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11 18:23:0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全国十佳少先队员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世界在发展这日新月异的变化,科技发展飞速迅猛,人类不断地在历史文明的伟大尺标上奋力刷新、突破着。归根揭底,世界的发展和繁荣离不开人类的学习精神和竞争意识。
90后的我们是幸福的一代,因为我们生长祖国母亲正在向富强的时代;90后的我们是幸运的一代,因为我们正跨入一个竞争氛围浓厚的时代;学习与竞争意识引导着人类进步,推动着世界发展。一个安于现在,不懂得竞争的人注定被社会淘汰;一个固步自封,没有创新能力的国家也必然会被世界抛下。
身为90后的我们,是未来美好世界的创造者和拥有者,更该努力学习,敢于竞争!21世纪是充满挑战和竞争,才能适应这个世纪,得到社会的认可。我们90后市未来的主人,我们都是同一片星空里明亮的星星,想要更加璀璨耀眼,唯有不断补充能量,在学习中勇于竞争。竞争意味着求新、意味着突破、意味着活力、意味着发展。敢于竞争,的我们,一定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她,获得全国健美操宁夏赛区一等奖,“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普及活动一等奖,第13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她凭着自己的实力,在“未来之星”宁夏英语口语大赛中,获特等奖,06年她获得CCTV“希望英语宝宝秀”宁夏赛区“最佳宝宝奖”同年10月她获得全国英语人才选拔铜奖,07年获得CCTV“希望宝宝秀”年度总决赛“希望宝宝奖”,同年6月,获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宁夏赛区小学组三等奖,这些荣誉同时属于一个人,不可思议吧,但也表明?身为90后的我们正处于祖国飞速发展的伟大时代,也正是我们成长为社会中坚的时代,所以,我们一定要不断充实自己将来担负起富强中华的重大历史责任!
绵阳五里路小学五年级:爱学习的小怪 刘诗琪
有这样一则真实的小故事――
美国两位心理学家公开宣称,他们研究出一套能够绝对准确地测出人们智力的测试题。为了证实他们的研究成果,两人选择了一所小学的一个班级,对全班所有学生做了一次测验,并于隔日批改试卷后,公布了该班级5位天才儿童的姓名。20年之后,追踪研究的专家发现,这5名天才儿童都有极为卓越的成就。这项发现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视,许多人请求那两位心理学家公布当年的测验试卷,想弄清其中所隐含的奥秘。两位已是满头白发的心理学家,在众人面前取出一只布满尘埃的箱子,打开后告诉在场所有的专家及记者:“当年的试卷就在这里,我们完全没有批改,只不过是随机抽出了5份试卷将名字公布。不是我们的测验准确,而是这5个孩子当年得到了积极的心理暗示,再加上父母、师长和社会大众给予他们的帮助,才使他们有了今天的成就。”
世界三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鲁契亚诺・帕瓦罗蒂曾回忆道,当他还是个孩子时,祖母常把他抱在膝上,对他说:“你将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你不久就会明白的。”后来,帕瓦罗蒂当了小学教师,父亲当时不断地鼓励他,说他唱歌很有潜力,叫他不要放弃。帕瓦罗蒂22岁那年从事了保险业,从而争取到较充裕的时间发展唱歌的天赋。他在成名之后说:“如果没有父亲的激励,我就永远不会站在舞台上。”他还说:“是祖母的那句话让我有勇气和信心走向成功。”
周弘的女儿周婷婷两岁半时,因注射庆大霉素造成双耳失聪,然而婷婷却取得了正常人都难以取得的成绩:6岁多就能认很多汉字;10岁出版了6万字的科幻童话;11岁荣获“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称号”;16岁成为中国第一位残疾少年大学生。现在,周婷婷在哈佛大学读博士学位。父亲周弘说,他给女儿测过几次智商,智力均属正常,丝毫没有天才、神童的迹象。周弘就是通过对女儿的一次次鼓励,最终使女儿达到了常人都很难达到,甚至不敢想象的一个人生高度。
不难看出,孩子是否能够成才,与从小得到什么样的心理暗示是分不开的。懂得赏识孩子,给孩子以积极的心理暗示,就如同在孩子的心头洒满阳光,在阳光下长大的孩子,心智一定是健康快乐的,他们走向成功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窗外听课感动小学恩师,用双脚“叩”开上学之门
1992年5月的一天上午,内蒙古扎鲁特旗赵家堡村小学一年级正在上课,语文老师陶风华提了一个问题,全班学生竟无一人能答出来。
“我知道!”这时,从窗外传来一个脆生生的声音。学生们齐刷刷地望向窗外,却看到一个小姑娘迅速把头缩了回去,引起班里同学一阵哄笑。
陶老师走到窗外,把那个穿着旧衣服、袖管空空的无臂小姑娘叫了进来。这个女孩叫李智华,她不仅答对了陶老师的全部提问,还从脖子上挂着的袋子里拿出自制的作业本,让陶老师检查。
陶老师看到小姑娘字写得很工整,非常惊讶地问:“这作业是谁替你做的?”李智华瞪着大眼睛说:“作业都是我自己写的呀!没有老师给我改作业,我做完就一遍遍地检查。”陶老师有些不相信,李智华就现场用脚给她演示自己如何写作业。
看着看着,陶老师的眼睛湿润了。其实,半年前,李智华就曾来学校要求上学,因为她没有双臂,而被学校拒收。然而,这个倔强而又好学的小姑娘用她的行动深深打动了陶风华老师。
陶老师决定悄悄接纳李智华。她嘱咐全班同学对外保密,然后把李智华的座位安排在最后一排,并给她找来一个低凳子、一块小黑板,让她用脚夹着粉笔练习写字。一个学期过去了,没有双臂的李智华用优异的成绩感动了校长,她正式成了这所小学的学生。
与同龄人相比,李智华是个不幸的孩子。她1984年2月出生,父亲憨厚老实,母亲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常年服药,家中所有的财产只有3间低矮的土坯房。在她出生3个多月后的一天晚上,母亲患病从家门前走失,父亲外出寻找多时,家里仅剩下小智华一人。她半夜醒来后又哭又闹,用手打翻了身边照明用的煤油灯,引发了火灾。小智华在火灾中胳膊被烧焦,永远失去了双臂。
从懂事的那一天起,李智华就练习用双脚代替双手。靠着一双小脚,她学会了拿筷子、喝水、穿衣戴帽,还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
李智华自上学以后,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1997年,她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候选人”,同年7月以优异的成绩升入初中。3年后,李智华的中考成绩超过了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线,可因身体残疾被学校拒收。辍学后,李智华的妈妈不幸去世,她学会用双脚做饭、喂猪、种地,甚至用双脚开拖拉机,帮爸爸撑起生活的重担。
2000年7月,16岁的李智华给电视台、报社写信,讲述自己的不幸境遇,发出“我要上学”的呼声。包头市轻工业中专学校的领导看到报道深受感动,将李智华破格录取,并免除了她的学费。
李智华从小喜欢书法,失学期间唯一的精神支柱就是苦练书法。于是,入学后她挑选了工艺美术专业。学习中,李智华用脚趾夹住笔,大腿、小腿、脚踝和足弓一齐发力配合,捕捉“足艺书画”的灵感。右腿麻木了,她就用左腿托着继续练。3个月后,她创作的书法和美术作品让老师和同学刮目相看。
2003年8月,李智华考入西安欧亚学院,成为包头轻工业中专学校建校以来唯一考上大学的中专生。
上大学自强自立乐于助人,勤奋学习顺利专升本
2003年9月初,李智华来到西安欧亚学院报到。学院领导不仅免除了她的学费,还为她特制了专用的桌椅,同学们也向她伸出友爱之手。
由于李智华英语基础较差,她想尽办法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一天,李智华看到一位金发碧眼的外国女孩从身边走过,就上前向她请教一些单词的发音。聊天中,李智华知道这个女孩叫贝蒂,来自美国。李智华和贝蒂约定,每个周末的晚上,她教贝蒂学中文,贝蒂教她学英文。此后,李智华的英语水平直线上升。
很快,第一学期过去了。李智华期末考试6门课平均成绩87分,最难的《设计概论》考了99分,让同学们钦佩不已。
更让同学们敬佩的,是李智华自立自强的生活态度。李智华不想全靠学院的补助完成学业,开始做家教,为广告公司设计作品,不但解决了自己的生活费,还把多余的钱用来帮助别人。
2004年春天,李智华从报纸上看到一位叫晓磊的12岁男孩,在车祸中失去了右手。从此他不愿走出家门,整天躲在家里画画,家人想为他找一个美术老师上门辅导。李智华立即与孩子家长联系,表示自己有信心帮孩子克服目前的心理障碍,并能辅导孩子的美术。
当李智华走进晓磊家时,立即用双脚给晓磊展示了她的书法和绘画,还让晓磊看她如何用脚喝水,用脚切菜、穿针引线。晓磊看得目瞪口呆,马上对这个无臂姐姐佩服不已。随后几个月,在李智华的悉心辅导和感染下,晓磊渐渐开朗起来。2004年秋天,晓磊重新走进了学校。
李智华在勤工俭学的同时,还报考了北京一所函授大学的中文专业。
2004年12月,李智华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十佳学习之星”,同时获得中国青年书法比赛陕西省青年A组一等奖。
2005年12月,李智华“足艺”书画作品展在欧亚学院开幕,她创作的72件书画作品受到广泛好评。
2006年5月,李智华顺利通过了学院的专升本考试。
大学毕业后就职大型设计公司,永不止步无臂母亲考上中科院攻读硕士
李智华在求学的同时,还获得了一份纯美爱情。
李智华在包头读中专时的同班同学吕世成,长得高大、帅气。在3年的朝夕相处中,吕世成爱上了李智华,可当时李智华觉得自己配不上吕世成,就婉拒了他。
让李智华没想到的是,她到西安欧亚学院报到后的第三天,吕世成就出现在了她面前。原来,吕世成放不下心仪的李智华,就来到西安,准备一边找工作,一边照顾她。吕世成的执著和真情,终于感动了李智华,从此两人决心牵手一生。
2007年7月,李智华大学毕业。西安一家大型设计公司的老总,亲眼见李智华用脚在笔记本电脑上一分钟打了105个字,当场拍板聘用了李智华。
2008年元旦,李智华和吕世成举行了婚礼。同年11月,李智华生下了儿子品品。孩子满周岁后,吕世成被一家大型设计公司聘为设计总监,薪酬丰厚。按照家里的经济条件,李智华完全可以在家做全职太太,但她不愿坐享其成,一心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孩子断奶后,李智华应聘到一家教育公司,为中小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她从网上查到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每年都招收研究生,便决心攻读中科院的研究生。
经过大半年的准备,2009年元月,李智华参加了研究生考试,最终却以10分之差落榜。她不气馁,又经过一年的拼搏,2010年终于被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录取。
面试时,导师问李智华:“你为什么报考这个专业的研究生?”李智华答:“像我这样的残疾人,如果没有一颗强大的心脏,连生存下来都是个问题,学好心理学,我能帮助更多的人。”
2010年9月,无臂母亲李智华来到北京,开始了攻读中科院心理学硕士的新生活。
2011年6月,李智华被中国残联、教育部、、全国妇联表彰为“全国自强不息学习典范”。
诏安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风炽盛,不仅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书画名家,在科学界也有一位引人注目的人物,那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吴硕贤,我国建筑界与声学界第 一位博士。吴硕贤出生于文人世家,他的祖父吴梦丹、叔公吴梦沂均是前清贡生,藏书丰富,学识渊博,擅长书法。他的父亲吴秋山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 令人称奇的是吴硕贤的女儿吴燕8岁就会说四国语言,现为广州暨南大学文学院教师、日本东京大学访问学者。
文人家庭的诗意生活
吴秋山(1907-1984)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作家、教授。他的诗词、书法闻名遐迩。他4岁时进私塾受启蒙教育,研摩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苏 东坡等诸大家的楷书、篆籀和行草。9岁就博览群书,能韵语,写旧诗。1923年中学毕业,入厦门集美师范,毕业后又考入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学习。1933 年于复旦大学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后留校任教。这一时期,吴秋山活跃于当时的上海文坛,出版了诗集《枫叶集》、《秋山草》,散文集《茶墅小品》等,作 品曾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及续编。
1937年8月13日,日寇入侵上海,吴秋山回到福建,与郁达夫等人从事抗日救国宣传工作。1938年4月,出版抗战诗集《游击者之夜歌》。他回福建后,先后在福建师范、福建音专、福建协和大学、海疆学校等任教。解放后,又先后在漳州师专、福建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1984年在漳州病逝,享年77 岁。
在吴硕贤的印象中,父亲是一个追求诗意生活的人。上世纪50年代,吴硕贤一家在平和县生活,居住在小溪城郊庙坑村的一座小宅院里。那是一进两间泥墙瓦顶的平房,有个长方形的院子,院门对着远处蜿蜒起伏的马鞍峰,门口有棵龙眼树。吴秋山为它取名“半野轩” ,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曰:“园栽龙眼树,门对马鞍峰。”尽管小宅院很是简陋,吴秋山却把它布置得古色古香。案几上布置着文房四宝、花瓶茶具,四壁悬挂 名人赠送的书画条幅,其中有郭沫若先生书写的条幅《咏屈原》、郁达夫先生书写的七绝、弘一法师写的偈等等。吴硕贤的母亲林得熙出生于福州诗书之家,长期在中学教语文,也精通词章翰墨之学。
吴秋山热爱民族音乐,买了许多乐器,如七弦琴、阮、板胡、三弦、琵琶、筝等等。他还为每件乐器都题了雅号,亲自书写,并让人镂刻在乐器上,例如“落玉盘”“桐雨吟”“兰谷风”等等。平和县城许多音乐爱好者常到“半野轩”切磋技艺。吴秋山还喜欢喝茶,写过论茶之专著《功夫茶考》。吴家藏书丰富,吴硕贤自小就喜欢随意翻阅,获益良多。
回忆童年生活,吴硕贤感慨道:“我学的是建筑学,使我有机会接触许多富丽堂皇的建筑物,但是相比起来,我对‘半野轩’的情更深,意更真,爱更笃,念更切。”
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相遇
我国科学界的泰斗钱学森,不仅是科学大师,在音乐、绘画、摄影等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他曾说过:“学会艺术上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对启迪一个人在科学上的创新是很重要,很有帮助的。”这一真理,在吴硕贤身上再一次得到了验证。
受家学熏陶,吴硕贤自幼学习诗词格律及书法,养成吟诵诗词的习惯,小时候的志向是当诗人、作家。直到初三那年,中苏关系破裂,苏联专家撤走,号召全国青年向科学进军,他才转而专攻数学、物理。虽然把毕生献给了科学研究,但至今,诗词创作与书法仍是他的第一业余爱好。
吴硕贤说:“自然科学与文学是相通的,在一首诗中,我曾用‘理纬文经织锦成’来概括我的治学体会,即把治学当作编织锦缎,以理科知识为纬线,以文科学养为经线,理与文两不偏废,交叉编织,相互融会,从而达到文理双美的目的。之所以能在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上做出一点贡献,我想与从小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是分不开的。”
1965年,吴硕贤以福建理科状元,同时也是全国最高分的成绩考取清华大学,但只上了8个月的课,“”就开始了,吴硕贤的学业被迫终止,开始了串联、大批判等运动。1970年,吴硕贤被分配到西安铁路局工地劳动,后任施工技术科科员。在这段时间里,他一边实践一边自学,几乎自学了全部建筑结构课程。1978年,全国恢复研究生招生,在那个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年代,吴硕贤考上了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再次回到清华的怀抱,并于 1984年成为中国建筑学的首位博士。
吴硕贤长期从事建筑与环境声学研究,不仅是我国交通噪声预报及城市防噪规划研究的开拓者,还在室内声学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完成了六十多座观演与体育等建筑的音质设计。他认为,青少年时期的音乐兴趣培养对他的学术研究大有帮助。在漳州一中读书时,他从音乐老师魏德亨那儿学会了拉手风琴、弹钢琴。他的同学张松山说:“读高二的时候,吴硕贤就曾作词作曲,写作一首歌曲《芝山之歌》,在学校引起轰动。此外,他的手风琴也拉得很好,学校每有活动,总少不了演奏一曲。”
天赋与“神童”的养成
吴硕贤的女儿吴燕原名吴燕(上燕下日),意为晴空无云。这名字是她爷爷取的,因为生僻,电脑打不出来,出国办手续不方便,才改作“燕”。1978年吴燕出生时,吴硕贤即赴清华求学,只有寒暑假才能和女儿在一起。吴燕幼年时期,主要由外公、外婆及母亲共同照顾、教育。
吴燕的外公朱浴沂1940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先后获理学士和医学博士学位,是漳州有名的内科医学专家。他精通英语,曾多次义务为漳州医务工作者开办英语学习班,为进口医疗设备翻译英文说明书等等。
也许是得益于基因遗传,吴燕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对语言的高度敏感。1岁5个月开始识字并学习英语,3岁脱盲,4岁会写信、阅读,5岁3个月在《小主人报》发表文章,能背1300多字的英文《白雪公主》。6岁时,她又跟着电视和磁带,自学日语、法语。8岁时,她已经能初步用四国语言与人沟通。
吴燕9岁时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13岁考上高中,14岁当选为共青团十三大代表,16岁考上浙江大学中文系,22岁硕士研究生毕业,在广州暨南大学任教,同年考取暨南大学博士生。2010年,她获得著名的日本学术振兴会的研究基金资助,到日本东京大学作为期两年的研究。当年申请该基金的各国人文社科学者共计132人,获批者仅17人。吴燕是其中文学类唯一获批者。目前,她已出版了数种译著。
教育最前列的班主任,我先后带过十二个班,面对个性差异、特点不同的班级,我注重以人为本,精心雕
琢孩子的心灵、努力开发孩子的潜能、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在和谐的氛围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以勤
奋学习、深入思索、脚踏实地的工作,培养了一个又一个市区先进班集体,我也一次次荣获崇文区优秀班
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并登上了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特等奖的领奖台,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这一切使我
充分享受了担任班主任的成功与快乐。
一、用人格和智慧培养情感
和谐的师生关系源于教师的人格魅力。只有教师具有完备的人格,学生才会从心理上接纳,从心底里
敬佩,师生关系才会更加融洽。
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说教,而是在实际工作中,一言一行都要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
、推崇的模范。在多彩的百花园中,我辛勤耕耘,用善良、慈爱、智慧浇灌每一朵小花,尤其关注“弱苗
”的成长。
在担任五年级班主任时,我班来了一位新同学——小超。当他第一次出现在我面前时,我既惊诧,又
心酸,因为这个年仅11岁的孩子,却在短暂的生命中经历了痛苦的磨难——因患骨癌而被截肢。面对这样
一个特殊的学生,我如何向全班同学介绍他呢?如果避而不谈,大家看到他一瘸一拐的样子可能会发笑,
可能会讥讽,无疑会伤害小超的自尊心。怎么办?此刻要用教师的爱心和智慧,既保护小超的自尊,又唤
起其他同学的真挚情感。因此我请小超在办公室稍坐,自己先走进教室,把小超的不幸及其与病魔抗争的
经历讲给大家听。我悄悄地注视着同学们的反应,有的眉头紧锁,有的流下热泪。他们一方面同情小超的
不幸,同时也被小超的惊人毅力所感动。当我请小超走进教室时,迎接他的是雷鸣般的掌声。
在日后的学习中我观察到,因病魔缠身而自卑的小超极少与人交往,似乎某一个角落就是他的栖身之
地。为了融化他心头的坚冰,打开他的心灵之窗,也为了告诉其他学生如何给需要帮助的人以真诚、关爱
和温暖。我悄悄地把厚厚的海绵垫儿放在小超的椅子上,为的是让他坐得舒服一些;当小超因化疗的药物
反应不住呕吐时,面对污物,我没有丝毫的嫌弃或躲避,而是先轻轻地替他擦净衣服上的呕吐物,再拿起
笤帚和拖把把教室的地面打扫干净;当小超因假肢的螺丝脱落,重重地摔在地上时,我赶忙心疼地扶起他
,又用毛巾为他掸去身上的泥土。这一切,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也正是在一言
一行中得以传播,教育的力量也就自然而然地“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同学们在感受爱的过程
中学会了发扬爱、传递爱!他们默默地成立了“护卫队”帮小超排忧解难。有的课间陪他上厕所;有的悄
悄地替他端上一杯水……正是来自集体的温暖与和谐的氛围,使小超变得开朗了。操场的篮筐下有他投篮
的身影;赛场上有他摇绳的身姿;体育课后同学们会喝上他为大家准备的凉开水……他在用一颗真心回报
着老师和集体。
毕业前夕,正当小超为自己能够完成小学学业而高兴时,他的病情加重了,癌细胞已大面积扩散。为
了帮助他战胜病魔,我组织同学们写了一封封热情洋溢的慰问信,告诉他并不是孤军作战,在他的身边有
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当我和同学们来到医院看望他时,看到的是乐观的小超在积极地配合治疗,并且憧
憬着美好的中学生活。
我想,这就是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和机智教育的作用吧!因为教师的教育机智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熟练
的教育技巧的结合,它反映了教师感知的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意志的果断性,也反映了教师娴熟的教
育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二、用人格和智慧开发潜能
人的潜能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蕴藏无穷,价值无比,能否发挥潜能,取决于人的心态。作为班主
任,首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向上的心态,因为健康的心态是潜能永恒的开拓者和催化剂,是促
进学生和谐发展的有力保证。
开发学生的潜能需要班主任的智慧。而教育的智慧是建立在周密地观察、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基础之
上的。没有教师敏锐的观察力,也就谈不上巧妙的教育机智。
小飞曾是个性格内向、做事胆怯的学生,平时他不敢面对同学发言,考试时他曾因过度紧张而误答。
喜爱长跑的他也曾因赛前的过分焦虑而影响了水平的发挥。记得在运动会4X100米比赛后,他生气地把跑
鞋扔在一边,自言自语道:“如果不是我把棒儿掉在地上,就一定会取胜。哎,我怎么总是这样呢?”一
次次的挫折与失败,使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因此发挥小飞潜能的金钥匙,就是帮他在宽松的环境中建立
自信心。
我校与国家体委训练局是近邻,我充分利用这难得的教育资源,经与有关领导协商,决定带领小飞去
完成一项特殊的任务——观看运动员的训练。我们利用课余时间来到体操馆。训练馆内那一张张体操世界
冠军的照片,令小飞十分钦佩。再看体操队员上百次地在单杠上翻飞、在鞍马上跳跃,使他感受到了训练
的艰辛。在运动员休息时,有幸与李小双、刘璇等世界冠军见面,并与他们进行了交谈。走出训练馆,小
飞兴奋地告诉我,他要学会战胜自我、战胜挫折,要学习世界冠军吃苦耐劳的精神,努力拼搏。我高兴地
说:“老师相信你,说到一定能做到!”
接着,我又特意安排他做小干部,让他在工作中学会大胆地与人交往,学会从失败中分析原因,锻炼
自我:担当全校的领操员,学会镇定地面对一切;鼓励他到少年宫学书法;启发他搞科技小发明和科学实
验……在一次次全新的体验中,他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运动场上留下了他长跑刷新的纪录;书法大赛中
获得了金牌;当他以一名全国小发明一等奖的身份,面对科学家的质疑滔滔不绝地答辩时;当他因荣获“
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的称号而出访日、法两国,并以精彩的演讲博得外国友人的喝彩时,作为班主任,我
为孩子的成功感到由衷的骄傲!
儿童时代潜能的开发,会为孩子们后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个曾经在众人面前一说话就脸红的
小男孩,当他被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录取后,兴奋地将录取通知书复印件送给我,并激动地说:“
如果不是当初您精心设计的一次次话题新颖的辩论会锻炼了我的胆识,我不会有这份自信。”还有一位考
入中央戏曲学院导演系的学生来信写道:“老师,您还记得在六一儿童节表演拔萝卜的小姑娘吗?如果没
有您的鼓励和耐心帮助,我怎么可能有勇气选择导演这一职业呢?”由此使我深刻领悟到:教育成功的
根本原因在于教师要善用、巧用奖励、肯定等正面强化去开发学生无穷无尽的潜能。
三、用人格和智慧陶冶情操
养成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进行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内在的良好素质及
优雅人格的形成,这恰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巧妙地利用文本中蕴含的丰富的历史与人文的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逐步形成积极的
情感和价值观。在学习《一夜的工作》一文时,学生不仅被敬爱的那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艰苦朴
素的生活态度所感染,还通过对课外资料的收集,了解到虽然没有自己的亲生儿女,但他却默默地
抚养着烈士的遗孤。许许多多的感人故事,使的光辉形象铭刻在学生的心中,他们在课后点评中写
道:您是我们的骄傲,您是我们的榜样。
以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吸引学生,以作品中蕴含的道理启迪学生,更能入耳、入情、入心。于是我在班中开
设了“快乐书屋”;在校园网班级论坛中设立了“作品赏析”板块,通过教师的点评使学生的认知得以提
升,情感得以升华,为学生健康成长确立了人格典范。
当同学间发生争执时,他们会想到《第四十一个》文中的那条可敬的猎犬是如何面对人类的伤害的;
当他们对父母正确的教育产生逆反心理时,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月光下的蛙鸣》中那个为高考复习中的儿
子整夜轰赶青蛙的母亲……一次阅读便是一次心灵的震撼,一次回忆便是一次情感的洗礼,一次交流便是
一次道德的考验、人格的锤炼。,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我班设有“心语手册”,这是教师、学生、家长心灵交流的阵地。为满足家长对亲情的渴望,培养孩
子的孝心,我在班内开展了“一周揣蛋体验活动”。即每个学生准备一枚鸡蛋,一周之内随身携带、精心
保护不得损坏,然后总结出自己的感悟。为了防止鸡蛋发生意外,原来好动的孩子居然放弃了休息精心保
护。细心的孩子担心天冷鸡蛋会被冻裂,竟然把它放在了暖气上。乘车的学生,宁可自己挨挤,也要护好
鸡蛋。由此孩子们体验到:无论是保护鸡蛋,还是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责任心呀!还有的学生由护蛋想到了
自己的成长过程,体会到了父母哺育的艰辛。从此,孩子们真正理解到:“孝”是一种责任,“孝”是对
长辈的爱,“孝”是对养育之恩的回报。
这小小的活动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我看到了他们在慢慢地长大,自觉地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美德
,为培养健全的人格奠定了基础。
作为肩负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双重角色的我注重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动手与
合作能力。为学生拓展沟通交流的时空,努力与家庭、社区建立多元化的沟通机制,引领学生在社会中学
习,在生活中进步。
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宠物与环保”的社会调查”,孩子们学会了关注周围世界;以“心目中理想的升
学方式”为主题进行采访,学会了辩证思维;“百姓与家电”的焦点访谈,使他们了解了市场经济,懂得
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高质量;看快乐的“卖报王”走街串巷地吆喝,换来的是对普通劳动者的理解与
尊重。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时,我们开展了“寻找雷锋精神”的活动。同学们在社区、校
园、社会的各个角落都能找到雷锋叔叔的身影。这项活动还接受了北京电视台“七色光”栏目的采访。在
一次次的实践中,孩子们感受着美丽的心灵,畅谈着美好的未来。这可贵的探究精神,促进了学生认知、
情感、态度、技能的发展。在北京市科技创新大赛中,周棣同学的“安全自行车”、殷原同学的“方便卫
生箱”、卢泰宇同学的“旅行衣架”分获小发明一、二、三等奖。在“根与芽”的环保大赛中,申震、荣
肖同学的演讲获得了北京市一等奖。在全国青少年纸模服装创新设计大赛中,王梦然同学获二等奖。在
“说北京、看北京、爱北京,我是骄傲的北京人”的主题活动中,我班的“奥运3.15”也获得了优秀活动
奖。可见,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培养学生具有现代人格的重要保证。
班主任的人格和智慧,让离群的“孤雁”归“队”。
班主任的人格和智慧,让孩子微弱的闪光点燃起。
班主任的人格和智慧,让孩子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近20年来纷繁复杂而又乐趣万千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地认识
到:班主任就是高飞雁群中的头雁,塑造着群雁的美好心灵,引导雁群飞过千山万水,最终顺利到达理想
时光荏苒,如今,谭海美从幼师毕业后,放弃了在省城市直机关幼儿园工作的机会,来到了乡村,成了一名幼儿教师。工作之余,一个更大的梦想逐渐成形……
父亲受伤母亲离去,
“拾荒女孩”与奶奶相依为命
1993年5月,谭海美出生在安徽肥东县六家畈镇。就在谭海美出生的前几个月,在工地打工的父亲遭遇了一场横祸:那天,父亲和同事正在工地上干活,突然一个建筑物体从天而降,生死存亡关头,父亲一把推开了同事,父亲却被砸了个正着。父亲很快被送往医院抢救,虽然命保住了,可却失去了右手,颈椎、腰椎等部位均受伤严重。
为了给父亲治病,谭海美的爷爷奶奶四处借债,共花费了十几万元,这才捡回了父亲的一条命。父亲生命没有危险后,家里也实在凑不出钱供他治病,虚弱不堪的父亲只得回到了家里。
由于伤口还没愈合,又缺乏良好的科学护理,父亲的伤口开始发炎,也因此落下了病根。父亲受伤后,工地一次性赔偿了700元钱了结此事。
母亲见父亲成了残疾人,整天唉声叹气,以泪洗面。几个月后,女儿呱呱坠地了,爷爷希望孙女将来能像大海一样美丽,便给孙女取名为谭海美。
谁知,谭海美出生快6个月时,对这个家越来越绝望的母亲,选择了悄然离开,此后便杳无音信。
一个是受伤严重的残疾人,一个是嗷嗷待哺的婴儿,这个原本就艰辛、充满了悲情的三口之家,因为女主人的离开,一下子变得支离破碎、风雨飘摇。
那时,谭海美的爷爷在合肥开摩托车接送客人,奶奶在合肥一家钢厂附近捡垃圾。看着伤心可怜的儿子和孙女,奶奶将父女俩接了过来。逼仄的的出租屋里,从此多了一个婴儿的啼哭声和一个男子绝望的叹息声。
对于一个正值壮年的男子来说,失去了右手,颈椎、腰椎均受重伤,再加上妻子决然离去,这种打击放在任何一个人身上,也难以承受。爷爷出车,奶奶去捡垃圾时,轻生的念头一直在父亲的脑海中闪现。可一想到长得白净漂亮的女儿,父亲的心又开始摇摆……
奶奶从父亲的言谈中,发现儿子有轻生念头,虽然老人被生活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来,还是坚强地告诉儿子:“人的一生没有过不去的坎,海美已经没了妈妈,你要是再有个三长两短,别的不说,你想想,孩子多伤心啊。你放心,我和你爸能养活你们父女俩……”在奶奶的劝慰下,父亲逐渐放弃了轻生的念头,开始积极康复治疗。
时光荏苒,很快,谭海美就学会了走路,一声“爸爸”叫得父亲涕泪横流。谭海美很小的时候,就跟着奶奶一起去捡垃圾。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独特的家境,培养了谭海美坚韧、乐观、节俭的好品质。爷爷奶奶为了攒钱给父亲治病,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十分拮据。懂事乖巧的谭海美从不浪费一粒粮食,每天吃的青菜,也是和奶奶一起去菜市场捡来的。
转眼间,谭海美该上幼儿园了,可爷爷奶奶实在拿不出学费,就这样一直熬到了1998年,谭海美这才去了一个私立幼儿园。由于户口不在合肥,爷爷奶奶又缴不起赞助费,谭海美直到7岁时才成为合肥漕冲小学的一名小学生。
谭海美特别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从来没人辅导的她,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女儿乖巧懂事,让父亲感到特别欣慰。经过几年的休养,父亲独自去了东北打工贴补家用。
自从父亲去打工后,习惯了和父亲朝夕相处的谭海美,非常想念父亲。那时,奶奶捡垃圾认识的一个朋友家里有固定电话,每隔一段时间,父亲便会打来电话。每次接到父亲的电话,谭海美都想对父亲说几句想念的话,可不善言辞的她,话到嘴边又生生咽了下去。
从此,谭海美在上学之余,便跟着奶奶四处捡垃圾。在没有母爱、缺乏父爱的岁月里,幼小的她,学会了坚强,整天跟在奶奶身边,和奶奶相依为命。
从城市到乡下,
“留守儿童小分队”在行动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物质上的贫乏,不是难题,可不能读书,这成了谭海美最头疼的事。在谭海美的记忆里,每学期开学前,都是奶奶和她最焦灼、难熬的时光。虽然放假时,谭海美和奶奶拼命捡垃圾,可给父亲治病欠下的十几万元巨债,对于这个特殊的家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开学的日子终于来临了,看着别的小朋友都背上书包,高高兴兴地上学去了,谭海美却只能跟着奶奶继续外出捡垃圾。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谭海美和奶奶刚捡垃圾归来,却看见校长来了。原来,校长在得知谭海美没去上学的原因后,当即掏出钱给了奶奶,他说:“再怎么困难,也要让孩子上学啊!”靠着老师、邻居等好心人的帮助,谭海美的学业终于可以继续了。
然而,当谭海美上到四年级时,爷爷奶奶再也无力供她上学了。原来,谭海美叔叔家里有两个儿子,因为叔叔婶婶外出打工,两个孩子也被送到了爷爷奶奶这里,爷爷奶奶一下子要抚养3个孩子,不堪重负的老两口终于做了一个决定――爷爷带着3个孩子回到肥东老家上学。谭海美一听,立即反驳道:“我要在合肥上学,我不回老家。”奶奶说:“奶奶也想让你们都在合肥上学,可家里连吃饭的钱都没有,怎么供你们上学?”迫于家庭现状,谭海美只好决定跟着爷爷回到老家。
同学们得知谭海美要去老家上学后,都非常不舍,老师更是找到谭海美的奶奶。可当目睹了她家的真实情况后,老师在一张宣纸上,用毛笔字写下了“天道酬勤”四个大字送给谭海美。虽然年幼的她,还不能读懂其中的深意,可老师送的礼物,谭海美觉得非常珍贵,一直珍藏在身边。
几天后,谭海美和爷爷以及两个弟弟来到了老家――肥东六家畈。老家的房屋已经坍塌,他们只得租住在一个村民家里。安顿下来之后,谭海美去了村里小学继续读书。
上学的第一天,谭海美就觉得自己无法适应这里的一切:破旧不堪的校舍、老师带有方言的普通话……最让她不可思议的是,每次下课了,同学们都不出来玩,大家都坐在椅子上发呆,同学之间也很少说话……
在谭海美的印象里,她过去班级的同学都非常活泼,大家下课了都会一起做游戏,遇到集体活动也会积极参与。班里只有谭海美是从合肥转学来的,老师经常让她回答问题,还经常问她一些在合肥上学的琐事。在同学们的眼里,这个从合肥转学来的新同学,说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学习成绩又好,同学们都跟她保持着距离,这让谭海美备觉孤独。
怎样才能融入到集体中去?除了上课,谭海美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谭海美决定主动出击,她主动和班里的同学聊天;主动找到同村的同学,提议大家放学一起回家;主动拉着同学的手,课间做游戏……慢慢地,大家开始喜欢上这个从合肥转学来的新同学。
和同学打成一片后,谭海美这才得知大家下课都不玩的真正原因。原来,这是一群留守儿童,同学的父母基本都在外地打工,有的甚至1年都不回来一次,对父母的思念,成了这群孩子最大的心病。
那时,村里有8个孩子和谭海美是同学,谭海美每天上学放学都和同学一起。
周末时,谭海美对两个关系最要好的同学说:“明天你们来我家做作业吧,这样遇到不会的问题,大家可以一起讨论。”在一起写作业效率高,还能一起玩耍,加入的同学渐渐多了起来。
读五年级时,老师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谭海美村里的同学学习成绩提高了,也变得活泼了。谭海美在告诉了老师情况后说:“村里的同学都是留守儿童,我们在一起学习,他们很高兴,也不像过去,一没事时,就想打工的父母。”
老师听了非常诧异,在老师的帮助下,谭海美成立了“留守儿童小分队”。小分队刚成立时,大家除了在一起写作业,做游戏,并没开展别的活动。如何能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如何能让小分队干些更有意义的事?谭海美脑海里却没了主意。
带着困惑,谭海美找到了老师,老师在听了她的汇报后说:“你们可以先组织同学在校园开展清理垃圾活动,这样不仅美化了环境,说不定有更多的同学参与呢?”
在老师的指点下、参加小分队的同学越来越多。班级形成了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积极氛围,老师发现了这一情况后,立即向校长作了汇报。校长在震惊之余,立即组织全校的老师开会,并提议在所有班级开展“留守儿童小分队”活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小分队组织大了,大家参与的活动更多了:植树节到了,小分队组织大家一起植树;清明到了,同学们一起去扫墓;农忙季节来了,同学们相互帮助,去为困难家庭收割稻子……不仅如此,谭海美还带领同学给父母写信交流,学校也开通了留守电话,专门为留守儿童和父母联系。
成立“留守儿童小分队”,这在全国的留守儿童中是创举。谭海美的举动,很快引起了媒体的关注,被媒体誉为“拾荒女孩”的谭海美,随即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
华丽转身情系留守儿童,
眺望更高更远的青春
2005年10月,在相关组织的带领下,谭海美去了北京人民大会堂,并进行了专题发言。领奖归来,一夜之间,谭海美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各路媒体更是蜂拥而至,这个原本宁静的乡村小学,也因此喧闹了起来。
很多电视台的记者,为了能采访到鲜活的镜头,更是走进课堂进行拍摄。乡村的孩子,大多没见过摄像机,对于记者的到来,孩子们的双眼里写满了好奇。同学要配合记者的拍摄,老师也得按照记者的要求进行讲课,几轮下来,老师和同学都有些不堪重负。
更让谭海美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她经常要去参加各种颁奖活动,做专题报告。经常,谭海美一整天能都不能到校上课。学校考虑到谭海美的特殊情况,安排老师专门为她补课。然而,每天都被排得满满的社会活动,让谭海美根本无法静下心来学习,原本名列前茅的成绩开始下滑……
谭海美内心焦灼不堪,可对于一个根本不知道如何拒绝的孩子来说,她只有机械地应付着各种各样的活动,身心俱疲,却又无可奈何。
让谭海美觉得高兴的是,暑假很快来临了。放假后,谭海美思念在合肥捡垃圾的奶奶,便立即回到了合肥。看到奶奶憔悴的脸庞、日益增多的白发,谭海美的心中如刀割般难受。第二天天没亮,谭海美早早起床了,先做好早饭,吃过后,和奶奶一起去捡垃圾。多日不见,谭海美和奶奶之间有说不完的话……
开学后,谭海美进入肥东四中学习。谭海美原本以为,经过一个暑假的淡忘,不会再有社会活动,她能静下心来学习。谁知,整个初中3年,谭海美基本都在参加各类活动。
很小的时候,谭海美就设想要考一个好的大学,将来当一名优秀的老师,可眼下,只能在班级排名中下等的学习成绩,让谭海美着急。更让她觉得惶恐的是,自己原本成绩优异,成立了“留守儿童小分队”,获得了这么多的荣誉,可眼下,她的学习成绩,让她觉得和这些荣誉相比,有种名不符实的感觉。谭海美开始变得沉默,心事重重……
初三下学期,学习任务越来越重,看着同学们一个个意气风发打算报考肥东一中时,谭海美决定报考合肥幼儿师范学校。之所以做出这种决定,一是从她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另外,就是考虑到早点就业,能回报社会,还能减轻家里的负担。
2009年9月,谭海美如愿被合肥幼儿师范学校录取。入学不久。学校得知谭海美的事迹后,有意安排她参加一些报告等社会活动。谭海美却对领导说,自己只想安静读书,学一些真本事。校领导得知后,也非常尊重谭海美的选择。
学习之余,谭海美参加了学生会,还和同学一起,积极参加校园活动,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目的是帮助一些贫困的孩子。除此之外,谭海美还和同学一起,对师资力量薄弱的偏远地区进行支教活动。
5年的光阴弹指而过。2014年7月,谭海美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专科毕业证书。毕业之前,谭海美也参加了一些幼儿园的招聘考试,经过严格的笔试面试,谭海美最终被合肥市直机关幼儿园录取。亲友得知后,纷纷向谭海美祝贺。
可谭海美却有没丝毫的喜悦感,她的脑海中经常萦绕着那些留守儿童的身影,她觉得自己之所以有今天,正是因为成立了“留守儿童小分队”,社会各界给予了这么多的荣誉和关怀。现在自己学成归来,理所当然要回报家乡,为那些留守儿童,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思想上的障碍清除后,在众人的不解中,谭海美回到了肥东,并参加了肥东幼儿老师统一考试。经过一番紧张的笔试面试,谭海美从近700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排名第五。随即,谭海美进入肥东包公镇中心学校,成了一名光荣的幼儿教师。
上岗后,谭海美全力以赴投入到教学中去。看着班级里,一张张可爱的脸,一股强烈的自豪感涌上心头,她想起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一个更高高远的创业计划,在谭海美的脑海里盘旋、成熟――她要尽快积累教学、管理经验,时机成熟时,针对留守儿童,创办一家“留守儿童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