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11 01:42:1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手机依赖症调查报告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关键词:中学生;手机依赖倾向;对策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9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其中手机网民6.95亿,中间包括1.63亿19岁以下青少年,占手机用户总数的23.4%。而依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利用手机在课堂上看电子小说,下课聊微信,晚上休息时间看视频、听音乐,甚至用手机在考场上作弊。这意味着功能日益强大的智能手机,在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对广大的未成年人,尤其是中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冲击。针对这一突出的问题,2015年3月至今,我课题组成员在邓州市组织了初高中学生及家长数百份问卷调查,以及进行师生访谈和移动通讯公司有关领导的咨询,提出中学生摆脱手机依赖倾向的具体对策,以供教育同仁和中学生家长们作为参考:
一、加强家长监督,是预防出现手机依赖症的重要前提
1.在经济方面铲除孩子形成不良消费习惯的物质土壤。中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家长的支持,所以家长在学生平时消费方面给予适当的限制,有利于让孩子远离手机。如每月生活费定时定量支付给学生,尽量少给孩子留大额的零用钱,就可以减少中学生私自购买手机的机会。2.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做好孩子的思想教育和交流沟通工作。为此家长要适时提醒孩子远离手机,尤其是不能玩手机游戏,观看网络不良视频,慎交网友。多讲述身边同龄孩子由于迷恋手机而造成的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出现其他违法犯罪的故事,让孩子对如何使用手机形成正确的观念,拒绝不良诱惑。3.增加亲子活动,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在周末或假期,家长要抽出时间,多陪孩子进行有益的体育和户外活动,让他们了解外面五彩缤纷的世界,感受阳光和亲情。多同他们平等沟通交流,少采用打骂、训斥等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注意尊重孩子真实的想法,让孩子能够信任家长。学会遇到问题,能够及时向家人倾诉。这样培养出阳光的孩子,往往就不会沉迷于对手机的依赖。
二、规范学校管理,是促使中学生远离手机依赖的主要保证
中学生的绝大多数学习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所以学校管理是避免孩子形成手机依赖倾向的重要保证。1.学校要筹资搞好校园公用电话、学生平安卡、校讯通等基本通讯设施建设,使家长能够联系到学生,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以及思想状况,从而让家长对孩子的在校情况放心。[1] 2.学校加强中学生使用手机危害宣传,制订并落实限制校园内学生使用手机制度。我们建议在每年高一新生入校时,及时召开家长会议,通过播放中学生使用手机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的视频和PPT图片,以及展示宣传册及专题版面等方式,让孩子家长充分了解智能手机对中学生的危害,为创建无手机校园做好家长思想方面的工作。3.学校在进行校园管理过程中,要采用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我们建议应该是由学校每周开学统一收缴学生手机保管直至周末放学再与返还的办法,有利于中学生理解和配合学校管理工作,避免个别受处分学生出现异常的冲动行为。4.适当增加学校报刊阅览室、微机室开放时间,开齐体、音、美等综合素质教育课。[2]积极引а生认识今天开放的世界和国家蓬勃发展的现状,让美好的中学时代沐浴知识的阳光,让青春释放出活力和正能量,从而为孩子远离手机提供精神方面的支撑;5.创立学校心理咨询室,积极利用心理干预,促使具有手机依赖倾向的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逐步让他们摆脱对手机的依赖。6.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引导和督促中学生养成正确使用手机的良好习惯。班主任要在在自习课和晚上就寝等学生爱玩手机的时间,多到教室和寝室检查,督促学生养成不迷恋手机的良好习惯。
三、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让中学生远离手机依赖的关键
中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自制力,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他们能否远离手机的关键。1.中学生要充分认识玩手机的危害,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要把拥有手机做为时尚的标志,更不能把携带高端智能手机进入校园做为自我炫耀的资本。2.在学校生活中,要让孩子全身心关注学习过程,促进自身身心的健康成长。以生活朴素为荣,以成绩优秀为荣,以富有责任心为荣,以身心健康为荣;以生活奢侈为耻,以成绩落后为耻,以缺乏责任担当为耻,以嗜好不良为耻。3.要求孩子正确选择交往对象,慎交网友和异性朋友。4.在平时生活中正确使用使用手机。要把它归位为大众通讯工具,而非娱乐工具。作为一位有担当的青少年,自己要控制好手机,而不能成为手机控。必要时,自己可以让家人协助,下载有关戒除手机依赖的APP软件,逐步改掉机不离手的不良习惯,力争做阳光少年。
四、通讯公司要为中学生摆脱手机依赖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2015年底,全国移动通讯部门在工信部的统一要求下,逐步实施实名登记制度。结合同移动通讯公司管理人员的访谈活动,以及国外教育部门通过立法方式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规范做法[3],我们课题组成员建议:各移动通讯公司应当规范网络运营行为,对未成年人上网系统服务实行时间性限制。建议每天未成年人手机上网时间不得超过1个小时,尤其要在晚上休息时间(21点后至早上7点前)杜绝未成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上网,从而为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外部空间。
总之,让孩子远离手机依赖,还中学生一个健康、阳光的中学时代,是我们老师、家长和社会的共同愿望。“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百年前梁启超先生为中华民族复兴,就发出这样振聋发聩的呼吁。作为21世纪初的中华民族的一员,就更应该奉献出我们的爱心,为今天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萍. 中学生手机依赖症[J]. 大众心理学,2011 (07)
[2]丁冬泉.初中生“手机依赖症”的早期干预研究[J].考试周刊,2012(46 )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依赖;形成原因;对策
从1957年苏联工程师库普里扬诺维奇最早的手机问世以来,手机已历经五十余载的发展。通过功能的不断演进与应用软件的持续开发,凭借沟通的便利性、信息传递的即时性及功能的广泛性等特点,手机已日益成为当代最主要的通讯工具。目前我国是世界上手机持有人数最多的国家,而高校大学生正是手机使用人群中的主力军。近年,伴随着手机功能的多样化与应用软件的开发,手机渐渐“入侵”课堂,极大的改变着高校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校园学习风气。在今天的校园里,手机不仅仅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健康与学习。由于高职院校和普通本科在教学导向、学生要求等各个方面有所不同,因此,我们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手机依赖进行了调研。
一、手机依赖的界定
关于手机依赖的概念,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表述。徐成芳,顾林(2011年)认为手机依赖是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韦耀阳(2012)认为手机依赖是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上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的一种现象。张晓旭(2013)将手机依赖定义为:个体在人机互动过程中,由于手机使用失控而表现出的某种痴迷状态。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郑毅主任认为“手机依赖症表现为对手机过分依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过多地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停机或手机不在身边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反应。”综上,可以将手机依赖概括为:使用手机的群体,存在强烈的、持续的需求感和依赖感的心理和行为。
二、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
(一)手机使用情况分析
通过调查显示,大学生主要使用的手机功能有打电话、发短信、聊天、刷微博以及听音乐和玩游戏等。其中最常用的是打电话和QQ微信聊天两项功能(使用人数分别达到97.57%和78.85%),尤其是QQ和微信,其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既带来了便利性,又节约了费用。除了打电话和QQ微信聊天之外,仍有63.55%的学生经常使用手机发短信。但不容忽视的是用手机刷微博空间及玩游戏的学生均达到40%以上。
从手机的使用频率来看,“不经常使用手机”的占11.21%,“较为频繁使用手机”的占52.34%,“几乎不能离手,有空闲时间就玩”的占36.45%,而“从不使用手机”的为0%。以一天24小时为例,使用手机时间在6小时以上的达到32.71%。从一天使用手机时长来看,小于1小时的占4.67%,仅17人;1-3小时的达到26.17%,4~6小时的达到36.45%,6小时以上的占32.71%。由于手机功能的多样化和其他原因的影响,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也越趋延长。
(二)手机依赖现状分析
手机现在已经成为大学生出门必带物品之一,如果出门后发现手机没带,41.67%的学生会“犹豫一下 ,还是会回去取”,而42.59%的学生会“立即回去取”,还有15.74%的学生“犹豫一下 ,不回去取”。而如果当手机信号较差或无信号时,18.87%的学生会感到焦虑不安。通过对分数的统计,手机总依赖程度及各维度平均分虽低于3分(大于或等于3分,即认定为手机依赖),但均较接近3,其中3分以上的人数共计64人,占18.27%。从数据中发现,该地区大部分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和使用手机,但仍有部分同学存在手机依赖。此外,男生和女生在总依赖程度以及各个维度方面差异并不显著,也就是说手机依赖与男女性别没有必然联系。但总体来说,男生平均分要略高于女生。
通过对不同年级学生的比较分析显示,该地区大一新生出现手机依赖的人数为15人,达到总人数的4.26%,大二出现手机依赖的人数为19人,占总人数的5.4%,而大三出现手机依赖的却有30人,占总人数的8.52%。方差检验中的显著性检验的通过也进一步论证了:不同年级大学生在手机依赖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三、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形成原因
(一)学生原因
1. 手机普及,功能多样化,大学业余时间增加
高职由于其注重技能的特色,使得学生既摆脱了高中学习的紧张感,亦没有本科院校理论科研的压迫感,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由”加之学习压力较小,业余时间增多,学生迫切需要一个工具来打发漫长的空虚无聊。手机由于其功能日益多样化,软件层出不穷,不仅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更迎合了学生的心理诉求。但是,由于高职学生自制自控能力较弱,极易沉溺于手机应用软件而不能自拔,这不仅慢慢侵占了学习时间,而且也不利其身心健康。
2. 交流沟通方式的变化
进入大学后,由于与中学好友的分别及对新环境的陌生与好奇,学生迫切想要开拓新的交往圈并同时维持与中学同学的联系,手机由于其通讯的及时性与便利性,无疑成为了最佳的媒介。根据对352名同学的调查显示,在同学间的平时交往中使用书信的为0,使用手机的为100%。伴随着近年微信、微博、陌陌等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传统的书信交流方式彻底被手机取代。其次,手机既克服了传统书信交流的时空障碍,又可避免面对面交流中存在的紧张焦虑感。正是由于这一优点的存在,更加加重了学生对手机的依赖。
(二)高校原因
1. 制度设计不到位
由于学生纪律观念不强,经常不分时间与场合的使用手机看视频、玩游戏等。运动场、图书馆、自习室、寝室、食堂甚至课堂上比比皆是“低头族”。但是从调研发现,目前四所高职院校的规章制度中尚没有对频繁使用手机的惩罚制度或干预制度,仅限于课堂口头训斥。由于没有相应的惩处措施,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更加肆无忌惮了。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降低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有肆无恐的使用手机更加重了学生对其的依赖。
2. 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疏导方案缺失
高职学生相对本科学生而言,基础薄,自觉性差,加之对课程重视不够,如果仅是简单照本宣科,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根据调查分析显示,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原因中,因课程无聊的占55.24%,因老师上课无趣的占55.48%。而高职的教学改革尚在探讨中,所以现阶段的课堂教学仍以传统的PPT或黑板面授为主,教学方式与手段单一,学生参与度低,所以手机就成为了他们打发无聊上课时间的工具。另外,尽管近年来手机依赖越来越明显,但高职院校的关注与重视度不够,欠缺手机依赖的心理疏导方案,使得手机依赖日趋严重。
此外,由于该地区高职学生主要来源于东部沿海城市,家庭经济优越,父母更多关注对孩子物质需求的满足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关心与鼓励,加之两代人的代沟更使得学生将情绪转移到手机上,进一步加重了学生对手机的依赖。
四、干预措施
手机依赖是由于现代生活学习方式以及人际交往方式改变而衍生的一种现代心理病症,针对高职学生特定的生活学习环境,减轻其对手机的依赖应从学生自身、学校及家长入手。
(一)学生自身努力是减轻手机依赖的关键
1. 树立自律意识,倡导文明使用手机
学生作为手机依赖的主体,在体验了手机带来便利的同时,更应清醒地认识到过度依赖对其自身产生的危害。在使用过程中,应树立自律自觉意识,合理规划使用时间,避免沉溺其中。此外,由于手机传递信息的广泛性,学生应注重自身文化修养,积极抵制不健康的文化与信息,正确处理手机与生活学习的关系,让手机更好的服务于生活学习。
2. 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实践及竞赛活动
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与技能,因此,学生应正确适度使用手机,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踊跃参与丰富多彩的课余校园活动,积极参加各种竞赛。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分散对手机的注意力,更能在这些活动中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我。
(二)高校应加强思想教育,为减轻手机依赖提供平台
1. 合理约束手机使用,加强教学制度设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目前,手机依赖已在各高校普遍存在。但是学校的规章制度中真正涉及到手机使用的却极少。所以学校应与时俱进,着手制订在校使用手机的有关制度文件,落实在校手机使用的各项措施,严格管理课堂手机使用。同时还应将手机依赖的危害及如何正确使用手机纳入日常教育范畴,通过班会、报刊、校园文化会等渠道宣传手机依赖的危害,树立对手机使用的清醒认识,通过各种形式的校园实践和班级的主题班会,鼓励学生多参加活动,此外,还可以在教室内设置手机驿站,上课时手机统一放到手机驿站中,从根本上杜绝课堂手机的使用,为学生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2. 开展心理疏导,创新教学方式与手段,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
通过调查显示,课堂教学的方式与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手机使用。所以教师应积极探讨,深入改革,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如尝试微课、体验式教学等,加大学生参与,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而针对已经出现手机依赖的学生应该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积极进行个体咨询,以此来缓解其对手机的过度依赖。
(三)家长关心为减轻手机依赖提供精神动力
家长应积极与学校配合,关心询问学生在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适时帮助学生改正。此外家长还应加强与学生沟通,切勿盲目物质支持,更应从精神上支持,鼓励孩子多参加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丰富业余生活,适应新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谢新洲.“媒介依赖”理论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实证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04).
[2]梁娜,杨烁.80后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调查报告[J].东南传播,2009(03).
[3]张晓旭.高校学生手机依赖问题探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02).
[4]韦耀阳.大学生社会支持与手机依赖症的关系研究[J].教育理论研究,2011(32).
[5]胥鉴霖,王泗通.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研究――以HH大学J校区为例[J].电子测试,2013(07).
[6]刘朝峰.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09).
[7]徐成芳,顾林.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心理原因及防治对策[J].教育理论研究,2011(32).
【关键词】网络阅读 传统阅读 阅读行为
一、网络阅读的概念及特征
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多年持续走低,网络阅读率大幅增长。网络阅读指的是在网络文化语境中的阅读活动,即借助计算机、手机、手持阅读器等终端阅读设备和互联网平台来获取包括文本在内的多媒体合成信息和知识,所完成一种超文本阅读行为。网络阅读的形式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实时在线阅读,一种是下载离线阅读。作为一种崭新的生存、交流、学习和思维方式,与传统的纸质文本阅读相比,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开放性
网络阅读的开放性是由网络本身的特点赋予的,网络介入的平台很简单,而且其本身也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提供无限丰富且免费的信息。计算机本身的存储空间所能承载的文字又是普通的书籍所无法比拟的,并且机器与机器之间的联通无疑又为不同内容间的互通有无及共享带来了便利。网络阅读的环境是双重开放的,既包括物理时空,也包括精神和心理。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使得阅读突破了时空限制,读者足不出户,只需通过计算机网络,就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选择网络资源,获取信息更为便捷、省时。读者可以随时随地去看自己喜欢的书,查找方便快捷,只要输入自己想找的书名、作者,很快就可找到所要的书本信息,而且成本相对也很低,尤其是在纸质图书价格节节攀升的今天,对生活水平较低的人群来说,买书是一种负担。而一份20年的刊物合订本可以全部刻在一张盘上,费用极少。年轻人接触新鲜事物速度快,他们更喜欢尝试新的生活方式,通过互联网,会让他们找到阅读的惊喜。
2、及时性
传统的纸本读物其信息含量和新颖程度很难与时时更新的网络信息相比。人们在网络里可以围绕着自己的专业,阅读到世界上最先进的学术成果,聆听到最好的学术讲座,浏览到最新的前沿动态,有利于知识视野的拓展。
3、多样性
互联网能够同时传播大量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各种形式的信息,趣味性、形象性、直观性强,阅读效果更完整、全面、形象。读者可以随意地、跳跃式地选择需要的信息,还可以借助搜索引擎,检索到其他相关内容。并且互联网有组织信息的便利,能够把相关的知识点组织起来,形成各种各样的专题。
4、交互性
虽然不能触摸到切切实实的纸张,但是读者可以通过鼠标和键盘传递自己的思想、感受和心情,能动自主地参与到这种网络环境中。网络的实时性还为此提供了即时性的便利,读者可以通过网络随时与其他的浏览者沟通、交流。
二、网络阅读存在的问题
1、信息超载
面对爆炸性增长的信息,无限信息和有限阅读形成了矛盾,信息的数量超过了系统或个人的承载能力。信息超载不但使人正确处理信息产生困难,更重要的是压缩了人们思想和精神空间,削弱了创造力。
网络上信息泛滥,很多读者不能坚定自己的目标,容易分散注意力,阅读效率降低。而且,超文本的固有特性使网络结点间的关系十分复杂,每一结点上均存在多个并行选择,频繁跳转容易使读者丧失在网络中的位置,迷失在网络世界里。
2、浅阅读
网络出版高度发达,也可能导致社会群体的阅读能力下降。当信息生产量呈几何级数增长时,受众不可能再细嚼慢咽,他们本能的应急反应就是浅阅读。浅阅读可以迅速拓宽人的知识面,在阅读时获得心理上的愉悦,因此,它并非一无是处。但浅阅读往往是浅尝辄止、不求甚解、走马观花。曾有专家做过调查,发现人们在网络阅读时,与其说他们在阅读,不如说他们是在浏览。网络阅读使我们拥有信息,却无法拥有知识。在阅读时间没有显著增加的情况下,阅读的深度必将减少,这是一种“牺牲深度来扩展广度”的阅读方式。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多层次的超级文本,有扩展性、延伸性和跳跃性,它将破坏人们阅读线性文本时能够得到的逻辑思维的训练。
3、信息污染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也造成了大量的“黑色污染”、“黄色污染”、“灰色污染”,使一些人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里不能自拔而受毒害。①网络内容的良莠不齐,再加上很难进行有效引导,网络阅读的泛滥会降低整个社会的读书层次。特别对青少年来说,由于缺乏自制力,丰富而泛滥的网络资源会产生无法估量的潜在威胁,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和学习。
4、网络疾病
由于互联网上信息丰富、更新快、声像逼真,能给读者以强烈的感官刺激。读者随着网上的一个个超文本链接,会无法抑制地掉进网络的陷阱,在狂热的阅读中失去自制力,患上“网络依赖症”。并且读者持续数小时对着电脑、屏幕、键盘等发出的辐射与磁场,容易使人视觉疲劳,会刺激大脑,呈现持续亢奋状态,一旦结束阅读,颓废感和沮丧感,就会进一步增加,情绪烦躁不安,注意力难以集中引发身体出现多种症状,导致数十种疾病。
同时,过量的网络阅读还会导致人际关系问题,读者在网上阅读的时间越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机会就越少。“人―网”的虚拟交流模式取代了现实中“人―人”面对面的交往模式,读者对现实情感渐渐疏远,导致有的读者患上了网络孤独症,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
三、网络阅读的趋势
1、网络阅读不会取代传统阅读
现在人们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坐在电脑前的时间越来越长,很少有人能够将一本书完完整整地读下来。在数字时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他们已经突破了传统的阅读习惯,是新生代的阅读力量。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网络阅读率从1999年的3.7%增加到2003年的18.3%,再到2005年的27.8%,7年间增长了7.5倍,每年平均增长率为107%。②《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向社会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网络阅读率大幅攀升,互联网阅读率为44.9%,比2005年的27.8%提高了17.1个百分点。③
然而,这并不代表着传统阅读会被代替,去书店买书或是去图书馆借书的人,虽然比例连年降低,但仍然是一个比较巨大的数字。尤其是学生群体,是不会消失在购书的群体之中的。较之网络阅读、读图思维,传统阅读更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抽象思维、理性思维,更有利于培养人的文化尊严和文化自觉。如果传统阅读消亡,人类的很多想象能力也会消失。④
尽管网络和多媒体时代给人们带来了异彩纷呈的阅读方式,但从人类的历史与未来发展看,无论介质和媒体怎样变化,都不会完全覆盖传统书本阅读的市场。
2、与传统阅读达成平衡、互补
实际上,每一种新的传播媒体出现,都会对旧有的各种媒体形成一定的冲击,这种影响又随着媒介之间的相互渗透而达到平衡,但是绝不可能取而代之。任何一种新媒体都将经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将侵占部分旧媒体的生存空间。而旧媒体在新媒体出现并逐渐壮大的过程中,必须重新思考并转换原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以适应新的形势,在放弃部分空间之后,将会更加稳固地占有余下的空间。因此,网络阅读并不会完全取代传统的阅读方式,传统阅读和网络阅读之间的关系也会稳定发展成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网络阅读是对传统阅读很好的补充,它们同时并存、相互促进,达到一种平衡。
四、对策
网络阅读不仅因人而异,也因时而异。时展到今天,网络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并且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还视网络阅读如猛虎,奉纸质阅读为圭臬的话就有一些不合适宜了。网络可以是人们吸取知识、交流思想的一种工具,工具本身无所谓好坏,就看怎么使用。
1、加强网络道德建设,自觉维护网络秩序
读者作为最基本的网络主体,既是网络道德规范的制定者,又是网络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必须准确认识网络社会的虚拟特性。在网络上获取、阅读、生成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自觉抵制非法与不健康的信息,树立正确的网络阅读观,懂得如何科学地利用网络为社会服务。在检索与利用泥沙俱下的网络信息资源时,一定要认真筛选,仔细甄别。
2、加强网络立法,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督管理
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阅读环境。加强立法,用强制性的法律措施来维护网络的健康、安全与文明;对、传播不良信息的网络行为等应加大打击力度。
政府在使用法律手段净化网络的同时,还应加强网络技术的开发力度,解决网络管理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如开发有效的过滤软件来过滤不良信息,设立公益性的书评平台,供读者交流阅读心得,推荐阅读书目,积极引导读者的阅读方向。
3、传统阅读从娃娃抓起
注重网络阅读的健康引导的同时,也不要忽视对传统阅读的培养。要把传统阅读做深做好,就要从娃娃抓起。一个人如果从少年时代没有养成阅读习惯,长大了再培养就会很困难。只有从低幼、小学教育抓起,才能使传统阅读成为国民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事实上,建立儿童和青少年阅读的激励机制,也是许多国家成功推广阅读计划的最大特点。
作家余华曾说过,对我来说,重要的不是图书是否会消失,而是阅读是否会消失。只要阅读仍然存在,那么用什么方式去读并不重要。网络阅读作为新时代的阅读方式,虽然分流了传统阅读的时间,但它仍然是阅读方式的一种,甚至更有利于全民阅读的实现。■
参考文献
①news.省略
②金越,《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指标研究》[J].《情报杂志》,2004,(1):64-66
③沈洁、朱庆华,《国内外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指标研究述评》[J].《情报科学》,2005,(7):1104-1109
④media.省略
尽管多年来,家电行业经过了残酷的高度市场化的竞争,但是,巨大的技术差距使得消费升级之后,本土品牌因为技术差距而疲于追赶。据有关调查报告显示,仅三星电子2005年在华销售就高达176亿美元,而LG电子在华销售目标也高达150亿美元,而本土家电企业一直在200~300亿元人民币的门槛上徘徊,利润为2%左右。由此看见,由技术差距造成的市场差距之大。
而随着消费升级的节奏变快,技术升级速度也相应加快,然而,由于现实中的差距导致中国企业花巨资购买的第五代线没有来得及赚钱,日本、韩国公司却已经推出了领先一到两代的第六、七代线,其投入则分别高达15亿美元、40亿美元!技术的差距加上资金的差距,以及品牌的差距,这将使曾经一度成为榜样的家电业陷入“寒冬”。
其实,中国的许多产业都面临着类似的困惑:手机行业也是如此。那么,摩托车行业呢?尽管,中国摩托车产销量超过2000万辆,但是,真正有利润的产品中,本土品牌所占的比例有多少呢?利润的缺乏必然导致企业在微利的边缘无法进行技术的投入,最后只能被动地接受对手过时的技术和车型,成为替对手打工的工具而已。
尤其在近两年来,对汽车行业的“市场换技术”策略的深刻反思,从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各级政府产业发展规划到各汽车生产企业,都意识到“市场换技术”之路难以继续走下去,尤其是日本企业一向对技术进行严格封锁,一般技术都难以获得,更别说核心技术。而技术的缺失必然导致企业“缺钙”,最终不得不受制于人而成为别人间接获得市场、消化过时车型和技术的利用工具。
从上海汽车收购韩国双龙开始,中国汽车企业开始通过新的途径来获得完整的汽车生产的全部技术,随后,上海汽车与南京汽车的跨国收购,更是表明中国汽车企业正在跨越现有的合作模式,通过跨国收购来获得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无疑,这是对20多年合资之路的积极修正。
可喜的是,这一幕几乎是同步在相对落后的摩托车行业接连上演,先是宗申集团通过收购佛山比亚侨来结缘意大利比亚侨,接着是隆鑫牵手德国宝马,然后是钱江收购意大利百年企业贝纳利,轻骑也顺利地联姻法国标致……数年前,左宗申的一句“跨过师傅找师爷”在今天终于变成了现实。
找到了“师爷”之后,中国摩托车行业会迎来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这一轮新合作运动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旧合资模式下的后遗症
一句跨国公司的经典名言引人深思:“把GDP留下,把利润拿走。”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一个原因就是跨国公司的目的就是市场和利润,而由于政策的原因,外资要进入中国市场有一个门槛,这就是必须在规定的条件下与中国企业进行合资,通过将中国的市场与拥有核心技术的外资企业进行“捆绑”;而事实上,这等于是给了外资企业一个缓冲期:在合资的幌子之下,外资企业有效地规避了市场风险,在合资期间不仅摸清了中国市场的情况,还建立了广泛的市场网络,积累了品牌资源。而由于控制权都在外资手里,因此,合资公司便沦落为外资公司的提款机。更重要的是,缺乏技术和品牌优势,真正的“奶牛市场”完全被外资企业占有。
当然,通过在中国的合资公司,外资公司在产品稀缺的时期,能够赚取巨额利润,而当竞争激烈之后,合资公司通过中国的低成本和巨大的市场,以降低成本的合资品牌形成一个产品阶梯,有效地规避了进口产品的高成本和高价,从而实现了产品的大众化,最大限度地占有市场。因此,在中国这个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合资其实是让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有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品梯队,满足了不同的需求。这等于是给自主品牌设置了竞争的门槛:对手的成本降低了,市场网络成熟了,利润也有了,“水土不服”的时期已经安全度过了,这就意味着其竞争力大大增强。
对于靠低成本优势赚取加工费的中国企业来说,还有很重要的一个致命点是没有足够的利润。没有利润就意味着永远面临着基本生存的压力,随着各种成本的快速上涨,赖以生存的低成本优势很快会在高速的经济增长过程中被消解,那么,企业的生存将失去基础。从当前的形势来看,来自现实的围堵已经形成。
一是品牌的深远影响力。合资公司是日系品牌最好的传播机,无论是本田,还是铃木或者雅马哈,通过在中国的合作伙伴的多年合作,早就将品牌的种子种下,用力帆集团的内部口号来形容很贴切:“到处是本田,处处雅马哈”。合资品牌已经架空了本土品牌,甚至变成了合资品牌的一种依附。尽管本土品牌在低端市场可以与日系品牌进行竞争,但是,这样的竞争终究是没有价值不高的竞争,低利润的竞争是没有增长的竞争,也是不可持续的竞争,最后的竞争必然要落实到品牌的竞争上来。显然,中国本土品牌在占领日系品牌舍弃的低利润市场之后,应该反思为何不能占领高利润市场。
二是本土化的逐步实现。事实上,如果不跟中国企业进行合资,不采取本土化的采购和生产,日系品牌就不可能拥有能够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的价格,也就无法占有广大的市场。本田因为本土化的速度和力度比较大,保持着市场上的领先地位,而最近两年来,雅马哈也不断地强化本土化的策略,其本地化采购的比重在不断地加大,多年来蓄积的品牌势能在一定的时期必然会释放出来,并迅速地占领更大的市场。
三是市场网络的完善。目前,本田系通过新大洲本田和五羊本田形成了布局完善的市场网络,近年来,雅马哈将中国的营销总部设到上海,已经表明了其占据商务制高点布局全国的野心,而不断加快速度自建雅马哈专卖店则是强化渠道的掌控力的一个措施。雅马哈为何要在这个时期加大投入建设专卖店?这是为雅马哈的下一步攻势做好充足的准备:多年的高端品牌积累,多年的采购本地化带来的成本降低,如果再加上优质而完善的市场网络,几乎可以想像雅马哈下一步的动作会是什么。
通过合资公司,日系品牌不仅获得了巨大的利润,即使在最初的合资时期,合资公司没有什么利润,但是,通过间接的手段和途径,日系品牌依然有着可观的利润可赚:因为合资公司的零件全部来自日方,因此,无论是亏损还是持平,日系企业是旱涝保收。等到市场喷发了,日系品牌不仅可以通过重要零件如发动机等赚取利润,还可以通过整车再赚一把。对于中方来说,只能跟着沾点小光、赚点零花钱而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多年的合资形成的依赖症恐怕是一时半会还消除不了的,无论是在产品线上,还是在技术上、质量,乃至品牌上,合资公司中的日方已经成为一根难以离开的拐杖,而在合资的过程中,对于日系品牌的过度依赖使得自身技术提升、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只得到了被动的微小改善,而实际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有拉大的可能。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主品牌究竟该怎么走?该如何突破外资品牌的封锁?无论有多么美丽的理由,或者多么华丽的理论,有一个问题永远无法回避:技术。没有真正的核心技术,就只能成为外资品牌的代工厂,只能赚取微薄的人工差价:不仅没有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体系,更无法成为真正参与国际竞争的自主品牌。如果不在技术上尽快地寻求突破,来自品牌、技术、产品与市场的围堵,将使中国企业陷入新的泥潭!这绝非危言耸听。
完全依靠自主研究获得核心技术,由于现实的差距之大并不太实际,而技术升级和消费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因此,反思前阶段的合资状况,检讨其中的缺憾与不足,寻求新的合作形式,进而获得核心技术并形成自主的知识产权就显得迫切而必要。因此,引进技术依然是一个美丽的诱惑。
市场变化,亟待技术突围
市场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变化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经济的发展所导致的需求变化。经济发展带来的变化有三个方面:需求能力的增强、对文化的推动以及成本的上涨。从总体上来看,经济的增长使需求开始升级。经济发展所推动的文化发展则使得需求更加多样化,这就要求产品走出同质化的胡同。而成本的上涨则意味着曾经赖以生存的低成本优势将不复存在。这预示着一个新的时期的到来。
二是市场的全球化趋势。国内市场的原始需求阶段已经结束,跟以前的满足空白需求不一样,现在的需求是重复消费为主。因此,销售会有一定程度的波动,但是,增长不可能继续。那么,增长将会来自哪里呢?全球市场。在近年来,在出口方面出现了一个特点,少数强势品牌已经进入欧美等发达市场,一些小品牌也加大了出口的力度,主要以低端产品换取生存的空间。
当行业进入这个新的发展时期的时候,一个转折点开始出现:寻求技术上的实质性突破。
从前几年手机行业、汽车行业以及家电行业的发展来看,技术是一个永远都不能忽略的门槛,不跨越这个门槛,中国企业将永远无法跟国外的竞争对手进行平等的竞争。没有核心技术,其实竞争的开始就意味着失败的结局。
依靠低成本低附加值的胜利只是战术性的胜利,注定只能是阶段性的,短期的。真正的竞争必须依赖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基于技术基础上的过硬的产品,否则,一切都是白谈。战术性的胜利曾经让一些摩托车企业尝到了甜头,注重炒做、模仿和跟风,把摩托车作为一个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组装过程,虽然这在某个时期内还是通行的做法,但是,随着消费需求的升级,这就必然会对产品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譬如质量,譬如性能等。因此,第一个阶段的竞争实质是来自组装的速度,那么,第二个阶段的竞争必然来自产品的较量。而在最近两年的销量来看,质量过硬的产品明显的处于一个强劲的上升势头,被淘汰的是那些仍然沉浸在组装程序中的被死亡追赶的企业。
尽管,在营销界依然存在着营销制胜、策划为上的观点,但是,无论是营销还是策划,都必须是基于产品的消费价值这个基础之上的。越过真正的产品价值,通过一些花里胡哨的手段和包装,再加上一些独特的策略,也许可以赢得暂时的可观的收益,但是,脱离产品价值本身的营销和策略都逃脱不了最终失败的下场。今天,我们可以看看世界500强,几乎没有一家的成功不是基于消费价值这个基础之上的,没有一家是因为策略和营销的原因而屹立不倒,相反的是,它们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消费价值,或者独一无二的核心价值。消费价值的实现,是对消费者的需求和意愿的满足,空洞或者魅惑十足的东西只能暂时地蒙蔽消费者的火眼金睛,而之后消费者的抛弃将是不可逆转的结局。几乎可以断定的是,技术将是一切营销、策划的根本与前提,也是满足消费升级的必然基础。
也因此,对消费升级换代的满足其实质就是基于技术升级的。但是,多年以来,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注重形式的官僚作风使得合资只是合资,而缺乏真正的合作内涵——技术的引进与消化,更不用谈技术的研发。而引进的所谓技术也不过是几款落后的甚至被淘汰的车型。合资多年来,为什么没有一家合资企业能自主地研发具有自主知识的产品呢?相反的是,对合资伙伴的过于依赖,使得众多国有企业安于现状,技术研发停滞不前,技术研发机构也形同虚设。
虽然,中国摩托车企业已经完全具备了低排量摩托车的制造技术和能力,同时也占有全球市场一半的市场份额,但是,这些低端产品的阶段性成功主要是取决于大量的经济落后市场的旺盛需求和中国低成本优势。而据经济学家分析,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成本正在快速地上涨,尤其是出现“民工荒”之后,曾经被认为是可以无限增长的劳动力也出现了紧缺,这也是劳动力成本可能上涨的信号;与之相伴随的将是中国各种成本的水涨船高。因此,低成本增长之路也必将走到尽头。
几乎是在同一个时期,中国汽车企业和摩托车企业纷纷把目光由过去的合资模式转向新的途径,譬如跨国收购,或者突破现有的合资模式,寻找新的合作形式。在这个阶段的合作具有典型的特点:一是整体收购,二是技术引进。这表明了中国企业已经变得更加理性和成熟,也说明在新的形势下,中国企业已经越来越重视如何来获得真正的技术。对于中国汽车来说,这表明一个掌握自主技术的新时代已经来临:只有自主技术才能拯救中国产业经济,只有自主技术才能成就中国自主品牌。
在国内市场增长停滞、成本急剧上涨、市场多元化、消费开始升级等条件下,中国摩托车企业就必须突破技术瓶颈。显然,通过原来的合资模式已经无法获得真正的核心技术。除了模式之外,跟合资对象也相关。日本企业已经具备了低成本的生产模式,再加上品牌上的优势,其强大的竞争力把它推上了世界机车的王座上。如果把核心技术转让给中国企业,那么,中国企业完全可以依靠技术和更低的成本打败日本企业,这是日本企业不愿意看到的。因此,严把技术“转让”关,使得合资的实质是在合资的遮遮掩掩下,中方企业在技术上远远落后于日本企业。
跟日本品牌合资的尴尬现状,使中国企业看透了跟日系品牌合作的实质,技术缺失的束缚已经严重地阻碍了中国摩托车企业的升级计划和长远发展。在不得已之下,寻求新的合作对象就成为一束希望之光。这时,欧洲摩托车企业引起了中国摩托车企业的注意。
相对而言,欧美摩托车企业和中国摩托车企业一样,最大的对手是日系摩托车企业。面对具有技术优势和价格优势的日系品牌,空有一身“屠龙”功夫、美名在外的欧美摩托车企业也只能徒叹奈何。毕竟,在消费者的心里有自己的最佳判断和最优选择,尤其是在理性而成熟的欧美市场,消费者自然会选择最划算的。因此,在一个用户做主的时代,欧美摩托车企业的没落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欧美消费者的成熟远非发展中国家市场可比,他们完全是专家型消费者,更注重性价比,日系品牌顺理成章地成为最好的选择。尽管中国摩托车企业正在崛起,但是,本土品牌的价格虽然便宜,但是性价比却不能跟日系品牌同日而语。尤其是面对高端市场,本土品牌是望而兴叹,而全球经济的发展必然造就更多的发达市场,带来更多的高端消费者,本土品牌必须向高端挺进。
左宗申是较早认识到之前合资表象下的深层问题的。也因此,早在数年前,他就第一个大胆地提出“跨过师傅找师爷”的策略,将目光从邻近的日本转向欧洲。通过收购佛山比亚乔,宗申顺利地与意大利的踏板车之王——比亚乔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作为首个“吃螃蟹者”,左宗申在进行合作的时候,一贯坚持自己的原则,更追求实质性的内容,并非简单的形式上的东西。按照他的作风,是宁可不合作,也不要没有原则和目标的合作。通过宗申比亚侨,意大利比亚侨已经转移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11款车型,而随后将有6到7款新品(包括发动机)将转移到中国进行生产。据悉,意大利比亚侨集团旗下的Liberty、HEXGON黑金刚、卡思童太子以及纯正欧洲风情街车等车型,这些新车型的引进不仅完善了宗申的产品线,更重要的是,这些产品的技术含量正是宗申所需要的。
随后,隆鑫也开始了与德国宝马的合作,而钱江、轻骑也各自找到了自己的对象。作为自主品牌里最有实力的企业之一的钱江一直坚持走自主的道路,收购贝纳利使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如果是整体收购的话,对于钱江来说,有比较重大的意义:一是获得一个知名的欧洲品牌,二是获得欧洲的市场网络。当然,更重要的是获得最核心的技术和知识产权。这是中国摩托车企业的第一次跨国收购。如果真的能获得核心技术和相关的知识产权,那么,钱江将有可能率先实现新的跨越。
这也表明在全球化市场形成的时候,中国摩托车企业的技术跨越可能成为现实,而这也是进行市场全球化征程的必经之路。
握手欧洲的背后与前景
欧洲摩托车企业为什么愿意跟中国摩托车企业进行合作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欧洲摩托车企业目前所面临的问题:高处不胜寒。欧洲的成本最高,这导致其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过于高昂的价格使其在跟日本企业的物美价廉的产品的市场竞争中,节节败退。而巨大的运营成本使很多欧洲摩托车企业纷纷破产,或者徘徊在破产的边缘。这就可能成为中国摩托车企业的一个机会:将中国企业的低成本与欧洲企业的技术结合起来。
合资究竟能否带来真正的核心技术?从上海汽车花费巨资先后收购韩国双龙、英国名爵可知,合资对于技术提升来说,是缓慢的,而且最核心的技术觉得难以获得。否则,上海汽车手握美国通用、德国大众之后为何还要冒着巨大的风险进行跨国收购呢?
显然,在经济一体化、市场全球化的现阶段里,一个企业的长远发展必须融入一体化的经济洪流里,充分地获得全球化的市场。区域性的市场从来就不能养育一个真正的大企业,就像在花盆里永远长不出参天大树。关键是,固守一隅只能导致对手成熟后的围攻和封锁,而失去成长的机会,这就像森林的大树一样,如果不努力地成长,就必然会因为被其它的树覆盖而失去阳光的照耀,最后难以逃避死亡的命运。
无论是跨国收购还是合作,都有一个目的:能否获得真正的技术。这也是最起码的要求。而对于欧洲的摩托车企业来说,如何走出困境,或者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就很吸引人。钱江之所以能够收购意大利贝纳利,与贝纳利处于困境不无关系。作为意大利最早的摩托车生产企业之一,贝纳利有着百年的历史,具有大排量的核心技术和深厚的历史积累,除此之外,还拥有一批工程技术人员。通过收购,钱江摩托可以获得核心的技术,但是,值得观察的是,跨国收购之后的消化是个大问题。
TCL的跨国收购使TCL陷入困境,那么,钱江能否顺利地消化呢?当然,在消化的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就是高昂的制造成本。尽管,中国的产品以低成本为核心竞争力,但是,这并非成本控制所产生的优势,而是自然的制造成本的低廉。在钱江的面前,将面临着三道门槛:
一是如何有效地降低制造成本。自TCL的收购完成之后,TCL一直都在千方百计地降低成本。贝纳利陷入破产边缘就是因为难以抵挡日本企业的物美价廉的攻势,因此,降低制造成本是能否重新焕发活力的关键。众所周知,欧洲的经济比较发达,工人的福利待遇要求比较高,而且欧洲工会的力量比较强大,因此,人力成本高企是高成本的重要因素。通用为何一度传出破产的消息,就是因为其必须支付的庞大的养老金,像一个无底洞,吞噬着通用的利润。另外,采购成本、运营成本等各种成本都大大高于日本企业,再加上无法规模化也是影响成本的因素,因此,钱江要想改造好贝纳利必须趟过成本控制关。对于成本控制并非特长的中国企业来说,这是一道待解的难题。
二是如何实现异国文化之间的融合。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将导致收购的不同结果。欧洲人的文化习惯和工作习性跟中国完全不同,他们除了工作之外,把休息看得很重要。他们可不会像中国的农民工那样要求低,而且可以以最低的工资夜以继日地工作。由于文化差异,日常工作的融合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三是如何实现市场的整合。以贝纳利为桥头堡进军高端市场,充分利用贝纳利的品牌、技术和市场网络,这是一个不错的策略。但是,最关键的是,如何生产出比日本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如果贝纳利只是因为成本高昂而陷入困境,脱离具有成本优势的本土的钱江能否真的实现更低的成本控制?如果无法实现,那么,贝纳利对于钱江进军高端市场的帮助并不是很大。而如果贝纳利除了成本高昂的原因之外,还有产品的原因在里面的话,那么,钱江要想借道贝纳利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那么,收购的唯一收获就是购买到了相关技术。
四是如何实现有效的经营管理。随着国内市场的增长放缓,加上市场的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中国摩托车企业走出去的时机已经到来。无论是收购还是出国办厂,乃至合资,都会面临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如何实施有效的经营管理?最关键的是,是否拥有真正的跨国经营管理的人才?对于本土管理人员来说,经验的缺乏是一大硬伤,这无疑是一个风险。TCL的教训就在眼前。
不管怎么样,在中国摩托车企业的眼前,一个巨大的机会出现了:全球产业大转移带来的国际分工。目前,由于亚洲经济的快速发展,亚洲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最大的大区域市场,而制造成本的低廉使得许多欧美企业出于降低成本和市场前移的考虑,纷纷把落脚点放到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而与此对应的是,一些欧美企业因为高昂的制造成本陷入绝境,寻求收购和合作成为他们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因此,这个时候,就有机会获得真正的核心技术。
市场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中国摩托车企业能够放眼全球,借产业转移的机会整合全球最优质的资源。因此,要进行全球化征程,就必须整合全球化的资源,真正形成强大的资源整合和运营能力。“整合全球资源、重新产业分工,是中意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由之路。”左宗申认为在制造领域,通过把意大利企业的技术优势、品牌优势、管理优势与中国企业的大规模低成本优势进行有机的结合,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将起到取长补短、齐头并进的效果,这对于合作的双方来说是一个双赢的结果。而之前,就因为无法实现真正的全面合作和资源整合,宗申集团放弃了跟另外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合作。
“我们不是把自己的企业卖给别的国家,而是去收购国外的企业,我们是持有者、拥有者,而不是跟人家后面,让人家主导。”在谈到收购意大利贝纳利的时候,钱江摩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华中说。显然,在新的合作形势下,中国摩托车企业正在充分地汲取过去的教训,在合作中把握了主动权,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过于被动,成为合资局里的一种摆设。如果钱江能够消化好收购成果,这意味着钱江真正地迈出了全球化的第一步。
那么,轻骑与法国标致的合作意义在哪里呢?事实上,从当前的公开资料来看,市场的意义大于技术的意义。在按照双方合作的计划里,前五年主要是以低于250CC的小排量为主,至于大排量则在五年之后“考虑”,五年之后的变化谁又能预料得到?因此,至少在最近几年,双方的合作是基于市场意义的。同样,隆鑫跟德国宝马的合作,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如何尽快地获得真正的核心技术?
显然,他们之间的合作跟宗申和钱江不一样,宗申和钱江是在对方陷入困境之后的援手,而无论是轻骑的合作方法国标致,还是隆鑫的合作方德国宝马,摩托车都不是主业,都处于良好的发展状态中,因此,这样的合作不过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因此,可以想见的是,这样的合作要想获得主动权,进而获得真正的核心技术,难度也是非常之大。
最近,娃哈哈深陷与达能的合同纠纷之中,一个众说纷纭的“合同陷阱”让人看到了合资的风险,而最近媒体报道的一汽大众成为外资的代工厂再次揭示合资的实质。一味地依赖合资方就像过度地攀爬在一棵树上,即使不吊死也永远站立不起来。为什么建设自主品牌会成为国家产业经济发展中的主旋律,为什么举国上下都对建设自主品牌表示极大的关注和支持?20多年的合资现实再次显示出合资对于技术提升的局限性和有限性。因此,在新的合作中,最需要注意的是对合作陷阱的有效防范:商业合作永远是把天平倾向于自己的,永远是不追求真正的公平的。而对手抛过来的橄榄枝是否包藏祸心,值得注意,还是谨慎为好。
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和韩国培育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经验值得汲取:合作引进+吸收消化+自主研发。可以看得出,宗申与钱江的模式更可能形成真正的自主核心技术。宗申通过收购而达成了与意大利比亚侨的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完全掌握了主动权,而钱江收购贝纳利虽然要承担一些风险,但是,这既是必须经历的风险,也是中国摩托车企业必须冒的风险。在这个层面上看,宗申和钱江最有可能率先实现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上的重大突破。
在合资成为一种幌子或者噱头的时候,有选择地理性地收购,何尝不是一条值得一试的路径呢?这个时候,已经完成原始积累、并具有大规模生产能力的中国摩托车企业有能力也有必要谨慎地实施自己的国际化战略。可以想见,在未来的5到10年之间,中国摩托车企业将成为世界摩托车领域的两股主要力量之一,而“中国制造”与“日本制造”在全球范围的全面竞争也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