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9-22 21:03:08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学习十八的心得体会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全会提出的推进社会事业改革新理念、新部署,就是让全体人民享有民生的保障改善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一、社会事业改革的根本遵循
自党的十七大以来,改善民生已成为社会的共识,也是党和政府决策的重要出发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事业改革。这是今后我国社会事业改革的根本遵循。近35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改善,获得前所未有的福祉。然而,改善民生的 任务艰巨、情况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目前的社会体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影响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特别是我国进入中等收入 阶段,引发了利益分化,加速了社会分层,收入分配差距较为严重,部分民众还没有能够充分分享发展的成果,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问题凸显,并因此导致社 会风险增多。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致力于教育、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选择,其核心是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 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民生从一般意义上讲,就是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子女教养、生老病死等日常之事。这些日常之事,从权利方面看是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基本内容,从 需求方面看既是实现人的生存权的主要需求、也是实现人的发展权的普遍需求。随着从追求温饱阶段跃迁到中等收入阶段,人们的需求已经超越简单的衣食之忧,对 生活质量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更高程度上保障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实现,更多体现社会公平正义,更好满足人民需求,愈加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社会是由 人组成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使所有的人都受益。同时,只要社会中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都改善了,我们的社会也就更加和谐。
但是,如果建设和发展的目标不明确,就有可能使人与社会处于对立状态。例如,如果我们过分关注GDP的增长,忽视对个人的关怀,就有可能使人民 群众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的表达和满足,尤其使弱势群体的需求得不到应有的关照。在有些地方,人民群众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长期不能解决,直到积累、演 变成为重大社会问题,才有实质性的行动去解决,很是被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指望一朝一夕毕其功于一役。唯有转变发展 理念,统筹协调经济与社会发展,兼顾并举效率与公平,才能让广大人民共享发展收益,增加生活的幸福指数。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决策,昭示着党中 央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二、切实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决定》在部署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时指明了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改革目标任务,都体现着统筹协调经济与社会发展,兼 顾并举效率与公平的精神。比如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为例,《决定》将其列为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的第一条。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改善民生的奠基工程。教育 既直接影响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也直接关系个人的命运和幸福。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迅猛发展,成就斐然,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 问题,特别是教育的发展速度和群众满意度形成较大反差。有关调查表明,公众对教育公平的满意度最低,最不满意的问题是城乡教育、地区教育、校际教育的差距 以及由此造成的“上学难、上学贵”问题,对考试招生制度也有很多不满和非议。这种反差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要求、新期盼。三中全会提出,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这就是对群众企盼教育公平诉求的积极回应。在当今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结果不可能绝对均等,但机会应该相对公平。而在所有的机会公平中,教育机会的公平是 最重要的机会公平,因为这是人发展起点的公平。
有了公平的发展机会,社会弱势群体才有可能与其他社会阶层在同一起跑线上起跑,才有可能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唯有如此,社会各阶层才能合理流动, 全社会才能充满活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必须妥善解决好加快教育发展和促进教育公平的冲突与矛盾,努力实现代价最低、效率最高、体现公平的发展。为此,就 要通过教育体制改革来改善资源配置。改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基本方向,是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在整体推进教育公平 的过程中,要把统筹区域内、城乡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优先领域。通过制度创新,实行教育信息化建设、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 校重点班,认真解决中小学择校问题等措施,推进办学条件的均衡、教师资源的均衡和生源的均衡,使教育公平落到实处。
三、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备受群众关注的重大改革举措之一,其重点在于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就城乡医疗保险制度来看,我国目前运行 的制度主要有四类: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公费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其中,因机关事业单位公费医疗和城镇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缴费和待遇上存在较大差别,两者“并轨”成为群众一直以来的重要诉求。三中全会提出,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 度。据有关设计,我国的医保制度将被整合为职工、城乡居民两大模块,即“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框架结构。包括将公费医疗制 度整合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征地农民或者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者参加城乡居民基 本医疗保险,不建立单独制度。这样,原有的不合理、不公平的问题可望得到有效解决。就养老问题来看,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决定》对此极为关注,提出了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等任务。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是消除养老待遇差别、解决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地区间不公平、群体间不公平等诸多问题的改革突破口。实现养老金全国统筹,可以解决现有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碎片化,解决地区间的支付 能力失衡;消除地方利益,养老基金有结余的省份,可以弥补养老金当期收不抵支省份的资金缺口,财政补贴的规模会下降,而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将会提高。推进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最终目标是要消除“双轨制”,这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顶层设计、制度整体优化的核心任务之一。社会保障“双轨制”长期存在, 是目前我国养老金制度下的最大不公平。全国统筹正是消除双轨制契机,所谓“消除双轨制”,就是让机关事业单位也建立起与企业职工一样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并承担相应的缴费义务,采取同样的待遇计发办法,真正实现养老权益的平等。
全面深化改革
物价干部要带头提升素质能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是价格改革。身处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身为物价部门的干部,要想贯彻落实好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做好物价工作,必须具备思想政治素质强,作风扎实过硬,业务水平高,勇于创新的素质。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勇于创新,才能担当起全面深化改革条件下赋予物价工作的历史重任。依笔者之见,物价干部应带头采取“五个强化”、实现“五个提升”的措施,着力提升自身素质能力,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
一、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全新时代,物价干部一是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熟练掌握运用从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等方面学到的理论知识,帮助自己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中,认识事物的真正本质,提高自己处理热点、难点等复杂价费问题的能力,是时展对物价干部的迫切要求。二是要有讲大局、讲原则、讲奉献的精神及高度的责任感和廉洁奉公意识;三是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开拓精神,敢于且善于替群众说话,为群众办好事;四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养,在党的领导下推进物价工作创新发展。
二、强化专业知识水平,提升业务工作能力。在当今知识经济和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条件下,学习不只是工作前的准备,而是与工作同时进行的任务;学习不再是一件阶段性的事,而将伴随人的一生。作为一个称职的物价干部,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修养,而且必须具备与承担本职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一是加强文件政策的学习,及时掌握各项收费政策,领会文件精神,并认真及时地贯彻落实。二是强化对经济管理知识、价格法律法规、公文运用、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的学习,牢固掌握经济、法律等相关政策规定,不断完善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不断提升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和能力,为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工作的新特点、新变化和新的工作方式夯实基础。
三、强化作风建设,提升自身执法形象。物价干部一是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认真开展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通过进医院、进学校、进景区、进社区等形式,进一步拉近同群众的距离,从感情上自觉贴近群众、尊重群众,帮助群众认真解决就学、就业、就医等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价费问题;为帮扶企业发展、社会事业建设等提出合理化建议,真正实现党心与民心交融,体现物价干部的作为,使物价干部的作风在一线养成,形象在一线提升。二是要认真开展“严纪律、提素质、树形象”系列教育活动,引导物价干部正确把好权力关、金钱关、生活关,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纪律和法律法规,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政绩观,发挥好物价部门的优势和力量,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
四、强化群众观念,提升维权责任意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物价工作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一是必须认真践行群众路线,要坚持问计于民、问价于民,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落到实处;二是要时时处处注意把为基层、为广大群众出主意、出力气作为密切联系群众工作的重要抓手,加大宣传力度,运用价格投诉咨询电话、价格法律宣传日等多种形式,利用办案、法律咨询等一切机会,做好普法工作,不仅让众多的经营者知法、守法,更让群众知法、懂法,学会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价格权益;三是要用实际行动取信于社会,用业绩取信于群众,促进当地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四是要创新执法理念、积极作为,切实提升维护好群众的价格权益的责任意识,坚决做到凡事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
五、强化创新观念,提升创新谋事能力。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我们具备创新的精神。要实现价格工作的改革,使价格工作不断创新发展,必须不断提升物价干部的创新谋事能力。提升物价干部的创新意识,必须教育引导物价干部从思想上消除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的思想;树立永不满足,敢于打破旧框框、善于思考探索新思路的精神;彻底消除担心怕事和自卑心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树立物价干部的创新观念。要做到在思想上瞄准最前沿,在思路上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在实践上领先一步,确保事事领先,不断开创物价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 加强 农村 教师队伍 建设 作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作为脑力劳动者,不断地向年轻一代传授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等知识经验,为人类社会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既能从事生产劳动,又能积极参加社会生活的社会成员。对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延续,对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培养和教育祖国的下一代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学校分布中,农村中小学占极大的比例,故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更显重要。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要坚持以十八的精神为指导,以“中国梦”为准绳,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紧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为重点,以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为目的,努力建设一支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教师队伍。
因此,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政治理论及教育法规学习,强化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总书记在2007年教师节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四点希望: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深刻揭示了新时期我国教师师德的丰富内涵,也充分说明了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作为学校,应结合具体实际,通过政治业务学习,开展各种活动,如撰写个人成长故事、书写师德故事、学习先进教师典型、联系实际书写学习心得体会等形式,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
2建立教师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工作热情
学校管理者应根据教师的特点,合理的运用内部激励和外部激励,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以满足教师的不同需要。做到教师个人的激励与教师群体激励相结合,有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建立合理、适宜的内部竞争体制。学校对教师的激励要采取公平的原则。如实施教师奖励绩效工资、教师竞争上岗、教师岗位设置、各种不同形式、类别的表彰(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安全管理、常规教学先进个人、师德师风先进个人、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表彰类型基本涵盖学校的各个方面,让每位教师都有可能成为某一方面的佼佼者。这样既可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又能将自己的长处发挥的淋漓尽致,全心全意为教育教学服务。
3灵活、合理安排教师互动交流,扬长辟短,共同提高
人无完人,教师更是如此。首先,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就应该根据教师的特长和年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岗位。如喜欢书法的教师,可安排为写字教学;教师喜欢绘画,就应该安排美术等;年长的教师,就应落实直观、脑力劳动不大的工作;对于年轻人,则安排具有开拓性、创造性、较复杂的工作,要求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去努力钻研,提高自身的能力。其次,学校管理者应根据教师的具体实际,实行教师定期交流制度,让年轻教师到边远、偏僻、条件艰苦的地方锻炼,养成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品质;对于老年教师,则应适当到中心学校进行学习,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会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为教育教学服务。这样,达成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也让偏远学校与中心学校的学生异样享受到均衡教育。
4加强教师的培养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作为管理者,必须全面了解本地、本校教师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具体实际拟定中长期教师培训计划,计划中必须涉及全员培训、中青年教师培养、骨干教师培训、优秀班主任培训、名师培养等;其次,学校必须对所有培训者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包括自身和学校等方面),如进行经验介绍、上汇报课、示范课等,符合要求后才能报销各种培训费用;再次,进行校本培训,学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学校的教科研活动,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学校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还应该考虑到教师群体的特殊性,对教师的管理决不能单纯地“管束”和“制约”,而应体现人文关怀。 “管”要在“理”的基础上进行,“理”是为了“管”,是更有效的“管”,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因此,学校应精心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创造出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使管理真正与学校文化和谐一致。只有做到以上这些,才能将教师队伍建设这一长效性的工作做好,校园也会因此显现勃勃生机,成为教师和学生的乐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