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20 17:22:5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学生社团活动实践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高校社团活动;学生期望
一、引言
在当今,大学生要想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环境生存,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而且还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这些综合素质是课堂教育所不能全部给予的,还必须由高校社团活动来提供。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学生自发组织的群众团体,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和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高校学生社团活动非常兴盛,其规模、数量、质量都远远超过以往。高校学生社团活动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才能的舞台。社团可以通过一系列活动,培训,外联,集体生活等方式来帮助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进一步与社会发生关系。因此调查高校社团活动现状与学生自身对活动的期望,可以了解社团运作的经验和不足,总结有效的管理方法,使社团更好地发展与合作,为繁荣校园文化、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作贡献。
二、方法
辽东学院大学生社团活动现状问卷调查从2014年10月9日进行问卷发放,到10月31日回收答卷结束。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答卷198份,回收率为99.5%。其中有效答卷196份。有效问卷的评判标准是:一份问卷中的有效答题数超过12道(即≥总题数的2/3)。
1.调查的方式
本次调查,采用整群抽样方式和随机抽样方式,以班级为单位做整群抽样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答卷98份;剩余的100份在图书馆第一借书处随机发放试卷,收集到大量可供分析的宝贵数据,调查的重点大学生参加社团的目的和原因、从社团活动中获得收获以及希望社团今后发展的模式三方面。本次调查采用Excel软件作为数据统计工具。
2.调查结果
2.1大学生参加社团的目的和原因
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大学生参加社团的目的和原因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锻炼实践能力,为自己以后得就业做准备”(所占比例为42.5%);“丰富大学生活,开拓眼界”(所占比例为34.5%);“符合自己的兴趣,展示自我才华”(所占比例为30.5%);而“创新型强的,可以展示学生才华的社团比较吸引学生”(所占比例为49%);“社团举办的活动次数较少、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所占比例为47.5%)是未加入社团或长时间未参加社团活动的原因。
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参加社团在锻炼自身这方面寄予厚望,希望在大学生活中通过参加社团活动使自己能力提升,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而创新型强的,可以展示大学生自身才华的社团吸引学生的参加;学生如果社团活动达不到自己的预期,则会放弃。
2.2从社团活动中取得收获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经常参加哪类社团的活动”,排在第一位的是“艺能、兴趣爱好类”,看来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排在第二位的“公益类”,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最富有活力的代表,展现了他们对社会公益参与的积极性,愿意为社会贡献他们的热情和活力,同时也希望在各种活动中收获社会技能,为以后参加工作打下基础。排在第三位的为“运动类”、“专业学术类”、“语言类”,这些社团活动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丰富自己的知识。
调查结果显示,在“参入社团的最初目的是否达到”问题上,学生肯定回答的比率达到八成以上,大学生所在社团都比较中对社员的培养,社团活动较多,但形式较少,社员反应一般,积极性一般。
从以上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参加社团活动方面积极性较高,所在社团对社员培养比较重视,但由于社团活动形式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热情。
2.3希望社团今后发展模式
在对社团的描述中,大学生赞同的说法排在第一位的是:“社团更应该提供和外面接触的机会,借此多了解社会实际情况”(所占比例为46.5%)。大学生希望通过社团这个媒介,对社会多一些了解。希望社团改进的方面则是“积极组织活动,提高社员素质”(所占比例为47%)占第一位;同时希望社团多与校外企业合作,同时社团搭平台,社员去企业开展实践活动(所占比例为51%);而其他的技能、学术知识等方面的竞技比赛和文艺晚会等娱乐活动则分别排在第二、第三位,这个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大学生渴望了解社会,多接触社会,为以后的就业打下一定的心理基础这种愿望。
同时,通过本次调查搜集一些个别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对社团工作则更直接、更具有针对性。在反馈的意见和建议中,比较集中涉及的问题是:希望老师也参与社团活动;社团活动可以像公益方向发展;希望社团以培养学生创新为目的开展活动;社团活动多一些实用性等。
三、结论
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锻炼实践能力,为自己以后得就业做准备;在社团活动中这个目的有八成以上的学生认为已经达到;在今后的社团活动则希望多与校外企业合作,能够提供一些培训、实践的机会。
由此可见社团的发展对校园文化建设极其重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大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开展课余活动最大的载体和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校园文化的发展及大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所以要加强对社团的管理,同时社团自身也要加强建设,加强组织内部建设,完善社团的内部组织机构,加强管理从而提高社团活动质量,以此来达到最佳效果。
本研究为辽东学院校级科研基金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大学生社团活动对培养创新性人才素质作用的影响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张东伟.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性质的作用与管理[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1)
【关键词】学生社团;问题;对策
一、高校社团活动的作用
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大学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是对大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第二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培养兴趣爱好,陶冶思想情操,展示才华智慧的广阔舞台。学生社团活动都是由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结合学习、生活的实际,自愿选择的对象性活动;是大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及探索人生的重要实践活动。
(一)高校社团活动的健康开展,有利于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社团作为学校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因为其专业的交叉性、活动的实践性、组织的社会性而具有实践和教育的功能,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他们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形成的各种社团组织,在没有任何外部压力的情况下开展各种形式的有益活动,在这些活动的过程当中大学生们就进行着潜移默化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从而培养了他们自律自控的能力,逐步形成高度的自觉性、强烈的事业心、紧迫的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大学生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是繁荣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的客观要求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和完善使学校教育功能得以延伸。学生在校园文化中,不断体验、熏陶和升华,其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也相应地不断提高。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既为校园文化生活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又为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和活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有利于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展示,塑造优美的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三)高校社团活动的健康开展,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当代大学生最大的弱点是社会实践能力差,社会经验少,加之应试教育的弊端,往往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学生毕业走向社会以后,适应性差,适应周期长,不利于创新能力和开拓型人才的培养。而大学生社团组织的建立,正好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平台,通过组织学术性活动、服务性活动、科研创新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去了解认识社会,锻炼自己,为今后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发展历史相对较短,对学生社团的性质、作用、组织制度、管理办法等的研究,都处于探索阶段。目前高校社团发展的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社团规模在不断扩大的同时,管理较为混乱
各高校学生社团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其成员几乎覆盖了校内不同的院系、专业、年级和班级。在高校学生社团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管理比较混乱的问题,部分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权交给学生会,对学生社团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导致学生社团的发展比较盲目;学生社团内部管理也相当混乱:有些学生社团组织结构松散,会员流动量大,缺乏组织纪律约束,随意性大。
(二)社团特点突出,但活动质量有待提高
相对于传统的娱乐健身型学生社团而言,一些理论学习型、专业研究型和管理服务型等社团仍存在吸引力不足、学生参与热情不高等问题。另外在学生社团类型多样化发展的同时,其各类社团活动质量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一些高校学生社团数量众多而活动却很少,或根本不开展活动,社团成了空架子,名存实亡;或者虽开展一些社团活动,但许多社团活动缺乏整体规划,缺乏指导,只是一些低水平的重复活动,影响了社团的稳定发展。
三、加强高校社团建设的对策
(一)健全社团管理机制
在社团管理机制上要根据每一个社团的特点,通过制定完善的管理办法,来达到增强高校社团凝聚力、影响力的目的。同时,随着社团管理机制的完善,也会增强社团在学生们心中的地位,让学生感受到社团是一个有纪律的组织。通过将有共同兴趣的年轻人集合在一起,让每一个会员都参与到社团的发展当中,找到自身的存在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这样一来,大学生通过在社团中参加活动,自然而然地营造了校园文化的高尚氛围。
(二)提升社团活动层次
社团门类繁多并不代表真正的繁荣,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才是大学生社团的生命力所在。只有不断创新的社团文化,才是反映时代精神的社团文化。社团必须通过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通过举办高质量活动,争取向高水平、高层次的目标迈进;在活动的创意、策划、质量、品位等方面多下工夫,不断提高社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避免 “为活动而活动”、“为宣传而活动”的功利行为和错误观念,增强活动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坚持活动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力求出精品、上档次;倡导积极高雅的文化内容,祛除消极庸俗的内容和形式,注重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鼓励和指导精品活动的开展。
(三)加大扶持力度,寻求资源保障
学生社团的发展要以改善物质条件为基础。高校应该在政策上加大对社团的经费投入,在每年的学生经费预算中要安排一部分专项经费在学生社团活动上;可以建立学生社团活动项目申请答辩制度,学生社团根据学校活动的安排制定出自己活动的策划书,学校组织统一答辩、立项,给予经费上的支持;为学生社团提供稳定的办公、集会场所,在活动场地、活动条件、宣传阵地等方面给予学生社团优惠和支持,为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参考文献:
[1]李雪梅.戴钢书.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思想教育功能[J].政工研究动态,2007,(7)
[2]杜大鹏.高校社团建设中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J].黑龙江生态职业学院学报,2011(1)
关键词:大学社团;职业能力;实践效利
大学生社团活动是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高校校园文化和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素养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依托大学生社团,在实训基地开展旨在提高大学生职业技能的实践活动,实现社团活动与学生职业技能课程相互补充,是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实训基地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社团活动缺乏校方及实训基地的有效监管和指导
目前在高等院校,学生社团活动基本都是以学生自主策划、自主安排、自主运作为原则进行的。坚持自主性原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都有着很大的作用。但这也易使学生社团活动以学生兴趣所在为目标,弱化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同时,也导致学生开展的活动同实训基地和社团教师的监管指导相脱节,学生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反馈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很难实现有效的过程监管,影响社团活动的质量。
(二)社团活动缺乏整体、一贯式规划
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既要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也要具体结合学生的职业需求,逐步形成以新课程的理念统领的、符合学生职业技能发展的、一贯的、有梯度的社团活动模式,以适应学生未来实际岗位需求。但目前学生大多数社团活动内容较灵散,不成体系,缺乏层次性、递进性和整体性,影响学生整体实践水平的提高。
(三)社团实践活动成果验收手段单一
目前,社团活动主要是由校方负责考核和验收,因而多数社团活动成果验收的主要手段是校方管理部门查记录、看总结、听汇报,考核方式虽然简单易行,但成果的验收很难避免片面性,不利于指导教师总结评价,进而影响社团活动的下一步开展。
二、学生社团在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活动的策略
(一)搭建网络信息平台
学生社团活动在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这就需要实训基地及大学生社团要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严格、细致的过程监管。在监管的过程中,实训基地要同学生所在学校实现社团活动的共育共管,指导教师要随时掌握活动开展的过程,适时做出相应的决策;接受学生的实践反馈,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这要求在学生社团开展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一种有效、畅通的信息沟通机制,有助于学生社团活动的进一步科学管理,激励学生形成积极的参与态度。
信息沟通机制的运行依赖于社团组织活动信息平台的搭建,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来实现:
1.建立社团实践活动联络群,通过网上群组交流来实现实践活动的管理与指导。群组成员应包括实训基地指导教师、管理者,学生社团校方管理者、指导教师以及全体社团成员。
2.建立相对稳定的社团实践活动信息网站,实现社团活动相关指导信息的更新与资源共享。网站主要内容可以设定为同级同类院校开展社团活动的成功案例、社团实践活动资讯和当下最前沿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等。
(二)分阶段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根据社团活动群体,有目的性地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和手段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在实训基地中以社团活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是一个由低级逐渐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因而我们对学生的社团活动实践要求也要循序渐进、分阶段、按专题落实。
由教师引导,使学生由较低水平逐步发展到较高的水平,最后由学生独立完成,不能操之过急。在活动中,教师要时刻注意启发学生积极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学生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去解决问题,注重对技巧和规律的总结和运用,注重实践过程的体验。
同时,活动的开展要按专题来进行,即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分别确定不同的中心活动项目,围绕这一中心活动项目展开活动。由于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中心活动项目,使社团活动的开展能从不同侧面确定不同的主题,既丰富了学生的活动内容,又有利于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实用需求出发,从不同角度感受、体验、整合直接经验,较快地提高职业技能。
(三)活动成果验收手段要多元化
对学生社团的实践活动要全程跟踪指导,对其成果要定期验收和评价,主要方式和手段为:
1.活动成果验收要采用双重评价方式,即实训基地现场专家和校方指导教师对社团活动分别作出评价。各种评价主体有明确合理的比例分配,对学生多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最后结合二者的评价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作出综合性评定。
2.观摩学生实战技能,侧重学生职业技能的考查和评定。
3.可将社团活动和获取相关职业技能资格相挂钩。将社团活动与技能考核、验收相结合的同时,鼓励学生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科学管理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完成学生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平台。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校学生社团在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和重要。因此,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深入研究,为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对学生的发展、对高校文化建设、对国家素质教育的提高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高校大学生社团活动的作用
社团活动作为继党团活动和政治学习活动之后形成的另一种思想政治工作新载体,具有一定的实效性,透过它可以真实正确的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有利于高校深入细致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进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使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社团活动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大学生在社团里会担当某个角色,负责某项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他们要组织协调各部门,各人员相互配合,最终使活动顺利圆满进行,这样的过程使学生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大大提升。
社团活动可以使学生缓解压力,疏导心理,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因为多数同学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社团的,因此在社团活动中,他们能够体验乐趣,缓解压力,身心得到调整和休息,从而消除疲劳,减轻心理压力,疏导心理障碍。除此之外,参加社团活动还可以认识新同学,扩大视野,提升人际交往能力,这些都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帮助。
社团活动可以使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完成社会化,为就业打基础。高校社团活动满足了学生实践的需要,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发展。大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创造力、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和敬业精神都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这为大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校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
由于本人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对学生社团的管理以及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一直有参与,因此就平时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阐述几点高校社团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普遍对社团有浓厚兴趣,但参加社团的盲目性大,很多学生不能清楚地把握自己的发展
大多数的大学生对加入社团有浓厚的兴趣,据调查,有83.24%的学生参加了学生社团,其中58.41%的学生参加了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社团,大学生参加社团已经相当普遍,绝大部分学生都有参加社团的经历[1]。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所参加的社团缺乏了解。有些学生并不知道参加的社团要做些什么,看自己的同学参加了就跟随着加入;有些学生是被动员参加的,显然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社团;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参加的学生社团越多越好,今年参加这个,明年参加那个。这种现象体现出大学生参加社团的盲目性非常大,他们不能够清楚地把握自己的发展。
(二)社团活动质量良莠不齐,社团的组织和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
目前,高校社团的组织与管理水平有高有低。[2]发展好的社团其组织结构合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积极性较高,社团活动丰富多彩,活动质量高,并能突出该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与氛围,能给同学们的全面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活动环境。而发展较差的社团情况各不相同,但其主要表现是社团发展不规范,发展不平衡、活动影响力有限、质量差。
(三)社团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够丰富新颖,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
有些社团组织的活动内容单调、缺乏创意、没有吸引力,加上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比较丰富,他们自然不愿参与其中。有些社团开展活动缺乏持续性,不能常年坚持,甚至有部分社团有名无实,社团活动处于停滞状态,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虽然加入了社团,但对社团活动参与程度不高,甚至不参与的现象。此外,随着年级的升高,就业、考研的压力越来越逼近,也导致学生投入到社团活动中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
三、社团的科学管理
(一)健全和完善社团管理制度
任何团体都应有健全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健康的发展和壮大。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创新的实践阵地,必须要有合理的管理制度。除了一些常规制度外,在这里本文着重针对社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科学管理制度。
针对大学生盲目加入社团,不能把握自己的发展,并严重影响了社团的正常运行这一现象,本文提出必须制定严格的“入团机制”,具体从两方面入手。第一,要做好宣传社团的工作,吸纳社团成员前必须召开宣讲会。对于那些对该社团有兴趣参加的学生通过宣讲会的形式进行介绍,把该社团过去主要搞了哪些活动,社团成员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一一介绍给同学们,使他们心中有数,了解加入该社团后会参与什么工作,是否对自己有益,或者是否对此有兴趣。学生在对所要加入的社团有了充分的认识后再决定是否加入,这样一方面尽可能的避免了学生盲目加入社团,另一方面也大大减少了盲目入团后不参与社团活动那些学生给社团带来的不便。第二,对于想加入社团的学生,社团也要有规范的入团标准来筛选新成员。每个社团都有各自的特色和特殊性,这也要求社团成员具备相应的能力,在入团前,社团按照标准来筛选成员,使适合自己社团发展的学生能够加入社团,这对社团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当然,这也是秉承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进行的筛选,这样做既有利于社团发展,又不会因为不适合而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但对于一些娱乐性社团或公益性社团,比如体育社团、志愿者社团等等,就不需要入团标准来进行筛选了。
实行“入团机制”能够较有效的避免学生盲目入团,也能使学生更清楚的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还能使社团获得精英。
(二)加强社团干部组织管理能力的提高
针对目前社团发展水平高低不一这一现象,本文提出要大力提升社团干部的组织和管理水平,同时重视后备干部的培养。社团发展的好坏,无非是看社团活动的质量高低,这就需要社团成员从活动策划、组织到实施都有能力过硬的干部来领导,使这一系列工作能够高效进行。那么如何提升社团干部的组织管理能力呢?本文认为干部交流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一个学校有许多社团,各社团之间可以经常交换一两名社团干部来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如何更好的管理各自的社团,相互取长补短,在实践中逐步提升各社团的组织和管理水平。对于一些有能力的社团成员,社团应该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重点培养,这样既提升了社团的组织管理能力,使社团能够长期持久的发展下去,也避免了社团创立者在毕业后,该社团就随之销声匿迹。
(三)创新社团活动形式,丰富社团活动内容
社团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如果得不到创新和丰富,每次活动都重复从前的老路子,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大大降低学生的参与程度。有些学生认为不去参加活动都知道活动内容是什么,这样的社团怎么可能长期发展下去。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要求社团成员要与时俱进,不断增长见识,充实新思想,新思路,这样才有可能策划出吸引学生们的社团活动。除此之外,社团还应利用社团以外的一切有利资源。比如向全校有奖征集最有创意活动策划,这样不仅能够获得好点子,还能够从众多的策划中受到启发,产生创意灵感,策划出更好的社团活动;或随机对学校学生做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偏好,进而开发出学生喜爱的社团活动。
总之,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组织,已成为大学生培养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展示自我的平台。社团发展的好坏与社团管理水平的高低密不可分,因此,有关高校社团管理的研究还需要深入细致的进行,进而为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校园文化的繁荣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曦.大学生社团活动管理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大学生参加社团是大学生涯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社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了众多学子的的素质,同时,“社团“也成为了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的代名词。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和愿望组织的群体性团体。社团是学生自我塑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大学社团无论是从规模、数量、质量,都远远超过之前。实践证明,高校在深化改革、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积极引导,大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对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学生社团是课堂教育的有效延伸和补充。能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激发思想、熏陶品格、发展个性,巩固、深化、扩展课堂所学内容,而且特别注重知识的转化和运用和创新。学生社团活动可以弥补学生在课堂上教学内容和形式的不足,注重实践能力更贴近学生、更丰富、更灵活,适应学生的不同需要,对创造人才具有独到的功能。其次,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自我教育和同学间相互教育的良好形式。在高校中学生社团已经成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因此,通过调查大学生参与学生社团的情况,以及大学生对于各类学生社团的看法,可以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学生社团活动,研究学生社团良性发展的机制,这是学校保持健康稳定局面的重要途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适应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现实需要,组织和引导大学生发展社团文化生活,更是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和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社团现状调查
目前社团存在的优势是很明显的,如大多数学生是自愿参加社团,并对参加社团活动有兴趣,同时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参加社团情况的动机多样化,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些学校对学生社团情况不够重视,不予引导、鼓励、指导、任其自生自灭、对学生的社团管理体制存在着一些关系没有理顺的现象、学生社团指导教师工作得不到应有的承认、社团活动缺乏吸引力,会员流失情况严重等等,并且在社团发展中也显现出诸多矛盾,社团的创造力和活动的盲目性之间的矛盾,社团活动丰富化和校园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社团活动多样化和社团经费固定化之间的矛盾等。
调查方案以在校大学生社团发展的情况予以调查,结合其他高校社团发展的实践和经验,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试图在当前各高校资源限定的条件下,设计出有助于高校社团发展的长效机制,对高校社团管理工作提供有效参考。主要内容有大学生的基本信息、大学生参与学生社团的比例、大学生参与学生社团的类型、大学生对学生社团的看法及评价、学生社团对大学生活的影响等等。
(一)大学生参加社团类型
社团类型的多元化为同学们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提供了一个广泛的选则,在沈阳本地院校现有的社团基础上通过数据调查表明,最受大家喜爱的社团前三名分别是体育类社团、知识学术类社团和公益服务类社团。当然社团多元化选择也充分反应了当代青年积极表现自我通过各种途径实现自我价值的能动性。学生参加的社团类型还是比较丰富的,这有利于社团文化的多样化,丰富社团文化,学生在选择社团时,看重的不仅仅是兴趣爱好,还有一部分是希望在社团里学到一些专业类的知识,在丰富生活的同时,了解到更多的相关专业能力。
(二)参加社团途径
而在参加社团的途径来看,大部分学生参加社团的途径是通过社团纳新及宣传海报了解社团并加入社团,这说明了社团应加强宣传力度,尽量使每个同学都能充分了解社团的智能和意义,为每一个志趣相投的人打开欢迎之门。同时数据表明,另有一大部分通过同学介绍找到心仪的社团,这从侧面反映社团在学生中的口碑尤为重要,为之后社团的创建和募集新人提供了参考。
(三)参加社团目的
在参加社团的目的来看,64.74%的同学参加社团是为了结交朋友,出于丰富自己的见识,开阔视野,这种情况在大一学生中所占居多,原因是大一学生刚入校园,对大学的生活有着好奇感,想尝试一切新鲜事物及活动同时渴望结交更多的朋友。另有42.31%的人为了学以致用。从大家选择社团的需求出发,社团今后的发展建设更要围绕同学们的这些需求进行,从而更好的满足同学们的需求更有利于社团长期健康的发展。
(四)你认为加入社团是否和我们的学习相冲突
据调查数据,15.71%的同学认为社团活动与或多或少影响到了学习;84.29%的同学认为社团活动是丰富了课余生活,但不是很多,认为和学习没多大干系。说明大部分学生在参加社团活动的同时也很注重学习生活,能够合理的安排社团和学习的时间。同时作为一个大学生学习还是占主要地位的,社团在开展活动时,应尽量避免与学习生活发生冲突。
(五)大学生对社团评价结果
而从学生对社团活动的评价来看,选择“丰富多彩,很有意义”的学生偏多,其次是选择“表面热闹,没有意义”。说明现如今社团举办的活动质量提高了,参加之后的评价称赞的学生增加。但仍有一些活颖砻嫒饶值实质没有意义,往往是为举办活动而举办,失去了社团存在的真正意义。
(六)你认为大学的社团活动对你以后步入社会有帮助吗
7
对于加入社团后对学生步入社会是否有帮助这个问题,大部分人持不确定态度,高校的社团不仅仅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而且要在各个层面上对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有所帮助,让爱好上升一个层面。
(七)目前学生社团自身建设上存在的最大的问题
社团在建设发展时经常会遇到许多问题,此次调查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学生的真实情况反映出社团存在的缺点。通过调查得知,社团内部缺乏传承性、社团成员流动性太大是社团发展的最主要弊病。社团成员新老交替速度快,有些社团人员有限,当面临诸多问题,能承担起社团发展的人其实少之又少,最终会导致社团面临中途解散的风险,同时,规章制度不完善导致一些社团并不能成为一个体系,没能正真融入到学校学生当中去,社团管理者又不起到领导作用,管理水平缺失。
(八)造成不再参加社团活动的原因是什么
在此项调查中,大部分学生逐渐发现自己社团活动失去了兴趣便放弃了,深刻反映出了社团活动缺乏新意、活动质量不高或者对组内社员了解不足。其次是该社团长时间没有举办活动,很大程度上突出了一些社团空有虚名,管理人员不能很好的组织活动的缺陷。
横向分析:对于学生不再参加社团活动的原因这一个问题,在“学习任务重,无暇顾及”此选项中有34.69%的学生认为社团活动与学习发生冲突,说明大部分学生在参加社团活动的同时更加注重学习生活,但是,社团在开展活动时,应尽量避免与学习生活发生冲突。
(九)你认为社团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通过调查结果,参加社团主要要求是提高活动质量,凝聚人心,由进入社团的目的很多也是想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来看,社团应该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大家在这里不仅收获理论层面的东西更能获得宝贵的友情,通过一系列活动去提高大家之间的凝聚力,其次是提高管理水平,在学生认为社团建设的问题调查中,绝大部分学生认为社团建设及活动开展的问题是因为社团的规章制度不完善,这很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今社团发展的主要问题,一个良好完整的管理制度是一个团队中的主体,若无好的规章制度,这个体系也难以维持下去,所以对新型社团的改进应主要侧重于规章制度的建设。
三、对大学生社团发展的建议
通过对沈阳各高校社团的调查,发现主要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社团活动的吸引力有待提高
社团活动本身的质量是影响其吸引力的重要原因,一些活动流于形式,或者年年如此,缺乏新意,影响了社员的参与的积极性。在活动设计上注意创新,提高活动的质量,增强活动的吸引力,进一步提高社团活动的参与度,使社员更加了解自己所在的社团。各社团之间,尤其是性质相同的社团之间要形成观念和意识行为上的联盟。利用各自的优势联合起来为社团活动造势。并要强调社团本位文化的建立,并依此为依托,打造本社团知名的品牌形象,使社团具长久的生命力与宣传力。同时,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使社团与社会逐步接轨,创造社员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与外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使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真正意义上有所提高。
(二)管理梯队的培养
社团的发展与社团的管理人员密切相关。二十一世纪是人才激烈竞争的社会,科教兴国,经济现代化都与人才有关。社团的干部是社团的核心,直接关系到社团的兴衰,是社团的“灵魂”。通过社团工作的锻炼,高校社团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注意梯队建设,如户外运动协会要对领队进行定期野外生存技能训练;戏剧社要对干部和演员做演技培训、指导;秘书协会要学习各种文秘知识、礼仪等。
(三)社团的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通过调查发现学校对社团的市场调查与分析成立把P不严,新社团有时与原有社团的属性重合,导致了社团成员的分散,对经费造成一定的浪费。各社团在组织活动时不能充分调动所有社员,也导致人力资源的大量浪费。
大学生社团与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中,社团活动被列为其中一项内容。通过对部分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实施情况可以发现,凡是社团活动比较活跃的学校,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的效果就比较突出,其学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就比较好。因为学生在根据自身专业和个人兴趣爱好参加的各种社团活动中,较好地发挥了自身优势,从而达到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锻炼才干、增长知识、活跃思想、启迪思维、发展个性、实现价值的作用。笔者认为,搞好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大学生社团是不可缺少的主要阵地之一,因此,我们应加强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管理与改进工作,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大学生社团的特征和作用
1.有利于繁荣和活跃校园文化
“学生社团是由志趣相投的学生组成的微型文化群体,而学生是校园建设的主体,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方式,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并将促进校园文化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发展。”学生社团活动有利于通过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目前高校社团发展非常迅速。实践证明,学生社团建设是否规范,作用发展是否正常,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校园文化是否繁荣和活跃。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正在进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旨在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能力。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温柏格曾告诫学生:不要安于书本上给你的答案,要去尝试发现与书本上不同的东西,这种素质可能比智力更重要,往往是最好的学生和较好的学生的分水岭。学生在社团中,通过各种方式,比如座谈讨论、参加科研等活动,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有利于引导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意识的发挥。同时在社团中,同学们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维持社团内部的团结,自己决定社团发展方向,自己组织开展活动,自己筹集资金等等,这些对同学们的组织管理与交际能力都是一个较好的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事实证明:凡是参加社团经受过锻炼的学生,智力品质和非智力品质都有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在组织协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际沟通能力、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提高尤为突出。
3.有利于配合老师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目前,各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由校团委主持和指导,制定计划,组织活动,然后分配到各个下属部门进行开展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社团充当着老师与学生间的中介载体作用。学校可以充分发挥社团的群体凝聚功能、思想教育功能,在指导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活动,把学生共同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性,引导学生在自我参与、自主思考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从而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和氛围,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以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契机引导大学生社团工作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社团活动是素质拓展系统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落实素质拓展具体目标的重要渠道和方式。通过对部分高校社团工作的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仍需要加强和改进。
1.加强社团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学生社团活动中的自我服务意识
社团干部被视为学生中的“领导”角色,更需要认真地进行内功修炼。定期地进行干部培训、考核,有计划地举办学生社团干部研讨班,聘请校内外专家进行现场说教和咨询,是帮助他们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社团工作管理水平的几大有效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竞争的激烈和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针对这一状况,学校须支持和引导学生及时成立大学生生活指导中心、心理咨询中心、法律咨询中心、择业就业研究会等学生服务性团体,矫正大学生思想在理想和现实中存在的偏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2.积极引导社团开展活动
大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工作实践能力。而符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的社团建设能为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架设一道中介桥梁,成为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重要的有效发展途径。
3.充分发挥指导老师的作用
笔者认为,每个社团原则上应聘请威望高、有专长的1~2名教师来担任社团的指导工作,以提高社团活动质量,确保社团活动的正确方向,促进社团的健康持续发展。同时,指导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在开展活动和集体商议解决问题时,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激发和调动他们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关键词】学生社团 大学生 三自能力
一、“三自能力”培养是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
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能力简称“三自能力”。首先,加强大学生三自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现状所决定的。大学生在学习上有大量的自我支配时间,这就要求大学生有较强的自制力和自律性。而当前大学生心理发展程度、学习行为能力和生活行为能力等方面存在缺陷的学生明显增多,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与现实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其次,加强大学生三自能力培养是学生成长的需要。现代学生从小生活环境较好,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缺少成长所必需的独立空间与条件,心理承受能力、调节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比较差。第三,加强大学生三自能力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一个优秀的学生应该具备很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大部分学生毕业时都要直接工作,三自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学生踏上社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二、解析高校学生社团对大学生“三自能力”培养的现状
1.大学生社团活动促进大学生“三自能力”的提高。当今大学生都具有比较强烈的主体意识,他们渴望展示自我,发挥主体作用。在社团活动中每个成员都是组织的主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这样的机制十分有利于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也为大学生培养组织管理能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通过对上海大学部分学生的调查显示,近70%的学生认为参与社团对自身“三自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这其中认为有比较大的作用的占24.5%。而关于社团活动对学生的具体能力的提高则感受偏颇,有的学生表示通过参加社团活动能够提高自身表达能力(32.6%),有的认为通过活动能更好的认识自己(25.6%),有的则认为能提高组织策划(20.9%),甚至是专业文化水平(11.6%)。
2.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注重娱乐交友,能力发展相对不均衡。高校学生社团一般都是因为大学生共同的观念、兴趣、爱好、习惯,追求目标的一致性而自发形成的。因而学生在选择参与的社团活动时,往往以自身的兴趣爱好为导向,以娱乐交友为主。在受调查学生中我们发现,参与社团文艺类学生最多,达39.5%,其他依次为体育类25.6%,实践类25.6,学术类9.3%。
3.学生对待社团活动态度随意,自我教育意识相对薄弱。通过自我教育、总结反思可以让大学生看到自己哪里需要改进,哪里需要发扬。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学生以随意的态度参加社团,活动后很少有自我总结。在调研中发现,只有14%的学生表示会进行自我总结。这说明在参加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大家自我教育的意识不强,需要引导广大学生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调研结果显示参加学术类和实践类社团的学生在“三自能力”的培养上尤其是提高同学的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方面做得更好。
三、提升高校学生社团对大学生“三自能力”培养途径的探讨
1.加强社团指导,促进社团蓬勃发展。社团活动在大学生能力培养上的影响力,没有管理队伍和指导教师的支持是无法扩大深度和广度的。可根据社团的不同类型选配优秀的社团指导教师,将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辅导员调剂到社团,专门负责社团建设,聘请专门的指导教师或研究生进行专业方面的指导,对学生社团的理念和发展方向进行引导,对活动的开展进行指导,避免学生凭借兴趣和一时热情盲目开展活动,以便学生从管理和活动中获得更大的收益。
2.完善社团制度建设,提升社团培养人的能力。大学生的社团组织是自己管理自己的非正式组织,具有结构松散、随意性等特点。因此加强管理,建章立制,使学生社团规范有序地健康发展,就显得格外重要。一方面要抓建设,鼓励各种学生社团的成立,注重思想、科技、文化、体育、服务等各类学生社团的协调发展;另一力面,要抓管理,抓引导,防止学生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而出现的目标定向上的狭隘和片面,从而使学生社团的活动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3.加强社团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生“三自能力”。校园社团活动以学生的兴趣为诉求点,但不应当仅仅是学生的自娱自乐,要发挥社团促进大学生“三自能力”的提升,必须重视社团文化的培育。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通过学生社团组织和开展的各类活动,让学生人人获得锻炼能力的机会,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发展人、完善人的教育,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对三自能力重要性认识思想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陈光军.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必要性研究[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8(02).
关键词:高等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管理模式
研究生社团是高等教育院校进行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它的存在与活动的开展,可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研究生社团组织的活动离不开参与其中的每位研究生的努力,在活动中研究生可以发挥自已的能动作用,而且,研究生同学还能通过活动的影响作用感受活动成功的成就感,强化团队意识,在活动中展现自我,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研究生社团组织已经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主力军,它是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研究生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大学生社团的存在与发展状况反映了一个国家政治民主、经济发展情况,也反映了大学生的思想活跃程度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情况。[1]研究生社团是大学生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校园文化传播、文化建设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生社团是研究生自愿参加的群众性组织,服从学校的领导与管理,它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为广大研究生提供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以实现“服务同学、奉献社会”的目的,以更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研究生社团活动已经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作为组织者的研究生在活动中无私奉献且敢于追求梦想,在自己人生中谱写了精彩的片段,而且,参与其中每位研究生都会感受到大学校园的人文关怀,培养了自身己的创新精神。研究生社团为研究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1.社团活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平台
大学生社团与大学生健康人格发展正相关,而且对大学人的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显著影响,而研究生社团的活动在高等学校中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研究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2]研究生社团活涉及范围广,包括:人文、科技、艺术和体育等诸多方面,社团活动的展开始终围绕“为同学服务”为核心,研究生社团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研究生社团的活动展现了高等院校的学风与校风,提高了研究生整体素质,营造了高等院校良好的文化氛围。研究生社团活动强化了研究生群体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研究生高层次人才展现多方面才能的重要途径。通过研究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同学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社团活动加强了研究生人际交往能力
研究生社团是由研究生同学自发组成,在学校登记,自主开展各项实践活动的团体。研究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研究生社团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培养了研究生的兴趣爱好,扩大了他们的求知领域,增加了研究生的交友范围。大学生社团可以有效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让他们学会释放自己的感情和主动帮助他,而且在共同的活动中,社团成员之间随着交往频繁,成员的团队意识更加强化。[3]研究生社团已经成为具有重大影响力和凝聚力的团体,它既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渠道,又是高校共青团育人的有效途径。[4]
3.社团活动增强了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研究生已经具有了一定基础的相关专业知识,对新事物的感知和认识能力更加强化,这使得他们在社团活动中更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每一个社团都是由兴趣、特长、观点和信念相近或相似的研究生同学自发组成的。研究生社团往往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团队成员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活动经验,组织制度完善。由于研究生已经经历过了大学本科教育,无论在年龄上、学识上,还是在工作经验方面,他们具有了一定优势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活动开展方面,他们更易形成完善的制度,制定合理的计划和具体方案,使得活动的开展更有序。二是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体现时代感,勇于创新。研究生社团的活动会体现出研究生们的思想特点,更加突出他们的能动性和对前沿问题的敏感性,他们善于捕捉热点问题,勇于尝试解决各种困难,研究生自身的优势使得研究生社团存在的作用和意义更加具有影响力。三是活动效果质量高,思想教育作用显著。
二、研究生社团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目前,研究生社团的发展虽然具有优势,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成员筛选机制不完善
研究生社团实行自主管理,其中包括对成员的遴选,但研究生社团组成的自发性使得在成员筛选方面必然存在不科学、不足之处。研究生大多是出于对某些社团的兴趣才申请加入的,但是研究生社团在成员筛选方面没有专业的录用知识和经验,而且,大多数情况由研究生考核研究生,这使得研究生社团在成员遴选方面的弊端更加凸显,若有研究生落选,这会影响落选研究生的积极性,甚至会产生不公平的心理。总之,研究生社团应该在科学合理的任用机制下有充足的理由才可以拒绝一此成员的加入。
2.活动资金不充足
研究生社团活动的开展也会面临资金不足的现实问题,这是限制研究生社团活动发展的重要瓶颈。研究生社团的每次活动都要面临解决设施、场地和有关器材的费用问题,而研究生社团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即使通过学校行政等拨款,这一数额也是有限的。资金少,来源不稳定,这使得研究生社团活动往往由于经费问题达不到活动的最佳效果,甚至难以进行。
3.社团活动质量未实现有效地提高
研究生社团的活动内容虽然能够贴近时代脉搏,紧跟前沿问题,但是在相关专业和活动经验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这降低了活动的效率和作用。研究生社团组织的成员会在一定时间或一定周期后进行更换,主要干部在具备一定经验后由新任干部进行接管并组织社团活动,这使得一些必要的经验不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在活动质量和组织效率方面进行新旧比较这就会显得更加明显。只有通过有效途径解决这种问题,研究生社团组织才能更好地通过各种活动将新思想、新知识达到更广泛地传播,在思想领航中更好地发挥研究生社团活动的作用。
综合以上方面,研究生社团的管理与活动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影响了研究生社团活动的最终效果,即使研究生社团活动目的明确,有合理的策划,但是基于现存的一些问题,这使得社团活动的效率并不是最高的,活动的效果也不是优的。因此,需要从管理模式上对研究生社团进行创新,以提高研究生社团的活动效果与意义。
三、研究生社团管理模式创新方案
对于研究生社团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对社团工作进行管理机制创新,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应该是解决这些问题有有效途径。
1.规范研究生社团管理制度
学校中有多种研究生社团组织,但是研究生社团应该可以通过统一领导,建立规范统一的管理办法、成员聘任制度、财务制度,设定规范的活动策划书文件,等等,实现研究生社团的管理更加科学和合理。第一,可以借助网络或其他宣传媒介将研究生社团的管理制度公开化。第二,对各社团组织制定统一的制度文件,使活动的开展更加系统化、有序化。社团组织制度规范化,可以使研究生社团在活动开展中更加有效,也便于学校进行统一的管理。
2.多途径解决活动资金不足问题
研究生社团应该是研究生从“学校”到“社会”之间的桥梁,参与研究生社团活动可以为研究生步入社会提前做好充足准备,建立信心,攒足经验。研究生社团活动应该多渠道、多途径解决资金不足困难,比如,通过设立社会基金,将热心于社团活动的社会人士的资金实现长期可持续的流入,积少成多,实现资金可持续性;通过学校定期定额审批资金,资助研究生社团活动;通过建立实践基地,通过研究生的自主能动的服务获取相应的收入,等等。总之,研究生社团资金不足问题是长期需要解决和必须克服的一个困难,应该集思广义多途径、多方案实现社团活动资金的充足供应,在学校的支持下,研究生社团实现自主筹措资金。
3.建立导师聘任制
研究生社团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聘请有经验的导师,促进研究生社团的有序高效运作,确保组织活动有效开展,活动效率逐步提高。导师聘请范围可以包括:知名学者、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人士或热心研究生活动的其他有经验的人员。
总而言之,研究生社团是大学校园中具有思想领航意义更加深远的团队,它成员的特殊性、优势性决定了必须要在时代感召下去不断提高它的能动作用,将创新应用于研究生社团工作的开展中,应用于研究生社团工作的管理中,这样才能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建设和谐校园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龙洲.大学生社团问题探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1):91-93.
[2]朱媛媛,张玉凤.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发展的影响研究[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1-23.
[3]高建萍.参与体育社团与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实验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8(4):128-130.
[4]高振云,郭军.社团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平台[J].科技信息.2011 (24):823.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