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高校图书馆工作计划

高校图书馆工作计划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8-07 16:33:1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校图书馆工作计划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高校图书馆工作计划

第1篇

民办高校 图书馆 岗位责任 资源配给

一、民办高校图书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岗位责任不明确,工作无法定量

民办高校的办学特点和性质决定民办高校图书馆的工作要在摸索中前进。工作人员少,馆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馆内制度不完善,工作人员岗位责任不明确,造成人员配备不合理,工作量,工作内容模糊。这种不科学的安排形成人浮于事,责任心不强,工作效率不高,虚耗时间,对工作没有激情和动力。没有具体的考核标准,缺乏激励措施,没有工作热情,更谈不上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图书馆整体缺乏活力,比较沉闷。当一项任务或问题出现时,所有馆员会同时去完成或解决,有可能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度浪费,有时会出现拖拉、推诿的现象,极大的打击了工作的积极性,使工作开展不尽如人意。

2、物品的资源配给不容乐观

主要体现为在正常工作中所需资源不能及时供应,延缓图书馆的工作进度。出现这种现象大体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由于民办高校的办学者是个体、社会团体、企业集团、董事会等集资所创办的,走的是“以学养学”的道路,国家没有直接拨款,因此,民办高校筹措资金比较困难。在资金的投资上很谨慎,要出于诸多考虑,权衡得失。对于图书馆的投资更是如此,工作人员在这样的机制下学会用信价比最好的办法解决问题。例如:贴图书的索书号,从有关部门买一个很正规的需要一毛钱,民办学校的资金掌控者是显有投资这笔钱的,所以馆员就想办法,采用自制表格并手写在A4纸上,并用透明胶带进行固定,这样通过精心设计和排版的一张A4纸能写出24个这样的索书号,价值才1毛钱,当然在正规性和美观性上欠缺,但不耽误书籍的正常流通。即使这样,申请胶带和A4纸也不易,需要找有关人员,还要经过审批,环节繁琐,工作进度缓慢。

二是由于观念的错位,认为没必要投资。民办高校的投资者、高层管理者、一般教职工普遍存在错误的观念:认为民办高校的图书馆其作用和影响不大,甚至可有可无。另一种错误认识是:认为图书馆工作人员不如教师和科研人员重要,更是可有可无的。观念的不到位就导致了民办高校对图书馆建设的重视和投入严重不足,造成对图书馆物力资源的配备的忽视或轻视。

二、民办高校图书馆工作中应采取的办法

1、设立图书馆岗位责任制,明确所从事的工作及所承担的责任

建立岗位责任制要根据图书馆各个工作岗位的工作性质和业务特点,明确规定其工作内容、应承担的责任及拥有的权限,并按照规定的工作标准进行考核及奖惩。以保证各项工作能有序地进行。岗位责任制的建立,有助于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拥有健全的岗位责任制,才有可能以任务定岗位,以岗位定人员,责任落实到人,各尽其职,达到事事有人负责的目标,避免苦乐不均现象的发生。

2、做好工作计划的同时再从思想上入手

民办高校给图书馆拨经费使其自己合理利用是不可实现的事实,采购书籍及购进其他有关的设施都是由学校董事会统一研究决定。但是在图书馆工作中所要利用的资源必须要保证,以利于图书馆科学的发展。这就要求工作人员提前做好工作计划,提前申请,明确任务,避免盲目性,使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 提高工作效率,做好计划是完成工作任务的重要保障,提高工作业绩的关键。

要改变管理者对图书馆的看法主要从几方面入手:

首先,把图书馆存在的问题用书面的形式向上级领导深刻、具体的反映,分析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让领导重视图书馆,加大对图书馆的投资建设。在工作中不断突破、创新,积极主动的配合学校的工作和建设,和上级领导沟通,并提出独到的见解,树立图书馆的威信,使领导对图书馆的看法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其次,得到教师们的支持;好的口碑是建馆的关键。图书馆本就是一个相对封闭的部门,很少会有老师来借书,尤其是这几年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来借书的老师少之又少,再加上图书馆的藏书原因,更是让老师们“望而却步”,而又由于人手少及工作时间的原因,导致和大多数部门的同事接触、了解的不够,没人为图书馆“说话”,让学校产生误会,影响了图书馆的发展。要想改变现状,必须从自身做起,利用在校的有限时间,和同事交流,增进感情,主动邀请老师们来图书馆参观,请教一些建馆问题,群策群力,对老师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予以肯定,并对参改意见和建议进行整理,提交给上级领导审查。通过老师们的“口”,使图书馆焕然一新,摆脱困境。

最后,从学生方面入手:学生是图书馆的根本。图书馆最主要的用途就是供学生们借阅,学生对图书馆的评价将直接影响到它的前途。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学生的等待时间,方便学生,服务于学生,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做到让学生满意,让他们为图书馆“说话”,让学生成为图书馆和领导沟通的桥梁。

总体来说,既要放眼于工作技巧,也要放眼于全校师生,得到他们的支持,以扭转图书馆的状况。

民办高校图书馆在管理模式和运行模式上有缺陷是必然的,因为民办高校建校时间短,图书馆更是起点低,底子薄,在这种情况下要虚心向公立学校图书馆学习,吸取精华,勇于改革。根据自身特点,量身定做出科学的发展策略。只有制定正确的发展策略,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管理和运作机制,才能在保障教学的基础上,使图书馆自身得到健康发展,办出具有民办特色的高校图书馆。

参考文献

第2篇

现阶段因信息资源的丰富程度加深、各种检索手段的快捷多样等诸要素的影响,各高校对新时期馆员的科研能力均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图书馆作为教育教学和科研服务的职能部门,是全校师生学习和科研的重要基地.更好地为教科研服务,充分发挥图书馆为师生服务的最大潜能的需要,均要求馆员积极加入图书馆资料科学研究的行列.高校图书馆员的科研、服务的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出其业务素质和个人素质的高低.展开科研能力的培训应遵循如下的原则:首先是以业务培训为先行的原则.业务是从事科研的基础,先夯实业务,才能更好从事科研活动.其次是动手动笔原则,鼓励馆员针对工作的切身感受和见解,能形成书面报告或心得的文本形式.第三是以外部推动提高科研意识的原则.可聘请图书馆领域的专家学者举办讲座,引导馆员提高科研意识.

多组织图书馆业务骨干和科研骨干参加区域性和全国性学术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使科研水平上水平能够依托外部的专业权威团队的支持.第四可采取激励机制的原则,对取得学术成果的馆员进行阶段性表奖或给予人财物上的扶持.鼓励有专业特长的馆员积极参与横向科研项目的研究.第五重视学科馆员队伍建设的原则.主动与教学口的立项教师结对子,进行全程课题跟踪服务.第六是坚持计划性原则,每年可制定有重点有针对性的馆年度科研工作计划,力求科研培训的前瞻性和可行性.第七是遵行方便馆员投稿的原则,馆培训部门可负责制作投稿指南,为其提供方便.第八应注重学术交流的原则.每年举办图书学术研讨会.就论文写作展开经验交流,探讨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论文作者写作体会、选派部分馆员参加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和论文交流会.总之,运作科研能力培训工作应循序渐进、扎实推进.

2加强信息网络时代下高校图书馆读者“关于图书馆认知度”的培训仍为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

提高读者对新时期图书馆认知度确刻不容缓.除对教师读者进行新数据库利用的培训外,应把占多数的学生读者的培训作为重点,侧重现代信息利用能力的培养.首先,应抓住新生入馆教育环节,让其熟悉现代化高校图书馆多媒体和数字资源丰富的特点.应重视针对读者举办的数据库讲座,使其充分了解并使用馆内电子资源益处:使用户以较低成本获得海量图书资源,帮助图书馆扩大馆藏,提高图书馆藏书的保障率,降低藏书的拒借率.让学生读者充分了解大学图书馆与普通上网搜集资料的区别及自身信息利用优势.在书库没借到书,可通过数据库,在网上先睹为快,通过网上多媒体课堂、资料库可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这方面的培训可制定图书馆数据资源使用培训计划,并切实进行面对面培训,可通过每周例行答疑分别对馆员和读者及学生培训.

其次,利用文检课教学提高读者的关注度.文检课教学提供了直接面对学生宣传图书馆的契机,在关注信息化的新图书馆的教学中,文检课侧重点离不开以下方面:辅导读者掌握检索信息的基本技能;充分做好馆藏电子资源的宣传工作;侧重计算机检索方法、网络数据库的利用、搜索引擎等现代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理论联系实际,侧重学生的实际文献检索能力和科研及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利用多学时带领学生到多媒体阅览室实习计算机检索等.其中让学生读者熟悉掌握计算机检索常用方法应为培训的重点;授课方式改变传统,以计算机为媒介,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如课件),通过讲解、演示、提问、模拟操作等形式,实现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模式.

3结语

第3篇

1、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是时代高速发展的需要。由于高新科技产品已经在图书馆日常工作中广泛应用,所以就要求图书馆馆员既要有图书馆学知识,又要懂得计算机方面的相关知识,掌握自动化、网络化的文献信息服务知识,以及与工作相关的技术性能、操作技能及其标准与规范。笔者认为,衡量现代化图书馆的标志,已经不仅仅是图书馆规模的大小和藏书量的多少,更为重要的是实现管理水平的科学化、服务手段的现代化、人员素质的专业化。因此,有必要在图书馆馆员中开展继续教育,组织馆员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科学知识现代化的高新技术,加速知识的更新补缺,才能有效地保证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使服务水平得到快速提高。

2、高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是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校图书馆馆员应具备图书馆本身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有其他各学科专业知识。作为沟通图书馆所藏文献和读者之间的桥梁,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的人员需要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以适应为教学、科研开展的各类参考咨询、文献检索、情报服务、编写书刊目录、主题索引等工作;其他专业毕业人员需要补缺有关图书馆学、情报学理论和图书馆实际工作技能,并在实践中逐步成为各学科文献的专家。只有这样,才可以把各学科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图书馆学、情报学方面的研究,以及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使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步入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二、高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学习。对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国家应从政策法规上做出统一规定,在教育经费投入、学员时间保障、结业资格认可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使继续教育有法可依,促进我国图书馆继续教育工作的正规化、制度化发展。

2、建立激励机制,将继续教育与定岗定编挂钩。继续教育是提高图书馆馆员学历、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的一种手段与途径。它必须与图书馆馆员的职业资格、岗位认证、职称评定相统一,从而调动图书馆馆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继续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

3、集中培训,定期交流。邀请专家为本馆工作人员作报告、讲座,这种法式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借鉴性。而这种方法关键在于制度化,列入每年的工作计划,而不是可有可无或者心血来潮。同时,由于图书馆工作人员较多,业务集中,因而可以举行馆内学习交流会。交流的内容很广泛,可以是工作中的新问题、新情况,也可以是各自工作的心得以及经验进行交流,更可以撰写学术论文展开研讨。这既有利于培育馆内良好的学术气氛,加强馆员的敬业精神,又可以促进馆员间的工作交流,达到继续教育的目的。

第4篇

关键词:图书馆 学科特色 服务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受到了严重的挑战,特别是新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在这种环境下,图书馆只有尽快找到新的服务思路,建设好学科特色服务,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利用现有文献资源,建好富有本校特色的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往往存在着文献资源重复建设的现象。有些学科文献资料复本过多,特别是我校一些公共学科、边缘学科的文献都有重复购买;而版本用的也有不同,传统的图书管理“重藏轻用”思想比较突出,各个图书馆的封闭性较强,资源的浪费与闲置普遍存在,不利于资源共享。那么怎样利用现有藏书和文献资源,建好富有本校特色的图书馆。

(一)筹规划,平衡学科分布,建设学科特色数据库

图书馆在建设数据库应按学院的各个系、各个专业特色需要对文献信息进行筛选和进行科学整理、加工、形成自身的文献信息图书馆,依据本馆的收藏优势,众多地开发各类数据库。根据学校的学科重点、馆藏特色,选择合适的建库目标,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尽快建立起学科种类齐全、形成多样的数据库体系。做到发挥各自的专长,并学科分布平衡,以实现网上中文信息资源的多样化、丰富化。另外,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与书刊文献结构,首先要考虑的是与本校专业设置相关的学科专业文献,尤其是重点学科,优势专业方面的馆藏应该较为丰富。如我院,属理工科类院校,主要学科有财经、水电、农业等三大类,图书馆根据这些学科建设数据库,以此来提高馆藏利用效率,满足教学科研的信息需求。

(二)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方法与途径

应该怎样进行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呢?我认为应该从图书馆的馆藏特色出发,结合我校的学科专长,抓重点突破,具体进行特色数据库的选型时,量力而行,先开展试验性运作,以积累工作经验,尝试对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展大规模的功能齐全的数据库建设工作。

确定了自建数据库的选题方向之后,应该立即进行信息源的采集工作。既对馆藏资源进行汇总筛选,整理集中,制定工作计划。另外,为保证信息资源补充工作,查漏补缺,建立并拓展通畅的信息资源采集渠道,及时采集新的信息资源,以保证特色数据库的全面性、权威性、即时性。

二、加强网络建设正确处理好图书馆传统与现代化服务的关系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虽然在传媒方式和信息载体上有本质区别,但是其模式基本相同,都要对文献进行采集、整理、储存和借阅,未来的数字图书馆应该建立在传统图书馆的实体上,二者是相互依存,优势互补的对立统一关系,加快数字化图书馆的信息管理建设,就是要代替传统的图书管理中不利于快捷、便利、准确利用图书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并方便读者的信息查阅、借阅和浏览。

三、图书馆建设要适应和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

素质教育对高校图书馆的工作理念、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应该做到:

(一)更新观念,用主动服务代替被动服务

更新传统的服务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浅层次的书目服务为深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将服务送到读者身边,把大量潜在的读者吸引到图书馆来,为读者提供各种信息服务。

(二)改善图书馆的文化氛围,树立资源共享的观念

图书馆是文化教育机构,应处处体现文化气息,时时满足读者的知识需求。因此,无论是馆舍、设备、书刊资料等硬件建设,还是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等软件环境,都要有利于一个良好的学术和文化氛围。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图书馆建设的目标之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我校的教育发展提供服务。

(三)加强图书馆藏书质量建设,培养学生检索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完善馆藏建设是办好高校图书馆的基础,藏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效果,采购人员要深入流通部、阅览室以及各系对书刊的需求,以此作为采购依据,把有较高学术价值和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素质的优秀书刊购进图书馆。因此,除了向学生介绍利用图书馆馆藏分布及图书分类等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开设“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课。提高学生的情报意识和计算机检索能力,不断增强现代化检索手段的自觉性。

四、图书馆要加强对图书馆员的素质提高

图书馆馆员要适应时代的要求,就必须更新观念,更新知识,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图书馆员应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各种载体的性能并指导读者使用各种载体信息,利用网络资源来寻找所需的信息资料。另外还要掌握相关的外语知识,因为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工作将会进行国际间交流与协作,各种语言文献资源会出现,只有掌握外语,才能熟练地查阅文献信息,才能使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外交资料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结束语

总之,如果图书馆不想使自己淹没在网络节点的海洋中,特色化是必由之路。只有围绕适合本校学科、专业的需求来建立特色数据库;要把传统与现代服务相结合;全面提高馆员的素质,能把一个具有更高层次的现代化图书馆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参考文献:

[1]刘广明.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新理念初探[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5(4)

[2]孟广洁.21世纪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R].图书馆工作散论.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第5篇

    摘要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之问、高校图书馆与地方藏书单位之问在地方文献建设工作中实行共建共享的思路.进一步探讨了共建共享的四条原则及其基本内容和实施步骤。

    关键词 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共建共享

    分类号 G253 

 

    1 共建共享的必要性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全国出现了修志热;90年代后,各地方政府又大力开发地方旅游资源,使得大量从事地方史和地方资源研究的人员涌入高校图书馆。为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我国许多高校也开设了地方文献课程,并招收了地方文献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对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达到一个高峰。地方文献“资政、励志、存史”的重要价值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挥。虽然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建设工作近几年来发展很快。各高校图书馆相继成立了地方文献部(室),设立了不同特色的地方文献库(柜),编制了大量地方文献书目、索引、文摘、题录、手册、年鉴、图集等,建设了大批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库,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教学科研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由于网络环境下的各种变革,在地方文献资源的保障上已难以满足网络时代读者和用户的需要,因此,实现地方文献的共建共享,已是当今地方文献建设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共建共享是解决当前地方文献建设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惟一途径。长期以来,地方文献不仅被文化部列为公共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且作为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特色和服务特色。备受社会重视。但是,由于缺乏一个全国性的或地区性的图书馆协作规划,各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建设大多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从而产生出各种问题,使地方文献的建设与服务工作举步维艰。①认识上的问题。目前,各图书馆由于经费短缺和认识的偏差。在实际工作中,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有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其表现为没有制定专门的地方文献建设工作计划,没有投入专门的经费,没有开展专门的服务,其结果是地方文献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无法满足读者的要求。②地方文献源问题。网络环境下。地方文献与其他文献一样,不仅范围广泛,数量巨大,形式多样,具有不同载体、版本,不同的生产、出版、发行单位,而且还包括地方档案文献、灰色文献(如科技报告、政府文件、学位论文等非公开出版物)和许多未开发的零次文献(如口头、实物文献),如果仅靠订购和市场购买是很难搜全的。由于地方文献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在地方文献的“呈缴”制度上,许多地方还没有明确的法规;有些地方虽然制定了有关法规,但并没有把高校图书馆纳入其中:而一些地方的高校图书馆也没有积极主动地与地方建立协作关系.造成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的短缺。③规范化问题。当前.在地方文献书目数据录入中.主题标引缺省和不规范现象相当普遍。再者有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对数据库各字段的定义也只限于基本的著录字段。这些都不利于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映地方文献信息。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所建设的地方文献数据库也难以入网,影响了对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

 

共建共享是保护地方文献遗产的需要。许多地方文献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如地方民间口头文献、实物文献,一旦失传就无法挽回。通过地方文献共建共享体系的建立,在地方文献的征集和利用上,就可以打破传统的条块分割和地域限制.有利于抢救某些随时可能消亡的珍贵的地方文献遗产。

 

2 共建共享的原则

 

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任务,就是充分利用当今有利条件,从实际出发,克服现实障碍,将各种因素转变为信息资源共享的社会基础与社会保障,组建信息资源社会保障与共享体系,最终完成以信息知识资源全社会全人类共享为特征的信息文明建设,充分发挥文献信息资源的作用,促进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根据这一任务,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共建共享应遵循下列原则:

 

2.1 规范化原则

 

在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和服务体系中。参加馆要坚持执行统一的标准规范,如统一的用户界面、数据格式、数据库建设规则、信息交换协议、馆际互借协议等;数据加工技术采用国际标准、国内标准和国内高校的条例、细则;服务系统软硬件配置要采用国际通用的开放式操作系统平台技术。网络通讯协议TCP/IP技术,面向广域网的数据库技术等,以保障图书馆的计算机网络支持环境,使其能在广域网上互联。

 

2.2 实用性原则

 

高校图书馆作为地方文献资源共享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在进行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时.应根据学校性质和专业设置特点。结合地方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地采集地方文献。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性质及其服务对象。决定了其藏书的成分与内容兼有地方性和专业性.读者的需求又决定其将选择专业吻合的高校图书馆来检索和咨询地方文献。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大潮中,高校应不断调整与地方建设相适应的学科专业,在地方文献的收集中.根据实际需要加以采集。如果盲目地不加选择地追求多而全。不仅会浪费大量人力和财力,而且还会影响地方文献的共享质量。

 

2.3 易用性原则

 

目前国内对信息资源共享的理论研究主要有两种思路:一种是以提高文献保障能力为目标;一种是以提高信息可获知能力和可获得能力为目标。对一个文献资源共享体系而言.让用户以最快速最便捷最廉价的方式知道自己所需要的文献在什么地方.其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拥有这些文献,而文献拥有数可以通过文献传输能力得以改善。在各种全国性、系统性的文献资源共享体系已建立的情况下,建设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目标主要是为了获取信息时方便、

快捷和廉价,否则无优势可言。在提供地方文献服务时,既要提供二次文献,更要提供一次文献,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可采用E—mail、FTP、FAX、直递、邮寄等多种方式。

 

2.4 继承性原则

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高校图书馆和地方公共图书馆在文献资源的收藏特色上都已形成了自己的格局,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只能在这种格局的基础上通过协调才能逐步实现,而不能推翻打乱、重建重组。高校图书馆应根据自己学校的不同办学层次、办学水平、办学特色、经济基础、地方文献基础和信息服务模式等具体情况,进行分工协调,充分发挥已有资源的效益,建立一个既符合地方文献资源共享体系要求.又充分体现各单位地方文献信息特点的保障机制。

 

3 共建共享的内容和实现步骤

第6篇

[关键词] 图书馆 经济管理 投入―产出分析 资源配置

高校图书馆经济活动是高校图书馆在经济领域的具体表现,高校图书馆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表现出图书馆工作人员与图书馆机构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物质利益关系。我国对于高校图书馆的经济管理的研究在改革开放之前还处于萌芽时期。改革开放为我国的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的出现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预示了图书馆这个知识信息的生产、传播、扩散机构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巨大挑战。如何从经济管理的角度促进我国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己经成为高校图书馆管理者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一、加强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经济管理势在必行

1.加强图书馆的经济管理是图书馆所具备经济特征的客观要求

高等学校图书馆同其它不同类型图书馆一样是一种文化服务机构,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其侧重点不尽相同,而经济特征是高校图书馆共有的特征。

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经济功能奠定了高校图书馆经济特征的基础。文献是知识和信息的主要载体,文献信息资源是经济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文献信息会产生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经济效用。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文献信息中心,其中一些文献可直接用于经济活动而发挥其效用,一些文献可通过转化间接作用于经济活动而实现其经济功能。

高等学校图书馆经济管理的过程其实质是一个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它贯穿于图书馆产生、发展的各项业务工作之中。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以及知识经济的不断深入,为了高校图书馆发挥出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高校图书馆界都开始关注图书馆经济价值的存在。

2.加强经济管理是高校图书馆实现高效管理,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满足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

开展工作的基础是资金,高校图书馆的藏书建设、更新服务手段、支付人员工资等都离不开资金。经济管理的强化,对高校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购书的过程中因错购、重购、死书等现象直接影响了图书馆经费的利用率。资金利用率不高,就不能有计划的更新服务设备,改进服务手段。只有强化经济管理,应用科学的方法(数学方法、微观经济学等方法),按照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规律,合理组织和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才能把有限的资源都用在刀刃上,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图书馆生产力,从而促进图书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加强经济管理是高校图书馆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潮流,走出当前困境的必然要求

所为知识经济,是指“以智力资源人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为地重要因素的经济”。图书馆虽然不是营利组织,但它同样具有经济功能,能够创造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因此,“我们不能以我国比发达国家落后就对席卷全球的信息化、知识化不闻不问,而应实行工业化、信息化、知识化并举的方针,合理地配置资源,使它们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以新的视角、新的动力、新的内涵实现图书馆的现代化”。首先,运用经济手段,实行对文献资源、人力资源、设备资源的科学管理,高效率地开发、加工、传递文献情报信息,满足知识经济的需要;其次,因地制宜,创办一些服务性的收费项目,获取经济收益。另外,图书馆实行有偿服务,走产业化之路也应在服务于大多数读者基础之上,再考虑搞信息服务发展的路子。

二、高校图书馆投入―产出分析和资源配置合理性分析

1.图书馆投入分析

(1) 高校图书馆经费来源

①学校拨款。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服务部门,因而其服务性的特征决定图书馆不可能以赢利为目的而产生收益。因此,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是由其所属院校根据学校经费平衡提供,这部分资金注入也构成了图书馆的基本经济来源,图书馆的经费提供维持包括图书馆的人员工资、资料购置、文献加工、设备维护、行政管理等所必需的经费。

②私人和社会团体的捐赠。私人和社会团体的捐赠是图书馆经费的一种重要补充,捐赠款在支持图书馆的藏书建设、设备改进、科学研究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私人和团体捐赠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多种多样的,其资助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图书馆藏书的捐赠;对图书馆建筑的捐款;对图书馆设备的捐款等。

③少量的图书馆服务收费。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部分高校图书馆在部分领域上也开始实施有偿服务。这一部分服务收费(包括电子阅览室、读者服务部、打字复印等)同样构成了图书馆的经费来源。

(2) 高校图书馆经费的预算

编制新学年的经费预算,要在学校下达的年度经费的基础上,根据新学年的图书(中文图书、外文图书、中文期刊、音像资料、电子图书)购置计划、设备(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检测仪)购置计划、行政开支(差旅费、日常办公所需要的文具纸张、公共关系费、清扫卫生用具)等费用来进行。

(3) 从经费分配率看图书馆投入效益

高校图书馆效益本身具有模糊性和不易量化等特点。总的来讲,图书馆的效益亦即图书馆办馆效益(图书、设备利用率),图书馆效益指标体系以投入方面来看则主要是经费分配率。图书馆经费如何分配直接影响到文献资源的采购质量和数量,进而影响到图书馆办馆效益。因此,图书馆经费的分配比例将是评价一个图书馆办馆效益的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高等学校图书馆管理规程规定,高等学校文献资源购置费应占图书馆总经费支出的5%以上(这里所说的图书馆经费不包括图书馆基建经费)。图书馆经费一般划分为人员工资、文献资源购置费、设备购置费、维护费、人员培训费和其他费用等6个部分。其中,文献资源费占总经费的比例越大,图书馆经费效益就越好。

2.图书馆产出分析

(1) 从文献资源利用率看高校图书馆产出效益

高等学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产出效益主要参考文献资源流通率和文献资源拒借率等指标。流通率越高,利用率就越高,产出效益越大,反之,则越小。

① 藏书流通率指标

藏书流通率是指统计时间内借阅文献数量占藏书总量之比,该指标能反映购置图书的质量和流通工作量的大小,此指标愈大,则反映文献资源利用效率越高,图书馆产出效果也就越大。

②藏书拒借率指标

藏书拒借率是指读者在图书馆未借到的文献占读者所需要的文献总数之比。该指标反映图书馆服务的质量,如果该指标越大则说明图书馆的服务效果越差,图书馆的产出效果越不好。

影响图书馆产出效益指标还有藏书开架率、读者借阅率等。

(2) 从人力资源利用率看图书馆产出效益

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利用率是高校图书馆产出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人力资源利用率应从工作人员的适岗率和人员劳动率两方面来考察。适岗率与图书馆的效益息息相关,只有工作人员与自己所在的岗位相适合,才能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劳动效率是产生图书馆效益的前提和保证,没有劳动效率,也就谈不上馆藏利用率,再好的馆藏也不会产生良好的效益。

(3) 从图书馆馆舍和设备资源的利用率看图书馆产出效益

馆舍的利用程度决定高校基本建设投资的效益,图书馆资源效益是图书馆设备效益的具体体现。高校图书馆设备使用率和设备完好率决定着图书馆的设备效益。高校图书馆设备由书架、自动化办公设备等组成,设备的使用率和闲置率直接反映图书馆设备效益的优劣。图书馆馆舍和设备的使用率越高,闲置率越小,效益越好。高校图书馆的馆舍、设备资源只有更好的满足读者需求,其利用价值才会更高,产出效益也就愈明显。

3.图书馆资源配置合理性分析

图书馆投入的资源有资金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馆舍、设备等),文献资源等。资源配置就是使有限的资源产生最大效益。

(1) 合理配置文献资源

由于处于不同的层次,各高校图书馆在资源配置方面有着不同的最佳规模和数量。在对文献资源进行配置之前,高校图书馆应对学校的专业设置进行调研,掌握读者群对文献信息的需求量,以及学校读者的规模等情况。较准确的确定出本馆的馆藏结构与数量规模。

(2) 提高藏书质量,实现文献资源的优化配置

为了实现高校图书馆有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必须控制藏书数量和质量。把图书馆有限的经费配置到读者需要的文献资源上,实现文献资源的优化配置。

藏书质量主要包括藏书的内容质量和藏书的构成质量,藏书的内容质量,是指选择入藏的各学科门类、各种类型的文献本身的知识情报价值。文献的内容质量选择取决于采访人员对所采图书内容的掌握程度。藏书的构成质量,指的是藏书体系结构的质量,即藏书体系结构的科学合理程度。采访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分析学校的学科构成,分析学校馆藏图书书的比例结构、等级结构、时间结构、文种结构以及文献类型结构和复本量结构才能准确地确定本馆的藏书体系,从而指导图书采购,保证藏书的内容质量和藏书的构成质量。

(3) 合理配置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

高校图书馆要根据自身的馆藏配置,按照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性别结构等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促进群体结构合理。使人员的使用在个体结构与群体结构都处于合理状态,把合适的人员安排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中去。

高校图书馆人员队伍的专业结构,不仅要有图书馆学、情报学专门人才,还要有各专门学科的专业人才,以及不同文种的专门人才。才能满足师生员工的读书需求,适应知识经济对图书馆发展的新要求。

三、加强我国高校图书馆经济管理的对策措施

1.加强高校图书馆的质量管理

在图书馆的经济分析中,为了检验用质量系数来测量图书馆工作的质量的可能性,就必须设立质量管理系统。图书馆服务在图书馆工作者的活动中形成,服务的质量成为首要的经济特征。

(1) 制定标准

实现标准化是保证图书馆工作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就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企业标准”。

(2) 加强统计工作

在研究图书馆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要日益完善图书馆工作统计的各种形式。用各种统计资料来编制工作计划和确定图书馆活动的规模。有了各种统计资料才有可能根据整个图书馆及其各个工作部门的潜力来制定出确实可行的计划,

(3) 建立监督岗

建立监督岗也就是加强图书馆经济管理过程中的质量检查。质量检查要渗透到图书馆工作的各个环节,首先应该从图书的采访、采购入手,重点是图书的流通阅览管理。

2.加强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

树立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理念,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进行有效的组合,将人才放到最合适的岗位上去,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价值,才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1)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重视人、依靠人、教育人、引导人、激励人、塑造人。了解职工物质和精神需求,引导职工把个人需求与单位事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使高校图书馆经济管理保持良好的状态并不断持续发展。

(2) 高校图书馆管理层应具有前瞻性

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水决定着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前途。高校图书馆管理层对该馆长时间的发展要有一个明晰的规划,清楚地知道本馆在信息时代、知识经济中的定位。高校图书馆管理层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时俱进,增强发现、解决问题的敏锐力,才能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好地做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

(3) 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调动馆员的积极性

科学的激励机制对于全面提高馆员素质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精神激励。精神激励是理想目标所产生的内在精神动力。首先分析本馆馆员的构成状况,根据馆员兴趣的不同、年龄差别、智能上的特点等。采取知人善任,激发馆员的工作热情;二是要充分尊重和信任馆员,发挥馆员的聪明才智;三是树立榜样,让广大馆员有一个学习的目标。特别是领导更要一身做则树立榜样。

物质激励。高校图书馆领导层在进行精神激励的同时,还要充分了解本馆工作人员的物质生活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加大物质激励的频度和力度,从而充分调动广大人员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吴淑华:试论市场经济与图书馆经济管理.图书馆论坛,1994 (2)第22-26页

[2] 吴季松:知识经济.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第12页

第7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协调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业务能力;人际关系处理

高校图书馆办公室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办事机构,主要工作是为图书馆读者文献资源服务、文献资源日常管理和教学科研服务提供支持。由于图书馆办公室深入到图书馆各项业务部门中,和各类事务都有着密切的接触,所以对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有着更深刻的认识,配合必要的资料搜集和调查研究能够为图书馆管理工作提供全面、准确、详实的信息资料,是图书馆管理层制定策略的重要依据。

一、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协调工作现状

(一)图书馆办公室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办公室工作人员还存在着和其他部门沟通不到位,缺乏人员交流的问题,工作人员之间关系不密切,没有相互配合的合作意识,团队协作协调性差,很多工作人员都抱着“各扫门前雪”的心态,专注于自己分内工作,别人的事情一概不管,尤其是一些权责不明的中间工作更是相互踢皮球,对待工作积极性差,造成了工作量的堆积,影响了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现代化发展。

(二)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协调能力缺乏认识

有些高校对图书馆办公室工作不够重视,认为图书馆办公室可有可无,图书馆办公室各项杂务可能并没有专门人员负责落实,随意性大,影响了图书馆日常事务的处理速度和质量,也有一些高校直接安排教职员工亲属负责图书馆办公室日常事务,无论是其专业水平还是综合能力都难以胜任,管理方法陈旧,缺乏服务精神,没有将图书馆办公室在日常工作协调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1]。

(三)工作人员缺乏服务意识

高校图书馆是学生学习和查找文献资料的重要场所,而图书馆办公室人员恶劣的工作态度将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读者的不满,影响了图书馆内的学习氛围。

二、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协调工作基本原则

图书馆办公室工作人员要形成“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将协调沟通作为自身职责的一部分,并将该工作视作对上级和读者服务,从而有效梳理冗杂的图书馆日常业务,将所有动作都统一在同一个整体目标下,为读者和管理层提供更好的协调服务。

(一)纵向协调

在日常管理工作,不同的领导往往分管不同的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会从自身分管工作出发,向办公室发出不同的工作指示,不同领导之间的工作要求可能有所出入,在这种情况下,工作计划、会议和活动组织等日常工作都要根据工作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来形成明确的先后顺序,关键性、全局性的问题要及时请示,根据管理层的沟通结果落实,同时还要通过必要的沟通来消除不同领导之间的误会,建立图书馆全员之间的和谐互助的工作氛围。

(二)平行协调

在平行协调工作中,图书馆办公室要学会多方意见的倾听,站在全局立场上,综合多方意见,通过有效的沟通均衡不同部门之间的利益,以为读者服务为基本理念,秉公处理,在处理日常矛盾的同时注意避免造成部门之间、不同工作人员之间矛盾的激化,要学会通过多种工作手段疏导并消除部门和员工的不满情绪。而在工作权责方面,高校图书馆办公室要注意协调工作的实效性,要以读者的日常服务和图书馆内日常事务为中心,将精力集中在领导层关心的问题上,狠抓重大事项,全面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2]。

三、高校图书馆办公室协调工作的基本要求

图书馆办公室作为综合管理部门有着明确的权责范围,作为领导的左右手,办公室工作人员要摆正心态,不能越权干预其他部门内部事务,也不能,要将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铭记心头,做好本职工作,出谋而不决策,不该知道的事情不要过问,更要注意保护敏感信息,不要成为流言的源头。

四、高校图书馆办公室人员综合素质的缺失及要求

(一)综合素质的缺失

目前,信息技术等新型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高校图书馆办公室也应积极引进新技术,以此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很多高校图书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没有应用新技术的意识,认识不到新型技术的重要性,不愿意也不会应用新技术。很多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只会利用word打字,而不会应用其它新技术去管理办公室资产、维护办公室数据库等。这样,就导致高校图书馆办公室的工作效率无法得到提高,办公室人员的综合素质存在明显缺失。

(二)综合素质的要求

高校图书馆办公室的各项工作都需要办公室人员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这样,才可以确保高校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开展与当下的政治环境相适应,避免两者之间严重脱节。高校图书馆的办公室人员应当具有较强的纪律观念、组织观念与政治观念,还要了解图书馆内部制定好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在纪律观念、政治观念的引领下,解决办公室工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由于高校图书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办公室及图书馆内部的各项管理工作,还要承担大量的内部工作与外部工作。因此,图书馆办公室人员在处理内、外部工作并加强各部门之间沟通时就需要过硬的政治素质给予支撑。高校图书馆办公室人员只有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才能确保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保证高校图书馆的稳定运行。

五、较强的业务能力

高校图书馆办公室人员还需要具有较强的新技术应用能力,这样才能确保个人业务能力的全面提高。高校图书馆办公室人员应当学会应用新型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可以熟练操作计算机,利用新型技术来对办公室内部的档案、资产、设备等进行管理。与此同时,办公室人员还应当利用新型技术来统计办公室工作中所涉及的相关数据、相关信息等,确保各项工作的准确性。

六、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关系的处理,也是高校图书馆办公室人员综合素质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3]。一般来说,办公室人员的人际关系处理,可以分为与领导之间的关系及与其它部门之间的关系。

在处理与领导之间关系的时候,办公室人员应当严格执行馆长等上级领导作出的有关决策,要在所有部门中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对于那些有异议的上级决策,办公室人员不要随意与其他同事在私下交流,要根据个人的判断力进行思考,不要人云亦云,应当维护领导的权威。但是,如果领导在工作中存在哪些失误,办公室人员也要及时与领导沟通,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办公室人员还应当在工作中对相关问题加以总结、分析,并将基层同事的主要意见反馈给领导,为领导的决策工作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

在处理与其它部门之间的关系时,办公室人员要集中优先解决其它部门的加急事件,不要发生推诿责任的现象与问题,也不要在工作中存在严重拖拉的现象。对于不能及时解决的事件,办公室人员一定要及时与其它部门的同事进行沟通,还要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多听取其它部门的相关意见,发现自身工作存在问题的时候要及时加以解决。此外,办公室人员一定不能对其它部门及同事妄加非议,以免引起其它部门同事的反感,造成办公室工作难以得到顺利开展。

办公室人员只有妥善处理与领导、其它部门、其他同事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办公室各项工作得到顺利开展,以此确保高校图书馆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周建强.漫议高校图书馆办公室的工作意识[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14(04).

第8篇

关键词:图书馆;学科馆员;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建立健全学科馆员制度,提升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

收录日期:2013年5月9日

在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诸多要素中,人才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核心竞争力对人才有高度的依赖性,图书馆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学科馆员制度是一种新型的办馆理念和全新服务模式。图书馆根据教学和科研需求,确定自己的位置,制定自己的战略决策,积极推行学科馆员制度,依托学科馆员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以此实现自身工作的有效管理和优质服务。

一、学科馆员制度与图书馆核心竞争力

(一)学科馆员制度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是其产生效益推动社会进步的前提,大量的科学技术包括一些高新技术停留在图书馆里,而将这些科学技术及时转化为有用的科技信息反馈给用户,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信息人才,它不仅可以保障现代化信息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转,还可以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建立一支专业知识强、综合素质高、掌握图书馆新技术、适应现代化图书馆工作的图书馆队伍,将队伍中的人员逐渐培养成学科馆员并逐渐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掌握了一门或几门专业学科知识,并精通图书情报知识,拥有丰富的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经验,能为相应学科提供高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从而建立起差异性竞争优势,学科馆员的思想、行为、能力等都将对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产生巨大影响。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能极大地激发学科馆员的责任感、求知欲和高度的成就感,调动起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促进图书馆员整体素质与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能力。

(二)学科服务是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核心。服务是图书馆的基本宗旨。高校图书馆管理和发展的意义在于服务教师、服务学生。学科服务将成为贯穿图书馆发展的主线,是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学科服务是各学科专业的学科馆员依学科专业读者的需求,依学科专业建设信息资源,参与到学科专业读者的教学科研中去,深层次组织开发信息资源,以多样载体、信息技术化与网络化、个性化服务手段、多层次服务方式和集成化的服务方法,提供个性化学科知识服务,是图书馆的深层次、高水平的服务。网络时代,读者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们获取信息不再拘泥于单一信息源,而是有太多的选择,超越了时空限制。学科馆员要深入辅导读者,善于筛选和利用文献、信息,并根据用户的需求,对文献信息进行深层次的整合、发掘与加工,通过编制高质量的信息产品,不断提高文献信息服务的水平和效益,促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从而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

(三)学科馆员的服务能力体现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大小。学科馆员以开发学科专业知识信息资源为目的,深入学科专业领域,为学科建设发展提供学术层面上的服务,解答科研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对重点学科建设发展方向、目标、最新成果、未来发展动态做到心中有数,将繁杂无序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整理后,提供给重点学科知识用户。在这一过程中,学科馆员要运用自己的隐性知识与显示知识相结合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不论从信息资源、服务手段,还是服务时效、服务质量上都与传统图书馆服务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加强学科资源建设,为读者提供多种形式的网络信息服务是现代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职责,学科馆员的服务水平无疑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二、建立健全学科馆员制度应采取的措施

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是拓展了服务深度和广度,而对于读者而言,是享受到了方便、快捷的个性化服务。所以,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对于图书馆和读者来讲,都是受欢迎的。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立虽说起步较晚,但已取得了初步成果。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学科馆员制度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针对目前学科馆员制度建立和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以确保学科馆员制度在高校教学、科研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成立学科馆员领导小组,建立各项管理机制。学科馆员是一项合作的任务,它不仅仅是图书馆与院系之间的合作,也是图书馆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领导小组主要致力于图书馆与院系、图书馆不同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包括确定和调整服务计划、任命、培训、考核学科馆员、评估服务实施效果、组织交流和宣传服务项目等。学科馆员的任命、服务、考核指标、培训等的实施都需要一系列的管理机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各项管理机制对于学科馆员顺利开展工作必不可少,也是学科馆员制度正常运转的前提和保障。它包含学科馆员的资质认证、学科馆员的岗位定性、学科馆员的待遇、学科馆员的职责要求、学科馆员的工作计划制定与实施、学科馆员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等。是有效管理的手段和依据,起约束和规范行为的作用,也是学科馆员开展工作的行为准则。

(二)通过多种渠道,选拔学科馆员。学科馆员深入学科专业领域,要运用自己的隐性知识与显示知识相结合开发学科专业知识信息资源,提供有效的知识信息服务。学科馆员的知识水平决定其服务的层次高低,因此图书馆必须广开渠道,多种途径有效选拔学科馆员。

1、挖掘现有人力资源。近年来,进入高校图书馆的人员素质,总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图书馆内实际上已经拥有一批既具有学科专业知识,又熟悉图书馆业务的工作人员,经过资格论证和培训学习,他们可以成为“学科馆员”。图书馆要鼓励馆员特别是中青年人才自觉结合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及自己的专业兴趣,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多种形式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成为优秀的“学科馆员”。

2、直接引进相关学科专业或图书馆学双学位人才。直接引进相关学科专业或图书馆学双学位人才,从事对口的学科服务可以很快进入状态,而且服务的起点较高、针对性较强。

3、聘请兼职“学科馆员”。在有些学科暂时没有合适的“学科馆员”人选时,可以聘请部分院系热心图书馆事业,经常查阅文献,专业上有一定造诣,能够对学科资源建设提供指导性意见的教授,对他们进行图书馆学、情报学课程的培训,使其担任图书馆兼职“学科馆员”。

同时,还要积极培养那些爱学习肯钻研,并参加过一定时间的特定专业课程培训的中青年,建立一个学科或专业的培养对象梯队,以保持学科服务的连续性与稳定性。通过培养,造就一批精专业、广知识,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和竞争意识,乐于奉献的学科馆员队伍,为学校信息化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三)建立学科馆员考核评价体系及激励制度。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学科馆员服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科馆员制度实施的有力保障。学科馆员工作业绩的评价既取决于学科馆员工作完成情况,又取决于师生的满意度。也就是说,对学科馆员的考核应实行双向考核,既接受图书馆的考核,又接受对口院系的考核,以用户评价为主。考核既要有定性基准又要有定量指标才能比较完整地反映学科馆员的服务状况。

美国著名学者詹姆士在多年的心理研究中发现: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人员的潜力只发挥出20%~30%,刚刚能保住饭碗即止;在有良好激励的环境中,同样的人员却可发挥出潜力的80%~90%。因此,在管理中要对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和贡献的馆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将会起到促进、引导和榜样的重要作用。切忌吃“大锅饭”,以免引起许多人的消极情绪。要将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并完善图书馆评估制度,加大薪酬中的激励成分,让提升、培训成为一种奖励,体现图书馆对其工作成绩的认可,以此激励员工,促使人才内在价值和创造力的发掘,换取人才对图书馆的认同感和敬业精神。

(四)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科馆员综合素质。学科馆员是学科服务的主体,是保证服务质量,在院系树立图书馆形象的最关键因素。这是一个挑战性的岗位,需要具备相当高的综合素质,至少应有较宽的知识面和信息素养,并目要与专业学科结合渗透,还要有较高的外语、计算机口头表达及社交能力。因此,图书馆要为学科馆员提供多种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科馆员自身的学习和馆员之间的相互学习。选派有专业特长的中青年业务骨干进修深造,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在职攻读第二学位、硕士、博士等,鼓励具有图书馆学学位的人员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拓宽知识面;有计划地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包括计算机与网络的运用能力、科研能力、教育能力、信息鉴别、筛选、转化、整合能力,以及公共关系能力等。同时,应鼓励主动参与院、系会议,旁听院、系核心课程,了解学科发展动态,推动学科馆员与馆藏建设、参考咨询等部门形成紧密的联系。另外,在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论坛,为学科馆员提供交流平台。

(五)改革不合理分配制度,提高学科馆员待遇。目前图书馆员的收入偏低,与之相应的是社会地位也较低,这是造成国内图书馆人才短缺、留不住人才的关键。在高校,图书馆员属于学校的教辅人员,在学校分配制度上与教师、科研人员相比均处于劣势。在这种情况下,各高校图书馆要争取本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改革目前不合理的分配制度,以实际工作内容的复杂程度和知识含量的多少为依据,使专业人员的收入明显高于非专业人员。由于学科馆员的工作复杂,有很强的专业性,甚至有不可替代性,因此更应该提高学科馆员的待遇,使学科馆员的收入明显高于一般工作人员,达到各院系专业教师和科研人员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人才,使学科馆员的重要角色得以实现,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三、结束语

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是高校图书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与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相适应的一项新举措,也是高校图书馆深化服务的一项新工程,需要不断摸索、创新、推广并完善。学科馆员的设立是关系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大事,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学科馆员制度的落实,建立健全学科馆员制度,以提升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张俊玲.略论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提升[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2.

[2]罗红彬等.基于学科馆员制的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J].现代情报,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