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新零售毕业论文

新零售毕业论文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3-17 20:52:52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新零售毕业论文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新零售毕业论文

第1篇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2007-2014年29个省份商贸流通业数据,将商贸流通业的碳排放量作为投入指标,运用超效率DEA测度我国省际商贸流通业效率,并分析了商贸流通业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商贸流通业效率整体水平逐年提高,区域间差异明显,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效率最高,中西部地区的效率较低;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城市化水平对效率产生显著促进作用;能源结构、政府干预对效率有负面影响。最后提出促进我国商贸流通业低碳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低碳约束 超效率DEA 商贸流通效率 影响因素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迅速,商贸流通体制改革成效顯著,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量。进入“十三五”时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商贸流通业效率的高低已成为衡量地区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目前,我国正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产业低碳发展正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一大主题,绿色环保、低碳制造等观念逐渐体现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而商贸流通业则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存在的专业化水平低、能源消耗大、运作效率低等问题仍然阻碍着商贸流通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持续扩大,商贸流通业亟须转变成健康高效的发展模式,为低碳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国内虽然有部分学者对商贸流通业效率问题进行相关研究,但并未将商贸流通业碳排放纳入其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中,较少考虑商贸流通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因此本文综合考虑商贸流通业的经济产出和对环境的污染,对我国各省份商贸流通业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研究,以准确评估我国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真实情况,对提升我国商贸流通效率、促进区域低碳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模型选择与指标选取 

(一)模型选择 

目前关于商贸流通业效率的研究成果较多,主要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以及改进DEA方法。如孙金秀(2014)基于GRA-DEA混合模型评价我国30个省份的现代流通业效率;周科(2015)通过超效率DEA模型对国内不同省份的商贸流通效率进行研究;陈宇峰、章武滨(2015)采用超效率DEA模型测度商贸流通业效率,并分析其演进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房伟标(2016)基于DEA模型测算湖南、湖北地区商贸流通业各子行业投入产出效率;刘玉玲(2016)采用DEA方法测算我国商贸流通效率,并借助面板数据研究商贸流通效率的影响因素。此外,一些学者采用其它方法,主要有俞彤晖(2014)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广东省1998-2002年流通效率演进趋势及2012年广东省21个地市的流通效率;张小龙(2015)运用面板回归测算我国商贸流通上市企业投融资效率。 

上述商贸流通业效率研究只关注了资金、人员和收益等经济指标,但均忽视了环境指标。目前,我国产业仍以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对能源的依赖程度仅次于制造业,不考虑碳排放问题则会高估我国商贸流通业的效率水平。进一步探讨发现,现有研究较少对商贸流通业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鉴于此,本文将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投入变量,引入超效率DEA模型中,对我国各省区商贸流通业效率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对商贸流通业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找出提升我国商贸流通业效率的主要途径。 

(二)指标选取 

借鉴相关研究中对于商贸流通业投入产出指标的选择,结合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现状,从劳动力和资本这两大最基本的生产要素考虑,选取商贸流通业的职工人数和行业资本存量两个重要指标,同时考虑流通业的特点,将公路运输线路长度作为投入指标。在商贸流通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与期望产出同增同减,与传统生产函数中的投入产出关系相似,社会希望污染物的排放量越少越好,因此将商贸流通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一同作为投入指标。产出指标则选取公路货物周转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商贸流通业效率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07-2014年我国29个省份的投入产出数据作为统计样本,数据来自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其中,各地区的零售总额通过相应的零售价格指数来折算,商贸流通资本存量采取永续盘存法估算。二氧化碳排放量则根据商贸流通业细分行业的碳排放量,合计得到最终的商贸流通业的碳排放量,商贸流通的细分行业主要有两大类: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 

(二)模型计算和结果分析 

本文通过超效率DEA模型测度,得到全国29个省份2007-2014年的商贸流通业效率,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我国商贸流通业的效率均值从2007年的0.736提升至2014年的0.841,年均增长1.8%,说明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平均投入产出效率逐年提高。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各省区积极发展低碳经济,都有利于提升商贸流通业效率水平。大部分省区商贸流通业投入产出效率提升幅度较大,其中浙江、山东、安徽、北京上升明显,增幅分别为37.3%、36.1%、34.2%、28.9%,个别省区商贸流通业效率有所下降,其中山西、河北、河南、广西、西藏的降幅比例都达到10%以上,还有一些省市效率变化不显著。 

第2篇

论文关键词:双转移,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前言

广东省经济总量一直都居全国前列,但GDP增幅却徘徊于全国后位,2009年居第27位,可见广东省目前的经济增长后劲不足。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成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为此,广东省委、省政府从2000年开始高度重视解决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每两年举办一届“山洽会”,大力推进珠三角洲与山区及东西两翼的经贸技术合作,但一直执行不够,效果不大。直到2008年,出台了《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把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区际转移作为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

“双转移”是广东省为协调城乡区域发展,解决经济增长瓶颈的空前创举。主要是指把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另一方其中的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经历了9年时间的探讨与实践,区域城乡发展趋于协调毕业论文模板,切实保障和改善了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广东省实施“双转移”状况分析

1.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双转移”势在必行。

广东省地区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广东地区间发展差异系数高达0.76,远高于全国0.66的平均水平。2005-2009年,广州和深圳的人均GDP分别是梅州地区的7.17倍和7.88倍,珠三角地区的人均GDP是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的3.60倍、3.08倍和3.62倍。2005-2007年,广东省各区域的产业平均集中率,珠三角为77.33%,粤北山区为10.87%,粤西为7.03%,粤东为4.77%,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均衡状况突出。非珠三角洲区域未能充分发挥本地的生产要素优势,存在极大的发展空间以及市场容纳能力。广东省四大区域人均GDP逐渐拉大的趋势,造成区域经济差距拉大,东西两翼和山区经济的落后是广东省整体经济发展的短板论文怎么写。

2.发达城市生产要素紧缺,以“双转移”推动产业升级。2003年以来,珠三角地区的东莞、广州、深圳、佛山等开始出现了“民工荒”,随后每年在春节后都出现缺工现象,而且,这种缺工数量从2003年的十几万人增加到了目前的100多万人。尽管外来工的市场价格比2003年普遍提高了40%以上,各发达城市也同时设定了最低工作标准,但是各工厂企业的“招工启事”还是高挂,难以缓解“民工荒”现象。另一方面,随着发达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扩大发展,也引发城市交通拥挤、城市住房紧缺等重大问题。毕竟珠三角发达城市的容纳能力是有限的,这几年的各类要素成本节节攀升,生产成本和生活成本同时往上爬。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应该根据自身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积极承接珠三角洲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提高当地经济的发展。发达城市即腾出更多的空间和资源进行产业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国际竞争力。

3. 以政府为主导,“双转移”稳步推进。

“双转移”战略以政府主导形势推进毕业论文模板,从政策优惠,资金扶持,加快双转移的全面落实。通过设立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资金,拟定2008-2010年省财政安排15亿元,对14个发达市以及江门市每市每年补助1亿元,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步伐。

在产业园建设方面,广东省双转移战略的实施主要是以珠三角各地的产业转移园为载体,以一对一的产业转移帮扶为主要方式进行,由广佛一带向梅州、河源、肇庆一带迁移。目前,已认定的产业转移工业园有24个,其中,粤北山区14个,主要是深圳、东莞、中山、佛山对口梅州、河源、惠州、清远;粤东2个,是 深圳南山(潮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和东莞大朗(海丰)产业转移园。粤西8个,主要是广州、深圳、东莞、佛山对口湛江、茂名、阳江。

在经济效益方面,2008年省产业转移园入园项目973个,已动工建设项目611个,实现工业总产值302.66亿元,利税27.72亿元,分别是2007年的4.67倍和5.33倍。2009年一季度, 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入园项目(含意向)1476个,总投资额3030.73亿元,已动工建设项目982个,投资额1169.5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08.21亿元,利税17.27亿元。

转移工业园的产业集聚,也改善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情况。2008年全省培训农村劳动力58.5万人,新增转移就业106.4万人,同比分别增长51.6%、18.2%。2009年一季度,累计新增本省劳动力就业37.7万人,比重同比上升6.3%;新增外省劳动力就业19.1万人,同比下降25.7%。东西北地区新增就业人数20.8万人,数量同比上升5.1%;珠三角城镇新增就业36万人,同比下降19.3%,新增就业呈现“两升两降”。

三、“双转移”效果初现,区域经济发展趋于协调

自“双转移”战略实施以来,各地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公共基础设施、工业转移园区、招商引资、劳动力素质培养等方面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目前,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经济总量虽然还不及珠三角,但是从增长速度来看,东翼、西翼和粤北山区的增长速度与珠三角九市的差距缩小甚至逐渐超过珠三角九市。在增长格局变动的情况下,区域间经济格局也发生了变化,东翼和西翼占全省比重逐渐由下降转为上升,粤北山区所占比重由2003年的6.03%提升到2009年的6.68%。

在“双转移”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区域经济差距正在缩小,趋于协调。从2008年开始,东西两翼和山区的人均GDP增速均超过珠三角地区。除此毕业论文模板,东西北地区的生产总值、出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等主要指标增速均高于珠三角地区(如表1)。

表1 2009年广东四大区域主要指标增长情况

单位:%

  GDP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出口

社会消费零售总额

固定资产投资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珠三角

9.4

8.1

-11.7

15.1

18.0

12.2

东翼

12.1

17.8

1.3

20.6

28.7

19.0

西翼

10.4

7.4

-3.9

19.2

31.7

16.4

粤北山区

11.0

17.5

4.7

18.3

第3篇

1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基本状况

1.1市场食品安全在流通领域的状况(参考了2008年数据)

近年来,由于大力推行认证、索证、索票、信用档案、场厂(地)挂钩等准入制度,市场食品安全把关作用得到加强。调查显示,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普遍推行,其中32%的企业采用了国际标准;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4.45%通过了ISO9000、ISO14000和OSHMS18000三类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7.11%设立了无公害产品专区,16.31%设立了绿色食品专区,6.14%设立了有机食品专区,三者相加近50%;超市公司中,注重食品安全基础建设的占91%,建立加工食品安全制度的占73%,注重环境因素的占59%,实行食品卫生安全岗位责任制的达91%,把食品安全指标量化并作为考核依据的达86%。2004年,全国32.9万家食品经销企业中,有15.1万家建立了进货验收制度,14.5万家建立了购销台账制度,11.9万家建立了销售食品质量承诺制度。

1.2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在市场实行监管作业

批发市场普遍实行了自检制度,实施检测的零售店铺数量逐年增加,大中城市商务部门定点检测机构已覆盖了较大的范围,并形成了企业自检、社会中介机构受托检测和政府部门监督抽检三道“防线”。据调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42.6%设立了检测室,55.1%配备了专职检测人员,其中最多配备了62人;连锁超市中,73%配备了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建立了目标责任体系,21%向其所属门店派出卫生质量巡查专员。

2食品经营者的自律及防范

2.1食品经营者自律

1)食品经营者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必须对经营的食品安全负首要责任,严把食品质量入市关

2)食品经营者要建立健全内部质量管理制度,落实领导、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的食品质量查验责任,设立食品质量监督员。严格执行食品质量查验,查验食品质量的真实性,严防有毒有害、污染、变质、不合格食品、冒牌食品进入经营场所,严防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3)食品经营者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对所经营的食品向消费者做出质量承诺。

4)食品经营者经销的食品质量必须合格、价格合理、计量准确,不经销有毒有害、污染、变质、过期、不合格食品或者无厂名厂址、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日期的食品、冒牌食品。

5)食品经营者销售食品必须向消费者提供相关质量合格证明,出具销售发票等购物凭证。

6)食品经营者对消费者发现存在质量问题的食品、包装标识不符合规定的食品,或者经国家有关部门抽查检验判定为不合格食品,或者经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检验检疫等部门确认的消费者申诉举报的假冒伪劣食品,可凭购物发票等凭证予以退换,并依法予以赔偿。

7)食品经营者应当积极负责的维护消

费者权益。对质量不符合规定的食品,应当立即停止销售、进行清理、登记、向工商行政管理或者质量检验检疫、卫生行政等部门报告。

2.2经营者自律是根除违法经营行为的关键。

近年来,尽管各地农村工商所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整治流通领域食品经营者销售超过保质期、“三无”、变质等食品和未建立并遵守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进销货台账制度)的违法行为,但这些违法行为在农村尤其偏远农村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分析其存在的原因,重要一点在于农村流通领域食品经营者未真正担负起社会责任、严格做到自律经营。

1)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

农村工商所可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让每个农村食品经营者知晓该法,并入心入脑,增强经营者自律意识。需要注意的是,在宣传时,农村工商所一定要创新宣传的方式方法,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食品经营者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宣传。比如,笔者所在的农村工商所,就在该法颁布之前,向辖区内的所有流通领域食品经营者发放了“食品安全温馨提示书”,把农村食品经营者最常见的6种违法经营食品行为和相应付出的违法成本以表格的形式一一列举在提示书上,并在提示书中提醒他们如何去做才能降低食品经营成本,食品经营者一看提示书就明白自己该如何自律,很容易接受工商部门的善意提醒。

2)加大市场检查的频率和查处的力度

农村工商所要加大对农村尤其是偏远农村食品经营者的市场巡查频率,认真、细致地查找经营者店堂和仓库中的食品,检查其建立并遵守进货查验记录制度情况。发现其有违法经营食品行为,刚开始时务必要考虑到广大农村食品经营者的实际状况和心理接受能力,建议推行行政指导和柔性执法,保护绝大多数农村食品经营者守法的积极性,相信他们会自觉行动起来,担负起社会责任,改正违法行为,做到自律经营,绝不能粗暴执法,一罚了事。但对那些屡教不改者,要坚决依法予以重罚,直至其关门倒闭,以此警示其他食品经营者,促使其自律经营。

3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还存在有以下问题(以农村为例)

3.1集市散裸装食品的“两防”设施不够完善,农村集市食品近60%为散装、裸装,虽然有的业户添置了网罩,解决了防蝇问题,但防尘效果不理想。食品店的散裸装食品标示不清晰,调查发现,农村商店所售的散装食品多数无原料说明,无加工日期,无保质期,消费者正当权益得不到保障。

3.2农村杂货店食品混放严重。农村杂货店规模较小,卫生状况较差,商品类别较杂,洗化用品与食品混放,存在食品被污染的隐患。

3.3销售三无产品、超期食品现象依然存在。部分经营业户销售本应淘汰的过期商品,少数业户为牟取利润违规销售三无产品,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3.4部分食品质量堪忧。集市和小食品店出售的果冻、汽水等食品普遍存在色素、有害菌超标现象。部分饮料由糖精、色素和水简易勾兑而成,未经杀菌处理,便进入市场流通。

3.5部分食品外包装质量低劣危害人体健康。许多小企业、小作坊为降低成本,选用质量低劣的塑料袋或塑制瓶进行食品外包装,有些企业使用未经充分消毒杀菌的二次包装,对消费者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3.6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来自三个方面:1)部分生产企业和批发商、零售商盲目逐利,形成了劣质食品供应链。一些小企业、小作坊为降低成本,用不合格原料加工食品,以低价战略向农村倾销;部分批发商贪图利润,批量采购低价劣质产品;一些零售商只顾“适销对路”,对食品质量置若罔闻,销售低价“三无”商品。很多劣质食品和“三无”食品,正是通过这一供应链条流入农村市场。2)农村消费能力偏低,农民食品安全意识薄弱。农村总体经济水平不高,农民购买能力不强,质量过硬的名优食品难以占领市场。很多农民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容易成为假冒伪劣食品的受害者。同时,多数农民辨伪能力不强,在消费时没有查验证照和索要发票的习惯,给一些“三无”食品、过期不合格食品和城市淘汰食品流入农村埋下了隐患。3)农村市场存在监管薄弱环节。食品安全工作已呈现出“跨区域流通、多部门交织”的特点,多数劣质食品由外地加工窝点制造并向本地输出,打掉这些加工黑窝点,需要区域合作、部门配合,存在一定难度。农村食品销售网点多、分布散、流动大,难以实现集中监管。

4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意见建议

4.1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长效监管体制。

要有效整合监管资源,促进监管工作高效有力地施行,真正形成各监管部门各司其职、相互协助、无缝对接的联动机制。要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各项监管制度,切实做到监管工作全履盖和经常化。

4.2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是做好监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根据当前食品安全监管状况,还要继续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执法水平,提高整体防范食品安全能力。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作用,鼓励其积极举报违法案件,达到实时监管的效果。

4.3强化食品源头监管

要继续加强农产品源头的监管,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加快无公害基地和无公害产品建设,对已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基地的产品实行动态监管。要继续加强对外来食品的监管,建立健全各项监管制度,实现食品质量监管关口前移,对食品质量安全卫生情况进行跟踪监测,把好食品市场准入关,确保食品源头安全.

4.4加强食品流通领域监管

要大力倡导现代流通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要切实落实经销企业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和质量承诺制度;全面落实市场巡查制度,完善食品质量监测制度,严格实行不合格食品的退市、销毁、公布制度,加大对违法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流通环节经营秩序规范。

4.5加大餐饮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餐饮卫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要进一步加大对餐饮卫生的监管力度,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对餐饮单位食品、餐具等进行经常性检查、监测机制,保障食品消费安全。要加大对无证经营的整治,开展集中整治卫生不合格现象,规范其经营行为,保证食品清洁卫生。

4.6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和培训教育

要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广大老百姓食品安全意识、维权意识,增强防范能力。要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食品生产经营业主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增强企业法人的第一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社会公德意识,把好食品安全“入口关”。

4.7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在制定、落实国家和行业标准、产业政策等方面的作用,在诚信建设、规范经营行为等方面形成自律机制,从而作为支撑食品流通安全的重要社会组织

致谢

本论文设计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毕业论文写作期间,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在此向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在这四年中给予了我帮助和指导的所有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四年来的辛勤栽培。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课老师认真负责,在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下,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第4篇

关键词:零售企业 关系营销 内部营销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发生冲突的事件屡见报端,个别供应商甚至把零售商告上了法庭。早在2005年10月,广州市谊家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因为负债2个多亿,引起了上千的供应商集体上门讨债;同年山西太原一家超市因为负债,致使120多家供应商一度软禁该零售商的董事长和总经理,类似的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的冲突事件不胜枚举。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如何建立新型的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是零售企业首先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一、零售企业关系营销的重要性

零售企业的关系营销包括零售企业的内部关系营销和外部关系营销,其中内部关系营销包括企业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营销,而外部关系营销有零售商与供应商、零售商与零售商、零售商与政府、社会、顾客之间以及零售商与相关部门的关系营销。零售企业关系营销是把营销活动看成是一个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经销商、竞争者、政府机构、社区及其他公众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企业营销活动的核心是建立并发展与这些公众的良好关系。

对于零售企业来说,要使企业能够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必须注重关系营销,尤其要重视外部关系营销。外部关系营销主要是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单纯是一种买卖关系,而是一种战略合作关系,这种战略合作关系的本质是零售企业与供应商经历了无数次的博弈所达成的一种共识。目前我国零售企业存在的基本问题是供应链的建立和完善问题,因此,零售商只有与供应商建立一种双赢的、相互合作的关系才能发展壮大。

二、零售企业关系营销的途径

内部营销的主要对象是零售企业的员工,具体包括企业的全职员工、兼职员工、管理人员。企业的内部员工是企业外部关系营销的主要传播者,如果内部员工对企业有不满意的思想,则员工可能把这种不满意的行为外显给顾客,这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是很不利的。任何一个企业要使顾客满意,则必须使自己的员工感到满意,并能取得相关部门的支持和理解。员工的一言一行都无时无刻不代表着企业,因此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深刻认识到员工的满意度如何,如果有部分员工感到不满意,就要采取措施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这就是企业内部营销问题。

从我们最近对零售企业所做的调查来看,大多数企业都非常注重顾客关系的培养,投入大量的资源对顾客进行关系营销,但对企业员工的关系营销却不是很重视。对于零售企业管理者来说,要想有效地实施关系营销战略,关系行为主体之间必须建立一种信息交换和分享共同价值观的机制。首先要使零售企业的价值观获得大家的认同,其次是在各主体之间建立一种相互沟通的机制。沟通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沟通越多,越能够形成共识并建立彼此的信任;讨论的问题越多,越能形成有机地团结,结成的社会资本也就会越浓厚。零售企业内部如果能够保证沟通的顺利进行,则整个企业关系网络的扩大是有可能的。

三、零售企业关系营销策略

零售企业关系营销策略包括多个步骤。首先,要确定关系营销策略目标,这里的目标包括营销、销售和服务内容以及顾客忠诚度。为了便于评估目标的实现程度,必须要设置量化考核指标。顾客忠诚度主要通过计算顾客的流失率来加以确定。其次,是识别顾客需求,这里的需求包括顾客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它可以通过市场调查的途径获取。第三,是制定关系营销方案。通过营销人员与顾客的密切交流,了解顾客对企业产品以及服务的看法和态度,据此制定相应的规划。比如可以为企业员工和一些老客户赠送礼品,帮助他们解决私人困难。第四,在企业内部成立包括一些老顾客参加的俱乐部营销组织。日本的化妆品公司资生堂俱乐部,吸收了1000多万会员,向会员提供威士信用卡和零售店的折扣优惠券,俱乐部组织中的所有活动都由关系营销经理来负责。第五,是衡量和检验实施效果,主要是通过测算顾客的流失率来进行评估。总而言之,企业制定关系营销策略规划中最重要的是公司员工与顾客之间要加强沟通,使目标顾客了解公司的各项措施以及为其提供相关的利益,建立和维持其与公司的良好关系。

为了实现关系营销战略目标,必须作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在零售企业内部要建立一种和谐、信任、融洽的环境,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有效率的内部组织。如果零售企业内部成员对企业的价值观能够高度认同,则能够获得外部顾客对企业的满意感,顾客满意感是企业的最好的利润源泉。据摩托罗拉公司的调查,多一个满意的顾客,有可能带来8个新的顾客;多一个不满意的顾客,可能减少25个顾客,因此,顾客满意是企业最好的广告,而顾客满意又是形成顾客对企业信任的基础。

第二,提高企业员工与顾客对企业的信任度。分析造成企业营销危机的原因,往往是合伙人相互之间的信任关系发生了问题。在中国的零售企业里,内部员工与顾客之间通常缺乏一种相互值得信赖的纽带。零售企业与顾客信任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1的四种组合模式来表示。图中的B区域表示员工和顾客对企业高度信任,是企业发展的最高追求。C区域表示的是企业员工和顾客对零售企业缺乏信任感,将C区域发展成为高度信任的B区域是零售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对零售企业来说,可以采取各种活动比如庆祝员工生日、邀请顾客参加企业的各种会议、组织企业全体成员参加一些集体性的活动、为员工创造优越的工作环境等方式加以实现。此外,还可以在零售企业内部建立一种有利于员工与顾客沟通的互动营销机制,比如在企业内部设立正式的会议制度、周会或专题讨论会,企业内部员工和外部顾客就企业的发展能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同时,零售企业应充分利用各种渠道传播企业的价值观,以促进员工和顾客对企业的价值观高度认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一种帕累托最优状态,才能更加有利于现代意义的零售企业茁壮成长。

第三,建立零售企业忠诚文化。对于零售企业来说,要塑造自己的忠诚文化,最重要的是要建立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是整个企业精神风貌的外现,企业文化的建设应该突出企业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企业要使供应商和顾客满意,首先必须使员工满意,满意的员工才有可能导致满意的顾客。企业应该注意员工心态的变化,经常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动力与献身精神,采取多种途径激励员工,激发、培养他们关系营销的意识。我们对部分企业的调查显示,员工大多缺乏以企业为家的意识,大部分员工仅仅是把企业当作自己发展的一个跳板。物质文化主要是注意零售店铺环境的建设。调查显示:零售商在创造顾客体验的过程中,零售店铺的购物环境对顾客的吸引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零售企业可以通过开展诚信合作的活动来建立稳定的内外部关系营销渠道,以此积累良好的口碑形象,使企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① 张新国.《关系营销》[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9):4

② 汤定娜,万后芬.《零售业国际化营销》[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③ 吴晓云,许晖.《市场营销管理教程》[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⑷ 洪涛.《商业品牌竞争――零售企业发展的大趋势》[J].商业经济管理,2007(6)

⑤ 顾锦芳.《跨国零售企业“进场费现象”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京),2010(7)

⑥潘煜,张星,高丽.《网络零售中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因素研究――基于信任与感知风险的分析》.中国工业经济(京)[J],2010(7)

⑦ 董常亮.《家族企业成长的信任困境及其对策研究》[J].湘潭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7(6)

⑧ 董常亮,陈丽金.《东盟经济贸易区启动后广西零售业提升竞争能力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3)

第5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电子商务

1.中小企业,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单元。在中国电子商务应用与发展的过程中,中小企业的作用相当重要。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时机取决于企业的业务需求、人员素质、投资能力以及技术市场状况等诸多因素。既不能观望等待,坐失良机,又不能急于求成,盲目投入。在相关需求与市场持续繁荣增长的同时,中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市场还存在电子商务普及面不广、应用范围较窄等问题,还需要对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时机选择依据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2.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时机选择的内部依据

2.1企业的实力

一个完整的电子商务系统包括前台和后台两部分,前台系统主要是面向客户群和供应商,负责接受客户订单,向供应商发出订单,实现网上交易和支付;后台系统主要是实现对企业的销售、采购中的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进行有效地管理,其主要依赖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建设。

当然,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策略时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电子商务系统,但建设和维护一个功能完善的系统需要很高的费用。所以实施电子商务商务策略首先要求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实力。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有些中小企业虽然创建了电子商务模式,可由于后台信息系统不能提供库存、生产、采购、运输、客户等信息,造成前台系统不能获取相关信息电子商务论文电子商务论文,不能对市场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前后脱节,致使客户满意度下降,无形中造成客户流失,企业效益不能得到有效提高。

可见,中小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实力,全面实现信息化、信息融合,才能有效展开电子商务。

2.2企业产品的类型

企业通过开展电子商务,能有效的扩大客户群,疏通供应链。一般而言,任何类型的企业都可以也应该开展电子商务,但不同类型的企业在条件上仍有一定的差距。中小企业选择电子的商务模式时首先要考虑企业产品定位,是希望开拓新的产品,还是要要延伸现有产品的市场空间。同时必须选好合适的产品类型,否则企业很难赢利,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在网上销售。

通常情况下,产品为无形产品的企业如果搞电子商务,很大情况下只起到宣传作用,实质性的效益很小毕业论文格式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但对于有形产品,亦要分类讨论,有些产品本身价值较低,且运费较高,不适合远距离运输,搞电子商务策略固然能增加信息流通,但供应商不得不考虑产品效益,客户亦不会忽视产品的实际价值。

2.3企业的管理

电子商务系统的建设和维护需要一套复杂的管理系统。企业管理的程序化、科学化是实现电子商务的基本要求。同时组织环境也必将伴随电子商务的发展变得更加具有复杂性和变动性,因此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对电子商务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电子商务模式使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价值机会。电子商务模式给企业经营带来的价值不同,对企业的管理条件要求也是不同的。所以在选择企业电子商务模式前要先从企业管理角度出发,可以考虑采用信息沟通技术[16]、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的科学管理基础等。

2.4中小企业网站的建立

企业网站的电子商务功能被挖掘出来之前,它更像一张企业“名片”,可以起到企业品牌宣传的作用。目前,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特性推广中小企业网站的方式还有搜索引擎推广服务。据北京紫博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统计,中国的上网用户中,几乎所有人都使用过搜索引擎。以谷歌为例,网民每天在谷歌上进行超过2亿次搜索;每月使用谷歌搜索的用户超过8700万;每年使用谷歌搜索的用户超过10个亿。这对寄希望于网络营销推广自己企业网站的中小企业们绝对是个利好消息。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更应进一步加大对电子商务的使用和普及电子商务论文电子商务论文,以提高获取信息效率,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对于海外广大的中小型线上和线下的零售商、采购商来说,对于中国制造的需求一直在持续增长,这是一个现实。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和前期产业探索,已有了逐步清晰的模式。更重要的是,全球再没有别的国家能在货源优势方面与中国比较。目前B2B模式在中国还处在粗放阶段,但未来会有更多的细分和发展。从这个角度说,在当前的经济危机之下,广大中小企业要抬头看路,在电子商务方面着眼长远,敢于进入和突破,通过今天的努力把握明天的机会。

3.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时机选择的外部诱因

要想正确掌握进入电子商务的时机,必须能够判断出消费行为,行业竞争,经济与社会在2至5年间的变化趋势及其对于信息技术的影响。之所以是2至5年是因为建立网站是一件相当耗费时间的工作。购买软硬件设备可能需要几个月时间,但规划,开发,测试及人员培训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对于大型网站系统,2至年的开发时间并不罕见,如果采用的网站创新方案需要对现有的技术基础结构作重大修改,则前期所需要的时间会更长。另一方面,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呈几何级增长,从而使预测未来变得非常困难,能够判断2年至5年的变化趋势已经相当不容易了。在这方面,最好的方法是咨询专业人士。总之,设计者必须积极主动地制定网上营销的进入规划,如果采取消极观望有态度,则很有可能贻误时机。

应用电子商务对企业来说是相当重要,由于中小企业无法投入更多的资金去宣传自身,因为低成本高回报的电子商务越来越被企业看好,企业花几千块钱建立一个电子商务网站,通过网站和潜在客户交流以达成交易,这也是企业最关注的收益。很多时机都需要应用电子商务,如企业进行参展或企业最新推出一款产品都是企业建立电子商务的时机,但企业必须把握好时间,一般要在参展会或推出产品前一个月着手建设电子商务论文电子商务论文,这样才能保证网站制作完成。

机会是不会等人,越来越多企业都希望推广自己品牌和产品,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纷纷建立自己的网站来推广和传播信息,让更多企业人士了解他们和拓展国际市场,利用互联网这个最省钱最有效的工具越来越被商家看好,五年前Barnes是美国最大的书店,但一直未建立电子商务,而另一家小公司Amazon在当时效益不是很理想的时候抓住电子商务这块市场率先建立了自己的“企业网站”,利用它在Internet上从事线上销售,不到三年的时间,Amazon取代了Barnes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书店。由此所见,今后的市场再也不会等人,动作快抓住适当时机的公司将会获大部份的客户订单。

中小企业因为存在网络化需求,所以正在成为提供上网技术的网络公司的新目标顾客毕业论文格式会计毕业论文范文。许多公司用免费或低价的行销手法,来吸引客户,很多公司根本就没有什么成功作品,或者是刚成立的公司,交给这样的公司建设的最终结果就是设计出来的作品体现不出专业水准,更可能影响站点成功,因此见意最好是货比三家,了解本身状况与对方实力后再进行实际操作。

中小企业建立电子商务的好处在于将企业和企业广告信息设在世界最大的大市场内,并分门别类排列到应有的位置,便于大量寻找信息的客户的检索。这样的效果最直接的反馈就是企业业绩会直线上升,或者呈指数地增加,给企业带来最大的利益。另外还可以提升、拓展、纵深的形象、价值、外延,并可以通过提供互动、亲切的客户关系管理,最终建立线上推广营销根据地。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大,因此中小企业必须尽可能地推广自己,以前有实力的企业大多采用电视广告和报纸方式,但电视广告非一般企业能承受得起,而报纸这种营销手段当今来说效果不太理想,因此企业都把目光投入价格便宜效果很好的互联网来上推广自己,这其中也有多种方式,如可在一些门户网站上打些广告或在百度上竞价,据了解这样的费用每年在几万至几十万左右,如此高的价格对中小企业来说也不是理想的手段,但利用电子商务来推广宣传价格就少了许多了电子商务论文电子商务论文,一个企业可能只要花费几千元就能建立自己独立的电子商务平台来推广宣传自己品牌和产品,由于是独立的所以效果也比较理想,而且在建站过程中只要融入网络营销有相当不错的效果。企业要把握时机,时机不会等人,因此在以上条件满足的情况下越早建立电子商务会带来更多收益。

4.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途径

4.1到相关网站广泛免费信息,广种薄收

目前,众多行业网站如潮水般涌现,这对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天赐良机。新网站在推广期大多采用免费策略,所有信息向用户开放,不收取任何费用。企业可使用搜索引擎等手段,多多寻找相关行业的新网站,利用这些免费机会获取信息。

4.2支付必要费用,定向投资

4.3中小企业自建网站

当前,中小企业完全可以通过自建网站,开展电子商务。当然,与网上商家取得联系之前,企业需做一些必要的资料准备。因为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大多交易环节不需见面,所以对自己公司、产品、服务的介绍资料成为必备品。这些介绍资料可以给对方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企业有必要多花一点功夫和心力将资料制作得丰富、美观和专业。

5. 结论

本文为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时机选择提出了相关策略和方法。企业要想正确掌握进入电子商务的时机,必须能够判断出消费行为,行业竞争,经济与社会在2至5年间的变化趋势及其对于信息技术的影响,为中小企业提供了选择电子商务时机与模式的策略。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电子商务定义与分类[J].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分析报告. 2003.12. 1~3.

[2]郑丽.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其关键制约因[J].改革与战略.2009.7:130~133.

第6篇

论文摘要:加强和完善高等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课教学体系改革,是新形势下高校建设的新任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实训课教学是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的前提和保障。从适应时展的角度来分析,建立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的实训塞地和完整的实践教学模型,对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教学工作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1994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并实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2000年,又提出并实施了“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这两个计划(工程)所立项目覆盖了本科教育的各个学科专业,极大地促进了各学科专业层面对本科教育培养目标问题的微观研究,出版了一批研究报告,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这些报告在对本学科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历史回顾和国际比较的基础上,似乎都对应试教学培养目标提出了批评意见,并提出了新实训课教学的培养目标。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研究国际货物买卖的有关理论和实际业务的课程,也是普通高等院校和成人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我们把国际经济与易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界定为:系统掌握国际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国际贸易规则与惯例,了解当代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现状,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视野开阔且受到较严格的对外交流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能运用外语从事外贸业务,并且有能力向经济学相关学科领域拓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WwW.133229.coM目前,新实训课教学在高等学校本科培养中的中心地位,已经普遍形成共识,但是必须看到,实践教学是一项不同于理论教学的活动,它离不开两个方面的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属于应用性很强的经济类专业,从适应时代和行业发展的角度看,建立合适的实训基地和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际贸易实务本科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以国际贸易合同内容为基础、以签订合同及履行合同的业务操作为轴心,以模拟实践教学为手段,以外贸出口具体业务的模拟操作为目标。使学生熟悉和了解外贸业务的具体操作程序,增强外贸业务的感性认识,了解、巩固和深化已学过的理论、实务与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利用外贸实习平台软件教学,使学生在网上进行国际货物买卖实务的具体操作,能很快地熟练运用进出口的成本核算、询盘、发盘、还盘等各种基本技巧,熟悉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运作方式,体会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的不同地位、面临的具体工作和互动关系。让学生在实训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掌握和吸收课堂中所学的知识,为将来步人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1.院校自建模式。院校自建实训基地是当前高职院校的普遍做法。在这种模式里,实训基地由院校自己投资建设、由学院自己管理,院校自建国际贸易实训室的最大好处是一次性投人,使用周期长,便于管理,不用求人,实训室使用频率高,受训对象多。但是,院校自建实训室也有一些缺点。由于实训是通过软件模拟国际贸易的流程,扮演贸易中的各方当事人,而外贸软件只能实现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与表格晋录、转换,没有业务流程操作的实务要求,没有具体的外贸产品生产跟单形态。因此,与实际的外贸业务还有较大的差距。

2.校企共建模式。按照双方合作的密切程度.校企共建的国际贸易实训基地可分为两种。第一,浅层次的合作。企业只是院校的实训场所,院校以付费的形式安排学生实训,或者企业通过院校获得廉价劳动力。近年来,由于外贸公司纷纷改制为民营企业或股份制企业。而学生给外贸公司带来收益的能力尚暂时欠缺,因此,在经济利益的驱动。外贸公司接受学生实习的意愿明显不足。同时,从2000年开始,高等院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而与此同时各外贸公司为提高经济效益,人员不断精减,办公场地相对缩小,因此,各外贸公司也不具备大量接受学生实训的能力。此外。外贸公司出于保守商业机密的需要,重要的外贸业务一般也不让学生参与。在一些外贸公司,因为责任风险的明确划分,甚至连一些简单的外贸业务,例如制作单据、发送e一mail等,公司员工都不敢放手让学生做,学生到这类外贸公司实习,形式意义已大于实际意义[3]。第二,深层次的合作。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参与到院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课程的设置与开发,并按照教学规律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教育。而院校则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和人才输送等,为企业带来实惠。这种合作模式相对于前一种来讲,具有稳同性和长效性。需要说明的是,在当前大经贸的经济环境下,实训基地的建设并非要局限在传统的外贸公司,一些生产性企业或者外资零售企业都可以作为实训基地,如沃尔玛企业,它既有国内零售业务,又有跨国采购业务。与这样的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深人了解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技巧,熟悉外资零售企业在采购、配送等各个环节的运作方法。

3.院、校联建实训基地模式

院校联建实训基地一般是两所甚至更多院校根据资源共享、成本分担等方式,联合共建的实训基地,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各院校在资金、场地、设备等方面的不足。在这种模式下,往往要求合作院校制定科学合理的合作方案,包括如何去建设和管理实训基地等方面的问题,最终实现优势互补和效益最大化。这一模式的最大挑战是实训基地建成之后对它的运营管理问题,这直接关系到实训基地的生存与运营效率问题。科学的管理方法还是应该运用市场运作的方法,比如,由各个院校出资兴建一个具有法人资格的外贸企业,企业运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各个院校按照出资额多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学生的实习可以直接付费或者从出资额中抵减等,具体可根据公司成立时约定的条款确定。

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本科实训课立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训课立体化教学体系模式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所建立起来的各教学要素有机结合的框架和教学程序。模式通过教学内容的立体化、交互载体和呈现形式的立体化、应用服务的立体化,向师生提供全套的教学解决方案,借以发挥整体教学活动的作用及各要素内部的功能。

实训课立体化教学体系模式运用电子教案、实务与实训

教材、网络课程、网络助学课件、因特网和局域网环境下的模拟实训平台、电子题库及考核管理系统等教学要素组件,实施立体化教学,以完整的要素手段进行人才共育。

国际贸易实务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目标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获得相应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模式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教学模式与教学目标之间始终保持内在的统一性。

1.实训课立体化教学体系模式的教学原则

以课前课中课后形成立体空间为原则,以教学要素配套组合为原则,形成各教学要素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相互支撑、集合发力、全天候运转的立体化体系和结构。

2.实训课立体化教学体系模式的运行系统

(1)教学内容:以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内容为基础,以进出口合同签订履行的业务操作程序为轴心,形成二元(理论知识体系和模拟实训)三块(三个方面的知识与技术能力)的结构体系。理论单元主要反映三个方面的知识与技术能力模块:一是对国际买卖条件的把握与运用;二是整个贸易过程的操作方法与技术;三是防范与处理贸易纠纷的能力。模拟实训采用两种环境和方式,一是传统情境模拟,二是网络环境模拟,使学生在仿真状态下展开业务活动并进行相关的意义构建。

(2)内容载体:教学大纲、实训大纲、edi模拟大纲、纸介质主教材、实训教材、教案、电子教案、业务情境范例、光盘、软盘、硬盘、网络课程。

(3)传输环境: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企业及市场、因特网、局域网、校园网。

(4)辅助教具:投影、图表、数据、单证实物、黑板、白板、录音、电视、电脑、计算机、电子助学课件。

(5)教学资源:教学素材库、惯例法规库、贸易案例库、贸易数据库、贸易网站库、经济论文库、自编试题库、自编案例库。

(6)教学手段。电子教案、实务与实训教材、网络课程、网络助学课件、三套int网和局域网环境下的模拟实训平台、电子题库及考核管理系统等。

(7)实施程序。模式规定了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使师生有序展开教学做活动,按步骤完成设定的任务。操作程序:讲授一阅读教材一体验范例一情境中的模拟操作及现场实训一当面或网络辅导、自测与评价一操作及知识点综合考核。

3.实训课立体化教学体系模式的教学效果

多重组合的“教、学、做”手段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发掘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课前课中课后互为支撑,使学生获得全天候的充实和补偿;师生互动及学生自助辅导,可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学生的问题;教材和课程的设计结构,使学生通过持续的情境模拟,获得业务岗位描述的操作技能。

4.实训课立体化教学体系模式的实施建议

考虑到国际贸易实务本科及实训课程在不同专业(或学科)的不同定位(导致出现的教学内容、重点、课时、教学条件和师生情况的差异),在运用该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使用者应对可供选择的要素和手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组合(电子教案、电子题库管理系统、网络课程、网络资源以及不同版本的教材和模拟软件平台等),以体现对不同教学条件下的主动适应。可以对提供的电子教案进行适应性修改,在提供的两套情境范例的基础上提炼和编制新的范例,以提高针对当地外经贸特点的适应度。在全国多所学校开通“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训平台”的情况下,各相关学校的师生可以在因特网上进行校际混合的多角色的模拟仿真实训,使校际师生间展开密切合作,优势互补。可以通过网络课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网络助学系统、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bbs等,直接进行教师间的互动沟通,以即时解决教师的现实问题。

三、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本科实训课教学的实施建议

高等院校国际贸易实务本科专业的实训基地可以有三种形式,每一种形式都既有优点,也有缺点。高等院校应该根据学校自身资源情况、招生情况、外围企业及外围院校情况选择合适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如果高等院校自身财力有限,那么,可以考虑院校联建的形式;如果高等院校实力较强,招生规模很大,那么,可以考虑自建和与企业共建两者并举的形式;如果高等院校地处外贸活动极为频繁、外贸人才极为短缺的地区,可以考虑校企共建的形式,尤其是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形式。同时,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科学的、合理的、综合性的实践教学体系,需要从计划到大纲再到指导书、从协调实践课程排序到技能考证、从理论型毕业论文选题到实践型毕业论文选题等一系列的探索与改革。

1.实训课教学内容设置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课程实训之间的关系。先修课程和后修课程之间的实训内容应避免重复,如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外贸函电、进出口单证、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实训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出现内容重复的现象,浪费了教学时间。在这个问题上,相关教师应该充分沟通,对教学内容作出合理安排。

2.实训课教学是综合实训与课程实训之间的关系

虽然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但综合实训并不等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训。在综合实训中,以团队建设为中心,通过团队的形成、工作方法、沟通技能、时间管理等主题对学生进行分组分工,包括角色扮演、案例引导、小组讨论等来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对宏观政策的敏感、商机捕捉、沟通谈判、纠纷处理等能力。

3.实训课教学应把实践能力培养与专业考证相结合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向学生强调专业考证的意义。一是运用专业知识解决某领域实际问题;二是对国际经济领域某些现象进行理论探讨,主要集中由此可见,学生选题虽然符合专业要求,但是进行理论探讨的比较多,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比较少。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既是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将毕业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作为毕业设计的素材,选题来源相对广泛,资料收集也比较容易,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强。所以,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创新知识,提高技能。

第7篇

关键词:高校贸易经济特色专业建设

特色专业的内涵和衡量标准

所谓特色专业,是指一所学校的某一专业,在专业名称、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实际质量方面,已具有其独特性、地方性和比较优势,已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是一种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专业。特色专业必须符合“特色明晰、思路清晰、师资优化、设备精良、改革突出、质量优秀”的要求,其衡量标准包括四点:第一,特色专业应该是具有生命力、发展稳定、前景广阔的“长线”专业,并已取得了一定的专业建设成果。第二,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准确的职业定位,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方面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省(市、自治区)同类院校中处于先进行列,起到示范作用。第三,必须具备特色课程、特色教师、精品教材和特色学生。第四,社会声誉好,受到社会广泛欢迎。基于上述思想,特色专业建设主要就是围绕这四点展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流通业由过去的末端产业变成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和先导性产业,社会对商贸类人才的需求日益呈现出供不应求的趋势,贸易经济专业凸显出其就业优势。在这种形势下,加强贸易经济特色专业建设,能够进一步促进贸易经济学科和专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推进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优化专业体系和学科结构、保持专业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为社会源源不断提供高质量的经贸人才等均具有重大的意义。

目前我国贸易经济特色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目前,多数高校将贸易经济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高层次经贸人才上,但究竟是应用型还是研究型,是通才型还是专才型,与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商务策划等专业的清晰区别,并没有清楚的定义,仍然存在一定的分歧。造成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的学生与社会需求一定程度脱节,特色不鲜明。

(二)专业知识面宽但特色方向不突出

贸易经济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从知识结构上看,涉及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统计学、会计学、市场营销等二级学科专业的核心知识,因此学科基础课占据了较多课时和学分比例。然而,在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开设上,没有形成体现专业特色和方向性的课程体系。

(三)专业结构较紊乱

首先,专业课程设置随意,因人设课现象比较严重。由于高校该专业师资长期不足,能够真正胜任贸易经济专业性强的课程的教师较少,再加上较多教学单位“闭门造车”,相互交流少,师资没有得到合理利用,造成专业课程设置不统一、因人设课。其次,开设的专业课程中,纯理论性的课程较多,而实用性、实践性课程少,具有研究性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课程更是很少,出现了“高文凭、低能力”现象。

(四)实践性环节薄弱

目前,贸易经济专业主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撰写,在具体操作上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些专业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撰写都在最后一学期进行,基本导致实习流于形式。另外,对该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实践非常薄弱,不少校外实践基地也是名不副实,造成学生和社会的脱节、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较差。

(五)教学内容、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滞后

第一,一些院校教材建设严重落后,目前使用的还是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些教材,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形势需要,缺乏具有专业特色的教材及相应的教学参考资料。第二,实施双语教学、多媒体教学、网上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的比例较少;教学方法很多仍然是典型的旧式教学,严重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政府为贸易经济特色专业建设搭建的平台少

贸易经济专业作为目录外专业致使众多高校纷纷取消了这一专业,用国际贸易完全替代贸易经济专业,众多贸易经济专业教师也纷纷转换研究方向,造成长期以来贸易经济专业不受重视、师资力量严重匮乏、发展曲折缓慢,严重不能适应社会对商贸专业人才的巨大需求。

贸易经济特色专业建设对策

(一)保持专业生命力和特色性

保持专业的强大生命力和特色性是建设贸易经济特色专业的基础。依据流通业是我国基础性产业地位和新经济的要求,明确贸易经济专业是培养新形势要求的商科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必须坚持:“夯实基础、拓宽范围、突出特色、加强实践、组合学科、优化体系”的原则,反映经贸发展要求,反映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在学科开设上体现特色,要不断追踪学科发展的前沿,在学科前沿寻找新的生长点,努力创新,与时俱进,保持贸易经济专业的生命力。在特色性方面,一定要挖掘自己的传统优势,积极创新。

(二)构建复合型商贸人才的现代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关键。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现实和商务部的“人才强商”战略,对贸易经济专业的人才需求已不再是原来那种只懂贸易理论的人才,而是既懂内贸又懂外贸,既懂商务又懂产业,既懂贸易又懂投资,既懂多边又懂双边,既懂外语又懂法律的复合型商贸人才。据此,将贸易经济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与道德修养,符合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熟练掌握现代贸易经济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商务活动相关知识与业务技能和现代商人素质,毕业后能够在各类工商企业、政府管理部门以及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等从事商贸相关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为了凸现贸易经济专业特色,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要注重理论与应用相结合,注重内贸与外贸相结合、营销与管理相结合,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注重课程体系的改革,积极开展“大类培养,中期分流”的工作。

(三)以完善课程体系为核心大力推进教学改革

1.以《贸易经济学》为核心,完善贸易经济课程群的建设。坚持按照“通识”教育的思路构建多方面基础课程有机结合的大基础教育体系,紧跟贸易经济专业发展潮流,逐渐形成以经济学为基础,以《贸易经济学》或《流通经济学》为龙头,以零售与连锁、中介、电子商务等方向模块课为选修课,以综合课程、边缘交叉课程为依托,以能体现学科发展前沿理论和反映贸易经济发展方向的学术讲座为补充,理论性、学术性与应用性结合、通才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的富有弹性的课程群。

2.增设专业方向,增强专业柔性。根据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重应用”的原则,增强专业柔性,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在宽口径的专业面下设置柔性专业方向,开设各具特色的专业课,让学生有条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自已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在方向设置上,根据我国商贸业和中介业快速发展形势,可以设置“零售与连锁”、“会展经济与管理”、“商业中介”等方向满足社会需求;根据拓宽学科领域的要求,可以设置“物流经济”、“电子商务”、“期货”等交叉学科方向。

3.大力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学科精品课程是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应积极推进《贸易经济》、《零售学》、《连锁经营》、《供应链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加强这些课程的师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科研等方面的改革,积极申报校级、市级乃至国家级精品课程。

4.不断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教学内容上,努力追踪学科发展前沿,向学生传授最新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以学生为主的主动型教学方法,积极应用少而精的启发式教学法、思辨色彩浓厚的课堂辩论时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思维的研讨式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用信息化推动教学手段创新积极,广泛采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探索网络教学、MBA教学模式等新型教学手段。

(四)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1.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建立贸易经济模拟实验室,利用电子商务、商业MIS系统、连锁经营、物流、GIS系统等软件进行实验教学,通过场境设计和专业实验教学软件再现贸易经济主要业务流程和仿真模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身临其境的实际操作环境,使他们能够熟悉相关业务的操作过程,增强就业竞争能力。

2.增加实验课时。可以将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分为基础实验、学科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实训四大模块贯穿于每个学期中。将统计学实验、会计学实验、计量经济学实验等作为专业基础实验课程,将国际贸易模拟(实验)、物流管理基础实验、商业规划(GIS系统)实验、连锁经营实验等作为专业主干课程,并相应开设理论课程作为前置课程,从而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3.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积极联系当地知名的零售、酒店、餐饮、贸易中介等企业,争取在世界500强企业和当地大型商贸企业集团建立实习基地,定期、不定期的输送学生进行专业实习。不仅毕业实习,还要积极组织学生寒暑假专业实习,增加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商贸专业的岗位需要。

4.广辟第二课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比如开展“经贸人才全能赛”、组织经济初学社、《经贸论坛》等学生学术团队、实施“学生素质书库”工程等。

(五)构建结构合理、质量优良的师资队伍

“建设一流师资队伍”是打造特色专业的根本保证。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通过引进、培养和使用人才等多种形式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专任教师和少量外聘教师结合的师资队伍。在队伍建设上,紧密围绕贸易经济特色专业打造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以团队力量带动专业发展。鼓励教师参加校外学术与社会兼职,成为双师型教师;充分发挥老教授、学术带头人在教学科研中的学术带头作用和中青年教师的骨干作用;积极利用校外资源,聘请有社会知名度和专业影响力的专家和商贸企业老总为兼职教师。

此外,贸易经济专业的生命力和广阔前景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作为我国本土的特色专业,政府应赋予贸易经济专业与当代经济形势相一致的地位,应重新考虑贸易经济专业在专业内目录中得到承认,从而为该专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作者:宋英等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交替制;制度设计;实证研究

作为省级特色专业,J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从2010级开始,实施实习与在校学习交替进行的实习制度(以下简称交替制),即学生第1、2学期在校学习,第3学期顶岗实习,第4、5学期在校学习,第6学期毕业实习的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交替制的制度设计

(一)第1、2学期在校学习的任务

第1学期,学生应完成综合素质能力模块的学习,并须达到素质高、能力强的要求。为此,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政治理论课、素质拓展训练课、创新性思维训练课、经济数学、统计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课程。第2学期,学生应完成营销具体业务能力模块的学习,并达到精推销、善谈判的要求。为此,开设推销学、商务谈判、商务能力拓展以及推销和商务谈判方面的模拟实训课程。

(二)第3学期顶岗实习的制度设计

1.顶岗实习的功能设计。一是让学生认知企业,认知市场,认知营销。二是培养学生观察和研究市场的能力,让学生学会通过交谈、沟通、观察,来判断顾客类型及其购买心理、购买习惯,并制定推销策略和促销方案。三是为学生提供锻练推销能力和谈判能力的机会,让学生学会对不同顾客和推销情景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提升自己的推销技能和商务谈判能力。四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他们勇于吃苦,不惧压力,百折不挠的精神,养成认真、负责、守时、诚信的习惯。

2.严格限定顶岗实习单位和岗位。为了更好地实现顶岗实习的功能,学院规定,所有学生只能选择生产加工企业或贸易企业的销售促销岗位,即只能做有形产品的销售,不能做无形产品的推广。具体而言,学院将可以选择的单位和岗位分为三类。一是消费品零售企业的促销岗位,主要从事导购推销、广告传单散发、卖场布置、市场调研、促销方案设计等工作。二是消费品生产、批发企业的销售业务员岗位,主要从事寻找、约见中间商,与中间商谈判、签合同,为中间商供货,帮助中间商开发拓展市场,维护与中间商的良好关系等工作。三是生产资料生产、批发企业的销售业务员岗位,主要从事面向企业客户或生产资料经销商的推销工作,包括寻找客户、约见、面谈、处理异议、谈判、成交、供货、收回货款等工作。建议能力弱的同学选择第一类岗位,能力强的同学选择第二、三类岗位。

在顶岗实习阶段,学院不允许学生在服务性公司,如保险公司、理财公司、美容院、旅行社、婚庆公司等机构从事推销、客服类工作,反对学生参与专门以老年人为目标、带有夸大欺骗性质的医药保健品促销活动。更为重要的是,实习单位必须保证让学生有工作可干,有收获,有收入,有安全保障。为了避免盲目性,寻找实习单位采用学院推荐与学生自主联系相结合的模式。一方面,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的,最晚在六月底前必须确定,并通过学院审批。不符合限定要求的实习单位和岗位,必须重新联系、更换,直至符合要求。另一方面,对于找不到合适单位的学生,由学院推荐实习单位。

3.顶岗实习考核制度的设计。为了保证实习的有效性,学院强化对顶岗实习的考核工作。考核制度标准要高,内容要全面,组织要严谨(见表1)。考核工作安排在第4学期开学后的两周内进行。每位学生所得的分数,与其他学期所开课程的分数一样,要记入学生成绩系统,装入档案,并记入奖学金评选的总分。如果得分低于60%(即300分),视同实习不及格,需推迟毕业半年。毕业半年后,重新提交工作日志周志、工作报告和案例资料,并经过汇报、答辩后,符合要求方准予毕业。

主要考核在实习中是否遵守法律和学院以及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不做违反道德的事情,诚信经营,诚信实习;是否服从学院和实习单位的管理,与辅导员和指导老师保持联系,注重安全;是否受到实习单位的表扬、嘉奖等。

(三)第4、5学期在校学习的任务

第4学期,学生应完成营销策划能力模块的学习,须达到能分析、会策划的要求。为此开设企业竞争战略、广告策划、渠道建设、客户管理、促销策划、营销管理沙盘实战模拟课程。第5学期,学生应完成营销执行管理模块的学习,须达到懂管理、知创业的要求。开设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运营管理、创业实务、全面运营沙盘实战模拟、创业沙盘实训等课程。

(四)第6学期毕业实习的制度设计

1.毕业实习的功能设计。一是全面提升学生的推销能力、商务谈判能力和沟通能力。二是锻练和提高学生的营销策划能力、制定营销计划的能力、人员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等。三是为毕业论文收集实践数据和素材,有利于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四是为毕业择业服务,以便学生明确职业定位,培养营销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

2.毕业实习的岗位限定。学院要求学生只能选择企业从事营销类岗位,同时,鼓励学生进入企业从事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营销工作,如在生产或批发企业从事推销业务、促销策划等工作;鼓励能力强的学生竞聘营销策划及基层、中层营销管理岗位,如区域市场经理、广告经理、促销经理、公关经理等;鼓励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学生积极创业。

3.毕业实习考核制度的设计。与顶岗实习的考核制度基本相同,但又有所区别。一是将销售案例改为营销案例,二是将实习汇报答辩调整为毕业论文答辩。如此一来,学生创作的案例范围变得更为宽广,既可以是销售案例,也可以是营销策划案例、市场开发案例等,这将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而实习答辩的调整,则有利于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习实践融会贯通,进而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实现。

二、交替制的实证分析

J学院营销专业2010级学生于2011年7月开始进行第三学期顶岗实习,这标志着该年级实施交替制进入关键阶段。与此同时,J学院营销专业2009级学生也在同一时间开始实习。该年级当时正处于第五学期,他们实行的是常规的单次实习制,即前四个学期在校学习,第五、六学期实习。2009级和2010级学生尽管分属不同年级,但对比口径一致,可为研究提供一个很好的对比观察机会。通过对这两个年级的实证性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交替制的实习效果明显优于单次实习制。

1.实习状态与实习满意度调查数据的采集与对比分析。学生实习结束后,辅导员组织学生填写“J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实习状态调查表”和“J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实习满意度调查表”。前者属质性调查,意在了解学生实习期间是否更换实习单位,在单位实习的时长,实习企业的名称、性质、规模、岗位以及实习工作机会的来源等。后者属量度调查,每个选项都分为四个量度,意在调查学生实习收获大小、在实习中感受到的在校所学理论的重要程度、实习期间的平均月收入、通过实习对做好营销工作的信心、通过实习把营销工作作为自己将来职业选择意向的强烈程度等。

两年来共收集到两类调查表各311份,其中,2009级共104名学生,收到两类调查表各101份;2010级顶岗实习结束时,共110名学生,收到两类调查表各110份;2010级毕业实习结束时,有108名学生,收到两类调查表各100份。通过对2009级、2010级学生的调查信息进行统计、汇总,得出这两个年级的实习状态调查对比数据(见表2)和实习满意度调查对比数据(见表3)。

(1)2010级在大中型企业实习的人数,在消费品或生产资料生产、批发企业从事销售业务的人数,以及依靠自身力量寻找实习单位的人数明显多于2009级。相对照的是,2009级学生大多选择在小微企业实习,且在零售环节从事导购工作的人数较2010级多。这种对比,反映了2010级学生在毕业实习时比2009级具有更高的素质和能力。究其原因在于2010级经过了顶岗实习的锻练,到毕业实习开始的时候,他们更加有能力,更加自信,敢于并能够选择更具挑战性的工作。

(2)2010级学生经过两次实习,不仅实习满意度呈上升态势,而且,2010级学生毕业实习后的满意度明显高于2009级。

2. 学生就业状况和就业满意度调查数据的采集与对比分析。2009级、2010级即将毕业的时候,辅导员分别组织学生填写“就业状况与就业满意度调查表”。该表主要针对学生的就业率、就业于大中型企业的比例、就业岗位、就业单位的来源和就业满意度进行调查。

2009级市场营销专业毕业时共有103名学生,收到91份调查表。2010级毕业时共有108名学生,收到88份调查表。通过对收集到的这两个年级的调查表进行统计、整理,制成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对比数据(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2010级学生在大中型企业和在生产、批发企业从事销售业务岗位的人数比例、学生凭借自身能力找到就业单位的人数比例均高于2009级,而2010级学生的就业率也明显高于2009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2010级学生的就业状况好于2009级。另外,在就业满意度调查中,学生选择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比例,2010级为75%,比2009级的69%高出了6个百分点。

3. 实习考核结果的对比分析。根据考核制度的设计,对2010级营销专业的顶岗实习情况在第四学期初进行考核。2010级共110名学生,收到实习日志周志110册,实结110份,销售案例306篇。从实习汇报答辩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大大提升,汇报时自然大方,语速适中,思路清晰,表达准确,表现出了较强的沟通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写出了大量的销售案例。通过评选,我们评出了优秀销售案例。这些优秀案例已充实到学院的市场营销案例库中,并成为教师教学和下一届学生学习的重要素材资料。2010级学生第六学期毕业实习结束后的实习考核及其结果,与顶岗实习的情况大致相同,学生们在许多方面还表现出比顶岗实习更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与2010级相比,2009级的实习成果则逊色很多。每位学生仅有一份2000字以上的实习报告和有实习单位盖章的实习鉴定表。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源在于2009级所实行的是单位实习制。

三、结语

(一)J学院实行交替制的几点经验

1.实习与在校学习交替进行的实习制度,符合“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循环提升的学习理念,符合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它与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模式和英国的“三明治”教学模式具有相同的职业教育理论基础,契合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2.科学的实习时间设计和严格的考核制度是提高实习效果的重要保证。事实证明,交替制将实习分别放在第3、第6学期的制度安排,能够使学生充分利用在校学习时间,将理论学深学透,并确保教学进度节奏合理,紧凑有效。更为重要的是,每次实习一个学期的时长设计,能够充分发挥实习的时间效益,确保学生实习的效果达到最佳状态。相比较而言,单次实习制一次实习两个学期,其时间过长,易造成学生对实习的厌倦情绪,甚至导致个别学生提前终止实习,无所事事,浪费了实习时间。另外,对学生而言,严格、科学的考核制度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会促使学生认真、自觉地实习。否则,考核不严或没有考核无异于放任自流,难以保证学生实习的效果。

3.顶岗实习岗位界定是取得良好实习效果的关键环节。许多学校在学生顶岗实习时不规定岗位,学生找到什么岗位就在什么岗位实习。不少岗位与所学专业关系不大,甚至有的学生到与专业几乎没有任何关系的流水线上做普工。显然,不界定实习岗位的做法,不仅会造成实习岗位混乱无序,难于管理的弊端,而且会严重削弱顶岗实习的效果,甚至使顶岗实习失去其本身的意义和价值。

4.顶岗实习是促使学生提高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求证顶岗实习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我们曾对2010级顶岗实习后第4、5学期在校学习的情况,进行为期一年的跟踪、监测和调查。根据辅导员和各任课教师对学生上课情况的统计,学生平均出勤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无提前参加工作或因实习而不愿上课的情况。而且专业课任课教师普遍反映,该年级学生实习返校后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明显高于往届。之所以会出现这样良好的局面,一方面是由于经过顶岗实习学生们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们对企业、市场及营销活动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和体验,他们知道所学的某一理论知识是用在什么地方的、有什么用以及怎样用,从而更善于学习,能够更自觉地把所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二)推行交替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顶岗在寻找实习单位时,应注意瞄准小微企业,瞄准企业用人旺季。由于小微企业的员工素质较低,人员流动性较大,因此,他们愿意使用具有临时性的、素质相对较高的实习学生,并经常为学生安排满负荷的工作任务,而这恰恰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锻练与提高。另外,每年的9月~次年的2月为消费行业的旺季,3~6月为淡季,相应地,这些行业下半年用工多,3~6月份用工少,正好与我们顶岗实习的时间安排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