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魅力课堂

魅力课堂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0-12 19:50:3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魅力课堂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魅力课堂

第1篇

关键词:动感英语 培养能力 学习兴趣 魅力课堂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而小学生又具有好新、好动、好胜、好学的个性特点,他们对新鲜事物敏感,喜欢东看看,西摸摸,活动不停。跑、跳、做等是学生好动的表现,喜欢形状、颜色、气味、声音等刺激因素,更喜欢学习新语言等信号。因此过去陈旧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根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已远远跟不上时代潮流,讲台上的“唾沫四溅”,往往换来的是学生的“沉沉不语”和“昏昏欲睡”。因此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应彻底改变僵化呆板的知识讲解与传授模式,把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紧密结合起来,利用自身的优势,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深入挖掘他们的潜能,去构建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运行体系,努力打造动感又极具魅力的小学英语课堂。

一、活用教材教材,划分动感的教学模块,让课本“动感”起来

把小学英语教材大致归类,提炼出动感语音(let’s spell、pronunciation)、动感词汇 (let’s learn)、动感会话(let’s talk)、动感阅读(read and write 和let’s read)以及动感拓展(story time)等几个动感教学模块,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 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把语言的表达、文字的修饰、图像的演示、音乐的渲染、情景的创设以及视频的播放等手法都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教材的知识展示与输出达到真实化、生活化、艺术化和趣味化,让这几个教学模块融娱乐性、模仿性、知识性于一体,做到有声有色,有滋有味,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 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教师首先“动感”起来,彰显个人魅力,率先垂范。

教师是学习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作用举足轻重。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不要太拘泥于过去的正襟危坐的“师道尊严”形象,要想方设法成为学生的朋友,增加与学生的亲和力,可以设想让课堂成为“幸运52”或者“开心辞典”。教师在课堂上可将自己当作导演,节目主持人和演员,让自己先动起来,来设计课,来引导课,来展示课。教师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情感魅力、知识魅力、语言魅力、科学魅力和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活力、内聚力和吸引力。

三、让学生“动感”起来,挖掘学生优势,彰显他们的个性魅力

杨文教授的全息全感教学理念认为:要采用多种手段,制造交际动机,调动各种感官,注重无意学习。包括“各种感官体验”和“情境参与”。当充分调动儿童的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运动觉等各种感官时,儿童的理解力、记忆力最强。因为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不一样,个性有差异,优势各不同。所以需要我们用心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比方说,有的学生可能口语表达较好,善于朗诵; 有的学生对音乐的感知非常强,善于吟唱; 还有一些学生有空间智能优势,即喜欢绘画;还有的孩子对动作感悟强,善于表演;有的孩子影响力强,善于组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各种时机和条件,充分发掘学生的优势,彰显他们的魅力和特长,使英语课堂充满活力,焕发光彩。

四、课堂教学“动感”起来,打造魅力课堂

建构主义认为,活动是联结主客体的桥梁和中介,认识的形成主要是一种活动的内化作用。也就是说只有儿童自己具体地和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形成他们自己的认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活动放在第一位,在“任务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以及“交际会话法”等众多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常用方法和手段,紧扣教学目标,通过恰当组合,构成许许多多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运动觉等各种感官,让学生听一听、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看一看、想一想、唱一唱、玩一玩、画一画和演一演,鼓励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真正做到在“动”中学习,在“感”中发展,温故知新,学以致用。

五、第二课堂英语“动感”起来,营造英语学习的“乐园”。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利用每周的动感英语第二课堂,因地制宜的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以富有创意的活动突显动感英语教学特色。内容可以是每日英语,讲故事,笑话林,诵读角,开心一刻,有奖竞猜,唱英语歌,才艺展示等,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英语书法比赛、绘画比赛和英语手抄报比赛。极力为学生提供英语学习和展示的平台,让更多的学生走出书本,培养和锻炼他们的综合语言实践能力。在“动感英语”的乐园里,让学生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提高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实践证明,让小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学习,让动感教学占领小学英语课堂主阵地,用动感理念进行小学英语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发展。小学英语动感魅力课堂应该是我们一以贯之的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1]《小学英语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第一版

[2]杨文. 全息全感儿童英语教学法[M].电化教育音像出版社,2006,10

第2篇

一、什么是魅力课堂

魅力地理课堂上能最大限度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最大程度激励学生参与地理课堂。魅力课堂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1 符合新课改要求

魅力课堂要求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着眼于学生的学情,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和探究活动开展,着眼于结合学生的生活、符合新课改标准。这是魅力课堂的前提。

2 魅力课堂是学生喜爱的课堂

魅力课堂要求采取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积极调动学生参与、让学生久久难忘,让学生终生难忘的课堂是魅力课堂的基本构件。

3 魅力课堂是轻松学习的课堂

魅力课堂关注学生读图、信息提取、材料分析、区域地理学习能力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当堂轻松完成学习目标,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课后不布置作业,这是魅力课堂的基本特点。

二、如何构建魅力课堂

如何实现打造魅力课堂呢?

1 要详细地解读新课程目标

正如郑州市在开展新课程目标解读的文件所说,“细化课标,上明白课;落实课标,上高效课”。课标细化分解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行为表现,强调了行为发生或者实施的条件,保证了学习目标的落实程度。

2 采取丰富多彩的课堂组织形式

针对初中学生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表现欲强烈和地理学科知识信息量大的学科特点,魅力课堂采取多措并举,鼓励学生全方位参与,拓宽课堂组织形式,较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措施一:解放老师,挑选助教上讲台

让学生走上讲台,成为老师指图、播放素材、书写板书的助手。根据教学实际,我总结了助教的主要工作:

(1)助教要根据学习内容书写本节课的关键词,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关键词进行逻辑联系。

(2)助教的第二份工作是在开展分组学习活动时帮助老师进行小组积分。

(3)助教帮助老师维持课堂纪律,保证课堂活动更加有效。

助教的产生,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助教须回答老师提出的2—3个问题才能获得上岗资格。而且助教的产生大大解放了老师,可以让老师在课堂上和学生零距离接触,这样老师就不会被牢牢限制在讲台上;同时,助教可以帮老师设计板书,将本节的关键词绘制成关系图,对于课时结束时开展复习回顾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措施二:学生用白板展示

地理课上有大量需要学生画图、记忆、分析信息、表达观点的内容。以前我们总是采取让个别学生上讲台、展示,但是学生有时写的字小、板书速度较慢影响了课堂的效率,参与面较小。因此,我采取然每个学生用白板展示代替作业纸的方法。同时,学生为了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就会参与更加专注,设计更加完美,做得更加仔细,效果更加不一般,更加喜欢学习。

措施三:多样化的合作竞争,开展多元化的课堂学习竞赛

在课堂上,实验中学的老师坚持“三不讲一点拨”的授课原则。即学生一学就会的老师不讲,学生想象就会的老师不讲,学生经过讨论就能会的老师不讲,学生讨论后仍然不会的教师要及时合理地点拨。

自主学习活动以后我们采取竞赛来总结本节课内容,完成本节课练习的方法。

竞赛形式上采取小组群答,即小组讨论后,发言人代表回答,这类竞赛多用于需要思考分析综合性问题:

“抢答”——问题出现后,谁先举手谁先回答。这种方式多用较为简单的选择类问题。

“串联回答”——采取随机挑出一列或者一行连续看着电子白板回答问题的及时回答,不会的让下一位回答。

“双人组合答”——采取的办法是,一人回答,一人展示资料或者指图、展示资料等,让回答更加有理有据。

竞赛的活动穿插于整个学生的学习活动中,选择“小组合作答”、单独回答的“抢答”“串联回答”“双人组合答”等多种形式,适合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学习效果显著,师生关系和谐。

措施四:设置擂台挑战赛

竞赛后出现两个旗鼓相当的小组,那就采取擂台赛的方式。让两组之间针对本课的内容开展相互提问的擂台赛。一组提问另一组回答。可以向对方全组提问,也可向对方组的某个同学提问,增加竞赛的白热化。无论是参与提问或者被提问,甚至是听众评委都感到紧张刺激,学习的再次被掀起,学习效果更加突出。

自开展魅力课堂以来,每次老师还没进教室,学生已在早早等候。魅力课堂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较好地落实学习目标,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新课改以来,我坚持开展以课堂竞赛活动为主线的魅力课堂。

魅力课堂旨在全面发展学生,全面落实新课改精神,全面激活课堂,让孩子学到知识,培养能力,收获自信,发展素质。魅力课堂是有生命力的课堂,是学生喜欢的课堂。

参考文献:

[1]严育洪,这样教书不累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程法龙,教有妙招[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07.

第3篇

1.深入学生下基层

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这不仅是观念上的更新,更是教师角色的一种转换。深入到学生集体中,了解学生的社会背景、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才能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更好的促进教与学的双边关系健康和持续发展。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不仅是身体力行下基层,更是捧着一颗心下基层,走到学生中,与学生一起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一起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和蔼可亲与平易近人,把老师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心心相印,亲密无间,心心相斥,距离无限。

有一位中年教师,从乡镇调到县直属学校,朴实的衣着、朴实的发型、朴实的眼神、朴实的思想,面对的多是城里的孩子,第一天上课,就吃了一顿闭门羹――学生不听课,有的学生小声说,她肯定是乡头(即乡下)的,有的说怎么叫这样一个老土来教我们,更有一位学生直接找领导要求换老师,让她几乎下不了台。但她并没灰心,她以母亲、以老师、以朋友的角色耐心与学生相处――一起打篮球、一起聊天、一起看书、一起背诗词、一起钓鱼、一起野炊、一起爬山、一起逛街、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在学生眼中的“土”字被一次又一次的活动淡化了,渐渐的让学生感到与她的互动“上瘾”了,不但不排斥,反而每周周末主动邀请她一起郊游,开始和她谈诗词、谈理想、谈人生、谈学习、甚至谈男女生如何相处,几乎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学生喜欢她,更喜欢她的课堂了,师生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她所任班级的学生成绩名列前茅,她也因此成长为市级骨干教师,语文学科带头人。

2.锤炼语言润人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老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严谨的语言让人可信,幽默的语言使人愉快,激昂的语言催人振奋,形象的语言使人明晰。作为教师,在课堂中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十分重要,语言是纽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的主要工具。教师通过语言传道、授业、解惑、引领、点拨、启发,而学生则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理解并掌握知识,建构自己的新的知识体系。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教师只有不断地追求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具有较好的语言修养,才能让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妙趣横生,趣味无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因此而乐此不疲。

3.激情满怀生魅力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激情是一种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了激情参与,才有认知的渴望,才有表达的欲望,才有智慧的灵动,才会引发学生深深的感悟、独特的体验。教育教学需要激情,因为教育是心灵的对话,是心心相印的社会活动,以心激心,以情感情;教师需要激情,因为激情可以调动学生的热情,激活课堂,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使学生对你所教学科产生浓厚兴趣。以教师投入课堂教学展现的激情,感召学生学习的渴求之情;以教师用心对教育的事业追求,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激情就不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激情就不能鼓舞倦怠的人。教育因生命而美丽,课堂因激情而精彩,求知欲因激情而澎湃。

4.诙谐幽默更诱人

第4篇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魅力课堂、灵动课堂的创设,建立扎实平实、互动生成和智慧共长的课堂教学环境,全面提升课堂效率,实现课堂效果的最优化。本文提出了“魅力课堂,灵活教学”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从具体的解读和实施两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希望能与各位同仁共同进步。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魅力;灵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这个指导思想下,提出了“魅力课堂,灵活教学”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从具体的解读和实施两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希望能与各位同仁共同进步。

1.小学语文教学魅力灵动课堂解读

1.1灵动课堂的意蕴

“灵动”表示有了灵气,如果让课堂有了灵气,学生就能够在课堂中感受到学习的魅力,感受到自己努力的具体方向,享受学习所带来的身心愉快。灵动课堂真正的意蕴在于:第一,学生要享受课堂。传统课堂的创造过程中,学习过程是学生“受折磨”的过程,致使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谈学色变”,避之惟恐不远。灵动课堂的设计要利用多媒体丰富内容,利用互动畅所欲言,让学生充分享受课堂,享受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的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问题,启动思维,驰骋想象,使思维处于最佳活动状态。第二,教师要运用好课堂。

灵动的课堂,就是珍惜课堂的生成资源,教师要用好课堂生成资源,教师关键要做好课堂生成信息的“重组者”,把有价值的信息和问题转化为新的教学问题,纳入教学内容,成为教学的闪光点。尽量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课堂的核心是学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教练,要善于让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探索、去争论、去总结,在学习体验中提升与发展,激励学生质疑问难,想方设法推动学生质疑问难,科学地解决学生的质疑问难。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时间需要抓紧每一分每一秒,需要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学设计运转,并在运转的过程中努力发现学生思想的闪光点,进而加以引导,让学生的思维能与教师同步。

1.2视角的独特诠释

富有魅力灵动的课堂教学要从独特的视角展开教学内容。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统一的模式来组织课堂教学,语文学科就是学习生字、分析课文、背诵、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的学习模式,在这种模式之中,教师完成第一步,学生就知道下面要做什么了,这样的课堂缺乏灵动性,学生也会感觉厌倦。教师要从独特的视角来组织课堂内容:首先,教师要完善教学设计。在制定教学设计中要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课堂教学设计,是重在以教学技术的视角,来设计课堂教学;在基本的教学设计下注重课堂教学的审美设计,则是重在以教学艺术的视角,来设计课堂教学。其次,要保证课堂效益的最大化。要想创设灵动课堂、打造高效课堂,就必须学会用“心”备课,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的能力提升才是最终的学习目标,比如,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组织合作,争辩探究。比如,交流时的尊重他人、倾听、问题归纳,展示时的自信、大方、表述风度、声音等等。

2.小学语文教学魅力灵动课堂的策略

2.1扎实平实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魅力、灵动四射的课堂构建首先要保证教学内容是扎实平实的,看上去两者似乎有矛盾,但是只有在扎实的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创设出有效的教学模式,在让学生掌握最多语文知识的同时,教师努力让课堂充满魅力,让学生愉快学习,这才是最终的学习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要做到语文教学的精细化点拨。所谓精细化点拨就是要在某个设计中进行精细、扎实的讲解,然后在这个点拨下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愉快教学。例如:教学北师大版的《女娲补天》这节课时,教师要针对第二自然段进行精细讲解。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女娲难过极了。”是为了什么?联系课文来体会一下。这时学生会仔细分析得出结论:人类都是她的子女,她的子民,看到自己的孩子受苦受难,心情当然难过。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女娲焦急的心理呢?学生回答:从立刻,求等词中进一步体会女娲焦急、难过的心情。这部分的讲解就属于平实化的讲解,然后教师让各个小组仿照老师的讲解方式,详细地进行以下课文内容的分析,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一方面分析为什么?一方面分析哪里可以看出?这样学生就掌握了文章主题,同时也了解了分析课文的基本方法,可谓一举两得。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由于课堂容量大,活动形式丰富,会让教师担心时间、浮光掠影,学生浅尝辄止、疲于应付。教师要注意应该围绕教学重点,用主要任务、关键问题统领一堂课,保持相对稳定的教学情境,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扎实。

2.2互动生成

魅力灵动的课堂需要学生展现自己的理解,展现个人的学习观点,因此互动教学必不可少。建构主义理论也认为,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是一个利用大脑已有的知识结构去固化或顺应外部世界的过程,而不应该是消极被动的机械接受的过程。教学中,提倡扩散性提问,它追求的目标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而是学生独创的见解;同时注重学生主体思维过程的展开,以深化学生的思维。例如:教学北师大版《田忌赛马》的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文。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读出恰当的语气。自学提示:A分角色朗读对话。B反复读读、想想,感受各个主人公说话的语气?这样小组学习,既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可以把老师讲授的时间节省下来,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充分地感悟。总之,学生是灵动的生命体,在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常会有许多预料不到的现象产生。面对这些生成性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倾听,及时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灵光,以自己的教学智慧去比较、判断、鉴别。

2.3智慧生长

教育是一个过程,是智慧生长的过程,是生命成长的过程,是顺应生命成长规律的知识积累。灵动的课堂要重视学生智慧的生成,有魅力的课堂要重视师生智慧之间的碰撞。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动态、静态的多方面展现。例如:教学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落叶》这节课时,教师组织学生学习“黄叶一片片飘下来,像一只只蝴蝶在飞舞”。为了实现灵动创设,教师可以画一片黄叶问:这里有多少黄叶?再问:一片片是多少片?(请一小组同学上来,大家画)理解一片片是许多片。然后,教师再提出问题:“谁让黄叶飘?”学生回答:是“风”啊!教师紧接着提出问题:会怎么样的飘呢?下面请一个同学模仿一下吧。学生模仿完后,让学生说一说,黄叶飘下来像什么?这样学生边玩,边看,边说,学生灵动的表现为教师的教学增添了新的思想。总之,诉求智慧的教学应以智慧统率知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生产过程,在不断的思维运动中实现知识向智慧的转化,促进学生智慧的持续生成与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魅力课堂、灵动课堂的创设,建立扎实平实、互动生成和智慧共长的课堂教学环境,全面提升课堂效率,实现课堂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陈海燕.牢记语文教学的根本[J].语文学刊.2008(24).

[2]刘喜有.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语文学刊.2009(22).

第5篇

一、准确得体,评价有效

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不能空泛。准确性是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灵魂。如果没有“灵魂”,教师的评价语言就没有生命力,无论用词如何考究、语句多么华美,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例如,数学课上,教师让学生做板演后说:“做得好!”学生纷纷举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总是:“你真棒!”“你真了不起!”“好极了!”……不论学生做得如何,教师评价都是“好”、“棒”,整堂课“赞”不绝于耳。课堂表面上是热热闹闹,却没有实际效果。因为学生只是一味地跟着老师说好,而实际上并不知道同学“好”在哪里,“棒”在哪里?

例如:“你的题目做得正确,如果速度能快一些就更好了。”“你真行,对刚才的问题,不满足于找到结果,而是观察思考,又有新的发现。如果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那就更了不起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准确地评价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不足。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准确而又得体,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二、语言幽默,评价风趣

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教师课堂评价语言不能单一,不能老套,左一个“你真棒”,右一个“你真棒”,学生听后肯定感到厌烦。运用机智幽默、生动优美的课堂评价语言是调节师生情绪、打破课堂沉闷局面所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

富于幽默感的语言更容易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更容易缓和师生间的紧张气氛,也更能使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处理矛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就做得很成功。他在教学《统筹方法》一课时,让学生口头列举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统筹方法的例子,不少学生都列举的是做饭、烧水之类的事。对此,不能简单否定,但课堂又不能滞留不前,当时魏老师便风趣地加以点评:“咱们能不能把自己从狭小的厨房里解放出来啊,把眼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呢?”学生会心一笑,课堂便被引向了深入。可见,富于幽默感的评价语言既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达到匡正纠谬、明辨是非的目的,更可以创造出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以愉悦的心情主动、生动地学习,从而使课堂生花,为教学增色。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艺术素养,努力磨砺自己的教学语言,才能成为学生真正信服的“幽默大师”。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评价语言趣味的魅力,使课堂充满活力和精彩。

三、注重情感,评价真诚

教师的评价语言要诚。真诚的情感是打动一切的泉源。教师的评价,无论是高明抑或很纯朴,只要真挚诚恳,就能让学生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数学课堂评价是在教师与学生平等信任中进行的,只有师生心与心相通,才能展开真正意义上的评价。例如当学生说出不一般的见解时,教师应满怀谢意地说“你的精彩发言给了我启发”;当学生超越你的思维时,教师应宽容地说:“你真了不起,就照你说的试试吧。”

又如:在一次公开课中,听课老师众多,一位平时沉默寡言的小女孩被指名回答解题思路。最初小女孩慢慢地站起来,一声不吭,但在老师一次又一次的鼓励下――“你肯定行,老师跟你一起说,好吗?”“你先试试,轻轻地说给老师听。”“老师就知道你肯定行,这不,说得多流利,思路多么清晰呀!”小女孩终于战胜了害怕的心理,流利地回答了问题。

四、事实出发,评价翔实

教育家班杜拉认为:“看到榜样的言行受到奖励,要比只看到榜样的言行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同样,他也认为:“看到错误的行为受到批评,也能有效的遏止学生进行错误的尝试,并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这表明教师评价中既要有表扬,又要有批评。我们说真挚诚恳对待学生,但并没有放弃批评。因为挫折教育甚至失败教育是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不可或缺的手段。

第6篇

导入很平常,直接介绍诗人。但是可以看出教师的从容和准备的充分。教师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抓住了最重要的信息。“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40岁之前,他是个真正的隐士;40岁之后,他起了用世之心,到京城参加了一次科举考试,但没有考中,于是再次隐居;期间,他短暂地给张九龄做过一段时间的幕僚。”“他世居襄阳,后人也称他‘孟襄阳’。”在一个个学生回答之后,教师的总结具有概括性且让人易于接受。接着,教师请大家先自由地读一遍《与诸子登岘山》,在学习之前再次熟悉诗歌。之后齐读一遍,教师个别检查大家对字词的掌握。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两句,教师自己带着学生分析。教师的分析零碎却各有抓手:“诗人不依托景物,而是单纯地写感情,自然就透出一种感发的力量。”“开首两旬从大处从宏观落笔,平凡真理信手拈出,为下面蓄势,引出作者的浩瀚心事。”教师还列举了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作为佐证,说这两句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一样,让人从直接的慨叹中感受无尽悲慨。其实,任何读者,读了这两句都会产生一种共鸣,师生从探讨中得出共识:“一人诗,诗人就流露出了心事茫茫和无限惆怅。”

“下面,他要用一个很具体的事件表现出这种苍茫和惆怅。也就是说,诗人需要进人登岘山这一具体情境了。”教师的引导平缓而妥帖。“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因为我们悠久的历史,我国的风景名胜一般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在风景之外,更有一种古往今来值得保留的名人轶事,使风景更多了人文典故。那么这个岘山有什么“胜迹”呢?“这两旬清楚地暗喻羊祜故事。”然后师生一起看诗歌下的注释:羊祜登临此山,曾对同游者说:“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羊祜镇襄阳颇有政绩,深得民心,死后,襄阳人民怀念他,在岘山立庙树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泪,杜预因名为‘堕泪碑”’。盂浩然登岘山,望碑而感慨万分,想到了前人的流芳千古,也想到了自己的默默无闻,怎能不黯然伤情?这一部分的感发点是羊祜的典故,教师讲典故过程中将诗中蕴含的作者渴慕建功立业的情怀渲染得恰到好处,让学生能够知人论世,推己及人。诗歌的学习上,应该有明晰的、从不懂到懂了从迷惑到拓展的过程。不一定全是朗读,也需要静思默想。有的诗歌能够在“书读百遍”中“其义自见”,而有的诗歌,只有在安静却活跃的思维过程中才豁然开朗,才能顿悟。

理解诗歌颈联内容的时候,“水落鱼梁浅”一句,一位学生翻译成了“雨水落到地上,鱼梁洲露出了低平的地面”,引发一阵哄笑。教师没有笑,而是说:“这样的错误很正常,我以前也出过这样的错误。我们来看看为什么会出错?”另一个学生站起来补充:“通过这一联写景,可以看出是在寒冬时节,所以应该翻译为‘水位下落,鱼梁洲露出了清浅的地面’,这写出了当时景物的萧条。”大家称是。课堂波澜不惊,温馨亲切。我觉得,面对课堂上的争议,其实也是教育的契机,教师的处理是非常到位的:既促进了课堂,更保护了一个学生的自尊心。接着,教师请大家借助想象和联想,尝试着在各自的脑海中勾勒出颈联的这幅画面。教师的引导似乎是和学生谈心,课堂非常融洽灵动。学生站起来说说各自的理解之时,都有各自的特色。学生的发言也很精彩。“一个‘寒’字,可见草木凋零,一派肃杀景象?”“请看注释,如今孟浩然等人登山,瞻顾遗迹,自然也会喟叹自己是否‘湮灭无闻’了!这种情形下,谁会不泪下沾襟、悲从中来呢!”“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其实它包含了复杂的内容和情绪。”然后学生再次自读、齐读,个人读悟强化,课堂进行得很自然,教师的引导也很有章法。许多语文教师面对着层出不穷的教育新理念,喜欢强调新颖、追求前卫,那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教学形式其实就是教学的方式、方法、技巧等,它们本身不具有促进学生思维成长的作用,只是起到了调动学生思维的作用。而课堂的价值追求,肯定包括学生的精神成长;课堂的价值在于思维的碰撞;一旦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产生交流、汇通或者碰撞,形式就失去了意义,课堂的价值只在于过程中的生成和学生学习的有效。

这节课上,教师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时,不忘文本是语文教学之根本;在尊重文本价值时,不忘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观体验。教师更多的关注教学活动进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值得称道。“一首诗歌的形成,是一个痛苦与快乐交替的过程。王维把心中的那份情感抑或感慨再现出来,是一种痛苦也是一种快乐。”“此诗意在吊古感今,把历史与现实、写景与议论融为一体,清远自然而又深沉感人。”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他登上岘山,想到羊祜当年的心境,想起羊祜说过的“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的话,与自己的处境正相吻合。“湮灭无闻”正是对自己遭遇的写照,触景生情,倍感悲伤,不禁潸然泪下。“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羊祜尚且悲自己在百年之后,默默无闻;孟浩然自然会引为同调,感触更深。话又说回来,把渺小的个人放入一个阔大的时空背景之下,谁能不悲?本诗所表现的主题和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尾联巧妙作结,余味无穷。

一节课很快过去了大半,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且基本理解了诗歌内容、情感。教师开始进一步拓展,问:“我们曾经学过哪些与这首诗表达的情感相似的古代文学作品呢?”这个问题让学生马上想到了上学期学过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开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一句‘大江’‘淘尽’等,显现了阔大时空之下诗人的渺小和苍茫感。”有的学生想到了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其实何止‘众山小’,还有诗人的渺小。”还有学生说到了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诗人登高望远,反用其意,‘望眼’和‘最高层’体现了诗人的理想和抱负。”这一部分的拓展,让人感觉到课堂教学内容充实丰富起来了。这个教学环节是一个亮点,处理得很机智巧妙:既让学生感悟到了诗歌的个体魅力,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主动体悟到诗人遣词造句之精妙,获得语言的滋养;还能让学生在揣摩、品味诗歌语言的同时,情感受到熏陶,能力得到发展。我以为,这种把具体语言学习作为本体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学习。学生在掌握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他们精神世界、审美情趣等素养也能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发,这种潜滋暗长的濡染给予学生的是真正的人文关怀。在对这样一首诗的教学中,教师努力“发掘课程内涵”,这是新课程下,一种充满希望的从讲授式到探究式的课堂教学实践。

第7篇

关键词:灵动课题;美术;魅力

尊重小学生,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小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学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究、去思考,注重艺术能力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

艺术。

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绘画欲望

导入是美术新课教学的先导,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美术教师精心安排的导入可以使小学生迅速进入角色,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好的故事不仅能美化孩子的心灵,而且能激励孩子进步,调动孩子的绘画欲望,让孩子在故事中明白生活中的道理。放飞学生的思维,彰显个性,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如,学习《小鸟找家》一课时,教师讲述故事:一只小鸟跟着鸟妈妈搬迁到一个美丽而又陌生的地方。好奇心驱使它告别妈妈,兴高采烈地飞到了森林里和蝴蝶一起玩耍。不知不觉,太阳已经下了山,蝴蝶回家了。可小鸟却迷了路,周围漆黑一片,小鸟怎么也找不到家了。她急得哭了起来:“呜呜,我要回家!”小鸟迷路了,谁能想办法帮助小鸟找到家呢?学生带着疑问开始思索,想到了各种发光的物体:星星、月亮、灯笼、萤火虫、汽车灯、手电筒、路灯等。教师顺势引入课题,用我们手中的画笔帮助小鸟找家,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孩子。运用各种不同的绘画材料以及各种不同的绘画方式进行艺术创作。一节轻松愉快的美术课就在这种轻松的故事导入中拉开了帷幕。

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小学美术是视觉艺术,让学生自主探究进行比较,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能从多角度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分析,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美术教学的积极性。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教师为学生提供质疑、探究、讨论的机会,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应根据小学生好奇、易动、好探求的心理特征,抓住小学生的兴趣点,巧妙地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使小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自觉地进入探究氛围。提倡以小学生为中心,强调小学生“学”的主动性,从而使小学生最有效地进行学习,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做泥饼干》一课时,教师一进教室就端着一个装满了各种颜色泥制饼干和各种形状花纹的真饼干混合在一起的盘子,孩子们见状忙说:“哇,这么多饼干啊!”饼干是小朋友喜爱的食品,孩子们兴致勃勃,课堂立刻涌动起来。忽然有位学生叫“饼干是假的!”大家立刻安静下来,教师告诉学生今天我们也来自己做饼干……学生积极性高涨,踊跃尝试。教师讲解制作泥饼干的要领,并进行艺术花纹设计,学生听得特别认真,自己动手用彩泥创作,兴趣倍增。不一会儿就制作了许多漂亮的小饼干,上面有各种各样精美的花纹。教师把他们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点评,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学生的兴趣达到了。这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人,诱发了其无穷的创造能力。

三、合作交流,促进学生的个性张扬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能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小学生个性张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美术课堂上,要大力渗透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让他们不仅在课堂上接受美的洗礼,而且在课外创作活动中得到美的升华。教师要灵活处理教材,分层教学,设计供小学生自主选择的活动内容或方式,使每个小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给学生以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实现自我价值,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增强自我意识。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围坐成圆形、马蹄形、船形、花瓣形,便于学生合作交流。教师以课堂为核心,以小组活动为拓展的手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践证明: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便会主动愉快地去接受它,并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探究它。如,学习《下雪天》一课时,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设计让小组同学共同完成一幅冰天雪地的作品。孩子们在雪地上滚雪球、打雪仗,尽情地玩耍。组长为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让每个小学生都能无拘无束地应用自己内在的创造力。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让学生乐于合作,善于合作,懂得怎样与他人合作,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使教育内容具体化,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美术知识,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作为美术教师就应引导孩子从书本中走出来,到自然中去,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吸取养分,获得灵感,创造未来。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是无止境的。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应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不断丰富课堂内容,努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绘画能力,让美术课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园。

参考文献:

[1]张巧.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上好美术课[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1(Z2):26-27.

[2]程欣.让美术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J].中国校外教育,2010(15):54.

第8篇

要追求“美感”和“效率”共同实现的语文课堂,教师应在遵循语文教学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加强课堂教学的审美设计,将“教学技术”和“教学艺术”整合起来,对课堂教学进行“审美”考量,努力营造美感课堂,充分发挥课堂的美育功能,让学生在发展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愉悦体验,感受到语文教学的独特美感,从而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教师在进行课堂审美环节的设计时,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 加强情感调动设计,构建浓郁课堂心理场

课堂要充满美感,就必须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对教学进行“整体”的审美设计。李如密教授指出:“教学美的欣赏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这一过程由审美期待、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心象、审美共鸣、审美回味等心理环节组成。”而在教学之始,教师就要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审美期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认知学习必须同情感相结合,心智发展必须同情绪发展相结合,教学活动是认知流和情感流两个方面同时交互作用的过程。美感是一种情感的体验,一种心理的感受,在充满美感的语文课堂上,应该有情感的自然流淌、碰撞、交融,交汇成一个强大的情感心理场,学生沉浸其中、陶醉其中。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调动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使课堂充满着情感的脉动,充分发挥群体心理的感染、陶冶功能,让学生入课、入情、入境,这是构建美感课堂的前提和保证。

要引发学生的审美期待,调动学生的情感,教师首先应了解学生的心理情感状况,为其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心理氛围,使其真正进入课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课堂教学魅力,在于她独特的课堂教学感染力,源自她善于创设语文课堂情境,她能让学生着魔般地跟随她渐入文章之佳境,在不知不觉间受到感染熏陶。如在上《最后一次讲演》时,于漪老师先是有表情地朗读闻一多先生的《红烛》序诗,“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底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在激发学生思考的同时,出示《闻一多传》封面图像,将之与《红烛》序诗对照讲解,指出该诗是闻一多先生的自我写照,借助诗情画意去拨动学生的心弦,接着引用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中的语句,引出讲演的前前后后的事实,渲染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横眉冷对特务的手枪而慷慨献身的情景。就这样,层层深入,推波助澜,走向。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于漪老师没有急于学习文本,而是通过闻一多先生的诗句、闻一多先生的照片以及的评价、相关背景的介绍,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个伟岸的闻一多先生的形象,激发起学生崇敬、敬仰的情感,营造起一种浓郁的课堂情感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相互感染,相互激发,从而碰撞出一朵朵智慧的火花。正是于漪老师有效的情感调动、激发,奠定了本节课成功的基础。

语文教材中许多文章都饱含着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人生感悟。部分文章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差甚远,学生缺乏相关情感体验;有些文章所蕴涵的情感学生虽有相关体验,但感受不够强烈,这种情感的隔膜将会影响课堂的整体氛围。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体察他们在阅读时可能会出现的情感障碍,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思考采用什么教学资源、何种方式搭桥架梯,帮助学生消除情感上的隔膜,调动学生的情感储备,营造整个课堂的心理情感场。只有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情感脉搏,语文课堂的美感才有实现的基础。

引发学生的审美期待,调动学生情感,构建课堂浓郁心理场,教师除了通过一定的媒体和手段,创设富于审美性的教学情景外,巧妙设置悬念,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有效的方法。一位老师在教《雨钱》一文时,以“如果说天上会下钱,你相信吗”进行导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进入到本文的学习之中。钱梦龙老师在教《死海不死》一文前,先带领学生用鸡蛋、烧杯、盐等进行实验,一下子吸引住学生,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课文的高效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穿插

加强课堂审美设计,

诙谐幽默的话语,也能融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兴趣,而这些表面看来是无心之举,其实均来自教师课前设计的精心准备。

二、 挖掘文本美点,追求教学流程设计的审美化

语文课堂的美感主要来自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感受语文本身的美感。课堂上,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品析、揣摩、涵泳等,透过文字的表层,体会人物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把握人物的情感脉搏,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美丑善恶;引导学生神游祖国的壮美河山,感受杏花春雨江南的婉约,体会塞上秋风骏马的雄浑。在充满美感的语文课堂上,其美感必定是通过语文的方式获得,其表达也必定以语文的方式呈现。这样的课堂洋溢着浓浓的语文气息,学生感受着语文学习所带来的愉悦、快乐,得到语文的滋养和熏陶。这样的课堂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求,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

如今有些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的美感,将主要的精力放在课堂音乐的选择、精美课件的制作上,在教学中大量开展拓展活动,而对文本的解读较为粗略。在那些悠扬乐曲、精美画面、煽情话语的调动下,课堂也充满了美感,但这种美感没有彰显语文的特征,反而是对语文的背离。

为了让课堂焕发美感、彰显语文魅力,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反复地、多角度地阅读钻研教材,发现教材的不同侧面、不同层次的美点,挖掘文本中的情感美,分析文本中的形象美,品析语句中的语言美,体味文本中的意境美,发现文本的结构美。以《挥手之间》一文为例,余映潮老师曾从如下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去钻研:课文的铺叙美、课文的议论美、课文中的瞬间美,课文结尾的画面美、课文中人物的造型美、课文中的追叙美。教师通过反复阅读、多角度品析教材的美点,为教学过程的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了达到教学过程设计的审美效果,教师应从教材特点出发,确立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运用适宜的教学手段,集中展现教材的美点,形成生动的教学局面,努力做到教学内容、教师语言、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审美化,使学生在富有美感的氛围中进行学习,积累知识,增长才干,陶冶性格。

如余老师在执教《天上的街市》时,第一步,教读――体味诗的音乐美。教师范读并提示:读出节奏,读出停顿,读出重音,读出韵脚。学生自读。第二步,讨论──品析诗的图画美。教师启发:《天上的街市》的画面是很美的,几乎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美的画面。下面请同学们用“美在……”这个短语,就诗的内容,说一句话。教者小结,讲析诗的表达内容。第三步,品味──感受诗的情感美。教师在范读带读的基础上启发:诗的情感,显露于诗的字里行间,表现出微波荡漾的感情、浅吟低唱的韵味。请读出第一节的惊喜,第二节的赞美,第三节的欢乐,第四节的甜美。第四步,引导美读《蝶恋花・答李淑一》。在教师的引导下,比较两首诗中的韵味和风格,要求读出豪放雄浑的气魄。最后,教师小结:我们在读诗和散文时,就是要进行美读,就是要体味音乐美,品析图画美,感受情感美。

在这则教学案例中,余老师的教学设计十分精巧,他将美读作为主导教法,以紧凑的教学环节、流畅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对文本进行审美阅读,获得审美体验,使课堂洋溢着浓郁的审美气息,彰显了余老师对语文课堂教学审美的追求。

三、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洋溢课堂美感氛围

美的教学内容,美的教学手段都要凭借富有美感的教学语言去体现。课堂要洋溢浓郁的美感气息,教师自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的思维活动、情感活动都起着主导与调节支配的作用。课堂上教师丰富多彩的点评,抑扬顿挫的诵读,声情并茂的讲解,诙谐幽默的发问,无不折射出教师自身的审美底蕴和品位,让学生获得美的感染熏陶。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语言,努力追求教学语言的雅韵,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富有美感,尤其是课堂导入语、提问语、结束语,教师更应着力锤炼。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