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29 06:44:3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羌文化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论文关键词:养成教育模式方法特点启示
一、围绕“三个一”抓教育——引领养成
(一)围绕一个核心,狠抓学生常规教育
师范院校以培养大学生道德养成为核心,体现教育的本位价值,落实一系列常规教育措施:一是坚持二十多年的一周一会的主题教育传统不动摇;二是坚持多年的升国旗教育不动摇;三是坚持专业思想教育不动摇;四是坚持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和党校团校的教育阵地作用,引领学生的政治追求和道德养成;五是坚持通过建立诚信档案、诚信考场,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六是坚持开展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引领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政治信念。
(二)围绕一个重点,狠抓新生系列教育
学校以角色转换为重点,落实新生系列教育:将新生教育“课程化”,开设入学教育系列讲座,强化新生爱校、爱系、爱专业的思想;将新生教育“活动化”,开展一系列新生活动,增强新生自律意识、培养新生良好的体育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将新生军训“目标化”,通过军训提升学生早操质量、规范宿舍内务整理、提高学生校规校纪意识,实现养成教育的目标。
(三)围绕一个中心,狠抓毕业生系列教育
学校以艰苦奋斗教育为中心,开展毕业生教育系列教育:开展毕业生文明教育,引导毕业生遵章守纪,文明离校;开展就业观教育,请优秀校友回校作报告,引导毕业树立献身“三区”基础教育的就业取向和艰苦奋斗的思想;开展毕业生演讲赛、毕业生师范技能大赛等活动,展示毕业生养成教育的成果,激发低年级同学积极进取;开展“我为母校留纪念”活动,通过毕业生为母校“植一棵树”、“提一个建议”、“做一件好事”等活动,增强毕业生对母校的感恩意识。
二、围绕“一个重点”抓管理——规范养成
(一)健全机制,保障养成
一是建立了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委员会为主导、系(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为主体、学校其他部门密切配合的养成教育管理机制,把养成教育作为加强和改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贯穿于教学、管理和服务各个环节。二是明确职责,广泛参与。确保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各项措施责任到人、工作到位。三是抓好队伍,夯实基础。学校一方面抓好政工队伍建设,发挥他们在养成教育中的引领作用,把养成教育作为加强和改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落实到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另一方面,学校建立了由校学生会牵头、各系院学生会参与的学生自律委员会,为养成教育的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制度约束,强化养成
学校完善养成教育的制度体系,强化养成教育:《学生文明行为基本准则》《学生日常管理‘五要十不’规范》等制度规范学生日常行为,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于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强学生早晚自习的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学风建设,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违纪处分管理规定》《学生宿舍管理规定》等制度整治学生违纪行为,促进学生遵章守纪习惯的养成。这些制度渗透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之中,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使养成教育的基本要求具体化、制度化。
(三)自我管理,促进养成
大学生是养成教育的主体,在教育观念上,该校强调自我发展的养成教育,在教育行为上,学校坚持对学生“三自”能力的培养:一是自律自控,自我管理。二是自省自觉,自我教育。三是自理自持,自我服务。教室、公区、实验室都由学生自己扫除;学生寝室每天由自己整理;学生参加食堂义务帮厨;每年安排一周的劳动课,让学生参与各种公益劳动等,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关心集体、献身校园建设的良好思想。
(四)常规管理,规范养成
一是坚持多年来“十坚持、十纠正”和“五要十不”等常规管理手段;二是坚持抓好开学“五个一”工作,即:第一次班会、第一堂课、第一次早操、第一次清洁扫除、第一次升国旗等,从开学第一天抓起,促使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三是坚持发挥《学生德智体综合评估办法》《系级学生工作评估办法》的杠杆作用,规范养成教育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四是坚持严格的养成教育通报制度,学校每天对学生违纪违规行为和好人好事进行通报,对学生的推优评优,实行违纪行为一票否决。
三、围绕“一个中心”抓活动——拓展养成(一)科技文化艺术活动
师范院校充分发挥科技文化艺术活动的育人功能,围绕养成教育的目标,学校每年开展“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引导学生养成崇尚科学的习惯;开展“校园之春”科技文化艺术节,通过写作大赛、网页设计大赛、辩论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文化素质的养成;通过校园歌手大赛、舞蹈大赛、美术作品展、文艺演出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的养成;开展师范技能大赛,通过课件制作、“三字一话”、说课等比赛,锻炼学生师范技能,培养学生师范素养。
(二)学生宿舍文化活动
学校一直将养成教育寓于学生宿舍文化活动中,如:开展宿舍内务技能大赛,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开展雅室设计比赛,引导学生创造生活之美;开展宿舍壁报、手抄报比赛,将师范技能训练融人生活环境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展文明寝室评选活动,增强了寝室同学之间的凝聚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三)社会实践活动
第一,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第二,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第三,开展社会考察活动。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大学生在服务社会中领悟崇高,在社会交往中感受真诚,在帮助别人中体验快乐,在社会参与中弘扬正气,促使他们树立社会责任感、养成服务社会的好习惯。
(四)其他养成教育活动
学校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勤工助学活动,通过家教服务、营销服务、项目调查服务等活动,激励他们树立自强自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务实的生活态度、敬业的工作作风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学校高度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每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加以宣传月”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养成自我心理调适的习惯,树立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
四、养成教育的特色与启示
第一,人才培养始终根植于“三区”基础教育,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始终着眼于“三区”基础教育对人才的需求,具有教育的针对性。第二,养成教育长期坚持,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并注入时代新的内涵,具有强烈的历史延续性和时代创新性。第三,养成教育强调学生道德行为和专业素养的养成,与该校的师范性一脉相承。培养的毕业生身上体现了尚德敬业的品质、严谨朴实的作风、热爱乡土的情怀和扎实过硬的基本功,能较好地适应“三区”基础教育,凸显了该校人才培养的比较优势。
该校多年养成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对师范院校加强养成教育的启示:
第一,养成教育必须坚持立大志,做小事。“立大志”,就是要有办好师范院校的雄心,有培养优秀人才的信心;“做小事”,就是要立足校情、区情,不好高骛远,不贪大求快,脚踏实地地从小事抓起,从学生的道德规范、学习规范、生活规范和劳动规范等细节做起,才能真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二,养成教育必须坚持直面“三区”基础教育对师范人才的要求。服务基础教育事业是许多师范院校养成教育的现实根基,亦是师范院校养成教育的价值取向,更是教育“三个面向”的根本要求。
1.社会环境因素。一是当今多元文化对高校学风产生消极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各种先进文化大量涌进为我所用,但随之而来的一些腐朽文化的影响,使得一些大学生不能正确辨别是非对错,以致他们在思想认识和意识形态上出现了混乱和偏差,引起了部分学生质疑大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必要性,从而丧失学习动力。二是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因素显现。受市场经济因素的影响,部分教育者和学生呈现功利性的价值取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在校园中滋生,大家一味追逐物质享受,学习的目标被涂上功利的色彩,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对实用知识感兴趣的功利和投机色彩的学风,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三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日益显现。在中国,学生奉行的都是“老师教,学生学”的学习模式。抹杀了个体兴趣和个体需要,滋长了厌学情绪,更重要的是扼杀了创新精神的培养。学习变成了漫无目的的简单重复,缺乏生机和发展。四是就业形势的错误导向性。当前社会处于快速发展期,一些保障制度还不健全,这样导致了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无限化,扩大到学生家庭的整体社会关系的竞争,造成了“成绩好不一定能找到好的工作、成绩差照样找到好工作”现象,致使高校学习风气受到了影响。此外,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不足,使得具有实际动手能力的高中生打工工资比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毕业生工资高的现象不断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2.学校环境因素。一是学校办学理念存在偏差。教育的“产业化”趋势使得部分高校过分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忽视高等教育规律,而以企业管理模式来办学,盲目扩招增收,办学仅瞄准招生和就业升学率两个方面,而不重视最为重要的人才培养环节。二是管理机制尚未完善。缺乏科学的学生指导管理机制,对学生学习管理、成长发展和学业预警存在工作盲区,在学风建设上缺乏行之有效的规划和措施,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生活需要。三是师资队伍发展不均衡。固然大多数教师是“德才兼备”,但有些教师不良的行为也会影响到高校的学风。部分教师缺乏爱心和责任心,具体表现在:重科研轻教学,教学态度敷衍,随意性调停课,学生作业批改潦草,监考管理不严等。更有些教师利用学生评奖、评优、入党、考试等索取好处,。四是校园硬件设施落后。一些学校的办学条件相对滞后,校园环境不能使学生心情舒畅。
3.学生个体因素。一是学习目标不明确。有些同学认为上大学仅仅是为混张文凭,大学学习就是“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有些学生盲目从众,选择考研或考各种资格证,忽视对自己需要学习的课程研究。二是学习态度不端正。现在的大学生均是“90后”独生子女,自律意识较差,不珍惜大学学习时光,贪图享乐。三是学习动力不足。由于我国在初高中阶段没有实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在高考之后的专业选择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学生往往在家长或者亲人的推荐下选择学校或所学专业,学生个体毫无兴趣。四是朋辈的负面影响。在高校中,一些学生往往受到高年级师哥师姐的朋辈负面影响,都对学风建设起着消极的作用。
二、高校学风建设的有效切入点和着力点探析
1.找准高校学风建设有效切入点。首先要创新理念,明确学风建设的任务。我国的高校学风应传承五千年来优秀文化传统,吸取国际上先进的文化成果,树立多元人才质量观。我国的学风建设要更新理念,适应中国的特殊国情,对现有一些不适宜的理念要废弃。特别是将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观念转变为教师、学生同为教学中的主体,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和教师的内在学习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升学风建设水平。其次要创新内容,丰富学风建设的内涵。在信息知识爆炸的当今社会,人们特别是年青一代的大学生在思想和文化诉求等方面都有新的需求,必须适应形势发展,不断创新学风建设内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风建设,以丰富学风建设的内涵。在学风建设中创新开展素质拓展工作,整合现有的教学实习、创业就业和校内社团组织等资源,建立一套模块化、系统性、动态化的素质拓展体系,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大学生的学风认识。建立一套动态大学生生涯预警体系,及时针对每位学生近期远期目标实施评估,让学生在动态评估中树立能力为主的评价指导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以点带面,带动学风建设向良性方向发展。创新学风建设的奖励表彰机制,建立多元化的奖励体系,既要重视拔尖同学的引领作用,也要注重多元个性人员的提高,让人人在学风建设中都有成就感。最后要创新方法,提升学风建设的成效。变单一学风建设方式为创新各类学生社团建设,以社团建设为依托,通过学生自娱自乐的自组织举办学术类、科技类和文艺类等活动,这样既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又能在“润物细无声”中强化学风建设工作。创新利用新媒体等现代化的网络服务学风建设,通过搭建新媒体平台,鼓励教师从事教科研“,晒晒”教师成功的不寻常经历,引领大学生进行学术科研和实践锻炼探索,引领学风建设的发展。建立科学规范的学风建设管理制度,对学风形成有效制约,在刚性制度督导的同时,需要人性化地实施动态预警。
在插画众多的艺术特征中,装饰性是尤为显著的。它以自身特有的抽象化、图形化、符号化、风格化的装饰语言和极具表现力的审美价值,在室内家居空间中得到很好的运用。装饰性是指在一定的视觉艺术中所呈现的特定的表现形式特征。它是集概括、提炼、夸张、变形等一系列形式法则为一体的形式表现语言。装饰造型通过形式表达,以对形式的强化为主要表现手段,追求形式上的美感,从而形成鲜明的造型特征。装饰形象大都与客观的自然形象相区别,是人们通过一些美学的形式法则和装饰手法所设计和创造的主观形象,是设计构思到装饰形式表达的实现过程。
二、室内家居墙画中的插画设计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追求个性与时尚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普通的白墙已经满足不了大众的审美需求,充满个性与创意的手绘墙画日益流行。作为室内墙面装饰重要组成部分的手绘墙画,丰富了室内装饰设计的创作语言与表现形式,并在家居环境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室内家居墙画中的插画设计题材丰富,也呈现出多样的风格,有典雅复古的中式风格、简约时尚的北欧风格、自然恬静的田园风格、童真童趣的卡通风格等。中式风格的墙画图案主要选择中国传统的图案、纹样等,或以中国画写意的表现手法表现的山水、花鸟图案;北欧风格墙画图案多为比较抽象的图形,色彩上崇尚黑白灰的色系或者艳丽的色彩;卡通风格的墙画图案多为色彩明亮丰富的卡通动物、人物形象。不同风格的确定及墙面插画图案的设计要根据家居主人的年龄、职业、性格、审美品位等特征以及家居空间的整体装饰风格和功能需要进行设计,同时在色彩设计上也要和整体的设计风格一致。
三、卡通风格手绘墙画设计实践
笔者根据家居空间的功能需要,结合室内家居墙画设计中插画设计的要求,进行儿童活动室的墙画设计实践,根据空间和墙体结构特点,设计并绘制了三块墙面,整体设计上把握了图案的连贯统一。画面主体选择儿童熟悉并喜爱的经典卡通形象,如美丽的白雪公主、欢快的维尼小熊、粉红小猪、跳跳虎等,并配合梦幻的摩天楼、欢快玩耍的儿童和各种小动物以及各式各样的气球,使整个画面场景丰富多彩。屋顶墙面张开双臂的卡通太阳令整个空间似乎充满了阳光。插画图案的选择符合儿童的审美要求,多种卡通造型相结合并融入画面场景,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受审美能力和年龄与心理特征的影响,儿童一般更喜欢鲜明艳丽的色彩,因为这些色彩对他们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所以在色彩的选择运用上,墙画设计大量使用了原色和纯色等鲜亮的颜色,运用丰富的色彩,配合作为背景的蓝天白云、大片的绿色草地,用强烈的对比吸引儿童的注意。根据幼儿期儿童缺乏空间与透视概念的特点,在绘画表现技法上,笔者采用平面化的表现方式,这样更容易被儿童接受。配合色彩缤纷的儿童游乐设施,墙面插画设计和整个空间融为一体,生动而和谐地构建了一个梦幻童真的童话世界和充满童趣的嬉戏空间。此次墙画设计中,绘制的颜料选择丙烯。丙烯颜料有很多优于其他颜料的特征,如上色快、色彩鲜艳、保持时间长、防水速干、抗腐蚀、抗自然老化,且不褪色、不变质脱落、无毒环保,是现在流行于家庭墙画设计的绿色环保绘画颜料。
四、结语
对涉及物资拆除回收的工程项目,在项目开工前,由农网项目部组织施工、物资、财务等部门,按照下达的拆除物资回收计划,对需拆除的物资进行拆除前现场确认。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拆除方案进行拆除工作,做好标志和登记,并编制拆除物资移交单,将拆除物资运抵指定地点移交存放。物资部依据施工单位、项目部门签字的拆除物资移交单核对实物,核对无误后,签字接受入库。发生拆除设备丢失或损坏的,由施工单位承担相应损失。废旧物资入库时,仓储管理员严格按照仓储管理相关要求,对照物资拆除回收计划、移交清单点验入库。对于有重量描述的要过磅验收。验收后,填写废旧物资入库单,经移交人和接收人签字确认后,作为物资入账和项目决算的依据。废旧物资办理入库后,仓储管理员按照设备类别按批次划区分类存放,并及时更新库存台账,定期进行实物盘点,确保账、卡、物相符。
2严把“五关”,全程管控
废旧物资处理,严格实行“五关”制度。一是技术鉴定关,由生技部牵头,组织财务、物资、农网等部门负责对废旧物资进行鉴定;二是报废验审关,按照有关规定填写报废审批表,使用单位、财务部提出报废理由;三是数据统计关,根据申请部门在ERP中报送的报废处置计划,按照省公司废旧物资处置计划上报的要求,逐条核对,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四是处置会签关,由资产管理部门提出报废技术鉴定和处置意见,经生技部、财务部审核会签,报主管领导批准后执行;五是财务验讫关,经财务部确认货款已收讫,方可放行废旧物资。
3集中处置,提高效益
为规范废旧物资处置方式,提高废旧物资处置效益,该公司严格按照集中竞价处置要求,按批次上报废旧物资处置需求计划。组织人力对报废物资处置计划进行认真审核,确保处置需求计划内容完整,物料编码选择与实物对应,计划信息与实物相符,残值准确、估价合理。在废旧物资的清运交接过程中,严格按照清运交接程序,回收商持《废旧物资提货通知单》和《废旧物资合同》办理交接手续。
4开展监察,规范管理
一、要提高全员的工作责任心。企业员工和各部门,对于企业明确赋予的“责无旁贷”的工作职责,必须不折不扣地去执行。此外,对于一些边缘性的工作,要主动配合、主动支持、主动承担责任,不能互相推诿。
二、要有明确的执行方向。用兵打仗必先有目标。执行方向不能含糊不清、不能错误。在执行前,要弄明白执行什么、为什么执行以及用什么来保障、监督执行的一系列问题。
三、要有执行技巧。要明确责任,做到奖罚分明。让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事,避免组织机构复杂化带来的内耗,注重执行质量和效率。同时执行需要策略,不是简单的死搬硬套。要善于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必须充分思考如何完美执行、创新执行。要加强沟通。只有沟通,才能群策群力,只有沟通,才能使战略人人皆知、落实到人。
四、要注意信息反馈。在执行过程中,要随时监督、随时纠偏,使执行做到事半功倍。从执行层面上来说,要及时反馈执行结果和提供建议。只有执行没有反馈,执行也是不能全面的、务实的,执行的效果如何,执行的困难在哪里,下一步如何调整,都需要在执行的过程明确和完善。
五、要调动团队执行的激情。要提高企业的执行力,不是单靠某一英雄的个人行为,要求整个团队的配合。要提高整个团队的有效运做。不仅要提高企业从上到下的每一个人的执行力,而且要提高每一个单位、每一个部门的整体执行力。要将个体思维转化为组织思维,将个人能力转化为组织能力,将个人的理性与激情转化为组织的理性与激情,将个体的创新转化为组织的创新,把执行力的价值体现在整个组织的每个链条中。只有这样,才会形成企业的系统执行力,执行才能体现效率,体现出竞争力。
认识是行为的先导,只有在正确思想观念的引导下,才能有正确的工作行为,因此要想提升文化馆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转变档案管理的工作理念,提高对档案管理的思想认识。在当前的新形势下,信息技术逐渐渗入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人们每天都会接触到诸多不同的信息,在无形中推动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因此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抓准机会、把握时机,选择学习和吸纳那些积极向上、科学有益的思想,并将本身落后的、不和谐的思想观念摒弃掉,将文化馆的整体发展与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以及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个人前途联系起来。树立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意识,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数据输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实现数据一次输入,多次利用,以减少重复劳动的需要,既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同时降低了文化馆档案管理的工作成本。另外,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改革的深入,文化馆的职能还在不断的变更与丰富之中。对此,文化馆的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增强自己的工作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学习和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思想,尽可能的在档案管理之中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办法,从而提高文化馆档案管理的水平。
二、加快文化馆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
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社会的信息化水平持续提高,网络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大众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网络的影响效力持续扩散,带动了信息的流通,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网络获取到更多的信息。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使得信息的共享性和流通速度不断提高,要想提升文化馆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创建和营造出有文化馆特色的档案信息网络是文化馆档案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我们必须要清醒认识到,在信息化时代,如果文化馆一直沿用传统的档案管理办法,不仅不利于发挥文化馆在社会建设和发展中的功能与效用,同时也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扬。因此为了让文化馆履行好其在社会建设和发展中的职责,并且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保护工作中,让中华文化能够持续的发扬下去,文化馆应加大对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投资力度,全力推进文化馆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进程。构建档案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利用网络平台在信息传播、渠道以及技术上的优势,对馆藏资源进行深入开发与挖掘,向用户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推动文化馆档案资源与社会的同步发展,确保文化馆档案管理工作能够与时俱进,为档案信息的合理流通提供有力的保障。此外,随着档案管理信息网络的建立,也为不同地区之间文化馆的档案信息交流提供了方便,提高了文化馆档案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推动了信息资源的快速流动,促进了文化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三、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
当前我国的文化馆职能的不断更新和丰富,文化馆的档案工作也正由原来的档案管理向档案信息中心转变,因而如果文化馆的档案工作人员还抱着原来的工作方式和态度来参与到文化馆的档案工作中来是不够的,且随着文化馆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必须要有所增强。首先就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而言,文化馆要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道德宣传和教育,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道德素养。档案工作与一般的服务性工作不同,它的效益是通过服务对象利用档案后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实现的;且文化馆的档案多是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是珍贵的历史资料,档案工作者不能盲目的向利用者提供档案资料;再有文化馆的档案管理工作是十分复杂和繁琐的,需要对所有的非物质文化做详细和准确的记录与编排。因此文化馆的档案管理工作是颇为特殊,且意义非凡的,对档案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训和教育是必要的。其次,是档案管理技术和知识的培训。随着文化馆馆藏资源的不断丰富,以及与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普及,文化馆的档案管理人员单靠基础的文化科学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更加丰富而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并且能够较为熟练的运用现代电子计算机设备和通讯设备来进行档案的管理。因此文化馆需要定期组织档案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从整体上提高档案管理员的业务能力,确保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配置与设备相配套,进而有效提升文化馆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
四、建立统一的文化馆档案管理体制
作为国企,进一步加强先进职工文化建设,有利于引导广大职工的思想境界不断提升,文化品位不断提高,生活内涵不断丰富;有利于优秀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职工、团结职工,教育和引导广大职工大力弘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有利于切实保障职工精神文化权益,不断提高职工文化素质、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让公司发展成果惠及全体职工。
二、充分发挥工会在职工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工会在职工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搭建起文化铸魂、文化聚力、文化育人的运作平台,使广大职工共享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成果。工会在职工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桥梁纽带作用。工会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和引导广大职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通过职工文化建设营造企业和谐的发展氛围,从而在企业进步中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实现每项工作都和企业文化建设相协调的最终目标。工会要以企业发展为主题进行各种文化活动,并且要有多数员工的积极参与,这样才可以加强企业的核心凝聚力,使员工在工作时有高度的热情,使工会组织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二是凝聚激励作用。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注重用共同理想凝聚职工,用时代精神激励职工,用人文关怀善待职工,营造“共建和谐、共促发展、共享成果”的文化氛围,以优秀的职工文化建设为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奠定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工会要从提高职工业务素质入手,想方设法提高工作人员的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各个员工才能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在工作中保持高度的热情,并有较高的团体意识,并在工作过程中有较高的创造能力,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三是教育职能作用。职工文化建设的功能之一是“育人”,工会要成为文化育人的推动者,必须积极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文化育人”思想,重视对职工的文化教育。工会也应借助多种方法开展宣传教育,以持续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利用各种方法组织、领导企业对职工进行培训,并落实企业精神,以实践和理论协调的方法保证员工建立起与时代需求、表现行业及企业文化的企业思想,并保证职工思想的统一性,保持整个工作团队有较高的素质,促进企业的进步。
三、进一步探索职工文化建设落地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对策
校园文化是指在学校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反映着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趋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固有意识和精神力量,它体现了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涵盖了校园风气与传统的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集中体现了学校师生的想想素质、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折射出校园精神的凝聚力、感染力和震撼力。然而,思想认识不够深刻、功利意识较为突出、形式主义文化色彩比较浓厚、娱乐化倾向十分明显等问题,成为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绊脚石。从而导致校园文化建设发展滞缓,对学生的积极作用也有所下降。
一、高校校园文化的不足
1.思想认识不够深刻
部分学校的领导对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实质的认识不够全面,对校园文化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认为挂几条标语、拉几条横幅,搞几次活动、办几次讲座就是校园文化建设,这种思想认识是很肤浅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学校领导没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等放在同等位置。
2.形式主义色彩比较浓厚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少院校缺乏深入研究,系统安排和有效指导,工作中过分注重形式,热衷于搞形式主义,因而导致校园文化内容的单调空洞,缺少文化内涵。校园文化本身具有多样性、自主性的特点,一些院校和部门在设计各项活动时也是只重形式,不注重内涵,为活动而搞活动,长此以往,学生必然成为只重形式不重实效之人,这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3.娱乐化活动比较普遍
学生每天除了要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外还要用大量的时间去进行实训操作,任务是繁重的,有时学习也是枯燥的。因此,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体现一定的娱乐性是必要的。但高校校园文化普遍存在娱乐性内容过多的现象。导致学生追求感官上的享受,如上网、聊天、打游戏等。这些不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可能在有意无意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
4.建设过程中缺乏特色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既要反映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要求,又应当体现校园文化所具有的独特品格,既有共性的一面,也应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特色的校园文化是高校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但是,部分高校在新时期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与学校特色、历史渊源、发展趋势、专业设置和课程开设结合起来,没有最终形成特色鲜明、品牌突出的校园文化。
5.轻“软”实力建设
在新时期背景下,许多高校在硬件建设方面上了一个台阶。然而,硬件实力的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推动是远远不够的。校园精神是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它包括校风、教风、学风、师生的心理素质和管理运行机制等,浓郁的校园文化精神需要一定的物质设施和严格的科学制度。但现实表明,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长远规划的高校并不多不多,导致新媒体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和长远性,削弱了校园文化在高校完成培养目标过程中的作用。
二、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方案
1.提高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组织学习,深化学校领导在新时期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认知。使之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不再简单停留在形式主义阶段。学校领导者应当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并努力使其育人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作为一种潜在的隐性教育为主的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功能中起到无可比拟的作用,隐性教育具有显性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中不能起到的暗示、情境、渗透作用。
2.建设良好的校风学风
校风是一所学校师生员工所共同具有理想、志向、愿望和行为习惯等多因素的综合,是一种精神状态和行为风尚。校风在很大程度上是学校这个大环境体现出来的学习风气,这是与学校的统筹管理密切相关的,因此,各高校在新时期建设良好的校风学风,是高校校园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
在新时期背景下,高等级院校的教学实际上是一种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运用文化的力量推动教学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校园文化活动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两者一定要努力结合好。
在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仅限于报告厅、大学生活动中心等地方开展的文化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克服把校园文化活动当作业余时间的消遣活动的倾向,把学生吸引到校园文化阵地上,把校园文化引到学校教学之中去。
4.强化教师思想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更多的需要教师、学生的共同参与,不能把校园文化建设看成仅仅是学生的事。从科学发展的高度来说,一个完整的教育思想就是要树立教育教学工作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传者与受者是相互影响的,只有两者都保持良好的心态,才会有充满活力的、健康向上的、温馨感人的、和谐统一的、文化氛围很浓的校园生活。
5.打造高品位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其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师生情操,构建师生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师生的素质。当今社会的高等级院校学院必须具有相应的高文化品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处理好娱乐性文化与创新性文化的关系,突出创新性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体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以文化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引导学生多开展高层次的文化活动,大力提倡高格调、高品位、艺术性强的文化内容和形式。校园文化活动作为一种育人渠道,开展文化活动要实,内容层次要高,要富于学术和创新的色彩。
6.加大新载体使用力度
校园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新时期的大背景。当前,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新载体,已成为师生学习工作消遣的最有效工具。高校作为学术研究、教学和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网络媒体的发展无论从硬件、软件还是思想行为模式上无疑都走在全社会的前面,高校要积极探索,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文化网站,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权,使其成为在新时期弘扬主旋律、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许国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J].高教探索.2006,(3):45-48.
[2]杨正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浅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