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共建活动新闻宣传

共建活动新闻宣传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0-29 23:37:50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共建活动新闻宣传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共建活动新闻宣传

第1篇

一要树立学习意识。古人说:立身百行。也是做好工作、干好事业的重要基础。公安宣传民警要把学习作为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追求;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使学习成为愉悦身心的喜好和习惯,以学习增才干、强本领。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长才、学以致用;自觉在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锻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通过学习全面、准确掌握党委、政府、上级公安机关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做到对上级公安机关的决策布置心知肚明,对阶段性和重点工作思路清晰;要熟悉了解各项公安业务,以只争朝夕的精神,锲而不舍、深钻细研公安宣传所需掌握的各项技能,拓宽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站在全局的高度,撰写、拍摄出高质量、有价值、有影响的公安新闻作品。

二要树立谋划意识。新时期。要研究各类媒体的规律、特点和受众的需要,使公安新闻宣传与媒体的特点、受众的需要相吻合,要研究民警的需要和企盼,使公安宣传工作能够更加具有吸引力、感染力;要紧紧围绕公安中心工作确定宣传报道重点,经常与各类新闻媒体沟通,共同谋划和推出一系列的公安宣传活动;广泛开展警民共建活动和法律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活动,采取印制宣传品、漫画、法律咨询和编排相声、小品、舞蹈等文艺节目到社区、广场、学校、企业、农村演出等形式,加大法律、公共平安防范、交通、消防及“珍爱生命,拒绝”等知识的宣传力度,为人民群众提供生动的寓教于乐的普法和平安防范教育活动;要积极组织“警营开放日”等活动,扩大与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交流,使他直观地体验警察的工作和生活,增进对公安工作和人民警察的理解和支持。

三要树立合作意识。当今信息社会和信息大开放的环境下。公安宣传工作中,广大公安宣传民警要切实提高同各类新闻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加强与各类新闻媒体的沟通和协作,善待媒体、善用媒体,政策、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积极为新闻媒体提供便当,不时建立与新闻媒体的良好合作关系。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安新闻宣传管理制度,严肃公安新闻宣传纪律,加强和改进对突发性事件和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有效开展新闻舆论监督,正确引导舆论,注重社会效果,扩大公安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营造健康向上、丰富生动的主流舆论氛围。

四要树立责任意识。新的时期。担当未来。因此,要强化每个宣传民警的责任意识,做到守土有责,强调人人都是公安形象代言人,人人都是公关员,人人都是宣传员,怀着“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紧迫感,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规范自己的言行,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锻炼品格、修炼操守、踏实工作,充分发挥每个宣传民警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做到手勤、脚勤、脑勤,高效率办事。要始终坚持清醒头脑,将工作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公安宣传工作落到实处。

第2篇

【关键词】企业网络 新闻策划 宣传

伴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受到巨大的冲击,网络新闻的使用率持续攀升,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舆论宣传阵地。网络新闻在兼有传统媒体新闻特质的基础上,又具有自身的特色。很多企业逐渐意识到把网站作为高效的营销传播平台的重要性,纷纷建立起自己的企业新闻网站。做好企业网络新闻策划,能使企业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足够的注意力,良好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一、企业网络新闻与传统媒体新闻策划的异同

企业新闻策划就是企业新闻策划人员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去发现或采编对企业形象及其产品有利的新闻。

1、共同点

(1)目的一致性。企业新闻策划的根本目的是为企业的发展目标服务,即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通过对新闻事件的报道策划向目标受众传递企业及产品信息,促进企业发展,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它是除广告之外,快速实现企业宣传目标的一种营销手段。

(2)超前性和预见性。无论是网络新闻还是传统媒体新闻,都要求采编人员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在新闻事实发生中或者是未发生前就做好准备。例如,对企业的大型会议进行新闻报道策划。重庆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针对重钢120周年纪念大会进行专题报道,对重钢的历史、人物、今朝、未来等重要节点开辟专栏,适时的配发评论。也有针对企业近期的重点工作进行集中报道,着重挖掘新闻背景资料,力求以全新的视角深入解读新闻背后的新闻。例如,重庆市电力公司针对“迎峰度冬”、“迎峰度夏”活动开展的系列策划报道,并结合时下倡导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新闻报道策划,都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3)创新性和逆向思维。企业新闻主题、报道方式、报道角度都要不断出新, 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企业依托生产经营工作而掌握大量的新闻资源,新闻策划和传播人员要善于运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对已经占有的新闻资源进行创新管理,特别是要及时抓住一些突发的动态事件,策划出动态感强的企业新闻,使其对企业的发展起到宣传作用。重庆江津市中山古镇丈夫为妻子凿出6000多级“爱情天梯”的故事感动了亿万人。然而,由于山路崎岖,人迹罕至,两位老人的居所一直没有通电,生活照明全靠油灯。重庆市电力公司获悉后单独为其架设线路,这件事的新闻价值远大于经济效益,它是对重庆“户户通电”工程的一次成功的新闻策划,也产生了预期的效果。

2、差异化

(1)时效性。相比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的新闻报道省略了出版印刷环节,打破了传统的出版周期。同时,网络新闻媒体可以按照不同的时间梯度信息,即时更新、日更新,信息具有及时性和海量性的特征,在空间上可以覆盖全球,成为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信息。

(2)传播方式。网络媒体的新闻报道策划可以同时调动文字、图片、声音和影像手段,对一个专题或者事件进行全方位的生动报道。企业网络新闻传播已呈现出多媒体化的特点。

(3)受众和公信力。网络新闻媒体频繁的动态更新很容易形成“碎片化”和“眼花缭乱”的破碎感,同时,企业网络新闻面向的是全社会,由于宣传的需要,难免会“报喜不报忧”,“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使网民在寻找信息的过程中受到误导,花费更多不必要的时间,最终产生对企业的不信任感。

在纸质媒体中,文字的抽象性容易使人产生权威感,营造真实可靠的氛围。企业的纸质媒体更多的是内刊,面向企业员工和用户,传播内容的针对性更强。员工和用户是企业的支持者和潜在支持者,他们对传统媒体更加信任。

二、企业网络新闻策划的特点

企业的新闻策划不同于社会媒体的新闻报道,企业的新闻策划有明确的目的性,对外面向整个社会,行业特点决定了它需要依托大众媒体的宣传、争取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对内面向干部员工进行宣传教育,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干部员工凝聚力。

1、互动性

企业网络新闻通过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的立体呈现,给予受众全新的感官体验,信息量更大,更新速度快,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电脑等多种媒介进行浏览,发稿门槛低,普通员工也可以参与其中,把身边发生的事情及时的报道出来,增强了参与性和互动性,形成人人关注,人人参与的格局,让员工更易接受和喜爱,使新闻宣传的感染力更强。

2、二次整合和二次传播

企业通过对网络新闻的策划,可以对系列报道、系列新闻、系列活动进行连续报道,及时更新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同时,网络新闻编辑可以将支离破碎的新闻事件,进行全面深入地挖掘,对新闻事件的背景材料通过相关链接进行深入分析、整合重组二手新闻资源,在信息的基础上同时进行策划,使网民原本获得的碎片化的信息得到不断完善和强化。

由于网络新闻具有信息量大,文本内容可复制、可链接等优势,便于社会媒体和其它网络媒体的转载,使新闻具有二次传播、多次传播的可能性。通过全方位的传播引起网民更大的关注,传播企业核心价值观,这也是网络新闻策划的优势。

3、资源共享

在当今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各种媒介在竞争中相互依存,相互借鉴,相互促进,使得新闻传播内容更加丰富,形势更加多样,接受更加快捷,效果更加优质,企业网络新闻策划正是得益于这种资源共建共享。山西科技报刊总社积极整合全省科技传播资源,构建成一个集报、刊、网、车、窗、影视等多种传媒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科技传媒基地,实现了科技传媒资源共享,大大增强了科技传播能力①。从这个实践来看,企业网络新闻策划可实现以企业网站为平台主体、多种传播资源并存的多元化结构。有利于企业传媒实现集约化经营,增加效益。

三、做好企业网站新闻策划的途径

企业新闻网站往往也被人们称之为“官网”和“门户网站”,它是服务企业发展的平台,宣传企业形象的窗口,凝聚企业精神的纽带,构建企业文化的桥梁和传播企业价值的阵地。

企业网络编辑是企业的守门人,加强网上新闻宣传管理和策划,首先要确保不出政治性、政策性差错。需要加强新闻发、审批制度建设与执行,加强新闻从业与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确保充分发挥企业网络新闻阵地的喉舌作用,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

2、整合新闻资源

当前, 虽然很多企业都开设了自己的新闻网站,但是更新速度慢,网页内容多是将传统报纸,电视的内容上传到网络这个平台,并没有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自身的优势和功能。企业加强网络新闻策划,要坚持新闻策划活动的整体性和全局性。要围绕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企业的核心理念进行专题策划,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前后的连续性,尽可能的调动起报纸、期刊、电视、门户、博客、论坛、微博等传播方式,多渠道、全方位同时展开,提高受众覆盖率。

3、增强可信度和吸引力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网络新闻宣传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企业在新闻策划与传播中,应当立足客观,全面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新事物、新趋势、新问题,严格按照新闻的真实性要求来写作,以事实说话。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维持客观,公正的社会形象。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增强沟通功能和互动性,开办一些员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栏目,特别要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进一步满足员工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要客观反映现实,企业网络媒体应以动态消息为主,理论研究为辅,围绕企业发展思路及目标,促进解决员工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激励员工奋发向上。要通过挖掘和反映员工工作和生活中的细微变化,来反映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把新闻“做活”,使网络新闻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

4、加大创新力度

网络新闻策划要立足创新,进行独特构思,使网络新闻具有新奇性,充分吸引社会的目光,达到出其不意的宣传效果。企业网络新闻策划需要进行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突破原有的宣传模式。企业要调动所有部门自觉地配合职能宣传部门进行宣传,积极提供新闻线索,为新闻策划打好基础。

同时应倡导推进内部绩效考核办法,形成公平的激励机制,激励编辑记者的工作积极性。在企业重大决策实施前,企业应首先针对新闻宣传队伍进行培训与讲解,这也有利于新闻策划工作的进一步展开。

5、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企业网络新闻重在宣传职能,所以要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把企业在各个不同时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企业生产经营、党建、企业文化建设和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各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好的工作经验、好的工作方法等及时向外进行宣传报道。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作品塑造人”②。使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明确,工作思路清晰,可以有效地把广大员工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企业重大决策和部署上来,把员工群众的干劲凝聚到加快发展的大局上来,把企业新闻办得可读、可亲、可信,成为广大职工群众的知心朋友。形成万众一心,迎难而上,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为企业中心工作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结语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企业也应该顺应潮流,不仅要大力推广新媒体的使用,还要加强策划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企业网络新闻策划的优势,做好企业新闻宣传工作,树立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的凝聚力与创新力。企业网络新闻策划,只要坚持不懈长期努力,与时俱进,就能够起到内聚精魂,外树形象,打造企业品牌,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和谐、健康向前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①曹俊卿,《媒介融合下科技传媒资源共享的实现路径》,《新闻研究导刊》,2012(1)

②薛红玉,《网络新闻编辑的发展与创新策略研究》,北京邮电大学硕士论文

第3篇

2012年精神文明建设的总要求是:以“红飘带”杯争先创优竞赛活动为抓手,积极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年”和“两保两树”活动,加强交通文化软实力建设,强化新闻宣传功能,为交通运输事业改革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为实现上述要求,主要抓好以下工作的落实。

一、深入开展“红飘带”杯争先创优竞赛活动,持续提升系统文明程度

今年将继续搭建好“红飘带”杯争先创优竞赛活动这个平台,从创建文明单位(标兵)、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示范窗口和开展“两保两树”、四化管理及新闻宣传建设等方面,修定完善活动方案和考评细则,建立量化考评机制,组织开展特色活动,形成争先进、做表率、创一流的浓厚氛围,不断推动文明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是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创建。委将不断深化文明创建内涵,拓展文明创建阵地,创新文明创建形式,全面提升文明创建档次和水平,保持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交通文明行业、省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委直各单位继续按照市文明办要求,实行市及以上文明单位(标兵)的升级、复查预先申报和动态管理,要针对单位文明单位(标兵)档次提出创建目标,积极开展富有成效的创建活动,实现全委系统省市级和全国交通行业文明单位(标兵)创建的提档晋级,同时加强文明创建信息的调研和宣传工作,提高基层单位的整体文明程度。各区市交通文明行业和委直各交通文明子行业创建,要严格按照《交通文明行业管理办法》和《交通文明行业考评标准》,对标创建,巩固成果,常创常新。

二是深入开展文明服务示范窗口创建。交通窗口单位要积极开展“擦亮我的窗口,为创城增光添彩”文明服务达标创优活动,确保窗口服务单位8月份前全面达标。委将组织开展“文明服务看高速”活动,推广高管处窗口微笑服务和标准化服务成功的经验做法,唱响交通文明服务主旋律。在客运出租行业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充分发挥“红飘带车队”的先进性和示范性,扩大典型示范效应,打造交通流动的文明示范窗口。开展高速公路“星级服务区”和“文明大通道”创建活动,加强交通窗口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服务建设,强化海上旅游诚信服务建设,营造良好的交通服务软环境。

三是深入开展交通四化管理建设。各单位要建立健全四化管理的学习培训、推广应用、组织保障三大体系,突出成果转化这一核心。制定委“十二五”职工教育工作计划,分专业分类别进行系统学习培训,完成省厅交通(公路)局长、运管所长和公路站长培训计划,实现年度职工培训率不低于20%的工作目标。要强化对标准规范的执行力,逐步把制定的标准规范转化为实际工作和行为规范,细化为简单明晰的操作流程,进一步提高内部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加强VI形象识别系统建设,规范内外部环境,建设具有交通特点的“正规军”。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便捷于民。强化人本化服务理念,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水平。

二、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牢固树立良好的交通社会新形象

今年是第三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决战之年,对创城指数进行全面测评,占总测评值的60%,全委系统所承担的创城任务将更加艰巨。各责任单位要认真落实李群书记提出的“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巩固强项、补齐弱项,争取高分、绝不失分”的总要求,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年”活动,实施管理、环境和组织“三大提升工程”,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上提质加速,确保我委所承担的创城指数全部达到A级。

一是实施规范化管理提升工程。客运出租行业主管单位和企业要对照创城责任分解,加强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熟知规定和要求,形成日常行为规范,打造流动的优质服务示范窗口。要坚持日常监管和集中整治相结合,加大客运执法、违章处罚、教育培训的力度;进入创城冲刺阶段,要抽调得力人员,突出重点部位,采取有效措施,形成全天候、全方位的监督检查,确保万无一失。交通稽查要建立健全打击“黑车”长效机制,形成对“非法”营运行为的有效震慑,营造公平公正的客运出租环境。

二是实施环境宣传提升工程。各单位要通过电子大屏幕滚动播出、手机短信等方式,实现创城知识宣传教育全覆盖,创城测评标准和要求知晓率一线岗位要达到100%,其它岗位要达到95%以上,形成人人参与、同创共建的活动态势。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创城公益广告宣传,营造浓重热烈的交通创城环境氛围。要加强交通窗口单位和交通公共办公场所的美化、绿化和亮化工程建设,落实“门前三包”,进一步提升交通创城的档次和水平。

三是实施组织保障提升工程。各责任单位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丢分、谁负责”的原则,进行责任分解,倒排工期,建立上下联动的创城工作运行机制。要制定应急预案,成立应急机动队伍,加强演练,确保迎检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委创城督查组对各责任单位的创城活动进行明查暗访,发现问题即查即纠。各责任单位要进行不间断的巡查,做到目标责任到位,职能发挥到位,工作措施到位,严格执法到位,文明服务到位。

三、深入开展“十百千”工程和“两保两树”活动,助推交通“两个文明”建设实现全面持续发展

今年,是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文化“十百千”工程建设和省交通运输厅“保畅通、保安全、树品牌、树形象”(以下简称:“两保两树”)活动开展进入集中实施阶段。委根据交通运输部文件精神,按照省厅工作安排,结合交通实际,制定了《深入开展“保畅通保安全树品牌树形象”活动的实施意见》。各单位要根据委“两保两树”活动的实施意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加强领导,广泛动员,精心组织,深入实践,督导考评,推动“两保两树”活动的有序开展。2012年,保畅通、保安全等工作任务,相关单位和业务部门都作了具体的工作安排,各单位要认真抓好落实。树品牌、树形象方面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实施品牌带动,树立行业新形象。要把交通品牌创建作为树立行业良好形象的主要载体,着力打造代表交通形象的交通建设、四化管理、交通畅通、交通安全、交通信息、星级服务区、交通物流、客运服务、交通服务、交通廉政“十大品牌”,提升交通文化建设档次。要积极创建“红飘带”行业核心文化品牌,打造城市精神名片,努力创建全国或全省交通运输行业服务名牌。已初步创建品牌的单位,要在不断深化品牌内涵、不断宣传推荐和提升品牌的社会知名度、公众影响力上求突破。尚未创建品牌的单位特别是窗口单位,要集中优势资源,加快创建步伐。要主动邀请人大、政协、派和社会各界人士参观交通建设成就,恳请为交通运输建设出谋划策,以此了解交通、支持交通、宣传交通,树立交通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是注重典型选树,发挥引领作用。要建立健全典型选树机制,力争在交通各个领域,推出一批省、部、市、委级先进典型。要通过现场交流会、典型先进事迹报告会、编写《英雄谱》、主流媒体连续报道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推荐先进典型,尊重、关心、爱护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导向作用,引领行业文明向深层次发展。

三是深化文化实践,增强交通软实力。不断总结提炼交通精神,编写交通文化手册,制作交通专题宣传片,建设文化长廊等文化阵地,体现职工精神面貌。深入开展打非扫黄活动,封堵并严厉打击交通运输环节中可能存在的各类贩黄、运黄等违法行为,净化职工工作生活环境。

四、深化新闻宣传,构建交通运输舆论新环境

加强新闻宣传制度和队伍建设,围绕交通中心工作,发掘新闻亮点,深挖特色内涵,精心策划、周密安排,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宣传报道,为交通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一是加强新闻宣传制度和队伍建设。要建立健全党政新闻发言人制度,对涉及交通工作的重大事件和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形式多样的新闻活动,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和加强党的建设。要完善宣传队伍网络,加强宣传业务培训,落实新闻稿件报送制度,充分利用国家、省、市级主流媒体和交通行业报积极策划和组织对交通重点工作的宣传报道。

二是做好交通大项目建设和民生工程的宣传报道。将交通系统推动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改善民生的有力举措作为重点,分阶段、有步骤地宣传交通大项目建设及行业管理、公共服务中的典型经验和工作成果;以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民生工程为重点,宣传交通运输系统在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新成效;加强对政府机构改革后交通运输工作职责的宣传,澄清群众对交通工作的模糊了解、错位认识,提高交通工作社会认知度。

第4篇

县级新闻网生存状况分析

县级新闻网普遍存在着访问量少、综合排名较低的现象。这反映了网民对特定的地方新闻关注度相对较低,另外也说明县级新闻网缺乏有效的吸引力,吸引不了网民的“眼球”。归结起来,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

一是影响力不够,没有被充分重视。县级新闻网目前在全国大部分县市区还属于弱势媒体,虽然各地政府部门给予了很大的关怀和帮助,但不能忽视的是,还有许多部门和地区认识不到网络媒体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因而县级新闻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很多阻力,主要表现在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业务模式单一,缺乏自身发展活力等,导致没有更好地凸显出网络媒体的应有优势。所以县级新闻网急需在上级的支持下巩固已经取得的成绩,并在行业快速发展中不落伍。

二是新闻宣传引导力度不强。县级新闻网自身原创的东西不多,普遍依赖的是新闻转载;在舆论引导的方式上,强制性“灌输”较多,缺少情绪的理智疏导。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及人们的逆反心理,特别是网民情绪较激烈的情形下,有时候网络的宣传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互动引导手段欠缺,创新的方法不多,这在县级新闻网上体现得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网络互动交流少,舆论监督不到位,没有做深做透新闻内涵,导致新闻比较单薄,可看性不足、可读性不强、影响面不宽,发挥不出更好的网络宣传效果。

三是资讯市场尚未有效拓展。据CNNIC最新调查,网络已越来越实用,56.1%的用户上网经常收发邮件,上网看新闻第一次退居次席。基于此,打造一个优秀的网络服务平台已迫在眉睫。洞头新闻网几经改版,栏目频道已从6个增加到9个,但房产、实用信息等资讯服务的二级网页没有很好展开,企业在线栏目没有很好推介,仍停留在初创阶段。尤其是洞头本地资讯的缺失,造成各类信息分散不全,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网络资讯平台,达不到方便快捷地服务网民的目的。

四是部门合力共建意识不强。县级新闻网要在激烈的网络媒体竞争中取胜,真正发挥当地网络宣传窗口的作用,就不应只承担新闻、县情介绍的职能,做单纯的地方新闻媒体,而是应立足本地、辐射周边,增强信息服务功能,搭建本地各行业上网平台,建成以新闻为先导的新闻性综合门户网站。目前,洞头新闻网除了链接已有的部门单位网站形成网络集聚外,并没有在业务上与各部门很好地开展合作共建,未形成权威的政府“综合性信息超市”。

县级新闻网如何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县级新闻网该如何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怎样才能扩大网站的影响力?针对县级网站发展现状,笔者认为现阶段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强本地新闻主题报道。本地新闻才是县级新闻网的立足点,是地方新闻网站生存的核心竞争力。要做大做强本地新闻,以当地的特色资源谋求网站的影响力。

洞头新闻网坚持把做大做强、做精做优正面宣传作为首要任务,继续深化“实施海上崛起”、“建设海上花园”、“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加强改进民生工作”、“建设新渔村”等主题宣传报道,继续弘扬“爱岛自强・和谐奋进”的洞头精神,形成一个连贯性、系列性、整体性的网络舆论氛围,杜绝零敲碎打,昙花一现,真正使主题报道引领主流舆论。

二是策划传播议题。同志在去年6月20日考察人民日报社时提出,新闻宣传要主动设置议题,主动引导舆论,这对做好新时期的舆论引导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当前,新闻网站要主动抓住社会的关注点、公众的共鸣点,主动设置议题,实现主题宣传与主题活动的联动,主题报道与新兴媒体的互动,进一步扩大活动和互动参与的广度,进一步拓展活动和互动推进的深度,促进主题报道成为舆论热点、社会亮点、群众关注点。

三是引导热点问题。当前,社会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态势,县级新闻网对社会热点的介入程度往往直接影响事件的发展方向,新闻媒体对社会热点的评判往往影响公众情绪和社会舆情。要针对不同时期的社会热点问题,用主流舆论引导非主流舆论,用新闻舆论引导社会舆论,要着眼于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正确引导社会利益诉求。要从党和政府工作大局出发,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该热的热,该冷的冷,避免出现舆论关注点的失衡、失误、失公,更要防止矛盾激化,产生负面作用。要建立健全及时准确信息的机制,要归口管理、分类指导、分层处理,保持口径与基调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县级新闻网的发展策略

1.加强原创突出本地特色

在获取本地信息方面,地方新闻网站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地方新闻网站能与大网站在新闻上抗衡的,只有本地新闻。“原创”,可以使自己的内容有别于竞争对手网站,首先,可以提升网站的影响力。长期做到本地新闻的“原创和首发”,可以培养起网民“看最新信息,去某某网站”的阅读习惯,从而为网站培养一批忠实网民。着力抓住、抓好本地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是一个网站从众多地方新闻网站中脱颖而出的捷径。

突出本地新闻还要强调新闻专题的应用。新闻专题能够形成舆论强势,可以采用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再加上它特有的互动功能,传播效果超过了任何传统媒体。新闻网站要多做与本地有关的新闻专题。这既是网站提高浏览量的需要,也是地方网络媒体的责任。通过本地信息的传播,不仅为本地人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而且也成为外地人了解本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

在做好本地原创新闻的同时,县级新闻网也将碰到人手短缺等现状,网站可实行传统媒体的通讯员制度,在当地各行各业发展自己的通讯员,扩大新闻来源,突出本地特色,吸引广大网民的眼球,把网站建设成为拥有地方特色的地方主流媒体网站,更好地为本地区的发展作出贡献。

2.贴近网民提供网上服务

为网民提供丰富多样的本地网上服务,也是地方媒体网站的重要努力方向。当前,各个地区普遍提出数字化城市概念,其中蕴涵着无限商机。按照“新闻为主,积极拓展”的原则,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努力发掘新的增长点。

地方新闻网站要立足本地做本地实用性信息,内容涉及的范围可以非常广泛,如天气预报、旅游资讯、网上购物、网上交友、股市行情等,涉及百姓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3.加强合作提高网站影响力

要向县级新闻网注入传统媒体力量,一方面可以用传统媒体网站原有的设备和人员补充重点新闻网站现有的不足,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实现新闻资源共享,整合当地的文字、图片新闻,实现所有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上网,实现县级广播、电视新闻在线收看、收听。

本地各行业需要通过地方新闻网站宣传推销自己,地方新闻网站也可以通过与本地各行业的合作寻找新的发展机遇。与本地各行业在内容、经营等方面的合作,不但是地方新闻网站突出特色的途径,也是网站的又一个经济增长点。通过互动活动的开展和合作,既能增加网站创收,又能提高网站知名度。

第5篇

李东风部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临沂市工会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他指出,临沂市总工会要进一步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充分发挥工会宣教工作在职工思想引领、凝心聚力中的主导作用,寻找工会宣教工作的重点和突破点,引导广大职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共同理想;围绕打造工会工作品牌,扎实做好工会新闻宣传工作,形成各级工会新闻宣传联动机制,努力构建全市工会强势宣传、引领舆论的新格局;全面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积极搭建职工教育平台,创新教育方式和手段,不断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为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要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大力发展富有时代特征、区域特色的职工文化,用文化的力量凝聚、引领、激励职工,促进职工全面发展。

王向群主席指出,临沂市工会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现场推进会,是全市工会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成果的现场交流会,更是进一步推动全市工会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深入开展的动员会。各级工会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深刻理解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加强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是工会围绕中心助推文化强市建设的具体行动,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客观需要,是工会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和影响力的内在要求;要创新思路,搭建载体,着力推动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找准企业文化与职工文化的交叉点与契合点,以企业文化带动职工文化建设,以职工文化的特色和优势助推企业文化建设,引导职工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和理想信念,切实贯彻落实“四个尊重”重大方针,营造崇尚劳动、造福劳动者的浓厚氛围;要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确保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取得实效,各级工会要在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上要积极作为,充分发挥组织、领导、协调、沟通作用,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形成齐抓共建,发挥各自优势的良好局面。

阚吉恩副主席在总结会议时指出,全市各级工会要将工作落到实处,全面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的精神。一是要把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作为落实“四个尊重”的重要措施;二是要把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作为落实群众路线教育的有效载体;三是要把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当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会宣教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第6篇

论文关键词:网络时代;高校校报;“三贴近”

自1895年北洋大学校刊《北洋公学》问世以来,中国高校校报已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到目前为止,全国几乎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校报。但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作为高校党政机关报、高校校园主导媒体的校报却面临着影响力下降、地位边缘化的危机。笔者以多年从事校报工作的经验,试解释这一现象并提出对策,希望能对同行有所裨益。

一、高校校报困境背后的思考

从理论上来说,高校校报作为定向师生的分众媒体,在大学的组织传播及文化建设等工作中本应大有作为,但从近年的调查统计、观察反馈来看,其影响力却呈普遍下降的趋势。根据传播学学者喻国明的解释,影响力是一种控制能力,表现为发出者对收受者的认知、倾向、意见、态度和信仰以及外表行为等方面和目的性的控制作用。没有了影响力,媒体就失去安身立命的基础。在笔者看来,校报影响力下降主要原因大概有三。

1.以宣传性湮没新闻性,使报纸亲和力下降

校报是高校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主阵地,但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受众对推销和宣传都有一种天然的警惕,因此,校报的“报性”决定了宣传不能通过空洞的单向灌输来进行,而应通过事实选择、议题设置等来实现,以服务受众来说服受众。遵循传播规律,将复杂抽象的信息形象化、简约化,易于在受众中传播,这正是校报有别于开会发文等宣传手段的地方。

但是,事实情况是,长期以来,不少人将校报的机关报属性误读为“宣传单”,报道领导、报道会议多,报道方式模式化,空话、套话黑压压,八股之风弥漫。甚至还有人错误地认为“领导宣传”就是“宣传领导”,将校报变成领导讲话和活动的信息栏。长此以往,校报当然会失去读者的关注。

2.行政化管理和封闭的工作环境,降低了校报的活力

从社会学角度看,影响新闻生产的主要有三个层面的因素:个体/群体层面因素,即记者自身的专业精神和新闻理想;组织层面因素,即编辑部常规的生产机制和报纸整体的定位及利益诉求;组织外部社会层面的因素,即新闻宣传的政策和行政部门的要求。这三种因素影响了记者的自我角色和生产方式,其中,后两种起决定作用。[1]

具体到高校校报办报的情况上,我们可看到,校报虽然大都有正式刊号,但与市场无关,管理上走行政化路线,例如经费由学校拨发,其数量往往只够硬性成本支出,人员由学校按编调配,几乎没有专业人士,人手不足且很少流动。由于人员少、经费少,全国只有5%左右的校报为周报,绝大多数是旬报和半月报,时效性较差。特别是,超稳定的工作环境、相对固定的工作程序以及进修学习机会的匮乏,让不少办报人员产生了惰性,没有工作创新的意愿和专业办报的能力。据此,我们不难发现为什么校报普遍缺乏吸引力。

3.网络传播新趋势的到来,让受众进一步“漂移”

在前网络时代,由于信息渠道较少,校报虽然总以一张面孔示人,尚能称为校园主流媒体,但网络时代的到来,使校报和其他纸质媒体遇到了真正的挑战。

近年来,由于受网络、手机移动终端等新媒介的吸引,受众对报刊的“黏性”减弱,大量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向更为便捷的新媒体“飘移”。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中国网民人数达到4.85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手机网民上升至3.18亿人,在网民中的总比例达65.5%,微博用户数量以高达208.9%的增幅,从2010年底的6311万增长到1.95亿,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0.2%。

网络传播理念对传统宣传模式的冲击也相伴同行。在重灌输、轻交流、权威导向的传统模式下,宣传者可以通过控制媒介和传播内容、操控宣传过程,使受传者依其设置的路径来了解事件及信息。但进入网络时代后,信息铺天盖地,个人制作和传播新闻也非难事,这就使得传统宣传模式失去了着力点,单从人人网、微博等社交媒体火热,而纸质媒体特别是党报、机关报发行日益艰难就可看出。

综上所述,高校校报之所以陷入困境,既有高校新闻宣传部门自身的原因,也受网络时代传播趋势变迁的影响。对此,研究者要辩证分析、系统求解。

二、高校校报“突围”战略解析

要在众多对手中胜出,商家要靠产品和营销,所以,高校校报的“突围”战略就是,以“三贴近”原则为统照,以专业服务为读者提供优秀的用户体验。

1.坚持“三贴近”,用温情和亲和力重塑形象,吸引读者

美国新闻学者杰克·福勒说:“为了生存,每份报纸都必须反映一个特别的读者群,通常情况下就如同手握一面镜子照着某一特别地方,报纸必须和他的读者共同分享一种感觉,一系列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这种报纸与受众共享的感觉就是传播学上所说的亲和力。有亲和力的媒体才能让受众产生认同。

提升媒体的亲和力,不仅仅是写得“软”一点、可读性强一点等技术操作问题,更是要贯彻以受众为本的指导思想。对校报来说,就是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师生)”的“三贴近”原则,以带着感情与体温的报道,赢得关注,以重塑富有温情和亲和力的形象。在笔者看来,用传播的理念办报,强调传者与受者的平等和互动,不会消解信息的导向性或意识形态内涵,相反,化刚性宣传为柔性说服,观点会更容易被接受。

校报坚持“三贴近”,就是要密切关注高校发展、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立足本校,又不拘泥于本校,除了教学改革、学科建设、就业求职、科研进展等常规话题之外,也要关注和师生有切身关联的其他话题,如师生生活、高教动态等等。只有倾注感情,深入基层,研究师生,校报才能真正成为传播者与读者两个场域的“连通器”,在众生喧哗中彰显主流。

2.当好内容提供商,善用新媒体,优化用户体验

毋容置疑,全媒体、自媒体等网络传播新趋势让传统媒体广受冲击,但传统媒体仍有自己的优势——专业性和公信力。无论“浅阅读”怎样流行,总有一部分受众需要原创的深度报道,而这些必须依靠稳固的组织支持和专业记者采写来完成。这也是校报可以“突围”的理论依据。

校报留住读者要靠用户体验。接近性强的信息是受众需求最迫切的信息,相对社会媒体,高校可能空间小一些,但只要善于发现,能对师生关注的领域进行深入调查,做出有温度、有深度、有分量的报道,同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当然,“酒香也怕巷子深”,校报除了当好内容提供商外,也要建立“营销网络”。道琼斯公司著名的“波纹”信息资源管理理念指出,一个新闻事件发生,就像一块石头投到水中,会产生很多波纹,像波纹扩散一样,事件的影响面也会迅速扩大,公司就可以把这个新闻通过道琼斯通讯社、网络版、CNBC电视频道、道琼斯广播、《华尔街日报》等7种不同媒体售卖7次,从而将信息价值“吃干榨尽”。有鉴于此,校报也要持开放心态,借助新媒体的快速、互动、便捷等优势,共建多元化传播平台。

三、高校校报提升影响力的操作路径

网络传播放大了校报的固有缺陷,校报面临生存危机,为夺回“麦克风”,校报必须坚持贴近性,致力于为读者提供“有体验感的新闻”,具体到办报实践中,则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突破。 转贴于

1.加强新闻策划,提高报纸的专业水准

新闻策划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系统工程,主要包括:宏观层面,指报纸的定位和新闻编辑方针的确定;中观层面,指相对固定的阅读单元(即各版、专刊、专栏等)的设计与策划;微观层面,指报纸对某一时期或某个选题的报道所进行的创意设计和组织调控。校报的新闻策划主要为后两种,内容包括: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阶段任务、师生关注的热点以及重要事件和重大纪念日,根据版面定位,确定每期各版的报道主题、栏目选题,制定整体报道计划;对各专栏、专题、专版,编辑部还要具体确定报道角度、版面设计、报道时机等细节。

策划出新意、出深度、出冲击力,对出版周期较长的高校校报来说,一定要打好策划牌,而策划成功的前提就是选题切合实际。所以,编辑要广伸触角,通过会议、文件、采访、网站等多个渠道收集信息,无论单位工作要点、教科研动态、师生关注热点,还是时政资讯、行业发展、高教改革,事事都要关心。只有对社会发展、国家教育形势和党的政策有总体把握,对学校工作和师生生活有实际了解,编辑才能提炼出切合实际的报道主题。

专栏、专题、专版是新闻策划的重头戏,策划得好,报纸就变得“丰神动人”,《华东理工大学周报》的经验证明了这点。2011年5月,编辑通过与即将毕业的学生记者交谈了解到,在学校就业形势良好的情况下,却还有少数毕业生“待嫁”,原因是他们对自己的人生和职业生涯没有明确规划,在学期间浑噩度日,以致履历苍白泛善可陈。编辑就此敏锐地提炼出“大学如何不虚度”的问题意识,分别选择了留学深造、入职媒体、保研复旦等4位毕业生进行典型报道,推出专版“成长的足迹”,后以“我的逐梦之路”为主题在校园网主页上,众多低年级学生自曝“很受震动”。这个策划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主题贴近学生,将成才教育的话题于毕业季以毕业生现身说法的方式报道,不着痕迹的说服拨动了学子心弦;策划整合了碎片化的素材,勾勒出优秀学子奋发自强、勤于思考的群像特征,深化了报道主题。

2.增加非事件新闻和深度报道的比重,增强校报的“鲜度”

为避免“旧闻”盘踞版面,出版周期较长的校报要扬长避短,增加非事件新闻和深度报道比重,为校报“保鲜”。

非事件新闻是指“对一段时间内或若干空间里发生的诸多事实、情况、事件的综合反映,揭示带有分析性、启发性的总体情况、倾向或经验等”。综合消息、述评等都属此类。由于非事件新闻往往通过点面结合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相比消息来说,对时效性要求不甚高,更适合校报刊登。

加强深度报道也可帮助校报“保鲜”。深度报道并不是一种新闻体裁,而是一种报道方式。相较于普通的消息,深度报道不只是告诉读者“5个W”和“1个H”,还揭示“为什么”和“未来会怎样”这些问题。传播规律要求,深度报道之“深”体现在立意上,写作却要求“浅”,新闻表述要故事化,注意场景、细节、对话的运用和叙述的节奏,语言有画面感、现场感。

也许有人担心校报没有深度报道的素材,其实,高校作为科技文化创新最活跃的地方,与社会息息相关,像科研方向和行业发展、学子的求学就业、高校“青椒”的生存状态等都可以入题。只要瞄准与学校发展、师生利益密切相关的题材,将素材放到大格局里衡量,校报同样可以做出有辐射力的深度报道。

专栏是非事件新闻和深度报道的可靠载体。以《华东理工大学周报》为例,3个新闻版上共有10余个常设栏目,其中“教苑撷英”、“学子说经”、“就业在线”、“校园写真最前线”、“校园牛人”等都是品牌专栏,除了常见的人物通讯、工作通讯外,也有工科学生性别比例变迁、毕业生留等调查性报道。此外,校报还紧扣热点、结合实际不断推出新专栏,例如,2009年,以宣传科学发展观为背景,根据学校绿色化工科研特色,推出报道教师为科研支撑可持续发展作贡献的专栏,陆续刊登5篇深度报道文章,获得广泛好评。而且,这种视野开阔、内容深度的取向也为内外宣结合铺平了道路,前述多篇文章都被《科技日报》、《文汇报》等媒体转载。

3.改革新闻报道方式,争取出彩、出新

报道的方式影响报道的效果,校报可从以下几点做起,突破僵化的报道方式,以求出新、出彩。

(1)写会议新闻突出其新闻价值。会议新闻是高校校报的“必选动作”,写好会议新闻,首先要认识到会议只是新闻由头,不是新闻本身,记者要回答读者“我为什么要关心”这个最具挑战性的问题,写作时突出有新闻价值、读者关心的内容,把会议写活,忌讳写成流水帐。

(2)新闻报道重事实、写细节。美国新闻学者卡罗尔·里奇曾指出,好记者要“让读者看见,令读者在乎”,就是要用富于表现力的笔把读者带到现场,用事实、引语、视觉和语言形象去触动读者的情感,或让读者获得更多的信息。为此,记者一定要做好观察现场、采集细节等基础工作。

(3)改进版面视觉效果。传播学研究揭示,近乎百分百的读者读报时第一眼看到的都是图片,所以,校报改善视觉效果的关键点是:精心琢磨标题和导语,给新闻“画龙点睛”;对报纸版式进行“可视化”设计,力求版面新颖;以信息量丰富、有冲击力的图片于“三步五秒”中先声夺人。这些都是编辑必须着意的基础性工作。

4.报网融合,打造多元化传播平台

全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要根据媒介的特点和受众的偏好,将同一内容的新闻素材制成不同类型的产品。身逢其世,校报也要走报网融合、错位互补之路。

报网融合,首先要求高校宣传部门理顺管理关系,整合资源,建成由校园网、官方微博、校报、手机移动终端等多个媒体组成的立体传播平台,采编人员合作策划、作业,实现一条新闻、层次化写作、多形态展示,实现新闻集约化生产的目标,提高高校组织传播的整体影响力。

对校报来说,报网融合的积极影响,不仅表现在校报借此拓展了传播渠道,还在于它有利于与读者的深层次互动。例如,校报可以借网络更快捷地了解读者需求,做相应的深度报道,或者借网络互动提升亲和力,也可发掘师生“拍客”、“播客”资源,让受众全方位参与新闻的生产等等。

第7篇

一、平民视角是新闻记者的修养和责任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我国的新闻事业也进入全面发展的繁荣时期。但是,伴随着媒体市场的风生水起,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如媒体低俗之风、虚假或有偿新闻、新闻炒作等等,不仅困扰着新闻事业的发展,也模糊了新闻记者的平民视角。

“平民视角”是新闻记者的一种修养,也是记者肩负的责任。

首先,新闻记者心中要有百姓情结。新闻富矿埋藏在人民群众当中。风起云涌的改革,波澜壮阔的经济建设,人民群众始终是主体。新闻记者的平民视角就是要关注人民在生活上的酸甜苦辣,情感上的喜怒哀乐,工作上的安危冷暖。广大农民、普通市民、下岗职工、农村进入城市的打工者等,他们构成了目前中国社会结构的基础,对社会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闻记者理所应当要为人民群众鼓与呼,这也是新闻记者肩负的责任。

其次,新闻记者笔下要有平民百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著名作家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曾鼓舞、感动、教育了几代人,靠的不是妙笔生花,而是作者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捕捉到了基层战士的情操,让人们看到了活灵活现的战士,他们是普通而伟大,最可亲可爱的人。来自基层的草根英雄,最贴近老百姓,最受老百姓的关注。湖北“信义兄弟”的事情其实很普通,但是放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层面上,面对诚信的缺失,“信义兄弟”人性的回归,让人们看到了社会的主流和中国的传统美德。普通的小人物掀起了巨大波澜,这就是草根英雄的魅力。新闻记者的平民视角就是要深入到老百姓中去,发现、挖掘老百姓平凡而伟大的精神,让有血有肉的百姓榜样,去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共建和谐社会。而建设和谐社会,先要营造和谐舆论环境。新闻记者只有心里想着老百姓,笔下有着老百姓,才可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第三,新闻记者要以平民视角观察问题,选择新闻。新闻有一个基本特性叫接近性,人们往往对本地域、身边人、身边事感兴趣。平民百姓永远是大多数。《楚天都市报》从创办开始,就受到了市民欢迎,发行量早就超过百万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报纸贴近市民。江苏电视台在2002年创办了一个电视新闻栏目——“南京零距离”,节目宗旨是“民生的内容,民事的取向,平民的视角”,节目一开播就获得了成功,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民生新闻热”,引起学术界关注,称它是“对新闻改革具有方向性意义”。[1]“南京零距离”能够获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其核心观念就是与广大民众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湖北广播电视台“湖北之声”每年春节组织的“与打工者同行”同样也获得了极大成功,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说,“平民视角”是衡量新闻记者是否称职或优秀的重要标志。

二、平民视角的提高靠培养靠机制

“平民视角”首先是一种理念。同志在视察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时强调,电视宣传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一切从群众出发,一切为群众着想,倾听群众的呼声,体现群众利益。由此,可以这样理解,“平民视角”是新闻记者必须有的一种思想境界,而思想境界的提高靠后天培养和锻炼。“平民视角”同时也是一个工作坐标,要求新闻记者心里装着人民群众,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暧挂在心上。

其次,“平民视角”还是一种新闻取舍。平民视角需要记者把目光投向社会基层,普通大众,反映他们的“柴米油盐”、“喜怒哀乐”,核心就是倾注真情,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空间和环境,去报道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小事”和群众熟悉的人物。“走基层”就是培养和提高新闻记者平民视角的最佳途径。只有深入基层,才能真正倾听到群众的呼声,反映出群众意见,发现群众的首创精神。新闻记者只有通过“走基层”才能看到自己工作与群众需要之间的差距,从而转变作风,改进文风。

三、强调平民视角必须稳妥把握涉及民生的热点问题

新闻记者的平民视角,其特征是关注民生。在民生领域里,教育公平问题,就医难、吃药贵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房屋价格问题,收入分配问题等等,可以说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热点的引导有学问,记者必须慎之又慎,一旦出现一种负面的舆论导向,政府可能要花数倍的力气才能扭转。因此,新闻记者必须以大局为重,帮忙不添乱。

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时说:“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这是对新闻工作历史经验教训的高度概括。报道民生新闻,绝不能搞“有闻必录”,记者要有大局意识和政治鉴别能力,要把对上负责、对群众负责整体结合起来,什么事能报,什么事不能报,什么时机报,都要掂量、掂量再掂量。坚持把正确导向放在第一位,尤其是对于那些影响较大的事件要有所区别,有所选择,要有利于事情的解决,有利于群众认识社会,推动社会进步,决不能为抢一时之先,吐一时之快,给政府和老百姓帮倒忙。

2010年,湖北柑橘有蛆的报道,导致湖北柑橘积压,农民减收,搞乱了市场,扰乱了人心,其教训是惨痛的,我们要引以为诫。

另外,强调平民视角突出民生报道,决不能与低俗划等号,我们反对为了吸引受众眼球而降低新闻品位,忽略舆论导向,去展示原生态的矛盾、落后和纠纷。与此同时,报道民生新闻,也不能偏离社会主流,琐碎化,肤浅化。

总之,倡导、强调新闻记者要有平民视角,是新闻宣传中的一种创新。我们要遵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规律,在坚定新闻观上下功夫,自觉贯彻党的新闻工作方针政策,落实好以正确舆论引导人的根本任务,唱响主旋律。要在增强人民群众感情、提高服务群众能力上下功夫,继承发扬新闻工作的优良作风,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始终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严格宣传纪律,做到守土有责,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让我们的民生新闻成为沟通百姓与政府之间的桥梁,入眼、入耳、入心。

注释:

第8篇

根据省政府下达的考核目标,我市“”万元GDP能耗要下降20%。截止年底,全市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0.62%,完成任务的66.22%,缺口较大,要确保如期完成任务,今年必须下降9%。但经省统计部门核定,今年上半年我市万元GDP能耗不降反升,同比增长3.41%,节能形势十分严峻。从全省情况看,前四年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7.51%,今年上半年全省万元GDP能耗上升0.07%,形势同样不容乐观。各地、各相关部门必须充分认清当前节能形势,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全力以赴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确保完成省“”节能目标任务。

二、开展全社会节能行动

(一)实行工业限电。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根据省下达的用电量指标,对全市工业企业实行限电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用电量调控方案,严格控制用电量。对冶金、化工、建材三大行业暂停峰谷电价;安排高耗能企业实施停产、限产和设备检修、技术改造等;对单位产品能耗超过能耗限额的企业责令停产改造;对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用能设备的企业责令限期停产整改,直至全部淘汰更新;已经建成但尚未投产的高耗能项目,年内暂缓投产;坚决完成淘汰落后产能和落后用能设备任务;加快实施节能技术改造项目。

(二)控制路灯和景观照明。从现在起到年底,在保证车辆、行人安全的前提下,原则上城市路灯减开一半,试行间隔开灯,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路灯。除重要节日、活动外,城市建筑、风景区的亮化照明一律关闭。

(三)严格控制室内空调温度。原则上,公共建筑(办公场所、商场、宾馆、酒店等)室内制冷不得低于28摄氏度,制热不得高于18摄氏度。倡导居民参照上述标准设置空调温度。

(四)减少电梯使用。所有行政机关办公场所三层楼以下(含三层)原则上停开电梯,非高峰时段减少运转台数。提倡高层建筑电梯分段运行或隔层停开,短距离上下楼层不乘电梯,尽量减少电梯使用。

(五)普及使用节能产品。鼓励和引导消费者购买使用能效标识2级以上或有节能产品认证标志的空调、冰箱等家用电器。所有行政机关要优先采购节能产品,认真落实强制采购节能产品的有关规定。加快淘汰低效照明产品,确保今年推广高效照明产品数量达到13万只。

(六)加强办公节电。机关、企事业单位白天尽可能采用自然光照明,杜绝“长明灯”、“白昼灯”现象。尽量减少计算机、复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设备的待机时间,尽可能即开即用,长时间不用,应切断电源。

三、加强节能宣传

各地各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网络、手机等信息平台,户外广告、横幅、拱门、宣传画、小贴士等方式,大张旗鼓地宣传能源供求紧张形势和节能重要意义,普及节能知识和方法,宣传节能政策,推介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宣传节能先进典型,大力倡导节俭文明的社会风尚,形成全民节能的强大声势和浓厚氛围。

新闻宣传部门要会同经信等部门制订全民节能宣传方案,纳入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各新闻媒体要制订具体的宣传报道方案,在重要时段、重要版面增加报道频次,强化深度报道,加大节能公益广告宣传力度,曝光浪费能源现象,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市、县(区)财政部门要安排专项经费支持节能宣传。机关事务管理部门要积极推进公共机构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开展创建节电节水型单位活动,充分发挥政府机关的带头作用。教育行政部门要动员各类学校开展节能宣传和节能科普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养成节约能源资源的良好习惯。科技部门要采用发放宣传手册、设立宣传栏等多种方式开展节能宣传,推广先进的节能、低碳新技术。经信部门要组织工业企业开展节能增效宣传活动,鼓励小发明、小创造,创新企业节能管理,动员职工积极参与企业节能减排。住建部门要大力提倡绿色建筑、节能建筑,鼓励建筑使用新材料、新能源。交通运输部门要充分利用公交、出租等流动宣传载体,鼓励交通运输企业发展节能生产方式,大力推广交通节能示范技术。农业部门要大力宣传和推广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技术与产品,宣传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