文化艺术技能节闭幕式学生奖品的核算造册工作。
2、在校长室的领导下,顺利、圆满地完成了高考和中考工作。
3、13日配合职教教研室完成了校两位教师(胡燕、邱永梅)精品课的摄像录制工作
4、1x日---20日组织了学校的期末考试和0x秋、20XX春秋学生单科结业考试。
5、完成20xx级学生毕业证书和报到证的办理工作,以及毕业生档案材料的复印、整理、装档。
6、会同总务科核查毕业生欠费情况
7、统计参加对口升学班人数
8、收集各班学生身份证等材料,为中职学生管理系统的数据录入做准备
9、完成大专生申请及中专毕业直升联大的相关事宜
10、做好学期结束一切工作(发放学生成绩单、学生成长手册科目单、教师教学工作总结、教研组总结、召开班长会议、统计学期考勤表以及教师各类材料的收取工作等)
11、做好招生的各项准备工作
12、做好教学工作计划,督促体育组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测试
生产实习科
1、到24、25中进行招生宣传
2、学期实训成绩和学生工量具赔偿清单交各班班主任
3、车间维修清单交总务
4、做好潜山学生培训的前期准备工作
5、完成0x秋的技能补考
保卫科
1、维护校园和谐
2、召开学生公寓管理会议
3、处理学生之间的小矛盾
4、做好学生文明离校工作
团委
1、举办首届校园文化艺术技能节闭幕式文艺汇演,全校共有20个班级参加演出,共评出一等奖2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x个,优秀奖x个
2、组织青年教师分别于x月2日、x月13日、x月2x日在华衍水务岗亭参加“红绿灯,文明行”劝导工作
3、召开团委会、学生会会议,布置学期结束工作
4、编写学校安全小手袋一书
总务科
1、x月2日~x月3日办理办学水平评估奖励费;安装东区投影仪(一层阶梯教室,三层机房);准备学校首届文化艺术技能节闭幕式
2、x月5日~x月30日办理西区围墙开工手续;补办西区土地证(漏掉操场);08年学校预算外教学设备项目开标评标;办理拆围蒋世华退场协议手续
3、x月x日~x月19日与学校教务科、保卫科、综合办整理统计校舍安全检查及陪同市局基建办领导检查东西区校园
4、x月9日~x月11日统计省第二届技能大赛赛点经费上报
5、x月13日~x月30日办理学校吸顶扇安装工程施工单位确定(在市招标办协议供货)
x、x月1x日~x月19日办理西区食堂卫生许可证(重新)
7、x月17日~x月30日落实20XX年预算外项目三包教务软件(重新招标)实施
8、x月19日~x月30日办理学校教研室电脑布线图纸设计及西区原电子阅览室改装为多媒体会议室图纸设计
9、x月22日~x月23日与生产实训科一起办理省成套设备有限公司的10台普通钻床验收工作
10、x月23日08年教附职教设备项目批复下来
东区教育工作
一、x月5日召开“广播校会”,对东区学生进行“端午节“期间的安全、文明教育,x月13日召开“广播校会“,就中职部期末考试期间的纪律、财产使用、卫生和安全问题,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二、x月1x日,学生科邓科长召开初中部班主任会议,就期末阶段班级卫生、财产和学生安全提出具体的教育要求
三、在学期结束之前,各班级利用班会时间对学生暑假期间的安全进行了一次全面教育
四、在中职部班主任的配合下,疏导住校生安全、文明、有序离校
教学工作
一、组织了中职部和初中部的期末考试,考试秩序良好
二、组织了初一、二年级的地理、历史、生物结业考试
三、完成初三学生毕业考试、升学指导等工作
安全保卫
一、及时处理了学生之间的纠纷,本月份没有发生恶性打架事件
二、在中职部放假前,对住校生个人财物的保管做了妥善安排
三、配合总务科对东区的校舍、食堂、体育设施等进行了一次安全检查
四、对暑期的值班人员做了安排
后勤工作
一、总务科将东区篮球架安装到位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电力拖动控制;教学方案;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6-0034-03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是中等职业学校电气维修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机电设备、电气控制等方面的能力。它是以研究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产机械上的应用为主的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操作技能为主线,注重利用电拖实验室、实训场所和生产车间的实物、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具和设备,增加感性认识,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和兴趣。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常用低压电器及其安装、检测与维修,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常用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变频调速系统,以及与理论知识相配套的实践技能训练项目。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电气运行控制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联系生产实际,在教师的指导下勤学苦练,不断积累经验,总结规律,逐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技能训练过程中,要爱护工具和设备,节约原材料,严格执行电工安全操作规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阐述知识,再讲解例题,导致知识衔接不够紧密,学习目的性不强,学生无主动参与意识,学完之后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更难做到综合应用。为此,对《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课程目标设计
1. 知识与能力目标。①熟悉典型生产机械,如车床、磨床、钻床、铣床、起重机等电力拖动的特点及电气控制要求;②能正确选用、安装、检测和使用生产机械中常用的低压电器,如低压熔断器、低压开关、主令电器、接触器、继电器等;③能根据电气图如电路图、接线图、布置图等正确分析、识读、安装、调试和检修典型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④熟知电动机的控制、保护、选择原则及电动机各种基本电气控制线路的构成和原理,能正确设计绘制简单电气控制线路。
2. 综合素质目标。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严谨学风;②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精神;③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④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及团队协作精神;⑤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能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二、课程模块、项目及内容
1. 课时安排。本课程内容按照电气维修类专业的职业岗位需求及课程能力目标来制定,并注重与前、后课程的合理衔接,把握教材各部分知识的联系及其整体结构,使教学内容更系统连贯。课程总课时为240学时,理实一体化课程和独立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为2.5∶1,课时统计如表1。
表1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各模块课时统计表
2. 课程教学模块。
(1)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块。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既要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力求体现本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教学内容要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相结合。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教学实际,尽可能降低理论深度和难度。通过具体的应用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教材中的《思考》小栏目启发学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通过教材中的《例题》小栏目,在课堂上以实践操作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本课程的教学为240学时,各章参考教学课时如表2。
表2 课时分配表
(2)实践教学模块。
第一,实践教学的设计思路。实践教学环节应依照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目标来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学生树立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同时,应使学生掌握电机及常用的电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和设计的一般规律,获得电气设备维护和电气运行控制设计基本技能(如计算、绘图、查阅资料和手册、运用标准和规范)的训练。在技能训练中,应改变以往验证性实验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强安装控制电路等工程应用的实训内容,转向完成工作任务及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的技能训练,精心设计每个实践项目,将关键知识点融合在完成任务的工作中。每次技能训练都要有严格的评分标准对学生的实训过程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以适应现代企业需求。
第二,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①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以具体的实践项目或任务驱动的方法,以实物为基础充分利用现有实物、投影仪、模型进行现场教学。对于工作原理或较抽象的电路原理,可以利用课件在大屏幕上作动态演示,充分利用声光电效果加强直观感受。同时,要在讲中练、练中讲,注重讲练结合;②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求知。如随时进行动手比赛,让学得好的学生进行课堂演示,让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去辅导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也可拟定课题让学生讲解,学生在备课过程中通过反复阅读、查资料,能够更充分地理解知识;③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设计某个实验,教师指导其修改方案。若方案可行,则将知识点嵌入案例,教师主案电路以放元件,让学生自己动手连接电路。这样,学生在实际设计时,就已经对理论知识有深入了解,实验时更加深印象。若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学生往往会进一步思考、研究,培养科学钻研的精神。
三、课程考核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这门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设计理论和操作方法,并使他们初步具备安装、检修、设计电气控制系统的能力,实践性较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如果仍然采用单一的闭卷考试,很难全面考察学生的掌握程度,不符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针对传统考核方式的不足,在考核中应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为此,采用以下6个方面相结合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①技能模块的组合考试和操作技能的综合鉴定相结合;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③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④基础能力与创新能力相结合;⑤评分则学生自评、同学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⑥实训评分采用实训评价、技能鉴定、获奖加分相结合。将考核分为理论与实践两大模块,每个模块各占50%。理论及实践考核的评定标准如表3、表4。学生最终成绩由理论与实践合成得到:课程成绩=理论成绩×50%+实训成绩×50%。
表3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理论成绩综合评定标准
表4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实训成绩评定标准
四、教学环境要求
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专业教室,以便完成实践教学和实训教学,具体配置如下:
1. 多媒体教学设备1套。
2. 学生用工作台、教师演示用工作台共11个,每个工作台配1套电气设备:异步电动机1台、三相空气开关1个、KM 4个、KA 6个、KS 1个、通电延时KT 2个、断电延时KT 1个、管式保险6个,接线板2个、行程开关4个、热继电器2个、常开常闭单按钮各6个、复合按钮各2个、组合开关2个、转换开关2个、导线若干、接线板一块。教师工作台另配双速电机1台、变频器1台。
3. 拆卸用电器(可用损坏的,但结构要完整):交流电机、KM、KA、KS、通电延时KT、断电延时KT、管式保险、行程开关、热继电器、常开常闭单按钮,复合按钮、组合开关、转换开关各11个。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徐国庆.论职教课程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点[J].职业技术教育,2004,25(13).
[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一、问题的提出
本人多年从事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的教学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到数控实践教学存在着若干问题:
1.学生人均实际操作时间相对较少
由于数控实习设备价位相对来说比较高, 一般职业院校购置数控设备的台套数有限,而学校在校的实习学生数量相对较大,因此不能保证学生的人均实践操作时间。[1]
2.学生实习的内容与生产实际严重脱节
与生产实际相脱节的原因有多个方面,首先,在数控机床的操作过程中,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指导教师多以指导学生的基本操作为主,而理论、实践技能训练的内容偏少,与实际生产衔接不够;其次,学生使用的毛坯材料和刀具与实际生产有差距。由于用于加工生产的毛坯原材料价格比较昂贵,加之学生多以练习为主,不进行实际工件的加工,大部分材料都是浪费,所以车间用于学生练习的毛坯一般是价格相对便宜。从另一个方面考虑,就是在实习过程中选择了比较好的材料,由于学生对加工工艺认识的相对缺乏,刀具必定会被频繁的打坏,而更换刀具的价格也是不菲的。
3.机械加工工艺知识面窄,给数控实践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学生数控知识面培养不够,并且经历实践操作环节很少,对设备安全和学生人身安全存在的危险问题考虑不到,也影响了数控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2]
4.由于设备少、资金紧张等多方面原因,数控实践教学多以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为主,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实际零件加工的演示,学生无需或很少动手,学习效果较差。
5.数控实践教学不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由于数控技术专业实践性强、职业能力要求高,要求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承担实践教学,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解决生产一线有关技术问题的能力,能在生产现场动手示范,指导学生掌握生产技能,因此担任这门课程的一般为“双师型”教师。但这样也存在着弊端,一个教师在数控机床前面指导的学生是有限的,不可能将整个班级的学生都拉到机床前面教学,所以就要分组进行,最多十个学生一组,这样势必就会有许多空余时间不能充分利用。
针对上述在数控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高校数控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组织实施方式和实践教学内容等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本人认为应该从不同层次认识数控实践教学,从而在教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提高“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的实践操作性。
二、问题的解决
1.揭掉“数控”的神秘面纱。
一般人提起数控总感觉数控很神秘,经过这几年的数控教学,我的认识是数控并不神秘,其实所谓的“数控”也就是机械加工,再进一步说就是无人值守的全自动的机械加工过程。因此既然是机械加工,所以学习数控最主要的是学习机械加工工艺,而工艺知识正是我们学生最缺乏的。因为机械工艺知识的获取不单单是靠教师对工艺知识的理论讲解,更重要的是在实际加工过程中积累工艺经验,只有在实际加工中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工艺知识才会有积累。
2.进行数控实践操作必须具有的知识基础。
实践教学一般包括实验、实习和实训,而数控实践教学实质是实习加实训。在进行数控实践操作之前学生必须完成一定程度的专业基础实习,专业基础实习主要是进行金工实习。通过金工实习,要求学生掌握常用机械加工方法以及车床、铣床、钻床、磨床的加工工艺特点,机械加工工艺方法和工艺参数选择。
学生在掌握了金工实习所要求的技能的基础上,再进行数控机床的实际操作,可以对比学习,相对来说就比较简单了,而且很多机械加工工艺的知识对数控加工也是通用的。
3.综合利用数控仿真软件完成数控实践教学
首先利用数控仿真软件在虚拟加工的软件环境中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训练,然后在真实的生产设备上进行加工,这样既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也为学校节省了大量加工材料和刀具材料等不必要的浪费。[3]
4.重新设计数控实践教学的考核
对实践教学的考核,是实施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考试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压力,同时也是一种动力,只有通过考核,才能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对于数控的实践教学来说也是如此。学校考核数控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主要是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职业技能的初步操作程度,在考核过程中应制定评分细则,全方位加以考评。但是由于时间和机床有限的原因,全方位考评在学校实施起来是比较困难的。社会的考核主要是让学生参加相应职业岗位技术等级考核。
对于数控实践教学来说,重点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数控机床的手动操作方法,对于自动加工,只要学生编写程序没有错误,只要按下 “循环启动”按键,让程序自动运行便可以了。而手动操作数控机床主要是建立工件坐标系的操作,也就是“对刀”操作。所以学校考核只要进行“对刀”手动操作的考试便可以了。如表1所示是本人从事数控实践操作过程中定制的数控手动操作的评分标准。
三、总结
总之,“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在机械类专业职业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实践指导作用,我们的教学手段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和教学改革不断趋于完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有新的问题出现。我们只有在数控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我们的数控实践教学在不断的探索中发挥强有力的就业导向作用,使学生真正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