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17 04:12:1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大一德育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中国高等教育自“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以来,经费总投入有了很大增长。随着“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公布实施,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还将持续增长。其中,很大一部分经费将用于购买先进仪器设备,改善教学条件,提升办学层次与水平。随着教育经费的不断投入,如何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也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7]。作为仪器的管理使用人员,应该管好用好仪器,积极进行功能开发和技术改造[8],加强开放与服务,提高大型仪器的应用水平与使用效益,为科学研究和学生培养作出贡献,使固定资产更好地保值、增值,发挥更大的效能[9-11]。以宁波大学为例,仅2011年,全校共入库10万元以上的设备107台(件),共4000万元。我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借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建设的契机,采购了一系列美国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的高性能精密仪器,包括:光波元件分析仪N4373C、频谱分析仪E4448A、E4443A、矢量信号分析软件89600、模拟信号发生器E8257D、宽带示波器86100C、矢量信号发生器N5182A、E4438C、矢量网络分析仪E5071C等,其价值达800万元,实验室仪器设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在此基础上,我们与安捷伦公司联合成立了“宁波大学-安捷伦联合实验室”。为开展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是目前这些高性能仪器主要是为我院科研服务的,很少或者基本不对教学开放。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这些仪器比较精贵,怕学生操作不当引起损坏;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没有针对教学开发出合适的实验项目。将这些大型仪器用于教学实验,既能达到仪器的充分利用,又能促进教学的发展,一举两得。
2移动通信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习经典的基础理论,更应该汲取新知识的营养,了解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开拓视野。而这些高性能仪器恰恰能提供这样一种途径与平台,能够将科学研究和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将经典理论与学术前沿相结合,促进学生成才。这对于从整体上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2-13]。目前移动通信市场蓬勃发展,技术日新月异,3G、B3G、4G等网络的建设如火如荼。移动通信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将移动通信领域的新标准新技术新概念融入到教学当中,使学生能够抓住产业发展的脉搏[14]。当前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普遍存在如下问题:(1)实验内容偏重某种具体技术或算法的演示或验证(如:正交调制与解调、MSK调制与解调、信道编译码、交织与解交织、FDD/TDMA原理等),缺乏宏观与整体观念,缺少综合设计性实验内容。(2)各个实验的内容、功能与模块相互独立,缺乏灵活性,较少涉及移动通信标准的系统架构,缺乏系统级实验。(3)实验设备基础、低端、陈旧,学生无法针对移动通信新技术新概念开展实验。
3将大型仪器引入移动通信实验教学
将安捷伦高性能仪器引入到移动通信实验教学当中,充分发挥世界一流的安捷伦高性能仪器的魅力,加强本科实验的研究性与探索性,使理论学习与研究探索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学生专业素质,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有助于将科学研究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将部分优秀的本科生吸引到科学研究上来。(1)基于安捷伦高性能仪器开发出一套适合于本科生的移动通信实验项目,供高年级本科生选修。实验项目以综合性、设计性为主,改变我院通信专业学生专业实验课内容陈旧的问题与现状,使我院通信专业实验紧跟学术前沿,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实验项目包括:①移动通信信号频谱测量与EVM分析;②放大器噪声系数测量;③白噪声信道特性测试;④无线通信器件S参数测量;⑤GSM信号生成与分析;⑥CDMA2000信号生成与分析;⑦WCDMA信号生成与分析;⑧TD-SCDMA信号生成与分析;⑨移动通信信号抗干扰性能测试。(2)开放实验室,开发一定数量的创新型开放综合实验项目,供优秀学生申请,以项目为引导,以实验室为依托,对学生进行创新实践能力训练。还可将实验室向本科毕业设计开放,让学生利用实验室的高性能仪器完成本科毕业设计,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科学素养。实验项目包括:①GSM无线收发信机设计;②CDMA2000无线收发信机设计;③WCDMA无线收发信机设计;④TD-SCDMA无线收发信机设计;⑤TD-LTE无线收发信机设计;⑥WiMAX无线收发信机设计。(3)将科研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提炼实验教学项目,以实验教学促进本专业学生的科研能力。以研究生带动本科生,本科生协助研究生,共同进步。以本硕合作为主体,指导教师为辅助,组成创新科研团队,鼓励学生申请创新科研项目。根据团队中各成员的知识背景和特长分配不同的任务,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优势,完成自主立项的科研任务。
4大型仪器的管理
大型仪器用于实验教学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尤其是管理、维护、与安全。大型仪器价格昂贵,学生若操作失当将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在将大型仪器应用到实验教学之前,必须先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在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求的情况下,保障大型仪器的安全运行[15]。(1)大型仪器承担着繁重的科研任务,为避免对科研产生影响,安排了相对固定的时间段开展实验教学,科研人员可提前安排好实验计划,避免冲突。开放时间视实验内容而定,短则一节课,长则半天。(2)建立了“上岗资格证”制度,只有具有上岗资格的同学才可以独立操作大型仪器。每学期开学时集中进行仪器操作培训,参加者包括所有将要进入实验室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才能独立操作大型仪器。(3)建立专职教师的值班制度,保证实验室开放时至少有一名教师,随时为本科生和低年级研究生提供实验指导并监督,保证大型仪器的安全运行。(4)所有大型仪器联网,所有实验数据均通过网络传送,避免使用U盘带来的病毒交叉感染。
5结语
今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在和同学们进行《论语大赛》。先不告诉你比赛结果,你看到后面自然就明白了。
有一天,我们半进行了《背诵论语大赛》的活动,我们安排好先后次序就开始了,第一个就是我。我胸有成竹地走上了讲台,得意洋洋地开始背诵了起来,由于我太得意了,不小心背错了一个字,多亏平时我练得比较用心,同学们给我打了98分,这时我的心里有了一点压力,不只别人能得多少分。比赛终于结束了,结果让我大惊失色,我竟然是第一名,我的压力随之飞到的九霄云外。从此同学们都说我是“论语大师”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早读时,我端着书一遍遍地领同学们读《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忽然我的屁股挨了一下,我笑着醒了,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一场梦呀!不过真希望有这么一天。
1.1以就业为导向,变革教学新模式随着社会经济体系结构的进一步调整,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提出的标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大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式也应跟随时代变化进行相应的改革。体育教师在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活动过程中,要跳出“教”的禁锢,从总体目标出发,进行学科教育向职业化教育的转型,以就业为导向,变革教学新模式。体育专业是大学教育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培养各类体育专门人才的一种特殊的体育教育,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大学体育专业教学应从专业特点出发,加强体育教学与学生的职业联系,让体育教学服务于就业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1.2重视体育田径运动教学,提高体育技能田径是体育运动中历史最悠久、基础性最强的学科项目,它的形成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被称之为“运动之母”。作为人体的基本运动形式之一,田径项目有着其特有的体育地位,几乎所有的体育项目的开展都是以田径运动为基础,其可以是个人的锻炼运动,如:单人跑步项目;也可以是团队合作项目,如:接力赛跑等。可以这样说,田径运动内容广泛,灵活方便,其运动规则简单,不受运动规则和人数限制,有着其他体育项目所无法替代的地位。由于田径运动能有效和全面的发展大学生的各种身体素质,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也能在一定能够程度上激发他们对其他各项体育项目的兴趣。因此,大学教师应在开展课程教学活动时,应充分利用田径运动这一特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学生的体育技能。对学生开展田径运动项目的同时,培养他们对其他体育项目的兴趣;在开展其他体育项目的同时,培养学生对田径项目的兴趣。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育爱好和需要选择体育内容,充分挖掘内在的体育潜能,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1.3教学手段多样化,丰富教学内容在大学体育专业理论课程内容授课过程中,教师习惯沿用“填鸭式”教学方式,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内容,如此单调、枯燥乏味的体育理论知识课堂教学模式容易引发学生产生排斥心理,并对此感到厌倦,长期下去极有可能引起学生的超限抑制,降低专业理论知识教学成效。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丰富教学内容,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体育与就业之间的联系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在上体育理论课程时,可以有效利用多种现代教学设备,丰富教学资源,利用这些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增添活力,以便相应的提高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1.4师生互动,优化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通过师生的互动才能达到对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教学结合。因为课堂教学活动本就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如果没有交往互动,教学就不能进行,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无法发挥。为进一步突出教学与学生就业的联系,必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减少师生之间的不和谐。这样,教师就能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借助与学生之间和谐的关系,对学生进行情感的诱导,联系当今社会的现实,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就业观,进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二、结语
1.综合性大学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开展音乐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1.1综合性大学开设音乐课程的现状
大学的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承担着培养专业艺术人才的重任,而且还肩负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使命。大学艺术教育使高等教育从以往只注重培养专业人才的单一模式扩展到全面育人,成为全面落实德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1]
近年来,国家教委对普通高校音乐课程的开设作出了明确的指示。但迄今为止,由于国家有关部门对高校的公共音乐课没有详细的规定,而高校的公共音乐课在课程安排、设施设备和师资力量等方面均得不到落实,使普通高校目前普遍存在着公共音乐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随意性大等问题。[2]
当今的许多大学生只喜欢通俗的、不需要多思考的“快餐文化”,只喜欢片面追随所谓的潮流和时尚。而忽略了作为一个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审美素质的培养,把音乐只是看成单纯的娱乐手段。因此,公共音乐教学的内容不受一些学生的重视。
1.2开展音乐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高等学校的教育不仅是对大学生文化知识和智力的教育,还是一种情感和道德教育。[3]因此,对于综合性大学的学生来说,音乐艺术教育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德育教育途径。首先,音乐艺术教育无论是在教育内容,还是教育形式上都是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其次,学生在对音乐艺术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再次,高校把音乐艺术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最终有利于推进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
2.音乐艺术教育在综合性大学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2.1帮助学生净化心灵,陶冶道德情操
音乐是人类情感的产物,它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可以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升华。一些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可以传递给人们积极乐观的情绪,使听者的心理产生共鸣,激励学生努力奋斗。有些音乐作品歌颂真善美和弘扬社会正气,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风貌。
2.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许多音乐是宣传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努力拼搏的奋斗精神,通过对这些音乐的欣赏和学习,学生们可以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通过这些音乐的鼓舞,学生们可以拥有直面问题并战胜困难的勇气,从而树立积极乐观、勇往直前的人生态度。
2.3帮助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综合性大学开设公共音乐艺术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为了进行大学生的综合培养,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音乐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完善和发展自身,使其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最终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3.音乐艺术教育对综合性大学德育发展的意义
3.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音乐学习和表演时要求大家以集体的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这就要求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和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此时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就得到了培养。集体音乐的排练让学生学会平等互助、团结共进,体会到集体的力量,这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丰富情感,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起到积极的贡献。
3.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个人气质
综合性大学开展音乐艺术教育提高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音乐欣赏水平,通过音乐艺术教育,学生在欣赏和学习音乐艺术的时候自己的音乐修养得到提升,同时对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也得到锻炼。大学生在长期的音乐熏陶下自己的个人气质也会得到提升。
4.结论
摘 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常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语言知识点的讲授上,而忽略了文化差异对语言的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从价值观念、社会心态及交际方式三方面论述文化差异;其次指出了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在思想上和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将汉英文化差异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几点建议。总之学习语言不是一个独立的学习语言知识的过程,文化是语寄的载体,总之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能真正学到语言。
关键词:汉英文化;差异;大学英语;教学
l汉英文化差异的表现
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人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所取得成就的总和。而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既是文化的载体和表达形式,又是文化传播和继承的最初要素。由于名国文化背景不同,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了异彩纷呈的文化特色。汉英文化差异有以下几种表现。
1.1价值观念
人类学家认为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西方人重视个人价值,强调自我意识,把充分表现个性视为最快乐的事。他们自己的为人处世,言语行为无须别人认可,也不追求与别人保持一致。在英美街头,除了警察,你很难看到两个穿着完全一样的人。在他们看来服装不仅体现个人的爱好,更是强调个性的方式。而中国人群体意识很强,独立意识弱。常表现为当服饰流行时,众人趋之若鹜,竞相效尤。在西方,人的独立意识很强,年满18岁的青年人往往独立谋生,他们将依赖父母生活视为耻辱。这同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截然不同的。另外,西方人认为,当别人未求助时,就主动给予帮助是一种施舍行为,是对他人能力的轻视,甚至是对其人格的侮辱。而中国人则将这类事看作是正常的相互关照,是人之常情。这些都反映出东西方在价值概念上的不同。
1.2社会心态
由于各民族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人们逐步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社会心态。即使对同一事物也往往会有不同的好恶。譬如,对什么是禁忌,什么是个人隐私,英汉两民族表现出很大的差别。英美人见面很少问及家庭情况,他们视个人年龄、收入、财产等为个人隐私。中国人见面交谈则毫不避讳谈这些问题。此外,当中国人接受礼品时,往往要推辞一番,待客人走后才打开看。而英美人一般不推辞,常常当面打开礼品,加以赞扬表示感谢。
1.3语言的词汇意义
语义学把词汇意义分为语言意义和文化意义。语言意义就是词汇的概念意义;文化意义则是指词汇的感彩,风格意义和比喻意义。通常是指某一文化群对一客体的主观评价,评价不同就会影响交际双方的文化沟通②。首先,语言反映社会,现实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蜗明显地体现在词汇的语言意义上。在汉话中亲属关系的称呼很多,对祖父与外祖父,婶婶、舅母与姑母之类的称呼很多,而且区分得很细,反映了汉民族大家庭结构的现象以及中国人对家庭关系和宗族关系的重视。而英语中grandfather一词可指祖父,又指外祖父;aunt一词可指所有与父母同辈的女性亲属。英语民族对这些亲属关系不加以区分的态度,反映了他们家庭结构简单,宗族关系淡漠的特点。其次英汉两种语言中许多词语都确各自的特定的含义,词语的这种文化内涵与文化传统和宗教习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白象,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意义没有区别,但文化内涵却不同。
在中国它表示可爱的,常用作产品的商标。但如果我们将白象直译为white elephant,在英美文化中则指一种害大于利的累赘或无用之物。
2将汉英文化差异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建议
2.1英语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文化背景知识包罗万象。从广义上讲,它包括所学外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艺、宗教、习俗、礼仪、道德、伦理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狭义上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之一,如:日常用语、专有名词、成语典故、民间谚语等有声语言和形体表情等无声语言,都能够反映出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我们可以通过结交外国朋友,涉猎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观赏外国影视,欣赏格调高雅的外国歌曲等多种渠道来了解外国文化。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把英语教活。
2.2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差异比较
2.2.1在教学中注意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
词汇教学的难点是某些词语的文化内涵。即使如:Hello,Hi,Sorry,Pardon等形式上极为简单的表达,困扰学生的也并不是如何准确发音和正确拼写,而是如何得体运用。对于这一类词语,教师应着重介绍或补充其深层词义,这样才能了解其文化内涵。
2.2.2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对话的文化语境
在日常对话中,学生最容易出现语用错误。这不仅因为对话涉及到交H用语的规范使用以及礼仪习俗,更由于在具体的语言交际中,语言形式的选用总是受到时间、地点、话题、交际双方的情感、个性、社会角色及相关的交际用语。传授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还应设置特定的交际语境,灵活选用适当的训练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口头或笔头、双边或多边的言语实践活动。
2.2.3在教学中注意挖掘语篇的文化信息
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选材广泛,大都分语篇涉及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特别是其中的文学作品,为学生了解外部世界提供了生动鲜明的材料。在语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还要引导他们随时随地挖掘其中文化信息,使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2.2.4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社会文化对语法的影响。语法是语意表达方式的小结。它揭示了连字成语、组词成句、组合成篇的基本规律。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各异。英语注重运用各种连接手段达到句子结构和逻辑上的完美,如要表达:他是我的一个朋友。不能说:He is my friend,而应该说:He is a friend of mine.双重所确有准确体现了“他”与“我的朋友们之间的部分关系”。又如: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看到if两句语法关系便了然于胸。
如:“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还怕没办法?”这句话看上去像是一连串动词的堆砌,几个短语之间无连接词语,但其上下文的语意使它们自然地融为一体。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西方人重理性和逻辑思维,汉民族重悟性和辩证思维。让学生了解这种思维习惯上的文化差异,体会其对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对于学习英语语法,减少中国式英语的错误是有帮助的。
总之,学习语言尤其是一门外语不是一个孤立的学习语言知识的过程。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由生活在一定言语作用区域中的人们在一定的语境下通过口语或书面形式相互交际而使用的。一种特定的语言总是和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和国家,以及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相关。而在我们大学英语教学中所欠缺的正是这种因素,为此有必要指出来,以便重视起来。正如拉多在其《语言教学:科学的方法》一书中所说:“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能真正学到语言④。”
注释:
①张岱年.文化的冲突与融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77:28 - 35
②王喜缄.比较文化概念[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9:15 - 34
论文摘要:主要运用文献法、分析法,对中职羽毛球课教师教学表达艺术进行探讨与分析。中职羽毛球课教学表达艺术主要有两个主要部分构成:一是语言艺术(包括教学语言与肢体语言);二是示范艺术(主要包括学生视角、教学辅助技术及正反示范艺术等)。中职体育教育同样是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体育教师认识、研究,并提高自身的教学表达艺术对实现中职体育教学目标有积极性作用。
一、前言
教学艺术的含义具有时代性。近代以来,人们逐渐从教学的科学性相对立的角度来理解教学艺术,认为教学艺术是特定教学价值与特定教学方法的统一。体育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体育教学艺术也是教学艺术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具有教学艺术的共同属性,同是也有自身的特殊性。体育教学艺术是教师运用语言、动作、图像、音响等手段,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创造教学情境,为取得优良教学效果而组合运用的娴熟的教学方法、技能、技巧以及运用这些技能技巧进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独创性体育教学实践活动。教学活动包括三个基本环节:教学准备、教学设计和教学表达,而教学表达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部分,是指教师通过语言、动作等多种手段实现教学设计中确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展现教学效果。
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课程是基础课程,也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中将体育课程规定为必修课,并明确在三年制的学校中,一至二年级开设体育课,三年级开设选修课。中职学生一般是在初中毕业后进人职业技术教育阶段,年龄约在巧岁左右,是体育锻炼对其身体影响最重要的时期。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所经历的事物均有自己一定的看法,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样也是如此,所以中职体育教师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培养自身的教学表达艺术,有利于树立教师威信与形象,有利于改善与提高教学质量。羽毛球运动具有羽毛球有快、准、狠、稳、多变的技术和战术特点,决定了运动员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要突出速度、力量和耐力。羽毛球课程一直是中职综合体育课最受学生喜欢的项目之一。面对学生浓厚的学习热情,羽毛球教师当坚持“以学生为本”,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艺术水平,特别是表达艺术水平,努力形成个人教学风格,来回应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中职羽毛球课教学的特点
羽毛球运动所需场地、设备比较简单趣味性强,设备比较简单,在室内、外均可进行,运动量可控性强,很容易被大众所接受。但在教学中发现,课堂上除了少数平时或考学之前接触过羽毛球之外,大部分基础比较薄弱,技术水平都是要从握拍开始教起的;同时也发现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很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精讲多练”,并设计多种练习方法,使学生将所学的基本技术灵活运用。另外,从经济上说羽毛球运动也比较经济,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本人对运动所需器材的准备都不是太困难。
三、中职羽毛球课教学表达艺术内涵
(一)语言表达艺术
1.教学语言的运用。语言艺术,是一项教学基本功。在体育教学时,讲究语言艺术,学生不但易于接受知识,学会动作,且易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反之,则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闭。体育课教学中,讲解是通过语言刺激听觉器官,准确揭示技术动作的内在联系。教学讲解中,教师要讲究语言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定势和情感变化,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育教师通过良好的发音、明晰的语调、准确的术语、果断有力的教学语言,可以迅速组织调动队伍,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迅速进人学习状态;通过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的讲解,可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其在大脑中反映出动作的结构,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指导自身练习。羽毛球课教学中,讲解时语言必须精炼、抓住关键,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吸引学生,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将技术动作要领编成易懂易记的“口诀”,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肢体语言的运用。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体态语言是指“在言语行为过程中传递交际信息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是非语言符号系统的重要分支。从体态语言的作用和表现形式的角度来看,“体态语言是一种非语词传播或非言语的交际,包括了人的动作、姿态、表情等,以此来传递信息,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了解、洞察对方的内心世界。
中职羽毛球课教学中,辅语言合理的运用,使体育教师讲解能声调抑扬顿挫恰当、节奏适宜、速度适中、富有情感。手势语可使语言更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手势是指用手、腕、臂的活动来表达信息,在整个体态语言中,手势语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它既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可以表示方向、情意、象征等含义。例如,在羽毛球课堂练习过程中,学生动作完成出色,教师可以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摆出“v”形或者翘起拇指指向学生,表示对学生的祝贺和鼓励。
(二)教学示范艺术
技术动作的示范是体育教学中最主要的直观教学方法,它是以具体的动作范例,使学生了解所要学的动作结构、要领和方法。准确、优美的示范,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概念,还能给学生一种艺术的享受。
i.教学示范要考虑学生视角。羽毛球课教学中,为便于学生观察,示范时要注意示范速度以及学生的距离和视角。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技术的示范力求从不同角度、以慢速和正常速度示范,务必使学生对技术动作有正确的印象。例如,平高球、吊球、杀球等基本技术,采取正面、背面、和侧面以慢速、正常速度示范。个别方向,路线变化较为复杂和动作技术,宜采用背面示范。例如,羽毛球基本步法结合手法练习时,适宜采用背面示范。镜面示范的特点是学生和老师动作两相对应,如徒手手操,教学宜采用镜面示范。羽毛球课教学示范不论远近,均应以学生看清为准。教师处于以学生为底边的顶腰三角形顶点位置示范。此外,还应考虑阳光等围环境因素,不要让学生面向太阳或干扰物多的环境,以免分散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
2.教学示范要有参照物和辅助手段。正确、熟练的示范动作能让学生一开始既能建立起一个正确的动作表象。在羽毛球课技术教学中,正确的动作示范可以结合优秀运动员技术动作的图片、视频等。信息技术(特别是多媒体cai技术)应用于羽毛球课教学,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系统先进的声音与图像压缩技术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存储、传输和提取大量图文、声音、影像的教学信息。由于多媒体信息的存储与处理都是数字化的,这就使多媒体教学系统可以高质量的实现原始图像与声音的再现、编辑和特效处理,使真实素材的一体化达到实而完美的程度。羽毛球任选课传统教学中,有一些技术动作比较细腻,有些基本理论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教师有时需要重复的进行技术动作示范和理论讲解,才能使学生理解和接受。利用多媒体cai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3.注意错误动作示范的选择与表达艺术。在羽毛球技术教学中,一些主要技术都是由若干环节构成的,每项技术都有其主要的技术环节,在教学中这些主要环节被称为“关键技术”。如羽毛球正面上手击球,按动作结构划分,包括:准备姿势、移动、选位、迎球、击球,其中击球就是关键技术。对关键技术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完成动作的质量。教师进行示范教学时,要通过正确的动作示范,使学生在大脑中建立正确的表象和概念;而示范易出现的错误动作,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分辨自身动作的正误,以及两种动作产生的不同效果,进而避免、纠正错误动作。因此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正误示范对比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提高教学质量。
四、建议
1.中职羽毛球教师需提高教学语言艺术水平。羽毛球技术复杂、变法多样的特点决定了中职羽毛球课教学是一项技术、技巧含量很高的工作。因此,教师的语言讲解艺术显得十分重要。教师的语言不能只是对知识作一般性介绍和转述,也不能只是对教学难点作一般的解释,而必须将教学语言艺术化,将复杂、抽象的专业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能为学生接受的语言形式。
2.中职羽毛球教师需创造性地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中职羽毛球教师必须掌握一些肢体语言表达的技巧和原则,提高教学水平。中职体育课教学中,学生对老师的喜好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不可忽视。一个诙谐、幽默,又不失严肃的老师,在教学中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丰富的非语言因素,会使教师在体育课上表现出众,游刃有余。
一、引导学生重视语言表达中的格言运用
议论文重在说理。而格言的恰当运用有助于加强语言表达的哲理性。如果运用不当,就会适得其反。“当”与“不当”,关键在于对格言内涵的深刻理解。如,苏教版中培根的《论美》,篇幅虽短,但句句都闪烁着哲理的光华。例,“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的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这里,作者以哲学家的目光,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了“行为之美”甚于“形体之美”和“颜色之美”的本质特点。作者在语言表达的艺术上采用的是“铺垫”艺术。在两两对比中突出前者,又在三者之间发现了美的真谛:“行为之美”。因此,引导学生恰当地引用格言,除了让学生正确理解格言的语意外,还要进一步深入探究格言的语言艺术和表达技巧。只有如此,格言才能成为议论文语言表达中的一串串璀璨的明珠。
二、引导学生重视语言表达中的形象说理
语言表达中的形象说理,即用形象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内涵的一种说理方式。其特点是,以说理为目的,以形象化的语言为标志,加强说理的形象性与深刻性。如,培根在《论美》中开篇指出:“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这里,作者采用的就是形象说理的方法,意在强调拥有美德的人是令人可敬的。但是,倘若不加修饰地直接表达,那么,难以激起读者的联想思维。可见,语言表达中的形象说理,既能调动读者的直觉思维,又能唤起读者的理性思考。从而,达到以形象化的语言来说理的目的。因此,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说理时适当采用形象说理的方法,加强语言表达的形象性与深刻性。
三、引导学生重视语言表达中的“化用”
“化用”与“引用”的最大区别在于,“引用”指直接或间接地应用别人的观点或语言,“化用”则指借鉴别人的语言风格与表达技巧而形成的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在议论文语言表达中,引用得当有助于加强文章的说服力,化用恰当则有助于加强语言表达的幽默感。可见,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有同学在阐述“信念”这一话题时,这样说:“钱不在多,善举则名;位不在高,为民则灵。”从而,使语言表达幽默成趣。又如,有同学在阐述“读书的苦与乐”这一话题时,将“学海无涯苦作舟”改为“学海无涯乐作舟”。一字之改,说明了读书自有它的乐趣。其中,“学海无涯乐作舟”便是化用了“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一俗语。从而,在对比中表明了自己鲜明的观点,同时,自然地转入了对读书之乐的论述。“化用”,是一种语言表达的创新。但是,必须指出,“化用”别人的语言时,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以加强寓庄于谐的表达效果。
四、引导学生重视语言表达中的其他修辞的运用
议论文中的语言表达重在论证事理。因此,为了将理由说得透彻,有时需要在说理过程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复杂为简单。排比的运用除了加强语势外,还能增强语言的逻辑感染力;比喻的运用,除了加强语言表达的形象性外,还能增强说理的深刻性;对比的运用,除了加强语言表达的情感外,还能加强议论过程中的哲理性……可见,议论文中的这些修辞的运用对于提炼观点、论证论点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如,论题《勤奋》。有学生开篇写道:“勤奋是农民看到的田野上的希望,是公务员看到的实现理想的基石,是学生看到的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这里,作者将比喻与排比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不同的角度指出了勤奋的内涵,同时为揭示中心论点作铺垫。所以,在议论文语言表达中,善于运用修辞,不仅使语言表达更为形象,而且使语言表达更为周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语言表达中善用修辞,通过借鉴与运用相结合的方法,增强语言表达的理趣。
翻译,即“一种语言文化中的特定符号与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特定符号之间的相同或者相近意义的转换”。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与他人进行交流,这种交流不论是语言上的交流还是非语言上的交流都是受文化制约的。因此,在进行翻译时,是一种从源语言到目标语言的转换过程,必须对两种语言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现阶段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教学内容和培养学生的实际交流能力脱节;二是现阶段大多数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并不重视翻译能力的提高,即使关注了翻译能力的提高,也意识不到文化差异对翻译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应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把文化因素引入课堂,让学生了解文化信息的重要作用。
1 大学生英语翻译学习的现状
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进行观察后发现,很大一部分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为了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背单词、词组和语法占用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学习一种语言就是在体验该国的历史文化,在翻译过程中,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不同的表达方式,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但现阶段,学生的翻译能力普遍比较薄弱,从课堂提问和考试中能看出很多学生并不重视这方面能力的提高。四级考试实行新题型,翻译由原先的五分调整到十五分,考试大纲明确强调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后,部分学生开始逐渐关注翻译与文化的结合。由此看出,学生的翻译能力如果得不到提高,对他们的长远发展有很大的阻碍。
2 英汉语言文化差异的探究
2.1 英汉语言词汇的差异
东西方历史及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了英汉语言词汇意义存有很大的差异。某一词汇在特定文化下的含义在另一种语言文化中会有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内涵。例如:龙,在中国代表贵族,而dragon代表了凶恶;狗,在中国具有骂人的含义,如“狗腿子”、“狗急跳墙”等,dog在西方人的眼中则代表了忠诚,如,“Love me, love my dog”。这就是在两种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的词汇含义的差异。一些成语也是如此,例如:“蠢得像猪”翻译为英文为as stupid as a goose,将goose大鹅看作为愚蠢的象征;“没头的苍蝇”翻译为as blind as a bat,而用bat表示毫无厘头的事物,由此可见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
2.2 词汇文化意义的缺失
源语言中的一些词汇被翻译成目标语言后,虽然用的是概念意思均一致的词汇,但是源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却出现了部分缺失。比如“胸有成竹”。如果按照字面意思逐字将其翻译为英语为:He has mature bamboo in his breast.但是这样的翻译却丧失了其隐含的喻义。因此,诸如此类的成语翻译首先应该将比喻意义作为目标进行翻译,因为在外国文化中,没有这样的说法,容易使人产生误解,所以应该采取意译的方式将其翻译成:He has a wel1-thought-out plan in his mind.由此可见,同一词汇在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在翻译时应该充分了解其文化信息。
2.3 语言结构与内容上的文化差异
汉语与英语历史文化背景上的不同决定了两种语言在结构与内容上的差异。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民族,我们在日常的语言表达中,会把定语或状语放在目标词语之前进行修饰。然而与中国的表达方式相反,英语国家的人在表述时更倾向于直接表述主要意思,后面再对整句话进行补充或说明。例如:听到那个坏消息,我很不高兴。那么这句话用英语表达为: “I was unhappy when I heard the bad news.”如果把它译为“我很不高兴,当我听到那个坏消息时。”就显得很不顺畅,也不符合汉语的逻辑顺序。这个例句充分体现了在翻译中必须要重视语言结构上的差异性。
3 如何培养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文化意识
3.1 增强师生的文化因素观念
在现阶段,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是,部分高校英语教师本身的文化意识不强,在英语翻译教学中不重视文化因素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忽视了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更不必说帮助学生翻译文化能力的建构。教师在教学中是主导者,因此其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作用非常重要,而且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大学英语教师应增强自身的文化意识,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真正的把文化因素融入到翻译中去。
另外,许多学生对翻译没有足够的了解,他们简单地认为翻译只不过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问题,而不懂得其深层的文化因素。所以,教师在教学时方法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尽量多的将文化因素融入英语翻译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们真正地理解历史文化背景的重要性,真正学会文化因素在英语翻译中的运用。
3.2 构建学生的文化思维
沃尔夫的语言决定论中曾经说过,语言不仅影响并且决定思维。反之,思维方式也会造成语言表达方式的改变。因此,教师要适当的去调整大学英语翻译的教学模式,督促学生在业余时间查阅文化背景知识、在课堂上展开讨论,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再由教师进行系统全面的比较、总结,这样就会对学生文化思维的构建和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鼓励学生挖掘自身英语学习中的兴趣点,督促其课下自主学习,进一步体会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