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18 11:29:14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高三历史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我主要做好了以下几件事:
一确定目标。为了搞好教学工作,我已经全面了解所带班级的班情,深入了解学生的能力结构和学习现状,再根据这些情况制定符合所带班级实际情况的教学进度和教学目标,力争班级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听得懂,学得好。这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开始,必须把这一铺垫工作做好做实。
二认真备课。作为一个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必须首先备好课,这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条件。因为这一学期历史教学进入到了复习阶段,每节课的容量特别大,同时也要求老师要系统的备课,为了上好我所教的历史课,我在我们高三年级历史组其他老师的精心指导下认真的备好每一节课。备课既包括备教学内容,也包括备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准备教学的内容,为此,我们每天必须翻阅十几种教学参考书和其他的教学辅导资料,从中汲取养分,以期把每节新课备得更加完美,为上好一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超前听课。作为年轻的老师,由于自己教学实践比较短,经验就显得明显不足,为了讲好每一节课,我基本上是每上一节新课之前都要超前听我们历史组其他老师的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达到博采众长,自成一体的目的,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每学期我都坚持听课,评课,从有教学经验的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有益的东西,大大的缩短了自己的工作适应期,使我自己在教学业务上信心十足,游刃有余。超前听课,备课的作用显而易见,它在我的成长路上起到很大的作用,功不可没。
四提前试讲。在做好其他的教学准备环节之后,因为我是一个年轻的教师,所以我要求自己在每上一节新课之前,必须自己找一个空教室或别的比较安静的地方进行多次的试讲,通过试讲,我可以发现我的板书和语言表述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逐一进行解决,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寻找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并进而树立和巩固自己的自信。
五系统讲题。要想搞好历史教学工作,除了搞好常规教学以外,还必须对学生辅之以练习,以达到温习和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这期间学生必定会出现不少错误,这就牵涉到如何跟学生讲题的问题。我觉得试题就是一种工具,我们就是要通过试题教给学生一种模式,一种套路,一种普遍的规律,对于试题本身倒是没有多大的实际价值,因为高考是不可能出现一模一样的原题的,至多是把我们平时的试题进行改编,变种,重新进行整合。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有限的试题来掌握应付考试的所有技能。为此,我在讲题的时候,逢做必讲,每道题都讲,很简单的试题我可以把它进行改编,进而把周边的知识也可以带一下,这样就可以做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比较难的试题就必须讲精讲透,要从各种角度跟学生进行分析,你要跟学生明确的指出来,不能含糊,并不是简单的讲一下答案就可以了。讲完一道试题,我们还可以对它进行一个小结,以期把这一种类型的试题的规律分析给学生看,让他们自己去琢磨,这样的效果蛮好的,学生普遍反映良好。
六网络复习。学习是不断的同遗忘作斗争的过程,在学习完一节,一单元乃至一整本教材之后,一定要对之前学习过的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以达到巩固和提高的目的,由于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的知识点多且庞杂,这就要求我们用一种恰当的方法来对这些知识进行重新整合,我采取的是一种点,线,面,体的立体网络知识结构来统领所学的庞杂和混乱的历史知识。既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一种复习方法的确值得向很多文科生推广。
总结,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多出成果。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三地理教师年度考核总结范文,下面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高三地理教师年度考核总结范文1本学期我主要担任高三141,142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大力提倡坚持真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勇于吃苦的精神,立足岗位,与时俱进,履行职责,扎实搞好本职工作。把良好的师德化为实际的行动,把教学的高质量作为工作追求的目标,把教科研的能力作为自我培养的重点,力争做到才学高、师德好、质量优、创新精神强。平时经常学习教学常规,做到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课、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严格控制作业量。总是以满腔热情投入工作,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赢得了学生的好评。特总结如下几点:
一、认真制定工作计划
在开学初本人针对高三的学科特点,制订详细的授课计划。高三课时较紧,所以在制订计划时留下三个星期用于复习世界地理的知识。认真详细地制定时间计划,划分时间段,并控制好各时间段的用时计划,现在一个学期快结束了,事实证明我们的计划比较科学和成功。
二、注重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刻苦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学专业报刊和互联网,了解学科动态,提高理论水平和修养,高质量的完成地理课的教学任务。在教学环节别重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要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原则,按照“高效课堂”的原则,精心备好课,提高个人的好课率和备课组的好课率,地理课是一门很实用和很社会化的学科,所以要把地理课与社会相结合,不但使用课本中的案例,还增加有说服力的案例,便学生理解和自学,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注重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尤其是适合地理学科的“直观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自学讨论教学法”等。
三、加强教学科研工作,提高科研水平
本人认真参加每两周一次的备课组讨论。备课组活动时,每次都进行重点、难点分析,分析教法、学法,估计学生学习时会出现的困难以及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认真组织好每次试卷分析,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加强补差与提高。
四、适量布置作业,提高作业效率
高中的课程很紧,作业的压力也很大,所以教师作业布置要适量,要在提高作业的效率上下工夫。所以我们自己编制一些高质量,有梯度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总之,一学期以来,干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学生学习两极分化严重,行为习惯还不够规范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
高三地理教师年度考核总结范文2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必须经历高考,以高考这一跳板,跳到理想的远方。每位学子苦读十二年,不就是为了高考。每个人都不想输,都想取得高分。经常碰到这样的学生:我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并不比别人差,为何考试成绩比别人差;为何每次定位都有偏差;为何审题会出错;为何这些题目看起来很简单,却答不到采分点。
在教学过程中,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如何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做到超水平发挥。以下是我个人在高三教学中采取的措施:
1、整理常考知识点,理清思路、方法。
强调学生记忆。(以大气运动为例):
通过作大量的高考题,归纳总结本章知识主要考查:大气环流、气候的分布规律、气候的特点、气候成因、气候类型的判断。学生的困扰——不懂得如何答题。①如问某一地区受何种大气环流的影响,学生根本不知什么是大气环流。②问两地气温不同的原因是什么。③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少的判断。④气候类型的判读。这些题目不懂得回答的原因就是:学生平时自以为是,上课听得懂,课后没有认真复习,说白了就是没有背一些基础知识;没背方法、规律、原理;没有进行归纳总结。针对以上问题归纳以下内容:
①大气环流包含:气压带风带、大气活动中心、季风环流。作这种题目的时候要有个先后顺序,先考虑季风环流——如题目中的位置若在大陆东岸。其次考虑正常的风带。
②气温的直接热源是地面。地面的热源是太阳辐射。因此地面的气温主要和下垫面、太阳辐射有关。因此两地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和下垫面。只要学生了解知识点的本质,遇到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③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少的判断:对于这一点学生必须掌握大气的热力状况,地面与太阳之间隔着大气,因此必须考虑大气的厚度(太阳高度角和海拔高度),密度(天气状况)④气候类型的判读:根据气温、降水柱状图进行判断---最基本最重要最实用的方法。
2、强调学生对知识点要进行记忆,不能只停在听听,没有落实:
对于这一点学生往往没办法做到位,必须采取一些措施:
和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开学初利用课间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当场落实,记忆。而后考试,让学生得到甜头;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进行小测。
3、练习:
教辅材料的练习题不多,平时根据需要增加相应的题量。对于练习题,很多学生只停在作作而已,其实要真正提高能力,要做到对于练习题的知识能迁移到课本相应的知识,并深究其本质问题,且进行归纳总结并加于记忆。对于那些某部分比较差的学生,则要强调他们买一些练习题,利用星期天的时间,集中1---2小时的时间进行做题,要不屑一顾,不会做也要硬着头皮做下去,一段时间后,进行归纳总结。应试能力肯定会提高。
4、讲评:
常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这需要平时常和学生沟通、交流。讲评时对一些知识点要进行归纳总结,对比,横向、纵向进行比较。并构建知识框架。
5、批评与鼓励:
了解学生的个性,抓住学生的心理,对平时的考试情况和突发事件进行合理的批评或鼓励。
总之,要想让学生学好,并不是一星期,两星期的事,也并是用一层不变的方法可达到的。需付出持久的努力。以上是我个人在高三年教学总结。
高三地理教师年度考核总结范文3本学期,我担任了高三3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在一学期紧张忙碌的工作中,忙中有乐,忙中有得。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归纳如下:
一、加强学习,革新思想,树立新理念
认真学习校领导提出的学校教育发展战略,深入开展校本革命,建立多元课程体系、深化课改步伐、促进教师发展。结合自身实际,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本学期我坚持认真学习,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一种责任,我常读的刊物是《课程标准》、《考试大纲》等及一些相关的教辅材料及自己购买的有关新课程的书。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深入分析解读高考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努力钻研教材,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二、踏踏实实进行教学工作
结合我校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差、思维懒惰等特点,我采取低要求,低难度,采用小步教学法,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以达到落实双基,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提升地理解题能力的目的。
1、制定合理复习计划。
在第一轮复习阶段,强调一个“实”字,侧重于落实“课本”,夯实基础。要求坚持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层次性的原则,引导学生归纳所学知识,落实章节检测过关达标。我在教学中几乎每节课都有听写,并及时批改,在下一节课给学生反馈。这可以让学生及时复习,也知道了什么知识是基础的、必会的。二轮复习突出一个“综”字,以专题复习为主线,以高考考点复习为面,以提高能力为着眼点,以知识的整合、能力的形成为目的。复习中以高考题为切入点,鼓励学生发现问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联系热点,渗透考点。
2、做好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意识。
更新复习观念,改变传统的复习方法。在复习中使学生做到“五个学会”:
①学会自己看书。全面看、细致看、深入看,多问几个为什么。
②学会看图。会看、常看。
③学会做题。建立错题集、善于反思。
④学会做笔记。
⑤学会提问。
不明即问,不懂即问。特别是引导学生学会提问的方法和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引导学生提问。不仅是在学习中提出教材内容中的问题,也鼓励学生自己给自己主动的提问题,从而启发思维方式,使问题得以解决。引导学生反思。只有经过思考加工,才能真正的理解,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形成自己的看法。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我很注重思考这个环节,每一章节都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来思考,任何事物都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另外,让学生参考目录,思考章节内容;让学生看着地图或图表,联系有关的知识。
3、做好待优生的转化工作及艺考生的提升工作。
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待优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的待优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待优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为了确保高考的平均分,待优生的转化至关重要。
首先,帮助待优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其次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加强与待优生的了解和沟通,帮助分析其学习困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帮扶措施。
其次,做好艺考生的提升工作。对于艺考生来说,从年前就开始的艺术联考、校考让他们耽误了很长时间的文化课复习。在接下来不足三个月的时间里,应如何指导艺考生进行文化课复习,提高文化课成绩。艺考生文化课复习的四个要点:一是要对文化课的学习树立坚定地信心,在面对文化课学习上要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和积极地情绪;二是要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不仅要有每天,每周,每月的学习计划,更要有每个学科的详细复习计划;三是要有针对性,要明确自己文化必须达到的成绩,将成绩分解到每一科,紧紧围绕考纲、围绕基础有针对性的开展复习;四要针对高考核心考点各个突破。
总之,一学期来,干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成绩。
高三地理教师年度考核总结范文4为了总结教学经验,使今后的教学更有进步,现将一年的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依纲教学,明确复习方向
作为高三地理教师应认真学习地理教学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加强高考地理试题研究,把握高考命题走向,使高三地理复习有明确的导向。
二、立足课本,夯实双基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点的落实和知识网络的构成。这也比较符合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突出能力立意,重在考查学科的知识主干、基本原理和规律,以及地理理性思维逻辑和知识运用能力。能力是建立在夯实的基础上的,没有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很难获得高分。
三、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高三地理复习一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按教材的顺序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这是重点,一般在第二年的三月初完成,要“扎扎实实”,不可盲目追求进度;第二阶段是专题复习,打破常规的章节,对知识进行重组,寻求联系,侧重于能力的培养,时间为两个月左右,专题的个数不能弄得太多;第三阶段为查漏补缺,调整心态,做好考试前的准备。
四、加强知识的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理论的研究表明,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具价值。在传统的学习过程中,比较偏重于掌握知识的细节,而忽略了对知识结构整体上的理解和掌握。由此使获得的知识难以成为今后深入探究的基础。在知识整理加工的过程中,伴随一系列思维活动,如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推理等,可以说这个过程也是思维综合训练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弥补漏洞、纠正错误。在对基本原理、规律的探究、发现、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多思、敢问、善问?可准备一个问题本,真正弄懂、吃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五、落实基础,突出主干,注意与初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
基础和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它们分布在教材的各个部分。但总体来看,能够体现地理学科学习功能的、能够形成再生知识的、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部分多为高考复习的重点所在。如:地图、地球运动、大气运动、人类活动、人地关系等。
对于基础和主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是要死记硬背,而是要深入理解和具体应用。高考试题往往通过大量引用课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问题角度,从而考查学生的能力。但是无论如何,其考查的落脚点仍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主干知识。所以我们必须抓住各部分的基础和主干知识,寻找各部分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综合的思维方法,才能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重点复习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初高中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决不能回避。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到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只有把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产生的原因、特点,预测它的发展变化趋势。如复习“地球运动”时,就应把初中的“时区和日界线”融入其中,复习“地壳运动”时应一并复习初中“地形和地形的变化”等等。
通过这样处理,不仅使初高中地理知识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便于提高综合分析地理知识的能力。可见,抓住多角度观察地理事物的空间性质,综合分析地理系统内部与外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运动与转化这些大问题,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识学习更加透彻、完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拓展思考与解答地理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六、加强空间思维训练,形成科学的整体观念,不断提高认识水平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地理试题选取了能够反映地理学科主要研究分析方法的内容为命题素材,紧紧围绕“描述、概括、理解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和发展变化过程”、“认识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等能力要求。试题中时差的推断、地图的判读、世界和中国某个区域的特征分析、判断等都是在考查学生的空间能力。因此,在高考地理复习中要特别注重空间思维的训练,以促进我们的整体思维观形成。
空间思维能力的考察主要有这几项内容:各类地图的判读,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大气的运动和变化,世界和中国区域(大洲、大洋、地区、国家)中的重要经线、纬线,各类重要地理分界线(自然地理界线、人文地理界限)等。培养地理学科的空间思维能力,一定要讲求方法。如对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分析?可选取十条重要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120°E),通过它们,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经纬网,并想象地球运转起来线与线之间相互位置关系及晨昏线的动态关系。
通过有效的空间思维训练,才能达到当给出世界上某一点或线时?在脑海中涌现的不是乱糟糟的一团,而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地理事物。而有了这样的水平,无论命题角度如何,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七、掌握基本原理,训练解题思路,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地理是一门“讲理”的学科,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规律和观点,训练答题思路,提高答题水平。
1、要全面思考,综合分析解答问题。
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环境的内涵?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及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人文地理要素的内涵(人口、资源、城市、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等),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影响等。对于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注意进行对比分析。可纵向对比分析,如按时间顺序比较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生产、工业布局的影响,也可以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如比较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气候特征、地区分布,比较几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主要特征等;可采取列表分析,也可以通过图像来通过设计题目进行对比分析。认清相似问题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明确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掌握概念的实质内容,排除干扰因素,形成正确的认识。
2、循序渐进,加强逻辑推理,提高解题水平。
近几年高考试题的一种新趋向是,条件隐蔽,层层设障,并且没有明显的正误倾向,只能依据条件去判断、推理,挖掘题目中包含的隐含条件,各个击破,求得正确答案。
3、要多角度训练,促进知识正迁移。
地理学习中有很多图形、图文之间可以不断变化,如太阳高度角可以有旗杆影子、窗户光线、楼房间距、地球经纬网、太阳能热水器、变化曲线坐标图等多种题型;晨昏线问题更是变化多端,侧视图、俯视图、仰视图、局部图等。对于一些可从多角度思考的地理问题,要从整体上把握,注意发散思维的训练。解题中注重加强一因多果、一果多因问题的研究,充分利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训练解题思路,提高应变能力,研究各种可能造成知识负迁移的因素,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如给出一组等值线图,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变换条件,进行思维训练:①假定为等高线图,判断山脊、山谷;②假定为等压线图,判断高压脊、低压槽;③假定为等温线图,判断是何种洋流影响所致,或是何种地形影响所致;④假定为等降水量线图、等震线图等等。
4、要联系实际,运用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高考试题的另一大特点是注重联系实际,把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巧妙地与当前热点、焦点问题或区域联系起来,以考核我们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感性材料(如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水土流失、沙尘暴、水旱灾害、火山地震等)的认识,理解和掌握许多抽象的、难以耳闻目睹的地理知识和现象。这样不仅使地理学习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了扩展,而且有助于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能力,提高了整体综合素质。
八、抓好重点热点的复习
从近几年地理学科的试题内容看,考查的重点内容为:①地理位置,最主要是经纬度位置,复习时要抓住几条重要的经纬线,用以确定地理事物或现象的位置;②时间计算;③天气与气候;④等值线图;⑤区域地理;⑥环境问题。
社会热点问题往往是文综测试的聚焦点。这个热点可能是时政热点,也可能是焦点问题,尤其是涉及到人类发展的资源、环境、人口、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考查的主要方式是把热点地区作为空间背景,用高中地理的基本原理来解释区域问题和分析区域发展思路,对热点问题,教师要把握一个“度”和“量”,不能用过多的精力。
九、做好解题方法的训练
要提高成绩,必要的练习是需要的,但不能搞题海战术。应注重解法的指导。
1、选择题。
主要方法有比较法、排除法、图解法、计算法、分析法、联想法。
2、综合题。
要求在每次练习时,都必须保持卷面清楚;回答条理清晰。
高三地理复习中有法而无定法,只要我们老老实实地紧扣大纲,立足基础,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整体观念,加强能力培养,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以地理事实材料为基础,形成地理概念,认识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有价值,抓住主干知识,注重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紧紧把握住区域特征认定及其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注重空间思维的训练,促进空间思维能力的形成,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高三地理教师年度考核总结范文5这一届的高三学生,有一部分是我从高一年教过的。其他的学生是我从高二时开始教过他们的。所以他们的地理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我很是了解。他们初中会考水平的地理知识基本上忘记了。他们当时的会考水平就是机械记忆,走出会考考场后,呈直线性忘记。即使是记住知识的学生,也大多数不理解这知识其中的含义。因此,面对高三地理教学,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个长远的目标和阶段目标。同时我制定了个长久的计划,一个目标明确、有成效的计划。
在这一学期,我的主要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第一,指导学生会学读地理。在新学期的开始阶段,我就有意识的让学生明白地理学科要学哪些内容。让学生明白在课堂上要做哪些工作,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来获取知识。让学生领悟到课外复习的重要,如果利用练习题来掌握和巩固知识。让学生明白反复复习,经常复习巩固知识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利用晚自修等课余的时间向老师请教问题。这些是我在开学初前几个星期主要的工作任务。这些工作,直接关系到今后地理教学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这阶段我用劲了精力耐心地引导学生。直至大部分的学生潜移默化地达到了第一阶段目标。
第二,时刻关心学生心态。态度可以影响甚至决定到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高三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受到没有在校学生和社会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的决心总会有犹豫的时候。高三阶段,静下心思一心一意地面对学习十分重要。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我总是把学习心态的知道贯穿于其中。除了在讲授知识外,我还关心学生学习的效率。时刻关注学生的细微变化,争取在第一时间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在这一方面,我也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我常常利用合适的时间和学生认真的谈心,有意识地进行思想上的指引,在第一时间让学生科学调整好心态,专心学习。
第三,准确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俗话说,知此知彼,方能百胜。在高三教学过程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我采用了很多形式很多方法来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堂上一起回顾复习,从学生回顾的快慢和准确性就可以知道学生掌握情况如何。课堂有意识抽查提问问题,课堂全班小测,也是我常用的方法。还有就是在讲评习题或讲解到某个知识点的时候,相关联的知识扩散、扩展,学生完成的情况,也是个很好的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方法。可以说,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我是十分的清楚。这样,我在今后的复习教学工作中,就显得很有针对性,就能做到高效率的、系统性的复习工作。
【关键词】 十二指肠镜; 腹腔镜; 胆道镜;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9-0093-03
胆石症是好发于远东地区的一种独特的疾病,在亚洲人群中更常见,占外科胆道疾病90%左右,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又占其中90.2%[1-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是目前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单一的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已取得较好的疗效[3]。内镜联合腹腔镜+胆道镜在治疗胆石症方面各有优势,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三镜联合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能够相辅相成、取长补短,发挥各自最大优势,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残石率、复发率,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少,切口感染的机会少,尤其适合于糖尿病患者[4]。75岁以上高龄糖尿病患者因基础疾病影响心肺功能,对手术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2010年9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2例75岁以上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三镜联合技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手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优质护理,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2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同时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75岁以上;男15例,女27例,年龄75~92岁,平均年龄78.4岁;患者临床症状有发热、黄疸、恶心、呕吐,反复上腹部胀痛、隐痛,术前经B超、CT或MRCP等诊断胆囊结石、胆总管扩张并结石,合并急性化脓性胆管炎11例,合并胆源性胰腺炎7例;其中2型糖尿病病史最长21年,此次入院诊断2型糖尿病9例,合并2级以上高血压病27例,冠心病12例,呼吸系统疾病16例;使用一种口服降糖药者19例,两种以上口服降糖药者11例,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12例。
1.2 方法
1.2.1 十二指肠镜治疗阶段 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及完善各项检查,控制合并症,待病情稳定后先行十二指肠镜,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使胆系显影,了解胆系情况,确定胆管结石大小、数量、位置,有无狭窄及占位性病变,遂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出胆总管结石,结石>1.0 cm予碎石器绞碎结石后再行取石。对合并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或胰腺炎的患者,术中尽量抽出胆汁,再注入等量的造影剂,EST取石后,在内镜下行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al biliary driange,ENBD)。
1.2.2 腹腔镜治疗阶段 患者经十二指肠镜治疗1~3 d,病情稳定,黄疸、发热、腹痛症状好转,肝功能和胆红素得到控制,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方案一,ERCP成功取出胆总管结石患者,此阶段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方案二,十二指肠镜取石失败患者,但ENBD成功,此阶段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胆道镜取石,术前先通过ENBD管注入造影剂,给胆道镜探查取石提供影像指导,术中胆总管结石取出后胆总管一期缝合;方案三,十二指肠镜取石失败患者,且ENBD未成功,此阶段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胆道镜取石+十二指肠镜下置入ENBD管,术中经胆道镜插入交换导丝至十二指肠腔内,以圈套器顺十二指肠镜活检孔到达开口,用圈套器套取导丝软端由十二指肠镜活检拉出体外,顺导丝置入鼻胆管至肝管内,胆总管一期缝合,避免留置T管[5]。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认知水平、生活方式、、个性特点等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措施,用通俗的语言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大部分患者及家属缺乏对ERCP及LC技术的相关知识,多有紧张恐惧心理。护士应有针对性的向患者讲解ERCP治疗的目的、优越性及成功经验,详细介绍检查过程、操作步骤及配合要点,让患者了解术中可能会出现的不适症状及应对措施;而腹腔镜胆囊切除+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患者在全麻下进行,患者会担心麻醉意外、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等,护士向患者说明手术目的、方法、优点、配合要求,取消患者的顾虑。
2.1.2 血糖控制 轻症糖尿病患者单靠饮食疗法即可控制;术前3~5 d,饮食不能控制的糖尿病用普通胰岛素治疗;原用口服药物降糖及长效胰岛素患者改用普通胰岛素治疗;每天至少监测7点血糖(三餐前、三餐后2 h、凌晨3点),空腹血糖应控制在4.4~7.0 mmol/L,餐后血糖6.0~10.0 mmol/L,24 h尿糖定量低于10 g,无酮症和酸中毒方可手术,术中、术后亦按此标准控制[7]。饮食宜提供优质蛋白、富含维生素及高纤维素,蛋白质摄入量占总热量的20%,全天总热量按早1/5,中2/5,晚2/5分配。
2.1.3 ERCP术前准备 ERCP术前常规胃镜检查,排除消化道梗阻、狭窄等禁忌证。术日禁食12 h,禁饮6 h,排空大小便,更换手术衣。患者着装不宜过厚及配有金属饰物,取出活动义齿。建立静脉通路,常规肌肉注射山莨菪碱10 mg、盐酸哌替啶50~100 mg、地西泮10 mg,根据病情需要予血氧饱和度、血压及心电监护,必要时吸氧。协助患者取半俯卧位,调整让患者舒适。与患者约定术中使用的简单手势,以便术中交流。
2.1.4 LC术前准备 术前1 d进半流质饮食,禁食易产气的食物,防止胃肠胀气及影响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8]。做好皮肤准备,用75%酒精或1%碘伏清洁皮肤及肚脐,动作轻柔避免皮肤破损,防止继发感染。术前1 d下午使用缓泻剂,睡前使用镇静剂。术日禁食禁饮12 h,术前排空大小便,更换手术衣。
2.2 术后护理
2.2.1 ERCP术后一般护理 常规卧床、禁饮禁食24 h,6、24 h分别抽血查血淀粉酶,如有血淀粉酶增高、腹痛等急性胰腺炎症状应延长卧床及禁食时间,并遵医嘱执行相关治疗及处理。如血淀粉酶无异常及腹痛等症状24 h后可逐渐进食流质、半流质饮食,逐渐在床上坐起,缓慢下床活动。
2.2.2 LC术后一般护理 患者麻醉清醒前应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麻醉清醒后可摇高床头30°~45°,利于腹腔引流。注意协助患者翻身及活动四肢,活动过程中注意患者疼痛情况,避免伤口受压。术后肠道排气,可进食少量流质,忌食甜食、牛奶、豆浆、豆类等易产气及不消化食物,以稀饭、面条、鱼汤等为宜,少量多餐,逐渐进食半流质和普食。
2.2.3 血糖监测 术后持续静脉点滴葡萄糖液,同时加入普通胰岛素,葡萄糖与胰岛素比例为3~6 g,1 U。每2小时监测血糖,同时需测定尿糖及酮体、电解质等,术后即使未进食,由于体内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及类固醇激素等分泌增加,血浆胰岛素不足等势必导致血糖升高。根据检查结果,调节胰岛素用量,调整水盐代谢及纠正糖、蛋白质代谢异常。
2.2.4 鼻胆管引流护理 妥善固定鼻胆管,防止扭曲、打折、受压、堵塞。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并做好记录和交接班。如无胆汁流出,则考虑鼻胆管折叠或堵塞,用生理盐水20 ml冲洗鼻胆管,冲洗前先回抽注射器,如见胆汁则可低压冲洗鼻胆管;如抽出空气且无负压,或抽出液体颜色较淡且浑浊,则可能为十二指肠液,考虑鼻胆管脱出,应重置鼻胆管或另行处理;合并胆道感染者,可用生理盐水20 ml加庆大霉素8万U冲管,2次/d。教会患者及家属鼻胆管的护理要点和固定方法,嘱患者活动或翻身时,避免管道受压、折叠。加强床旁巡视,保持引流通畅,每日更换引流盒,
2.2.5 腹腔引流管护理 保持腹腔引流管通畅,引流液正常为淡红色血性,术后24 h内引流量一般不超过100 ml,并逐日减少,每日自内而外挤压引流管,引流袋位置应低于腹腔,24~72 h无异常可遵医嘱拔管。如引流液颜色为黄绿色胆汁,则考虑胆漏可能。
2.2.6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2.2.6.1 ERCP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1)急性胰腺炎:临床症状有上腹痛、恶心、呕吐,查血尿淀粉酶增高,立即通知医师并予患者禁食,按医嘱应用抑制胰酶分泌和抗感染的药物等治疗。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记录,体温超过39 ℃予物理降温及药物治疗。(2)出血:患者出现呕血或黑便、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均提示十二指肠部出血的可能。及时通知医师,做好心理护理,嘱患者平卧、禁食,加强心电监护,按医嘱使用止血药物及抗休克治疗。(3)穿孔:多为十二指肠穿孔和胆道穿孔,患者临床表现为上腹痛,查体腹肌紧张并压痛、反跳痛,伴随体温升高等。一般先保守治疗,患者禁饮、禁食,护理人员应遵医嘱给予有效持续胃肠减压,静脉补充营养和使用抗生素治疗。保持鼻胆管引流通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症状加重行外科手术治疗。(4)胆道感染:患者可出现畏寒、发热、黄疸加重,大部分因为原有感染未控制,术后ENBD管引流不畅所致,故术前了解患者有无胆道感染情况,术后密切注意体温变化和ENBD管引流情况,一旦出现寒战、高热、ENBD管引流量少或无,立即报告医师。
2.2.6.2 LC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1)术后切口感染: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机体抵抗力减弱、白细胞吞噬能力差,且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导致血循环障碍,高血糖有利于某些细菌生长,故糖尿病手术时易并发感染,伤口不易愈合。表现为术后切口红肿热痛,甚至有脓性分泌物,伴体温升高。术后密切监测体温,换药时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有异常及早发现处理,如有脓性分泌物,应及时撑开伤口,做引流换药。(2)腹腔内出血:临床症状为腹痛、腹胀、脸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休克表现,留置的腹腔引流管可见大量鲜红色血液流出。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发现血压下降等失血性休克的表现,应立即通知医师采取措施。(3)气胸及纵隔气肿:患者术后出现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等症状,一旦发生,立即报告医师,给予胸腔闭式引流等处理。(4)胆漏:一般在术后24~72 h内发生。患者术后出现腹部剧痛,留置腹腔引流管者可见胆汁样液体流出,腹部B超显示胆道积气。术后严密观察患者腹腔引流液情况及有无腹部剧痛、呕吐、发热等症状,可疑时立即报告医师,及时行B超检查确诊。(5)胆道梗阻、胆总管狭窄:一般术后1周左右出现。表现为术后血胆红素、淀粉酶、转氨酶下降后再次升高,反复出现急性胆囊炎的症状。术后应观察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变化,出现腹痛时应注意腹痛部位、性质、疼痛程度,有无腹膜刺激征,必要时可行B超或ENBD管造影。
3 讨论
胆石症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往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创伤大、恢复时间长、复发率高、并发症多[9]。随着微创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三镜联合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是目前微创治疗胆石症的首选方法,具有创伤小、痛苦轻、瘢痕小、进食早、疗程短、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更适合于糖尿病患者[4,10]。
本组42例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三镜联合技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术中配合十二指肠镜留置ENBD管代替T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对于糖尿病患者大大减少了胆漏、胰腺炎、胆道梗阻等并发症发生,保证了胆道生理通道的完整性,减轻了患者的带管痛苦,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生活质量。三镜联合需要多部门的密切配合,对手术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的微创治疗技术的需求,护理人员要不断加强新业务、新技术学习,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严密观察病情,细心护理,使患者术后顺利康复。总之,由于糖尿病患者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机体抵抗力减弱,常合并有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故对需要手术的糖尿病患者,手术前充分的准备、默契的术中配合和预见性的术后护理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以保证患者安全度过手术期。
参考文献
[1]李兆申.高级消化内镜:ERCP[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1.
[2]黄志强.胆道外科近年来的发展[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1998,13(3):131-132.
[3]张鑫,王蒙,张平,等.ERCP在老年胆胰疾病中的临床应用(附556例报告)[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3):1042-1044.
[4]程琪梅,易小英.腔镜联合内镜序贯性治疗胆石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河北医药,2013,35(24):3811-3812.
[5]韩娟,王超,任晓琼,等.三镜联合下胆总管探查并一期缝合加鼻胆管植入术的护理配合[J].护理研究,2013,27(6):1615-1616.
[6] Katsinelos P,Paroutoglou G,Kountouras J,et al.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rapeutic ERCP in patints 90years of age and older[J].Gastrointest Endosc,2006,60(63):417-423.
[7]黄道华,王宏运,姜宏卫.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0):180-181.
[8]吴清李.三镜联合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伴胆总管结石的护理[J].护理杂志,2012,29(6):50-52.
[9]崔鸿斌,李培武,王秉钧.内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721-722.
一、课前抓好教材与学情的研究
1.研究《考试说明》。《考试说明》是高考大纲,每一位高三教师都应该在复习课之前认真研究,以便更好地把握高考方向,确定重难点,联系热点。如对于中国近代的问题,通过研究《考试说明》我们可以准确地确立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阶段背景、特征及其历史影响为本专题的重难点,以便于在复习过程中讲深讲透相关内容,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现象和历史规律。
2.研究教材。高考试题是以教材为依据的。复习课前要充分研究教材,整合教材相关知识。复习过程中讲究条理性,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把握知识的整体性。所以,我在结合《考试说明》研究教材过程中,注重通览教材,把握好教材中的知识哪些是主要和较为重要的;哪些是属于一般过程;哪些又是属于辅的;哪些知识有前后联系,怎样处理,如何整合等都做到心中有数。如这部分内容与必修一的、,与必修三的维新思想、,与选修一的维新变法运动等都是相关联的内容。
为了让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有一个整体把握,通过整合教材及知识点,将三者结合在一起复习。并重点探究中国近代在不同时期有不同表现的历史背景、特点及其历史作用,而不同时期的表现则相对简略,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更好的把握重点知识。
3.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本部分内容是学生高一所学内容,现在高三复习这些内容,这中间有一年多的时间,学生对这些知识接触不多,其中大多数学生已经遗忘了很多知识。为了更好地复习,先了解有多少学生在课前进行了复习预习,掌握了多少,疑难点在哪里?这些我们要通过课前和部分学生进行交流,然后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以便于确定课堂知识讲解的深度和广度。
4.诚心求教于有经验的教师,特别是从事多年高三历史教学的老教师。他们对高考的研究,教材前后知识的迁移整合,以及高考重点、热点的把握上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向他们求教,和他们探讨,让我对许多知识点有了更好的理解升华。在复习中的许多重点、热点知识,讲解得更透彻,分析更到位,联系更广泛,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得到这些有经验教师的帮助,我对自己的高三复习课充满信心。
二、课堂注重讲与练的结合
高三复习课的时间相对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实现既要巩固掌握大量信息,又要发展学科能力的目标培养学生能力素质?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讲与练的结合,讲中有练,练中有讲。
1.讲。课堂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体。教师在复习课上所讲内容是为学生服务的,那应该是前后知识的联系深化,有关知识的规律和认识,以此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做更深入的探讨、理解和掌握运用。例如,在探讨中国产生发展和之间的联系时,首先,让学生分析产生的历史条件;然后,教师分析中国于19世纪60、70年代产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导致了其“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特点;那么,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的双重性特点。当然,这都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所决定的。其次,组织学生讨论:19世纪末随着的初步发展,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领导中国民主革命,但无论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都失败了,都没有完成中国民主革命任务,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为什么?通过前面的分析,以及学生的讨论,很快得出资产阶级没有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是由于其自身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的这一结论。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农民阶级领导的运动和洋务派主持的也没有成功的原因。依据刚才的结论,学生很快总结出这也是由于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通过这样的讲练结合,讨论评价以及分析归纳,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把握以及运用规律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把握历史知识结构。
2.练。高三复习课中的练非常重要。练,不仅要有量,更要有质。所以,在练习的设置选择上要针对重点、热点知识;同时关注理论方法、思想教育、能力培养等教学目标,以便在练习过程中,围绕目标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再作精讲分析。例如,授课过程中讲到中国最早产生于广州、上海、天津等沿海地区时,提问:为什么最早产生于沿海地区?学生可以回答:是因为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都集中于沿海地区,最早使这些地区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为中国产生提供了必要条件。我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分析,因为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瓦解了封建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市场、劳动力以及科学技术等要素。同时,提醒学生这也是中国产生的一大特点,扩充学生的信息量。此外,针对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学生课后思考:1840年至1919年,中国近代工业在中国发展的历程及其历史地位。从思维角度提示学生:(1)历程可以从外商企业、洋务企业、企业的顺序解决;(2)历史地位要侧重于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角度。有了这些提示学生可以更准确地思考,及时巩固重点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动手,勤于动脑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后加强对教与学的反思
复习课的课前备课和课堂操作固然很重要。但课后总结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及时总结反思,才能及时对课堂教学的不足进行有效的补救。而且,在不断的总结反思中我们还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例如,通过这节复习课的反思,我进一步认识到年轻教师要上好高三历史复习课,还应多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如何结合《考试说明》研究教材,整合教材相关知识,处理相关知识之间的迁移和联系;
2.如何处理课堂容量和知识深化程度;
3.如何解决教材基础知识,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
4.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一、进行专题复习,做到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以宋朝为例,从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等多方面全面分析宋朝的发展状况及特点。各方面内容又必须分析到位,切忌蜻蜓点水,比如宋朝在政治上,采取了三个方面措施:通过分散相权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通过派遣文官担任地方官并加强监督以实现中央集权,在选官制度上实行科举制也起到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二、紧扣考纲,关注考试信息,做到有的放矢
高三历史复习课教学一定要学透考纲,围绕考纲展开系统复习,特别应关注考试信息,已经考过的问题再考的可能性不会太大,即使再考肯定也会变换一种题型,选修内容按考纲要求只考问答题,因此在复习时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巩固练习时题型设计一定要符合考纲要求。
三、启发式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比如在研究宋朝历史时,复习了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等内容之后,教师如设计一个启发式的提问:同一时期的西方社会发展状况如何?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激发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究、去创新,从而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系统了解,也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四、分析理解深透,适度拓展延伸
比如在复习宋朝的经济史时,先以农业、手工业、商业三方面分析宋朝经济发展的原因、表现,接着分析说明经济发展是政治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宋朝科技成就的取得是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上的,最后再进一步说明宋朝各方面成就的取得对世界文明的影响,这样既使学生掌握了课本知识,又使他们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在充满自信和自豪的过程中愉快地学习,以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五、边讲边练,及时反馈,适时归纳总结
高三历史复习课要取得高效,适时适度的练习反馈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练习可以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教师的及时总结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高三最后阶段复习的有效性要依据学情而定,我校学生有一定基础知识,但遗忘性强,存在知识模糊、不到位的情况;有一定的阅读分析理解能力,但宏观把握历史现象、细致辨析历史事件能力仍然很弱。据此,我校高三历史最后阶段的有效性复习如下:
一、明确计划性、目的性和针对性
这里明确计划性、目的性和针对性既包含教师也包含学生。首先是教师,在省质检之后,教师要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先进行整体规划,具体每周的教学任务是什么,本周内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有哪些,要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哪些能力。只有计划性明确了,教学才能有条不紊,不会盲目,才能提前进行充分的备课,明确本节课的目的性:要学生掌握什么知识点,要学生掌握哪些做题的技巧,要培养学生的什么能力。而只有计划性和目的性明确了,教学工作才能具有针对性,课堂教学才能具有有效性;如果计划性和目的性不明确,会导致低效或者无效课堂,在高三的最后阶段出现这样的情况是非常可怕的,因此在高三复习的最后阶段,历史教师应具有明确的计划性、目的性和针对性。
其次是学生,高三学生在高考前最后冲刺阶段也要有明确的计划性、目的性和针对性。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作为高三学生要学会思考和总结,要能够通过考试,查找自己的缺漏,懂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最后冲刺阶段的计划,目的性明确了,课后复习也就有了针对性。
二、回归课本,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
有的老师认为就剩下两个多月了,学生通过一轮系统复习和应对考试的复习,基础知识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最后这阶段主要是重能力和技巧,基础知识已经不重要了,我却不以为然。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学校来说,由于学生高一、二年级的基础知识薄弱,加上学生综合素质较低以及学生的自觉性较差,这个时候学生基础知识仍然很不扎实,特别是历史时间和比较细小的知识点较为薄弱,知识没有系统化,这些问题通过学生平时的作业以及考试反映出来还是比较普遍的,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回归课本,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课堂进行小测还是很有必要的,一份历史试卷100分,像我们这样的学校平均分也就五十几分,而基础分至少也要60分,因此平时上课没有必要拔得太高,只要能较好的落实基础知识,注重能力的培养,效果应该会不错。
三、梳理整合主干知识,理清线索,构建知识网络
由于新教材在内容上是按专题进行编排,所以在历史知识的前后联系方面有时显得不连贯,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时构建知识网络,小结时引导学生梳理本课的知识结构,而后进行前后联系,提示学生了解本专题的知识体系,并且理解知识结构的关系。
归纳与整理是高三学生在复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归纳的过程中,要尽量做到专题化、系统化。根据各复习阶段,可分别建立章节知识结构体系、单元知识结构体系、单元内专题知识结构体系、模块式专题知识结构体系、热点问题知识结构体系等。比如:人类社会历史无论是哪一个历史阶段,都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民族、外交关系、国际格局等方面表现出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人类历史打破时间空间界限分类为政治文明史、经济文明史、思想文化史等三大方面。
四、科学训练,进一步消化与巩固知识
(1)掌握各种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选择题,要仔细审题,看清题干和选项,读懂材料,分析历史事件和现象的本质,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在解答材料解析题时,我们要求学生可用以下的套路解题:第一,先看材料出处;第二,再审问题,列出问题要点;第三,带着问题审材料;第四,问题中有“根据材料”的,答案从材料中得出;“结合材料”的答案从材料和我们所学知识中求得。
(2)习题训练要有选择性,训练后要有针对性的评析
文科历史试题可渭浩如烟海,训练是有必要,但要有选择性、针对性,不宜过多过滥。课堂练习要有层次性,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知识水平来练习,使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中有不同的发展。练习要求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既要让差生“吃好”,又要让优等生“吃饱”,练习要有基础题,也要有发展题,还要有提高题,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的学习要求。
学生训练后,教师还要认真阅卷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在讲评时,不仅要讲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评讲审题、解题方法,明晰解题思路,分析错误原因;还要注意讲评时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在适当或关键时刻给予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全程、全员、全面地参与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总结反思,防止类似错误再犯
在高三的学习生活中,考试既是学生必须面对的一道关口,也是检验他们学习效果的最有效的方法。考试之后,会有许多的思考或经验教训,要反思其成败得失的原因。特别是平时做错的题目,更要反思其错的原因在哪里,这样才会针对性的在以后的复习中改进。比如:学生可以建立一个错题集,将平时做练习或者考试中做错的题摘抄下来,写在一个本上。先记录失分的原因,然后再重新仔细地做一遍,最后总结以后解答此类时应该注意或应引起高度重视之处,有时看错题会比做套题成果更显著。
五、加强个别辅导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探究与实践
我们知道,不同的知识具有不同的智力价值,即不同的知识对人的智力发展有不同的促进作用。我们常说,学习这种知识有助于记忆的增强,学习那种知识有助于思维的提高,就是这个道理。历史知识中的基本概念,特别是其中的理论概念抽象概括程度较高,其智力价值也就较高。在我们的学习实践中,往往有这样的体会,曾经学过的基本事实可能会在记忆中很快消失,但基本理论概念则可保持长久。不仅如此,它还为我们继续学习历史知识提供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指导,借助它形成的对基本规律的认识更可以受益终生。可以说在历史学科概念教学中,史实概念和理论概念不可分割,史实概念是概念学习的基础,但理论概念才是概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它是由诸多史实概念的发展和升华,经高度抽象和概括而形成,是我们学习历史、研究历史的指南,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掌握了理论概念,才算把握了历史现象的本质,才能在此基础上总结和掌握基本规律,从而在整体上把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结构,学生才能具备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进入高三后,在一轮复习中我们总是发现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在讲到某个历史概念时,因为有第一遍新课的基础,学生一般会有印象,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这个概念,而不去进一步的概括、提炼,但是一做题目问题就暴露了,说明学生对很多历史概念的理解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很多时候只是掌握了史实概念的基本内涵,没有从具体的史实中概括出抽象的理论概念的内涵,仅仅抓住了个性而没有总结出共性,没有抓住历史概念的本质,这样往往就导致学生的水平始终停留在高一、高二的第一遍新课基础上,很难在高三的复习阶段实现能力提升方面的突破,所以,在高三一轮复习中,我们就要特别重视历史概念教学,尤其是理论概念教学,否则,学生就很难适应高考的能力要求。
但是,在历史概念教学中,理论概念教学现状又是什么呢:因为高考还是非常重视基础的,答案来源大部分来自于教材的基础知识,在高三一轮复习中一般都非常细致地讲解史实概念,并能向学生提出掌握史实概念的具体要求,如要求学生在概括中注意时间、地点、背景、过程、性质、影响几大要素的完备、准确。但是,理论概念教学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包扩高三一轮复习中是极其薄弱的。究其原因,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对理论概念教学的要求低,不具体。教师在向学生提出掌握概念要求时,一般都注重落实史实概念,很少提出掌握理论概念的具体要求,导致学生也不明确理论概念的学习目标;很少对学生掌握理论概念的情况进行个案分析;(2)教师对学生在掌握理论概念程度上的错误判断。理论概念由于适用范围广,抽象概括程度高,其它学科也常常涉及(如“国家干预经济”在政治学科中就已讲过),而且在高三复习阶段,教师认为有第一遍新课的基础,往往以为学生已经理解,这是造成忽视理论概念的原因之一。
为了适应高考对学生的“能力”的考查要求,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尤其是为了高三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上有所突破,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尤其是高三一轮复习中,必须重视和落实历史理论概念教学,在备课中,应该根据考纲、新课标、学科指导意等相关文件所规定的具体教学目标,首先必须明确每一课、每一个专题内容中涉及到哪些历史理论概念,可以具体罗列出来,然后在教案的设计中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最后再进行实践、总结。那在课堂中,当我们遇到这些较为抽象的历史理论概念时,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处理呢?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方法:
(一)分解要素法
历史理论概念比较抽象,文字表述也比较深奥、难懂,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但是不同的历史理论概念都含有不同的关键要素,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教会学生把一个复杂的历史理论概念分解成几个简单的要素,那就容易多了。如在讲到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时,补充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这一概念,应该讲清:“资本原始积累”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完全确立以前,通过暴力使小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分离和货币资本积累的过程。这是个经济概念,学生比较难理解,但是把它分解成时间、手段、内容这三个要素,马上就清晰了:从时间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机器大工业)完全确立之前,即大概到19世纪初以前,为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从手段看,主要通过暴力掠夺;从内容看,包括货币资本的积累,还包括土地等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大批雇佣劳动力的准备。学生只要从这三个要素去思考,自然就抓住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完全确立之前”、“暴力手段”、“货币资本的积累、生产资料的集中、大批雇佣劳动力的准备”内容,这样就更容易地掌握了这个概念。
(二)区分种属关系法
启发学生利用概念的种属关系正确区分历史概念。不少历史概念有较多的相似或相近之处,而且还有着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比如“国家干预和宏观调控”、“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浪漫主义、“封建制度和君主专制”等等,这些概念既相互区别,又有密切联系,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如果能通过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分析,弄清楚种属概念之间的关系,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
(三)归类比较法
历史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向前发展的,但在历史潮流发展过程中,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之间既有一定的联系性,又受到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而有它的特殊性,因此,某些历史理论概念既有相似性,又有特殊性。这种相似性容易混淆,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不利。有效的方法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理论概念进行归类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区别这些想似的历史理论概念,还能升华对这些概念的么理解,比如在讲到“”这个概念时,可以把它和“”进行比较,可以从社会性质、斗争对象、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的比较得出相同点,再从领导阶级、指导思想、目的前途和群众基础得出两个概念之间的不同点,通过比较,学生就能更好地区分和理解这两个概念,同时还能得出一些更抽象的规律性的认识:革命性质是由革命任务决定的而不是领导阶级;领导阶级不同,革命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也不同等等,这些认识的得出,就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对民主革命这个概念的理解。
总之,在高三一轮复习中,必须重视历史理论概念教学,力求使学生对历史理论概念能够准确理解和灵活运用,这既有助于巩固基础知识、真正理解教材,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辩能力,也是顺应高考命题趋势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杨荣娟.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研究[J].成功(教育).2011(16)
关键词: 规范办学行为 高三历史教学 课堂教学
在江苏省严格规范教学秩序下,高三历史老师们都感到时间紧任务重,同时新课改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在此情况下,如何搞好高三历史教学是每一位高三历史老师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按照新课标提高高三历史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一、认真学习研究《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准确、透彻地理解和体会其中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和新要求。
每一位历史老师尤其是高三历史老师都要认真研读《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因为它不仅是教学的标尺,更是高考命题的标尺。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前言中明确指出:“进入21世纪,人类加快了向现代社会迈进的步伐,科学技术、文化思想日新月异,国际间的交流不断加强,竞争日趋激烈。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从根本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高低,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有赖于基础教育的持续发展。”这向一线老师指出了课改的必要性:课改是世界潮流,是关系国民素质高低、国家强弱的关键。这就要求老师在思想上认真对待新课改的基本精神,在教学中认真落实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课程性质”指出:“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首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其次是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是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地发展。总之,高中历史老师在思想上要有所转变,跟上时代的步伐,尤其是面临高考的高三历史教师。
在思想转变的情况下,《高中课程标准》还要求历史老师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更新。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强调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为什么要把学习研究课程标准放在抓好高三历史教学的第一位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就像在茫茫大海中航船上的指南针一样,指引着历史教学,尤其是高三历史教学,不使我们偏离方向。
二、认真仔细地研究江苏省高考的《考试说明》,准确、透彻地把握好高考命题的趋向。
高三历史老师在做好第一条的基础上,思想要有关键性的转变,把学习研究《考试说明》放在重中之重。在平时的备课过程当中,办公桌上必须有《考试说明》,它给我们明确了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高考命题的基本要求、高考命题的方向和高考命题的范围(在新的《考试说明》没有下发的情况下先参考上一年的,因为每年的都大同小异)。离开了《考试说明》,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就容易迷失方向、偏离主体,这样我们就做了无用功,更可怕的是浪费了学生的精力和宝贵的时间。有了《考试说明》,我们还要认真地研读,结合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仔细地理解考点:每一考点包含哪些小的知识点、相关考点之间的联系及考点的难易程度等,只有这样才能既节省时间又提高学习效率。
三、认真仔细地研究近几年的江苏省高考历史试题及走在新课改前沿省份的高考历史试题。
2010年暑假期,徐州市对全市的高中教师进行了关于《考试说明》和高考试题的考试,其主要目的是让所有的高中教师都能认真细致地研究《考试说明》和高考试题,使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好地把握教学方向,做到既完成素质教育,又让学生跨进理想的大学校门,提高教学效率。所以,高三历史老师在平时的备课和上课过程当中,认真仔细地研究江苏省和广东省、山东省、浙江省等走在教改前沿等省份的高考试题,可以说是我们和高考命题人的直接对话,以及和高考试题的零距离的接触,了解命题人的思路,从而做到有针对性、有侧重点,既节省学生的时间,又提高学生的成绩。
四、充分利用课堂有限的四十五分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阵地,尤其是在当前严格规范教学秩序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如何才能做到高效的课堂教学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第一,要认真细致地研读《考试说明》,把握好高考的所要考的知识点,做到有的放矢,不浪费学生的时间,不做无用功。第二,要认真细致地研读课标的解读,把握好每个知识点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要衡量好知识点的深浅度,做到难易适中,不消耗学生的精力。第三,选择好过关检测试题,试题的选择最能体现教师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在试题的选择中既要审视试题的难度、方向及所考查的知识点,又要把握学生的知识水平;既要面向大多数学生,又要满足部分知识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在选择试题的过程中,相关的高考试题是我们最好的参考标准。第四,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主体作用,尤其是要结合教学案的基本要求和学生的落实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切记教师的“一言堂”。第五,认真批阅学生的练习试卷,细致地分析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地解决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认真落实“一三六教学模式”,合理充分地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
高三历史教学虽然是选修内容,但也事关学生的升学,所以广大历史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合理科学地利用时间,努力达到与语文数学英语的有效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