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04 14:15:27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急诊护理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4年8月间53例急诊患者,男27例,女26例,平均年龄(49.5±16.3)岁;其中创伤性疾病19例,酒精中毒13例,急腹症9例,有机磷农药中毒8例,其他疾病4例;所有患者均无精神类疾病,无心理疾病,患者均同意参与研究。
1.2护理方法
1.2.1惊恐类患者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具备超强的应急能力和娴熟的抢救技术,同时具有非常敏捷的思维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在抢救的过程中要实施准确有效的抢救措施,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让患者看到治疗的希望,进而降低患者的恐惧、焦虑感。在治疗过程中会使用到不同的仪器,例如检测仪器、输液器、引流导管等,部分患者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不良反应,且由于患者对治疗流程以及治疗方式相关知识缺乏,在发生不良情况时很容易加重其恐惧。护理人员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情况,及时了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及时进行处理。在查体和操作的过程中也要尽量减少患者身体暴露面积,保护患者隐私。
1.2.2兴奋、烦躁类患者对于过于兴奋或烦躁的患者,护理人员要保持绝对的耐心和同情心,认真倾听患者的讲述,与之进行有效的沟通,主动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予患者一定的疏导和安慰。在沟通的过程中要注意言语的表达,不能刺激患者,同时要给予其应有的尊重,且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对于此类患者,护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播放较为舒缓的音乐来缓解其兴奋、烦躁情绪,若患者情绪过于烦躁甚至出现暴怒表现,则要予以适当的镇静处理,防止患者发生伤人毁物的情况。
1.2.3悲观、抑郁类患者对于存在悲观、抑郁情绪的患者要及时了解其情绪的起源,有针对性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耐心解答,并予以一定的鼓励。同时护理人员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予以患者力所能及的帮助,增强治疗的信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部分悲观患者的情绪来源主要是对治疗信心不足,因此,护理人员要为患者讲解治疗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改善心态。此外,也可建议患者适当进行运动,有效的运动能够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但运动程度要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适度选择。
1.2.4家属护理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仅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同时要对患者家属进行宣教,多与患者家属沟通,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为家属讲解患者的治疗方式和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告知家属多陪伴、鼓励患者,同时对患者日常行为进行约束,包括饮食、起居、运动等。此外,还要叮嘱患者家属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家属的支持和鼓励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最后要叮嘱家属配合护理工作,家属的配合对于医疗工作的开展也是很关键。
1.3效果观察
对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包括惊恐、烦躁、抑郁等情绪的存在情况,同时对患者护理前后的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
1.4评价指标
治疗依从性高:患者能够配合所有治疗,无抵抗情绪;治疗依从性一般:患者能够配合所有治疗,但对治疗仍存在一定疑虑;治疗依从性差:患者无法配合治疗。总有效率=(治疗依从性高比例+治疗依从性一般)/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比较
护理前存在惊恐情绪的24例,护理后有2例;护理前存在烦躁情绪的19例,护理后3例;护理前存在抑郁情绪的26例,护理后为1例,护理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患者护理前后治疗依从性比较
护理前治疗依从性高者17例,一般者21例,差者15例,有效率为71.7%;护理后治疗依从性高者26例,一般者25例,差者2例,有效率为96.3%,护理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1.1术前护理做好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具体包括急救用品、冠状动脉造影等;做好抽血准备,以便于血细胞计数、血电解质以及心肌酶、凝血酶原时间、肌钙蛋白等测定时应用。面对手术这种侵入性治疗方式,患者会出现顾虑、恐惧等心理障碍[1],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做好全面的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手术的重要意义及安全性、主治医生的技术、本院先进的设施设备,从而消除患者顾虑,指导其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手术。术前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疾病史,全面评估心肺肾等器官功能。
1.2术中护理在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抚触、亲切的语言交流来安抚患者的情绪,以消除恐惧、紧张心理。与此同时,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各司其职、通力协作。核对患者年龄、姓名、床号,并固定手术、妥善安置导尿管,结合患者情况与气候调节室温,避免过冷过热导致的不良反应。加强术中巡回,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特别注意意识、血氧饱和度、血压、脉搏等变化,保障静脉通道畅通。加强术中护理,尽可能降低不必要的术中损伤,预防并发症发生。对患者非手术部位进行按摩,预防水肿发生。清点手术用物,避免遗漏物品带来的不良后果。
1.3并发症的护理干预心肌梗死手术治疗中造影剂过敏、心包填塞以及血肿等是常见的并发症,造影剂过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等,严重时可能导致休克;心包填塞的主要表现为脉压差缩小、心音遥远及血压下降等;血肿多为股动脉穿刺失误造成的。具体的护理措施为:加强观察,积极针对各种症状展开有效治疗。同时加强对造影剂用量的控制,严格遵守医嘱来处理各项问题。
1.4术后护理干预术后应将患者安置于舒适、清洁、通风、安静的病房中进行休养,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关注,及时给予必要的止痛等护理。在术后休养期间,患者以鼻管吸氧,当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可以取半卧位,在此过程中应每隔2h为患者翻一次身,并督促其做深呼吸练习。同时在活动中教患者正确保护伤口,防止张力对伤口造成的伤害。应叮嘱患者多食新鲜果蔬,宜清淡、少量多餐;活动量应循序渐进地增加[2]。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I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97.5%(不满意1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不满意8例);观察组患者再发心肌梗死率为2.5%(再发1例),明显低于对照组17.5%(再发7例),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服务,具体护理措施及步骤表现如下。
1.1预见性预防肺部感染护理
急诊科护理中必须高度重视并加强对患者进行预防肺部感染护理。如患者未存在消化道出血现象可给予其适量的鼻饲流质。鼻饲结束后,让患者保持原来1~2h,避免胃内容物出现反流,导致误吸发生。同时将患者的头部抬高至15~30°,以保证患者通畅呼吸,也可保持患者脑血流量。存在意识障碍的患者应加强对其进行口腔护理,护理人员及时为将存在于患者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分泌物、呕吐物等进行清除。同时还要指导和鼓励患者正确地进行咳嗽和深呼吸,促使肺部得到有效伸展。护理人员定时为患者进行翻身、拍背护理。对于昏迷患者需高度预防其舌后坠导致呼吸道受阻塞,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必要时应协助医师进行气管切开或者气管插管,并做好相应的护理服务。预防性的进行雾化吸入护理,遵医嘱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
1.1.1血糖水平护理
大多数急性脑卒中患者均存在血糖升高的情况,患者会表现出应激性反应或者原有糖尿病表现。因此,在急诊科护理过程中,需积极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将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高血糖治疗对脑卒中后期治疗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当患者血糖增高程度>11.1mmol/L时,应按医嘱及时给予胰岛素治疗。护理人员应1~2h对患者进行一次血糖水平测量。患者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后,还应给予胰岛素维持。当患者血糖水平<2.8mmol/L时,护理人员应按医嘱给予患者10%~20%葡萄糖进行及时纠正血糖值。
1.1.2摆放护理
摆放是急诊科脑卒中患者护理的基础工作内容。患者仰卧时,护理人员应使用软物将患侧下肢垫起,垫起的高度应高出床面20~30cm。指导患者侧卧时的正确。患者应向健侧侧卧,将健侧下肢屈曲,伸展患侧,然后将其放置于健侧下肢之上。嘱咐患者尽量不向患侧侧卧,避免患肢受压。
1.1.3预防褥疮护理
急诊科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了解患者营养状况、压疮好发部位皮肤的颜色等,并进行评估。当患者存在压疮时,需对患者压疮的位置、大小、深度等进行准确评估,然后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护理措施具体表现为:①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换护理1次/2h。进行翻身护理时必须保证动作的轻柔,同时对翻身时间进行详细记录。②指导患者家属进行换洗护理,保证患者皮肤的清洁,使用温水对患者皮肤进行擦洗,并保持其具有干燥性。
1.1.4静脉保护
在急诊科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应正确选择静脉血管进行穿刺操作,尽量避免对患者进行下肢静脉输液,保护血管内壁具有良好的完整性。进行输液操作时,必须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尽量缩短扎止血带时间。此外,还要尽量避免在相同静脉的同一位置进行反复性穿刺操作。对患者应用刺激性较大的药物时,需对药物进行稀释后再进行滴注,且需正确把握滴注时间和滴注速度。有条件者可给予留置静脉留置针或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
1.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从入院到接受治疗时间比较
接受相应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患者从入院到接受针对性治疗和护理所用时间为(20.02±3.20)min,对照组所用时间为(31.57±3.70)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3,P<0.05)。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接受相应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压疮、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诊主要进行紧急救治和抢救,一般急性脑卒中的病症较重,对医务人员的要求高,在进行大的医疗行动(如手术)后比门诊更容易出现意外,甚至会失去患者的生命。医护人员给予及时的救治和护理,能够从某种程度上挽救患者的生命。由于急性脑卒中患者人群的特殊性,起病急、病情进展凶险,使其对于急诊科的诊疗环境充满陌生感,往往自身会有紧张、恐惧的情绪,影响患者治疗的自信心和决心。此时通过预见性护理等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自我效能,提高治疗的依从性。预见性护理是护理人员根据疾病存在的变化特点和进展规律,预见性地对患者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相关潜在问题进行准确判断,并给予针对性预见性护理服务。在危重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预见性护理服务的应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预见性护理措施实施的主要目的是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预后,其护理措施均遵循先预防后治疗的原则。护理服务在患者入院时便开始实施,使护理工作由往常的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护理,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
4.总结
1.1培训方式各层级护士在培训前进行摸底考试与考核,以小组为培训单元组织培训,组内上一层级护士是下一层级护士全方位的辅导员,进行一对一培训。每天晨会后安排10min~15min理论学习或制度、职责重申,各组在A班下班后自觉操作技能培训和情景演练;各组轮流组织专科知识讲座、护理查房、病例讨论;组织急救技能比武及模拟演练并进行现场评分;每月分层级进行2~4次理论考试,1~2次基本技能操作考核;每月随机进行患者和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各组上一层级护士为下一层护士准确填写每班工作量化表。
1.2竞比方法组长组成考核评比小组,进行核心能力考评,但N4级由护理部、科护士长和护士长进行考评。科室集中定期分层次进行各类考试考核评比,完成各层级培训内容,每月评比1次。所有考核成绩均以百分计,80分合格,90分以上为优秀;每人成绩均纳入全组绩效考核计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每次奖励各项竞比团队第一名,考核成绩一人不合格即全组不合格。
2结果
对各层级护士基础知识与技能、专科知识与技能、临床思维判断、教育与培训、协调组织与应急在培训前后考核成绩优秀率进行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3.1小组竞比方式能显著调动护士的学习激情和动力,快速提升急诊护士的核心能力急诊科护士的综合素质是知识、能力、道德的综合体现,良好的素质并非天生具备,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钻研、训练和提高。以往的培训方式是全科统一学习,各自练习,最后各自考核通过,培训方式枯燥乏味,难以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用小组竞比方式进行各项核心能力培训和考核,用一人不合格即为全组不合格的方法,激发了每个人的集体荣誉感,争先恐后想做得更好,考得更好,不想因为自己拖累全组,大大调动了大家的学习激情和动力;加快了专科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分组备课、竞比授课技巧,间接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提高了主动学习的能力和授课的技巧;各层级教与学相结合,在教中学,又在学中教,组员间相互帮助、相互提醒、共同进步,在工作中倡导竟争意识,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脊柱损伤;急诊;护理
脊柱损伤约占全身骨折的4.3%,多发生在青、壮年,绝大多数都是间接外力所致,直接暴力相对少见。脊柱损伤常见于T12~L1,其次为C1~2、C5~7,但约有20%脊柱损伤是多椎体骨折。脊柱损伤除椎体骨折外,常伴有附件骨折、韧带断裂等联合损伤,若伴脊髓损伤可产生截瘫。临床上对于创伤性脊柱损伤除了及时给予正确的治疗外,急诊过程中的护理工作也至关重要,本文就创伤性脊柱损伤的急诊护理做出相关阐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12例,男64例,女48例;年龄17~75岁,平均35岁。单节段椎体损伤86例,两节段及以上椎体损伤26例。合并脊髓马尾神经损伤36例,其中完全性脊髓损伤4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l8例,脊髓震荡l2例,马尾损伤2例。合并躯体其他部位损伤36例、其中多处合并伤5例、颅脑损伤10例、血气胸4例、腹部实质脏器伤6例、四肢骨折7例、骨盆损伤4例。
2方法
2.1急症处理
2.1.1保持呼吸道通畅脊柱损伤患者,尤其是头面先触地的患者,口腔、鼻腔内及咽喉部常有异物存留,或因口腔内分泌物堵塞这些部位,造成呼吸困难,甚至窒息而危机生命。因此,应迅速清除这些部位的异物或分泌物,使患者呼吸道通畅,确保患者安全运达医院救治。
2.1.2正确搬运对脊柱胸、腰段损伤患者,应采用硬板担架抬送,绝对禁止一个人背送或一个拖肩一人拾腿搬动患者的错误做法,以免加重脊髓损伤,使患者致残。正确的搬运法应是由3个人分别托住患者的下肢、腰臀部、肩颈部,并同时托起患者,轻放于预先备好的硬板担架或木板上;或由两个人同时轻轻将患者滚翻到木板、竹板上仰卧位转送。
若用帆布担架转送患者,则应让患者采取俯卧位,以保持脊柱的平直,禁止屈腰(伸直性损伤除外),以防加重损伤。
2.2护理
2.2.1一般护理①保持病室干净、整齐,床铺要平整、干燥、舒适。②注意营养,调整饮食,给予高蛋白质、高营养易消化食物。③鼓励患者主动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使用护足支架防止足下垂。
2.2.2翻身护理①能自行翻身者,可自行翻身,但须使肩部和骨盆一起翻,不可扭曲脊柱。②患者不能自行翻身时,需护士协助完成。方法是:一手托肩,一手托臀,双手向上向外用力,将患者由仰卧变侧卧,或由侧卧变仰卧。③行颅骨牵引者,翻身时要保持头颅、躯干在同一平面上,防止加重损伤或牵引弓脱落。侧卧达30°~40°即可。
2.2.3功能锻炼的护理患者需睡硬板床,在骨折处垫软枕,使脊柱过伸,同时嘱患者于3d后即逐渐进行腰背肌锻炼,按患者伤势、体质及精神状态循序渐进。具体方法为:①五点法:行仰卧位者,以头、两肘及两足支撑,抬起腰部,如此反复进行练习。②三点法:伤后1周,在五点法的基础上,改用头及两足支撑,双臂环抱在胸前,拾起腰部进行练习。③俯卧练习法:在三点法德基础上,俯卧两手放在背后,腰背肌肉用力使头颈、胸部和下肢同时翘起离开床面。
2.2.4肺功能护理伤后立即开始并持续进行物理治疗,以预肪肺不张及肺部感染。
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以免因呼吸困难造成缺氧而加重脊髓损伤。向患者说明咳嗽、深呼吸的重要性。协助患者翻身、叩背,教会患者咳嗽及深呼吸,以增加肺活量。
2.2.5褥疮预防护理在脊柱损伤患者中,褥疮的发生率可达20%~70%。①保持床铺的平整、清洁、干燥、无皱折,使患者舒适。②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每2h进行1次,每日用乙醇按摩骨突出1~2次。③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在骨突受压处垫气圈、海绵垫等,以减轻局部组织长期受压。④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及干燥,每日用乙醇清洁皮肤2次。
2.2.4大便失禁及便秘的护理饮食要定量,不可忽多忽少。多食粗纤维食物,多饮水,可防止大便于燥。训练反射性排便:带上手套,在患者每天早饭后,定时给患者扩张,可起到刺激括约肌的作用,反射性引起肠蠕动,此反射建立起后用手指按压可有便排出。顺结肠走向,自上而下在腹壁上按摩,可刺激肠蠕动,帮助排便。如上述方法无效,则可以用缓泻剂及洗肠。
2.2.5泌尿系护理女性患者应注意阴道分泌物的清洁护理。差尿管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每日用1/5000的呋喃西林冲洗膀胱。鼓励患者多饮水,达到每日4000mL左右,以利于冲出尿中沉渣。超级秘书网
3结果
31例Ⅰ型损伤患者无1例在急诊科死亡或发生神经损伤加重。30例Ⅱ型损伤患者无1例因检查搬动而加重神经损伤,均顺利入院。18例Ⅲ型损伤患者中,5例脊柱的稳定性差,有明显的神经损伤倾向,及时收住骨科治疗;5例因急诊留观期间出现迟发性神经症状而转入骨科治疗;另8例经72h观察无异常变化和33例Ⅳ型损伤患者一样,经宣教后,回家进行保守治疗,定期门诊复查,预后良好。
4讨论
对脊柱外科患者的护理,掌握其防治措施和护理原则,针对疾病各期的病理及生理特点采用各种有效措施,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预防和处理各种异常情况和并发症。同时要求护理人员既要认真负责,又要充分调动患者及其家属的能动性,要认识到从患病到康复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脊柱外科的护理任务更加艰巨。
参考文献
[1]邱海滨,陈以安.脊柱脊髓损伤急诊分型初探[J].中国急救医学,2001,21(12):725.
[2]梁英,李艳春,喻文波,等.1例全头皮撕脱并胸椎骨折脊髓损伤患者的术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52-353.
1.2监护医嘱用药是否准确护士必须熟练掌握每种药物的常用量,药理作用,用途及禁忌证,护士是药疗的直接执行者,用药中注意配伍禁忌,掌握药物的剂量,避免用量过大引起毒性反应。如护士为一名过敏患者遵医嘱静推药物,执行医嘱时发现,医嘱应该是25%的葡萄糖20ml加葡萄糖酸钙10ml,医生误将葡萄糖酸钙写成10%的氯化钾10ml,护士立即找医生及时纠正这一严重错误,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2药物治疗时的护理监护[1,2]
2.1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即核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时间、用法和失效期,尤其是争分夺秒的抢救危重患者时,对药名相近的药物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认真加以观察和判断,避免忙中出错。
2.2配药时注意药物配制要求和配伍禁忌,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危重病人多为注射给药,尤其应注意其配制要求和配伍禁忌,如乳糖红霉素溶于葡萄糖溶媒中其效价易降低,直接溶于生理盐水中,会产生沉淀,正确的做法为先溶解于少量的注射用水中,再稀释到所需量的生理盐水中给药。同时配伍的药物之间是否存在配伍禁忌,如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加替沙星注射液混合后可出现白色混浊,联合用药时,需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免发生浑浊发生意外。
2.3监护药物在体内的相互作用危重患者输注的药物品种多,药物的相互作用使治疗效果减弱或不良反应增多的发生机会比普通人高。一次抢救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时,同时使用了氨茶碱和氧氟沙星,30min后护士发现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惊厥,丰富的药物学知识使护士怀疑是氨茶碱的毒副反应所致,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事实证明护士的判断是正确的。氧氟沙星可抑制氨茶碱在肝的代谢使氨茶碱的血药浓度升高,而氨茶碱的安全范围窄,仅为10~20g/L,两药合用使氨茶碱出现毒副反应。
2.4严密监护和控制药物滴速危重患者药疗时控制输液速度非常关键,血药浓度过高或过低不但不能产生理想的治疗效果,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如甘露醇250ml在30min内快速滴完,可降低颅内压,预防脑水肿,如果超过上述时间,甘露醇则氧化成葡萄糖,作用适得其反,加重病人病情。对一些特殊用药要用输液泵,也可根据病人的病情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如静滴硝普钠,临床常用浓度为100~200mg/L,滴速为4~10滴/min,连续观察监测血压,根据血压调整滴速,一般不超过10滴/min。
2.5监护输液穿刺部位,防止外漏去甲肾上腺素、甘露醇、多巴胺、葡萄糖酸钙等药物外渗,会引起局部剧烈疼痛或组织坏死,部分危重患者神志不清,不能自诉,药疗过程中应加强巡视,一旦发现可及时更换注射部位,给予硫酸镁湿热敷、局部封闭等处理。
3药疗后的监护[3]
3.1药物疗效的监护药物疗效的评价是药物治疗的重要环节,疗效未达到预期目标,可以建议医生调整治疗方案,以免延误时机。要做好药效的评价,必须掌握药物发生疗效的指征,对多种适应证的药物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用药的目的。如硝苯吡啶治疗高血压时,应检测血压,治疗心绞痛时,应观察心绞痛发作的次数、强度、诱发因素、心电图等。
3.2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护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可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保证患者安全用药。如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时,危险期每5~10min测血压、呼吸及脉搏,观察神志瞳孔大小及肺部啰音、尿量等,较重中毒者神志常有模糊,逐渐进入昏迷,面色苍白,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肺部湿性啰音、瞳孔缩小(重者如针尖大),排尿少,要注意有无尿潴留,出现躁动不安、瞳孔散大、高热、心率140/min,提示医生病人阿托品中毒,改变抢救用药,采取积极抢救措施,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又如使用尼莫地平时,若出现头晕、头痛、低热、皮疹等副作用时,可以通过减慢滴注速度或平卧而减轻症状。
【参考文献】
1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
【关键词】:急诊护理;护理风险;急诊护理风险防范
护理工作是一种高风险的工作,而急诊护理风险性更高。在急救医学和现代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提高急救护理质最,采取措施将风险降至最低限度实属必要。
1常见护理风险
1.1护理行为的特殊性所致的风险:
任何一种护理行为都具有两重性,包括有益性和有害性两个方面。护理人员应预见在治疗的同时潜在的风险,比如输注、服用特殊药物、侵入性操作等,如果这些行为符合要求、方法正确,则对患者的治疗康复起促进作用;如果患者体质异常或药物本身发生毒副作用就可能发生风险,给患者带来危害;1.2低年资护士业务知识缺乏所致的风险:低年资护士临床经验不丰富,观察病情不及时或及时观察但不能判断结果而导致病人病情加重;使用特殊药物后(例如:镇静催眠类、降血压类、心血管类)没有告知该注意的事项而发生意外;使用特殊药物前不知询问既往史和过敏史而发生意外;对新的药物、新的配伍禁忌不熟悉而发生意外;不能及时发现错误医嘱或执行错误医嘱而发生意外等等。
1.3护理技术不到位所致的风险:
普通穿刺时面对小血管不能做到一针见血,需要反复几次;抢救失血性休克时不能快速穿刺成功。而需深位置管或静脉切开而导致抢救失败;急诊抢救时由于紧张而使仪器不能熟练使用(例如除颤仪、呼吸机等)而延误抢救;复杂的疾病不知道怎样去保护病人而发生意外(例如颈椎、腰椎病人不知道要卧硬板床、颈椎制动等);不能及时有效地安排抢救步骤等。
1.4护理职业道德所致的风险:
护理人员应有特殊的道德要求:如要对病人一视同仁,工作上要极端负责,一丝不苟,技术上要精益求精,对同事要团结协作等等。
1.5病人的就医行为所致的风险:
护理丁作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参与的活动,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病人的密切配合与支持。若病人明白自身的病情与护理人员充分合作,护理效果就大大提高;若病人有违规、冒险行为或采取不合作态度,例如:自杀,自残等,护理过程的风险将会大大增加。
1.6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所致的风险:
如果没有严格进行三查七对,导致发错药、打错针、抽错血、发生配伍禁忌等等;由于责任心不强、交接班不认真、巡视记录不及时导致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等。
1.7文件记录不及时所造成的风险:
急诊抢救时往往需要争分夺秒;需要执行很多口头医嘱;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详细记录。特殊检查、治疗、用药需患者或家属签字。如果文件记录不及时、不真实与医疗病历不吻合或漏记多记、随意涂改或字迹不清、代签字等等,一旦病患治疗效果不佳或死亡,都会对护理人员不利。
2如何加强急诊护理的风险防范。
2.1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
护理工作是一项特殊的服务工作,具有高风险性,护士应加强责任心,提高职业道德,调整心态使生理、心理健康,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应具有高度的警觉性,从而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服务好每一位患者,从而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2.2增强法律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应组织急诊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知识,特别是对《医疗事故处理条理》、《护士管理方法》举证倒置等法律知识及与护理人员关系较密切的法律知识要了解,使护理人员知法、懂法、守法,自觉遵守法律,避免差错事故和纠纷的发生,从而降低急诊护理风险。
2.3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加强急救技能的培训: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准确无误的执行医嘱,口头医嘱应复述两遍,保留急救时用的空安瓶以便抢救后核对。急诊患者病情危重,具有突发性、艰巨性和不可预见性等特点。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注重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学习,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熟练掌握各种急抢救仪器的使用及各种常见病的抢救流程,密切观察病情,随时向医生汇报。
2.4加强护患沟通,建立护患双方的信任。
尊重患者的权利,加强护患间的沟通,各种检查处置,治疗方案的实施都需先征得患者同意,必要时履行签字手续:特殊用药告知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做好入院宣教。对年老患者、婴幼儿应加强巡视,另外要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经常换位思考,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2.5规范书写急诊护理文件:
急诊护理文件记录应及时、准确、连续、完整、无涂改、记录内容真实、与病历相符,护理人员应意识到,每一份护理文件都是法律文件,应当规范记录,随时准备为“责任举证倒置“提供法律依据。超级秘书网
2.6健全护理管理机制,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工作受很多因素的制约。把环节质量管理控制好,能从根本上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如合理排班;注意护士的劳动负荷强度;加强管理;稳定护理人员队伍;重视医疗、医技工作对护理质量的影响,因为医疗、医技工作与护理工作是密不可分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把好关;解决护理人员的实际问题;改善劳动条件;稳定急诊护士的心态;提高整体医疗护理水平。
2.7建立风险监控组织
由科室主任、护士长、医生、护士组成风险监控小组,对科室潜在的风险做出分析评估和预测,特别是危重患者抢救,制定相应的防范和处理措施,预防和减少风险事件。
论文关键词:院前急救人性化护理探讨
院前急救是医院急救的前沿阵线,面对的是急、危、重病人,具有随机性强、时间紧、流动性大、急救环境条件差、病种复杂等特点[1]。人性化护理是由美国人华生(Watson)首先提出的“人性照护”护理模式发展而来,所谓“人性照护”即护士必须有人性科学的认知,给予病人人性化照护[2]。随着急救医学的不断发展,院前急救的人性化护理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1 院前急救的目的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EMSS)的首要环节,主要目的是对突发性、急发性伤病员,在第一现场及转送中途实施尽快、准确、有效、连续的医疗救治和护理,最大限度的控制、稳定病情,赢得救治时机,达到“救死扶伤”的目的。
2 院前急救人性化护理的方法
2.1配备优良的急救仪器设备 作为急诊医疗的首要环节——院前急救,更需要不断改善设施设备,建立救护车远程监控体系,配备防震性能好的救护车和齐全的医疗设备,如:全自动心肺复苏器、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供氧装置等。也就是说,救护车就是一个现代化的小型医院。
2.2建立规范的急救管理制度 院前急救护理绝非单纯的注射和普遍处置。因此,坚持建章立制的严肃性和操作规程的严格性,是保障院前急救质量的坚实基础。如:《急救信息管理制度》《急救护理人员值班、调配制度》《救护车医疗设备配置、使用制度》《监护转送制度》等规章制度。每位护理人员就象执法一样,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患者安安心心地接受急救护理。
2.3掌握高超的急救护理技能 院前急救涉及病种广、学科多,易出现难以预料的情况,其效果好坏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在实施生命救护时护理论文,其时间性、技术性对能否挽救病人的生命至关重要,急救技能、应急能力、反应水准的高低是决定急救成败的关键[3]。
2.4形成密切的急救医护配合 司机、医生和护士是院前急救中一个三位一体的抢救单元。在整个抢救的过程中,要本着病人的生命、利益第一,医生、护士、司机不分彼此、通力配合,努力将院前急救工作做得天衣无缝,圆满地完成急救任务。
2.5建立融洽的人性护患关系 人性化服务是在原有服务理念上的一种升华和发展,它是医院赢得病人的基础[4]。护理人员在院前急救的过程中,要善于营造温馨、和谐的护患关系,时时处处为病人着想,使患者眼中的我们,不仅仅是医生、护士,更是朋友、亲人。
3 院前急救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评价
3.1坚实的物质保障 院前急救随机性大、时间紧迫,需在最短的时间到达现场。为此,必须随时掌握路况信息,指挥司机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第一现场,以免因交通阻塞而延误抢救时间,错失最佳抢救时机,这点体现了建立救护车远程监控体系的必要性。抢救乡村病人,配备防震性能好的救护车尤为重要。院前急救面对的是急危重病人,病种病情复杂,为确保能充分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急救车除备有必需的急救物品外,还应配备齐全的医疗设备。
3.2严格的操作规程 完善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是保障院前急救质量的重要基础。首先应建立“快速反应机制”。院前急救呼叫紧急,无时间界限,护理人员必须随时处于应急待命状态,接到指令后,迅速限备急救物品,以最快速度到达现场。第二应建立“知识技能考核机制”。护理人员要能护理、急救内、儿、妇、外、五官等各种病种的病人,因而要有较全面的护理知识与病情观察能力。第三应建立“护理效果考核机制”论文格式模板。急救工作要求果断、迅速,分秒必争,必须有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现场工作环境大多复杂,可能导致感染,因此,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第四,应建立“护理档案记录机制”。在抢救中,所有用药及治疗均依据医生口头医嘱,护理人员须保存用药后空瓶,以备查询。如果情况许可,应该做好抢救记录等。
3.3熟练的护理技能 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临床医学知识和精深的医学技能,如不加强学习和训练,就很难完成院前急救护理任务。第二要掌握熟练的复苏操作能力。这不仅是医生应具有的能力,也是急救护理人员所应掌握的基本技能,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可能为伤病员带来更大的希望。第三要掌握抢救设备的使用。现在的急救设备绝非单纯的一个急救箱,全自动心肺复苏器、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供氧装置等现代医疗设备已逐步配备进救护车。这就要求医生护士都要掌握这些现代抢救设备的使用。
3.4积极的团结协作 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医务人员既要有明确分工,又需要积极地整体参与,尤其在突发事件中有大批伤病员的情况下护理论文,就更要求统一指挥、团结协作。护理人员一定要主动参与、主动协助。首先要能独立操作,根据现场紧急情况进行初步判断,完成基础性的护理操作和医疗操作。其次,要积极协助医生,使护理过程与诊疗过程相辅相成,配合默契,使患者及时得到有效的医治和护理。
3.5人性的护理服务 院前急救病人多为突然发病或病情加重,病人或家属心理上焦虑、恐惧、求救心情迫切,对医务人员期望值高,容易产生误解和冲突。因此要在现场即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首先是尊重患者。人性化护理的核心是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和人格尊严,还有尊重患者的隐私权与面子,不使患者感到窘迫、尴尬或难堪等。第二要诚实守信。对患者的承诺就一定要兑现,而且一定要做好。护理人员必须要能够被患者所信赖[5]。第三要善解人意。护士能主动察觉患者的需要并及时伸出援手。例如,注意到患者在转运途中情绪有异样,甚至十分激动。护理人员就必须学会察言观色,揣摩人心,切身了解患者所面对的恐惧和困境,与患者建立温馨、和谐的护患关系,以“朋友”“亲人”的角色真诚而无私地帮助患者及家属。
院前急救医疗是一条绿色生命通道,它维系着病患者的生命和家属的期待。因此,院前急救护理要重视病人及家属的需要,将人性化护理理念应用于院前急救护理体系之中,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使病人在就医全过程中感到更放心、更安心、更称心、更舒心,整体提高院前急救的护理质量,促进院前急救护理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亚卓.应用行为科学方法提高急诊护士职业素质[J].中华护士杂志,1997,32(8):462-463.
[2]顾海杰.现代护理艺术性简论.实用护理杂志,2000,16(3):1-2.
[3]梁俊莲.反应水准与急救效果的关系[J].中华护士杂志,1999,34(11):696.
[4]缪春平.以人为本开展人性化服务[J].实用医技杂志,2003,6:656.
[5]许志伟.中国当前的医疗危机与医护人员的专业责任和使命[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