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校长学校考察报告

校长学校考察报告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9-30 02:01:23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校长学校考察报告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校长学校考察报告

第1篇

5月28日和29日,我参加了宁河县"千名计划"学员赴北京学访考察的活动。我们考察团在进修学校顾老师的带领下,一行73人到北京,我们小学组先后参观考察了北京市海淀区定慧里小学,昌平区城关小学,北京润丰学校并聆听了卓立校长的报告。

我们考察的这几所学校,都是北京市著名的重点示范学校。这四所学校的校长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思路,带出了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两天的学访使我大开眼界,看着学校内部管理中的非常之举和先进做法,内心不时地涌动着诸多感动,带着收获满载而归。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主要收获

能实质性接触这样知名度很高的学校,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因此,我始终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认真考察做好记录,聆听讲座,吮吸一流的教育精华,收获颇多。

走进北京市海淀区定慧里小学,校园内清新隽永,融人文与生态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经过不断努力,整个校园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渡英桥、求知亭、悦读廊、暮省园"为定慧里小学独有的建筑景观,水、石、松、竹等自然景物巧妙地融入到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由此梳理出了慧小文化八景。景景意蕴深刻又相辅相成,既使人感到儒雅恬静、积极向上,又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也让我们从心底受到了震撼!

5月29日上午,我们来到了昌平区城关小学,听了柏继明校长关于"团队减负"的报告,随后听了刘主任和柏校长的两节课,最后是学生的才艺表演。柏校长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着眼,在教学上进行了大胆改革,"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注重能力、提高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基,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创新,锐意打造"负担不重质量高"的素质教育品牌校。打造了阳光校园、阳光教师、阳光少年,形成了自主发展的素质教育办学特色。53岁的女校长柏继明特别干练,领导有方,亲自为我们讲课,真让我们钦佩!

下午来到了北京润丰学校,远远看到校门就着实让我们惊讶:太大了,太漂亮了!我们聆听了卓立校长的报告,卓立校长为北京市特级教师,被评为首届全国十大明星校长、全国名校长,卓立校长在教育这个领域里,不停地开拓,辛勤的耕耘。他提出了"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明天"的办学指导思想,"和谐教育"的办学特色,以及"三全三爱三服务"的办学宗旨,即: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全方位负责;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

听完报告,我们一行七十多人认真考察了校园的每一个细节,对教室布置、班牌设计、校园景观等看得尤为仔细。学校的七彩玻璃幕墙光彩夺目、七星少年雕塑群设计独特、七彩阳光展示区张扬个性、十二个功能展厅设施先进、各种专用教室特色鲜明、校训墙,校训园庄重典雅……大到校园的整体设计,小到每一个细微之处都是浸透着润丰人的心血,彰显出润丰人的智慧,处处体现着"和谐教育"这一理念,这些都我们各位老师大开眼界,感触颇深。

二、几点启示

(一)提高校长的治校能力

我们所参观的几所学校的校长既有鲜明的办学思想,又有全新的管理策略;既能实现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革新,又能很好地实施"科研兴校"战略,既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也重视学生全面发展,他们既是开展教育科研的专家,又是所教学科的带头人,充分验证了"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校长应该是具有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的人;应该是不断追求和胸怀宽广的人;应该是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善于挖掘教师潜力,给教师提供平台,让教师走向成功的智者。

(二)创建充满人文精神的校园环境。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学子们在校园内随时都应得到一种文化的熏陶。令教师和学生时刻都感受着浓厚的人文氛围和文化气息,潜移默化地感受中国古老而丰富的文化熏陶,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校园的外显环境同时也要能明晰地体现出学校的特色,处处有育人的效果。以"文化育人"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十分必要。

(三)形成教学特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课堂教学必须做深入的研究和大胆的实践,使课堂教学在既体现本校办学特色的前提下,又初步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角色的定位应该更多样化,立体化,大力推进教学创新,讲究"精、活、实、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以科研促教改,提升教师的科研探索意识,使教师在教科研中有所得、有发展,最终达到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优化教学的作用。

(四)提高团队合作精神。

第2篇

20__年3月我接手负责教务处工作,我端正心态,从零做起。一是熟路子。虚心向教学系列的同志们请教;定期向__校长汇报请示,明确工作方向;浏览大量的其它学校网站,开阔工作视野。二是做表率。我能以身作则,坚守岗位不躲懒;凡事亲力亲为,搬卷扫地抢着干。三是思创新。只要碰到难以开展的工作,我就如何采取人性化的措施,如何积极稳妥推行,有效落实。一年来,我确立了“按部就班,高效落实”的基本工作思路,团结和带领教务系列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完成了各项常规工作,推进了各项重点工作。

得到强化的工作:一是细化备教改检查;二是规范学籍管理;三是加强实验课管理;四是分门别类做好纸质和电子档案建设。特别是逐步规范考试。围绕“规范”做文章,在命卷、印制、保密、巡视、违纪处理等环节都加强了力度,实施补考方案,不断改善工作细节,促进考风明显好转。秋季3次考试违规提前交卷、手机舞弊现象基本被遏制,被处理的违纪舞弊学生人数直线下降。

有所创新的工作:一是创办《教学简报》。本年共出34期,促进了教学工作的开展与落实。二是推进校本课程实施。组织编写了三本校本教材。超过81%的同学对《初升高衔接指要》总体上较为满意。三是推行教学日志。共印发__期专题简报,有78%的学生认为本班老师的教学态度和行为得到改善。四是丰富考试评价方式。新增优生抽样评价、潜力实力评价等方式,为下一阶段有针对性教学提供了更加全面、客观的数据。

除了做好日常教学常规外,我努力打磨教法,苦练内功。一是致力作文教学。本学期从激励、引导的角度编印了16期班级“作文选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11月8日,我受学校文学社、学生会邀请做了一次写作讲座,系统地梳理了作文教学思路,做到了教学相长。二是做好课题研究;我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活动,浏览了大量资料,选择研究对象,做了30多次观察记录,撰写了2篇论文。教育考察回校后,完成了9000字的考察报告,代表考察组为全校教师作了报告。三是做好校史编纂;我怀着强烈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对校史编纂工作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多方收集资料,多次交流写作感受;细心研读大部头《新二十五史》,先后修改了多遍,最终形成了34000字的稿子。

下学期,我将继续以研究作文教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为方向,加强专业学习,坚持课题研究,自觉促进个人成长;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在校本选修课、实验课、《教学日志》实施、完善考试各项制度等方面,积极思考,稳步推动,有所创新。

第3篇

2006年3月16日上午,我们在梅校长的带领下沐着春日暖暖的阳光,迎着微微的春风,沿着泛着层层涟漪的小河,我们踏上江南的小桥,来到江南实验学校,开始为期半天的考察。

我们听取了徐承楠校长关于德育的有效性和发展性的思考,聆听了梁广烈校长关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高见,和学校管理的建议。随后,梁校长还陪我们参观了江南的图书室、英语专用教室、会议室、操场、儿童娱乐区等场所,让我们大开眼界。

江南实验学校创办于2005年,当时小学只招收了六个班的一年级学生和个班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属于起步阶段。但是,从校长的教育教学理念到校园环境的布置,都渗透着七个字“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健康地发展,校长、老师们像呵护幼苗一样细心、精心地进行着无痕的教育。

一、环境教育无痕

1、环境的创设。

静-----学习的场所

走进校园,一条宽宽的走道------干净、整洁,一条木板铺成的林荫小道------蜿蜒曲折。正好遇上上课时间,走道上、林荫道上,空无一人,平添了一份清净、空旷的感觉。真是一个学习的好地方。

趣----玩耍的场所

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在这样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寄宿制学校,管理者时时关注孩子的需要,开辟儿童乐园,还孩子玩的权利,给孩子玩的乐趣,孩子们在玩中学习、在玩中相处。这样的举措,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2、氛围的营造

江南实验学校有一个很大的图书馆,图书馆里还有一个开放式的阅览室,专门为孩子们看书准备的。它的设计也很有人情味,一张三角形的桌子,配六个小凳子,小朋友可以围着桌子坐在一起,在这里看书,有点像在哪个咖啡馆里悠闲地喝着咖啡一样,可以悠闲、轻松、愉悦地看书。这里给我们的视觉信号是:学校的书文化------书就像我们的朋友,经常来看看,来聚聚。

如果说,图书室给人亲近感,那么英语教室就是另一番景象了。走进英语专用教室,只见巨幅的国外建筑、风土人情的图片装饰了教室所有的墙面,给人很强的震撼力,我们就像来到了英国、美国,强烈地感受到欧洲的风土人情。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英语,一定比较有真实感,在这里与老师、同学们用英语交流,就像在欧洲某国的大街上与人交谈一样。这种模拟的场景,有利于激发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场所设计上蕴涵教育的因素,只有细细品位才能感受到,那教师的因素更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言行。梁校长在交流时曾强调: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一定也要做到。教师是文化的化身,在有着向师性特征的学生眼里,老师是最崇高的,最优秀的,最神圣的。教师是学生最好的课本。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言行,因此,校长在全校营造一种“以身垂范”的文化氛围。

在江南,只要你有心去看一看,会发现它的校园环境的设计、文化氛围的营造,都体现出对孩子的真切关注和无痕的教育。

二、德育无痕

为什么在没有人管的十字路口,5000人中,没有一个是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市民对红、绿灯等信号系统为什么如此不敏感?学校的铃声响了,为什么学生还没有上课的准备?赫赫有名的徐承楠校长在思考的是这样的现状是怎样产生的?如何在小学培养学生的信号系统敏感性。他认为:从培养合格公民的角度来说,公民素质要从小培养。他们沉下心来,研究德育的教育价值,认为德育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所以主张从小培养学生的成长意识。在精心设计一个个活动时,都能从德育的内涵出发,深层次地思考,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受到一辈子都受用的教育。

三、教学无痕

第4篇

 

又到一年述职季,是自己回顾、总结、反思的契机。本人将自2018年8月以来个人在行政工作、教育教学、学习成长等方面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行政工作:

本人分管的工作主要为:招生就业、对外交流、食堂,分管招生就业处与国际交流处,协管安全科,同时完成学校需要承担的有关工作。

2017年,本人第一年负责招生工作,在守住积极反对有偿招生的背景下,身先士卒,亲力亲为,摸清招生工作的流程与工作要点,在主要领导的指导下、全校老师的配合下,较成功完成2017年招生工作。但也存在不完美的地方,所以进行了及时总结与反思,在2017年底的南京市招生工作会上做交流发言。

在2018年的招生工作这个漫长的战线中,学校已经完成了2018年招生准备工作,目前按照步骤有序启动运行,已经完成了招生宣传片、册的制作、编制确定计划及上报、专业调整、新专业申报、“五一”校园开放日、区中招咨询会的宣传等。

根据学校要求,本人还承担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3+3中高职衔接项目的申报工作,具体负责协调、申报,目前6个专业、对应的4个高校的申报工作已经完成。

在国际化交流方面,由于对外交流是一项政策性强、不确定因素多的工作,且学校还处在开始阶段,所以工作的推进有一定难度,但作为现代职教的标志之一,又是必须做好的工作。国际交流工作采取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理念;以有序推进、规范操作、控制风险为要求。目前,中加PEQ项目在探索中有序实施,2018年拓展了药学系赴美国留学的直通车项目,与美国艾弗里特社区大学签署了协议,目前正在大力宣传阶段。

在实习、就业工作方面,完成了13高职、15中专的实习安排,协助南京市职教教研室完成17届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完成了17届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数据上报。可喜的是,学校五年制高职的就业率达到100%,得到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的认可与表扬,中职就业跟踪数据调查获南京市三等奖。

二、教育教学工作:

本人坚持一线教学,坚持教学五认真,且工作量饱满,所教班级合格率高,在行政工作千头万绪的情况下,坚持开设校级公开课。

树立教育科研是育人教书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课题研究与撰写论文,在省级课题《跨界复合型人才校企协同创新培养的实践研究》中担任核心成员,并积极编著《跨界复合型人才创新培养的实践与思考》,目前书稿基本成型,预计在2018年底出版。

三、学习与继续教育:

积极参与教研与继续教育,认真完成继续教学学时与校本培训,2017年12月参加了南京市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目前成功结业,并完成了6000学时的网络学习;2018年3月参加了由南京市教育局组织的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学习培训团,目前也成功结业,并在全校做了学习汇报,撰写的《德国职业教育的考察报告》即将发表。2017年还成功加入南京市书法家协会。

四、     工作作风与廉政:

本人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全身心投入职业教育事业,有看齐意识、全局观念,保持政治敏感性、先进性,维护团结,在工作中不断锻炼提升自己的能力与水平,并善于向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学习。认真学习区教育局下发的《校长手册》,遵守党政领导廉洁自律规定,认真排查自己工作领域的风险点,按规定办事、按要求操作,坚决执行“八项规定”,做到勤政与廉政相结合。

第5篇

2005年6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2007年5月,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教育厅制定的《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主要指标》,正式启动县(市、区)教育现代化评估。6月8日,省教育厅发出《关于开展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的通知》,并于2007年10月份组织首批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

根据省教育厅部署,教育现代化评估工作2007年主要在苏南开展,2008年苏中为主、苏南扫尾;2009年苏北为主、苏中扫尾。据了解,苏州、无锡、南京等地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势头迅猛,2007年全省共有36个县(市、区)首批申报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苏州、无锡、南京三市就占了31个,其中已有26个县(市、区)通过了评估并获得省政府确认,而南通市至今还未有一个县(市、区)申报。为此,南通市在时间部署上,考虑从今年开始至2009年底,用2年的时间,整体推进,分批达标;在工作策略上,重点打好2008年攻坚战,力促基础条件较好的县(市)区作为我市第一批申报单位在2008年通过省级评估(海安、海门、如东、崇川、港闸),其它县(市、区)确保在2009年通过。我市李雪峰市长已与南通市人民政府签订责任书,明确2009年必须完成创建任务。

二、评估的基本内容

区域教育现代化评估是对一个区县整体教育水平的考察,现有的16条指标是经过无数次多类型研讨会之后确定的,历近5年形成的,省政府已于5月份发文公布,反映了它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指标体系可分为3大板块。

1至6条为第1板块,表述了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目标,描述了构建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既有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社区教育、职工培训、特殊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覆盖面的关注,又有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数量上的要求。省教育厅要求提供近三年来教育事业年度报表复印件和县(市、区)财政预决算报告复印件。

第7到12条为第二板块,表述了教育的质量目标,反映了上级对各区县政府建设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期望,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这一板块从两个方面分别表述,7至9条是对幼儿园和学校整体创优的要求,10至12条提炼出了构建优质教育体系的3个核心要素,即素质教育、师资质量和信息化水平,将此3要素作为独立指标分别列出,说明其在优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极为重要。这块指标中,全省很多区县普遍存在的问题是:(1)优质幼儿园和优质学校的比例较难达到。(2)认为素质教育是个软指标。实际上,这次将从5个主要方面进行考察,要求各地做到“5有”:有督促学校开齐开足规定课程的措施;有合理的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规定、作业量规定、考试评价规定;有督促学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保学生每天开展一小时体育锻炼的措施;有足够的青少年课外活动场所和教育实践基地;有科学合理的评价学校制度。这“5有”都是实实在在的、一点不软。(3)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达不到。其中,研究生在读人员和研究生课程结业者不算,但有学历没学位或有学位没学历的均可计算在内。(4)义务教育学校和信息化建设水平达到省标准化建设要求较难。这块验收时,要高度重视省教育厅基教处和教育装备中心提供的相关数据。

第13至16条为第三板块,表述了对区县政府重视、支持和保障教育的管理水平目标,主要考察4个方面:投入水平、均衡教育、规范办学和安全保障。重点考察“三个符合度”:一是看地方政策与上级要求是否符合,二是看政策规定与实际措施是否符合,三是看政策实施与实际效果是否符合。

三、评估验收的程序及办法

让大家了解这方面的内容,主要是为了让大家能站在宏观上抓好推进工作。

(一)评估程序

评估程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区县自评;第二阶段为专家组现场考察;第三阶段为教育厅审定阶段。

(二)评估过程

1、江苏省教育评估院受教育厅委托于每年9月份接受各县(市、区)申报。

2、省教育评估院接到申报资料后,组织人员对资料进行初步审核,向教育厅提出是否进行现场评估的建议。

3、现场评估专家组一般由7-9名专家、2名秘书组成。2007年,验收组专家是由省教育厅邀请的教育部、北京市、上海市的专家和本省处级以上干部组成。

4、现场考察时间一般为3天,主要活动为:

(1)听取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县(市、区)汇报创建工作,对各指标达成度进行说明,回答专家组提问。

(2)实地考察。考察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现状,考察点由县(市、区)与专家组共同商定。

(3)查阅资料。主要查阅与指标相关的统计资料和日常管理资料。

(4)召开座谈会或进行个别访谈。专家组根据需要分别召开校长与教师代表座谈会、相关部门(教育、财政、劳动、公安等)代表座谈会、家长代表座谈会,或进行个别访谈,深入了解情况。

专家组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开展讨论,对各指标达成度进行评议、表决,形成《现场考察报告》,并向当地通报。

5、现场考察结束后,省教育评估院及时整理评估资料,向省教育厅汇报,由省教育厅审定评估结果。

16项评估指标每一项分三个档次:A、B、C,16项中只要有一个C,或者两个B,均视为不通过。

6、省教育厅审定以后,省教育评估院将根据省教育厅要求向接受评估的县(市、区)寄送《评估报告书》。

四、当前工作

第6篇

高青二中是一所省级规范化全日制普通高中,现有36个教学班,在校生1500余人,教职工225人,其中高级教师38人,一级教师50人,教师学历达标率98%。学校始建于1958年,2003年迁入县城后,由原来的高青三中更名为高青二中,是一所年轻又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达成了“质量立校、师德强校、依法治校”的共识,提出了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办学思想,坚持聚精会神抓教学、不遗余力提质量的工作方针,形成了求真务实、平心静气抓落实的工作作风,充分挖掘内在潜力,激发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大力推行课堂教学改革,秉承“全面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生本理念,走出了一条课改强校之路。

一、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近几年,高青县初中毕业生人数锐减,给高青二中的招生带来了空前的困难,既无法保证生源数量,更无法保证生源质量。重塑跨越发展的辉煌,难度可想而知。学校领导高瞻远瞩,确定了不能改变外在条件,就改变自身的战略思想,一场改革势在必行,而课堂教学改革必然是其核心所在。

孙佃河校长提出了“学一家,融百家,自成一家”的课堂教学改革目标。在此目标引领下,借全县区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东风,学校密切关注全国各地的教改动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博采众家之长,营造浓厚的课改氛围。2006年,学校组织部分教学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先后两次到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风采我展示”的“三三六”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给陈旧的教学观念带来了根本性的冲击。为探索适合普通高中教学的课改新路,2008年12月,学校组织十余名干部教师,赴兖州一中学习“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2009年11月,学校安排14名干部、教师参加了在天津市静海一中举办的全国高中提高课堂效率研讨会;2010年4月,孙佃河校长、袁坤副校长和王军主任再赴天津市静海一中,参观学习高效课堂教学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2009年,孙佃河校长、袁坤副校长先后到广州考察学习“生本教育”后,分别向全体干部教师作了“生本教育”考察报告,组织广大教师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在经过充分的学习考察之后,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挂帅的生本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实验领导小组,制订了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最终确立了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以生动为本、以生长为本的生本课堂教学理念。

除了主动出去考察学习之外,课堂教学改革也离不开专家的引领。学校先后邀请市教育局王士军局长、市教研室王玉强科长、天津市基础教育研究所王敏勤教授等省内外知名专家到校作课改专题报告,指导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化。2008年8月,学校邀请市教研室苏明光主任来校作《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专题报告。苏主任的报告既有高层次的理论水平,又切中高青二中实际,给全体与会教师以深刻启示,对高青二中的课堂教学改革起到了引领作用。

为营造良好课改氛围,尽快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课改领导小组成员全程参与课改实验小组的听、评课活动,加强对课改工作的指导。形成了课改实验领导小组从“面”上带动,各年级课改实验小组从“点”上推进的保障机制,点面结合,相得益彰。

为调动广大干部教师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教学创造性,培植典型,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学校组织开展了“教学大比武”“首席教师评选”等系列活动,邀请县教研室学科教研员作为评委,对课改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同时,聘请市、县教研室专家帮助学校进行阶段性总结、验收,巩固成果,推进改革。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市、县教研室组织的优秀课改论文评选、优质课评选等活动。近年来,王海滨、王小娟等名教师多次获得县课堂教学改革优秀论文评选和优秀学案评比一、二等奖,马建辉、宋斌等人多次获得市、县优质课评选一等奖。

学校建立了课堂教学改革校本研修制度,定期召开课改研讨会、通报会,引导教师撰写教学反思笔记,及时反馈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研讨教学设计中遇到的困惑和难点,总结个人的经验和阶段性成果。由课改实验小组定期编辑、印发的《课改实验简报》,在宣传先进课改理论、介绍各地课改动向和经验、及时通报学校课改情况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争奇斗艳 课改

呕心沥血勤耕耘,换来苗圃满目春。全校上下经过近三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探索出了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246”自主高效课堂。

对此,孙佃河校长做了这样的解释。“246”自主高效课堂的全称是两案四点六环节自主高效课堂:两案指教案学案并举,缺一不可;四点是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必须注意四点:目标、效率、方法、检测;六环节是指明确目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精讲点拨、练习达标、拓展提高六个基本环节。

在此教学模式的引导下,各学科根据本学科特点,不断总结提升,逐渐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做法。

比如,语文学科探索形成了“三课四段”教学模式雏形。即预习――展示――反馈――作业四大环节,贯彻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注重调动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能力,突出读写训练。具体操作流程为:提前两天下发预习导学案,学生依据导学案来完成课文的预习工作(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学习方法,背景资料,预习要点,学习内容,学习反馈等);课上小组讨论,确定中心发言人阐明本小组的见解――组间讨论,碰撞交流,产生形成性见解(非资料提供的观点,这是最宝贵的材料);教师精讲点拨,力求高屋建瓴(不局限于教材,适当类比延伸);总结反馈(学生总结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拓展提高(归类阅读,对比鉴赏,仿写训练等);巩固作业(夯实所学知识,预习下节内容,主要以预习导学案为载体)。

面对不同的题材,语文组教师群策群力,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针对散文《都江堰》的阅读教学,语文组教师的教学流程如下:

课前预习(依据两天前发的导学案)――齐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激情导入新课,学生齐读课文――小组交流(相互听写字词、齐读重点段落、商定对重点语句语意的见解、推选中心发言人)――组间交流(重点语句语意把握、文章写作意图、写作手法、文章启示等)――教师点拨(简介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提出更有高度的思考题,如都江堰现状和保护等问题,引领深入拓展)――语段仿写――归类总结――巩固作业

再如诗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教学流程如下:

课前预习(了解李煜生平,大致了解诗词内容,熟读成诵)――明确学习目标(吟咏诗韵,批文入情)――小组交流(轮流朗诵,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组间交流(各发言人朗诵,相互点评,阐释各自观点)――教师点拨(诵读要点:轻重、缓急、长短、反复等,教师泛读)――学生再读,再交流(注意形式:比喻、叠词、反问、对比、标点等;内容:愁绪、哀怨、反思、悔悟等)――拓展提高(李煜前后期作品的比较,或者李煜《虞美人》与李清照《声声慢》、晏殊《浣溪沙》的比较阅读,评价李煜等)――巩固训练(以第一人称和散文化语言描绘词的内容)――总结(诗词鉴赏方法)――作业(预习学案)

同是语言学科的英语,与语文有着莫大的相似性。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更注重追求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及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和创新等丰富多彩的认识过程来获得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学校英语组的教师立足新课标,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各个方面能力的训练,听和写不仅是适应考试的要求,更是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需要。教师们长远考虑,近处着手,制订了具体可行的教学计划。不仅夯实了基础,还提升了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英语教学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目标,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其基本的教学模式为:

学案展示――小组讨论,质疑纠错――点拨拓展,解读目标――消化吸收,总结心得――跟踪检测――作业布置,下发学案

在此基础上,根据年段学习内容的不同,又有所区别。如高三两轮专题复习课,以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宗旨,以高考题型为主线,同时穿插词汇复习和综合训练,以期达到较好的复习效果。其教学基本模式为:

词汇复习――作业展示――讨论排疑――教师点拨――二次利用――跟踪训练――作业布置

而试卷讲评课的基本流程又有着自己的特点,其模式为:

交流讨论,确定难点――板书难题,寻求帮助――学生讲解,教师点拨――二次利用,好词佳句――跟踪练习,巩固提高

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为英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空前高涨,能够主动回答、主动展示,成绩也有了长足进步。

数学教研组的教师们披沙拣金,在浩如烟海的知识点和训练题中,静心思考,准确把握,抓住了数形结合这一关键点,发动学生动手画图,通过图像培养他们观察、分析、变式思维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教学基本模式为:

归类延伸,导入新知――师生探究,达成共识――知识应用,存同求异――归纳总结,拓展提高――练习巩固,超前预习

根据不同课型,课堂教学流程又可适当灵活调整。以试卷讲评课为例,基本流程为:

学生互批,指明错因――自查自纠,找准疑难――板书错题,寻求帮助――学生解答,教师点拨――变式训练,巩固提高――当堂测试,整理备用

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放手训练,引发思想碰撞,特别强调方法积累,对于出错率较高的题目,留待周测再行检查,做到堂堂清、周周清。再如复习课,基本流程为:

图像展示(学生列知识点,画图像)――交流补充(力求写全并指明作用及用途)――教师点评(补充重点、难点、考点、热点)――典型题探究(学生解答,查缺补漏)――变式训练(拓展、提升、归类、反馈)――方法归纳――当堂训练(争取做满分卷)

在此过程中,教师特别重视典型错误的查找、归纳以及方法指导,通过变式训练,引导学生拓展提升。特别是“满分卷”的做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诗无达诂,教亦无定法,“让每一节课都成为高效课堂”是高青二中课堂教学改革的追求。他们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落脚点。各学科加强了对学生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考试等环节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三先三后”(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审题后作答)的良好习惯,探索形成了个性鲜明的教学模式。

三、累累硕果 责任催行

昆曲《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唱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她走出了禁锢之地,顿时眼界大开,感觉满目风光美不胜收,回首从前,不禁悲从中来,感慨万端。教学也是如此,一旦不再抱残守缺、固步自封,放眼教学改革的大潮,自当视野无限宽广,收获良多。高青二中自实行课堂教学改革以来,硕果累累。

孙佃河校长在课堂教学改革阶段总结会上是这样概括的:我们惊喜地看到了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学中呈现出四多四少的现象:学习方法、学科思想多了,内容重复、知识罗列少了;过程研究、思维展示多了,照本宣科、固定答案少了;学生中心、合作探究多了,教师中心、包办代替少了;心猿意马、心不在焉少了,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多了。

诚然如此!走在高青二中的校园,能够深切感受到课改给这个学校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我们欣喜地了解到,最近三年,高青二中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高考成绩都连续攀升;在各类学科能力竞赛中,师生均有优异表现。仅2009年,在物理、化学、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中,高青二中就有15人得到国家级奖励;近200篇教研教改于省级以上各类报刊上;董清、宫纪彬等5名教师获省新课改资源开发与利用优质课评选一、二等奖;李春、付麦霞等多名教师获市县教学能手称号。

第7篇

关键词:OECD;高等教育;成本补偿;学费

2003年召开的“高等教育发展与财政政策国际研讨会”上,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OECD)公布了关于中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与财政拨款考察的报告(《OECD Review of Financing and Quality Assurance Rearms i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基于2002年以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温得海默和英国阿伯丁大学前任校长伯格为首的OECD专家小组对中国进行的访问研究,OECD专家小组于2003年10月完成此报告。

OECD的考察报告着重考察高等教育的财政和教育质量,报告主要包含下列3个部分:一是根据10项分析标准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计划的评估;二是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和制度水平上的质量控制和保证措施;三是中国高等教育财政几个最重要问题的评述。

在这些讨论中提出了很多OECD评论小组认为值得教育部和高等教育机构在接下来10年的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要思考的可选政策和措施。在结束章节中,OECD评论小组提出了如下3个主要的亟需思考的政策选择:一是扩大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制,强调认证标准;二是修订学费一贷款方案,更加有效满足公平扩大和质量需求;三是建议建立一套高效能的管理信息系统。

在教育经费来源的多元化渠道中,受益者个人或其家庭分担部分高等教育成本成为非财政性渠道中的重要途径。由受益者本人或其家庭分担高等教育的部分费用来补偿高等教育过程中发生的成本的形式,称为高等教育成本补偿。即时付费是学生家长分担成本的贡献形式。学生贷款是学生本人补偿成本的形式。在我国已经普遍实行高等教育成本补偿的今天,人们对高等学校的学费也越来越关注。特别是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和财政经费的紧缩,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成为经费筹措的一个重要的非财政渠道。在这种情况下,制定合理的高等教育学费水平、提供有效的学生资助措施是高等教育财政政策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报告》中的建议是:“修订学费一贷款方案,更加有效满足公平扩大和质量需求。”在正文中建议应该大幅提高学费,甚至包括整个教育成本的财政措施。对此,分别就高等教育贷款修订方案和学费修订方案有如下思考:

一、对《报告》中高等教育贷款修订方案的思考

《报告》中上述建议的提出,是以一个几近完美的助学贷款方案为条件的。这一助学贷款的要点如下:所有无力承受学费增长负担的学生都应该获得贷款(最大限度地)来支付他们的学费和住宿费;在学习期间贷款是无息的,毕业之后的一段时期(比如5年)贷款利息应该减半,此后,贷款应该是全息的;只有当毕业生的收入达到某一水平、能够负担的时候,才履行还款责任;如果这个收入水平一直未达到,或者在退休或死亡之前,贷款还未完全偿还,贷款(或余额)应该由政府支付,而不应该是毕业生。此贷款计划的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把高等教育费用的负担从学生的家庭转移到学生自己,学生贷款不会只是贫困学生的特权,而是国家和学生(及他们的家庭)对高等教育的投资。

(一)此种方案的建设性《报告》中对于学费—资款方案建议的建设性,可以从公平和效率两个角度来分析:从公平的角度看,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但受教育的机会相对于受教育的需求来说是不足的厂受教育机会应该优先考虑具备较高能力的人,因为能力高的人通过受教育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包括个人和社会收益。而支付学费的能力和自身能力是不相关的,高等教育的个人成本较高,因此仅通过制定入学的学费标准有可能把一些没有付费能力但具有学习能力的求学者拒之门外,所以根据付费能力确定入学机会的做法是非常不公平的。

从效率的角度看,学生贷款实际上是使学生预支其未来收入用于自身的教育投资。因此,如果教育收益高的话,学生贷款的实施可以进一步增加个人教育资源的流量。同时,由于个人的受教育机会不再受家庭付费能力的约束,教育系统对学生的选择将依赖于其学习能力,这样会使得教育更有效率。

学生贷款、奖学金和助学金是政府和各类机构对学生提供财政支持的主要方式。什么是向学生提供资助的最好形式,以及资助的效果,学生贷款的运行和管理机制、资金来源、利率、偿付和拖欠等问题是学生资助和贷款研究关注的热点。

因此,一种保证入学机会的公平和效率的方法是启动教育资源市场,即实行学生教育贷款制度。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减轻国家对于高等教育学费分担的财政支出的压力,国家可以拿出教育财政支出中更多的份额发展高等教育,还可以在更深的层次上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实现。

(二)此种方案的局限性

制度经济学认为,任何制度的变革都是有成本的,而如果制度变革带来的成本增加比这种变革带来的效益的增加要大的话,这种变革便是不经济的;这种成本,在制度变革时的制度环境尚不成熟,即其相关的其他制度还不能很好地与之配套的时候,会是很大的。

纵观我国高等教育学费一贷款制度的实施环境,最大的障碍就是我国的信用机制尚未健全,金融市场尚未成熟,仅通过有限的欠款追偿机制和贷款大学生的道德约束是无法保证贷款的还清的;同时,我国的劳动就业市场与连年扩大的高校招生和毕业规模相比;明显地无法接纳所有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这就引发了贷款大学生的还款困难。因此,自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实施助学贷款以来,尽管高等教育的增长率大幅增加,但与此同时,更快更多的是还款违约率的增加和银行“黑名单”人数的增加。现实的情况表明,现行政策下,市场经济中的银行对于助学贷款这一收益低风险大的金融产品不再大力推行。

综上所述,《报告》中提出的高等教育助学贷款方案的实行应该是—个较长期的过程,尽管当前在配套制度的建立和变革上还是有很大的困难,但并不是无法实现的。我们应该以此建议为目标,全方位、多角度地制定和改进高等教育财政政策,在保证公平与效率的前提下实现高等教育财政的快速稳健发展。

二、对《报告》中高等教育学费修订方案的思考

《报告》中的建议提出,“学费的标准不应该为了反映某些特别课程的高费用而区别很大,而应该单独以学术价值为基础核算(The team suggest that the level of tuition fee should not vary significantly to reflect the higher costs of particular courses,as access to ex pensive programs should be based solely on academic merit,not financial means.)”,“同样的原则应用于不同级别的大学,学生不应因费用高而无法进入一流大学学习(The same principle should apply in relation to the ranking of universities,as a student should not be deterred from studying at a top university, just because its fees are higher.)”。

(一)当前我国学费方案与《报告》的背离

仔细分析《报告》方案提出的原因,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收入和能力是不相关的话,那么为保证教育效率,就应制定入学标准以确保进入高等学校的学生是适龄人口中最有学习能力的人。只有做到了“以学术价值衡量”的学费制定标准,才能保证高等教育的效率,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出更合适的人才。

但是,从我国高等院校实际情况上看,目前的学费存在“四高四低”的特点:名牌大学学费相对较高,一般大学学费略低;热门专业学费相对较高,长线专业学费略低;艺术类院校学费相对较高,普通院校学费略低;发达地区学费较高,欠发达地区学费较低。结合我国高等院校学费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的现状与《报告》提出的这种方案是相背离的。考察这种背离存在的客观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供需现状来看,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资源相对于日益增长的需求来说是稀缺的。而不同专业或课程的教育资源供给还处于“卖方市场”,拥有比教育资源需求者更高的地位。因此,作为受教育者以及为受教育者付费的“买方”,只是学费——也就是教育资源价格——的单方面接受者而不是参与制定者。因此,对于高等教育资源提供者的定价于——也就是学费修订方案一只是单方面的接受。

其次,作为一种以价格形式体现的学费标准,价格是一个最能够直接被体验和衡量的概念。学费标准在价格上的定位,涉及诸多因素,也是多种利益综合和集中的反映,它的合理性也只能是多种利益协调平衡的结果,间接地反映需求与支付之间的某种关系。而目前差别的政策,主要是考虑到优质优价的原则,对手教育资源投入成本大的专业,收费就更高,而学生就业率高的专业,受益明显高于其他专业,因而收费同样也更高。

最后,在上述这种学费的定价原则作为前提的情况下,还有公众对于高等教育定价的认同以及付费的承受力等因素。家庭收入水平、心理承受力、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但排除典型和个别特殊,普遍存在着比较合理的、合适的、能被广泛接纳的付费能力。而当前这种公众的认同,也是我国的现状与OECD提议相背离的因素之一。

还需要指出的是,OECD《报告》中建议的学费“应该单独以学术价值为基础核算”,从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现状来说,因为存在着不同专业、不同领域,“学术价值”如何衡量还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而达成这种基于“学术价值”标准的认同比起基于“优质优价”标准的认同要困难得多。因此,综上原因,我国的学费修订方案现状与OECD《报告》的建议的背离,是很难避免的。

(二)基于教育成本与学生支付能力的学费修订方案重构

当前我国对于学费标准制定的管制,很容易导致一些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比如说使得学生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由于个人经济条件而非个人素质造成了价格歧视,不利于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再就是人为地因学费标准划定了某种差别,有可能缺乏激励,淡化竞争,尤其会对学校和学生引发某种“惰性”。当然,就目前我国的现状来说,按照OECD《报告》的建议直接进行学费方案的修订,也是不尊重现实的盲目行为。以其建议为借鉴,结合我国当前的现状进行学费修订方案的重构,才是科学的选择。

首先,要正确贯彻教育公平性的原则。所谓正确贯彻公平性,是指不但要考虑到教育成本和预期收益体现在教育资源市场定价上的公平,更要考虑到学生个人专业素质本身,即应该基于学生的个人专业素质而不是学生的支付能力来体现教育资源市场定价的公平性。同时,公平性还应体现在地域公平上,因为目前我国的大部分高校都是地方院校,面向全国招生。因此考虑到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学生的流动,学费价格的制定将大学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作为主要的衡量因素是不恰当的,不但要考虑到大学的所在地,同样要考虑到大学学生的生源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第8篇

(一)认真做减法,建立“四位一体”帮教模式

针对未成年在校学生涉案问题,结合其家庭背景和身心特点,与学校做好对接,创设了“心理辅导、公益服务、跟踪监督、定期回访”四位一体的帮教工作模式,全力减少涉案学生再次犯案的情况发生。一是开展心理辅导。邀请心理咨询师为未成年涉案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对于矫正未成年人的不良心理、修复家庭亲子关系具有明显效果。二是组织公益服务。组织未羁押未成年人前往养老院进行公益劳动,并将之作为日后案件处理的参考因素记录在案,帮助其增强社会责任感。三是全程跟踪监督。要求办案人与未成年涉案学生、家长和学校保持密切联系,根据案件情况在审查前、作出判决后及判决期满后分别向涉案学生的法定人发放调查问卷,及时了解涉案学生表现,对行为不规范、表现不稳定的学生适时开展法制教育,进行训诫谈话,确保帮教工作覆盖整个案件流程。四是定期进行回访。对未成年人作出附条件不决定后,成立由学校老师、社区志愿者、团区委工作人员、辩护人以及检察干警组成的帮教小组,定期对涉案学生进行回访考察,并每季度出具一份《监督考察报告》,作为处理案件的参考。坚持每季度对不捕、不诉的未成年人及其法定人进行回访,做好相关记录,认真阅读涉案未成年人上交的思想汇报,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采取有效手段进行正面干预,切实提高帮教成效。

(二)科学做乘法,整合力量强化教育实效

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发挥乘数效应,全力打造预防在校学生犯罪的社会化体系,从根本上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一是与学校、团委、街道社区合作,与常州道街、天津第54中学、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等单位会签承诺书,建立法制教育宣讲长效机制。将街道社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军事教育基地、青少年犯罪教育基地作为检校共建的“连接点”,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基地参观学习,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法治理念教育。二是与区教育局建立“法制风险评估及信息通报制度”,定期将涉及在校未成年人的案件进行总结梳理,对涉及罪名、发案学校、变化趋势等进行分析,科学评测校园案件易发“风险点”,并及时将评估结果通报区教育局,以便其有针对性地开展犯罪预防教育。三是举办“家长培训班”,建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家庭防线”。将学生家长纳入法制宣传教育的范围,组织参加过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的干警深入辖区街道举办心理咨询会,围绕“如何陪伴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如何看待孩子的小个性”等主题与家长展开深入探讨,特别加强对单亲、特困等家庭家长在未成年人教育方面的指导和帮助,营造关爱和谐、沟通良好的家庭氛围。

(三)用心做除法,增强对特定对象的犯罪预防工作

在校内和校外对特定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犯罪预防工作,在预防未成年在校学生犯罪的同时,强化其自我保护意识,尽力消除涉及未成年在校学生的犯罪隐患。一方面,在校内建立特别对象预防机制。会同学校开展基础性摸排工作,有效、及时地发现心理或行为有偏差的学生,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分层、分类帮教,指定老师开展日常辅导,对其进行教育和矫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有效预防犯罪的目的。另一方面,在校外配合社区开展“蒲公英计划”,加强对外来务工子女的法制教育。通过宣讲法律知识、设立“小苗圃”读书园地、解答法律咨询、开展“法制宣传月”等活动,从心理疏导、德育培养、自我认知等多个方面加强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帮扶教育,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惑,实现自我能力和品格的提升,从而有效预防其参与犯罪行为,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免受犯罪行为侵害。

二、当前对在校学生开展法制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新形势、新情况也对我们如何开展好对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反观当前的法制教育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法制教育模式比较落后

目前对于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模式,往往是重视灌输、轻视综合性培养;重视理论、轻视实际锻炼;法制教育的方式也比较落后,很多学校中甚至都没有开设法制教育课,有的学校尽管已经开设,但是方式很单一,而且讲授的理论与实际没有联系起来,使得本来很丰富的法制教育转变成为了一种课堂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二)法制教育的内容有待完善

很多学校已经开设了法制教育课程,但很多教育内容不能与社会相适应,不能满足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主要表现为的教育内容方面仅仅是注重义务、轻视权利,注重实体、轻视程序,这样就会导致义务、权利、程序、实体之间的错位,这种教育使得很多学生都以为自己不过是义务的主体,而不是权力的主体,导致的结果就是致使学生只是消极守法,难以自觉主动接受相关知识,甚至会形成逆反心理。

(三)有关部门没有真正形成合力

当前,各机关、部门及社会团体都认识到了抓好在校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也都各自开展了一些法制教育活动,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并没有有效整合形成合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不能做到有机配合,从而制约了在校学生法制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主要应对措施

(一)根据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

小学法制教育要对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普及有关法制的基本常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交通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自护意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中学法制教育要着重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教育,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守法用法意识,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可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开展有奖征文,模拟法庭等活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生动、直观、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

(二)完善兼职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制度,提高法制课教师的授课水平

在中小学深入推行兼职法制副校长制度,从政法机关选派政治觉悟高、有责任感、业务精、宣讲能力强的政法干部到所在辖区中小学校兼任法制副校长,协助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和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三)净化校园环境

有关部门要继续大力开展“扫黄打非”,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和“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治理行动。进一步清理整顿文化市场,加强娱乐场所管理,严厉打击赌博、吸毒等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司法部门要依照法律加大对相关案件的打击力度,震慑犯罪,为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尝试现代化宣传教育方式,增强对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

开辟网上宣传途径,将青少年法制宣传资料送上互联网,开通法制热线电话和QQ群、微信群,建立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帮助和心理咨询的全方位网络平台。

(五)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防治体系,全方位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

教育、民政、司法以及共青团、妇联等组织要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提高家长素质与家教水平,引导和规范家庭教育,弥补家庭教育缺陷。

(六)落实依法治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