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9-21 05:15:3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

第1篇

关键词:社会责任会计;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美国会计学家戴维·F·林诺维新在1968年提出“社会责任会计”概念,指出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在社会学、政治科学和经济学等社会科学中的应用,揭开了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序幕,随后,法国、德国、美国等欧美发达国家也开始普及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的出现又使人们实现了新的跨越,传统会计只是为微观服务,只注意投资人和会计主体的经济利益,社会责任会计则把人们从“狭隘”的利益中解放出来,它告诉人们,企业与周围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应该对它为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包括资源的耗费)负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理论基础

社会责任会计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社会化大生产既生产了大量物质财富,又生产了垃圾和污染,致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严重的威胁。面对日益恶化的人类环境,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们早就以敏锐的目光觉察到了它的危害。英国经济学家沃德等人1970年在《只有一个地球》一书中也提出:我们要承担保护人类环境的责任,学会明智地管理地球。此后人们相继提出了“无破坏情况下的发展”、“生态的发展”“、连续的或持续的发展”等概念,联合国最后选择了“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并将其界定为:“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总之,人类必须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活动,必须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协调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0世纪年代形成的新福利经济学派提出了一些新的经济思想,他们认为古典经济学以“经济人假说”为理论基础,只强调企业个体的利益,提出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这是有失偏颇的。企业作为社会的经济细胞,企业主管人员尤其是大型企业主管人员应代表社会各个集团的利益,而不是只代表本公司的利益。例如新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庇古,他在1920年著作的《福利经济学》一书中提出了“外部效应”一词,指出“外部效应”的内涵是:某一生产者(或消费者)的行动直接影响到另一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成本(效用),有害的外部效应称为“外部不经济”,有益的“外部效应”即“外部节约”。

正是这些新的福利经济思想和“社会成本”、“社会效益”、“外部效应”“、外部不经济性”等新概念的提出,不仅把企业的目标由“利润最大化”推进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且也对20世纪70年代社会责任会计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成为它的重要理论基础。

二、社会责任会计的对象和性质

社会责任会计的对象就是企业或组织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方面的经济活动。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方面:(1)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如污染控制治理与赔偿的经济活动(增添污染控制设备和装置、污染检测与监督费用,固体废弃物的回收与处理,应付排污费等);绿化园林活动;清洁卫生活动;保护自然资源活动;动植物检疫活动;其他环境保护方面的活动如参加环保会议及环保知识培训、森林保护、水土保持、沙漠化防治等活动。(2)矿产开采与保护、使用活动。如矿产开采权申请;矿产保护活动;矿产勘探活动;开采活动;矿产使用责任。(3)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活动。如人力教育与培训活动;少数民族教育与雇佣;残疾人录用及设施购置;妇女雇佣与女干部选拔;福利设施购建;生产安全设施添置;吸收就业人员;就业人员工资及培训;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疾病防治与健康检查;其他有关活动。(4)公益性经济活动。如城市公共工程建设活动;公园建设与管理活动;防洪活动、防风灾活动;大江大湖治理活动(如我国的太湖治理、淮河治理等);残疾人利益保护活动。

社会责任会计在性质上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运用,换言之它既有财务会计性质,又有管理会计地位。因为从它运用的基本方法来看,要设置必要的科目体系和报表体系来反映社会资产、社会成本、社会负债以及环境绩效,这是财务会计的内容。从其目标来看,是为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反映和控制社会资产的目的在于加强对社会资产的管理,因此又必然要用到管理会计的预测(矿藏勘探实质上预测)、决策方法,因而它又有管理会计的性质。

三、加速推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工作

在我国推行社会责任会计是大势所趋,但是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内容还较模糊,计量方法缺乏标准,社会责任量化信息披露较少,在我国普遍实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还有一条漫长的路要走。

政府应在加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上有所作为。政府应转变观念,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和优良的发展环境,使企业能够不断生成和积累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能力。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过程中帮助减轻了政府来自于社会公众的压力,如减少失业、治理污染和投资公用事业等,因而政府应该对企业的社会参与行为给予认同,在制定和实施政策上向其倾斜。

应加强社会责任会计的教育由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新分支,无论是它的理论基础还是核算对象、方法均与传统会计区别很大,一些传统会计概念、原则、方法已不适用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因此,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上的欠缺,从而也影响了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的应用情况。因此,建议我国高等教育在各层级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应相应提高对社会责任会计的重视程度,规范这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廖洪.会计理论及其应用分析[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01.

[2]胡承德.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

第2篇

[关键宇]企业社会责任会计 信息披露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企业的社会责任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是企业的必要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在有些发达国家,根据企业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企业定义为企业公民。

二、企业社会责任与会计的关系

传统的会计仅是核算企业的经济效益,以企业追求利润的过程和结果为反映内容的,不能很好地反映企业对社会产生的实际影响。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A8000)在全球实施,企业自身对社会利益的重视,企业会计这个信息系统和管理活动被赋予更深层次的反映,不仅要反映企业的经济利益,更要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这是我国企业会计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我国企业长远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我国实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意义

1 企业具备社会责任感是社会良性发展的前提所在

企业是社会的经济细胞,是组成社会的基体,是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她承载着社会物质生产和服务的供给,承载着社会责任,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壮大起来的企业有责任主动承担起反哺社会的责任。社会是企业的生存环境,没有一个好的环境,企业就难以生存、壮大。

2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提高自身竞争力

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解决就业问题,缓和贫富差距,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可提升企业的形象和消费者的认可程度,提高市场占有率。

四、我国社会责任会计发展现状分析

1 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漠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所采用的一直是传统会计封闭式的思维方式,即把企业看成是一个纯粹的、完全独立的经济系统,而不是将其视为整个社会的组成部分。这种封闭的思维方式导致了企业“唯利是图”,片面地追求企业经营的内部效益及经济价值而忽视其外部效益及社会价值。

2社会责任会计人才匮乏

我国社会责任会计起步较晚,但随着经济的飞跃,社会责任会计也成了时代的呼唤。社会责任会计是传统会计与社会责任融合一体的会计信息系统,它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完成传统会计业务,也要对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进行记录计量。但我国会计人员社会责任认知水平不高,接受专门社会责任会计相关培训不足,缺乏社会责任核算能力。

3企业提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成本较高

与传统会计核算内容相比,社会责任会计的内容更为广泛与复杂,尤其是当这些社会责任事项不是以交易的形式发生时,要对这些事项予以确认和计量就显得格外困难。这些事项的确认和计量要求企业做较多的社会调查研究,这样会使企业提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成本远高于其提供传统会计信息的成本。

4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尚不健全和完善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时,应力求做到使其承担的社会责任成本和获得的社会责任收益相匹配,但企业因承担社会责任而发生的费用一般大于其从中获得的收益,因而至少在近期内这种匹配是很难真正实现的。因此,面对企业的局部利益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利益,如果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强制性要求,企业一般是会选择维护其自身的局部利益而不愿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进行相关信息的披露的。

五、我国建立社会责任会计框架亟待解决的问题

1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并设置相关会计科目

就目前而言,我国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中,尚未有企业社会责任准则,具体准则中涉及企业责任的确认、计量和核算分散较为零星,企业责任会计准则亟待建立;在企业现行会计报表科目的设置上也缺少社会责任会计的相关会计科目,企业在日常会计处理中,将涉及社会责任的相关信息作为常规财务会计问题处理,没有独立社会责任科目反映,这样的处理方法,无法准确有效的体现企业是否、承担多少社会责任,从而不利于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2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的核算涉及范围广、内容多,譬如员工薪酬、环境影响、资源利用、社会贡献等多方面,核算负责,而我国又无完善的核算体系,增加了核算的难度,对这些事项的社会成本和效益予以确认和计量需要大量的数据调查和核实,导致企业成本过高。目前,我国应加快对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建设,降低企业提供社会责任信息的成本,提高企业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积极性。

六、建议

综上所述,我国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大势所趋,我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建立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

首先,加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研究,借鉴国外研究成果,根据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理论创新,合理界定企业社会责任,规范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方法,构建企业杜会责任会计财务指标体系。其次,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体系,设计适合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报表和报告体系,要求企业对履行社会责任状况定期公告;再次,强化企业和社会公众对社会责任的意识,政府可以通过财政、税收、金融和产业等政策有意识的引导和鼓励企业实施社会责任会计,并加大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环境。最后,推行社会责任审计,加强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监督,保证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逐步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制度。

参考文献

[1]黎友焕,龚成威,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新进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1)

[2]蔡传里,许家林,论循环经济理念下社会责任会计体系建设与创新[J]财会通讯,2008(3)

[3]冯巧根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会计框架重构[J]会计研究,2009(8)

[4]宋衍程社会责任会计有关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7(12)

第3篇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理论基础;社会责任;发展

一个企业,盈利是其根本目的,但是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不可能做到完全的独立,离不开社会资源与自然资源的支持,因此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在今天如此强烈的竞争环境下,企业的目标难免会和社会目标产生碰撞或冲突。通过社会责任会计体系政府可以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反映和监督。

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基础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是以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即以企业在处理社会关系时应为和不应为的责任为中心开展的会计活动。它将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会计结合起来,运用会计学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反映和控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来衡量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和损害,从而指导和控制企业在与社会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开展活动,实现企业和社会共同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是社会责任会计的对象,即企业对社会各方面应尽的义务。社会责任主要包括企业环境保护、社会道德以及公共利益等方面。

二、我国推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必要性

第一,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与此同时,类似于“三鹿奶粉”“瘦肉精”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有一系列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豆腐渣工程的问题也层出不穷,无疑这也是对我国经济作出重大贡献的企业所带来的。为了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必须加强我国宏观调控的力度,使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和充分的利用。政府只有对企业人力资源、环境保护的信息的全面掌握,才能进行有效调控,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重要的竞争策略,对于要想挤入世界市场的我国企业来说,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与国际接轨。而且企业的社会责任业绩与企业的社会形象是相关联的,企业好的社会形象起到广告宣传作用,从而带来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社会效益不断提高。

第三,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企业与各个其他群体的和谐相处,形成互利互惠的关系。社会责任有利于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观念,加强对社会责任的重视程度,由于受到政府的行政监督和公民的道德监督,企业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尊重职工的利益,对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环境的保护等,从而促进企业与政府、职工、消费者及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三、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现状

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在1968年由美国会计学者戴维·F·林诺维斯在《社会经济会计》一文中首次提出,自此经济学者、社会学者开始了对社会责任会计这一概念的研究。后来得到了西方发达国家及企业的重视,由理论投入实践,在企业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运用。同时,社会责任会计也得以不断的深入研究和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不断融入国际经济的大潮中。我们能看到我国政府多方面的对社会责任会计的尝试与努力,如早在1995年,我国财政部就在国有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中用“社会积累率”、“社会贡献率”的指标来评价企业的社会效益。2006年,我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第一份有关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状况的行业综合报告——《2006中国服装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成为我国社会责任会计发展的重要里程碑。2009年,国资委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其中中不仅明确了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也说明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与此同时,我国政府还颁布《保护消费者权益法》、《环境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一系列的有关法律。

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应用与发展跟西方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第一,虽然我国政府在出台法律方面做出一系列的努力来约束企业的行为,但是就目前来说社会责任的法律体系仍然不完善;第二,由于起步要晚,没有专门的研究机构,我国的社会责任理论不成熟;第三,企业提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成本相比传统财务会计核算的成本要高,也严重影响了企业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体系的积极性;第四,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差异大,格式不完整、不规范,方法不统一,一直停留在原始开发阶段,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未来发展

第一,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约束和监督机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当企业的经济的利益和社会利益产生冲突时,企业就会为获得经济利益而不履行这一责任。因此,建立社会责任的约束和监督机制对于保障企业和社会利益至关重要。借鉴西方先进的会计理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及我国原有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研究制定我们自己的社会责任会计准则及制度。

第二,加强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目前由于我国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企业披露信息的社会责任作出要求,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并不强。企业是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主体,要想提高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的质量,首先就必须先加强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在公众中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观。同时,社会要为社会责任会计的建立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以此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第三,要循序渐进,先试点后推广,分步实施,有序推进。虽然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发展的的时机已趋成熟,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目前我国的社会理论体系还不成熟,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所以社会责任会计的建立不能急于求成。先试点,后推广,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改进创新,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可行的社会责任会计制度。(作者单位: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郭黎、霍建伟,《企业责任会计研究》山东经济报2001.05

第4篇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企业社会责任最早是由西方谢尔顿(Oliver Sheldon)在1924年提出,他把企业社会责任与经营者满足产业内外各种人类需要的责任联系起来,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含有道德因素在内。1953年霍华・R・鲍恩(Howard R.Bowen)提出“企业有义务按照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的要求,制定政策,做出决定”。这个定义正式提出了企业及其经营者必须承担社会责任的观点。1960年,戴维斯(Keith Davis)又提出“企业决策和行动的采取,至少部分地要考虑企业直接的经济和技术利益以外的原因”,并与他的合作者布洛姆斯特朗(Robert L.Blom-strom)明确指出:“社会责任是决策者在考虑自己利益的同时,也有义务采取措施以保护和改善社会福利。”70年代开始社会责任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使社会责任的内涵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充实。1985年美国学者霍德盖茨指出:“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为了所处社会的福利而必须关心的道义上的责任。公司要对不同集团承担特定的社会责任。这些不同集团主要有股东或业主、顾客、债权人、员工、政府、社会等”。1990年我国学者袁家方首次提出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并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在争取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同时,面对社会需要和各种社会问题,为维护国家、社会和人类的根本利益,必须承担的义务”。另一位较早涉猎企业社会责任的刘俊海(1999)认为:“所谓公司社会责任,是指公司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们营利或赚钱作为自己的唯一存在目的,而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

由此可见,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它产生并存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下,其内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不断地丰富,很难给它下一个绝对的定论。但总体上企业社会责任倡导的是:企业社会责任不仅要追求企业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更要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企业社会责任不能仅仅局限在股东,还要对债权人、对消费者、员工、公众等承担社会责任。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 “责任”包含三种含义:一是指分内应做的事,即应履行的“义务”;二是指因未能完成分内的事而形成的过错或过失,即应承担的“过错”;三是指由于未能完成分内的事而应承担的惩罚,即被追究的责任。根据责任定义的解释,可以得出“责任”包括“应尽的责任”和“应追究的责任”。因此,责任的实现也应该包括“责任意识培养”和“责任履行制约”。(1)责任意识培养。一般情况下,责任主体对自己应承担的某种责任有一个认识过程。最初某种责任意识是建立在一定外力的强迫之上,表现为被动服从。发展到后来上升为一种主动责任意识,表现为主动承担。因此,只有责任主体对自己需要承担的责任内容及意义有了深入的理解,具有明确的责任认识,才会将外在的责任意识转化为内在的责任感。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情形即使责任主体有责任意识,也不一定履行,只有通过外在的他律培养和强制最终才能得以履行和承担。(2)责任履行制约。为了使某种社会责任得以实现,也需要法律、制度、道德教育等社会规范予以制约。道德规范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等来导向,只有在人们主观上愿意接受才能发挥作用。反之,只有借助于制度规范和法律规范。法律规范规定了社会成员应该履行的基本责任要求,也明确规定了不履行基本责任所应承担的后果。它是对社会成员的一种底线要求,而制度规范是介于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之间,社会责任的实现还需要相应的规章制度作保证。社会舆论也是促进社会责任实现的有效机制。因此,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离不开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法律责任的制约、道德规范的导向、制度规范调控、社会舆论的引导。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实质上包含了披露内容和披露方式两方面的问题,即披露什么和怎么披露。其中,披露内容会因行业特点、企业规模不同而有所差异,披露方式也会因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能否量化而有所不同。但笔者认为披露的最基本的内容和模式应该统一。从目前我国实际工作来看,由于我国没有有关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要求,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属于自愿披露的信息,所以企业在是否披露、如何披露以及披露什么等问题的选择上有很大的随意性。虽然近年来人们日益重视企业社会责任,一些企业开始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相关披露,但总的来说披露的内容和力度还不够充分,披露的程度也无法满足有关各方对信息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披露内容不全面且缺乏相关性。从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来看,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内容至少应反映企业对债权人、对消费者、对员工、对公众承担的社会责任情况。但从已公告的社会责任信息报告来看,几乎没有一个企业对与自己相关的以上四方面的社会责任信息内容进行全面披露,更多的是披露对社会的奉献,如对政府税收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以及对员工的责任。而且基本披露的都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正面信息、对社会所做的贡献,很少披露企业对社会的不利影响或者应该承担而未承担的社会责任。即使披露了,也只是简单的陈述,缺乏对问题的实质分析或对未来影响的分析。这种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没有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专门要求,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处于自愿披露的阶段,必然造成披露内容不一,相关性差。

(2)披露方式不同且可量化信息少。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类型多种多样,有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环境报告、环境与社会管理计划监测报告及健康、安全与环境报告等。其主要差别在于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关注点不同,更多的是从企业自己的利益出发。因而,所采用的报告模式也就不同。

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方式。理论上讲可以量化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可以在财务报表上作为正式项目反映;不能量化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可以以其他形式披露,如作为会计报表的附注反映。但从已公告的社会责任信息报告来看,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主要是以文字性的叙述和说明为主,以货币计量的财务数据较少。大部分企业除了对税金问题提供了较详实的会计数据以及对社会公益福利事业的捐资和污染治理支出有一些定量数据外,其他相关社会责任信息几乎没有。导致这种结果的直接原因是企业有关履行社会责任的会计处理问题通常是作为常规的会计问题处理, 并没有进行独立核算,无法在会计报告中体现出来。如企业按环保机关要求交纳的排污费直接列入“管理费用”;企业因社会责任问题而交纳的罚款、因此而造成的停工损失或因此对他人造成的损害赔偿等列入“营业外支出”;企业对社会公益和社会福利事业提供的赞助和捐赠列入“营业外支出”;“三废”处理而得到的税收减免,体现在少缴纳的税款中等。

(3)连续性差且内容披露随意。大多数企业没有认识到社会责任是每个企业应尽的责任,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对整个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企业自身品牌、形象的树立和价值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往往是在政策要求或市场反映比较明显的情况下披露有关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产品质量、消费者和职工利益保护、捐赠与慈善活动等社会责任信息,一旦政策或市场没有要求,企业就不主动披露。即使同一企业每年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不一样,完全取决于政策或市场的需要,以至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是一种短期、临时的、随意的行为,缺乏连续性和规范性。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原因分析

(1)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不健全。2001年12 月修订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规则第2 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 和2002 年1 月中国证监会和国家经贸委联合制定并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开辟了我国披露有关社会责任信息的先河,首次明确了公司要“尊重”和“维护”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并“重视社会责任”。2005 年10 月修订的《公司法》规定公司要“承担社会责任”。2006 年深交所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其中提到“本所鼓励公司根据本指引的要求建立社会责任制度,定期检查和评价公司社会责任的执行情况和存在问题, 形成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并要求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评价报告”与年度报告同时对外披露,同时还明确了社会责任报告“至少”应包括的内容。2008 年国资委颁布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对我国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出了要求。2008 年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等11 个工业行业协会联合了《中国工业企业及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指南》,要求企业定期社会责任报告,建立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体系和报告制度,具体落实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承诺,接受全行业和全社会的监督。

上述不同组织要求的社会责任报告模式有差别,都是从各自部门或者行业的角度对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提出了要求,但要使社会责任报告逐渐像财务会计报告那样成为国际商业语言这远远不够。所以,相关部门制定统一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督促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并主动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成为必要。

(2)企业及其外部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意识淡薄。近年来由于国家重视经济发展,企业以追求最大经济利润为目标,而无视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忽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以至于不断有侵犯消费者权益、侵犯职工权益、环境污染等问题发生。这些事件的发生也同时反映了外部利益相关者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助长了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宗旨,导致这样一些企业“质”的变化和“堕落”。因此,首要的是要让企业内部管理当局和企业外部利害关系人及会计理论界充分意识到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企业和企业会计人员的自愿披露习惯。

(3)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成本较大。社会责任内容复杂多样,包括企业收益的社会贡献、对生态环境的责任、对社会公益的责任、对人力资源的责任及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责任等,其中有些内容客观上不能单纯地使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确认和计量难度较大。这样企业就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提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致使企业提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成本过高。面对这种状况,国家如果不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来强制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企业一般不会主动、认真、全面地披露相关会计信息。

三、我国现阶段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思考

(一)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应从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出发,披露企业相关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笔者认为披露范围主要应包括以下五方面:

(1)企业收益方面的信息。企业所履行的社会责任,首先应是能够满足股东及债权人的要求,保证企业实现预定的收益目标。可设置净资产收益率、经济增加值增长率、主营业务增长率等指标。

(2)企业职工权益保护方面的信息。包括职工招聘录用、技术和职业道德培训、薪资水平、日常福利方面的信息,尤其是要披露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职工社会保险、离退休人员劳动保险、职工劳动保护及劳动条件方面的信息。可设置劳动合同签订率、职工培训费占工资比、职工工资水平率、职工工资支付率、劳动保护条件比率、职工安全事故率等指标。

(3)环境保护方面的信息。包括企业对环境污染进行有效防护,减轻并消除环境污染,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等方面的信息。可设置环境保护投入率、能源净利润率、能耗比、企业罚款支出比率、重特大安全生产污染环境事故次数等指标。

(4)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信息。包括产品质量和性能、产品价格、产品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可设置顾客满意度、商业伙伴满意度、融资机构满意度、退货返修率、消费者投诉次数等指标。

(5)公益事业贡献方面的信息。除企业依法向国家上交税金外,包括企业支持社会公益事业、慈善事业、创造就业机会以及支持社区活动方面的信息。可设置社会捐助占税前利润百分比、慈善捐赠金额占税前利润百分比、企业每元总资产纳税额、企业创造就业岗位年增长率等指标。

(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方式 对于可以量化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可直接列示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报告中,不能量化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以文字叙述列示。两者互相补充,组成完整的信息披露整体,让信息使用者完整地了解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从而得到正确结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可以量化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企业可以单独设置一级或者明细会计科目核算,从而为编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报告提供依据。

(三)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载体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以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为好。根据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建议企业披露收益方面的信息、职工权益保护方面的信息、环境保护方面的信息、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信息、公益事业贡献方面的信息,社会责任报告相应设置以下指标予以披露。

(1)反映企业收益方面的指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经济增加值增长率(本期经济增加值增长额/上期经济增加值)、主营业务增长率(本期主营业务增长额/上期主营业务收入)。

(2)反映企业职工权益保护方面的指标。包括:劳动合同签订率(企业当期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数/企业当期从业员工数)、职工培训费占工资比(职工培训费/职工工资总额)、职工工资水平率(企业职工工资平均值/同行业职工工资平均值)、职工工资支付率(全部已发放工资/全部应发放工资)、劳动保护条件比率(年劳保支出总数/各项劳动保护措施的总值)、职工安全事故率(工作中职工出现伤、残、病、亡的人数/职工总人数)。

(3)反映环境保护方面的指标。包括:环境保护投入率(环境保护投入占当期销售额比重)、能源净利润率(能源消耗量/净利润)、能耗比(能源消耗费用/当期销售额)、企业罚款支出比率(企业罚款支出/本期销售额)、安全生产污染环境事故次数。

(4)反映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指标。包括:顾客满意度、商业伙伴满意度、融资机构满意度、退货返修率(当期退货返修量/当期销售量)、消费者投诉次数。

(5)反映公益事业贡献方面的指标。包括:社会捐助占税前利润百分比(社会捐助额/税前利润)、慈善捐赠金额占税前利润百分比(慈善捐赠金额/税前利润)、企业每元总资产纳税额(企业当期上缴的税收总额/企业总资产)、企业创造就业岗位年增长率(本期企业员工总数增长额/上期企业员工总数。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要从为数不多、没有统一要求、由企业自愿披露过渡到所有企业必须按统一要求披露,并且能使企业的各种社会责任活动得到充分描述,从而使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形成良好的互动,实现全社会多个层面的共赢。

参考文献:

[1]张国庆、吴有家:《企业社会责任与中国市场经济前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温素彬、张建红、方靖怡:《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模式的比较研究》,《管理学报》2009年第2期。

第5篇

关键词:社会责任 会计信息 信息披露

一、引言

作为社会的微观主体,企业具有二重属性:即企业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企业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实体,更是社会的一个细胞:不仅仅是其拥有者和股东创造利润和财富的工具,它还必须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负责,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把“经济人”与“社会人”有机结合并融为一体。同时,随着科技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企业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如忽视社会和公共利益、疯狂掠夺自然资源等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使得公众对企业产生了极大的不满,强烈要求企业承担更多社会义务,履行更多社会责任。因而,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对一流国际企业衡量其竞争力、公信力的一项标尺。众多跨国企业不仅提出了责任竞争力的概念,而且把企业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经营的主流,把其视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企业生存和长远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全球范围内,企业编制并社会责任报告,已成为企业向内外部的利益相关者沟通社会责任理念和实践,成为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与手段,本文通过对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现状与趋势的概述分析,并以此作为借鉴参考,设计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框架体系。

二、全球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以正式形式反映企业承担什么社会责任以及如何履行社会责任的载体和工具。报告既是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过程,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绩效披露的工具。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而言。报告既是与利益相关方进行深入沟通的结果,也是利益相关方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重要依据。目前,全球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总体情况如下:

(一)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数量呈现加速增长趋势

依据毕马威公司2008年度的调查报告,在所选的22个国家收入前100强(N100)指标样本中,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企业数量占样本量的比例为45%,其中,日本和英国比例最高,分别为93%和91%。在全球前250强公司(G250)的样本中,G250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在2008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共有207家公司以独立报告或以年度报告中的一部分的形式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独立报告的企业比例从2005年的52%跃升到2008年的79%。

(二)企业选择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依据呈现多样化

从披露的报告来看,大部分报告内容基本上由企业的基本情况简介、管理体系介绍、绩效指标披露三部分构成。在如何选择报告内容时,企业通常依据全球报告倡议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利益相关方的意见、行业原则、国家标准或规定、AA1000标准等,其中最为普遍的是GRI指南。

(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需求方多样化,需求量逐渐增加

企业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让利益相关者能够获得有效的信息,从而做出有利于他们自身利益的判断和决定。因此,公司要明确信息披露的全体使用者,从而披露对他们而言具有真正意义和重要价值的信息。目前,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最主要的使用者和需求方是股东和投资者,其次是员工、消费者和客户;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有兴趣的还包括媒体、非政府组织、所在社区、主管部门、学术界和供应商等。

(四)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价值创造驱动因素成为的主驱动力

依据毕马威公司2008年度的调查数据,基于经济驱动、伦理驱动、创新与学习的动机进行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的企业占调查样本企业的50%以上: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商业驱动因素呈现不均态势,基于非直接的商业利益驱动因素而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企业大幅度上升:同时,如基于改善政府关系的因素而进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企业由2005年的9%跃升至2008年的21%,价值创造驱动因素成为披露的主驱动力已成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主要推动力量。

(五)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审计比例不断提高,但仍然偏低

目前,全球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提供第三方审计的比例在30%-40%之间,这一比例严重滞后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的增长速度,相对而言经过审验后的报告增速仍然较为缓慢,审验的比例依然偏低。

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体系及其构成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是指企业运用特有的方法和技术,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状况以及因承担社会责任引发的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等信息进行揭示的过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应包括披露动因、披露目标、披露原则、披露内容、披露模式和披露监管等六方面的内容。

(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动因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披露动因是指其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产生和不断发展变化的原因。从企业本身来看,企业所获得的利益只是实现社会目标的工具,并不是目标本身。因此也就产生了要求企业在客观上解释对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社会动机。企业通过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可以表明企业遵守了利益相关者共同体的规范、期望与契约;通过与利益相关者的交流与沟通,可以提高公司形象和声誉,为企业创造核心竞争能力,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与和谐发展。

(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

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发展的整个过程中,保护相关利益者的权益,以尽量减小因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无效率或低效率,始终是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追求的目标。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是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目标的具体体现。其核心内容是通过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向利益相关者提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以便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进行监督和评价,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活动的社会效益、实现社会净贡献最大化;其基本内容是有效协调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两者的共同提高提供充分而有效的信息,使得国民经济从微观到宏观达到良性运转和持续健康发展:其具体内容是通过计量和报告企业履行各项社会责任的情况,向所有与企业经营活动相关利益个人或团体提供有用的企业信息,以便他们能够做出正确有效的决策。

(三)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则

会计信息披露应遵循的原则是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的前提,是对企业社会责任财务报告中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实现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要求企业按照一定原则构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框架。1,社会性原则。社会责任会计要揭示企业的社会责任,

必须要求企业站在社会的角度,要求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应能够有利于评价企业社会价值,有利于监督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有利于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所带来的社会成本与社会贡献。2,可靠性原则。社会责任会计反映的内容必须符合企业活动的本来面目,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必须符合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真实情况,所产生的会计数据及说明必须真实、客观、可靠。3,有效披露原则。社会责任会计在提供社会责任信息时,应将一切有关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报告给信息需求和使用者,保证全面,不能隐瞒负面信息,以保证利益相关方的需求,确保其决策的有用性。4,政策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应体现企业与各方面社会关系的处理,必须严格遵守有关国家政策和法规的要求。参照有关标准,认真执行社会责任会计的程序和方法。5,一致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或不同企业间信息披露所采用模式和方法应该是一致的。而且披露信息的方法和内容要保持连贯性。不应经常改动。6,及时性原则。会计信息是一种即时信息,社会经济、企业经营状况都在瞬息万变,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应在失去有用性之前到达使用者手中,确保最大程度地被理解和应用。

(四)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是指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反映和控制的客体,即指企业在处理与利益相关者的相互关系时所应承担的责任及其履行情况。由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企业的社会责任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有的在会计上根本就无法用货币来计量或用其他标准来表示,更主要的是由于一个企业负担社会责任的人、财、物力的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其内容范围也要随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法律制度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本文认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经济发展情况、对自然资源的使用及补偿、对职工的责任、对环境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对政府的责任、商业道德的履行情况和对社区的责任。

(五)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模式是指企业以什么样的形式在什么环境下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披露的问题。它实际上包含了两方面的问题。即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形式和披露工具。披露形式是指信息的披露者以怎样的手段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报告,目前,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形式既有会计基础型,也有非会计基础型。根据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中小企业可以采用以文字描述为主要方法的非会计基础型披露模式:大中型企业或上市公司可以采取以社会责任会计报表等为核心的会计基础型披露模式。披露工具即会计信息披露的载体。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工具较多,目前可采取的主要披露工具有: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基本财务报告,如月度报告、季度报告、中期报告、年度报告、临时报告等;公司网站;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

(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

第6篇

一、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原因

早些年我国社会责任报告(CSR)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如人意。自2006年起仅限于大型企业,我国的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情况已有好转,但仍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披露模式角度考虑,一些上市公司和少数实力较强的公司采用独立的报告模式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中国很少一部分企业能做到如此,绝大多数的企业仅仅是在财务报告的某些报表项目和附注中可以体现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信息使用者通过这些零散的数据去了解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势必会造成很多的误解或忽视某些信息。比较常见的披露工具有: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基本财务报告、公司网站。显然这种披露方式不足以满足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的要求。纵然企业多数从成本效益的角度考虑,而独立模式始终是社会责任会计的理想披露模式,无论企业的规模大小,独立披露模式都是可借鉴的选择。

(二)从披露内容角度来看,由于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理论研究尚处于研究阶段,实务则更是在逐渐摸索之中。我国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内容主要是以非会计基础的信息为主,仅辅以少量会计基础的信息。大量的文字叙述充斥在报告之中,使报告使用者眼花缭乱,无法抓住重点以分析决策,甚至会干扰决策,因此并不能达到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要求,,也就失去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意义。

(三)从披露目的角度来看,可将独立披露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简单的分成三类:一类是以提升企业形象、宣传企业实力为目的;其二是在国家出台相关法规鼓励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之后,为适应利益相关者需求而编制;第三则是二者兼而有之。例如,一些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制作精美、图文并茂,满篇皆是赞美之词而只字未提不足之处。

鉴于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研究欠缺。与国外相比,我国研究起步较晚,鉴于社会责任会计自身所具有社会性、间接性、模糊性等特点,其与传统会计存在一定的差异,社会责任会计的确认、计量以及核算披露均存在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某些环境责任成本,无法应用传统财务会计的会计属性和计量方法,其计量结果不能令人信服。

社会责任意识比较淡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来源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部门、企业界、社会群众的整体。首要的原因在于市场竞争机制导致企业把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唯一的目标,而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深入,这种思维的弊端逐渐显现:企业无视整个社会的利益而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势必会造成无谓的损失,同时也因过分逐利而导致会计从业人员的造假舞弊。

法律制度不健全。国外已经颁布了诸多法律来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而我国虽已制定了《产品质量法》(1993)、《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1995)、《医疗事故处理条例》(2002)等,并在有关法规中明确要求或提倡披露某些社会责任信息,但这是远远不够的。例如,国家并没有相关部门制定完善的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

二、完善和发展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建议

针对以上种种不足,我国企业在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过程中应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和企业自身的特点,应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披露方式,并进行披露方法上的创新,进一步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

1、根据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披露方式

(1)企业收益方面的信息。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企业应该编制增值表,增值表主要反映新增价值在业主、债权人、职工、政府和社会之间的分配情况,它主要反映各利益集团在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从企业获得的报酬。所以增值表是站在职工、股东、债权人、政府等相关利益集团的共同立场上,反映的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2)企业向社会提供福利的信息。对于该信息,企业可以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披露,可以采用定量的有:为发展公共交通事业、医疗保健服务、市政建设、娱乐设施等方面提供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支持教育和慈善事业,对文化、教育、体育及公益活动的捐赠,按规定及时缴纳税款等。对于不能采取定量的,特别是对失业者,残疾人等提供便利的就业方式,可以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并用文字叙述说明企业向社区提供的福利。

(3)环境信息。在现有信息的条件下对环境信息加以适当的披露,环境信息中,不能用货币记录的其他会计信息应以文字叙述的方法予以披露。

(4)向社会提供的产品和售后服务的信息。对于产品的性能和安全以及售后服务的信息,应在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并及时以数字化信息向大众公布,以文字或表格形式对产品的特点、产品售后服务情况进行披露,使报表使用者更直观,清晰的了解产品的相关信息。

2、构建我国可行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第7篇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会计信息披露; 影响因素; 社会责任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近几年来,频发的慈善捐赠门事件、劣质奶粉事件、员工跳楼事件以及原油泄漏事件等等,都给企业敲响了警钟,使企业意识到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以责任引领未来”才能取得长远发展。企业需要努力承担社会责任并用会计计量相应的社会影响,以向社会公众及相关利益团体告知其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与此同时,大量政策文件的出台,也加快了上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步伐:2008年5月14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的通知》,积极倡导上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并在报告中披露每股社会贡献值。2009年1月,上交所为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通知,并附录了《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编制指引。2010年4月,五部委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也指出企业应重视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员工权益等方面的责任,并逐步建立社会责任指标考核体系及社会责任报告制度。从2006年国家电网披露第一份国企社会责任报告以来,每年单独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数量激增,2007年共有53家上市公司单独披露社会责任报告,2008年单独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各类企业为169家,而2009年则达到500家。

从数量上来看,这些单独的社会责任报告为我们研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提供了充足的样本。近几年,我国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也较为热衷,其中关于其内容及现状研究最为广泛,采用描述统计、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不同方法,从披露内容、形式、水平等各个方面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见解。如李正、向锐(2007)通过对沪市2003年642家上市公司进行指数评分,发现我国企业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侧重点不同,对员工、公益捐赠等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较多,而对其他信息的披露有待提高,而且披露形式分散,披露方法多以文字性描述为主。杨熠、沈洪涛(2008)采用问卷调查形式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和内容、披露的经济后果及企业披露的态度方面揭示了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尤其在2008年国资委下发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之后,针对央企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的研究开始大量涌现。如许家林(2008)对中石油、国家电网、中国远洋等8家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归纳整理,提出应当规范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及指标体系,并积极树立央企的带头作用。万寿义、张佳伟(2010)通过对比分析中国石油2006至2008年连续的三份社会责任报告,认为目前社会责任报告缺乏统一的内容和形式,并且定量信息披露不足。

不过从质量上看,虽然政府及监管机构的制度安排对上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在形式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缺少具体的披露规范和指引,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实际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找出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因素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国学者也做了大量研究,马连福、赵颖(2007)选取了深交所2005年458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公司绩效、行业属性及公司规模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而与公司治理结构相关变量的影响并不显著。沈洪涛(2007)以1999到2004年石化塑胶行业A股公司为样本,对影响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经过回归检验发现,公司规模及盈利能力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产生正相关影响,而财务杠杆及再融资需求对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并不显著。另外,上市地点、披露期间等披露环境与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也显著相关。但纵观上述研究,由于受单独的社会责任报告样本量较少的限制,对披露水平进行的评价,主要是从上市公司招股说明书或者定期披露的年报中提取信息,其中与社会责任无关的信息太多,手工搜集容易遗漏。此外,以年报为依据,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情况进行评价无法区分强制性披露与自愿性披露。如计入“营业外支出”科目的捐赠支出等与社会责任有关的信息很多都属于会计准则规定的强制性披露的信息,偏离了在自愿披露框架下,对影响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因素进行研究的初衷。

因此本文以上市公司单独的社会责任报告为切入点,并将每股社会贡献值纳入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体系,可以更全面、准确地评价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情况并且避免上述问题的产生,期望以此来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进行积极探索,了解上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真正动机,为今后政府及监管方出台相关政策规范以及改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水平作出贡献。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现有的关于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反映企业特征的变量以解释自愿性信息披露行为,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分析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从财务特征、公司特征及重视程度等方面选取10个解释变量来分析它们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

(一)财务特征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

反映企业财务特征的变量很多,本文主要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营运能力方面考察其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根据Preston and O’Bannon(1997)提出的资金提供假说,企业都有履行社会责任的愿景,但受制于企业的资源配置与约束。根据信号传递理论,在交易过程中,企业之所以愿意披露更多的信息是因为要传递他们良好的业绩。附加的信息披露可以使业绩好的企业区别于业绩差的企业(Akerlof,1970①)。与盈利性较差的企业相比,高盈利能力的企业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且倾向于披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投入,以向利益相关者传递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成长能力的企业会倾向于借助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来向利益相关者传递在市场份额、产品研发及人才战略方面的优异表现,从而获得更多的资源与支持,然而另一方面,企业处在高速发展阶段,履行社会责任活动及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必然会为企业带来额外的成本。因此成长能力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方向尚不能确定。营运能力较强的企业往往经营管理水平较高,与销各个环节的利益相关者关系密切,这会促使他们更注重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以取得利益相关者的信任与支持,继续维持资产的高效运作。

另一方面,债权人借给企业资金,目的是到期收回本金及利息,但当企业偿债能力较低的时候,债权人的权益受到威胁,企业不能按期支付本金及利息的风险加大。债权人为了保障自身的权益,采取如限制企业进行重大投资等措施进行监督,影响了管理层对企业的正常经营,加大了管理层与债权人的利益冲突,增加了成本,因此管理层需要披露更多的信息以降低这种成本。由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与盈利能力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H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与偿债能力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H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与成长能力相关。

H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与营运能力呈正相关关系。

(二)公司特征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

广义的公司特征范围较大,包括企业所属的行业、规模、组织结构、文化、管理流程等等。本文所指的公司特征,为狭义的公司特征,仅从公司内部的董事会特征、股权特征及公司规模方面区分样本企业,并检验不同的公司特征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1.董事会特征

董事会作为股东和管理层的纽带,是公司内部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代表董事会特征的独立董事比例及董事会的领导结构直接影响着董事会的运行效率及相关政策的制定。Fama and Jensen(1983)提出,公司董事会成员作为股东的代表,在公司治理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企业信息披露的数量和质量。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越高,董事会的独立性越强,对管理层监督效果越好,管理层自愿披露的信息越全面。至于董事会的领导结构方面,从履行社会责任活动的角度来看,当总经理仅是股东受托人这种单一身份时,其更多关注的是如何给企业带来更多利润使股东满意的短期目标;当由董事长兼任总经理时,其则倾向于站在企业的立场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树立企业良好形象的社会责任活动方面投入资源,社会责任履行得更好。因此可以预期社会责任履行较好的企业会披露更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由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与独立董事比例呈正相关关系。

H6: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董事长与总经理二职合一的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更多。

2.股权特征

与发达国家上市公司的股权特征不同,大多数中国上市公司为国有控股形式,中国独特的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以及自愿性信息披露有显著影响,已有研究已经对此作出了检验(李正,2006)。国有控股企业渗透着政府维持社会稳定、促进就业及税收等多重目标,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起到表率作用。除了控股类型外,企业的股权集中度也是反映股权特征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理论,在一个股权较为分散的企业,自愿性信息披露还可以被当做一种降低股东和管理层之间冲突的约束和监管工具(Jensen and Meckling,1976)。而当股权集中度过高时,企业的实际控制决策权掌握在大股东的手中,大股东可以通过管理层直接取得想要的信息,因此会减少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以节约成本。本文的研究,以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来对股权集中度进行衡量。由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7: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国有控股类型的企业会披露更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

H8: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水平负相关。

3.企业规模

Watts and Zimmerman(1986)提出了“政治成本说”,强调大企业需要面对更多的社会公众和管制约束,在公众面前的曝光率更高,因此政治敏感性更强。按照这种理论,大企业在公众的压力下会表现出更多的社会责任,并将尽可能多地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作为应付或减少政治成本的一种策略。委托理论从另一个角度也作出了解释,规模较大的企业,需要更多的外界支持包括资金及发展机会等,对利益相关者的依赖更强,因此为了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可能带来的成本,大企业倾向于自愿披露更多的信息。虽然解释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与企业规模关系的理论多种多样,但结论清晰一致,前人的研究也已经证实了企业规模越大,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越多的结论(Patten,1991)。由此,本文提出第九个研究假设:

H9: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规模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呈正相关关系。

(三)重视程度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

在自愿性信息披露研究中,管理层对信息披露的态度对信息披露的效果也会有很大影响。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管理层,会重视其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并积极披露其社会责任活动的影响及效果。2010年,五部委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中,提出了企业应对社会责任的履行高度重视,并强调企业应通过建立社会责任的组织机构并聘请独立第三方对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审核来促进社会责任的履行。Carol A. Adams(2002)通过对样本企业主要管理层关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观点和态度进行研究,包括是否设立社会责任报告委员会及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过程等因素,发现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重视程度较高的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内容较充分具体,披露水平较高。由此,本文提出第十个研究假设:

H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重视程度越高,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情况越好。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9年沪市A股单独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为样本,所构建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指数也是以这些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为依据。本文所有样本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有关数据均是由作者依据巨潮咨询网以及企业网站的社会责任报告手工采集整理所得,其他数据则直接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本文的数据处理主要使用的是Excel与统计软件SPSS16.0。

在实证检验过程中,本文还剔除了金融保险业上市公司,这主要是考虑到金融保险行业有专门的企业社会责任指引②,而且由于其本身的行业特殊性,不适合作为研究样本。经过筛选和整理,最终得到的样本企业数为271家。

(二)模型及变量设计

本文主要研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因此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指数(CSRI)作为被解释变量,根据前文所提假设将偿债能力(LEV)、盈利能力(ROA)、成长能力(GROW)、营运能力(OPE)、独立董事比例(ID)、二职合一(DJ)、国有控股(GOV)、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HP1)、企业规模(SIZE)、管理层重视程度(VAL)作为解释变量,将是否在海外上市(MUL)及行业类别(HY)作为控制变量,以控制不同监管环境及不同行业类别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如下:

其中,α为截距项,β1—β12为回归系数项,ε为随机误差项,模型中其他各变量的定义如表1所示。

1.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指数(CSRI)的构建

目前,我国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具体统一的标准,尤其在披露的内容方面,缺乏像财务报告那样规范的内容体系。因此大多数单独的社会责任报告,主要依据“全球报告倡议组织”2006年版的GRI3及其报告指南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编制指引。GRI3指南将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划分为经济、环境和社会三大方面的绩效指标,其中社会绩效指标又具体细分为劳工、人权、社区、产品四小类。2009年1月,上海证券交易所了《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编制指引,指出企业编制的社会责任报告,应该至少包括企业在社会、环境及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社会责任信息,并且鼓励公司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每股社会贡献值。

因此,本文结合现阶段我国的相关政策指引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内容的界定,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体系确定为六大类指标,除此之外,本文还将每股社会贡献值纳入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范畴,根据《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编制指引的规定③,该指标尚属于自愿性披露的信息,反映企业为股东、债权人、员工、客户及整个社会所创造的具体每股增值额,可以用来综合评价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履行情况。因此,本文最终确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体系为如下七大类十二小类指标:

社会公益类——社区建设投入、慈善捐赠支出;

环境与资源类——治理污染支出、节能降耗投入;

经济绩效类——对股东的经济回报、对政府的纳税贡献;

员工权益类——员工培训发展支出、员工健康及安全生产投入、员工救济及福利;

产品质量类——为提高产品质量进行的技术创新及研发支出;

债权人权益类——对债权人债务本金及利息的偿还;

综合类——每股社会贡献值。

在确定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体系之后,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社会责任报告进行评分,根据已确定的七大类十二小类指标,如果仅是描述性地披露其中的某一小类,则分值为1分,如果还有相应地货币化披露,则分值为2分。其中,由于综合类的每股社会贡献值指标只有披露和无披露两种情况,因此该项披露的为1分,无披露的为0分,一个企业的最高得分为23分,最低得分为0分。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整个评分过程都是由笔者完成。

2.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指数分析(见表2)

由于缺乏具体的披露指标体系,企业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分类指标披露的侧重点不同,这七大类指标中,企业最重视对环境与资源类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其中,有14.58%的企业披露了在履行环境与资源类社会责任活动时的货币化金额,有65.87%的企业描述性地披露了企业在履行环境与资源类社会责任活动时所做的努力。至于产品质量类信息,仅有三分之一的企业披露了在改进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水平方面履行的社会责任。而社会公益、员工权益、经济绩效等其他几类信息的披露比例差距不大,平均都有大约50%的企业。另外,有27.68%的企业积极响应了指引的号召,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了每股社会贡献值,通过每股社会贡献值综合评价了自身社会责任活动的履行情况。

宋献中、龚明晓(2006)认为货币化的社会责任信息本身能被验证,可以直接反映社会责任活动,因此此类信息被认为披露水平较高。从披露水平来看,经济绩效类信息平均的货币化披露比例最高,有44.65%的企业披露了在经济绩效类社会责任活动的货币化金额。但从总体来看,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水平较差,货币化披露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如环境与资源类信息,虽然是各公司披露的侧重点,但仅仅处于对履行环境保护类社会责任活动进行描述性披露的水平上,缺少可验证的货币化信息,每股社会贡献值指标在样本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中的披露也不够广泛。

四、研究结果和分析

(一)基本回归结果分析

根据前文所建立的模型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的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总体上看,F统计值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回归方程整体通过检验,线性拟合显著。容忍度均大于0.1,方差膨胀因子均小于10,再次验证了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而D-W检验值为2.1696,在2附近,说明模型的残差之间相互独立,不存在自相关问题。不过模型的R2为18.46%,调整的R2为14.67%,解释力度有限,说明还存在其他影响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因素,有待发掘。

具体来看,在反映财务特征的变量中,盈利能力、营运能力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且分别在1%、5%的水平上显著,假设1和假设4得到验证。代表企业偿债能力的资产负债率指标在10%的水平上并未显著,假设2不成立。成长能力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呈现出负方向的迹象,但并不显著,假设3也未得到验证。在反映公司特征的变量中,代表董事会领导结构方面的二职合一变量和代表控股类型的国有控股变量及企业规模变量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假设6、7、9成立。而独立董事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并未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产生显著影响,假设5、假设8不成立。而重视程度变量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产生正向影响,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另外,控制变量行业类别是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不同行业受到的社会关注度和压力不同,其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也因此会有本质差异。但是海外上市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说明是否存在海外上市,并不会对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产生实质影响。

(二)稳健性检验

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本文采用如下两种方法作出稳健性检验。

Griffin and Mahon(1997)在研究企业盈利能力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时,分别采用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总资产收益率(ROA)来对盈利能力进行衡量,净资产收益率与总资产收益率也是很多研究中用来反映盈利能力最常用的指标,以期末净利润与期末所有者权益的比率来表示。在前面的多元回归中,本文采用了总资产收益率指标,因此在此处以净资产收益率指标进行替换,使用样本数据再次进行检验,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根据委托理论,对上市公司的年报审计有助于提高信息披露质量,降低投资人与管理层之间的冲突,提高信息透明度。一般认为,经由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企业,信息披露会更加准确规范,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与年报中信息关联度较大,因此由四大审计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水平会有所不同。为了防止样本选择偏差,剔除总样本中由四大审计的49家上市公司,将剩余的222个样本再次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

回归调整后的R2保持稳定,方程的F统计值依然在1%的水平上显著,线性拟合较好,各变量的显著性检验也与前文结果保持一致,说明实证结论具有一定的稳健性。

五、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财务特征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不一。盈利能力、营运能力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显著正相关,正如Foster(1986)所指出的,好企业希望通过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来向市场传递信号,表明自己是负责任的公司,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以区别于差企业,避免被误认为是“柠檬”。这一结论支持了Preston and O’Bannon(1997)提出的资金提供假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受制于企业的资源约束,与其他企业相比,高资产利用效率的企业往往具有更充足的资源来投入到社会责任活动中,披露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也更多。但企业在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决策时,较少考虑偿债能力和成长能力的影响,以银行为代表的债权人压力集团也并未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因此二者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2.在反映董事会特征的两个变量中,独立董事比例的提高并没有促进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这主要与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实践较差,起不到实质监督作用有关。而二职合一变量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当董事长兼任总经理时,倾向于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并对外充分披露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使社会公众了解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贡献及社会影响。3.国有控股企业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方面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不过这可能也与政府及监管方对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偏爱”有关。在我国,“企业办社会”的现象在国有企业中体现得十分明显。政府通过税收及优惠政策使资源配置向国有企业倾斜,因此国有企业有动力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并充分地向政府股东报告其履行情况。代表股权集中度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变量呈现出正向迹象,但并不明显,说明企业内部缺乏合理的制度保障,限制了各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所发挥的积极作用。4.企业规模越大,披露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越全面。追溯社会责任思想的起源,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大企业的出现,政治成本说也为此作出了很好的解释,规模较大的企业受到的关注度较高,社会影响力较大,为了减少政治成本或者避免由于社会责任问题招致的惩罚制裁,规模较大的企业会积极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以表明自身为负责任的企业。5.重视程度是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变量,社会责任委员会的设立和第三方对社会责任报告的审核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在研究样本中,此类企业尚不足10%,说明社会责任委员会的设立与聘请第三方对社会责任报告审核的举措并未得到广泛推广,我国企业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此外,采掘业、制造业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水平显著高于其他行业。采掘业和制造业具有较高的环境敏感性,整体公众形象较差,近年来被媒体频繁曝光,也将该行业企业推向了风口浪尖。为了缓解可能产生的风险和压力,采掘业和制造业企业会倾向于披露更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

(二)政策建议

以社会责任报告为载体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已逐渐成为主流形式,但要提高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与水平,还需要监管方、行业协会及上市公司的共同努力,结合实证部分的结论,本文提出如下三点建议。1.建立多维度的社会责任绩效披露指标。不同行业的企业由于社会责任关注点不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侧重点也有很大差异,因此各行业协会有必要针对各自行业建立行业内统一具体的社会责任绩效披露指标,其中社会责任绩效指标应包括基准指标和发展指标两个维度,基准指标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要求,而发展指标是对基准指标的补充,反映不同报告期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发展变化。此外,还应将反映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综合情况的每股社会贡献值纳入披露体系。如此一来,可以实现同行业内不同企业、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以及跨行业企业之间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对比。2.引导资源配置向重视社会责任的企业倾斜。大规模、高盈利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更好,体现了资源对于履行社会责任活动的重要影响。国有控股企业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优秀表现为其他企业作出了表率作用,也从侧面反映了资源配置对履行社会责任所产生的推动力。因此各行业协会协同银行、财政等相关部门应该重视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对于那些重视社会责任并积极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企业在信贷、上市融资方面给予一定支持,并将社会责任绩效指标纳入落实国家产业优惠政策的考核标准,监管当局的这种隐形“输血”会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产生极大的动力,并愿意更好地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事实上,我国目前部分省市的金融行业已经开展了“绿色信贷”政策,将社会责任指标作为发放企业贷款数量多少的一个重要考察因素,此举也受到了银监会的赞赏。3.加强对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审核的重视。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2005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国外企业有40%的社会责任报告经第三方审核。而对我国企业来说,社会责任报告才刚刚进入公众视线,对其进行第三方审核更是一种新生事物,我国企业应该对社会责任报告的第三方审核逐渐重视起来,聘请独立第三方或者大型的会计师事务所对的社会责任报告进行审核,以保证内容的客观公正、真实完整,并且在进行信函调查的同时,积极听取利益相关方的反馈和建议,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 李正.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特区经济,2006(8).

[2] 李正,向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界定、计量方法和现状研究[J].会计研究,2007(7).

[3] 马连福,赵颖.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7(3).

[4] 沈洪涛.公司特征与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7(3).

[5] 宋献中,龚明晓.公司会计年报中社会责任信息的价值研究[J].管理世界,2006(12).

[6] 万寿义,张佳伟.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0(6).

[7] 许家林.企业社会责任:观念、标准、报告[J].财政监督,2008(3).

[8] 杨熠,沈洪涛.我国企业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认识和实践[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4).

[9] Fama, E.F., Jensen, M.C., 1983,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 The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Vol.25, pp.301-326.

[10] Jensen, M.C., Meckling, W.H., 1976,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Vol. 3, pp. 305-360.

[11] Patten, D.M., 1991, Exposure, legitimacy, and social disclosure,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Vol. 10, pp. 297-308.

第8篇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

一、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简述

(一)社会责任的起源

最早的古典经济学理论这样定义社会责任,如果一个社会能够最好地确定市场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尽可能高效率地利用现有资源来满足这种社会需要,并且消费者愿意支付一定的价格购买它们,那么企业就尽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实现了质的飞跃,带动了经济和社会的高速运转,企业的规模和数量也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多数企业剥夺和压榨劳动力,以追求利润最大化,此时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几乎没有什么认识。

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一些西方国家慢慢开始意识到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并对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传统古典观认为企业的经理要按照股东意愿管理公司,他们的主要责任是提高财务收益率,以利益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为根本目标,不需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现代社会经济观认为企业作为社会中的一员,不能单纯的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更要保护环境、遵守金融秩序,增加社会财富。因此,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企业的社会责任观要不断的改变,从更深远意义上来说,在建立和维持经济的发展方面,企业应承担更多更大的社会责任。

(二)社会责任会计定义

所谓社会责任会计是指在传统会计模式的基础上将会计信息和企业社会责任结合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会计分支学科,它研究如何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为企业管理者、政府、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和个人披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会计信息。

二、实行社会责任会计的必要性

(一)它是加强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不在直接管理和参与企业的社会生产经营活动,而是运用政治、经济、法律等手段宏观调控整个社会经济活动。我国的一些企业为了追求超额利润,榨取资源、损害职工利益、侵害消费者权益,严重破坏环境,打破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迫在眉睫,这就要求国家宏观职能部门根据环境保护、社会公益事业的相关信息进行宏观调控,实现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化、生态发展平衡化,走一条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传统会计仅能反映具体的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反映企业为获得经济利益而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或损害,因此推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势在必行。

(二)它是企业提高自身形象,做出正确经营发展策略的需要

近年来,国内外著名的企业靠的不仅是资产规模、营业收入等经济指标,更注重的是优质高效的产品服务、发展吸引人才的能力、强烈的社区环境责任感等方面,这些指标将成为评价企业优与否、强与弱的重要标准。我国的企业要想走出去,取得与国外跨国公司平等的竞争地位,就必须推广社会责任会计,通过会计信息披露体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

(三)它是加强监督,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的需要

社会责任会计定期提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信息,将企业处于整个社会的监督之下,从而更好的制止企业损害社会的不良行为,促进整个社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三、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社会责任会计方面信息披露积累的经验基础上,我国学者在社会责任会计的各方面领域也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但在社会实践中扔停留在自发阶段。

(一)重视程度不够,制度不完善。政府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缺乏高度的重视,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给予支持,至今没有建立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制度。

(二)信息披露的内容有限。通过调查,大多数的企业披露职工福利、公益性捐赠、环境保护方面的信息,部分企业财务报告中没有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内容。总体上看,我国企业只是从形式上对信息进行部分披露,缺乏统一的标准,而且很多信息的披露不能充分考虑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三)信息披露单一的定性描述。由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难以确认和计量,操作起来困难。目前大多数企业都是采用文字叙述这种单一方式定性的说明企业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的相关信息。由于大多采用文字叙述,缺乏定量分析,信息使用者无法获得直观的数字信息,这就难以满足其对信息的需求。

四、社会责任会计的相关政策和建议

(一)大力宣传,高度重视。政府应高度重视,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力度宣传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知识,增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推进企业对社会经济效益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促使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法制化,使得企业披露相关信息时有法可依。

(二)合理确定信息披露的相关内容。借鉴西方国家信息披露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目前会计现状和特殊的国情,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企业经营成果和利润分配情况。企业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是在创造社会效益。2、环境资源利用和保护方面的信息。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对环境的正负面影响。3、人力资源信息。企业应单独编制人力资源信息表,反映企业职工结构、年龄层次、文化程度、教育培训、劳动保护、企业文化等内容。4、企业社会福利方面的信息。该信息包括企业为发展社会公众事业提供的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支持,对文化、公益、教育、慈善、体育等方面的捐赠,企业依法纳税,按时上交税款等,为失业者、残疾人等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等。

(三)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财务报告。社会责任会计应编制社会责任财务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相关情况,该报表应独立于会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