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自我管理小组总结

自我管理小组总结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03-26 18:36:49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自我管理小组总结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自我管理小组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初中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0-0043-01

在班级管理中,班委会成员屈指可数,在长期的班级管理过程中,这些人的自我管理能力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提升。这种“少数人锻炼、多数人机械服从”的现象相当普遍,不能满足学生整体发展的需要。为发展先进、照顾整体,从而达到团体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跃进,可做如下尝试。

一、用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提高学生抵御侵蚀、辨别是非的能力

“人之初,性本善”,学生对陈腐思想和先进理论的接受能力是对等的。在学生成长的路上,有鲜花就必然有荆棘,学生能否擦亮双眸、慧眼识真,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十分忧心而又费解的问题。教育实践证明,有些学生深陷荆棘困境而茫然无措,有些学生虽然一路在追逐鲜花,其间更有所谓“正能量”相伴,但由于缺乏发展的后劲,最后只得对着“一公里”结果而暗自垂泪。对此,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周会课、德育课都可以成为我们对学生思想度化、道德提纯的阵地。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遵纪守法公民意识培养等都可成为学生自我管理教育的重要内容,其间还可穿行有关《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和《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的学习。通过一次次的宣讲,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情怀高涨,对善恶美丑的辨别能力持续增强,学生自我约束意识在不断加深,自我管理能力潜滋暗长。

二、建立学生自我管理发展和疏导长效机制

由于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存在较大差异,能力也是各有千秋,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形成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强烈欲望和持久动力,这是每个教育管理者必须深深思索和慎重对待的问题。在此背景下,管理者应大胆创新、勇于尝试,在深入推进学生管理创新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学校应建立班主任参与、班干部带头、评先选优制度并行的学生自我管理机制,发挥群策群力、民主集中的原则。首先,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对调查结果实行备案制,为以后的学生自我管理提供参考。其次,督促班主任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与调查结果对照,整理提炼出最贴近学生实际的第一手资料。第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优劣穿插组合的形式将学生分成若干自我管理行动小组,促进以优带差、阶梯运动格局的形成。各小组在班干部的统一指挥下,在班主任的点拨引导下,从常规入手,开展别开生面、形式多样的小组竞赛活动,让自我管理之风深入人心,使自我管理之法运用自如、高效推进。

三、明确权责分配

在深入推行自我管理小组合作竞赛机制过程中,为了使各管理支点各司其职,提高运行水准,学校管理者需要明确划分权责,进一步强化各管理者的责任意识。校级管理者负责把握全局,担负着行船掌舵的作用,确保自我管理运行机制方向正确;班主任是巡回指导者,遇到具体运行瓶颈,可以适当予以点拨;各班委会成员及小组长是具体事物的推行者和带动者,是整个活动机制运行的中流砥柱,起着动力支撑作用。在以遵守学校常规为切入点,实施自我管理举措的过程中,让学生悦纳并主动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是自我管理机制运行的首战,各管理节点能否做到尽职尽责、协同进步是保证其初战告捷的先决条件。在各自我管理小组进行任务运转时,班主任要注意观察,对一时无解的关键问题要做好记录,及时反馈给学校自管小组负责人,也可将记录结果在小组成员中传阅,开展问题集中大讨论活动,集聚群智寻求问题解决办法。对一些微小问题,班主任可以当堂发现当即处理,可以是善意的提醒,可以是至诚的敦促,也可以是原则性纠正。

四、有的放矢地制定中长期自管计划和发展目标

为自我管理运行举措制定相应的计划和目标是活动的需要,更是发展的需要。学校制定的相关工作计划应该作为总纲,班主任在依据总纲制定本班工作计划的同时,还可指导小组长和小组成员制定符合本小组或成员自我管理发展需要的提升计划与目标。班主任和班委会及小组成员再依据总纲和目标设定多个不同岗位,让小组每位成员都有事可做、有责可负,以起到明确责任,加强机制运行系统性后劲的作用。

五、强化指导和监督

学生自我管理机制是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的一次教育改革行动,这与“养成教育”的观点不谋而合。教育管理者在对自我管理举措进行有益指导和微妙调整时,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大胆推崇细节创新、模式更新、形式革新,让学生携兴趣乐于参与其中,始终对活动表现出强烈的热情和认可度。此外,在把握学生兴趣点和认可度持续保持时,还要对活动“不走样”予以重视。学生可以热情高涨地广泛参与,但不能走出制度的笼子,教师应当以高度的服务意识对学生进行指导,做好学生的参谋。

自我管理运行机制是面向全体学生实施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心灵互动,形成了彼此尊重、相互促进的新型同学关系,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提前为学生搭建起一个能力历练、才华施展的平台,使学生自我修正、自我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自我管理机制的深入推行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需要,作为学校管理模式的一大创新举措,在长期的学校发展和改革中,必将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科学的小组建设,是实施自主管理的保证

1.小组长的选拔

组长是小组成员中的核心人物,需要有较强的责任感、凝聚力、协调能力,学习成绩较好,且有奉献精神。在产生小组长过程中,我首先鼓励学生主动报名,竞争上岗,由大家投票决定。这样,可以选出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担当意识比较强的学生,有利于以后开展小组的竞争,也让每名小组长增强主人翁意识,培养每一名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同时,也只有这样有强烈进取心的组长才能够带出一个积极上进的、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小组。

2.组员的确定

小组成员不能过多,一般以4~6个人为宜。组长确定后,组员的选择要贯彻“双向选择”的原则,组长可以选组员,组员也可以选组长,但最后由班主任协调确定各小组成员,班主任确定时把握公开透明的原则,这样可以更好地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班级的和谐,因为往往组长和组员在双向选择前,会有一些学生互相商量约定或双向选择,班主任做出调整后如果不加说明,学生有可能会互相猜测对方不受欢迎,从而影响学生间的友好相处。

二、通过小组评价,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

小组的评价,一般分为两部分:一是对小组成员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早自习读书状况、课前预习情况、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余时间表现等;二是对小组的整体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各小组进入状态情况、读书情况、上课状态、晚自习状态、作业完成情况、打扫卫生状况等。然后分别从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由大家讨论制定评分标准,把标准下发到各小组。安排值日组长和所有的组员要加强督查,确保加扣分都按要求进行,不。评分得分情况、及时反馈、及时公布,重点部分在墙上公示,组长要对组员一天的学习、遵守纪律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点评。班主任要依据组长和班干部的填表情况进行一周一小结和一月一总结。

总结评价时,既有小组的捆绑量化,又有各小组成员的个人量化,值日组长做小组量化结果时,对小组进行捆绑公布,而各个小组,组内总结时要总结到每一位小组成员,按照量化评分标准,对每名组员取得成绩进行充分的总结和表彰,对存在的问题客观公正地指出,并进行善意的提醒。评价时既要注重小组整体,又要注重个人,且要改变过去那种单一的评价方式,让每名小组成员既是评价者,也是被评价者,从而增强每位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也增强了个人荣誉感,很好地培养了每一位小组成员的竞争意识和上进心。

三、为班级管理助力,成为班级管理的“火车头”

1.让班级管理引领小组管理

在班级管理中,要让小组管理融入班级管理中,“让小组管理成为班级管理中最牢固的基石”。一个小组形成了一个小团队,每一个团队建设好了,班级管理也自然好了。我们在着力加强小组自主管理的同时,注重用班级管理,来引领和指导小组管理,不能让小组管理游离于班级管理之外。比如,注重突出优秀小组的选拔,形成组与组之间的“比、学、赶、帮”的团体合作、团体竞争,为班级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奠定基础。这样以来,不仅让班级管理落地生根,也让小组管理避免了盲目和随意。

2.让小组管理适当领先于班级管理

第3篇

【关键词】 自我管理模式; 高血压; 血压控制率; 健康情况

目前,为了提高对冠心病、脑卒中等高发病的控制和预防,对于高血压病的管理已经成为了许多专家学者的主要研究课题,对于高血压病的管理方式,目前多选择倚靠医务人员所执行的常规三级管理模式,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对于社区资源的利用度十分缺乏,且不能够激发患者的积极参与性,因此需要做大力的改进,有部分研究者尝试使用一些较新的高血压管理模式,但还缺乏较扎实的研究数据[1-2]。可以说,高血压病需要时刻保持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且必须终身坚持,因此选择使用于医生指导下的自我照顾模式就十分适合高血压病的日常性管理,必须以患者自身为主,积极调动其潜能,于医生的协助下实现自我管理的有效模式,为了更好地探讨这种管理方法,笔者于2011年9月-2012年8月对清远社区60例高血压患者实施了自我管理模式,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2011年9月-2012年8月清远社区高血压患者共60例设为研究组,并选择2010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10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入选标准:有高血压医疗记录,且为在清远社区的高血压患者。排除标准:存在精神异常者予以排除;高血压且伴有其他肿瘤疾病,且在半年内有过化疗史予以排除,伴有严重躯体功能损伤的中风患者需排除。研究组男42例,女18例,年龄34~78岁,平均(67.23±8.23)岁,收缩压(145.89±13.85)mm hg,舒张压(86.54±9.21)mm hg,文化程度方面,小学25例,中学18例,大学17例;对照组男62例,女40例,年龄35~80岁,平均(68.6±9.31)岁,收缩压(145.66±14.25)mm hg,舒张压为(88.30±10.12)mm hg,文化程度方面,小学33例,中学54例,大学1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以及文化程度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通过宣传单以及居委卫生干部进行宣传等手段对社区患者进行动员,并采取基线调查,将自愿参加的患者进行登记,对102例患者采取常规的管理模式,对60例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模式,自我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两部分,其一为患者的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课程;其二为医生对患者的支持,具体为:(1)课程时间为6次,一周一次,连续6周内授课完成,其中内容主要包括如何处理紧张等负面情绪、认识高血压疾病、自我管理的概述以及增强自信方法、放松以及与人交流的技巧、膳食学习、疲劳的自我管理、体重的控制以及戒烟、合理用药、自我监测血压等,将以上等内容编辑成册,作为阅读教材,必须要满足人手一册,授课的具体方式为志愿参与的医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授课,在6周课程学习后,要定期组织活动验证学习内容。(2)医生对患者的支持,社区需要具体为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提供一名医生,作为支持自我管理的老师,提供其联系方式,为了能够更好地支持患者的自我管理,参与支持的医生需要提前接受有关自我管理模式的培训。(3)实施模式分析,学习成功实施了自我管理模式的部分社区,以这些社区作为借鉴对象,学习期采用的参与型实施模式,即为社区卫生服务与街道、中心以及研究者三方面共同参与模式,街道需要将此模式归纳入卫生科的日常工作中去,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需将此归纳如卫生服务的例行工作中,大家各自发挥优势,分工要明确,最终完成自我管理模式的整个过程。

1.3 评价标准 健康状况的评价标准可依据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3],参考其评分标准,而血压控制率应以

收缩压小于140 mm hg以及舒张压小于90 mm hg为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实施管理模式后的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的健康自评分数、疲劳以及情绪低落分数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在实施管理模式后,研究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平均下降值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实施管理6个月后的血压控制率比较,研究组32例血压得以控制,血压控制率为53.33%,对照组30例血压得以控制,血压控制率为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31.504,p<0.05)。

3 讨论

倚靠医务人员所执行的常规管理模式,其不具有广泛的覆盖性[4-5],这是因为患高血压病的人群较多,而却不具有足够的专业人员,且对于高血压的管理,尤其重视非药物的一些相关措施,如自我的血压监测、生活行为方式等,完全依靠医生是不现实的,而自我管理模式,则为在医生的支持协助下,患者自身承担一定的治疗与预防模式,此种模式注重医生与患者自身参与,挖掘患者潜能,非常适于终身的管理。目的:对清远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模式,评价实施后对血压控制及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2年8月自愿参加该实验研究的高血压患者共60例(研究组),给予实施自我管理模式,另选择2010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102例高血压患者(对照组)给予健康讲座管理模式(常规管理模式),通过6个月的实施后,对两组患者血压控制及健康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的健康状况包括情绪等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血压控制方面,研究组收缩压比对照组多降低10.74 mm hg,而舒张压多降低了2.20 mm hg,两组的血压控制率相比,研究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模式,较传统的常规管理模式更加优越,在改善健康状况以及血压控制方面效果更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 自我管理模式; 高血压; 血压控制率; 健康情况

目前,为了提高对冠心病、脑卒中等高发病的控制和预防,对于高血压病的管理已经成为了许多专家学者的主要研究课题,对于高血压病的管理方式,目前多选择倚靠医务人员所执行的常规三级管理模式,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对于社区资源的利用度十分缺乏,且不能够激发患者的积极参与性,因此需要做大力的改进,有部分研究者尝试使用一些较新的高血压管理模式,但还缺乏较扎实的研究数据[1-2]。可以说,高血压病需要时刻保持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且必须终身坚持,因此选择使用于医生指导下的自我照顾模式就十分适合高血压病的日常性管理,必须以患者自身为主,积极调动其潜能,于医生的协助下实现自我管理的有效模式,为了更好地探讨这种管理方法,笔者于2011年9月-2012年8月对清远社区60例高血压患者实施了自我管理模式,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2011年9月-2012年8月清远社区高血压患者共60例设为研究组,并选择2010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102例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入选标准:有高血压医疗记录,且为在清远社区的高血压患者。排除标准:存在精神异常者予以排除;高血压且伴有其他肿瘤疾病,且在半年内有过化疗史予以排除,伴有严重躯体功能损伤的中风患者需排除。研究组男42例,女18例,年龄34~78岁,平均(67.23±8.23)岁,收缩压(145.89±13.85)mm hg,舒张压(86.54±9.21)mm hg,文化程度方面,小学25例,中学18例,大学17例;对照组男62例,女40例,年龄35~80岁,平均(68.6±9.31)岁,收缩压(145.66±14.25)mm hg,舒张压为(88.30±10.12)mm hg,文化程度方面,小学33例,中学54例,大学1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以及文化程度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通过宣传单以及居委卫生干部进行宣传等手段对社区患者进行动员,并采取基线调查,将自愿参加的患者进行登记,对102例患者采取常规的管理模式,对60例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模式,自我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两部分,其一为患者的自我管理健康教育

课程;其二为医生对患者的支持,具体为:(1)课程时间为6次,一周一次,连续6周内授课完成,其中内容主要包括如何处理紧张等负面情绪、认识高血压疾病、自我管理的概述以及增强自信方法、放松以及与人交流的技巧、膳食学习、疲劳的自我管理、体重的控制以及戒烟、合理用药、自我监测血压等,将以上等内容编辑成册,作为阅读教材,必须要满足人手一册,授课的具体方式为志愿参与的医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授课,在6周课程学习后,要定期组织活动验证学习内容。(2)医生对患者的支持,社区需要具体为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提供一名医生,作为支持自我管理的老师,提供其联系方式,为了能够更好地支持患者的自我管理,参与支持的医生需要提前接受有关自我管理模式的培训。(3)实施模式分析,学习成功实施了自我管理模式的部分社区,以这些社区作为借鉴对象,学习期采用的参与型实施模式,即为社区卫生服务与街道、中心以及研究者三方面共同参与模式,街道需要将此模式归纳入卫生科的日常工作中去,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需将此归纳如卫生服务的例行工作中,大家各自发挥优势,分工要明确,最终完成自我管理模式的整个过程。

1.3 评价标准 健康状况的评价标准可依据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3],参考其评分标准,而血压控制率应以收缩压小于140 mm hg以及舒张压小于90 mm hg为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实施管理模式后的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的健康自评分数、疲劳以及情绪低落分数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在实施管理模式后,研究组的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平均下降值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实施管理6个月后的血压控制率比较,研究组32例血压得以控制,血压控制率为53.33%,对照组30例血压得以控制,血压控制率为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31.504,p<0.05)。

第4篇

方法:选取本社区内已确诊并建立健康档案的慢病患者216例,采用社区医生分类随访管理、患者自我管理以及家庭管理、健康宣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为期2年的慢病管理,比较干预前后相关资料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后,提高了慢病患者慢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促进了不良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提高了服药的依从性,血压、血糖等指标较管理初期明显下降。结论:采用分类随访管理、患者自我管理以及家庭管理、健康宣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慢病管理效果良好,能够对慢病的防治起到积极作用,从而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改善慢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慢病管理 高血压 糖尿病

据调查,我国慢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在持续上升,2000年已高达80.9% [1],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慢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解决慢病问题迫在眉睫。本研究对社区216例慢病患者实施为期2年的慢病管理,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管理效果评价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在本社区常住人口中选择自愿参加慢病自我管理的216例慢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高血压150例,糖尿病66例,男性:女性=120:96;年龄最小为36岁,最大为83岁;病程最短为1年,最长为25年;对研究对象进行为期2年的慢病管理,比较管理前后的相关指标。

1.2 方法为管理对象建立健康档案并将信息录入慢性病信息管理系统。采用社区医生分类随访管理、患者自我管理以及家庭管理、健康宣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慢病管理。

1.2.1分类随访管理 按照《广州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2012年版)开展分类随访管理。1.2.1.1高血压患者 建立随访登记表,每年至少面对面随访4次,监测血压变化。根据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和症状体征,对患者进行评估和分类干预。对血压控制满意、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时间;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即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mmHg,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要时增加现用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2周时随访;对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1.2.1.2 糖尿病患者 每年至少面对面随访4次,随访完成后应完整填写随访登记本,监测血糖和血压变化。根据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和症状体征,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对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值

1.2.2慢病患者自我管理①成立自我管理组:按病种将216例慢病患者分为15个自我管理组,每组15~20个人,设组长;以自愿和推荐相结合,在组内挑选责任心强、参与积极性高的骨干3~4人,优先考虑党员、退休教师、退休干部;由骨干任小组长,带领4~5人成立自我管理小组,互通联系电话便于活动开展与交流。②开展慢病自我管理培训:先以组长、小组长、骨干为重点,开展慢病自我管理培训,共进行12次课程,每周1次,然后由小组长带领,骨干配合在社区内以小组的形式组织4~5例慢病患者学习交流如何进行慢病自我管理。培训的主要内容一是什么是慢病,二是什么是慢病自我管理,三是如何开展慢病自我管理,四是与慢病自我管理相关的知识,包括如何增强自信,如何处理紧张、生气和担心,情绪低落的管理,疲劳的管理,放松的技巧,与人交流的技巧,解决问题的技巧,锻炼,合理膳食,戒烟,体重控制,药物的合理使用,血压、血糖的自我监测,与医生配合等。③开展慢病自我管理活动:一是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由小组长牵头,骨干配合组织4~5名组员开展活动,时间灵活,形式自由,主要是针对日常个人慢病管理情况进行交流,增进信心与管理能力。中心给每位组员提供健康大礼包(由区卫生局统一制作提供)作为自我管理工具,包括油壶、盐勺、BMI尺、计步器等,解释并指导患者如何使用;二是以各管理组为单位的活动。15―20人,由组长牵头,每月1次,在中心健康小屋(与省第二人民医院共建)开展活动。内容包括自助式体检:血压、血糖、体重、人体脂肪含量、简易心电图(必要时)等。检测结果患者个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省第二人民医院各存一份。分为纸条式打印结果与电子信息结果,电子信息结果可以短信形式即时传输到患者的手机,同时发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省第二人民医院的管理系统,便于对慢病患者进行连续性的跟踪管理。慢病患者以个人账号,可登录管理网站,查阅个人检测历史记录,加强自我管理;三是以全体组员为单位的体检活动。216名慢病患者,每年一次,在中心接受免费体检,对身体进行较全面的检测,包括内、外科,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心电图等,检测结果进入健康档案管理。④对慢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支持:一是为每个慢病自我管理组配备1名社区全科医生,支持慢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提供联系电话,接受咨询;二是提供自我管理活动场地:根据人员多少选择在中心健康教育室或街道社区文化中心;三是提供自我管理知识技能培训;四是提供免费体检:健康小屋的自助式体检与每年一次的全面免费体检。

1.2.3开展慢病患者家庭管理①培训高血压患者家属学会血压测量、体重测量、体质指数BMI尺测量、药物的合理使用、盐壶、油勺、计步器等。由高血压患者家属督促患者坚持服药,帮助患者测量血压,督促患者就医,协助或督促患者合理膳食、坚持身体活动、戒烟限酒等。②邀请糖尿病患者家人共同参与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学习,帮助患者测血糖并督促患者执行医嘱和配合医生工作,嘱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低血糖反应等注意事项及应对处理措施,协助或督促患者合理膳食,定期做血糖、肝、肾功能、血脂及眼底等检查早期发现并发症的可能,并关心患者的生活起居及心理健康 。

1.2.4健康宣教 加强慢病相关知识培训,提升项目工作的医务人员管理水平。利用各种渠道(如讲座、健康教育画廊、专栏、板报、广播、播放录像、张贴和发放健康教育材料等),宣传普及健康知识,提高慢病患者对慢病知识及其危险因素的认识,提高健康意识。强调改变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患者反复进行慢病防治知识教育,使他们明白高血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严重性。

1.2.5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配对设计x2 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配对设计t检验;检验水准为0.05。

2 结果

2.1高血压患者管理效果见表1、表2

表1 150例高血压患者管理初期与近期不同观察指标变化情况[n(%)]

管理初期 近期 X2 值 P值

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 84.45% 96.65% 6.26

高血压治疗率 76.83% 93.05% 12.32

血压控制率 74.05% 92.81% 13.21

不良生活行为方式的控制 73.23% 85.67% 8.37

表2150例高血压患者管理初期与近期血脂、腰围、体重及BMI均值比较(±s)

检查项目 管理初期 近期 t值 P值

总胆固醇/(mmol.L-1) 4.06±1.02 4.01±1.11 6.83

甘油三脂/(mmol.L-1) 1.81±1.07 1.32±1.14 5.42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1) 1.23±0.45 1.47±0.36 7.83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mol.L-1) 2.63±0.82 2.72±0.53 0.32 >0.05

腰围/cm 88.72±9.36 86.22±8.41 4.71

体重/kg 68.35±12.43 66.56±8.31 3.76

BMI/(kg/m2) 26.22±3.41 25.35±2.82 4.54

2.2糖尿病患者管理效果见表3、表4

表366名糖尿病患者管理初期与近期效果评价统计情况(% )

管理初期 近期 X2 值 P值

糖尿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 29.27% 90.57% 74.63

体育锻炼率 24.75% 80.15% 43.32

饮食控制率 29.35% 88.32% 60.13

治疗率 24.68% 90.35% 82.25

控制率 13.35% 56.67% 43.14

吸烟率 30.25%) 13.37% 7.37

表4 66名糖尿病患者管理初期与近期血糖血压及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

检查项目 管理初期 近期 t值 P值

血糖(mmol/L) 9.03±2.52 4.87±1.11 16.83

血压(mmHg) 140.33±12.41 125.23±9.62 12.82

OGTT(mmol/L) 13.41±1.97 9.38±1.04 15.01

TG(mmol/L) 1.43±0.26 1.21±0.16 9.82

TC(mmol/L) 5.63±0.42 5.02±0.37 9.46 >0.01

GHbA1(mmol/L) 3..46±0.87 2.23±0.33 28.02

3 讨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融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提供预防医学诊疗服务、开展慢病的监测和危险因素的干预,直接服务于慢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可以提高患者对于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能在慢病防治的各个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2] 。

本研究对216例慢病患者开展社区医生分类随访管理、患者自我管理、家庭管理及健康宣教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措施,结果显示,慢病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管理初期明显提高,不良生活习惯明显改善,血压、血糖方面也明显改善,患者服药依从性较管理前明显改善,证明初步管理效果显著。

有研究表明,BMI增高、超重和肥胖、血脂异常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策略降低高血压危险因素暴露水平,能够降低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发病率[3] ,积极治疗和控制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心脏病等卒中危险因素,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增加体力活动或体育锻炼等大众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卒中的发病率[4]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2年慢病管理,高血压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比干预前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比干预前升高,BMI值、腰围、体重均较干预前有明显下降,这进一步佐证了管理措施的有效性。

传统的服务模式,患者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影响了病人治疗积极性的发挥。本研究显示,慢病自我管理活动形式,通过在社区医生指导下,患者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提高了慢病患者的健康意识,掌握了疾病自我治疗的技能,从而提高了社区慢病管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慢性病报告.2006.

[2] 覃玉,胡晓抒,顾华,等.2003年江苏省部分地区慢性病防治工作模式访谈结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21(5):413. 414.

第5篇

关键词:生本理念 自主管理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6.00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我认为班级管理不应是老师约束学生,而是学生的自我约束。现代班级教育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着力培养学生自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学生自主管理班级才是科学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那么,如何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呢?我运用“一切为了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管理理念进行了探索实践,下面根据我的实践经验谈几点小学生进行自主管理班级的有效策略。

1 高度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作为班级管理的践行者必须明白管理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懂得“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的教育观念。教师要高度尊重学生,完全相信学生,这是实行班级自主化管理的前提。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全面参与班级管理,做到每个学生在班级中,既有责任,又有权利,才能正真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2 全面依靠学生,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

2.1 引导学生参与制定班级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定一套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尤为重要。制定班级制度我们遵循“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从学生中来”即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顺应民意”,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让学生充分行使民利,制定符合班级情况和学生需要的班级制度。制定好的班级制度还要得到全班同学的签名认可方能运行实施。“到学生中去”即学生用自己制定的班级制度来进行自我约束,这种具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易于学生接受和遵守,因而更具实效性和约束力。

2.2 民主建立班委会,并明确职责

大胆放手,充分相信学生,以民主选举的方式组建班委会。通过自我介绍、特长推荐、竞职演讲、民主投票等方式选举班干部。班委会的成员确立后,班主任要明确分工,正确处理好与班委会的关系,既不能越俎代庖,又不能放任不管。要定期召开班委会会议,教给他们正确的工作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难题。

2.3 建立班级岗位负责制,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

一个班级其实就是一个小社会,有着各种各样的“小人才”。在班级管理中本着人尽其才、各负其责的原则,建立班级岗位责任制,在班级中设立了各种各样的岗位,如图书管理员、早读检查员、卫生检查员、安全管理员、养花员等,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挥各自的潜能,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2.4 依托小组建设,抓好班级管理

在班级管理中要发挥好小组的作用。一般我们把4—6位同学分为一组,实行小组长负责制,由小组长负责管理组内事务。同时,组内成员又有各自的管理职责,如:作业检查员、纪律管理员、记分员等,形成了小组成员间互管互促的“双轨”模式。为了提高小组凝聚力,我们采用小组捆绑评价制度,组内成员为了小组的荣誉都各尽其责,小组成员间还形成了“你帮我带”的良好氛围。

3 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在班集体创建活动过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

3.1 五分钟晨会特色化

五分钟晨会由学生自主组织,内容可囊括自然常识、综艺活动、人际关系、本周要事等。要有专人负责,全员参与,已经形成特色。

3.2 开展各自活动

针对学校组织的多种主题月活动,班级积极响应开展活动。如在“书香满校园”活动月,班主任提前将活动的时间、主题、范围告诉大家,让同学们去收集材料、设计方案、分工准备,班主任则是同学们的顾问和教练。班上自主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书香满校园主题班会”,还有办黑板报、手抄报等一系列活动。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评议,让所有学生都投入到活动之中,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3.3 自定主题,开好班会

班会主题根据班级近期出现的情况随机确定。如:发现班级管理中学生们责任意识淡薄时,上一节“我的责任主题班会”;当到每月月底时,举行一次“量化评比活动”;当期中考试结束后,开一次“期中考试总结会”等等。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班会课,帮助解决班级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

4 落实有效的评价机制,为学生自主管理班级提供保障

4.1 尝试实行学生自主评价

新的班级管理理念告诉我们,“一言堂”的评价方式对学生是不公平的。因此,在目标管理的评价中,我们尝试着以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的形式来进行,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小组评来总结个人得失,在评价中学生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获得了自信;在自我批评中,学会了反省,逐步完善自己。整个过程教师充分放手,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了班级民主管理的氛围和参与管理评价的责任。

4.2 运用积分制评价方式

为了避免主观片面的评价,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运用积分制评价,实行量化考核。根据班级制定的量化评比细则进行考核,考核内容涉及纪律、学习、劳动、卫生、参加活动等诸方面,使学生行有所依、学有所循。每日对学生逐条考核,及时记载,量化表一概公布于众,随时接受学生的监督,量化结果一目了然,用数据来说话,以此鞭策学生自觉地改正缺点,赶超先进,强化自我教育意识。每周评出 “规范之星”、 “规范小组”、 “优秀管理组”和“优秀管理个人”,并且每月设立“进步最快奖”。在每月的例行周会上,进行交流汇报,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教师对学生的长处真诚地赞美,对细微的进步及时肯定,既能点燃他们内心的希望之火,又能进行广泛持久的激励。

第6篇

【关键词】高中;体育与健康课;“自主、合作、探究”;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2.65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4-0118-02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传统的体育课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高中学生的全面体育需求,必须进行改革。

“主动才能求变”。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方式注重教师教法,而忽视学生学法,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化需求,老师往往以权威的地位来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学生成了学习的“奴隶”,不仅易出现“身顺而心违”的不和谐现象,也易出现学生喜欢体育活动而不愿上体育课的奇特“厌学”现象。其次,传统的体育课教学往往也因为内容繁多,而使得各项目的学习成了“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猴子掰玉米似的,掰一个而丢另一个,最后还是没有形成自己的特长体育项目,走上社会后仍然是无所适从。再次,老师的细致周到的讲解,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练习时间。这些都不利于“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等教育思想的贯彻,也难以满足学生 “运动、表现、交流、发展、情感体验等”需要。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进行了倡导自主和注重学法的“自主选择、自我管理、主动学习”这一“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尝试实验研究。(以下简称尝试)

2、为了贯彻和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新的精神。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简称《标准》)具有以下新的特点:①强调“健康第一”。②突出教学内容的可选择性和教学评价的多样性。③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④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人人受益。⑤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习惯,倡导终生体育思想。⑥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⑦追求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彰显个性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让学生“自主选择、自我管理、主动学习”这一思想,是在“标准”这些新的精神的指引下产生的。

二、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在参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从我校2008级的高中二年级18个班中,随机抽出7个班共计357人作为实验组(样本含量50.1%),进行为期二年的对比实验。

1、“尝试”前的准备。

㈠对“尝试”进行可行性分析。

①素质教育的形势和新的教育思想及教育理论给“尝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和理论依据。

②体育与健康课具有“娱乐性、实践性、开放性”,易于培养运动兴趣,养成运动习惯。

③高中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具备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④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没有“升学压力”,利于开展“尝试”实验。

㈡对“尝试”进行周密的整体设计,并搞好宣传发动,以便学生在“尝试”中活而不乱。

㈢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使其明白“尝试”的目的和意义,以便能积极配合。

2、“尝试”的实验过程。

㈠自主选择,自由组合。

“自主选择带来主动学习”。让实验班学生从球类、韵律操、舞蹈、体操、武术及田径等项目中,任选一项作为自己“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主项目,并另选一个作为调节和补充的副项目,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集中精力去实践所选主项目,以便使学生就某一运动项目达到更高的技术水平,从而培养出体育兴趣和养成运动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自由组合促进和谐发展”,按选报主项目组成“兴趣小组”,既利于学生各取所需,也便于老师因材施教。提倡有能力的学生每学期换选一个副项目,要求所有学生每年换选一个副项目,这样两年下来,不仅主项目有“拿的出手”的一技之长,副项目也有两个“说的过去”。

㈡严密组织,明确分工。

各“兴趣小组”选出组长、场地器材长、学习委员、技术委员等,以便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建立职位轮换制度,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做一做“小领导”,以促使“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组长负责本组纪律和日常事务。场地器材长负责场地器材以及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学习委员负责把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同时也负责学习材料的收集和保管、学习过程的总结和记录。一般情况下,各个项目都会有个别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由他们作为技术委员,协助老师做好本小组的专业技术指导。鼓励和引导每个成员努力去营造一个既利于独立思考,又便于积极交流的学习氛围,去创设一个人人都有责任感的集体,从而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各展其长、优势互补。

3、明确目标,自我管理。

“适宜的目标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为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需要,让他们自己制定各自的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同时大家也要共同制定出本小组必要的“规章制度”,以便能使各小组进行井然有序的自我管理。目标和计划的制定要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的六级学习水平去考虑,目标要有前瞻性、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和可实现性,以便能使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和愉悦的情感。另外,在制定学习计划时,也要把安全问题详细明确地写入其中。

“共同的兴趣增强了小组的凝聚力”,利于其“自我管理”。志同道合的人往往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人际关系容易和谐,遇到问题也便于沟通和易于达成共识,因此也就具有更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4、主动学习,及时指导。

老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由发展的空间,并悉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帮助学生去“主动学习”,鼓励学生问老师、问同学,指导学生课下利用因特网等现代技术,去搜索和查找有关资料和知识。老师不必太注重学生学习结果,而应多关注学生学习的态度、学习的行为和学习的过程。课堂上老师要不断在各小组之间巡回指导,做必要的讲解和示范,但不要过多干涉学生的正常活动,既要对各小组进行宏观控制,又要依次做各小组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既要注重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又要充分利用各小组之间的“互动效应”,还要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以便使“尝试”这一教学活动既能放的开,又能收的拢。

5、总结交流,展示评比。

每月组织一次全班性学习交流,老师对整个学习过程做阶段性总结,好的经验予以推广,大的进步予以表彰,不足之处予以指正。这不仅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和相互学习的环境,同时也是对学习成果的“检阅”及学习计划完成情况的检查。展示学习成果的目的,一方面是鼓励先进和激发潜能,另一方面也是引入竞争和鞭策落后,再一方面还是查漏补缺和取长补短。没有参照也会让人失去前进的方向,没有鼓励就会使人懈怠,没有竞争就会使人缺乏进步的动力。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通过多次的专业技术考评和身体素质测试,我们发现:实验班学生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幅度和身体素质发展程度,从整体上看都明显大于对照班。

2 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分析,我们发现:实验班学生的自我意识、上课积极性以及学习的主动性明显高于对照班,实验班绝大多数学生表现出了明显的体育兴趣,基本消除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厌学”现象,这为终生体育奠定了基础。

3、通过认真观察,我们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都明显强于对照班。

4、通过认真观察和进一步地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实验班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探究精神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都明显强于对照班。

5、通过问卷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实验班有更多的学生养成了运动的习惯(每周锻炼3次以上,且每次锻炼超过半个小时),实验班63.31%的学生养成了锻炼习惯,而对照班只有39.15%。

四、结论

1、“自主选择、自我管理、主动学习”不仅很好地贯彻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育思想;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厌学”现象,满足了学生求知、运动、表现、交流、发展、及情感体验等多种需要。

2、“尝试”在完成“丰富学生体育知识、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专项运动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等”体育的传统任务方面效果较明显;在完成“愉悦学生情感、彰显学生个性、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养成运动习惯等”现代体育的新增任务方面效果显著,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方面效果更佳。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必将促进其“终生体育”的发展,也必将带动整个“社会体育”的发展,进而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3、“自主选择、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教学模式,在很多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效果,应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及课外体育活动中推广,从而促进“全民健身”,进而为提高民族素质做出贡献。

五、建议

1、本文仅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中进行了“自主选择、自我管理、主动学习”的实验尝试,旨在抛砖引玉,至于“尝试”在其他学科及其它学段是否适用和适用的程度等,有待于广大教师的验证。

2、期待“自主选择、自我管理、主动学习”这一开放型教学模式能得到广泛的重视和推广运用,以便使更多的学生迅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从而更好的服务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P]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M]

3、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 2002 2

第7篇

关键词:自我管理;小学生;培养;意识;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3-127-01

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至关重要,这种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需要管理者正确的方法,耐心的指导,深入的实践。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

一、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自从我国施行计划生育以后,独生子女的数量逐年递增,孩子们在大人的百般呵护下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过多的爱助长了孩子们的惰性,阻碍了孩子们独立发展的脚步。当孩子一踏进学校,这些孩子就显得无所适从,作为班主任,作为孩子的管理者,悉心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首先利用班队会对学生进行教育,要求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文具,清洗书包,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其次我还给同学们讲故事,以浅显的童话故事让他们知道自我约束是多么重要。例如“木偶奇遇记”中的小木偶刚开始放任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结果变成了一头驴子,他吃尽了苦头,受到别人的嘲笑,后来他醒悟了,他决心做一个好学生,他走进学堂,开始读书,不再去跟外面的坏人鬼混,他开始心疼爸爸,想念妈妈,终于有一天,他变成了有血有肉的正常的孩子。孩子们深受感染,他们从小木偶的身上他们看到了自己影子,也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二、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来强化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学生是班集体的一分子,每位学生都像一片叶子,为班集体这棵大树输送营养,让它葱翠茁壮。当一个班集体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取得辉煌的成绩时,作为班级体的成员,又怎能不骄傲不自豪呢?这种由内心升起的自豪感可以让班上的每位成员备受鼓舞,它能激励更多的成员去约束自己管理自己,自觉地为班集体做事,为了维护班级的荣誉,他愿意做的更好,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也就树立起来了。例如,学校每周都会对每个班进行考评,表现好的班级可以获得流动红旗,管理者要带领同学们积极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争取更多的获得流动红旗,班级的这种荣誉感会激励更多的同学去自觉的约束自己,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

三、班干部的轮流制可以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

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愿望,特别是那些个人能力较差,学习不突出的同学,别看他们平时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其实,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潜在的进取意识正在蠢蠢欲动,教师不正确的引导会把孩子的这种意识扼杀在萌芽状态,班干部的轮换制就能很好的激发他们这种意识,他们成为班干部,在管理其他同学的过程中,自然也就约束了自己的行为。比如小组长的轮换制效果就非常显著,每个同学可以当三周的小组长,被选为小组长的同学就有了一种潜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们主动要求进步,努力地去完善自己,乐于改正自己的错误,强烈希望得到组员的认可,激发了他们自我管理的意识。

四、在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途径,首先,在开展活动前必须有一个周密详细的计划,这个计划包括活动目的,参加人员,活动规则及步骤。计划的拟定最好由学生独立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其次,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作为老师,只能给予指导,而不能一手包办整个活动,甚至强行将学生的活动变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在这一点上有两种做法不应提倡:一方面是教师对活动的进行插手太多,学生失去了自主性,只能按老师的意图来活动,最终使学生失去了对活动的兴趣。另一方面是教师将活动简单当成学生自己的事不闻不问,任其自然,这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我们既要确定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也要发挥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其次,活动应向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管理的机会。儿童喜爱活动,因为活动更接近于他们的生活实际。因此,儿童在活动中总是希望能发挥自己的作用。班主任应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给每一位学生锻炼的机会。特别是那些管理能力差的学生更要格外照顾。当活动结束时,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是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不断提高。

五、经常与家长沟通,开好家长会,借助家庭的力量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

一些孩子在学校表现的很好,一回到家就变成可另一幅模样,这和每个家庭的教育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培养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习惯。教师要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方法,对孩子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抓得太紧,包办一切,在家里也要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决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学习的机器。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的任务任重道远,小学班主任要认真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小学生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完成由教师管理向学生管理的过渡,以实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标。

总之,以学论教,以评促教,要实现通过对化学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评价,把终身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达到学校、学生和教师的三赢,还要不断探索其评价标准,使之更科学化。

参考文献:

第8篇

1.对象

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的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0例。入选标准:(1)符合K/DOQI建议的CKD(慢性肾脏疾病)分类标准的5期(肾衰竭期)[ 4],已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2)年龄>18周岁;(3)生活能自理,无严重躯体及精神疾患;(4)心功能2级以上,自愿参与本研究者。两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透析时间、职业、经济收入水平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方法

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健康教育方法,通过口头宣教及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内容包括饮食指导、药物指导、心理护理等方面。

2.2 干预组

2.2.1 组建课题研究小组 由5名护士组成课题研究小组,课题负责人担任组长,组长及组员均具有护师及以上职称,从事临床护理工作3年以上。

2.2.2 干预前期准备 在干预进行前,组长组织组员系统学习了聚焦解决模式、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及研究注意事项,小组成员均掌握了聚焦解决模式的内涵及具体应用方法。干预时间选择在患者入院行透析治疗期间,每次30min~60min,患者居家治疗期间进行电话随访。

2.2.3 聚焦解决模式的应用 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聚焦解决模式 5 个阶段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旨在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①描述问题: 患者入院治疗时研究者通过与其进行沟通,了解其对血液透析治疗的认识及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患者为自身健康问题进行了哪些努力及改变,取得的成效,有哪些资源可促进自身疾病的康复,以此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③探查例外: 确立目标后,与患者一起继续探讨过去这些问题曾经被偶然解决时的状况,帮助患者寻找解决问题的简单有效的途径。如让患者回忆平时饮食管理的内容及方法,对其成功的自我管理进行表扬,从而引导患者思索如何进一步提升自身的饮食管理能力,促进自身的健康。④实行反馈 研究组成员、患者及家属共同对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评估及反馈,若目标已顺利实现,对患者的努力及改变予以积极的赞赏;若成效不明显,则引导患者寻找原因,与患者一起探讨尝试新的改变,鼓励其树立实现目标的信心。⑤评价阶段: 帮助患者目标的实施过程进行总体评价,评价内容不仅涵盖了患者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包括了患者饮食、情绪等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 总结实践中的心得及经验,并探索新的问题,构建新的目标。

2.3 评价

2.3.1评价工具

2.3.1.1血液透析知识问卷 本问卷为研究组在查阅资料上的基础自行设计,主要包括血液透析的饮食注意事项、情绪管理方法、内瘘管护理技巧,共20个问题,设定为掌握、熟悉及不知晓三个等级,正确问答12~20题为掌握,6~11题为了解,5题及以下为不知晓。

2.3.1.2 血液透析自我管理量表 由台湾学者宋艺君等[5]研制,经调试最终形成符合内地语言习惯的版本,且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该量表包括4个维度,总计20个条目。采用Likert4级评分法,得分1、2、3、4分别表示从不、偶尔、经常、总是,得分范围为20~8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越好。

2.4 统计学方法 经 SPSS 13.0 统计软件处理,采用 t检验及 χ2 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5 结果 两组之间的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比较,对照组为(53.60±12.44)分,干预组为(69±4.30)分,t=2.786,P

3.讨论

从表1和表2可看出 ,聚焦解决模式提升了患者的血液透析知识知晓情况,增强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注重知识的传递过程,护理人员在交流过程中更多是以教育指导者的身份存在,但是对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及患者自身的积极性及主动性的重视不够,教育效果不佳。而聚焦解决模式健康教育在应用的过程中,每次健康教育的主题突出,如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管理、情绪管理等;做到了以患者为中心,患者在研究者的引导下提出具体的问题,如情绪管理中放松疗法的学习;根据自身的情况设定可行的目标,如2次透析间期体重的增长以不超过体重的3%~5%为宜;在目标实施过程中注重对患者的激励及反馈,如你的饮食和体重控制得很好,你还可以做得更好;全过程注重问题的解决及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实质性提升。因此,聚焦解决模式避免了传统健康教育的泛泛而谈,既强调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也注重个体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这种以患者及问题解决为核心的干预模式,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31.

[2]杜春玲,申屠磊华,胡红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J].护理杂志,2008,25(3B):68-69

[3]李文利,许 研,赵卫红.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09 8(4):276-277.