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09 20:13:1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中生演讲材料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1-0203-01
甘肃省于2011年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2013年使用新教材的高中生如期毕业,参加了新课标下的高考。就英语学科而言,2013年甘肃省采用的是英语全国二卷,听力测试在考前完成。全卷总分120分,题型分为语法和词汇、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短文改错和写作等,最后在总分的基础上乘以1.25,换算成150的总分。由于甘肃省的特殊省情,在高考中没有将听力部分纳入测试内容。虽然高考前听力测试成绩没有计入总分,但未来将听力作为正式考试内容的趋势已非常明显。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把语言技能作为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另外,教育部颁布的《2009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实验稿)――英语》中,“听力”部分要求考生能听懂所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从中可见,听力作为英语四大技能之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高中英语听力教学被忽视的原因
笔者在一线参与了高中英语教学,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发现了若干问题,其中英语听力教学已成为高中英语教学的盲点。许多老师对于听力教学不知所措,学生平时训练较少;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师放听力材料,学生埋头听、完成听力题目,听完后,教师给学生对听力答案。这样的听力教学,学生只是机械地听、被动地训练。为何教育部文件和新课标中高度重视的听力教学竟被学校和老师忽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其原因:
(一)听力测试成绩不计入高考总分。高考是高中英语教学的指挥棒,《英语高考大纲》是高中学校实施教学的指南针。从2004年以来,甘肃省所采用的英语学科高考卷中没有听力部分的测试,从而导致部分学校和老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忽视听力教学,片面地认为听力不是高考的内容就不重要,从而导致学生听力水平的下降。
(二)教材听力训练材料整体有难度。众所周知,高中英语在词汇和语法方面明显难于初中英语。如果在听力材料加入较难的单词和复杂的句型后,学生很难迅速反应过来。另外,由于各个市区的实际教学情况不一样,在较落后地区英语学科是薄弱学科。以笔者所在的定西市漳县一中的英语教学为例,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笔者所带的两个文科班英语平均及格率为15%。学生普遍反映高中英语难度大,课本上的听力材料很难听懂,所以考虑到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以词汇和语法为主,教材中的听力部分基本不上。一方面,学生的英语基础不牢固很难听懂听力材料;另一方面,在实行新课改的过程中课程任务量大,课时紧张,教师要在一个学期完成两本教材的教学任务,根本无充足时间强化听力教学。
(三)学生缺乏真实的听力训练环境。在英语学习中,听是四项语言技能中最困难又最为重要的一项,属于接受性能力(receptive skills)。一方面,高中生普遍课业负担重,没有大量的时间去听英语。另一方面,高中生如没有老师和教育专业人士指导,很少接触地道的听力材料如VOA、BBC 等英美广播、英语原声电影或者经典英文歌曲,也不会主动地利用网络等资源提高自身的听力水平。换言之,在语言输入方面,高中生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没有大量的有意义的听力输入,造成了听力水平低下。
二、提高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水平的建议
针对以上原因,笔者对于高中听力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一)教师应重视听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Krashen 曾说过,语言习得中,头等重要的是如何提高听力理解的能力。美国外语教学法专家布利斯(Rivers)和坦珀利(Temperly)也曾指出,听在人类交际活动中所占的比例为45%,说的占30%,读的占16%,写占9%,在这里可以看出听在语言习得中的重要地位(陈洪友, 2008)。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听英语是学好英语最直接的途径。教师学生应端正态度,不能认为高考暂时不考就弃之不顾,殊不知,听说读写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忽视一项也会影响其他几项技能。
(二)教师应合理选材,精心设计听力课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认真选取适合学生水平的材料,采用精听和泛听的方式训练学生的听力,让学生能理解听力内容(曹洁,2009)。与此同时,教师要注意量的选择,每堂课纯粹放材料听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在听力课上,教师的授课方式应尽量多元化,例如让学生表演话剧,其他学生听完后让他们用英语复述话剧的情节;教师也可以在网上下载有字幕的简短的名人演讲,让学生欣赏英语演讲的魅力;教师同样可以教学生学唱英语歌,培养语感。这样精心设计的听力课堂即训练了学生的听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课堂教学情境构建,营造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情境的构建可以迅速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生物知识深化学生对课本死板生物知识的理解,不仅可以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堂气氛,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理解能力[1]。教师可以搜集生活中与所教知识相关的现象,归类统一编排授课教案,并运用循序渐进的授课方法,引导学生进入生动形象的生物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轻松有趣的生活常识,调节课堂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例如,教师在进行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节《身边的生物科学》教学活动中,可以在教学前准备充分的授课材料,调查文中“粮食问题”的相关资料,让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内容。首先,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介绍我国目前面临的粮食问题及问题的背景,提出问题:我国面临粮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让学生小组讨论我国面临粮食问题的原因。其次,根据学生对粮食问题原因的讨论结果,教师可简单分析学生提出的观点,引入本节教学中的现代农业生物技术,让学生根据课前准备依次介绍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贡献。最后总结本节重点,举例说明近年来各大生物学家对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的论点,表扬课前准备充分的学生。
二、课堂教学结合实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课堂教学结合实验的教学方法在高中生物中应用较普遍,但大多数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偏向严格遵守实验环节,应付高中生物实验考试,对学生自身动手造作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厌烦、恐惧高中生物实验[2]。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转变应付考试的教学观念,着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争取让每位学生都了解到生物实验操作的乐趣,培养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与实验操作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主动思考能力。
例如,教师在进行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四章《DNA的结构与DNA的复制》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与实验结合的形式,让学生手动观察细胞中DNA的结构与复制。第一,教师在实验前可向学生介绍DNA的概念及其对生命体的重要性,调动学生对课堂实验的学习积极性,并详细介绍实验室操作准则,要求学生遵守生物实验室操作规范安全手册。第二,教师在实验进行过程中需时常走动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发现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发现违反实验造作规范安全的学生应予以制止,教学中与学生共同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体验实验乐趣。第三,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发表课堂内容认识与实验心得,总结DNA结构与复制实验结论与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三、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范围,使常规教学中无法呈现的资料出现在课堂教学中,同时通过图片、视频等影像教学资料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深化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3]。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初中与小学教学中应用愈发普遍,大多学校教师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4]。由此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应当有效利用多媒体设备,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在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二节《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的课堂教学中,需要在课前准备充分的教学材料,通过制作PPT演讲稿的形式展现课堂教学内容。在PPT中附带人体生命活动示意图,如血糖调节机制、内分泌腺调节机制等,在内分泌腺调节中还可向学生展示激素分泌异常人体出现的疾病,如巨人症、呆小症、侏儒症等图片,拓宽学生对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知识的视野。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利用课外资源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如学术界对人类、动物体生理活动调节的不同观点,让学生自由讨论人体、动物体生命活动的多系统调节观点,在讨论中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深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5]。
随着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兼顾班里不同层面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反省我们高中英语教学,低效学习、无目标学习的现象普遍存在,因而导致这些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习英语产生惧怕情绪甚至是逆反心理。究其根源,主要是缺乏学习目标导向、自主学习能力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指导,而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是学生学习成功的保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以目标为导向,帮助高中生掌握英语学习策略,以提高学习者的能力。
2. 以目标为导向的高中生英语学习策略的实施和评价
不同的学生所使用的学习策略是不同的,而英语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完成一个语言活动至少会用到一类策略或是几类策略的组合,而且活动的不同阶段的策略也各有不同。
2.1 策略一:以目标为导向,把握新旧语言知识的联系
高中生应以学习目标为导向,学会把握单元间新旧知识的联系。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模块一和模块二为例,这两个模块共有10个单元。如果从宏观角度,围绕一个中心任务主题,纵横联系相关、相近内容的单元,学生就会发现,可以把下面四个单元的内容重新整合,探寻到一条连贯的学习线索和思路:因为Unit 1 Friendship 的话题是“朋友和友谊”,Unit 3 Travel journey的话题是“旅行和描述一次旅行过程”,这两个单元的课文可以以“朋友和一次难忘的旅游”为线索,学习任务可围绕这个线索设计话题,可就此话题展开讨论,回想以往与朋友一起旅游的经历,通过亲身体会,探讨一个真正的好朋友应具备的品质和性格特征等。也可以在学习模块二Unit 1 Cultural relics(话题内容是“文化遗址保护和国内外著名的遗址”)和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话题内容是“野生动物的保护”),回顾模块一Unit 1和Unit 3的知识,把Unit 1 Friendship和Unit 3 Travel journey两个单元的话题再延伸扩宽。学生在重新整合单元间新旧知识和从事各项活动中,他们已经主动地学会运用一种或者多种学习策略。比如:认识策略中的“借助联想建立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学习中,善于抓住重点,做好笔记,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整 理和归纳;在新旧语言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和调控策略中的“主动拓宽英语学习的渠道;与教师或学生交流学习英语的体会和经验”等策略手段帮助其学习。
2.2 策略二:以目标为导向,渗透资源策略
课本作为学习英语的载体,从内容方面讲,过于单一,提供的阅读材料不够丰富,语篇的文本缺乏真实感和真实性,所以学生很难对语言本身以及语言现象产生兴趣,所以还要选取一些适合课外阅读的材料。如何选取适当的课外阅读材料呢?第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水平选难度适当的文本材料。内容太难会挫伤自信心和阅读的积极性,太简单容易产生厌倦,提高不了阅读水平。第二,选取时代感强、语言鲜活、内涵丰富、题材多样、贴近生活的文章,适合高中生心理和阅读兴趣。如果学生对材料感兴趣,从内心深处自发地愿意读下去,那意味着阅读已经一半成功了。第三,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分享自己找寻的文本材料,学生积极参与,容易产生共鸣,并能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2.3 策略三:根据学习进展,在阅读中提升英语学习能力
在阅读的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迅速地抓住文章或段落的主旨大意或中心思想,这是作者要表达的核心内容或主要观点。高中生可以尝试并掌握以下三种方法,比如:读文章的首尾句找主题句。如果作者采用演绎法,先抛出话题,再围绕话题详细展开, 主题句会在句首呈现给读者,开门见山,主旨明确;如果作者采用归纳法,先分述各种情况或细节内容,再总结,主题句会在段落结束部分出现,抓住了主题句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其次,在段落中找题句。有些文章的主题句在文章的中间,这种文章往往以一句或几句话引出要表达的主题,在主题句后面再陈述细节或进行论证。第三,采用归纳分析法形成主旨大意。有些文章或段落无明显的主题句,但字里行间无不体现文章的主题,这就要求学生通过描述或分析,总结归纳文章的主旨大意。
2.4 策略四:掌握猜词义技巧认知新学语言项目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高中生来说,在英语阅读中最大的拦路虎就是生词,如何学会利用语境(根据上下文已知信息)推测、判断某些生词的词义,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这就需要学生掌握各种猜词义技巧。
其一,根据定义、举例、描述猜测词义。如一些标志性的短语,表示解释的namely, that is (to say), mean, refer to, in other words, be known as等;表示举例的such as,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等。例如:As usual a lot of people were present in Akbar’s durbar, the place where the king worked and lived. 后面的同位语the place where the king worked and lived.可知四个选项“A. court B. workplace C. factory D. office” 的答案应该是A。
其二,利用同义词(Synonym)、反义词(Antonym)或标点符号猜测词义。例如: The High Court of Galicia says that judge ordered Mr. Garzon to report to the court every week. The suspect is barred from leaving Spain and not permitted to drive a train for six months. 通过下文的not permitted我们可以得知barred与not permitted to同义。
其三,根据定义法或标点符号法猜测词义。生词往往出现在前面,定义或解释往往在后面,常有定语、定语从句、同位语或从句出现。标点符号有暗示作用,如破折号通常是前面的解释、说明或补充,冒号用来列举或解释。
(以下节选自2013年重庆卷阅读理解D篇,保留原题号)。
It is filled with symbiotic exercises, too: unimaginable quantities of creatures, little and large alike, mix within its depths in a kind of oceanic harmony, giving to the waters a feeling of heartbeat, a kind of sub-ocean vitality.
70.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symbiotic” mean?
A. Living together B. Growing fast.
C. Moving harmoniously D. Breathing peacefully
(答案为A)
3. 基于学习策略的评价
3.1 英国基础教育领域流行的学习评价契约
教师在开始新单元教学之前,可以尝试目前在英国基础教育领域流行的学习评价契约,即通过与学生商议之后共同签订一份契约。以下就是一份典型的学习评价契约。
学习及评价契约表
1. 即将学习的主要内容:
2. 我准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3. 我已经知道的有关这些问题的信息是:
4. 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找寻的信息是:
5. 我准备从何处查找获取这些信息:
①课本( ) ②专家访谈( ) ③实验( ) ④杂志( ) ⑤百科全书( )⑥报纸( ) ⑦电视电影( ) ⑧博物馆( )
6. 我主要的学习方式是:
7. 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方式:
签订契约的目的:__________
契约的有效时间:__________
学生签名:__________
教师签名:__________
3.2 教师应该将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
也可以采用“档案袋法”(portfolios)和“展示法”(exhibitions)。教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成长记录档案袋,鼓励学生放入记录平时表现情况(如值日报告评分、英语周活动参与项目的获奖情况)、学生在校内外学习过程中创造的个人成果(如读书报告、朗读的录音带、市或地区英语能力竞赛的听力或阅读材料)方面的文件资料等。“展示法”(exhibitions) 可以以多种方式呈现,比如每节课的值日报告,英语周演讲内容,课内外举行的辩论会结果,甚至书写漂亮的作业本等。
总之,为激发高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其英语学习的爱好,进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让学生成为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和学习者,一个训练有素的思考者。
参考文献
[1] M. E. Lockheed (1996). Assessment in transition: learning, monitoring and selection i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M]. Pergamon Press, 1996.
[2] 王凯. 发展性校本学生评价研究[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关键词:英语口语;口语教学;教学方法
一、引言
我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是我国的发展速度是不容小觑的,这就要求新一代的学生要跟上国家发展的脚步,不断强化自身的素质与能力。我国与世界接轨,一切发展也逐渐趋于国际化,要想走出国门,与人交流,那掌握一口流利的英语是必不可少的。那这就要依靠教育者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在此背景下,新课改也就应运而生了。洋泾浜的英语已成为过去,哑巴英语的情况也应该改善。这就要求教育者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并且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教育者要用更科学、更合理的方法让学生的英语口语得到切实的提高。
二、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我国的英语口语教学相对来说还是有些滞后的,这是因为目前的高考体制、教育理念和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这就严重阻碍的英语教学的发展。因此提高高中生英语口语能力的任务日益紧迫。
(一)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常见问题
一直以来,传统教学模式禁锢着英语教学活动,很多教育者能够准确抓住知识点,有效地组织和控制课堂活动。但是对于英语的教学方法却很薄弱。在课堂上,老师们往往重视单词、语法的训练,对于英语口语的训练是微乎其微,这就造成学生们在考试是能够在试卷上获得傲人的分数,但是平时的英语口语交际中就是“哑巴”。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口语水平与学生的书面水平相脱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远低于读写能力。
现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常见问题主要表现在:
1.班级人数多,发言次数少。一节英语课45分钟,一个班级大概50-60人。教师在进行必要的引导、启发的时间除外,剩下的40分钟要全班学生一同分享,也不会让每个学生都发言。而且高中生的自尊心较强,害怕自己的口语不标准被其他同学嘲笑,有一定的心里障碍,惧怕发言。让本来就缺乏口语锻炼的孩子口语能力停滞不前。
2.英语口语进步慢,学生易放弃。英语口语能力的评价缺乏一定的衡量标准,不易量化。学生们在单词、语法的基础上来锻炼口语,口语的能力也不是依据单词的多少和句法是否准确而考量的,这样,就会给学生带来消极的影响。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努力背单词,做阅读题对英语成绩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但是英语口语的训练会让学生感觉自己总是得不到提高,容易半途而废,甚至对口语有一定的心理障碍。
3.缺乏相应的口语环境。让学生在汉语的环境下学习英语口语,除了每周的几节课外,学生有很少的时间能够训练英语口语。学生总是处在假交际的情境中,翻来覆去说的就是那么几句话,等到真正遇到外国人时,平时训练的口语也不一定能够派上用场。学生没有使用英语口语的环境,会给学生造成一种消极的潜意识,认为英语口语的学习对生活没有任何帮助,而不屑于学习英语口语。
4.口语教材的不足。在现行的高中英语教材中,专门训练口语的教材缺乏。教师也难以获取贴近生活且生动有趣的口语题材。新课标改革后虽然加大了口语训练的比例,但是有效地课时还不是那么充裕。
(二)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常见问题的应对措施
1.精品小班
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作为教师的我们不惜辛苦,愿意为了学生的进步付出更多的努力。一个班级的学生大概50-60人,我们将班级的学生一分为二,在分组的时候也要考虑学生的口语水平,这样因材施教。一个小班大概20-30人,分成小组进行对话,这样可以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发言,锻炼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
2.加强督促学生朗读、背诵英语文章
之所以说是英语文章,是因为不仅仅要让学生朗读、背诵英语课文,教师平时还要多推荐学生们看一些经典的英语美文,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还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把平日背下的英语美文中的语句运用到英语作文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晨读,全班同学大声朗读课文,可以加强英语语感。学生在朗读的同时也进行了听力的训练,学生可以听出自己的英语读音是否和同学一样,也便于及时纠错。
3.开辟第二课堂
拓宽学生学习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发展学生学习口语的第二课堂。老师应该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生动有趣的英语口语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如英语角、辩论、演讲、表演英文剧、看英语电影或电视剧等。在第二课堂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在不同场合、情境锻炼学生口语,发挥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英语。
4.选择合适自身的口语材料
根据高中生的学习能力和自身基础,可以看一些外国名人的演讲、有趣的外国电影等。这些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模仿开始,逐步深入。老师也应该学会变通,平时的听力材料也可以转换为最佳的口语材料。因为听力材料中都是日常对话,实用性很强。
三、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口语活动中的方法
笔者认为要想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活动教学法是再好不过的。活动教学法是新型教学法,是皮亚杰基于心理学原理提出的教学理论,老师设定情景,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参与其中,获得知识。
1.角色扮演活动。老师设定情景,学生根据其兴趣及能力参与其中,在既定的情景中展开模拟的交际练习。这种模拟活动会让学生感受不同社会情景的变化,通过扮演不同的人物,学生可以从人物语言和情感中试验语言。这样在活动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表演者、参与者,。
2.小组比赛活动。让学生4-6人为一组,一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个任务或达成一个目标,但是老师在布置任务之前一定要讲清规则,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必须用英语。学生们为了小组获胜,一定会展开讨论,这样就不得不开口说英语了,这就达到了锻炼英语口语的目的了。
3.信息交换活动。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能够与人交流,那么教师就让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换。老师根据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设定一个模拟的语言环境,可以使旅游、购物、美食等一系列与生活有关的活动,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发言。
四.总结
我们教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探索更适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口语的学习不再害怕畏惧,应该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下感受英语口语的魅力,感受学习英语的快乐。
参考文献:
[1] 王韶泉.谈高中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0(21)
【关键词】英语 听力水平 高中生 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110
听在英语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处于首位,在改革高考英语试题之后,英语听力成为一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课程。对高中生来说,要听清楚且听懂是一件棘手的事情。所以,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有意识地穿插“听力”教学,是进行听力教学最为有效的训练手段。
一、对高中英语听力进行有效训练
了解高中听力试题的常见题型是提高英语听力的重要基石,常见的高中英语听力试题题型有对话和听短文两种,对话主要是听完试题后回答问题;短文是新闻、故事、演讲等。在对话题型中,首先要确定说话人的身份地点,一般情况下,说话人的职业和身份会在对话内容中有所反应。我们如果能够迅速确定说话人的职业和身份,就能准确地了解对话内容。其次,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个话题,他们会设计某件事,有时还会提到事情的前因后果、发生时间、地点、物品数量等。因此,我要弄清事实的情况,根据情况作出正确的选择。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运用口头语言和别人交流,说话人交流的时候总有一定的目的,弄清楚讲话人的目的是英语听力理解的一个重要方面。除此之外,对话的言外之意是由第二说话者通过简略的回答或者讲话的语气表达出来的。它所蕴含的言外之意需要细心才能体现出来。
二、建立良好的听力氛围
良好的听力氛围有利于提高高中生英语听力水平。正确理解听力中所听到的话语,语音基础是直接影响听力水平的高低,若学生发音不标准,辨音能力就不强,就不能正确辩别语流中的语音变化。当然,文化背景也是在英语听力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没有相应的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作铺垫。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缺乏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价值观念和礼仪习俗等方面的了解,将对听力理解制造一定的障碍。所以,学生还要有足够的词汇量,才能听懂句中的单词。当然,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听到的内容,弄懂材料的主旨大意,从中提取信息并使用信息。大部分高中生英文资料阅读得少,而听力材料涉及的知识面比英语课本涉及的知识面广。所以说,语言基础知识薄弱、词汇量少、阅读能力差、知识面狭窄将严重影响高中生英语听力的提高。
三、重视培养听力技巧
在训练听力试题之前,教师应提醒学生要作好心理准备,以轻松愉快的心情面对所听试题,集中注意力去获取最相关的信息,并要求学生快速阅读问题和选项。让学生学会在短暂的时间内分析和对比选项的不同之处,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听,同时注意对话中的关键词,在选项关键词中寻求关联,进行预测,并有针对性地听录音,这样就能快速获取相关信息,提高听的效率。还要激活学生已有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在情感及心理上为听力活动作好准备,同时可以降低听力材料的难度、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增强其自信心,使其能够准确理解。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随听随记,并抓住要点,尽力去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不要求学生听懂每个词、每句话,否则得到的将是零碎的信息,抓不住中心思想。
另外,学生如把注意力放在词句上,思路容易停滞不前,从而错过后面的内容。所以,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既要集中精力听,又要用心记,还要联系上下文,全面理解,把握讲话者的思路,区别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连贯记忆。对个别词句可以通过全文来推测出其含义。还可以根据背景声音、说话者的语气、语调和说话态度等线索,识别不同情感,推测谈话发生的地点以及说话者之间的关系等。另外,要合理分配注意力,抓住重要的词,有些题目可以在听的过程中直选出答案,这样可以大大简化答题时的判断、推理过程。
四、注重听力兴趣的培养
在听力教学中,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和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是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根本。教师是学生与材料中的“桥梁”,只要在听力过程中作出正确的引导,激发学生对听力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听力是一门能让学生身心愉快的学科。所以,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将呈现的语音、词法、句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的语言知识与自己知识框架中已有的、与材料有关的各种知识联系起来,达到真正的理解,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师应该尽量用英语授课,使学生在这个环境中耳濡目染,从而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除此之外,善用激励与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如:在听力理解训练时,可采用抢答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外阅读 课程化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明确规定:高中生要“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由此可见,课外名著阅读是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材也精心设计了“名著导读”这一全新的版块,为学生的名著阅读提供了有益的指导。部分省市还在高考试题中专门设计了有关名著阅读的题目,但遗憾的是,高中生课外名著阅读未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作为语文教师,不论是从语文教学的角度,还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我们都有责任把名著阅读的任务落在实处。为此,我进行了高中语文课外阅读课程化的探索。
一、把课外阅读纳入课程规划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明确提出:“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不能把课外阅读完全放在课外,不管不问。其实150万字,数目看似庞大,算起来也并不那么吓人。高中三年,我们用两年时间来计算(高一、高二),两年共4个学期,按每学期20周计算,15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每周只需完成18750字即可,也就是说每天的课外阅读量只不过是2679字,完成两三千字的现代文阅读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最多用时10分钟,即使是文言文,也不过30分钟。因此只要我们合理规划,课外阅读的任务就可以轻松完成。
语文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把名著阅读纳入自己的课程规划:每个学期给学生列出必读书目、选读书目;安排阅读时间;分配阅读任务;进行阅读指导和评价。这样,名著阅读就可以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了。
二、开设阅读方法指导课
1.让学生“会读”。高中生当然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但离真正的“会读”还相距甚远。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默读、略读和速读的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才能徜徉于浩如烟海的书中,当然,有时候也需诵读、精读和慢读,也需聚精会神、一丝不苟地读几遍,甚至几十遍,才能获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教师只需要指导阅读的方法,不必干涉学生的阅读过程。
2.让学生“会思”。课外阅读既是一个人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观照的过程,即通过课外阅读来反刍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这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采用“批注”的形式随时记录自己的思考和领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3.让学生“会做笔记”。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笔记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多样化。学生可以对所读的篇章圈点批注、提要钩玄,可以摘抄名言佳句,可以写出读后感受、书评等。
4.让学生“会用”。课外阅读在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范例。因此,要鼓励、引导学生善于把阅读中所汲取的思想、文化、知识和写作方法,自觉地运用到写作中去,将阅读、作文结合起来,达到共赢。
三、建立的合理评价机制
1.成果评价。阅读虽属于个性化行为,但适当的交流是不可缺少的。每周都可举行班级读书成果展示,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文档类成果,如摘抄、批注、续写、点评、读后感等。这种形式即可以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也可以分享他人的读书心得,更能有效地加强学生的阅读动机。
2.活动评价。指举办各类读书交流活动。比如开展专题阅读的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展示会、读书沙龙、读书演讲会、等各种各样的展示学生阅读成果的活动。这样的评价形式不仅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也使老师清醒地认识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鉴赏水平。
3.过程评价。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真切感受,收到学生课外阅读的各种积极的意见和建议,更有效地帮助教师调整和安排课外阅读课程化的实践。 教师评价包括学生阅读量的统计、阅读笔记的抽阅等,旨在督促学生完成阅读任务。
课外阅读是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是伴随人一生的。更重要的是,课外阅读影响的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腹有诗书气自华”,“知书达理”指的就是这个影响。只要语文教师把课外阅读课程化,加以悉心地设计和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教给学生阅读的有效方法,学生就会爱上课外阅读,进而在阅读中培养气质、净化灵魂,在阅读中丰富自己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刘淼,周海燕,祝丹兰.让学生走进广阔的精神家园——国外语文课外阅读管窥[J].中学语文教学.2003(9).
阅读是英语学习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考中,阅读占了40分的比重,在高考阅读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考生的阅读速度与理解效果,所以快速阅读是英语阅读教学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作为一种专门的阅读技能,它在提高阅读速度、强化阅读教果方面的作用非常明显,要掌握这种技能,必须经过多种渠道的培养。
2.利用高中生心理发展有利优势培养课外快速阅读能力
2.1高中生在培养快速阅读能力方面的心理优势与不足
2.1.1高中生初步完成了从具体思维为主到抽象思维为主的过渡,开始理智地思考问题,但时常需直观的感性经验的支持。他们的思维活跃,经常提出问题,能独立地判断是非善恶,不轻信别人的结论,爱评论和争论,希望独立地解决问题,但往往会以点概面,比较偏激。
2.1.2意志动机的主动性、目的性增强,能掌握自己的行为,在处事的信心度、果断性、自制性方面有发展,调节力较初中有提高。
2.1.3兴趣范围进一步扩大,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性格特征趋向稳定、成熟,外显与内向类型明显。性格的可塑性仍较大,旧的不良性格特征可能被改塑,但新的不良性格特征可能还会产生。
2.1.4动机层次提高,对社会各方面的关心程度提升,有一定的评价能力并逐渐转化为决定自己行为的动机,体现了各自的价值取向。但对权利的需求多于对自身义务、责任和实际行动的需求。
2.1.5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要求别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自我评价比初中充实、客观,有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要求。但会出现自我与社会的冲突,有的学生自尊心过强,自我中心突出,一遇挫折就会转化为自卑。
2.1.6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较初中增强,但由于社会经验和认识的局限,辨别力不如成人,出现求知欲强与识别力有限之间的矛盾。
2.2利用优势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快速阅读
学生的阅读速度,并不是由生理因素决定的,而是由心理因素决定的。也就是学生个人的阅读态度、阅读兴趣等心理方面的特点,是快速阅读教学过程中首要考虑的问题。
高中生具有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能够有效地完成课外快速阅读,但还是要依赖教师的要求与督促,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以弥补他们的不足,使他们能够有针对性地、高效地完成阅读任务。作为课堂阅读教学的继续和延伸,英语课外阅读属于泛读,是巩固课堂阅读教学成果、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
2.2.1课外快速阅读材料的选择。选择课外阅读材料,要坚持“趣、易、薄、多”的原则。选择的材料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可以选择英语笑话、幽默、寓言故事、科普小品、人物传记、脍炙人口的名人演讲、童话故事、短篇侦探小说及著名小说的英文简写本,也可以选择“书虫”或“轻松读经典”等梯级系列简易读物。英语水平好的学生可以选择文字通俗浅显优美并且稍复杂的英文原著。有趣的读物会让学生爱不释手。这些材料语言难度要符合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文章不能太长,这样阅读量既多又广,阅读兴趣才能稳定持久,在短时间内获得成就感,做到“Read for pleasure”。
2.2.2在课外阅读中,要注意阅读速度的掌握,课外阅读要求量大速度快。显然,这一要求与理解深度和处理难词是一对矛盾体。词词寻根问底,速度上不去,量也上不去;但只求快求多却不知所云,读了等于没读,要恰当地处理好这一矛盾,在阅读中要学会把握重点,通晓文章主旨大意,对于生词难词,要注意把猜词与查字典有机结合。让学生自己进行限时阅读,在阅读中,正确运用眼睛的辐射余光,扩大视幅,控制视线,视幅总长度约20个字母左右,一眼望去,四五个单词都在视线之内。在阅读中,尽量将每行文字的首尾单词收入视幅,将眼球的直觉范围控制在每行文字的中间,视线左右移动。阅读时视线并不是在一行文字上连续不断地移动,而是逐一停顿地跳动式前进。应尽力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用来扫视,只将百分之十的时间停留在至关重要的单词上,停顿的时间越短,阅读速度越快。同时阅读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方能奏效,因而切勿急于求成或半途而废。只有每日确定好时间,持之以恒才能循序渐进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快速有效地做好阅读。
3.教师要加强课内快速阅读训练
高中课本每个单元中都有阅读课的设置,在课堂讲授过程中,除了对课文的精读、精讲外,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便是对课文第一遍的泛读,也就是快速阅读,以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中心思想等,又称浏览式阅读,是平时为了大量获取信息和各种英语应试阅读别常用和极为重要的一种阅读方式,其主要是通过抓住文章的标题、次标题和每个段落的主题句获取信息的。要懂得查找文章中的信号词,信号词是连接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词汇或句法手段,使用信号词可以使文章的各个段落紧密相连,段与段之间顺利过渡,实现文章的意义连贯、前后呼应。我们可将信号词划分为三组:A组为事件顺序信号词,如first,then,next,finally等;B组为语篇组织信号词,如for example,concerning this,to sum up等;C组为作者的观点信号词,如moreover,however,therefore等,这样学生能够对整个文章的结构更为快速地了解。
在课堂快速阅读中略去冗余词汇,捕捉文章的实质意义。语言有其冗余性,英语文章中并不是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都传达了意义和思想,或者说,传递了等量的信息。有的单词只是结构符号,有的只传达辅助信息,如果略去冗余的单词,则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学生在了解英语的这一规律后,在阅读中就可以跳过那些只有语法功能而无实际意义的介词、冠词、系词或连词等;对于那些传达信息较少的副词和形容词,也可以尽量减少在它们身上的停留时间,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具有实际意义的名词和动词上。这样,既可提高阅读速度,又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在课堂阅读专项训练中提高阅读效率。在阅读训练时采用计时阅读,先看题目内容,再查阅文章寻找答案,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题干中有涉及特殊信息或细节(如人名,地名,数字年代等关键词)的题目而言的。对于需要文章主旨的题目,还是宜用上文提到的浏览式快速阅读。
【关键词】高中生物
自主学习
培养
新课程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在吸纳现行高中生物学教育优点的基础上,更尊重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更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新进展,更重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扬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并通过动眼看、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及基于实验的、测量的、资料收集与分析的、模拟的、模型的、技术设计的等多种形式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方法,以及要求学生主动地搜集和分析各种信息,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就会主动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被动地、形式地去学习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持之以恒。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尝试让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
要求学生就社会上有关生物的热点、新闻,联系书本上的知识(包括小学自然、初中生物的知识)进行解释、评论。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灵活应用知识,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和延伸。
2.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尝试自己设计实验
如我在《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设计了“检测溶液浓度大小”的实验:在实验中添加了一未知浓度的溶液,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写出实验原理、实验过程),比较该溶液与5%NaCl溶液浓度的大小。
3.运用多种教法,巩固学习兴趣
不断变换教法,使兴趣产生迁移,形成新的兴趣,把学习不断引向深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学案导学法”,让学生自己表演展示,也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围绕问题读书,分析教材内容,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变微观为直观……,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为自主学习提供动力源泉。
二、以教材中的科学探索史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逐步开展探究活动
新课程中,许多教学内容与科学探索相关,利用这些生物科学史的材料进行探究,是生物学理论课教学中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极好契机,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将相关的知识展现为一种活生生的探究过程,可以促进学生认识探究、理解探究,进而参与探究、学会探究。以光合作用发现史的教学为例,在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每一个问题解决的背后都隐藏有问题情境,这为我们进行情境设置时的逻辑组织顺序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在实际教学中只要能根据教学内容有计划地设计和展示序列化、分层次的学习目标,就一定能为探究学习提供合理的“支架”,从而引导学生定向探究,持久地进行思维活动,合理地建构知识。通过“创设情境——体验过程——模拟探究——部分探究——全程探究”这样一种科学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让学生重走科学家探究之路,淡化陈述性知识的建构过程,突出科学方法的“发现”过程。学生通过这种亲身体验,一方面可以获得新知,另一方面也使枯燥的探究理论生动起来。
三、依托教材中的“问题探讨”,在课堂上渗透探究思想
教科书中每节都设置了“问题探讨”栏目,“问题探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实验教材编写的一个亮点,被编排在每一节课的开始,是由图片+情景+讨论题组成。探讨中的问题,有的来自生活;有的来自科学实验;有的来自科学史;有的来自最新生物科技等,对导入新课、驱动学生主动学习有很好的作用。对于有些“问题探讨”来说,只要能找准切入点,就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然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他们进行探究活动。比如,在编写“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时,教师介绍了工厂一般都由若干个车间和部门组成,引发学生讨论:“一件优质产品是如何通过各车间和部门之间的配合生产出来的?细胞内也存在类似的部门或车间吗?你能举出例子吗?”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新课,使学生知道要学习什么,就为学习细胞器的分工合作打下了基础,主动地掌握细胞器的有关知识。
参考文献:
[1]张恩操,王敬.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J].生命世界,2010,(12).
[2]刘红霞.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研究[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